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合作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8: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术教育合作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美术教育合作方案

篇1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展,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得到了社会的重视,政府对于发展职业教育的指导方针也越来越明确。高职美术教育在职业教育大潮中也受到了国家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关部门针对性地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并对现行高职美术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明确了高职美术教育的办学宗旨、办学目的、办学模式、办学方法等。由此可见,高职美术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1世纪初至今,教育主管部门逐步加大了对高职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给予了更多政策上的照顾与支持。这一时期,我国的高职教育得到了飞跃式发展,高职教育的办学单位由自考助学到纳入国家统招计划,由专科层次人才的培养升级到本科层次人才的培养,由千余人的办学规模发展到几万人的办学规模,种种现象表明,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美术教育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为社会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与此同时,各个领域和行业都跟随社会的发展转而需求新型职业人才,而早期的高职美术教育模式并不能完全适应现今的社会需求,因此,高职美术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高职美术教育改革内容

高职美术教育体系应多层次发展,具备多样性、实用性、开放性、终身性。构建高职美术教育体系要改变高职美术教育“全民办”化,发挥地域性优势,办特色高职美术教育,并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办多层次、高质量的职业美术教育。当今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已经趋向多层次性,这便要求办学单位必须紧跟市场步伐,有针对性地调整培养方案,逐步构建多层次的知识结构,为多视角、多方面研究职业教育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也为我国高职美术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出新的改革建议。从1999年我国实行高校扩招政策以来,高职教育办学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些高职院校的在校生由几千人发展到现在的几万人。办学规模在急剧膨胀,而生源中却存在“想进的进不来,进来的不合适”的现象。目前对高职美术教育考试制度和方法的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改革考试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与普通高考要有一定的区别,如可采取技能考试的方式。二是推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制度,完善考评方式方法,建立以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为主的教育体系。三是强化考试考核制度的监管,最大限度地杜绝行为,为高职美术教育树立良好的信誉。四是逐步放开高职美术教育招生考试权限,并逐步建立高职美术教育特有的考试制度。五是建立对口实习岗位,学校应根据高职美术生的专业方向安排相应的实习岗位,也可由学生自己选择,如此更能促进学生就业。

三、高职美术教育的改革措施

高职美术教育应以培养设计、制作、管理等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建立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作为高职美术教育的主要培养方式,以“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作为提高高职美术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以校企合作的培养途径完善高职美术教育改革方案。高职美术教育属于公共事业,加快高职美术教育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政府要继续加大对高职美术教育的投资力度,尽快建立等同于普通高校的教育财政政策或者更加倾向于高职美术教育的财政政策,毕竟社会对一线技术工人的需求越来越大,一些地区也开始出现“用工荒”。由于高职院校相比普通高校学费较高,加上部分社会公众对高职院校存有偏见,这些会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发展,也将影响企业的发展。其次,政府在高职院校的建设上要积极采取多元化的投资形式,当政府投入不足时,应鼓励对口企业单位对其投资或建立合作方案,这样既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发展,便于在校学生实习实践,也有利于对口企业招工招聘,使校企合作得以深化,从而保证高职美术教育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可以采用学分制收费政策,学校制订总的学习年限,在规定年限内,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和家庭经济承受能力,以学期为单位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对于学习能力较强,但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可以选择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修完全部学分,这样就可以提前毕业、提前就业,也能够为家庭节省一定的费用。同时,学分制收费还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在学习上相应地也会更加认真,根据自身需求学以致用,真正实现高职美术教育的教学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

四、结语

篇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

0021-02

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美术教育课堂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发展了学生的艺术创造力。但是,笔者经过观察发现,教师对各年级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形式大都相同,这对于学生发展美术知识技能以及获得艺术情感熏陶等是不利的。美术教学应针对各个学段小学生年龄的差异性,采用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合作方式,有效促进课堂合作教学,如低年级段的教学目标是树立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主动与同伴进行合作学习,获得合作学习的感知体验;中年级段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主动进行小组交流,掌握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高年级段的教学目标是发展个人的抽象思维,教师要选择一些理论性强、难度较大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进行延伸拓展。下面,笔者主要就各学段美术智慧课堂如何实施合作学习目标、学习模式谈谈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低年级段:建立四人小组或同桌合作学习模式

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模式是个陌生的概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带领学生了解合作的形式,感受合作的方式。学生初次合作的对象可以是自己的同桌,合作内容有自我介绍、介绍所毕业的幼儿园、对新学校的印象等。这一教学方式旨在用宽松的学习氛围打消学生刚入校时的紧张与不安情绪,随后即可逐渐扩大合作内容,如互相欣赏作品、发表对作品的感受等。到了下学期,学生的合作对象可由2个发展为4个,并进行初步的绘画与讨论的合作学习。

如某位教师在“百家被”的教学中,把学生分为4人一个小组,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负责调色,能力弱些的学生点色,能力中等的学生进行粘贴。这样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大胆尝试多种多样的染纸试验,4个小组成员经过尝试、研究,染成了最满意的作品。最后,全班将各小组挑选出来的染纸作品拼成了一张美丽的“百家被”。教师给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创设了表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条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染纸工艺中感受到美术教学的形式美。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增加了动手、动脑的机会,而且提高了自我学习能力。合作学习模式不是少数学生的参与,而是全体学生的参与;不是学生随心所欲的参与,而是有目的参与;不是全班整齐划一的参与,而是小组不同层次的参与。小学低年段学生在课堂上改变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学会关心他人,通过与同伴合作丰富了种种情感体验。可见,在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确保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才能形成良性的课堂互动局面。

二、中年级段:了解合作学习模式,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针对三四年级学生,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对学生合作学习进行分组,同时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仅仅鼓励学生彼此合作,或安排一定的合作程序,还不足以保证小组成员进行高效的合作。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技能,才能顺利地开展合作学习,并在实践中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当教师布置集体性作业时,学生就要学习运用合作技巧来解决问题,初步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这样,学生才能在形成一定合作习惯的基础上,培养全面的学习技能。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多思考、多发言,思维较活跃,有的学习不主动、胆小懦弱。在设置教学活动时,教师就要将一般性问题留给中等生和学困生,让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和空间,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获得较大的进步。

如某教师在执教“古色古香的花瓶”的内容,首先请学生欣赏一些漂亮的花瓶图片,然后请一名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从花瓶的形状、纹样等方面进行评述,接着根据学生的意见进行补充,最后请其他学生模仿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方法,对其他作品作评价。在进行作业示范时,教师先请一个学生到讲台上来与教师共同组成一个组,并对这个学生所在的小组进行具体分工――富有想象力的学生进行图形的构思,根据花瓶的基础结构进行组合设计;绘画能力比较好的学生负责起稿,画出花纹装饰;动手能力比较强、心思细腻的学生负责剪刻;能力稍弱的学生做一些简单的粘贴或者整理工作。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工合作,完成示范作品,最后再请其他学生模仿教师与该组学生的合作方式进行合作学习。这样教学,由于教师示范在先,学生模仿学习,学生之间的合作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学生合作得法,交流有效,初步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学习。

三、高年级段:开展有序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高年级段学生对合作学习模式已相对熟悉,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长能让小组内成员发挥群体团结协作的优势作用,小组成员也充分认识到发挥个人作用的重要性。各成员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进行分工协作,每个人都承担一定的特定任务,共同解决问题。可见,合作学习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高级认知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明显的作用。

如笔者在执教“学做设计师”一课中,结合高年级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合作能力,开展了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让学生交流讨论如果自己是设计师,会如何设计未来的学校。各小组设计出统一方案后,以合作方式讨论布局方案,选出合作设计最合理的草图。然后,小组成员根据能力的高低,依次完成楼房模型图的绘制,图样的折叠、制作、细部装饰等。这节课在有效合作中引导了学生积极思考,又培养了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们也在参与的过程中收获了学习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从学生发言时间、受关注程度、统一意见等方面看,教师将学生按4至6人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更适宜。教师为学生搭建了主动合作学习的平台,多样化的合作方式、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合作的兴趣,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强了学习自信心。

篇3

共情能力是设身处地、认同和理解别人的处境、感情的能力。针对教材的装帧设计来说,就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用学生的角度来看待书籍,理解学生的感受,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我喜欢什么样的书?

2015年秋季,笔者在一个65人的班级中进行了一次对哪种教材更喜爱的小调查。该校平时使用辽海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对于人教版和浙美版教材而言,都是第一次接触。学生的的喜爱结果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同一个读者群体对不同教材的喜爱程度表现出显而易见的差异。一本薄薄的中小学美术教材,应该是美的化身,设计的典范。为什么第一次见面带给小读者的印象如此不同?

封面设计的共情分析

两个版本的教材封面,更喜欢人教版的学生48人,更喜欢浙美版的仅有17人。仔细观察,两种教材封面的文字部分几乎完全相同:“美术”、“一年级”、“上册”、“义务教育教科书”、“教育部审定 2012”、“出版社”“人民”;仅有“浙江”“美术”和“教育”之别,但这几个字在各自的封面上也很小。这让我们大胆排除文字不同而导致喜爱结果有异的原因。65人中48人更喜欢人教版《美术》教材封面,是因为封面设计不同。正如设计家吕敬人所说:“自然,读者第一关心的是书中的主题和内容。然而,令读者见到书抚翻品读、聚心会汲,则是书籍设计家为他们创造了享受书籍美感、阅读愉悦的舞台。”在书籍内容主题接近的情况下,书籍装帧设计的不同表达可以直接影响到读者对它的喜爱程度。

人教版的封面(如图1)被整齐光滑的曲线分割成两大部分。从书脊的上下黄金分割点开始,下部分是主体图案,它色彩鲜艳,以树、房子、小朋友、地面、天空为要素,树木由大到小、由近到远、由疏到密地排列;小朋友背着画夹,提着小包正向远方走去。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主席乌塔 ・ 施奈德说:“书籍的设计如同戏剧的演出,应该富有节奏感。眼睛看到的不仅仅是外形(文字和插图),还应该同时让人感知到无形的区域,即视觉上的空白之处。这种安静区域的考虑和设置,往往能给读者带来无尽的想象空间。”的确,远方紫色小屋后的空旷之处给小读者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走过这些紫色小屋,远方的蓝天下还有什么?两个背着画夹的小朋友年龄和一年级小朋友也很接近,很容易让一年级学生有角色代入和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个封面,引领他(她)们的灵魂开启了美术之旅,向着那个令人向往的未知小屋和空旷天际走去。这是一次美好的“相遇”。

浙美版的封面(如图2)以一个倾斜的大鸟风筝作为主体图案,除了搭配必备文字以外,留出了大面积黄色的负空间,这个负空间本身难以给读者其他的提示,它最大作用是使得以黑、红色为主的大鸟风筝显得分外突出,尤其黑头大鸟那双瞪得圆圆的眼睛,被不断重复放大的曲线结构和向下的尖嘴所聚焦,再加上大鸟风筝双肩黑色紧绷的感觉,与承载醒目白色“美术”二字的方形黑底色一起,凝聚成一股并不轻松的视觉力量。风筝在人们心目中的常态是很轻的、飞得高高的,而现在它是离读者很近的,瞪着小读者,让人产生近乎压抑的感受。

从上面对封面设计的观察来看,人教版的封面设计对小读者有更多的理解与共情,也获得了更多小读者的喜欢。因为,从儿童绘画心理的发展阶段来看,一年级的小读者不仅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他(她)们大多也处于儿童绘画发展的符号创造阶段,在视觉形象方面喜欢以平面基本形的表象符号观察和表现世界,在色彩方面喜欢鲜艳亮丽的色彩,在表情方面喜欢轻松活泼的而不是严肃压抑的。人教版主体图案出现得最多是简洁的三角形符号,曲边处理过的三角形破解了直边三角形的机械性,红、橙色三角形与少量绿色树木夹杂出现,营造了设计的活泼氛围;人物虽为背影,但动态方面也是有生气的而非呆滞拘谨的。相反,浙美版封面拼音字母“MEISHU”和黑底色左边撕边边框的活泼性都消解在主体图案大鸟风筝严肃的表情和大面积的沉重黑色之中。德国设计家雷娜特 ・ 斯蒂芬说:“书籍的设计应该尽可能明了,不要使用太多的元素……”。浙美版大主体图案大鸟风筝上的线条繁缛复杂,这与概念期小朋友喜欢平面基本形、表象符号表现的倾向有了较大的心理“距离”。总之,人教版的这个封面设计在设身处地、认同和理解小朋友的处境感情的能力方面做得更佳。它更好地适应了一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给他(她)们更多想象的空间,在成功引领孩子角色代入方面有更明显的收效。

书籍内页设计的共情分析

表1显示,恩施市硒都民族实验小学一(5)班对主题内容十分相近的人教版第10课《我的新朋友》(如图3)和浙美版第2课《新朋友》(如图4)的喜爱程度有着较大差异。前者仅有16人喜欢,而后者有49人喜欢。著名装帧设计家陶雪华认为:“书籍是用来阅读的,如何在阅读过程中,给读者以美的享受,这就是书籍设计的终极目标。”这里的“美”,既有视觉层面的,也有心理方面的。

内页设计中的“课程中心”和“学生中心”

1.图片素材的选择

人教版选用了三张大师的作品:马蒂斯的铅笔速写《女孩》、黄胄的铅笔速写《祖国花朵》、李平凡的版画《抱鸽子的女孩》;浙美版只选择了1张大师作品即李平凡的版画《好朋友》。人教版选择的13张图片全是绘画;而浙美版选用了7张绘画、3张剪贴、3张小朋友在一起游戏活动的照片。人教版的13张图片中,12张单个人物,仅有1张是合影;浙美版的13张图片中,7张是几个甚至众多朋友在一起的图片:①著名版画家李平凡的《好朋友》,这是三个背着书包的小朋友邀约在一起;②两个小朋友在草坪上③两个小朋友拍拍手;④众多小朋友在一起玩“找找我的好朋友”的游戏;⑤几个小朋友正在合作完成作业;⑥集体合作方式剪纸粘贴的茁壮大树;⑦全班同学的合影。这种特有的素材选择,把孩子的心理迅速拉回与朋友在一起的那种经验场景,在这里,图片素材的选择已经盘活了孩子与课题《新朋友》相关的经验世界,在丰富图片的引导启发下孩子们关于“朋友”的积极情感和经验世界的回忆能迅速被提取出来。相反地,人教版在这种图片素材的阅读中,儿童关于“朋友”方面的情感和经验世界调动起来会慢得多、难得多。由此不难看出,人教版内页的设计偏重美术课程经典知识的渗透和传承,而浙美版偏重学生对朋友关系的活动体验。前者更接近“课程中心”的被动接受,后者离“学生中心”的建构主义更近。

2.图片素材的排版设计

美术课作为审美教育中最核心的部分,其教科书应该是能激发儿童美感的范本。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认为:韵律、色调和布局这些形式结构、平衡和秩序都是激发美感的形式。

(1)从图片的外框形式观察,浙美版采用了方形、圆形、椭圆形、树叶形、无边框的不规则形等,呈现出丰富多变的外在形式;人教版的图片几乎全为方形,方形的重复出现让人感觉到更多“规矩”的存在。相比较而言,浙美版为儿童提供了更加的丰富的视觉经验,针对好动阶段的儿童来讲,多样而不规则的外在形式能更好地激发孩子们对美的感受。

(2)从图片的大小和面积安排观察,也能读出设计者隐含的姿态。这个姿态告诉我们设计者是否真正考虑到儿童如何阅读,如何参与,儿童的内心世界与教材中展现的世界如何互动。观察人教版的图片编排:一半的版面是著名艺术家的范作和和绘画应该怎么画的问题。这样的设计排版很容易让人想起世博会上中国馆的设计,占地面积为其他馆的20倍左右,请别人来自家做客,自己却很高,促得万方来朝,会促使客人形成什么样的心理?这也让笔者想起以前听说的三个国家老师教学生怎么画苹果的故事,是“照葫芦画瓢”还是先让学生自己闻一闻、摸一摸、甚至吃掉这个苹果的故事。在这里,留给孩子展现自我的空间大小彰显了教材图片排版者的真实姿态,究竟是告诉儿童我们拥有多少经典重要呢?还是在提供经典的前提下给孩子留出更多的空间更加重要?

图片的选择和排版是小学《美术》教材设计的灵魂,在选材和编排时不仅要以课题内容为前提,还应从儿童的角度出发,考虑什么样的素材能与儿童现有的经验有效联结,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想一想:什么样的图片和排版是他们最喜欢的?而不是仅从课程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应该知道什么。

(3)文字的处理

“凭设计师的设计方案让消费者第一眼就被吸引的能力是设计的魅力之一”。这两课都包含图片13张,200个左右的文字。图片与文字同时出现,大多数人首先注意的是图片,而一年级学生本来识字很少,就更易关注图片,忽视文字。但是,在图多字少的美术教材中,文字往往是不能被学生省略和忽视的,它蕴含着学生学习的三维目标。所以,如何让学生注意到这些文字,是书籍装帧设计师应该好好把握的问题。

浙美版设计师只用几个小小的装饰符号和色块变换就轻而易举地让小学生走出了这种阅读的困境(如图5):①设计师把蓝色字体的课题“新朋友”几个字安放在黄底色上,很醒目;②紧接着右边以“活页夹”的符号延续出一个“箭入靶心”的黄色图案,与“结识新同学,观察并描绘头像”的文字一起出现,寓意这是本课的重点任务;③“想一想”几个字

放在蓝色底色中,前面加上一个冒水泡的鱼,仿如一个小朋友正在开心地动脑筋想问题的情景。④“提示”放在蓝色底色中,前面加上一个黄色的发光电灯泡,仿如小朋友的思维进入了黑暗地带,设计者为他们带来光明,与后面的文字“可以从脸形、五官、表情、发型等方面去观察你的好朋友”一起,为小朋友指明了观察方法;⑤书写铅笔的图像与“学习建议”、黄色点、蓝色点一起出现,结合“画画你的好朋友”、“以集体合作的方式完成全班同学的头像组合作品”的文字提示了任务及其完成任务的方式方法。一方面,“箭入靶心”、“笑鱼冒泡”、“发光灯泡”、“书写铅笔”这些小小装饰符号的寓意与它引领的文本含义和意图本身十分契合,真正达到形式与内容的一致;另一方面,这些装饰正是小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符号,能有效激发孩子对文本的关注。各个块面的文字含义也体现出浙美版注重引导孩子有兴趣的参与过程的特性。

人教版的文字编排既没有鲜艳色彩的衬托,也没有这种形象的装饰符号引领文本,对学生的吸引力相对欠缺。“你会按照哪幅头像的大小和位置为你的新朋友画像呢?”,这是要求学生了解构图知识;在“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说一说”所在的四句话中“特点”二字反复出现,表明编者对于儿童画新朋友时一定要抓住朋友的特点的深切期待。而对于儿童在绘画过程中,究竟能回忆起多少与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相对忽视。由此看出,人教版的一年级《美术》上册内页设计中的文字编排更多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浙美版更注重学生在趣味、参与和过程方面的体验,与学生有更多的共情。

有人说:“书籍装帧设计是有纪律的狂想”。只有自身的“狂想”而不顾“纪律”会失去读者;只有“纪律”没有“狂想”,设计又成为一种桎梏。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的封面设计相对完善,既有效地借了“美术”之题的含义,又恰当地进行了美的形式的“发挥”,与一年级小朋友更好地实现了“共情”;浙美版一年级《美术》教材封面设计在对儿童的引导和情绪调动方面相对欠缺一些。人教版美术教材的内页设计彰显知识性、秩序性、思想性,追求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更宽阔的文化视野;浙美版美术教材内页的装帧设计透露出更多的趣味性、参与性、适应性,形式与内容更加贴切,与学生有更加畅通的“共情”通道。

教材装帧设计师作为隐性的美术教育者,要想使设计抓住学生的眼球和内心,就必须在遵循艺术设计“纪律”的前提下,了解不同阶段学生的美术学习心理,与学生所处的环境条件相适应,以学生的共有经验为前提,充分考虑到不同阶段学生的视觉心理及其能动反应,让设计贴近他们的生活经验,站在学生的视角上思考、观察、想象,充分培养自身与学生“共情”的能力,继而进行形式结构的“狂想”,由此设计呈现出学生更喜欢的美术教材。

篇4

关键词:众创空间;双创;艺术设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79.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2

近年来,高职院校一直致力于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创新型专业人才,各高职院校积极对外寻求资源,以校企合作为办学模式,以工作系统化建设课程体系,以任务驱动组织课堂教学,以工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各校办学条件、教学设施、所处地理环境、校企之间诉求不同等因素的限制,毕业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培养程度还不够,不能真正意义上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与此同时,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双创时代”,创新发展已成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高职双创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众多的“众创空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成为培育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活力的策源地。因此,深入分析研究“众创空间”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及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众创空间的平台作用,有助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双创”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一、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创新创业型高技能专业人才的重任。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历来重视在校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工学结合、项目驱动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但是由于受到教学观念、地理环境和教学硬件设施不足等的限制,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能力培养不能满足毕业后就业或是创业的需求。

1.校内方面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而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等方面较为欠缺,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出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心愿,以及对专业的片面了解而盲目的选择了艺术设计专业,导致许多不适合学习这个专业的学生被动的进行专业学习,由于缺乏主动性在完成课程任务(设计作品)方面存在敷衍了事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需要教师花大精力去推动教学任务的实施,其教育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既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又是设计专业各门课程制定教学计划的标准,在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对教学具有导向、依据和测度作用。但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课程之间相互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专业基础课与实践课脱节,部分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还以学科体系为标准,不能满足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需求,设计实践环节中的种种不足导致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培养达不到预期目标,更无法满足企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担负着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培养的重要责任,高职院校也在努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但是多数教师毕业后即开始从事教育工作,自身就缺乏企业一线工作经验或是创业经验,因此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力不从心。

有些高职院校为扩大招生数量盲目进行专业建设,对专业建设和师资力量培养投入的不重视,教育教学观念的落后,专业定位和课程建设的落伍,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僵化,双师型师资力量、实验实训硬件条件的不足等等原因,严重限制和影响了专业的发展,更谈不上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效果。

许多高职院校出于学生安全和便于管理的考虑,在教学管理制度方面过于死板和严苛,不考虑专业特点而实施一刀切式管理模式,严重影响了专业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果。许多专业教学活动被限制在教室内完成,但是学校自身教学硬件条件的又不能完全满足专业教学需求,学生缺少到企业一线实际工作环境参观考察的机会,导致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创意和作品只存在于脑海里、电脑里和理论上,不能通过设计作品的现检验设计的可行性,又何来的设计实践经验,创新创业素质培养更不知从何谈起。

因此很多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由于专业技能和素质满足不了行业的需求,又不具备创业的条件和经验,不得不转行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

2.企业方面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不断的尝试和探索,试图通过校企之间优势资源的共享,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从而达到为企业输送专业人才的目的。但是由于校企之间在管理制度和利益诉求方面的差异,校企协同育人的效果寥寥,甚至很多企业在校企合作协议到期后不愿再与学校继续合作。

企业希望通过校企合作进而在学生中发掘出适合本企业的专业人才,但是由于学校教学和管理机制及教学设施不足的问题,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动手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学生进入到企业后,还需要企业对学生本应在学习内完成的职业技能和素质进行培训,而部分学生在企业接受培训后就另谋他就,致使企业利益受损,很多企业已经不再接收高职的实习生。

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合作的企业对实习生的需求有着数量少、素质要求高、需求时间不确定等特点,通常会依据企业发展情况临时确定是否需要实习学生,但是由于校方对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的僵化和不变通,使得企业急需用人的时候,出现了学校不放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情况,有违校企合作的初衷,也破坏了校企合作的基础。

随着行业的发展及经济、社会形式的变化,企业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若是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不能有所突破,校企合作将变成一纸协议,而毫无实质作用。

综上所述,在当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开展双创教育,仅仅依靠学校和企业是无法完全到达人才培养的目的和效果的,基于此高职院校应该主动、积极地探索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路径,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对人才培养模式与内涵建设的创新思考。

二、众创空间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力补充

“创客”来源于英文的“Maker”,是指以热衷于社会产品创意开发、设计、制造的人形成的群体。国外的Hackspace、Fab lab、Tech Shop、Makerspace 等各种形式的创意空间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出现,并对人类科技的发展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创客们进行创意设计、创新工作的物理空间就是创客空间。众创空间就由许多创客空间构成,供微型创新企业或个人创新创业提供低成本、高便利、全要素的综合性开放式服务平台。当前众多众创空间均以“互联网+”为平台,从而打破了时空的局限,让创业者足不出户便能获得更为便利直接的帮助与服务。

2014年9月,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首次提出“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2015年1月28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提出“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培育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各类青年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等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众创空间一词正式出现在中央文件中。2015年9月,科技部印发了《发展众创空间工作指引》(国科发火 [2015]297 号),明确众创空间的功能定位、发展原则、服务内容、基本条件等。

众创空间属于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资源共享空间,通过讲座、路演、网上交流等形式为创客提供全方位创业指导,除提供创新创业所需的资源以外,还包括创新创业培训辅导、融资对接、活动沙龙、财务法务顾问等。

创新创业者在可以在众创空间里获得创新创业知识、提高创新创业技能,受到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政府职能部门和服务于相关行业的教育机构相比,众创空间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广义的教育,具有开放性、免费性、全民性等特性,教学方法灵活多元,除了传统的讲授法以外,还包括案例教学法、体验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都是新常态下我国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欠缺之处。

目前包含高职院校在内的众多高校以众创空间为校内创新创业教育的依托,如北京创客空间就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高校合作。各众创空间也积极进军高校,开展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与培训,引导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众创空间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属于优势互补的关系,一方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为众创空间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另一方面众创空间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实践平台。传统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更多是理论知识,所谓的实践也大多是模拟,而众创空间的创新创业教育才是实践教育和体验教育,因此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引入众创空间,可以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力补充。

三、众创空间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的有效作用

鉴于众创空间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特点,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双创人才培养中充分利用众创空间的资源,对培养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双创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艺术设计教学的特点,决定了教学过程中应该以设计实践为主,从而达到训练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目的。但是由于校企双方在设计项目管理和实施过程的不同,很难真正做到以企业真实项目完成课堂教学任务。高职院系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程中的设计项目多数是以教师虚拟题目为主,课程作品的验收也是由教师完成,很难完全达到企业及一线实际工作要求的标准。可以从众创空间所提供的众多设计服务需求中,依据课程教学需要,随时寻找符合高职院校教学安排的设计项目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由专业教师带队组织学生参与设计方案投标,由设计项目者检验学生设计作品,从而达到以真实设计项目实践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也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师的设计实践能力。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依据设计任务进行创意设计,但是由于学校缺少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实物的必要资源和硬件条件,所以很多优秀设计创意只能以效果图的形式完成。而众创空间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技术支持,可以将学生的创意转化为真实可见的实物,并通过众创空间对外,吸引有兴趣的投资者,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

传统的教学方式Q定了教学活动的局限性,致使高校师生大部分时间被局限在校园之内,因此缺少对社会、技术、经济及行业发展变化的了解,也很难获得对口企业的需求信息。通过众创空间的平台作用,能够打破地理位置的限制,寻找到合适企业尤其是学校所在地的地方企业进行合作,真正做到专业教育为区域经济服务。通过众多企业的参与,满足专业教学资源的需求,有效促进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形成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

通过众创空间的平台作用,使学生在校期间了解当前最新的技术、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接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接触到更多的创新创业思想,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尤其是通过学生创意设计项目的实现让学生体验创新创业的全过程,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自信心,积累经验,为毕业后的就业和创业打好基础。

四、小结

综上所述,众创空间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实训平台,其资讯的爆发、资源的丰富、教育理念的创新、教育方式的多元,是对当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力补充。因此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中,尤其是双创人才培养方面,以众创空间为平台和依托,结合学校和众创空间的资源,建立以学校教学为主,以众创空间平台为辅的双创人才培养的模式,能有效达到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也将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出席第九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并发表特别致辞[N].人民日报,2015-09-11.

[2]王占仁,刘海滨,李中原.众创空间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研究――基于全国6个城市25个众创空间的实地走访调查[A].思想理论教育,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