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术工艺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8: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技术工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传统技术工艺

篇1

毫无疑问,在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其世代累积而来的精湛工艺技巧,而不同类别的手工艺的技术特点各不相同,展示时的侧重点也必然有所区别。因此,如何利用各类数字媒体技术的优势来展示不同工艺种类的技艺特点显得十分关键,苗绣使用的工具和材料较为简单,主要有底布、彩线、针、剪刀、剪纸花样和绣花绷架等,熟练的绣女甚至不需要任何资料或绣花绷架,仅凭技艺和经验即可随手刺绣。但是刺绣的针法则十分丰富多变,有平绣、锁绣、插绣、结绣、辫绣、挑绣、网绣、错绣、劈丝绣、梗线绣、打籽绣、点绣、洒绣、贴绣和堆花等几十种之多,十分讲究根据所绣的对象和艺术效果来选择不同的针法。同时,刺绣的过程极为耗时而缺乏体系感,一副精美的披肩往往需要数月时间才能绣成,而一件做嫁妆的绣花服装一个妇女需要数年甚至十多年时间才能完成。从展示设计的角度来看,如此大的信息量很难在有限的空间内全面展示,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让观众理解。因此,数字媒体技术在此的应用目的应该是将丰富的信息进行整合、分类展示以供观众有选择性地观看,并提供给观众后续理解的机会。例如在实物、图片展柜的一旁,可以用视频投影的方式播放绣女进行刺绣的演示视频并配以简洁易懂的解说词,使观众在短时间内对苗绣的工艺形成一个基本概念;同时设置数台触屏查询机,将苗族历史文化、苗绣针法及纹样的详细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存储在多媒体中,让观众任意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网络虚拟数字展馆在这里也可以派上用场,意犹未尽的观众回家后还可以在线上详细了解在实体展馆中未能覆盖到的内容;更为便捷的是利用移动智能终端,观众只要下载展馆的APP即可获得全面的展品信息,或者举起手机扫描展品说明上的二维码,就可当场获取展品的信息,而这些下载的信息即使在观众离开展馆后还保存在手机中,留给观众充分的时间进行反复查阅,还可以通过微信等社交平台分享给更多的人群,进行再次传播。织锦的工艺特点与苗绣有所不同,其纹样和花色千变万化,但基本的制作方式都是在传统木质腰式斜织机上,用牛骨或竹制的挑花刀对各色丝、棉、麻线采取通经断纬反面挑织的方法织成。还要经过纺捻线、染色、倒线、牵线、装筘、滚线、捡综、翻篙、捡花、捆杆上机、织布、挑织等12道工序。其工艺原始而复杂,尤其是在腰机上织布的过程,织锦人坐在织机一端,将绷带绑在腰上拉紧经线,眼看背面,手织正面,十分考验织布者对花色熟悉和对织机操作的熟练程度。由于织机的操作方式不易于表现,较难让观众理解并形成认知,因此,在展示时需要选择易于观众理解的指导型的信息载体。可以考虑的展示方式是设计出织机的三维虚拟现实展示系统,全方位地展示织造过程,观众既可以任意从各个方向全面观看织造的操作方式,也可拉近镜头近距离观看经线和纬线的相互穿插。另外,在三维虚拟现实系统旁边还可以同步演示正在织造的画布逐步成形的纹样和色彩,使观众将织机操作过程和图案形成过程关联起来理解,形成更为深刻的认知。

二、技术的运用应充分展现传统手工艺的人文内涵

传统手工技艺往往承载这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记忆,包含了当地人们生活方式、、审美习惯和文化内涵等诸多信息,手工艺并非独立存在的艺术形式,而是与音乐、舞蹈、宗教等其他民间艺术形式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这些都是手工艺品艺术感染力的来源,同样也是展示的重点内容。以湘西苗绣为例,苗族没有民族文字,其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主要靠口传文学、诗歌、舞蹈、刺绣、织锦等艺术方式留存下来。苗族服饰刺绣纹样中,就有一些形象固定、代代相传的纹样来表现苗族迁徙史,最典型的就是湘西苗族刺绣中最常见的“弥埋”纹和“浪务”纹,“弥埋”花边中间是抽象的骏马奔驰在一条大河中间的形象,两边则是层层叠叠的代表高山的纹样,代表了苗族祖先迁徙时骑马越过高山,跨过大河的历史。而“浪务”纹则表现苗族先祖居住的地方。可以说苗绣的每一种图案都有其特点的意义,有些象征了氏族符号,有些代表了图腾崇拜,有些记载了美好的民间传说,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因此,苗族服饰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同样,土家织锦“西兰卡普”也与土家族人的生活与信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土家织锦中的阳雀花就讲述着关于土家织锦女神西兰的美丽民间传说;还有一种专用于小孩摇窝盖裙上的纹样“台台花”,这种纹样呈三向围边的装饰样式,中心图案是一个抽象的虎头的二方连续,其来源是湘西土家族特有一种保护小孩,驱除白虎侵害的民间巫术活动——“赶白虎”。这些都说明手工艺能够反映出一个民族极为深层的民俗内涵。在展现手工艺的人文内涵时,为了不影响苗绣和织锦艺术品本体及其技艺的展示,可以充分利用那些具有流动性、开放性、过渡性的次要空间和虚空间,例如天花、地面、过道、拐角等范围相对不确定的空间。在较大面积的空间,可以采用投影设备播放与苗绣织锦艺术相关的民俗风情视频,使观众能够感受到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与文化气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展示在主体展品的附近,投影的视觉冲击力就不能太强,不可过度干扰观众对主体展品的注意力,要恰到好处地完内涵和民俗风情的渲染效果。在一些较小和隐秘的空间,例如两个展区相连接的通道或者是拐角处,可以开辟一块相对安静的空间,设置若干互动虚拟点播系统,将与展品人文内涵相关的影片、画面解说,或者民间故事动画片等内容分类存储在里面,观众可以自由选择所要观看的内容,并可以采用耳机来播放声音,使观众能更完整和不受干扰地观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当然设计几个仅能容纳少数观众的小演播厅,也能起到相应的作用。总之,对手工艺人文内涵的展示要根据不同空间灵活利用数字媒体手段,做到既不喧宾夺主,又能提供相当的信息量,深化主题,烘托气氛的效果。

三、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应满足观众的体验需求

传统的展示方式认知模式十分单一,信息的传达方式是一个被动接收的过程,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人饱受信息刺激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现代人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追求“娱乐性”和“体验感”。同时,手工艺是一门依赖人的操作经验和技术才能实现的艺术,人在技艺中起主导作用,因此,观众的参与感与体验感在传统手工艺展示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些展览馆会采用邀请观众参与到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中来进行操作体验,这样的做法当然有其积极的意义。然而实际中受到展厅空间、观众人数、观展时间和操作难度的限制,这种方式多数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以苗绣和织锦来说,二者都是极为耗时和对技艺熟练程度要求很高的手工技艺,在观展的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让多数观众进行体验。这个时候,利用互动多媒体来设计操作体验模式显然是更为恰当的方式。织锦的工艺特点主要包含两个核心部分,一是通过对纹样的理解来选择经线和纬线的色彩及穿插次序,二是在织机上地实际操作的身体动作。数字媒体技术需要解决的就是让观众对两个核心技术内容进行操作体验。因此可以将体验设计成两个主要模块,一是由观众在多媒体操作界面上根据指导图形选择不同的经线和纬线的颜色,并控制经纬线穿插的顺序,用电脑生成由观众主动选择所计算出的图形效果,这个模块的功能是让观众理解织锦纹样的设计原理;二是建立一个传统织机织造的三维虚拟现实系统,支持观众主动操作旋转及伸缩画面,以满足全方位深入观察织机构造及织造过程的需求,利用动作捕捉设备捕捉观众的织造动作,让观众在屏幕上观察自己的动作实时生成的模拟动画,并随着织造动作的重复在屏幕上快速显示出观众先前选择的色彩经纬线逐步形成的纹样。这个技术需要精度较高的捕捉系统及动作差异化矫正技术以实现较好的观众参入体验。苗绣的工艺技术强调的是手指的精细动作,要通过数字媒体系统来实现操作体验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可以考虑用具有娱乐性的体验方式来增加观众观展的愉悦感。由于苗绣多是装饰于苗族人民服装上,而观众对传统苗族服饰往往有较强的兴趣,因此可以利用类似虚拟试衣系统的装置让观众快速体验穿上苗族服饰的效果。这个系统需要设置一个摄像头支持实时拍摄观众2D全身照或者捕捉实时动态,观众可以随意选择预存在系统中的不同苗族服饰,选择完毕后系统通过计算将随试衣者身形自动适配虚拟服装的大小。观众将方便快速地体验到换上苗族服饰的新鲜感,并且可以选择打印照片或者直接分享照片至网络公众平台。显示屏在没有观众使用时还可以播放与苗绣织锦相关的影片、动画等内容。这个系统在保护了实体展品不会由于触摸和试穿受到损坏的同时,又可以让较多的观众人群在较短时间内进行体验,增加了展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

四、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要遵循合理、适度的原则

数字媒体展示技术的出现弥补了传统实物展示中的许多不足之处,能够将大容量信息以更高效、更有吸引力的方式进行展示。但是,传统手工艺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展示应该始终重视对艺术文化知识的传播,不能一味地追求用短暂“眼球效应”来吸引观众,应该注重展示内容的可持续发展性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因此,只有在确定数字媒体技术能够拓展展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的情况下才应该使用。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一种新技术的出现并不意味着能够完全取代旧的技术模式,正如计算机的出现并没有取代纸笔,飞机的出现并没有替代轮船,技术并没有高低之分,而是适合于不同的对象和场合。同样,用传统展示方式能够达到展示效果,就没有必要非得用高新媒体技术来实现,毕竟传统展示方式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低廉的价格和更便于维护。另外,在使用数字媒体展示技术时尤其要注意适度性。由于观众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而对动态对象的视觉加工尤其耗费人的精力。因此,数字媒体展示的设计应该尽量保持清晰、有序,引导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有效的内容上,并限制恰当的时间长度,避免过度展示导致注意力的疲惫和混乱。

五、结语

篇2

关键词:化学工艺;化学物品;绿色化技术;绿色化学

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绿色化学基础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并且逐渐发展成为了一门专业化的学科,这项技术自身属于系统性的施工方式或者说施工工艺。而目前所广泛推广的绿色化学就是化学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通过切实有效的科学技术,来将其完全清楚的一种有效方式,而利用这一方式,能够达到对空气进行净化的目的,这也称之为经济性化学。我国当前坚定的认为国民经济的唯一发展途径便是可持续化发展,利用绿色化学经济发展模式能够使得我国产业结构得到极大的优化,最终达到对社会、经济、环境进行统一的目的。下文主要针对传统化学工艺的绿色化技术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

1 传统化学工艺的特点

在我国社会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其化学工业在整个生产行业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对于国民经济的提升来说,具有着极大的促进意义模式,一方面它对于社会发展带来了促进作用,而另外一方面,它也对社会的稳定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这是现代社会的挑战,也是现代社会的机遇。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化学工业在整个社会中进行发展的过程中,占有了极大的比例,而其自身所具有的发展速度极其迅速。但是在不断对化学工业进行发展加快的过程中,其对于环境所可能带来的隐患也越来越大,既有可能对于生产所需的生态系统带来危害。这主要是由于化学工业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会进行大量污染物的排放,其污染气体不仅仅会对于周边的生产环境带来危害,还会对于化学工业自身的发展、进步进行了阻碍。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其化学工业还是无法完全脱离化学原料,所以,在进行化学原料生产的时候,务必要采用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来减少生产所所带来的污染,从而达到减缓排放,解决环境问题的目的。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管是什么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对化学产品加工的同时,必须要不断探索与创新,采用先进的管理措施来管理化学生产技术与手段。一直以来,我国对环境问题都非常重视,也在不断研究与探索,以此来管理或者改善传统的化学施工工艺,从而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进行生产,达到绿色环保的效果。

环境问题一直是我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在化学工业生产与发展过程中,更需要我们采用有效的措施来对环境进行治理,根据总结,对环境的治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也就是20 世纪70~80 年代,由于这一阶段的管理水平比较低,所以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工作的难度;第二阶段也就是20 世纪80年代,在这一阶段工作人员已经采取了管段处理方式来对化学工艺进行管理,这一处理方式的目的也就是为了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跑、冒、滴、漏等现象。第三阶段也就是在20 世纪90 年代,在该阶段,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对于环保意识越来越高,因此在化学工业生产与发展过程中,为了保证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采用了一种绿色化工艺来提高原材料的利用价值,并且有效的防止了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了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统一发展。

2 绿色化学的含义与优点

自从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绿色化学就通过对于交叉学科的工业应用进行发展。这一状态,不仅是社会和人们意识所产生的快速提升,也是自然发展。所以,我们可以直接哈绿色化学直接认为是现代化学工业发展过程中坚实基础。也就是说,现代化学工业的发展,只有良好的应用了绿色化学技术,才能够避免环境中大量有害物质的存在。通过相应的技术来减少环境中的有害物质,从而有效的稳定生态系统。绿色化学的口号最早产生于化学工业非常发达的美国。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其在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 其应用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不断的提高, 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在理想的化工生产方式是:其在反应的过程中,反应方式和反应管理技术措施是当前管理的主要手段和最终产物,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是:

2.1 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

2.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2.4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3 绿色化学技术

绿色化学给化学家提出了一项新的挑战, 在当前国际上有着重

大的领域作用,随着当前环境问题的不断严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环境要求逐步的提高,这就需要在当前化学生产中对环境保护要求不断的提高和增加。国际上对其各种需求也日益的增加,国际上对此很重视,因此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方式对其进行相关的改进,提高其在控制的过程中各种制度和规章。1996 年,美国设立了“绿色化学挑战奖”,以表彰那些在绿色化学领域各个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对其在绿色化学中所造出的各种贡献给予确认。

大量的与化学品制造相关的污染问题不仅来源于原料和产品,面且源自在其制造过程中使用的物质,最常见的是在反应介质、分离和配方中所用的溶剂,当前广泛使用的溶剂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其在使用过程中有的会引起地面臭氧的形成,有的会引起水源污染,因此,需要限制这类溶剂的使用。采用无毒无害的溶剂代替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作溶剂已成为绿色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在无毒无害溶剂的研究中,最活跃的研究项目是开发超临界流体(SCF),特别是超临界二氧化碳作溶剂,超临界二氧化碳是指温度和压力均在其临界点(31tC、7477.79kPa)以上的二氧化碳流体,它通常具有液体的密度,因而有常规液态溶剂的溶解度:在相同条件下,它又具有气体的粘度,因而又具有很高的传质速度。绿色化学是设计没有或只有尽可能小的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并在技术上、经济上可行的化学品和化学过程的科学。

4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虽然说化学为现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化学危机也同样对人类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再加上目前化学理论中所存在的不成熟方面,这对于社会的运转来说,成为了一个极大的安全隐患。所以,保证做到绿色化学,是当前极其重要的研究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内容。■

参考文献

[1] 张来新.化学工业中的新课题———绿色化学[J].贵州化工.2000(S1)

篇3

关键词:数控加工工艺 传统加工工艺 加工工艺研究

中图分类号:TG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2-070-02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机械加工只有追求高效率、高精度的智能化和绿色化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只有对传统加工工艺的再革新和再继承才能找到现代化制造业的出路,这样才能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大大提高厂加工效率和质量,满足了机械行、止品种多、批量大、投资少的要求。本文从数控加工工艺与传统加工工艺的概念、历史背景、工艺特点、工艺结合等方面做简要阐述,以供参考。

1 数控加工工艺和传统加工工艺

1.1 传统加工工艺

传统加工工艺是人类经过长期生活、生产的实践累积下的经验和技术,是代代相传的加工工艺。目前,我国的机械制造技术大多数采用传统制造技术,其典型特征是从自然界获取资源,经提炼处理后成为各种工程材料。传统加工工艺通常的程序是从加工起步进入测量环节最后到再加工的一个模式,其加工工艺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随意性,且和人员的经验有很大的关系。

另外,传统加工工艺在现代化的工厂很难适应批量的作业方式,很难形成规模以及自动化程度也不是很高。最主要的是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废气,废物、噪声等污染问题仍然是破坏环境的主要因素。还有让制造商头疼的是传统加工设备及其部件一旦损坏就成为了废弃物,无法回收,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还有可能造成废弃物的污染,给环境和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困扰和危害。

1.2 数控加工工艺

数控加工工艺是一门应用技术,它是伴随着数控机床的产生而产生。它的工艺来源于传统的加工工艺,而高于传统的加工工艺。这里所说的源于传统加工工艺是指将传统的加工工艺、计算机数控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里所说的“高于”主要是指这门技术研究的对象与数控设备息息相关的数控装置、控制系统、数控程序及编制方法。

数控加工工艺在走向生产线要经过一个复杂、严谨、科学、合理的过程,要将数控加工工艺有条理且科学的设计在数控编程中才能有一个高效率、高水准的数控程序,也才能算得上一项完美的工艺流程。(1)在生产零部件或者产品时,要给编程员提供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文件以供数控加工工艺的分析,对加工方法做出正确的规划设计。(2)选择数控机床的类型和规格,不同类型的数控机床有着不同的用途,在选用数控机床之前应对其类型、规格、性能、特点、用途和应用范围有所了解,才能选择最适合加工零件的数控机床。(3)确定加工坐标系、选择夹具及其辅助工具、选择刀具和刀具装夹系统,规划数控加工方案和工艺路线,划分加工区域、设计数控加工工序内容,编写数控程序,进行数控程序调试和实际加工验证。(4)做好对参加数控加工工艺流程上的所有文件做好备份,做到文件的完善、固化以及安全的存档。

由此可见,我们对于数控编程可以这样理解:从零部件的设计图为起点到数控加工程序编制完成的过程,整个过程要经过科学的论证、合理的设计以及严谨的态度。

数控加工工艺的内容主要有这几方面:(1)确定数控加工工艺的工序,认真选择参加数控加工当中所需的各种规格型号的零部件;(2)很明确数控加工的方案并制定出加工工序衔接、工序的划分、切削走刀等路线;(3)对刀点、换刀点等工序的调整;(4)分配数控加工工艺的容差;(5)对数控加工工艺的工艺性的一系列指令做好调整和安排。

2 数控加工工艺特点

(1)数控加工工艺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将普通加工工艺完全融入数控加工工艺中,数控加工工艺是数控编程的基础,高质量的数控加工程序,源于周密、细致的技术可行性分析、总体工艺规划和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数控加工工艺要考虑加工零件的工艺性,加工零件的定位基准和装夹方式,也要选择刀具,制定工艺路线、切削方法及工艺参数等,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数控加工工艺的复杂性,以及工艺的多样化。比如工序内工步的安排、对刀点、换刀点及加工路线的确定等问题,和普通机床的加工工艺相比较这是绝对不能忽略的。数控加工工艺对于各种机械的零部件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做到连续且高效的加工,对于复杂的几何形面有很强的技艺制造,它的制造工艺精度高,控制方便。

(2)数控加工工艺在走向生产线之前,必须经过反复的论证以及实践测试,而且加工过程的每一细节都必须预先确定,因为数控加工的自动化程度比一般的加工工艺较高,出于对加工的产品的技术保障、安全要求和质量把控的考虑,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指导生产活动。数控加工工艺是利用数字化的控制手段可以加工复杂的曲面,有一定的难度,而加工过程是由计算机控制,所以零部件的互换性强,更主要的是加工的速度相应加快了,提高了生产效率。

(3)数控加工工艺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要一步到位且有次序性,前面也提到数控加工工艺是一项复杂性很高的工艺,走入生产线一旦发生编程数据错误就会影响整个生产工艺,而且它适应能力较差。所以就要求数控加工工艺从数控编程开始到进入生产线的每一步都要谨慎而严密,都要体现出条理性和高精确度。

(4)数控加工工艺在经过反复的理论论证、实验调试验证以及在生产线上可以节省生产时间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方面被验证后就可以作为模板,整个过程是一个不断修改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标准化、系列化。

(5)降低劳动强度。这是人本主义角度来考虑的。数控加工工艺对工件的加工是按事先编好的程序自动完成的,工件加工过程中不需要人的干预,这就解放了很大一部分劳动力,这对特种作业的操作者来说更有优势,使操作者的劳动强度与紧张程度大为减轻。

(6)集合性很强。这一点体现在数控加工工艺把传统加工工艺的许多工序给聚集和结合起来了,减少了生产零部件的专用夹具,进而使得零部件的装夹次数和周转时间在很大程度上缩减。减少加工生产时间也就意味着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就节省了生产成本。

3 数控加工工艺与传统加工工艺的结合

数控加工工艺比传统的加工工艺自动化程度高,而且实施的步骤也很具体且严谨。但是目前很多客户主要受到传统的机床加工工艺的影响,在加工程序的编制中受到使用循环程序的影响或是约束,在加工同一零件的部位时,往往采用单一的固定的主轴转速和进给量进行编程加工,从而会造成一些生产效率的降低以及零部件不达标的状况发生。这里并不是说要摒弃传统加工工艺,而是要结合起来应用。

那些对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结构简单而且还不是批量生产的零部件采用传统加工工艺较好,因为采用数控加工工艺优势体现的不明显,所以说在机械制造业繁荣发展的新机遇下,要努力将数控加工工艺和传统的加工工艺很好的结合起来,更好的为多元化的装备制造业和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制造服务。

4 总结

数控加工工艺的技术应用和发展可谓是一个“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时代的必然趋势,而传统加工工艺为数控加工工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优秀的技术经验,可以说,数控加工工艺的工序把传统加工工艺的工序给集合起来了。可以与数控加工工艺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总之,在实际机械加工中数控加工并不是万能的,只有在实践当中把二者的优势和缺点认真分析研究,充分发挥它们的加工效率,寻求工艺上的合理、科学衔接,把数控加工工艺和传统加工工艺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两种工艺的优越性,做到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 田春霞.数控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 陈明,袁人炜.高速切削过程切削条件优化研究最新动态[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1(3):61-67.

篇4

[关键词]吉林省 传统工艺美术 文化传承与保护

[中图分类号]J02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5-0075-02

吉林艺术学院组成了一个以工艺美术骨干教师和在校研究生为主要成员的普查小组,对吉林省工艺美术行业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在一年的时间里,采访了一百多家有代表性的工艺美术企业和行业内的从业人员,其中省内著名工艺美术专家35位,得到了一份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吉林省工艺美术行业的普查报告。

一、吉林省传统工艺美术行业普查情况概述

(一)从品种方面

在全国工艺美术普查11大类产品中,吉林省占9大类:雕塑工艺、金属工艺、花画工艺、天然植物纤维编织工艺、抽纱刺绣、地毯和挂毯工艺、珠宝首饰工艺、民间工艺、美术陶瓷。其中发展比较好的产品有松花湖浪木、根雕艺术、舒兰皮影、满族剪纸、玩偶、易拉罐立体工艺画、松花石砚、微雕艺术、圣诞礼品、羽毛鸟等,成为了当地的特色产品,基本上能够满足国内外的市场需求。珠宝首饰加工行业比较薄弱,其原因是本地区贵金属产量比较少。由于漆器工艺产品的原材料离吉林地区比较远,并且油漆工艺本身比较复杂,漆艺产品在本地区没有发展起来,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可喜的是,一些学校和单位在漆工艺方面在进行探索,如吉林艺术学院建立了一个漆工作室。烟花爆竹类产品在本地区不生产,主要由外地进口。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本地区烟花爆竹行业工作条件差,连续几次出现烟花爆竹爆炸事件,政府开始强制性管理,检查不合格的不允许生产,随后国家又出台了烟花爆竹的禁令,单纯做经营,主要由南方进口,吉林省地区经营烟花爆竹的大概有四十多家。

吉林省地区文化历史远远不及中原地区悠远,传统工艺美术在本地没有形成典型的工艺美术产品,很多工艺产品都是近代才兴起的。如:易拉罐立体工艺画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具有比较好的发展势头和市场前景;非有色金属制品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并在2000年到2004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鞋塑这种工艺形式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没有形成产业,但是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形式。

吉林省工艺美术产品大部分集中在吉林市,在这里有一批老的工艺美术设计人员,组建了吉林市工艺美术协会,定期组织活动,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氛围。

(二)从技艺方面

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传统工艺的技艺相传多是以家族和社会的方式为主,没有正规的工艺美术教育。

2.现代经济社会对传统艺术有很大的冲击。

3.有些身怀绝技的老艺人、工艺美术大师去世后带走了优秀的技艺,造成了人亡艺绝的可悲境地。

4.部分传统手工艺品虽然自身技艺精湛,但是其艺术价值满足不了现代人的生活需要,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导致很多艺术品市场需求很小。

(三)从稀有材料方面

某些工艺品需要稀有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的短缺,严重影响其发展。如松花湖浪木,松花湖浪木属于本地区特色稀有原材料。随着近年来浪木根雕艺术的发展,市场需求大,从事根雕艺术的艺术工作者越来越多,导致原材料的数量锐减,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这门艺术的发展。

(四)从人才等方面

从事工艺美术行业的人员文化水平不高,高级工艺美术大师1名,高级工艺美术师20名,从事传统手工艺的人员大专以上文化占总数的10%,高中以上占50%,高中以下占40%。虽然有些人员技艺超群,但是他们不能够形成理论或者书面的文字,因此导致技艺在传承的时候也非常困难。没有特色产业,也没有艺术流派。很多工艺美术大师都没有职称,只能称之为民间艺人,得不到国家的政策保护。

二、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状态分析

传统工艺行业萎缩,有些手工艺品种面临消亡或已经消亡,一部分手艺已经失传,许多技艺高超的工艺美术大师后继无人。在普查中,根据本地区特点,具体分析:

1.部分传统手工艺品虽然制作技艺精湛,但是其艺术价值满足不了现代人的生活需要,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有些手工艺产品只适合特定场合的装饰作用。这种情况就要求此类传统工艺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同时,也要有创新,在设计中注入现代因素。

2.手工技艺相传一般是师徒相承,再加上“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保守思想,导致“人在艺在” “人去艺绝”的可忧境地。因此应该让传统手工艺普及,从小孩子做起。

3.生产方式的改变也是产生危机现象的原因之一。一是生产工艺手段变了,生产效率变了;二是现代材料多样化。传统工艺的本身“危机”主要体现在能否批量制作,这也是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关于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在中国历史上,工艺美术作品往往多是收藏品,还不能称之为商品。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传统手工艺的现状不容乐观,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这种不容乐观的现状呢?除了政府的扶持与抢救以及民众意识的提高,更多的是还需要依靠行业自身的努力,具体措施如下:

(一)树立正确的工艺美术发展观

工艺美术,既使是传统工艺美术,也必须创新,要面向市场和现代生活,才能向前发展,完全依靠被动的保护,而不去创新,是谈不上发展的。但是工艺美术创新不能从零开始,不能摒弃传统,一定要在吸取传统精华元素的前提下与时代风貌相结合,兼收并蓄创造出面对今天生活和市场的产品,发现人们的个性需求,满足个性需求,这才是今天工艺美术正确的发展观。

(二)传承的同时注重艺术形式和题材的创新

一些产品较多采用清朝繁缛纤细的装饰形式,依美学观评判,此类作品艺术成就并不高。所以创新一要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二要提高从艺人员的文化艺术素养,提高自身的艺术鉴赏水平。

传统工艺美术受历史传统及地方习俗的影响,自身艺术语言运用上的局限,都有各自长年沿习约定俗成的一些固定题材,因而形成了各地工艺美术品的特色。但是题材的运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平凡人物、植物、动物、风景、建筑以及传统的吉祥题材等都是今天工艺美术作品主题内容创新的源泉,还可以借鉴其他门类艺术之长,在不改变由于自身历史所形成的民族和地方风格特征为前提进行创新。

(三)材料与技术要吸收现代元素

工艺美术品的艺术形象和审美趣味是对各种材料进行专门的技术加工而实现的,因此新材料工艺的改进,也是工艺美术创新的一个主要方面,尤其是一些现代风格、批量生产的工艺品,更要不断地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进行新品种新花色的开发。我们提倡传承中国工艺美术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并不意味着工艺美术就一概排斥现代生产手段,因为工艺美术的所有品种,并不是非采用手工技艺制作不可,使用何种生产手段,一定要从具体产品出发。

(四)开辟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市场

工艺美术行业是一个产业,它面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多层次、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去创新。工艺美术产业链中的每一个企业、每一项产品,都应该有前瞻性的、正确的市场定位:国内市场、海外市场;中老年消费群、年青人消费群;低价位门类、高价位品种;室内装饰品、旅游纪念品、礼品、收藏品……市场不同,消费对象不同,对工艺美术的品种类别、风格品位、材料质地、质量档次等也是各不相同,都必须得到市场消费者的认可。

篇5

关键字:中国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现代设计;造型;美学;创新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它是世界工艺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丰富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每个民族的地域性美术既是相互影响又各自独立发展,共同撰写着中国的工艺美术史。中国民族传统工艺品中包含着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每件工艺作品中都赋予了中国人的哲学思想观,把使用性与审美性和谐的融于作品中。随着社会工业的发展,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的元素也被大量的应用到现代设计中,促进现代工艺设计推陈出新,演变出更具特色的“中国设计”。

一、传统工艺对现代设计的“型式”影响

1、造型元素的应用

在造型元素方面,传统民族工艺美术为现代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大量朴素的动物图腾及抽象几何符号被应用到现代设计中,其作品中展现出大量传统工艺美术的“古典原始美”。如追求剪纸的平面装饰性,古代传统纹样的线条及镂空风格等。原始图腾造型的元素大量渗透在现代设计中。在夏商周时期的铜器上大量印制的动物图纹,中国原始陶瓷漆器上的抽象几何图案在现代设计作品中有大量的体现。其中龙、凤等的饕餮图腾为典型的代表。此外古代楔形文字为原型的线条造型经过重新设计后也被大量采纳到现代设计文案中。如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徽标等就是典型的案例。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图纹使得设计作品更具时代神秘感,更显古朴大气。在构图方面,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讲究对称统一、和谐稳定的形式美。这样的美学要求体现中国追求天人合一哲学观。现代图标设计中大量应用了对称和谐的“黄金比例”,作品中都印上华夏文明烙印。在一些电视台的图标设计和产品包装上有精彩的表现。

2、色彩元素的应用

中国民族传统艺术色彩体现在多样的民间美术作品中,它常常给人以激烈、浓重的视觉感官。中国辛勤的劳动人民以热情的开拓精神,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大量造型别致的精美工艺品,这些作品中都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尤其在色彩的应用搭配上更是相得益彰。讲究互补色搭配,如红配绿,紫搭黄等,更多的注重色彩的纯度对比。艳丽色彩的搭配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增加了工艺品的乡土气息,保持了民族色彩的地域原生态,如深受民众喜爱的陕北地区泥塑、江苏地区的桃花坞年画,敦煌地区的石窟壁画及藏族地区特有的佛寺唐卡等,这些民族传统艺术品讲究纯色的搭配,强调色彩补色的应用,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色彩印象。现代设计师吸取中国民族色彩中的精华,巧妙的将民间色彩应用在现代设计作品中,产生特有的艺术色彩效果。丰富并提升了现代设计作品的流行色彩。在商品设计、室内装修、建筑及服饰设计作品中都有对传统色彩的应用。比如红色、黄色等的颜色,代表喜庆、欢乐的气氛。其中较为经典的广告有现代流行的洋河酒“中国蓝”系列、北京奥运五福娃的标志设计等都是现代设计对传统工艺美术的重新设计再利用的较好案例。既拓展现代艺术设计的色彩应用手法,也增加现代设计的流行色彩。

二、传统工艺对现代设计的美学观的影响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是劳动人民思想智慧的结晶,每件工艺品形成兼具使用性与欣赏性与一体的特征。通过历代工艺大师的实践设计与再造过程形成了带有中国元素的符号,这些符号给了现代艺术设计师无穷的灵感来源及设计启示。

1、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哲学符号

“在人类精神文化领域内,艺术与哲学有着及其密切的关系。哲学主要通过美学这一中介对艺术产生巨大影响。”①在传统中国文化中,中国文学家及艺术家深受儒道结合的思想观教育,其文学及艺术作品中都体现了儒道思想的审美评判准则。历代中国文人墨客讲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艺术创作要从自然界中选取素材,以“天人合一”作为艺术创作的核心观,作品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在天工开物书籍中记载着当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遵循“天人合一的”审美观来制造日常器皿或是修葺建筑时的景象。苏州园林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科书,以此为范本,当代的设计师将其设计灵魂应用到现代的室内装修中,作品里到处流露出的和谐美的人文气息。众所周知的苏州博物馆是由著名设计师贝聿铭建造的,整个建筑物是中国传统民族艺术的符号代表。建造者的设计理念传承并提炼了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观。苏州博物馆通体以常有的“江南色”———黑墙白瓦为主色调,馆内随处可见错落有致的假山、碧绿的池水。博物馆的设计体现了动静相宜、虚实结合、内敛沉稳的中国传统人文情怀之美。

2、传统工艺美术中的“意蕴”

民间文化为中国传统民族美术提供丰富的创造素材,它有着鲜活多样的艺术语言,它取至日常生活,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富有感染力。传统工艺中的“意”则源于民间文化中的内涵及民族的大胆想象力。现代设计师从民族地域美术中借鉴创作灵感,寻求地域生态美,强调就地取材,利用天然的材质,塑造出的产品不加人工修饰的自然美,拓宽了设计面。例如牡丹、凤、鸳鸯等的动植物形象,常被国人加以联想比喻,将其造型抽象概括成富贵、吉祥、恩爱之意。以海尔公司的“中国风”系列家电产品为例,产品中加入中国传统牡丹等的图纹元素,寓意花开富贵。该系列产品投放市场后深受大众的喜爱,销售额异军突起。

三、现代设计在应用传统工艺美术时应注意的问题

现代设计的自身特性导致设计者一味追求强烈视觉冲击力,设计作品中带有浓烈鲜艳的色彩及夸张鬼魅的造型,设计趋向高冷不带感情的机械化形态,使得产品无法打动消费者的内心。而传统工艺美术从民间生活中取材,艺术形象生动,更能贴近普通大众的审美。现代设计从传统工艺美术中寻找设计元素,才能让其作品与消费者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设计师在应用传统工艺美术元素的过程中不应一味的照抄、模仿,将设计作品强行贴上传统民族的标签。在设计产品时要先定位设计品牌的性质、内容及受众群体,之后在设计形式上加入传统美术的符号,才能使设计出的产品更准确地体现出传统民族感,从而提升设计作品的文化品味及经济效益。以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梦娃公益广告宣传片,设计师将应用传统民族的福娃形象来塑造主人公的外形,此外短片中还加入中国剪纸、泥人、荷花等形态可爱,造型别致的传统民间美术的元素,影片深受观众的喜爱。传统工艺美术富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每件精美的工艺品都带有古朴的韵味及寓意,看似简约粗略的线条包含工艺大师深厚的艺术功底。它们身后包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及经济政治的意识积淀。现代设计讲究精细整齐,在应用传统美术时应该适当的灵活采纳,把握历史性。例如中国银行的标志设计就是将中国古代圆形的钱币与“中”字相结合。两者造型的结合形成既现代又富有东方气息的特色,方圆图形的搭配表达出中国人朴实的人格魅力----做事大方,行动规矩。整体符号也显示出中国政治经济的庄重性。将现代设计与传统民族工艺美术相结合,一定要整体把握历史与时代的一致性,让现代设计的时代性与民族的历史性和谐融合才能使设计产品彰显民族化的个性特征。

四、结论展望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范围广,它在现代设计的造型、色彩及设计理念上都直接或间接的应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承载着地域文明,是承接现代设计与中国历史文化的枢纽。现代设计师通过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深入了解,才能全面掌握中国的历史文明,才能了解国人的及哲学思想观,从而帮助设计师设计出更贴近中国化,更具中国地域性的产品。中国现代设计应建立在秉承西方正统设计理论体系上,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突破口,发扬并完善自身的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在现代设计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及民族地域元素,也是中国现代设计发展的大趋势。同时我们应该将现代设计的科技技术应用在传统的工艺中促进中国传统工艺技术创新,寻求新的艺术突破点。例如我们将现代工业设计的3D打印技术应用在传统工艺中,使传统工艺产生更多繁杂、精细的艺术造型,完成人工无法操作的形态,将引领中国传统工艺步入新的艺术层面,对中国现代设计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将传统民族文化同现代设计相结合,形成具有同西方现代设计相竞争的设计实力,让“中国化”在全球化语境下崭露头角并拥有一席之地,展现中国风的独特艺术设计魅力。

注释:

①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

参考文献:

[1]殷会利.中国民族美术发展论坛文集:第1集[M].河北:河北美术出版社,2014.

篇6

关键词:工艺美术;发展;文化创意

1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美术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技艺高超,是中华民族发展千余年所留下的丰富遗产。传统工艺美术是古人为了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求,在不同历史时期,运用各种不同的物质材料和制作技艺所创造出的人工造物的总称。这一发源于石器时代并在手工业时期最终成型的造物部类是以实用与造美相结合的,在其传承数千年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备体系并展现出其鲜明的特色。

1.1民族、地域特色和人文特性

传统工艺美术品始终是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是由传统的工艺技术制造出来的,在生产的时候古人往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而中国地域辽阔、山川河流交错,广袤的土地上也生活着众多的民族,各个地域、民族也都有着其各自传承下来的有关传统工艺美术的创作和生产,由于各个民族之间所处的地域和生活习俗、方式的差异,自然地形成了各民族、各地域间不同的工艺美术的特色。如刺绣工艺中的湘绣和苏绣,湘绣主要以刺绣蚕丝、硬缎、明纱和各种绒毛、绒线为主,湘绣具有构图平稳、严谨,色彩艳丽,针法繁多富于表现张力的特点。通过色彩、针法的变化,使得绣出的人物、花鸟、山水等具有特殊的视觉效果。而苏绣则更具有江南的特色,具有图案清雅、色彩清新、构思巧妙和针法细腻、活泼的特点。同是刺绣却因地域的差别而具有其各自独特的魅力。此外,传统的工艺美术产生于生活之中,并经历历史积淀而又服务于生活,其本身已具有现今工业化产品所不具有的异质的人文特性。而这些人文的特征又通过工艺美术品本身制作的材料性能,加工的方式选择,装饰的表现形式以及具体的实用功能所展现出来的。与此同时,这样人文特性的形成还受到生产环境、区域、制作者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从而最终产生了具有地域独特的历史和人文内涵的品格。

1.2人本质力量和造美、寻美的体现

人以智慧和双手创造物品,是人的本质力量。人通过手做出的劳动来改变自然界,以达到为自己服务的目的,而人在长期的劳动和实践中不仅使得身体更加灵活,而且逐渐形成了对一些事物的认识,即观念。正如陶器的形成,一开始人们在木质或编制的器皿上涂上一层粘土以达到耐火的目的,在实际使用中久而久之,人们会发现,被火烧制后成型的粘土不需要内部的器皿也能达到这个目的。观念形成源于实践活动,而造物的审美便是观念的一种,工艺美术的创作也是一个在满足生产实践之下的造美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正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与此同时,人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人的生产劳动也在围绕物质生活展开,而对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也一定程度影响了人的观念、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人对于审美的认识是日积月累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断实践并产生出“美的尺度”,正如“黄金分割”这一美学概念,古人在认识到的同时不断在书法、绘画、建筑、工艺美术等领域不断加以运用。有一种祖型的器皿,在原始社会它是用以生活取水的一种尖底瓶,因其独特的尖底的造型特点,在当时的生活条件下非常实用。但到了奴隶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样工具被其他器皿所取代,古代奴隶主便取其形状特点,将它置于座旁,用以修身和劝诫。由此可见一直以来古人一方面是按照美的规律塑造物体,另一方面也在努力捕捉生活中的美,工艺美术作品正是兼具这两者的特点。

1.3审美性与实用性的统一

审美性与实用性融合于一体是被人们所公认的工艺美术品的基本性质,制造工艺美术品本身也是以实现美与用的双重功能为目的的。着两种功能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正如我们对于文明的界定,常常有两种,即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审美的作用在于精神,而实用的作用体现在物质。正因此,工艺美术一定程度的体现了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民族精神和物质文明,它在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经济上具有重大的意义。而在所有艺术门类中有着这两种性质的只有工艺美术和建筑这二者。工艺美术品所体现的在美与用的关系上,并不是简单的将这两者的相加,也不是并列,而是将工艺美术品的实用性摆在首位,使它能在一定的生活环境、场合中实用,在实用的基础上将物美化,将美物化的。也正是这一特性决定了工艺美术是一门实用的艺术,是美化生活的艺术。而要把握工艺美术的特点,只有先认识到它是美与用的统一,才能真正认识到它的内涵。因为要用,所以必然和人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有着紧密联系;又因为要美所以也需要以艺术美学的原理和视角来看待它。同时,也因为一些历史原因,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我们常常将艺术分尊卑,视工艺为低下,也常将绘画、雕刻等其他艺术门类的一些理论来硬套工艺美术。这样的后果, 便是强求工艺美术做它做不到的、不适合的事, 从而束缚了其自身的表现力, 最终影响到了工艺美术本身的健康发展。

2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困境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门类丰富,既有宫廷工艺美术,也有民间美术;既包含实用生活品,也包含陈设装饰品。工艺美术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更是使其成为众多收藏爱好者所追捧的对象。但工艺美术品本身所具有的实用性与审美性与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是有隔阂的。现代社会的工业文明发展迅速,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不断变化着,随着网络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西方文明文化的渗透,都不断冲击着传统工艺美术所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急功近利,快餐文化流行所谓时代里,人们对于传统工艺美术的漠视态度日趋严重,这也加剧了工艺美术全产业的衰败。使得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徘徊在现代时尚生活的门外。

传统工艺美术虽然在特定时期内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但其本身在创作、生产、流通等环节中所具有的弊端日益阻碍着其发展。一方面,工艺美术的生产方式难以适应现代商品经济下的快速流通方式,其生产主要是以工匠个体为单位的手工制作,生产周期较长,且同类物件之间的差异性较大。且随着工艺美术产业的整体衰落,工艺美术人才也在不断的流失,高级研究型的人才缺乏已经成为了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瓶颈,甚至许多民间手工艺已经缺乏基本的传承者,从而造成了它们的消亡。另一方面,传统工艺美术创新缺乏,传统工艺美术作品本身古典文化、韵味十足,且大多代表着古人审美的潮流倾向,但这样的传统审美与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的美学价值差异较大,从而使得传统工艺美术作品与现代人们的生活显得不相融合。这样一味仿古,缺乏创新呼应现代人们的诉求的生产方式也使得工艺美术日益失去其往日的光彩。此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许多工艺美术企业缺乏有效的经营与宣传,即使具有良好的技术实力和应用基础,却缺乏市场,没有营销的网络,没有品牌,经营乏力。如今,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的形式下,面对工艺美术产业本身的优劣势,我们应该积极思考,重新确认其发展方向,以使其迎合时展需要,并完成在现代产业格局下的转型。

3当代传统工艺美术的转型

3.1融合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文化为主体,创意为核心,具有高增值性的产业,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英国,英国政府对其定义如下:起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及才能,透过智慧财产权的生产与利用,而有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被普遍认为的是,创意产业内海的关键是强调创意和创新,从更广义的角度看,创意产业也是创新产业,它可以涉及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文化附加值和丰富创新度的任何产业。而工艺美术产业,正具有文化创意产业的所有特性。传统的工艺美术作品是以手工业为基础融寓一定的审美倾向而制作成的独件作品,它具有创意性劳动和产品的特征。且由于其生产是由工匠独立创意生产的,因而具有一定的知识产权性,并具有丰富的内涵――地域特色、历史脉络、人文内涵等,体现着造物文化的品格,这也正是后工业时代中人们对于生活文化的完整性、多样性的需求以产业化方式作了新的安排。工艺美术作为文化创意产业诸多门类下的一个,其发展也深受整体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在创意产业的框架下设计的创新会成为促进工艺美术创新的有利机制。比如,工艺美术可以吸收艺术设计,特别是产品设计中的新理念与方法,以此作为工艺美术创作的基础凸显其创新性。也只有将工艺美术的发展与整体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相联系,相互借鉴,才能获得更多的由创新智慧而带来的经济推动力。

3.2提升文化内涵

传统的工艺美术是一种文化的产物,它始终具有着文化的本质,因此现代工艺美术的转型发展,我们不能忽略其文化的推动作用,应给予高度的重视。要发挥传统工艺美术的优势,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传统工艺美术自身发展的规律,在以文化为主导的前提下谈创新和创意。工艺美术不同于其他的创意产业门类,它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并服务于人的物质和精神的诉求,因此必然要将“文化精髓”融入其中,在产品设计的同时注重凸显其传承的文化性。这就要求当代工艺美术的制作者在拥有精湛制作技艺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并在具体创作时将其对文化的理解和提炼融入其中。当然,不同历史时期、工匠之间对于“文化精髓”的理解也有不同,比如同为泥塑作品的惠山泥人和凤翔泥塑,惠山泥人材多以传统的戏曲人物、神话传说、民风民俗,人物塑画生动传神,色彩色调秀丽明隽。注重配色,“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而凤翔泥人造型多是古人的图腾崇拜,且其包含的图案纹样具有其特定的意义,绿色代表福寿万年,石榴寓意多子多福等。

3.3塑造品牌形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品牌的树立对产品的销售而言其重要性越发显现。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已经逐渐由仅仅关注产品实用和便利发展为关注产品的品牌形象,因为对于消费者而言,一个具有较高美誉度的品牌也一定有好的产品。而意识的缺乏正是中国工艺美术行业所缺乏的,过低的产品定位会使产品失去品味,过高的市场追求又会使其失去市场生存空间。而以品牌的带动便是最佳的解决方法,同一工艺美术产品可以形成从高端到低端的产品价值路线,又以设计的创意和手工的技巧相结合来凸显产品的魅力,从而最终达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的目的。比如来自台湾的琉璃艺术品牌“琉璃工坊”便成功的向人们展示了品牌营销策略在工艺美术品推广和销售中的作用。“琉璃工坊”产品制作精细,制作周期较长,因此它提出了限量的概念,并不断从产品材质出发,寻找突破琉璃在装饰性和工艺性上的表现。它的定位是将文化融入生活,并始终坚持着民族文化元素的融入,在工艺上,它保留了传统工艺美术的生产方式,每件作品都由艺术家亲自动手操作,力求精美。同时“琉璃工坊”在品牌运作上通过举办展览、艺术家推介会、高端电视访谈等方式树立了其在公众心目中玻璃用品的高端品牌形象。“琉璃工坊”的品牌建立使得传统几近衰败的琉璃品制作因这些新鲜元素的注入带给了人们不一样的感受,一定程度上树立了传统工艺美术品牌建立的标杆。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传统工艺美术;现代设计;发展

传统工艺美术对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其能够更好的提高人们在精神方面的需求,对其进行传承也是为了更好的对其进行保护,将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相融合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在精神方面的需求,同时也能对其进行发展。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是两个非常不同的方面,将两者进行融合对很多的人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要对其性质进行很好的分析,这样才能更好的将两者的精髓进行掌握。传统工艺美术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进行融合的艺术,在进行现代设计的时候将其进行发展,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要求。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矛盾,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才能更好的将其进行融合,同时也更好的发展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

1 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区别

1.1 从概念与时间看

工艺美术是为了更好的将人们生活中的用品和环境进行改善,这样能够更好的将物质生产和美进行结合,同时也能发挥创造的作用。工艺美术具有独特的审美特性,同时在造型艺术方面发展也是非常好的。工艺美术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变化,无论其怎样变化,在审美方面是不会改变的。现代工艺美术是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延续,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是为了更好的在美上进行发展。工艺美术主要是在装饰方面进行改变,是为了更好的在视觉方面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因此,在造型和装饰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很多的装饰和造型在实用性上比重不是很大,因此,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不断进行改善,通过不断的规划和设想在视觉方面到达美的需求。设计不仅仅在视觉方面能够进行传达,在听觉和触觉方面也是能够进行感受的。现代设计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大批量生产的工艺品,这种工艺品在实用性方面是非常好的,还有一种是具有很强的审美效果的,在使用中装饰性是非常好的,因此,在实用性方面是相对较差的。在现代设计中,无论怎样进行设计,在实用性方面都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因此,现代设计在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以及工作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传统工艺美术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很长时间,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因此,要想更好的发展发展传统工艺美术一定要进行不断的变革,这样才能更好的延续其特点。

1.2 从目的性和学科性看

现代设计和传统工艺美术在发展过程中最大的不同就是对实用性的重视程度不同。很多的人将传统工艺美术变成了复古的代表,将现代设计变成了时代的代名词,这样的说法不能更好的对其特点进行反映。设计并不能完全对时尚进行反映,在设计过程中将时尚进行融合,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的需要,同时也能更好的设计出人们需要的物品。现代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其实用性是非常重要的。传统工艺美术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因此,也成为了人们审美和装饰方面的重要表现。传统工艺美术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成为了人们在精神层面的需求,慢慢发展成为了物质文化异常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时代的象征,在实用性方面是比较差的。

1.3 从角度与词性看

设计在实用性方面是更强的,而传统工艺美术在欣赏性方面是更强的,因此,两者是存在着一定区别的,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和两者所占的角度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将两者进行融合也是存在着很大的必要性的,这是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在精神层面的追求。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件事物进行分析得到的观点也是会存在不同的,因此,将设计和传统工艺美术进行融合是非常必要的。设计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其中包含的部分也是非常多的,因此,设计包含的内容也是非常多的,对其进行更好的分析要对其词性进行更好的分析,这样能够得到更好的内容。

2 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密切联系

2.1 现代设计汲取民族文化的精华

虽然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有不一样的民族思维模式,不同的民族文化会带来审美、语言沟通上的差异。但各民族文化有其各自的民族特色、表现形式、艺术构造。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对现代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设计师必须从民族文化中找到设计灵感,创新现代设计新元素,以使得各民族文化在新时期得到传承和发展,并使得设计者的设计思维更加活跃。同时作为现代设计者应用心思考和理解民族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应用和影响,以及他们之间的必然的和偶然的关联,因而建立了自己的设计思维和观点,设计出具有独特民族特性的作品。

2.2 现代设计要建立在深厚传统工艺美术基础之上

传统工艺美术作为现代设计的“根”,其源源不断地为现代设计提供丰富的养分,成为现代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由于不同民族、地区具有不同功能的传统工艺美术,必然会给现代设计风格带来丰富的内容,为现代设计、工艺的技术创新提供了灵感资源,同时丰富工业美术个性化产品,为发展特色化道路提供了启示,满足了现代人对文化的多样化需求。

3 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运用和发展

3.1 发挥传统工艺美术对现代设计潜移默化的作用

传统工艺美术历经岁月的变迁,才形成了各个领域的传统工艺美术,对现代设计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中国画的发展,国画中确实蕴涵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人生观、哲学观,无论写实,还是写意都使得代代有英才,其中有许多珍贵的文化思想只是深藏博物馆里一样,广大人民很难接触到这些艺术作品,同时未能把国画艺术在商业方面得到运用,并且在现代设计中有淡化和抛弃了传统文化现象。

3.2 塑造传统工艺美术自身的造血功能

传统工艺美术是在传统文化土壤上产生的一种造型文化实践的,呈现出鲜明的地区、族群的实用、民俗、宗教和审美特征。如剪纸、刺绣、雕刻等传统工艺美术,与当地的民俗、信仰、审美是密不可分的。随着社会发展,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社会要求出现各种冲突,如作为族群文化的传统工艺美术与跨民族的人需求相冲突,作为民俗、宗教、实用功能的传统工艺美术与人的现代审美、投资需求相冲突等,显然,这些冲突在一定的条件下限制了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继续发展。

4 结束语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时代也在不断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现代设计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这样也使得现代设计和传统工艺美术有了融合的情况。现代社会对传统工艺美术有了延续,同时在实用性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传统工艺美术在手工艺制作方面是非常好的,因此,在进行现代设计的时候也要其非常重视。在时代不断发展过程中,现代设计将传统工艺美术在精神方面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同时也使得现代设计也有了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化报》2011年1月4日.

[2]黄啸,邹建林,萧洁然编译.现代艺术大师学民间[M].湖南美术出版社.

篇8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人民为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采用各种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所创造的物质材料和精神文化的总称。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代表着中华造型艺术的灵魂,能够完美地体现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特点,在内容和形式上而言,传统工艺美术具有更加重要的实用性和审美性,从而使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加辉煌灿烂。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以其悠久的历史、别具一格的风范、高超精湛的技艺和丰富多样的形态,为整个人类的文化创造史谱写了充满智慧和灵性之光的一章。现代设计理念强调的是其美术作品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完美统一,从工业革命开始之后,每一件现代设计艺术品都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当然,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有着一定的本质却别,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性。它们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需要以现代设计理念作为指导方向来进行不断的改进与更新,而现代设计作品的形成和创新也离不开以传统工艺美术作品作为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从现代设计工艺的作品里能够看到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影子,只有理性地将两者进行更好的糅合,才能创作出更好的现代设计艺术品。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的关系

1.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的内涵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主要作用是外在美体现在其装饰美上,以手工制作和打造为主的工艺品能够在视觉上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和独特感受;而现代设计更多的融入了一些机械式的流水线操作过程,设计作品上体现的是一种机械美,能够加深人们对于工艺美术的理解程度。在现实生活中,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往往与个人的思想情感、情趣爱好以及感性的经验相结合,重点能够起到一定的装饰审美作用。而选择大批量生产、标准化操作、统一化管理的现代设计工艺品更多的融入了一些功能美和技术美。

2.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区别

(1) 生存状态和发展趋势

手工艺匠人在设计和制作手工艺品的时候,在某种程度上会受到封建等级制度的制约和束缚,再加上中国传统的文化制度,重视官本文化并残酷抑制民本文化,因此会出现很多手工艺匠人受到限制的情况,缺乏一定的文化制作水平,影响了手工艺品的传播速度和进程,甚至造成了一些手工艺品的失传。

现代艺术设计拥有着强有力的文化背景和娴熟的技术制作工艺设计理念,从德国著名的建筑家格罗佩斯建立的“包豪斯”学院以来,已经形成了现代设计教育的整套教育计划和方法。包豪斯设立了以构成为基础的课程,使现代设计理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因此使得现代艺术设计发展成了比较系统的综合性专业教育,社会地位和工作环境也大大提高。另外,在对这些现代艺术品进行制作的时候,还根据市场调研进行了专业性的市场定位,并且拥有系统化的制作流程,促进了工业科技的快速发展。

(2) 研究对象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对象主要是手工艺品,而现代设计是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传统的器具思想可以通过工艺美术品来体现,而先进设计理念的体现需要现代设计制作来完成。传统工艺更深层次上关注的是图案的研究以及艺术品的装饰问题,注重的是制作品的材料选择,故而传统的工艺美术历史被称为材料史;而现代设计侧重的是器具的制作和研究,针对器具的具体形式和功能进行了仔细的研究,按照更加合理的设计思想和理念来设计各种目标体系。

(3) 教育模式和专业设置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基本一专业有染织、装演、陶瓷、服装、特种工艺等等,而当代艺术设计的基本专业为工业设计、包装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平面广告等等。因此,二者在专业门类上具有很强的时代背景。然而,无论是哪一种专业设置都会以市场上的真正需求作为基本的参考对象,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3.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的共性

(l)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传统图案与现代设计的平面

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有着很多相同点,具体表现在一些图形寓意上、颜色调和上、平衡性的掌握上以及韵律掌握上,有很多图形设计上的法则是相通的。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在对色彩的研究构成上有着相通的理论基础:这两种制作模式在色彩运用上有着很大的相似点,都以其不同的调用比例向世人证明着什么。尤其是在色彩的冷暖,色彩的前进与后退,色彩的兴奋与冷静,色彩的轻与重,色彩的强与弱,色彩的柔软与坚硬感,色彩的华丽与朴素,色彩的明朗与阴郁上,都体现着相通的道理,每一件艺术品都是智慧与勤劳的结晶。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雕刻与现代设计中的立体

工艺品的本质特征就是三维空间中各种立体造型,艺术品设计师通过各种奇思妙想的设计理念将不同的元素结合起来,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重新组合,塑造出各种不同形态的艺术雕塑品。这些艺术品都有着很大的共同特性,其实它们都是一种从分割到组合再从组合到分割的过程,从而实现点、面、线之间的结合,达到理想的视觉体验与效果。

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篇9

公共环境艺术是一个涉及心理学、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人文科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综合体。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对公共环境的建设投入不断加大,公共环境艺术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公共空间营造中最重要的手段。现代城市的公共环境空间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交流与沟通的媒介,公共环境空间中的纹饰、小品、喷泉、流水、山石等等构成元素传达出关于这个城市的社会构成、城市历史、经济状况、文化取向等诸多信息,这些信息共同构成了城市的整体意象。

中国正处于经济飞速增长的时期,各种新奇的观念、来自域外的文化、迥异的价值取向充斥着社会。在城市快速建设过程中不断拆毁我们原有的传统的、温情脉脉的城市记忆,取而代之是为我们重建一种国际化的、资本化的、模式化的物质城市,资本的快速流通麻木了城市居民的社会情感与文化记忆。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的断裂使城市居民缺乏真正的精神归属感。因此,具有传统痕迹与历史感的城市公共环境艺术是弥补断裂的城市文化的最好粘合剂。

当对被摒弃的传统元素跨越时间重新回到设计的视野中,历史的尊重折射在公共环境艺术上时,会反映出令人感动的人文光辉。正如我们漫步在贝聿铭先生设计的香山饭店时所领略到的感动与归属一样。他的每一件作品作为现代建筑却都能够与当地的文化、历史巧妙结合,这源自于他以深远的目光看到了现代城市中面临的文化记忆问题,并通过传统元素的运用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传统文化的运用开始于建造之前

对于传统的运用并非将符号式的元素粘贴于现代建筑之上,中国传统的营建开始于建筑建造之前,意在笔先,建筑及其周围所有的构成元素都已经被视为整个环境艺术设计的一个个子系统,选址与布局成为如何协调好这些子系统的关系、营造适宜的公共环境的关键所在。

香山饭店是贝聿铭1978年受北京市政府委托设计的一所现代化五星级多功能饭店。贝聿铭曾说"从香山饭店的设计,我企图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这正是对中国公共环境空间创作民族化的探讨。因此,贝聿铭选择香山兴建香山饭店是寻找传统元素介入现代设计的探索性提案。

香山饭店选址在北京西郊20多公里处的香山公园内,周边景色优美。这座建筑总建筑面积36000平米,有客房500间,具有完善的现代化设备,建筑体量巨大。贝聿铭为保持从故宫平缓开阔的空间格局,采用依山就势,化整为零的传统营造方法,参照传统民居特点,将整个建筑水平延伸,创造了一个高低错落的院落式多层建筑。整个建筑俯卧在香山一片红叶之中,以此严格控制香山饭店的建筑高度,达到"不与香山争高低"的目的。

贝聿铭根据饭店功能需求,将15万平方米的使用面积按照功能分区划分为五个区,其间以情趣各异的11个庭园错落。贝聿铭本着我国传统造园理论,运用瀑布、水池、松林、青竹、古藤、山石等传统元素,使这11个庭园成为香山饭店中开敞封闭程度不同,动静态有别的公共环境空间。院落式布局使整个香山饭店融合在它所处的环境之中,精心组合的庭园自由的散落在山坳间,没有传统符号的装饰,朴实而自然,建筑中的庭园与香山的环境内外呼应、物景和谐、妙趣横生。

三、传统元素的重新诠释

公共环境艺术的构成属性分为两种,一种是物质层面的,即水、树木、景观小品、假山石等物质构件;另一种是文化层面的,即场所的文脉、陈设品的潜在内涵。单纯注重物质层面或精神层面的建构都是经不住时间考验的,只有二者的完美统一才是优秀的公共环境空间所应具备的,他们共同构成了公共环境的精神内涵与情感记忆。

但是,在当下中国现代设计中,传统与现代设计呈现出一种断裂、错层的关系,贝聿铭在香山饭店的设计中尝试建立多层次的传统与现代的联系。在建筑上形式上用灰色的坡屋顶代替常见的、已经被概念化的古典式大屋顶。在大厅顶部使用透光性能极好的玻璃屋顶,即建立了传统的屋顶形式,又保证了现代建筑中的采光需求,在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光影效果的同时,丰富了墙壁的光色感。客房的顶层则采用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常见的单坡屋顶,这就使客房屋顶形成一种具有传统美的韵律。墙面上大量采用去掉繁琐纹饰的菱形窗,即具有传统形式的意象,又与现代建筑设计相得益彰。在建筑色彩上完全用最朴素的又是最具江南特色的白粉墙,与灰色的坡屋顶建立一种微妙的联系。

贝聿铭在香山饭店的公共环境中大量运用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的设计手法,将苏州庭园、建筑屋宇、长廊曲径、假山水榭等传统建筑元素解构,加以重新诠释,运用光影美学与现代建筑完美结合。在大厅入口处设置水池与奇石,同时借鉴中国传统造园手法中的"框景",用一面矮墙做藏景和框景之用,将潺潺水声掩于墙后。公共环境设计中大量采用传统符号和传统工艺如空窗、漏窗、月洞门、磨砖对缝,中国独一无二的宫灯作为点睛之笔,来协调整个建筑的内部关系,透出浓浓古韵。

贝聿铭对于传统设计的运用使整个公共环境空间出现一种历史与现代文化的隔空对话,江南园林的灰白色调完美的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现代建筑美与自然景观美相得益彰,这正是传统审美观与设计观的忠实体现。贝聿铭尝试通过精心策划的符号系统,用传统的设计语言来和每个现代中国人产生文化血液的共鸣。

结论

中国大多数城市风貌早已消失在20世纪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城市记忆也消失在"开发"的热潮中,这种破坏性"建设"不但使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形式,同时失去了民族的情感与文化归属感。

篇10

关键词:新媒体;斑铜工艺;传承与保护

引言

“新媒体”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提出的,对于它的具体定义“众说纷纭”,但其本质是指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主要依托互联网技术、数字化媒体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等新兴的技术手段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一系列工具和手段。而新媒体技术则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出现的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撑下的媒介形态,带有交互性、多元性、开放性、即时性、快捷性、个性化等时代特点。近年来,新媒体技术在民间工艺数字化保护和传承中广泛地应用,随着新媒体技术走入民间工艺领域,它的优势逐步显现出来,并建立了一种不同于传统保护模式的机制。因此,新媒体技术的成熟和应用为云南民间工艺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1云南斑铜工艺的发展与开发工作现状

斑铜工艺是云南地区特有的一项民间工艺。根据工艺的不同,云南斑铜工艺可分为“锻打斑铜工艺(生斑工艺)”和“铸造斑铜工艺(熟斑工艺)”两种。近年来,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云南斑铜制作艺人的生存状态也发生着变化,斑铜工艺主要依靠对传统工艺品形态的模仿的制作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理念及要求,加上材料的短缺和工艺技术较难且工艺保密等原因,云南斑铜工艺逐渐开始衰落。

曾经的斑铜手工锻打工艺已经几近失传,现在的斑铜工艺主要是以工厂的方式进行“熟斑”工艺品的制作。虽然“生斑”工艺受到了材料及工艺传承的影响,依然面临灭绝的边缘,但人们对云南斑铜的关注及研究越来越多,“熟斑”工艺仍然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传统的斑铜工艺在遭遇到信息化时代之后,它的审美价值和制作工艺已经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发展瓶颈,如何在信息化时代寻找到新的生存空间便成了斑铜艺术研究人员急需解决的难题。

2利用新媒体技术保护云南斑铜工艺的应用价值

利用新媒体技术对云南斑铜工艺进行数字化开发不仅使更多的人了解、响应云南本土民间工艺文化的保护与弘扬,同时也必将为古老的云南斑铜工艺带来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激发民间工艺在信息时代新的生命力与活力。其次,利用新媒体技术可以对几近失传的生斑工艺进行有效保护和传承,以信息化手段让更多的人欣赏到珍贵的民间斑铜工艺,促进其产业化发展。

2.1云南斑铜工艺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从传统的斑铜工艺中寻找设计素材,结合斑铜材质,激发设计灵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发出符合现代审美理念极具欣赏价值的工艺品。发展壮大云南斑铜工艺的产业化生产,促进其技艺的发展与创新,实现其技艺在发展中传承和保护的理念。

2.2新媒体技术在斑铜工艺发展中的创新应用

在实践应用方面,将斑铜工艺品的纹样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建立云南斑铜工艺装饰纹样库,按照青铜器装饰题材、动物图案、植物图案、几何图案、吉祥图案、其他图案等分类进行建库应用研究;将斑铜工艺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在斑铜工艺的产业和产品设计创意与研发过程中,融入斑铜工艺的造型、装饰和文化内涵,将云南斑铜工艺的精髓通过新媒体技术进行保护和开发转化成与现代审美理念相符的新型工艺品,使云南斑铜工艺作为云南民间文化资源发挥其特有价值;将传统的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发挥中国特有的艺术元素,不仅可以培养优秀的设计师和手工艺人,同时对研究斑铜工艺的造型艺术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3新媒体技术下云南斑铜工艺传承和开发的构想

通过收集整理云南斑铜工艺的材料,对采集到的原始素材进行数字化处理,按照斑铜制作工艺、纹饰、工艺品造型、工匠艺人等情况进行分类,建立斑铜工艺素材库,提取斑铜工艺的纹饰和造型设计,将其以数据的形式存储在素材库中,为斑铜工艺快速成型技术的创新应用提供原始数据积累,进一步将斑铜工艺的数字化数据进行整合,构建云南斑铜工艺的网络交互平台。将传统的斑铜工艺同现代的新媒体技术相结合,用现代设计理念将汲取的丰富素材应用到艺术创意设计中,将斑铜工艺文化的艺术资源转化为艺术设计资源,为高校师生、学者、有志传承开发云南斑铜工艺的群体提供全方位的斑铜工艺文化展示平台,实现斑铜工艺保护与文化资源共享。通过移动互联网、微信、微博、触摸媒体进行互动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斑铜工艺,解读其文化元素及内涵,激发创作灵感,运用到现代设计和创意产品中去。

3.1构建云南斑铜工艺网络互动平台

从云南斑铜工艺、制作工艺、纹饰、斑铜工艺品赏析、工匠艺人、专题研究、创新应用、动画演示、论坛与留言等方面构建网络互动平台,全方位展示云南斑铜工艺文化。通过移动互联网的大范围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云南斑铜工艺的文化内涵,有利于推动斑铜工艺的产业化发展。

3.2新媒体技术保护和开发斑铜工艺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对云南斑铜工艺进行保护和宣传,建立一个基于web2.0的云南斑铜工艺保护与开发的多媒体网路交互平台。

(2)通过到云南斑铜生产地区的各相关部门进行实地调研,收集斑铜发展历史、文化、工艺、艺术方面的信息,从生斑工艺和熟班工艺两个方面研究斑铜工艺的传统艺术设计、装饰技艺、造型特征、制作工艺、工匠艺人、纹样和制作技巧。对其表现形式、装饰技艺等进行整体分析,归纳出具有共性的艺术符号(图像、形态造型、纹饰等),并利用数字化手段对其进行处理;探寻云南斑铜工艺特有的艺术符号形式特征,分析其艺术元素中映射的文化内涵,探索传统斑铜工艺中的视觉艺术元素。借助新媒体技术手段,在斑铜工艺造型和装饰等方面得到创新和提高,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云南斑铜工艺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使其得到传承和发展。

(3)对已经采集到的大量原始素材进行数字化处理,运用图形图像软件(Adobe photoshop、Corel DRAW)对图片优化处理,对图片格式进行压缩处理,对斑铜工艺品进行抠图提取纹样,对其进行科学分类,并对其工艺造型和装饰艺术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特有的艺术风格;探寻云南斑铜工艺纹饰中的美学意蕴在传承中的演变,全面解读云南斑铜纹饰的隐喻和象征性以及指示性。

(4)运用php程序设计语言结合斑铜工艺数据库来构建网络展示平台,设计交互界面,研究交互界面中的设计元素,界面美观,导航清晰,帮助对斑铜工艺感兴趣的群体去交流、理解和表达。在此基础上,可以吸收更多的斑铜工艺艺术资源,用来丰富原有的斑铜工艺数据库。

(5)运用3D动画和flash软件把斑铜工艺制作流程以动态方式展出,对其进行真实的模拟呈现与全真在线,采取动态的形式向喜欢斑铜工艺品的群体展示古老的民间技艺,在虚拟场景中在线真实的传统手工艺状态。同时,这些斑铜工艺的视频资源可以作为斑铜设计师的学习资源,让更多的斑铜艺人进行学习观摩,提高其制作技艺,培养优秀的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