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人才培养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8: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后备人才培养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后备人才培养的建议

篇1

关键词:中小型城市;足球后备人才培养

一、合川区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

在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合川各中小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申报重庆市级,甚至国家足球特色学校。在后备人才培养在过程中,合川区各中小学校对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参与积极性高,截止2015年十一月,建立了多所足球特色学校。各学校相应的硬件设施较充分,均有各自的标准足球场,各项训练教学所需要的器械、器材也相对充足。同时,合川区体卫艺处也积极清点,调查各学校的场地器材情况,对于不足、不达标的学校想办法解决。

二、合川区开展校园足球所遇到的问题

合川区目前拥有多所重庆市级足球特色学校,并且很多学校也在积极地申报和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然而,合川区在积极开展校园足球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1.校园足球开展的时间相对较晚

合川区是重庆市较为知名的体育区县,龙舟、田径等赛事在重庆市级,甚至全国性比赛中都取得过优异成绩。然而足球在今年才开始进行全区的活动开展,这势必会影响合川区在校园足球领域的成绩。

2.足球专业人才较为缺乏

目前合川区进行了从小学到高中的三级足球校际联赛,但是相关的知名度还需加强。同时在比赛过程中也暴露出合川区学生足球运动水平不高,专业的足球教练较少等问题。

3.与区外的校园足球交往度较低

目前,合川区参与对外校园足球的交往,主要是以教练员培训,优秀代表队参与重庆市级比赛为主。从地域性来讲是比较小的。从参与的人员看,多为教练员或者少数代表队,所涉及的人员比例太少。

三、建议

合川区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我国中小型城市在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中所遇到的问题。我根据目前所调查到的现状,提出建议:

1.在进行体育教师的招聘选拔时在兼顾其他项目的同时,应该多引进有足球专长的教师。在目前的师资条件下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体育教师进行理论课或者实践课的培训。

篇2

关键词 青少年 篮球 后备人才 培养

一、 前言

一个国家的竞技运动水平以及这个国家在国际体坛中的地位都取决于这个国家拥有多少优秀的竞技运动人才,这也是竞技体育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和“生命线”。

本文试图从培养途径、运动员情况、教练员情况以及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这几个方面对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加以研究,得出结论,以供参考。

二、 结果与分析

(一)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

我国目前的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呈现出南强北弱的特点,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以及山东、河北这五个省的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有着比较完整的队伍,是我国目前开展的比较好的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省份和基地。北京、上海、河南、江苏、广东、湖北、福建等省市处于第二层次,也都有全国少年篮球重点训练单位。对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途径上,我国主要是通过各体育运动学校、国家教育系统下的各种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青少年篮球俱乐部这三种培养途径,这就说明在培养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途径上比较传统。

(二)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运动员情况分析

任何体育运动的发展都离不开运动员的延续,充足的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是篮球运动发展的必要条件。有体育比赛就有运动人才。人们早就发现,许多优秀的运动人才和提高他们的体育成绩有密切的联系。许多优秀运动员就是在小时候被发现的,在后天经过专门培养,才能在竞技场上取得理想的成绩。

我国青少年篮球后背人才培养体制都具有“边读边训、读训结合”的特点,其用意在于使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心得到均衡的发展。实际上,在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输送和选拔的过程中对文化课成绩的要求没有明确的规定,使得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对文化课学习程度不够重视,致使文化课素质偏低。为了让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身心健康能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仍然采用“边读边训”的培养模式。但是,在运动员选拔和输送的过程中文化课的要求并不是很高,造成运动员文化素质差的直接原因依然是教学与训练的矛盾所致。

(三)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教练员情况分析

一个优秀的篮球运动队或运动员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取决于运动员的刻苦训练和过人的天赋,同时也需要一个具有足够专业教育、训练能力和丰富经验教练员的指导。各级体育学校篮球教练员基本实施了岗位聘任制,学校青少年篮球队教师主要是学校的体育教师担任,且各负其责,这样能有效调动教练员的积极性,有效地防止了大锅饭,克服“干得好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消极影响。

三、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运动员的情况

我国对青少年篮球人才选拔或者输送的过程中往往大部分对文化课的成绩都没有严格的要求,从而导致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不爱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对文化课的学习不够重视。而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每天的训练量很大,占用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

2.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教练员的情况

要加强对教练员的职业能力的培训,定期对教练员进行职业能力的培训,教练员上岗必须持有教练员上岗证,还要聘请国外水平比较高的青少年篮球教练员来指导和教授,来提高我国教练员的练球理论水平和训练方法:把理论与训练紧密的结合起来,让教练员提高科研能力,科研人员提高实际技术操作能力;加强对体系建设的监控,高度重视体能的恢复和营养方面的补充,以避免运动疲劳和运动损伤现象的发生,不要急于求成、操之过急而出现拔苗助长的现象。在训练中应重视薄弱环节,多训练体能、心理训练和技战术训练。还要结合篮球运动的发力特点和供能特点来训练,在体能方面要重视提高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无氧乳酸能力和力量素质的训练,技能训练方面要加强防守技术的训练,提高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篮球意识,在比赛中做到攻守平衡,提高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全面的综合竞技能力。

(二)建议

1.应该定期对教练员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深造,加大对教练员的自身素质的提高,不但要提升教练员综合素质而且要求对他们的科研水平也有所提高。同时,要培养教练员的训练业绩,并定期对此进行审核评定。

2.不断提高教练员综合素质,在这个基础之上,更应该注重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竞技能力的培养更应该注重他们的文化课学习和道德修养的培养。能够真正认识到提“体教结合”彻底改善“学训”给我们造成的矛盾。

3.在政府的号召下,我们应该积极大力加强对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培养力度,引进市场经济体制号召群众力量不断完善场地设施及相关硬件设备。

4.在市场体制的运营下,不断开展群众体育的发展。加大篮球学校的投入和业余篮球训练的力度,推广篮球业余训练。借助媒体对篮球的宣传力度,应用各种措施和合理的手段宣传和扩大篮球训练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使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中来。

5.加大对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专项投入,改变基层培养单位财政状况捉襟见肘,改善训练设施设备心有余力不足的尴尬状况。

参考文献;

[1] 杨树安.我国竞技体育的实力现状、形势任务及对策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1):3-5,9.

[2] 陈国瑞等.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1(3):126-148.

[3] 终远堂.“体教研合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2):161-165.

篇3

关键词 高校 篮球 后备力量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对象

美国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内容、特征。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

3研究目的与意义

通过对美国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内容的研究,以期为我国高校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性意见和建议。

4研究内容

4.1我国篮球后备人才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篮球在亚洲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与世界强队的差距越来越大,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层次的,在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篮球后备人才匮乏,近年来随着CUBA联赛的不断发展,高校篮球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CBA选秀的进行,我国大学生进入CBA打球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这说明高校是篮球重要的后备力量,我们要提高对高校篮球的重视程度。

4.2美国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内容

美国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主要依托全美高校竞技体育联合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NCAA,这个组织结构较为完善,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促进学生运动的全面发展。

4.2.1招生制度

NCAA统一负责全美高校篮球队员的招生工作,在招生的过程中设定严格的限制性条件,要求提出申请的学生必须完成高中阶段的课程,并且取得相应的学分,在招生的过程中严格限制学生和高校之间见面的次数、并且规定高校不可以向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经济上的援助,避免出现不公平的招生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招生的公平性。

4.2.2教学、训练制度

招生入学的学生在校学习和普通学生一样,不存在特殊,NCAA规定学校参加比赛的学生的毕业率要不低于普通学生的毕业率,否则取消该校参加比赛的资格,高校给学生评定成绩的过程中避免出现教师给人情分的现象,举报渠道非常畅通,有发现这种现象可以和相关部门进行举报,这种惩罚措施的出现极大地控制了这种不良现象的出现。

NCAA规定学校的训练是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下进行的,学校必须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文化课的学习,大学生球员的第一身份是学生,第二身份才是球员,在比赛开始前的三个月时间内,学校不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训练,这项措施保证了学生的学习,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球员一般会自己租场地进行训练,也有经济条件比较好的球员聘请教练进行训练。

4.2.3竞赛制度

NCAA篮球联赛自1939年开始至今经历了77年的历史,在这些年的发展中NCAA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球赛主要分为常规赛、季候赛选拔分区、季后赛单场淘汰三个阶段进行。常规赛每支球队与自己联盟的球队主客场交战两次,联盟前八名球队进行单淘汰决出冠军,并自动晋级NCAA锦标赛。64强将分为东、西、南和中西四个分区,此后采取首尾捉对法来确定对阵,第1对第16,第2对第15,采取单场淘汰赛进行决斗。

4.2.4奖励制度

美国高校对运动员大多有奖学金,这个奖学金的金额因人而异,水平比较好的球员奖学金的数量比较多,水平较差球员可能奖学金的数额很低,甚至没有奖学金。在国外很多家庭认为自己的孩子能够进入校队是很荣耀的事情,因此精神上的奖励对学生球员的吸引力甚至更大。

4.3美国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特征

美国篮球后备人才是以学校为依托,美国高校的竞争非常激烈,很多学校高薪聘请知名教练员,像是杜克大学聘请的老K教练,很多职业球队教练员都没有高校教练员的年薪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沃土。

4.3.1以学校教育管理为主导

学校是篮球运动员成长的地方,学校的目标是实现球员的全面发展,运动员接受篮球教学的启蒙阶段较早,通过小学甚至幼儿园阶段的篮球启蒙训练,水平比较好的运动员进入中学接受相对系统的训练,在中学阶段水平高的球员会向高校提出申请,通过互选的方式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在大学阶段学生发展的舞台更大,也会有更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是非常重要的。

4.3.2以政府投入、社会捐款教育扶持为基础

美国学校分为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两种,公立学校大多是政府投资,私立学校一般是以董事会投资为主,私立学校每年都会从事业上有成就的人士手中获得捐款,这些资金都会以奖学金的形式发放给学生,当这些学生毕业之后会回馈学校,形成良性循环。

5对于我国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启示

美国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为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笔者认为我们在以后的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中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

(1)教育主管部门提高对学校篮球的重视程度,中小学阶段开设篮球课,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每年举办篮球比赛,分学段进行,比赛的进行有利于上一级学校选拔运动员,建立完善的培养机制。

(2)篮协定期安排教练员到学校进行培训,将先进的训练理论传到学校中,学校教练员也定期进行篮球教学培训,组织教练员外出学习。

(3)建立完善的高校篮球运动员全面发展的培养方案,把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放在第一要务。

参考文献

[1] 池建.竞技体育发展之路:走进美国[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篇4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9月11日,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意见》。按照《意见》的要求,集团公司将利用三年左右时间,继续选拔40-60名40周岁左右的党组管理优秀年轻干部;今明两年集中选拔10名45周岁以下的年轻干部担任成员单位主要领导;优化重要成员单位领导班子结构,对年龄结构明显不合理的班子进行调整;指导成员单位做好年轻干部以及各年龄段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加强年轻干部培养、监督和管理。

【中国电力建设股份公司】9月22日,中国电力建设股份公司召开2014年人力资源工作会议。股份公司总部和成员企业、单位两级人力资源系统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是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人力资源工作任务。股份公司副总经济师、人力资源部主任王禹作了人力资源工作报告。水电八局、华东勘测设计院、山东电建二公司、上海电力设计院和成都电力机械厂等五家单位分别从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劳动用工管理、职业发展体系建设、绩效管理等方面作了典型经验发言。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9月25日,2014年电力集团人力资源高管联席会在京召开。中电联本部、国家电网公司等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相关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中电联人力资源部副主任李晓霞在会上就促进派驻制健康持续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一是希望电力集团公司把派驻制作为支持行业工作和选拔任用干部的培养锻炼平台之一;二是促进派驻轮换机制常态化;三是希望派驻干部的专业与岗位要求相匹配;四是希望派驻干部期满返回单位后,给予妥善安排和使用。会议代表还就劳务派遣用工和技能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日前,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出台《后备人才梯队建设管理办法》。围绕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水电三局还组织了专题研讨会。与会人员认为,企业长远发展离不开人才建设,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更是人才梯队建设的核心。要继续完善后备人才选拔和培养的管理细则,加强对后备人才及其导师的考核管理,定期开展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综合分析研判,查找后备人才培养选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营造有利于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努力建设高素质的优秀后备人才队伍。

篇5

关键词 焦作市 足球 中小学足球开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中小学校足球运动的后备人才培养,它是中小学校足球的组成部分,只不过是把一些有一定足球天赋的青少年独立出来,对他们进行专门的训练,足球专项训练的比重稍大一些而己我们的足球工作者一直以来只注意到专门的足球学校和职业足球俱乐部各梯队的青少年运动员的选材与培养,有丰富资源可供选择的中小学校足球运动的发展。重视和发展中小学校足球运动才是青少年优秀后备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

1选题依据与意义

1.1选题依据

1.1.1中小学校足球在我国足球运动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足球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世界足球强国都有雄厚的后备人才基础,有适合于本国足球人才的培养途径,后备力量的培养不仅是提高中国足球整体水平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中国足球整体水平多年来无实质的突破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当前中国足球要长远发展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在,因此,足球后备力量的培养是提高中国足球整体水平的重要突破口,是保障建起万丈足球高楼的坚实基础这项万丈足球高楼工程的建立需要我们下大力量和大力气来开展中小学校足球运动,只有建立良好的中小学校足球运动的大环境,我们在足球后备人才的选择上才有丰富的资源空间。

任何运动项目都有其自身的个性特征,足球运动是以脚支配球为主,两队在同一场地内进行攻守的体育运动项目,根据足球运动自身特点与发展要求,足球运动需要从小抓起,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运动员培养的基础是人力资源,进而才是人才资源,这也要求我们必须加强青少年的早期训练,特别是要重视学校的足球业余训练,才能广泛的挖掘足球人才,才能使我国足球水平有本质的提高。

1.2研究意义

基层学校是后备力量培养的仓库,具有庞大的群体,可挖掘的资源丰富,在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我们的体育工作者对中小学的足球运动的开展方式方面仅仅停留在理论方面的研究,对开展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方面没有深入研究我国学者在中小学校开展足球运动方面虽有研究但涉及较少,尤其对其进行系统研究的学术论文等则更少,对中小学足球运动开展模式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2中小学足球教师学历结构情况分析

体育教师的素质由思想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三方面构成,三者互相渗透,相辅相成难以分开,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高度发展和足球运动水平的日益提高,对足球教师应具素质的要求也必然越来越高,当代足球教师不应该仅是单一项目的强者,而应该是一个具有综合多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在学历与所学专业方面焦作中小学足球教师大部分具有较高的学历,然而其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专业素质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3焦作市中小学生足球运动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于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干扰和对开展学校足球运动目的的不明确,学校领导主观上希望在自己任职期间能创造辉煌,而对在较短的时间内很难看到明显的成绩与效果的体育项目往往重视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校足球的普及和人才的培养。一个国家足球水平的高低能够反映这一国家足球运动的普及程度,显示着人们对足球运动的关心和认识程度,一种运动项目能够在社会上拥有良好的形象,它必将是孩子们梦想的目标!学习的动力,同时也是家长鼓励孩子努力的方向。

4焦作中小学足球运动发展对策研究

改变观念,提高对学校足球运动的重视程度。多年来困扰我国足球运动水平停滞不前的一个突出原因就是后备人才的培养问题,突出表现在指导思想的偏差,或急功近利或对其漠不关心,听之任之,学校足球作为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一部分也存在这一问题,学校领导对足球运动要么不支持,不关注,要么对球队的成绩看得很重,把追求比赛成绩当作最大目标,学校里欺上瞒下,重竞赛轻普及,严重阻碍了中学足球运动的良性发展。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1)足球文化气氛相对较好市内中小学生对足球信息比较关注,绝大多数学生主观上愿意参与足球运动,参与足球运动的动机选择较为理想。

(2)学校领导,家庭等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过于看重学生的文化课程,对开展学校足球运动认识不足,学校足球运动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学校资金短缺和对开展足球运动投入经费不足成为制约焦作市中小学足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足球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虽有一定的足球运动场地,但设施简陋,条件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足球运动的正常开展。

5.2建议

(1)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加大对中小学足球的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切实把学校足球工作落到实处。

(2)中小学校要严格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按照教学大纲开设足球课,课时数要达标,保证中小学业余足球训练的有机衔接。

参考文献

[1] 张晓健.江苏省男子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与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2004.

[2] 姜勇.论职业化对中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的影响[J].山东体育学报,2003.

篇6

关键词:篮球;后备人才;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0-0105-02

一、前言

优秀篮球后备人才是我国篮球运动未来的希望,是我国能够立足未来国际篮坛的根本。我国原有的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一条龙”体系是从50年代逐步形成的,这种“举国体制”对我国的篮球运动迅速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使我国篮球运动实现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目标。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篮球职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一条龙”体系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研究和了解我国优秀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无论是对我国竞技篮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还是对我国“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都具有重要意义。

辽宁省是我国的竞技体育大省,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技体育呈现高水平化、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使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面临严峻的挑战。保持辽宁省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对于辽宁省竞技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分析与讨论

1.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①项目与规模。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现有5支篮球队伍,3个男篮和2个女篮。队员有意向,教练经过考核通过,可入队。考核大多凭借教练员的经验,没有制订科学的评价标准。目前,每队人员20~30人左右,有两片篮球训练场地、田径场、专业力量训练馆、独立食堂、学生宿舍。在训练的同时还有文化课的学习,学校还设立了小学、初中、中专和大专,使队员们在训练的同时得到同样的学习和教育的机会。②运行机制分析。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篮球队目前仍以社会手段为业余训练运行的主要机制,政府没有资助和奖励。目前的奖励政策对业余训练,尤其是对社会、个人办学积极性的调动还远远不够,故学校的培养目标与奥运战略尚不能统一,而更多的是将眼光放在扩大生源以维持本身的运营上。③选材。良好的选材是竞技体育成功的一半。通过访谈了解到,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篮球队的选材工作无论在理念还是在操作上,过去一直处于全国的领先水平。但近年来,由于认识上有误区、手段上不先进、体制上不保证等因素,这项优势已经部分丧失。再加上现在的家长对体校训练模式的不认同,使得大部分分才流失。④赛制分析。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篮球队一年有两次大型比赛,平时与本溪、辽阳、抚顺以及省少年队、青年队都时常有练习比赛,以此来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和展示自己的空间。辽宁省的青少年体育竞赛的秩序总体来说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诸如为了局部利益,在青少年比赛的资格上弄虚作假的不和谐的音符,违背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体育成才的培养规律。⑤教练员队伍现状。在与沈阳市体育远动学校篮球学校的王校长交谈中得知,学校篮球队现有高级教练员2名,普通教练4名。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篮球队教练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整体较差,很少能运用这两个现代工具为训练服务。大部分教练员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能够尽心尽力、积极刻苦地自觉训练。但他们缺乏组织力、承受力、管理能力、业务创新能力及参加大赛与指挥大赛的经验,这与他们自身的业务学习与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关系。

2.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篮球后备人才的发展趋势。要逐步建立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特大型城市特点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管理体制和机制;项目布局体现“缩短战线、调整结构、突出重点”的战略方针;要充分发挥上海科技发达的综合优势,经验选材与科学选材相结合,提高选材的成功率;强化科学训练,提高成才率;建立科学、合理的青少年竞赛体系;教练员队伍建设的立意要高,起点要高。

①机制发展。体校面临着学历低导致招生难和分配难两大重要问题,适应社会的发展寻求新的出路和发展方向直接关系到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建议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针对体育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在人才市场竞争中为运动员奠定较雄厚的就业

本,在国家体育体制的宏观统帅下,结合地方体育特色,打破政府独家办体育的局面,通过合作制、股份制、个体与私营等形式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和技术参与,努力消除训练体制的弊端,以创新为灵魂,以运动效益为动力,进一步完善训练体制,建立沈阳新型体育训练管理新模式,促进沈阳体育腾飞。

②利用科技优势,提高选材、训练中的科技含量方面。在科研部门、有关专家、学者的支持下,开始对部分项目的选材标准进行修订;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集训及有关指标的跟踪测试、监控、评价,为训练提供依据,从而选拔出优秀的篮球后备人才。提高办学层次,与高等学校较好地衔接,对选拔和培养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将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③统一进行管理。对教练员要定期进行培训,使其能够接触新知识、新理念,避免闭门造车;定期召开教练员会议,进行交流总结,检查训练计划执行情况、目标制定情况。对待运动员要统一管理,统一制定运动员综合评价制度,可以从运动训练、学习状况、综合素质、训练出勤情况、卫生记录情况、违纪情况等一系列指标,加以评比,目的是更好地掌握运动员的动向。

④建设高水准的教练员队伍。科学管理教练员队伍,奖罚兑现,大力选拔优秀教练人才、管理人才、运动技术人才和科研人才。教练员、管理人员实施全员聘任制。严格控制非体育专业人员进入体育部门;严格控制非教练员在体校人员中占的比例:严格控制教练员不带训练的人数。这样的做法,不仅在调动教练员积极性方面,而且在提高教练员水平方面都具有较好的效果。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①在运动员选材上,忽视了运动项目年龄和运动苗子早期科学训练化的问题。

②每年的比赛安排比较合理,青少年体育竞赛的秩序总体来说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为了局部利益,在青少年比赛的资格上弄虚作假的问题。

③大部分教练员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能够尽心尽力、积极刻苦地自觉训练,但也得提高他们自身的业务学习与自身素质。

2.建议:

①充分利用政策、经济、竞赛等各种手段,建立业余训练的良性循环机制,调动各方面办训的积极性。

②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集训及有关指标的跟踪测试、监控、评价,为训练提供依据,从而选拔出优秀的篮球后备人才。

③完善青少年运动员的注册管理办法,净化竞赛赛场;制定科学、合理的竞赛规程,确保竞赛为发现、培养奥运后备人才服务。

④加强对教练员管理体制和机制的研究,形成一支相对稳定但又可柔性流动的业务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思想作风好、年龄结构优的教练员队伍。

参考文献:

[1]金育强,姜卫芬,王延军,等.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建设[j].山东体育科技,2002,24(3):59-61.

篇7

摘 要 运用调查法和访谈法等对梅州市足球后备人才进行详细研究。通过对梅州市足球后备力量运动员队伍、教练员队伍、联赛建设、学训矛盾的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全面掌握了梅州市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发展梅州市足球运动的基本对策与具体措施。

关键词 梅州市足球后备人才 现状 对策

一、前言

梅州市是著名的“足球之乡”,有着悠久的足球运动历史,是“球王”李惠堂的故乡。上世纪曾涌现了曾雪麟、王惠良、池明华、黄德宝等一大批著名的足球教练员和运动员。但近年来受中国足球大环境和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学训矛盾处理不当等因素的影响,梅州足球后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出现了下降,而足球后备人才是否充足是决定该地区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广东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出台,梅州市政府积极响应,提出《梅州市关于加快发展足球运动的意见》,在擦亮“金字招牌”的口号下,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中的各种问题日益尖锐。

因此,笔者以梅州市各县区业余体校及校园足球队伍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与系统分析,了解梅州市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发现后备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梅州发展足球运动进而推动地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梅州市足球后备人才队伍

(二)研究方法

1.实地调查法

走访了梅州市梅江区、梅县、兴宁、五华等县区体育局、业余体校和部分学校,察看其机构设置、相关文献和场地设施建设等。

2.访谈法

与各县区体育局、体校和部分学校领导、教练和老师进行的深入交谈,广泛了解相关情况。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梅州市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

1.经费

经费问题是影响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梅州市除梅县经费稍充足外,梅江区、兴宁、五华都面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经费不足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梅县政府每年给梅县体育局发放政策保障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专项基金200万,梅县体育馆的维护和水电等其他费用也由政府出资,业余体校加大了投入经费来减少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负担;兴宁县每年给予兴宁县体育局的行政拨款则只有80万,其中还包括了业余体校所有人员的工资,每逢规模稍大的足球赛事,甚至还要向学生收取费用,城镇相对高的消费使兴宁偏远农村的学生无法承受;五华县行政拨款今年上半年仅有10万元,下半年经费还未发放;梅江区则没有相关经费补助。

2.运动员

梅州拥有悠久的足球历史及文化,2009年以来校园足球活动全面开展,梅州市足球普及度很广。仅梅县就有足球人口60余万,其他区县足球运动也开展的很好。业余体校中梅县业余体校有两男、两女四支球队,注册球员几百人。兴宁业余体校有足球队员180余人,注册球员70余人。五华业余体校有注册球员80余人。梅江区体校没有场地,将67名体校学生安排在各网点学校学习。

3.教练员

教练员数量较少,业务水平低,水平较高的教练员多集中在业余体校。仅梅县和五华教练员数量较充足,每年进行有计划的教练员培训,业务水平较高。兴宁和梅江区的业余体校及学校中的足球教练员数量短缺,业务水平较低。梅江区所有体校教练员和体育教师中是足球专业毕业的占总人数不足三分之一。

4.体教结合

“体教结合”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为了缓和学训矛盾的重要方法。调查的各县区都将业余体校的学生送往各网点学校进行学习,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回到体校统一训练。在学校好的教育环境中学生的文化课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各级之间存在体教结合的“断层”现象,学生的文化水平在县体校受到重视,在市体校却遭忽视,导致球员不愿在市体校注册。几年前甚至出现个别足球传统学校因过分突出体育而造成足球专业的学生无一人能考上大学的尴尬境况。这实际上是把三级训练体制搬到了学校中进行,这无疑是一种倒退,体育与教育仍然是以“两张皮”形式存在,体教结合的总体水平仍然较低。

5.足球联赛

梅州市广泛开展校园足球联赛及各种足球杯赛,赛事较多,参与人数多。所调查的每个县区都开展了校园足球联赛,有的还建立了各年龄级别主客场升降级赛制的联赛。梅县的中乙联赛、“贺岁杯”、兴宁县的“南丰杯”、五华县的“球王杯”这些开展多年的比赛更是得到当地群众极高的关注。

四、梅州市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经费

1.由于经费缺乏导致的场地问题

各教育和体育部门拥有的足球场地数是影响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规模的一个重要因素。除梅县场地多,条件好以外,兴宁县业余体校仍在使用1986年建成的体育场,场地少,条件简陋。五华县在各学校中举办16个镇的比赛,场地非常匮乏。学校的足球场也存在大小不规范、缺少维护费用等问题。足球场少、场地条件差、资金投入不足是梅州市发展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2.由于经费缺乏导致的运动员问题

各学校面临缺少经费来补助偏远农村优秀足球苗子进城镇求学的困境,相对高的消费让很多家庭条件困难的足球人才流失。与此同时,经费的发放标准也存在不合理之处,部分学校至今还在沿用20年前的经费补助标准,每逢重大比赛教师还要向球员收取参赛费用。学生在参加全国性的青少年比赛时面临昂贵的食宿费交通费致使许多优秀少年运动员无法参赛,不能通过大型比赛得到提高。

3.由于经费缺乏导致的教练员问题

由于足球教师及教练员待遇不高,很多优秀足球教练员或从梅州输出的高水平运动员不愿回到梅州执教。目前的梅州的教练员和体育教师大部分缺少足球训练和比赛的经历或训练理论水平不足。我国每年都在各地举办足球教练员培训班,但受经费、精力等因素的制约,只有少数人参加培训,执教水平得不到提高,导致足球人才的发展缺乏后劲和潜力。学校课余时间的足球训练中,教练员补助极少,大部分教练仅凭热情坚持训练。

4.由于经费缺乏导致的比赛问题

建立完善的足球联赛需要建立在经费充足的基础上。兴宁、五华、梅江区因经费缺乏不能承受高昂的场地维护、水电等组织比赛所需的费用,只能被迫停止扩大联赛规模。

(二)学训矛盾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竞技体育朝着社会多元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三级训练体制这种将体育与教育相分离的模式的缺点逐渐暴露出来。梅州市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学训矛盾这一“顽疾”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学训矛盾的存在,意味着从事运动训练的机会成本很大。如果不能在体育项目上成功,文化水平上存在的差异就会成为孩子进一步发展的阻力[1]。根据调查,88.5%的教练员认为:“在我国现行训练体制条件下,被淘汰学生升学或就业非常困难”[2]。学训矛盾不能有效解决,学生出路受到影响是家长阻止学生从事足球运动的主要原因。

(三)比赛问题

足球联赛监管力度不够导致比赛中存在队员虚报年龄、球队不参加比赛、相互敷衍等影响比赛含金量的问题。比赛中的安全问题也是影响学生参与度的主要因素。

五、对策及建议

(一)继续加大政府财政支持与相关部门的投入

政府尝试多渠道集资,并建立有政策保障的足球专项基金;在体育彩票公益金、足球彩票公益金中抽取适当比例用于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适当调整相关政策,广泛争取企业赞助。加大专项经费的监管力度,做到专款专用,合理分配,将投入的资金按各地发展情况的需要转移到后备人才试点学校和普通学校中用于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及场地设施建设。不定期对经费进行审核,确保经费用在实处。

(二)积极促进“体教结合”向“教体结合”的转变

学校体育作为培养运动员的主体,应使学生在教育为主的基础上实现多元化发展,直到成为特别优秀的高水平运动员后再由体育部门主管。学校还应加强足球队员的课外辅导,建立教师、教练、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网络,增加相互交流情况,共同促进学生发展。

(三)拓宽足球人才出路

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增加给予除高水平运动员、体育院系学生之外的第三种足球人才进入高校的递进模式,如小学――中学――高校“一条龙”或开通足球“绿色通道”的模式。这样在拓宽足球人才出路的同时还可以提升高校足球运动的整体水平。

(四)加强政府与企业及学校之间的合作

梅州市各部门应站在以足球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强体育和教育两部门资源的整合力度。通过教育局组织或与职业俱乐部合作的方式有计划地对体育教师和教练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等。

(五)建立起对教练员的长效激励机制

在加大经费投入的基础上建立有政策保障的激励机制和动态的评价标准。对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或使球队实力得到大幅提升的教练员予以奖励。

(六)加强对青少年足球比赛的规范化管理

采用追踪注册管理制度的办法,从源头上杜绝青少年改年龄、改身份的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建立由教育部门、体育部门统一的青少年足球注册管理系统,凡是在青少年足球注册系统注册过的学生既可以参加体育系统组织的比赛,又可以参加教育系统组织的比赛,竞赛成绩相互承认,严格要求所有参赛学生学习成绩达到良好标准[3]。各学校应引入保险机制,为每位运动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使安全问题不再成为阻碍学生踢球的因素。

六、结语

梅州市应以资金为基础,以教体结合为途径,以学生出路为动力。将这三个环节统一起来,从科学发展观角度促进梅州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华清.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2:63.

篇8

【关键词】天津市;排球;后备人才培养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一个国家竞技体育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三大球中的排球项目,它的后备人才培养问题是当前我国排球事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之一。

排球运动也一直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体育运动之一,同样排球也是我国三大球中实力最强且唯一问鼎过世界冠军的项目。尤其是中国女排八十年代取得"五连冠"的伟绩和男排取得世界第五的好成绩,一度把排球在我国的发展推向顶峰,中国女排精神深深的影响着一代人。然而汉城奥运会后,我国排球水平逐步开始下降,其中排球后备人才的严重萎缩是其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1研究对象

以天津市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为研究对象。以2015年天津市排球锦标赛各参赛队的队员和教练员为调查对象。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天津市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

运动员的选材,训练,竞赛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三个阶段,成功的选材,科学系统的训练,通过不断在各种赛事中的磨练,是运动员不断挑战自我,不断突破人体极限保障,也是竞技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1.1天津市排球后备人才的选材途径

通过对天津市31位排球教练员调查,运动员选材时使用经验选材的有23人,占74.2%,其次是有14人分别选择了利用遗传因素选材和利用骨龄预测选材,占45.2%,有11人选择用测量指标的方式选材,所占比重为35.5%。由此可见,天津市排球教练员现有的选材方法是以经验选材为主,以利用遗传、骨龄预测、测量指标等为辅的方法选材。另外运动员的潜力、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形态是对天津市排球运动员选材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而教练员对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选材时对于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心里素质和文化课等方面的考虑相对比较少。

因此,天津市排球后备人才的选材生源不能够满足天津市排球后备人才的发展。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多种,学训矛盾突出、家长不支持、退役运动员安置困难、项目普及程度低等诸多原因,使有天赋的青少年运动员不愿参加排球专业训练,造成无才可选。

2.1.2天津市排球后备人才的训练和竞赛情况

天津市青少年排球运动员每周的训练次数为2-4次的所占的比例为39.3%;每周训练5-6次的所占比例为27.7%;7次以上的占26.5%,2次以下的所占比例最小为6.5%。通过调查可知,有47.7%的天津市青少年排球运动员每次的训练时间为1-2小时,所占的比例最大;22.1%的运动员每次训练时间为2-3小时;17.4%的运动员每次的训练时间为1小时及其以下;12.8%的运动员每次的训练时间超过3小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从表8中可以找到答案。天津市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单位主要分为普通学校、传统项目学校、体校和体工大队。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次数和强度由大到小的排列基本上可以表述为体工大队>体校>项目传统校>普通学校;高中≥初中>小学。

2.1.3天津市后备人才梯队球员的分流状况

通过调查显示:在针对321名天津市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调查中,仅有20人将省、市队作为自己的未来目标,所占的比例最小,为6.2%;将高校高水平队作为自己未来目标的只占14.3%;进入高校体育专业的占15.3%;将自己的未来目标定位在国家队的有18.7%,所占比例位列第二位;但是,有45.5%的运动员自己的未来目标不在以上范围内。这表明有着接近一半的天津市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存在着未来目标定位不明确的现象,这对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天津市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起步较晚;青少年运动员的性别比例成女高男低;缺乏高水平,高质量的后备力量。现有的选材方法过度依赖经验选材,且选材对象相对来说主要是在校学生,其他选材途径相对较少。

3.1.2现阶段天津市高质量,高水平的排球后备人才的输送是以体育系统为主,教育系统为辅的模式,且而后备人才的成材率依旧是体育系统高于教育系统。

3.2对策

3.2.1重视早期选材、完善选材方法、扩大选材范围

天津市的排球后备人才的选材起步较晚,多数是在初中和高中这个阶段才进行初始选材。因此,提早天津市排球后备人才初始选材的年龄段,增加利用遗传、骨龄预测等科学方法为主经验为辅的选材方法,扩大选材的地域范围,不能只局限在本校、本区县和本市。

3.2.2完善天津市排球竞赛制度

增加现有每年一届的校园排球联赛和青少年竞标赛的赛程,增加每个参赛队伍的比赛场次。

参考文献

[1]周明华.排球后备人才选拔与训练体制的比较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19(5)

篇9

关键词:供电企业 人才 培养 建议

国网公司“三集五大”专业化管理模式的确立,昭示了人才培养和管理工作在供电企业国际化、专业化道路前行中的重要意义。“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竞争是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竞争,究其根本,就是人才的竞争。供电企业该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人才培养和管理工作?带着这样的思考,2012年9月,笔者有幸走进了鄂州某区人民政府,挂职区长助理,全面学习和了解政府部门的运作流程和管理方法,重点联系供电公司工作,对人才培养与管理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鄂州某区人才工作的学习与观察,提出笔者公司人才培养与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鄂州某区人才工作的主要做法

近几年来,随着湖北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鄂州某区以渔业观光旅游为主体的经济优势得到了广泛关注,取得了显著成效,应该说,这与区委区政府的“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就必须要抓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的政策理念分不开。近年来,鄂州某区认真贯彻落实湖北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不断加强人才工作,初步形成了一批集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具有一定规模、门类比较齐全的各类人才队伍。具体措施概括如下:

1.注重政策倾斜,确保人才稳定。为了推进人才战略的实施,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鄂州某区始终按照政策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原则,竭力为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一是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研究解决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加强人才发展规划。区委、区政府制定出台了《鄂州某区人才发展规划》,落实人才培养、使用、管理的各项政策,为人才施展才能搭建平台。三是落实人才待遇政策。区委区政府在财力吃紧的情况下,对晋升职务的各类人才相应地调增待遇。根据区专业人才紧缺情况,从专项奖励、住房条件、脱产进修等方面认真落实人才待遇,确保高层管理与精尖技术人才队伍稳定。

2.加大引智力度,强化人才引进。为了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鄂州某区十分重视各类人才的引进工作。一是通过公开招考、外部聘请等多种方式,积极引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急需的高素质人才。近年来,该区公开招考27名国家工作人员,从国家“211”院校遴选选调生6名进区直机关,面向省、市大学本科生招考15名乡镇公务员、138名大学生村官,从优秀村支部书记中招录6名乡镇公务员。二是加强后备人才引进与储备。2012年由区委组织部牵头,指导各镇都实行了“村级百名后备干部计划”,并同步研究制定“招硕引博”计划,进一步强化区域人才储备,为该区科学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

3.突出实践锻炼,强化人才培养。一是扎实开展“上挂下派”工作。为培养一批优秀的党政人才队伍,区委采取“上挂下派”的方式加强人才锤炼。2006年以来,该区先后从党政机关选派8名科级干部到省、市机关进行挂职锻炼、选派78名科级后备干部到温州等地挂职招商。2012年,区委又下派100名左右区直机关干部到挂点村任村“第一书记”。二是强化实操技能培训。结合该区产业经济发展需要,与中高等职业院校合作,大力实施企业生产人员新型实用操作技能培训,实行校企技术人员不定期双向交流,切实提高企业生产一线人员的技能素质。

4.实施人才选拔,促进产业发展。一是开展农村乡土拔尖人才评选活动。在全区开展了乡土人才选拔推荐活动,建立了乡土拔尖人才库。二是开展农业致富“十大状元”评选活动。全区按种、养、加、销等10行,每一行评10名农业致富状元,并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三是开展首批新农村建设“十佳带头人”评选活动。该区从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水利以及农副产品加工和销售的广大个体工商户以及涉农企业主要负责人中,评选出10名科技兴农带头人、农业产业化带头人、工商创业带头人和优秀农村经纪人等4种类型“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四是开展“农村科技致富手拉手”活动。实行领导联系科技人才,科技人才联系示范户,示范户联系一般农户,形成“领导-科技人才-示范户-一般农户”的科技致富手拉手格局。

通过对鄂州某区在以上人才管理措施方面的研究和思考,结合企业现有的人才培养现状,笔者进一步认识到了公司领导把人才培养放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谋划的初衷以及做出高屋建瓴决策的深远意义,公司正是希望通过实施和加强人才培养、开发,使自己的强企战略、管理思路能够尽快得到实施,并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近年来,市场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电力企业资产和规模快速增长,与一般民营企业和其他国有企业相比,电力企业更有着集电力技术专业性和经营管理复合型于一体的特殊行业要求,要适应发展的步伐就需要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的高精尖人才队伍作为坚强的人力资源储备。为此,有必要借鉴鄂州某区人才培养的若干经验,探索出一条具有供电企业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

二、供电企业人才培养与管理现状

近年来,供电企业持续推进各项改革,不断丰富人才培养载体,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为促进“两个转变”、构建“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但是,与“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对人才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例如高精尖人才相对匮乏,现有人力资源结构与实际工作需要之间还存在较大偏差。具体分析如下:

1.高技能人才总体匮乏。从供电企业人才队伍结构看,传统人才较多,高新技术、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较少。由于历史原因,供电企业内部人才管理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员工的岗位流动较少,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复合程度较低,一般技能人员缺少多样化实践锻炼的机会。这不仅降低了企业人员配置效率,也阻碍了拔尖人才的成长。

2.用人制度有待完善。供电企业由于工种的专业限制,岗位与员工能力之间客观存在匹配错位的问题,人员内部合理流动、员工竞争上岗和岗位晋升等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另外,由于受历史因素的影响,供电企业在人才工作上“重引进、轻使用”的弊端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才的合理配置。这些因素叠加以后,使得供电企业很难把合适的人配置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人才培养方式有待创新。为了提高职工素质,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供电企业尽管投入了不少培训经费开展员工后续学历教育、技能鉴定、专业培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职工队伍综合素质,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员工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却没有得到相应提高,培训效果不佳。人才培养主要依赖理论灌输的方式,显然不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人才培养方式创新任重道远。

三、对供电企业人才培养和管理的建议

根据对目前供电企业人才培养和管理现状的分析,笔者以为,公司要长远发展,要努力超越,加快公司各类人才培养与管理刻不容缓,需切实做好“一二三”人才工程,即人才培养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围绕“一个中心” :即以确保企业发展为中心;突出“两个重点”:即以能力建设为重点、以高层次人才培养为重点;强调“三个创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创新,全面加强人才分层分级培养与管理。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实施:

1.加强科学规划,建立人才培养体系。一是做好科学的人才培养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供电企业加强人才培养,首先要根据近期工作重点制定出人才培养的短期规划,再根据电网发展规模、企业管理变革等多重因素,制定好中长期规划,使人才培养开发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二是在人才培养中,要把握好“四个环节”,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把握培训对象分类,对不同类别人员,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把握培训重点,对不同类别人员,确定相应的培训内容;把握培训方法,对不同的培养对象,采用不同的培训方法,提升培训效果;把握培训评估,总结培训经验,评价培训质量,不断完善提高。三是人才培养注重“四个结合”,建立科学的人才开发体系。要将领导干部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与一般技能人才培养相结合、将内部培训与外送实训相结合、将集中培训与送教上门相结合、将理论培训与实操技能培训相结合,并建立系统的考核激励机制,提升人才开发的科学化水平。

2.创新培养方式,提高培养效率。一是要实施分层培养,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练什么”的原则,创新培养方式,进行分层分类培养,努力达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二是要分层施教,增强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对工作多年的低学历人才,实现由能力型向知识型的转变;对新进的大中专毕业生,实现由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变;对于现有拔尖人才,实现由能力型向创新型转变。三是加强岗位交流,注重实践锻炼,补齐人才培养短板。通过交叉挂职、技能锻炼、项目锤炼、外送实训等方式,在具体工作项目实施中带动人才参与实际工作,着重培养专业人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当一面的能力。

3.创新管理机制,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一是要建立以竞争上岗为主体的人才成长机制。在企业人才尚不具备正常晋升途径以及岗位胜任能力断层的情况下,实行竞争上岗有利于促进企业内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使之看到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前景。二是建立常态化的轮岗机制,深度挖掘人才资源。轮岗,也叫岗位交流,就是定期在单位、部门、班组内部实行岗位相互交流,挖掘人才潜能,实现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三是建立以全员绩效管理和有差别的薪酬分配制度为主体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要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结果在薪酬分配领域的调控作用,建立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考核激励机制;逐步完善基于能力和业绩的、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薪酬分配体系,充分调动广大职工成才的积极性。

篇10

【关键词】河南省;中学排球;后备人才

On the Status Quo of Fostering Reserve Volleyball Players in

Henan High Schools

GUO Liang

(Henan Province Education College, Zhengzhou, Henan 450046)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ituation of volleyball teams and the structure of teaching staff in secondary schools in Henan Province, hoping to find the bottleneck in the organization of volleyball in these schools, trying to giv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lleyball in these schools.

【Keywords】 Henan province, secondary school volleyball, reserve of players

1 前言

为了加强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我国《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快训练体制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后备人才培养体制。〔1〕河南省中学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让体育工作者感受到了只有体教结合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当代体育人。一些政策的出台,对推动体育后备人才的培育及建设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中学排球运动队状况分析

20世纪80年代在奥运战略的影响下,体育后备人才“一条龙”培养体系在50年代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得到了巩固和加强〔2〕。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一直都是体育系统的职责,学校体育的功能变得单纯而简单。9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体育界的专家学者开始反思体制转变给竞技体育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也对学校体育的功能进行了再认识。同时,多种形式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格局开始形成〔3〕。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完善,在就业压力的影响下,体育运动学校后备人才的数量开始萎缩,中学体育后备人才的数量开始增加。

调查结果显示(表1),目前河南省普通中学排球运动队的数量为18个,运动员201人;排球传统项目学校的数量12个,运动员139人。尽管各类学校排球运动队数量和运动员数量不多,但比起体育运动学校排球运动队的数量和运动员人数增加了很多。

统计显示没有等级的运动员占到59%。获得二级运动员称号的学生或运动员占41%,他们中多数从初中就开始参加排球比赛,参赛的次数和锻炼机会比其他人要多一些。(表2)

本次调查中,河南省中学生排球运动员对排球运动感兴趣的程度:很感兴趣的占28%,比较感兴趣的占32%,说明河南省排球后备人才对排球运动的兴趣还是比较浓,比较高涨的。(表3)

从调查统计可以看出,河南省中学排球后备人才在参加排球训练的目标选择上,选择专业队的占18%;选择高等体育院校的占43%;选择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占37%;选择其它的占2%。(表4)

家长对参赛运动员的态度,对运动员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确处理国家利益和家庭(个人)利益的关系,是当今科学发展观人本精神的重要体现。从调查结果来看,72%的家长支持孩子参加训练;21%的家长对孩子参加训练持无所谓的态度;7%的家长反对孩子参加训练。从总体上讲,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使自己的孩子有一项专长。(表5)

3 中学排球后备人才基础训练状况

河南省中学排球基础训练不太好,技术水平过低。通过调查发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河南省中学生的省市级排球比赛较少,每年七八月份只有一次排球传统学校比赛,一次“晨光杯”软排比赛。有些地市甚至没有举办过排球比赛,所以对青少年排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非常不利。其次,学校排球队平时训练时间得不到保障:本次调查的学校中,有近65%的学校不能保证正常的训练时数。再次,运动员技术水平较差:由于河南省中学在训的排球运动员是从普通学生里面挑选的队员组成的运动队,没有从小进行系统的排球训练,甚至有些队员进入高中后才被选入排球队,之前从未进行过任何与排球项目有关的训练和学习,对排球运动了解不多。但是,有些从小就开始进行排球训练,身高、体能、协调性、柔韧都不错,发展潜力比较大的好苗子,提前被各地市的体育运动技术学校招走,中学只能招到个人条件比较好,但基础训练比较差的队员。因此中学生排球运动员的整体竞技能力比较差。

4 中学排球后备人才选材状况

河南省中学排球后备人才选材不很理想,通过调查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省内排球运动员流动性较差。省内许多地市的中学没有排球队,一些好的排球运动员苗子失去了接触排球运动的机会,通常交流只在本区域范围内流动,如果进行地市一级的交流,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使教练员和体育教师只能“望苗星叹” 〔4〕。另外,河南省内有高水平排球队的大学很少,中学和大学之间出现了断层现象。第二,缺乏培养学生对排球的兴趣。排球运动在中学开展情况并不太好,究其原因主要是参与排球运动的兴趣不高。运动员对排球运动的兴趣在于教师和家长对他们的正确引导,这会对排球后备人才的发展和流动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5 中学排球教师状况

排球教师在运动训练中起主导作用,是排球运动训练过程的指导者、教育者和设计者。不管任何一支排球运动队,在竞技比赛中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一方面是运动员刻苦训练的结果,而另一方面,也是一个优秀排球体育教师综合能力的表现〔5〕。随着排球运动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排球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5.1 排球教师的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是指某一社会群体的各年龄段人数的比例关系,排球教师的年龄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一群体的创造力。从本次调查的情况看,中学排球教师的平均年龄为34岁。根据有关资料对我国优秀教练员取得最大成功年龄所做的研究,我国优秀教练员开始从教的平均年龄为27.8岁,初次取得成绩的年龄为33.1岁,达到个人的顶峰的理论年龄为38岁左右。因此,从事中学排球训练的教练员年龄结构基本合理。(表6)

5.2 排球教师的学历结构

现代排球教师不能仅仅是一名只会带训练和指挥比赛的教练员,而应当是一个综合多种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排球教师的学历代表着曾接受正规教育的程度,是衡量一个人知识水平的标准之一,同时也预示着其训练、科研的潜在能力。(表7)

5.3 排球教师运动经历结构

但在运动经历结构中,中学排球教练员77%没有专业队经验,导致训练经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训练水平的提高。(表8)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1)中学排球参赛队达到30支,队员对于排球运动兴趣的整体程度较高,家长对学生参训给予支持;

(2)由于多种原因中学排球后备人才基础训练较差,排球后备人才选材问题不容乐观;

(3)中学排球教练员的年龄结构基本合理,学历层次比较高,但运动经历不足,75%的教练员没有参加岗位培训经历。

6.2 建议

(1)加强政策扶持和宣传、普及工作。应尽量协调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的关系。积极发挥河南省省、市排球协会的作用,这样更利于河南省各地市排球事业的发展;

(2)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应以体教结合模式进行培养,应进一步应用社会学和管理学等理论,加强对体教结合培养排球后备人才的理论研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

(3)提高人才战略意识。走体教结合、夺标育人之路,并且要善于挖掘人才优势和提高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还要采取提高教练员队伍的综合素质、使人才管理模式的本土化等办法来促使河南省中学排球后备人才储备库在人才数量增加的同时提高育人质量,以达到促进河南省排球运动良性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许龙.体教结合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新途径〔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2):154-157.

〔2〕 栾开建.关于中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17(6).

〔3〕 王辉,顾剑平.新时期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