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艺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8: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手工艺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手工艺的作用

篇1

软质类材料以及工艺手法

一般来说,软质类编织材料一般都是用于室内,因为这种材料不适合室外的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它应用在室内,不仅会给人一种非常柔和的感觉,同时还有吸光、吸音的效果。软质类材料经常应用在壁画的创作中,例如,壁毯就是代表之一。它凭借材质的柔和、自然和美感应用于很多建筑环境中,通过多收手工工艺的利用,使其艺术效果较为饱满丰富。

编织材料的种类有很多,比如:以生丝为原料的丝毯,不仅富有光泽,而且质地华丽。羊毛编织则显得非常朴实纯厚。毛毯机织由于肌理的特点,更擅长表现较大的色块,而不擅长细致色彩变化以及线条的表现,价格不高。

软质类材料的工艺手法也有很多,它可以通过经纬道数的多少,来确定壁毯细致的程度,自然道数越多壁毯就越精细。虽然,壁毯手工艺编织水平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是这并是表现其编织工艺的特点,在经纬线的限制下的手工产生的肌理并呈现出疏密有序的这种视觉效果,才是其真正的工艺特点。壁毯的工艺手法,是以手工最为复杂多样,基本结法主要有:平结、双套、转结、挂线等等,随着工艺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壁挂的工艺效果也更加明显,给人们带来了良好的审美体验。

硬质类材料以及工艺手法

相对于软质类材料来讲,硬质类材料的种类更为丰富,具体来说,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具体内容如下:

1.金属类

金属材料的应用时间已经较为久远,特别是在东西方的传统工艺中,其工艺已经非常成熟,并且非常精湛,因此,其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金属工艺手法有很多种,具体变现为锻造、铸造、化学腐蚀以及焊接等等。在工业技术更为发达的今天,为金属工艺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材料,实现了传统和新型材料的深度融合,丰富了壁画的工艺手法。金属类材料在壁画创作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铜质材料和不锈钢材料的应用上。铜质材料因其良好的拉伸延展性广泛地应用于锻造技法中,现代很多壁画的创作都是采用铜板锻造的工艺。不仅造价较低,艺术效果也非常好。而不锈钢材料一般具有材质坚硬、质感强等特点,非常适合表现现代气息,但是其锻造难度高,其形态因受硬度的影响而不能自由舒展。金属材料的特点就是不易变形、经久耐用,并给人一种高贵华丽的感觉。

2.木质材料

木质材料应用壁画的创作,可以将各种天然木料都应用进来。这可能是因为它是天然生长起来的,人们都愿意与之亲近,会给人一种非常自然和温暖的感觉。很多木材有着天然的美丽纹理,特别是在刨开以后,它的纹理显现地更为明显,这也正是木材的魅力所在。一般在壁画的创作中,木质材料的应用主要是采用镂空的方式和建筑进行结合的。由于其形态表现比较宽泛,因此,其艺术效果也非常丰富。但是,木质材料的缺点就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会产生开裂或者变形的情况,因此,很难进行大面积使用。

3.玻璃钢

玻璃钢主要是通过制模来表现将各种肌理的效果体现出来,它可以模仿出石材、金属、木材等材料的艺术表现效果,但是它的特点就是耐久性不是很强,并且材质的特征并不明显。因为,玻璃钢作为其他种类材料的仿制品,必须依赖于制模这道工序,其特点是重量非常轻。

4.石材类

石材类材料特点就是经久耐用、质地较硬,非常有厚重感,一般用在规模巨大、形体简洁的公共建筑,以此来渲染建筑的庄严性和高贵的气质。主要分为人造石材和天然石材这两种。人造石材的工艺主要是以制模和翻制为主,通过对天然石材的模仿,来达到石质的效果,耐久性较强,经济实惠。而天然石材种类繁多,其质地也有很大的不同。石材材料在壁画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浮雕壁画和建筑的结合,但是,石材类材料不擅长直线的表现,因此,很难达到规整的效果。

5.陶质材料

可以说,陶质材料不仅具有古典型,其现代性也得到很好地突显。在近些年的壁画创作中,陶质材料应用已经较为普遍。这种材料不仅能将绘画的表现性和雕塑的起伏性都充分表现出来,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釉色、陶土、温度的结合利用,使陶质材料有着不同的肌理和艺术效果,这种材料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自然质朴,表现效果非常理想。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材料运用以及工艺手法的研究来提升壁画的艺术水平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艺术家不仅要将材料的功用充分突显出来。更重要的是,在设计理念的引导下,要学会转移,并有效应用在壁画艺术的表现中,通过对材料运用经验的积累,提高其材料的运用能力,从而使艺术家设计的作用更具艺术感,给人们带来审美愉悦的过程中,其艺术品的价值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篇2

1 教学仪器的分类管理——建账

目前中学实验教学仪器分为8大类。这8大类的编号是:“0”为计量仪器;“1”为通用仪器;“2”为专用仪器;“3”为模型;“4”为标本;“5”为挂图;“6”为玻璃仪器;“7”为药品;“8”为实验辅料。每大类中,又分为若干小类,例如药品为7:70是一般无机(一);71是一般无机(二);72是一般有机;73是易燃液体、固体;74是自燃、遇湿易燃物品;75是氧化剂、毒害品;76是腐蚀品。其中,第1位数字是大类号,第1加第2位数字是小类号,第3、第4位数字是仪器在同一小类中的序号。如红磷(AR)的编号是7351,7是大类号,表示它是药品;73是小类号,表示它是易燃固体;51是它在药品中的序号。教学实验仪器的分类有序,使我们对账目管理有条不紊,而且便于检查和出入账目。

各类仪器不仅要分类、编号、造册登记,而且要做到“一核对、二相符、三定位、四统一、五账本”:即仪器室的仪器总金额应与学校财务室的仪器总金额一致,每年核对一次;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的二相符;仪器管理定人、分放定室(橱)、定卡(标签)的三定位;仪器的账册、实物、仪器橱柜标牌和标签的四统一;仪器的账目应有总账、固定仪器明细账、低值仪器明细账、易耗品明细账(玻璃、普药)和危险、剧毒药品明细账的五本账。

2 仪器药品的订购情况——入账

根据上一学年的仪器损耗情况和药品用量,结合各门学科实验室中的库存量,做到有计划地采购。订单一式两份,一份交教仪站,一份实验室留存。在订单上没有的仪器(如擦镜纸、剪刀、电池等易耗品)应在期末编制订购计划,并征求任课教师意见,经校领导批准后,报主管部门代购或自购,但不能影响“随堂或演示实验”和“实验与制作”的正常进行。

收到仪器调拨单后,盖好学校公章,抓紧时间去仪器站仓库领取。领用时要核对调拨单上的仪器数量和箱外标签上的仪器数量是否相符,若齐全,再在调拨单上签上经办人的姓名;若缺少某件仪器,则要请仓库保管员出具欠发单据后,再在调拨单上签上经办人的姓名,这才算完成数量验收。领回仪器后1周内须填报仪器(质量)验收报告,具体包括:仪器破损情况,有无错发、漏发及存在问题等,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调换或退货请求。

不论领回仪器是否缺失、破损或待换,都应该将调拨单上的仪器全部入账。入账的原则是根据虞教体委电仪字(96)第4号文件《上虞市中小学校教学仪器账务管理工作细则》,将教学仪器分别记入固定仪器明细账、低值仪器明细账、易消耗品明细账(玻璃、药品)和有毒危险品明细账,并做好后续工作。

(1)在调拨单最后一页结算出本次调拨单中固定仪器金额、低值仪器金额、易耗品的金额和有毒危险品的金额,记入总账;其总金额应等于调拨单上的总金额。

(2)列出本次调拨单中固定仪器,随同调拨单交会计室,做好学校资产积累。

(3)收到红字冲销单后,把账上的数量和金额减下来。

由于计算机有较强的管理功能,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建议学校为各位实验教师配备计算机,今后仪器设备的账务管理由计算机代劳。

3 加强仪器使用过程管理 发挥现

有仪器的效率 “管而不死,用而不乱”,要用好教学仪器,首先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使用制度。当前,随着学校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实验室规模进一步扩大,各类设施、设备日趋完善,没有合理的制度和科学管理是很难将工作做好的。至2012年,本校实验室建立了一整套相对完善的制度:《实验室规则》、《实验教师岗位职责》、《实验(准备)程序化管理》、《仪器室规则》(具体为:《仪器使用、管理制度》、《仪器出借、领用制度》、《仪器损坏、赔偿制度》等)、《安全管理制度》、《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预案》、《危险、剧毒药品管理制度》等。

通过制度建设来规范行为,如:严格要求学生预习《科学实验活动册》;要增加投入并逐步达到人均两套、省一类配备标准,完善实验室条件;要围绕《分组(演示)实验预约通知单》,提高实验开出率(见表1);要做好账务工作,延长仪器使用寿命;要加强实验室管理,确保师生教学安全等。

帮助新教师尽快熟悉相关仪器的用途、工作原理、结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如“条件反射演示器”中强化与消退时对灯光次数的控制;用“水电解器”电解水时必须用直流电源,电压为6~12 V,电解液用20 %~26 %的稀硫酸……,提供必要的资料或仪器说明书。通过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向新教师开展分组(演示)实验的操作培训,作为“校本培训”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实验教学中损耗的仪器应及时处理。在使用中正常损坏(如遇意外、仪器本身质量或超期服役等不可控因素)的仪器(实验消耗品除外),经使用者填写教学仪器损坏登记并签名,报实验室负责人审批后作报废处理;在分组实验操作中,学生若未经教师同意擅自违章操作而损坏仪器的,应照价赔偿,并查明原因。如在“O2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经常出现试管破裂的现象,究其原因:①用KMnO4制取O2前,未给试管均匀受热;②试管水平或试管口朝上倾斜;③用KMnO4制取O2后,又匆匆做完了“C、Fe在O2中燃烧”的实验,未待试管充分冷却就洗涤试管等。

其中③是导致试管破裂的主要原因。自2008开始,经实验员和任课教师协商,将实验器材和流程稍作改动:①桌上配置两套32 mm×200 mm的试管;②实验室配备列管式烘干器;③由下一个做实验的班级洗涤上一个班级用过的试管,并倒插在烘干器上。改进后试管破裂的数量明显减少了。

要根据仪器自身的特点做好保养工作。如玻璃瓶的清洗、标签的更换、Zn粒和铁钉的回收;的金属表面要经常涂抹防锈剂,紧固螺丝及机械转动部分要定期加注油,以防生锈,影响使用;电子仪器、仪表一般每季度通电保养一次……

4 建立健全的报损制度——出账

教学仪器在存放和使用一段时间后要清理盘点,制订3~5年的补充购置计划。清查工作一般一学期或一学年一次。盘点时要以账对物,逐件清理。清查盘点要和保养维修结合起来,做到边清理边保养维修。演示仪器的修理,注意不要盲目拆卸,应先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仪器的构造、性能、原理,尽可能准确地判断故障的位置。如20世纪80年代购买的J2702型生物显微镜,原有28台,可用6台,还有12台在放片、调焦距时松开粗准焦螺旋,镜筒会缓慢地下滑,造成本来已经清晰的物像重新变得模糊。笔者对故障原因进行具体分析,主要问题是:①粗准焦螺旋内的螺杆松动或保护螺杆的护套松脱;②在镜筒中的齿条与粗调节器中的齿轮没有充分吻合,造成滑落。

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①将镜臂顶端上的螺杆顺时针方向旋紧,但两螺针拧紧角度要相同,这样镜筒与镜臂就不易自行松动了;②用软布沾机油将齿条和齿轮擦干净。剪取8 mm×6 mm的明胶片(或高压锅易熔片)两片,中间穿孔,上、下各1片垫在齿条背面紧固螺丝的位置。固定齿条后,在它们上面涂抹黄油,将镜筒放在滑动导轨上、轻轻下拉,转动粗准焦螺旋,重新使它们吻合。具体细目见表2。

篇3

才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关键词】 3M医用透明贴膜;手术室;护理

由 3M公司生产的 1624W型 3M医用透明贴膜在临床工作运用非常广泛 ,目前各科室医院主要用于动静脉穿刺置管后的固定与皮肤护理 ,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所接受和喜爱。我科在长期的手术室工作中积累经验 ,总结出 3M医用透明贴膜除此常规用途之外 ,在保护皮肤、黏膜、穿刺部位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随访1223名患者, 男634例, 女589例。3个月~89岁。其中用于眼睛保护的 392例 , 耳道保护的 287例 , 小儿切口保护的 414例 , 硬膜外置管护理的 130例。术后2~5 d不等进行随访, 共 12例出现术后贴膜固定不牢靠现象 , 其余均表示效果良好, 无切口感染, 眼睛疼痛等主诉。

2 方法

2. 1 对患者眼睛、耳道的保护

2. 1. 1 情况简述 在进行头面部手术如耳鼻喉科、口腔科、脑科等手术的消毒过程中 , 因消毒范围需要 , 消毒液常不慎渗入眼睛或耳道 , 引起眼睛、耳朵的伤害 , 术后患者常主诉眼睛疼痛 , 耳朵不适。给临床工作带来麻烦 , 甚至引起医疗纠纷。以往我们用眼药膏或手术切口敷料来保护眼睛 , 用棉球保护耳道。但同时发现 , 睛膏易溢出而污染手术切口 , 消毒也不方便 , 同时患者术后常有畏光、油腻感等不适。手术切口敷料没有防水能力 , 常被消毒液浸湿后脱落。从而不能有效保护眼睛和保证手术区域的无菌。保护耳道时棉球过大 , 在消毒过程中易脱落 , 棉球过小起不到隔离作用 , 同时棉球为非无菌物品 , 有污染手术无菌区域的危险。用 3M贴膜可避免上述情况。

2. 1. 2 具体方法 保护眼睛时将其打开 ,揭除背膜 ,取一棉球展开 , 做成大小约 3×2 cm的薄棉片 , 置于透明贴膜中央区 , 然后将整个贴膜贴于手术患者眼部 , 以棉片遮住眼缝为准 , 将贴膜的固定胶纸撕下。手术过程中消毒时 , 因贴膜的不可透水性保护了眼睛 , 术中不会脱落 , 保证了手术的无菌性。

保护耳道时先取棉球数个 , 填满整个耳廓内空隙 , 再用贴膜贴于耳廓周围。因其可塑性和粘性好 , 能很好的将整个耳道都保护好 , 消毒时可以连同耳朵上的 3M贴膜一起消毒 , 因其不透水性 , 不用惧怕消毒液进入耳朵 , 同时整个手术范围都消毒彻底, 保证手术的无菌性。

2. 2 对小儿下腹部, 会手术切口的保护

2. 2. 1 情况简述 小儿疝气、鞘膜积液等是儿外科最常见的手术 , 术后由于年龄普遍偏小 , 患儿一般小便无规律性 , 自律性或都用纸尿裤 , 但由于手术切口与尿道口非常接近 , 手术切口的敷料没有阻隔水的作用 , 故常因尿液而遭污染 , 从而影响切口的愈合。但 3M医用透明贴膜可保护此类手术切口。

2. 2. 2 具体方法 在手术结束时 , 常规用手术切口敷料贴于切口处后 , 再用 3M贴膜两片贴于敷贴上 , 使切口敷料位于贴膜的中央。3M贴膜有阻水性 , 可很好地保护切口不受尿液污染 , 同时其又有很好的透气性 , 保证切口透气。临床证实切口再未因尿液而受污染。同时 , 对于小切口手术如腹腔镜等, 如患者术后需沐浴, 也可用此方法来保护切口。

2. 3 对硬膜外置管的固定与护理

2. 3. 1 情况简述 硬膜外穿刺置管后 , 以往穿刺点用穿刺包内的手术切口敷料来固定和保护。但发现手术后敷料常因消毒液或患者血液体液的浸泡已无粘性 , 以致硬膜外管固定失败甚至脱管。常引起麻醉穿刺部位污染。增加穿刺点感染的几率。如术后需要镇痛, 亦会造成术后硬膜外镇痛的失败 , 降低麻醉效果和术后镇痛效果 , 增加患者痛苦。用 3M医用透明贴膜可有效防止以上情况的发生。

2. 3. 2 具体方法 硬膜外穿刺置管后 , 先用酒精脱碘 , 待干后取 3M医用透明贴膜, 以穿刺点为中心, 展平紧贴在皮肤上 , 再用宽胶布将其余硬膜外管固定于背后。因该膜能很好的贴紧皮肤 , 又不受液体的影响 , 从而很好的解决了这类问题。同时在术后镇痛的时段内成了一个很好的观察平台。如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 , 发红、感染等迹象 , 硬膜外管有无脱出等情况。保证的术后镇痛的有效性。

3 讨论

综上所述 , 3M医用透明贴膜有取材方便、紧贴皮肤、透明、透气、隔水、延展性和粘性好等特点 , 能广泛的运用到我们的护理工作中, 为我们的手术室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充实了手术室的整体护理内容 ,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为实现给患者提供无缝隙的护理服务添砖加瓦。

篇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全世界各族人民在长远的发展中,世代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变现形式,这些文化往往都是与人民的生活联系紧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包容着每个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精神、思维意识、世界价值观和想象力。手工艺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个类别,其发展与传承方面具有很多独特之处,同时也兼有时展的烙印。手工艺是指以手工劳动进行制作的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工艺美术。它是美学与生活的融合,是技术与艺术的结晶。

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在历史上的辉煌是举世瞩目的,就拿天津的杨柳青木板年画来说,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发展历经了数百年,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藏品著称,其传承的完整度,是目前中国遗留下来的年画艺术中为数不多的珍贵手艺。但是在现如今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手工艺正面临着生存危机,正在濒临灭绝。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传统手工艺大多是长期经验的积累,主要靠口传心记的方式传承,其本身具有多种特性,如生态性、变异性、传承性、活态性等,所以对其进行保护的难度相对较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化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信息技术、网络等手段的使用使得数字化技术在广泛应用的同时,也令文化遗产的保护事业有了崭新的途径。

目前,保护传统手工艺面临着许多课题,其中尤以利用数字化技术采集、存储传统手工艺,建立传统手工艺数字化资源数据库最为重要。这样可以实现手工艺的备档和共享,进而对手工艺进行挽救、传承与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手工艺的现状,并深入探讨了数字化的优越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数字化技术对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的重要作用,最后简要分析了数字化保护与传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数字化技术为传统手工艺的采集与存储提供保障

我国的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然而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基本上停留在对其制作工艺进行拍照、记录、物品收藏等简单的工作层面上,这种文字、录音、摄影、录像等传统保护手段,曾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这些手段都存在着不同的缺陷,如书籍容易生霉以及录像带会因为老化使得色彩蜕变等,这些都会使记录在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损伤,其信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失真。另外由于拍摄时存在角度等技术因素的限制,也会对传统手工艺的保存和使用产生影响。数字化技术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提供了全新的采集记录手段和存储方式。

数字化存储技术也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提供了新的保护手段,通过数据库的建立实现对传统手工艺资源的有效保护。不仅可以把一些传统手工艺的档案资料如前期手稿、照片、制作工艺的影像等,通过数字化的处理,将其保存在实物的介质中,如光盘、数字磁盘等,之后再对这些数据进行多维度的扫描,利用数字摄影以及目前最先进的三维建模等技术,将文物的图形结构保存,并且有着高精度的纹理信息。另外,多媒体网络数据库对非物质文化的完整保存也有着重要提升作用,通过数据库的保存和处理,可以使文物信息有序,方便人们对其进行检索。

现如今,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已经实施了一些措施,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利用现代科技对手工艺进行保护。通过数字化多媒体,将那些珍惜的传统手工艺记录成档案和数据库,从而全面真实地将其中的历史价值保存下来。拿杨柳青木板年画来说,年画的成品的最主要来源是工艺师直接的手工作业。在以往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工作中,通常是用文字、照相、视频等方式来记录工艺师的制作过程。但是这些措施无法将工艺师的制作工程完整准确的记录下来。摄像在录制时只是在二维空间的有限几个角度上进行,虽然能够生成录像带和电脑光盘等方便储存的数据,但是在重现整个制作工程时,还是需要工艺师参与其中。在这方面,现代数字化技术就有着更大的优势。通过现代科技获取的信息在经过数字化处理后,能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更加完整地记录下来。而且其方便整理和重现的特性,也可以达到传统保护所不具有的保真要求,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更长久的储存下去。

三、数字化技术为传统手工艺的展示和广泛传承提供了全新的平台

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展示与传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利用三维场景建模,在经过渲染,最后在利用虚拟场景协调展示等动画技术,对传统手工艺品和传统手工艺的生产方式进行真实再现;第二,建立的数字博物馆。将多种媒介形式传统手工艺的信息整合在一起,通过网络、有线电视等进行传播,这样打破时间、场所的限制,综合运用现代科技,使其适应大众传媒,成为一种崭新的应用平台,充分的展示和传播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博物馆就是一种适合于大众传播的数字化展示平台,它有别于普通的博物馆,它不仅包括静态藏品的展示,而且还对传统手工艺的艺制、传播方式、原材料以及民间生活方式等数以万计的传统文化艺术的整个过程进行数字化的转换,转换成数据,存入网络中。

就拿天津的杨柳青木版年画来说,它与传真画像、寺庙壁画、石刻线画并称为正宗的中华民族绘画传统。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如文学、戏曲、音乐、舞蹈、美术等)在创作过程中,几乎都同是要求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将两者完美地高度统一。年画艺术秉承了这一传统,将巨大的魅力和无穷的艺术感染力全部融会到质朴实在的民间年画中。而当人们使用数字博物馆后,只需要点击一下鼠标,就能看到杨柳青本版年画的制作工艺。一幅完整的杨柳青年画,要经过勾、刻、印、画、裱五大工序――勾,即勾勒轮廓;刻,即将勾成的轮廓刻成版样;印,即将版样印在纸上;画,即在纸上的轮廓描绘涂彩;裱,即将成形的图画装裱起来。通过数字博物馆,使人能如同身临其境的体验整个过程。在未来数字博物馆不断地发展,大众会越来越多的接触到数字博物馆,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流传下了的众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互联网是一种新型的媒体,这种信息载体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所以数字化博物馆可以将其受众从单纯的博物馆参观人员扩展到全世界每个介入互联网的用户。

四、数字化保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人才的全面培养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发展人才是关键,以高科技为主流的趋势不可逆转,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越需要创造情感,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保护不是机械的而是富有人性化、情感化。那么我们必须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这尤其需要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投入。而工业设计本身就同时具备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双重背景,那么为了配合实现高科技生产的目标,就更加需要专业人才不但具有较高的传统科学素质,同时要具备跨学科的专业能力,并且要融会民族、文化、艺术、信息等综合资源。这就需要我们将培养复合型高标准人才作为重中之重,将其与文化产业发展相融合,建立完整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二)数字化技术与原生态的平衡

数字化技术虽然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播与重建具有巨大的意义,但是如果过于强调数字技术的运用,也会使传统文化变得数据化和遗产化,这就会造成文化的原生状态的遗失。

保护的目的就是为了传承。传承,意即传授与继承,是一个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且传于后人的过程,传授者和继承者缺一不可。所以,我们在利用数字化技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一定要在人文的角度给予科技以明确的方向,赋予其正确的文化立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动态的,不停地在发展、在变化,那么我们在应用数字化技术时,必须从重视“静态遗产”的保护,转向“动态遗产”和“活态遗产”保护共同关注的方向上发展。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是与物质文化遗产相互统一的,都代表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那么我们在利用数字化技术时,必须转变单纯关注“物质要素”的文化遗产保护方式,转而对“物质要素”与“非物质要素”同时进行关注,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方向。另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型更加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只有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原生意义,那么它们才能在自己适应的环境领域中更好地生存,长久持续地发展。

(三)文化风险问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在发展中国家,把数字化应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存在这一定的风险。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科学技术条件有限,需要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来支持,这样就丧失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有的内涵陈述与订正的权利。将文化资源转换为经济资源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一方面,这样就为他国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对一些未能发现的传统文化进行开发,使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开发的权利,造成文化遗产的丢失。

参考文献

1吴娱:《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

2陈芳:《浅析传统手工艺存在的价值厂》,《浙江工艺美术》,2002(3)。

篇5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畜牧兽医;应用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165

精细化管理是目前较为先进的管理模式,在企事业管理中应用比较广泛。精细化管理的特点是层次结构分明、管理细节到位,整体管理效果较优。通过精细化管理,可以实现管理流程的进一步优化,也可以实现管理中的细节完善。畜牧兽医工作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对于疫病防治有着重要的作用,利用精细化管理方式,可以使得畜牧兽医工作的环节连接更加的流畅,工作效率获得更大的提升。

1 在动物卫生监督管理上的应用

动物卫生监督是动物防疫的一个重点,因为好多疾病的滋生都与动物生长的环境密切相关。而应用精细化管理方式进行动物卫生监督,主要是从细节方面对监督工作进行完善。从实践应用来看,精细化管理在监督方面主要有3方面:建立完善具体的监督管理体制。监督管理体制建设的不完善往往会造成监督漏洞的产生,所以通过精细化管理,有效的完善了监督中的漏洞,实现了监督工作的全面性;精细化管理使得监督责任更加明确。通过精细化管理,监督工作的环节划分更加的细致,每一个环节的目标和责任更加的清楚,这能够有效的提高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利用精细化管理模式,监督工作更加的优化。在监督管理中,不同的环节重要性不同,而通过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的发现环节特点和价值,并积极的进行监督调整,从而实现了监督管理的优化。

2 在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上的应用

动物和动物产品的健康直接关系着食用人群的健康,所以对其进行检疫意义重大。在检疫工作中,应用精细化管理可以实现检疫准确性的提升。一般而言,检疫分为3个步骤:进行样本提取;进行样本检测;进行检测结果分析。这3个步骤任何一步的疏漏都会造成检疫结果的准确性缺失。而利用精细化管理方式,在取样的过程中,可以强化对比,从而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在样本检测的过程中,应用精细化管理,可以保证设备仪器以及操作方法的专业化和标准化,实现检测的规范化。而在结果分析的时候,应用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的提升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总之,精细化管理在动物及产品检疫的过程中,可以提升检疫效果。

3 在重大疫情应急方面的应用

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重大疫情的产生会造成农民经济损失的增加,所以做好疫情应急具有重要的措施。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精细化管理在重大疫情应急方面的效果显著。通过精细化管理,重大疫情发生后的应急预案制定会更加的详细,比如在发生口蹄疫之后,此疫病很快的得到控制,主要是因为应急预案比较到位。精细化管理在应急预案制定的时候,对于每一个细节和步骤都进行了斟酌,大到疫病区的整体控制,小到每一个感染疫病的动物处理,都会有详细的解决方案。正是通过精细化的掌控,疫病才不会大面积蔓延;在疫病的具体处理当中,精细化管理利用其细节优势,将防疫资源的利用做了最优化调整,从而实现了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发挥。

4 在预防免疫和免疫监督上的应用

精细化管理在预防免疫和免疫监督方面也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对于畜牧业发展而言,兽医的主要工作是做到预防结合,从而实现农民的经济增收。利用精细化管理之后,兽医工作进行了有效的分工:其中的一部分进行畜牧区域疫病情况的了解和研究,从而对疫病的发生种类、周期、危害等进行全面掌控。还有一部分专门进行疫病免疫和预防的研究。剩余的一部分主要是做好动物情况的监督。通过多方面工作的结合,整个疾病的预防工作效率会大大的提升,免疫监督的价值也会得到充分发挥。

5 小结

畜牧兽医的工作主要有疾病预防和疾病治疗2方面。无论是哪一方面的工作,都需要细致对待,因为这关系着农民的增产增收。利用精细化管理方式,可以有效的完善畜牧兽医工作过程中的细节,从而提升工作的效率,并进一步的提升畜牧疾病预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曹海营.精细化管理在畜牧兽医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吉林农业,2013(8).

篇6

【关键词】综采;上行式回撤;应用

江西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尚庄煤矿于2003年通过实施政策性破产重组的新企业。2010年又经江西煤业集团重新整合,加入江西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尚庄煤矿原名坞社里煤矿,由原华东煤炭工业基本建设公司设计研究院于1965年10月设计。设计能力21万吨/年,2009年核定生产能力为45万吨/年。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所采煤层B4赋存于二叠系上统龙潭组老山下区段之中,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区内后退式,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近年来通过技术改造,已打造成丰城矿务局主力矿井之一,是江西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采煤机械化和掘进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矿井之一。

尚庄煤矿从2008年应用综采技术以来,综采工作面收尾拆架方面,一直采用圆木和11#矿工钢联合的支护控制顶板,从上往下回撤支架的方式。由于东翼轨道下山下段受工作面采动影响,巷道变形量大,不能满足支架运输的要求,如仍采用从上往下回撤方式,需对东翼轨道下山下段200多米巷道进行刷大,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且需3~4个月时间,将影响工作面接续工作,并在工作面顶板控制和防火方面以及运输等许多环节都存在安全隐患,为保证矿井全矿产量,不影响工作面接续工作,经调研,提出工作面采用上行回撤设备、支架,在工作面回撤支架期间采用下行通风的工艺并付诸实施,对拆除支架通道支护进行了优化,即采用工作面回风巷为支架的回撤通道,回风巷进风,顺槽回风。回撤支架通道采用“厂”型棚和锚索联合支架,杜绝了顶板、拆、运等安全事故,实现了安全高效收尾,并确保了503综采工作面的正常接续,为以后类似条件下的工作面收尾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工作面概况

江西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尚庄煤矿501综采工作面位于-650m水平东翼下山采区东翼,工作面东面为未采动区(东Ⅲ采区工作面尚未布置),南面为369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西面为东翼轨道下山,南面为下部正在圈定的503综采工作面。501综采工作面地表标高+34.5m~+37.7m,井下标高-660.1m~-596.35m,工作面倾斜长140m。煤层倾角12°,煤层厚度1.8~4.2m,平均厚度3.2m,煤层硬度f为1~2,直接顶为深灰色炭染砂质页岩,具有菱铁矿结核,厚度6.9m,老顶为深灰色砂质页岩与砂岩细密互层,厚度6.2m,直接底为暗灰色粘土质页岩,产植物根茎化石,厚度1.5m,老底为灰至深灰色细粉砂岩,上部具鲕状结构,下部含植物化石,渐具炭染。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该工作面采用采用ZY3200-17/38型液压支架94架,工作面安装MG160/380-WDK型电牵引采煤机一台,SGZ630/264型刮板输送机一部。顺槽安装SZD630/110桥式转载机一台、SD2-150型带机一部以及工作面移动变电列车一列。

二、出液压支架通道支护

工作面距终采线15m,整顿好工作面,控制采高在3.2m,调整好采向,工作面开始铺菱形金属网,直至老塘侧金属网落地1m。第一排网为单网,然后铺双层网,铺网15排时,开始联钢丝绳,连续铺5根,钢丝绳为6分,每推进一排联一根钢丝绳,钢丝绳头固定在顺槽、回风巷的锚杆或锚索上,当工作面距终采线3m位置时,停止移架,将推溜杆与SGZ630/264型刮板输送机分开,继续向前割一排煤,用单体推移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然后采用打眼放炮的方式掘出回撤液压支架通道,然后再有用采煤机截割一排,清扫干净工作面的余煤,把工作面刮板运输机移靠煤煤墙侧。回撤液压支架通道空间规格:高度2.4米;净宽不小于 2.6米。(净宽为支架顶梁最前端至煤壁支护榴树后的宽度)回撤液压支架通道采用菱形金属网、圆木、11#矿工钢架“厂”型棚和锚索支护,要求每隔3架木棚子架一架工字钢棚,每架担山必须在煤墙侧架设圆木木脚,架棚的担山一端搭在液压支架上0.3m,棚距0.5m,沿工作面倾斜方向在圆木棚子担山下打两排锚索支撑悬吊圆木担山和靠煤墙侧榴树支撑担山加强支护,第一排锚杆距支架顶梁最前端0.3m,第二排锚索距第一排锚索1.6m,榴树距煤墙侧担山端0.3m,榴树采用11#矿工钢作榴树杠子,DZ28单体作顶子,机头、机尾单体支柱部分先按正悬壁齐头梁布置,支柱支齐,再用4m长钢梁替换,钢梁两端打单体支柱支护,接顶要严实,并保证净宽不低4m,净高不低于2.6m,在机头、机尾各作一弯道,机尾并做一平车场,以备工作面设备拆除运输用。单体支柱须拴保险绳。支护规格尺寸详见附图1:501综采面出支架通道空间支护平、断面示意图。要求担山长(圆木、11#矿工钢)3.3米,圆木脚长不小于 2.4米,圆木直径不小于 18cm,锚杆采用直径Ф=20mm,L=2300mm等强度螺纹钢右旋热轧树脂锚杆。锚杆角度垂直顶板,锚索规格: 7×Ф17.8mm钢绞线,长度6300mm,槽钢:18#槽钢、长度1800mm的三孔槽钢,锚索角度:靠煤壁侧锚索为垂直方向向煤壁偏20°,其它为垂直顶板方向。

三、设备回撤流程

根据井下现场情况,采用上行式回撤设备,下行通风方式,其设备回撤流程:由上往下拆运工作面设备和顺槽设备。首先拆运采煤机,尔后拆刮板输送机,在拆刮板输送机时,同时工作面内跟道钉道至顺槽移动变电列车处,并装运刮板输送机设备以及顺槽拆除转载机和皮带,工作面刮板输送机拆运完后,依次装运顺槽转载机、皮带和移动变电列车,然后,由下向上依次拆运工作面液压支架,最后由下往上回撤工作面内慢速绞车和工作面以及回风巷内的单体、11#矿工钢、圆木等。

四、液压支架回撤

液压支架采用导向轮转向,用单体支柱配合7.5kw回柱绞车直接拉出的方式。回撤液压支架顺序:由下向上逐架进行,即1#、2#…直至94#。工作面收尾、出架方向示意图详见附图2:501综采面收尾、出架方向示意图。

(1)回撤液压支架前,先将各液压支架底座内和底座之间的的浮煤碴清理干净,对1#液压支架下方及前方做好修理,榴好树,拆除1#液压支架上的进、回液管并堵住相应的进、回液管,安装一个¢10变¢16的变节,用一定长度(4~5#液压支架外)液压管连接好液压支架的升降柱,并挂好导向轮,用7.5kw回柱绞车老钩系于液压支架前梁前端。

(2)利用单体支柱(不漏液)一端置于2#支架的底座之上,另一端置于1#支架的前梁内侧,单体支柱的放置与两液压支架间要有一定的角度;

(3)利用一定长度(4~5#液压支架外)的液压枪使单体支柱受力,受力后关闭液压阀片,把液压枪固定在单体支架上,并将枪阀打开,用绳子将其系住。

(4)在一定距离外(4~5#液压支架外),同时对单体支柱受力和液压支架回液,然后不断地对液压支架升降,使得液压支架朝煤壁方向移动。

(5)若单体支柱已经打完,回液后重新找位置,按(4)步骤进行。

(6)当液压支架底座尾部已经与2#液压支架底座的前沿大致平行时,单体支架于受力,绞车同时点拉,这样就完成了液压支架转向。

(7)若第一次不能成功地转向,绞车可回一点,单体支柱受力,液压支架反复升降,然后绞车点拉,单体支柱受力,这样反复几次可完成液压支架的转向。在1#液压支架拉出后,及时在老塘侧根据现场情况采用蛇皮袋装矸石充填或打好一四方木垛,再在木垛边榴二排树,并确保木垛与煤墙之间的宽度能满足通风、行人的需要。

(8)当液压支架成功转向后,利用22kw回柱绞车将其向上拉至34#液压支架装车平台装车,液压支架的装车采用22kw回柱绞车吊装,然后用工作面尾上40kw慢速绞车提升至工作面尾上平车场,再用3692回风措巷二部22kw慢速绞车和东翼轨道下山40kw慢速绞车运至大巷。

(9)当支架拆至附近时,及时向上移动装车平台,第一次在34#支架处,根据工作面现场情况,每次向上移动20~30架支架位置。

(10)工作面其余支架要按上述方法进行拆运。拆除液压支架与运输液压支架同时作业。由于方案正确,措施得力,每班可撤出4架液压支架,并节省了60m3以上方木。

五、安全管理措施

(1)矿成立501综采工作面收尾领导小组,安排职能科室技术人员每班现场跟班。由生产副矿长每天下午召开501综采工作面收尾平衡会。与分管安全生产的矿领导、科室负责人和作业单位负责人商讨、优化方案,协调、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事故隐患。

(2)在工作面收尾前,所有作业人员均必须学习501综采工作面收尾安全技术措施,要求作业人员严格按措施要求施工,按操作规程作业,杜绝了不合格工程和三违作业现象,确保了工程质量。

(3)在工作面回撤支架期间,工作面采用下行通风,确保了工作面风量,且工作面运输支架线路上不需设置通风设施,运输线路通畅,视线开阔,作业环境好,没有发生运输事故。

(4)在工作面收尾前,对工作面出支架线路进行整治,确保了运输线路上通畅和安全,绞车司机、挂钩工、检修人员要认真检修轨道、绞车、钢丝绳的完好情况。

六、结束语

工作面采用上行式回撤设备、支架,减少了东翼轨道下山的巷修工程量200多米,节省资金200多万元,采用“厂”型棚+锚索联合支护,工作面的顶板得到控制,工作面没有出现断梁折柱现象,减少了工作面榴树的使用,作业空间相对增大,便于作业人员操作。加快了工作面支架回撤速度,每班可回撤4架以上支架,工作面支护用的金属材料回收出90%以上,圆木顶子回出80%以上,采用矸石充填支架回撤的空间节省打木垛的方木60m3以上。实现安全高效收尾。并确保了503综采工作面的正常接续,为以后类似条件下的工作面收尾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田建辉,张力友.综采工作面设备下行撤出工艺[J].煤炭技术,2007(5).

[2]邹德均.大倾角综采液压支架回撤实践[J].煤炭技术,2011(11).

篇7

关键词:科学技术;现代手工艺;创新;融合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9-0054-01

一、科学技术剖析

(一)科学技术发展背景

科学技术发展与 20 世纪 50 年末以电子工业为代表的科技迅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科技不仅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高科技风格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

(二)科技感与手工艺产品在造型的表现

新的科学技术的出现,提升了整个社会的劳动工作效率,在一定领域里应经代替了人为劳动,逐步走向智能化、自动化。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使得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科技对现代产品功能的创新及对新产品开发的促进作用不可忽视,人们热衷于借外观表现技术的方式虽有所欠缺,但毕竟是高科技出现后为将设计与科技相融合做出的第一次尝试,正是这次尝试引起了设计师的反思。高科技风格过于注重技术表面,偏离了对科技深层含义的理解而陷入设计误区,给人以机械、生硬的感觉。科技给我们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全新改变,使我们对科技产品产生乏味性,缺失了人对物得情感化交流,这对人的生理、心理都会造成潜在影响!怎样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这种技术优势把它运用到现代手工艺产品中,使用户在体验科技带来改变同时也在情感上能感受到比如说在灯具和陶瓷之间的深度融合设计,在一些电子设备外观造型、功能实用性上创新改变。

二、现代手工艺产品剖析

(一)现代手工艺概念和背景及现状分析

现代手工艺指的是传统手工艺经过时代的变迁,在现代技术和现代思想观念的影响下获得成功“演化”,并在现代社会里拥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为现代社会所迫切需要,具有现代形态且保留情感特征的手工产品。

现代手工艺产品是在传统手工艺的基础上保留民间工艺设计的本质,由于各地区、各民族的社会历史、自然条件、地理环境、风俗习尚、生活方式、审美观念的差异,民间工艺设计便产生出不同的风格特色,它有明显的地域性、色彩和传统的继承性。

随着现代设计的兴起和广泛应用,手工艺几乎被淡忘了,专业不是在发展而是在萎缩。然而现代手工艺的应用很广泛,小到家具装饰,大到城市公共设施,以及高档酒店的艺术品和文化产品的开发等,可以现代社会各个方面都需要它。

(二)现代手工艺与科技的联系

现代手工艺是现代人以手工劳作方式和制作技术为主,采用现代材料、现代设计观念、审美意识和手工制作技术相结合,所进行的趣味性很强的手工艺生产及其产品。现代手工艺包括范围广泛,如陶艺、玉雕、铸铜、雕刻工艺、木雕、漆画、壁挂、编制、服装、玩具、各种首饰等。

从现代手工艺产品范围我们了解到,它的涵盖方面特别广泛。从这些方面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现代手工艺产品的主要用途都是用于欣赏和装饰,没有太大的功能性。既然是现代手工艺,它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阶段事实存在的,我们就应该加以创新和改造,在不改变它的文化传承性前提下去加以功能的创新改造;这不乏是一种全新的设计思路。

现代手工艺产品才用新材料、现代设计观念、现代审美意识来设计制作产品,本身来说就是现代手工艺产品的一大进步,在工艺制作过程中采用新的电子加工设备来完成制作。现代手工艺处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既有艺术元素,又有技能元素。因为它表现形式最终是艺术作品而不是批量产品,其本身就有很高的价值。现阶段全社会对手工艺的热情和关注度很高,所以说现代手工艺产品在社会中的地位很高,我们更应该在技术和手工艺产品上下功夫,去了解用户需求。使其在造型上不失民间地域特色、在使用功能上能够更加人性化、智能化。

三、总结

通过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从产品设计角度来讲,手工艺产品所传递的现代科技感实际上需要从几个方面体现:(1)设计中要考虑其外观形态、色彩、材质等设计因素与当今时尚流行元素接轨;(2)产品在科技作用下的功能实现要足够人性化、高效化;(3)要保证设计与文化、环保等现念相融合。

手工艺技术作为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的结晶,集约了众多民间百姓的粗明智慧。在当今这个社会大环境下,工业化发展进程在摧毁手工业的同时,也给手工艺带来了新的生命。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工艺术产品在我们追求精神生活中地位越来越高。现代手工艺设计不能拘泥于传统,要从传统中走出来,进入现代生活中。现代手工艺就是在这个前提下发展起来的。只有将手工艺术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工艺产品推进,在保留它固有的本质前提下,注入现代社会科技元素来加以发展创新,赋予它新的生命力。

篇8

芦山根雕艺术一条街上,沿街店铺里摆放的根雕琳琅满目,小的十多厘米,大的高达好几米,件件作品栩栩如生。根雕艺术创作多以树根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对象,细致观察是第一步,然后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动物、器物等形象作品。根雕创作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创作出来的作品具有鉴赏和收藏价值,因此被众多人所喜好。

遗憾的是,和芦山一样,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传承区与传统手工艺保留区,多集中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人,都面临种种生计问题。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为支持雅安灾后重建、扶持民族原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与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贵州茅台酒厂(集团)白金酒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了“中国原创文化公益基金”。

该基金以产业扶贫和文化保护为目标,致力于通过就业者的技能培训、文化艺术大师的指导与帮扶、资助开设工艺商店等方式,保护并推动我国贫困地区的传统手工艺产业,提升从业者的生存和发展境况。

作为“中国原创文化公益基金”发起人的林国良,对该基金有着更深远的打算。林国良现为国信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华韩整形美容医院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贵州茅台酒厂(集团)白金酒有限责任公司董事。

多年来,林国良在公益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有些数据甚至他本人都不记得了。随着对文化的愈发痴迷,他发现要解决当下中国手工业者的贫困状况,必须帮助地方提升产业水平,促进产业的升级,这样才能实现生计发展与文化传承保护的共同发展。

中国被誉为世界工厂,隐藏在其后的恰恰是一双双布满老茧的手,这些手制造的产品价格便宜,但随着劳动力价格的提升,世界工厂的订单正在转向越南、缅甸等价格更低的地方,如何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显然要提升一双双手的附加值。手工艺正是让手能变得更有尊严、有艺术、有文化、有价值。

然而,中国文化产业占GDP的收入是永远落后欧美、日本。手工艺则比较分散,另外也缺乏一些标准,现状不容乐观。这些客观环节都对振兴手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悉,“中国原创文化公益基金”将在未来十年开展“个十百千万”公益项目扶持计划,创造上万个工作岗位,改善不少于10万名贫困地区手工艺从业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同时还将推动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手工艺的技艺传承,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事实上,在林国良的思维中,就是要通过“个十百千万”公益项目,达到“授人以渔”的效果―“教别人怎么创造价值,而不是简单给他一条鱼吃”。从长远来看,这为中国公益事业探索了一条新路,即公益也要有产业思维,让公益变成一个良好的循环,“最终形成一个产业链”。

中国原创文化公益基金简介

为支持雅安灾后重建、扶持民族原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与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贵州茅台酒厂(集团)白金酒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中国原创文化公益基金”。“中国原创文化公益基金”以产业扶贫和文化保护为目标,致力于通过就业者的技能培训、文化艺术大师的指导与帮扶、资助开设工艺商店等方式,保护并推动我国贫困地区的传统手工艺产业,提升从业者的生存和发展境况。

据测算,该基金在未来十年内将创造上万个工作岗位,改善不少于 10 万名贫困地区手工艺从业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同时还将推动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手工艺的技艺传承,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记者:林主席,你创办“中国原创文化公益基金”的初衷是什么?

林国良:首先,我们对文化创意产业比较了解。而且,国家现在对于文化产业有一些期待以及扶持方向,特别是“十二五”文化大发展战略。我们觉得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产业应该很好的发展空间,我们承担了一个社会责任―在行动上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这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企业家精神的体现。

“中国原创文化公益基金”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将通过多种方式,全力资助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我们将对这些手工业者进行培训,并给予一些资金扶持,解决他们的生活就业、提升手工艺水平等。

记者:如何让这些小手工业者也能获得收益?

林国良:我们通过他的作品价值(让其获得收益)。一旦作品获得一些认可,就可以推向市场。我们有很多推广渠道,推向的市场不单纯是中国的,还考虑把中国的文化产品、手工艺产品推广到世界,获得世界的一些认可是我们基金最终要想获得的一个目标。

记者:目前,我们跟哪些国际组织合作?

林国良:有很多的途径,比如说,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今年我们世界的手工艺博览会,就是一个展示的机会,让世界的一些客户能够了解中国手工艺品,让中国手工艺从业者的一些作品,在这个舞台上有充分展示的机会。当然,他们的价值就是在这个当中得到提升。

记者:选择红十字会合作,主要考虑到什么?

林国良:我们希望通过红十字呼吁社会更多的人来关注,来支持手工艺的发展,我们也希望在红十字会领导的一些指导下和监督下,进行切实有效的推广。另外,世界手工艺理事会轮到中国担任执行主席国,我们希望在其领导下,全面来执行基金的一些使用和推广。

记者:你个人对手工艺品,是不是也很感兴趣?相比其他文化创意基金,这个基金最大的不同点在哪?

林国良:是比较感兴趣。刚刚说了中国手工艺水平非常不错,我们也是希望这些手工艺品、中国文化产业真正走出国门,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带来好处。我对别的(基金)不太了解,但我们这个基金目标非常明确―我们就是通过文化创意来帮助中国手工艺的发展。

记者:目前政府怎么评价这个基金?

林国良:政府非常重视,此外我们还得到国际上的赞誉。比如,印尼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基金,我们在和他们对接中,对方非常感兴趣,且很有信心做好。我觉这个做起来是能够真正成为中国手工艺文化/手工艺作品走出国门一个渠道。

记者:你对基金的未来的构想是怎么样的?

林国良:前两年,我们还是要做大量基础工作,通过宣传让更多人关注与了解。最终我们能够实现几十个亿,甚至上百亿的一个庞大支持体系。整个工作就是挖掘民族传统手工艺,让手工业者价值得到体现,水平得到全方位提升,生活得以改善。当然,我们也是为国家争得荣誉,为国家创造收益、创造价值。

记者:如果这个基金要变成100亿,目前还需哪些支持力量?

林国良:目前仅靠我们这些有责任心的企业家,有责任心的民族企业,还远远不够。这些人帮助的对象毕竟有限,怎样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个事情?怎样真正让我们的理想能够实现,必须要做一些宣传、介绍,另外还包括国家的重视,包括一些政策的扶持。

记者:从国家层面上,还需要哪些支持政策?

林国良:这些年来,国家对于文化产业发展非常重视。我觉得国家能够给予扶持的条件,比如说创业环境,资金的扶持(贷款、专项资金扶持)等。这些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扶持,肯定会影响中国那些有识之士,那些有责任心的企业跟企业家对传统手工艺的关注。

记者:作为基金的创始人,你通过什么方式影响企业家一起投身此项事业?

林国良:非常多。比如说,茅台集团白金酒是民族企业,很有责任心,它的国内影响力能带动、引导更多企业进行关注、参与。还有就是我们莆田有一个独特的民营医疗队伍。我会与更多有责任心、有爱心的企业家一起,推动这项公益事业,把好事真正做好。

记者:除了个人呼吁,还有无其它方法让更多人参与?

林国良:有的。比如像中国原创创意大赛,像文化艺术品的展览,还有世界手工艺理事会在中国的展览,这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一个好机会,更多的媒体给予关注,因为它的高度,整个影响力不一样。

记者:对于参与的企业家,有一些什么回报?

林国良:据我了解,绝大多数不求回报。我觉得,如果给他们一些荣誉,可能更有意义。目前,人民大会堂举办启动仪式以及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文艺晚会都有很多企业家参与,这是一个好开端,更多的人在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

篇9

【关键词】苗族;侗族;传统工艺;开发与保护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252-03

苗侗民族传统工艺是苗侗民族特有的工艺,其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并代代相传,有完整工艺流程,采用自然界天然材料制作,具有鲜明的苗侗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苗侗民族传统工艺是苗侗历史和文化的载体,蕴涵了苗侗工艺文化,是苗侗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苗侗民族传统科学技术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不仅具有很大的文化价值,同时还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等。苗侗民族丰富的传统工艺文化资源,广泛渗透在苗侗民族世代生活之中。

一、苗侗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源现状

苗侗民族是两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创造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在贵州省的清水江、都柳江流域,以及黔东南一带,苗族侗族分别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由于生活习惯、语言、服饰的不同,传统工艺又各有特色,因此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资源,其物质和精神文化形态完整、内容丰富、多姿多彩、特点鲜明、底蕴深厚。苗侗民族传统工艺文化多为族群集体潜意识行为,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并在族群中约定俗成。苗侗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主要是指苗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苗侗民族基本的识别标记和文化基因,是维系苗侗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源泉之一。

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的苗族,多居住在高山地带,以农业为主,种植棉、麻,自己纺织。苗族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主要有刺绣、挑花、蜡染、剪纸、银饰制作等。苗族服饰多达二百多种,其艳丽的色彩、繁复的装饰承载了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内涵,显示出鲜明的本民族艺术特色。服饰图案内容上,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具有表意及识别族类、支系的重要作用;制作技艺上,苗族服饰中至今保存了中国服饰发展史上的编制型、织制型、缝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等五种类型;用色上,对比强烈,色彩浓郁、厚重艳丽,一般为黑、红、白、黄、蓝五种。苗家银饰的工艺精美、华丽、考究,一直以“大、重、多”影响着自身民族的审美观,组合部件多的有数百种,繁复重叠,呈现出繁缛之美。

苗族蜡染风格古朴、粗犷、奔放,纹样多以变形的动植物为主,既抽象又不失具象。蜡染除大量用于服饰外,还用做被面、床单、枕巾、帐沿、手巾和挂包中。丹寨地区的苗族祭祖时,穿着特制的蜡染衣并挑起数丈长的皤,皤上的蜡染纹样多为复杂的龙纹。黄平地区苗族蜡染工整、细密、精致,构图严谨,面积较小,图案是由经过高度提炼和程式化处理的人物、动植物以及几何纹样相互组合而成,记录了苗族祖辈们对原始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表达了苗族祖先对本民族图腾标志的特殊情结。这些图案上幽远、神秘的符号记录了苗族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精神。

F州省的黔东南州也是全国最大的侗族聚居地。侗族的传统手工艺文化丰富多彩,民间手工艺主要有刺绣、织锦、彩绘、剪纸、藤编、竹编等。刺绣图案花纹形象生动,色彩绚丽;侗族银饰有颈圈、项链、耳环、手镯、戒指、银簪、银花;纺织品有侗锦、侗帕、侗布。侗族擅长建筑,木结构建筑精巧,形式多样,鼓楼、风雨桥、吊脚楼是侗族的主要建筑。鼓楼下部分呈方形,瓦檐呈多角形高耸于寨中,飞檐重阁形似宝塔。

苗侗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手工艺文化,体现了苗侗民族独特的审美价值、艺术情趣和文化心理,由此折射出苗侗民族原生态文化特质。

二、苗侗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的问题

苗侗民族传统手工艺承载着苗侗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由于社会发展,苗侗族人民很多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传统手工艺的地位也跟着发生变化,在传承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苗侗民族传统手工艺传承后继乏人。苗侗传统手工艺产品历来是自然经济形态下广大苗侗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然而,随着各种工业产品的出现,在性能和价格等方面的种种优势,使苗侗传统手工艺品受到冲击。当今多数苗侗传统手工艺人收入不高,市场前景不好,无法靠技艺谋生,一些传统手工艺人的子女不愿继承老行当,很多工匠也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像他们一样靠手艺吃饭,因此,苗侗传统手工艺普遍出现后继无人的状态,面临着传承困境。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苗族泥哨代表性传承人吴天和,自幼随父学习泥哨技艺,并独具特色,由于泥哨技艺无法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他的儿子和孙子都不愿像祖辈一样传承技艺,老手艺苦于后继无人;再如雷山土陶、三穗竹篾等传统手工艺也面临着技艺传承的困境。由于缺少继承人,市场逐渐萎缩,手工艺作坊从以前的上百家缩小到现在的寥寥几家。

家庭传承曾经是苗侗传统手工艺传承的重要形式,但现在这种方式越来越少,家族传承断档情况严重。有的手工艺非常复杂,学起来费时费力,当今的苗侗青年也一样追求高效快速,不再自觉喜爱,他们情愿放弃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传统技艺,离开家乡进城务工或外出求学,很少有年轻人再愿意继续跟老艺人学习和从事传统手工技艺。

在调研中笔者发现,苗侗民族传统社会中曾经作为衡量一个女子是否优秀的刺绣、织锦或蜡染等传统手艺,在如今已经显得不再重要,大多数80、90后苗族侗族女孩已经不再跟随母亲、外婆、奶奶学习刺绣、蜡染了,除了少部分在大学学习外,多数苗侗族女孩初中毕业便离家外出打工。这些因素让苗侗传统手工艺濒临失传的险境,令人担忧。

(二)苗侗民族传统手工艺传承人社会地位不高,文化不自信。因为苗侗民族传统手工艺收入低,地位不高,还很辛苦,加之外来文化的渗入和影响,很多苗侗手工艺人内心不自信,觉得是过时的技术,迫于生计,在日复一日的生产中变得有些麻木,对自己的手艺已没有了感情,他们只注重传统的技艺,而技艺背后的民族文化内涵却没有认真了解,只知道是祖辈传下来的。不够了解自己所从事的手工艺背后的文化价值,所以当他们遇到现代文化的冲击时,就盲目地效仿,放弃了本民族自身的文化和传统。一个民族一旦失去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其后果不堪设想。

(三)苗侗民族传统手工艺生产上面临的窘境。苗侗民族传统手工艺作坊具有生产规模小、加工时间长、产品生产周期慢等特点,与机器生产相比造价高昂,随着现代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大量价廉物美的新产品涌现在苗乡侗寨,如苗侗群众生活必须的各种竹编、土陶器件已经被不锈钢、塑料器件代替了。传统手工艺人因生意不好纷纷转行,目前只剩一些苗侗老传统手工艺人还在坚守,他们有的是对自己的手艺充满激情,将它作为一种乐趣延续下去。如丹寨杨武的土陶,曾经的辉煌已不复存在,现在只剩几家土炉生产作坊,勉强维持生计,老工匠们也不愿开发新产品。而银饰行业的年轻工匠既想发展保护好自己祖传的技艺,又想赚钱谋求更大发展;刺绣行业大量引进绣花机,使得手绣产品与机绣产品的价格相差了很多倍。面对传承与发展,这些因素往往使苗侗民族传统工匠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长此这样下去,传统的文化资源就会慢慢丢失,也将丧失一个弘扬苗侗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市场。

三、加强苗侗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源保护的措施建议

苗侗民族传统手工艺作为蕴含独特的文化艺术,是苗侗族先祖们勤劳智慧的体现,作为后人有必要做好保护传承工作,在快速消费、破坏式创新的今天,如何保护、传承和发扬苗侗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不让它们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失传,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要提高民间手工艺人自身素养和民族文化自信,提升民间手工艺人的社会地位,重新审视其价值,充分利用好苗侗民族手工艺文化,重视传统手工技艺的发展,弘扬其艺术和文化内涵,将苗侗民族传统手工艺保护和经济发展相结合。

(一)多形式的保护发展方式,建立有效的扶持和激励机制,加强州、市、县有关部门、行业的联系。苗侗民族民间传统工艺文化保护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近年来尽管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对苗侗民族传统工艺保护发展做了许多工作,但是面对日渐消失的民族传统工艺文化,政府及相关文化部门协同工艺行业协会、企业、家庭作坊、传承人等,根据苗侗民族传统工艺濒危程度和历史文化价值,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应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的全局出发,对苗侗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文化资源进行充分研究,深入挖掘,从整体性、抢救性、生产性出发,把传承、经营与产业化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探索多种有效方式,建立完善的保护发展体系,遵照市场规律要求,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和高效的运营机制,进行保护、合理开发。借助专业协会和专家力量,加大挖掘、整理、研究、宣传力度,让保护工作成为苗侗民族人民自觉的行动,使苗侗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建立相关扶持和激励机制,采取一定的补助、扶持措施,保护好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优秀项目、传承人和优秀作品,挖掘培养传承人,进行抢救性保护。

政府对苗侗民族传统手工艺生产、经营企业和传承人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鼓励苗侗青年传承人创业,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愿意接受新鲜事物。这样既能推动苗侗民族文化产业的繁荣,又能促进苗侗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二)做好宣传教育传承,开展丰富多彩的苗侗民族民俗节庆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苗侗民族传统手工艺因为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但是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技艺,为不让它们失传则需要我们去保护。加强苗侗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文化的教育,让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后继有人。一是把苗侗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文化引入学校教育,组织民间手工艺传承人进校园,开设民间手工课程,渗透到一些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对学生进行民族素质教育;二是利用传习所、文化站、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开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知识讲座,让苗侗年轻一代了解和欣赏本民族的民间工艺,延续苗侗民族信念,维系苗侗民族感情,参与传统手工艺保护工作。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培养苗侗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要充分挖掘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潜力,在苗侗传统节日中,利用苗侗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开展有价值的庆祝活动,使之成为了解苗侗民族传统手工艺绝活、弘扬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的“窗口”,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苗侗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文化。

(三)争创文化品牌,保护苗侗民族民间传统工艺文化的多样性,走产业化发展之路。苗侗文化是苗侗民族的身份象征,保护苗侗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民族经济发展,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对于正在逐渐消失的苗侗传统手工艺,我们应保持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地方特色,对有价值的苗侗民间传统文化项目进行保护的同时,开发其历史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创造条件,使其成为村、镇、县的一个文化品牌。在打造文化品牌的同时,进一步挖掘苗侗特色鲜明的文化艺术形式,推出适当的文化活动、文化宣传、文化旅游的项目,促进品牌的形成。

苗侗民族民间传统工艺虽然具有原生态和本真性,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引导传承人,让传统手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尽可能发掘市场价值和文化价值,让某些不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的手工制品重新适应人们的需要,有的项目可以从实用性向观赏性转变,从而打开市场。用传统技法、纯手工做出来的产品虽然价格昂贵,但传统手工艺的价值如果被社会广泛认可,使传承人获得高额报酬,他们就能将苗侗传统技艺传承下去。同时引导年轻手工艺传承人与现代科技、工艺元素、流行时尚相结合,在图案的造型、设计、原材料运用和制作技艺方面努力创新发展,在生产中不断调整,研发出与现代生产生活相适应的产品,被市场认可,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

以品牌为基础,向民族产业化发展,与苗侗传统村落及旅游景点相结合,促进苗侗民间传统手工艺文化消费。整合资源,产销结合,厂店合一(前店后厂),集中传统工匠和产品,以门店为依托,集中展卖形成规模,激活传统手工艺传承人的创新精神和市场意识,提高民间传统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和效应。

当然,在手工艺生产中,必须保持苗侗手工艺产品的特点,不能盲目追求机械化生产。苗侗民族有很多传统技艺项目生命力比较强,只要把握创新和市场就能做到继承传统、追求创新和推进产业化。

四、结语

苗侗民族民间传统工艺文化有着苗侗民族的精神特质和独特的艺术气息。创新乃苗侗民族传统工艺文化保护、发展的必由之路,长期的思想禁锢和种种束缚,使生活在贵州边远山区的苗侗民族传统手工艺人缺乏创新意识、创新意愿和创新的能力。合理开发和利用苗侗民族民间传统工艺文化资源,不断总结传统民间工艺保护与利用的经验,挖掘一批传统民间工艺项目,将其发展为民族特色手工艺产业,寻求有现实意义的保护措施以及创新发展的策略,培养苗侗民族传统手工艺创新传承人才,为地处边远山区的苗侗族人民提供在当地就业的机会和条件,不用为了生存而M城打工,从而也避免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这对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有一定的作用,引导他们向创新和振兴传统工艺方面做努力,创造更多、更好的展示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关注苗侗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文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正文.苗族服饰文化[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

[2]张锦华.苗族民间美术研究[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7.

[3]张建世,杨正文.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源的保护[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

[4]曾梦宇,胡艳丽.黔湘桂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跨区域保和传承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6.

[5]龙佑铭,吴建伟.贵州传统村落与文化遗产保护文论集[D].重庆:重庆出版社.2016.

篇10

关键词:20世纪早期;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罗斯金;中国;传播;影响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the Arts & Crafts Movement)是指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20年代,在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艺术思想影响下,主要由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1834—1896)倡导发展起来的一场旨在反对工业化大生产、复兴中世纪哥特式手工艺等现代设计和社会改革运动。在罗斯金和莫里斯等艺术设计思想影响下,以克莱恩(Walter Crane,1845—1915)等人为首于1887年在伦敦成立了“艺术与手工艺展览协会”(Arts & Crafts Exhibition Society),并从1888年起先后在英国举办了多次工艺品展览活动。之后,该协会名声逐渐被艺术设计界熟知和认可,其他地区的艺术家、设计师也效仿该协会而成立了类似的组织。从此,艺术与手工艺运动逐渐流行开来,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现代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在中国传播的文献考述

20世纪早期,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先后通过不少中国艺术家、设计师和文化艺术学者的著作、译著和文章等方式直接介绍到了中国。较早介绍的是李叔同,之后至1949年之前的30多年间,昔尘、黄忏华、鲁迅和陈之佛等人也直接或间接地介绍了罗斯金、莫里斯和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思想等。此选代表性的例子列表如下:

除上表中列举的文献与介绍的基本内容外,尚有刘海粟、林文铮、张道藩、徐朗西、赵世铭译、林风眠等人在著作、译文和文章中,不同程度地提到了拉斯金、拉斐尔前派。特别是刘思训译的《罗斯金的艺术论》②直接介绍了拉斯金的思想与艺术观念等,这对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起到了补充作用。

二、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对中国现代设计的影响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