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园区的总体规划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8: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园区的总体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镇政府成立农业园区管委会,负责农业园区重大事项的决策与协调,下设农业园区办公室、园区建设办公室、群众工作办公室、招商办公室,负责农业园区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工作职责:一是负责执行农业园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项目布局;二是负责农业园区基本建设、项目申报及组织实施;三是负责农业园区对外农业招商;四是负责协助办理农业园区土地流转手续;五是负责农业园区各类纠纷调处。
二、总体规划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由南京农业大学负责详细规划。占地总面积超过15000亩,农业园区设有现代水果园、观光休闲园、蔬菜瓜果园、农产品加工园、彩叶园林绿化苗圃、常绿森林苗圃、农产品展销交易中心等,坚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促进园区提高容量,加速扩张,实现跨越发展。
三、实施方案
(一)土地流转。在充分保障国家赋予农民长期稳定土地经营权的前提下,积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农民可以通过加盟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转土地经营权,以提高土地集约开发利用率。
1、流转的形式:根据《关于组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意见》农改办[]1号文件精神。农业园区土地采用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形式进行流转,由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组织实施。
2、面积界定:土地面积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界定以区域面积减除一次性征用面积的剩余面积计算。
3、自留地处置:可以由村民委员会按照便利、就近的原则,统一规划,集中置换;农民也可以通过入股流转自留地使用权,享受承包土地同等收益待遇。
4、河塘及低洼田的处置:在农业园区总体规划前提下,因地制宜,宜渔则渔,宜经则经。由村民委员会协调出租经营,享受与承包土地同等收益待遇。
5、收益分配:采用固定型分配模式: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协议形式把土地委托给村民委员会出租经营,农民依据入股土地面积获得通过租金形式的固定回报。为保障农民长期的、稳定的土地收益,种养业用地收益标准以市绿化造林土地租赁价为参考,为400元/亩年,建筑用地标准为1000元/亩年结算。今后参照国家相关政策及粮市变化情况每三年调整一次。
6、其它相关补助标准:
(1)土地整理标准:青苗费200元/亩,长年性经济作物(苗木、葡萄等)补助600元/亩,鱼塘(精养水面)补助600元,坟墓迁移补助100元/穴,经费实行一次性补助。
(2)道路用地标准:园区内宽五米以上道路视作公益性事业用地,由农业园区管委会按每亩6000元的标准一次性租用。
(二)农业招商。积极引导各类资本投入农业,吸引社会资本向农业园区重点项目聚集。
1、起点规模:农业园区起点用地规模要求在30亩以上,并服从农业园区管委会总体安排。
2、科技含量:必须是政府导向鼓励发展产业,具有带动能力强的新特优农业优势项目或具有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延伸农业产业链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
3、配套设施:凡进农业园区从事种养加适度规模经营,确需配套一定仓库、场地、住宅等生产、生活设施的,视为农业用地对待,但须向农业园区管委会交纳复种保证金,报批同意后方可施工,建设用地的复耕由农业园区管委会负责。
4、地方农民到农业园区创业的,不受起点规模限制,但须服从农业园区总体规划。
(三)优惠政策。建立农业园区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升农业园区整体功能。
1、基础建设:政府负责农业园区必要的土地整理、道路交通、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篇2
关键词:区县总体规划,天津,编制重点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大部分地区行政区划制度实行“省(区)——地级市——县(县级市、区)——乡(镇)”四级制度,随着“省直管县”改革力度的逐渐增大,县一级行政单元开始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区县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行政区域,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以后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推动性力量。进行区县总体规划编制,大力推进区县经济发展,对于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有重要意义。天津是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的重要城市,区县具备一定人口规模和工业发展基础,经济发展状况良好,并承担中心城市一部分功能。近年来开展了四批示范小城镇建设,启动了区县示范工业园区规划,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整合提升乡镇工业,明确了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和居住社区三区联动的基本思路,在规划建设中不断积累经验。以天津区县总体规划编制为例,研究其在新形势下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以及对策措施,以期对我国区县规划的编制提供借鉴。
2天津区县总体规划编制回顾与难点问题
2009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滨海新区行政区划,标志着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启动。目前,天津行政范围包括1个副省级区(滨海新区)、12个市辖区(市内六区、环城四区、近郊两区),以及3个县,共计16个区县。其中需要单独编制区县总体规划的主要包括环城四区、近郊两区和三个县,共九个区县。笔者系统梳理对比了区县各版本规划及其主要内容,探讨规划实践中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2.1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研究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区县的规划已经不能再就区县论区县,而应该从更大区域进行分析研究,强调区域协调的战略思想。就天津区县而言,市域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区县三个层面的协调发展是区县制定自身发展方向和战略的基点。城乡统筹是国家发展政策对区县发展提出的要求,具体到天津区县,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和居住社区三区联动的策略是指导区县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的重要内容。
2.2 用地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
新形势下城乡总体规划由技术文件向公共政策转变,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显得更为重要。具体到天津区县,各区县在分析现状问题中普遍都提到了城市用地扩张需求与土地供应紧张的突出矛盾,可见,城乡发展与土地资源保护和持续供给成为区县总体规划编制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首先将“两规”编制的基期年和目标年予以规范化、制度化,做到同步编制,并且其他相关规划也应在规划期限内进行编制,为两规更好的衔接与协调提供制度保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规划角度研究城市的弹性发展。
2.3 生态区县的规划方法
当前,城市的生态、低碳、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共识,天津区县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县生态化发展也是各区县编制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生态规划是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结合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实现和保护生态平衡的长期计划。其目的是通过规划,合理而有效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以满足社会生产和消费不断增长的需要;同时保证人类社会生存活动不妨碍并有利于充分发挥自然界的功能,以保持和增进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再生能力。
2.4 新技术应用
比较分析上轮天津区县总体规划,对于新技术的应用仍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人口规模的预测方面,在传统的增长率、经济分析、劳动力需求、资源承载力等方法基础上,探索了基于CA/MAS仿真平台的人口规模综合预测方法以及产业结构预测方面的灰色预测模型GM。但前,伴随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不断完善和强大,充分合理地加以利用,可以为规划的编制提供更为科学和有说服力的依据。
2.5 城市规模预测
科学预测区县的发展规模,有效指导区县的各项设施配套,保障区县持续健康地发展,是区县总体规划编制的首要任务。目前天津市各区县都是将人口规模作为假定依据条件来确定其他内容,重点在人口总量和就业总量两个方面。预测方法综合了生态环境承载力、资源条件、劳动就业等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7个方面进行论述,各个区县根据各自的城市定位对各个方面赋予的权重各不相同。但是理论和实际存在的偏差仍是区县规模预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而且对人口老龄化、人口结构变动引发的社会群体内在需求转变、人口产业构成等的研究仍不够全面,就大项目对地区发展的带动以及对城市规模影响方面的研究有待深入,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区县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社区管理以及城市各类设施的规划建设。
3 新一轮天津区县总体规划编制重点
3.1发挥在天津规划编制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对天津这种特大城市而言,区县总体规划作为在法定层面有巨大落差的城市总体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有效补充,需要发挥承上启下、弥补两者断层的作用。一方面,要强调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延续、落实。目前,自上而下的城市总体规划越来越强调战略性,通过城市总体规划直接对自下而上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指导非常困难,而区县总体规划应将城市总体规划的战略意图进一步分解,从而使其在次区域内得以深化、落实。另一方面,区县总体规划要强化对下一层次的指导作用。将区县发展的策略、目标具体化,明确战略实现的空间载体。同时,以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空间结构的战略指引为依据,根据最新的现状资料,落实、调校各新城、新市镇的性质、规模、发展目标和建设标准,进一步确定居住、工业和公共设施等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策略。总之,区县总体规划既要体现高层级政府及城市总体规划的宏观控制目标,又要充分包容地方社区指向的空间发展需求。
篇3
关键字:新型城镇化;小城镇总体规划;栖霞市;桃村镇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从城乡分割的现实出发,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要求着重发展小城镇,把大城市的工业向县城或者小城市扩散,以从根本上改变工业布局和城市人口的分布。
2012年6月,山东省人民政府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百镇建设示范行动”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意见》文件。为此,山东省开展了“百镇建设示范行动”,首先在全省范围内选取100个具有代表性的小城镇进行规划编制。本文从山东省小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体系与主体内容演变过程出发,剖析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而阐述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的创新探索,以期对未来小城镇编制的方向与路径提出有益技术支持。
2、案例与数据
2.1 案例概况
桃村镇地理位置是胶东半岛中部、栖霞市域的东南部、牙山山脉东麓。桃村镇东临牟平区,南靠海阳市,北接福山区,西与栖霞市的庙后、唐家泊两镇接壤,该地属三县(市)交界处(图2-1)。
桃村镇域东西长23公里,南北宽15公里,镇域面积276.22平方公里,辖113个行政村,2012年总人口11.5万人,是烟台市区域面积最大、辖村数量和人口数量第二的中心镇。
2012年全镇社会生产总值32亿元,财政收入67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0元。
2.2 案例综合发展条件分析
对桃村镇发展条件,采取SWOT分析(表2-1)。在规划编制中,考虑抓住政策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其区位交通、产业发展及资源禀赋优势,改善并提升其产业现状弱点,迎接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的挑战。
表2-1 桃村镇SWOT分析
优势(S) 劣势(W) 机遇(O) 挑战(T)
区位条件优越 企业规模小,
抗风险能力差 区域发展环境改善 城市发展与土地供给矛盾大
交通条件便利 产品科技含量低 “百镇示范行动”政策机遇 生态环境压力大
多元化产业集群出具雏形 产业链条不完善 区域产业流转机遇 行政空间管理制约
资源禀赋良好 -- -- --
政策优势 -- -- --
3、山东省小城镇规划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
3.1 山东省小城镇规划发展历程及编制特点
山东省一直持续对小城镇总体规划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探索和实践,随着上位法的变更,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内涵、侧重点发生了一定变化。原有的小城镇总体规划是基于城镇用地布局、空间形态和设施配置等进行统一规划布局,是一种偏向于物质空间形态、缺乏人文关怀的“碎片式”规划编制。而新一轮的小城镇总体规划呈现出以城乡统筹来带动城镇化的“体系式、全覆盖”的编制特征。相比之前的小城镇总体规划,其规划内容呈现出由“单一式”的物质空间规划转向“多元化”规划的特征。
3.2 山东省原有小城镇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于以往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实施效果上,通过分析若干小城镇总体规划实例,可以看出,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总体规划的落地实施问题
小城镇总体规划存在不同程度上的与上位规划(主要是指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脱节的情况,出现了规划“落地难”问题。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缺乏城镇总体规划实施“落地”的统筹机构和实施机制。这一机制包括统筹资金、政策和管理等方面。
(2)总体规划的用地集约问题
小城镇总体规划与用地集约节约之间存在一定矛盾,普遍存在用地指标超标、用地指标缺口大等问题,且缺乏鼓励小城镇土地整理、集约节约利用的配套政策、周转地块机制等。原有规划普遍已不能适应集约化经营发展战略对城镇用地空间布局整体性的要求。
(3)总体规划的公众参与问题
小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中缺乏公众参与机制,从而导致民众意愿与政府规划不能够协调统一。小城镇规划的组织主体为政府,编制主体为设计单位,而是实施主体为民众,与民众切身利益关系不紧密。以往小城镇规划通常是设计单位按照规范编制,未能充分考虑民众意愿,使得规划实施缺乏动力,造成发展诉求超出规划预期。
(4)总体规划的经济发展问题
传统小城镇总体规划往往是对上位规划政策的落实或者是被动解决问题,关注的问题集中在设施、环境等方面问题,缺乏对经济发展项目的有效引导。虽然对城镇环境改善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发展模式来看,缺乏对“内生型”经济发展项目的挖掘。
(5)总体规划的近期建设规划问题
通常来说,在小城镇总体规划的近远期建设规划中,远期规划内容较全,近期规划相对粗线条,而实际工作中受到政府任期制度的制约,近期规划不能很好的指导当前建设,甚至产生了近期建设与总体规划相违背的现象。这一情况已成为当前小城镇总体规划实施中的冲突问题。
4、山东省“百镇示范建设行动”规划编制的创新探索
4.1 规划落地问题――以“三规合一”统筹小城镇总体规划
“规划落地难”是传统小城镇总体规划的一大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小城镇自身发展远远超出了规划预期。城镇总体规划通过与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可以解决传统城镇规划的“落地难”问题。
(1)城镇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协调
具体来说,保证桃村镇总体规划与上位规划(主要指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协调)确定的重点问题(道路、重大市政基础设施、重点功能区规划)相协调。而针对部分上位规划与现实矛盾突出的问题,本轮规划建议近期做相应整治规划,并予以远期微调,实现城镇总体规划与上位规划协调。
(2)城镇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
通常来说,城镇总体规划需根据土地利用规划的建设用地范围来进行编制。但这一常规做法,不能满足城镇总体规划的长远发展要求。本次桃村镇总体规划在建设用地总量不变且不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前提下,灵活调整土地利用规划的用地斑块,以期优化城镇建设用地布局。同时,适时调整近远期用地规划,即近期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编制,而远期在确保建设用地总量不变且不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前提下,通过调整用地斑块和用地指标方式,实现城镇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和谐统一。
4.2 集约用地问题――逐步实现“三个集中”
小城镇总体规划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支持、市场运作,推动“三个集中”,即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镇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努力把城镇培育成为县城成长的新载体,创业发展的新平台、人才聚集的新高地。以桃村镇总体规划为例,“三个集中”具体表现为:一是产业向园区集中,将桃村较为突出的优势产业(包括机械制造业、生物医药业、食品加工业、针织服装业)集中在六个特色业园区中(图4-1);二是人口向镇区集中,由人口稀疏的山地丘陵地居民点向镇区平原地区集中(图4-2);三是居住向社区集中,即加大旧村改造和合村并点力度(图4-3),全面推进住房质量的提升和住宅产业化,同时住宅开发建设集约化,在规划期内城镇建设鼓励以二类居住用地成片开发、集中建设,在社区内完善配套服务设施。
4.3 公众参与问题――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小城镇总体规划应先强调“以人为本”、“民主参与”,满足人的需求、生存的需求、发展的需求。基于以上认知,本轮小城镇总体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建立起了包括问卷调查、入户走访、民众座谈的“三位一体”的公众参与机制,力图大力拓展民众参与广度、调动其参与积极性,最广泛地听取意见和建议。
(1)前期问卷调查和入户走访。在这一过程中,重点听取桃村镇民众代表对于本次规划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桃村的产业发展、公共设施、道路交通、公共空间、环境卫生、绿化景观等现状以及使用情况、使用评价等,充分感受通过本次规划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征询民众对于本次规划涉及的各个方面的规划需求和意愿。
(2)编制过程中的民众座谈及意见征询。在编制过程中,民众座谈分为规划解读、规划讨论、规划答疑三个环节。规划解读环节,主要由编制单位的规划技术人员针对总体规划的初步成果,向民众代表进行介绍;规划讨论环节,由民众代表分组讨论,规划技术人员详细记录民众意见;规划答疑环节,由技术人员对民众问题进行汇总,集中答疑。
4.4 小城镇发展问题――经济发展项目实现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原有小城镇总体规划大多需要依靠政府“输血”,即将规划侧重点放在经济发展项目引进、完善设施、美化环境等方面,需要依靠政府的大量资金投入。“百镇示范建设行动”根据小城镇的区域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条件,提出了利用其独特的资源优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以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等经济发展模式,并通过制定小城镇近期建设项目库,实现小城镇的“造血式”发展。
(1)利用小城镇独特资源优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如桃村镇可发挥独特的区位、交通和产业基础优势,以烟台港口、青荣城际铁路的建设为契机,以产业升级和产业聚集为着力点,以招商引资和自主创业为新动力,完善产业发展环境,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体现桃村镇的产业特色,体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整体思想,达到“高效、环保、节能、新型”的发展目标。具体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桃村镇可依托现有资源以及产业基础,发展以汽车配件为主的制造业,并延长产业链条;二是依托交通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三是依托现有产业品牌,打造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2)通过土地流转大力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小城镇将部分农户手中的土地集中出租给农业企业,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发展果蔬、渔业、畜牧业等特色农业,推进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转变。如在桃村镇大力发展以大樱桃、无公害苹果、香椿种植以及特色畜禽养殖为主的城郊型特色农业,使农民既能得到收入,又有就业机会,收入大幅提高。
(3)依托镇驻地设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如桃村镇依托现有镇驻地设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引导支持大中城市的工商企业到桃村镇区开展产业开发、信息咨询、金融保险、商业连锁物资配送、农产品批发等经营活动,提高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约占总产值的30%左右,其中商贸物流占总产值的20%),促进城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农用物资交易中心、商贸中心、建材装饰材料市场和百佳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的建设、运营和整合步伐;二是利用烟凤疏港公路优势,着力培育五大物流企业,强化引导扶持,使其膨胀规模、滚动发展。
4.5 近期建设规划问题――建立近期建设项目库
以桃村镇总体规划为例,针对近期建设规划实施中出现的若干问题,本轮规划制定了近期建设项目库(图4-4),内容涵盖居住片区项目、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工业和仓储项目、道路与交通设施项目、公用设施项目、绿地与广场设施项目七大类34项。同时,按照规划战略性、空间聚集性、问题导向性、实施带动性原则,确定了各类近期建设项目分别对规模、建设方式、投资估算、投资方式和实施时间,以引领近期建设实施。
5、对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建议
(1)实施分类引导的差别化规划方法
在规划方法上,根据各类小城镇在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下的发展目标,科学构建发展路径,引导分类规划建设,实施差别化小城镇规划技术模式。改变传统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一刀切”模式,综合考虑重点功能区发展、产业发展规划、镇村体系发展布局规划、镇区规划、公用设施及专项规划、城市建设控制标准等因素,从而形成多样化、适应性的城镇格局。
(2)出台编制技术等技术标准
在规划技术上,针对现有国内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方法、方式及技术标准不完善的情况,应尽快出台有关系列补充文件。同时,针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总体规划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在编制方法和技术标准上给予相应的指导性文件。
(3)实施村庄规划的创新机制
在公众参与上,建议逐步建立镇政府、规划设计单位与民众的沟通桥梁,保证规划编制的现状调研、规划编制、征询意见、方案审议等环节有效衔接。建议实施“四位一体”的公众参与机制,包括问卷调查和民众访谈、规划工作征询、规划公示、民众审议四个环节。通过加强各群体的沟通协调,实现对小城镇总体规划的有效实施和监督。
参考文献
[1]黄淑琳. 总体规划中的城市特色塑造――以烟台、菏泽城市总体规划为例. 理想空间(20).
[2]十二五规划经济建设推进城镇化要解决的三大问题. 城镇化进程研究. 2012(12).
[3]何小娥,殷毅,柳少杰. 论大城市规划区内小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从规划实施的角度谈起. 城市规划. 2005(10).
[4]郭健. 城乡统筹背景下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方法探析――以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黄各庄镇为例. 城市规划. 2011(9).
[5]曾德水. 小城镇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 山西建筑. 2010(2).
[6]李想. 小城镇总体规划方法研究与探索. 大连理工大学. 2005(6).
篇4
一、建立大园区、开展园区经济是完成平昌跨越的必定选择
(一)开展园区经济在一个国度一个地域经济跨越中占有主要的位置和效果
财产园区最早呈现于19世纪末的工业化国度,二战后获得了长足开展,日本、韩国开展财产园区取得了宏大的成功。随同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历程,财产园区经济应运而生,已有近百年的开展前史。当前,在我国经济兴旺地域财产园区曾经成为区域经济开展的首要支撑和增进极。财产园区作为财产开展的主要载体,其本身具有集聚特征财产、拉伸财产链条、集约应用资本、提拔财产竞争力的共同优势,在推进区域经济开展中占有非常主要的位置。
起首,财产园区对本地经济开展具有强壮的推进效果。自20世纪90年月以来,国内财产园区的开展非常迅猛,计算材料标明:由国度科技部同意的53个高新技能开拓区的工业添加值、利税与建区初期比拟辨别增进了100倍以上。在我国经济兴旺地域的乡镇都有1—2个财产园,财产园区经济已占到本地经济总量的“半壁河山”,我省经济开展较好和较快的县(市)园区经济拉动本地经济增进均在20%以上,有的曾经超越50%。
其次,财产园区对招商引资具有非凡的平台功用。财产园区的选址普通都具有必然的区位、资本、生态情况、财产情况优势,园区内水、电、路等根底设备构成的硬情况,出力打造的准则、行政、市场、效劳等软情况,对投资人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对出产要素有集聚力,对企业生长具有强壮的生命力。
第三,财产园区可以有用降低企业出产本钱。地盘、动力、本钱等资本集约节省运用,可以最大化完成资本的优化装备和有用应用;企业的集中、财产的集聚可认为企业节省物流、技能、信息本钱;园区根底设备等公共效劳平台的配套建立和共享,可认为企业节省配套建立本钱。
(二)平昌面对的时机和应战要求我们必需审时度势,追求经济转型的打破口
因为受国度政策、区位前提、资本禀赋等要素的制约,我们平昌没有完全抓住变革开放、新经济和新技能革命海潮的两次黄金时机期,经济开展速度不敷快、质量还不高,与兴旺地域的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然则,我们又面对一次可贵的计谋时机期:
一是大的政策情况,我们必需要抓住。首要是国度施行新一轮的西部大开拓计谋;“十二五”时期,国度加速改变经济开展方法和经济兴旺地域劳动力、地盘等出产要素资本的日趋严重和本钱上升,三次财产的中低端财产由东向西、从兴旺地域向不兴旺地域转移,吸引外资西进;省委、省当局和市委、市当局鼎力推进财产园区开展的大天气和相关的搀扶政策;国度司法部、省发改委对我县的定点帮扶。
二是区域前提的改善需求我们提前经营。“六路”、巴达高速公路、巴达铁路的开工建立和行将开通,平昌融入成渝经济圈和达渝经济走廊后的经济辐射和带动。
三是面对改变经济开展方法和加速经济开展的双重压力,需求我们尽快寻觅经济开展的打破口。一方面国度加速改变经济开展方法的大布景,要求我们不克不及再走先发地域村村焚烧、户户冒烟,反复建立、粗豪运营,先开展后管理的老路,开展园区经济是必定选择;另一方面情势要求我们加速开展、跨越式开展,其打破口是开展园区经济。省委、省当局十分注重财产园区建立,2007年制发了《加速工业园区开展指点定见》,树立了园区财产开展指导资金,全力施行“1525”工程,2008年11月和2010年7月接踵召开了两次全省性的高规格的财产园区专题任务会议,对增强财产园区建立作了摆设。市委、市当局也高度注重财产园区建立,特殊是对我县的财产园区建立十分存眷,针对我县园区建立的近况,市委仲彬书记明白指出我县要“顺势而为促开展,乘势而上促跨越”,要求我们“抓好项目办园区、凸起特征办园区、整合伙源办园区、开放协作办园区、立异机制办园区”。这对我县的园区建立是个极大的推进。
(三)平昌现有的财产园区开展近况要求我们必需理清思绪
仔细审阅平昌财产园区建立的近况,在成果方面首要有以下几点:
1、农业财产园区疾速开展。我县是农业大县,种养业具有必然的根底和开展的比拟优势,固然财产园区开展前史较短,但势头优越。截止当前,全县在平驷、平镇、平涵、平洗等交通干环线和高速公路、铁路沿线建规划养殖园区50个,个中:生猪养殖园区30个,肉牛养殖园区3个,土鸡养殖园区17个,建优质粮油财产园区10个,面积1.6万亩。各类农业财产园区正在成为拉动乡村经济增进、优化农业财产构造、促进农人增收的首要力气。
2、工业园区开展初具雏形。平昌现有工业园区2个,辨别是驷马汽车洁净动力财产园、星光工业园。星光工业园成立于2003年,规划面积5000亩,已累计完成根底设备投资5900万元,打通了县城至园区的骨干道,35KV输变电站和通讯收集已完工投入运用;骨干道硬化工程已进入开工前期预备,自来水、自然气管网、星光大桥、园区车站、船埠已辨别列入全县“十二五”规划和企业近期规划。完成工业投资5500万元,沃德公司新型环保建材加工项目已完工投产,畅延米业公司3万吨/年大米加工项目入园开工建立,江城床垫公司家私出产项目签署正式入园和谈。重庆同凯集团总投资18亿元的驷马汽车洁净动力财产园与当局签署入园和谈,正在进行地盘拆迁赔偿、场地平坦。
3、三财产园区开展迈出可喜措施。位于平昌火车站占地500亩的物流园区已完成初步选址,归入全县“十二五”规划重点建立项目;老街全体革新建立的商贸城已进入建立预备阶段;整合白衣古镇、佛头山——镇龙山丛林公园等旅行资本打造的休闲旅行财产园区已进入“十二五”规划底本。
但是,因为各种缘由,我县财产园区开展与其他地域比拟还相对滞后。财产园区建立存在着看法不到位、规划滞后、体系体例机制不完美、财产条理低、资金“瓶颈”问题凸起、企业入驻难等问题。首要显示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看法偏向,对财产园区开展存有疑虑。财产园区是经济开展阶段的必定产品,在诸多国度和我国经济兴旺地域曾经积聚了相当的理论和理论经历,并为此尝到了甜头。但关于我县仍照样一个重生事物,不免存有看法偏向和诸多疑虑,首要显示在:其一抱残保守。以为我们这里生态情况好,情况污染小,用地矛盾不凸起,开展园区首要是那些情况容量小、地盘、动力等资本矛盾凸起的地域,我们不开展财产园区经济照样开展;其二畏难失望。我们的区位前提、资本禀赋,经济开展程度与外埠存在先天的劣势,开展园区根底设备投入大,资金难处理;其三事不关己。开展财产园区有专门的部分和人员,与本单元和自己关系不大或没有关系,站在一边观繁华、看笑话;其四本本主义。以为财产园区建立和开展有现成的经济和形式,拿来就行;还以为是搞体面工程、形象工程,应付上级。
二是规划节制滞后,制约园区长足开展。其一规划滞后。园区总体规划编制滞后,对园区的开展没有总体规划和结构,园区规划与全县城镇建立总体规划、地盘应用总体规划、情况规划、交通规划、财产开展规划联接不严密;更缺乏地盘应用、根底设备建立、财产开展、情况评价等专项规划,招致园区开展目的、开展偏向不明白,主导财产不凸起。白酒财产园至今没有总体规划,星光工业园建园七年,已有几家企业入园,仍未编制节制性详规。局部农业财产园结构涣散、混乱。其二园区功用区划分不明白,没有自力和清楚的商贸、物流、行政办公、出产、生涯功用区;相关企业不集中,分歧财产的加工企业比邻混同。其三规划执行不严厉,过渡将就企业入园要求,规划执行掉之于宽,入园项目在选址、用地上积、规划结构等环节随意性大,根底设备建立跟入园项目走,路网和供水、供电、排污、通讯等地埋设备不克不及先行甚至同步施行。
三是体系体例机制不顺,园区开展缺乏生机。其一治理体系体例不顺。起首是指导机构不健全。当前,全县没有组建专门的园区开拓建立指导班子和管委会等专门机构,缺乏统筹治理。有的是暂时机构,人员从各单元借调。因为缺乏有用、一致的治理机制,缺乏对全县财产园区规划、建立、开展等严重问题的一致批示、协谐和监视。对财产园区建立办法不力、责任不落实、效劳不到位,影响了园区的建立和开展。其次行政资本涣散,任务机构不健全。当前,只要星光工业园成立了专门的治理机构,驷马工业园有一个准备小组,农业财产园、白酒财产园都没有专门的治理机构和人员。已成立的园区管委会不具有、也没有托付受权实行行政治理权柄。管委会有责无权无才能、本能机能部分无责有权有才能,管委会的日常治理就是保不变。详细效劳就是在当局相关本能机能部分协助入园企业处理相关手续,不克不及供应更深条理的效劳和真正意义上的治理,构成“园区无权管、不会管、管不了;本能机能部分不肯管、不想管”的效劳和治理“真空”。其二开拓建立机制不顺。首要是投融资体系体例,关于我们如许的经济不兴旺地域,园区建立的最大坚苦是园内的根底和配套设备建立投入资金从哪里来的问题,当局包办,财力有限,风险很大,一旦超越接受极限,园区开拓建立就得停摆。完全赖市场运作。受区位前提的限制,短期内难以引进计谋投资者和民间本钱介入。靠银行借款,园区既短少优质资产作典当,作为企业的银行又思索根底设备项目标投资报答和资金风险要素“惜贷”。其三开展机制不顺。首要显示在缺乏部分联动推进和好处协调机制、责任目的审核奖惩机制和政策搀扶机制,缺乏自力的、吸引力强的入园招商引资政策,县上近几年也制定了一些招商引资政策,但在规划、用地、税收、水、电、气、环评等方面临指导现有企业入园、招商引企入园缺乏吸引力和难以落实兑现。
四是园区财产条理低,构造不合理。总体来看,我县财产园区遍及存在规划小、配套设备差,主导财产不凸起,财产竞争才能弱。其一,三次财产中的园区开展不服衡,互动性、互补性不强;工业园区开展寸步难行;商贸、物流、休闲、旅行等第三财产园区开展严峻滞后。其二,工业财产园未能有用支撑县域工业的开展,未能有用搀扶农业及其它财产的开展,农副产物多半是出卖原始产物或初级产物为主,资本优势还没有转化成经济优势,农业大、工业小,第三财产单薄,财产晋级慢的问题还未基本处理,招致县域财产园财产集群的经济开展动力缺乏。现有的财产集聚才能弱,总体出现出“散、乱、小”等情况。其三,园区财产项目质量不高,严重项目不多;财产链尚未构成或不完好,特征财产和主导财产还不凸起,财产链短且不完好;财产集群内缺乏仔细的专业分工,还未构成收集化分工优势,财产链的企业化倾向严峻,集聚水平不高。同类企业之间横向和后向联络少,没有构成本乡化运营,企业的供给商和市场“两端在外”。
五是财产园区建立的资金和用地“瓶颈”问题凸起。融资渠道不畅,建立资金严峻缺乏,当地财力较为单薄,对工园区的投入极为有限。投融资渠道单一,使资金不克不及支撑园区的疾速开展。另一方面,因为我县工业用地存量有限,用地目标极为严重。大大都财产园区建立需求进行用地调整,但在当时国度严把地盘闸门的微观调控政策下,争夺用地目标任务义务非常艰难。用地和资金有缺乏,使我县园区在路途、供气、供电、通信、邮政、市场、金融等根底设备建立方面严峻滞后,远远不克不及知足财产园区建立开展的需求,制约了园区的疾速开展。
六是园区招商引资有待打破。因为我县财产园区根底和配套设备建立滞后,开展软情况欠缺,不克不及为企业入驻发明优越前提,新项目和新企业难于入驻,项目难于落地,缺乏集聚效应。大部份园区缺乏大型项目支撑,在财产集聚与财产配套上未构成财产链。当前,局部园区甚至仅1户企业。投资规划大、技能含量高、财产链条长、带举措用分明的龙头项目少,规划效应有待进一步提拔。
2011年是谋篇结构之年,是为下一个五年规划冲刺打下根底的一年,是掀起科学开展新飞腾之年。平昌县要完成开展的新跨越,必需强力推进“财产兴县”计谋,力图在财产园区和项目建立上完成更大的打破,使我们的生态效益农业、畜牧业、休闲旅行、商贸物流业、白酒业等优势财产的开展程度进一步提拔。为此,建立大园区,开展园区经济,完成财产开展的园区化是我们县的必定之举。
二、建立大园区、开展园区经济是个统筹的进程
(一)建立大园区、开展园区经济必需处理的几个问题
依照结合国情况规划署对财产园区的界说,财产园区是在一大片的地盘上堆积若干工业企业的区域。园区是堆积若干工业企业的区域,它具有开拓面积大,拥有多个企业以及各类公共设备,对入驻的企业、地盘应用率和修建物类型施行限制,对园区情况规则了执行规范和限制前提以及对制订园区长时间开展政策与规划供应需要的治理前提等特征。这就触及到园区的定位问题、选址问题、规划问题、开拓建立问题、治理效劳问题、入园企业问题、园区开展的保证等等一系列问题。
1、定位问题:也就是科学确定园区开展偏向、开展目的、走向问题。园区只要科学的掌握本身的定位,才干有久远、高效的开展。平昌县财产园区开展的定位:
一是园区就是城市开展的新区。把园区建立归入城市开展的总体规划,与县城新区建立相交融,成为城市开展的新区,为企业员工发明一个舒适合居的出产生涯情况。理论证实,纯真的就财产建立园区,分明缺乏生命力和开展潜力。经过新区的建立为财产园区建立供应更完美的功用配套,更便当的效劳,更优秀的开展情况,然后促进财产园区本身的建立和开展。
二是园区是特征园区。园区要表现特征,一园一主业。农业财产园区就是以农副产物为主的园区,商贸园区就是开展商贸为主业,白酒工业园区就是以开展白酒业为主导的园区。
三是园区是联系关系园区。园内各企业要有联系关系度,要有互补性,构成财产链,发扬园区的集聚效应和联系关系效应,园区内的财产要确定主导财产、相关财产和配套财产,构成有用的财产链。园区之间财产要有互补性,特征性,不是竞争性的,要完成财产链接优势互补,协作共赢。比方农业财产园区就是集农副产物的出产、加工、物流、发卖为一体的园区,在这个园区集聚一些从事出产、加工、物流、发卖的企业,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关系、构成一个链条。
总之,平昌县要依照“主业凸起、功用完美、体系体例完好、生长疾速”的要求,环绕做强做大优势财产,建立好7大财产园区,完成财产开展的园区化,构成县域经济新的增进极。
2、选址问题:也就是规划结构问题。建立财产园区的目标在于集中一个区域的资本优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打造一个有用载体,为招商引资、财产承接供应一个幻想的开展平台,以园区为主体构成财产结构的新框架。我县的园区结构要求:
一是在空间结构上,将园区建立规划与“十二五”规划、城市开展规划、地盘应用规划、情况维护规划有机连系,使之互相联接、互相协调。这五个规划要统筹统筹,全盘思索,确定一个大盘子。
二是在财产结构上,与本地的资本优势相连系,找准本人的路子,重点凸起特征财产,以便财产优势的培养和区域特征经济的构成。
三是在编制规划上,要容身当时,着眼久远,高起点、大手笔。要有园区总体规划结构,表现前瞻性、条理性、联系关系性、现代化。要托付专业规划单元编写《开展规划》、《财产园区控详规划》、《财产园区根底设备建立规划》,明白财产园区开展目的、建成面积、完成发卖收入、利税等。
3、开拓建立问题:在资金问题上走投资多元化的路途,多渠道筹措资金。“政策支撑、自筹资金、吸引民资、招商引资、金融机构借款”相连系,依托当局指导,引入社会本钱,走市场化建立和运营的路途。对7大财产园区要增强统筹治理,调整地盘目标,落实拆迁任务,在全县地盘总盘子内尽最大起劲知足园区项目用地需求,在目标分派上最大水平加以倾斜,并鼎力向上争夺地盘规划调整目标,保证园区将来开展的需求。接纳飞地跨区域协作的方法开拓建立。两边依照出资比例出资成立投资公司,一起开拓建立园区。借鉴姑苏中新工业园区的方法引进园区开拓公司,作为我县园区开拓主体,把我县园区作为外埠园区的“飞地”,由其进行规划、建立与运营,依照当局推进、市场运作、优势互补、一起开展的协作机制和充沛受权、封锁运作的方法推进我县园区开拓建立。可以自动向外埠园区宣布协作建议,约请来我县实地调查,全体打包引进外埠园区形式。
4、财产开展的问题:园区内财产开展要凸起特征园区财产链形式。园区招商引资依照总体规划,严厉审核入园企业,引进契合园区财产开展偏向,而且在能耗、投资强度等环保方面有硬性要求的企业经过产物链招商,引进很多的国际国内企业。经过以主体项目为根底,树立起联系关系组合,构成企业之间原料、中心体、产物、副产物的互供共享关系,完成区内资本的最佳装备和有用应用。
5、治理效劳问题:完美园区效劳机制,凡进入园区的企业,园区治理机构供应审批一站式、一条龙效劳,对园区内企业的各项规费、手续费依照有关规则能免则免,能减则减,就低不就高。做到一个机构治理、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标准效劳。
6、组织保证问题:增强园区建立治理机构建立,组建开拓建立指导班子,成立推进财产园区建立指导小组及园区推进任务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经商委。专门担任研讨处理在开拓建立中碰到的坚苦和矛盾。树立园区建立开展联席会议准则,推进园区规划和协调停决园区建立开展中的严重问题。制定园区开展审核奖励方法,完美园区效劳机制。
(二)建立大园区、开展园区经济的途径
1、当局引领,行政推进。因为我国当前市场机制尚未完美,特殊是我们如许的地域市场经济仍不兴旺,从区域协调开展的视角,财产园区的开展必需借助当局力气推进,首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当局要搞好规划。经过一致规划,完成财产园和财产集聚开展、城镇系统、根底设备建立和区域情况维护的有机连系;推进财产园的规划联动、财产联动和市场联动;指导出产要素向园区集聚,向园内优势财产和主干企业集中,指导中小企业自动与大企业配套,向“专、精、特、新”偏向改变。二是打造优越情况。起首要打造硬情况,首要是大交通、城镇建立、生态情况建立为主点的人居情况和园区以“七通一平”为重点的配套设备建立;其次,要打造以法制、政务、政策搀扶为重点的软情况,特殊是要有一支能为企业效劳、能为企业服好务的专门机构和人员。有一个自力的、有吸引力的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
2、着眼久远开展,完美园区规划。规划是园区建立的“宪法”,是园区开展的蓝图,决议着园区开展的偏向、质量和空间。一是科学定位,制订园区财产开展规划。其重点是明白1—2个首要财产,主导财产确实定要契合国度财产政策,环绕我县现有的主导财产、资本优势和潜在的后发性财产。以园区主导财产扶植主干企业,指导企业集中、配套和对外招商引资。二是顺水推舟,完美专项规划。园区专项规划的编制必需与城镇建立总体规划、地盘应用总体规划、交通规划和情况规划相联接,要遵照“规划超前指导、区域功用明晰、财产结构合理、交通便捷迟滞,配套设备完美”的准则。三是理顺机制,严厉规划执行。依照“规整齐张纸、审批一支笔、建立一盘棋”的要求,严厉根底设备建立的标准顺序,严厉入园项目选址、建立面积、投资密度、厂区结构、设备选型、工艺选择、立项环保等环节的评价搜检。
3、拓宽投资渠道,处理根底设备配套投入。配套完美的根底设备硬件情况是完成筑巢引凤、借力开展的要害,要积极探究当局投入、部分参加、立项争夺、企业配套、市场运作的多渠道投入机制,想方设法加速园区根底设备建立措施。一是完美当局投入。从当前我县园区开展的实践来看,当局投入仍然是加速园区建立的主渠道,必需树立不变的财务保证机制。建园初期,要向园区“输血”,县财务每年布置必然的专项资金用于园区根底设备配套建立和奖励。在园区建立开展具有必然规划时,要留意添加园区“造血功用”,其上缴税收按比例返还,用于园区滚动开展。二是接纳举全县之力加速园区建立的有用方法强化部分参加。依据园区建立需求,将园区根底设备建立义务分化落实给相关部分,并归入年度审核,推进全社会参加共建园区。三是积极立项争夺。充沛应用现有的项目资金政策,园区管委会积极与发改、经商、建立、水务、交通、林业等部分联接,将园区的供水、供电、绿化、通信、路途归入行业和部分相关规划,全盘思索,精心包装,打包争夺。还,积极申报省级园区,争夺省级园区的政策和资金支撑。四是市场运作。勇敢探究与外埠当局、企业协作建园形式,分工协作开展“园中园”,股份运作建立“股份园”,共建项目构成“飞地园”,引进计谋投资,接纳BT、BOT、BBT、独资开拓建园;建好规范化厂房出租建园;整合县内现有的国有资产、吸引社会本钱参股,组建集融资、建立于一体的投资开拓公司先期开拓;也可将水、电、自然气等园区配套设备交由县内相关企业建立和运营,落实责任、限日完成。
篇5
一、府谷县情概况
(一)府谷县基本情况
府谷县位于陕西省最北端,总面积3229平方公里,总人口24.2万。近年来,府谷县紧紧围绕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目标,立足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全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民企集团化战略,积极推进资源转化,着力打造产业集群,不断改善基础条件,全面发展民生事业,县域经济及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2011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31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927元,县域综合实力连续3年稳居陕西省第一位,跃居“西部十强”第6位、“全国百强”第69位,成为陕西乃至全国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今年县域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城乡发展优势条件
府谷是国家规划的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陕西省规划建设的煤电化载能工业园区,被誉为“黄河金三角”。府谷统筹城乡发展的优势有:
第一,府谷境内资源富集,比较优势明显。一是水资源优势突出。二是煤炭储量丰富。三是要素资源富集。四是电力供应充足。五是区位优势明显。
第二,立地条件优越。府谷依托自然地理条件,整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片区,西部产煤区、东部工业区和南部农业区。近年来坚持“三线”发展战略,即以府店公路、府准公路和黄河沿线为轴线,依托中心城镇,增强“三线”辐射功能,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商业、餐饮等服务业,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新农村建设。每个区域都根据自己独特的发展优势,依托当地条件,集中打造,连片发展。
第三,有一批干事创业的民营企业家。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府谷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促农的理念深入人心,他们能积极响应政府“双百”帮扶工程、“3331”扶贫工程,投身新农村建设。广大民营企业家不断参与社会扶贫与公益事业,为府谷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事业、医疗卫生事业以及通讯设施建设等办了许多大事、好事和实事,极大地推动了府谷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城乡统筹发展措施及成效
(一)把统筹城乡建设规划发展作为基础工程
借鉴先进地区的建设经验,结合各镇实际,准确把握重点镇的发展定位。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突出“夯实基础、因地制宜、完善功能、突出特色”的重点,不断完善集镇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集镇发展环境。结合地理位置、产业特点和发展现状,对城中村改造和15个镇的城镇化建设进行了统一规划。完成了25个村庄的总规和45个村庄的详规,编制完成了《全县城乡一体化规划》,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体系基本形成。按照“项目支撑,产业带动”的思路,在集镇建设总体规划中,突出产业对集镇建设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规划建设一批有区域经济特色、符合当地发展实际的产业,推动集镇经济多元化、规模化发展。
(二)把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按照基础先行的建设思路,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集镇功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按照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的原则,强力推进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两纵三横”铁路发展规划和“四纵四横一环城”公路发展规划为重点,不断扩大全县城乡路网覆盖面,实现了“乡乡通油、村村通达”的目标,基本实现了西部产煤区、东部工业区和南部农业区的相互贯通,形成了重要干线公路为主骨架、乡村公路为辐射的交通运输网络,有力地促进了集镇的快速发展。全面完成了城乡电网改造,实施信息入村、通乡光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县15个镇全部实现互联网接入、移动电话网络和广播电视全覆盖。全力实施村庄绿化、人畜饮水、移民搬迁、危房改造等各项重点工程,镇、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三)把统筹城乡工农业发展作为主要抓手
积极稳妥地推进乡村布局整合,按照收缩转移、集中发展的思路,加大整建制移民和村落整合力度,减少村委数量,集中精力打造100个重点新农村,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小城镇为支撑、重点新农村为延伸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按照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实现产业和项目对集镇建设发展的有效支撑。
工业方面,规划建设郭家湾、庙沟门、清水川、皇甫川四大工业园区和新尧等八个兰炭产业园区,引进神华、华能、大唐、中煤、淮北、陕煤等国有大企业,建设大型资源转化项目,着力打造煤转电、煤化工、煤电载能产业链,形成工业园区化、循环化、集群化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吸纳带动作用,有序推进农业、农民、土地和第三产业向园区转移集中,带动农村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促进了镇、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农业方面,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农业,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农业,规划建设四大特色农业园区、“五个万亩”高产示范基地和100个现代农业小区。县财政注资1亿元,组建农业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培植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形成了基地支撑、小区带动、龙头企业引领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县上每年安排2000万元农业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以日光温室、大棚蔬菜为主的设施种植业和以生猪、羊、蛋鸡为主的规模养殖业,为集镇和农村居民的就业和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
(四)把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作为关键环节
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解决老百姓上学、看病、就业、住房、养老等难题,极大地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2008年在全省率先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学生肉蛋奶补贴工程;在全面兑现“两免一补”的基础上,普及了15年免费教育,不断加快集镇幼儿园和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有效解决了集镇居民上学难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双补双管四结合”的医改模式。全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低保对象实现了应保尽保,五保对象实行集中供养,对城乡60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养老金。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就业培训资金,实施青年农民培训计划,安排3000万元专项就业资金,促进社会就业。
(五)把民企共建共享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力量
深入实施“双百”帮扶工程,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赞助,社会捐助”的思路,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动员工矿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集镇和新农村建设,建成了以芦草畔新农村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农村建设典型,有力地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建立煤炭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大力实施煤矿采空区塌陷区恢复治理和移民搬迁工程,极大地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和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初步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地区“村企共建、利益共享、和谐发展”的社会管理创新之路,得到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在鼓励民营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拓宽帮扶领域,想方设法为群众提供增收致富的渠道。通过参股分红、吸纳就业、提供三产服务、扶持农业产业等方式,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六)把创新机制管理作为统筹发展的重要突破
围绕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好集镇土地利用规划的修编,为集镇发展预留足够的建设用地。采取奖励、补贴等办法,鼓励农民退出宅基地或承包地,支持重点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互相挂钩,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凡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的当地居民及办理落户手续的外来人员,均实行与城镇居民同样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待遇。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鼓励集镇将成片宅基地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行整合,用于城镇的开发建设。土地出让金收益除用于农民安置补偿和缴纳相关税费外,剩余部分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在全市率先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管理体系,在户籍、土地、税收、子女上学、就业等方面予以保障。充分考虑镇区居民的分布特点、人口数量等因素,按照就近方便、便于管理、便于服务的原则,以小区、楼栋、街巷为基础,积极推行集镇居民社区化管理,不断提升集镇管理服务的精细化和专业化水平。进一步降低进镇农民创业的市场准入门槛,比照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政策,认真落实再就业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等惠民政策,为进镇农民提供良好的创业发展环境,形成进得来、稳得住、能发展的良性发展格局。
三、城乡统筹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呈扩大趋势
尽管近年来通过多种形式,不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农业生产也呈现出较快增长的趋势,但从总体上来看,府谷农业弱质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农业增长速度落后于地方财政的增长速度,农民收入也远低于城镇居民收入。2011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5倍。在南部农业发展地区,差距更为明显。
(二)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不均衡,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受户籍制度约束,农民在社会保障、养老、就业、住房等方面不能与城里人享受同等待遇。比如在社会保障方面,当前府谷农村社保体系建设刚刚起步,除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外,其它保障体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老师大多被选调到城区,城区学校生源爆满,而农村留守教师多,但缺乏高水平专职教师。
(三)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
农村特别是南部地区经济条件较差,目前没有大的企业带动发展农村集镇。西部地区煤炭工业发展迅猛,但由此造成村镇布局不合理,垃圾处理、生态保护设施缺乏。东南部黄河沿岸是黄土峡谷丘陵区,立地条件相对较差。
(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相关政策和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府谷县总体上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需要下更大决心来调整人民收入分配结构,切实向农村特别是东南部地区农村倾斜。特别是要加大基础产业、弱势领域、公共服务、民生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力度,需要在粮食生产、主要畜牧产品生产等弱势产业方面建立补贴制度,尽管府谷地方财力近几年增长较快,但仍满足不了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改进措施
(一)进一步做好城乡建设规划
为确保新农村建设科学有序,必须规划先行,以科学完善的规划为指导,减少村镇建设的盲目性、随意性,提升建设水平,改善村民生活环境。立足城乡一体化发展,做好城乡建设规划。着眼于推进农村城镇化,将城市规划理念引入乡村建设,编制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整建规划。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发展带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高水平地科学谋划农村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建设等布局和实现途径。进一步优化村庄布局,利用新一轮土地总体规划调整的有利时机,盘活村庄建设用地,尽可能将村庄建设的留用地留出来、调整好。
(二)进一步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统筹规划全县的产业布局,突出城乡各自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把农民的持续增收建立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规模成片”的要求,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强化特色产业支撑作用,建设产业基地,发展高效农业,着力建设现代化农业体系,推动农业发展升级。围绕府谷特色产业,搞好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科研攻关,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完善流通体系,切实提高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产品适应市场的能力。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业,扶持开发农家乐项目,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进一步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落后是导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的重要原因,是当前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长远发展规划,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的延伸。下大力气建设完善农村公路、桥梁、供电、饮水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加大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四)进一步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
篇6
一、休闲农业理论
(一)基本概念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村自身的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结合旅游业,为满足城里人对于释放压力、享受宁静生活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休闲农业也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自然环境、生产过程、生活方式的一个完美的融合体。
(二) 积极作用
1、促进经济发展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充分挖掘了农村的潜在优势,促进了农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收入得到增加,人们生活得到了改善,推动了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向第三产业的转变,向世界靠拢,缩小与其他国家的差距。
2、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形成
给予了城乡之间很好地交流机会,转变了人们之前认知的差异,同时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有利于保持社会的稳定以及和谐社会的形成。
3、促进农村文化的发展
在休闲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和农村也有了更多的文化交流,农村人民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使农村文化能够与时俱进、保持着强劲的活力,利于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三)全国发展现状
我国休闲农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前景美好,发展模式和发展类型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近年来我国逐渐把经济发展的重心向第三产业的转移,休闲农业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会以更猛的势头蓬勃发展。
二、石岛管理区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1、发展规模较大
石岛管理区已建成以及在建的生态园区共14家,计划总投资5亿元,其中湖海田园生态农业采摘园、华东生态庄园、甲子山生态休闲农庄和北窑紫明山生态园已经发展成为县级休闲生态园区。
2、分布比较合理
除港湾街道外的5个街道,每个街道都有自己的休闲农庄的示范典型,其中赤山街道3个,东山街道3个,宁静街道1个,王连街道5个,桃园街道2个。
3、发展有特色
各个园区依据自己自身的优势特色,发展采摘、观光旅游、婚庆、垂钓等特色项目,在休闲采摘中包含的采摘水果的种类也颇多,包括无花果、草莓、葡萄、樱桃等。
4、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为了保证园区街道的长远发展,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在近年来也不断的完善着。而园区内停车场、灌溉装备等技术设施配套齐全也保证了生态园区的正常运营。
(二)问题
1、相关人员专业素养低
和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石岛管理区也存在着经营者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不够的现象,现阶段经营休闲园区的大部分是当地的农民,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观念相对来说比较保守,不能很好地对园区的发展做出专业的规划。园区里面的工作人员大部分也出自农村,专业素养不够,为了园区的长远发展,招聘专业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2、园区存在闲置问题
当地休闲农业把提供采摘园和垂钓活动作为主打项目,同旅游业相似都有自己的经营周期,受季节影响十分明显。当作物处在成熟阶段时,大批游客纷纷前往园区观光游玩,园区里热闹非凡,迎来一年里的营业高峰期。作物成熟期结束后,游客数量明显减少,营业额下滑,园区内工作人员工作量明显减少,园区存在闲置现象。
3、缺乏总体规划
由于园区内相关的专业人员较少,经营者专业素质低,导致园区发展存在定位不明确的问题,经营者贪图一时的小利,盲目的引进别的发展模式来经营自己的园区,不能对园区未来发展给予一个明确的总体规划,不能突出自己园区的特色优势,使园区产业链不完整,经济效益减弱。
4、园区生态压力大
大量的游客的观光也使园区的生态产生了一些问题,由于观光游客的素质参差不齐,随手乱扔垃圾等低素质的行为层出不穷,如何更好地保护环境成为了园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发展路径及对策建议
1、专业化经营
鼓励经营者多参加相应的管理培训课程,提升经营者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鼓励经营者大胆的引进新模式、大胆的进行管理创新,聘请专业人员进行营销、策划等,为园区的长远发展做出相应的规划,明确园区的定位。
2、合理利用资源
由于休闲农业的经营有一定的经营周期,在淡季时不仅资源闲置浪费,而且也使园区内经营的收入受到一定的影响,解决资源闲置问题十分必要。园区负责人可以在经营淡季时组织员工进修,提升自身的修养;还可以引进新型的技术,错开作物的成熟期,保证一年四季园区都可以正常的迎接游客。
3、科学合理规划
结合本地的特色和传统文化,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休闲园区,通过聘请专业人才,给予明确的定位和科学的园区规划。利用当地靠近海边、有大型港口、毗邻韩国和日本、是山东省著名旅游城市的优势,吸引大批游客,打造当地休闲农业的名牌。延长园区的产业链,发展成采摘、垂钓、婚庆、饭店、住宿等多功能一体化的产业,使游客们对于农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践行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口号。
4、加强生态保护
作物成熟时,园区迎来一年中游客观光的高峰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压力。为了持续发展,当地必须加强生态治理,鼓励人们保护环境,从点滴小事做起,不要随意乱丢垃圾等低素质的行为而破坏生态。
5、利用政府政策发展
园区的长远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政府的支持可以保证园区以更扎实的步伐,稳扎稳打走好每一步路,少走弯路错路。特别是休闲农业的发展对于农民、农村、地方经济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给予园区政策支持可以看作是使双方都能受益的做法。
6、引进外部资金和模式
由于本地发展休闲农业的时间较短、经验和资金都不充足,园区应该本着谦虚学习的态度,定期组织人员外出参观学习,不断吸取外部充足的资金和发展的经验,结合本地特色,在园区内走出一条特色的发展之路。
篇7
两地共建产业园的设想始于2010年初,其参与方分别为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江苏省沿海办(参与实体是江苏省沿海开发集团)和启东市政府。根据江苏不久前出台的《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江海产业园被定义为苏沪合作共建的示范园区,将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进制造业和生产业,打造成为一流的“产城融合发展新区”。
据江苏省沿海办介绍,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总体规划方案将时间轴线跨到了“十四五”期间,两地联手开发总计约39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有54%的面积(约21平方公里)需要填海新增。
2011年10月,填海造地工程将正式启动,也带来了一系列实质性话题,尤以风电场的搬迁为首要。
沪苏合作新模式
江苏省沿海办副主任梁学忠表示,上海与江苏合作共建产业园,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开发两大国家战略的叠加而带来的历史机遇。
长三角区域发展,上海是龙头,而主动对接、积极融入上海,则是江苏《沿海开发5年推进计划》的重要战略思想。
事实上,从区位看,位于启东的江海产业园,则是江苏在上海北部地区的一次主动对接。算上已是接壤的苏州、昆山地区,江苏对接上海形成了“合围”之势。
启东市委书记孙建华介绍道,伴随着沪崇启大通道的全面贯通,江苏沿海地区特别是南通与上海的区域同城效应日趋凸显,“江海产业园与上海的直线距离仅50公里,是江苏沿海地区对接上海的第一站和桥头堡”。
梁学忠认为,江海产业园是沪苏两地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创新区域合作模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和示范平台。
根据规划,江海产业园为沪苏共引共育的战略新兴产业基地,主要承接来自上海的产业转移,其北部为“新兴产业片区”,南部则定位为“汽车产业片区”,同时规划了新能源工程、信息通信工程、海洋医药工程、海洋装备制造、汽车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6大支撑产业。
孙建华表示,“十二五”(2011-2015)期间,园区采取“决战江海”战略,着力实现“打基础、拉框架、树形象”的目标,而“十三、十四五”时则作为园区采取“聚焦江海”战略,着力推动园区实现“聚产业、建功能、出效益”的目标,实现区域合作共赢,推进园区走上快速稳步发展轨道。
有与会专家认为,上海看中江苏的则是沿海开发中大片围垦的土地资源,是用为承接上海本土产业。这其中,上海水产研究所已获得约7平方公里的土地开发使用权(含建设用地等)。
现实问题有待解决
由于力图使得江海经济园成为沪苏合作的新突破,江苏方面已计划将其升格为省级开发区;作为上海的一片“飞地”,产业园也在同时纳入上海规划,作为两地合作的重要新举措。
“这可能是长三角范围内,打破现有行政区划的最好方式。”有关人士表示。
从当天的专家咨询会看,当下江海经济园的实质性问题主要集中四个方面:与上海总体规划的对接、园区规格升级、填海造地后的使用以及交通。
不过,当前取得土地证(陆地土地、海域和两者兼有)的面积已达666公顷,占到现有用地的68%。
而要取得更大范围的土地使用权限,则要对所属的镇进行规划调整,亦意味着人口的增加和规划的修编。
“当前的沿海滩涂水质与现状较差。”相关人士表示。事实上,淡水资源成为江苏沿海大开发中的前提性问题,“规划中总人口要达到144万,且要做社区支持农业的模式,因此必须保证淡水的供给”。
上海城投方面的人士则表示,将建设最先进的雨水收集系统。规划显示,水域面积要占20%。
另外则是已规划成型对接上海崇启大桥的江苏沿海高等级公路,如东移5公里介入江海产业园则需要增加12公里的路程,预计增加投资约3.6亿元。
不过当前真正困扰且带来实质性阻碍沪苏两地的,则是围海造地中与风力发电方面的协调。根据上述总体规划,因填海所需,江海产业园东滨黄海海域将涉及到41个已建成的风电搬迁,以给沿海腾换出工业用地。
据悉,江苏于2005年就已出台关于海域使用的地方性法规,其海域使用权与陆地土地使用权享受同样的权限,亦可对外挂牌拍卖。
篇8
关键词:城乡统筹 人地挂钩 土地整治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0-157-02
1 引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以及国土资源部《关于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的意见》精神,创新城乡土地管理制度,促进城乡统筹和“四化”同步协调发展,以现代产业园区和美好乡村建设为载体,通过创新城乡土地管理制度,实施人地挂钩政策,推进全市城乡之间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农村人口有序转移,构建耕地得到严格保护、各类土地得到有效利用、集体土地资产价值得到充分显化、农民权益得到切实维护的土地管理新格局,为皖北后发地区跨越发展探索新路。
通过人地挂钩搭建城乡土地一体化配置的新平台,促进城乡空间的优化重构,奠定统筹城乡发展的空间基础。新时期农村土地整治,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及美好乡村建设完全合拍,不失时机地大力推进,恰逢其时。
2 人地挂钩政策的内涵
人地挂钩是在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的基础上“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定居规模挂钩”,把“地随人走”作为人地挂钩政策的核心内容,遵循人口迁移规律和现代城镇发展规律,以现代城镇体系聚集人口增量控制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以现代城镇体系聚集人口增量(以前两个年度城镇化率之差,即城镇化增长率)与人口总量的乘积,扣除上级下达的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后,作为开展人地挂钩的年度规模控制指标。通过优化土地空间布局,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农业规模经营、农民园区就业、农村环境改善。
3 研究区人地挂钩潜力测算
3.1 宿州市农村建设用地现状及存在问题
3.1.1 农村居民点用地中空闲土地多,利用效率低
宿州市农村居民点面临布局分散、闲置浪费现象较为严重的局面。农村居民点是以低层、单户房为主,楼房很少,居民点建筑物密度与建筑容积率低。另外农村居民点用地中的一些生产性用地,如庭院用地,存在土地利用不充分和闲置问题。
3.1.2 农村居民宅基地超标多,农民集约用地观念淡薄
宿州市一户多宅、“空心村”及闲置宅基地等问题突出,造成土地资源使用粗放浪费。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农村相继出现建房,由于缺乏严格管理、科学规划和合理引导,农民建房一直处于随意性的自发建设状态,致使农村居民宅基地超标严重,许多新建房户并不退出旧宅,已进城务工经商并购置商品房在城市居住的农民大多也还保留农村旧宅,于是就出现双重占地,甚至一户多宅、多重占地的现象,而老宅的弃置不用则出现了“空心村”现象,土地资源闲置浪费问题十分突出。
3.1.3 农村建房无序,村容村貌较差
由于农村村庄建设规划滞后,农民建房随意性很大,没有统一的规划设计,农民在建新房时多选择在村庄交通方便,视野开阔,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段建房。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性指导,致使新建住房新房零乱无章很难达到美观及质量要求,厕所、牲畜圈等辅助设施常与新建住宅连在一起,而且生活垃圾随处乱弃,没有统一的处置措施和统一的污水排放管道,雨天污水横流,晴天秽气难闻,农村居民点生活环境状况较差。
3.2 潜力测算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的测算方法较多,比较常用的方法主要有:(1)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2)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现场调查统计法;(3)户均建设用地标准法;(4)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闲置率法;(5)根据农村人口及人均居民点用地变化趋势测算规划潜力。
本研究采用第(5)种方法,即根据农村人口及人均居民点用地变化趋势测算规划潜力。主要基于由住建部规定的不同地区农村宅基地占用面积标准推算得出的人均居民点用地规模标准,测算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理论上具备的整治潜力。
以建设部规定的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最高限150m2,利用宿州市现状农村人口数据和预测得出的宿州市未来农村人口规模,计算得出宿州市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的潜力,具体计算公式(1):
S= S现状-P规划0 (1)
式中,S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的潜力,S现状为现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P规划为目标期宿州市农村人口规模预测值。
2012年宿州全市总人口为651.66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537.8万人,城镇化率为34.8%,农村人口为350.6456 万人。2012年土地变更调查全市村庄用地为180.89 万亩,人均村庄占地面积为343.59 m2/人。所有村庄全部进行集中整治后按照人均150 m2计算,需要安置用地78.90万亩,可节余土地101.99万亩,节地率高达56.38%。
4 人地挂钩土地综合整治模式需要坚持的原则
4.1 坚持保护耕地,节约集约
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落实节约优先战略。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优化建设用地布局,实现辖区内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不增加用地更集约,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
4.2 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
始终把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放在首位,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的,把保障县域经济和农村发展、促进产业园区发展作为立足点,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新机制,理顺农民、集体和政府之间土地收益分配关系,促进土地、资金、人口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优化配置。
4.3 坚持依法稳妥,有序推进
坚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有序推进;始终把握政策走向,制定配套政策和严格的监管措施,确保土地综合整治和人地挂钩工作依法合规、稳妥有序开展。
5 开展人地挂钩土地综合整治的预期目标
5.1 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现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得到全面实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持续提高,土地闲置浪费、低效利用的局面得到根本扭转,用地布局更合理、粮食安全有保障。到试验期期末,全市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不突破,耕地耕地保有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有效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5.2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同推进
通过优化土地、人口、产业空间发展布局,构建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四级特色鲜明、产城共融的现代化城镇体系,形成产业支撑有力、人口转移有序、资源集约利用、环境保护良好、发展成果共享的城镇化发展新局面。
5.3 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初步建立
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初步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本形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股份化经营稳妥推进,农民合法权益有效维护,美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产业园区经济发展壮大,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实现协调发展。建立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宅基地管理、社会资金参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制度体系,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6 开展人地挂钩土地综合整治的建议
6.1 探索资金筹措渠道
由于挂钩项目投入巨大,因此必须建立多方而的融资渠道。一方面,政府可以每年拿出部分国土专项资金包括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资金等及整合涉农资金包括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小型农田水利、高标准农田、农村环保工程等各项涉农资金用于人地挂钩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另一方而,也可以出台配套政策以及管理措施,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此项工作当中。
6.2 探索城乡统筹利益共享机制
探索城镇产业园区与乡镇结对共建美好乡村、统筹城乡发展新路径,高标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促进农村人口在新型社区集中居住、转移园区就业;原村庄建设用地进行复垦整治,在核销美好乡村建设用地、留足农村发展用地后,节余指标经批准有偿调剂用于结对产业园区发展建设;指标收益全额返还结对乡镇,专项用于拆旧区复垦、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拆旧补偿与建新补贴以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促进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资源要素优势互补、合理配置,逐步形成城市反哺农村、工业支持农业的良性机制。
6.3 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按照产权清晰、用途管制、依法自愿、有偿有序的原则,全面推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按规划用于除商品住房以外的建设;探索宅基地使用权有偿退出、流转机制,开展转移落户到城镇的居民退出农村宅基地、房屋交易试点等工作。
6.4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通过集群式承接产业转移,大力推进园区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实现非农就业,鼓励农民由个体进城务工向家庭式迁居城镇转变,完善相关政策、推动进城农民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和待遇,基本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促进农民工与城镇居民享受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健全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管理制度,建立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确保进城农民安居乐业。
6.5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以现代农业“两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为平台,加快培育以农业企业为龙头、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完善金融、科技等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引导城市工商资本投资农业,促进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 刘彦随.农村土地整治要让农民受益[N].人民日报,2010-11-12.
[2]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S].
[3] 宋伟,陈百明,陈曦炜.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模型的理论与实证[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l):1-5.
篇9
关键词:城市规划;土地;土地利用规划;协调
一、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1、二者之间的联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都是国民生产建设的重要基础,城市规划的核心是为了城市建设发展而提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则是以土地的合理利用为核心的,二者都注重对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强调土地的基础性,从宏观到微观层面,都对土地结构、资源进行综合的调整、配置,总体而言,城市规划互相联系,相互补充,二者在土地规划的目标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不同的是城市规划的发展主要范围在城市,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范围是区域性的,城市规划根据城市的规模、功能、特点、发展方向确定,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设计到辖区范围内的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保护、整治等。由此可见,城市规划需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标准的指导下,结合城市的环境、性质等,明确城市规划的内容与要求,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要考虑到城市发展空间的需求。
2、二者之间存在的矛盾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对土地利用的需求不断增大,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差距逐步加大,甚至存在相互矛盾、冲突的地方,不仅影响了城市建设的总体效率和质量,也不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主要是根据城市范围内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计划来利用土地,这一规划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则是从区域土地资源特点、功能及耕地保护等层面对土地的利用做出规划,这一规划主要依据的法律是《土地管理法》,虽然二者的法律地位相同,但是侧重的内容不同,采取的规划方法、统计的数据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在数据处理上缺少衔接性,尤其是在农村耕地日渐减少、污染加剧的情况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更强调从农村土地保护的角度来制定规划,而城市发展则要求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对土地的要求较高。由此可见,城市规划要求最大限度地实现土地的空间功能,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则偏向于对建设用地总量的控制。城市规划与土地总体利用规划的矛盾,不仅体现在法律依据、指导思想的不同,还体现在执行、行政上的不同,城市规划有地方政府根据地方经济发展要求制定的,体现了地方意志,而土地总体利用规划则是根据中央对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实施的,这也导致了在实际的规划执行中,城市规划与土地总体利用规划存在不协调、甚至矛盾的地方。
二、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
1、法规体系的协调
由于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律依据上存在差异,因此,应从法律上进行恰当的修改,调整,使《城市规划法》与《土地管理法》相互协调,补充,如在《城市规划法》中适当地增加对土地资源保护开发、合理控制的内容,加强对城市有偿使用土地的规划管理,在《土地管理法》中也可以加入社会公众参与、责任的条款,让社会公众、行政主体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土地的合理利用及保护中,体现城市文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意义。同时,还可以结合我国区域及城市发展实际,加强区域性的土地规划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促进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互补。
将我国现有的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空间规划法规体系相协调,
2、行政体系的协调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行政管辖部门、管辖范围上需要根据规划的总体目标、规划实施的模式,进行科学、有效的创建、协调。为此,可以从中央一级建立统筹规划的行政管理机构,或结合建设、交通、城市规划、环境、土地资源等部门,以省、市、县(乡)逐级进行规划管理,省级及以下的管理机构需要接受上级行政规划部门的监督、检查与考核,由此,以统一的管理机构,结合区域规划的实际,以整体性、科学性、协调性为原则,促进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发展的一致性。另外,还要建立公众性的规划委员会,引入人民代表、工程师、规划师、建筑师、开发商等公众作为规划委员的成员,实施对土地规划的监督,在增强公众对土地规划参与积极性的同时,也有助于防止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行政管理上的效率低下,腐败等问题。
3、编制体系的协调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城市规划具有指导作用,城市规划师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从属与内容。虽然二者的侧重点不同,但是在规划的编制中,应以相互补充的依据为基础,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为现代社会文明及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编制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价值,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土地利用结构、内容等,进一步解决城市土地供需之间的矛盾。在城市规划中,还应加强对乡镇、村庄、产业园区、开发区等区域范围内的规划,引导不同类型的功能区域能够对交通、基础设施、风景园区、重点保护区、生态园区、工业园区等践行合理的土地建设控制要求,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空间分布、建设指标设置提供一定的依据。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除了对土地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研究外,还应该适当地结合城市建设发展方向及实际,补充城镇用地结构、功能,对城市土地规划提供更加切实的指导。使城市规划能够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所提出的标准进行科学的设定。在编制上二者还应明确各自的重点,避免重复或矛盾。
4、运作体系的协调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都是区域规划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为了促进区域范围内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应以区域规划为协调运作的平台,在加强自身规划质量的同时,遵循国家、区域、公众的利益,积极沟通、合作,使规划的各项要求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实施,在二者运行过程中,管理部门、职能机构应本着发展区域社会、经济的目标,在合理利用、珍惜、保护土地的基础上,促进人、生态、城乡的协调发展。
三、结论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本虽然在法律依据、编制性质、内容、运行体系上存在不同之处,在具体的规定上甚至存在矛盾的地方,但是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为了促进二者的协调,充分发挥二者在现代社会中的互相补充、促进的作用,应从法规体系、行政体系、编制体系及运行体系上进行全面、深入的协调,以更好地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作用,使城市规划更加科学、细致,进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农业 试验园 推广
我国是农业大国,从传统粗放型农业经营法式向现代集约化农业生产法式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基础,也是对农业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现代社会生产活动被引入市场经济的活跃因素,市场的法则是适者生存。农业试验园区的出现和发展,正是适应农业发展的有效模式,他的成熟的经营法则为农业生产提供宝贵的可借鉴的经验,同时引导农业生产迈向更良性的更高的水平。
一、农业园区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业试验园区经历了初期探索和规模发展两个阶段。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得到完善,粮食供求实现基本自给、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如何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新阶段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同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农业推广体系已很难满足农民在生产实际中对新技术、新品种、新的经营模式的强烈需求,迫切需要一种新型农业推广模式来补充。农业试验园作为连接农民和市场的重要桥梁应运而生,并得到快速发展。从无到有,并逐步规范、成熟,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活力,对我国现阶段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本世纪初的10年,是经济试验园区的快速发展阶段,规模不断扩大,各种试验园区遍布各地,遍地开花,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
支撑点。
二、虽然农业试验园区的建设推动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全面发展,但仍旧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缺乏科学的规划
我国有些农业试验园区在未进行充分科学论证的情况下,花费大量资金盲目引进国外成套的设备、技术和管理系统,结果造成巨大的人、财、物的浪费,出现这种困境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园区建设前期缺乏科学的研究和思考,定位不够准确、盲目上马,导致“盆景效应”等不良现象频繁出现,造成国民经济的严重浪费。
2.缺乏技术创新能力
我国技术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为据测算为40% 多,而一些发达国家已达到 80 %左右;农业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进程也相差多年;依然采用常规技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和超前性技术还是空白;新技术、 新品种不能及时转化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商品等。
3.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可持续发展理念不突出
农业试验园区建设就是通过农业生产模式创新和农业产业化,实现产品区域性的优势、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而起到典型的示范效应。缺乏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经营理念和运行机制,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农业产业新格局的能力。
4.政府对园区的干预过多、 运作效率低
在其发展期间,常常只求短期掠夺式的经济效益,造成生态资源浪费,不能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建设资金不足、政策扶持不到位。与国外相比,我国农业投入远远不足。由于农业基础性建设投入过小,园区的投资效益偏低,示范带动作用有限,后续发展受到较大影响。
三、怎样推广农业试验园区,使其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增加动力
1.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制
园区规划是一项长期发展的系统工程,需要有科学的态度,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需要我们在分析当前市场、 技术、政策、信息、环境等方面的诸多因素基础上,进行全面论证,提出具有创新性、实事求是的农业试验园区总体规划,包括发展目标、产业规划和运作机制等方面。来保障园区的建设向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2.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坚持经济效益优先的原则
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之一,经济试验园区也不例外,效益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没有经济效益就没有社会效益。
3.坚持走农业试验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农业试验园区建设不仅要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也要有生态效益,坚持资源的科学利用,降低单位产品耗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4.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园区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走和谐发展,双赢发展的道路,强调人们的素质、 文化品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实现对传统农业文化的变革,同时在经营过程中建立激励机制,吸引大批科技人员投身企业建设。
5.坚持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原则
从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出发,应围绕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建设,发展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力强、 经济效益高的试验园区,提高其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使农业试验园区成为高技术、低投入、高产出的样板性经济体。
6.科技创新的原则
农业试验园区在新品种、 新技术引进等应取长补短,形成自身特色,产生区位优势,获取较高利润。我国北方农业试验园区里的棚膜技术,使蔬菜反季节生长成为可能,为广大农民发家致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7.坚持因地制宜、分步稳妥的原则
组织好前期规划的充分论证,根据农业试验园的自然条件、区位优势等综合因素,制定符合业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根据园区发展的进程和条件,做到稳步有序实施。
8.坚持园区的建设立足市场的原则
建立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从过去的以资源开发为主的经营方式转向以资源开发与资源深加工相结合的经营方式,加大科技含量,从面向国内市场逐渐转向出口外向型企业,根据园区建设总体目标,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服务经营机制上,建立含有多种经济成分、多功能的服务体系。
总之,了解我国农业试验园区的现状及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是解决农业试验园区推广性研究的基础,它必将促进我国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并加快这一进程。
参考文献:
[1]闫杰,罗庆熙,陈碧华. 我国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北京农业,2004,(09).
[2]何志文,唐文金. 农业科技园区研究综述[J]. 安徽农业科学,20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