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通信技术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8: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消防通信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卫星通信技术;消防指挥
引言
一般而言,与消防相关的紧急事件都具有突发特点,体现在时间和地点的不可知性以及现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在救援活动中,指挥协调各参战力量,以达到协同配合、高效处置的关键在于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和手段的有效运用和高效运行。截至目前为止,消防部门各级、各战斗单元之间的联系主要依靠无线电台、公网电台、移动电话及公网音视频设备来完成,这些手段存在易受环境信号影响、受距离影响等不利因素,通信时有不流畅和对公网通信设施的高度依赖带来了严重的弊病,影响了救援现场尤其是复杂环境条件下消防作战行动的高效运作,因此,必须大力发展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而现代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给指挥系统的完善带来了可喜的发展机遇。
1消防应急通信指挥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建设目标
如前所述,高效的消防通信指挥系统不仅是消防部门完成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任务的重要保障,更是完成救援任务的根本要求。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安全事故也不断增加,如四川汶川地震、南方雨雪冰冻、甘肃舟曲泥石流及大连油港火灾、青岛地下输油管线爆炸、天津港“8.12”爆炸等灾害事故,这就对消防部门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工作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考验。消防现场通信指挥系统是处置各种灾害事故确保指挥决策高效的关键。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的目标是建立以无线、有线、视频图像传输、基础信息网络、卫星通信和移动通信指挥车为依托的快速应急通信保障系统,遭遇到突发的灾害事故时能够快速开通,及时建立起现场指挥与战斗单元、前方与后方、消防与各联动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实现各项任务的部署、调整和推进,进而为快速完成应急救援处置任务,最大限度挽救人员生命与财产提供及时、高效、畅通的通信保障。由此可见,在灭火和应急救援行动中通信指挥系统可以看作为消防部门指挥的网络系统,对灾害事故的处置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我国有关消防信息化与通信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仍有距离,甚至与近邻日本相比仍不能望其项背。在一些突发事故的处置过程中我国消防通信指挥仍存在指挥不灵、组成单一、协同性差等问题。因此,在一些突发的自然灾害的应对行动中,必须依照现行《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建设完善的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进一步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实现消防通信指挥系统的安全、可靠、准确、快速。为不断提高消防通信指挥的快速反应与科学决策能力,在系统建设过程中,要综合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架构综合指挥系统,整合运用各种现代化通信技术手段,制定有针对性通信指挥和通信保障方案,同时要明确各级各岗位分工,并通过实战演练增强消防部队之间的密切程度,提高队伍信息化条件下的通信保通能力和指挥应对水平。
2卫星通信技术的特点及优势
在现代多样的通信技术手段中,卫星通信技术是依赖于人造地球卫星来实现的通信技术手段,它通常通过太空通信卫星来实现。通信卫星的种类页比较多,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按使用领域不同,可简单分为民用通信卫星、国有通信卫星、商业通信卫星、工业通信卫星、军事通信卫星等;按使用对象的不同,通信卫星可简单分为小地区通信卫星、国家与地区通信卫星和全球通信卫星等;卫星通过发射无线信号实现地面站点之间或地面站点与太空卫星之间的通信。卫星通信主要有以下突出优点:(1)覆盖范围大。根据天文学知识,一颗静止通信卫星信号可覆盖地球表面的百分之三十,可供相距17000km的不同站点直接通信。所以理论上讲,在地球赤道上空的太空中布置三颗通信卫星便基本能够实现全球所有地区的网络卫星通信。(2)通信距离远。由于通信卫星的覆盖范围巨大,其可供通信的距离较其他通信设备更远,且通信质量更佳。(3)良好的机动性。通信卫星是不同地面站点之间的远距离通信载体。卫星能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与各个方向的通信联系,已经成为现代无线远距离通信中的重要手段,在消防指挥中亦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通信卫星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对于消防通信指挥意义重大。(4)大容量的通信。通常情况下,卫星通信设备较通常的移动设备而言大大扩充了电路容量,满足了传递大容量的高清图片及其他数据的可能,其通信容量较其他设备更大。(5)高质量的传输。通信卫星以其特有的优势使消防指挥不再受制于自然的地形条件、有限的公网设施及各种复杂的人为因素。因此,高质量的传输质量成为卫星通信的一大优势。
3浅谈卫星通信技术在消防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为提高消防部门在抢险救灾行动中的科学指挥调度水平,复杂形势任务条件下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卫星通信技术,通过卫星通信技术建立太空卫星与各地面站点之间的联系,摆脱对城市公网通信设施的高度依赖,提高指挥调度灵活度,应对大型地质灾害及远离城市救援区域应急救援行动,为消防部门作战行动的指挥决策提供可靠保障。此外,卫星通信指挥系统的计算机化、系统化、网络化也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根据现有的数据分析,一般在大型的火灾救援中,火灾现场情况复杂,地面通信指挥设施容易受到瞬息万变的现场情况的影响,直接影响到现场消防通信指挥。在执行消防救援任务尤其是抗震救灾、野外救援等任务时,往往会遇到公网手段失效、常规无线手段有限等尴尬局面。卫星通信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通信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完美地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测,随着灾害现场通信闭塞问题的有效解决,消防通信指挥的效率也必将得到明显提高。消防卫星通信系统主要包括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两大组成部分。移动部分主要是指地面通信指挥车、卫星通信便携站、卫星电话终端等;固定部分主要包括卫星地面固定站及视频监控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消防指挥指挥系统。在灾害事故救援行动中,以卫星通信指挥车为主体的卫星通信指挥系统主要负责保障现场通信指挥和进行现场图像采集,并通过太空通信卫星把包括语音、图像在内的各种数据传递给卫星地面站点,地面站点加工处理后再把数据传递给视频会议系统,实现超远距离的无线通信联络。同时后方的消防指挥中心也可以根据消防实地的其他数据进行远程决策、制定较为完善的调度方案,通过卫星链路、音视频系统搭建的视频会议进行会商、决策、指挥和调度。为满足当前消防救援作战需要,卫星通信指挥系统应向集成化、便携化和多功能迈进,不断适应复杂多样救援现场,满足消防部队快速反应、灵活机动的作战需求。卫星通信指挥系统运用卫星通信技术连接前后方,连接指挥机关和作战单元,及时获取现场信息和应对现场情况,提高了指挥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增强了复杂条件下通信指挥应对手段,为救援现场和后方指挥之间的联系提供了可靠的通信保障。
4结语
综上所述,消防指挥部门为了保障配备的通信系统高效运作,积极应对日益复杂的消防作战指挥需要,就必须建立完善的消防应急通信指挥网络,加强对包括卫星通信系统在内的新技术的应用,加强高精尖设备的维护、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确保在大型事故救援中充分发挥消防部队战斗力,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刘超慧,吴庆涛.基于卫星通信和3G技术的消防通信指挥系统[J].新乡学院学报,2011
[2]李全国.基于卫星通信技术开发消防通信指挥系统[J].中国科技信息,2008
篇2
【关键词】3G通信技术;消防部队;智能指挥;消防监督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079-02
一、3G通信技术与消防通信职能
(一)3G通信技术的概要
3G通信技术是无线通信与互联网多媒体通信相结合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它的声音与数据传输速度相较2G通信技术有了质的飞跃,如果说2G通信是信息小马路,那3G通信则是信息高速公路,它能在世界范围内保持畅通无阻的视频与图像处理、网页浏览与电子商务、电话会议与音乐播放等各项服务,其主要功能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是宽带上网功能,3G无线宽带是3G技术支持下的宽带移动互联网服务,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3G手机进行稳定高速的互联网连接,极大的促进了网络应用的便捷性。第二是视频通话功能,视频通话依靠3G互联网终端设备与第三方软件,双向在线传输语音或图像。第三是使用手机开展各种业务的功能,比如人们可以使用手机看电视、听音乐,进行视听阅读或者日常购物,随着通信终端的日益发展,“万能手机”将变为现实。第四是无线搜索与网络游戏的功能,该功能使人们能够与获取实时信息,带来了手机网游等丰富的娱乐体验。
(二)消防通信的职能分析
消防部队主要从事灭火、处理交通救援,以及进行化学危险品泄露事故、建筑物倒塌事故、自然灾害等抢险工作。消防通信是消防部队工作调度与组织指挥的神经中枢,它利用有线、无线等光电磁系统,通过特定的符号影像、文字声音等手段,发挥有效的消防信息传递职能。当事故发生时,消防通信通过报警渠道接收准确的事故信息,比如时间地点、现场人事、危险物资情况等等。随即消防通信需要将信息报告给上级领导与指挥部门的,查询与提供接援工作的所需材料。接着消防通信以事故类别为标准编制救援方案,迅速进行指挥调度,保障各职能部门人员间的通信畅通。除此之外,消防通信还需要组织与事故相关的公安机关、交通部门、医疗机构等协同单位的信息联络事宜。因此,消防通信担负着消防工作中的报知通信、指挥通信、协同通信以及保障通信等重要职能任务。
二、3G通信技术在消防中的运用意义
(一)促进消防工作的反应能力
3G通信技术在消防中的运用可以有效促进消防工作的反应能力。传统消防接警一般为电话报警,接警方式单一,3G通信技术促使消防通信网络的宽带化,比如无限消防通信可以利用微波通信实现自动报警。同时,3G通信技术的多媒体手段,以及远程数字化视频传输技术能为消防工作提供详尽的事故现场情况,大大增强了信息的准确性。对事故现场的充分掌握使前期准备工作具备严谨性与科学性,有利于救援工作的有序不紊,提高了消防部队的整体决策水平与快速反应能力。
(二)提升消防工作的信息能力
3G通信技术在消防中的运用可以有效提升消防工作的信息能力。首先,3G通信技术能仿真各类型的事故现场,通过消防人员对救援工作的模拟,实现对各环境下的消防信息的跟踪与采集。其次,3G通信技术为消防通信指挥系统提供了开放性的功能平台,消防部队可以随时保证消防指挥数据的实时更新与信息共享,具备了对信息利用的便捷性。再次,传统的有线通信需要电缆光纤等辅助设备才能完成信息传输,而3G通信技术利用无线电波在空间中进行信息传播,极大的提高了信息传输效率和质量,保障了消防信息传输的迅速、准确、不间断。
(三)增强消防工作的协作能力
3G通信技术在消防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增强消防工作的协作能力。为保障消防工作的各相关部门的协同作战,消防通信往往需要与公安机构、医疗单位、交通部门等保持通信状态,传统的电磁波信号在建筑物内部穿透损耗大、信息频率低,不利于各组织间的远程通信合作。3G通信技术具备最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即智能天线技术,可以自动调节信号传送的方向,跟踪有效信号,规避干扰源,从而提升系统容量,解决频谱信息资源匮乏问题,保障跨频域、跨时域、跨地域的信息传输稳定性,从而显著增强了消防工作的协同能力。
三、3G通讯技术在消防中的相关运用
(一)运用3G无线图传系统实现智能操作
3G通讯技术中的无线图传系统是一种视频数据传输系统,该系统由消防员、3G网络、信号接收终端共同构成信息循环系统。在实际消防工作中,消防员可以将随身设备采集到的事故现场情况通过编码模块以视频音频形式由无线通讯终端向3G网络发射,因为3G信息覆盖区域广泛,且不受地势影响,运行环境稳定,实时经过移动通讯指挥中心进行信息解码,指挥中心能根据实地信息作出科学的处理决策,发放决策信息返回现场消防人员,从而实现救援工作的智能化操作。
(二)运用3G智能手持终端开展消防执法
3G通信技术中的智能手持终端是基于全球卫星定位环境下的通信系统,结合了3G无线网络传输功能以及PC技术。在实际的消防工作中消防人员会遭遇各种复杂环境,比如救援预案的失灵,事故现场的危险化学物质等等。智能手持终端创造了消防人员随身携带信息通讯设备出警的便捷性,消防人员可以在实地条件下通过智能手持终端查询处理方法与相关信息,为救援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消防监督人员也可以携带智能手持终端,实现消防现场的无纸化办公,提升工作效率。
(三)运用3G网络组建消防协同办公平台
3G网络移动办公平台由网络服务器、服务平台以及各办公用户端组成。运用3G网络组建消防协同办公平台首先应在消防部队内部设置网络服务器,网络服务器通过3G移动通信技术有利于消防业务基于内部网络,实现与外部环境的通联。其次,将消防协同合作的部门置于相同的服务平台之中,各服务器接受统一平台的管理,包括业务管理、信息安全管理、资源管理等等。再次,各用户通过配备手持终端、PC终端或者浏览客户端口参与服务器访问,形成围绕消防工作的移动办公平台,各协同部门可以应用3G通信技术进行实时沟通,也可以召开视频会议,完成公文流传等各种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春明,《浅析如何加强消防部队应急通信保障能力》[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第34期
[2]张勇,《有关3G无线通信技术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10期
篇3
【关键词】 无线通信技术 消防通信系统 应用
引言:近年来我国无线通信技术得到飞速的发展,并且逐渐广泛的应用在消防通信系统中,消防工作对通信系统的需求也促进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无线通信中包括微波通信以及卫星通信,并且无线通信还具有频带宽和容量大的优点,给消防工作提供便利。近些年来无线通信技术已经成为消防通信领域中广泛应用的技术手段,极大的促进了消防通信系统的进步和发展。无线通信技术的用能够提升消防通信中网络的建设水平,有利于构建专业消防通信系统和独立消防通信系统,实现消防工作效率的提高,促进消防通信预警信号的反馈功能发展。
一、无线通信的含义
无线通信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并且也有较多中的存在方式。其中包括微波通信、短波通信移动数据通信和卫星通讯等。微波通信是以微波为载波的无线通信技术。微波一般情况下都在1M~1MM之间,频率范围为300MHz~300GHz。由此可见微波通信具有频率高和波段宽的特点。频带宽的优势能够有效的保证可以构建文字、图片、语言等大量传输的系统,以此来利用短波通信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交流、检测等过程,最重要的是微波通信在通信质量和稳定性上占有优势,但是成本较低,施工过程快,能够有效的节省维护费用等。短波通信是波长在40M~10M的无线通信方式,频率为6MHz~30MHz。并且它要通过电离层反射才能够到达通信设备,通信距离较远,属于远程通信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电离层的影响会导致出现信号差的现象。移动通信技术系统是运用3G、4G、GPRS等公众无线通信组成的无线移动数据的通信系统,通过各种数据与消防专用服务器进行连接,以此来实现信息的保存和记录功能等。
二、消防通信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2.1消防通信系统应用范围不够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导致我国城乡中的建筑和道路的发展更加多样化。并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高楼和建筑的出现导致我国消防通信系统不能够全面覆盖,大多数地方的通信覆盖率都非常低下。并且由于消防通信系统中存在许多信息缺失的现象,这就导致在火灾事故发生时不能够实现实时沟通,对消防救援工作的开展具有消极的影响。
2.2通信技术手段少,比较单一
目前无线通信技术已经在消防通信系统中实现大范围的应用,但是由于没有广泛的普及和发展,这就导致了通信技术方式的单一化。这一时期我国大部分中小城市的消防队对无线通信技术没有准确的认识,并且也缺少相关的经验。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大部分的消防通信系统系统的自身功能存在缺陷,这样就会阻碍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导致相应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2.3事故现场对通信技术的影响大
一般情况下火灾事故救援此案长都是浓烟以及高温环境,并且多数存于网络信息不通畅、通信设备遭到破坏的地方,这样会影响无线通信技术的稳定性,导致信号受到影响。如果消防通信系统中没有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对工作效率和现场救援工作造成影响。火灾现场影响通信的情况下,对前方救援队员的安全也会造成影响。
三、无线通信技术在消防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1、应用在消防工作现场。可以通过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短波通信以及移动数据通信的方式,实现全范围内消防通信系统的覆盖,并且结合无线性技术实现高效率的传播。无线通信技术在消防现场的应用,能够保证消防计划完善、灾情控制的顺利进行,同时有效的提升工作水平。
2、实现消防信号迅速反映。消防预警水平的提升需要通过消防信号的及时反馈来体现,近年来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有效的提升了消防通信系统中消防反应机制的效率和水平,提高了预警作用。在火警被发现后可以通过准确及时的信息反馈来保证报警系统和消防控制系统的顺利工作。消防信号反馈可以通过通信线路和工作人员的设置,以此来保证无线通信装置和消防控制处理得到积极的沟通。
四、总结
综上所诉,社会水平的提升给消防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要充分的利用和把握,以此来保证消防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实现无线通信技术在消防通信系统的创新发展,逐渐实现我国消防工作水平的提升,保护我国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参 考 文 献
[1]赵鑫. 无线通信技术在消防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发展[J]. 中国新通信,2013,23:68-69.
篇4
1 我国重特大灾害事故消防应急通信技术应用现状
目前,在我国的消防应急通信技术的应用中,不足与优势并存,有着时间纵向上的飞速发展,同样也有着空间横向上的建设不足。特别是近年来,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影响巨大的自然灾害中,我国消防应急通信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被更为显著地放大。比如,目前我国各级消防部队在短距离指挥通信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通信网的建设还不够专业,在一些较为特殊的情况下,甚至会出现无线电通信频点不足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应急通信工作的完成。而除了无线电通信频点不足之外,在汶川地震中则表现出了更为典型的通信问题,那便是各消防部门之间的通信系统并不统一,很难实现部门之间的实时交流。在灾害现场,各地方消防部队的通信设备出现了十分严重的通道阻塞现象,与外界的通信交流受阻,妨碍了灾害救助的顺利进行。技术体制以及设备型号不同的问题在这种集中使用数量频繁的情况下,往往表现得十分显著。而与此同时,我国的重特大灾害事故消防应急通信技术也处于不断发展与优化过程中,特别是在几次重大灾害以及科技飞速发展之后,我国消防部队的通信硬件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这是应急通信技术应用过程中较为乐观的一方面。
2 重特大灾害事故消防应急通信技术应用要点
2.1 建立起重特大灾害专用网络
重特大灾害往往会对周边甚至整个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带来极大威胁,因此,针对于这种情况的消防体系也需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现灾害有专网用于通信的目标。并且由于重特大灾害的发生频率并不如普通火灾消防事故频繁,所以目前我国完全有建立重特大灾害专用卫星通信系统的基础,以卫星通信专网为核心,建立起各地方上消防部门的卫星车载站以及便携站,使得在发生重特大灾害事故时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并为消现场应急通信的顺利完成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2.2 统一全国卫星电话通信网络
针对各消防部门之间可能存在的通信机制不统一,在紧急情况下会通信拥挤的现象,需要统一全国的卫星电话通信网络,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消防部门准确沟通,让灾害现场与远程控制之间能够保证实时通信。目前,统一机制的卫星电话在全国各消防部门进行推广使用已经成为了消防通信的主要建设思路,让统一机制的卫星电话成为消防工作中的常用通信设施,以便于完成长距离的通信任务。特别是在城市消防覆盖网、现场消防指挥网以及现场消防救援网的消防三级网络之间,便可通过统一全国卫星电话的方式得以交流沟通。
2.3 普及超短波通信手段
超短波通信手段在消防应急通信中主要负责近距离的通信工作,比如重特大灾害现场消防部队之间的短距离交流,该通信手段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超短波通信具有通信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以及设备组成简单等多方面的优点,因此可以在消防部队中得到普及使用,使之成为现场消防应急通信的常用手段。比如,在森林火灾扑救、台风灾害救援等情况下,超短波通信往往是现场最主要的一种通信手段。
2.4 增加消防短波通信网络
目前,在重特大灾害事故消防应急通信技术中,对短波通信的应用相对较少。一方面是因为有其他通信手段,在很多时候消防短波通信并没有很大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是因为短波通信容易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从而增加了对操作人员的素质需求。因此,对于消防短波通信网络,可在少数应急部队中配备即可,并不需要在大规模消防队伍中进行普及。在一些特殊的应急部队中配备消防短波无线通信网络,可以为部队与指挥部之间的通信顺畅提供更多一层保障。
2.5 加大移动消防指挥站的建设
在重特大灾害事故的救援现场往往是瞬息万变,如果消防救援部队没有得到更加及时、准确的指挥命令,就会让消防工作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产生严重后果。目前,为了加大对灾害现场的消防指挥力度,采用的策略通常是加大移动消防指挥站的建设,通过车载系统,让通信组网、情报获取以及指挥调度等工作能够实现移动操作;而通过移动消防指挥站,可以让重特大灾害事故中的消防救援指挥通信变得更为精准,并且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消防应急通信水平。通常情况下,移动消防指挥站在各级消防系统中均需要具备,在一次灾害事故中,不仅消防总队需要配备移动消防指挥站,其下一级的消防支队也应拥有配套的移动指挥站,以便于完成对消防现场的指挥以及对上级消防指令的接收工作。
3 结语
在重特大灾害事故消防应急通信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尤为注意对专用卫星通信网络的建设问题,并充分运用统一机制的卫星电话、超短波通信、短波通信等多种通信手段,通过移动指挥站的方式让消防应急通信保持畅通,更好地支持灾害事故中消防救援工作的进行。而随着未来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手段也将更为丰富,对重特大灾害事故中消防应急通信技术应用的需求也将面临着新的挑战。
篇5
【关键词】综合通信语音云音频检测应急救援RoIP
一、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各类突发性火灾、救援事故与日增多,危害程度大,波及范围广,对语音通信技术手段服务实战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多个部队联合作战、多警种协同配合、多个社会联动力量联合处置的情况下,现场的统一指挥,参战力量的默契配合,前后方的衔接与调度管理都迫切需要一种稳定、可靠,同时又能兼容多种制式通信系统的语音综合通信技术。
语音综合管理平台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突破口。
二、技术理念与系统架构
2.1技术理念
借鉴“云计算”和融合语音通信技术的思想,将各类有线/无线、不同频率、制式的语音通信资源通过终端统一转换成IP信号在全网上传输,在省、市一级建立平台,实现资源交换调度,同时利用RoIP技术,对平台内各类语音资源分类、汇接、转换、统一管理,使各类语音资源在全国指挥调度网上呈“网格化”分布,形成覆盖全国的“消防语音云”。
2.2系统架构
按照现行消防管理体制,分别在部消防局、总队、支队建语音管理平台,横向接入各类语音资源,汇聚、管理本级语音资源,下级平台向上级平台通过IP网逐层汇聚,实现分级集成与分布式网络结构相结合的架构方式,下级终端语音资源受上级平台以及更高级平台的直接调度,满足了消防“扁平化”作战指挥的需要。
三、关键技术
3.1音频检测
对于有线、无线、全双工、半双工等多种通信系统接入,可采用VOX(声音)、VMR(语音)、COR(载波)三种检测方法。
VOX根据外部输入声音数字化后的电平值判定,频率范围100~3.2KHz,适用于电话通信、超短波通信、会议通信等在现场噪声较低时情况。
VMR根据声音频率和波形特点通过算法确定信号是否有效,频率范围100~1.2KHz,可有效滤除风声、汽车声、震动声等非人声特征音频,适合短波、超短波在噪声较高情况下的通信。
COR根据电台/手台接收到的载波检测信号判定,频率范围100~3.2KHz,其特征与VOX类似,但COR能够确保电台的有效发射,可避免线路干扰造成错误的PTT触发。
3.2噪声抑制
数字滤波器技术。使用DSP数字滤波器,通过DSP芯片的IIR数字滤波器技术滤除3.2KHz以上高频以及100Hz以下低频。
VAD静音检测。使用DSP芯片对数字化后的音频进行VAD检测,去除随机噪声和高斯噪声的误判,以判定是否有效音频输入。
回声消除。为了避免嚣叫,采用AEC(声学回声消除)主流回声消除技术。
数字均衡器和噪音衰减。通常的语音通信环境可采用10段均衡器,根据不同的语音频率来进行适当调节,补偿音源或音频输出设备的缺陷;无线通信设备在信号越差的情况下SNR值(信噪比)越低,语音质量越差,可通过自适应语音增强算法对噪声进行衰减并提高SNR,提取质量较高的音频信号。
3.3增益控制
不同语音设备音频电平存在差异,经过噪声抑制后的音频增益显著降低,数字化后可采用功率控制芯片对音频数据自动增益控制(AGC),通过交换控制单元调节相应参数,输入输出增益范围为-26dB~+12dB即可基本满足各类音频信号的要求。
3.4RoIP(Radio Over IP)技术
为满足通过IP联网需要,应考虑设计专有无线电台通信控制协议,如下图所示。
RoIP是基于VoIP技术之上的专有无线电台通信控制协议,RoIP涵盖了VoIP设备的编码、传输、延迟处理、抖动平滑恢复技术,可对无线电台设备语音检测与触发控制;支持单双工通信及电台远程编程;为便于扩展并适应不同网络传输,协议支持GSM 13Kbps、ADPCM 16Kbps、ADPCM 24Kbps、ADPCM 32Kbps、PCM 64Kbps等语音压缩编码标准。
四、综合通信在消防救援中的应用
4.1联合应急救援
4.2跨区域作战中的途中通信
利用公共移动网覆盖广和移动互联终端(语音综合管理平台的无线终端)对移动信号、常规无线信号互转技术,可有效解决跨区域增援中的途中通信问题。当救援编队在基站信号覆盖范围内时,可通过电台直接与指挥中心通信;当超出常规信号覆盖范围时,移动互联终端自动实现切换,跨区域救援编队仍可使用电台与指挥中心电台通信。
4.3地震救援及山岳救援
在地震导致的公共通信网瘫痪和公共通信覆盖不足导致山岳等地信号真空的救援中,可利用通信指挥车架设卫星站,建立通信干线,实现前后方的通信联络;利用通信指挥车常规网中继转信,形成现场3-5公里范围的救援圈;通过短波和卫星手机,进一步拓展救援范围,同时利用车载语音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各种通信手段的融合对接,形成现场中、短距离交叉通信,及前方后的长、短距离直接通信,有利于指挥部对多种救援力量的统一调度和工作部署。
五、结语
综合语音通信技术通过音频检测、噪音抑制、增益控制和ROIP技术解决了多种制式通信系统间的互联互通问题,实现了语音资源的统一调度与管理,为消防在联合救援、跨区域通信及地震等灾难性救援中提供了统一的语音指挥调度平台,适应了消防在新形势下“一体化”、“扁平化”的灭火救援实战需求。
篇6
摘要:高层建筑群的水消防设计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严格执行规范规定,设计完备的水消防系统。对于特殊公共建筑更应系统地把握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性,发挥最好的社会效益。艺术中心是一座特大型综合性文化艺术建筑,属一类高层公共建筑。文章通过对消防系统、消防泵房的设置等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消火栓系统;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雨淋灭火系统;
0 引言
某大型艺术中心占地约10hm2,是一座大型综合性文化艺术建筑,包括1800座的大剧院,800座的音乐厅,300座的小剧场,美术馆、艺术馆以及相应的辅助设施(排练厅、演员休息用房、中西餐厅、停车库、公共服务用房等),总建筑面积约95000m2。最高建筑为大剧院,地下1层,建筑高度45m,建筑等级为一级,建筑物耐久年限为100a。
1 消防系统
1.1 消火栓系统
采用室内外消火栓合用加压泵供水,消火栓系统管网水平、垂直成环。在大剧院周围布置DN200环状专用消防给水管网,并布置地下式室外消火栓。
艺术中心室内除演出大厅仅在其周围设室内消火栓外,其余各处室内消火栓布置间距能保证同层任何部位有2个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同时到达。
大剧院顶层34m处设18m3消防水箱用于整个艺术中心初期消防用水。通过稳压设备使该管道平时保持高压准工作状态。由于椭球形屋盖是桁架结构,水箱和稳压设备的气压罐只能布置在机房顶上桁架之间。受每品桁架间距和机房上空顶部的空间限制,18m3消防水箱分成2座,分别放在机房顶两侧,相距40m,由连通管相连。
1.2 大剧院雨淋系统
大剧院舞台是整个建筑物最为关键的部位,投资比例高。舞台的消防系统更是大剧院最为重要的部分。舞台上可燃物多,有大量幕布、布景、照明灯具及可燃道具,有时演出中还会出现烟火效果,发生火灾的可能性非常高。国内外剧场的火灾往往发生在舞台,扑灭不及时会蔓延到整个建筑,造成重大损失。
舞台火灾有3个显著特点:①舞台发生火灾后蔓延速度极快。主要因为舞台上可燃物多,幕布垂直高度近16m,火灾发生后产生强大热对流,助长火势的横向垂向蔓延。有资料介绍,12m高的幕布不到10S就可完全烧光。②舞台面到葡萄架高度很高,舞台上垂直吊挂着很多幕布,严重遮挡视线。高大空间烟气上升偏移,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很难准确判断舞台幕布中的着火点。③舞台火灾对观众造成很大威胁,易造成人员财产损失。综上分析,舞台的火灾更具危险性,消防安全更为重要,必须建立安全的舞台消防体系。消防系统探测、控制、操作越简单,对于迅速扑灭火灾、防止火势蔓延越有利,也就越安全可靠。大剧院16m高度的布景拆装问、主舞台、后台和侧台设有雨淋灭火系统。
栅顶是舞台上部不可缺少的重要设施之一,是舞台上部悬吊设备安装、调试、维修的工作层面,因此栅顶设计水平直接影响剧场的使用功能。栅顶设计的好坏与舞台上部屋架选用的形式、滑轮梁的数量和布置、天桥的宽度、悬吊设备的品种、数量、位置、荷载都有直接关系。按照舞台演出的常规模式,舞台上固定幕布吊杆方向平行于台口,按照舞台机械的初步意向,雨淋防火分区的界限平行于幕布。如果主舞台上的任一点出现火情,都将启动包括此点所在区和相邻两区的雨淋阀,形成3个区的覆盖保护。整个舞台分为8个区,其中主舞台5个区中同时作用3个区,后台和侧台各为1个区,见图1所示。系统最大设计流量为168.5L/s,作用时问按1h计。消防用水由室外地下室消防水池及大剧院地下室消防泵房雨淋灭火系统加压泵供给。管网配置必须配合舞台机械的卷扬机和拉索进行设置。雨淋干管的位置经过多次协调,选择了适合舞台葡萄架的安装位置。具体设计参数见表1。雨淋加压泵组的出水管在报警阀组人口前设置DN300环状给水管道。在报警阀间设置ll套DN200雨淋阀组。
1.3 大剧院舞台防护冷却水幕系统
大剧院舞台台口及与舞台相连的后舞台之间设有防护冷却水幕系统,设计喷水强度为1L/(s・m),系统设计流量为44L/s,作用时间按3h计。在报警阀间设置2套DNl00雨淋阀组,防护冷却水幕系统加压泵组出水管在报警阀组入口前设置DN250环状给水管道。具体设计参数见表1。
1.4 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艺术中心独特的建筑特性及平面组合给建筑消防设计带来了一定难度,建筑体型庞大、室内疏散距离过长,按照常规设计很难满足现有规范的要求。通过消防性能化分析,在消防设计上把建筑空间分为危险性空间和安全性空间。将大剧院、音乐厅、小剧场、美术馆、艺术馆、中心服务区及地下室空间定为危险性空间。危险性空间应严格执行中国现有的法律及规范,在消防设计上采取严格的措施,以确保人员生命及公共财产的安全。将联系5个场馆的南、北共享大厅定义为安全性空间,即在火灾发生时,5个场馆的观众通过消防楼梯疏散到共享大厅,即视为已到达与室外同样安全的区域,再疏散至室外。共享大厅设计有室内消火栓系统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大剧院的观众大厅分楼座和池座,池座上部吊顶内净空高度大于8m、小于18m,其火灾危险等级为中危险I级,设计自动喷水强度6L/(min・m2),作用面积160m2,在池座上部吊顶内和楼座部分均设计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主舞台葡萄架顶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火灾危险等级为中危险Ⅱ级,设计自动喷水强度8L/(min・m2),作用面积160m2。
音乐厅的室内净空高度大于8m、小于18m,其火灾危险等级为轻危险级,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考虑到厅内未设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选取K=115、RTI≤50(m・s)0.5型喷头。
艺术中心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流量为30L/s,作用时间按lh计。采用动作温度68℃快速响应喷头,其中有吊顶的和观众厅楼座的区域采用装饰喷头,其他区域为普通喷头。自动喷水加压泵组出水管在各个单体报警阀组入口前设置DNl50环状给水管道。
1.5消防水池
消防水池设置在大剧院室外地下,储水量按同时开启的最大室内、外消防系统用水量之和计算为l665m3,设计水池实际储水容积为2000m3。为避免消防水长期停滞而导致水质恶化,在消防水泵房内设置了1套给水泵,用于平时绿化用水,使水池内用水得到循环避免死水现象的出现。水池分成4格,其中每格水池均有2根吸水管,通过泵房内所有水泵的共用吸水管达到相互连通水池的目的,保证在一个水池检修时,不影响其他水池的使用。设计中还采取了消防用水不作他用的技术措施。水池设置了消防车取水口。本建筑设计消防水量、消防水池储水量。
2消防泵房的设置
2.1各消防系统加压水泵的确定
泵房设计首先要确定泵房中水泵的型号和数量,其直接影响泵房的建筑面积及布局。各消防系统加压水泵。
2.2消防泵房设计
大剧院消防灭火系统与艺术中心其他建筑单体相比种类多,用水量大,因此把整个系统的消防水泵房设置在大剧院内。泵房占地面积202.5m2,层高4.5m,各种消防泵的出水管沿综合地沟向中心服务区敷设,在中心服务区地下车库成环,分别向艺术中心等其他四个建筑单体引入消防给水入口管。水泵接合器的设置本着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设置,在消防水池附近设置系统所需的水泵接合器,在各个单体也相应设置一处水泵接合器。见图2、图3。
2.3系统控制简述
消火栓系统的每个消火栓箱设置遥控按钮启动消防泵。消防泵也可由消防控制室遥控或就地开停。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有15套湿式报警阀,按各单体建筑防火分区设置水流指示器、带启闭信号的分区控制阀,设6套消防水泵接合器。雨淋、水幕、水喷雾系统为开式系统,按照分区设置了雨淋阀,由各区自动报警系统报警,经确认后启动各系统消防泵及电磁阀。
2.4三维管道设计软件在泵房管道设计中的应用
消防泵房是整个艺术中心消防灭火的动力核心部分,其设备选型和管道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整套消防系统的上E常运行。艺术中心消防系统分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水幕、雨淋等系统,具有消防用水量大、水泵数量多、管道种类多、管径大、消防泵房空间又相对有限等特点。传统的二维单线及双线管道设计已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因此,在本次设计中采用建立在AUTOCAD基础上的三维管道设计软件进行泵房的设计(见图4)。在消防泵房建立管道模型过程中,管道错综复杂的现实情况可以一目了然地呈现在设计者面前,能够清楚地显示各种管道的空间走向,通过碰撞检查功能及时发现管道敷设的矛盾,确保管道设计准确无误后自动生成平立剖面图、ISO图及材料表。
采用三维管道设计优点在于:以数据库为基础,确保管道设计时多次提取数据的同源性,减少人为误差;最大限度地真正反映管道的实际情况,可以在计算机内以任意角度了解管道的布置情况;自动生成平立剖面图、ISO图及材料表,使T程设计人员从繁重的绘图、材料表统计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材料统计的准确性;在工程实施中,可以避免多次返工,缩短丁期,减少材料的浪费,在提倡节约型社会的今天具有重要意义。
3 结语
篇7
【关键词】通信机房;机房空调节能;PUE值
通信局房配套设备包括空调及电源设备,其中空调设备耗能占到了通信局房总能耗的40左右,因此空调设备节能的效果直接影响着通信局房PUE值的高低。PUE值就是通信局房总的耗电量与主设备耗电量的比值,PUE值越低说明通信局房能耗的使用率越高。由于篇幅的所限我下面就只探讨一下通信局房空调设备的节能技术及节能效果,至于基站空调的节能技术和节能效果就不在这里讨论了。
1 采用冷却塔供冷技术
1.1原理
根据冬季、过渡季节室外空气温度低的特点,利用其自然冷源,在冬季、过渡季节对空调系统供冷,减少冷水机组的运行时间,达到节能的目的,应用于冷冻水型机房空调系统中。夏季由水冷冷水机组为空调末端提供冷水,冷却塔作为水冷机组压缩机的冷却部分。冬季和过渡季节当室外温度降低时,关闭冷水机组,停止压缩机启动,直接利用冷却塔为空调末端提供冷水。达到利用自然冷源,节约能源的目的。
1.2节能效果分析
冷却塔供冷技术节能效果主要是由冬季、过渡季节室外空气温度高低和时间的长短来决定的。室外温度越低、时间越长其节能效果越明显。
2 智能节能双循环空调机
2.1原理
当室外空气温度达到可利用其直接冷却制冷剂时,空调机停止压缩机制冷系统,开启节能制冷循环,通过节能制冷循环系统,利用室外低温冷却制冷剂。将制冷剂送到室内机蒸发器,吸收机房热量,从而达到节能目的。机组还可根据室内负荷以及室外温度智能调节两种制冷系统的切换和配置,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机组均保持最大节能运行状态。
2.2节能效果分析
智能节能双循环空调机是风冷机房空调和自然冷源应用相结合的技术,温度越低、持续时间越长节能效果越好。对于我国中部及北部地区,尤其是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以及全年有较长低温时间的地区均适合,并且机房空调冷负荷越大,节能效果会更好、回报率更高。一般节能25—40%
3 智能雾化喷淋系统
3.1原理
智能雾化喷淋系统是采用一套独立的辅助水系统在空调机组的制冷工况下将水雾喷洒到空调冷凝器表面,使空调器由单一的风冷变为风冷和雾化水的混合冷却方式,从而降低冷凝器的冷凝温度和冷凝压力,减少压缩机的高低压差,减少了压缩机由于高温保护造成跳机频繁或启动困难的现象,这不仅增加了压缩机使用寿命,而且对空调机有节能效果。
通过高速直流马达每分钟转速≥11000转,可将每一滴水雾化成原水滴的体积1/500左右,使蒸发速度加快。由于水滴的体积大大缩小,雾化蒸发速度比水滴的蒸发速度快300倍以上,雾化喷淋使得水喷淋到空调室外机冷凝器散热片上时能够产生从液态到气态的物理相变,则能够吸收的热量大大增加。水从液态到气态吸收热量为水升温1℃吸热的539倍,由于吸热量大大增加,能在很短的时间在冷凝器背后局部降温2℃-5℃。考虑功率损耗以及效率等因素,其散热能力也可以比一般的喷淋高。由于雾化器出来的水雾很细,水雾全部被风扇吸进冷凝器后进行蒸发,地面基本是干的,水基本没有浪费。
3.2节能效果分析
智能雾化喷淋系统主要是通过降低室外冷凝器冷凝温度,提高空调机效率节能的。其使用节能效果与室外高温天温度、时间长短、室外机布置密度有关。室外机处于高温的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效果越好。一般节能10-25%
4 空调自适应监控节能系统
4.1原理
设置多台机房专用空调机的机房,空调机运行是根据本身回风温度状态,自动进行相应的运行,因每台空调机负担区域大小和负荷的不同,会造成空调机运行状态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竞争运行,增加空调运行费用,降低空调机能效。
空调自适应监控节能系统采用集中控制、对多台空调机组联网并实现智能协同运行。根据机房环境的情况,自动监控和自动调节空调机出风温度,统一协调整个机房的空调机运行,包括空调机的运行数量、每台空调机状态,智能管理空调、避免空调机的竞争性运行。提高整个机房空调机的运行效率。
4.2节能效果分析
空调自适应监控节能系统智能群控管理机房专用空调机,合理调整空调机运行数量、休眠备份多余的空调设备、避免空调机的竞争性运行,提高了机房空调效率。其节能效果与机房空调机配置容量的富裕度,布置的合理l生关系密切,机房空调机配置智能雾化喷淋系统容量的富裕度越大,布置的越不合理,其节能效果越明显。一般为15-25%。
5 小结
篇8
关键词 大空间建筑;智能消防;固定消防炮
中图分类号X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24-0104-02
为满足日益复杂多样的建筑功能需要,各种消防安全工程技术日新月异,各国在建筑消防安全技术方面均有着不同的进展。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和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一批大空间建筑在全国各地相继投资建设,且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对于这些大型建筑,如大剧院、音乐厅、会展中心、候机楼、体育馆、宾馆、写字楼的中庭、大卖场、图书馆、科技馆等,单层建筑面积超大,楼层超高,内部空间无法分隔,其特殊使用功能的要求使得套用现行防火设计规范无法解释或无法确定出完善的防火设计方案,而这类大空间建筑又普遍都存在着火灾危险等级高、火灾水平蔓延速度快的特点。由于各地消防能力、气候条件等实际地域情况的差异,大空间建筑内采取何种有效的消防形式各地却有不同的设计方法,有的甚至大相径庭。
1 概述
大空间建筑,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可以理解为:室内净空高度大于8m的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大于9m的仓库、以及室内净空高度大于12m的采用快速响应早期抑制喷头的仓库。
按照现行的规范,在这种单层建筑高度超过8m的大空间内部,通常需要同时设置消火栓系统和雨淋灭火系统。但是由于空间过大,热气流的上升和水平流动规律既与室内净空高度有关,也与送排风系统、防排烟系统有关,更与建筑内部布置有关,是个较为复杂又难以控制的问题。这就有可能出现需要喷水的喷头不喷水,而不需要喷水的喷头误动作。再加上现在建筑专业对空间美观方面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采用自动喷水系统对室内的空间美观有很大的影响,甚至这种做法不被建筑及室内设计所接受。
面对这样的实际问题,设计思路转向寻找更适合大空间建筑的消防灭火系统上。而消防水炮刚好解决此类问题,消防炮因流量大、射程远,主要可用来扑救一些可燃易爆物体集中、火灾危险性大、消防人员不易接近的场所的火灾。现在在一些工业与民用建筑某些高大空间、人员密集场所无法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亦设置固定消防炮等灭火系统。此系统在笔者设计完成并投入使用的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已得到成功应用,下面主要结合安阳国际会展中心的设计浅谈一下此系统的应用。
2 工程概况
安阳市会展体育中心楼,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内,东临永明路,西侧和南侧紧邻中心广场会展。南楼主要由容纳467个展位的展厅和展览辅助用房、会议室、报告厅、办公用房、健身中心、培训中心、休闲娱乐中心及设备用房等功能组成。建筑面积约6万m2。
3 设计做法
1)安阳会展中心建筑里面大空间中空处较多且挑空处均较高,为满足其大空间内的消防要求,其水炮系统配置了PSSZ120-HT232型和PSSZ5-HT111型SZP视频自动消防水炮灭火系统。PSSZ120-HT232型SZP视频自动消防水炮技术参数:工作电压:24V,射水流量:25L/S,标准工作压力:0.8MPa,保护半径:50m,安装高度:≥4.5m;PSSZ5-HT111型SZP视频自动消防水炮技术参数:工作电压:220V,射水流量:5L/S,标准工作压力:0.6MPa,保护半径:20m,安装高度≥4.5m。
2)系统设计流量与压力:本系统中SZP视频自动消防炮最大同时开启个数为2个,总设计流量Q=50L/S,火灾延续时按60min计算,大空间消防水炮水池储水量180m3。本系统最不利点SZP视频自动消防炮入口管网所需压力为0.8MPa。消防水泵采用一用一备的形式,水泵均设置于地下水泵房内。由于固定炮的消防水量很大,高位水箱储水容积无法满足消防初期水量及水压,结合别的工程实例做法,采用稳压泵及气压罐的方式解决此问题,稳压泵及气压罐均设置于地下水泵房内。
3)系统中均设有水流指示器及模拟末端试水装置。
4)每个SZP视频自动消防炮前设有电动蝶阀与检修阀。电动蝶阀应水平安装,现场控制盘安装距地1.5m,声光报警距炮附近,现场控制箱距炮0.5m。
5)为保护管道,应在水泵出水管处设置安全泄压阀。
6)根据设计流量设置水泵接合器,每个水泵接合器流量宜按10-15L/S计算,共设计6组。
4 安装做法
1)电动蝶阀安装前应先进行管道的冲洗和试压。
2)管材选用:采用外镀锌钢管。管道DN
3)模拟末端试水装置装设在卫生间等便于排水及操作测试的地方,采用间接排水方式排水,出口接不小于DN50的排水管。
4)每个装置前设有电磁阀与闸阀。电磁阀应靠近灭火装置水平安装。电磁阀宜选用通过国家消防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并取得型式检验报告的产品。电磁阀安装前应先进行管道的冲洗和试压。
5 电气控制
1)本系统采用PSSZ120-HT232型和PSSZ5-HT111型视频自动消防水炮,装置24小时全天候工作,当保护区域发生火灾SZP视频自动消防水炮自动报警并自动瞄准火源后开启相应的电动蝶阀,或值班人员通过手动控制盘手动瞄准火源后开启相应的电动蝶阀,实施灭火,并反馈信号到中心控制柜。
2)本系统PSSZ120-HT232型视频自动消防水炮灭火系统采用DC24V电源,电动蝶阀采用AC220V电源,声光报警装置采用DC24V电源。
3)本系统接地采用联合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
4)本系统电动蝶阀的功耗是按一次最大同时打开2个电动蝶阀设计的,现设计采用AC220V、50W的电动蝶阀,如大于此功率,请与我院联系并按实际情况重新设计。
5)本系统有UPS后备电源(3000VA,延时2h)。
6 应用前景
固定式消防水炮系统系统用双波段摄像机代替人眼,采用以像素为单位的数字化技术,灵敏度高、反应速度更快;采用微处理模块与功率驱动模块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空间定位问题,实现了火灾早期探测与自动扑救联合行动;采用远程控制消防水炮,空间定位精度高,使火灾及扑救过程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解决了高大空间场所、超出房间高度(大于8米)的火灾探测及灭火难题。是集有线远程通讯、火灾探测报警、着火点自动定位及自动灭火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消防系统,具有体积小、报警及时、灭火效率高、水渍污染少等优点。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此系统必将在以后的大空间建筑设计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赵锂,王耀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篇9
摘要目的:比较心脏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密闭式吸痰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于我院接受心脏手术并进行机械通气患者60例,随机等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方式,对照组则采用膨肺吸痰方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呼吸力学以及吸痰后发生肺不张、肺部感染的比例。结果:密闭式吸痰方式对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平均气道压影响明显小于对照组,一次吸痰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患者发生肺不张、肺部感染的概率密闭式吸痰方式较低。结论:对心脏手术后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使用密闭式吸痰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排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有利于呼吸功能的恢复,有效防止肺不张、肺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吸痰方式。
关键词 心脏手术;机械通气;膨肺;效果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0.068
The application effect contrast of two difference methods of sputum drainage o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patients after heart surgery
CHEN Xiao-qin,LI Chun-yan,LV Chun-yan
(The Sun Yat-sen Cardiovascular Hospital of Shenzhen city,Shenzhen518000)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sealed sputum suction.
Methods:Selected 60 cases of patients who rec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patients after heart surgery in our hostipal,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lung dilated suction.Thee group were given hermetic suptum suctioning.Compared two groups′gradient of respiratory function index after suction and them before suction.
Results:Hermetic suptum suctioning has a less effect of heart rate,oxygen saturation and mean airway pressure than control group,and has a higher success rate of sputum aspiration,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the experimental group′s complication rate was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s:Hermetic suptum suctioning could increase the respiratory function index and prevend atelection.effectively prevent the incidence of pulmonary atelectasis, pulmonaryinfection and other adverse complications,it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of sputum aspiration.
Key wordsHeart surgery;Mechanical ventilation;Lung dilated;Effect
吸痰术是指经口腔、鼻腔、人工气道(气管切开术)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以及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在临床上常常适用于昏迷、痰液多、有窒息可能的、需气管内给药、注入造影剂的患者[1]。而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由于身体已经遭受巨大的手术创伤,身体较为虚弱,各器官功能往往在短时间内还不能正常运转,需要借助于循环及呼吸支持而进行辅助通气,通气患者最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吸痰,稍有不慎,极易导致病原体向空气中传播,增加患者交叉感染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恢复[2-3]。膨肺作为近年开展的新技术,已经应用于临床之中,有效地保证了患者肺部通气以及给氧的连续性。为了更好地帮助接受心脏手术后患者的呼吸功能的恢复,减少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探求出一条更为有效的吸痰方式,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监护病房(ICU)尝试将密闭式吸痰方式应用于心脏手术患者的机械通气之中,取得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接受心脏手术并进行机械通气患者60例,随机等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为21~69岁,平均(55.12±3.72)岁;其中冠脉搭桥患者9例,瓣膜置换患者1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9例。试验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为19~65岁,平均年龄(53.33±4.51)岁;其中冠脉搭桥患者10例,瓣膜置换患者1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方面均无明显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试验组患者接受密闭式吸痰方式,检查导管无扭曲,妥善固定,然后将密闭式吸痰管连接至人工气道、呼吸机与负压吸引装置之间;吸入纯氧,打开负压吸引装置将气道打开,从湿化侧孔一次性注入蒸馏水,将吸痰管沿袖套插入患者气道,调整负压,同时将吸痰管向外提拉,边退边吸,以防气道黏膜损伤;关闭气道,用注射器从冲洗侧孔注入无菌蒸馏水,并严密观察患者面色以及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命指标状况。
1.2.2对照组接受近年来比较流行的膨肺式吸痰方式,两名护理人员(A护士、B护士)站于呼吸机器两侧,A护士首先将简易呼吸机与氧气管进行连接,并将呼吸机流量调整至10 L/min,之后将气管导管接口端从呼吸机上拔离;B护士将已经准备好的吸痰管插入导管内,待初步连接好后,由B护士按无菌操作规程吸痰1次,时间一般控制在15 s以内;A护士连接简易呼吸器与气管插管,均匀挤压呼吸皮囊,潮气量为平时潮气量的1.5倍,频率10~12次/min,持续2 min;B护士左手五指并拢掌心呈空心状态,沿患者两侧腋中线位置由下而上叩击2 min;再由B护士按无菌操作充分吸痰后连接呼吸机,直至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对称为止。
1.3观察指标(1)心脏功能检测。对患者吸痰前以及吸痰后1 min内患者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气道压(Pmean)进行记录,比较两种吸痰方式对患者正常身体机能的影响[4]。(2)对两组患者的一次吸痰成功人数进行统计,一次吸痰成功率=一次吸痰成功人数/吸痰总人数,以两种吸痰方式一次成功的概率间接推断出吸痰方式优劣。(3)对于刚刚接受心脏手术后的患者,观察肺不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记录。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χ2c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功能监测指标比较(表1)
注:两组患者吸痰前后各指标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一次吸痰成功率比较(表2)
2.3两组患者吸痰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表3)
3讨论
密闭式吸痰方式作为一种新型吸痰方式,将简易呼吸器与患者的人工气道连接,在吸痰前后给患者进行人工呼吸与高浓度氧气,保证了患者肺通气与给氧的连续性[5-6]。目前,膨肺方式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通过本次试验研究表明,将密闭式吸痰方式应用于心脏手术后患者的机械通气中,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表1显示,试验组患者接受密闭式吸痰方式,而对照组膨肺式吸痰方式,两组各指标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密闭式吸痰方式效果好。吸痰前两组患者在HR,SpO2,Pmean等生命指标方面比较均无明显性差异,但在吸痰后再次对此三种指标再次检测,试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的HR变化幅度较小,说明密闭式吸痰方式对患者的心率影响较小。对于刚刚接受过心脏手术后的患者来说,保持心率的稳定性,持续地为身体各部位进行血液循环是使患者尽早恢复的一个重要前提,而密闭式吸痰方式可以较大程度的稳定患者的心率,减少患者心率变化幅度,更有益于患者的恢复。SpO2则是心脏健康的另一个重要指标,经过试验数据对比可知,密闭式吸痰方式对于患者SpO2的影响较小,当人体血氧含量较低时,可能产生低氧血症,不利于血液的循环和人体的正常呼吸,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密闭式的吸痰方式,在吸痰后,患者SpO2指标有所下降,心脏刚经受一定的创伤,患者产生低血氧症的风险增加。在控制Pmean方面,密闭式吸痰装置与患者气道、呼吸机形成一个密闭系统,使患者的人工气道处于密闭状态,整个操作均在密闭的空间内进行,气道压力受影响较其他吸痰方式小,接受密闭式吸痰方式对于保持患者气道压强稳定,维持血流的稳定效果较好[7]。
表2显示,试验组患者有27例一次吸痰成功,一次成功率高达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说明密闭式吸痰方式可以更好、更有效地对患者进行吸痰,提高患者的一次吸痰成功率,从而可以控制患者吸痰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表3显示,密闭式吸痰装置与患者气道、呼吸机形成一个密闭系统,使患者的人工气道处于密闭状态,整个操作均在密闭的空间内进行,减少了感染的几率,因此安全性高,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比较虽无统计学意义,但能说明密闭式吸痰在吸痰后控制感染等并发症方面较对照组好。
综上所述,对于心脏手术患者进行最新的密闭式吸痰方式,可以较小程度影响患者的HR,稳定SpO2以及Pmean,减少出现低血氧压的概率,也可以较好地控制感染等不良状况的发生,提高了一次吸痰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琼,刘敏,向清华,等.危重患者机械通气期间膨肺吸痰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1,25(7):1722-1723.
[2]侯翠霞,李丽,陈园园,等.三种吸痰方式在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护理杂志,2013,12(3):66-70.
[3]陈红芹.开放式与密闭式吸痰对机械通气患者监护指标的影响[J].工企医刊,2011,24(3):32-34.
[4]Baun MM,Stone KS,Rogge JA.Endo-tracheal suctioning:Open versus closed with and without 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J].Crit Care Nurs Q,2002,25(2):13-26.
[5]陈勤.密闭式吸痰法对使用呼气末正压通气的危重症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1(5):3-5.
[6]周娟.对机械通气患者应用膨肺吸痰的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2011,9(11):200-201.
[7]薛富善.现代呼吸道管理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1201-1205.
篇10
[关键词] 地佐辛;硬膜外;预防性镇痛;胃切除手术;免疫功能
[中图分类号] R73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0(a)-0064-05
Effect of Dezocine prophylactic epidural analgesia on distal gastrectomy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and its influence of immune function
WANG Fuchao WANG Zhongyi LI Fengdan ZHAO Hairui WU Dai JIN Hongxu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Harrison International Peace Hospital,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Hebei Province, Hengshui 05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ezocine preventive epidural analgesia on distal gastrectomy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and its influnce on immune function. Methods Sixty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4 to March 2015 carried distal gastrectomy in Harrison International Peace Hospital,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ASA grade Ⅰ-Ⅱ)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All patients were received epidural catheterization success,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Dezocine 5 mg (diluted with saline to 5 mL).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normal saline 5 mL. Then all patients were received general anesthesia with Sevoflurane and intraoperative continuous infusion of Remifentanil. 10 min before the end of surgery, all the patients were received epidural space injection of 0.125% Ropivacaine 5 mL, and accepted PCEA (0.125% Ropivacaine 250 mL, 5 mL per minute). General information, operative time and intraoperative analgesics amount of all patients were observed. 4, 8, 12, 24, 48 h postoperativ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 and sedation score after awake were recorded. CD3+, CD4+, CD8+ in venous blood, natural killer cells (NK cells) of all patients were detected before surgery (T0), the end of surgery (T1), 6 h after surgery (T2), 24 h after surgery (T3), 48 h after surgery (T4). Then the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pressing times, number of intravenous analgesics and postoperative adverse reactions of all patients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general condition of the patient, operative time and dosage of intraoperative Remifentani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The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number of times of pressed pump and analgesic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patients′ VAS scores 4, 8, 12, 24, 48 h after surgery showed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observation group (P < 0.05), postoperative nausea vomiting and other adverse reactions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In the time T1, T2 and T3, the percentage of CD3+ and CD4+ cell in the two groups was lower than those at T0;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P < 0.05); in the time T2 and T3, the NK cell ratio of the two groups was lower than T0,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Prophylactic epidural analgesia Dezocine can relieve postoperative pain of patients with distal gastrectomy, reduce postoperative analgesic drugs, and little cell immune function inhibition.
[Key words] Dezocine; Epidural anesthesia; Preventive analgesia; Gastrectomy operative; Immune function
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其引起的刺激致使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调节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机体内环境紊乱[1]。预防性镇痛可以减轻围术期的有害刺激,降低外周和中枢敏化,降低术后疼痛强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地佐辛作为新型的阿片类受体激动-拮抗药,具有较强的抑制疼痛感及降低药物依赖性的作用[2]。本研究拟对60例远端胃切除手术患者采用地佐辛硬膜外预防性镇痛,探讨其对术后镇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安全及有效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择期行远端胃切除手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性别不限。年龄48~76岁,体重50~86 kg,所有患者均经硬膜外穿刺置管后行全身麻醉。排除标准:①术前应用镇痛药物者;②既往有精神病史者;③不配合或不能很好交流者;④有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禁忌证者;⑤有脊柱畸形及脊柱手术史者;⑥因任何原因拒绝或放弃实验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n = 30),观察组和对照组。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麻醉方法
术前准备:两组患者术前30 min均使用苯巴比妥钠0.01 g,阿托品0.5 mg,入室后常规生命体征监测,开发静脉通路,选择T7~T8椎间隙穿刺,穿刺成功后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 cm。硬膜外间隙注入2%利多卡因3 mL试验量,观察5 min无脊麻现象,麻醉平面出现后行麻醉诱导。
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03 mg/kg(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30812),舒芬太尼0.4 μg/kg(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130908),顺阿曲库铵0.2 mg/kg(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3113022),丙泊酚1.0 mg/kg(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1312272)行麻醉诱导。
麻醉维持:术中机械通气,潮气量8~10 mg/kg,呼吸次数10~12次/min,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在35~45 mmHg(1 mmHg=0.133 kPa),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2 μg/(kg・min)(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6130617),同时吸入七氟醚,维持BIS为45~55,根据BIS监测调整七氟醚浓度。
术后镇痛: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前10 min硬膜外间隙注入0.125%罗哌卡因5 mL,之后接硬膜外镇痛泵(0.125%罗哌卡因250 mL,持续量5 mL/h,单次追加量5 mL)。
手术开始前10 min,观察组硬膜外腔给予地佐辛5 mg(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3120641)用生理盐水稀释到5 mL,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5 mL。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镇痛药用量。记录患者术后4、8、12、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Ramsay镇静评分。分别于术前(T0)、术毕(T1)、术后6 h(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抽取肘静脉血检测CD3+、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观察记录患者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应用静脉止痛药次数及术后不良反应。VAS评分标准: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不影响睡眠;4~6分为中度疼痛,轻度影响睡眠;7~10分为重度疼痛,患者不能入睡或疼醒。Ramsay镇静评分[3]:1分为不安静烦躁,2分为安静合作,3分为嗜睡能听从指令,4分为睡眠状态但可唤醒,5分为睡眠状态对较强的刺激才有反应迟钝,6分为深睡状态呼唤不醒。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各时点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比较的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手术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及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观察组头晕患者2例,对照组恶心、头晕患者共3例,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镇静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4、8、12、24、48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VAS评分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4、8、12、24、48 h各时点镇静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两组患者的镇静评分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应用静脉止痛药次数比较,观察组少于组对照(P < 0.05)。
2.3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比较
与T0时点比较,两组患者在T1、T2和T3时CD3+与CD4+细胞比例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在T1、T2和T3时,CD3+与CD4+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各时点CD8+细胞比例变化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T0时点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NK细胞比例在T2和T3时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NK细胞比例在T2和T3时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3 讨论
手术创伤、疼痛刺激、麻醉操作和药物均可使机体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应激反应,使机体的内环境发生异常变化,进而使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影响患者术后康复[4],尤其是创伤较大的手术。胃肠道等大手术能抑制机体免疫功能数日,而且手术创伤越大术后免疫抑制的程度越深,维持时间越长[5]。手术应激可作用于免疫系统使免疫细胞合成并释放β-内啡肽,这种内源性阿片肽是重要的免疫调节物质,可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产生免疫抑制效应[6]。而术后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与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等密切相关,术后疼痛作为一种不良刺激,也会引起机体产生应激及炎性反应,导致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等一系列的改变[7]。因此,合适的镇痛方法及镇痛药物,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的舒适度,还能减轻由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保护机体的免疫功能。
预防性镇痛是指治疗方案在超过干预作用持续的时间之后,与常规治疗、安慰剂治疗或无治疗比较仍能观察到疼痛减轻和镇痛药用量减少的现象[8]。预防性镇痛的目的是减轻或消除围术期有害刺激造成的敏化,在创伤开始前采取各种措施阻断外周损伤冲动向中枢传递及传导,可以预防创伤或术后疼痛的发生。
目前,术后镇痛仍以阿片类镇痛药物为主,其镇痛效果佳,但术后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及过度镇静等发生率较高,而且较多研究表明,阿片类药物激动μ受体,可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中性粒细胞聚集、巨噬细胞功能和NO的释放,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9-10],地佐辛是一种新型强效的阿片类镇痛药,可通过激动κ受体,产生脊髓镇痛及轻微的镇静作用,且对μ受体具有较弱的拮抗作用,无μ受体依赖性,故地佐辛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同时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较少,且程度较轻微[11-13]。多项研究表明,应用地佐辛术后镇痛效果明确[14-18]。但是地佐辛用于硬膜外麻醉是否与传统的阿片类药物一样,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目前仍不明确。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及应用止痛药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5),术后4、8、12、24、48 h的VAS评分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P < 0.05),术后恶心、头晕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说明地佐辛应用于硬膜外预防性镇痛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机体免疫效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其中T淋巴细胞和NK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起重要作用[19]。CD3+可反映细胞免疫的总体水平;CD4+在细胞免疫应答中起着辅助作用,通过分泌大量细胞因子而激活炎性反应;CD8+为免疫抑制细胞,通过刺激免疫抑制因子的分泌,发挥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而NK细胞在体内具有免疫监视、防御及调节作用[20]。地佐辛具有部分μ受体拮抗作用,可降低部分细胞免疫的抑制功能[21-22]。本研究中,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12 h与24 h CD3+与CD4+细胞比例均降低,NK细胞在术后12 h与24 h比例降低,但是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T1、T2和T3时,CD3+与CD4+细胞比例较高,NK细胞比例在T2和T3时均较高,说明手术以及麻醉可以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地佐辛能够减轻由于手术创伤、物及术后疼痛等对机体免疫功能产生的抑制作用,其原因可能与地佐辛硬膜外预防性镇痛可以减轻机体术后疼痛,降低机体应激反应水平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地佐辛具有部分μ受体拮抗作用,可以减轻部分细胞免疫功能抑制有关。
综上所述,地佐辛硬膜外预防性镇痛用于远端胃切除患者,可以缓解术后疼痛,并且较少发生不良反应,同时还可以减少手术以及麻醉对机体的免疫抑制作用,可安全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Rittner HL,Brack A,Stein C. Pain and immune system [J]. Br J Anaesth,2008,101(1):40-44.
[2] 刘礼胜,钱伟民,李荣,等.地佐辛复合低浓度罗呱卡因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14,25(36):3426.
[3] Ramsay MA,Savege TM,Simpson BR,et al. Controlled sedation with alphaxalone-alphadolone [J]. Br Me dJ,1974, 2(5920):656-659.
[4] 严崴巍.剖宫产对产妇和新生儿体内NK细胞含量影响的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9):699-700.
[5] 龚菲力.医学免疫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5.
[6] Stroud AM,Tulanont DD,Coates TE,et al. Epidural analgesia versus intravenous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following minimally invasive pectus excavatum repair: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J Pediatr Surg,2014, 49(5):798-806.
[7] Shakhar G,Ben-Eliyahu S. Potential prophylactic measures against postoperative immunosuppression:could they reduce recurrence rates in oncological patients [J]. Ann Serg Oncol,2003,10(8):972-992.
[8] Macintyre PE,Scott DA,Schug SA,et al. APM:SE Working Group of the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College of Anaesthetists and Faculty of Pain Medicine.Acute pain management:scientific evidence [M]. 3rded. Melbourne:ANZCA&FPM,2010.
[9] 吴雪,刘东武,牟洪善.μ型阿片受体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仪器,2006,4(2):22-24.
[10] Rittner HL,Roewer N,Brack A. The clinical relevance of opioid-induced immune suppression [J]. Curr Opin Anaesthesiol,2010,2(5):588-592.
[11] 李楠,王平英.地佐辛用于腹部全麻手术后的镇痛效果评价[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38(7):156-157.
[12] 李然,许幸.地佐辛注射液用于缓解术后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4,30(1):3-5,35.
[13] 艾玲,徐卉,鲁佩,等.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对肺叶切除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及镇痛效果的评价[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2(4):413-416,426.
[14] 梁小虎,罗小群,周兵.术毕前静注地佐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复苏期及术后疼痛的影响[J].江西医药,2016 (5):461-463.
[15] 夏若林.地佐辛在围术期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34):18-20,24.
[16] 吴斌,胡凤龙,郭文军,等.地佐辛联合芬太尼在术后静脉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20):99-101.
[17] 邓巧荣,张建辉,卢锡华,等.术毕前应用地佐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复苏的影响及对术后疼痛的干预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5,31(7):665-667.
[18] 刘心国,宿世玉,李佳慧,等.地佐辛硬膜外与静脉用药在产科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5, 22(20):87-89.
[19] 徐德朋,陈复兴,王全英,等.手术分娩对产妇和新生儿血中T淋巴细胞的影响[J].临床荟萃,2010,25(24):2132-2134.
[20] 蒋青松,郭能起,李焕芬,等.剖宫产术后应用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自控镇痛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炎症介质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3):31-34.
[21] 高燕凤,袁伟,丁晓英,等.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术后多模式镇痛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5(5):669-673,713.
[22] 廖琼,张红.右美托咪定与地佐辛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5,21(3):389-392.
- 上一篇:工程造价的社会环境
- 下一篇:煤矿企业对供电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