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狭义和广义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8: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风险狭义和广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风险防范
一、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
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要求社会资本的进一步集中,上市公司便是生产社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上市公司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上市公司与传统公司相比,由于相关利益方的关系复杂多变,上市公司在各种财务活动中往来的资金规模日益扩大,方式日益多样,由此上市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也会更大。
财务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公司由于各种原因到期无法偿付债务的不确定性。广义的财务风险则是指公司在各项财务活动中, 由于各种影响使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产生的不确定性。更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公司所有的经营风险,因为公司所有经营风险都会引起、反映、形成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经营风险的货币化的表现形态。对于狭义财务风险的研究,更适用于传统的公司,因传统公司偿还债务是其主要的财务风险。对于更广义的财务风险的研究,则需要研究与公司经营所有相关的风险,例如法律风险等,涉及面过广。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广义的财务风险,即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营运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
二、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1)筹资风险。上市公司筹资风险是指因筹资而引起的不能还本付息以及收益不确定性的风险。上市公司的资产由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组成,因此筹资渠道也有两种,一种是负债,另一种是所有者投资。负债需要明确金额、期限、还款方式,借款筹资的风险主要表现为能否足额、及时地按照规定的方式还本付息。所有者投资涉及上市公司是否被市场认可,上市公司的股份是否可以及时、足额地被认购。(2)投资风险。上市公司投资风险是指由投资引起的不能收回投资资金,并获取预期收益的风险。公司投资的目标是为了获取投资收益,但是由于宏观经济和公司经营的不断变化,投资风险不可避免地伴随投资行为。投资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是指把资金直接投资于生产经营性资产,以便获取利润的投资。间接投资是指把资金投放于金融性资产以预期获取一定收益的投资。(3)营运风险。上市公司营运风险是指在营运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在营运过程中,公司在将产品及服务从成品资金转化为结算资金,再从结算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这两个转化过程中的面临风险。在成品资金转化为结算资金过程中,公司面临产品或服务能否适应市场要求,消费者认可的风险,也面临着存货积压,营运资金效率较低的风险。在结算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过程中,公司为开拓市场,有时会采取较为宽松的销售信用政策, 忽视客户的财务状况、资信状况及市场环境的变化,从而引起货款不能及时回收或全额回收的风险。公司虽然账面盈利,但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和坏账损失同时也在不断增加。(4)收益分配风险。上市公司收益分配风险是指由于收益分配行为而引起的不确定性。收益分配风险包括收益的确认风险和收益的分配风险。收益的确认风险是指由于主观会计方法不当或客观影响,造成收益确认的不确定性。收益的分配风险是指公司对所有者分配收益的形式、时间和金额不恰当而导致的财务风险。收益的分配需要确定公司留存资金与分配给所有者的份额。公司留存资金是公司扩大再生产的重要资金来源。分配给所有者的资金是维护其权益的重要体现。收益分配的不恰当,必然会引起公司的财务风险。
篇2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概念;特征;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164-01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各种潜在的、难以预料或难以控制的不利因素影响,造成财务运行状况的不确定性,致使企业发展具有遭受相关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即为通常所说的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要想确保企业平稳、健康发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与防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及特征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就目前来说,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财务风险的定义大致存在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的观点。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被称为举债筹资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借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企业利润或股东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借债一方面满足了企业流动资金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企业按期还本付息的筹资负担。可见,这种狭义的财务风险存在于负债经营企业。如果企业没有负债,企业经营的全部资本由投资者投人,则不存在财务风险。相对于狭义的财务风险而言,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预计的因素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企业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集团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各项活动环节,是各种风险因素在企业财务上的集中体现。一般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利率风险以及汇率风险等。
(二)财务风险的特征
1、不确定性。风险事件既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主要是与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有关,如果管理得当,便能将引发危机的因素在事前一一化解,财务风险便会得到抑制;否则,财务危机便会不期而至。
2、危害性。如果企业集团不能及时化解财务风险,致使危机爆发,轻者导致企业集团的资信等级下降,部分或全部丧失融资能力,重者则可能导致企业集团的破产。
3、与企业集团发展有关。一般而言,企业集团举债的目的一者是扩大再生产,形成规模效益;再者就是对外投资,向多元化发展,以期分散经营风险。如果企业集团只是维持简单再生产,则很少会出现财务风险。
4、与资产结构有关。企业资产一般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如果企业集团资产的结构不合理,流动资产比例过低,长期投资及其他资产变现的能力便很低,债务到期时不能偿付也就不足为奇了。
5、与投资者相关。财务风险经常是由于负债筹资引起的,是企业投资者所承担的额外风险,因而与投资者密切相关。
二、中国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
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相应地,财务风险也就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营运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具体来说,中国企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资本结构不合理
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较高、银行贷款过多。企业对银行的依赖性很大企业过分依赖银行。当出现支付危机时,一方面自己失去信任而加大其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又因逾期借款而使融资成本加大。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将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
(二)投资缺乏科学性
企业投资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在对外投资上,很多企业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肖目投资,导致企业投资损失巨大,从而财务风险不断。企业对内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很多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而、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三、降低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加强内控制度的落实
企业要防范财务风险,就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完整。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固然重要,遵照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更为关键,如果企业有健全的内控制度,但在经营循环中其行为与内控制度背道而驰,那么企业内控制度将成为空架子。因此建立内控责任追究制度,使内控制度有效运转的落实机制,是企业解决财务风险的基础。
(二)合理配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企业要发展,资金是关键。首先,企业要准确预测资金的收支时间和收支额度,保证收支平衡。二是要合理分配资金占用,使各项流动资金与固定资金做到合理组合,企业对于每一项投资,都要进行严格的可行性分析,从收益和风险两方面进行评价,把资金用在收益大、风险低的项目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企业价值。
(三)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防范财务风险,事前的预期和事中的控制固然重要,但事后的审计同样必不可少。需要审计部门进行事后分析,评价企业在管理上和内部控制系统上存在的问题,搞好风险评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管理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措施和对策,从而达到化解风险,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吴凌.关于提高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04).
篇3
1.财务风险的含义
现代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按其在经营过程中的表现不同,可分为狭义的财务风险和广义的财务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认为: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狭义的财务风险认为:财务风险是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也称融资风险或筹资风险。
从财务预警角度看,对企业财务危机的预测不仅仅限于对筹资风险的预测。企业财务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由此财务管理应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经济关系的组织和控制、协调,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管理工作。对财务风险含义的界定应按照广义的财务风险观来理解,更适合房地产行业。
2.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
(1)自身经营特点。从房地产业的经营特点看,房地产开发项目具有开发过程复杂、周期长、涉及部门和环节多的特点。
(2)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由自有资金、预售款、银行贷款、经营性欠款4部分组成,其中自有资金往往只占较小的比例,负债资金往往占企业全部资金来源的70%,有的甚至高达90%,一旦企业不能控制各类风险,出现不能支付到期本息的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3)财务管理水平。我国的房地产企业,特别是大型房地产企业都由国有资本控制或者本身就是国有企业转化而来,国有企业所具有的诸如效率低下、管理水平不高、内部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等缺陷时有体现。
(4)决策的风险意识。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地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分析
1.财务风险预警存在的问题。在企业风险研究分析中,早期的财务风险测度方法主要考虑投资者无力偿还债务的可能性,因此风险测量师从财务可行性模型出发。随着资金时间价值日益受到重视,总投资内部收益率和股本内部收益率成了风险分析重点,从而开始对内部收益率的各因子加以细分,出现了敏感性分析。但这些模型和分析方法,都只是分离地给出各个指标,没能为决策者提供一个判断标准和预警信息。
2.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作用。财务风险预警是一个风险控制系统,它借助于已有的财务资料及数理模型,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进行分析预测,以便于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风险,并在危机到来之前,向相关人员提出警告,寻找危机产生的根源,督促相关人员做好有效地防范措施,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财务预警是经济预警的组成部分,由于财务预警具有综合性、前瞻性、可计量性,因为,财务预警成为了经济预警的一个最有效的窗口。具体来说,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预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信息反馈。进行财务风险预警需要对国内外与企业有关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并分析整理,包括企业行业竞争情况、宏观产业政策、横纵向的供应商及客户情况等等。
(2)进行风险预警,防范风险损失。通过信息收集整理,可以对企业进行横向、纵向比较,与同期国内外先进水平比较,与历史先进水平比较,得出企业的景气程度,确定是否进入需要警示阶段。
(3)保护企业,促进发展。通过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可以最大程度地发现财务风险,最大程度地做出防范措施,最大程度地保护企业财务损失。
(4)提供决策支持。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既然是一个有效的信息集成系统,企业决策人员可以随时在系统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
(5)进行有效借鉴,完善企业管理。企业通过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不仅可以发现问题、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更能“存储”问题,把历史数据保留下来,如果以后还碰上相同或者类似的问题,即很快能从这些数据中找出更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或者是进一步改进的解决办法。
3.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机制。如何去实现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的作用,实现把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风险转化成财务收益,这将决定着这个预警系统是否成功。预警这种机制的实现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
(1)识别风险。任何预测都是以已知数据为基础,从已知数据中发现风险和识别风险是预警系统建立的基础。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有很多种,可以从财务报表数据中分析,可以进行现场察探,可以发放专家调查问卷,可以分析内部管理制度及业务流程。
(2)建立预警体系。凭借单一指标去预警的方法不能很好地完成预警功能,一般来说,财务预警是一个综合体系,如何把这些因素综合成一个最有效的预警体系,是成功预警最重要的环节
(3)进行预警控制和分析。风险已经识别,系统已经建立,剩下的,就是要依据已有的目标去控制,只有通过有效控制,风险才能化解,效益才能产生。
4.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具体对策。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财务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自身在财务处理方面的关键风险因子,并及时处理;同时通过非财务指标以及非财务信息等其他方面对企业自身状况进行相应诊断。具体分析如下:
(1)成本内控措施。成本内控措施需落实到立项、规划、招投标、施工、销售、预决算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是关键节点,需要予以高度重视。
(2)多渠道融资模式。鉴于企业借贷资金成本的某些不可控性,房地产企业应该在融资渠道上积极拓宽思路。
(3)多业态开发模式。采用多业态开发模式预防单一开发模式而进行风险防范也不是绝对的,目前在房地产业存在两种比较典型的开发模式,分别是多元化与单一化。
(4)现金流量管理。房地产企业的现金流管理包括土地出让金的支付、工程款的支付、销售回款的管理等,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销售回款的管理。
篇4
1.1物流企业的概念
物流企业(LogisticsEnterprise)是一种经济组织,它从事的是物流活动,最起码要从事运输或者仓储中的一种经营业务,运输包含运输、货物快递等。按照客户物流的需求,来组织和管理运输、配送、储存、流通加工、包装等基本功能,这种信息管理系统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并且能够实行自行独立核算。物流企业要进行评估,其原则是能够系统、全面反映企业综合能力。对于三种类型的物流企业(它们都具备一定综合水平的),按照不同评估标准分为A、AA、AAA、AAAA、AAAAA五个等级。AAAAA级最高,依次降低。
1.2物流企业的现状
物流的本质是服务,它将运输、装卸、仓储、整理、加工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统一的服务供应链,为用户提供综合性的一体化服务。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客户服务作为关注的对象。因此,物流服务理所当然就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因素之一。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物流模式已不能完整担负起这个重大的职责,当前的物流企业,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物流企业的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当前的物流企业经营规模小、落后、粗放、物流市场不健全不成熟。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规模比较小,一般不到500人,从事公路运输的运输车辆比较少,难以承担起比较大的运输任务。企业规模小,因此,其运输能力、仓储能力、配送能力以及服务范围都有一定的限制,从而造成成本相对较高,效益低下。另一方面,存在供需失衡、社会物流粗放的问题。我国的物流企业习惯自成体系、单干,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对市场行情了解不够,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2物流企业财务风险管控体系的建立
2.1财务风险财务
风险是诸多风险中的一种,是一种由财务引起的风险,是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导致的,它的连带反应是使公司丧失偿债能力、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很多,而财务风险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它是企业风险中固有的客观存在。在财务风险的管控中,牵涉到很多具体计算公式,如短期偿债能力指标:(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100%长期偿债能力指标:(1)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4)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企业经营总风险体现在很多方面,而在财务活动上,就集中体现为财务风险,它是一种可能性,即未来结果偏离预期结果。财务风险存在狭义财务风险和广义财务风险,筹资风险就是狭义的财务风险,而且狭义的财务风险只有这一种;广义的财务风险包括的内容比较多,除了包括筹资风险,还包括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
2.2财务风险管控的范围
2.2.1筹资风险管理
新形势下,现代企业在筹资的过程中,若想有效规避筹资风险就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资本结构,合理安排筹资组合方式。筹资风险管理主要是通过企业对不同筹融资工具的利用,来达到资本结构的合理安排,尽量运用国家的财政杠杆以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对企业的负债规模、银行借款具体情况等要进行重点监测与管控,当企业在筹资方面出现风险问题时,要及时进行合理调整,以保持资本结构的合理性,从而把财务风险降到比较低的程度。
2.2.2投资风险管理
投资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广义含义中的一种,指的是企业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包括短期和长期,鉴于对未来的情况存在不了解或一知半解,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或由于生产经营不善,致使有投入没有回报,从而降低了企业盈利、偿债的能力,更甚者还会出现比较大的亏损。决策失误导致的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因为它在时间上会产生久远的影响。因此,企业在投资时要非常慎重小心,必须要经过好几个环节,即预测、评估、决策等,而且对投资的项目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核与管理,以此使风险所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在我国政府倡导的企业兼并、重组政策下,我国很多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一些将被淘汰的落后企业,自身规模有所扩大,效益也得到了提高。然而也存在一些企业依然冒险去投资那些对投资管理认识不清,很多产权比较混乱的经营项目,造成投资失败,损失惨重。
2.2.3资金回收管理
财务风险广义含义中包括资金回收风险,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风险管理内容,因此,加强资金回收管理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物流行业虽然在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存货余额等方面额度并不高,但是资金回收在财务风险管理中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物流业也存在资金被占用的情况,而且也承担一定的资产减值或者坏账风险,这些必不可少地带来一定财务风险。因此,有必要加大对资金回收管理的力度。在对资金回收管理时:一是要对应收账款按照事前、事中、事后三步来进行预防、监控、管理的模式进行管理,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必不可少。事前,对客户展开信用调查;事中,对客户建立信用档案;事后,通过账务分析确定客户的收款政策,有必要时展开催讨工作。二是对存货,建立科学合理的供、产、销计划体系,这必须严格结合生产和销售的情况来定,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合理安排采购,优化库存。
2.3财务风险管控体系的设计原则
2.3.1以资本运营为核心
以资本运营为核心是财务风险管控体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原则,在财务风险管控体系的建设中有非常重大的作用,在企业财务管控中坚持资本运营的核心地位显得尤为重要。财务计划和控制是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两个主要作用,财务管控务必坚持以资本运营为核心的原则,这是非常关键的。在融资中“,杠杆陷阱”风险的管控主要是由财务风险管控实施的,资本结构是企业财务风险管控中的重要一环,企业筹资成本的多少取决于企业不同的筹资组合,进一步来讲,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从更长远来看企业的竞争地位也会受到影响。
2.3.2集权与分权相结合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是在政治上实行的策略,而如今也用在了经济上,成为企业财务风险管控体系的一个重要的设计原则。目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了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的企业,还有就是跨所有制,这些都是以企业为资本运营实体的,而且还出现了母公司、分公司、子公司等。这种企业发展机制要想既发挥集团的战略决策和协调作用,又想不使下属公司只听从上级的指导与安排,而没有主见,而是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力创新意识,在财务管控上,采取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方法,这显得非常有必要,而且也很重要,可以使集团公司财务利益最大化得以实现。
2.4建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的措施
2.4.1建立全面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财务预警是一种未雨绸缪、高瞻远瞩的行为,它对预防财务风险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想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财务风险管控体系,财务预警体系作为这个体系的核心,占据着首要地位。它在财务风险管控体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动态信息平台,在财务风险管控体系中,这个动态信息平台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监测和评价,在整个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全面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建立后,企业可用这一预警体系来监测风险信号。
2.4.2建立内部控制体系
篇5
一、财务风险及其成因
1.财务风险的定义
目前对财务风险的概念及范围的确定未给出一致的观点,综合起来主要有两类比较典型的观点一是财务风险财务活动论, 即广义的财务风险论。二是财务风险负债筹资论, 也即狭义的财务风险论。有人认为狭义财务风险观点过于片面,负债经营对于不同成长期的企业影响并不同,对于成长性良好的企业来说,负债经营可以充分利用财务杠杆作用,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但对于成长末期的企业来讲,必须要认真考虑负债经营的成本,合理控制负债比率,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笔者所在的公司-中国电信海南公司,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市场竞争激烈,成长性良好的企业,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引发的企业风险,对本企业将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的是广义的财务风险。
2.财务风险的类型
结合电信行业的特点,以及财务风险的成因,笔者认为,财务风险主要分为八种类型:
(1)资本结构风险。主要指固定资产占资产比重过高、资产负债率水平偏高、资本流动性弱等;(2)资金风险。包括资金安全风险、贷款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资金流动性风险等;(3)成本结构风险。主要指折旧占收入比重过高,挤占付现成本空间等;(4)资产风险。包括资产安全风险和运营效率风险(如部分固网、小灵通等传统语音业务萎缩造成的资产减值风险和资产闲置风险)等;(5)投资决策和管控风险。如投资方向、投资方式的选择、投资不合理,对投资项目的有效管控和后续跟踪、分析与评估等效果评价;(6)税务风险。如税务政策的理解和执行水平、税收不确定风险等;(7)会计政策与信息披露风险。指会计制度执行风险、财务报告信息失真风险和信息披露风险等;(8)内控风险。包括内控制度修订和完善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内控整改中可能出现执行不到位、存在缺陷点的情况。
3.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1)资本结构不合理,固定资产比重过高,负债规模大。目前电信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由于网络规模经济的特点,为占有优势地位,保持庞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在运营成本日渐增长的情况下,只有加大负债规模。由于盈利能力的下降,使海南电信不得不加大短期负债比重,以解决临时的财务困难。虽然负债具有利息支出抵税效应、财务杠杆收益等积极作用,但负债比例高,特别是短期负债会加大公司偿债流动性压力,提高财务风险。(2)企业经营不善,资产流动性差。首先,由于国家监管及投资风险的考虑,电信行业的筹措资金主要用于网络建设投资,则偿还债务的主要来源集中于公司经营利润。另外,在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也逐渐提高。存货占用大量资金,还要支付相应保管费用,长期存货市场价值下跌还造成利润下降。(3)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错综复杂,企业应变能力不足。企业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复杂性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错综复杂。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资源环境等因素。如国民经济整体形势及行业景气度、银行贷款利率的提高、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税收政策的调整、持续的通货膨胀等等,大多数企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从而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及应变能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2006年6月,国资委出台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从2007年开始笔者所在集团公司,在全集团内推广全面风险管理,财务风险管理是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建立起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对企业的重大财务风险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影响。
2.资本结构优化与资产结构优化相结合
资本结构的优劣与企业理财目标、财务风险密切相关。资本结构的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财务风险。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必须要以能够促使企业讲求投资效益、减少投资失误,另一方面,有效的投资又可以为企业进行资本结构的调整创造一个良好的前提。投资报酬的提高,可以增加企业的现金存量,提高企业经营利润,增强企业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电信企业可通过资本运作优化其资产结构,以提高其未来现金净流量。
3.提高对财务管理宏观环境应变能力
随着电信市场的放开经营,电信企业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日益复杂。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掌握企业风险管理理论,能够准确地分析企业面临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并制定出多种应变措施,以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
4.运用适当技术方法
企业可以运用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分散法,指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风险。(2)回避法,指企业在进行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结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3)转移法,指企业根据不同的财务风险,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其他人承担的方法。(4)降低法,指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灵活采用上述技术方法防范财务风险。
虽然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但企业应对财务风险有清醒的认识,只有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才能使企业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明显成:《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措施》,《2006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
篇6
【关键词】财务风险 财务预警 风险控制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很多大型集团以及上市公司都改变了其经营管理策略,逐步转变为以资本经营为主,步入了以财务为导向的新的企业管理阶段。如此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变成了企业的财务管理。财务风险管理作为风险管理核心组成部分,备受许多国家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
经济学界认为,当今企业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的经济风险,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所要承受和面对的各种风险,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危害全都集中反映为企业现实或者潜在的经济利益的损失,并且各种非经济损失同样可以按照一定的方式折算为经济损失。从这个角度看,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及程度都直接表现于企业的财务收支变化中,并且最终表现为企业财务收益的减少。由此可见,认真分析公司财务风险及其成因,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管理成为当今社会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是当今社会企业所有风险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财务风险强调了风险主体是市场经济的参与者。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财务风险就是我们常说的举债筹资风险,是指企业运用货币资金来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该观点认为企业的财务风险只与负债经营有关,如果没有债务,也就不存在财务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财务活动在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企业实际的财务收益和预期收益发生一定的偏离,进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它不仅仅是指筹资风险,还应该包括投资风险、收益分配风险、资金回收风险等。
二、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分类
财务风险通常包括企业筹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利率风险、投资风险以及汇率风险。其中,筹资风险是指通过借入资金而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投资风险是因为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投资项目不能达到预期的效益,而影响了企业的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是指企业在某一时点的存量现金并不能满足企业当时所需要的支出而产生了阻碍企业的正常运行甚至导致破产倒闭的风险;利率风险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利率水平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具体来说,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原因的存在:
资本结构不合理。资本结构是指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关系。拥有合理的资本结构,不但可以使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率降低,还可以使企业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使企业的价值增加。然而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资本结构的不合理现象,债务资本所占比例过高,许多企业资产负债率甚至在70%以上,如果不能按时偿债,企业便面临巨大的风险。这一问题主要是因为以下两方面原因形成:一方面是由于目前不完善的市场机制,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根本原因是传统的国有产权制度。另一方面,造成过度负债的内在原因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经济效益差。
投资缺乏科学性。由于决策者无法清楚准确地认识投资风险,导致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如果投资缺乏科学性,又使得企业的筹资成本高于投资收益率,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很多企业并没有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周密系统的分析,大量的主观判断存在于投资决策过程中,加之投资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并不全面和真实,所以频繁发生投资决策的失误。投资项目无法获得企业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并且,很多企业希望可以通过多元化经营来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但在现实中,一些行业的龙头企业发生了严重财务危机正是因为采用了多元化经营策略。
资金回收策略不当。财务活动的起点是资本的垫支,终点是利益的实现以及资金的回收。所以财务就是为了获得增量资本而垫支货币的活动,整个资金运动过程中都蕴藏着财务风险。若企业的资金回收策略不适当,应收账款将无法收回,进而增加了坏账风险。企业在债务融资后,需要保证足够的现金用以偿还到期的债务以及利息,若企业资金流动情况差、资产的变现能力弱而无法保证企业持有足够的现金,则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由潜在变为现实,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是企业经营的失败。
三、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况及措施
为了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应当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应该清醒的认识潜在的风险和危机,运用科学的识别、分析以及控制方法,采取对企业有利的措施,有效地防止发生不利事件,使风险程度尽量降低。要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一方面需要优化财务结构,优化企业的财务结构不仅需要考虑到企业的既定目标,还不能忽视企业的筹集资本所处的经济环境。优化企业财务结构,应当以认识和分析企业筹资的现状以及其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对造成企业财务结构不合理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尽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企业财务结构实现优化。另一方面,需要提高企业投资决策科学性。投资决策科学性,就是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通过各方面专家、学者以及有大量实践经验的领导者之间的紧密配合,对可行性进行分析,选出最优方案,从而提高投资项目的科学性以及经济效益。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财务活动产生的风险程度要远高于过去。财务风险在给企业带来威胁和压力的同时,也给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因此,企业应当对财务风险有一个清醒而正确的认识,应当具备监测风险的机制和化解风险的本领。企业只有具备认识及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良好地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才能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健康良好发展,使企业生产经营运行在一个正常的轨道,使企业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高校财务风险;表现形式;控制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9-0-01
在市场经济下,我国高等教育也正在经历着深层次的改革。高校财务在享有越来越多的独立和自我管理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起自身的财务风险。高校近年来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资金来源呈现多样化,数额也在快速增长,支出也在快速增长,特别是一些高校在新校区的建设中投入巨大,少则几亿元,多则几十亿元,这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高校也必然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高等学校所经历的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速度和激烈的竞争强度,一方面给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深层的影响,引起了高等学校财务运行状况的剧烈波动,使得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局面;另一方面在这种形势,高等学校的决策管理层,为保证学校在高速发展和重组、整合中取得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纷纷决定投入巨资改善和增加办学条件,由此造成高等学校资金供给的巨大缺口,出现了很多学校举债办学的现象,这就导致高等学校财务运行风险增加,财务危机突现。如何规避与防范高校财务风险,减少财务损失,促进高校持续稳定地发展,已成为各高校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这也是当前财务管理工作者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内涵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有广义的定义和狭义的定义,决策理论学家把风险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这是风险的狭义定义。风险不只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这种观点认为风险就是不确定性,它既可能给活动主体带来威胁,也可能带来机会,这就是广义风险的概念。高校财务风险实质上是一种微观经济风险,一般指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因资金运动面临的风险,具体说来,是指高校在筹集、使用、管理资金时因为难以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导致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使得高校的实际财务成果和预计相背离,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作为非盈利机构,高校财务风险和企业的财务风险不同。高校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开办的,它没有社会生产职能,主要从事非盈利性的业务活动。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1.债务风险
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发展,使公办高校的办学规模逐年扩大,招生人数的增加迫使高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高校运用贷款方式筹集办学与建设资金,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筹资渠道,缓解了高校资金不足的困难。目前,许多高校盲目投资,贷款规模过大,负债结构不合理,对贷款项目没有进行科学地控制与论证,高校面临巨大的财务危机,存在明显的债务风险。
2.投资风险
高校投资风险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高校的投资项目的实际收于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致使高校遭受资金浪费与资产流失等财产损失的风险。投资可使高校充分利用闲置资金,但是,我们也看到,资金的运作往往受到所处环境的制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等因素,所有这些因素的变化,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使得高校的资金运作活动充满了风险。
3.财务管理风险
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整个高校的管理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由财务风险的产生发展过程来看,在财务管理环节往往容易产生并暴发财务风险。高校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内部牵制机制不健全,会计工作秩序混乱,都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高校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1.树立风险意识与责任意识,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2000年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高等学校建立经济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意见》文件,通过建立和强化经济责任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使高校的管理者承担起财务安全与风险控制的责任。同时,高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提倡科学管理,把风险平衡机制引入日常管理活动之中,把风险观念融入管理制度之中,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坚持量力而行,确保稳健发展,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
2.硬化高校预算约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预算是财务工作的指挥棒,硬化高校预算约束是有效控制高校财务风险的必备条件。高校各项经费收支应严格按部门预算来执行,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预算编制时间过短、预算编制过程透明度不高等原因造成了预算不准确、内容不全面,预算没有客观反映高校的财务收支全貌和体现学校的工作重点与发展方向。高校应强化预算管理和预算执行,综合财务收支计划,合理控制支出,避免收不抵支的财务风险现象的发生,全面、系统、有效地分析高校财力资源的配置情况,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使预算成为事业发展强有力的工具和手段。
3.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高校的财务风险由初步萌芽到程度恶化,通常会经历了一个逐渐积累和转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种风险的因素,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资金运动的“晴雨表”——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不断变化上。通过建立专门的指标体系和预警机制,了解自身内部财务运行中隐藏的问题,对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财务预警作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和经营管理的指示灯,为高校的财务风险提供了有效的预警信号,有利于各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为防范风险提供了重要参考。
4.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
规范高校的财务行为、确保高校的财务安全与稳定,离不开严格的财务监督制度。政府应合理规划高校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高校的布局结构,根据规划来引导、监督、控制各高校建设规模,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建立严格的高校问责制,促使高校领导者树立财务风险控制意识,完善监督监控机制,实现高校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李梅.高校动态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研究[J].事业财会,2007(05).
[2]刘英姿.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问题与对策[D].福建:厦门大学,2007.
[3]刘艳华.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研究[J].事业会计,2008(02).
篇8
关键词:省道单位 公路建设 财务风险 对应策略
在公路建设当中,省级干线公路(省道)是根据省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修建的干线公路,它不仅承担着连接经济往来、保持交通顺畅的任务,同时还兼具着巩固国防和维持政治稳定的重要作用。也正因如此,省道公路的修建企业一旦出现财务问题,不但会造成地方公路建设工作的滞后,而且对地方的经济政治发展乃至国家安全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如何降低省道公路修建企业的财务风险,确保其财务工作为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已经成为了公路企业在运营中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公路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通常我们所说的财务风险在概念上存在着狭义和广义的区别,这直接决定了课题探究的方向。从广义上来看,公路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无法适应外界发展环境的变动或者经营管理中的突发状况而产生的,直接影响公路建造、企业正常获利和资金筹措的问题。而从狭义上看,财务风险的概念就可细化到管理层。我们知道,省道公路的建设是直接由省级公路主管部门负责下派和拨款的,因此省道在修建资金上较为充裕,但是公路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上的不到位却极易导致资金流向不明和资金浪费的情况发生,这也是导致多数省道修建过程中资金不足而最终迫使工程停摆的最重要因素,公路企业财务风险也由此而来。
二、省道公路修建企业财务风险类型及原因探析
由上述公路企业财务风险的概述可知,省道公路的修建企业其主要风险源自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资金和账务管理的不到位直接导致了其财务风险的发生:
(一)财务核算不规范导致的风险
对企业所掌控的各种资源进行详细的核算和监控是公路企业在进行省道修建过程中合理利用资金、确保省道顺利完工同时规避财务风险的最基本要求。然而目前由于公路企业财务核算工作的不得力却为企业埋下了严重的财务风险隐患:首先,公路企业财务建账普遍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多数企业在工程核算上仍然沿用事业单位账簿,因而省道建设过程中资金的投入方向根本无法得到监管,资金流向的不明造成了财务风险的加剧。例如,事业单位在购入材料时会根据自用与非自用进行区分。
其中,非自用材料在财务入账时记做:
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而自用材料或其他情况则被简单记做:
借:材料
贷:银行存款
再者,公路企业的财务核算科目不准确,项目各环节没有做到相应的明细记录,而且在项目实施和竣工等不同阶段的决算也不准确,甚至于许多款项要在完工之后仍为得到处理,企业财务账账不符、账实不符,许多项目进行过程中的隐患和问题无法在账面体现出来,致使企业财风险加剧。
(二)资金管理不规范导致的风险
资金管理不规范是导致公路企业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省道建设的建设单位为省级公路管理部门,公路企业实际为省道建设的施工方,按照一般道路建设招标书的约定,建设部门在按照约定给付计量工程款后便不会再另行支付如周转金、材料费等款项,因此公路企业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工程款总额进行资金控制和工程运作。然而,在实际的道路工程中许多单位由于缺乏资金的有效管理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资金投入比重失调等问题,使工程中后期资金处于严重不足。许多企业为完成道路施工只能选择向银行借贷,企业负债的增加直接导致了企业资金周转的困难以及资产结构的失衡,使企业财务陷入危机,财务风险大幅提高。
三、公路企业规避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
基于以上公路企业在省道建设中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笔者在本环节提出了一套有利于公路企业规避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
(一)强化省道建设核算和监管工作
省道建设工程的核算与监管工作应当与项目施工同期进行,并按照工程进度将项目划分为不同时期,有针对性的进行工程核算与监管。在省道建设前期,公路企业要对之后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工作根据工程款进行合理分配,拟定项目建议书即可行性报告,同时建立起正确的项目核算制度,并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构建合理的明细科目,使工程的每一用款环节都能与企业账面相吻合、达到资金流向清晰化,继而使其发挥出项目核算的监管的功效,使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和没出资产的投入与应用都能严格按照计划合理进行。
(二)强化项目资金管理工作
公路企业在进行资金投入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项目规划书对各环节的规划安排,合理利用工程款。这不仅需要企业建立科学的资金管理制度,同时还要求企业能够具备较强的资金掌控能力和市场洞察力,确保项目工程的每一环节资金与资源的应用始终处于计划内。再者,企业还要留有足够的周转资金,当项目前期发生资金预算超支或材料市场突变的情况下可以作为项目资金的重要补充,这就避免了项目在造期间的资金短缺问题。综上所述,强化项目资金管理是项目可以应对各种突况的根本保障,也是公路企业在省道建设中始终保证良好工程质量、杜绝资金问题和财务风险的前提。
四、结束语
本文从公路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着手论述,指明了省道建设中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的内部管理,继而由此系统阐述了公路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与形成原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一套合理的财务风险控制对策。相信在本文研究的支持下省道公路建设企业的财务风险必然得到有效的控制,我国交通事业也将会得到更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有瑜.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及其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金融论坛,2002(2):49-5
[2]高良,王晓强,赵红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方法评析.预测,2002(12):19一21
篇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高校(文中所指高校均为国家投资建设的国办高等学校)在许多管理环节上的复杂性大大增加,高校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然而,资金是高校运营的血液,如果资金流转不畅甚至资金不足,将会给高校的持续发展造成很大障碍。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概念
在研究高校财务风险之前,有必要对财务风险的概念进行界定。财务风险一般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在经济活动中由于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进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狭义的财务风险指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这一概念是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实物运动相对应的,一方面,资金是企业的生命线,缺乏资金会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企业的资金运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企业的资金运动按照“资金――成本――利润――资金”的运动轨迹循环,这一运动过程并非时时处处都与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的实物运动相伴而行,而是经常发生游离正常实物过程的独特运动。因此,将企业资金运动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单独考虑是很有必要也是有可能的。
作为非营利性事业单位的高等院校,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既不同于广义的财务风险,也不同于狭义的财务风险。从概念的性质看,更接近于狭义的财务风险概念,只是要将研究对象换成非营利的高等院校,即:本文所研究的高等院校财务风险是指高等院校在运营过程中因资金运动而面临的风险。
结合以上对于风险及财务风险的理解,笔者将高校财务风险定义为:高校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在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及作用下形成的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从而使高校蒙受损失,造成其不能充分承担其社会职能、提供公共产品乃至危及其生存的可能性。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
目前,关于企业界的财务风险,我国学者提出将风险管理理论和财务理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并认为应当按“两权分离”后所形成的不同财务主体,将企业财务划分为出资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财务风险也顺理成章地划分为出资人财务风险和经营者财务风险。这样分类是为了更好地划分经营者和出资人的管理责任。然而,对高校而言,“两权分离”及多层次委托关系的存在,使得高校在事实上对财务管理也存在两个层次。因此,对普通高校财务风险的分析也应当分别从政府与高校两个层面进行。
(一)政府角度
财产所有权是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经济权利。政府角度的财务风险是高校最基本的财务风险,其风险程度是高校风险程度中最高的,其他层次的财务风险管理都应以符合此财务风险的限度为前提。就具体内容而言,主要包括:
1.高等教育投资风险
高等教育投资风险是指高等教育投资未来收益的可能变动幅度,亦即高等教育投资预期收益率的可能背离程度。它可分为系统风险(主要指政策风险、财政风险、市场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主要指内部管理风险、教学质量风险)。这是由于对于非营利组织的普通高校,作为最终出资人的国家所要求的主要是高校带来的社会效益增值,包括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和提供智力产品两方面。因此,对这一风险的管理,将是国家首先要考虑的。
2.教育资本减值风险
在企业,当出资者投入资本以后,企业管理当局为履行其受托责任,保护投资者利益;为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实现对资本的保全并力求不断增值。而高校虽然是非营利组织,国家也要求对高校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当然,这种保值增值必须服务于高校的生存目标――社会效益的增值,但这两年出现了所谓的净资产潜亏风险,现实表现是:高校净资产的账面余额少于净资产的应有余额;净资产结构与专项结余指标不对称;预算包干与结余留用的专项经费缺乏净资产保证。产生净资产潜亏的直接原因是预算失控,特别是对实行零基预算的公用经费使用失控。事业支出按支出对象可分为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以及对个人和家庭补助三类,公用经费按余额的预算处理方法又可分为结余留用的专项经费和零基预算经费。实行零基预算的经费项目在年初预算时不管其是否存在余额,均应抹为零;而结余留用的专项经费余额是不能抹为零的,其未用完的余额必须仍然有资金保证。如果这部分资金因预算控制不严而被前者挤占、耗用,必然使事业基金下降,从而形成潜亏。这部分专项经费的结余指标并不会因为其资金被挤占而减少,且其余额随时有可能被拥有者投入使用。因此,净资产潜亏必然对学校的财务状况构成巨大压力,进一步使高校发展缺乏后劲,必然影响高校目标的实现。
(二)高校自身角度
1997年,汤谷良教授明确提出财务三层次论(所有者财务、经营者财务和财务经理财务),并认为经营者财务处于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对于高校财务风险而言,高校层面面临的财务风险更直接。在财务管理层面,与国家关注的是投入资本经营的最终结果不同,高校本身更关注现金流转的顺畅及现金性收益的增加,以确保高校业务工作的正常进行。由于风险也存在于现金流转的各环节中,所以经营者财务风险具有动态性,由此引发的经营者财务风险管理也必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是企业经营者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而作为非营利组织的高校,由于不存在收益分配活动,所以也就不存在这方面的风险,高校自身的财务风险主要存在于筹资和投资这两个环节中。此外,高校的经营过程与高校财务状况息息相关,因此也应将高校经营风险考虑在内。
1.高校筹资风险
企业筹资的具体目标是在不影响现金流出及偿债能力的基础上实现权益资本收益的最大化。筹资实际结果与其目标之间产生偏差的可能性就是筹资活动风险,具体包括收益风险和偿债能力风险。
高校作为国有公办的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有所不同。企业一旦经营不善,资金周转不畅,就有可能面临破产的局面。目前我国没有并且短期内也不可能存在高校破产制度,虽然很多高校财务事实上已经破产。同时,高校资金来源中,仅有银行贷款是需要向银行偿还本息的。因此,高校筹资活动风险是指高校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过度举债或不良举债后到期无法偿还债务造成严重影响的可能性。过度举债是指借款金额超过还款能力的举债行为;不良举债是指以借款维持日常运转的举债行为。其又可具体分为:
(1)利息风险:借款是要付出代价的,这种代价就是利息。对于高校而言,借款资金本身不能带来收入,更无盈利可言,利息费用只能通过学校的事业收入来弥补。举债金额越大,所付利息越多,日常运行费用中的有形效益支出比例越低。在事业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利息支出的增加必然减少人员经费与其他公用经费的支出。“从高校财务运行的经验数据来看,当一个学校的利息费用超过其收入的1/10时,该校人员经费与其他公用经费的原有规模便很难保持,甚至会萎缩”。
(2)偿债能力恶化风险:高校使用借入资金与企业使用借入资金不同。企业借入资金的本金仍然没有耗费,它还是以某种可以偿还债务的形式存在;而高校对借入资金的使用实际上是一种最终耗费,其结果是不但不能弥补利息支出,还需要用其他资金来偿还本金。因此,高校举债实际上是对未来收入的提前使用,而未来收入能力的不确定性和未来支出压力的扩张性使高校的财务风险难以估量。即使支出压力按现有收入能力同步扩张,本金偿还的需求也会使未来财务结构趋于恶化,最终导致偿债能力降低。
(3)信用等级下降风险:当前银行大力推崇向高校进行放贷,就是因为高校信用记录良好,收入来源稳定,并且在性质上是国有公办。而一旦出现高校到期无法偿还债务的情况,必然直接影响到高校在银行心目中的信用等级,并对高校将来的融资造成困难,使得高校将来的现金流入可能性及筹资能力大大降低。
2.高校投资风险
笼统地说,企业的投资活动可以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两类。长期投资风险主要是现金净流量风险,而短期投资主要面临资产流动性风险。高校情况与此相似。高校的投资活动所形成的资产主要有四类:(1)教学用固定资产;(2)后勤经营性资产;(3)校办产业;(4)股票、证券等金融资产。这四类资产中,能够给高校带来净现金流入的,只有后面三种资产。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全国高校大部分校办产业都处于微利甚至是亏损经营的状况。投资金融资产的高校,也不乏在证券市场上遭到惨败的现象。只有后勤经营性资产在后勤开始社会化这几年,可以说经营得蒸蒸日上。然而由于体制上的问题,后勤经营性资产能给高校带来的现金流量的增长往往有限。因此,从长远来看,高校存在长期投资风险。同时,除了金融资产,其他资产都是无法快速变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31条同时也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从短期来看,高校的资产变现能力天生就比企业差,还有资产流动性风险。同时,这几年高校扩招之风甚烈,存在严重的过量投资现象。这种过量投资主要是体现在基建项目上,表现为高校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资金实力,盲目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实验设备等方面的投入,超过了高校正常的资金负荷,从而加剧了短期的流动性风险。
3.高校经营风险
无论是“过度投资”还是“过度负债”,归根结底都是决策者做出了不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决策。错误决策的做出既有可能是内部控制过程的失效――决策者不必为自己的决策负责,也可能是人员的缺乏――决策者本身就不具备必要的专业素养。Basel II(巴塞尔协定)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做出了有关经营风险的定义:“经营风险是由于内部控制过程、人员或系统缺乏或失效,或外部事件引起损失的风险”。毫无疑问,高校财务风险是经营风险的外在表现。而社会主流产业更侧重于外部实践,将经营风险定义为“企业在商品的生产与销售过程中所面临的由于市场与技术变化而引起的种种风险”。因此,笔者结合这两者将高校的经营风险定义为:由于高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教学科研等服务活动,其资产受到流失可能给高校和高校产业带来各种不同程度的风险问题。其核心是由于高校委托关系,而使高校资产配置遭受资产损失的种种风险。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相对于企业财务风险而言,高校财务风险是制度性缺陷在高校财务状况上的外部体现,是一种制度性财务风险。因此,对于高校财务风险的管理,更为行之有效的是从高校制度方面入手,而不是仅仅采取一些技术手段。
三、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以及高校自身的特点,本文所建立的指标体系从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和成长能力3个方面12项财务指标来反映高校的财务风险状况,如图1所示。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近几年,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高职院校)取得了蓬勃发展,但是在办学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资金压力却日趋加大。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是普通本科院校设置的二级学院或者传统的普通中专、独立设置的成人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的,其在基本建设、教学设施、教育经费等方面基础薄弱,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高等学校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这为高职院校在办学资金的筹集、教育经费的使用等方面赋予了一定的自。于是,在财政资金和自筹收入不能供给建设需求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纷纷向银行借款进行融资,用于各项基础建设。但高职院校在享有这种自的同时,随着办学规模迅速扩大、贷款资金快速增长,相应的财务风险也就蕴育而生。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高职院校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已成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的特征及类型
1.财务风险的涵义。财务风险即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种种难以预料和控制因素的作用,使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收益与目标收益发生背离,因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具体来说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事业单位在筹资时,由于负债性资本占全部资本比例过高,使得企事业单位不能按期还本付息所造成的风险,也称负债风险或筹资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泛指企业全部财务活动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它不仅包括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利润分配及日常资金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还包括其他各项关联活动的失败而诱发的财务损失和危机。高职院校的财务风险大都局限于狭义财务风险的范畴,因此我们着重从狭义财务风险层面上,探讨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的特征及类型。
2.财务风险的特征。(1)客观存在性。财务风险广泛地存在于学校的各种经济活动中,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2)可预测性。虽然财务风险的存在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在进行各项财务活动前,人们可以根据预先知道的各种可能的结果及其出现的可能性,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先预测。(3)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主要是指由于风险的存在,使得财务活动的最终结果事先难以准确的把握,导致财务活动变得复杂。(4)相关性。财务风险的大小与风险报酬的高低呈现正相关性。一般来说,风险报酬越大,财务风险越大;风险报酬越小,财务风险越小。
3.财务风险的类型。(1)局部失衡风险。高职院校财务状况局部失衡风险是指财务状况在中长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资产结构部分失衡现象。高职院校作为事业单位,在财务状况局部失衡方面与企业单位有所不同,高职院校在法律意义上不会出现破产或资不抵债的现象,但是流动资金是有可能短缺的。如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在编职工工资由地方财政部门统一发放,但超编人员、外聘人员、临时人员的工资、教师超课时津贴等或将出现难以支付的现象。(2)资金管理风险。高职院校资金管理风险是指学校在其办学过程中由于教育经费使用效益不高而造成的风险。主要表现在支出铺张浪费、仪器设备闲置、国有资产流失、学生培养成本意识淡薄、增收不增效等方面,形成“既缺经费却又浪费、既没钱却又乱花钱”的局面,由此会引发教学质量低下、毕业生素质下降、学生就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进而最终造成学校声誉下降、生源奇缺不足,严重阻碍学校的建设与发展。(3)债务依赖风险。高职院校债务依赖风险是指高职院校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贷款融资或向有关部门以租赁方式过度吸引资金或实物资产投入,导致还本付息压力巨大,最终因不堪重负而影响学校发展,出现教学科研人员收入下降、人心散乱、职工不稳定等不良后果。
二、高职院校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因素
1.盲目扩大规模。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属地方所办院校,为发展高等教育,提高城市品位,服务地方经济,往往是在缺乏详细严谨的谋篇布局的情况下,政府牵头扯线,大力鼓励利用信贷资金扩大办学规模。个别中小城市或欠发达地区则不顾实际情况,对未来的发展更多地注重规模,存在攀比跟风心理,项目缺乏科学论证就盲目上马,基础设施低水平重复建设,投资效益偏低,造成高职院校未来生存的潜在风险。
2.经济责任不明。在现代日益成熟的市场经济下,每一个社会单位都是单独的经济实体,而高职院校由于所有者缺位,产权关系不明晰,演化成了一个没有明确经济责任的经济实体,学校资产是否保持稳定增值,与领导干部个人利益关联并不紧密。在没有严格经济责任限制的情况下,相关决策层缺乏必要的监督约束机制,一旦资金管理不善,极易造成建设性资金尤其是发展性资金投资效率低下,实际效果与投资水平不成正比,势必影响到学校各种工作的正常开展。
3.负债比例过高。在国家投入相对有限的情况下,部分高职院校为追求跨越式大规模发展,以贷款融资或租赁方式过度吸引资金或实物资产投入,迫使债务比重过高,直接增加了偿还债务本金和支付利息的负担,甚至潜伏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的隐患,导致学校财务失衡窘迫,整日里挣扎在入不敷出、无力发展的边缘。
4.资金收支不匹配。高职院校的各种资产应有一个合法、合理、常态的资金来源作保证,在高职院校通过多种渠道依法筹集教育发展资金的情况下,保持各种资金收入的稳步增加,满足各种资产的投资需求,是保证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资金在数量上和时间上的不匹配,出现收入的季节性与支出刚性之间的矛盾,比如按照教育教学秩序活动的规律,每逢秋季新老学生开学报到时,学校展开集中收费,此时财务宽裕,盆满钵满,辗转到了年后第二学期,由于前期把关不严过多开支,此时青黄不接,处境尴尬,从而造成财务上周期性的不安全和不稳定。
三、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增强法制观念,端正对贷款风险的认识。高职院校独立办学、自负盈亏,具有承担民事责任的资格。银行贷款是筹措资金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它绝不是免费的“唐僧肉”,“谁贷款,谁负责”是开展高职院校银校合作的基本原则。如果贷款数额超过了学校偿付及承受能力,高额利息转换成了新的财务负担,借新债还旧账,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必将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牺牲长远的发展利益。因此,学校贷款融资时为了减少偿债风险,一定要量力而行,适度负债。
2.贷款项目要经过充分的论证。要想规避贷款风险,就必须对贷款项目进行科学的决策和认真的论证。高职院校项目管理单位应该遵循稳健性原则,根据学校的远期发展规划与整体预算情况,制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包括贷款总额、计划用途、支出结构、用款期限、还款方式、资金来源等内容进行科学评估,对项目的可靠程度、合理程度和可进行性做到心中有数,全面降低筹资成本,使得项目在组织、技术、经济等方面得到有力保证。
3.建立风险评价模型,严格控制负债规模。高职院校财务人员可以参照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开发的“高等学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借鉴管理会计的手段和内容,通过测算年末货币资金可供周转时间、年末净流动资产可供周转时间、自有资金占年末货币资金的比重、非自有资金占年末货币资金的比重、自有资金动用程度等一系列财务预警指标和风险监测指数,就可以反映出学校在一定期间内的资金构成状况、资金动用比例、债务偿付能力和隐形财务风险,在此基础上再确定贷款规模。
4.加强贷款资金的使用与管理。高职院校要根据事先编制好的财务预算,合理安排项目的建设进度,建立和执行各种规章制度,落实必要的经济责任,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工会、审计等部门的财务卫士监督作用,加强零基预算,硬化预算约束,通过对贷款项目实行“目标分解、公开招标、日常检查、验收考核”的办法,形成一套“严格审批、专款专用、跟踪监督、注重效果”的贷款资金使用机制,确保有限的信贷资金起到最大的投资收益。
5.提取偿债准备金,实行大额贷款备案制度。高职院校大多属于国家公办事业单位,依据现金收付制的会计准则进行科目核算。为了弥补这种会计制度的缺陷,保证按期偿还贷款,在编制年度财务收支预算时,高职院校财务部门就要贯彻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考虑偿债因素,根据贷款规模和贷款期限提取偿债准备金,避免因资金周转困难而到期不能正常还款或者出现延期还款损失。另外,所有大额贷款必须建立备案制度,高职院校应将该类贷款项目风险级别、年度贷款额度和具体还贷方案等相关材料报送主管部门备案,这样有助于加大宏观监控力度,及时化解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