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8: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美国;教师与家长会谈;儿童发展;启示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5-0053-04
笔者于2008~200年访问了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拉-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周围的31所学前教育机构,访谈了其中的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查阅了学前教育机构中的《家长手册》和《幼儿园简讯》等资料,深入了解了美国学前教育机构中家园合作的相关情况。现将有关教师与家长会谈(parent-teacher conferences)的信息总结如下,以期为推动我国幼儿园家园合作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一、教师与家长会谈的价值
教师与家长会谈是指教师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与家长进行的个别交流活动。在美国学前教育机构使用的家园沟通方式中,会谈的使用率最高。其重要价值如下。
1.促使双方平等对话
会谈是教师和家长作为合作伙伴而进行的一种沟通,它为双方搭建了一个互相尊重、彼此分享的平台,可以使双方静下心来坐在一起,讨论儿童的发展问题。
2.促进双方自由交谈
会谈是教师与家长之间进行的一对一交谈,有利于保护家庭隐私,也便于双方自由交换意见。
3.保证双方详细交流
会谈是教师有目的地安排的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随机进行的、时间有限的家长日常接送儿童时的交流相比,会谈的计划性强,时间充足,便于双方谈论儿童各方面的发展状况。
4.实现双方经验共享
会谈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分享促进儿童发展的知识和经验。一方面,教师既能向家长呈现儿童在园的主要活动,解说儿童的成长过程,又能从家长那里获取儿童在家的许多信息,了解亲子互动的情况;另一方面,家长既能为教师提供孩子在家的生活事件,说明孩子的发展特点,又能从教师那里得知孩子在园的表现,了解孩子的强项和弱项,还能细致观察幼儿园的环境,理解教师的工作,更加尊重教师的劳动。
二、教师与家长会谈的准备
要使会谈发挥应有的功效,教师必须精心进行各项准备工作。
1.安排会谈时间
美国的学前教育机构会定期举行家长会谈,每学期至少1次,大多在学期末进行(上学期安排在11月份,下学期安排在5月份);每次持续1~2天(如果是正常工作日,则儿童不来园,以便教师和家长交流)。教师在初步确定会谈时间后会制订一张时间分配表,以15~20分钟为宜,把一天的时间划分成不同的单元,便于家长从中选择合适的时间。在选择好合适的时间后,家长要在时间分配表上签名确认。
为了广泛动员家长参加会谈,教师往往会利用不同的形式提前邀请家长,向家长简述会谈的主题、时间和地点,然后再把会谈时间分配表张贴在活动室门口,便于家长签名确认。邀请形式主要有把邀请信寄到儿童家里或刊登在《幼儿园简讯》上,打电话或在家长接送儿童时发出邀请等。
如果教师提供的会谈时间不能满足家长的需要,家长也可以向教师提出利用其他时间来进行会谈,如接送儿童时、儿童午睡时、晚上或周末等。为了鼓励家长参与,教师基本都会满足家长的合理请求。
2.布置会谈环境
保护家庭的隐私,既是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也是促使会谈顺利开展的需要。为了保证会谈环境的私密性,使会谈双方能自由交流看法,教师们可以相互协调,保证会谈时可以独立使用某个房间,如活动室、办公室、会议室等,且确定房门能够关上。教师可以在门上张贴“正在会谈,请勿打扰”的纸条,以避免会谈时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也避免第三方听到会谈内容。〔1〕
由于来园会谈的家长多少都会有点紧张或担忧,所以教师都极其重视为家长提供一种轻松、舒适的环境,如在幼儿园里悬挂一条“欢迎家长来会谈”的横幅,在会谈室门口的架子上摆放一些点心、饮料、报刊、儿童作品等。尤其重要的是,教师会在会谈室的中央地带放置一张圆桌,在桌上摆好各种会谈需要的材料和视听设备,围绕桌子摆放两三把成人用的椅子。这种安排不仅能从身心两方面来减轻家长的压力,而且便于教师和家长相邻而坐,可以同时观看桌上的材料,也可以避免教师和家长相对而坐时因为难以同时观看桌上的材料而产生隔阂。〔2〕
3.选择会谈材料
在准备会谈材料时,教师通常按照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来选择和编辑材料,利用平面资料、立体资料、视听资料等方式来呈现。
为了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儿童在幼儿园中的表现,深入认识儿童的发展变化,同时也为了向家长展示自己的工作和对儿童的重视,教师都会注意收集儿童入园以来在各个不同时期创作的书写作品、美术作品以及儿童的阅读书单和评估报告单等,还会收集儿童在各种不同活动中留下的照片、录音带、录像带和观察记录表等,并把这些材料有规律地放在儿童的资料袋里,〔3〕以便在与家长会谈时可以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地呈现给家长。
为了保证会谈材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会提前向家长发放问卷,以了解家长的兴趣、需求和观点,也鼓励家长事先来园观看儿童的作品及活动,以便家长发现问题,在会谈时与教师进行深入讨论。
为了保证会谈材料的多样性和全面性,教师还会提前向家长发放谈话表,以帮助家长消除对会谈的各种误解,了解会谈的真正目的和自己的责任,引导家长把儿童在家里创作的各种作品、读过的图书和喜欢的玩具等带到幼儿园来,与教师交流分享。
三、教师与家长会谈的过程
1.热情欢迎家长
学前教育机构是教师的工作场所,家长对此并不十分熟悉,所以教师往往会站在会谈场所门口迎接家长,为家长端茶倒水,使家长感到宾至如归,轻松愉快,从而为会谈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虽然教师最了解班里的儿童,但是家长却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所以教师在与家长相见寒暄后不是立即谈论儿童,而是会先和家长闲聊一会儿,〔4〕以便更好地了解家长和儿童在家里的表现,如家长的价值观、儿童观、教育观、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等,使家长意识到自己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主动的信息传递者,从而更愿意与教师交谈。
在美国的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在欢迎家长来园会谈时会先认真考虑家长的文化背景,把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有机结合起来,以便妥善地迎接家长。〔5〕例如,面对西方文化背景的家长,教师可以张开双臂去拥抱他们;面对东方文化背景的家长,教师则可以伸出双手去握其右手。
2.正面谈论儿童
儿童是会谈的焦点。在彼此熟悉之后,教师和家长就可以开始交流儿童发展的各种情况了。
(1)先表扬后批评
当教师把话锋转向儿童时,他们总是先使用积极的语言来正面评价儿童。〔6〕教师对儿童进行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能让家长感觉到教师不仅了解和关心自己的孩子,而且还喜欢和欣赏自己的孩子。有了这样的认知,家长就更乐于接受教师接下来可能会提到的负面评价。否则,家长容易萌生抵触情绪,有可能导致会谈不欢而散。
(2)重表扬轻批评
在美国的学前教育机构中,绝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儿童身上的优点比缺点更重要,所以他们在向家长谈论儿童时都会把注意力放在儿童的强项和成绩上,重视对儿童进行积极的评价,淡化儿童的弱项和不足。〔7〕如果某个儿童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和进步,那教师也会设法作出积极评价,尽管这种评价是比较简单的。如果某个儿童在各方面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那么教师会尽量作出中性的评价,轻描淡写地指出儿童在某些方面只是暂时落后了。
(3)多表扬少批评
因为教师认为每个儿童身上的优点都比缺点多,所以他们向家长报告得最多的是儿童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长处、优势和进步,较少报告儿童在身心发展上的短处、劣势和不足。当教师不得不对儿童进行负面评价时,他们往往会控制在1~2个最严重的问题上,按照3∶1的比例来进行,即表扬儿童的3个优点后指出儿童的1个缺点。
3.鼓励家长参与
教师和家长是合作伙伴,会谈是双方分享儿童信息的美好时光。为了鼓励家长参与其中,教师可以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具体形象地向家长说明儿童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事件,也可以向家长提出相关问题,以启发家长独立思考,吸引家长参与会谈。在面对家长的困惑时,教师不是主观武断地为家长提出唯一的建议,而是和家长一起积极思考各种可能的应对措施,分析其中的优势和局限性,鼓励家长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措施进行尝试。教师竭力避免使用专业术语,〔8〕以免人为拉开彼此的距离,阻碍交谈的深入。
4.适时结束会谈
适时结束会谈,可以让家长满意地离开,从而更配合教师之后的工作。在会谈快要结束时,教师会有意识地总结会谈内容,强调会谈重点,〔9〕以便帮助家长把握会谈的关键。在会谈的最后,教师会诚挚地感谢家长来园会谈,〔10〕并向家长说明所分享的信息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儿童和教育儿童。这样做不仅能使家长意识到会谈将要结束了,而且还能让家长体会到自己所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最后,教师一边向家长致谢,一边起身把家长送到会谈室门口,并表示出对下次会谈的期待,使家长满意而归。
教师应根据分配好的时间按时完成每一场会谈,不能超时,以免影响之后的会谈。为了确保每一场会谈都能准时结束,教师会使用计时器或闹钟来提醒自己和家长。如果家长迟到了,教师会告诉他会谈还剩下多少时间。为了有效利用不多的时间,教师会先说重要的事情,后说次要的事情,准时结束会谈。当然,教师也会向家长说明,如果还想交谈,可以另约时间。〔11〕
四、教师对与家长会谈的评价
会谈后的评价工作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能使本次会谈更加完善,而且还能为成功举行下次会谈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对会谈进行评价。
1.总结式评价
教师回忆会谈的整个过程,客观记录会谈的对象、时间、地点、过程和参与人员,全面总结家长的看法,认真评估自己的会谈方案,〔12〕为制订新一轮的会谈计划作准备。
2.反思式评价
教师主要通过反思以下几个问题来对会谈的核心内容进行评价:我鼓励家长参与的情况如何?我倾听家长心声的情况如何?我提供给家长的信息具体、清晰吗?我采用积极的方式开始和结束会谈了吗?我让家长感到轻松愉快了吗?〔13〕教师可以通过反思这些问题来评价会谈的成败,总结经验,以不断提高会谈的成效。
3.反馈式评价
教师通过打电话、写便条等方式,适时地把会谈中提到的问题和采取后续措施后取得的效果全部反馈给家长,以便及时了解家长的新看法。
五、思考与启示
综上所述,美国学前教育机构中教师与家长会谈的形式具有双向性、针对性和发展性等特点。它带给笔者一些思考和启示。
1.教师应该如何尊重家长
教师尊重家长不只是一句响亮的口号,而是要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会谈的所有环节上。教师在安排会谈时间时注意保障家长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在布置会谈场所时重视保护家庭的隐私,在鼓励家长参与时注重维护家长的诉说权、判断权和决策权,在结束会谈和对会谈进行评价时注意保证家长的分享权和合作权,诸如此类的做法都有利于促使家长深入参与会谈,也使得会谈更有成效。
2.教师应该如何发展与家长的伙伴关系
会谈既是家园伙伴关系的一种体现,也是家园伙伴关系得以继续发展的一大契机。教师在会谈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该注意克服自己的权威形象,以免给和谐的伙伴关系蒙上一层阴影。例如,在会谈前,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地摆放桌椅,减轻家长的心理压力,营造平等对话、协商讨论的氛围;在会谈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倾听,适时回答家长的问题,通过提出多种建议来指导家长作出决定,以促进信息的双向交流;会谈结束后,教师可以不断反思,总结经验,以提高会谈成效,等等。
美国学前教育机构中教师与家长会谈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4〕〔7〕〔9〕〔13〕CAROL GESTWICKI.Home,school and community relations:A guide to working with familis〔M〕.Albany,NY:Delmar,2000:204,210,216,214,265.
〔2〕〔8〕GEORGE S MORRISON.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oday:10th ed〔M〕.Upper Saddle River,NJ:Pearson Education,2007:508,508.
〔3〕〔5〕KAY WRIGHT SPRINGATE,DOLORES A STEGELIN.Building school and community partnerships through parent involvement〔M〕.Upper Saddle River,NJ:Prentice-Hall,1999:62,69.
〔6〕CHANDLER BARBOUR,NITA H BARBOUR,PATRICIA A SCULLY.Families,schools,and communities:Building partnership for educating children〔M〕.Upper Saddle River,NJ:Pearson Education,2008:296.
〔10〕〔11〕〔12〕LAVERNE WARNER, JUDITH SOWER.Educating young children from preschool through primary grades〔M〕.Boston,MA:Pearson Education,2005:408,408-409,408-409.
Parent-Teacher Conferences in American Preschools
and the Enlightenments
Li Shenglan
(Depart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篇2
据统计调查发现,自2000年以后,人们才慢慢开始重视学前教育。在2000年之前,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学前教育这块,大多数人都是持着无所谓的态度,很多人因为觉得学前教育可有可无,上幼儿园又浪费钱,所以没有让孩子进行学前教育。2000之后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人们慢慢认识了学前教育,了解到学前教育也是有优势的。发展到如今,虽然重视学前教育的人越来越多,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这种“重视”的底下,还要许多人对于学前教育的性质和功能存在着质疑与不解,这其中甚至包括了教师。可想而知,学前教育要得到更好地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首当其冲的就是使人们充分的认识学前教育。针对这个问题幼儿园有一定的责任,国家社会也有一定的责任。首先国家重视人民才会重视,针对不重视学前教育的问题,笔者认为国家应当制定相应的措施并多次开展免费的学前教育主题讲座,通过讲座的形式让大众认知学前教育。而幼儿园方面,首先要对学前教育工作者进行工作培训,让教师先充分了解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如果教师都对学前教育持有“无所谓”的态度,那么学前教育还要怎样开展下去呢?其次可以对新生家长举办专题讲座,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在生活中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所以让家长充分认识学前教育是非常有必要性的。
二、缺少领导机构和法律保护现阶段
我国的教育部门多数都在重点打造初中和高中教学,虽然这是为了应对中考和高中而产生的形式,但是不得不承认,学前教育在教育部门中的地位就很低。特别是一些地方性的教育行政部门,对于学前教育的开展活动甚至可以用“不屑一顾”四个字来形容。教育部门对于学前教育的不重视,也是学前教育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这个道理很简单,政府部门带头不重视,人民又岂会重视呢?并且,我国虽然相继出台了《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等相关法规性文件,但是实施的效果很不好,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针对这个问题,首先国家需要大力重视扶持学前教育,督促实施已经出台的相关法规性文件。在教育部门中要有意的提高学前教育的地位,对于扰乱学前教育的活动要严惩。
三、教师待遇问题教师的义务就是教书育人
也应当享受国家的补贴福利。但是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待遇比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待遇要低很多,笔者认为只有提供了较好的工作待遇,教师才会更加努力认真的工作,这从侧面上也表现了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待遇问题。虽然近几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待遇有了提高,在我国1995年出台的《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的政治经济地位相同。不过在实施过程中因为诸多因素,导致了政策的普及面还不够,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薪资待遇还是普遍较低。所以提高学前教学工作者的待遇问题必须得到本质上的解决。
四、结束语
篇3
【关键词】学前教育,农村,不足,策略
从我国国家的发展来看,我国农村的国土面积占据着我国总国土面积的百分之60%,中国农村人口占据总人口的百分之60%。这意味着我国未来的人口聚集地依旧是农村,但是从目前我国农村的教育来看,存在很大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农村学前教育来说更是如此。就此,本论文着重针对农村学前教育的不足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一、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针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认识不足,经费缺失较为严重。我国农村尤其是一些较为贫困的偏远地区,因为思想观念过于陈旧,政府并不重视学前教育,农村人更不懂得什么是学前教育。因此,忽视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这对于儿童身心发展起到了一个消极的作用,导致了大多数的幼儿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前教育。与此同时,一些教育机构并没有多余的资金给予学前教育这方面,导致了学前教育机构发展较为缓慢,学前教育机构规模呈现较小的局面。
第二,幼儿园数量较少幼教师资水平整体偏低。农村幼儿园的数量严重不足导致教育不能满足当地儿童的学习需求。部分农村地区3~4个村落只有一个幼儿园,甚至很多村落都没有幼儿园,这样缺失的情况导致了附近的农村的孩子都要上这个幼儿园学习,既影响了教育的质量同时降低了幼儿园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因为政府机构的不重视和资金的缺失,导致了很多地区都自发的构建私立幼儿园。但是,私立幼儿园的不足在于只教授幼儿一些简单的知识、没有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导致了幼儿在学习的时候只是单纯的进行学习,并没有真正的学习概念,呈现出教育不足、学习效果不良的现象。
第三,家庭教育认识不足,幼小衔接困难。在学前教育中家庭教育是最为主要的教育,在幼儿成长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家庭教育隶属于启蒙教育,但是从我国农村家庭学前教育的角度来看并不够重视,并且很多农民并不知道什么是学前教育,不理解也不知道如何为幼儿提供一个较好的家庭环境。
二、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策略
学前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基础,更是学生以后未来学习的根本。因此,强化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显得异常重要。就此,针对以上所提出来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
第一,强化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国家针对地方教育出台了地方先行、中央补助的根本原则。因此,地方应该抓住国家所颁发的政策,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重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着力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合理支配经费、发展学前教育,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从而解决服务条件差的问题,为幼儿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且,还应该呼吁国家将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体系当中,实现免费的、义务的教育,增加资金的支援,扩充幼儿教育的比例和规模,真正的为农村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入学环境,多渠道的开发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从多角度让家长以及幼儿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幼儿对幼儿园的向往和学习的欲望。
第二,增加幼儿园的数量,提高幼儿教师的师资水平。增加幼儿园的数量提高幼儿园的师资力量是幼儿接受优质教育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应该积极鼓励社会参与办园、多渠道的多形式的创办幼儿园,从根本上扶持幼儿园的发展,并且根据各个地区幼儿园的发展情况实施奖励政策,真正的让幼儿园在农村办起来,起到一个良好的循环性作用。政府还应该开放相关的政策,积极鼓励符合条件、愿意投资幼儿园发展的人,予以审批、免费办理相关的手续和免费指导办园政策等。与此同时,还应该针对私立幼儿园办园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针对幼儿园所存在的缺失现象给予相关的指导,为幼儿园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对一些好的幼儿园予以鼓励、支持和表扬,弘扬私立幼儿园和公立幼儿园齐头并进的现象。
第三,强化农村的学前教育,促进幼小衔接。在学前教育中家庭教育隶属于启蒙教育,并且对幼儿来说影响颇大。因此,在进行学前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强化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并且重视学前教育。相关教育机构可以针对其家长进行学前教育优势理念的宣传,帮助农民正确的认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掌握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应努力的督促在外打工的父母定期的关注幼儿的发展和学习情况,从而及时的和幼儿进行沟通,提高幼儿学习的意识。只有学校和幼儿的家长共同关注幼儿的教育,才能真正的提高学前教育的意识和水平,从幼儿被动学习转变成为幼儿主动学习,改变传统幼儿不愿意学习、不想学习的尴尬局面。
第四,将多媒体教学融入到学前儿童教学当中。学前儿童隶属于一个好奇心、贪玩心非常强的阶段,因此为了提高其学习欲望,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多媒体教学融入其中,使儿童能提高自身对学习的认识和喜好程度,通过直观的方式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其学习欲望和整体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将教学内容和图片融合在一起,在图片中融入一些相关的知识从而提高其教学水平,让儿童能更好地进行学习。
结语:总而言之,针对农村学前教育来说,一定要从教育理念、幼儿园的数量、师资力量等进行完善和规划,从根本上强化对幼儿园的认识。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分析,还应该提升幼儿家长对教育的认识,重视学前教育,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周芬芬.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困境与突围[J].学前教育研究,2012.(12).
[2]孙小红.家长职业状况与子女学业成绩关系的社会学探讨[D].上海师范大学,2012.
[3]高敏,汪光霞.论新形势下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创建[J].才智,2013.(28).
篇4
关键词: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主要问题
前言:
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在落实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影响因素,导致其发展受到抑制,其中最主要的问题莫过于政府权责分配、政府与市场、政府职责定位不合理、不明确等因素;对此针对以上问题,政府更应当加强此方面的完善,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在完善相关工作制度的同时,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更好的保证我国教育管理体制革新。
1、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对教育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视,同时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在强制落实的基础下,也有效的落实到了各个省份、城市、地区。我国学前教育体系发展的与时俱进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要从根源抓起,对此我国的幼儿园、学前教育等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教学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提高了幼小衔接的保障。
从整体上看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较比国外一些先进的国家,仍有着一定的差距,处于落后的状态,而影响其发展的因素较多,像政治、经济因素等。国民经济的增长,在于国家政策的推进,对此保证落实协调全面发展,才是带动国家经济水平提升的关键。教育是我国国家革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堪比政治问题。而国家要想实现教育事业的有效革新,就要加强对于城镇、城市以及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关注,保证教育事业顺利的革新。教育事业与政治、经济建设同样重要,我国在加大教育事业发展力度的同时,也有效的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2、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
2.1政府权责分配不明确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大部分是由地方管制、负责,但是在实际的落实中,受到管理模式应用的影响,地方相关管理部门在进行管理时,会对任务进行划分,从而更好的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但这种管理模式在不断实施的过程中,问题也逐渐的暴露出来,可以明显的看出在该种管理体制下,政府的职责并不是很明确,其权责分配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在该种管制情况下,并不能明显的看出中央政府的责任,且当前我国不同地区的学前教育管理,都缺乏中央政府的统一调整规划,导致不同区域的学前教育设施条件、资源等存在严重的分配不均匀情况,对此要想均衡发展,就需要中央政府,在履行相关职责的情况下,对于各个地区的学前教育事业进行均衡发展,但中央政府在此方面的职责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学前教育的发展,以及制度的落实,都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同时在制定相关法规作用的发挥,也离不开中央政府的作用,中央政府在此方面的落后,也直接导致了部分偏远、教学条件差区域的学前教育,并得不到地方相关部门的扶持,增大了农村与城镇、城市的教育差距。对此可见地方政府在管理体制中的重要地位,且当前不规范的权责分配问题,也严重的影响了权利下放的效率和质量。
2.2政府与市场结合性较差
学前教育的发展还会受到市场的影响,政府对于学前教育的管理,也要加强与市场的有效结合,本着市场发展的要求进行政府管理职能的调整,从而更好的保证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与时俱进,使得学前教育的服务职能,在政府职能作用完善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但是实际上,政府对学前教育的作用并不理睬,导致在学前教育管理中,政府作用发挥并不是很全面,且责任推卸现象严重。同时政府、市场之间的关系,也直接影响着其经济职责,对此要想更好的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就需要政府、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处理。
2.3政府职责定位混乱
当前管理学前教育的政府部门较多,像民政、教育部门等,同时这些部门对于学前教育事业的管理,也受到了国家规定的认可,但是在职能方面体现的并不是的很明显,各个部门交叉管理问题严重,管理方较多使得规定不能有效的进行统一,严重的影响了和抑制了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且导致学前教育机构的混乱。
3、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对策
虽然我国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在教育改革方面,对学前教育并不是很重视,忽略了学前教育的作用以及重要程度,对此要想更好的发展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就要加强对于管理机制的优化,完善相关的法律监督机制,提升管理力度。其次政府机构也要注重自身的责任义务,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权利范围,从而更好的实现管理目的。
3.1政府加强责任承担
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旦资源紧缺,就会降低幼儿园接受新生的指标,这种问题的产生,与政府建设有着直接的关系;且当前我国的公办幼儿园并不是很多,并不能满足人口逐渐增加的城市发展要求。另外乡镇幼儿园覆盖率不高,也大大的增加了公立幼儿园的压力,对此就需要各个部门加强管理,使其在政府机构、教育部门职责充分发挥的基础上,有效的推动学前教育机构的稳定发展。
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重视。、大力帮助。政府在国家政策方针的出台,以及各级政府的政策落实,都应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发挥自身的职责义务,明确自己的权利范围以及行使,加强主导方向的规划与完善,优化当前的学前教育管理机制,并加强管理制度规划,从而更好的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
3.2提高管理效率
政府需要在自身权力义务基础丧,推动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的规避监管问题,补充完善监管漏洞,需要政府完善遵循法律监管制度,实现工作人员的相互监督,积极落实、执行政府管理机制,在法律法规保障的基础上提升管理水平,从而更好的改善当前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问题,使得学前教育管理机制更加的具备保障性,有效的落实管理目的。
3.3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影响学前教育机构发展的因素较多,但是学前教育的发展,始终都离不开政府高度重视以及大力的支持,对此可见政府的关键作用,但实际上我国政府对于学前教育这一关键教育阶段并不是很重视,导致国家政策扶持缺陷逐渐增加,对此学前教育的管理水平还需要不断的完善,从而更好的保证群众的利益。其次更要加强重视学前教育的师资、覆盖率的提升,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做好补助均衡发展民办师资方面、资金实力之间的关系,在落实监督工作的同时更好的保证各类幼儿园的良性发展。
学前教育的发展,依赖于政府投入的财政资金支持,且学前教育的管理权利,多集中在地方政府,缺乏中央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统一规划、资金投入,加上地方政府的资金实力不高,且不重视学前教育,降低了学前教育作用的有效发挥。对此就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提升主体责任重心,发挥各种职能,加强管理和监督,做好学前教育的资金保障,保证儿童的安全健康发展。
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面临问题分析,发现我国虽然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各种措施也保证了教育体系的完善。但是对于学前教育这一儿童发展、成长重要阶段的关注并不是很理想,同时加上政府主导作用、责任主体重心、责任承担不能及时的体现,直接降低了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完善程度以及管理的水平,对此可见政府对于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革新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加强政府机构的责任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庞丽娟,范明丽.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J].教育发展研究,2012,04:39-43.
[2]范明丽,庞丽娟.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挑战与改革方向[J].学前教育研究,2013,06:3-7+48.
篇5
关键词:学前教育理论;问题;发展
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是整个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我国的学前教育理论自古就有,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从而影响了我国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方向。因此,研究学前教育理论发展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未来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的方向,从而提升和完善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我国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现状
在古代的学前教育中,《周易》“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倡导重视早期教育。随着封建专制制度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教育家和一些先进的学前教育的理论和观点,如:的“儿童公育”思想。后来,一些先进的学者如陶行知、陈鹤琴积极学习西方的教育观念,并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开辟出了我国的学前教育理论。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我国的学前教育理论大多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学前教育理论发展而来的,还存在诸多问题,发展现状并不乐观。
二、我国学前教育理论发展存在的问题
1.方法论的问题。在学前教育界,还存在忽视或者轻视理论发展的这种情况。这种对理论的反感,对于学前教育的理论和事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害的。一些学者认为研究学前教育就是研究幼儿园里的现实问题,这就忽视了幼儿园背后隐藏着的文化层面的研究,忽视了幼儿园背后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研究,也忽视了历史层面的研究,这种忽视直接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学科建设。2.古今的问题。认识“古”有利于认识“今”。我国古代的学前教育有许多理论和思想对今天的学前教育也起到支持的作用,例如,《周易》《礼记》中的重视早期教育的思想。虽然传统文化为当今的学前教育带来了许多正面积极的因素,但也存在许多负面因素是不可避免的。例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儿童读经运动,当然不可否认里面也有很多好的东西,但从教育学角度来看,儿童读经运动所宣传的“记忆”理论和“填牛”理论,弘扬的只是传统教育学中的糟粕,儿童读经运动将儿童单纯看作文化传递或文化上传宗接代的工具,因而儿童成了传统文化祭坛上的牺牲品。3.中西的问题。受到西方学前教育理论的影响,我国的学前教育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和改变,但是在吸收国外学前教育理论精华的同时,也吸收了一些糟粕,从而出现了许多不良的儿童教育思想,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的观念也随即产生。4.发展方向的问题。儿童中心论是现代教育思想的内核,作为现代教育基本立场的儿童中心主义,应该是难以撼动的。然而,有许多教育学者总想把儿童期缩短,将成人的知识经验硬装进去,儿童最终深受其害。儿童中心论的立场,是儿童教育思想现代化过程中的主线和基本立场,如同自然科学一样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不接受这一立场,中国儿童教育理论研究就无法与人类的儿童教育思想宝库相对接,就无法从这一宝库中获得珍贵的思想资源。
三、我国学前教育理论的未来发展建议
1.古今融合,古为今用。我国古代的学前教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思想。如贾谊的“及早教育”、朱熹的“儿童教育是基础”、陶行知的“强调儿童早期教育的必要性”等。因此,我们应该在学习和研究西方国家的学前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同时,不能忘记我国古代优秀的教育家给我们留下的先进的文化和思想遗产。应当将古代的思想积极融合在现代的教育理论中,并将有利于我国儿童发展的理论加以运用,古今融合,古为今用。2.中外融合。当前,国外的学前教育理论,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学前教育的发展是比较先进和深入的,值得我国的学者学习和借鉴。因此,我们应该在综合和了解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之下,联系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问题,积极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吸取国外优秀的研究成果的时候,要避免照搬照抄、形式主义。应当将国外精华的部分与我国实际相对接,中外融合,形成本土化的学前教育。3.加强对学术研究的重视。我国学前教育在学术研究上是比较欠缺的,我们更多的是关注于实践结果的研究。然而我们应该认清的是,只有理论和学术研究成熟和完善起来,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才能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因此,相关学者尤其是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应当重视对理论的研究和学习,适当地将理论和实践积极衔接,从而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虽然我国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和不足,但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学习古今中外优秀的学前教育思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就必将探索出更加完善、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本土化的学前教育理论。
作者:赖新丽 单位: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刘晓东.学前教育理论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的路向[J].教育学报,2010.10
篇6
【关键词】高等学校;学前教育;培养方案
一、引言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幼儿的教育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我国的儿童需要年满六周岁才可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为了给学龄前儿童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之前做好准备,我国开办了许多的幼儿园。但是因为我国学前教育方面的工作还不够完善,很多的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并没有让孩子接受学前教育的意识。随着近几年来,我国对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视,我国的学龄前儿童的入学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使我国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高,对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文化素质、专业涵养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二、学龄前儿童需要接受学前教育的原因
在接受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儿童可以进行基本知识的了解。孩子们能够从唱歌中学到单词和生字,从搭积木中学会数数,从讲故事中能学到语言技能,从烹饪学会最基本的数学概念,从手指画中学会颜色的应用。通过参加一些合唱团、讲故事、亲自动手的工艺品以及简单的小实验、装扮和搭积木,还可以获得实践和社会技能的锻炼。2岁至5岁的孩子们能从实践中学习,获取经验以及如何和小伙伴们合作以取得成功。在幼儿园里有专业的学前教育方面的人才,专业老师的指导,可以教育孩子从内心世界出发,快乐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总而言之,学龄前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为了加强我国的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工作,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教育工作[1]。
三、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就业情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各个行业的竞争也变得十分激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许多专业的学生都面临着“毕业就等于失业”的问题,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几乎没有就业方面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促进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也间接促进了许多相关专业的发展。因为近几年来,我国的学前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很高,学龄前儿童的入学率已经达到了50.9%,但是与全国幼儿教育事业的总目标———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75.0%,还是有很大的差距[2]。
四、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和很多普通的师范大学都设有学前教育这个专业。但是我国高校的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中,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没有清晰的培养目标定位。本来不同层次的院校所招收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文化基底,那么给学生的目标的定位也应该是不同的。可是我国的高等院校,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定的目标都是差不多的。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热爱幼儿教育,具有一定科研能力,教育理念新,教育基本功扎实,技能全面等。”而以初中为起点的五年制专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职业意识强,技能高,知识面宽等。”不同层次院校的学前教育目标差不多,没有从低到高的深入性,难以培养出专家型和科研型的学前教育方面的人才[3]。
(二)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很特殊的专业,它是一门兼有文化性和技术性的专业。因为要和年龄很小的学龄前儿童进行沟通,吸引孩子的兴趣很重要,因此学前教育的学生需要学习多方面的知识,有很多艺体类的课程需要学习。但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同时也需要学习很多的教育类知识,例如教育心理学等。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在文化性和技术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而我国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安排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许多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地艺体课占比例太重,导致文化课的知识无法很好地学习,甚至连教育类的课程都没有安排,很多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压根就没有设置这方面的课程,就连教育原理、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教育基础课程都没有设置。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多的实践机会,都一味在课堂中进行学习,无法为今后的工作提供经验。三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没有认识到文化课程的重要性[4],反而更重视艺体课,这完全是本末倒置了。
(三)生源质量不佳。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主要设立在师范类本科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但事实上,我国的主要幼师资源还是从高职院校提供的。我国以初中为起点的五年制专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具有许多的优点,例如职业意识强,职业技能高,基础知识较系统,知识面较广等。五年制的专科毕业生的这些优点十分符合社会对幼师的要求。但是随着对幼师的需求量越来越高,许多初中毕业的学生都选择就读五年制的专科学院。而我国为了发展教育,学校的分数线也降低了一些。虽然我国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提上去了,但间接导致的就是各个专业的生源质量越来越差。
五、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发展
我国的学前教育已经开始了初步的发展,国家对幼儿教育的重视,使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有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前景,也带动了很多相关方面的专业的发展。可以说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绝对有很多好的就业机会。但是社会对幼师有大量的需求之外,对幼师的素质、专业能力等都有更高的要求了。为了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应当明确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根据学校和生源质量的实际情况,设立具有系统性的课程,完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教育是发展的根本,我国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国家对我国学龄前的教育工作也更加的重视了,为了促进社会的发展,一定要好好培养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因为社会对幼师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但因为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还不够成熟,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很难马上适应工作,无法毕业就上岗。而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目标和专科学校的学生类似,没有更深层次的定位,所以我国的学前教育方面难以培养出专家型和科研型的人才。这也是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进行中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为了国家的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一定要不断完善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丁桂苏.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13,2:145~146
[2]陈相伟,殷继英.高师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实践[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1):3536~3537
[3]陈虹利.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10):32~33
篇7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幼小衔接 重要意义 方法
1.国外学前教育的现状
学前教育在世界各国很早就有,200年以前,在英国就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在二十世纪初期,湖北幼稚园开办,标志中国公共学前教育机构开始建立。一些杰出的教育家,如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欧文、蒙台梭利等都为建立科学的学前教育理论作出过巨大的贡献,而且为把学前教育纳入正规教育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时至今日,正规的学前教育正在日益成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为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部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政府及相关教育机构愈来愈重视幼儿阶段的启蒙教育。
目前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本国的学前教育。其教学重点主要在于对儿童能力即素质的培养。芬兰政府日前向议会递交的一份有关儿童学前教育改革成果的报告表明,2003年芬兰全国有近96%的6岁儿童接受了学前教育,这一比例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芬兰的学龄前儿童主要在全国各地的日托班中接受学前教育,也有一小部分在基础学校的学前班接受学前教育。他们的学习内容包括语言、算术、环境和自然知识、卫生知识及艺术和文化等。在近一半的学前班中,孩子们还有机会学习电脑知识。与此同时,学前班的老师还从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出发,对孩子们进行道德教育。学前班通常采取多种教学形式,除教师授课和小组活动外,主要以游戏玩耍和运动锻炼为主,让孩子们在游戏和运动中学习、尝试和实践新事物[1]。
在德国,幼儿园不属于国家的学校体制,而属于青少年福利救济事业。主要由教会、福利联合会、乡镇负责举办幼儿园,也有企业和协会办的幼儿园。德国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主要是社会教育,旨在培养儿童既对自己负责又能合群的个性[2]。
在美国,幼儿的活动是自主的,幼儿的意志是自由的,幼儿的表现更是大胆的、富有个性与创造能力的[3]。英国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已跳出教育的狭隘范畴,不仅从教育机构和教育者的层面来思考对儿童的责任和早期教育对社会的影响,而且从儿童发展对社会影响的层面来审视国家、政府对儿童负什么责任的问题,着力于为幼儿和家庭建立一个广泛的支持系统。英国把幼儿教育内容划分为六大领域,包括交往、语言和读写,数学发展,个性、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创造性发展,身体的发展,了解和理解世界[4]。
韩国学前教育的目标旨在为孩子的成长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以此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韩国政府制定了学前教育的课程标准,并以此为基础,在幼儿园教育中设置具有趣味性的、多元化的课程内容,采用多元化的、适合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韩国学前教育的教学目标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孩子与他人共同生活的意识,形成对集体、他人、自身的正确态度;对幼儿进行美感教育,陶冶幼儿的情操,发展他们的美感;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激发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探索精神。学会思考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以促使孩子们身心的健康成长。此外,韩国政府也非常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上,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主要是以幼儿的自由活动为主[5]。
2.我国学前教育现状
二十世纪初期之后的几十年间,由于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比较缓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社会逐步安定,学前教育事业得到一定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间,我国政府与相关机构大力的推动和发展了中国学前教育事业,使其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9月颁布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为我国新阶段的学前教育发展制定方向,是我国学前教育从学前学习阶段全面进入素质教育阶段,为我国学前教育成为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基础部分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随着《纲要》的实施,以儿童发展为本的学前教育改革在不断进行,课程改革充分重视每一个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要,为他们提供充分适宜的课程、教育机会及高质量的教育服务[6]。进一步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也被各级相关部门所重视。
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已成为当代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早期教育内容丰富,不仅包括语言、运动、认知、感知,而且包括性格、品德、自理能力、生活习惯等。在诸多的教育内容当中,有一个环节逐渐在被人们所重视,那就是幼小衔接,即入学前的准备。全教协会理事会和美国教育部早期儿童专家协会成员于2002年11月一致通过了一项重要的联合声明:《早期学习标准:为成功创设条件》,其指出,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应促童认知、语言、身体、社会、情感等各方面的和谐发展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7]。美国政府认识到学前教育必须向下扎根,才能使下一代适应21世纪千变万化的局势。在美国,过去那种“带着孩子玩,让孩子自由发展”的教育理论开始受到质疑,学前教育要加码的呼声日渐强烈。近些年,关于学龄前儿童的入学准备研究,已经成为美国学前教育领域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在德国,学前班和学校幼儿园的开设更有利于儿童的发展及与小学的衔接[2]。
3.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学前阶段的教育是对人的性格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时期。以往的教育过于强调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掌握,而终身教育思想提出的终身学习则要求学前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儿童学习的兴趣、愿望、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入学准备指的是儿童是否做好了上学的准备,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是否达到了入学的条件。对儿童入学准备的评估通常在儿童入学前后的较短时间内进行。如何评估儿童是否达到了入学准备的条件?美国教育目标讨论小组(NEGP)于1997年将“身体健康与运动技能、社会与情感、学习的方法、语言能力、认知与通识”这5个发展领域作为确定儿童是否成功入学的重要标准。
我国目前的学前教育已从侧重认知教育转变为以幼儿为本的全面素质教育,但是依然存在一个幼小衔接的“断层”问题。这个断层表现为:(1)学习内容的断层。幼儿园和小学在学习内容上不仅存在着知识性的学习内容的重复、交叉现象,而且存在着一些行为指导方面的缺失、脱节的现象;(2)生活和学习制度的断层。幼儿园和小学在学习和生活制度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使儿童在入小学后出现了学习和生活上的各种不适应;(3)教育要求的断层。幼儿园和小学在教育要求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幼儿园没有作业、考试及分数,但到了小学,儿童不仅仅每天要完成作业,还可能要参加一些不定期的考试、测验等,使儿童备感学习的压力。因此,在幼小衔接问题的处理上,既不能忽视幼儿园本身的特点,又不能把幼儿园与小学等同起来。寻找两者间的契合点是学前教育刻不容缓的任务[7]。
4.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的侧重点在于通过幼儿的独立性、自控力、好奇心、自尊心发展与培养来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通过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和责任感、合作品质、交往能力的发展以提高其社会技能。通过幼儿生活技能的发展与培养来提高其身心的独立能力,从而最大可能地消除入学前的断层表现,使幼儿更加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环境,以更加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准备来迎接新的教育阶段。
为了实现良好的幼小衔接的目标,完善幼儿素质教育是必不可缺的。另外,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更好地实现幼小衔接。
(1)结合幼儿发展的特点和个别差异的原理,从实际出发,发掘幼儿的潜能,支持幼儿的各种形式的“表达”和“表现”,并为其提供按其个性色彩自由探索、发展的空间[8]。加强幼儿主动学习能力,它是认知重组和发展必需的过程,也是发展和培养幼儿独特性、选择性、创造性、统一性、自由、爱的能力、敏感性等的重要手段。
(2)要鼓励孩子与伙伴一起游戏,让孩子从游戏中得到锻炼,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发展孩子的合作意识。结合混龄教育模式[9],适时增加不同年龄的儿童在一起的生活、学习。既可以发展学业成绩,又可以提高儿童的社会性、心理和身体健康。增加幼儿教育志愿者,使愿意为幼教工作作出贡献的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包括工人、农民、学生、军人、知识分子等走进幼儿园,走进孩子们的生活,与孩子们一起交流、学习、游戏。提高幼儿对社会的认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3)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更应该注重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10]。要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从大处着眼,细微处入手,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一系列活动,家园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5.结语
1988年,当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集一堂,记者问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时,一位白发苍苍的学者沉思片刻后回答道:“在幼儿园。”[11]所以,幼小衔接虽然只是学前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方面,但是做好幼小衔接,不仅仅对幼儿的特定成长阶段有很大的益处,还能为将来幼儿的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青.芬兰的义务教育与学前教育[J].新教育,2005.5:24.
[2]周谊.值得注意的德国学前教育[J].国外幼教,2005.9:57-59.
[3]王群.美国学前教育考察记[J].幼儿教育,2001.5:18-19.
[4]李生兰.英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国外教育研究,2004.11:20-24.
[5]李世宏,肖珍教.当前韩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态势[J].基础教育参考,2006.4:17-18.
[6]沈晓明.上海学前教育的回眸和展望[J].上海教育,2006,06B:6-9.
[7]闫蔚.美国学前教育早期学习标准解读及启示[J].幼儿教育,2005.3:14-15.
[8]罗志芳.帮孩子的眼睛越过围墙[J].教育导刊,20035:48-49.
[9]王晓芬.国外幼儿混龄教育研究探析[J].学前教育,2006.2:3.
篇8
关键词: 澳大利亚学前教育 多元化 开放性
笔者有幸参加了一次由江苏省教育厅举办的幼儿教师引智培训。在这次培训中,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学前教育系的教师们介绍了澳大利亚学前教育改革的内容及具体实践,并通过小组讨论与集体学习、观摩等形式,让来自江苏各地的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和高等师范学校的教师们通过实际操作与亲身体验,领略了改革之后的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的特点,促进了澳中双方学前教育的交流,对中国学前教育实践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在培训中,笔者被澳大利亚学前教育极富多元化、开放性的特点所深深地吸引,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予以介绍。
一、办学体制
澳大利亚有多种性质和类型的学前教育机构,从性质上看,包括公立机构、非政府非营利机构、私立营利机构及私立非营利机构。从类型上看,包括主要为0-5岁儿童提供学前保育或保教服务的保育机构、主要为3-5岁儿童提供学前教育的学前班(Preschool)或幼儿园(kindergarten)、为偏远地区和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服务的非主流的学前机构及其他教育机构。其中,保育机构主要包括全日托(long day care,主要面向0-5q的儿童,依托社区或工作地点设立)、家庭日托(family day care,由专业的保姆在自己家中为儿童提供灵活的学前教育和保育服务,包括全日托管、部分时间托管和临时托管,主要针对0-6岁儿童);学前班一般设立在学校、全日托中心或社区集聚地,可以独立运营或者位于全日托中心内部与其整合起来运营;非主流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设立在郊区、偏远地区和原著民社区,为那些得不到主流教育和保育服务的学前儿童提供学习和保育机会,收费极低,大部分运营资金来自于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的直接拨款。
不管是哪种性质和类型的学前教育机构,都会得到政府各种直接或间接的资金支持,由此各种学前教育机构能够发展起来,以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为实现学前教育的普惠性和公平性提供了条件。当然,多元化的学前教育机构质量参差不齐,会给家长们带来一些担心,这就需要联邦政府通过制定全国统一的学前教育机构质量评价标准保证其能满足家长对学前教育高质量的需求。
二、质量评估
自2007年进行学前教育改革以来,澳大利亚构建了一个由政府主导并提供资助,家长、幼儿及学前教育专家和学者广泛参与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系统,并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促使各种类型的学前教育机构主动逐步提升保教质量,为有不同需求的家庭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2009年12月,澳大利亚政府委员会(COAG)协调各级政府,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幼儿教育和保育《国家质量框架》,2012年1月正式生效的《国家质量框架》主要包括《国家教育和保育法》、《国家教育和保育条例》和《国家质量标准》等具有法律性质的文件,要求全国性的学前教育监管机构(即澳大利亚幼儿教育和保育质量管理局(ACECQA))及各级地方政府在《国家质量框架》的要求下对各种学前教育保教机构进行审批、监督和质量评估,即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学前课程与教学”、“儿童健康与安全保障”、“幼儿园园舍环境”、“人员编制安排”、“师幼关系”、“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及“领导与机构管理”。
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各种学前教育机构按照自愿原则注册后加入学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第二步,注册成功的学前教育机构向评估部门上交经全体教师、幼儿及家庭全员参与所形成的自我评价报告;第三步,由经过系统培训的具有法定资格的国家评估员向提交自我评价报告的学前教育机构进行访问验证(即评估员对该机构的工作人员、儿童和家长进行实际调查,这种调查是突击式的,借助于观察实践、查看文件、提问等方式进行);第四步,评估员将访问中收集的信息依照《国家质量标准》形成报告,并将其上交给监管部门,由监管部门对该机构作出提供质量调整规划的建议、资助或者按照《国家质量标准》给予认可并定级的决定。
外教介绍说,澳大利亚非常重视儿童及其家庭在评估学前教育机构中的重要作用。而且,评估员在访问检查的过程中与托幼机构中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时,并非刻板地对照国家标准一一评定,如果教师的做法不是国家标准中规定的但是确实对儿童的发展发挥了实际推动作用,那么教师的行为是会给予认可的,因为他们鼓励教师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儿童发展与教育理论进行教育实践,以适应澳大利亚多元化的文化特点。此外,监管机构会将对各学前教育机构的评定结果到专门的网站上,以给家庭为儿童选择适宜的学前教育提供支持与帮助。无论是未达到国家标准的还是已达标的学前教育机构,监管机构都将给予继续关注,并给予优化办学质量等方面的支持,以实现构建优良的学前教育保教体系的目标。由此可见,澳大利亚的学前教育评估体系参与人员广、严谨而不失灵活、多样化与开放性并存、注重学前教育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其目标只有一个--为每个家庭提供高质量的保育体系。
三、课程设置与实施
2009年7月2日,澳大利亚联邦及各州和领地的教育部长通过教育、就业和劳资关系部颁布了《归属、存在和形成:澳大利亚早期学纲》(Belonging,Being and Becoming:The Early Years Learning Framework for Australia,以下简称《大纲》)。这是澳大利亚有史以来第一个全国性的课程框架,是其学前教育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大纲》的开发运用了大量学前教育理论及新的研究成果,适用于0~5岁儿童的教育,是全国所有州和领地的家庭日托、全日托和学前班课程设置及教学依据,旨在确保全国所有的儿童在不同的学前教育机构里能得到公平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作为一个多元文化国家,澳大利亚不同的社区、群体在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学习这一方面均有自己的见解。《大纲》不是要提供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相反,它十分重视鼓励地方制订课程计划,各州和领地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将其作为该辖区现行课程大纲的替代或补充),而是为了指导保教人员因地制宜地计划、制定和实施高质量的课程,并为人们评价学前机构的保教质量提供依据。《大纲》中还特别提出了“尊重多样性”的教学原则,要求保教人员在设计课程和活动时要尊重多元文化的认知方式、理解方式和生活方式,要重视和反映儿童所处的家庭和社区的价值观和理念,要具有跨文化交流和互动的能力,进一步体现了澳大利亚学前教育的多元化与开放性的特点。
在培训中,外教向我们介绍了如何用目的教学法(intentional teaching)和方案教学(project teaching)等模式展开教学,即根据教师的观察实践及儿童的兴趣点设计课程方案及生成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并进一步通过引导我们分析如何多元化地使用纸巾盒这一常见的生活用品支持儿童的游戏,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学前教育中开放性及多元化视角的魅力。
四、全员参与育人
在《框架》中澳大利亚确立了早期教育儿童的归属、存在和形成三个时期,要帮助儿童与他们的家庭、社区、文化和地点建立关系,以此形成归属感。课堂中我们感受到了澳大利亚的学前教育是如何充分挖掘多方面的教育因素,如何真正融合家庭、保教机构及社区以形成教育合力的,现介绍如下。
外教播放了几则视频,主要展示的是儿童在儿童和家庭学习中心(child and family study centre)里的各种游戏和其他活动。如在Mia--Mia这一社区内的儿童和家庭学习中心里,儿童在日常可独自或者与同伴、保教人员一起玩耍。到了家庭开放时间,家庭成员可与儿童或者其他家庭的成员一起野餐、聊天,也能和保教工作者及其他家长探讨儿童的生活及教育问题,大大加强了家庭与保教机构的交流和合作。而且,这种社区服务中心占有非常丰富的土地和自然资源,内部是纯自然的生态环境,且设施齐全,包括很多游戏的器材,如滑梯、秋千、独木、感统训练系列器材等,便于儿童开展各种游戏和自然探索活动。
此外,外教介绍说,澳大利亚建有很多社区保教服务机构,旨在为家长提供科学的育儿指导与帮助,这些社区机构都是政府举办的。而且,家长们可以自发成立组织,定期进行育儿理念及方法的交流,如“妈妈群(mother group)”等组织。
综上所述,澳大利亚的保教机构、家庭及社区资源的整合,形成了强大的资源,为幼儿的早期发展提供了优厚的条件。当然,澳大利亚学前教育中多元化与开放性的特点与其多民族、多元化的文化背景有很大的关系。我国是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虽然与澳大利亚文化、国情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构建多元化的办学体制、质量评估体系及灵活开放及高质量的课程框架、教学计划,整合学前教育资源,为儿童提供普惠性、公平性、及时有效的保教服务是在学前教育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优化的方面。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国可以批判性地借鉴澳大利亚学前教育改革的成效,合理规划和逐步推进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
参考文献:
[1]董素芳.澳大利亚《学前教育及儿童保育国家质量框架》的产生、内容与特点[J].学前教育研究,2013.02.
[2]王春亚.澳大利亚学前教育和保育改革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03.
[3]王淑.澳大利亚学前教育机构述评[J].幼儿教育,2005.07、08.
篇9
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公办与民办的差距等方面,在地区差距方面主要表现在中、东、西部发展得不均衡。学前教育发展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不同地区生均学前教育经费支出差别很大。城乡差距方面表现在城市与农村在办学条件、收费情况等各方面都存在差距。公办学前教育方面,我国公办幼儿园在办学上是国家在人员工资上给予财政拨款,在园舍建设、装备配备上每年也会投入一定资金,但在收费标准上却还停滞不前,比如省级示范幼儿园的收费标准还停留在很多年前的水准,导致公办幼儿园价廉,而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却只为少数人享有,呈现出教育不公平的局面。虽然近年各种规模的私立幼儿园发展得也较快,但在收费标准、办园设施、师资力量、教育质量等方面是否符合国家要求,却没有规范的学前教育法律法规去制约。相反在欧洲国家的教育体制及法制建设在这一方面相对很完善,教育较为公平,政府投入到公办学校的硬件配备以及师资分配都比较均衡。因此家长很自然地就近选择学校,从而避免了盲目择校、扎堆入学、乱收费等一系列教育不公平的现象,私立幼儿园的收费也很规范。针对我国学前教育存在的上述问题,政府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尽快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与措施,以保障学前教育的规范和均衡发展促进学前教育的公平。
二、注重培养幼儿主体性、创造力
幼儿阶段是人一生发展的基础阶段,是培养一个人各方面素质的起点,是激发兴趣、塑造个性的最佳时期。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人类摆脱愚昧枷锁,摆脱心理束缚,走向自由的阶梯。在教育和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克服恐惧、征服自然,但这种学习应是自发的,而非强制灌输。因此在学前教育阶段应给予幼儿自由发展的空间和选择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按照天性自然和快乐地成长为有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个体。
(一)幼儿主体性的培养
由于个体存在差异,人理解事物、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都会有所不同,为了让幼儿的主体性得到发挥,我们提倡尊重个性,让个性得到自由发展。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要进行恰当引导,对于幼儿的顽劣与破坏的本能应加以制止,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培养幼儿主体性方面,首先应充分尊重幼儿个体,不因为幼儿年龄小而强迫或被动让幼儿做事,应通过健康快乐的方式积极地引导幼儿成长。比如,英国幼儿园就重视用游戏的教育方式,在愉快的游戏过程中让幼儿的主体性得到了发展。这一教育方式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英国幼儿教师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充分体现了尊重儿童的“主体性”这一教育方式,我国的幼儿教育也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我国的幼儿教育也应广泛吸取英国的先进经验,在与幼儿互动的过程中,及时给予恰当的支持与引导,使幼儿能在积极主动、愉快的状态下学习,充分发挥幼儿主体的能动性,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令进行活动,从而引导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在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方面,幼儿教师应积极鼓励幼儿独立自主地完成某件事情。为培养孩子的独立和探索精神,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美国幼教工作者将幼儿园布置成不同活动区域,让孩子们自己选择活动区域,让幼儿能动地完成某件事情。比如让幼儿自己取、放物品和玩具,以及在活动结束后收拾场所等。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孩子对环境的信任感,这时教师会将玩具等物品分类摆放,有条有理,幼儿不会因为找不到东西而感觉茫然或不安。为了让孩子感受到重视,教师将孩子做的各种剪纸、图画、功课等,贴在幼儿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以上的这些教育方式都是为了培养孩子独立探索以及创造的能力。而我们国家对孩子传统的教育方式中,家长和教师在培养孩子创造力方面比较欠缺,因此我们有必要学习美国的幼教培养模式,让孩子从小能够独立生活,并时刻有主人翁的感觉,这有利于培养孩子大胆创新的能力。
三、发展形式多样的学前教育机构和开设多样化学前教育课程
尽管各国学前教育都有较大发展,但是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仍难以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呈现出办园形式多样化、灵活化的趋势。各国都在积极运用适当的策略,兴办各种各样的学前教育机构。在英国,主要有幼儿学校、幼儿班、日托中心、游戏小组、幼儿保育学校等;在澳大利亚,主要有学前教育中心、儿童保育中心、家庭日托、游戏小组等;在美国,主要有日托中心、保育学校和幼儿园;在北欧五国主要有托儿所、幼儿园、综合幼儿园、保育中心、日托中心、学前学校等;在南非,主要有保育中心、游戏小组、小学预备学校、母亲日托等。从以上各国的学前机构可以看出各种形式的学前教育机构的存在满足了各年龄段的学前儿童的教育需求,从而也推动了各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在我国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有托管机构和幼儿园,其他形式的学前教育机构并不多。因而很有必要发展形式多样的学前教育机构来满足社会各种层次的需要。在学前教育课程方面,国外一些国家学前教育课程的形式比较多样化,比如芬兰为儿童开设了“学前教育核心课程”,瑞典开设了“学前学校国家课程”,挪威规定了学前教育七个综合性学习领域。在我国幼儿园学习的课程形式并没有太多学习课程。因此我国在学前教育阶段很有必要开设形式多样的课程满足幼儿学习的需要。比如可以开设一些将幼儿的学校生活、自然生活、社会生活三者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课程,开设一些培养幼儿主体性、创造性的课程等。
【参考文献】
【1】张繁,王雨露.国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探析【J/OL】.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
【2】吕建玲.试论幼儿教育中的主要任务与方法【J/OL】.改革与开放,2011(20)
【3】刘琳.西方幼儿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启示【J/OL】.改革与开放,2010(3)
【4】胡春光.德国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改革策略【J/OL】.学前教育研究,2009(8)
【5】袁衍套.国外的学前教育活动方式【J/OL】.师范教育,1985(08)
篇10
关键词:国外;学前教育;特征分析;启示
中图分类号:G619;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4-0070-01
国外学前教育主张多元文化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学前课程向游戏化、生活化趋势发展。而我国目前的学前教育,还依然采用传统的学前教育模式,阻碍了学前教育的发展。因此,我国应多借鉴国外学前教育的先进经验,从而解决和完善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国外学前教育的特征
(1)学前教育的生活化。上个世纪初,美国提出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这一教育思想得到很多国家的认可。美国学前教育主张在学前课程中自然生活、社会生活、学校生活紧密结合,这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统一性,发挥幼儿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
(2)学前教育游戏化。游戏化课程对幼儿教师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学者应注重幼儿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倡幼儿与周围环境互相作用,积极构建起知识体系,提倡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习,反对满堂灌、填鸭式教学。
目前,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尝试不分年级的教育、倡导多元文化、发展形式多样的学前教育机构。在各项教育活动过程中,幼儿教师最好使用具有不同民族特色和不同文化特色的教学图片,这样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完善幼儿的知识体系。幼儿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幼儿教师应尽可能地帮助幼儿互相了解,这样才能消除幼儿彼此间的陌生感,使他们愉快地玩耍在一起。国外学前教育重视幼儿的主体性,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以幼儿为主,鼓励和支持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中积极地发现事物,并主动探索事物。
二、国外学前教育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1)转变传统学前教育方式。有关调查表明,我国幼儿教育存在如下几点不足。首先,幼儿与社会环境接触不多,长时间待在游戏室里,影响了幼儿的健康发展。其次,功课过于简单,很难激发幼儿探索和学习的兴趣。再次,团体动作太多,忽视对幼儿个性的培养。我国传统的幼儿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教师负责授课,幼儿负责听课,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国外学前教育更加注重多元化、游戏化和生活化,我国学前教育应该充分借鉴国外学前教育的经验。同时,幼儿家庭和社区积极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有利于幼儿活动的正常进行,能让幼儿父母在第一时间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可帮助幼儿更好地成长。
(2)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我国已经意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近些年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扶持力度,对学前教育制度进行深入改革,推动学前教育的稳定有序发展。在国家的号召下,家长也意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地参与到幼儿教育中,与幼儿教师一起共同帮助幼儿成长。可以说,国家和幼儿家长的重视,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3)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在一些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部分人认为幼儿教师就是负责看着幼儿、哄幼儿不哭。这一错误理念,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发展。应在义务教育行列中纳入学前教育,让人们对学前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同时,应加大力度进行幼儿教师培训,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教学水平,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4)注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在考虑幼儿身心发展和尊重幼儿差异的基础上,教师要主动引导幼儿个性化发展。每个幼儿的个性和学习能力都是有差异的,幼儿教师应意识到这些差异,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幼儿成长中的差异,尽量让幼儿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让幼儿了解自身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实际状况,进行相应的教育和保护工作,与幼儿构建起尊重、信任的关系。要及时掌握幼儿的心理动向,帮助幼儿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保证幼儿个性化成长。
(5)融入以人为本的服务。均衡发展是学前教育的任务之一,要努力缩小城乡幼儿教育差距,让更多的幼儿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在学前教育中,应融入以人为本的服务,以幼儿为主体,做好幼儿的各项服务工作。可以说,人性化服务反映的是以幼儿为中心的态度。唯有主动对幼儿进行服务,注重细节工作,并长久坚持,学前教育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6)结合国情进行学前教育改革。对于当前学前教育而言,应该结合国情,在实际教育实践中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完善学前教育制度,为学前教育稳定发展提供保障。要通过创新,构建相对合理的学前教育制度并认真落实,有效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三、结束语
总之,我国在学前教育发展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并结合国情进行学前教育改革。只有做好这些基本工作,才能推动我国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幼儿是学前教育的主体,教育幼儿不但是幼儿教师的责任,更是家长和社会的责任,各方面要形成合力,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