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8: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养生保健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养生保健方法

篇1

关键词:布朗族;民间医药;养生保健方法

中图分类号:R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5-0055-02

布朗族民间医药和布朗族养生保健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她们是布朗族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布朗族民间医药是布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积累,其随着布朗族文化的形成而形成,随着布朗族文化的发展而发展。正是这一特殊的民间医药孕育出一些具有鲜明布朗族特色的民间养生保健方法,为布朗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繁衍生存做出了积极贡献。这里笔者在对布朗族医药的研究过程中,收集整理了几种布朗族民间养生保健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1布朗族对疾病的认识及防治经验

布朗族一直居住在偏远的山区,因交通闭塞,缺医少药,备受病魔的折磨。在与疾病的抗争中,人们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逐渐识别了一些野生植物具有治病的功能,出现了少数熟悉草药的人,并积累了一些预防疾病的经验,继承至今。因此,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布朗族人民逐渐积累了许多医治各种地方疾病的方法,而且在每个村寨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医生,治疗头痛、腹泻、伤风感冒、刀伤、烫伤等一般疾病的药物。

过去,布朗族地区由于瘴气肆虐猖獗,生产力落后,人们缺乏经验,对发病的原因不清楚,故多叫魂祭鬼,行占卜术等。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文东佤族乡的布朗族,生病采用祭祀驱邪。祭祀后,再由巫师用些草药进行治疗,即“神药两解”。因此,布朗族一方面深信鬼神的存在,用祭鬼叫魂的方法祛病活动十分频繁;另一方面也用中草药治疗一些简单的常见病。布朗族对这些懂得草医草药的村民,称为“它腊奇”或“摩雅”,即医生。部分布朗族“它腊奇”或“摩雅”根据经验,能开出十多种处方。药有单方、复方,具有一定疗效。常用单方如用于治疗感冒头痛、骨折、腹泻、烧热病等。常用复方用于治疗胃病、跌打劳伤和头痛证等。

2布朗族对养生保健的认识

布朗族尤为注重环境的洁净,同时,在认识了一些药物的特性后,利用其中一些药物来做保健药,并在传统保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方法和经验,这些植物药广泛运用于食品、饮料、洗浴等方面。如:在保健食品的制作上,布朗族一方面受高寒山区拉祜族的影响,用野甜茶树皮煮水取汁调制苦荞面。另一方面又受坝区傣族的影响,采用其居住地生长的鸡血藤嫩叶和一种叫撒撇树的小灌木嫩叶加入傣族的传统凉菜牛撒撇中,使傣族的这道凉菜具有了布朗族自己的特色。布朗族普遍采食的保健植物药还有鱼腥草、马芹菜、臭菜、大苦子等。这些植物大多具有清热解毒、清热泻火等功效。最为重要的就是布朗族注意保持环境洁净,以防治疾病的发生。布朗族人民由于地理环境所限,竹楼下关牲畜,尿粪堆积,容易传染疾病。但是他们注意家庭的清洁卫生,每天晨起和餐后都要打扫地板和庭院,洗涤餐具,餐前洗手,保持干净。很少喝生水,常饮茶水。西双版纳的布朗族,无论男女,常到溪水中沐浴,保持清洁”。

3布朗族食俗、卫生保健方法

3.1嚼茶云南西双版纳的布朗族制茶经验丰富,吃茶的方法很有特色。布朗族喜欢喝酸茶。不是用开水冲酸茶喝,而是用嘴嚼。将沤好的酸茶放进嘴里,经反复咀嚼之后,再咽进肚里。其认为这种咀嚼能使茶的清香充斥满口,生津解渴,还能促进消化,对身体有益处。

除酸茶外,布朗族还常吃“烤茶”。这种“烤茶”的做法是将茶叶放进无水的陶质茶罐内,再置于火塘上烘烤。在烤到茶叶出现扑鼻的茶香时,就注入滚烫的开水。这种烤茶香气醇厚,余味深长,也是布朗人最爱饮用的茶。

3.2嚼槟榔布朗族男女都喜欢嚼槟榔,常在饭后食用。方法是用槟榔叶包上槟榔果、芦子、熟石灰和少许草烟放入口中慢咀嚼,使嚼汁呈现红色,日久之后,由于其汁所产生的化学作用,把牙齿浸染得黝黑。槟榔性清凉,既能健胃消食,又能固齿护齿,是布朗族待客不可缺少的食品。

3.3居住在西双版纳布朗山的布朗族妇女,怀孕妇女嗜食当地红土,据说食此种红土有止吐、除腥、提神之效。

3.4吃蝉布朗族喜欢吃蝉。在黄昏时到山野收集那些飞不起来的蝉,将捡到的蝉用开水稍稍一煮,再剪去双翅,用小笼屉蒸熟,盐拌后,捣成蝉酱。这种蝉酱是很喜欢吃的小酱菜,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3.5油炸花蜘蛛布朗族的风味菜。花蜘蛛学名大腹圆蛛,个头比一般蜘蛛大,浑身长满白花斑,故名。适宜在夏秋季节捕捉。将其用沸水烫死洗净,用小火慢慢炸至桔黄色,起锅后撒盐即食。常食有解毒功效,可治淋巴结核、疔疮、蜂蝎蛰伤及毒蛇咬伤。

3.6吃酸食布朗族喜食酸味食品,且酸得出奇。酸肉、酸鱼、酸笋、酸菜等等一切皆酸。这与其的生活息息相关。西双版纳的布朗族喜欢吃生肉。生肉的做法是将生鱼肉、生牛肉或是生马鹿肉剁细,然后再拌入辣椒、大蒜、盐、香菜等调味品,稍有腌味就吃。当地盛产糯米,常吃糯米不易消化,而吃酸食则可以帮助消化。

3.7植物饮料双江布朗族常用来制作保健饮料的植物有盐酸果、酸角、和食伍、通关散、大百解、泳片叶、野茶、索罗茶、小红参、香参、荑子兰等。这些药物一类用开水冲泡后饮用,如盐酸果、酸角用开水冲饮能消食健胃,和食伍开水冲服能利胆保肝和胃,通关散、泳片叶开水冲服后清热化痰,野茶、索罗茶开水冲服后能提神醒脑,扫把叶和大百解开水冲服后能止渴、解暑、解毒生津;另一类用酒泡服,如服用酒泡的小红参能补血活血,服用酒泡的香能明目健脑,服用酒泡的荑子兰能强筋健骨。

3.8产后药浴一般布朗族产妇分娩后要吃两个甜白酒煮鸡蛋,用7粒胡椒捣碎掺酒喝,连喝7天,以促进体质的尽快恢复。产妇3天后冲洗会。保健沐浴中,以产妇的沐浴最具代表性。布朗族妇女在生孩子后半月内,要采集新鲜草药煮出药液洗澡,一般10天1次。常用来做保健沐浴的植物有10种以上,其中以九岭关(菊科)、吸风草(忍冬科)两味为基础,外加青松叶、青蒿等。妇女用药液沐浴后,倍感轻松清爽,能预防产褥感染,加快身体康复。除了产妇沐浴,还有供儿童沐浴的植物,如青蒿、桃叶、刺天茄、青松叶等。这些植物煮后让儿童沐浴,能预防皮肤病。

4能够强生键体的体育运动

4.1武术武术是布朗族最喜爱的体育活动。武术内容比较丰富,大都表现生产劳动、野兽动作和人的自卫械斗动作。武术动作利索、刚健有力,充分体现了布朗族的勇敢精神。主要的武术有“景歪”(长刀舞)、“景纳”(木棍舞)等等。

4.2布朗球又称托球,是布朗族民间独有的体育项目。托球为细竹片精心编制,直径10~15cm空心球,场地简单,可大可小,参加的人围成一个圆圈,用手心托球互相传递,如在传递过程中失误掉在地上,就要受罚。

4.3打歌打歌是临沧、保山一带布朗族的一种主要的文体活动。不论讨亲嫁娶,还是新屋落成,都要进行打歌活动。届时众人参与,彻夜不停。这种打歌,就是史书中所说的“长幼跳踏,吹芦笙为孔雀舞”的遗风。

4.4打磨档秋打磨档秋是布朗族年轻妇女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在院坝空地上栽一棵木桩,其顶端稍尖,作为中轴,再将一棵6~7m的龙竹或圆木支在木桩上,使之能左右转动、升降。活动时一人一端或数人一端皆可,或骑或扑,仅限于年轻妇女,男人和老人只是围观取乐。

篇2

随着建筑工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高层建筑的不断蛹起,施工升降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施工升降机在建筑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施工升降机的事故也在不断的增多。为了预防事故,防患于未然,施工升降机应当经常进行检查、维修保养,易损件应经常检查、维修和更换。笔者通过施工升降机维修保养技术和易损件更换方法的介绍,希望给实际工作带来一定的帮助。

施工升降机的维修保养可以分为日常维护保养、一级保养和二级保养

日常维护保养:(由当班司机负责)

清理设备上灰尘,雨雪后清除积水或积雪。

检查电气设备:电源箱、电缆、电线。各接点应联结牢固并且绝缘良好。

检查各部联结螺栓是否齐全,有无松动现象。

检查各部行程开关,应安装位置正确、灵敏可靠、绝缘良好。

检查各钢丝绳卡,每根钢丝绳的绳卡均应齐全、牢靠,尤其是对重钢丝绳的绳卡及楔套,必须牢固锁紧,检查各钢丝绳的情况,磨损及断丝状况不得超过有关规定。

检查各导向滚轮:各导向滚轮与导轨架导柱之间间隙应符合要求,运行中要求受力均匀,无轴向窜动,温升不高于60℃。

检查电缆导向装置:各滚轮应转动灵活,护线圈橡胶条符合技术要求。

检查传动机构:启动运行应平稳、无噪音异响、无渗漏油现象;正常温升不超过80℃。

检查安全器:无噪音异响,无自行制动现象。

一级保养工作应在施工升降机工作300小时或在暴风雨之后进行一次。由机电维修工及司机配合工作。把保养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记录在案,其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

进行日常保养的全部工作;

传动机构检查:检查减速箱油质情况,酌情添补或更新;

钢结构件的检查:各受力杆件应完整、无变形现象;各联接螺栓和地脚螺栓应紧固、牢靠;各部焊缝应无断裂现象,将各部出现的缺陷和断裂补焊整修。

导轨架的检查:

用经纬仪或其他测绘工具检测导轨架全高的垂直情况,若超出规定时,应利用附着架进行校正。

将标准节联接螺栓10%的数量进行抽检,若发现松动者,逐个进行紧固。

将标准节齿条螺栓10%的数量进行抽检,若发现松动者亦需逐个加以紧固。确保施工安全。

彻底清洁各部污垢,补刷脱落油漆。

二级保养工作应在施工升降机工作1500小时后进行,由机电维修工、机务技术员共同进行,并将保养当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记录在案。其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

进行一级保养的全部工作;

进行传动机构全面检修。更换油及磨损过度、变形失效的零部件。

进行安全器的全面检修、调试。

检修各部滚轮、绳轮,对其油封、轴承以及密封件全部清洗,鉴定,更新不能继续使用到下一次二级保养的零件。

检查缓冲弹簧是否完好有效,并清冼,加油。

进行天轮机构总成的全面检修,检查天轮骨架,拆检并清洗轴承组件,更新失效零件。

电气元件检修:更换磨损、烧伤、老化等失效的电气元件。

全面补刷钢结构的防护漆。

施工升降机易损件更换方法

1、齿轮更换

更换齿轮最好在升降机安装之前,此时因未安装导轨架,齿轮比较容易更换。

首次安装新的升降机之前和每次安装之前,要对齿轮进行检查,当磨损超过图中的要求即要更换,建议在齿轮接近最大允许磨损值时,即提前更换。

更换方法如下:

1、吊笼需落至底盘上(应去掉缓冲弹簧);

2、用吊杆或起重装置拆下标准节(仅留一节基础标准节);

注意:拆标准节时,应先拆下联接螺栓,将电机制动器松开,并向下搬动连轴结,使齿轮向上推动标准节,在此过程中,同时用吊杆吊起标准节

3、拆下圆螺母;

4、用齿轮拨出器拆下齿轮;

5、用煤油清洗轴,清洗干净后,涂上脂;

6、将新齿轮装上,用木锤打入;

7、安装圆螺母;

8、用吊杆将标准节安装好,并用350N.m的预紧力力矩扳手拧紧连接螺栓。

9、检查齿轮与齿条的啮合侧隙。

2、齿条更换

当齿条磨损超过如图所示的允许磨损极限时,应进行更换。

1、拆下紧固齿条的螺钉;

2、取下旧齿条;

3、清洗标准节上的齿条安装孔;

4、安装新齿条保证齿条安装精度如图所示;

5、用195N.m力矩扳手紧固螺钉。

3、导轮更换

当导轮被磨损超标或其轴承损坏应进行更换。

1、从吊笼内将螺母拧下;

2、拆下旧导轮,然后换上新导轮;

3、调整导轮与齿条的间隙为0.5 mm;

4、用300N.m力矩扳手拧紧螺栓。

4、滚轮更换

当滚轮磨损至如图尺寸时,或轴承损坏后应进行更换。

1、拧下紧固螺母,拆下滚轮;

2、安装新滚轮;

3、通过调整偏心轴调整滚轮与

标准节立管的间隙如图;

4、用200N.m力矩扳手拧紧螺栓。

5、上双滚轮的更换

1、将缓冲弹簧取出,使吊笼停靠在外笼底盘上,并垫实;

2、将双滚轮架的紧固螺母拧出,拆下双滚轮;

3、安装新的上双滚轮,用300N.m的拧紧力矩紧固。

6、下双滚轮的更换

1、将缓冲弹簧取出,使吊笼停靠在外笼底盘上,并垫实;

2、拆下吊笼内传动机构下面的护板;

3、将双滚轮架的紧固螺母拧出,拆下双滚轮;

4、安装新的双滚轮,但不要将螺母拧紧;

5、用300N.m的拧紧力矩紧固螺母;

6、安装吊笼内的护板。

7、限速器更换

1、拆下限速器尾端下面的安全罩;

2、拆下限速保护开关的电缆接头;

3、松开紧固螺栓,拆下限速器;

4、安装新的限速器,确保限速器底板连接紧密,位置正确;

5、接上限速器保护开关的电缆;

6、做坠落实验;

7、调整限速器,并进行。

注意:限速器拆装时,不允许用铁锤等敲击。

8、减速机及电机更换

1、拆下电机的电源,将电机做好标记以便重新安装;

2、拆下电机或减速机,更换新机后,要达到以下要求:

电机轴与减速机轴上的联轴器:

间隙2~2.5mm,端面不平行度<0.05mm,不同轴度<0.05mm。

齿轮与齿条的齿侧间隙:0.2~0.5mm。

导轮与齿条的间隙:0.5mm.

3、接通电源进行试车,确保制动器工作正常,吊笼运行方向与操作盒上的箭头方向一致。

更换电机后,必须防止两台电机的旋向方向相反,并注意两台电机制动器的动作同步,如发现不同步时,通过调整套使其达到同步。

9、电机制动器制动块更换

如下图,电机制动器的电磁铁心与衔铁之间的间隙,由具独特功能的间隙自动跟踪调整装置控制,故在一定范围内间隙不受制动块磨损的影响,但当制动块磨损到接近制动盘厚度时,必须更换制动块。

1、取下制动器的罩壳1;

2、测定并记下调整套的位置以便在更换制动块后能保持原位,但应注意更换制动块后,还要对制动力矩进行测定;

3、用内六角扳手将调整套6拆下并将主弹簧7取出;

4、将制动器电源线15放松,如有必要,需从电源接线盒中拆下其接头;

5、拆下四个螺母12;

6、取下后盖2;

7、将电磁铁4拉出,但不要取下;

8、拆下旧的制动块10并换上10个新制动块;

9、沿螺栓推回电磁铁4,使衔铁5靠紧新制动块10;

10、装上后盖2,并紧固螺母12;

11、装上主弹簧7及拧上调整套6,直至将调整套旋至原测点的位置;

12、将制动器电源线复位;

13、接通电源,使制动器工作数次检查其动作是否正常;

14、装上罩壳1。

综上所述,施工升降机如果按照规定经常进行检查、维修保养,易损件经常检查、维修和更换,就会保证施工升降机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起重机械使用管理规则TSGQ5001-2009

起重机设计规范 GB/T3811-2008

施工升降机安全规程GB10055-2007

篇3

(一)坚持理性原则

在养生的实践中坚持理性原则,就是要把健康放在首位,一切以健康为中心,树立以养求生的理念。建立一个符合个性化需求的防病健身管理体系,以养生保健理论为先导,遵循养生原则,借鉴先进养生经验,不断完善和调整养生保健方法。从建立良好的生活、工作和行为方式上入手,坚持养重于治,持之以恒地进行科学有效的养生保健,维护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二)坚持适用性原则

人们在长期的养生实践中总结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方法,使养生保健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目前,社会上流传的养生保健方法很多,对此要进行筛选,平衡适中,坚持适用性原则,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适用于自己的养生保健方法,避免绝对化。适合于自己需要的养生保健方法就是好方法。只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有信心、有恒心、运用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就能取得健体强身的功效。

(三)坚持综合性原则

坚持综合性原则,将养生生活化,就是采取多元化方式,运用多种养生保健方法,从锻炼、饮食、心理、按摩、生活、睡眠、情绪、防病等方面,各种养生保健措施同时做起,动静结合,叠加运用,贵在精专,密集养生的关联性因素,增强养生效果。这是因为不同的养生保健方法,对机体的健身效果不同,要根据自身的需要,多选用些好的养生保健方法,积小善成大善,强化生命支援性体系,不吝惜用于健康的投资,取得整体协调性健身效果。

(四)坚持纠正恶习原则

有些人在思想观念上也重视养生,一边养生,一边却破坏养生,仍有吸烟、酗酒、熬夜、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不良习惯大大冲减了在其他方面养生所取得的功效。因此,要坚持纠正恶习,克服不良生活习惯,进行立体化的养生,取得健体强身的功效。

(五)坚持注重细节原则

养生的最高境界是能养生,把由吃、喝、拉、撒、睡、情、心、走、动等细节构成的养生措施延伸到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性养生。从细节入手养生,实际上是一个循序渐进、积少成多的过程,健康的身体绝非一朝一夕养出来的,而是天天积累、综合因素的结果。

(六)坚持顺应四季原则

一年四季与人的养生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人要根据四季变化来调节身体,维持生命活动,使人体生理节律适应四季变化,否则违背自然规律,会干扰生理节律,易诱发疾病。坚持顺应四季原则的养生,不但能符合自然规律,保持与自然界的和谐,与时令、环境协调一致,应时而动,还能取得明显的养生功效。

(七)坚持辨证施养原则

养生虽然对促进人类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可能全国有一个统一的养生方案去管每个人,也不可能适用于每个人。因此,要坚持辨证施养的原则,不拘一法一式,突出个性化,根据身体实际状况,采取适合于自己的养生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调养。养生方法力求化繁为简,突出重点,兼顾其它,优化生命支援性体系,长期坚持,必有功效。

篇4

摘要 运用社会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以养生保健为例,探讨医学院开发医疗体育校本课程的实验研究,对开发医疗体育提出了改革的基本思路,旨在为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医学院 体育 养生保健

一、前言

体育和医学都是为人类的健康服务的,体育以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主,医学以治疗为主,体育与医学相结合,两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这是现代体育和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新形势下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传统保健体育通过姿势调整、呼吸锻炼、意念控制,使身心融为一体,达到增强人体各部分功能,诱导和启发人体内在潜力,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它是中国古代的养生学说与强身健体的锻炼方法相结合的产物。”医学院校是以医学为专业特色的学校,一切课程的配置都应围绕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医务人员进行重组设计,不能只站在体育的角度开展教学,而应根据医学专业课程建设的需要去挖掘医疗体育的课程资源,“养生保健体育”课程主要开设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瑜伽养生术、导引保健功和太极拳等内容,课程体系新颖。突出以“医体”结合的教学模式,其以全新的课程理念在医学院校深受学生和教师的欢迎。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长沙医学院2009级养生保健体育选项课的本科临床四班、护理四班和影像一班共计12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学生对该课程的基本看法和课程实施情况。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20份,筛选不完整和无效问卷2份,有效问卷118份,有效问卷率98%。

3.访谈法。对从事医学院校体育教学多年的老教师和医学专业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开设该课程的建议。

4.统计法。将回收的118份有效问卷用Microsoft Excel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处理,并对数据进行归纳、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对养生保健的认知度调查

图1学生对养生保健的了解程度图

从图1调查的数据来看,有77.1%的学生对该课程只是了解一点,有24.6%的学生不了解,只有0.8%的学生非常了解,12.7%的学生比较了解,有少部分同学对养生保健了解程度较高,但大部分的学生对养生保健了解不是很全面,可以看出对养生保健了解得不够深入,需要引起学生对养生保健教学的重视,并广泛宣传其意义,才能深入开展医疗体育的教学。

(二)学生了解养生保健的途径

图2学生了解养生保健的途径图

从图2调查中得知,55%的学生是在课堂上学习养生保健的,有16%的学生是在电视和网络上看到的,可见,大部分学生是从课堂上了解养生保健的,另外电视网络等媒体也是了解养生保健信息的重要渠道,这也告诉我们在重视媒体宣传的同时更应该抓好养生保健课堂教学和训练,毕竟学校的体育课是开展养生保健的第一课堂,这样更有助于医疗体育的普及。

(三)学生进行养生保健的情况

在调查的这120人中,56%的同学都是在自己宿舍进行锻炼,76%的同学每周都会进行1-2次,基本上每次都不少于30分钟。83%的同学喜欢这一运动并会在课余继续进行,认为只要学校提供好的场地,有专业的教师指导肯定能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

(四)开展养生保健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120名开课学生的调查发现,养生保健课堂对场地的要求很严格,目前学校缺乏安静舒适的场地。在课程的设置上还需多增加些趣味性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作为医学院校的体育工作者,应致力于对传统保健体育的挖掘、整理和探讨,这样才能使所有的学生都感受到医疗体育的巨大魅力。

四、结论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认为作为医学院校学生在学习医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传统保健体育运动的学习,更能够加深对医学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从教学内容上来看,八段锦、导引保健功和太极拳等传统养生保健的教学内容能教会学生一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并用的临床技能,医学院开设养生保健体育教学是建立在公共基础课程与医学专业课程结合的“体医”教学模式,而以养生保健为主的医疗体育课程是一门运动技术较强的实践课程,也是体育教师的专业特长,把医疗体育与临床康复护理职业技能紧密结合在一起,根据临床康复护理工作过程,选择医疗体育知识模块,形成以中医理论知识为指导,医疗体育锻炼为载体的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共同研究开发医疗体育的功能,并积极探索开展医疗体育锻炼的途径,为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拓展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陈胜.养生保健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3.

[2] 成明祥.体医结合: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模式[J].体育文化导刊.2006.14(5).

[3] 李永明等.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国传统保健体育教学现状与模式研究[J].武术科学.2008.2(5).

篇5

关键词:中医;养生方式;社会各类人群

【中图分类号】R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514-02

一?调研情况综述

调研人数:共发放问卷966份,收回有效问卷923份,无效问卷43份,有效率为95.55%?其中男性占41.98%,女性占58.02%?年龄在25岁以下的占29.01%,26―40岁的占34.57%,41―60岁的占25.93%,61岁以上的占10.49%?受访者的职业,农民占13.04%,工人占12.42%,企事业单位者占32.92%,个体经营者占12.42%,退休人员占9.32%,学生占19.88%?年薪收入,1万元以下者为24.54%,1万元到3万元者为26.38%,3万元到10万元者为25.15%,10万元以上者为3.07%,无收入者为20.86%?

调研内容:包括受访人的基本信息?对中医养生的认知态度?生活习惯?精神调养?术养方式等方面?

分析采集到的数据后表明,受访者对中医养生的认知态度受到性别?年龄?职业?收入的影响较大,养生保健的行为有较大差异?此次调研比较直观地反映出了济南长清地区各类人群对中医养生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模式?

二?中医不同养生方式在社会各类人群中的运用现状

2.1食疗在社会各类人群中的认知现状

食疗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方式,受到社会各类养生群体的青睐?超过半数的人都注重食疗养生,并认为食养对养生有所帮助,愿意身体力行?收入和学历较低的人群如农民?工人,一般不太在意食疗养生,多满足于普通的一日三餐?企事业单位工作者?个体经营者?学生会受工作环境?学习性质的影响,饮食往往不规律?

2.2行为养生在各类人群中的运用现状

作息作为人体生物节律的一部分,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调节有着重要意义?农民?工人?退休人员等群体,大都有较规律的作息时间,可以按时睡觉,不熬夜,睡眠质量也较好?农民?工人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大都从事较重的体力活动,休闲娱乐活动也相对较少;退休人员无工作压力,闲暇时间较多,且比较注重养生保健?企事业单位工作者?个体经营者?学生等群体,有时会由于工作繁忙或者一些生活问题,导致作息很不规律,经常熬夜甚至通宵?

2.3形养在社会不同群体中的运用现状

运动作为养生的辅助手段,对养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民?工人?个体经营者群体由于工作性质,基本没有时间来锻炼身体?企事业单位工作者?退休人员?学生群体,只是偶尔通过慢跑?打球等类的普通体育锻炼来运动?极少数的人群通过太极拳?五禽戏?气功等中医传统功法方式锻炼?

2.4神养在社会不同群体中的运用现状

调养精神对养生起着高层次的作用?超过半数的养生群体,通过种花种草?旅游?登山等有情趣的生活方式来调节心情,放松精神压力?也有相当一部分人群会通过绘画?音乐?阅读等艺术活动来调节精神?小部分群体则会通过站桩功?内养功?坐禅等中医方式进行精神调养?

三?调研综述

社会是由各类群体如农民?工人?企事业单位工作者?个体经营者?退休人员?学生等构成的?由于他们的物质基础?文化水平?认知能力等方面各有不同,加之工作性质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性,决定了各类群体对中医养生理念的认知和不同养生方式的应用情况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总体来说,农民?工人群体运用的养生方式较为有限,而且水平较低?而企事业单位工作者?退休人员?部分个体经营者,由于经济基础较好,养生意识相对较强,所以养生方式较为多样,水平也相对较高?

在食疗?作息?日常运动?精神调养等方面,不同人群的运用情况都不尽相同的?在术养的方式选择上,50.31%的人群没运用过术养方式?32.38%的人群运用过推拿?拔罐?针灸的方式,部分人群运用过药浴?足浴?器物刺激等方式进行养生?通过课题组在调研过程中的宣传介绍,超过半数的人群表示,愿意通过食养?行为养?形养?神养等方式进行养生?小部分人群愿意通过气养?药养?术养等方式养生?大多数人认识到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养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四?建议和措施

根据实际调研的结果,本课题组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政府应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加强对人民大众养生保健活动的引导,对有关部门给予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和扶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二是卫生系统及各级医疗卫生系统,定期组织专家团队督促?检查各项养生保健工作的落实情况,使养生保健机构规划化?养生保健系统完善化?医院?医学院校等应充分自身的优势,组织各类专家走进基层,宣讲养生保健的意义,教授养生保健的方式方法等?三是社会媒体等应设立养生保健专栏?专题,引领舆论导向?同时对各种宣传严格把关,规范化管理,严格防止不良机构和个人假借养生保健的名义,兜售假冒伪劣产品,坑害人民群众?

通过以上努力,希望不同养生群体都能加强养生保健的意识,学习相关的养生保健知识,树立正确的养生观念?日常生活中,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养生保健的实践中?每日坚持应用食养?行为养等方式进行保健,注重作息规律,每周有一定的运动量,并通过养花种草?读书看报等方式加强精神方面的调养,积极尝试各种养生保健的方式?只要各级部门积极引导,各类人群积极加强养生保健知识的学习并加以实践,相信会在全社会引领出一种大众养生保健的新风向和新潮流,让中国梦照进现实?

参考文献

[1]刘占文.中医养生大概念[J].今日中国(中文版).2003.53(10);66-67.

[2]郑帅.药食同源――中医养生之道[J].生命世界.2011(03);54-55.

[3]中医养生箴言[J].北京中医药.2008(06);421.

[4]姜惟,童园园.“治未病”的含义[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版),2002,18(4):209-210.

[5]吕述鹏,郭宏敏.中医食疗在老年人养生与防治疾病中的意义[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03);30-31.

[6]吴俊琦,吴俊涛,韩涛.中国古代医家体育养生思想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2);179-181.

[7]裴国清.《内经》气功“治未病”思想的学术渊及其对后世医家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

[8]曹娜.中医养生思想古今文献整理[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

[9]张玉苹.张仲景治未病思想探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07),32(7):443-445.

[10]和中浚,江玉.中医养生方法的归类及其内涵和特色[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03);6-8.

篇6

关键词:传统中医学;土家族医学;养生;保健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5-0088-03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世界经济和社会生活日益现代化,人类的寿命逐步延长,健康问题层出不穷,如何通过养生保健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传统中医学历来重视养生保健,提倡未病先防。土家族医学作为传统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门“经验的自然科学”,对以土家族为主的各民族人民的生存繁衍、文明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拟探讨饮食起居,精神调养,形体锻炼等在传统中医学和土家族医学养生保健中的地位和作用,比较传统中医学和土家族医学在养生保健方面的异同。

1 传统中医学中养生保健的原则

中医养生文化历史悠久,在世界文化当中,中国人的养生学与其他民族相比,具有独到之处。中医学从《黄帝内经》开始就把养生防病作为主导思想,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预防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1],是对养生的精辟总结。养生,又称为摄生、保生,即保养生命之意。“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2]。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的生命规律,寻找增强生命活力和预防疾病的方法,同时探索衰老的机理,以及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原则与方法的系统理论。

1.1 适应自然规律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时刻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只有能动地适应外环境变化,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才能延缓衰老和避免疾病的发生[3]。《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灵枢•邪客》曰:“人如天地相应”指出人的生命活动是遵守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而进行的,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这是四时养生之道[4]。

1.2 重视精神调养

1.2.1 避免不良刺激 避免外界致病因素的侵袭,是中医养生防病的一个重要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要尽量避免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对人体的影响。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中的不良因素等。其二,要积极地治疗躯体性疾患,防止其内源性因素的不良刺激。

1.2.2 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 《灵枢•本脏》言:“意志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因而要求人们善于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通过经验认识及思想活动过程转移情绪感情反应,消除其不良刺激,保持良好的心境。

1.3 谨和五味 前人十分重视饮食养生,《备急千金要方》“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情爽志以资气血。”食养,亦需遵循一定的原则。

1.3.1 平衡膳食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而机体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则是多方面的。含有多种丰富营养素的食物可以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推迟衰老的发生,减少因衰老而招致的多种疾病。《素问•藏气法时论篇》记述“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兽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要求食养中膳食的调配要尽可能地全面、合理、互补。

1.3.2 辨饮食之宜忌 强脾胃,节饮食乃第一要务。包括忌过饥过饱和饮食偏嗜[5]。《金贵要略》指出:“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之为害。……若得益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

1.4 防止病邪侵害 慎避外邪,是寓于养生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虚风贼邪避之有时。”(《素问•上古天真论》)。其二是注意“避其毒气”,以防止其致病和“染易”。其三是实施药物预防等。《素问遗篇•刺法论篇》中就已有“小金丹…,服十粒,无疫干也”的记载。

2 传统中医学中养生之道的措施

2.1 调神养生 “失神者死,得神者生。”(《灵枢•天年》)故养生尤重调神,除四季调神外,还包括以下3个方面。

2.1.1 养静藏神 《素问•痹论》曰:“静则神藏,躁则消亡”。《老老恒言》指出“养静为摄生首务”。养静的关键在乎节欲。如果过分的贪求声名物欲,可导致损正折寿。因而,提出了薄名利,禁声色,廉货财,损滋味,除佞妄,去嫉妒等要求。

2.1.2 动形怡神 动形可促进气血流畅,舒筋活络和协调脏腑功能活动,使人精神焕发,心旷神怡。尤其是人到老年后,通过适当的动形来怡神,静神,就显得更为重要。

2.1.3 移情移性 《临证指南医案》指出“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如:欣赏音乐,戏剧,歌舞,或读书吟诗,交友揽胜,种花垂钓,琴棋书画等情趣高雅,动静相宜的活动,可以起到培养情趣,热爱生活,陶冶情操,怡养心神的作用。人生际遇遭逢违乐之事再所难免,如能根据自身的素质,爱好,环境与条件,参加上述活动,常可自我解脱,移情易性,从而起到抗衰防老的作用。

2.2 惜精养生 包括节欲惜精、节及注意卫生等措施。自古以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说明性生活是必须的,是顺应自然的。由于性生活要消耗肾精,因此必须节制。《素问•厥论》中更明确提出是损伤体质的重要因素,曰:“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故手足为之寒也”。由于过度,使之从“质壮”的体质转变为阳气衰于下的体质,充分说明节欲保精对养生的重要性[6]。

2.3 饮食养生 食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甲骨文记载看,有禾、麦、黍、稷、稻等多种粮食作物,已能大量酿酒。到了战国时期,终于有了关于食医的理论,标志着食疗的飞跃发展[7]。《周礼》中有食医记载,说明我国古代对饮食健康的关注程度已非一般。《内经》有“药已祛之,食以随之”的治病原则[8]。

2.3.1 注意饮食卫生 其一是防止饮食不洁。其二是不要摄食腐败变质的食物或自死、疫死的六畜肉类,以免“饮食中毒”。(《诸病源候论》)

2.3.2 提倡饮食有节 食养中主张饮食有节制,提倡定时定量,防止饥饱失常。中医内科许多疾病的发病因素都和饮食无节制有关,这里的节制是适量的意思,不能吃的过多,但也不可过度节食[9]。认为“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吕氏春秋•尽数》)食量则因人而异。

2.3.3 克服饮食偏嗜 克服饮食偏嗜是谨和五味以养生的重要内容,反应了平衡膳食,提倡全面合理营养的食养思想。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服偏寒偏热。二是克服五味偏嗜。五味养脏,各有其亲和性。如果长期偏嗜某种食物,易致脏气偏胜而功能失调,或形成“膏粱”之变;同时,会导致其它营养物质的匾乏而使机体失养,继发产生种种疾患。《保生要录•论饮食门》中指出:“所好之物不可偏嗜,偏嗜则伤生疾;所恶之味不可全弃,全弃则脏气不均。”

2.4 传统健身术养生 传统健身术养生,如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等拳术及各种气功和武术运动等,以此来炼形、炼意、炼气,使身体“形与神俱”[10]。运动养生是中医养生的一个重要内容,但要求运动适度,做到“形劳而不倦”。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方能收到运动以养生的功效。

2.5 药物养生 药物养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它是通过服用或外用天然中药并借助其补养或通泻作用,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调和脏腑、通畅经络,达到益寿延年、祛病强身的目的[11]。补益扶正是药物养生的基本法则,调补肾脾是药物养生的中心环节。从保健防衰的益寿方剂来看,如《世补斋医书》中的首乌延寿丹,《外台秘要》的延年茯苓饮等诸方,其重点亦多在补益肾、脾两脏。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所载上品药物120种,注明久服“耐老”、“增年”、“长年”、“不老”、“不夭”等即达85种,其中包括人参、地黄、枸杞、女贞子等著名补养药[12]。

2.6 推拿、针灸养生 推拿养生是通过各种手法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疗和保健强身作用。主要体现在生物信息的调整和纠正解剖部位的异常等方面。《素问•遗篇•刺法论》中记载了预先针刺五脏六腑的原穴,可预防邪气侵犯脏腑,并认为:“是故刺法有全神养真之旨,亦法有修真之道,非治疾也,故要修养和神也。”预先针刺使“补神固振,神气不散,神守不分”,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发生的目的[13]。

3 土家族医学中养生保健的原则和方法

土家族聚居在武陵山区,总面积约10万km2,北起大巴山,中经巫山,南过武陵山,止于南岭,是一条文化沉积带。“土家族正好分布在这条文化沉积带的中部,所保存的古代文化信息特别丰富[14]。”土家族医学以“三元学说”及气血精为理论基础框架,以毒气学说为病因学基础,以气血失调与冷热失衡为病理学基础,以“五诊法”为诊断学基础,以“七法”、“八则”为临床基本治则,具有别于传统中医学及其他民族医学的独特的医学学术特点[15]。其中包括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这些养生保健内容与土家人民的文化娱乐,体育运动,饮食,生活起居等密切相关,是民俗文化,民族气质,生产劳动等有机的结合,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卫生保健体系[16]。 具体体现如下。

3.1 歌舞怡情

3.1.1 民族舞蹈 土家族人能歌善舞,土家山寨也多为歌舞之乡。在土家民间流传的舞蹈种类颇多,这些舞蹈多是在生产劳动中慢慢形成,其舞蹈形式及表达内容与农事活动、日常生活、祭祀等活动密切相关。如摆手舞,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渗入,以土家原生文化为主体、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多元化风貌。其主要文化特征有:原生性、祭祀性、征战性、审美性[17]。

3.1.2 民族歌曲 歌也是在劳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民俗文化,其内容十分丰富。如劳动山歌、情歌、哭嫁歌等。哭嫁作为一种传统的婚俗文化,素有“中国式咏叹调”之称。以哭诉为主要形式,“哭”中有“歌”,“歌”中有“语”,形成了哭嫁歌中“哭、歌、语”三种元素相结合的独特音乐风格[18]。

3.2 运动健形 土家人的健身运动,是土家人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逐渐认识,创造的一种身心锻炼的养生方法。在劳动中讲究有度有节,反对蛮干闲散,以免伤神损形。其传统体育活动如武术、气功、踩高脚马、爬树等。这些方法能促进气血运行,经脉强健,三元协调,从而达到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3.3 药食调补 土家民间食物种类繁多,土家人民也素有食疗的习惯。在土家族聚居之地,山中盛产野果,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尤其是人体必须的稀有元素,如猕猴桃、板栗、核桃、交藤等。土家医常根据不同的时节,合理调配膳食,选用既有营养价值又有预防保健作用的食物进食,促进人体气、血、精生机旺盛,三元脏腑功能健全,从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

土家族聚居地区是茶叶盛产之地,喝茶养生也是土家人的习惯,常在茶中加入一些药物,对多种疾病有治疗和预防作用。如七叶参茶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油茶香味独特,极具营养价值,多用来招待贵宾。

3.4 起居有常 主要指起卧作息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一定的规律性。土家人在起居上注重早睡早起,以日出日落为期,与昼夜相伴,与四时相应,以保证睡眠,怡养心神。心神得养,则形体亦健,抗病之力亦强。

4 传统中医学与土家族医学养生保健的异同

传统中医养生学深受道教、《周易》哲学及《内经》的影响,从而创造了中医养生学的独特体系,为中华各族人民的健康作出了不朽的贡献[19]。而土家族医学的养生学形成深受山地文化、土家族以“良心”为基本特点的道德观、精神文化及泛神崇拜与梯玛文化的影响[20],同时又结合了土家先民与大自然不断斗争的结果而形成。但是作为一门经验学科,土家族医学也深受民族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传统中医学。在养生保健方面,土家族医学是以传统中医学理论为指导,结合该地区的特点而发展起来的。虽然与传统中医学理论大体原则上有诸多相似之处,如强调运动、饮食、情志养生,但有其独特之处,强调以古朴的哲学思想为指导;医药一家;医护一体;药食同源;口耳传承;疗效可靠,尤擅蛇伤、骨伤科等。通过文体娱乐及生活起居等方面,把民俗文化,民族气质,生产劳动等有机结合。传统中医学养生强调“未病先防”[21],如传统的针、灸、按摩、药补等均可成为“治未病”的妙计良策。宋代太医窦材云:“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

总之,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人类寿命的逐步延长,我国老年化越来越严重,健康问题层出不穷,如何通过养生保健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探讨了传统中医学和土家族医学在养生保健方面的异同,以期达到强身健体,预防早衰、保健防老的效果。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养生保健,值得进一步挖掘与提炼,为新世纪的人类健康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谢玲.抗衰老与中医养生防病[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8,30(1):56.

[2]吴敦序.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83.

[3]吴忠祥,尹抗抗,谭达全.《浅谈黄帝内经》养生观[J].新中医,2009,41(1):112.

[4]李敏.老年养生应顺乎自然[J].老年健康,2008,(3):22.

[5]钟木生.《内经》论养生长寿之道浅述[J].新中医,2009,41(8):121.

[6]张恒文,余万桂,李玉和.浅析中医学养生法则[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2):1317.

[7]张海波.中医食疗之源流探讨[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26(2):15.

[8]南京中医学院医经教研组.黄帝内经素问译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16.

[9]吕述鹏,郭宏敏.中医食疗在老年人养生与防治疾病中的意义[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3):31.

[10]闫润芹,王娜.浅谈中医养生保健[N].科技健康导报,2008:30.

[11]张学梓,钱秋海,郑翠娥.中医养生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00.

[12]白永波,孙光荣.中医养生大全[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573.

[13]宋星,鲍毅海.浅谈针灸“治未病”及应用[J].新疆中医药,2009,27(3):24.

[14]田咏华.试论土家族医药学术特点[J].中医药通报,2003,2(2):110~112.

[15]正明.土家族研究丛书•总序[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4.

[16]赵敬华.土家族医学概论[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37~38.

[17]罗岚.土家族摆手舞文化特征[J].群文天地,2009,(11):22~23.

[18]危静.浅析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点[J].科技信息,2008,(29):183.

[19]施观芬.试论《周易》哲学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10):50.

[20]尹文仲.土家族医药的文化特征[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5):1244~1245.

篇7

中医养生保健历史悠久,其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医理论为基础,经历代医学家和养生家的反复实践、不断继承创新而成。它方法丰富、理论独特、效果确切,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民的健康长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惜中医养生保健长期被认为只跟亚健康、“未病”相联系,与疾病治疗无关,不为医家所重视。为此,本文就高血压病的中医养生保健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抛砖引玉:

1 高血压病的精神养生保健

高血压病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但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急躁、易怒、易激动的性格容易患高血压病,经常性情绪紧张和持续的应激状态对高血压的致病作用也不容忽视。现代心身医学专家认为,心理治疗对高血压的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轻度血压升高的高血压病人不需服用降血压药物,单独心理治疗就可达到降血压目的,治疗措施主要针对造成紧张、压抑的心理因素;一方面要加强自身修养,改善不良个性,提高心理素质;另一方面要注意改善人际关系,建立起规律性的工作、生活、休息习惯,保持足够的睡眠。对于中度以上的高血压病人,除了采用心理治疗措施外,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一些降压药物。

中医非常注重精神的养生保健,叶明花等[2]认为高血压的精神养生要做到精神乐观、心境清静、性格平和、娱乐适中。周氏[3] 对高血压病初步进行了情志治疗实践,以脏腑、情志与五行配属的关系出发,根据五行相克原理,以一种情志活动调整与控制另一种情志活动,以达消除不良情绪的目的。

肖珉[4]也认为情志失常可表现为气机的紊乱,进而情志异常变化可内伤及脏腑。在机体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异常,从而引起血压增高[5]。情志因素是高血压病发病的重要因素,因此对高血压病的治疗不能忽视心身并治的原则,中医药在此治疗领域突显优势。

2 高血压病的运动养生保健

运动,古人称之为“动形”、“练形”。运动养生是通过适量的运动来保养生命的方法。中医运动养生讲究的是“动静结合”、“形神俱养”,高血压病的运动养生保健,研究得较多的是太极拳。

据研究[6],参加规律性体育运动的人群,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低于无规律性体育运动者。张秋[7]等研究表明:太极拳能有效降低血压,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汤庆华[8]的实验中,把太极拳组与对照组实验对比后发现,太极拳组的舒张压降低幅度更大。常淑平等[9]认为太极拳运动能使内分泌失调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失衡得到调整。在毕业等[10]的实验中,运动组经过6个月太极拳锻炼, 全血黏度与锻炼前相比显著下降。这可能是太极拳运动有利于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的机制之一。

杨红[11]根据高血压人群的特点,筛选出健步健身操、太极拳、八段锦、六字诀、健美操为主要运动内容,经过对20名受试者的跟踪测试表明:经过24周的健身降压操运动干预,其收缩压和舒张压都较实验前有非常显著性降低,动脉机能指标脉搏波速也有顺应性降低。

姜华[12]总结太极拳的基本指导思想为阴阳平衡和虚实变化,使人体的阴阳处于平衡协调的最佳状态,从而使人脏腑、经络、气血协调有序和平衡,并且认为这是太极拳能够降血压的中医基础。

太极拳作为传统养生运动具有广阔的前景,尤其中医强调治未病思想,太极拳运动能有效降低血压,特别是舒张压,缓解高血压患者的自觉症状,较单纯药物效果作用更明显。因此太极拳运动可作为药物治疗外的有效辅助治疗。

3 高血压病的气功养生保健

气功养生讲究精、气、神的高度统一,因而在养生中气功养生是所有养生中的最高境界。气功养生是通过肢体运动(调身)、呼吸锻炼(调息)、意念(调心)来达到的。气功有各种流派,最常见的是:吐纳派、导引派、坐禅派、调心、存想派、内丹派。邱子薇[13]推荐无极式气功,急躁易怒的人,通过这个气功可以让患者静下心,注意力集中,不会导致高血压的肝阳上亢。

4 高血压病的针灸按摩养生保健

李士杰[14]采用北京衡和达医疗保健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CPY-Z-l型平衡保健治疗仪,结果降压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推拿作为一种物理疗法,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与药物相比,具有良性、双向调节和无毒副作用的特点。黄谷等[15]运用推拿,通过运用手法治疗轻度高血压,症状和血压都得到改善。李小军[16]自编保健推拿术观察60例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采取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总有效率达86.7﹪。周丽[17]在应用常规降压药物的基础上,配合耳穴压豆,对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减少降压药的应用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昔方面收到较好的效果。

运转乾坤法(亦即自然牵引法) [18],是一种无创痛性与运动相结合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上盛下虚的高血压病,其目的就是改善了神经、血管和心、脑功能,促使了血压的恢复,是预防、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比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5 高血压病的食疗药膳养生保健

饮食调摄在高血压病的综合防治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减少高脂血症、肥胖超重、糖尿病等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从而有效预防高血压病、促进高血压控制、减少高血压并发症。

篇8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基本原则:坚持中西医并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坚持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中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完善社区中医药服务功能。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点面结合,稳步发展。因此中医药对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具有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的科学价值。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和优势,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运用中医药理论指导社区卫生服务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论与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吻合。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十分注重心理因素,精神因素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影响,健康是指“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自我稳定的生态平衡。正气是指人体自身所具有的维护自我,防御抗邪和调节康复的能力;邪气是指各种致病因素。医生治病就是通过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使人体的抵抗力与致病因素相对平衡,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同时,中医的诊疗特点是以整体观看待疾病并采取个体化治疗,这也完全符合社区卫生服务的理念。

中医药特色疗法适宜于社区卫生服务

中医药在长期的医疗活动中积累了大量的特色疗法和诊疗技术,主要有中药方剂、针灸、推拿、火罐、敷帖、刮痧、熏洗、穴位注射、导引、食疗、药膳、气功等。这些疗法资源丰富,简便易行,方法灵活,成本低廉,疗效良好,适合在社区开展和运用。如针刺人中、中冲穴可抢救突然虚脱;针刺风池、太阳、合谷穴可控制头痛;推拿可治疗颈肩腰腿痛等。特别是中医药采取综合性措施控制慢性病的效果十分明显,非常适宜于社区卫生服务。

中医药能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各项工作

中医诊疗:中医诊疗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灵活运用“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原则和方法,对人体综合调理,并且在治疗时充分考虑患者的体质、体力、病情等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中医辨证论治是从人的身体、心理、社会和文化等因素来观察和认识疾病,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与人沟通,突出服务观念,并且价格低廉。中医在社区常见病、慢性病、老年病等的防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医预防:充分利用中医药在学校和社区预防流感、水痘、腮腺炎等传染病;开展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慢性支气管炎、肿瘤、心身疾病、慢性肝炎等常见慢性病的预防指导;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为四大健康基石进行干预,并提供中西医防治一体化的服务;将中医理论运用于流行病调查,建立有中医内容的居民健康档案。

中医养生保健:养生作为一种保健方法,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和推广。中医讲究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了饮食不宜偏嗜,起居有节,房室有度,不妄作劳,心境平和等中医养生保健理论。应当积极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养生保健,如食疗、药膳、调节情志、运动功法等保健服务;指导社区老年人、妇女、儿童,以及亚健康人群进行自我养生保健。

中医康复:应用中医康复手段如针灸、推拿、火罐、刮痧、熏洗、药浴等技术,结合现疗方法,对脑卒中后遗症、偏瘫、颈肩腰腿痛以及伤残等病人进行功能康复治疗。应用中医特色穴位注射和中医健身呼吸操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进行康复。应用躯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心理适应能力等方面的锻炼对中风后遗症进行康复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针灸、推拿配合体能训练治疗小儿脑瘫。并根据患者的需求与身体状况开具运动处方,饮食处方,进行康复治疗。

中医健康教育:在社区居民中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医药预防,养生保健和心理咨询等活动,宣传中医药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知识,推广使用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处方,指导补益类中药的正确使用方法。特别是指导老年人、妇女、亚健康人群开展养生保健,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老年病、慢性病康复等方面的优势。

篇9

自古以来,人们对长寿就有着向往,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而如今,人们追求的不仅仅是长寿,更重要的是活得健康、快乐。出版界出版的养生保健类出版物,一定程度满足了读者的需求,直到2010年“张悟本事件”的出现,养生保健出版的乱象逐渐显露。为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促进出版物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原新闻出版总署于2010年10月下发《关于加强养生保健类出版物管理的通知》,对“出版养生保健类出版物实行资质准入制度”“严格执行选题论证制度、稿件‘三审’责任制度和‘三校一读’制度”,对已经出版和正在出版的图书进行全面清理,并由“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定期对养生保健类出版物进行检测,对不合格的养生保健类出版物采取曝光、停售、召回等措施”,于2011年核准53家出版单位的养生保健类出版资质。

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检查工作的深入开展、不合格惩罚力度的加大,各出版单位对图书质量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编辑人员的专业素质及编校水平也有明显提升,养生保健类图书的整体质量有了显著改善,合格率从2011年的52%,提高到2015年的72%。但是,由于一些作者对食品药品行业的法律法规及标准的不熟悉,加上有些编辑也缺乏相关知识的积累,使得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图书仍出现在市场上。本文根据2015年“出版物质量提升年”的抽查结果,归纳分析养生保健类图书目前存在的质量问题。

内容质量问题不容忽视

(一)个别内容违反法律法规行业标准

1.保健食品制作方法不符合规定。何首乌超量使用现象普遍。“首乌防衰粉,取黑芝麻、山药各200g,制首乌150g,洗净烘干,研为细粉,混合拌匀,每日2次,每次25g”,“首乌茶,取制首乌20~30g,加水煎煮30分钟后,待温凉后当茶饮用,每天1剂”,“将首乌10g研粉,装入纱袋,放入暖水瓶内,用开水浸泡半天,待颜色成棕红色即可饮用,常饮能补肾养血、美容养颜”……由书中内容可算出制首乌每日用量为13.6g~30g。根据《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含何首乌保健食品监管有关规定的通知》规定,保健食品中“制何首乌每日用量不得超过3.0g”,2014年9月1日后生产的含何首乌保健食品,标签标识中不适宜人群增加“肝功能不全者、肝病家族史者”,注意事项增加“本品含何首乌,不宜长期超量服用,避免与肝毒性药物同时使用,注意监测肝功能”。这些图书并未按这一规定执行,给读者带来食品安全隐患。

还有的图书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穿山甲用作食材原料:“穿山甲有活血通经的功效……以下是一款可以用来调理肩周炎的药膳――穿山甲当归饮。”《卫生部关于限制以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为原料生产保健食品的通知》明确指出:“禁止使用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作为保健食品成份。”可见个别出版社并未注意到此项规定。

2.食品保健功效描述不符合规定。描述饮食保健内容时,慎用“主治”“防治”“治疗”等词。如“山楂肉片……适合于治疗各类证型的高血压”“醋泡花生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奇效”,“荷叶汤,可治消化性溃疡引起的便血”“枸杞是上乘的滋补药,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它主治肝肾阴亏、腰膝酸痛、视力衰弱和糖尿病等症”,“有降血压作用的食物有芹菜、胡萝卜……此外,草菇、香菇……对防治高血压病、脑出血、脑血栓具有一定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主席令第二十一号)第七十一条、第七十三条、第七十八条分别明确规定,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广告和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保健食品需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图书中保健食品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但依据《中国药膳制作及从业资质基本要求》,“菜谱及广告等不得标注与宣传治疗作用,不得代替药物”。养生保健类图书内容多涉及菜谱,以上说法过分夸大食品功效,可能会误导读者延误疾病的最佳治疗时间,使病情恶化,导致严重后果。

(二)部分内容缺乏科学依据

部分图书所述观点无可靠科学依据。如“除了人以外,狗、猫、猴子等其他动物都没有小腿肚,这就是为什么狗、猫、猴子都用四只脚行走的原因”,“有妇科病千万别喝豆浆、牛奶、骨头汤”“一天五分钟,只需按、压、揉,体温升高,不得癌症”,“不用吃药,新鲜食物就可把肺养好”。在描述食物相克时,慎用“二者同食,容易中毒”一说,多数没有科学依据。随着单独二孩政策的放开,许多出版社出版了二孩生育指导类用书,有的图书以介绍“生男生女有办法”“梦想成真,生一个聪明男孩的四种方法”来吸引读者购买。还有的图书作者将身边的一些治愈个例说为普遍性,中医理论注重因人而异,个体不同、体质不同,治疗方法也存在很大区别,这样以偏概全容易给读者造成误导。

除上述提到的法律规章之外,还需注意的规定有:《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卫生部关于限制以甘草、麻黄草、苁蓉和雪莲等固沙植物及其产品原料生产保健食品的通知》《卫生部关于不再审批以熊胆粉和肌酸为原料生产的保健食品的通告》《卫生部关于保健食品等三类食品原料有关问题说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更改核酸类保健食品不适宜人群的通知》《国家食药监局关于保健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质名单(第一批)的通知》等。此外,图书封面、腰封的宣传用语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相关规定。

(一)专业知识性差错

养生保健类图书编辑需要具备一定医药学专业知识并定期培训,才会减少类似问题的产生。

1.并列不当的情况:“代文、缬沙坦之类的”,实际上“代文”就是“缬沙坦”;“慢性病、内科病和妇科病”,慢性病包含内科病和妇科病。

2.前后说法矛盾的情况:“莴笋……适宜人群:夜盲症……”与“莴笋不宜多食,否则会导致夜盲症或眼疾”,两处说法意思相悖。

3.概念出错的情况:“舒张压就是血管壁承受最大压力那一瞬间的数值。收缩压则是血管壁承受压力最小那一瞬间的数值”“当舒张压在140(毫米水银柱)以上,收缩压在90(毫米水银柱)以上时,就可诊断为高血压”,此处把舒张压和收缩压的概念相混淆;“早期疑有TORCH病毒接触史”,实际上“TORCH”不是病毒而是病原体。

4.形近字误用的情况:“脏躁证”误为“脏燥证”,“娩后虚羸者”误为“娩后虚赢者”,“定殖”误为“定植”,“γ-氨基丁酸”误为“V-氨基丁酸”,“氯己定”误为“氯已定”,“囟门”误为“卤门”等。

(二)专业名词使用不规范

医学术语的使用不符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如,专业名词俗语化:“唐氏综合征”写作“先天愚型”,“血红蛋白”写作“血色素”,“自主神经”写作“植物神经”,“巨细胞病毒感染”写作“巨细胞包涵体病”等;仍沿用“又称”或“曾用名”:“围生期”仍写作“围产期”,“剖宫产”仍用“剖腹产”,“皂苷”仍写“皂甙”,“梅尼埃病”写成“美尼尔病”;其他常见的问题:“禁忌证”写成“禁忌症”,“综合征”写成“综合症”,“心肌梗死”写成“心肌梗塞”,“胆总管”写成“总胆管”。养生保健类图书既是通俗读物,又是科普性图书,为科技名词的普及推广具有很好的宣传作用,所以应该规范使用专业名词。

(三)其他差错

作为具有保健功能的图书,一些因为疏忽导致的差错,也会造成读者的困扰。如“月经期”误为“月经周期”,“侵犯人体而致病”误为“侵犯人体而治病”,“切记不要喝汤”误为“切忌不要喝汤”,“对心肌缺血有明显改善作用”误为“对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靠按小腿肚消除手脚冰冷”误为“靠按小腿肚消除手脚不再冰冷”,“心脏病”误为“心病”,“糙米是稻米经过加工后所产的一种米”与同页“糙米是没有经过加工的天然米”说法不一致等。

篇10

本次健康科普论坛,可以说是一次全国性的健康盛会。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医师协会会长、中国健康教育协会会长殷大奎亲临论坛,领衔国内一流的健康科普专家,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保健系统的领导们一同探讨当前健康科普的重大意义和发展方向。

殷大奎教授指出:健康是财富,健康是资源,健康是投资,健康是生产力,健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

殷大奎教授说,党的十六大报告当中提出三个素质,把健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相提并论,其中,健康素质是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来的,这是我国建国以后从来没有的。同时,相应地提出了三个体系,第一是现代国民健康教育体系,第二是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第三是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由此可见,健康科普教育在我国正是一项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

殷大奎教授肯定了《药物与人》杂志的健康科普工作,并阐明健康科普工作的现实意义。他指出,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者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的核心实际上是积极地教育人们提高健康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降低一些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殷大奎教授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将来的工作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本次健康论坛上,北京昭光大众健康研究所所长、《药物与人》杂志社副社长陈冬牛、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顼志敏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国玺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于丹教授、北京安贞医院老年心血管疾病干部保健诊疗中心张维君教授等活跃在中国健康科普第一线的专家们也都做了精彩发言。他们从自己的专业出发,结合多年健康科普和媒体传播经验,为我们展现了新世纪健康科普事业的深远社会意义和重大的现实作用。

顼志敏教授谈到健康科普的现实意义时说,只顾坐等发病才接受治疗,心脑血管病会越治越多,而且花费增加十几倍,危险性也大大增加。只有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保健、合理康复,才能使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病死率显著下降。欧美从1960年代末、日本从1970年代末到现在,因为重视一级预防(没病防得病)和二级预防(有病防加重),使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如今下降了40%~50%,其中一级预防可相对减少25%,二级预防可相对减少29%。可见,要想尽快逆转心脑血管病的上升趋势,挽救成千上万的生命,保护更多的社会精英和重要生产力,关键出路在于更新观念、加强预防、做好保健以及促进全民的健康水平。

张国玺教授从精神、日常起居、饮食、药物等多方面介绍了我国传统养生法在现代生活中的合理应用,并强调:“药补不如动补,动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居补,居补不如心补。意思是说在五大养生保健方法中,精神养生保健法最重要,第二位为起居养生保健方法,第三位为饮食养生保健法,第四位为运动养生保健法,最后才是药物养生保健方法。

于丹教授在讲话中介绍了最新的传播理念,提出了传播中的“自己人效应”。所谓自己人,就是你要让被传播人觉得,你不是在教育一个病人,而是像对待朋友一样,去普及一个让他的生活锦上添花的健康理念,而不是给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雪中送炭,送去一味苦口良药。其实真正的健康知识,未必是良药苦口,它可能是甘之如饴的。

张维君教授着重从临床实践出发,介绍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现状及危害,及如何从推广健康观念入手,预防、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