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健康宣教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8: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康复护理健康宣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康复护理健康宣教

篇1

【关键词】健康教育 脑卒中偏瘫患者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157-01

前言: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病,急性期过后常留有偏瘫,关节挛缩,肌肉萎缩等神经功能障碍,极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家庭,社会造成负担。因此,尽可能让患者达到残而不废,使其恢复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重返社会是康复科的主要任务。健康教育是向人们传播疾病和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的一项社会活动,如果在康复科患者中应用科学合理,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现将我科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的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均选自2011年4月~2012年4月在我院康复科的住院患者,并经临床和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出血或脑梗死。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康复护理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程、疾病程度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训练的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给予健康宣教。具体方法如下

1.2.1 评估

由于患者职业,文化程度的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所差异,针对不同情况的患者进行不同深度和广度的宣教方式,否则会起到副作用,导致宣教失败,使患者失去接受知识的兴趣。首先通过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谈,收集患者有关的各方面的信息,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既往史,特殊嗜好,心理

因素等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适宜的护理宣教。

1.2.2宣教内容

科室通过疾病知识讲座,发康复手册,病房走廊设置宣教画廊,康复护士每日进病房到床头对患者进行康复教育。以不同方式使患者对疾病深入了解,改变不正确的康复理念,改善医患关系,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师的各项训练,并对病人家属进行康复知识普及,使康复训练更加完善。

脑卒中是突然发病,病情危重且伴有偏瘫,失语等,患者在心理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遭受沉痛的打击,生活不能自理,会产生恐惧,悲观,焦虑,抑郁等心理变化,对生活失去信心,我们要主动热情开导患者,给其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获得患者信任,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以坚强的信心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接受康复训练。

急性期,尤其是软瘫期的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康复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指导陪护正确给患者摆放,并让陪护掌握良肢位摆放要领和注意事项,预防关节挛缩,变形,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当患者肌肉和肌张力恢复到一定程度时,康复护士应给予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指导患者穿脱衣服,洗脸,刷牙,进食,鼓励患者尽可能自己去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以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通过此病,帮助患者认识到不正确的生活方式的危害,如烟酒,高盐高脂饮食,给予患者出院后的饮食指导并向患者家属讲解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及家属在家庭中继续进行康复训练。

篇2

【关键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无痛悬吊复位;系统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30-01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脊柱科常见的疾病[1],受伤后患者的疼痛、卧床、生活方式改变、自理能力下降,甚至截瘫等,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理问题,给患者康复和预后带来一定的危害[2]。因此,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

我科从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共收治了此类患者132 例,男103例,女29 例,年龄19~78 岁,平均45岁,无痛悬吊复位者约占92%。我科对上述患者均实行了系统健康教育,促进了患者的康复,预防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2 健康教育

患者入院后,给家属或患者进行常规入院介绍,对胸腰椎骨折无痛悬吊复位的患者讲解健康教育内容及作用,取得患者理解与合作。

2.1 心理护理:由于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病情来得突然,在精神上所受打击严重,病程较长,患者及家属担心疾病的预后;同时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患者目前的状况、疾病的过程及预后,使他们对病情有正确的认识,通过举例其他相似患者的康复过程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2.2翻身的护理:家属协助患者翻身侧卧时,要保持受伤的局部固定,不弯曲,不扭转。患者翻身时用手扶着患者的肩部和髋部同时翻动,保持脊柱在一条直线上,防止腰部扭伤。患者侧卧后,背部可用枕头顶住,避免上下身的不一致。

2.3饮食护理:患者术后早期应给予清淡、易消化、富营养的食物,如粥、鱼片汤。中期患者食欲好转,可吃富含高蛋白及铁、钙、磷等微量元素的食品,如瘦肉、牛奶等。后期患者可多食滋补壮骨的食物,如骨头汤等,并适量增加水果及蔬菜量。

2.4功能锻炼指导:患者术后前几天绝对禁止坐起或下地行走,在术后2天后可进行功能锻炼,主要为腰背肌及双侧股四头肌的舒缩锻炼。

术后功能锻炼方法:

①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木板床上,用头部、双肘部及双足跟撑起全身,使背部尽量腾空后伸。坚持2分钟~3分钟。

②三点支撑法:让患者双手置于胸前,用头部及双足跟撑起全身,使背部尽量腾空后伸。

③弓桥支撑法:患者双手及双足跟撑于床上,全身腾空呈一拱桥式。坚持2分钟~3分钟。

④飞燕点水法:患者取俯卧位,上肢后伸,头与背部尽力后仰,下肢伸直后伸,全身翘起,仅让腹部着床呈一弧形。坚持2分钟~3分钟。

以上功能锻炼应的次数和强度因人而异,应当循序渐进,每天可逐渐增加锻炼量。如锻炼后次日感到腰部酸痛、不适、发僵等,应适当地减少锻炼的强度和频度,或停止锻炼,以免加重症状。

2.5 预防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压疮、腹胀、便秘、尿潴留、深静脉血栓等。预防压疮可以给患者卧气垫床,定时翻身;保持床铺清洁,按摩受压部位;在饮食上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食物为主。每日定时顺时针方向用手掌按摩,揉擦和深压腹部,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预防腹胀、便秘;指导患者局部热敷,引导、穴位按压或导尿,留置尿管者,注意局部清洁,每日消2次,每日饮水量2500ml以上,防止泌尿系感染;积极的进行锻炼可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2.5. 出院健康指导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腰部,减少劳损保持正确姿势,少坐,多站,多躺。继续加强功能锻炼,2~3 个月之后复查,若有腰腿痛加重或不适及时就诊。

3 总结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逐步取代功能制护理。通过对无痛悬吊复位治疗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由入院到出院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明显调动了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病人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有效促进了患者的康复,预防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增强了护患关系的和谐,提高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康复护理

干部病房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及供血不足导致的心肌机能障碍以及器质性病变,是全球致死率最高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据统计,我国冠心病的死亡人数已排至世界第二位[1]。患者虽然能够通过正规的治疗办法脱离危险,但治疗后的康复过程中一旦略有疏忽可能前功尽弃,因此在康复期进行康复护理干预至关重要[2]。康复护理干预不仅限于康复治疗护理,还应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康复等多种护理办法相结合,复发率能够显著降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2011年所收治的老年冠心病病例98例,病例的选入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拟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70例,女28例,年龄60~85岁,平均(647±65)岁,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护理方法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再增加康复护理干预。具体为如下:①干预前评估:护理人员详细记录入选患者的病因、病史以及治疗过程的病情变化等内容,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机能,并掌握患者自身对于发病、发展以及预后等各方面的了解程度,以制定出合理化、科学化的康复护理方案,配合治疗。②运动康复护理干预: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运动方案,鼓励患者坚持运动,使其了解适量运动的优点,例如可改善心肌供血情况、扩张患者冠状动脉、降低血脂、提高抵抗力等。在具体方案设定上,规定每次运动时间为30 min,2次/d,运动项目包括床上起坐、散步等。同时日常饮食应以高纤维素、高蛋白为主,控制脂肪和热量的摄入,忌食辛辣,控制饮酒,戒烟,以改善肥胖状况,降低体重,并提醒患者采取多餐制,每次少量进食,防止诱发糖尿病、高血脂等合并症[3]。③心理护理干预及健康知识宣教: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向患者多进行冠心病方面知识的宣教,指导患者掌握保健常识,增强自身的健康意识,坚持治疗后长期服药,确保治疗效果。同时,还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邀请同样病症已恢复较好的病友同患者进行交流,现身说法,增强患者接受治疗的信心。

12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标准显著:心功能恢复至Ⅰ级或改善Ⅱ级以上,心电图ST段恢复达到基线,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消失或减少>90%;良好:心电图ST段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恢复,心悸、心前区疼痛及胸闷症状有所减轻,发作次数有所减少;无效:心功能的改善不足Ⅰ级或恶化,心率失常、心悸、心前区疼痛及胸闷症状未见改善。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数据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且本组数据均进行t检验与χ2检验,以P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的对比观察组在治疗显效及有效病例上的比例明显比对照组高出很多,具体数据详见表1。

2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生活质量方面的分数对比观察组经过康复护理干预,在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方面,分数远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虽然能够通过正规的治疗办法脱离危险,但治疗后的康复过程中一旦略有疏忽可能前功尽弃,因此在康复期进行康复护理干预至关重要[4]。康复护理干预不仅限于治疗护理,还应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康复等多种护理办法相结合,复发率能够显著降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经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之后,在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存质量、预后、降低复发率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从而证明老年冠心病的治疗与康复离不开康复护理这一干预措施。当患者对自身疾病了解越多、自我保健意识越强时,其对治疗的配合度就越高,康复效果便越理想,护理人员应积极学习康复护理的实施方法,增强业务能力,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康复运动护理这一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5]。

参考文献

[1]张美华,壮广梅,任玲,等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护理当代医学,2008,14(27):123.

[2]于晓红,张丽康复护理对老年冠心病67例的影响观察中国民康医学,2010,22(9):1176.

[3]钟萍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0(19):10.

篇4

【关键词】 家庭康复护理; 综合性; 护理模式; 脑卒中; 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8-0107-04

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在经过有效治疗后仍会留下后遗症,如偏瘫、失语、口角歪斜等,导致生活难以自理以及情感交流障碍等,从而使生活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患者在病情稳定出院后,仍需规律服药并在家进行康复性训练,才有可能使后遗症的严重程度降到最低。但是大部分患者由于缺乏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和监督,使得服药的依从性以及康复锻炼的正确性较差,再加上缺乏正规的心理辅导,患者容易产生抑郁心理,从而影响了康复效果。因此,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家庭康复护理尤为重要[1-2]。笔者所在医院为社区医院,关注和维护老年人群的健康是工作重点,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进程,近年来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升高,而脑卒中又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因此笔者所在医院在中医特色医疗的基础上,制定出综合性家庭康复护理方案,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了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案以及优质的康复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2013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120例,纳入标准: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首次发病,经治疗后病情已处于稳定恢复期;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且为单侧偏瘫;意识清楚,智力无障碍,可独立完成本研究中进行的相关量表评定。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障碍,有造血系统、免疫系统严重疾病,以及恶性肿瘤;无法配合相关检查以及量表评定。120例患者中男69例,女51例,年龄55~85岁,平均(66.21±12.50)岁;文化程度:文盲4例,小学13例,初中25例,高中50例,专科及以上28例;疾病类型:缺血性脑卒中76例,出血性脑卒中44例;偏瘫部位:左侧74例,右侧46例。将上述患者按照就诊顺序进行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类型、偏瘫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除常规药物治疗外,均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针灸干预,依据中医证型、偏瘫部位等分别选择相应的穴位,主要包括百会、四神聪、阳陵泉、合谷、太冲、神门、内关、环跳、三阴交、丰隆、足三里、太溪、肝俞、肾俞、心俞等,15 d为一个疗程,连续两个疗程。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社区护理干预,以院内基本健康宣教及康复训练为主;观察组则给予综合性家庭康复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全面健康宣教 以口头、健康手册以及幻灯片播放的形式对患者及对应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每周1~2次,每次约30 min,每两个月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口头或书面测试,以检测健康宣教的成果。具体如下,(1)脑卒中基础知识:脑卒中的病因、发病机制、分型、治疗方案、预后以及康复训练的重要性等,加深患者及家属对所患疾病的认识。(2)心理指导:脑卒中患者容易因为身体状况与生活状态的改变而产生悲观、绝望、焦虑、恐惧等抑郁心理,影响康复进程,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一对一的心理指导,包括建立医患、医护之间的信任,嘱家属在心理及生活上尽量体贴患者,并进行安慰、鼓励,让其抒发心中的抑郁情绪,千万不可使用讽刺、教训等伤害性言语,以创造和谐而温馨的家庭氛围,共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达到“患者-家属-医护人员同步”的康复模式。(3)用药指导:联合社区医生对按时服药的重要性、联合用药的安全性,以及常用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全面讲解,消除患者的疑虑,并进行个体化用药方案指导。(4)饮食指导:脑卒中的发病与日常饮食密切相关,应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糖以及适量蛋白质饮食,多食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5)日常生活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述酗酒、吸烟等不良嗜好的危害性,嘱其尽快戒烟忌酒。对患者尤其是照顾其生活起居的家属进行详细的日常生活指导,帮助患者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在患者无法自行进行上述护理的时候,家属应代行,当患者逐渐恢复自理能力的时候,应逐渐减少或脱离家属的护理,以降低对他人的依赖性。(6)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由于卧床时间相对较长,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等。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了这些并发症的危害、预防及处理措施,并针对个体的不同进行一对一示范性指导:常规翻身叩背4~6次/d;鼓励患者多饮水,女性患者应尤其注意会清洁,以有效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瘫痪卧床的患者应注意保持床单的干燥、清洁,提高翻身频率(2~3 h翻身1次),定期按摩、擦澡等。(7)病友家属交流会:每周举行1次,并建立信息卡,加强病友家属间的经验交流,鼓励康复效果较好的患者或家属分享成功经验,增强其他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 家庭康复训练 主要包括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训练,并且每周由专业护理人员进行1~2次家庭护理,给予正确的示范以及康复训练方法的考核。肢体功能训练包括,(1)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给患者穿着宽松的开衫及裤子,鼓励其自行穿衣、刷牙、洗脸、拧毛巾、进食、沐浴、上厕所等;(2)肢体运动功能的训练:患侧肢体的被动训练、健侧肢体的主动活动、床上摆放、床-轮椅转移训练、坐位平衡训练、坐位-卧位交替练习、站立-坐下交替练习、站位平衡训练、步态训练以及上下楼梯训练等,每天训练2次,每次不少于30 min。语言功能训练主要针对失语患者,家属应从简单常用的字、词、句开始,逐渐提高难度,并鼓励患者主动进行言语交流,参加适宜的社会活动,提高其对美好事物的兴趣,预防抑郁心理,加快康复进程。

1.2.3 随访制度 建立随访资料档案,采用电话、短信、电子邮件以及上门拜访等方式定期跟踪患者的康复训练情况,对于相关考核不合格以及康复效果不佳者应及时找出原因,加强健康宣教的力度,增加家庭护理的次数,并详细记录在随访档案表中。

1.3 观察指标

护理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关指标的比较。(1)生活方式:吸烟、酗酒及高盐饮食的比例。以过去1年内,每个月至少有1 d饮酒量>5个标准杯,1个标准杯约含14 g酒精,即340 g啤酒或43 g蒸馏烈酒为酗酒;以每日食盐摄入量>6 g为高盐饮食。(2)心理、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分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改良Barthel指数(BI)进行评价。(3)肢体运动及感觉功能:分别采用Fugl Meyer评分法[3]及Lindmark评分法[4]进行评价。(4)主要并发症及脑卒中再发:随访1年,统计两组患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及脑卒中再发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生活方式

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吸烟、酗酒及高盐饮食率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仅高盐饮食率显著下降(P

2.2 心理、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

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HAMD、NIHSS及BI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

2.3 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

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

2.4 主要并发症及脑卒中再发

120例患者均获得12个月的随访,观察组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发生率以及脑卒中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出院后约有70%以上者伴有肢体功能或语言功能障碍,给其日常生活和心理上带来严重影响,正确的、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可有效降低病残率以及病情严重程度[5]。传统的康复模式为在院康复,但医疗费用高昂,无效住院时间长,容易发生院内感染,还影响了其他患者的救治。目前,我国已逐步加大对社区医院的建设,尽量配备较为完善的设备以及先进的医护人才,但是科学的家庭康复护理制度仍未十分完善,各项护理工作也未系统开展,使得脑卒中患者在出院后的康复情况并未达到满意水平[6]。

笔者所在医院位于老式小区中,老年人群的比例较高,而脑卒中又是老年人群患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因此在医院特色中医针灸的基础上,护理人员联合医务人员制定了一套科学的综合性家庭康复护理方案,并进行了对照试验,以验证其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价值。与常规社区护理相比,该方案具有以下特色及优势:(1)采用口头、健康手册以及幻灯片播放的形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并亲自示范相关操作,使得宣教方式更为直观,内容也更为全面,包括脑卒中基础知识、心理指导、用药指导、饮食指导、日常生活指导、并发症相关知识等,尤其应对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心理指导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进行重点宣教[7-8];另外还进行定期考核,这样可进一步加深患者及家属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2)采用个体化方案的制度,使康复训练更有针对性,可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行对应的护理方案,使康复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3)组织了病友联谊会,一方面鼓励患者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释放抑郁心理,另一方面加强病患之间对康复经验的交流,互相取长补短,促进康复训练更好地进行;(4)每周由专业护理人员到患者家中进行1~2次的家庭护理,主要内容包括给予正确的示范以及康复训练方法的考核,这样更好地建立了护患、医患间的信任,并保证了患者康复训练的正确性及持续性,有效提高了康复效果;(5)制定完善的随访制度:给每位患者建立了详细的随访资料档案,并采用电话、短信、电子邮件以及上门拜访等方式定期跟踪患者的康复训练情况,如果遇到考核不合格或康复效果不佳者,应与医务人员商讨,及时找出原因,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9-11]。

本研究中,应用综合性家庭康复护理模式的患者吸烟、酗酒及高盐饮食等生活方式,心理、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评分等方面的改善幅度显著大于采用常规社区护理的患者;另外,120例患者均获得了有效随访,这与积极的家庭康复护理以及完善的随访制度密切相关,结果显示,随访12个月期间,观察组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发生率以及脑卒中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说明,与常规社区护理模式比较,综合性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可更为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减轻抑郁心理,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还可加快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恢复,降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脑卒中再发率,其临床应用价值得到了验证。

综上所述,综合性家庭康复护理模式更有利于脑卒中患者心理、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和感觉等功能的恢复,以后将进一步对该方法进行优化,继续实行并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黄银凤.居家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6):37-40.

[2]殷艳玲,寇长贵,于雅琴,等.脑卒中偏瘫病人家庭跟进服务模式实施可行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8,8(12):35-36.

[3] Borg T, Berg P,Fugl-Meyer K,et al.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life satisfaction in patients following surgically treated pelvic ring fractures.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with two years follow-up[J].Injury,2010,41(4):400-404.

[4] Sommerfeld D K, Welmer A K.Pain following stroke,initially and at 3 and 18 months after stroke,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other disabilities[J].Eur J Neurol,2012,19(10):1325-1330.

[5]夏同霞,侯根翼,蒋中艳,等.家庭跟进式护理对外伤性截瘫患者居家并发症的干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0):936-938.

[6]陈璐,陈湘玉.国内外居家护理概况及对我国居家护理发展方向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7):94.

[7]张春慧,朱庆华,张振香,等.心理护理在老年脑卒中后抑郁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648-2649.

[8]杨桂凤,王小娟,李芳,等.系统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程度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2009,23(5):382-384.

[9]任国平,孙智军,漆成军.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136-137.

[10]周燕利.35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综合康复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4):109-110.

篇5

【关键词】 骨折

【摘要】 目的 探讨量化健康教育对骨折患者康复护理的效果。 方法 随机将200例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98例采用常规护理,在不同时间针对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给予指导。试验组102例除采用常规护理外,根据骨折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计划,要求护士按计划反复对患者进行指导和教育。 结果 试验组(量化健康教育)在掌握相关知识、自我护理、减少并发症、骨折的愈合程度及肢体功能锻炼时间上优于对照组(一般常规护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 量化健康教育对骨折患者具有指导意义,能缩短治疗时间,加速肢体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 骨折 健康教育 康复护理

Effects of quantitified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patients with bone fracture in the process of rehabilitation care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urative effect of quantitified healthy education(QHE)in fractural pa-tients'rehabilitation care.Methods Two hundred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In control group,98cases who were cared normally were educated in the different time poi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ose existing or potential questions.In experimental group,we made special rehabilitation care plan of the fractural patients'concrete condition and the nurses were requested to educate the cases repeated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lan.Results The QHE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se aspects:grasping the relevant knowledge,self-care,decreasing the compli-cations,healing extents,and the time of the limbs'physical exercise.Satisfied degree of the QHE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lso.Conclusion QHE is meaningful to the fractural patients.It can shorten the healing time,accelerate the function recovery and decrease the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fracture healthy education rehabilitation care

骨折是常见的创伤之一,及时、正确的健康教育对骨折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目前,随着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变得日益重要而有实际意义。健康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本文就量化健康教育(即护士根据健康教育计划,在一定的时间内每天对每个患者完成一定量的教育内容)与常规护理(即护士事前没有周密的教育计划,凭经验针对不同个体、不同时间出现的健康问题给予指导)对骨折患者康复护理的影响进行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4月~2004年8月在我院骨科住院的骨折患者200例,男160例,女40例,年龄12~78岁,平均56岁。手术内固定184例,手法复位外固定16例;患者中农民96例,工人76例,其他28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7例,中学以上86例,小学及小学以下87例。两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病情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环境、手术方法、麻醉方法相同,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按照随机划分组的方法,将102例患者编入试验组,另98例编入对照组。试验组每人每天进行25~30min的健康教育,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计划,反复对患者进行指导和教育;对照组则在不同时间针对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给予指导。两组的评价工作均在宣教后的第2天和出院前1天进行,患者能复述宣教内容的80%以上为掌握,然后用χ 2 检验方法对结果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的比较 见表1。

2.2 满意度比较 见表2。

2.3 试验组不同年龄与掌握疾病知识的关系 见表3。

2.4 试验组文化程度对掌握疾病知识影响 见表4。

表1 两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的比较(略)

注:P<0.01

表2 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满意度程度比较(略)

注:P<0.05

表3 年龄与掌握疾病知识的关系(略)

注:P<0.05

表4 文化程度对掌握疾病知识的影响(略)

注:P<0.05

3 讨论

3.1 量化健康教育的优点

3.1.1 量化健康教育具有前瞻性 它使患者在问题未出现前就有心理准备,为患者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向患者建议有效的护理方法。如患者能够在术前了解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并掌握如何预防及应对方法,有利于消除恐惧感和减轻焦虑。

3.1.2 量化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 记忆是经历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分为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而遗忘就是记忆过的事物不再回忆,其规律为先快后慢 [1] 。量化健康教育就是以记忆与遗忘的原理为理论基础,每天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健康教育,内容较全面,不易遗漏。针对骨折患者不同时期知识、方法需求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其重点问题反复指导,并对患者的需求加以引导,使患者认识并掌握疾病知识,表1表明试验组对知识的掌握明显高于对照组。

3.2 患者的自身条件与健康教育 患者的自身条件主要指年龄与文化程度。调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减少。因此,对信息的接受及掌握就相应减少,如表3中年龄<60岁的患者与≥60岁的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文化程度是一个人认识水平的反映,文化程度越高,对知识的接受越多,掌握越多,这从表4可以看出。

因此,在实施健康教育时要因人施教,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文化程度低及老年患者,以解释现存的生理、心理健康问题及注意事项为主,并每天适当延长宣教时间,采取讲解、示范与图解资料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对中青年患者及文化层次较高的患者,则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全方位的健康问题的发生原理、影响因素、预防保健等进行宣教。这样既满足了各层次人的需要又收到了满意的效果,表4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差异有显著性。

3.3 量化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目前的健康教育治疗仍采用传统的以医师为中心的治疗模式,医师与患者接触短暂,只能向患者讲解最重要的原则,缺乏系统、具体、有针对性的教育过程 [2] 。开展健康教育使患者的相关行为得到明显改善,改变了其自我管理行为,提高了其管理的技巧,这些亦充分体现了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量化健康教育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以及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的角色职能。

骨折是一种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康复的疾病,强调手术而不重视健康教育,一直是存在于我国很多医院的一个误区 [3] ,通过对骨折患者的量化健康教育,使护士的角色由操作者转向教育者,护患关系由被动转向主动参与,护士的职能也由治疗转向预防,这不仅改善了护患关系,而且提高了护理人员在患者心目中的威信,促使护理人员在业务上不断充实自己。不仅使患者了解了有关疾病的很多知识,也预防了护理中潜在问题的发生,增强了患者的参与意识,提高了患者自我保健与自我护理能力。有研究表明,自我护理可以帮助患者调整生活行为向健康转变,有助于减少废用性萎缩,促进康复;而Orem认为患者的自护行为需要动力、知识和技巧[4] ,帮助患者通过自身努力来促进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88,46-47.

2 胡亚英.健康教育在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作用.齐鲁护理杂志,2002,11(8):865.

篇6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康复期; 心理康复护理; 焦虑; 抑郁;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sycholog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during rehabilit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80 convalescent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June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p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experimental group according to a random lottery method,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 and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 nursing. The scores of the 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 and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PANS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before nursing, the scores of somatization, physical compulsio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xiety, depression, paranoia, horror, hostility, positive items, and psychosis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nursing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cademic significance(P<0.05)。 Compared with before nursing, the negative symptoms, positive symptoms, general psychiatric symptoms, and total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nursing,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during the rehabilitation period is very accurate. It helps to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patients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recommendation.

Keyword:schizophrenia; rehabilitation period; psycholog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anxiety; depression;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病因十分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焦虑、抑郁等症状,是促使康复期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所在[1].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病情反复发作是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使得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且还会影响患者家庭生活,加大患者家庭及社会负担[2].现今,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多数均是接受药物治疗,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可加强心理护理的实施,给予患者恰当引导与疏导,以此满足患者需求,加快患者康复。基于此,本文现以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8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心理康复护理实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8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0例。纳入标准:(1)确诊为精神分裂症;(2)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可理解与遵守研究要求;(3)药物治疗稳定,近期无换药想法;(4)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精神障碍或者人格障碍;(2)伴有严重神经系统病变与不稳定躯体病变;(3)存在高热惊厥史、癫痫病史;(4)妊娠期与哺乳期女性;(5)伴有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中,年龄:最小25岁,最大59岁,平均39.67±3.71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3年,平均7.26±1.34年;性别:男性22例,女性18例。实验组患者中,年龄:最小24岁,最大58岁,平均39.12±3.53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3年,平均7.19±1.42年;性别:男性21例,女性19例。两组年龄、病程、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即严格遵照医嘱指导患者用药,给予患者必要的饮食、生活护理,告知注意事项等。

实验组患者实施心理康复护理,(1)集体健康宣教:组织患者予以集体健康宣教,每次50 min,每周2次,主要对治疗药物的有关知识进行说明,如药物名称、作用及不良反应等。在健康宣教过程中,要求患者及其至少1例家属共同参与,有效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向患者介绍一些减轻压力的方法。(2)个体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应主动和患者沟通,认真倾听患者的真实想法,结合现存问题,利用启发、劝解、鼓励、疏导等方式予以个体心理疏导,提供心理上的同情与支持,每周1次。(3)加强娱乐治疗: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兴趣爱好,制定科学的娱乐治疗活动,每周5次,指导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比如整理床单、擦桌子、扫地等,并鼓励患者积极参加下棋、打球、散步、读书、听音乐、练习书法等娱乐活动,让患者充分体验生活情趣,从而改善负性情绪。(4)社会技能培训:对患者基本人际交往技巧、生活自理能力进行重点培训,纠正患者不良行为,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每周5次;同时,重视患者衣饰方面的服务,如理发、沐浴等,以此提高患者价值感与自尊,鼓励患者多和病友、家属等沟通,学会和别人相处,并给予患者更多的照护,协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加快患者康复。(5)组建情感网络:鼓励患者的亲朋好友多探视患者,每周至少1次,通过沟通交流,帮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并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此外,密切观察患者情绪变化,鼓励患者多和社会接触,以此实现早日康复。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护理前后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将观察指标数据输入软件spss 22.0中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说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CL-90评分对比

相较于护理前,两组护理后躯体化、躯体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抑郁、偏执、恐怖、敌对、阳性项目、精神病性评分明显下降,且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PANSS评分对比

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护理后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症状、总分明显下降,且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病情得以有效控制,恢复了一定的自制力,进入康复阶段,然而,为了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必须予以针对性维持与巩固[3].从认知学角度分析,康复阶段是确保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所在,此时患者多对周围环境及社会交往建立了正确认知与判断,能够主动思考,但自信心也相对脆弱,且情绪自控力比较差[4].在康复阶段,患者面临的问题如下[5]:(1)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生活能力下降,且具有较高的复发率,精神压力非常大;(2)患者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加之社会功能受到影响,具有较强的耻辱感;(3)患者行为模式与心理品质存在缺陷,在易感因素与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下,患者非常容易出现病情复发的情况。为此,对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不仅要注重患者精神症状的缓解,还要预防患者社会功能与心理功能的衰退,以此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社会功能与心理功能[6].

在心理康复护理中,通过集体健康宣教、个体心理疏导、加强娱疗、社会技能培训、组建情感网络等措施的落实,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同时有助于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并逐渐恢复患者社会功能与心理功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及预后[7,8].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护理前,两组护理后躯体化、躯体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抑郁、偏执、恐怖、敌对、阳性项目、精神病性评分明显下降,且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护理后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症状、总分明显下降,且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与有关文献[9]的报道基本一致,由此说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心理康复护理的效果更加理想,能够进一步减轻患者症状,缓解患者负性情绪。

综上所述,心理康复护理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十分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然而,本文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研究对象选取数量比较少、区域范围比较小等,使得研究结果无法代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康复护理的所有情况。因此,可通过适当增加研究对象数量、扩大区域范围等方式,提高研究结果全面性与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郑娟,赵黎萍,张展星。内观认知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0,31(17):2199-2202.

[2] 王怀静。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技术在心理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辽宁医学杂志,2019,33(2):99-101.

[3] 沈春美,黄建飞,董帝英。内观心理疗法联合利培酮治疗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近期随访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40(2):191-193.

[4] 高艳华。积极心理学理论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10):140-141.

[5] 邱玉华,汤语忌,陈增民。同伴互助学习法对康复期男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自尊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9,25(6):54-57.

[6] 杜菊梅,石晶,徐璐,等。运动疗法配合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7):991-996.

[7] 马红英,王剑英,赵淑芹,等。基于时间护理理论的健康教育模式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护理,2019,11(5):424-426+429.

[8] 覃桂黎,王海清,叶建华,等。对49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3):243-245.

篇7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偏瘫; 综合康复护理; 干预措施; 日常生活能力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8-0076-02

脑卒中患者的后遗症发生率相当高,存活者中约有60% 80%的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机体功能障碍,约15%的患者日常生活无法自理,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2]。如何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备受关注,常规的护理方法并不能有效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研究表明综合康复护理在这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3]。本研究选取了2014年6月-2015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8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8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所制订的脑卒中偏瘫诊断标准,无心、肝、肺、肾等器官功能衰竭[4]。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59.1±2.8)岁,平均病程(5.79±1.13)d;脑出血12例,脑梗死28例;病变在左大脑半球17例,在右大脑半球23例。试验组男20例,女20例,平均(58.9±2.9)岁,平均病程(5.80±1.15)d;脑出血14例,脑梗死26例;病变在左大脑半球19例,在右大脑半球2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临床资料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脑卒中治疗和常规的临床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1)肢体训练:正确摆放患者的肢体并翻身,护士帮助被动运动患侧肢体,逐渐加大活动度,以不引起疼痛为度;练习腕关节和踝关节的背伸牵张;训练变化,抬高床头30°坐位,患者的最长承受时间达到30 min 后隔天增高床头10°训练,直到能维持90°坐位30 min后开始患侧、健侧起坐练习;训练站立平衡、坐站转移、步行训练,练习穿脱衣服、洗漱、梳头、用餐和处理便后等。迟缓期强调正确姿势,训练侧卧起床、翻身,痉挛期强调练习放松痉挛肌,抗痉挛手法及诱导训练分离运动,将训练日常活动能力作为作业治疗的主要部分[5]。(2)语言训练:若患者并发语言障碍则给予语言训练,清楚而缓慢地与患者进行对话交流,给其足够的回答时间,鼓励其积极与他人交流;播放影音来给予患者有意义的感官刺激;引导患者以聊天的方式与家属展开语言沟通、通过有声的方式阅读书报,逐步恢复语言交流、认知、沟通、思维等重要功能。(3)健康教育:教给患者基础的脑血管疾病知识,使其了解治疗药物方案,制定良好的作息计划,积极配合治疗时间,使睡眠质量提高;改善患者的饮食结构,调整为高蛋白、低脂肪、低盐、低糖饮食,多食水果、蔬菜[6]。进行康复训练,教给患者家属正确的护理方法及辅助训练,在非治疗期间也可以使患者接受到部分训练,降低护理不当引起的再次损伤。康复训练45 min/次,1次/d,每周5 次。组织同病区的家属及患者通过小组的形式讨论,介绍成功经验,交流心得,彼此鼓励,每次30~60 min,每周2次。(4)心理辅导:护士要诱导启发患者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疾病,鼓励其积极乐观、充满信心,给患者简单介绍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采用集体观看康复录像或发放宣教小册子的形式提供健康宣教资料。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鼓励、引导、帮助患者发挥其机体潜在功能和残余功能。加强对患者家属进行的心理疏导,为患者的康复创造有积极意义的环境支持,激发其康复的兴趣。护理前后利用Barthel指数(BI)评定并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水平。

1.3 疗效评价标准

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BI)指数评价法评分:0~25分表示非常严重的功能缺陷,25~50分表示严重的功能缺陷,50~75分表示中度功能缺陷,75~100分表示基本自理或轻度功能缺陷,100分表示完全自理[7]。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

两组护理后Barthel指数均显著提高,但试验组提高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对比

试验组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研究表明给予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能够调动其脑组织内的残余细胞从而发挥代偿作用,促进细胞再生和组织重构,从而使机体功能尽早改善或恢复[8]。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包括肢体训练、语言训练、健康教育、心理辅导,能有效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肢体活动能促进相应皮层增加脑血流量,大大降低肌肉的萎缩,同时关节活动度增大,能防止发生萎缩、畸形等,这是药物治疗所无法替代的功效。利用病房的生活环境,将患者的肢体练习融入到护理及日常生活中,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9]。加强患者的语言训练,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从被动训练逐渐转变为主动练习,恢复患者的语言功能。加强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家属认识疾病的知识及采取的治疗方案,掌握康复训练的技巧,积极配合,改善饮食及睡眠,消除恐惧、悲观心理[10]。心理治疗能显著加速康复,护理时要注重患者的感受,以聊天的形式充分了解患者的述求,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和积极乐观的态度。综合护理中注重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其采取早期康复行为,使患者的残余机能实现恢复,最大限度地恢复其日常生活能力。

本研究中,试验组护理前后BI的提高比对照组更加明显,试验组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丽.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7):30-32.

[2]霍瑞霞.早期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1):15-16.

[3]刘丹,陈红.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4):23-24.

[4]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血管病诊断要点[S].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6,29(6):379-380.

[5]甄君,欧建英,朱华.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影响的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8):1-2.

[6]付娟,罗婷,张薇.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4):2999-3000.

[7]王维治.神经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7.

[8]谢见欢.护理干预对减轻手外伤患者术后疼痛效果比较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12-14.

[9]宋岚.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当代护士,2012,12(2):17-18.

篇8

[关键词] 康复护理;护士;角色

康复医学是对患者在身体功能、精神和职业上实施康复的学科。服务对象包括残疾者,慢性病者,老年病者和以及疾病恢复期患者等。其目的在于使患者减轻痛苦,尽量减少继发障碍,使残余的功能和能力得到维持和强化,最大程度地恢复生活能力,提高生存质量。由于康复医学服务的对象、治疗目标和工作方式不同于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所以康复护理和临床护理也存在着不同之处。康复护士以特殊治疗手段和优质服务赚得病人的信誉,充分施展了角色的作用.“角色”是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中的专门术语,是在社会结构或社会轨制中一个特定的位置,每一种角色只是一个人的一个方面。在康复护理中,护士的角色呈现出了多元化,以下本文予以详细阐述:

1 护士在康复护理中的角色

1.1教练的角色

康复护理的对象是主要是残疾者和慢性病患者,因此恢复患者的残余性能和能力,减轻残疾和因残疾带来的对社会交际、工作以及日常生活带来的消极影响,提高其才智和功能,以使他们能重新回到社会是康复护士的任务.康复护士结合护理工作,把握康复时机,在障碍还未泛起时,制定康复护理计划,采用理疗法,以自动运动为基础的,包括理疗,磁疗,以增强肌肉的锻炼、传统医学治疗、心理治疗、功课治疗等方法,特别是对残存性能强化练习、糊口流动能力练习。如一房距离缺损修补术后第一天因脑拴塞引起肢体瘫痪的病人,在天天作cPT(胸腔物理疗法),针灸,穴位磁疗,穴位推拿的同时,应加强病人的患侧功能练习、辅导器具使用联系,此外,“根据不同性质、程度和种别的患者,教会不同的处理和转移,把握早期预防并发症的措施,如预防发生褥疮,呼吸道感染,关节挛缩,畸形和肌萎缩,关节流动能力练习和呼吸功能练习,冠心病预防措施和运动治疗方法等。”

1.2知心朋友的角色

护士应首先接受病人的残疾或疾病,并评估病人对其残障疾病的反应.以真诚、同情和关心的立场,鼓励他们,让病人知道他是全然被接受的个体。籍此病人可获得勇气,以承信自己与凡人的差异之处,而不感觉到羞耻或悲伤.护患关系属于介入一匡助型,两者之间应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激励的合作关系.匡助他人不是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应毫无前提地真诚对待,精心护理,热情接待,互相沟通,用真诚的心去感化那已破碎的心,使病人鼓起勇气,面临现实,进步糊口的决心信念。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通过观察病人的言行,准确理解病人的感情和需要,同时通过与病人的交谈和对病人的匡助取得他们的信赖,才能施展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动介入我们制定的康复护理计划,唯有此才能让我们的护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1.3辅导员的角色

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影响健康和导致疾病的因家除生物因素外.还有环境、糊口方式、卫生服务和生物遗传因素。此外,还认为心理状态与躯体性能状态有紧密亲密关系,心理状态影响着健康,心理因素能导致疾病.因此,要把康复对象当整体来考虑,使健康服务不限于解决躯体方面的题目,还要全面考虑精神的、社会的、教育的和职业的需要.在护理过程中,要了解病人心理、糊口环境的基础上,分析其致病因素,健康状态决定因家和不良健康状况相关因素,结合病人的文化涵养,受教育程度及致病危险因素的熟悉,制定适应各个病人的康复教育计划,如:防止疾病发展的教育,护士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向病人讲解有关疾病的治疗,护理和预防保健知识,使病人知道更多有关健康和疾病的信息,不是被动接受康复护理,而是熟悉到介入护理的价值,并主动介入;病因预防辅导,我们对冠心病和手术患者利用讲课,个别交谈,图书、宣传册幻灯、录像等进行出院指导.“并定时举办各种不同类型学习班,目的是减少或消除致病危险因素,防止疾病发生;临床预防教育,主要是预防各种并发症,减轻伤残程度,促进功能性康复和心理康复.”

2 康复护理中对护士角色的素质要求

2.1崇高的职业道德

作为康复护理的护士应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具有三心,爱心、同情心和耐心,能够充分体谅和理解患者的遭遇和处境,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面对身心残疾的服务对象,面对生活护理上需要作出巨大努力,语言沟通上需要不厌其烦的患者,面对福利待遇不如综合医院的现状,护士应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2.2综合素质的培养

随着产业与科技的发达,意外事件和交通事故增多,致使残障者人数愈来愈多.在整个疾病过程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贯串康复的思惟与实践,从早期开始的康复护理对于保护功能,加快恢复和预防残疾起到非常的重要作用。所以说康复护士的责任是了解病人所面临环境变化.匡助他改正不恰当的适应行为,增强适应能力,并充分利用个人的能力或潜能来达到最大程度的健康(功能)水平。因此,康复护士留意增强康复护理意识,并有健康体魄和情绪,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充沛的潜力、饱满的精神,丰硕的知识,如懂得一些物理治疗,功课治疗,心理治疗,语言治疗,运动治疗,体裁治疗和中国传统治疗等知识,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护理流动。由此可见,康复护理有自己的特殊性,康复护士在思惟素质,知识结构,技术及技巧方面也需要更高境界的追求。

2.3敏锐的观察力与良好的表达能力

在与病人接触过程中,应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了解病人,运用各种感观获取病人的直观资料。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提出并解决问题,同时要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及新发生的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宣教方法要得体,病人及家属易于接受。对于住院后产生恐惧、孤独、焦虑的患者要给予适当的关心与安慰,用温暖、平近的话语与他们进行交流,认真倾听他们的感受,帮助尽快熟悉医院环境,适应各项制度,建立遵医行为。

2..4建立和谐护患关系

首先,护士要为病人创造一个有利健康的恬静治疗环境,包括糊口上的恬静感和心理上的安全感。护士要知足病人的生理基本需要,如充分的睡眠和休息,营养丰硕的饮食,排泄体内废料等,还需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糊口习惯,多方面知足病人需要,并用康复护理程序解决碰到的护理题目。对病人要热情,真诚。护士的热情,应与非语言的沟通结合起来,表达感情,沟通思惟。非语言的沟通是以人们的步履和立场进行的,包括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语调,音量,步态,手势,抚摩和眼神等。常常留意观察病人的真实感情,如病人向护士叙述自己的病情或询问治疗时.护士表现出不耐烦或问非所答.使病人感到护士不尊重他,不愿意匡助他减轻优虑,影响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俞晓萍,陈燕梅.《浅议康复科护士的角色》,载《中国临床康复》.1999年第8期,第34页。

篇9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 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322.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028-02

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髋关节疾病的一种较安全成熟,有效的治疗手段。它可以矫正关节畸形,恢复行走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由于肢体功能活动受限,不同程度影响了患者生活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围手术期康复护理的深入开展,对患者的心理与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起到积极作用。自2006年8月~2008年10月,我科对12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以及髋关节疾病患者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通过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临床观察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4例患者,其中男42例,女82例,年龄57-94岁,平均年龄68.4岁;股骨头坏死35例,股骨颈骨折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6例,骨性关节炎28例,类风湿关节炎12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7例。单髋置换107例,双髋一期置换17例,人工股骨头置换21例,全髋置换103例。大部分患者伴有慢性内科疾患,但可以承受手术治疗。

1.2 康复护理

1.2.1 康复目标 1)对病残矫正后设法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2)解除疼痛、无力,保持关节稳定。3)提高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恢复日常活动的能力,关节功能和活动度良好。4)预防并发症和废用综合征。

1.2.2 康复护理方法 必须使康复护理尽早付诸实施,同时要自始至终地给患者心理支持。

1.2.2.1 心理护理通过交流和沟通 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及心理状态,解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忧虑。将术后康复内容向患者适度地解释和说明,并向家属讲解术后康复训练的计划、时间及方法等。请手术成功者来现身说法,消除患者的恐惧,使患者始终能配合康复护理的进行。

1.2.2.2 术后常规护理 本组患者有80%在全麻下进行,术后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通畅,床旁心电监护,注意观察切口渗血情况,保持负压引流管通畅,并记录引流液的色、量及性质,观察患肢末梢血运等。

1.2.2.3 预防并发症 髋关节脱位、感染和栓塞是关节置换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假体脱位,术后患肢要保持外展中立位,在两大腿之间放置梯形枕,患足穿防旋鞋;翻身或搬动患者时应将患侧髋关节整个抬起来,避免患肢内收、外旋、过度屈髋,以防脱位。深静脉栓塞,人工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可达47.1%。术后注意观察患肢皮肤是否发红、皮温是否正常,有无疼痛、肿胀、触及条索感等,早期鼓励患者进行患肢肌肉收缩及足踝关节的主动、被动活动,促进下肢血流回流,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感染,术后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持切口外敷料清洁干燥。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做好各种引流管的管理;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皮肤,预防压疮。

1.2.3 康复训练 1)关节功能训练:术后当日,患肢保持外展20-30度。中立位,两腿间放置软枕,待下肢感觉恢复即可进行踝关节的背屈及屈趾活动,教会病人股四头肌静力收缩练习,帮助患者从被动活动逐渐过渡到主动活动。术后第1天、第2天开始做轻柔的髋关节屈伸动作,注意屈髋

1.2.4 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生 肢体活动障碍,容易发生压疮。在病情略稳定后,要经常变换,每2-3h翻身1次,同时鼓励患者主动活动。

1.2.5 出院指导 一般情况下患者第l2-14天切口愈合拆线出院。出院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生活方式的康复指导,包括翻身、坐椅子、坐便、上下楼梯等。翻身:向术侧翻身时,应伸直术侧髋关节,保持旋转中立位;向健侧翻身时,也应伸直术侧髋关节,两腿之间夹厚30-40cm的软枕,防止髋关节内收引起假体脱位。可同时伸直同侧上肢,以便用手掌托髋关节后方,防止髋关节后伸外旋。练习坐椅时要选择高度大于45cm,最好带有扶手的椅子。坐便时最好使用可升高的恭凳。上下楼梯时,坚持上楼梯时健侧先上,下楼梯时患侧先下的原则。可从事日常家务活动,但应避免干重活及剧烈的体育活动。注意做到三不:不负重、不做盘腿动作,不坐矮凳子。另外不可坐在椅子上将身体前倾。不可弯腰捡地上的东西,不可屈髋超过90。注意预防各种感染,术后第l、2、6、12个月,以后每年1次进行复查。

1.2.6 观察指标及统计学方法 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最后观察的置换关节进行Harris评分,并通过配对t检验,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平均观察14.2月,通过康复护理患者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32.4±11.2,术后1周Harris评分为67.2±17.3,最后观察的Harris评分为82.7±9.1,术前和术后1周以及最后观察的Harris评分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无1例压疮患者,3例泌尿系感染,通过多饮水及静脉抗生素治疗痊愈;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彩超证实),通过抬高患肢、制动溶栓等治疗,肿胀逐渐消退,观察1年,未出现下肢肿胀情况。

3 讨论 关节置换患者入院时,其与家属由于环境及角色的转变,这种压力情景造成心理环境失衡并激发了与护士健康宣教相联系的基本和本能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手术方法及效果疾病相关知识需求较高,由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对手术成功的期望值高,使部分患者心理焦虑,情绪不稳定。因此,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采取主动热情、耐心介绍,操作认真仔细,动作轻柔,关心他们的病情,遇到问题多想办法、多解释。又因手术是一种侵入性治疗过程,围手术期患者不仅要疾病本身的影响,还要麻醉和手术的打击,所以我们要建立一套满足患者围手术期需求的健康教育计划,做好疾病相关知识及手术相关知识的宣教。依据患者的需求,给予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饮食用药,术后的肢体功能锻练指导,从而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1,2]。

多数患者理解力不够,讲解时根据不同的年龄职业文化、社会背景选择患者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切入点,达到有效的护理干预。根据健康教育登记表的内容,逐次逐条落实健康教育的内容,对患者自己掌握的内容及时评价,未达标的项目要有标识,并反复讲解和交流指导,直到达标后再填写,使健康教育内容及效果评价一目了然,同时经过对患者健康需求的重点掌握内容进行反复提问和复述,使患者对重点内容加深理解和记忆,形成具有个体差异和针对性健康教育计划内容,使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

现代康复医学认为,任何疾病发作之时即应开始实施康复护理,旨在强调早期开始[3]。系统的康复训练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康复训练应因人而异,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三大原则拟定康复计划,是保证康复锻炼成功的重要因素[4,5]。肌力训练对维持髋关节稳定性、恢复髋关节功能、减轻关节负载、减少假体松动具有重要意义,是康复训练的最主要部分。规范化的康复训练可以缩短康复时间,提高肢体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

髋关置换术患者术后正确的功能训练是保持治疗成功,恢复肢体的关键[6]。采用了科学的功能训练方法,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活动时间、范围持之以恒的原则,通过,功能训练的指导无1例发生关节感染、脱位及压疮。

康复护理的整体效果需要与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医学理论水平,掌握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更新观念,以人为本,更好地完成康复护理[7]。

参考文献

[1] 张回珍.病区护士长做好与患者家属沟通工作的重要性[J].临床护理杂志,2007,6(4):68-69.

[2] 陈映琼,肖育卿,肖贤娟等.补偿性护理在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7):31-32.

[3] 刘玮琪.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护理[J].实用骨科护理杂志,2008,14(1):23-24.

[4] 周蓉.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M].吉林医学,2008,29(24):2433-2434.

[5] 金荷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166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8):29-30.

篇10

【关键词】外伤性截肢;病人;健康宣教

截肢是指截除没有生命或功能,或因局部疾病严重威胁整体生命的肢体。截肢按部位分上肢截肢和下肢截肢,其比例为1:4,下肢截肢更为常见[1]。截肢对病人的心理创伤是非常大的,在护理方面,不仅仅注重心理护理,及时系统的康复护理对恢复病人日常生活能力也至关重要。而为了促进康复护理工作顺利进行,要尤其重视对外伤性截肢术后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以促使截肢病人保持健康心理,及早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病人自身生活质量和生活信心。下面结合实际,对外伤性截肢术后病人的健康宣教谈些经验,以期为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1健康宣教方法

1.1语言教育:采用口头讲解的方式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这种健康宣教方式尤其适用于不识字的病人,护理人员要耐心地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

1.2书面教育:将宣教内容写成卡片供病人阅读,不理解处加以解释。这种健康宣教方式适用于文化程度水平高的病人。

1.3示范与指导相结合:通过指导、示范功能锻炼的方法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使病人更容易掌握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健康宣教的内容

2.1心理卫生教育 由于截肢多为突发意外事件,肢体的严重创伤使病人不得不接受截除肢体的残酷现实,给病人造成严重的心理刺激,使其极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性格改变、悲观失望心理。为了尽快恢复病人的自信心,使其正确面对今后的生活,提高其参与康复训练的积极性。护理人员要注重对病人进行心理卫生教育,要多关心病人,多理解其痛苦,使病人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鼓励病人有继续生活的勇气,同时介绍一些截肢后成功康复的案例,使病人了解到,通过佩戴合适的假肢,也可以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促使外伤性截肢术后病人尽快从躯体和心理现实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树立正确人生观,以最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和后续的康复训练[2-3]。同时,动员家属、同事、朋友等尽可能提供帮助,维护病人的社会支持系统,尤其配偶和家人是其精神支柱,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帮助其缓冲疾病所带来的压力,树立战胜残疾的信心,抵御创伤造成的损伤。

2.2指导 截肢后1-2天,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和疼痛。患肢肿胀减轻或消除后,为伸直位。告知病人闭上眼睛,感觉患侧肢体与健侧肢体并拢,足尖向上,避免膝下垫软枕。上肢肘下截肢的,静止时肘关节应保持屈曲45°位。

2.3疼痛护理指导 采用数字分级法(NRS)对病人疼痛程度进行评价。方法是将疼痛分为0-10分,用0-10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10分为剧烈疼痛。让病人根据自己的感觉来进行打分。妥善固定制动是缓解疼痛有效的办法之一,在变换时注意分散病人注意力并适当给予镇痛药物以免疼痛加剧。应用镇痛药物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2.4残端皮肤护理指导 伤口拆线后,每日环形按摩残端,每天早晚用肥皂水清洗残端皮肤及假肢接受腔,避免残端皮肤使用润肤霜等,有利于减轻残端的敏感性,用残端蹬踩,先蹬踩在柔软的物品上,以后逐渐由软到硬,每天数次,每次5-10分钟,增加残端对压力的耐受性。

2.5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及辅助工具使用训练 病人想要尽快恢复自理能力,功能锻炼是少不了的,除了加强对患肢关节及肌肉力量的训练,病人在康复阶段要及早地进行饮食、排泄、更衣、洗漱、翻身、移动等生活能力训练,鼓励病人或协助病人进行平衡能力训练,在训练过程中避免摔倒。此外,不同的截肢部位应给予不同的指导,上肢截肢者重点训练肩胛、胸廓、背部和肩关节的活动度和肌力;对下肢截肢的病人,指导逐渐扶持双拐下地活动,并有陪护在旁看守,防止摔伤。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早期可协助病人从床上坐位训练过渡到跪位平衡,再过渡到站立平衡,使其尽早练习单腿步行或扶拐步行,训练良好的行走功能。

2.6安装假肢后的护理指导 术后2-3周内使用硬绷带包扎残端,可以有效地减轻肿胀,减少渗出。2-3周以后伤口愈合良好,使用软绷带包扎伤口,凡是穿戴截肢的病人,只要是脱掉假肢期间;残肢要以弹力绷带包扎,做好残端塑形的工作。即刻佩戴临时假肢,佩戴临时假肢可以使病人减轻因截肢而引起的不良心理因素,减轻因心理因素而引起的幻肢痛,使病人尽快适应截肢后的生活。佩戴长期假肢后要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脂肪沉积在残端,而导致假肢接受腔与残端接触不稳。

3体会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病人在整个住院过程中的一系列教育工作,使病人了解有关自己疾病的知识和康复保健知识。对截肢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能够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有效降低并发症和致残率发生,帮助病人及早恢复机体功能,提高病人自身生活质量和生活信心。通过健康教育,调动了病人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不同程度地掌握了相关护理知识和康复训练的方法,了解了功能锻炼的目的和意义,同时也使护理人员认识到只有学习更加全面的专业知识以及心理学、营养学等多方面知识,才能确保健康教育实施达到预期的目标,且通过健康教育改善了护患关系,促进了指导、合作、参与护患关系的形成。

综上所述,要重视对外伤性截肢术后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以提高病人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能力,使其积极参与康复训练,使其尽早适应截肢后的生活,恢复病人日常生活能力,使其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参考文献】

[1]朱粤菊.截肢患者下肢功能锻炼的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指南,2009(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