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素质培养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8: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艺术素质培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艺术素质培养

篇1

近年来,由于市场的迫切需求和学校自身发展的双重因素影响,全国各高等院校设计类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各地新增新设艺术设计类专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就高等职业艺术教育而言,仅江苏省近几年中就有近七十所高校招收设计类学生,而高职类已占半数以上。面对教育市场的如此变化,高职如何为市场提供高素质的人才?这是教育界同行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高职教育针对普通本科教育而言,有较大区别,它以实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为满足社会的需要,我们认为设计专业的职业技术教育应从以下方面实施专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一、适时转变思维,增强创新能力

设计是时代文化发展的综合体现,是设想与筹划的过程,是谋求人与自然、人与艺术之间更好的协调,是为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劳动。

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决定了设计师只能不断地努力,不断进取、不断创新,否则将被社会所淘汰。目前艺术设计教学滞后于现代设计的市场实践,已是不争的事实,艺术设计的思维方式必须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高职教学应以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指导学生树立现代设计观念和创新设计意识,发掘其创造潜能,训练学生学会创造的方法,并能创造性地解决设计中的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设计的流行风格、流行样式的变化也愈来愈快,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也变得愈来愈难以捉摸。艺术设计教学应引领潮流方向,预测市场动向,关注未来设计走向。

二、加强实践教学,服从市场需要

设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实践活动。人们有什么样的需求就有什么样的设计实践。艺术设计教学应反应这一社会需求。

设计实践是基础理论与专业设计相结合的中间环节,是检验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应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目前高职设计教学完全按着普通高校模式,存在很多弊端,设计教学与市场结合不紧密,导致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如:高校设计类毕业生大多数人在两年内不能胜任工作,甚至三年后才知道什么叫整体设计。当今市场需要大量的应用型、技术型“灰领”阶层的设计师,具有解决问题与动手能力的技师,而不是研究型的设计家与画家。

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课时比。选择一些有市场特色的校外实习基地,与社会接轨,在实践中检验和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水平,让学生真正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设计教育的终级目的。

三、关注整体设计,促进市场推广

设计是科学与艺术、技术与应用、企业与市场、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桥梁。艺术设计教学应引导学生主动的全方位的参与市场。

设计过程中,实用性的设计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功能设计因用途、使用方法不同而异。如:鸡蛋的包装设计应便于运输,一旦运输过程中出现破碎,再漂亮的形式也是失败的。目前国外大多采用稻杆粉碎后,通过纸浆处理,做成多层硬质纸包装。这种多层材料制成的方型包装便于运输且不易破碎,甚至将包装好的鸡蛋从楼上扔到楼下,完好无损,从功能上讲这一包装设计既是实用的,又是环保的。再如:轮椅的设计,能够爬楼梯,外形上只是多了些支撑点,这些支撑点的造型又统一在轮椅的总体风格之中,那么这一设计是完美的,任何设计的实质目的就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当人们在摆脱了生存困扰后审美需求就成了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在追求功能实用的同时,还应强调设计中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审美追求,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来鲜明地突出设计主题,达到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统一。

四、转化科技

成果,改变教育观念

设计的发展始终依赖于科学的进步,设计教学同样应该与时俱进。传统手工作坊式设计教学模式显然已遏制了设计教学的发展。科学的发展、知识的更新、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出现,电脑辅助设计的普及正促使传统教育模式作出一场变革,这需要我们在观念上、内容上和方法上作出重大调整,以适应市场对专业设计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师应更新观念,刷新知识,不断学习,紧跟时展,运用现代设计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以科学的教学方案实现高职设计教育目标。

篇2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校;舞蹈教学;有效改革

一、开展舞蹈教育培养和强化大学生艺术素质的相关原则

艺术素质的培养和强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更好地实现高校舞蹈教育的目的,应把握舞蹈教育和艺术素质培养的内在规律和重要原则,将此项工作做到实处:

(一)相互配合原则

艺术素质的培养和强化并不是孤立的行为,是需要与其他类型的艺术教育或文化知识教育相互配合的。因此,高校在开展舞蹈教育的同时,也要强调舞蹈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之间的协调与统一,使之成为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中的有机构成,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其特点的学习方法的教育策略。作为一种艺术素质教育,舞蹈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出所谓的“专业”舞者,而是强调学生在艺术知识积累、艺术欣赏和感知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三)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是指按一定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科学方法和技能。

二、开展舞蹈教育培养和强化大学生艺术素质的有效策略

(一)舞蹈教学必须强化剧目表演中的动律训练

一个民族的舞蹈之所以能够独立存在,是以其动律为基础的。动律是舞蹈风格的核心,动律是这个舞种与其它舞种区别的根本标志。如蒙古族舞蹈主要有六种动律,即:圆绕动律、扭揉动律、横摆扭动律、起伏动律、反射动律、点顿动律。如果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了这些动律的特点,那么也就掌握了蒙古族舞的风格。在教学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要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反复进行。动率训练应从单一动作开始直到各种组合动作,严格精心的进行训练,使学生逐步达到动作准确规范、从容自如、潇洒优美,让内心的感觉传达到身体的各部位,直至手指尖都应充满音乐感。

应使学生明确动率来源。讲清楚每种动律的来源,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圆绕动律,就可以从草原牧民的生产、生活、习俗中找到舞蹈中圆绕动律的例证。

应强调内外统一,防止单纯做动作。在教授动作时,教师应积极启发学生,调动他们的内在感觉。例如,笔者排练蒙古族《顶碗舞》中,编导运用了横摆扭动律,它很好地体现了蒙古族悠扬、深情的性格特点。“横”是指动律方位始终都在横线的左右方向上;“摆”是指双手在横线上左右、上下摆动;“扭”是指腰随双手的摆动而左右扭动。合起来就叫“横摆扭动律”。这一动作,稍会舞蹈的人谁都会做,但又不是谁都能做好。在教授这一动律时,要用语言去启发学生,让他们用动作和神情去体现蒙古民族所具有的那种含蓄、稳健、端庄的美。

(二)成立艺术社团

艺术社团是高校大学生展示自身舞蹈艺术才能、实现艺术梦想的重要平台,也是活跃在高校,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积极力量。通过成立艺术社团,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艺术发展环境,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强化协作沟通能力,是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参与舞蹈艺术活动、提高自身艺术素质的有效举措。

(三)进一步促使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努力的促使教学模式向着的“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两个方面出发:首先,要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众所周知,舞蹈是一门非常强的实践性学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学生们舞蹈的专业知识,还要培养他们实践知识的精神和习惯,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四)舞蹈教学必须加强与表演实践的结合

舞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设法缩短排练室与舞台的距离,一定要在重视技巧训练的同时,重视学生对于舞蹈所表现内容的理解。从刚入学,学生上第一堂舞蹈课时就要培养他们热爱舞蹈的感情。在教学内容中,教师要运用某部分动作多编一些表演性组合,以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为将来的舞台实践奠定基础。例如“揉背组合”,就是以赞颂草原、热爱家乡为主题思想内容的表演组合;“单项指与周身各部位混合训练”,就是表现在黑暗的压迫中挣扎、渴望着光明、祈祷幸福为主题思想内容的表现组合等。

(五)提高教师水平

教师是舞蹈教育开展的具体操作者和执行者,舞蹈教师队伍的素质是舞蹈教育有效实施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必须要培养和锻造一支优秀的舞蹈教师队伍,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舞蹈技能和师德水平,使其在舞蹈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结论

高校舞蹈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部分,是一种集身体素质培养、心理素质培养、思想素质培养与审美素质培养与一身的综合艺术,对高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作为高校而言,不能仅为了专业课程的教育而忽视了舞蹈教育,不能只着重于对专业课程教育的投入力度,要综合考虑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重视高校舞蹈教育,安排适当的课时进行舞蹈教育,努力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舞蹈教育场地,增加舞蹈教育的师资力量,给学生开展舞蹈训练提供一些专业的指导,让学生在舞蹈中提高综合素质。

篇3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新素质;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229-01

创新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要推动社会发展,就要努力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素质。艺术设计类的学生,要实现发展与进步,创新素质是他们必须具备的。当今社会中设计,抄袭的现象很严重,而且在艺术作品中,创新的东西很少,优秀的设计作品,是以创新为基础的,培养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创新素质对于促进艺术设计健康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

一、艺术设计类学生培养创新素质的必要性

在艺术设计中,创新才是设计的灵魂所在,一幅设计作品,只有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才能真正被人们所喜爱。然而当今社会中,抄袭、模仿的现象十分严重,人们为了节约时间,大部分都是按照已经设计好的作品进行修改,每一种主题的设计都有了固定的修改模式,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之处。对于这种情况,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师就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素质,从而推动设计行业的健康发展。

艺术设计类学生在进行创作时是离不开灵感的,但不是所有的灵感都可以应用到实际的创作中,我们需要把灵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形成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成果,并赋予其现实的意义。艺术设计类的学生就要具备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以便更好的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为自己今后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创新素质对于设计的创新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具备了这种素质,可以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对艺术创作更加认真,更具有责任感,减少模仿、抄袭的情况,使艺术设计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二、培养艺术设计类学生创新素质的对策

1、针对学校特色,创新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观念

要想使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创新素质得以培养,学校就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树立具有特色的创新理念和学生培养模式,使学生能够切实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素质。为以后的工作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艺术类院校的学生,容易受到学校大环境的影响,他们的创新意识会更强,对于创新素质的培养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2、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主要是为了他们以后的工作和发展,学生在学校都会学习很多专业性的理论知识,每个人的掌握程度相差无几,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就会逐渐凸显问题,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对实践环节的重视,在教学中,尽量减少课堂教学的时间,增加他们的课外实践活动,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在西方国家的艺术院校中,会成立各个学科的工作室,配有专业的教师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更多的了解课堂外的知识,丰富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意识。

3、以市场为依托,开阔学生的视野

在教学时,教师要对艺术设计类的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使他们学会更多的知识,丰富知识储备。设计师不是局限在一个空间里进行创作的,接触不同的领域,吸取不同的知识,可以使他们保持开阔的视野,能够为自己的设计找到更多的素材。

艺术设计的作品最终都是要进入到市场中,并且要符合市场的实际需求,所以在教会学生专业的设计知识好技能外,还要让学生尽早的接触市场,了解市场的经营方式和理念,与设计的需求者进行联系和接触,并参与设计,缩短学生适应社会的时间,能够尽快的投入到实际的工作中,帮助学生更多的理解市场的需求与喜好,并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设计思路,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4、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许多先进的技术手段已经广泛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起着积极的作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为人们的实际活动提供更多的便利,而且艺术设计者在先进科技的帮助下,不断的强化自己的思维意识,进行更好的艺术创作。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也逐渐多样化,所以作为教师,应该积极的鼓励学生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开展设计工作,使我们的设计不断的表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受到更多人的喜爱与认可,也为今后的发展和创作提供更多的机会。

结束语:

创新素质是艺术设计类学生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想使艺术设计更具影响力,受到更多人们的欢迎,就需要不断的培养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高师学前专业艺术素质

[作者简介]杨达(1969-),男,四川阆中人,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管理。(四川绵阳621709)

[中图分类号]G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065-03

一、引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教师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她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这就要求从事幼儿教育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艺术素质。

二、幼儿教师艺术素质的内涵解读

第一,教师要具有音乐、舞蹈、绘画等方面的艺术教育理论和技能技巧。生命从童年开始,艺术从儿童开始,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要从尊重儿童,保护个性开始。许多理论与实践研究表明:幼儿期,艺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重要阶段。创造力培养主要应采用渗透的方式在幼儿喜爱的活动如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中进行。

第二,发现和开发有艺术天赋幼儿的艺术潜能。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在各种艺术活动中观察幼儿的反应,有艺术天赋的幼儿,对自己喜爱的艺术形式活动,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参与热情和良好的素质。有的孩子能比较容易地分辨不同的旋律和音节,有较强的节奏感,可以尝试让这类孩子更多地接触音乐,培养孩子的音乐细胞,挖掘出孩子所潜藏着的天赋;有的孩子模仿能力强,协调性好,喜欢闹热和参与各种活动,说明具有舞蹈天赋;有的幼儿对形象的记忆特别清晰,画画时大小比例比较准确,运用色彩感人丰富,表明他们有敏锐的观察力,对色彩、造型有较强的辨别能力,具有绘画的天赋。

第三,设计和组织艺术课堂教学。好的课堂设计和组织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针对不同类型艺术课,其组织和设计是不一样的,必须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其语言、动作、思维等发展来设计和进行有效的幼儿活动。幼儿的学习来自生活,艺术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一定利用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素材,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通过游戏和活动来实施幼儿艺术课教学。

第四,创作艺术的能力。艺术修养还体现在作品的创作上,教师是否能够创造性地运用钢琴演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来为幼儿歌曲即兴伴奏,并能够做到边弹边唱;运用所学舞蹈的基本手位、脚位、动律及民族舞蹈的基本知识和组合进行儿童舞蹈的创编,还应具有较强的儿童舞蹈教学能力;在美术方面除具备基本绘画形式蜡笔画和水粉画,利用废旧、环保的材料进行手工制作外,更应该具备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智力发展创造性的进行环境创设,引导幼儿观察事物,并发散思想进行创作。

三、提高学前专业学生艺术素质的途径

(一)明确艺术教育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性

1.艺术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1999我国颁发《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的方针,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培养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艺术素质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高校美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它对于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及德、智、体、美等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2.艺术素质从事幼儿教育的基本素养。通过艺术进行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这就要求幼教工作者要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具有音乐、舞蹈、绘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弹、唱,会画、跳的基本技能、技巧以及能够欣赏音乐、美术、舞蹈等作品的基本素质。还要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并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还要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离开了技能技巧,“审美情趣”、“素质教育”就无从谈起。

(二)激发学生学习艺术课的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因此,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只有当学生对其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乐意去学,才会去积极思维,才会受教育于轻松愉快之中,才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大学生的身体、心理都比较成熟,对于艺术课过去接触很少,即使在高中和初中学习过,也是表面的、粗浅的,现在成为她们的专业技能课,一周要上好几节,并随时要还课、考试,大部分学生有畏难情绪,认为自己学不好。教师必须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多元的教学手段,艺术地设计课堂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经过艺术设计的课堂教学环节,就像一盘色香味具全的菜肴,令人难以抵御它的吸引。如在进行音乐教学时,通过讲解这首歌、这首曲的创造背景,表达的思想感情,以画面、幻灯投影、电影等形式给学生以丰富的感知,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曲目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强烈兴趣。如欣赏音乐作品《铁蹄下的歌女》,总能使人热血沸腾,总会将我们的思绪带入到那个苦难的年代,日寇的铁蹄践踏我中国大地,焚烧我家园,杀害我同胞,“谁甘心做人的奴隶,谁愿意让乡土沦丧。”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振兴中华而抛头颅,洒热血,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加深了同学们对作品的理解。

艺术课教学要善于运用丰富、幽默、感染人的教学语言,点燃学生热情。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语言的艺术性。20岁左右年龄阶段的学生学习音乐、舞蹈、美术本来就很困难,接受慢,效果不是很好,不要求全责备,而是给予理解和鼓励,对于学生取得一点点成绩和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一定不要说伤自尊,打击积极性的言语,应该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朋友、知己和学习的支持者。艺术地运用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苏联教育家孔德拉秋克说:“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妥善地运用教学方法。”艺术课中老师的示范、动作的分解和辅导非常重要,并讲求方法,教无定法,选择最适合的方法最关键,教学方法运用得当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加强文化素养,提高艺术学习能力

加强学前专业学生文化素养主要是指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提高其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精神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然观,发展观。著名流行音乐作曲家付林曾在书中的一句话“素质是水,专业是船,水涨船高”。可见文化修养对艺术课的学习是多么的重要,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作品的理解能力、想象力、审美力。每一幅美术作品、每一首歌,每一段舞蹈都有深刻的内涵,都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只有丰厚文化修养的人才能读懂它、听懂它、看懂它,理解其传递的信息。如:声乐艺术是人和音乐的心灵的撞击,是歌唱者的文化品位、文化韵味同音乐的交融,依赖于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广博的文化修养。舞蹈通过人体的肢体语言表达一定的思想和感情,如蒙古舞的手、腕、肩、胯的动作充分表达了蒙古民族在辽阔的草原上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方式,展现了蒙古族人激昂奔放的性格和激烈豪放的传统风格,为了更好体悟“味道”,必须了解当地民风、民俗和民情等相关舞蹈文化知识,才能准确理解蒙古舞动作和风格。美术艺术主要指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著名国画家孔奇说:“美术艺术就是心灵中文化素养的爆发和流露。”由此可知艺术和文化素养是相辅相成,文化素养在艺术中起到很关键的决定性作用。没有真正文化的艺术作品是苍白无力的,表现是肤浅甚至庸俗的。

(四)多渠道提高学前专业学生艺术素质

1.学校课程设置上,增加艺术课的比例。我国著名的幼儿心理与教育专家殷红博所著“关键期与潜能开发系列丛书”阐明3岁半左右,是幼儿注意力发展的关键期;3~5岁左右,是幼儿音乐能力开始萌芽的关键期;3~4岁左右,是幼儿初级观察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6岁左右,是幼儿观察能力开始成熟的关键期。表明3~6岁是幼儿身心发展正处于艺术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影响幼儿艺术教育水平的高低关键是教师的艺术素质,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园艺术教育最直接的组织者、实施者、创造者,必须具有较高的艺术专业知识、艺术教育水平和较强的艺术教育技能。幼儿园教师职业素质所包括的会写、会画、会唱、会弹、会舞、会做也都是艺术教育方面的基本技能技巧。要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职前教育阶段具备良好的艺术技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就必须要强化学生艺术技能的训练,在课程设置上,加大艺术课的比例。

学前专业除开设必修音乐基础(乐理、试唱练耳、琴法)、美术基础(素描、色彩、设计、简笔画、手工)、舞蹈基础(基训、民族舞、幼儿舞)和幼儿园艺术活动指导课等外,应开设一定比例的选修课,如幼儿园实用美术、幼儿园环境艺术、幼儿音乐创编、儿童歌曲即兴伴奏、幼儿舞蹈创编等。这些选项课贴近幼儿园实际,增加了专业的实践性,缩短岗位的适应期。丰富多样的选修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而且还增强学生良好的幼儿音乐、美术、舞蹈的审美情趣,并在表演、创编中获得丰富的艺术审美体验。学前专业艺术课的内容上考虑专业特性,防止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课程等同于艺术专业的艺术课程内容,要以满足幼儿园艺术教育要求为原则来编制艺术课程内容,要在传授艺术教育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进一步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独特的专业特性和要求,加强蜡笔画、手工制作、儿童歌曲的即兴伴奏、边弹边唱、幼儿舞创编等内容的教学。不仅要强调技能,还要重视艺术知识,欣赏艺术、创造艺术等能力,才能在今后的幼儿教学中引导幼儿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实现美好的人生理想。

2.师资配置方面,引进和培养“双师型”的艺术老师。“双师型”教师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保证。学前教育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它既具有师范性、职业性,又具有实践性,这就要求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教师。她们既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较为熟练地进行大学艺术课的教学,又能深入幼儿园,了解当前幼教艺术教育动态和前沿理论,具有较强的幼儿园实践教学素养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够懂得幼儿园老师如何运用说、演、弹、唱、画、编等技能于教学之中进行艺术教学,能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编排各种节目,组织各种活动,如六一儿童节等,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指导幼儿去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3.加强学生艺术实践能力。艺术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必须多参与,多实践才会习得较强的艺术能力。多给学生在实训室练习的机会。学生必须利用课堂内、早晚自习、课外活动等一切机会多到琴房、练功房、画室、手工室、陶艺室等实训室练习,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检查,掌握正确、科学的练习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艺术课外活动,社团要举行频繁、规范的排练或演出活动,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学生自己开展的艺术教育活动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在艺术方面的专业造诣,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更重要的是社团活动使他们变得自信、乐观,同时学会了合作,锻炼了领导才能。多开展艺术比赛活动,如声音比赛、器乐比赛、幼儿舞比赛、儿童画创作比赛等,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创作及与同学间多交流的机会,以其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和审美情趣。

4.加强学生在幼儿园的见习、实习活动。新《纲要》的贯彻,要求幼儿教师要具有多重角色意识。在幼儿园里幼儿教师既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还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因此高校应采取集中见习、分散见习、参与式见习、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参与教育实践形式,让学生观察、思考音乐、美术、舞蹈在幼儿园的各种活动、游戏中是如何运用的,幼儿园是如何组织艺术课教学的,并主动参与,使学生组织、实践艺术能力在真实情境的依托下得到培养,促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离校前基本完成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

5.改进现在艺术课的教学方法。教师要运用灵活、多样、针对性强、有特色的教学方法,让枯燥的课堂鲜活起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完成教学任务。由课内走向课外,由学校走向幼儿园,构建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接触原型,去感知,去领悟。如学习民族舞蹈,不仅听老师讲解、看老师示范,还可以看一些视频,条件允许尽可能到这些民族地区去体验和观摩;学习幼儿舞时,到幼儿园去观看小朋友是如何表演的,动作的夸张性,表情天真纯洁性,是如何享受这一过程的,自己今后教学应该如何进行幼儿舞创编。教师在艺术课堂上应该是一个完美的表演者,艺术教师要以与学生平等的姿态进行教学活动,建立一个师生同乐的学习活动空间,激发学生学习艺术课的兴趣,教会学生今后如何组织幼儿艺术活动课。

6.制定考核标准,严把出口关。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年度技能过关标准和毕业生技能达标标准,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实行人人过关、抽考、免测相结合,把平时的课堂教学、参加各种活动的次数和效果等情况结合起来,多途径促进学生练习。

[参考文献]

[1]程辉.论高校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J].音乐天地,2006(9).

篇5

艺术教育能够促进高职类大学生全面发展

德国哲学家舍勒认为,理想的人应该是一个“全人”,全人的教育需要完善的知识。人类文明中存在三种知识:教养知识、拯救知识和统治知识。教养知识是指人拥有却不需要意识到的、成为第二天性的知识,它强调人格的充分发展。要想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养知识尤为重要。而艺术教育所提供的正属于教养知识。我国著名教育家先生也倡导在国民教育中实行美育,以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著名学者王国维认为人的教育包括“身育”和“心育”,艺术教育则是“心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教育能够提高高职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指对人的生命价值、人生意义、道德取向、审美情感的领悟与追求,包括对个性自由的向往与崇尚。在功利主义者看来,这些都显得虚无缥缈,缺乏实用功能。实际上,人们在实现物质目标的同时,没有精神追求,缺乏人文关怀,就会陷入虚无状态,成为“空心人”。在高职类大学生中不乏这样的“空心人”。

艺术教育就是要通过艺术创作与欣赏的教育实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的目的。对各种艺术形态的认识、分析、鉴赏、判断、体验于创作都会在不知不觉中熏陶、内化、升华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艺术素养的高低又会反映在大学生的衣食住行等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艺术教育从艺术学习活动中渗透元素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在长期的艺术陶冶中培养学生人性的尊重与关怀、归属感、自我的深刻反省、无私奉献、健康完善的性格、自我调整自我超越的追求观等。这些是人生不断成长与发展的动力与源泉。

艺术教育能够激发、滋养高职类大学生的创造力

创新与创造是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具备创新意识、拥有创造能力对于高职类大学生尤其重要。创造力是高职院校毕业生所应具备的诸多能力素质中最重要的一项。歌德认为,创造力的实质在于一种持久的生命活力。对于创造力的理解,应有两个层面,一是专门的创造能力,表现为发现与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在某一专业领域发明与创新的能力等;另一层面则是指不断涌动和更新着的生命活力。后者是创造力的基本内涵,是前者的基础和源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接受了长期的艺术教育,有深厚的艺术造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他们在谈到自己的发明创造时常常强调艺术和审美的重要性,认为艺术能够培养他们对自然事物的直觉和认识,能够为进一步的科学探索和发明创造提供基础和方向。

篇6

关键词:艺术教育;素质教育;现状;改革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教育改革的深化,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国家建设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其素质又极大地影响着国内的竞争优势。近几年,河南省高校的艺术教育也跃上一个新的发展平台,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通过调研和评估可以看出,我省高等学校的艺术教育发展进程还存在很大不足,还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省高校艺术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们可以从省第一、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上了解到,目前,我省艺术教育面临四个问题。其一,艺术教育发展不平衡,个别学校对国家提倡的艺术教育不重视,不安排选修课,也没有教材。其二,艺术教育总体水平偏低,学别人的多,创新的少,流行的多,反映大学生生活的少,以致所有作品在国家比赛中拿不到大奖。其三,高校缺乏艺术人才和专门机构,有比赛或演出时,大多是“临时抱佛脚”。第四,只重视艺术教育专业的提高,忽视对学校全体学生的艺术教育。第五,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缺乏。

我省从2006年起开展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以来,受到了大学生欢迎,但同发达城市比,教育效果还有差距。省教育厅体卫处负责人表示,艺术教育能够陶冶情操,提高素养,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建议,今后各高校在开展活动时,应激发大学生热爱音乐、美术、文学的激情,不仅重视艺术教育专业的提高,更应该重视对全体学生的艺术教育。

二、艺术素质培养在教育中的作用

艺术素质是一个人所具备的全面素质的一重要部分,对艺术素质的发掘和培育,能培养人的高尚的审美情操和全面的思维创造能力,是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艺术素质的教育对现代全面型的人才培养起着深刻的影响作用。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是人类对世界、对现实、对生活的一种情感反映,对现实生活感受越深,艺术情感的表现就越深刻、越真实,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经过对生活深刻实践才完成,这样的艺术作品,对人的情感世界,精神世界的作用就越大,因此,人们说优秀的艺术作品能陶冶影响人的性情。

13年前,美国艺术教育协会联盟就受命编写出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从一个方面改进和提高美国的教育质量,使美国的教育在2000年就达到美国总统克林顿提出的“世界级水平”。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艺术张扬真善美,激发着人们的信心与勇气,丰富着各类庆典、礼仪,使人们勇于承受悲伤的同时,又使人们轻松愉快,是促进心理健康和人际和谐的良方妙药;艺术形象思维能把感觉、情感和理性相结合,使学生更佳地体会深邃的事物与原理。艺术教育有着德育、智育、体育所无法代替的巨大的育人功能。正鉴于此,西方政界与学界人士经常地反复地强调说,“缺乏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决不能称为真正的教育”,“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只有重视艺术的教育价值与功能,才能促进人性的发展与完善。

所以,我们以为,大学应尽快开设艺术教育公共课程,进行比较系统的、涉及文学、美术、音乐、播音、舞蹈等门类的艺术课程,给予艺术教育课程跟体育课、“两课”一样的地位,使学生能够掌握各类艺术形式的基本知识,进而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同时,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多举办面向普通学生、能够吸引普通学生参与的艺术活动,如画展、书法展、摄影展、专场音乐会、诗歌朗诵会等,让我们的大学生亲近艺术,爱上艺术,不断增加审美经验,提高艺术修养。

但作为艺术的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将其纳入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一部分,不仅使艺术教育更为宽泛.同时对真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民族文化,树立民族形象以及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具有潜移默化、实实在在的价值,从艺术教育的实施、传授及提高方面也有便利的条件。如何使民间艺术落实到正常的人文艺术教育内容中,使生于斯、长于斯的民众能熟悉了解并珍爱自己的传统民间艺术,进而热爱自己的祖国是具有及其深远的意义。

三、提高大学生艺术素质的措施

1.注重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采取多种办法。以音乐教学为例,通过讲解音乐背景、情节等,通过画面展示、播放幻灯或电影等多种方式,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曲目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强烈兴趣。例如,根据民间传说的爱情故事及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而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其美妙的旋律令人无限神往,其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但是,如今学生对于这个故事,并不一定完全熟悉,尤其他们欣赏是该曲时,也并不一定能够充分理解。若在欣赏此曲前,教师将故事的梗概以及“草桥结拜”“同窗共读”“十里相送”“婚变坟”“化蝶”等情节向学生讲述清楚,便能激发学生欣赏该曲的强烈兴趣,使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越来越多地受到音乐欣赏教学研究和实践者的注意。有论者认为,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更好地启发、诱导、感化、影响学生心理,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激发他们认知上的需要和对音乐的兴趣。比如,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教学中,通过在不同的班级分别进行听磁带录音和通过多媒体欣赏乐曲,对学生注意力集中情况进行对比后发现,学生对于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能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加强艺术教育教学质量 在艺术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各类、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因为课外活动是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各类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抓学生心理特点及艺术教学的规律组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纯真的艺术感受、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努力提高学校艺术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把建立艺术教育评估体系与标准提到日程上来,艺术教育教学考核、评估是检查学校艺术教学质量、改进教学的必要手段,是促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考核评估学校艺术教育应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

(1)学校开设艺术选修课的种类、开设门数及课时;(2)课堂教学及课外艺术活动情况;(3)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审美能力、艺术表现和创新能力;艺术教育不能一瞰而就,不能心浮气躁,不能做样子打快拳,它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性的任务。

3.加强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助手,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实现艺术教育的中坚力量,艺术师资的培养、利用、发展尤为重要。

(1)师资培养加快步伐。艺术教育师资数量特别是质量必须尽快提高,包括提高学术文化水平、学历学位构成、不同需要师资的数量等。艺术师资最大的问题是文化修养和专业技能不能同步,许多艺术师资有较好的专业技能却难以达到一般高校教师的文化涵养。所以一方面他们依旧靠师徒传授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往往文化素养较低(大奖赛上最为明显地显露了这一问题);而另一方面他们自己在艺术学术研究上也缺少能力,科研和学术写作能力不足。

(2)优秀的艺术师资要从培养入手,随着艺术课程改革的推进,高等师范院校艺术专业正在逐步改变过去只重视技能培养的老路,而更加侧重综合艺术的教育。由于我们的目的是培养艺术教师而不是专职演员,从招生开始就需要摸索出整套科学合理的考试选拔方法:由技能选拔转向考核学生的全面素质、专业适应性、创造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在培养过程中,除了积极培养艺术门类的基本素养(专业技能)外,还应注重人文知识素养、基本教育理论知识、文化修养方面的教育及娴熟教学技能的训练。

(3)合理引进和充分利用艺术师资。普通高校在引进艺术教师的时候不仅要考察其专业技能,还应注重其艺术综合素质(如艺术发展史、艺术理论、人文知识等)的掌握程度 , 引进高校艺术教育所急需的 “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艺术教师进入学校以后,高校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合理的利用,改变过去普通高校艺术教师多为兼职的做法,将艺术教师纳入专职教师行列,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兼职艺术教师也应相对稳定,必须具备专业教师资格,或是当地艺术家、艺术团体骨干成员。

(4)充分优化资源,为稳定艺术师资创造环境。首先,设置完善艺术教育管理机构,不断提高学校艺术教育的管理水平,确保艺术教育政策法规的落实,是保证学校艺术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成立艺术或美育教研室,建立和进一步完善学校艺术教育评估评价制度、目标责任制度、学生艺术素质考查制度、艺术特长生招生制度、学生艺术竞赛活动管理制度、学校艺术教育评优、奖惩制度等。定期开展培训和研讨,包括组织外出学习和参观,不断提高管理干部和教研员队伍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多渠道、全方位推动艺术教育发展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保证学校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并随教育经费的增长而有增加,年度工作经费预算中,要有艺术教育的经费项目。要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开展活动、发展特色项目、添置设施、奖励先进。高校内应该有相对固定的艺术教育教学场地和艺术活动场所以及用于艺术教育基础设施、器材配备的稳定投入。

艺术教育的教学目标的思维指向是审美,功能可归纳为辅德、益智、健体等育人目标,无论从哪个方面都必然要通过审美这个环节才能够实现。作为素质教育内容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只是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和形成创新精神,最终实现其身体、心理、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改善。

1.加强艺术教育课程建设

健康的艺术教育要心智与技艺并举,因此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改革就必须牢牢把握两个基本原则来进行改革的尝试和教学内容的建构。首先注重艺术欣赏分析与审美欣赏的交融,淡化艺术技法、技能的操行练习;另外强化感知、重视体验的艺术教育创新与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发展的二重协调。

基于以上两个原则,针对艺术课程的专业特点,在课程整合上需要着重考虑基础性、综合性和平衡性三个因素。高校内开设艺术课程不应局限于欣赏类,而需要从各种角度开设更为丰富的课程,以满足广大学生们的需求,除了公共选修课程以外还根据专业需求开设一定的限定选修课程和必要的必修课。建议开设以下门类课程:

(1)欣赏课程,如《艺术鉴赏》、《音乐欣赏》、《美术欣赏》等,内容包括古今中外的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的经典作品欣赏、艺术批评等。 (2)史论课程,如《中国艺术史》、《中外音乐史》等,内容包括古今中外的音乐、美术、戏剧的发展史等。 (3)艺术文化课程,如《艺术与文化》,内容包括艺术与人类文化的关联等.(4)艺术与社会课程,内容包括艺术与社会、与人生的相互关系等。(5)技能技巧培训课程,如《美术》、《声乐》、《舞蹈》等,针对一些有基础有兴趣的学生开设的专业技能技巧培训课程。最后,开展丰富的课外艺术活动也是艺术师资发展的重要阵地。组织各种比赛、演出、展览等活动能锻炼艺术教师们的组织协调能力,提高业务水平;举办艺术节,邀请艺术团体、艺术家演出讲座、观看高雅艺术表演等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艺术的热情,也能让艺术教师们得到学习和经验。

2.注重科学研究和对外交流

第一,强调艺术教育的研究,提升教育、教学的内涵。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学习和运用,逐步实现教学形式的现代化、多样化,拓展艺术教育空间,提高艺术教学质量。第二,加强艺术类课程教学评价的改革。通过改革逐步建立起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艺术课程评价体系。第三,提高艺术教育的调研力度。充分发挥广大艺术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和教改实验的积极性,引导并鼓励艺术教师多渠道争取和自筹经费,积极申报并努力完成研究课题,以提高艺术教师的研究能力和科研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第四,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和培训。学校应积极建立交流渠道,广泛开展艺术教育、教学交流活动。除选派和组织艺术教育管理干部、科研人员、教师、学生艺术团外出参观、培训、访问、考察、演出、学术研讨外,还应该有计划地邀请外地、甚至外国专家来访问讲学。同时要充分发挥学术团体、互联网、多媒体的作用,使对外交流和培训的范围更加广泛。

3.学生从心理上接受艺术教学

在高校艺术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同学抱着一种混混而已的心理,并没有从认识上接受艺术教育,他们觉得这些课好过,而且成绩好坏无关,学与不学都是一样。针对这样的思想,作为教师应该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同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让他们从心理上接受艺术教育,并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样才达到了我们教育的真正的目的。

篇7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质;书法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书法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和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

一、书法艺术课程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现状以及意义

目前我们的高校书法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虽然有些大学开设了书法选修课,但在综合成绩中所占比重甚微,漠视了书法艺术的存在。现在有些大学毕业生、硕士生写的字像小学生写的一样,与书法相关的诗、书、画、印、美学等更无从无从谈起。书法艺术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乃至整个学校教育中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与困惑!当前应试教育的现状严重阻碍了书法艺术教育的开展,使得大多学生书写能力退化。鉴于此,我们有必要积极补上书法艺术教育这一堂课。对贵州某所高校书法选修课的学生做了初步的了解,调查结果如下:

(一)对中国书法的认识

1.一种文人的休闲方式;2.属于一种才艺;3.传统文化的一部分;4.短时间难以掌握。

(二)学习书法的目的

1.对于师范类的学生来说多一项技能;2.把字写的规范和漂亮;3.能够欣赏多种书体。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大学生还是期望掌握书法的基本书写技巧并借此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同时也应该能够说明在高校提倡开设书法选修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三)如何认识书法课程学习的意义

大部分人认为中国书法是一门艺术,讲究结构、用笔和章法的美观。其实这只是浅显的认识,大学生作为时代的精英,不应该只是掌握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应当具备一定人文素养,书法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既是一门艺术,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书法的训练实际上就是对人文素养的修炼。在大学开设书法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挖掘隐藏在书法背后的人文精神,在提升书写水平的过程中感悟人生生、陶情情操。书法是实用的,也是艺术的,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大学书法教育并不是教大家都成为书法家。学习书法有诸多益处,首先练习书法可以磨练毅志、调节身心,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带来愉悦和!书法的更多潜在作用等待着我们进一步去挖掘。此外它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上的感染力,对于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书法艺术教育对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人文素质的培养起始于人性的自觉,注重人的心灵自悟、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好的人文素质应当拥有自己的理想,保持良好的道德风尚,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同时勇于追求真理,培养自己优雅的风度和文人气质等。古人云“神用象通,意与境生”———情感表现的形象化,象征性和意境。《易》曰:“阴阳之不测之谓神”。体用阴阳变幻无穷不可窥视则谓神。右军在《记白云先生书诀》云:“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七宝齐贵,万古能名。阳气明则华壁立,阴气太则风神生。”对阳气、阴气之特征提出了明确的阐释。他把书家的气质,书作的气韵与书法自身的艺术规律相联系,把书法艺术与宇宙人生相联系,更重视艺术,尤其重视“人”在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因此书品即人品也就是做人之道。书法艺术本身含纳天、地、人的精、气、神,包括着人文精神和人格旨趣。反映人品、人心、人格、人性。例如:颜真卿是忠臣,他的书法历来被认为是学习的范本,不仅是因为他的书法端庄大方,更因为他的书法所折射出的人格魅力。孟子提出要善于“养气”。他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是一种来自个人的道德修养的“精神”。因此,我们要在大学生当中培养热爱传统书法艺术的思想。不仅因为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蕴藏着非常重要的文化艺术因素。大学生素质教育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当他们深深的参与到书法学习与体会当中,才能真正领悟到书法艺术之美与人格魅力的紧密相关。此外,书法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领悟力”和“创造力”。在高校设置书法教育课程的真正目的是通过以书法艺术教育为核心的人文素质教育。第一,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认识到书法对自身素质培养的重要性。第二,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提升审美能力即能够感受书法的魅力,从而产生延续下去的可能性。第三,在长期艰苦的训练中领悟书法艺术的核心,在不断接近作者本意的过程中可以丰富学生的感受力。第四,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慢慢产生情感,可以“物我两忘”,达到孙过庭在《书谱》中指出的:“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在长期熏陶下无疑将有力地推动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并且促进知识的记忆与保持。经过书法艺术的训练,以促使学生认识功能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形成。邱振中先生曾经说:“让书写成为习惯,让习惯成为本能”在长期深入临帖的基础上才能深深进入原帖,并不断与原帖接近,从而学到原帖最本质的精神风貌,即书如其人的境界,在书法艺术的实践中实现精神世界和人格魅力的升华。

三、高校素质教育下书法艺术教育课程回归的可行性

(一)广泛的开放性

尽管书法被人认为是国粹,是中国艺术精神的一种,但它却不易被当代大学生接受。因为教育成本和功利目的的催化,大部分学生面对书法感觉很遥远,除了它本身不是主要课程外,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练习,有认识上的错误。但是书法本身所承担的文化内涵及其审美功能已经启示了我们的身体、心理的参与感。因此是一笔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作为大学生有责任将书法进一步挖掘,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印记的精神财富。因此书法艺术教育课程应当回归大学校园,作为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基础课程之一。艺术应当是开放的体系,书法也不例外。书法与其他艺术之间,都应该进入高校主流课程,比如中国美术学院不论是否是书法专业的学生,在每年的新生见面会上由院长给每位新生发放字帖和毛边纸,让每位学生都能写好书法。因此在高校,书法不应该和其他素质拓展课程割裂开来,应当与其他课程相互穿插并充分利用资源。1.应当将书法课程列入必修课之中。2.在教学过程中播放名家书法视频,视频应该包括理论讲授、临帖示范、习作点评等,现身说法,引人入胜,力求教学特色鲜明,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3.在图书馆、教室、走廊悬挂各类书法作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4.邀请书法名家到学校开讲座。5.邀请各个高校的学生参加现场书写,最优秀的作者在各个校园参加巡展,提升大学生书法展览带来的影响力和知名度。6.利用校园网络在论坛上留出一个版块专门进行书法交流与互动。

(二)积极的参与性

大学生应当顺应时代潮流,让书法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更多地参与到书法的创作、欣赏中来,实现书法艺术的大众化、普及化,这才是书法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土壤。书法教育只有在普及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发现精英,只有在精英的基础上才可能出现划时代的大师。现场参与感,即学校可以组织大型书法比赛或者讲座并进行现场参与,使学生在心理参与的基础上引起如同身临其境的感觉。只有学生们理解了、产生了心理参与,才有可能去学习,并且这样的活动应该定期举办。随着高校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参与人数的不断扩大,我们有理由相信书法事业的明天更加灿烂。高校在开放性和参与性二者之间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首先,高校拥有学术资源,有很多年轻的大学生,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回归书法艺术教育就不是一件难事,只有这样书法艺术课程之路才会越来越宽广,并永久传承。其次,大学生作为新世纪的人才应该广泛而深入的参与书法艺术活动。高校作为教育平台更应该积极提供学习平台,保障书法的可持续性发展。我们要打牢书法的基本功,提高书法的书写水平。在数字时代的今天,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和科学研究的平台,应当把提高人文素质和普及书法艺术作为一个大前提,便于书法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

作者:白瑞荣 单位:贵州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金开诚,王岳川.书法与人的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邱振中.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篇8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素质;设计实践

一、艺术设计教育的特殊性

纵观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 ,各个领域对艺术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复杂 ,艺术专业的设计领域也越来越互通 ,社会需要大量的综合素质较强的艺术设计人才 ,特别是有能力处理设计工程项目中除艺术效果以外的复杂的工程技术问题。由于社会专业分工也越来越细 ,设计项目所涉及的范围也就广了。如城市道路的路灯装置 ,从形象来看属于环境艺术设计的造型设计 ,从技术出发又属于工业造型设计 ,如果赋予路灯方位导视的功能又属于视觉传达设计。这样 ,设计师就必须拥有较高的专业设计素质,以便能够创造性地解决设计问题 ,运用超前的理念、先进的技术以及实用和美观相结合 ,那么 ,这样的设计作品才能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能够满足设计项目提出的多元化要求。

由此可见 ,设计人才的综合专业素质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也是在这一时期接触专业并逐步成熟。但这一直是艺术设计教育的难题 ,也是艺术设计教育的特殊性所在。如环境艺术专业的教育就需要和土木工程专业结合 ,视觉传达专业需要和营销策划专业挂钩等等。于是 ,艺术的感性、设计的理性以及多专业运用的综合性 ,向整个艺术设计的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有待解决和研究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专业定位、跨学科沟通和素质培养等方面。

二、艺术设计教育的多元性

(一 )学生专业素质应该与市场需要接轨

社会对设计人才越来越趋向于复合型要求。社会生产第一线急需高级、熟练的设计师 ,而刚毕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 ,大都眼高手低 ,难以适应生产需要。有鉴于此 ,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上 ,应该按着市场化的运作方式 ,把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 ,按专科、本科、研究生分层次培养。三者之间的比例 ,可以随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在素质要求上 ,也要有所区别。譬如 ,大学教育 ,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并且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研究生教育偏重于理论和研究化 ,并带动学科前沿 ,引领社会在这一专业方向的发展。此种体系的建立 ,有利于艺术设计人才的综合培养。

(二 )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和跨学科的综合素质

现代艺术设计是一门交叉和综合的学科 ,内容涉及很广 ,有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室内家具设计等。看似不同类型的专业设计 ,其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室内设计而言 ,设计师必须了解建筑设计的意图 ,然后根据功能进行家具布局、组合 ,并配合整体风格添置公共艺术品 ,最后为贯穿室内各部分联系 ,进行视觉导向的安排。所以 ,现代的设计师应该是通才 ,是一个项目的总体策划者 ,能够把握每个细节的设计方式 ,并控制整体的设计效果。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对相关专业进行关注和了解 ,理解自己所学专业在大设计系统中的位置 ,培养学生在艺术设计中的全局观念 ,也使设计作品更具说服力和生命力。

(三 )建立适应时代需要的教育体系

教学、研究、创造 (生产 )三位一体 ,是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最佳模式。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的同时 ,教学为研究和创造服务;研究为教学和创造提供理论指导;创造为教学和研究提供实验基地,同时也为现代设计教育提供可能的经济支持。这种教育模式 ,对于我们今天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 ,是非常必要的。对于从未接触过社会的学生来说 ,实行三位一体的教育策略 ,就更能培养出社会和市场上急需的合格人才。在这种教育模式下 ,学生不但可以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 ,而且可以具备较深的理论素养 ,还可以掌握比较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社会上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三、加强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思考

加强艺术设计学生专业素质培养 ,核心在于如何解决知识点梯次衔接和跨学科互通 ,使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够逐渐形成和发展。但以往制定培养计划和实施课程建设时 ,往往比较单向,不能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象 ,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实用的设计教育之路。

(一 )注重学科的互通性 ,优化课程设置

认识艺术设计学科的相通性 ,在制定专业培养计划时 ,结合每个学期专业课程特点 ,丰富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如环境设计、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等等 ,在艺术设计这个大概念下、大范畴里 ,它们之间的整体共同性 ,远远大于个体差异性 ,从理论上讲 ,个体差异性 ,更多的体现在它们各自的不同工艺上 ,而这又是它们各自学科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所以 ,加大共同性课程的设置 ,是培养高专业素质艺术设计人才必需的。这种加大 ,不但要有广度 ,而必须要有相当的深度。这种模式 ,可以使学生在学校受到更加完整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 ,同时也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

(二 )加强学术交流 ,提高专业认识

对外邀请著名专业设计单位、企业的设计人员及技术人员和著名院校的教师到学校来讲学,这些被邀请的人士 ,往往工作在社会生产的第一线 ,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更有全面的实际操作经验和理论知识 ,对专业的工艺技术也了如指掌。一些著名院校的课程建设比较完善 ,这些教师在讲学中会带来多面的知识点 ,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专业知识。

(三 )加大实践环节 ,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

过于强调理论教学 ,常常把实践环节流于形式化、表面化 ,起不到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效果 ,这几乎成了各学校的通病。事实上 ,实践课程对艺术设计这门具有较强应用性质的学科 ,是非常重要的。实践课程的形式 ,可以走与企业和社会联合的路子 ,或者加强院学科性研究所的机构能力 ,方便学生有针对性地搞设计 ,先变成产品 ,M而成为市场上的商品。这是一种主动的实践教学方式。加强设计实践 ,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课题中 ,了解实际的设计到最后成果的技术流程。

(四 )强化基础教学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设计方法对于现代设计来说 ,工艺和材料的掌握和熟练运用 ,是艺术设计人员必不可少的基本专业素质。

其实这种观点是把对工具的掌握和设计行为混为一谈。对于设计者来说不是考虑怎样使用工具,而是要知道利用工具来做什么。达到某种目的和意图。设计人才最基本的素质就是离不开绘画基础。离不开艺术修养。绘画基础学习是对造型能力及色彩认识的培养。”素描”和”色彩“是基础美术教学中的必修课.美术基础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对形体感知理解能力以及对色彩的认识和应用色彩表现形体的能力.提高对造型、色彩的美学修养。对造型和色彩的认识。是艺术类专业学习中基础的基础.有好的造型和好的色彩理解能力,才能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和设计创作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 ,艺术设计专业所培养的学生 ,将来主要的工作是参与社会的人工产品设计。设计产品不仅满足功能的要求 ,而且也要符合形式美的原则 ,更需要工程技术的支持。没有技术支持 ,设计作品就不能实现批量化生产 ,最后就不能服务于社会生活 ,设计方案也就没有意义了。所以 ,在实际的教学中 ,通过不同形式的培养方式、多元化教学和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 ,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认识到在设计中艺术与技术的双重性 ,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这样 ,毕业的学生就能够胜任实际的工作需要 ,而多元化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科建设。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音乐教育类课程;审美教育;综合素质

一、公共艺术课程教育

公共艺术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审美教育的发展,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提高,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美育,对学生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其他学科不可取代的作用。公共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途径,是促进高校精神文明的重要部分。公共艺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部分,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艺术,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形式。它可以让我们对人类文明的认识更加丰富,可以避免语言交流的不便,直接进行交流。对人们的思想,心灵进行艺术的洗礼,公共艺术教育包括很多方面音乐、绘画、舞蹈、戏剧、建筑都是我们认识的艺术载体。结合本人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本文仅探讨公共艺术教育中音乐教育课程的研究,所指的公共艺术教育也都仅指音乐类教育。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祖先就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因此提出“不学诗,无以言。”他非常重视礼乐教育的作用,将“诗教、礼教、乐教”合而为一,他认为礼乐教育可以造就完善的人格,能够激发审美主体的人生态度,在精神上构建自我、完善自我,追求更高的理想和价值。因此自古以来,公共艺术教育就是对人的人格健全和培养审美的途径。席勒曾说过“一个审美的人是一个既超越感望限制又超越理性法则限制的自由的人,只有在审美境界才能实现最崇高的人性艺术教育,可以将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操,道德与理性完美的启发出来,从而感染审美主体,是审美主体不断提高审美素质和完善人格。公共艺术教育本质就是以提高人的审美素质为目的,重心不在于对能力的提高,而是形成一种精神理念,从而完善人格。20世纪的今天,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审美教育理念的构建就是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个人的自由与社会的愿望协调发展,使个人的感性认识变为一种自觉的行动。不断的提升自我道德标准,对于大学生来说,艺术教育能使学生的自我专业与艺术进行调整合并,打破学科界限,使学生获得更加综合的学科知识,综合素质得以提升。通过艺术活动这种生动活泼的方式,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引发大学生学习的动机,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净化大学生的心灵。

二、我国公共艺术教育现状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大多数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等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重技忘艺,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等,造成这样的现状,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当前的艺术教育模式不恰当,教学与育人理念需要进行改善,要始终以艺术素质教育为目标,使广大师生投入到艺术教育的思想境界中去,对公共艺术教育软件观念及硬件课程水平加以提升,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文化艺术环境,更加促进校园艺术氛围的建设。由于各高校在教学力量、师资方面的情况各不相同,但还是承现了许多共同的特点,具体如下:

1、公共艺术教育设置主观性太大,缺乏连续性、系统性、科学性

目前,我国对于如何具体开设公共艺术课程没有统一的要求,各普通高校只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开设公共艺术课。有艺术专业的学校,多是艺术系老师担当此门课程,但这样的老师大多对公共艺术课程的了解不够,只是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音乐教育,多半都是为了完成课时所致。没有艺术专业的学校,情况就更不容乐观。多是为了完成这么课的任务,临时挑选对此门课程有兴趣或有艺术特长的老师担任,这样势必无法具备上好课的条件,这样开设的公共艺术课程又怎能达到起初预想的效果呢?因此,课程主观随意性较大,艺术类选修课程因人而设,缺乏连续性。由于受到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的限制,课程结构布局无法做到科学合理,缺乏系统性。

2、公共艺术课程经费投入不足,基础教学设施不完善

高校对公共艺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对此类课程的经费投入不足,对于设有艺术专业的学校更多的投入到专业艺术教育发展,而忽略了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对于没有艺术专业院系的高校,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基础教学设施不具备,很多课程就无法开展。例如,笔者所在的高校,我校设有音乐系,但尽管如此,至今没有专业音乐厅,很多实践活动无法进行,很多艺术实践活动只能在大教室展开,基础设施很是缺乏,钢琴,音响,话筒,灯光等硬件不到位,师生的热情被挫伤。公共艺术课程,很多情况下是一种耳濡目染的实践,比如对于音乐首先要有欣赏音乐的机会,师生能现场听一场音乐会在课堂中进行交流,那这样取得的效果是跟传统的干巴巴的讲知识完全不同的。学生不仅能够欣赏音乐,若还能有机会亲身体验乐器,感受合作的魅力,不是单纯的以训练技能为目的,而是感受音乐享受音乐,这才是公共艺术教育的作用。通过音乐的力量,对学生的人生进行启发,这样的力量才是无穷的。

3、公共艺术课程评价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由于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大多数高校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这样对教学活动的监督和激励机制无法实行,从而导致公共艺术课程不规范现象频出,缺乏制度上的保障,会对公共艺术课程的实施增加障碍,其作用也得不到发挥,失去了开设公共艺术课程的意义。三、笔者的几点建议针对目前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多方面进行改善。重视公共艺术课程,充分利用本学校的资源,发挥好公共艺术教育在大学生全发展方面的作用,运用自己在音乐学院学习的专业知识,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从根本上,制定好公共艺术课程计划,使课程尽可能科学化、系统化。在执行上,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在思想上,行动上认识到公共艺术课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发挥好公共艺术课的作用。最后,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做好坚强的制度保障。当然,我们相信,随着大家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投入的精力和经费得以提升,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公共艺术教育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未来。

作者:边静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音乐系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高职;艺术教育;专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219-2

理论够用,注重实践技能是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建设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理论知识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删减,减少过于繁琐复杂的理论教学比重,坚持以实用为主,突出对学生实践性教育,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突出了高职教育的实用性、针对性和适应性的特点。但是“理论够用”并不代表“理论无用”,在高职艺术类教育过程中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特别是专业文化素养的培养,是尤为重要的。

文化素质教育根据专业使用度和普遍性来看,可以分为人文素质教育和专业素质教育,前者是带有普遍性的特点,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式与政策》等课程,基本素质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现在各个专业在专业课程建设中都已经占有了一定的比重;而后者是带有专业方向性和特殊性,是作为一个设计师在设计创作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艺术素养,例如室内设计专业中的《室内设计风格与流派鉴赏》这门课程,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但是这类课程在高职教育中被忽视,甚至很多人认为开设这类课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一、加强专业素质教育的背景分析

近年来,艺术类市场火热,高技能型人才需求不断攀升,全国各高职院校根据市场需求和变化,纷纷开设艺术设计类相关专业,招生情况良好。但是高职艺术类学生较本科学院的相比在专业基础水平和创新设计能力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制约着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发展。

(一)艺术类专业学生专业基础水平较为薄弱。由于艺术人才市场火热,艺术类专业在全国大部分院校包括本科、高职和民办院校中都有开设,随着各院校开始实施扩招政策,加上高职教育的历史地位和认知度的原因,高职院校在招生质量方面与本科院校相比较弱,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更是不占优势。在这种条件下,生源质量得不到保证,学生美术基础较为薄弱,专业文化素养相对较低,在艺术表达、审美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略显不足,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对设计艺术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专业发展。

(二)高职院校专业素质教育的缺失。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培养的是能够在一线工作的实用性专门人才,很多学校在课程规划中强调的是职业技能培训,专业岗位技能课程和实习实训课程所占比例较大。各高职院校通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人文素质教育开始受到重视,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人文素质教育所占比重开始加大,也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育人思想。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品德及职业素质,这是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是具备人文素质并不能代表具有专业素质,特别是作为艺术学生来说,只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是不够的,艺术的素养和创新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高职艺术类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这一方面的培养。

二、加强专业素质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一)设计师职业的需要。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设计师,不仅要熟悉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艺术素养是指设计师在从事艺术设计工作过程中所必需的各种艺术规律性的知识、审美的培养、锻炼、积累和掌握。作为专业设计师必须具备较好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通过设计师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去发现艺术和美的所在;另一方面,要从学校学习专业知识和设计过程中获取艺术审美的方法和途径,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自身艺术审美。因此要提高自身艺术审美感和创新感,只依靠动手能力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学习美学、文学、文艺、美术史、色彩学、心理学、设计史等一些与艺术相关的知识,俗话说:“工夫在画外”,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艺术文化修养,才能设计出具有内涵的设计作品。

(二)高职教育定位的要求。目前行业中的设计师主要是通过普通高校、高职类和培训班等三种方式培养出来的,普通高校和高职教育培养人才占主要比重,培训班所占比例较少。其中普通高校教育培养定位是重理论轻实践,培养较扎实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艺术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初步能力的高级人才。要求毕业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科学工作的一般方法,能正确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能适应和胜任多变的职业领域。为企业培养大量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以满足各类企业对高级技术工作者的需要,这就要求毕业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高职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较强,艺术素养和创新意识相对不足。培训班的培养定位是在短期内快速培训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满足市场和行业的用人需求,培训班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能适应一般工作要求,缺乏艺术素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专业发展瓶颈较大。由此来看,高职教育既要弥补普通高校教育的动手能力的缺点,又要区别与社会上短期培训班的“快餐式”培训模式,根据地区经济发展要求,培养出以注重技能操作能力为核心,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的实用型人才。

(三)毕业生职业发展的需要。以我校高职类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方向)为例,本专业培养目标为助理设计师,瞄准重庆及周边地区室内装饰行业的人才需求,以室内空间设计能力为核心,以注重技能操作能力和熟悉室内设计施工工艺为特色,培养能胜任各种室内装饰艺术设计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根据对毕业生的调查发现,高职艺术类毕业生在职业发展道路上瓶颈相比普通高校毕业生要大一些,社会培训班毕业生发展局限性更大。这是由于高职艺术类毕业生在艺术创新和艺术修养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有一定差距所导致的。

三、加强专业素质教育改革与创新

专业文化素质课程虽然是偏文化类课程,但是也要体现高职教育教学实用性的特点。目前,高职院校艺术类中这类课程多为教师讲授为主,但这种方式是普通高校的教学方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高职教育中则不太适合,高职类艺术学生对于实践专业技能比较感兴趣。由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能力相对较弱,学生喜欢直观性的、具象性的内容,对于太抽象化、繁琐化的理论知识则不太感兴趣。因此,高职专业素质教育要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

以我校高职类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方向)中《室内设计风格与流派鉴赏》这门课程为例,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对方案的讲解和分析使学生对室内设计风格与流派鉴赏有明确的认识,为将来从事室内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结合对室内装饰行业的人才需求调查,从从事室内装饰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水平出发,以“案例教学”为向导,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减少了理论部分,增加了大量的案例内容,皆在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以案例教学过程为例,第一步是下达任务。教师提供一份室内设计原始结构图和客户详细资料,并布置相应室内风格设计要求;第二步是搜集资料。学生接到设计任务以后组成设计小组,根据客户设计要求收集相关风格设计资料,整合风格设计素材,然后通过家具、陈设、材料、造型等装饰元素搭配风格设计和创意设计,并且以PPT的方式制作方案汇报书;第三步是方案汇报。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方案汇报和分析,其他学生可以扮演客户的角色对设计师进行提问,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解答,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表达能力。

随着社会不断转型,市场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教育要紧密结合市场用人需求的变化,特别是艺术行业对综合性高级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不断增强学生的专业基本素质教育,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文化修养,全面打造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有利于学生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实用性、针对性和适应性的特点。

参考文献:

[1]王海平.谈文化素质教育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北京教育,2012,(02).

[2]潘寨民. 关于高职《艺术概论》课程体验式教学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1,(20).

[3]卢鹏. 高职院校美术史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