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企业的行业特点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8: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矿产企业的行业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矿产信托 投资模式 风险分析 风险控制建议
一、矿产信托概述
矿产信托,广义上是指矿产企业通过信托方式实现融资目的,狭义上是指矿产集合资金信托,即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发挥专业理财优势,按照委托人的意愿,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委托人的资金集中起来,专门用于投资矿产企业,同时集中管理、运用和处分信托资金,并给予信托受益人特定收益的资金信托业务。
随着监管机构对证券类和房地产信托的日趋严格,从2010年开始,各信托公司开始瞄准其他行业如矿产行业。我国大部分矿产企业目前普遍运用融资方式是债权融资,主要形式为银行贷款。银行贷款由于信贷规模受控,融资成本上升,手续较为繁杂,存在诸多限制。而信托融资具有灵活、限制小、融资金额大等特点,加之信托制度还具有破产隔离等制度优势,可以充分满足矿产企业的融资需求。另外,由于证券市场低迷和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一些高净值投资者急于另寻回报较高又比较稳定的投资产品,而矿产集合信托产品普遍的高收益率和潜在的刚性兑付特征,也满足了这部分投资者的需求。因此近两年来,矿产信托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二、矿产信托的特点
矿产信托的特点跟行业特征相关联。矿产资源分为金属和非金属资源,其中非金属资源大部分为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我国矿产资源储备丰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尤其是能源供应和消费一直持续增长。众所周知,矿产行业是个周期长、资金密集型的 行业,从矿业权的取得、项目勘探开发建设到设备的购买、环境的治理等都需要大量时间和资金。近年来国家又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促进节能减排,从而推动了整个能源行业的技术升级改造和资源整合,整个行业资金需求很大。
三、矿产信托的投资模式
目前,现行法律对于信托投资矿产的限制性比较少,信托公司的各种投资方式大部分都可用于矿产企业,因此矿产信托的投资模式比较灵活。主要有信托贷款、股权投资、权益投资、组合投资等,其中以信托贷款和权益投资最为常见(如表1)。
(一)信托贷款
这是最为常见的投资方式。一般来说,由矿产企业提出融资需求,信托公司通过向特定投资人或者公开发行方式募集资金,以信托资金向矿产企业发放贷款,并要求矿产企业提供矿业权抵押、权益质押、连带责任担保或者第三方担保等保障措施确保其能偿还贷款本息。信托贷款的操作方式较为简便,一般而言,只要企业还款来源有保证,担保物足额、充分,能保证按期收回贷款本息,风险就相对较小。
(二)股权投资
这种投资模式是将矿产企业的股权作为投资标的,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用信托计划筹集的资金向企业增资或受让原股东持有的矿产企业股权,等信托计划到期后由原股东或者第三方溢价回购,或者通过分红、清算、公开转让股权等方式退出。在此期间,信托公司可向被投资的企业派驻董事、监事、财务人员等,监控、参与企业的管理经营,有利于掌握企业的业务发展、资金流向,更好地做出风险控制策略。由于股权投资涉及企业的经营管理,收益高而风险也相对较高,一般较多采用结构化信托计划,即根据不同风险承担能力分层设计优先、劣后信托受益权,通过让矿企参与劣后受益权,使参与优先受益权的信托资金信用增级,提高了信托资金的安全性。
(三)权益投资
也称收益权投资,是指信托公司用信托资金受让矿企各种收益权为矿企融资的方式,如矿企的股权收益权、采矿权收益权、经营性收益权等,到期由矿企或者第三方溢价回购等实现退出。权益投资的方式不需要进行财产所有权的转移,因此减少了相关税费,操作更为灵活。
(四)组合投资
由于信托公司灵活的操作模式,可以将信托资金根据不同的融资需求进行组合投资。如2012年2月,五矿信托发行的“资源宝矿一期——东南利成结构化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五矿信托先以募集的部分信托资金对融资企业股权投资,获得其90%股权,之后再以剩余资金对其发放信托贷款,这个投资结合了信托贷款和股权投资,保障了项目的收益率和安全性。
*数据来源于用益信托工作室《2012年上半年矿产资源信托市场发展报告》
四、矿产信托项目的风险
矿企的融资需求大致分为前期勘探开发、项目建设、项目生产销售、流动性需求、技术设备升级改造、上下游整合、并购重组等,根据矿产企业融资目的和信托介入时点的不同,矿产项目的风险是不同的。但总体上矿产项目的风险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矿企或项目主体风险
一般资源丰富、基本面好、实力雄厚的大矿企很容易就从银行获得资金,因此向信托公司融资的矿产企业,各方面条件相对差点,实力较弱,要积极关注企业实际发展和内在风险。有些企业靠小打小闹发家,游离在灰色地带,经营管理不规范;有些企业环境治理不到位,潜在大量社会矛盾;有些企业虽然规模很大,但背负大量高利贷,甚至还跟黑恶组织有联系。如2010年中诚信托发行的规模为30亿元的“诚至金开1号集合信托计划”,由于项目方振富集团被查出借了大量高利贷,实际控制人被部分限制人身自由,整个项目提前暴露了风险,引起各界巨大关注。
篇2
关键词:井下采矿;发展趋势;采矿技术
引言
目前我国矿产企业在开采资源方面有较好的发展空间,可以依靠很多种井下开采技术进行矿产资源的开采,有效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提高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因此想要矿产企业为我国社会发展做更多的贡献,矿产企业需要完善自己的矿产资源开采能力,不断引进先进的井下开采技术,利用这些高新技术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率,进而占据更大的矿产市场,给矿产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1.井下采矿技术的特点
在开采煤矿的施工过程中,采矿技术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工作环节,传统采矿技术存在很多的缺点,不断改进采矿技术,高效率的使用采矿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煤矿企业的开采效率,与此同时,还可以确保井下煤矿开采人员的生命安全,进一步提高采矿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使煤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可以推动煤矿企业朝着创新方向发展。煤矿开采工人在井下进行作业有非常大的危险性,矿井下面的环境十分恶劣,也有许多不和谐的危险因素,直接影响采矿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使得开采煤炭的工作效率降低,所以,在开采井下煤矿时,需要结合煤矿开采区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适合的开采工艺,保证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提高采矿的工作效率。矿产资源有自己的独特性,在进行矿产资源的井下开采(图1)时,要结合矿产资源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与所开采的矿产资源合适的井下采矿技术,以保证矿产资源开采的高效率和高质量。比如,最常见到的是井下长臂开采技术,这种开采技术的使用范围比较广泛,一般应用在煤矿的开采过程中,而且有非常好的工作效果。在对煤矿开采技术进行选择时,要提前做好技术分析,有选择有针对性的进行矿产资源的高效开采。根据矿产资源井下采矿行业可以了解到目前有非常多的井下采矿技术方法,如综采技术、普采技术等。不同的井下采矿技术有不同的优缺点,所以还需要我们的采矿人员结合具体的矿产资源特征来合理选择最适合的采矿技术,值得注意的一点,矿产资源的种类和矿区周边的生态环境可以影响井下开采矿产资源的工作效率,因此,相关的采矿人员要认真分析并选择井下采矿技术。
2.井下采矿技术分析
(1)井下深部采煤技术我国矿产行业不断发展,存在的矿产资源比较丰富,而且种类也非常多,矿产资源的数量十分巨大,不过我国人口众多,消耗矿产资源的数量也很多,这种现状使得我国需要大规模的开采矿产资源,人们需求的不断增多,会更好的促进我国矿产行业开采矿产资源的速度加快。为了满足广大人们的资源需求,需要大量的开采矿产资源,因此就会出现过度开采的情况,同时在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中会对当地矿区周边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不能完全供应人们对矿产资源的需求,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都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发展产生极坏的影响。不过现在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节能减排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并且把这些意识和观念带到了矿产资源的开采领域,国家加大力量改善我国矿产资源紧缺的现实问题,争取尽快做到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使用,尽可能的降低开采矿产资源对当地矿区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我国相关部门相继制定了一些关于保护矿产资源的方案,合理的开发矿产资源,逐渐增强人们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使矿产资源的开发顺利进行。在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中,一些井下的矿产资源被大规模的进行开采,不过这些开采的矿产资源还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量需求,所以为了提供足够的矿产资源来发展我国的经济,需要开采更深层的矿产资源,不过开采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因此需要矿产企业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技术,保证开采矿产资源的工作效率。相关施工人员在对井下矿产资源进行开采时,要提前分析矿区周边的地质环境和一些地下水的情况,然后再仔细研究周围的岩石性质,避免在开采矿产资源的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2)充填采矿技术我国各个地区的地形和储存矿产资源量都不大相同,为了确保能够高效率的进行矿产资源的开采工作,就需要合理的选择井下开采技术。充填采矿(图2)技术是井下开采矿产资源最常用到的一种采矿技术,使用的填充材料不同,对井下开采矿产资源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在使用充填采矿技术进行开采矿产资源时,一般用到的充填材料是粗骨料,不过在使用充填材料准备制成泥浆液体之前,为了满足此种采矿技术的使用标准,需要确保其充填材料的含水率,尽量选择一些标准浓度的充填液,还要了解和确定在各个季节使用的充填材料的含水率,大大提高充填采矿技术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进而保证开采矿产资源的开采效率。(3)井下支护技术井下采矿工作的危险系数比较高,就需要矿产企业预先准备好巷道的支护(图3)工作,用来固定矿产资源开采区域内的岩石,这样在开采矿产资源的施工过程中可以防止采矿区周围的岩石发生较大程度的松动,岩石滑落会危害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合理利用井下支护技术可以保证采矿作业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安全,而且这种井下支护技术可以高效率的进行井下矿产资源的开采,一些常见的支护技术有:砌渣、锚喷和锚杆井下支护技术。
3.井下采矿的发展趋势
(1)向着大型化改进矿产企业要不断引进先进的采矿设备,及时淘汰一些旧的落后的设备,积极改进和更新开采设备,只有跟随社会的发展潮流,才能满足实际的矿产资源开采需求,促进井下矿产资源开采持续发展,使井下采矿技术更加完善,因此,在现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钻井机械的使用设备要满足大规模的矿产资源开采要求,而凿岩机更要不断的对设备进行改进和更新,通过对目前井下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来看,矿产资源开采设备的开采效率和工作速度对整个矿产资源的开采工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相关矿产资源开采的工作人员在开采过程中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2)智能化、绿色化井下采矿技术有很多不同的特征,最主要的是要有智能化和绿色化,也就是在进行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中,运用相关的采矿技术方法需要往智能化和绿色化这两个方面发展,特别是要利用现代化的高新技术进行矿产资源的开采,如计算机技术、GPS定位技术等先进技术,依靠这些高科技的手段可以更好的更细致的管理矿产资源的开采,这样可以在第一时间处理和解决开采矿产资源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保证矿产开采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效率。绿色化是在未来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要重视保护环境,高效率的开采矿产资源,减少矿产资源的浪费,不能只是一味的大量开采矿产资源而不注意矿区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产生大量的资源浪费,在以后的井下开采矿产资源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保护采矿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不要随意破坏矿区周边的环境,要保证矿产资源的有效开采,实现绿色化的采矿方式。
4.结语
篇3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包含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地球科学大辞典》中给出了广义概念,指将共生、伴生的矿产资源与开采利用的主要矿种同时采出,再通过选矿和其他手段,将综合开采出的主、副矿产中的有用组分,尽可能地分离出来,产出多种价值的商品矿,即通过一物多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消除“三废”污染的科学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方式。其内涵不仅包括共生、伴生、尾矿等废弃物的合理利用,还包括主矿的开发利用。狭义的概念仅指对共伴生矿、尾矿及矿山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综合利用的水平和程度可由综合利用系数、综合利用率(狭义)等多个指标反映。综合利用系数指矿石中实际回收的有用组分个数与全部有用组分个数之比,综合利用系数只反映了综合利用的广度,并不反映利用的深度。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指采选利用的共伴生矿产量(矿物量)占开采动用的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矿物量)的百分比。单一指标均只能反映综合利用的一个侧面,并不能反映矿山整体的综合利用情况。
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影响因素
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受多种因素影响,突出表现在科技水平、思想观念、地质工作程度、资源供需形势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
1思想观念
思想观念决定和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在新型资源观的指导下,矿山企业的管理者充分意识到我国当前面临的严峻资源形势,将企业利益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就会以科技为引领,主动同科研院所联合,积极探寻最为科学合理的矿山开采方案和选矿工艺流程,加大技术工艺的研发投入和装备的升级换代力度,努力提高其开采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自觉开展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反之,在旧的资源观指导下,矿山企业一味追求最大利润,存在采富弃贫、采主弃富、大矿小开各种问题,甚至采用淘汰落后工艺私采滥挖、越界开采,不仅造成宝贵资源的巨大浪费,还破坏了环境,总体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比较低,造成储量的快速消耗,这种粗放的发展模式不仅违背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方针,还限制了我国矿业可持续发展,消弱资源的保障能力。
2科技水平
科技水平主要通过对矿山采矿方法、技术、装备,选矿工艺、流程、设备、药剂等的作用影响矿产资源的节约与综合利用。总体科技水平提高,促进矿山企业采矿方法、技术水平的提升和装备的升级换代,相同储量消耗采出更多资源,提高采矿回采率。同样,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选矿工艺的改造,流程的优化和药剂的优选,相同入选矿石量选出的矿产品(精矿)更多,提高选矿回收率。除此以外,科技水平的大幅提高可以使难采资源变为可采资源,难选矿变为可选矿,增加可利用资源的数量。
3综合勘查与评价程度
综合勘查与评价程度决定了对一个矿体的了解程度,勘查程度越高,对矿体形态及资源赋存情况掌握得越清楚,进而依据其布置的采准工程和巷道也就越科学合理,丢矿的可能性也就越小,从而采矿回采率也就越高;对矿山共伴生资源评价得越全面,选矿工艺流程设计也就越为合理,尾矿所含的有用组分也就越少,选矿回收率也就越高。因此,综合勘查和评价是实现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必要条件。
4矿产品供需形势
矿产资源的供需形势体现的是市场对节约与综合利用的影响。当某一矿产品市场上出现供不应求局面,矿产品价格高涨,矿山企业为获取更多利润,会自觉加强管理、更新设备,提高开采回采率,加大低品位矿的利用;在选矿环节,矿山企业会通过优化选矿工艺、流程和改进洗选设备、药剂,降低入选品位,提高选矿回收率。反之,当市场上矿产品供过于求时,矿产品价格走低,矿山企业为降低采选成本,确保利润空间,往往会采富弃贫、采主弃副,造成资源浪费。
5矿山企业管理水平
矿山企业管理水平对节约与综合利用也有重要影响,如果矿山管理机构健全,设置有专门的地质、采矿、选矿管理机构和技术人员,建立起矿山储量动态监测机制,各类资源储量资料齐全,动用、采出、损失量和“三率”管理资料台账清楚、规范,在开采过程中,适时进行补充勘探,对资源赋存和开采状况掌握清楚,将有利于及时调整开采计划,提高开采回采率。反之,如果矿山缺乏地质、采矿、选矿管理机构和技术人员,未建立其储量动态监测机制、台账不清,则开采的随意性较大,易导致丢矿,降低开采回采率。
6政策环境
低品位矿、难选矿、尾矿同一般意义的矿产相比,有用成分少,选矿成本高,其利用与否与矿产品市场价格直接相关,存在较大的风险,国家对开展综合利用的各种优惠政策则能极大降低其风险。主要包括财政补助、税收优惠、贷款贴息以及用地和资源配置倾斜等相关政策。在较优惠的政策环境下,矿山企业开展节约与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就会高涨,有利于提高“三率”水平。
我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主要制约因素
1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尽管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在《矿产资源法》、《民法》、《循环经济促进法》都有相关条款,但大多数法条都是原则性、政策性的规定,缺乏下位法的具体规定,可操作性不强。如《矿产资源法》中第3、7、29和30条均涉及节约与综合利用,但都是原则性的要求,具体内容、程序、权利、义务规范及法律效力都没有具体规定。另外,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同工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具有显著的差别,其内涵不断扩大,不仅包含共伴生矿、尾矿的综合利用,还包含低品位矿、难选矿的综合利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法律关系处于法律调整的盲区。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使矿山企业开展综合利用无法可依,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积极性,同时也给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监督管理和执法带来一定困难。
2矿产资源节约意识不强,尚未树立新型资源观
当前我国矿山企业经营者的节约意识整体还不强,采富弃贫、采主弃副、随意丢矿等现象时有发生,小型矿山企业尤为突出。企业经营者未能深刻意识到我国严峻的矿产资源形势,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相结合,长期延续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掠夺式的开采。节约观念的缺失严重制约了我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的开展。
3缺乏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标准体系
综合利用工作虽然已倡导多年,但并未形成规范的标准体系,更未能对矿山设计建设形成重要约束,致使矿山企业综合利用实施和考核过程中标准不一,制约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的持续开展和有序推进。
4基础工作薄弱,缺乏数据支撑
在我国经济发展统计体系中没有关于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基础数据统计,国家层面尚未开展过全面的综合利用现状调查与评价,当前使用的数据资料不仅分类比较粗,而且数据质量不高,很多是早期的数据或者是估算的数据,不利于提出科学的政策措施,更不利于根据实际情况对政策措施做出实时调整。
5矿产综合利用技术攻关方向不明,投入不足
由于尚未开展过全国层面的综合利用现状调查,对全国矿山企业整体的科技水平也未进行过深入分析,只是矿山企业同部分科研院所进行的个别项目合作,未能在全国层面统筹矿业科技发展,导致国家科研资金在矿业科技领域的支持方向不明,进而投入相对较低。同时,由于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研发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矿山企业缺少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的动力和积极性,在综合利用的前瞻性技术开发方面投入不足,导致大多数资源综合利用只停留在简单易行的技术上,缺乏能够使资源整体高效综合利用和大宗高值利用的原创性技术研发。
对策建议
针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影响因素和我国当前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尝试从政府层面、协会和企业三个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1政府层面
1.1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使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明确矿山企业的主体责任和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明确废石、尾矿等矿山废弃物的所有权,以及开发利用低品位、难选资源开发的界定和要求。
1.2广泛开展矿情宣传,促进矿山企业树立节矿观念
矿山企业是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的主体,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区域内矿山企业经常性地开办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专题讲座和培训班,组织中小企业到节约与综合利用较好的企业学习经验等。
1.3建立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加强监督考核
尽快形成出台一批规范企业节约与综合利用的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完善“三率”标准考核体系,强化政府引导和推动,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准入门槛。将“三率”标准作为矿山开发利用方案审查、矿产资源开采年度检查、矿山督察等的重要依据,强制新建矿山采用高于规定标准的先进技术和工艺。
1.4定期开展矿产节约与综合利用调查评价,实现多库衔接
当前,我国正在组织开展重要矿产资源“三率”调查与评价工作,并建立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数据库。随着工作的深入,应逐步建立综合利用年度评估和信息机制,实现数据库的动态更新,并实现同我国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开发数据库的衔接,建立包涵储量、开发、节约与综合利用的完整数据系统,为矿政管理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持。
1.5加大矿产综合利用科技投入,解决关键共性难题
在全国重要矿产资源“三率”调查评价基础上,结合我国资源特点对矿业科技水平进行总结分析,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科技部门统筹矿业科技发展,准确把握制约我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共性关键问题,并应加大资金投入,组织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方面力量,尤其发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机构的技术人才优势,围绕开发低品位、难处理矿产和尾矿资源的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等设立专项课题开展研究。矿山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加强同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委托相关科研院所对矿山采选技术工艺进行评估,提出适应资源禀赋特点的最优采选方法和工艺。
1.6设立矿山企业技改专项资金,加快先进技术推广转化
2010年起国家设立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奖励了技术设备先进、节约与综合利用较好的矿山企业,树立了一批示范工程,总结形成了一批先进的技术工艺,大大提高了优秀矿山企业持续开展技术研发、实施节约与综合利用的积极性。为进一步巩固扩大专项成果,鼓励规模小、实力弱、技术水平低下的矿山企业改进技术工艺,升级采选设备,促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建议国土资源部门和财政部门联合设立“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改专项资金”,以资金扶持或贴息方式对进行技改的矿山企业进行支持,加快先进技术、装备的推广转化。
2行业协会层面
行业协会是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一种民间组织,具有了解行业、贴近企业的优势,是联结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行业协会须加强行业自律和行业内先进适用技术的总结,并通过组织现场会、推介会、行业年会等多种形式积极推广,引导和帮助矿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
篇4
一、引言
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有90%的能量和70%的原材料来源矿产资源。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消耗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近十年来主要矿产消耗增速高于GDP增长水平,由此而产生的资源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国内主要矿产探明储量对经济增长所需资源的保障程度不断降低,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大;另一方面,受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利用国外资源风险加大、成本持续增加。但是,我国矿产资源潜力巨大,资源探明储量只占矿产资源潜力的1/3。因此,缓解我国资源供需矛盾问题,需立足于国内,找到和发现新的资源,增加储量,增加资源供给,增强保障能力,必须增加对国内矿产勘查投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财政改革向公共支出的深化,依靠财政预算支出来加大勘查投资力度既不现实,也不符合矿产勘查的特点(参见图1)。矿产勘查投资具有风险高、投资额大、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其特点难以通过银行贷款来融资。
二、资本市场的重要性
在生产要素的流动中,资本的流动居于主导地位,资本流向哪里,其他生产要素就会随之向哪里集聚。资源市场化配置,很大程度上是由掌握资本或资金权利的投资主体决定,资本的流动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的重新配置。
1、资本市场矿产勘查资金是主要来源渠道。在矿业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矿业资本市场是整个矿业运行基本的、重要的纽带。矿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一个成功的矿业项目往往需要数亿至数十亿美元的投资,跨国公司在短期很难拿出这笔资金,也必须要到资本市场上去融资。矿业资本市场不仅是分散矿业风险、建立多元的市场化风险配置机制最重要的制度措施,它为矿业企业创造多元化融资渠道的同时,也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了一个市场化的平台,还为矿业企业的国际化即跨国矿业(集团)公司的形成,提供了恰当的资本扩展机制。
2、通过资本市场并购是增加资源储备的重要模式。近年来,资本市场不但是矿业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而且还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投资矿业。矿业公司通过资本市场的交易,出现了巨头之间的并购重组,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矿业市场的控制权也进一步落入少数巨头手中,跨国矿业巨头控制着全球矿业市场(参见图2、图3)。如今许多企业的资源储备,已从过去主要依靠增加投资进行资源的勘查、开发、储存等储备模式,转化为通过资本市场收购、重组等方式来扩大生产的储备模式。我国矿业企业要想做强、做大,较快捷的方式就是直接进入矿业资本市场,通过外部扩张迅速实现资本规模的扩大和资源储备的增加。
三、发展我国矿产勘查资本市场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市条款和相关管理制度的规定只适应于大中型矿山开采企业,在沪深两地的上市公司中没有一家是专门从事资源勘查的企业。创业板上发行股票和上市交易条件对主要从事矿产风险勘查企业来讲,其门槛相对较高(参见表1)。勘查企业要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这就需要建立和发展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创建矿产风险勘查板块。建立和发展矿产风险勘查资本市场,不仅仅是解决了勘查资金问题,还可以推动地勘行业的改革与发展,促进投资作业一体化进程,使资金和技术得到有效组合,优化资源配置。虽然矿产勘查投资风险大,但其投资回报也高,以风险投资总额回报比较,找到一定规模的经济矿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大高于其他行业。矿产风险勘查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也为我国投资者增加了一个投资渠道,同时也有利于投资者分散投资风险和增加投资收入。其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勘查资本市场是筹集勘查资金、分散勘查风险的必然要求。矿产风险勘查特点决定其负债融资(银行贷款、发行债券)方式难以发挥作用,必须依靠股权融资。随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深入,新增资源的勘查成本不断提高、风险加大,分散风险和大规模筹集资金必须依靠资本市场的有效支持,这需要一个健全的资本市场体系,不但有主板市场,还应建立矿产风险勘查板块。
2、矿产风险勘查资本市场是促进勘查主体发展的客观需要。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主体是矿山企业和地堪单位,虽然目前我国已有主板市场与中小企业板市场,但中小企业板基本上延续了主板市场的规则,上市的门槛还是很高;另一方面,矿业资本市场中没有勘查投资板块。因此,矿产风险勘查投资缺乏退出通道,造成矿产风险勘查投资的缺失,这样将阻碍矿产勘查企业进一步的发展,这也不利于我国资源勘查业的发展。
3、建立和发展勘查资本市场,完善矿业资本市场体系。更大程度地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利于国有矿业企业和地勘单位的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改组,提高资源保证程度。这不但是全面振兴矿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也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国外矿产勘查资本市场发展主要经验与借鉴
国外发展实践经验表明,资本市场对矿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矿业发展对资本市场的发展也有重要促进作用。澳大利亚的金融业就是与矿业的联姻才得以发展,加拿大在1890年为促进早期的资源勘探者提供开发资金而专门成立了矿业交易所,多伦多股票交易所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与之合并而成。从国外矿业资本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来看,有以下几点经验与借鉴。
第一,资本市场是矿产勘查资金的主要来源渠道。世界上的矿产勘查资金主要来自股市,其次来自银行。在加拿大,从事矿产风险勘查企业占风险市场上市企业的三分之一,加拿大国内有三分之二的矿产勘查公司在上市融资。
第二,勘查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完整的资本市场体系。不但有主板市场,更需要风险资本市场,风险市场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上市条款宽松。如多伦多股票交易所分为主办市场和风险市场,风险市场上市条件特别宽松。如对单纯依靠技术勘探的公司无净资产要求。
第三,成熟的资本市场不是一蹴而就,是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市场制度而发展起来的。如加拿大的国家法规——NI43-101就是在一系列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第四,政府、专业性组织、证券交易所等通力合作。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政府制定和实施矿业政策以保证矿业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和社会的要求,证券交易所为上市和融资制定细致的条款,拥有众多专门知识(如独立地质分析师)组成的中介服务机构为资源公司(勘查企业)上市等提供大量而细致的服务,由银行、证券管理委员会、采矿协会、金融分析委员会、其他协会组成的团体起草和制定各种管理标准。
五、结论与建议
建立和发展我国勘查资本市场,完善矿业资本市场体系,需要政府、企业、中介的大力合作,密切配合,共同推动。
第一,政府管理部门将建立和发展矿产风险勘查资本市场纳入正式日程,确立矿产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发展目标、步骤以及相关制度改革与政策研究调整。改变政府行为方式,建立起开放、高效、稳定的矿业投资环境。
第二,证券、银行、科研机构等有效合作,研究我国矿产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建立与发展方案,制定适合矿产风险勘查行业特性的融资条款,矿产勘查投资融资方式创新。
篇5
[关键词]煤炭资源税费;成本;资源租;税费调整
我国“缺油、少气、富煤”的能源结构决定了煤炭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资源基础,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构成一直占70%左右,并且据预测,这一消费结构在近五六十年内难以改变。但煤炭却是不可再生资源,据bp(2007)估计,我国煤炭资源储量只有1145亿吨,可供开采年限只有45年。因此,煤炭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煤炭资源的接续能源开发问题等是我国政府必须关注的现实问题。本文从税费视角对煤炭行业面对的税费条款设置的目的及作用进行剖析,研究我国煤炭税费制度应发挥的作用及变革的方向。
一、我国煤炭资源税费结构特征
我国现行的煤炭资源税费主要有矿业权(探矿权、开采权)价款及使用费、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参见表1)。
1.矿业权使用费及价款。两权使用费和价款设立的初衷在于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形成高效的资源勘探资金机制,实现对煤炭资源有效地勘查、保护和管理。1996年国务院修订了《矿产资源法》、1998年出台了《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初步确立了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有偿使用的制度,建立了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的制度框架。但我国目前煤炭资源无偿和有偿使用双轨制格局的存在,企业无偿或以极低投入获取矿业权,导致行业进入门槛过低,大量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纷纷进入,由此带来资源的浪费,所以,包括矿业权价款的二级流通市场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仍有待完善。
2.资源税与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产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是我国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主体。资源税设立的目的是为了调节资源开发活动中的级差收益;而矿产资源补偿费设立的用意,在《矿产资源法》中明确将其作为对使用国家所有矿产资源的支付,也就是要实现国家对资源所有权的“绝对收益”。但在具体实施中,资源税的征收方式却是既适用于开采优质资源的煤炭企业,也适用于开采劣等资源的煤炭企业,也就是说,对煤炭资源“级差收益”的调整是通过“绝对收益”的获取方式,这本身就存在不合理性,所以,从实际效果看,资源税混淆了与资源补偿费的性质。基于此,有学者建议取消资源税,有学者主张取消矿产资源补偿费,趋于一致的观点是效仿国际惯例改征权利金取代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提高征收比率,实现国家的所有权收益。
二、厘清煤炭资源税费因素的成本属性
在一般的理论研究中,煤炭资源矿业权(探矿权、开采权)价款和使用费、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习惯上被称为我国煤炭企业资源成本。根据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和使用费的界定,虽然目前我国关于矿业权价款的二级流转市场还不完备,但是要获得煤炭资源的探矿权或采矿权,为了获取或使用相应的经营权,支付价款是事前的程序(虽然目前价款可以分阶段上交),而支付矿权使用费是事后的程序,因此,很好理解矿业权价款和使用费是矿权人必须付出的经营成本;而按照租(或地租)相关理论,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或者权利金)本质上不应该被视为煤炭企业成本。
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的本质属性是租。租是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所有权与资源使用权相分离的产物,是资源使用者为取得资源使用权向资源所有者支付的费用,是资源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我国的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国家作为煤炭资源所有者应当向资源使用者单位或个人征收资源租。由于我国目前对煤炭行业的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方式没变,同时对其改革方式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所以下文仍用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表示国家对煤炭资源应享有的煤炭资源租。
经营者(企业)对资源租的支付不同于对成本的支付。关于租的支付和衡量可追溯到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三位一体”公式关于地租的解释。斯密认为工资和利润是决定煤炭资源产品价格高低的基本要素,租的有无及其大小则等于煤炭资源产品的价格在扣除工资和利润以后的余额,而煤炭资源产品价格的高低则取决于人们对其需求的程度。当煤炭资源供不应求成为稀缺资源时,产品价格中才会有租的成分。也就是说,煤炭资源租是市场对煤炭资源所有者的“赐予”,租的所有权属于资源所有者,经营者应该将产品价格中的租转让给所有者而不是强留下来作为超额利润看待。并且这种观点一致延续下来.hotelling基于此推导出了霍特林法则(hotelling rule);宋承先用“作为剩余的租”的观点来理解经济租的内涵。
可见,一种资源的市场需求强度反映了这种资源的稀缺度,而稀缺度又决定了这种资源租的高低,所以,经营者对一般要素的成本支付是“价格内”支付,而租则是市场引致煤炭资源稀缺度而产生的“超价格”支付。在煤炭产品市场,煤炭资源租(煤炭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是体现资源所有者权益和左右资源开采者行为的纽带,所有者可以根据市场对煤炭需求程度确定租的高低,进而影响资源市场的开采者行为。那么市场、开采者行为与租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三、煤炭资源租、市场与开采行为
为了研究的方便,把资源开采者分为两类,其一,视可开采煤炭资源有限,实现既定资源条件下的长期收益最大化的开采者,称其为类型i开采者;其二,视可开采能源资源无限,实现当期收益最大化,称其为类型ⅱ开采者。同时,设定开采者所处的市场类型为完全竞争和垄断两类。因此,下面讨论的是竞争条件下类型ⅰ和类型ⅱ、垄断条件下类型ⅰ和类型ⅱ开采者的行为以及不同行为对租的影响。
竞争条件下,假设市场中有m个互相竞争的企业,不同时期的企业市场需求曲线是p1=pt,行业的需求曲线为p1=a-b∑q(其中:pt表示时期t煤炭的市场价格,p1表示时期t内不变的煤炭价格,j表示企业m中的个体);垄断条件下不同时期的需求曲线是pt=a-bqt(qt表示时期t煤炭资源产品的行业产出量,a、b为正常数,t表示资源的开采期限,r为收益折现率)。另外,假定煤炭资源的初期存量为s;煤炭资源开采的边际成本为c,煤炭资源租取决于煤炭资源产品的价格与边际开采成本,即p1-c。
根据以上分析和假设,根据两种类型开采者在两种市场条件下实现目标与约束条件的不同分别构造四种情形予以分析,见表2。
煤炭资源租是资源所有者控制开采者行为、调控煤炭资源开采市场的一个有效的杠杆。从煤炭资源政府所有的角度看,类型ⅰ开采者基于煤炭资源有效开采期内收益的最大化,这一目标与政府通过租税的方式控制资源开采速度和利用效率、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相吻合,因此可以认为,类型ⅰ开采者行 为是政府合意的,相应的租税(竞争市场:(a-c)e,垄断市场:(a-c)/2+(a-c)er(t-t)/2,可以实现煤炭资源有效开采期内的社会效益最大化;相比较而言,类型ⅱ开采者基于当期收益的最大化,不考虑煤炭资源的可耗竭性,相对于类型ⅰ开采者,竞争市场导致资源所有者权益的完全失去,垄断市场导致所有者权益损失,租的基本作用之一在于维持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因此,在租金受损的情况下,维持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开采也就失去了基础。以上分析说明,政府可以借助煤炭资源租的手段在不同市场对开采者行为进行控制,通过制定租税标准约束、调整开采者的开采动机,限制短期行为开采者的市场进入,提高煤炭资源市场的集中度。
四、所有权租税设计
我国目前煤炭行业的税费结构遵循矿业企业的税制,除了上述煤炭资源税费外,还有普适性的税费,具体包括增值税、所得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土地使用税等共十余种。关于我国煤炭行业目前的税费状况,煤炭经营者和理论工作者基本上达成一个共识:煤炭行业的普适性税费偏重,而有关煤炭资源的特有税费偏轻。
1.煤炭行业普通税负重在增值税。以淮南矿业集团为例,2002~2006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3个税种在公司年度纳税总额中占有绝对比重,比例基本稳定在83%左右;其中缴纳的增值税占年度纳税总额的比例基本稳定在76%左右,是最大的税种。而对煤炭企业而言,增值税又是制度安排最不合理的税种。原因主要有二:其一,煤炭是资源性初级产品,在没有深加工之前,不存在增值问题;其二,煤炭外购资产中原材料所占的比重小,可抵扣的购进额项目少。基于此,有学者建议,根据wto的有关文件中将“从自然界直接取得物质和能量的产业”定义为第一产业,我们应把矿业回归到第一产业,和农业一样免交或少交增值税。同时根据第一产业的特点,对现行的增值税税率进行调整,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化。
篇6
关键词:矿业;环保机械;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环境污染状况的日趋严重,环境污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于环境的重视程度已经超越了经济发展。目前,社会各个行业都在朝着低碳环保的方向发展,矿产行业也不例外,而矿业环保机械的应用,对于矿产行业来说,是减少其在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在未来,矿业环保机械必定是矿产行业的主力军,矿业环保机械的发展不仅是科学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矿产行业对环境保护重视的具体体现。
1矿业机械现状
1.1矿业机械以大型机械为主。考虑到矿产的开采与使用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国家对于矿产行业的发展一直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再加上我国的传统工业制造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从而使得矿业机械设备大多数都是大型设备,具有典型的重工业特质。但是传统的大型机械设备在作业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环境的污染如粉尘污染等,因此当前的矿产行业急需研发新的环保型机械来代替传统机械,使得在开采和使用矿产的时候能够减少粉尘的污染和废弃物的排放,在不影响矿产行业发展的情况下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1.2机械设备类型。一直以来,矿产的开采给人们的印象就是烈日炎炎、粉尘滚滚,这种观点虽然有失偏颇,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说出了矿产生产的特点的。从当前的矿业机械设备类型来看,主要的设备就是破碎设备、磨粉设备、制砂设备等,这些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是很容易造成粉尘污染的。虽然说近年来随着矿业机械设备企业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各种环保型矿业机械先后被生产出来,矿产行业也有了更多的选择,但是由于环保型矿业机械的成本较高,使得矿业投资者在购买设备的时候仍旧侧重于传统机械设备,由此可见矿业环保机械的发展仍旧有很长的一段道路要走。
2矿业环保机械未来发展方向
矿业环保机械目前在国内愈加的受到人们的重视,市场上各种矿业环保机械也种类繁多,对于矿业环保机械的未来发展方向,笔者结合矿业环保机械的发展现状以及相关文献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矿业机械将会朝着超大型、自动化、节能化的方向发展。以选矿球磨机和浮选机为例,笔者调查发现近十年来,选矿球磨机的容积扩大了8倍左右,自磨机的容积增大了20倍左右,在选矿的过程中矿业机械的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由此可以推断出,为例矿业机械的规模将会更大,自动化程度会更高,同时为了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矿业机械在生产中通过节能节电等技术降低能耗,通过使用尾矿干排设备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并使得废料的重新利用率大幅度提高是必然的趋势。
其次,矿业机械制造业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也将会加快企业技术改革的步伐,为矿业环保机械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矿业环保机械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矿业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在全民环保的社会大环境之下,矿业机械制造业必须积极的对现有矿业机械进行创新优化,开发出新的效率高、污染低的矿业机械,努力的向矿产开采和利用提供节能环保的成套设备,从而达到矿产行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同步进行,取得双赢效果。
最后,在技能环保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主旋律的情况下,再加上我国的矿产资源短缺的现实使得矿业机械设备节能环保的研发必将成为矿产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以破碎机、制砂机等矿山设备为例,当前的机械设备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粉尘污染是比较严重的,这和环保理念严重的不相符,对此国内一方面对现有的破碎机、制砂机等矿山设备进行改造,以便能够有效的减轻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积极的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研发新型的矿业环保机械,争取达到高性能、高可靠性、节能环保、造型美观的特点。因此笔者认为,虽然说矿业环保机械在未来必将取代传统矿业机械,但是这一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的投入,因此未来的几年之内,矿业环保机械将会更多的体现在对现有机械的改造上。
总而言之,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矿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命脉之一,为了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的保护环境,必须加大对矿业环保机械的研究力度,使得矿业机械朝着低能耗化、低污染化的方向发展,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曲海超.论矿业环保机械新方向[J].科技创业家.2014.04
篇7
关键词: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构建
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涉及到许多复杂的因素,需要考虑的方面较多,因此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一定的原理,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和逻辑来进行,从而达到构建出的经济指标体系能够很好地符合矿产资源领域实际发展的要求,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原则,帮助矿产资源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1 构建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意义
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是一个科学合理的整体,由各个相互联系的指标构成。在实际生产中,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是人们判断矿产资源工作中相关决策或者行为的可行性的标准,反映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要求和准则。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可持续性和循环性为原则,通过环境分析、经济效果评估、生产效率评价等方式,达到既定的知道经济发展的效果。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最大的作用,就是在实际生产遇到各种危机和挑战时,可以帮助决策者采取正确的措施,制定正确的决策,在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矿产资源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具体来说,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意义为:
(1)是矿产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提
任何一个行业发展循环经济,都离不开有效的经济体系或者原则的指导,矿产资源行业同样如此。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对矿产资源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面临的情况问题起到总结的作用,同时也为可以帮助企业找到发展的重点,并制定合理措施。
(2)是矿产资源领域科学化管理的保障
矿产资源领域的科学化管理,需要制定严密的规划并组织实施到具体工作中,更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和科学的管理模式。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通过对矿产资源领域相关数据以及信息的科学整理和分析,可以帮助矿产企业在管理水平上得到一个质的提升,实现科学化管理的目标。
(3)是矿产资源领域提升生态效益的关键
一直以来我国的矿产资源领域都面临生态效益地下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带来的引导和指导。在今天,矿产资源企业对于周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依然是个严重的问题,而矿产资源领域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从正面突出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矿产企业发展宗旨,通过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定量评估,达到提升矿产企业生态效益的目标。
(4)是循环经济丰富和发展的手段
在矿产资源领域的发展中,必须时时刻刻贯彻循环经济的理念。但是目前矿产资源领域中循环经济的理念还不够完善,仍然有待于在实践中继续深化。在这个过程中,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帮助相关工作者以实际生产为依据,以经济指标体系为准绳,去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从而完善矿产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
2 构建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原则
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在实践中能够正确给予企业以指导的前提,是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基于这样的出发点,在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务必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构建所得的经济指标体系具备足够说服力。
(1)科学性原则
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需要用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包括统计学、环境生态学、循环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矿产资源开采的基本理论等,只有多个学科的知识科学应用和融合,并结合客观实际,才能够构建出科学的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
(2)可行性原则
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最终是服务于矿产企业决策者的,所以为了达到正确指导的目的,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务必要具备足够的可行性,即能够让决策者正确理解并且掌握和应用。具体来说,可行性原则要求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要选取具有足够代表性的指标,充分利用实际考察所得的资料,正确而简单地表述相关内容。
(3)整体性原则
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构建的整体性,表现在:首先,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是一个统一的、有机的整体;其次,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中各部分内容的结合是具有层次性的,是具有内在联系的。这两点,保证了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能够在生产实践中作为一个整体,全面地反映问题和评价问题。
(4)通用性原则
通用性原则,即指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当统一标准,避免指标体系的混乱,从而使利用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能够避免由于各类标准不统一而带来的分析混乱。指标的通用性原则,也保证了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的高效性,为经济指标体系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便捷。
3 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组成
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是一个相对复杂的体系,因而涉及到的指标会比较多。在这样的条件下,必须将各种指标合理组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应用指标体系的作用来描述发展概况。当然在具体实践中,还应当结合不同矿产企业资源勘探、开采的实际特点。具体将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组成分为以下几大种类:
(1)技术类指标
技术类指标作为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基础指标,对于矿产企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循环性的评价起着很大的作用,主要评价矿产资源勘测、开采以及利用过程中各种技术的水平和发展情况。比如,采矿的回收率、冶炼的回收率和尾矿的利用率等,就是技术类指标的范畴。
(2)经济类指标
经济类指标,可以从矿产企业经济效益的角度,表现矿产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情况,从而为矿产资源企业经济发展的评估提供依据。经济类指标是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如经济总量、经济构成、经济效益等,就属于经济类指标的范畴。
(3)社会类指标
矿产资源企业的社会效益,是评价矿产资源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又一个重要方面。而社会类指标,就是矿产企业社会效益的具体化指标。如企业职工生活质量、工作人员安全状况、相关从业人员就业概况等,都属于评价矿产资源领域的社会类指标。
(4)生态类指标
资源型企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在我国大力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现在,生态类指标在矿产资源领域评价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矿产资源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具体如环境污染程度、环境治理情况等,都属于生态类指标的范畴。
4 总结
随着我国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的步伐的加快,矿产资源领域作为一个高污染的领域,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关注。矿产资源是一种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能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就目前来说仍然是无法替代的。因而以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为出发点,对于矿产资源领域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工作,集中体现了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坚定意志。
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长期的复杂过程,本文只是从意义、原则、指标构成的角度对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做了简要的论述,在实际构建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还需要遵循本文中提出的体系构建思想,结合矿产资源生产的实际情况和国家相关政策具体进行体系构建工作。
参考文献:
篇8
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1993年之前,国家对煤炭行业一直采取低税率税收政策。煤炭资源税因其开征之初不具备从价计征条件而暂时实行了从量计征办法。据最新调查显示,2012年煤炭企业资源税实际税率仅为0.75%。而国务院办公厅2013年11月18日印发《关于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推进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改革后税率拟按销售收入的3%-5%计征,煤炭税负总体水平将提高2.25至4.25个百分点,更加重了煤炭企业的税负。煤炭行业税费交织重复,设计不合理,有些项目重复征收。过高的税费负担严重制约着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煤炭企业税费较重的主要原因
(一)增值税抵扣范围不合理
该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煤矿开采为井下作业的特殊行业,主要巷道包括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和回采巷道,与一般行业的构筑物有明显的不同,煤炭生产成本中物质消耗大多形成不动产,允许抵扣的项目较少,只有材料、电力支出才能抵扣税款,约有70%左右的成本费用不能抵扣,明显存在不合理现象。二是增值税抵扣政策没有充分考虑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费用、支出特点,煤矿企业的特殊成本,例如,采矿权价款、塌陷补偿费、青苗补偿费、环境治理费用等方面投入较大,约占煤炭企业完全成本的2 0%以上。这些煤炭企业开采必需的费用不能抵扣,加重了煤炭企业的增值税负担。
(二)资源税费政策重叠多重征收
资源税费政策重叠,征管主体不统一,煤炭企业在缴纳资源税的基础上,又同时按销售收入的1%和煤炭回采率的比例上交资源补偿费,按可采储量缴纳采矿权使用费,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和采矿权使用费,造成了针对同一个课税对象的重复征收,加重了煤炭企业的税费负担。
(三)不合理收费现象较多
除了国家规定的各种税收之外,地方性收费项目也名目繁多,如排污费、水资源费、矿产资源补偿费,工程补偿费等。地方政府为增加财政收入要求企业上交各种行政事业收费数额逐年递增,加重企业负担。
(四)政策性关闭破产及重组矿井费用负担较重
按照国家煤炭关闭破产政策,煤炭企业对资源枯竭及小煤矿矿井实施关闭破产重组工作,通过实施重组等工作,极大地改善了企业组织结构,确保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相关有利政策法规,使得重组过程中各种费用较大,加重煤炭企业重组过程中的负担。
二、关于煤炭企业税费改革的建议
(一)合理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
建议明确煤炭企业抵扣“采准巷道及其附属设备与设施”的进项税。对煤炭企业占成本较大的塌陷补偿金、青苗补偿、搬迁安置及运输环节发生的费用,按17%比例计算抵扣进项税,降低企业的税负。
(二)取消重复征收的税费项目
以国家资源税改革为契机,根据国家费改税、税费合一的基本原则,考虑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征管主体的同一性,建议取消矿产资源补偿费。调整或取消不合理地方性收费,建议国家对煤炭行业涉及的各种收费项目进行集中清理,对各项不合理收费,应调低费率或予以取消,对各项重复收费项目予以合并征收。
(三)提高煤炭资源的回采率
煤炭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是有限且宝贵的,不可能无节制地开采新煤矿,煤炭企业要想获得更大化的产出价值,要适当地提高对已开采过的煤矿的回采率进而来增加其产出。这不仅可以使企业通过回采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还可以为企业节约勘测新煤矿以及购置新设备等成本费用。
(四)合并煤炭企业资源,实现多元化发展
我国煤炭行业正处在改制的特殊阶段,有序地推进企业资源以及产业链的整合有利于产生协同效应。鼓励一些大型优质的煤炭企业收购兼并中小型煤炭企业,扩大煤炭企业的经营规模。虽然资源税改革会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但随着企业产能规模的扩大以及经营方式的转变。可以利用规模效应来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推动煤炭行业的高效发展。
篇9
一、郴州资源型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郴州是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湖南能源基地”。截止2011年末,郴州辖内已探明矿产资源112种,有色金属储量达600多万吨,占湖南省总储量的三分之二,其中钨、铋储量居全国第一,锡、锌储量分别居全国第三位、第四位,白银产量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非金属矿产品中隐晶质石墨、萤石储量居全国之首。全市煤炭储量11亿吨,年产量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是全国19个重点产煤市州之一。
(一)产值规模较大,是地方工业经济的主体
2011年,郴州市规模以上有色金属采选业和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相关企业有286户,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26.63%。2011年全市规模工业中,有色金属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12.64亿元,同比增长58.19%,比2006年增长了3倍多,占2011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1.4%。 2006-2011年,有色金属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均在40%以上,可见有色金属工业在全市工业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二)经济效益较好,是地方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
近年来,郴州采矿业和矿产品加工业盈利能力大幅增长,是地方利税收入的重要来源。2011年采矿业和有色金属冶炼业合计实现工业利润56.79亿元,同比增长55.93%,占规模工业利润的51.07%。近五年,全市采矿业和矿产品加工业累计创造税收高达71.47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23.94%,其中采矿业累计实现税收52.17亿元,占比17.48%。
(三)辐射能力较强,是对外贸易的主力军
据统计,郴州矿产品进出口占了全市进出口的半壁江山。2011年白银、铋两种矿产品实现出口4.57亿美元,分别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6.88%和8.01%,合计占比为54.89%。采矿业和矿产品加工业在做大做强的同时,吸引了与产业相关联的专用设备制造业等其他工业产业发展,同时还带动了物流、酒店、餐饮娱乐、信息中介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产业辐射力较强,是社会就业和居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据统计,采矿业和矿产品加工业年均安排城乡富余劳动力7.45万人,有效缓解了城乡就业压力。
二、金融支持资源型产业转型实践
(一)金融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一是域外金融机构纷纷入驻。近2年来,浦发、光大、交通、华夏、华融湘江等银行相继在郴州设立分支机构,湘财证券、东海证券、金信期货、大有期货、生命人寿保险公司等证券保险公司也纷纷进驻郴州,截止2011年末,全市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4家,比2009年末增加了1倍。二是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快速发展。资兴浦发村镇银行、宜章长行村镇银行已挂牌运营;11个县市区的农村信用社改制农村商业银行工作全面启动,宜章和桂东农村商业银行已挂牌成立。三是小额贷款公司、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积极稳妥推进,现全市共9家小额贷款公司、9家各类担保公司,2011年末,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12.4亿元,9家担保公司累计担保金额47.1亿元。
(二)金融资源向资源型产业倾斜
郴州是一个典型资源型城市,区域工业主要是在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资源型产业成为银行信贷投放的主要领域。201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对采矿和制造业的贷款余额(其中有色金属产业占一半以上)达到62.69亿元,占全市贷款余额的14%,全年新增16.6亿元,占全市新增贷款的19%,其中向20余家主要的有色金属企业累计发放贷款近38.73亿元。金融机构对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贷款余额达到51.3亿元,占新增额的11%。
(三)创新融资方式满足资源型产业发展需求
金融机构立足资源型产业特色,创新金融产品,进一步加大了金融对资源型产业的支持力度。一是金融机构对有色金属产业创新开办了贵金属质押、仓单、货权、贸易融资等金融品种。2009年重点在永兴、资兴开展了有色金属仓储质押贷款,较好的满足了冶炼产业对资金需求“短、频、快”的特点,截止2011年底,永兴县累计发放仓储贵金属质押贷款6.12亿元。二是率先在全省出台《鼓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若干意见》,引进私募股权实现一级融资达11.3亿元。三是南方稀贵金属交易所正式落户郴州,有力促进了进入与产业的融合。四是国有商业银行开辟了各种贸易融资渠道,其中市工商银行贸易融资额达到16.1亿元。
三、金融支持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资源型产业结构“小而散”,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郴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资源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变为产业优势,这使得产品竞争力不强,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一是企业结构不合理,缺乏大型龙头企业。郴州有色金属及非金属产业集中度低,专业化分工程度不高,重复建设严重,全市采矿及冶炼企业近700 家,但是大部分技术工艺落后,产业集中度低,产值过50亿的有色金属及非金属企业目前还没有。二是产品附加值低,产业结构不合理。郴州上游矿产原料及下游深加工能力偏小,特别是附加值高的产品深加工率过低,产业链延伸力度不够。目前,全市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占总产品的比例不足10%,产量较大的铅、锌、铋、白银等产品作为郴州有色金属的主打产品,80%的原料需从外省购入或依赖进口,而下游的精深加工不足,90%以初级产品进入市场。三是科研能力缺失。辖内绝大多数规模以上企业,没有稳定的科研队伍,学者型高级工程师、技术员缺乏,生产加工主要沿袭传统技艺和经验,自我创新和研发能力不强。
篇10
关键词:矿山企业 绿色价值链 循环经济
矿山企业是直接从事矿产勘查开发、为国家提供矿物能源和矿物原材料的生产单位仁‘〕。我国矿山企业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是我国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然而,由于高强度的勘探开采,矿产资源接近枯竭、生态破坏严重,管理滞后、忽视环境保护,国际间绿色贸易壁垒在逐步扩大等原因,我国矿山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1绿色价值链的一般模型
价值链首先由迈克尔·波特在其1985年出版的《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将其定义为“从原材料的选取到最终产品送至消费者手中的一系列价值创造的活动过程”。绿色价值链则是将环境这一新的价值层面合并进传统的价值链中,致力于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度和资源消耗度,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在以原材料供应者为起点,以消费者为终点的主要原料的流通过程中,废弃物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直接处理,即没有实用价值的产品被分解,分解后的再利用材料将重新回到价值链中;一种是间接处理,即采用化学的(如焚烧)和生物转化的方法产生再生材料,剩余的部分被运走填埋,进一步转化为无害的或可再利用的原料C27。
2我国矿山企业绿色价值链模型的构建思路
2. 1模型构建的背景
我国矿山企业一方面要消耗人类有限的矿产资源,在矿产品的采掘、开采、生产等环节,开发过度、浪费严重;另一方面,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主要是废水、废气、废渣“三废”的排放。以河南省安阳市为例[3},矿山企业每年排放的瓦斯等废弃物约2000万TT13,其造成的污染是CO:的7倍,是煤矿区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铁矿开采过程中疏排的矿坑(井)水,选、冶废水及尾矿池水等含有大量有害元素,严重污染和破坏了矿山环境。
据亚化咨询统计数据显示川,2008年下半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原油价格和下游需求大幅度下降,矿产品价格大幅下滑,以华东市场为例,甲醇从最高点的4500元八下跌到1800元//t,二甲醚从6700元八下跌到了3400元//t,电石法PVC从8800元/t下跌到了5000元/t。但与此同时,金融危机造成中国矿业的衰退,也迫使矿山企业开始进行整合重组,实现行业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用矿山企业整合重组的契机,进行矿山企业绿色价值链模型的构建和运用,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在全球化竞争环境中赢得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
2. 2模型构建的目标
与一般工业企业不同,我国矿山企业具有其特性:依托地质勘查工作,对天然的矿产资源进行开采;多地处荒凉偏僻地区,地理位置条件差;地下采矿不可避免地破坏地表、岩层结构、地下水循环系统等;在矿产品生产过程中,尤其是中后期环节,产生的大量废渣,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远大于一般工业企业等等。考虑我国矿山企业的上述特点,本文所构建的绿色价值链模型,致力于达到以下目标:
c1)适应发展循环经济和矿山企业“走出国门”的要求
2009年1月1日,我国施行了《循环经济促进法》,确定了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要求矿山企业走节约、清洁生产、安全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绿色价值链顺应着这一战略要求,有助于我国矿山企业更好地履行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又可以整合提高我国矿业的集中度,使我国矿山企业能更好地“走出国门”。
(2)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构建我国矿山企业绿色价值链模型,就是在价值链每个环节上都将环境因素考虑进去,协调优化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3)形成企业间或产业间的绿色生态工业网络
绿色价值链更强调的是企业间或产业间环境效益的平衡。将我国矿业价值链上的同一水平上的各类,企业集中在一个生态工业园区内,充分考虑企业之间的影响,有利于通过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在某一区域范围内形成循环的绿色生态工业网络。
结合我国矿山企业的特性及目前发展的现状,本着构建模型的上述目标,为赢得竞争优势,我国矿山企业必须运用价值链管理思想和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理念,构建自己的“绿色价值链”模型。矿山企业绿色价值链模型,是将“绿色”和“环境意识”融人整个价值链过程,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问题,通过地质勘探、矿山的采掘和选矿、冶炼生产、精深加工、营销、运输、消费到废弃物的处理、矿产品的回收处理整个矿产品生命周期的一系列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双赢”目标。
2. 3模型的内容
构建我国矿山企业绿色价值链模型,沿用了绿色价值链一般模型的基本思路,即价值链上各个基本活动环节进行动态闭环流程,形成“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经济模式,并结合我国矿山企业的特点,进行了改进。
(1)形成矿产品流的闭环循环模式
我国矿山企业绿色价值链,由绿色设计、绿色采矿、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物流、绿色消费、绿色处理等基本活动环节构成。从矿产资源地质勘探开始,经过矿山的采掘和选矿、冶炼生产、精深加工的生产环节,最后通过营销环节将矿产品送至消费者手中,连成一个整体的正向矿产品流。此外,客户使用产品报废后,进行回收处理,物流从回收处理商逆向回转到采矿等生产环节,形成逆向回收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在价值链上,通过正逆向转换而实现绿色价值最大化。
- 上一篇:艺术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 下一篇:社区健康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