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环境保护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8: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谈谈环境保护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谈谈环境保护的认识

篇1

关键词:环境;污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189-1

随着一系列富农惠农政策的实施,更使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环境正在不断恶化,有些地方环境污染相当严重,严重破坏了农业基础条件,农产品安全出现问题,威胁着农民生命安全。

1 污染来源

1.1 生活污染

1.1.1 生活垃圾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增加,由于受农村财力不足环保基础设施缺乏影响,农村垃圾处理主要采取填埋、焚烧,随意倾倒等单纯的方式,污染周围环境,又造成二次污染。

1.1.2 生活污水 最近几年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为农民生活用水提供了便利,而客观上也增加了农村污水的排放量。农村污水绝大多数没有经过处理,直接影响农村的人居环境,渗入地下或流入江河湖泊,造成水体严重污染。

1.1.3 炊烟污染 我国农村多数农户炊事采用作物秸秆或薪柴,产生大量烟尘,不仅危害农民自身健康,而且污染空气,部分地区依靠薪柴做饭取暖,大量砍伐树木,破坏地表植被,对生态环境危害极大。

1.1.4 粪便污染 广大农村各户多为旱厕,人的粪便露天堆集,不仅直接污染居住环境,也成为苍蝇和病菌的孽生地,传播疾病,危害健康,更有甚者,部分本地农民,直接将粪便倾倒于沟渠、池塘、荒地,污染更大。

1.2 农业生产污染

1.2.1 化肥农药污染 大量施用化肥且施用结构不合理,造成土壤板结,而且大量施用的化肥得不到吸收,随灌溉和降水流失,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农药的大量施用和不合理施用,特别是大量施用巨毒农药,随意丢弃农药瓶及回收农药保管不当,对环境造成污染。现行推广的“白色农业”,造成大量使用塑料薄膜,由于回收不力,形成“白色污染”。

1.2.2 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 养殖小区、养殖场和散养户排出的粪便、污水、废气物,其中大部分尚未有效处理和利用,随意露天放置或在粪沟中流淌,病菌在其中繁殖,成为重大的污染源。许多养鱼农民向库塘投放畜禽以便催肥水体,造成农村塘库水源的污染。

1.2.3 秸秆对环境的污染 作物收获后产生大量秸秆,有的农户将作烧材放置于房前屋后、村边街道,影响村容村貌,秸秆年久腐烂,也污染农村环境,并且,大量秸秆存放于村落庭院也存在着巨大安全隐患。部分燃料充裕的农民在田间直接将秸秆烧掉,对大气造成很大污染。

1.3 工矿企业和城市对农村环境造成的污染

1.3.1 乡镇、村办企业的污染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乡镇、村办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这些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生产工艺落后,不具备必要的环保条件,加之追求眼前利益,根本置环境保护于不顾,大量排放污染物,成为农村环境的重要污染源之一。

1.3.2 “五小”企业和城市的重污染企业大量向农村转移 由于城市环境整治力度的加大,五小企业和城市里的一些重污染企业无法在城市立足,纷纷向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给当地农村环境造成很大危害。

1.3.3 工业园区,城市工业企业退城进郊,城市生产生活废水给农村环境带来污染 由于一些企业环保设施相对滞后,特别是污水处理设施不足,部分园区污水经管网集中收集后直接排放到周围的河流,湖泊水库中;城市生产、生活产生的大量污水,也由于污水处理能力限制,直接排放,给城郊地表水,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

1.3.4 城市垃圾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所产生垃圾的数量加大,城市规模膨胀,使城市地域不断向郊区农村扩展。而由于城市垃圾处理能力有限,大量城市垃圾得不到处理,城市不断向周边农村输出垃圾,许多村庄周围变成城市垃圾场,处于垃圾包围之中,加剧了农村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2 防治措施

2.1 加强农村环保宣传教育

加强农村环保宣传力度,让农民了解环保知识,认清危害,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也可在农村中学中增加环保知识教程,使农民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促进农村环境的改善,

2.2 遏制企业污染、强化农村环境的监管力度,加强环保审批

环境监管不应只设在城市,针对农村乡镇企业的增加、污染加重,必须加强环境监察力度,对一些污染严重的项目加强审批管理,严格把关。

2.3 科学处理垃圾、遏制企业污染和城市垃圾向农村转移

杜绝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农村生活垃圾实现集中堆集,及时清理,合理处置。

2.4 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针对我国农村化肥过量施用的情况,各级农技部门应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预报工作,及时向农民当地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信息,指导农民及时有效的施药,并大力提倡使用高效低残留的农药,减少农药使用对环境的危害。

2.5 推进生态农业发展

篇2

2010年11月10日,“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论坛在浙江省嘉兴市举行。来自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中国环境报社、中华环境保护联合会、浙江省环境保护厅等单位的60多位环境保护专家和环境保护NGO组织的代表齐聚浙江,共同探讨如何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从厦门PX事件、到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再到番禺市民“散步”反对在自家门口兴建垃圾焚烧厂,公众对环境保护公共事件已不再陌生,并逐步参与到捍卫环境的行列中。如何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形成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制度,是各界颇为关注的问题。

增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

当下,环境愈来愈受到各方重视,环境保护也逐渐成为人们熟悉的话题。您能谈谈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义吗?

■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义。

从公众自身来讲,公众通过参与环境公共事务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利益诉求,从而维护自身的合法环境权益。

从政府角度而言,公众参与使政府获取民意的方法由政府主导变为公民主动,使政府的决策由过去的“官控”变为“民动”,形成政府与公众间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减少环境决策的失误,增强环境监管的实效,提高公众对政府环境决策的支持和认同感,从而提高政府环境行政效率,使政府的决策变得更加科学、客观。

从社会角度来看,公众参与能够使社会公众的环境需求信息得到有效汇聚,使政府所代表的环境公共利益更具有代表性和回应性。

近几年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事件,是否标志着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

■的确,这几年随着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到了环境保护的队伍中。但必须认识到,公众参与意识仍需进一步提高。比如现阶段,公众对自身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环境保护问题比较关心,而对一些普遍性的问题、环境政策制定等关注不够。当前应当积极推进公众环境宣传,并加强对公众的环境教育。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公民参与环境保护处在一个怎样的状态或者水平?

■当前,我国公众对环境保护在点上的参与较多,还没有形成一定的面。公众参与缺少系统性和长期性,参与行为常常表现为随意性、临时性。总体来说,当前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程度不是很高。

此外,公众参与方式还比较简单,多局限于政府组织的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和公开征求意见等形式。多数情况下还是靠政府主导,公众参与还没有成为政府决策和治理的刚性规定。

形成公众参与的制度保障

我们看到一些公民自发地来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比如通过在网络上发帖来产生影响等。正如您所提到的,这些现象多是一些孤立的点,而没有形成连贯的面,参与都是一些断断续续的片段。您认为,改进的方法是什么?

■从广泛意义上看,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参与分制度内和制度外两种模式,有依法参与和自发参与两种类型。在法治已成基本治国方略的今天,实现公众参与的法制化,坚持“依法参与”至关重要。

如果法制渠道不畅通,民众难免会不自觉地采取法律以外的手段进行“自力救济”,这种自发性参与存在组织无序、容易引起混乱、社会成本过高等缺陷,且多为事后的被动性参与,不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正途”。

唯有通过健全的法律制度和稳定的法制途径,实现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法制化,才能够保障公众参与的秩序、高效,降低社会成本,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这是促进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必须采取的重要策略,同时也是促进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

这些是否需要具体的制度来巩固?

■当然。如果没有明确、具体、可操作的程序,各种所谓的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参与权只能是一句空话。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应该成为硬性的规定。如果只是原则性的规定,或者只是倡导性的规定,而没有将公众参与列为必须的程序,也没有明确具体的程序性规定,那么公众参与很有可能成为政府有关部门操纵民意的工具,比如让那些跟自己观点一致的专家或公众象征性地来参与,而忽视了利害相关人的权利,使公众参与形同虚设。

有观点认为,如果不对政府和企业的相应义务尤其是违反义务时的责任作出明确规定,放任政府和企业“消极不作为”,是无法实现真正的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参与。对此,您是怎样认为的?

■一部法律如果不对违反义务的法律后果作出明确规定的话,至少这部法律的刚性是不够的,因为我们不能依据该法对违法行为作出否定性的评价。我国当前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立法方面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就是对政府或者企业违反义务的法律责任很少作出明确规定,或者规定比较笼统,操作性不强,这就导致在实践中的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公众相对于政府而言,信息资源占有少,往往缺乏对政府行政程序或是事件本身深入的解读。要让公民参与到环境保护过程中,首先面对的就是信息壁垒。如何来破解这个问题?

■环境信息公开是公众有效参与环境保护的前提条件之一。环境信息公开的主体包括各级拥有相关环境信息的国家机关,也包括相关企业。实践中,相关政府部门的环境信息公开无法满足公众要求,很多企业没有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公开环境信息,自愿公开的企业就更少。

要推进环境信息公开,首先要从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着手。政府环境信息公开要把握好信息公开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要进一步扩大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和程序;要加强对履行强制信息披露义务的企业进行督察,还要采用一些激励性手段鼓励企业主动公开环境信息。

从当前我国环境信息相关立法的具体内容来看,重政府义务、轻公民权利的特点非常明显。法律法规多规定了政府和企业的披露义务,而对于公民申请信息公开的具体范围、具体程序、权利救济等规定还比较粗糙。

应当在公民环境知情权上下功夫,如建立公民环境信息查询制度,规定公民有向各个部门或企业所掌握的关系其切身利益的环境信息的查询权,并详细规定公民申请的方式、答复的日期、消极作为或弄虚作假的后果等,真正把公民知情权落到实处。同时,通过公民申请的“阳光透射”,起到对企业和政府行为的强大的“社会监督”效果。

动员公众力量参与

现行法律关于公众参与的规定,基本上是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生之后的参与,即末端参与。如环境保护法第六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您对此怎样看待?

■防止损害是环境保护的“黄金规则”,末端参与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环境损失,但远远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不利于做到“防患于未然”。在实践中,要更多地在环境政策、法律、规划制定的过程中引入公众参与,让利害关系人能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才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核心。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否需要与其他因素一起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公众参与依靠公众自身的力量很难取得明显成效或改变政府决策时,就需要借助媒体等其他力量的参与,形成合力。尤其是当前,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已经成为公众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各种信息通过网络平台等的有效整合,传播速度更加快捷。一个普通事件通过媒体连续、密集的报道和评论,会很快升温、发酵,迅速成为地区性乃至全国性的“公共事件”。同时,媒体可以宣传环境保护理念,营造舆论氛围,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提升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愿。

在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进程中,我们也看到了不少NGO的身影。对于他们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您能评价下吗?

■环境保护NGO是指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公益性社会团体。由于以环境保护为业且具有高度的组织化,环境保护NGO避免了分散的社会个体力量薄弱、参与能力不足、只关注自我利益的弊端,能够有效整合公众的环境利益诉求,形成集体行动。

当今环境保护NGO已经成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最重要的主体形式。在一些西方国家,公众以结成环境NGO的组织形式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可以说,环境保护NGO的发展程度直接决定和反映着该地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水平。

篇3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生态环境;意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528.28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2-0108-01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的内容突出了“人与生物圈”这一主线。课程标准中的情感价值观目标明确要求:“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意识教育,是每个生物教师的责任。生物教师要利用生物学的丰富资源,结合学生实际,切实有效地开展环境保护教育。要将环境保护教育渗透到各部分相关知识内容中,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本文从生态环境教育的含义、教育形式、教育内容等方面,阐述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一、生态环境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

1.生态学有关概念、原理教育。

生态环境意识教育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有关的概念、原理,如对生物有影响的生态因素、生态系统、生物圈等基本概念及生态平衡的基本原理等。通过学习有关的概念、原理,帮助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必须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办事,才能调控、改造、优化生态环境,造福于人类和整个生物圈。

2.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由于人类对自然的不合理利用,生态平衡已受到严重的破坏。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已经显得非常迫切。如介绍水质富营养化的原因及危害,酸雨对农业生产等多方面的有害影响,大海中的赤潮和淡水里的水华, DDT等物质随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等现象,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从而增强学生的对环境保护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自觉地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去。

3.自然资源保护意识教育。

自然资源是人类非常珍贵的财富,我国地大物博,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我国人均占有量却很少,自然资源也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要向学生介绍当今世界和我国的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现状,以及森林毁坏、草原退化、物种灭绝、淡水紧缺等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使学生重视、关心资源问题,积极参与资源保护。

4.可持续发展思想教育。

在生态环境意识教育中,应该强调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环境的保护,用人类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主导进行教学,使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后,能自觉地用可持续发展的新观点、新知识去改变传统的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思维方式,使人与自然协调的发展。

二、生态环境意识教育可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1.结合教材,在课堂上进行生态环境意识教育。

课堂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场所,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实施环境意识教育的主渠道。依据教材内容、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环境教育,是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加强环境保护教育的主要形式。七年级教材第一单元是“生物和生物圈”,专门介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涉及许多基本概念和原理,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全面了解生态环境有关知识。生态环境知识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各章节都蕴藏了许多这方面的素材。如关于“水资源”---水是生命的源泉、水对生物的重要性、水资源的短缺、饮用水时刻面临污染、保护水资源等等,渗透到许多章节。教师要充分重视,具体分析研究,使课文的知识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环保意识,达到教育效果。

2.补充教材,适时进行生态环境意识教育。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的家园。当学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时,使学生了解:随着植被的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工业和生活用水的增加,水的污染日益加重,目前出现了江河水位急速下降、湖泊萎缩导致航运受阻,以及水资源危机。一项权威资料显示: 18世纪人类为土地而战; 20世纪的工业社会,人类为能源而战; 21世纪,由于全球化的生态环境被严重的破坏,有专家预言,全人类将为水而战。这些事实向学生敲响了警钟,引导学生关心人类生态危机,爱护我们的环境,珍惜每一滴水。

3.通过习题的分析,渗透生态环境意识教育。

生态环境问题在生物练习题中亦有体现。因此,选用适宜的项目,让学生在解答问题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学会在深思熟虑中增强环保意识。例如,学习“生态系统”这一章时,补充下面这道习题: 20世纪50年代,DDT作为一种植物杀虫剂运用于欧亚及美洲大陆,但是后来人们却发现从来没有使用过DDT的南极地区的企鹅及北极附近的因纽特人体内也有DDT存在。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中的原因,并谈谈所受的启发。

三、寓“生态意识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有些教学内容必须在课外通过学生参与才能完成。如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等时,需要学生课余的参与,并通过实践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而使这种认识转变成真正的行动。由于课外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结合课外活动开展生态意识教育能联系实际,具有针对性强,学生耳闻目睹,效果更为显著。

结合重大纪念日积极开展专题活动。在“世界环境日”(6月5日)、“地球日”(4月22日)等举办相应的知识讲座、知识竞赛或观看有关录像;在校内定期举办图片展览、黑板报、墙报等,宣传环保知识,披露环境污染情况;组织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自己所在城市环境状况进行调查,重点了解当前的环境状况与生物生存状况之间的关系,提出建议等。并以“爱护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为主题写小论文。

篇4

一、挖掘教材内容,融进环保素材

新课程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保护的内容约占30%,教师要在讲授化学知识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添加与环境保护的有关内容,寓环境教育于化学知识教学之中。在讲授“空气的成分”一节时,首先让学生了解,一个成年人每天吸入空气大约为12m3~16m3,空气的质量对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其次列举空气污染的典型公害事件:1952年冬,伦敦天气阴冷潮湿,家家烧煤取暖,空气中SO2浓度增大,由于无风,烟雾下压,多天不散,许多人出现了胸闷、喉痛等症状,年老体弱者死亡4000多人。

二、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进行环境教育

三、以探究题解为契机,渗透环保意识

四、利用网络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远远不能实现教育目标。网络现在已经进入很多家庭,学校也有机房,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学习很多书本上没有的或讲得不够透彻的知识。此外,可通过黑板报、知识竞赛、我为环保献计策、环保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破坏环境就是破坏我们自己的家园。

五、结合生活实际培育环保行动

篇5

我们知道,许多学校没有单独开设环境保护课程,利用地理课向学生渗透环境知识,进行环保教育有很直接、很现实的效应。因此,提高中学生的环保意识,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使命,如何通过地理教学进行环境教育是每个从事地理教育人员的责任所在,身为一位地理教师,更应注重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环境意识。那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呢?

一、利用课堂教学传授环境知识

课堂教学开展环境渗透教育,应遵循以现行教学大纲为“纲”,以现行学科课本为“本”原则。凡属直接讲授环境保护知识的内容,应结合教材讲深,讲透;凡属不是直接讲授环保知识,但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内容,应结合教材作一些必要的补充、引伸和扩展。

(一)传授知识与培养意识、价值观相结合

环境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而不是专业技术教育。中小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培养其从事环保的技能,主要是通过传授环境知识,培养学生对环境、对人与社会的正确态度和价值观、进而使其形成与环境和谐共存的行为模式。

在地理教学中可采用启发的探究式教学。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幻灯、图片、录像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课前组织学生收集资料,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适当使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表演科学小品,通过环保教育和实践,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态度和价值观,提高环保责任感。使他们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并形成积极参与环境改善与保护的动机。

(二)传授知识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环境教育实现由知识传授为主向知识、能力并重的转变我们在环境教育中,既注重向学生传授较为系统的环保知识,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果只从理论上讲,学生容易产生繁琐枯燥的感觉,所以,教师应从大家身边的事例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地方特色。适当补充介绍本地区当前的环境状况,例如:全市有多少辆摩托车,多少辆汽车,所排出的尾气对大气的污染的严重性;还有本地区工业企业有多少,区位是否合理。这样以学生身边能够感受到的问题对他们进行教育。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我们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不断丰富环境教育的实践活动。

同时,我们可以积极开展讨论和调查,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环境问题,进行环境意识培养。我在讲述有着环境问题时,经常在课堂上开展讨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措施;对人口问题的解决方法;对绿化造林,节约用水的态度等等,并利用深圳是个移民城市,学生来自祖国各地的特点,随机在课堂上作个小调查,请同学们谈谈家乡的环境问题,使同学们对我们祖国各地的环境状况加深了感性认识,从而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人地协调、持续发展的观点。早在1972年,联合国就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呼吁世界各国保护并改善人类赖于生存的环境。如今已是2008年,世界的环境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反而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保护地球”已变成了“拯救地球”。

二、利用丰富的课外活动,强化环境意识

课堂教学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对学生的环境教育必须与学生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鼓励和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责任感,使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采用适合学生特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环境教育,可促进学生树立牢固的环境意识,培养良好的环保行为。

(一)开展宣教活动

每学年都要就环境教育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地球日”、“人口日”、“爱鸟周”、“世界无烟日”、“世界环境日”、“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都是我们传统的环境教育日。配合有关主题,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利用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展览,排演环保节目,进行环保知识问卷调查等,这样使学生对环境保护有了新的认识。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游览附近的风景名胜,参观植物园、动物园。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向往大自然的情感,从而升华为热爱大自然,以增强学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学生调查附近的工厂、小河、垃圾处理场、生活小区等,当他们看到污浊的河水、遍地的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气、公路上的尘埃,自然就会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我们还可以举行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拓宽学生对环境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环境的意识和态度。学校可定期或不定期邀请有关环保专家作专题报告或讲座,同时可举行以环境教育为内容的演讲比赛,让学生畅谈自己对环保的看法。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进行环保义务宣传等活动,加深学生对环境的了解,提高保护环境的责任感。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营造绿化带,种植树木花草,使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环境的情感。

(三)环保兴趣小组活动

篇6

 

一、协调的主导思想

 

目前许多学者都在理论上及实务上努力为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的协调创造条件,笔者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协调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的主导思想。

 

(一)尊重各自的门类区别

 

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是人类现今发展的两大要素,彼此并不相互隶属,一个是环境领域,一个是经济领域,是两个不同领域的问题。因此,在解决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冲突关系时,既不可能单从环境保护角度找到原因,也不可能从自由贸易角度获得全面解决的方案。虽然,目前有相当一些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冲突的个案的解决是通过WT〇M则及争端解决机制来处理的,但要WT)规则提供彻底解决两者冲突的规则或方法,却是不合实际的。

 

WT堤当今世界上具有“经济联合国”之称的最大的经济组织,面对愈来愈受重视的国际环境问题,它也在与贸易有关的环境问题上作一些规定,但毕竟促进经济发展才是首要事务。WTD的宗旨明确提出,成员方“认识到在发展贸易和经济关系方面应当按照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并扩大生产和商品交易以及服务等方面的观点,并为着持续发展的目的最合理地利用世界资源,寻求对环境的保护和维护……”因此,促进贸易发展的同时,WTO应兼顾环境保护。但其中的轻重缓急是显而易见的,固然WTD不能对环境保护问题视而不见,只是在力求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对环境保护予以关注。WTD的主要职责在于推进自由贸易的发展,即便是1994年WTD设立了贸易与环境委员会(CIE)它的工作必须依据的重要原则仍是“WTD只负责处理贸易问题。……对于环境问题,WT〇的惟一任务是研究当环境政策对贸易产生重大影响时出现的问题。WTD不是环境组织,成员们也不希望干预各国或者国际间的环境政策,或制定环境标准。专门负责环境问题的其他机构更适合承担这项任务。如果委员会确实发现了问题,解决办法必须继续坚持WTD多边贸易体制的原则”。

 

相反,我们也不可能指望多边环境协定来单方面解决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的冲突。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系属不同领域,本应各自发展。如果希望在某一领域下彻底解决两者的冲突,必然产生轻重偏颇。用环境保护的名义来调整自由贸易策略与用自由贸易的方法来改变环境保护的措施一样行不通。鉴于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的关系密切,双方在处理本领域问题时均应关注之间的冲突问题,各自通过建立专门的机制来协调。也就是说,不要指望WTO既致力于自由贸易的发展又致力于环境保护。

 

二遵重各自的国情

 

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之间的冲突在许多场合下,本质上都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关系。发达国家己经渡过了发展与积累的阶段,在经济上处于有利地位,因此,在面临环境危机时,对环境问题有更多的倾向性措施,甚至不惜减慢发展的速度。而发展中国家正在进入艰苦的发展阶段,甚至有些国家还在为国民的温饱问题苦苦挣扎,生存是第一要事,面对环境问题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在解决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冲突时.要充分尊重不同国家的实际国情,充持续发展为战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于可持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不能简单地判断两者冲突的对与错,既要考虑发达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高标准要求,也要考虑到发展中国家对环境保护的低标准的现实。

 

在国际环境保护领域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正在体现这样的考虑。不少多边环境协定都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作了原则性规定,如《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条规定,为实现公约的目标和履行公约的各项规定而采取行动应予以遵守的五项原则中,其一就是“特别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原则”;又如在《关于就某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isisentorganicpollutants——POPs)采取国际行动斯德哥尔摩公约》的前言中也写入了有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内容。此外,《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及《蒙特利尔议定书》也明确规定,应当作出特别的安排,满足发展中国家的需要。

 

在多边贸易体制内,特殊和差别待遇逐渐成为WTO处理发展中国家问题要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当前,WT:规则大多含有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规定,有的还专门列有特殊和差别待遇条款,如《农产品协定》、TBT协定、《关于实施(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七条的协定》。

 

虽然,在环境保护领域内与国际自由贸易领域内都强调对发展中国家给予特殊的照顾,但是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发生冲突的交叉领域恰恰有许多方面没有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从而由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的冲突上升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两大阵营的冲突。以技术、资金为例,两个领域的相关协定或规则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客观现状,都要求对发展中国家给予特别的优惠与照顾。但在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的结合领域在有关贸易限制措施的适用上,无论是WT3规则,还是大部分多边环境协定的相关条款,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采取了同等标准。因此,在解决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冲突时,应该参照环境保护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与WT)的普惠制原则两者的精神,在与环保有关的贸易冲突中,适用对发展中国家特殊的单方的标准或待遇。

 

(三决两者冲突的指导思想是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都是发展的要素,在旧的发展观之下,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产生了冲突。人类的理性为发展找到新的思路,整个社会以可续发展而言,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两者的冲突,在可持续发展未来长远目标下,要力求兼顾、寻找平衡。事实上,可持续发展战略本身也体现了这种利益平衡的思想。就环境贸易关系而言,环境保护属于“限制”的范畴,没有贸易利益,单纯地强调环境利益,环境保护就失去了发展的前提;而只强调贸易利益,尽管人们的实际收入提高了,但没有环境保护,社会和经济整体得不到进步,也就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发展141。兼顾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协调解决两者的冲突,这既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由之路。

 

二、协调的两个思路

 

虽然,我们强调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是两个不同领域的事物,但我们也得承认,两者发生冲突之时,常常是以贸易争端为表现形式。在环境保护中,贸易措施是最现实、最有力的限制或制裁手段。而在自由贸易中,涉及的环境问题的贸易壁垒,以贸易限制或贸易制裁等手段来处理。因此,协调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的冲突,实际上要解决的是贸易限制或贸易制裁手段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而目前WTO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体制,其争端解决机制也为主要贸易国接受,因此,解决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贸易争端,以及解决多边环境协定与WTD规则的法律适用问题的思路,多是围绕WTD展开的。

 

(一)改革现有的WTO体制,由WT来解决环境与贸易的冲突

 

这种思路认为,WT〇乍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贸易组织,现有成员己遍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在国际社会有着广泛影响力及号召力,WTD所签署的多边协议对WTO的成员国甚至更多国家都具有一定约束力,WTO可以用自由贸易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吸引各国重视环境问题。这种思路不支持通过达成多边国际环境保护公约或成立多边国际环境组织的途径来解决现实的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之间的冲突。其理由是,要达成多边国际环境保护公约或成立多边国际环境组织,需要重起炉灶,需要大量的技术、资金及人员投入。更重要的,由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目前的注意力集中在经济发展上,新的多边国际环境保护公约或多边国际环境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缺乏吸引力。如果缺少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环保公约或国际环境组织,则不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之间的冲突。这思路因此认为,解决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之间的冲突,关键不在于解决组织的变动与更新,而在于应加强WTO自身改革,解决多边环境协定与WTO规则的法律适用问题,以适应当前“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但笔者认为这一思路有以下四个问题需要解决,否则设想难以实现。

 

第一,WTD在自由贸易与环境问题中的定位。WTO本身是一个以促进自由贸易为宗旨的国际经济组织,要它来解决自由贸易与环境问题之间的冲突,其中立法受到质疑。人们对它的习惯性的思维难免会有贸易优先的倾向性判断,这将严重影响到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冲突的有效解决,甚至使人们对这种解决方法丧失信心。WT〇乍为国际性贸易组织如何在自由贸易组织内,以其带来的近期经济利益吸引更多的国家与人民自觉自愿地参与国际环境保护组织,履行多边环境公约,有效解决环境争端,是极其艰巨的工作。这要求WTO成员各方从长远角度考虑,正视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冲突,不以环境为代价促进贸易自由,也不以牺牲贸易自由作为保护环境的代价,这不是简单地通过WTO协定序言中关于贸易扩大与环境保护的相关阐述就可以实现的。

 

第二,WTD应致力于国际环境保护行动的统一化和国际环境立法的趋同化。环境问题己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国际环境问题的解决不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国际组织能够单独胜任的。需要各国通力合作、协调行动,才有可能解决。WTO具有的巨大凝聚力和吸引力以及现有机制的相对完备性,且贸易又是各国利益的焦点,本思路希望利用核心机制,统一各国的环境保护行动,实现各国环境立法的趋同化。要做到这一点,既要求WTD在制定多边贸易计划及条约时切实考虑保护环境的需要,又要求WTO在追求各国环境立法趋同化的同时充分考虑贸易自由发展的需要。利用WTO在贸易立法方面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及人力优势,制订一个为绝大多数国家接受的环保标准,且该标准既不偏高也不偏低,既保证发达国家有继续保护环境、促进发展的劲头,又促进和鼓励广大发展中国家有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积极性。然而,这种让WTO跨领域来完成对环境保护国际立法的统一工作,笔者不认为是可行的。

 

第三,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今天的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之间的冲突,追根溯源,是两大阵营发展水平隨造成的,要实现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之间共同发展,就要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由于历史的原因,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债务负担沉重,无力用有限的财力引进技术改善环境,另一方面不得不靠出售宝贵的自然资源来偿还债务,使得环境不断恶化。WTQ®过普惠制给发展中国家特殊的差别待遇,有人称之为貌似不平等的更高层次的平等,从而促使国际自由贸易成为一种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南北经济合作的开展,是世界经济飞速増长的源动力。这种思路也希望WTO在环境保护全球化进程中,运用自己的影响,在环境保护中参照“普惠制”给发展中国家以特殊的差别待遇,以便发展中国家也能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实现与发达国家的合作,为环境保护全球化的进程开辟道路,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的冲突。

 

二遵重不同领域的专业性,WTO与其他机构配合解决环境与贸易争端

 

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是两大不同领域的问题,彼此并不相互隶属,彼此间的冲突单纯依靠一方的力量来解决,往往力不从心且不合实际。本思路将冲突问题分类,与环境有关的自由贸易争端交由WTO处理,与自由贸易有关的环境争端交由多边环境协定处理。并设法在WTO与多边环境协定之间利用现有的国际组织或新设国际机构来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法律适用问题。这样,对于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的争端,就可以通过WTO与其他环境保护组织、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机制来配合处理。

 

三、结语

篇7

【关键词】新教材 化学教学 环保意识 培养

在新版的化学教材中,有两条线贯串全册教材:一是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二是始终渗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工业发展带给人类物质文明的同时,能源结构的变化,化学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水、废渣、废气的排放,化肥、农药的利用又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断地危害人类的健康,阻碍了工农业及科技的发展。人类要生存,就必须保护好自然环境,所以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化学教学中应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联系环境保护的知识,重点介绍大气水体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下面就新教材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1.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应做到适时,适当。在教学进程中,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如:氧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等内容时,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学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在教学中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如在进行初中化学co性质教学时,教师要向学生介绍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它可以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重者使人死亡。矿物质的燃烧,硫酸厂、硝酸厂的废气,发电厂的“黄龙”等是重要的污染源。氮氧化合物对人体有刺激作用,其毒性为co的五倍,no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强于co;氟里昂(ccl2f2)排入大气后可破坏臭氧层。目前臭氧层已经出现了空洞,减弱了臭氧层对阳光中紫外线的阻挡作用,使人类患皮肤癌的可能性增加。在讲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后,联系近来倡导的“低碳生活”,一方面解释“低碳生活”的含义,告诉学生“低碳生活”并不难,只要平时多留心、多动手就能实现。比如电脑、电视不用后,随手切断电源,将白炽灯换成节能灯,少开一点空调可节省用电,这就属于“低碳生活”的范畴。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很多,教师要尽量因地制宜地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意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化学实验,特别是象制备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气体,做铜与硝酸,浓硫酸的反应实验等,往往毒化教室、实验室的空气,直接影响师生健康。我们则可将制备过程中多余的气体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通过导管再经一个倒挂漏斗,进入相应的吸收液(如多余的cl2通入碱液吸收)。将有害气体尽可能作化学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在进行化学实验,不断改进化学实验(如用实验方法鉴别浓hno3,稀hno3时,铜片改用铜丝,不需反应时,只要抽出铜丝,反应即停止),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如在进行氯离子的检验,碘升华实验时),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同时减少废液,废渣,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如银镜反应的废液的回收利用);若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倒在规定的地方,以便清理。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使学生经常地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

3.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如参观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调查周边的水环境等),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原因及对策,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出专栏,办展览和小报,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进一步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和政策,认识到破坏环境是一种不道德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

总之,环境保护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人口、能源、环境)之一,因为环境是跟人类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地球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能不能继续生存下去的问题。环境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化学污染物对环境,对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同呼声。新教材渗透大量的环保知识,为此,寓环境保护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高剑南,王祖浩主编. 化学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教育出版社,2001.

篇8

一、以时事热点为信息源充实教学

思想品德课教学不仅仅是传播课本知识,而且要敢于突破书本框架,让学生去了解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社会调查就是要求学生走到课外,贴近社会生活,通过自己的实践行为感悟和体会社会生活。在讲解“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时,为了让学生更切身地感受到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现状,我给学生展示人们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图片,学生通过图片传递的信息,意识到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正在日益退化,破坏环境的是人类本身。同时,课前我还布置一项课外作业:问一问自己的父母长辈,了解他们儿时环境现状与现在有什么区别。上课时,首先让学生汇报他们的调查结果,再进行相互讨论和对比,最后我结合环境保护有关知识点进行讲解。

这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问题印象比较深刻,他们也意识到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责任和义务。时事政治包含的各种新闻信息虽然是课外内容,却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把时事政治热点和学习兴趣结合起来,把时事新闻中与课本知识相联系的热点、焦点信息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做出有效的讲解。

二、以时事热点为诱导剂深化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讨论式教学能取得不错的效果。通过引导学生围绕时事专题进行讨论,互相交流,在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然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课本知识加以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形成文字材料,更能让学生对课本知识认识深刻。这种讨论探究式的学习,能让学生主动去发现、思考问题,获取知识,达到教学目的。热点时事中蕴藏着许多理论知识,是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和理解的。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他们真实的内心感受,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时事焦点,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我们要不断探索时事热点与课本的联系并在教学中运用,让学生喜欢上课,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知识。

篇9

关键词:课程资源 渗透 环保教育 生态文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绿色文明是21世纪的主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周围的环境也 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逐渐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环境教育,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渗透,加强对他们的环保教育,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今天”和“明天”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好语文课程资源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下面谈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如何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渗透环保教育的体会与做法。

一、选准语文教材,适时渗透环境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环境教育,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环境教育资源,并根据这些教材的特点,将语文教学和环境教育适当结合。例如:人加班三年级语文下册中《燕子》、《燕子专列》、《翠鸟》、《珍珠泉》、《咏柳》等课文,在教学时要认真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图片进行分析、理解和品评,借助课件等直观影像帮助学生理解词句,鼓励学生围绕课文词句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或复述课文等,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和欣赏大自然及人文景观的美丽和伟大,体验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对自然、对人文景观的热爱。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说明文直接以环境问题为主题,例如:《黄河怎样变化的》、《只有一个地球》、《太阳》等。这类课文教学中我们应结合生活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认真想,仔细体味,自然地将环保教育渗透于教学中。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课文第四自然段后提问到:“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不能使他们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害,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威胁”。教学中启发学生牢记历史上破坏生态环境的惨痛教训,自觉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教师:“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破坏了生态平衡,人类自身也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与报复。同时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环境科学术语、环境科学知识,掌握适度利用环境和有效保护环境的科学方法,从而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精心保护好我们周围的环境。”教师教学时要善于利用这些课文资源巧妙地进行环境教育。

二、在朗读训练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情景交融,非常感人,加强朗读,能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还能收到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例如:教学《燕子》、《鸟的天堂》、《翠鸟》、《咏柳》、《望庐山瀑布》等这类课文时,我着重指导学生欣赏描写自然美丽景致的语句,并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读出自己对大自然、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激发学生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

三、利用语文课堂渗透环保教育

课堂是环保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要应该充分利用这个阵地,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意识。因为语文书上有许多课文或描述大自然的奇妙风光,或抒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也有一些讲述因不受到保护而消失的自然景观的故事,很多还配有插图,我们可以用这些优美的插图和文字熏陶学生,让他们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引导他们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例如:开展环保手抄报、写环保征文等。在语文教学中,利用语文课堂进行环境教育并不要占太多时间,一节课只需渗透几分钟,以至两三句话,日积月累就能收到滴水穿石之功,巧妙“渗透”,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四、在习作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篇10

一、在学科中、活动中渗透环境保护意识

在小学进行环境教育,其深度和广度都是基础性和启蒙性的,使学生对环境有个初步了解,虽然没有专门的环境教育课,但可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力求适时渗透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把环境教育活动纳入学科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结合学校原有课程,有意识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爱护洁净环保教育;如数学中的校门口废气排放量的调查统计,语文中的环保广告词的编写,劳技课中的利用废物制造而成的“瓶娃娃”和笔筒等等;二是结合乡土教材,专门开设环保课;三是利用周一假后环保感想和周三下午兴趣小组进行环保小分队活动,交流、评估、布置与辅导,同时提供榜样,树立典型,期末评比“环保小卫士”。

1、通过课外活动。参观一些环境优美的地方与环境污染的地方并讲述一些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知识,使学生对环境问题有了新认识。

2、同时在班队课上进行我国环境形势、环保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在校园内植物环境调查,在校园外进行废弃物情况调查。然后班级进行比赛。赛出环保优秀人物,立标兵。

二、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要有目的性、灵活性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泼可爱的小学生,而小学生具有好奇、喜欢夸张等特点,因此教师在教育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形式多样,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非常乐意地接受教育。

如有一次我带学生到我村的金鸡坪水库游玩,同学们兴致很高,纷纷准备了精彩的节目准备好好地露一手,还带了不少食品助兴。来到金鸡坪水库,我先让学生观赏了金鸡坪水库的美景――碧绿的青草、清可见底的水、茂密的树林……然后围坐在草坪上边欣赏表演边吃着带来的食品。当我们准备返校时,发现原来碧绿的草坪上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同学们把各种包装纸扔了一地。当时,我真想大声训斥一番,然后命令他们拾起包装纸,但转念一想这会扫学生的兴,而且这也不能全怪学生呀,为何不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一次环保教育呢?于是我又示意他们坐下,讲了一段有关环境保护知识的故事,然后又扫视了一下碧绿的草坪。同学们立即心领神会,抢着拾起垃圾,不仅把草坪上的包装纸拾干净了,连水坝的角落也清理了一遍。当水坝面貌焕然一新时,我们会心地笑了。

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也要有针对性,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当今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聪明活泼的同时也好奇调皮,凡事有个新鲜感,常常有些同学有事无事地去宁开水笼头来玩水,这样无意中就浪费了珍贵的水资源。面对这一情况,严厉的批评只能一时凑效,解决问题的根本还需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宝贵,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于是我把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了课堂教学中。

如在学习完《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之后,让学生谈谈学了课文后的感受,懂得了什么,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珍惜每一滴水,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怎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学生从中受到了教育,玩水笼头的现象自然消失了。

三、教师在环境保护教育中要注重榜样性、经常性

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美好的、伟大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崇高的威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因此在校园环境保护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身先示范,做学生的榜样,看见废纸就捡,亲自动手擦洗玻璃、门窗、打扫卫生,学生见了定会主动加入这一行列,积极打扫。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良好习惯。我还注重把环保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中,经常带学生除杂草,成立绿色小卫队,齐抓共管,共同爱护一草一木。为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我还定时请相关环保人员给学生讲解有关知识;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宣传环保知识,让学生亲自参加环境保护劳动实践……几年来,我始终如一地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活动。

四、把环境教育与家庭、社会活动相结合

平时要求学生和父母一起一袋多用,并劝说饮食界别使用一次性筷子,倡导学生外出都自觉准备一只垃圾袋。在小队中我们放手学生自己设计活动方案,采访环卫工人,收集环保信息,了解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结合“每月一星”的评比活动,在各环保小队中评出“实践星”获得者以此激励队员。每年的植树节,要求每人种(认)养一棵树,并写养植日记。班级还举行“携手创文明,争创环保小卫士”的班级主题会,通过讲、演、唱等形式,宣传环保知识,组织学生走进社会,增强其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