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演讲的技巧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8: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三分钟演讲的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一人三分钟演讲。三分钟演讲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来完成演讲的题目。三分钟演讲是有准备的,所以就要记住所要讲的内容,不要发挥。
3、一人在舞台上演讲。舞台上的演讲是有准备的演出活动,这就要在舞台的灯光下来演讲并有表情的发挥。
4、多人在舞台上陪衬一人在演讲。多人在陪衬演讲是在在舞台上,多人在小声吟唱歌曲,一人在以述说的形式来演讲。述说式演讲就要带有表情来演讲。
5、课堂上演讲。课堂上演讲就是老师出一题目让学生们举手来参加。课堂上的演讲属于即兴演讲的范围。
篇2
关键词:培养“说”的能力;三分钟演讲活动;新闻活动;口试活动;辩论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名家都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在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最被忽视的就是“说”的训练。其实,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不单纯是语文教师的事,各科教师都应通力协作,共同挑起此大任。然而,“说”这种能力的训练,在教师与学生中并未得到重视。教学实践证明,在政治课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益处。为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我总结出多种训练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三分钟演讲活动
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我的做法是:在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语调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政治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教材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演讲还扩大了学生的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其次,演讲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思想沟通、情感交流,在众多思想情感的撞击下,便于我们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免疫力。总之,演讲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确有帮助。每节政治课用三分钟演讲是做了一项利于学生发展的切切实实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二、新闻活动
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打预备铃后的两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近一两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在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开展新闻活动:一是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二是有利于学生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三、口试活动
多年来,为了真正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在政治课教与考的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主要措施是对期中期末两次传统考试掺入口试内容,口试和笔试各半记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试题送入“题库”或“题签”,临考时由学生自抽其中一题为该生的口试题,学生抽出题目后,略作三五分钟的思考,再上台面向全班同学答题,口试者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这是一个规定。在评分这一环上,为了避免老师打个人感情分,因此成立了一个评分小组,这样确定的分数更具有客观性,又便于操作及分数的公开。如口试者认为给的分数不合理,可再共议商量,实行二次终身“裁决”制。这种做法,虽在时间上拉长了一点,但多年实验证明是受学生欢迎的。因为这确实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同时避免了“考试背条条”的“八股式”的阵式。这种做法,老师虽辛苦一点,但老师正是坚持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因此,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反映:“还是口试开心。”
四、辩论活动
辩论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说”的训练形式,是在前几种“说”基础上的综合应用。因为在辩论前固然要有充分的准备,然而在辩论过程中,要边听对方的话,边归纳要点,然后运用自己的知识来确立自己的辩论内容。这一切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的,辩论时双方思维均处于最紧张、最活跃的状态。这样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注意力的集中定向、现场应变等多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发展。实践证明,辩论活动是学生“说”训练的最高层次,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机会。
篇3
许多名家都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其实,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不单纯是语文教师的事,各科教师都应通力协作,共同担此大任。然而,“说”能力的训练,师生并未引起重视,教师认为“说”会拖长时间,影响教学进度;学生认为“除了哑巴都会说”,“有啥说啥,想啥说啥,说还用得着练”?还有些学生认为“考试只考写,不考说,练说有什么用,浪费时间”,也有学生感到“说”很重要,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说不好教师瞧不起,平时谈话说不好,同学嘲笑,还是不说为妙,少说为佳。久而久之,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在政治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对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的提高都有所裨益。假如能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进行“说”的训练,就可以使学生实现“笨嘴拙舌”到“能说会道”,再到“能言善辩”的转变。
为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我经多年探索,总结出多种训练方法。
一、三分钟演讲活动
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一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演讲者事先可略做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一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做法:在一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作评价。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政治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不足,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阔了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了阅读容量,使学生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演讲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沟通思想,交流情感。便于教师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免疫力。总之,演讲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确有帮助。
二、新闻活动
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预备铃声响后的两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而且十分认真。新闻活动一是开阔了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三、乡情国情教育活动
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进行。资料全由学生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是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情,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并付诸行动,报效国家。
四、学习心得交流活动
此项活动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两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一个在台上“说”,评分小组在台下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学生为了夺取高分,演讲前在家里对着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做评判。总之,学生在努力着。
篇4
关键词:政治;演讲;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021-01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名家都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在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最被忽视的就是“说”的训练。
为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我经多年的探索,总结出多种训练方法,主要有:
1、三分钟演讲活动(或称主持人节目)。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我们的做法是:在高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政治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了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再有,演讲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演讲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沟通,情感相互交流,在众多思想情感的撞击下,便于我们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免疫力。总之,演讲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确有帮助。滴水可穿石,每节政治课用三分钟演讲是做了一项利于学生的切切实实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2、新闻活动。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打预备铃后的二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而且又十分认真。学生们认为,新闻活动:一是开阔了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3、乡情国情教育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进行。资料全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恋,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4、学习心得交流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二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一个在台上“说”,台下由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上,学生为了夺取高分,因此许多学生演讲前在家里对着三联橱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做评判。总之,学生在为想成为一个未来的演说家而努力着。
5、口试活动。多年来,为了真正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在政治课教与考的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主要措施是对期中期末两次传统考试掺入口试内容,口试和笔试各半记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试题送入“题库”或“题签”,临考时由学生自抽其中一题为该生的口试题,学生抽出题目后,略作三、五分钟的思考,再上台面向全班同学答题,口试者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这是一个规定。在评分这一环上,为了避免老师打个人感情分,因此成立了一个评分小组(其成员同上),这样确定的分数更具有客观性,又便于操作,分数公开,如口试者认为给的分数不合理,可再共议商量,实行二次终身“裁决”制。这种做法,虽在时间上拉长了一点,但多年实验证明是受学生欢迎的。因为这确实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避免了“考试背条条”的“八股式”的阵式。这种做法,老师虽辛苦一点,但老师正是坚持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因此,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反映:“还是口试开心。”
篇5
其实,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不单纯是语文教师的事,各科教师都应通力协作,共同挑起此大任。然而,“说”这种能力的训练,在教师与学生中并未得到重视,从教师的心态上看,认为“说”会拖长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从学生一头去看,认为“除了哑巴都会说”,“有啥说啥,想啥说啥,说还用得着练”?还有些学生认为“升学只考写,不考说,练说有什么用,浪费时间”;但也有的学生感到“说”挺重要,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说不好教师瞧不起,平时谈话说不好,同学嘲笑,还是不说为妙,少说为佳。久而久之,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在政治课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补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在高中阶段能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进行“说”的训练,是可以使学生从“笨嘴拙舌”——“能说会道”——“能言善辩”,能像阿庆嫂一样,讲话“滴水不漏”的。为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我总结出以下训练方法,主要有:
一、三分钟演讲活动(或称主持人节目)
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我们的做法是:在初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政治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了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再有,演讲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演讲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沟通,情感相互交流,在众多思想情感的撞击下,便于我们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总之,演讲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确有帮助。滴水可穿石,每节政治课用三分钟演讲是做了一项利于学生的切切实实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二、新闻活动
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打预备铃后的二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而且又十分认真。学生们认为,新闻活动:一是开阔了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三、辩论活动
辩论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说”训练形式,是在前几种“说”基础上的综合应用。因为在辩论前固然要有充分的准备,然而在辩论过程中,要边听对方的话,边归纳要点,然后运用自己的知识来确立自己的辩论内容。这一切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的,辩论时双方思维均处于最紧张、最活跃的状态。这样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注意力的集中定向、现场应变等多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发展。实践证明,辩论活动是学生“说”训练的最高层次,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机会。
四、试活动
多年来,为了真正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在政治课教与考的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主要措施是对期中期末两次传统考试掺入口试内容,口试和笔试各半记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试题送入“题库”或“题签”,临考时由学生自抽其中一题为该生的口试题,学生抽出题目后,略作三、五分钟的思考,再上台面向全班同学答题,口试者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这是一个规定。在评分这一环上,为了避免老师打个人感情分,因此成立了一个评分小组(其成员同上),这样确定的分数更具有客观性,又便于操作,分数公开,如口试者认为给的分数不合理,可再共议商量,实行二次终身“裁决”制。这种做法,虽在时间上拉长了一点,但多年实验证明是受学生欢迎的。因为这确实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避免了“考试背条条”的“八股式”的阵式。这种做法,老师虽辛苦一点,但老师正是坚持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
五、学习心得交流活动
此项活动的时间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二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一个在台上“说”,台下由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上,总之,学生在为想成为一个未来的演说家而努力着。
六、乡情国情教育活动
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进行。资料全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恋,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篇6
一、注重情景的模拟
口语交际的目标中明确说明,学生要形成根据场合组织语言的能力。其中“场合”包含了说话的时机环境、说话人的身份、听众的身份以及交际信息接受者的身份。然而,学生对自己的身份认识往往是单一的。需要教师模拟出一些情境让学生想象用他人的口气说话,用他人的方式思维。
例如:在学习如何有条理地组织语言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新闻评点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当新闻评论员,向全班同学播报两条消息,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从播报消息到评论,需要有自己的组织顺序,自己支持或反对,再说明理由。此外,两条消息的切换需要学生自己组织过渡语言,是对学生口语表达顺序和流畅程度的训练。
再比如:社会开展禁烟活动,请帮助小区委员会写一条禁烟标语,并配上相关说明;面对家里吸烟很多年身体不好的奶奶,请劝说她参加小区的禁烟活动;在公共场合的禁烟区看到一名中年男子在吸烟,请劝说他停止。
这三种场景的模拟分别代表了三种身份:第一种是公开的、官方的,语言正规化;第二种是亲人之间的,要注意情理交融;第三种是社会上陌生人之间的交际,要讲究分寸礼貌。
利用这种场景的模拟,有意识地教导学生体会不同场合的不同,从而学会换位思考。不同身份的人在提倡禁烟时是从什么立场出发,禁烟对什么有好处等等。同时,根据不同的身份,不仅要使用不同的措辞,还要注意语调和语气的变换。
二、从借鉴到原创
口语交际学习的初始阶段,许多学生往往还没能够掌握方法和诀窍,他们模拟思维的能力也尚未完全成熟,就会出现表达不得体、不知道该怎么说的现状。此时,教师不妨换个思路,让学生从模仿开始。
从婴儿咿呀学语开始,人类就是在模仿中逐步形成语言能力。笔者认为,这一方法同样可以适用于口语交际的学习。教材或是实际生活当中,存在无数成熟的精妙的交际范例,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的对象。
例如:在学习课文《苏州园林》时,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物品、风景,那么也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事件。按照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后果进行口头表述,然后说明自己的观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演讲视频,摘录一些著名演讲的原文。跟学生一起讨论演讲的内在逻辑,有号召力的话语应该怎么说,语气是什么样的。
然后设置一个演讲题目,让学生运用自己总结的演讲方式去表现自己。比如,在一场“青春感悟”的演讲中,有的学生利用排比句增强演讲的文采性;有的人利用手势等身体语言加强感染性。
除了利用课堂上展示范例的形式,教师要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表达亮点。如,广告语:“人类没有了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这些著名的课文、演讲、宣传语是经过社会认可的表达范本,它们无论是从语言的文明得体程度上,还是从文采和创新上都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地方。因此,学生借鉴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体会语言逻辑、语言思维的过程。通过借鉴摸索出语言的组织思路,了解不同场合的语言特性,从而增强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开拓训练机会
教师在传授学生口语方法的同时,也要提供不同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表达实践。在人教版教材之中,口语交际与写作一起被放在综合性学习的板块。教师在讲课时,也会开辟专门的课时进行讲解,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专门训练。
除了专门的口语课训练外,笔者建议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设计更多的口语表达环节,让学生有充足的机会运用自己在口语课上学到的交际方式方法,使自己的交际能力经过实践的磨练走向成熟。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个三分钟演讲活动。每天的语文课开始,全班同学轮流上讲台做一个小演讲。每堂课一个学生,每次演讲不少于一分钟,不得超过三分钟。演讲的内容可以针对课文内容,或者上一节语文课的内容,或者结合课文的发散思维等等。
在笔者的实践过程中,有人对教师在课堂上所说的观点提出质疑,有的人结合课文描述社会现象。学生对这一活动都表现得十分积极,很多人甚至提前准备,对演讲进行预先排练。活动结束后,不少同学认为自己得到了锻炼,表达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篇7
关键词:新课改 素质教育 语言表达能力
1.三分钟演讲活动(或称主持人节目)。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做法是:在高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政治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视野。
2.新闻活动。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打预备铃后的二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而且又十分认真。学生们认为,新闻活动一是开阔了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3.乡情国情教育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进行。资料全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恋,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4.学习心得交流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二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个在台上“说”,台下由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人记分册上,学生为了夺取高分,因此许多学生演讲前在家里对着三联橱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做评判。总之,学生在为想成为一个未来的演说家而努力着。
5.口试活动。多年来,为了真正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政治课教与考的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主要措施是对期中期末两次传统考试掺入口试内容,口试和笔试各半记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试题送人“题库”或“题签”,临考时由学生自抽其中一题为该生的口试题,学生抽出题目后,略作三、五分钟的思考,再上台面向全班伺学答题,口试者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这是一个规定。在评分这一环上,为了避免老师打个人感情分,因此成立了一个评分小组(其成员同上),这样确定的分数更具有客观性,又便于操作,分数公开,如口试者认为给的分数不合理,可再共议商量,实行二次终身“裁决”制。这种做法,虽在时间上拉长了一点,但多年实验证明是受学生欢迎的。因为这确实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避免了“考试背条条”的“八股式”的阵式。这种做法,老师虽辛苦一点,但老师正是坚持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因此,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反映:“还是口试开心。”
6.辩论活动。辩话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说”训练形式,是在前几种“说”基础上的综合应用。因为在辩论前固然要有充分的准备,然而在辩论过程中,要边听对方的话,边归纳要点,然后运用复已的知识来确立自己的辩论内容。这一切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的,辩论时双方思维均处于最紧张、最活跃的状态。这样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注意力的集中定向、现场应变等多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发展。
实践证明,辩论活动是学生“说”训练的最高层次,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机会。在政治课教学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后,学生既学到了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培养了学生正确的立尝观点和方法,指导和实现人生价值,又提高了学生“说”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经过政治课“说”训练的学生在大小场合的说话胆大了,所以,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说最为基本。”
篇8
关键词:说 素质教育 中学政治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名家都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在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最被忽视的就是“说”的训练。其实,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不单纯是语文教师的事,各科教师都应通力协作,共同挑起此大任。然而,“说”这种能力的训练,在教师与学生中并未得到重视:从教师的心态上看,认为“说”会拖长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从学生一头去看,认为“除了哑巴都会说”,“有啥说啥,想啥说啥,说还用得着练?”还有些学生认为:“升学只考写,不考说,练说有什么用?浪费时间!”虽然也有学生感到“说”挺重要,但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怕说不好教师瞧不起,平时谈话说不好,怕同学嘲笑,还是不说为妙、少说为佳。久而久之,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实践证明,在政治课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补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能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进行“说”的训练,是可以使学生从“笨嘴拙舌”到“能说会道”到“能言善辩”,能像阿庆嫂一样,讲话“滴水不漏”的。为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本文简述几种方法:
一、三分钟演讲活动(或称主持人节目)
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是一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我们的做法是:在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政治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了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再有,演讲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演讲还能使学生的思想相互沟通、情感相互交流,在众多思想情感的撞击下,便于我们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免疫力。总之,演讲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确有帮助。
滴水可穿石,每节政治课用三分钟演讲是做了一项利于学生的切切实实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二、新闻活动
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打预备铃后的两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而且又十分认真。学生们认为,新闻活动:一是开阔了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三、乡情国情教育活动
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进行。资料全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恋,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四、学习心得交流活动
此项活动的时间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二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一个在台上“说”,台下由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上。为了夺取高分,许多学生演讲前会在家里对着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做评判。总之,学生在为成为一个未来的演说家而努力着。
五、辩论活动
篇9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演讲
一、结合讲读课进行训练
1.教学生字词时,可以选择几个词语,让学生连词成句或连词成段,表达一个意思。这既是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掌握,又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2.讲读课文时,可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再现情景、补充环境描写、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等。这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对人物的把握,又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讲完课文后,请学生谈体会、感想,联系实际提建议、措施,或者续写课文等,这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
二、安排专门的三分钟限时口头作文训练课
每周至少要安排一节口头作文课,也可以把口头作文课和书面写作课安排在一起。这堂口头作文课要进行一些专项的训练,最好是要订计划,有目的、有序列、有系统地进行。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如果能有个系统的教材或辅导材料会更好。
三、三分钟口头演讲的指导原则
1.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一阶段,训练学生用标准的普通话口头述事的能力。如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朗读、发言和交流,用普通话回答问题;仿照课文的段落或句式说一段话。在学习《荷塘月色》后,仿照“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语段,说一段自己的感受等。也可以联词成段或口述见闻或对某个人物的肖像、语言、行为进行描述。总之可供训练的题材非常广泛、内容很多。通过训练,对学生的思维的敏捷、思路的开阔、条理化都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并着重进行说明事物能力的训练。可以借助资料或实物,要求学生按一定顺序,采用一些说明方法,层次清楚地加以说明。可做这样的游戏:叫一个同学到台上看一个实物,没有实物也可在纸上写上实物的名称,(其他同学不能看),由这位同学进行描述,但不能说出实物的名称,让大家猜猜他描述的是什么东西。可分小组进行竞赛,学生的兴趣很高。
也可利用资料或课件,看一段风光片,让学生说一段解说词。或者由学生口述每个物品、某种食物的制作方法及过程等等。通过训练,可以大大增强学生说明事物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和习惯,对提高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阶段,进一步提高述事说明能力,着重训练学生论事说理能力。论事说理要求论点明确,有理有据,有详有略,有说服力。可以就某则新闻或某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或针对课文中的某一点谈感想或发表评论。可以围绕“话题”让学生“说说看”。设计如下:课前先让学生自己设计话题十个(最好是一周前),并把话题公布出来让学生做好准备。(一个话题还可设计十个子话题或关键词)。上课时,学生按一定顺序上台抽取话题(可分组进行),一组派出一名代表,然后围绕话题及关键词的提示,快速思考,三分钟完成口头禅。学生抽到话题后可自行选择子话题,这样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最后由学生评说,再由老师总结。把竞争引入课堂,在游戏中完成学习与训练,学生没有感到压力,兴趣深厚,训练的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了。
第四阶段,综合能力的训练。这一阶段是对前三阶段的总结与提高。可采用演讲比赛、辩论会、记者采访等形式进行。要求学生语言清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还要考虑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的配合,增强表达的感染力。
2.点、线、面结合的原则
口头作文的指导既要有“点”,也要有“线”及“面”。“点”的练习指的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学生的薄弱环节,老师有目的地设计专项的训练内容。如学生在景物描写中比较缺乏,就进行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的专项训练。可由炼字、炼词、炼句到景物描写的顺序来训练,这样分细来练,让学生有的放矢,懂得写作的技巧与方法,对其写作奠定基础。“线”的练习相当于扩展训练。要求学生把某件事写具体,或把某个人写生动。如:放学后,校门口真热闹!要求学生进行具体描述。“面”的练习是让学生围绕话题口头成文,跟书面作文相似。要有头有尾、条理清楚。练习时要先列提纲再口述,切不可前后矛盾,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前言不搭后语,这对学生的整体思维及构思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
3.互动原则
口头作文有一个优点,就是互动。它是通过说与听来完成的。学生说,学生和老师听,学生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得到及时的交流。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学生在口头表达中出现的问题能得到及时的更正,学生可以在与学生交流,与老师交流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口头作文。而在书面作文中,“学生写——老师改”的形式,老师改完后,学生不知道有没有去看,能不能理解,老师不了解学生所要表达的思想,不能及时地进行辅导。每次改完作文后,学生存在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作文能力依然没有提高。而每次的口头作文,通过师生的互动,并不亚于老师的一次的作文面批。而学生在大家的帮助下,使自己的口头训练趋于完美,再写成文章就能更有效的提高作文的写作能力了。
四、基本功的训练
有些同学在说话时,我们会觉得听不清楚或感到他说话很平淡。那么就要针对学生的自身弱点,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单项练习。比如有的人语音含混不清,语速一过快就会把某些音节吃掉,就需要练绕口令和快速朗读;有的人声音弱小、吐字不饱满,缺少力度,就要多练气息控制、声音共鸣和吐字归音;有的人讲话语调平板、节奏感不强,就要着重练习以声传意的基本技巧。
五、思维能力的训练
篇10
要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证题能力,一是要熟悉证明不等式的常用方法;二是要通过做题、思考来感悟和领会这些方法、技巧,使其变为自己的证题能力。不等式的证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在一个题目的证明过程中,往往不止应用一种方法,而需要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现将证明不等式的常用方法归纳如下。
一、比法较
1.作差比较法
依据a>b a-b>0(或a
例1.已知:a、b、c为正数,求证:a3+b3+c3≥3abc
证明:因为a3+b3+c3-3abc
= ( a+b+c)(a2+b2+c2-ab-bc-ca)
= (a+b+c)[(a-b)2+(b-c)2+(c-a)2]≥0
所以a3+b3+c3≥3abc
2.作商比较法
依据若b>0,则a>b >1(或a
二、综合法
由已知条件或已被证明的基本不等式出发,运用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了解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的概念,能用平均不等式证明其它一些不等式。
例2.已知a、b、c为实数,求证:a4+b4+c4≥a2b2+b2c2+c2a2≥abc(a+b+c)
证明:因为 a4+b4≥2a2b2
b4+c4≥2b2c2
c4+a4≥2c2a2
三式相加,得
a4+b4+c4≥a2b2+b2c2+c2a2
同理可证:a2b2+b2c2+c2a2≥abc(a+b+c)
三、分析法
先假设结论成立,由此出发,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推出已知条件或绝对不等式,如果上述过程的每一步是可逆的,则证明求证的结论是成的。
例3.已知:0< < ,
证明:2sin2 ≤cosvw,并讨论 为何值时等式成立。
证明:假设不等式成立
于是4sin cos ≤
因为sin >0,
所以4cos ≤
4cos (1-cos )≤1
4cos2 -4cos +1≥0
(2 cos - 1)2 ≥0
这是显然成立的,且以上每步可逆,故原不等式成立,
当且仅当2cos -1=0,即 =时,等号成立。
四、反证法
假设求证的反面成立,由此出发,通过合理的逻辑推理,导出矛盾,从而说明原结论的反面不对,于是肯定原结论正确。
例4.已知:对于任意的正数 ,恒有a≤b+ ,求证:a≤b
证明:假设a>b,则a-b>0
取 =>0
有b+ =b+=
这说明假设a>b是不对的,
于是a≤b成立。
五、放缩法
在证明不等式的过程中,有时根据需要将不等式的一端放大或缩小,利用不等式的传递性达到证题的目的,这种证题方法叫放缩法。放缩法是不等式证明的重要变形方法之一。
例5.已知:ABC的三边长是a,b,c且m是正数。
求证:+
证明:因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取m1=a+b-c0,
于是有
==++
可见,放缩法的主要依据是不等式的传递性,或等量加不等量为不量,或同分子(分母)异分母(分子)的两个分式作比较对本题而言,可以强化放缩法的功能。放大或缩小的方式很多但放缩适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必须分析思考,要有目标,而且要做到恰到好处,目标往往要从证明结论考察,逐步形成技巧,方能得心应手。
六、利用函数的单调性
该法适用于某区间上成立的函数不等式,对于数值不等式通常是通过做辅助函数完成的。
证题程序:
①移项(有时需要作简单的恒等变形),使不等式一端为“0”,另一端即为所作辅助函数f(x);
②求f′(x)并验证f(x)在指定区间的增减性;
③求出区间端点的函数值(或极限值),作比较即得所证。
例6.证明:当x>1时,>.
证明:令f(x)=(1+x)ln(1+x)-xlnx
f′(x)=lnv1+>0(x>1)
f(x)在[1,+∞)中,f(x)“J”
又f(1)=2ln2>0
所以在[1,+∞)内,f(x)>0
即 (1+x)ln(1+x)-xlnx>0
故在[1,+∞]内有>
总结:不等式的证明问题,由于题型多变、方法多样、技巧性强,加上无固定的规律可循,往往不是用一种方法就能解决的,它是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也是各种思想方法的集中体现,因此难度较大。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在于熟练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和一些基本不等式,灵活运用常用的证明方法。
浅谈Daily Report对于城乡结合地区英语学习的作用
昌 燕
珠海市香洲区湾仔中学,广东 珠海 519000
摘 要 Daily report是在英语课堂教学前的3~5分钟,由一名或几名学生面向全班所做的报告或演讲,可以自成体系,也可以作为lead-in的一部分,虽然它只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小小环节,但是它能成为一堂课精彩的开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信息收集整合能力,并促进师生交流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从而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 Daily report 英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0041-02
我校位于城中村与市区结合的南湾片区,学生多属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即使是本市的生源,家长多属于湾仔本地人,文化程度不高,家庭学习环境差,很多家里没有电脑,学生根本不会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电脑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台游戏机。无论汉语还是英语,表达能力都很差。目前常规的英语教学,有限的课堂45分钟只能落实一些课本基本知识,日常口语会话不能得到很好的练习。为了有效练习日常会话和口语表达能力,我打算英语课利用课前3分钟开展一个“Daily Report”活动,活动实施前进行了学情调查,通过调查获得的数据,使我有了一种认识:受调查学生都经过了小学3年的英语学习,有些甚至学了6年,但由于众多原因,大部分学生未能达到应有的口语水平。存在的问题如下:
1.随着年级的增高、学习内容的增加、学习负担的加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也随之减弱。
2.课堂是学生语言学习与习得的主要环境,离开课堂之后,他们很少有机会说英语,更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交流。
3.部分学生有讲英语的热情,但对开口讲英语总有一种惧怕心理,怕出错,怕受老师责备,怕被同学耻笑。这种恐惧心理常导致学生平时缺乏足够的口语练习机会,在开口时没有一种自主感。越害怕说的就越少。
4.由于学生英语基础差,对学习英语产生了烦、厌、没兴趣等心理障碍,觉得用英语进行交际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而逃避说英语。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三至五级中对我们初中英语教学有这样的要求:“学生能尝试使用不同的教育资源,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扩展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并描述结果。能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克服困难。”
开展Daily report活动能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与他人分享交流的平台,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做事能力,增强自信心。同时为师生互动交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学生在演讲前会通过多种媒体收集、查阅大量资料,再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合,这要求学生要正确地获取和判断各种信息,了解媒体传达信息的方式、工具等特点,合理使用数码技术、通讯工具和网络。这体现了21世纪技能――学生的信息、媒体和技术技能。所以,Daily Report对城乡结合地区的学生英语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开展Daily Report活动的要求
1.确定演讲内容。课前三分钟演讲顺序由课代表安排,或按座次,或按学号,或男女轮流出场;演讲的内容从刚入学七年级上的教学需要实施命题演讲,如自我介绍;一段时间后进行半开放型演讲,即演讲内容不做太多限制,让演讲者在备选的几个话题中抽签选择;最后进行开放型演讲,让演讲者自由选题。严密组织,让学生充分重视这一教学环节,以达到以讲促学的目的。杜绝信马由缰式的放纵,鼓励学生运用意会、感受、想象等方法,丰富词汇,领悟语法,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2.要求脱稿,不走形式。脱稿演讲,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记诵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在反复背诵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每一次背诵都是一次学习的过程,也是一次提高的过程。我强调让学生珍惜难得的锻炼机会,严格脱稿演讲制度,不要让演讲有名无实。
3.注重教师指导,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对“课前三分钟演讲”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千差万别,演讲内容丰富多彩,演讲风格各不相同,那么演讲的效果肯定不会一致。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敏感、自尊的心理特征,他们渴望成功,渴望得到认可和表扬,所以我们要对其中成功的演讲进行充分地肯定,让其尽享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创造欲望,为其他学生树立一个榜样。教师言传身教,自始自终应把握正确的指引方向,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不放任自流,任由学生随意的“演讲”,让演讲流于形式。鼓励为主,恰当点评。对于不太成功的演讲,教师要善于从“不成功”中发现闪光点,让演讲者体会到了小小的鼓励,使其对下一次演讲充满渴望。
二、开展Daily Report活动的作用
1.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前三分钟演讲,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极大限度的发挥。从标题拟定、题材翻新、主题升华,一段音乐伴奏,不管是内容还是形式,学生们都表现出了非凡的创造力。为了吸引听众注意,各种各样的小花招更是层出不穷。
2.锻炼了学生发表个人见解的胆量,消除了学困生畏难的情绪。很多学生第一次上台手足无措,语无伦次,经过第二次、第三次锻炼以后,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Daily Report循环周期长,学生准备时的工作量大,对基础差的学生是个很大的挑战。如何照顾学困生?可由课代表组织Daily Report的活动,分组依次轮流进行,前一天由科代表在公示栏里提醒,分布完这个任务后,第二天就开始执行,先从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开始。对胆子很小、成绩也偏后的学生Daily Report会遇到困难,教师特意鼓励这些学生,让其好好表现。并带动其他同学给予其热烈的掌声鼓励。一些语音不好、语言表达不好的学生在Daily Report活动中可分配简单的任务,让其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这不仅使他们有成就感,而且也可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热情,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这样一来,既给学生们扫除英语课的紧张心理,也给学生开创一个很好的表现机会。
3.养成了学生仔细聆听的习惯。在进行Daily Report后,演讲者会对自己的内容进行提问,听众也会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纠错。只有仔细聆听了,才可以做到准确的回答问题和纠错。在纠错这一问题上,教育学生一方面要礼貌的纠正他人的错误,另一方面要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