国外艺术教育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8: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外艺术教育的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发展,世界各区域间的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但实际上,经研究分析,仍有一些领域的发展,国内与国外某些地区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就以教育教学方面为例,欧美国家在施行素描基础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了观察方法教学等策略来提升素描基础教学的质量,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将素描基础教学与心灵引导教学相结合,并将教学内容渗透在日常教学的户外活动过程之中。本文就围绕着国外素描基础教学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借以融入我国当前美术教学培养模式,提升其教学质量。
【关键词】国外;素描基础;引导式教学;观察法教学
传统教育体系当中的素描基础教学与速写教学是两种绘画技术,且二者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同的训练目标以及教学重点。在针对国外素描基础教学研究的过程中,采取正确的训练模式来推进素描造型基础课程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素描基础教学的质量。从教育模式以及教学内容来看,国外素描基础教学的质量极佳。通过长期以来对国外素描教育领域的研究可知,欧美等地区的发达国家素描基础教育侧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这是值得借鉴的一种极佳的教学思路。
一、国外素描基础教学研究综述
(一)国外素描基础教学的基本模式
素描基础教育,则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兴趣导向式教学模式来推进教学进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采取教学策略,让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教学工具有铅笔、炭笔等,鉴于是素描基础教学,对教学工具的要求也是最基本的,这些绘画工具较为简易,使得学生在使用过程中,也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对于我国美术教育而言,有的美术老师是根据美术教材中的枯燥知识与技能来进行授课,但教学效果不佳,且有的学生很难对美术产生兴趣,实际上,这是由于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性”与“趣味性”的内容配置不均衡所造成的。经研究分析可知,国外素描基础教学的现状有所不同,就以邻国日本为例来看,日本的教育主要以综合课程为主,学生对于绘画等艺术类课程十分热衷,各个学校也会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开展跨学科的学习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各科目课程的积极性。
(二)国外素描基础教学侧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从人类的“爱美”天性来看,现代人对于“美”的辨析能力以及赏析能力较之以往或多或少地有所改变,这是社会发展变迁的结果,却也是文化进步的结果。实质上,对于美术等学科的教学而言,就是要让学生从美术知识、技能中领悟艺术的魅力,激发出学生对观察美好事物的敏感性,这对其独立思考以及艺术创作来说,都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在国外,素描基础学科教育是以情感教育为主的,侧重于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但其却是进行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组成。“教育”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也是知识等文化载体得以传承下来的根本策略。对于当下时代教育领域当中的素描基础教学而言,运用一定的观察技能来推进教学,则能够有助于该科目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其他科目教育一样,国外素描基础教学也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改革,直至找到一套适合于阶段性教育教学目标的实践策略来执行。从具体的研究资料来看,国内外的教育专家学者对于素描基础教学的研究较为深入,有专家认为国外的素描基础教学注重用眼观察,传授给学生多种观察方法是完成素描基础教育的重点,采取此种教学策略的根本原因在于考虑到学生群体的性格特点,大部分人都有着一双好奇的眼睛,可以观察到生活中各类型物象表面的细节,大脑对眼睛所观察到的具象事物的记忆会逐渐变得模糊。通常情况下,我们在观察事物的同时,大脑也在分析该类型事物的一些基本信息,但大脑分析与用眼观察的生理现象有所不同,前者所接受到的外部信息是常识化的,而后者所得到的信息是表象的,但却连诸多细节都留在了短时的视觉记忆之中。
二、国外素描基础教学研究现状分析
(一)当前国内外绘画艺术类型科目教学的差异分析
实际上,通过研究国外教育状况可知,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与国内的传统教育有所不同,国内在进行美术等艺术门类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侧重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承,教育模式侧重“模仿式”教学,也就是说,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模仿对象,再由学生来仿照绘画,显然这种教学模式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相比之下,国外素描基础教学侧重对学生“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不给学生一个既定的“框架”,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展新的事物、去摸索绘画创作的方式,同时,教师对学生所创作出来的素描作品十分重视,表扬学生主动联想的画作,这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例如:美国许多学校为学生专门策划的素描教学活动有很多,通常情况下是在户外进行的,组织学生们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中的美好事物,并引导学生如何将其所看到的、听到的美好事物用画笔记录下来。采取这样的“引导式”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感知事物的能力,以及独特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这对其日后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
(二)研究国外素描基础教学给我国同类型教育所带来的启示
相对而言,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我国的美术专业教师在为学生教授基本的美术知识以后,缺乏针对学生思维能力及观察能力的培养环节,轻视了学生的创作意识的激励,使得美术教学的艺术灵魂缺失。从对比国外素描基础教学现状的研究过程中可知,当前我国美术教育的模式不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美术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学引导不力,教学模式过于固化。这对于我国整个教学体系的完整构建极为不利,也不益于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因此,需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吸收国外素描基础教学研究项目当中的精髓,提升国内美术教育的有效性。事实上,我国当前所采用的绘画科目教学模式也有所调整,在国家素质教育教学指导性意见的指导下,也采取了“重艺术素养、轻知识技术”的教学策略,以兴趣导向式的教学模式,来逐步引导学生去欣赏美的事物,再以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研究国外素描基础教学的现状,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能够明显地看到国外素描基础教学模式的优势,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所采取的引导式、观察法教学,是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有效教学策略,也有益于学生的灵活思维习惯的形成,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在研究国外素描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教育精髓内容值得国内同类型教育机构及教师借鉴。
参考文献:
[1]武高飞.从素描到设计素描的柔性过度[J].艺术研究,2010(3):126-127.
[2]李晓勇.浅谈适应信息技术时代的素描基础教学改革[J].美术教育研究,2011(7):109-111.
[3]滕学良.试论素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J].美术大观,2014(10):144-145.
[4]高中立,马茜“. 动漫与游戏美术设计”素描教学之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1(8):150-152.
篇2
【关键词】转型;地方高师;音乐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为即将到来的全国600多所高校将进入转型发展做了政策引导。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教育部于2014年4月颁发了《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创新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高校要制定符合应用技术人才成长特点的培养方案,全面推进学分制和模块化教学,为不同来源的学生制定多样化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行基于实际应用的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运用真实任务、真实案例教学比率要达到100%”……高校转型发展的帷幕徐徐拉开。
一、全国高师音乐教育发展现状
多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高师院校音乐教育在音乐教育法规建设、教材建设、教研科研、招生规模、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目前,我国实施高等音乐教育的院校大致分为专业音乐学院、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院系、和综合类大学艺术院系三类。后两类高校的音乐院系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大都沿用专业音乐学院的传统模式。随着人类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高师(尤其地方性高师)院校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对滞后,亟需与时俱进。在同一认知下,近年来国内同类院校的同仁们也都开始致力于本课题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思考和比较,也形成了一些成果。比如郭声健主编的“音乐教师360书屋”系列丛书《音乐课堂暖暖的》、《做暖心的老师》,从音乐教育的本质出发,对音乐教师、音乐内容、音乐课堂、音乐的对象、音乐的地位等,用通俗简单描述,阐释了音乐教学的应然境界,音乐教师的自觉追寻,音乐教育的非功利世俗……管建华主编的世界音乐与多元化经典译丛之《音乐教育的多元化视野》(【美】威廉.M.安德森M编,曹水清、刘业权M译)、《音乐教育与多元文化》(【美】特里斯.M.沃尔克M著,田林M译)等,把音乐与多元文化相融合,把中国音乐教育和国外音乐教育进行比较,提出音乐的多元性和世界性,同时也介绍了一些诸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外学校音乐教育的历史和发展,也总结了国外学校音乐教育的一些先进成果和经验。
二、国外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国外关于学校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以美国、德国、日本、前苏联、匈牙利等五个国家具有代表性。如美国的《学校音乐方案:描述和标准》,在这一“方案、标准”指导下,产生了著名的《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方案》,以及“青年作曲家计划”、“艺术教育国家标准”等综合音乐教育思想和理念,极大推动了全美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在德国,“学校音乐周”或“学校艺术节”是一种常态的校际音乐活动。日本是教育体制比较集中的国家,在音乐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较有成就,如著名的“铃木教学法”,在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盛行很久。前苏联和匈牙利是在世界近现代音乐史上举足轻重的国家,也是盛产音乐大师的国家。音乐教育体制和内容是对我国乃至世界音乐教育有着较大的影响力。著名的“卡巴列夫斯基音乐学派”、“柯达伊音乐学派”分别出自两个国家。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大多都设立了诸如“柯达伊音乐教育研究会”、“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育研究会”等专门性音乐教育组织。
三、转型背景下地方高师音乐教育现状
在全球信息化以及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转型发展的今天,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高师音乐教育也同样肩负使命,面临考验,同时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1.招生规模的扩大带来的问题。由于扩大招生规模,降低了专业和文化考试录取线,造成相当数量学生素质偏低。据调查,学生中有许多是在高中阶段因为学业成绩差,由于担心考不上大学,才临时学了一段声乐或器乐。2.高师音乐教育存在与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不相适应的滞后现象。3.高师音乐教学体系过多沿袭、模仿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缺少自身特点。4.有些地方高师音乐专业增设音乐表演专业,存在学生素质与专业培养目标的错位、培养目标与社会音乐文化市场相脱节等现象。5.四年制学制培养与学生提前进入就业市场(大学四年级的各类应聘会)的矛盾等等。
因此,转型发展给地方高师带来了压力,也提供了改革创新的良好契机。高师音乐专业顺应转型背景下的基本规律,抓住机遇,研究探索解决本专业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难题的思路和办法,积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发挥好进口(招生)――培养(教学)――出口(就业)环节中“教育教学”的关键作用。
篇3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发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高速发展,艺术设计在我国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我国的艺术设计要与国际接轨,首先必须要从艺术设计教育着手。我国的艺术设计这一门新的学科在教育范围,对现代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发展和进步,将不可避免地起到推动作用,可是这门新的学科由于它的产生和发展尚在初期阶段,所以对其发展有必要进行适当的分析研究来探求艺术设计教育的更好的发展。因此,在艺术设计教育所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契机下,我们只有深刻理解我国与国外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现状,找到我们的不足,开发更新的思路,用我们新兴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和国外先进教育体系进行比较,把教育与生活相结合,这样才能把艺术设计教育成为我们生活中真实的一片辽阔天空。
1.艺术与设计的本质和特征
艺术这词所包含的基本理念是技术、手段,即包含有某种方法,达到某种目的的意思。然而,艺术在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已全然不同于词源学上的含义,而专指人类运用色彩、形状、线条、声音、运动或其他感觉现象有意识的活动来表达他们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和情感。它是人类活动和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是在美学上了解世界的一种方法。艺术是人类想象和表达情感为基础,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具体来说,它是人们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识、理想、情感、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华美结晶。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为了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求,从而在社会和生活中,尤其是人类精神领域内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艺术设计的启蒙产生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其最初的想法是指素描、绘画,接下来的发展,设计的含义变得更加广泛了,还包含了艺术家思维的创造性发展,故有人将设计定义为首先在头脑中酝酿,在想象中已描绘出结果,并能通过实践使之成为现实的视觉现象。
2.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20世纪末我国开始引进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大众化引导下,制造业迅速发展后的今天,对设计人才市场需求量扩大的驱动下,高等艺术设计教育迅速发展,在进入21世纪后的今天,我国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大国,设计类专业在我国高校发展中已经成为最热门的专业之一。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不同的是,我国的设计教育是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与转型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因此面临的问题与困难特别突出,而且我国的设计教育至今还是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尚未真正定型与成熟。
目前为止,虽然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在历史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面对21世纪的挑战,我们更应正视我国教育水平总体还很低下,办学规模和质量已落后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无法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存在于教育中的种种弊端已经严重影响我国高层次创新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的培养,造成我国人才结构不合理,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竞争力弱,综合素质不高。不难看出,只有将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与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入关系到教育中,重视教育艺术设计实践,不断调整改善其体系和教育结构,特别是要充分重视对思想教育、设计观念的研究,才能应对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3.世界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状况
现代设计与现代设计教育发展基本同步,各国现代设计教育在国家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促进了国家经济的腾飞。经过四五十年的发展,各国形成了自己的设计教育体系,拥有了自己的设计艺术教育特点。
艺术设计教育在北美体现市场需求。随着时代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在经济上体现设计的需求大幅度增长,艺术设计教育因为市场、社会的需求而发展、变化。设计、设计教育和经济发展基本同步,国家的发展水平可以从设计和设计教育上看出,经济发展是促进设计教育的必要因素。
4.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方向
4.1 改革教学模式
艺术设计教育以就业为前提,教学模式的改革。应培养多元复合型、人才多能、集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于一身的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
4.2 改革教学方法
更新教育观念,从教学课程设计上要摆脱重技轻文的倾向。教育过程人性化,“教书育人”“因材施教”都是我国很好的传统教育形式,在教育过程中体现人性的关怀,特别是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性,客观地选择教育的方式方法。
4.3 改革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手段具有先进性、主动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对于艺术设计教育尤其重要。在教学手段上,要对原有的教学手段予以更新,随着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手段必然转变,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要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开发艺术教学软件,创建新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效率。
4.4 对提高教师的综合专业素质的改革
教师必须对专业具有清晰、明确的教育理念,并将其与教学工作的基础相结合,便于学生掌握良好的基础知识。而且专业教师还应具有多元化多层次的知识结构和相应的能力。
结束语:
总之, 以人为本是艺术设计教育的总体出发点,应有大胆的创新精神对现有的教育设计模式和体制进行改革,依据社会的发展需求来确定和培养目标及专业学科发展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素质修养,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输送更多的高素质、创造性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肖广兴.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分析.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第3期
篇4
关键词 艺术设计 教学改革 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Reflections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Art and Design
DUAN Yanjun
(Tianhe College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40)
Abstract In the design of teaching college art curriculum reform, training of students should pay attention not only to strengthen the basic modeling capabilities, greater emphasis should be performance-depth education in art and design. For art and design education reform, the status quo of today must have an understanding of art and design education. Only for art and design courses for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reforms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This paper teaching of art and design to analyze the new situation of reform, seeks to combine practical,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of art and design theories.
Key words art and design; teaching reform; innovative teaching
1 现阶段艺术设计教学现状
1.1 在教学模式中,学科教育更新缓慢
对于高校艺术设计来说,必要的课程包括三大类别,主要是基础课程(素描、速写、色彩)、史论课程(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专业课程(艺术设计专业概念类)。这几大类别组成了高校艺术设计的基本架构。但是,艺术设计随时都在更新,如果高校设计教学的模式过于陈旧,并且与时代脱节,就很难达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针对这种情况,艺术设计教学方法的改良有待加强,学科专业课程的教材也需要升级换代。
据了解,有些学科的设计专业教材在近五年内都没有得到更改。就现今社会发展速度来看,教材停滞的时间如果超过限度,就可能跟不上知识发展的趋势,继而变得落后与陈旧。试想一下,这种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学生怎么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无论是从艺术设计的内容还是属性上来看,艺术设计都是一门紧跟时代浪潮的学科专业,落后的教学模式下,艺术教育的改革必定是失败的。
1.2 课程缺乏个性设置,盲目借鉴情况严重
面对国外一些先进的设计教学方式,我国很多艺术教育院校都纷纷开始效仿。从某方面说,学习国外的艺术教学模式有一定可取之处,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我国高教艺术教育系统。现今,国内艺术院校盲目引进西方院校的课程,不能针对自身的情况进行理智的分析,从而做出合理的借鉴,很容易造成“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的效果。对教学课程的个性化设置有利于艺术知识的坚实基础。从表面上借鉴课程名称和课时安排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这种特色化办学方式需要加强。
1.3 高校艺术设计实践经验匮乏
众所周知,“理论指导实践”,艺术设计的理论只有用于指导实践存在,才会产生教育的价值和意义。理论如果不能指导实践,那便是毫无意义的空话。在制定改革方案的同时,应该按照专业教育特点,增进实践教学的机会。并且按照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本身的特点,进行专业课程教学、理论教学的实践和加强。高校艺术设计实际经验匮乏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如何将此消极方面逐渐改善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着重关注的问题。
2 加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几项策略
2.1 与时俱进,强调专业学科的创新
艺术设计是一门与时尚接轨的设计学科。与时俱进是强调专业学科的更新。如果学生只注重物体形态的临摹,对绘画物体的表达只能停留在表面,就很容易使画面变得呆板,极易丧失学生的个性表达和自主创作。例如,教师可以将现下流行的教学手法、教材、设计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教学、影视剧欣赏、流行元素分析等手法向学生呈现艺术设计的美学价值。尤其是在中外美术史的讲解中,为了避免让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可以运用一些影视资料,例如《穿普拉达的女王》《海盗电台》《法兰西大革命》等等,这些优秀的影视资料,都可以给予学生新鲜的时代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2.2 定制课程,分层次设定教学目标
教师在课程的安排中,应该清晰、明确、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例如,大一年级学生所达到的专业水平,应该是基础课程的扎实巩固。大二年级所要达到的专业课程的逐步入门。大三年级则要加强专业深入刻画,同时教师还应该采取多种手段来辅助教学,进行资源共享、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例如用PPT、Flash等软件进行设计作品的演示。在定制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这一阶段学生所处的环境和所要完成的任务。艺术设计基础教学阶段,要“深入浅出”“言简意赅”,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放松、愉悦和自然。
2.3 资源共享,给予学生丰富的体验实践
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中,资源共享是必要的强化项目。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社会实践活动、校园竞赛组织等方法,让学生拥有更丰富的实践体验。
除此之外,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适当组织学生进行外出写生和实地考察,一些建筑、雕塑、文史馆、展览馆等,都是学生体验艺术感觉的绝佳场地。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学习的氛围会更加浓厚。尤其是一些写生活动的开展,艺术与大自然相互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由此可见,加强资源共享,可以让学生由被动学习成功转化为主动学习。
2.4 积累实践经验,加强艺术设计经验交流
在艺术设计的经验交流中,按照设计专业发展,艺术设计教学中更加强调经验积累,重视艺术教学的实践性拓展。要改变各大高校的传统教学现状,应着眼于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充分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结合学生的情况,加强艺术设计实践的交流。
艺术设计课程实践经验的积累主要可以分为欣赏课程和创作课程两大类,对这些经验的积累至关重要。例如,在艺术设计欣赏课上,笔者带学生观看了很多成熟的艺术设计方案,比如大广赛的样片、时尚幽默的广告设计等等,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之中的构图、色调等形式美法则。并分析了该产品所具有的设计性格。在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案例讲解中,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并且积极参与到了虚拟作业――为一款主体龙井茶设计宣传海报的实践中来,最终,学生们交上的方案不仅十分优秀,而且极大地加深了学生对艺术设计的深刻感知。
2.5 寻求发展方向,正确认识设计教改
对我国艺术设计现阶段的发展来说,改革的方法需要切合实际,注重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对课程设计进行合乎实际的调整,从而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充分培养。注重理论教学、突出动手能力,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相关学科需要投入充分的关注和指导。打破原有的狭隘的艺术设计教学格局,以开发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努力使其适应社会对艺术设计的人才需求。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是多种学科综合知识的集合。拘泥于课堂常规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要。广大高等院校必须依照国家的相关教育方针政策,根据实际的社会需求和自身条件,确定人才培养的模式改革,努力培养出受社会欢迎、有特色、高质量的艺术设计类人才。
参考文献
[1] 顾卫新.高职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探讨[J].文教资料,2006(22).
[2] 陈希.设计艺术教学目标的重点探析[J].艺术设计,2001(10).
篇5
【关键词】信息素质教育 艺术院校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来临,信息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个人在信息社会中的发展。因此,信息素质教育已经被纳入学校教育目标和评估体系中,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一、艺术院校信息素质教育现状
(一)国外现状
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erkowski首次提出“信息素质”概念,并指出信息素质日益会成为全球竞争发展过程中人们终身学习和知识创新的一种必备能力。
国外高等院校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就陆续开展了信息素质教育,形成一整套完整科学的信息素质评估体系。美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发了众多的信息素质教育实验项目。以高等教育为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三大项目: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系统的信息能力计划“多校园模型”;纽约州立大学的信息素质开创性计划;华盛顿大学的“多机构合作模型”。英国也高度重视信息素质教育,从中小学阶段入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进行有效的信息收集、分析、处理等相关能力。日本对信息素质教育也极为重视,各行各业都有专有的信息用户培训计划。韩国也实行了信息素质认证制度。
国外很多艺术院校都有一整套完整的指标体系来指导信息素质教育。例如,澳大利亚墨尔本艺术大学就有一套完整的“艺术类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这个体系在2001年批准的信息素质评估框架基础上,结合墨尔本大学教育目标的九条原则及教学管理计划,分析了艺术专业特有的信息素质技能而构建的艺术人文学科类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
(二)国内现状
1984年,我国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的通知,开启了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篇章。随着教育部1985年《关于改进和发展文献课教学的几点意见》以及1992年颁布的《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文献检索课在高校范围广泛开展。
然而,纵观我国艺术院校信息素质教育,情况不容乐观,存在起步晚、学生信息意识薄弱、信息技术能力不强、信息利用水平不高等问题。而且我国的艺术院校教育“重技能训练,轻理论教育”的情况,导致整个教学体系对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不够重视。
二、艺术院校信息素质教育问题
(一)观念传统
艺术院校信息素质教育与其他综合性院校比,仍处于初级阶段,停留在文献信息检索层次,并没有正确意识到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传统文献信息检索课只是强调学生掌握文献信息的检索技能,将其定义为简单的实践性课程。过去的文献信息检索课关注的是学生如何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源方面的能力,只是强调对馆藏数字资源如何使用。
(二)资源缺乏
艺术院校信息素质教育资源包括艺术类信息素质教材与艺术类信息数字资源。登陆国家图书馆主页,搜寻检索“信息检索”教材,出现40条记录,其中艺术类信息检索教材相当匮乏,仅有一本教材为黄清、郭映红主编的《艺术信息检索》。而且这本教材出版到现在也有15年之久,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代艺术院校信息素质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艺术信息数字资源稀缺。艺术专业对纸质出版文献的要求很高,无论在纸张质量上,还是在印刷水平上都有较高的要求,这使得艺术类纸本文献的价格居高不下。数字资源相对匮乏,直接导致艺术院校的信息数字教育资源比较匮乏。
(三)形式单一
我国艺术院校信息素质教育的形式单调枯燥,教育方式、层次也单一,个别艺术院校甚至连文献检索课都没有设置。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综合信息素质的培养。不分专业、不分年级的“一刀切”检索课形式在大多数高校还在盛行。大多数艺术院校仅仅把文献检索课纳入选修课,而未列为必修课课程。
(四)师资薄弱
目前,艺术院校的信息素质教育基本由图书馆为主体开展,授课教师多为图书馆馆员,且多以兼职的形式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图书馆馆员除了图书馆专业知识外,其他专业知识相对比较薄弱,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在专业课程上获取信息,也不能深入地设置相关课程。
三、建立艺术院校信息素质教育模式的途径
(一)改变传统观念,建立完善艺术院校信息素质教育教学大纲
我国的信息素质教育还没有受到教育界和信息界人士的高度重视,与发达国家比,在很多方面都有所欠缺。目前,我国的信息素质教育没有标准可依,艺术院校更是缺乏可具指导的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大纲,一切都停留在初级阶段。制定适应艺术院校信息素质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学大纲势在必行。教学大纲应该在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及信息交流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规定并制定相关标准。
(二)加快教材建设,建立完善艺术院校信息素质教育教材体系
当前我国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最普遍的方式就是文献检索课和计算机学科教育,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手段的不断更新、信息方式的层出不穷,学科内容也不断变化和发展,信息素质教育也需要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更新发展扩充。特别是对于艺术院校而言,需要在原有信息基础理论、信息检索技能的基础上,结合艺术院校专业特点,设置相应的专业实践课,增加一些案例分析,将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民主贯穿其中,让信息成为一种习惯。
因此,必须加快加强信息素质教育相关教材建设,除了召集信息素质教育相关专业人才,还需要邀请艺术院校各相关专业的权威人士,一起编著一套适应艺术院校发展、有助于培养艺术院校人才、能够真正提高艺术院校信息素质教育水平的教材。
(三)扩展授课形式,建立完善艺术院校信息素质教育模式体系
原来的授课形式单纯依靠“老师上面讲,学生下面听”的传统形式,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信息素质的相关知识、相关技能。所以必须改变原有的固定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提倡自学,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教学。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让信息学习成为一种内在的习惯,让信息意识贯穿学生学习生涯,以提升学生信息获取能力,逐渐成为自主、独立、终身的学习者。
同时,由于艺术院校的特殊性,为了更有效地提升艺术院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把信息素质教育嵌入专业课学习中,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利用信息素质教育的信息手段,另一方面,又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手段查找相关的艺术信息,帮助其进一步深化学习专业知识。将信息素质教育整合到相关专业课程中,我们称之为“嵌入式教学”。“嵌入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寓教于乐”“动静结合”,从而实现信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利用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嵌入式教学”还能加强各专业学科之间的联系,打破原有的壁垒,增强学科间的凝聚力,对于交叉、新兴学科尤为有利,可以更好地培养综合性、复合型的专业艺术人才。
(四)加强师资素质,建立完善艺术院校信息素质教育师资队伍
纵观我国艺术院校从事信息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存在外语水平较低、信息检索利用水平低、业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因此必须从源头抓起,重视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和完善艺术院校信息素质教育师资队伍。
一方面,加大对信息素质教育经费的投入,逐年加大教育经费投资比重。另一方面,加强对教师的业务技能的培养,鼓励并创造条件帮助教师进行在职教育、系统培训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相关的信息检索和利用的知识。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相关学术研讨会,帮助提高教师的综合信息水平,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指导。同时还可设立慕课课程,鼓励教师进行网上的在线自主学习,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结语
艺术院校的信息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现在只是初始阶段,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和发展。艺术院校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技术和设备,让信息教育深入人心,成为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让信息素质教育在整个艺术院校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帮助培养高素质的艺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晓新,吴娱.中外信息素质教育比较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3).
[2]许新军.中日信息素质教育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6(1).
[3]许新军.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现状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5).
[4]张大萍,董亚杰.美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S1).
篇6
关键词:油画教学;多元;创新;先锋性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216-02
中国油画百年的历史,孕育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油画家。中国油画教学的历史可以看做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缩影,它立足于中国传统教育精神,坚持兼收并蓄、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经过几代人共同的努力,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体系。本文将从新时期油画教学的特点入手,对新时期油画教学的现象进行分析和探究,以此来探讨新世纪下油画教学的特征和发展的可能性,从而寻找和反思中国油画教育的出路。
一、新时期油画教学的特点
油画教育自九十年代以来始终继承着学院“严谨、厚实、博艺”的治学传统,发展着传承与创新并重的艺术教学理念。在新时代下,油画教学逐渐融入了锐意创新的教学理念,继续不懈的向前探索,并于近年来做了不少教学改革的尝试,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些许问题,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探索与实践中不断的完善。下面就谈谈近几年油画教学所呈现出来的特点:
(一)开放与多元的教学体系
在网络信息化的时代当中,信息的透明化、社会言论的自由等等形势的转变之下,学术思想也相对开放。油画艺术呈现出重反思、重批判、重图像哲理思辩的新特点,而且呈现出多元广博的艺术形态。从油画教学工作室制,到后来的油画综合材料课程、抽象画教学以及各类实验性课程等等,这些都体现了油画教学的多元性特征,它始终是遵循着油画艺术的发展规律,坚持围绕着写实和抽象这两个艺术极点所展开的全方位的教学探索。
几十年以来,油画教学始终“兼容并蓄”,广博的汲取前沿学术思想,勇于创建新型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格局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各大艺术院校积极展开学术交流活动,如出国学习经验,举办学术讲座,开展油画作品展览等等。部分院校还引进了国外艺术教学的新模式,通过对话和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对艺术观念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并且就近期油画专业的优秀毕业创作作品来看,风格的全面性和艺术的前沿性都是空前的繁荣局面,大体呈现出写实、表现、象征、抽象、实验等多样的艺术面貌,无疑证实了艺术多元化教学的成功。
(二)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式
现今于信息化时代下成长的学生们大都通过各种途径储存了丰富的美术资讯,同时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以往单方面传授灌输的教学模式已明显滞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尚扬老师为代表的现代油画教学观念一直影响着新一代教师们的教学理念。他们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对当下繁多的艺术元素进行取舍和精炼,汲取有益的元素加以消化并运用,引导学生早日形成自己独特的判断力,步入艺术自为与自治的领域。
启发引导式的新型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潜在的艺术特质,给之以相应的引导,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导性,为学生将来原创性艺术的发展开启门路。当然,这在更高程度上要求了教师艺术素养的全面性。近几年来,各大艺术院校积极开展青年教师的进修培养工作,同时从事油画教育事业的教师大多在艺术领域有自己的突出成就,积极的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下,许多油画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本科时期就饱含创作热情,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艺术市场所接受。新一代油画教师所倡导的启迪引导式教学已有了初步的教学成果,艺术创作课上的学生大多能结合自身的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艺术方式表现各自的艺术观念,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现状。
(三)注重创新与个性培养的教学理念
艺术是反映艺术家心灵的明镜,每个学生都具有其自身独特的气质、性格、人生经历以及独特的审美取向。然而现今的教学仍普遍采用集体教学方式,这样往往很容易形成“标准化”的教学模式,这也是客观教学条件所导致的后果,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美术院校的油画教学一向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这为学生将来的艺术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对于培养真正的艺术家来讲,相对于技艺方面而言,艺术个性化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新一代的油画教员们在新思潮的影响下大都具备探索创新的艺术观念,他们善于发现学生的特质,采用 “由技入道”同“由理入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启多门实验课程以启发学生的艺术创造性,帮助他们早日找到各自的艺术本性,发展出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艺术风格。从近几年的学生油画作品来看,出现了巨大的画幅、抽象的语境、晦意的内容、多种媒介材料的运用等丰富多样的艺术创作形态。他们的艺术作品中普遍存在观念艺术的倾向,体现自身对价值的认同感及个人情感的体验,凸显了油画艺术的“当代性”。大部分学生们运用独特的艺术语言来表现自己的艺术观念,尽管部分作品仍旧带有青涩的味道,但已经显露出了好的艺术苗头。关注新一代青年油画家的作品,你会发现大量个性迥异的艺术风格层出不穷,这些现象正是注重创新的先锋性教学所取得的有益成果。
二、结合现状思考当代艺术教育家的责任
二十一世纪,中国油画教育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艺术教育者们更应牢牢地握住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双臂,同时广博地汲取国外杰出的艺术教育思想和艺术形式,这是在全球化的艺术氛围中凸现本国艺术特色的过程中必须走出的一步。
在经济社会的驱使下,中国的教育事业正逐渐倾向于产业化,大幅度的扩招使得从前精英式的教学质量出现了问题,教师资源短缺的情况已十分普遍。同时无论是启发引导式的教学理念,还是培养学生创新个性化的教学方式,都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因此当今的艺术教育家们应该勇于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坚持为新型教学理念的实践付出艰辛的劳动。而教学理念的推广还需要教育界及相关部门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将中国的油画教学事业发扬光大……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术学生在入学前大都经过了良好的美术技艺培训,艺术素养较几十年前有了很大的提高,相对的大学艺术教学的质量也需要提高。尤其是在当下资讯发达、信息泛滥的情形下,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接受了大量的艺术讯息,教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从事教育的艺术家们应以自身多年的艺术经验为本源,引导学生以敏锐的判断力对信息进行过滤,取其精华而自养。只有以此才可避免中国油画的新生儿们于当代纷乱的潮流中沉沦,而是持续健康向上的成长。
在新时代下,油画教育应该开展更多的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将国际上先进的艺术教学理念充盈到中国的教育理论中去,从而促进艺术教学快速全面的发展。培养学生善于从中国古代传统艺术和国外优秀艺术中汲取营养的良好习惯。面临新世纪中国油画教学的发展,必须从艺术的现状入手,有选择性的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精华和外来艺术的养分,取长而补短,最终走出具有创新探索精神的中国特色的油画教学发展之道。
古人云:“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从事艺术教育事业的教师必须要求自身具备更高的艺术修养,以此来感召万千学子的艺术热情。新时代的油画教育者们也用自己的艺术成果向油画学子们传达了艺术的多样性、前沿性和学术性。新时期的油画教学更是呈现出多元的可喜景象,在传承传统教学精神的同时,放眼于当代的艺术特质,以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式,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确立了以“传统与当代”双向汲取的教学思路。如上所述,艺术教育者们已经在新时代的发展下做出了自己的尝试,他们将于未来为当代中国油画教育事业的发展精进不休……
参考文献:
[1]潘耀昌著.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英]赫伯・里德著、吕廷和译,.通过艺术的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
篇7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development of art design of environment, the education of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increasingly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It'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because of not clearly known about the connotation of design result in site of course structure and Contradiction of market demand become more obviously. In the process of personal training, there are some issues occurred in it, such as professional understanding and revolution of project structure are not in place, vocational features are not distinctive and so on. The education of art design still have many practical constraints.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课程结构设置;人才培养
Key words: the education of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curriculum structure;personal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3-0236-03
————————————
作者简介:王丽(1985-),女,江苏镇江人,中级注册设计师,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提高生存环境的品质,构建更有意义的人文环境,已经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追求。在这种需求的趋势下,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也由此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国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高职院校已有上千所。我国现行的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结构,多是沿袭于本科院校以理论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而高职教育则应该具备自身的办学特色,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技术型,管理型,业务型的全方位高素质人才。
1 高职类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结构的现状分析
1.1 国内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分析 近十年来,市场的急速需求,院校大规模的扩招,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高职院校接踵而来。发展的步伐是值得庆贺的,与此同时,我们不免要反思在这样的形势背后,快速发展该专业带来了怎样的结果,我们的收获是否有悖于当初办此专业的初衷?纵观目前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特点,由于各院校的性质与基础不同,使得各院校在专业定位与课程结构设置方面存在着不小的差异。环境艺术设计,这里的“环境”我们可以直接地理解成一个介面两个方向,介面指的是建筑,而这两个方向分别指代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在课程结构设置方面,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将室内-建筑-景观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度量,多元化的课程设置才能跟得上市场需求的步伐。而我国现行的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结构设置,教学体系,多是克隆本科或同类院校,竞相开设室内设计专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室内设计课程进行摸索、改革,继而通过学习、走访兄弟院校,更为满足市场和自身的利益,因而加设了景观设计专业。但时至今日,尚有很多的课程结构有待于成熟和提高。众多院校都在积极进行着一系列适应时代步伐并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改革,从专业定位到教学理念,课程结构设置到教学形势无不发生着改革与变迁。
1.2 国外艺术设计教育概况 国外没有环境艺术设计这个名词,国外只有建筑、园林等。国外的艺术设计教育有着漫长的历史,在包豪斯教育体系问世之前,国外的艺术设计一直是以实用美术和纯美术区分的,但包豪斯教育体系形成之后,它打破了实用美术与纯美术的界限,在艺术设计教学指导思想、课程设置、到教师教学以至管理方面都奠定了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对各国的艺术设计教育都起到了不可否定的影响和作用。德国最著名的包豪斯设计学院的整个办学模式至今仍对当下艺术设计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包豪斯学校实行工厂实习制,强调教学走进社会实践的办学模式。设计是一个服务行业,必须与企业紧密结合,将设计力量转化为生产力量来体现其价值。知识与技术的衔接已经成为欧洲艺术设计的主要课程,成熟的知识转化体系已经形成,设计者可以自由发挥出自己创作的作品。因此,校企深度合作的办学模式对职业教育而言是必不可少的。综观当今各国的设计教育在课程设置上都或多或少的延续着这样的教学方针和理念。
1.3 中外艺术设计教育的主要差异
1.3.1 教育观念的差异 由于受重道轻器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专业学院里存在着设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学生对专业技能和项目实践能力的渴望很少,能在学院得到满足,而学院一味认为技能和实践是毕业以后的事,只传授很少的技能,美其名曰与社会接轨,甚至只讲授理论知识。学生从院校毕业还得重新学习技术技能,而企业却更希望接受有实践经验的毕业生。部分院校由于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教学质量严重欠缺,只片面培养学生注重技能的培养,理论基础如纸上谈兵,而毕业生也只能够满足低端市场需求。因此,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何我们每年有几十万的设计毕业生,但是高级设计人才仍然紧缺。单方面的偏理论或是偏技能都不利于我们培养出高水平的设计师。
1.3.2 教育环境的差异 现代教育不是象牙塔,教学不可能脱离社会环境。对设计教育有重要影响的首先是整体的社会文化环境,其次是与设计教育密切相关的设计产业的繁荣程度。而我们在这两个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发达国家,设计已经成为推动产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设计产业和设计教育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产业界与设计教育界密切合作,形成互相促进的双赢关系。而我国的设计产业发展缓慢,企业与设计院校的合作即使有也是停留在表面上,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企业合作模式。
1.3.3 教与学的差异 从学生入校前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学生是具有很大潜力的,他们的绘画功底并不输于外国的学生。但为什么在校几年后,就和别人有了如此大的差异,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行业和学科,而我国的设计类招生制度是仅以美术的绘画功底为评判方向,画画得好就一定有设计思维吗?这是一种狭隘的观念。国外则不是这样,甚至有些院校不要求你的绘画能力,这种情形下就有很多其他专业的对设计有头脑的学生渗透进来。笔者认为,教育就是一系列标准,而这样的标准可以塑造人才。如果我们的招生或说教育标准是创新,那我们的学生受到的教育和启发就是创新,我们就可以培养出这类学生;反之,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也达不到优秀。创新能力是其一,其二是学生自身的自主求学问题。西方学生有很强的危机感,他们从18岁成人后就很少依赖父母,因而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就比较强,严格要求自己。再看看我们身边的学生,笔者这几年接触的学生当中,不可否认有对自己将来的职业和生活有担忧的,但只在寥寥无几的少数,大多数学生随波逐流,学习氛围很差,对知识的渴求早已抛下,没有上进心,不知道将来自己要什么,处于很盲目的状态。这种对未来没有危机感的学生比比皆是,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 初步提出对高职院校课程结构的调整策略
高职教育中设计教育教什么?技术还是思维?知识还是经验?只有明确了教育的目的与培养的目标,才能合理也才能有效地进行课程设计,使教学计划与教学标准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关键问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是实用,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有用人才的栽培,所以这也决定了人们在选择高等教育时的价值取向。高职院校倾向于培养适合行业需求的职业型人才,而培养这样的人才却成了瓶颈问题。对此,初步提出以下调整策略:
2.1 重构课程结构,课程体系特色化 课程的结构设计,是教学计划从实施到落实的基础,是构成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对高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制约作用。首先,高职的教育目的不同于本科类院校,而现下套用本科类院校课程结构模式的院校不在少数,教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这有悖于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学校自身的定位将会影响学生的判断和发展,在明确自身定位的前提下,进一步准确而完整地认识教学目的,调整并完善课程结构重组显得格外重要,而且这种定位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动,有自我调整及更新的能力。其次,在专业定位上,目前高职院校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名称混乱,专业方向和课程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比较明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该包括室内和景观两大方向,我们应该跟随市场比较现实地改变只围绕单一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结构的狭隘思路,以建筑内外空间进行明确定位,厘清专业内涵,重构课程结构,构建新型高职教育模式。高职“特色化”教育首先表现在高职的定位上,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办学的最大区别在于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很强的职业性。专业特色化是指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过程中,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课程结构设置等方面结合各院校自身的优势办出自身的显著特色,培养出在技能和综合素质上都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2.2 加大实践性课程的设置,与社会接轨 对于多数高职院校而言,社会实践和短期学习实践的课程安排都是存在的,只是课程课时分配的比例是少之又少的,学生的眼界和思维能力都会受到限制,自然难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因此,校内实训室的建立与校企合作伙伴的建立对培养技能型人才是必须的。没有相应的与课程结构相配套的设施支撑,或只有短期的动手实践能力,那学生的操作技能、设计水平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加强实践教育、增加学生动手的学习机会,并应该建立完整的实习保障制度。环境艺术设计的许多专业课程是需要现场操作和实践的,由一线工人师傅或实践能力较强的资深设计师为大家现场示范操作,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在校内的实践平台,通过实践形成感性认识,也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充分利用寒暑假实践,由学校组织或学生自主选择校企合作单位顶岗实习,让学生有目的地选做课题,参与工程,在此期间应严格遵照单位管理模式运行,学生每天要记实习日志,写出相应心得体会。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思考,增强心理素质,从根本上克服了理论与也实践的脱节现象,也可以让他们意识到该回校后还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学习与培养,缩短了学用结合和适应工作的时间。
2.3 动态的市场,动态的课程结构设置 在市场经济中,艺术教育的发展与市场的变迁息息相关,应该因地制宜,随时处于一种动态的随市场发展而不断改革的变化之中。学生可以利用从学校所学知识轻松面对市场的竞争和挑战,这才是高职院校设计教育的成功所在。如果学校培养的人才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或跟不上市场发展的节奏,那学校和学生都将会面临着被淘汰的可能。这就要求在课程结构进行改革时与时俱进,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设计元素、设计理念、设计思路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动态跟新着,相应的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也应该跟着时展的步伐,做出必要的调整,摒弃过时的教学内容,更新国内外前沿的设计知识作为课程设置的内容。学校必须充分了解市场,分析市场就业形势,对人才需求做出准确的分析和预测,按照市场需求对课程进行调整和更新,制定新的人才培养计划,提高并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才能在动态的市场环境下处于优势地位,站得一席之地,也才能创办出具有高职特色的高素质环境艺术设计人才。
2.4 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倡导师资结构双轨制 多元化人才的需求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深化专业课程结构,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应该要注重专业修养基础课程的设置,如社会学、心理学、法律基础、就业指导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做人与做事并重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宽广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有健康的职业心理、自主创业的意识以及终身发展的能力。
授课的内容和形式是课程设置的目标得以实现的最重要基础,而这个基础的执行者是教师。在环艺领域,技术、材料学科的发展很快,而我们的老师反而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导致学生的知识信息量不够,基础也不宽泛,毕业后很难进入到实际工作中去,再学习、再提高的能力也相对缓慢。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极为重要,应始终处于前沿位置,只有拥有完善的知识体系和社会经验,才能不断保持课堂教学的专业性,才能带领学生了解业界的最新动向。所以,学院应该多组织教师参加进修和培训,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发展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使授课内容充分体现出课程结构设置的价值。
3 结语
知识爆炸年代,人才辈出,但全能型人才不多。在短短的几年在校时间里,一味要求院校把能走上社会学以致用的所有课程都传授那是不现实的。高职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要找到一条出路,在课程设置上还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发展高职环境艺术教育,必将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但不管如何改革和发展,在没有明确的概念和理论分析之前的仓促调整都有可能导致课程结构的混乱,而事实上,在教育系统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往往最担忧的不是落后,而是混乱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郑曙旸等.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策略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0.
篇8
现代的平面设计是从19世纪开始发展起来的,主要的刺激因素是现代机械化的印刷技术发展,新的印刷技术给设计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提出了崭新的设计要求,从而促进了设计的发展;设计的发展需要设计教育的支持。艺术设计教育可以追溯至德国的包豪斯学校,包豪斯学校于1919年成立于德国,是一所现代实用艺术设计学校。而我国的艺术平面设计教育起步更晚,直至1998年,国家教育部才正式定名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科,而且仅仅在艺术院校和传统大学得以变革发展,至于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中的艺术平面设计教育更是短暂。在这样特定的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艺术平面设计教育缺乏科学的体系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毕业生难以适应社会及企业的需求。现代的高等职业艺术平面设计教育仍受到传统的教学机制与教学观念制约,仍过于强调学生专业技术的培养及技能的训练,使学生闭门造车,沉溺于专业技巧的借鉴中,从而使学生缺乏实际的应用能力。
时至今日,信息时代、实际时代、高等职业艺术平面设计教育应走校企合作的二元制道路,只有这样,中国的高等职业艺术平面设计教育才能掀开崭新的一页。
传统的艺术平面设计教育模式是忽视学生平时的实践经验,把学生关在课堂训练,直到毕业在即的最后一个月,才让学生走到社会进行短期的实习,在这种实习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根本不适应社会和企业的现状需求了,原因是长期处在封闭的训练中,不了解社会,企业的发展状况,不能及时根据社会企业需要而进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而在国外就非常注重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德国的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更有独到的一面,把校企合作罢在首要位置;合作方式主要有专题讲座课的教学形式和企业实习。所谓专题讲座课的教学形式,是由企业提出个案要求,由专业教师提出设计思路,学生以几人一组的形式就此提出讲解与分析,然后向企业方和专业教师阐述,最后由三方共同商量确定个案专题设计及结题方案。由此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分析解决能力、交际能力及表达能力。同时使学时能及时掌握社会、企业所需的设计潮流动态。德国的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更是注重企业实习,学生到企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主要体现之一。学生到了企业、可以了解到企业工作环境、艺术生产基本技能,参与企业的设计开发的工作,从而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社会能力;这样,学生到了毕业后就不至于不适应企业现状而被淘汰,德国的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是值得我国起步较晚的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借鉴的。
艺术平面设计是一门实用性学科,艺术平面设计教育培养的学生应该是有实际应用能力,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不是由学生自己来评定,也不是由教师来评定,而是由社会、企业、客户来评定。如果学生毕业后到了企业工作而不能给企业解决问题、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那么企业将认为该学生缺乏实际应用能力,不适合现状发展需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入,市场竟争日趋全球化、企业也处在立体化的竟争状态。企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也会更高。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人才市场招聘会上,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标出应聘该职位的人员需有2至3年实际工作经验,这说明企业对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缺少实际应用能力的信任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艺术平面设计教育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和调整自己的办学体系,与企业合作,联系培养出适应时展的人才。
我国尚处于发展中阶段,高等职业艺术平面设计教育也刚刚起步,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脚踏实地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体系,万万不可照搬国外的教育体系。我想,国内的高等职业艺术平面设计教育走与企业合作的道路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学校应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把企业作为第二个学习场所。学生在入学时,首先到企业去,了解企业的环境,了解企业现在及将来所需要的专业技能,这样,学生就可以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二、学生到了二年级,应该经常参与企业提出个案的设计,点评。这样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保持学生与社会、企业的接触,得到合理的信息,确定学习方向。
篇9
关键词:模仿与创新; 动漫市场 ;人才培养 ;提升
动漫市场行业发展火热,我国政府因此相继出台相关管理政策,力图从机制体制建设、市场导向以及管理等三个角度促进我国动漫事业发展。与此同时,根据国内国际动漫产业的发展形势,以及国外动画片对我国市场的倾销行为,加快形成我国动漫产业基地,提升宣传具有重要意义。这个过程中更加重要的是加强人才的综合培养。近些年,我国动漫行业发展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出现了飞跃,并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但是动画原创性问题与品牌效益问题一直困扰我国。本文结合我国动画原创性模仿与创新路线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首先学习国外先进动画产业管理经营模式,创新思维,形成符合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特征的全新空间。
一、我国动漫人才培养现状
(一)我国动漫市场供需不平衡
对我国而言,动漫产业属于朝阳产业,市场需求量较大。与此同时,我国动漫市场当中也存在一种矛盾,那就是专业综合性动漫创作设计人才不足,无法满足市场需要。相关数据分析显示,在2005年至2008年,我国动漫人才总需求超过了60万人次,其中影视动漫专业人才总需求超过了15万,动漫人才则超过了10万人左右。但是国内市场当中从事这项工作的专业人才则不到1万人,这项数据与比重仅能够达到韩国总比重的三分之一。随着我国动漫产业的不断发展,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还将继续增长,只有培养出更多的动漫专业人才,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二)人才培养模式出现结构性失衡
动漫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人才定位基本上包括三个方面:顶层、中层与底层。顶层则主要是指动漫行业基于战略角度的管理型人才,除此之外还包括具有动漫市场营销活动能力的人才与创意性人才,这部分人才是动画产业当中的核心人才。但是,我国国内这个类型的人才则主要集中在中层管理人才与技术性人才。职能管理人才总需求量较大,更是动漫产业当中的最骨干力量。底层人才则更多是指动画加工与操作类型的制作人员。这部分人的需求量也较大,但是我国市场当中这部分职业已经处于饱和状态。
一些行业专家认为,我国动画产业当中的专业人才结构属于金字塔结构,其中底部从事动画加工人才最多,拥有编剧、导演以及制作方面的人才相对较少,而具有动画产品品牌管理与相关市场营销方面的优秀人才更加紧缺。这种情况直接表明了我国动画产业的人才结构失衡。
(三)人才综合素质较低
1.当前,动画从业者缺少专业系统性教育与培养。动画制作属于一类需要具备较高专业技术能力同时还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专业素养。因此,相关从业者的能力培养则十分重要,需要具有十分优秀的视觉艺术创作能力与美术相关基础。目前我国从事这项工作的艺术创作者多数是基于喜好或者是其他原因而半路出家的个人,从业者的专业技能较低。
2.动漫人才对传统文化知识结构掌握不足。动漫产业发展不能够单纯效仿动画发达国家,单纯性的学习艺术风格与技术并不能够形成创新,而是应当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3.人才市场敏感性相对不高。动漫产业发展过程中题材往往受到局限,动漫制作缺少时代感与娱乐性,因此很容易造成动画产品受到排斥,针对性不足也是动画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4.动漫教育师资能力不强。首先是没有专职从事动画制作与研究的教师;其次是结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师资配置不足;最后是学院盲目寻找动画将才支撑门户,造成了动画教学流于江湖化,培养出来的学生要么是实践能力不强,只能纸上谈兵,要么也只是“泥瓦匠”,缺少创新能力,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与企业需要。
二、对动漫人才培养的提升策略
(一)加强专业教育提升专业人才创新能力
我国的动漫作品数量并不少,而真正具有高质量的精品作品却不多,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动漫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动漫制作的模式单一 ,作品往往出现内容雷同与模仿的情况。在动画国际市场当中,中国制造动画的规模与影响力尚未形成。这种情况与我国在动画行业当中缺少创新能力有关。因此,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非常重要。没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就无法实现从模仿向创新方面的转变。
动漫人才培养需要充分尊重个人与个性,教师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主要起到的是引导性作用,应当在教育过程中给学生更多自主思考的空间。通过引导式教学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开发学生潜能与个性,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形成自我思考与总结能力。促使学生基于个人天赋的基础上进行发扬与创新,并真正成为具有创造性能力的全新创造性动画人才。
(二)加强培养形成复合型人才
在动画产业当中,动画专业学习属于科学与艺术两者之间的高度融合。这个过程中需要提升动画人才的复合型能力,也就是对两者知识之间的融合。更是在此基础上培养动画人才的基础性。但是,我国专业动画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其中动画人才的能力培养多集中在具体环节上,国内很少拥有艺术创作与技术两者兼备的优秀制作者。为此,在具体的培养教学活动当中,开发动画人才的复合型能力是关键。这个过程中需要加强动漫专业的基础性素质教育,使学生充分具备音乐、美术、舞蹈以及多方面的知识内容与素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动漫专业课程教材内容,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满足动画市场的复合型人才需求。
(三)在培养过程中形成应用性人才
在对动漫人才的培养与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努力使受教育者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基本理论,同时还应当注重培养动画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要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达到此目的。动漫人才的培养还需要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不断进行教育文化上的交流,动漫人才的培养应当打破教育区域的局限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使用更多更好的资源。国际动画市场当中,美国、日本以及韩国等国家具备大量的优秀人才,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签订协议的形式,其中包括对研究生以及本专科生的交流,促进合作关系形成,使学生能走出国门,进入到世界动画大环境当中进行学习,了解领先世界的动漫知识与技术,或者可以采用顶岗的方式,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将理论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从真正意义上提升工作能力与专业素质,促进我国动画产业的快速、高效发展。
(四)创新动漫高端人才培养模式
影视和传媒专业院校以及综合大学中的影视艺术专业,应该实施“强强联合、协同育人”的动漫高端人才培养模式。有专家认为,“联合――中国高等动漫教育的发展趋势” 。21世纪之初,我国政府大力鼓励发展原创,推进动漫产业向市场化和国际化迈进,并将发展为动漫大国强国作为目标,开始了我国动漫产业稳步健康发展之路。建设动漫强国不仅要有足够数量的动漫专业人员,更主要的是要有相当数量的高端动漫专业人才。培养高层次的动漫人才,需要高层次的师资和有利于高层次动漫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
没有高层次的师资是难以培养出高端动漫人才的。高层次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可以通过自身培养,二是在全社会公开招聘,三是聘请地方动漫企业中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四是到国外聘请高端动漫专家。
动漫高端人才培养不仅要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还必须构建起有利于高层次动漫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包括改革教学内容,除了继续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教学外,还应加强数字化教学,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大力推进研究性教学和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注意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以及创意训练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认知实践、技能实践、专业实践和创作实践;拓展学生国际视野,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多形式、多层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使学生有更多机会走进国外一流大学或知名动漫企业,接触更多国外一流大师和专家,增加阅历,开阔视野,为他们将来成为动漫高端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想要获得国际影响力,需要从各个方面提升动漫人才的能力,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动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应当加强相关主管单位的政策引导能力,不能够单纯将数据分析与统计作为工作重点,应当加强对动画片质量上的调整。其次,不断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对国外优秀动画片工作室的制作与经营理念进行借鉴性学习。最后,还需要转变动画片行业从业者的心态与认识,应当始终坚持动画人是文化人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动画人才是经营者。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动漫产业独立发展的能力以及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不断推进我国步入动漫产业强国。(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口述历史”视域下的中国动画原创力研究 (编号W2013125)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孙楠,刘玉平.困境与出路――中国动漫产业人才培养[J].中外企业家,2013
[2]王巍.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精英人才的培养[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
篇10
【关键词】滨海新区艺术设计产业群;艺术设计专业群;有效对接
一、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随着新的教学体制的改革优化,国家早在“十五”规划中提出了用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管理方式。在“十二五”期间又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十三五”规划称为信息化发展的黄金期,大大推进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快速深化,信息化加速向互联网化、移动化、智慧化方向演进,从而引发经济社会结构、组织形式、教育方式发生重大变革,高度信息化社会将在“十三五”期间引领我国教育迈入转型发展新时代。这就要求各高校整合现有资源,加快学校信息化管理的进程,其中加快教务管理的信息化成为了校园信息化的重中之重。
二、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发展的研究对策
查阅资料表明,在国外一般有强大的技术队伍为校园信息化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技术支持,所以国外的各大院校已经基本引入了ERP系统,用以提高教务系统在内的校园信息化水平。相比国外,国内的教务系统的信息化实现的比较晚,人力、物力的投资比较少。近几年来,教育部和有关院校通过直接购买国外或软件公司的成品软件或者自行开发一些教务软件,积极推动了教务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但是,这些教务软件还是存在一些适用性差、功能不全、特殊问题得不到解决等缺陷,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共享,和国外高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本文正是在这种新经济环境下,通过研究国内外高职院校教务信息系统的现状,结合国内“十三五”信息化规划的要求和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机制、运维保障机制、区域应用机制、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结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热潮,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实现学生和企业的信息沟通和监控,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不断改进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教务管理软件充分依托校园网,和学生使用手机的普遍性,不断开发适合学生使用的教务管理系统的手机用户客户端,让学生、老师及访客,更方便快捷的随时随地的了解学校的政策和观看学校的优质网络课程,学校也能更好的了解学生、教师的动态,以及访客等潜在客户的兴趣点,让学校的制度信息更加人性化,可实施操作性更强。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各高校努力寻找建立适合自己的教务管理系统。本文正是通过在工作过程中的不断积累和实践,发现只有充分发挥网络在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信息化中的作用,减少办公的地域限制,扩展办公的时空,合理分配资源,节约人力、物力的投入,促进教师和学生,上级和下级,校内与校外的沟通,才能使教务系统更好地为我们服务;这就要求教务管理系统的各个环节功能可以不断扩展、多个系统可以相互兼容,不断更新、并注重与新技术的结合应用。所以本课题针对教务管理系统的各个工作环节和用户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同时又对各个工作模块进行需求分析,给软件公司提供最有利的数据反馈,加强校园网络的支持作用,制定出可行的方案。最终使我们的教务系统跟上时代,采用最新的 B/S 架构模式,三层(多层)的结构体系,结合英特校园网技术,真正解决高职院校信息不共享、管理工作内容繁杂以及不同院区工作不能达到有效协作的问题;通过在全校范围内实现教务管理工作的数字信息化,合理利用校园网实现各教学管理部门的日常教学教务管理工作,打破教务管理人员与师生间信息传递的繁杂,让教师、学生及各有关部门通过网络查询校园教学信息,用快捷的无纸化办公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使教务管理人员从日常复杂的工作中摆脱出来,全面提升高等学校的教务管理水平。
三、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发张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