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音乐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7: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红色音乐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红色音乐教育

篇1

关键词:红色经典歌曲;高校音乐教育;传承创新和弘扬

1 红色经典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红色资源和民族文化根据地域的不同拥有截然不同的内容,实现红色经典音乐在高校中教育中的传承和创新,对红色经典艺术教育学校的教育方法的研究和改革具有很大的意义,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能够有力的开采不同地域的红色经典音乐教育资源。为了弘扬红色经典音乐教育的时代特点、名族特点以及艺术特点,就应该对不同地域的红色经典音乐资源进行不断的开采、整理与演示。在这些的基础上,进行符合时代意义的红色经典音乐创作,充分的发挥红色经典音乐在体现先进文化建设以及推动社会主义核心观念价值观的作用。

(2)促进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与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帮助大学生身心健全发展。红色经典音乐不仅仅对民族特色、红色革命文化和先进艺术的艺术类文化人才进行培养,还能够为高校红色经典音乐教育培养品学兼优的人才,此外,对重基础、强素质人才的重点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对提高所有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文化素质和爱国精神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帮助,进一步的促进大学生身心品德的全面健康发展。

(3)帮助重新发现高校进行红色经典音乐在教学中的价值。合理的利用红色经典音乐进行教学,对在校学生的集体荣誉教学和爱国思想学习都具有相当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够促进在校大学生民族自信息的养成,以及对学生坚定信仰和进取思想的养成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2 红色经典音乐教育的现状

红色经典音乐是历史遗留的重要资源,具有很高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它包含的丰富历史文化资源,与此同时还能够充分的发扬我国红色革命的精神。但是,目前红色经典音乐教育却存在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

(1)红色经典音乐传承方式比较单一。红色经典音乐在理论教学和现实演唱革新价值结合存在许多问题,理论研究往往采用旧的观念,没有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这就导致了在多样化的社会文化活动中红色经典音乐文化的传播受到影响,苍白无力的表演形式,为喜爱新鲜事物的高校学生对红色经典音乐的学习失去兴趣,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了红色经典音乐在传承创新和弘扬中出现种种的问题。

(2)没有对红色经典音乐进行传承和弘扬的意识。许多高校进行红色经典音乐活动的目的,通常都是为了应付口号,并没有真正地将爱国教育思想应用的实际文化活动中,仅仅采用上台了就唱一首、下台后全忘记的思想。因此,如何将红色经典 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总有效的传承和弘扬,并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十分值得思考的问题。

(3)随着社会化、全球化的经济发展浪潮不断的推进,传承着传统文明的少数民族经典文化以及红色革命精神的红色经典音乐正在逐渐的消亡中,那些激动人心的红色老歌,已经逐渐地淡出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随着流行音乐的发展,这种现象正在更加明显而迅速的进行中,作为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高校,应该承担起民族红色经典文化的创新传承和弘扬,让大家爱上红色经典音乐,提高人民对红色经典文化的认同。

3 红色经典音乐在高校教育中的传承创新和弘扬的方法

红色经典音乐的教程应该和当地地域文化特色进行结合,传承和创新具有特色的红色经典音乐。文章主要提供下面几种方法,为高校中红色经典音乐的传承创新和弘扬提供帮助:

(1)对红色音乐教育的价值定位。校园文化在学校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能够很大程度的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行为、学校精神、学习目标以及思想品德等方面。学校通过设定合理的教学课程、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得到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具有深厚红色文化意义的遵义,这是中国红色革命中最明显的转折点,红色经典文化氛围浓厚,是中国红色经典文化中重要的音乐文化遗产,结合高校当地的红色背景,创建出具有当地特色的红色文化。所以高校音乐专业的定位,应该传承和创新具有当地特色的红色经典音乐,努力的培养更多、更高的全面型音乐继承者。

(2)红色经典音乐的教育方向。高校的教育方向是根据高校教育基本原则进行设定的,学生们在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等政治常识以及理论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该进行红色经典音乐进行学习,其中包含对历史文化、成立史、红色经典音乐文化背景进行专门的学习,为学习红色经典音乐奠定扎实的基础,当然,高校还应该投入专门的科研机构对红色经典文化进行研究和探索。

(3)专业师资队伍的培养。师资力量是高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力量,将理论和实践进行充分的结合后,教师通过课堂教学途径,为学生们传播经典的红色音乐,还应该结合学校如历史和中文等专业,甚至的聘请专门的红色经典音乐专家,对学生们进行红色经典音乐以及红色革命文化的宣讲。将师资力量和其他资源进行合理的布局,并进行实践,促使学生们更好更全面的了解红色经典文化,使之在红色经典歌曲的表演中,更好的阐述红色经典音乐,为红色经典音乐的传承做出贡献。

(4)红色经典音乐的资料整理。在高校教育中,应该在教学大纲中强化红色经典音乐的教育。一方面教师应该把自己对红色经典音乐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编撰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音乐教材;另一方面还应该引进各种渠道的红色经典音乐教材,其中以遵义红色革命精神创作的经典音乐最为重要。通过对红色经典音乐资料的整理和实践应用,更好地将红色经典音乐在高校教育中进行传承和弘扬。

(5)科研教学与师生共同参与,将红色经典音乐进行传承和弘扬。在创建专门研究红色经典音乐部门进行研究的同时,老师和学生们共同的参与进来,根据本校的红色经典音乐特点,创造属于本校的红色经典音乐文化氛围。特色的音乐教学能够培养出许多不同的音乐人才,提倡与激励广大老师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红色经典音乐的传承创新和发展中。

(6)对红色音乐进行全面的解析,创造更好的艺术形式,以此更好地对红色经典文化进行传承创新和弘扬。将红色经典音乐和时代精神进行结合,依据形势的进展以及学生们的需求对红色经典一跃的教育形式和方法进行不断的艺术创新,更加全面清晰的红色经典文化进行研究和诠释,并且将创造的新型艺术形式和方法在实践中进行应用,帮助学生们更好、更全面的了解红色经典音乐文化。

4 总结

红色经典音乐是在红色革命的暴风骤雨当中产生的,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每一首红色经典音乐都承载着不同的革命精神,其优美的旋律、高亢嘹亮的形式能够鼓舞人心和催人奋斗,作为一种力量源泉生生不息。因此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应该对红色经典音乐进行重视,通过不断的创作和实践,将红色革命精神与艺术文化的红色经典音乐进行传承创新和弘扬。

参考文献:

[1] 覃金盾.红色音乐资源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百色学院学报,2013(3):135-137.

篇2

1、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高校音乐教育不仅包括音乐欣赏与鉴赏课程,还包括音乐艺术实践活动,最常见的便是合唱比赛、乐器演奏、群体舞蹈表演等。可见,这些活动依靠个人的力量并不能完成,而是需要集体合作、相互协调来共同完成的。以合唱比赛为例,在选曲时便要选择适合集体演唱的、积极向上的歌曲,同时,每个成员都要认真的领悟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在编排的过程中,男生与女生之间、每个声部之间都要在节奏的把握方面、情感的表达方面协调统一,要有全局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切勿抱怨搞独立。只有每个成员之间相互关爱、相互鼓励、相互配合,相互包容,相互协作,合唱的效果才能达到最好。由此可见,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集体主义精神,而这种团队意识的养成也推动了高校音乐教育的顺利开展。高校的音乐教育为德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独特的积极作用,由此很多高校还专门设立了“12•9红歌比赛”活动,鼓励学生传承中华精神、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大学生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2、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除了要扎实的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外,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创新能力也已成为重要的衡量标准。实践表明,高校音乐教育已成为了发掘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优秀的音乐作品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它本身蕴含了丰富的美的元素,有研究表明,音乐能够促使人的左右脑相互合作,提高人的学习能力与智力水平,激发创造性的思维与行动。爱因斯坦曾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中启发而得来的”。由此可见优秀的音乐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能力、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因此,当今社会上(无论是教育家、科学家还是社会学家)形成了一个基本共识,即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力。因此,高校音乐教育可以通过教导学生们赏鉴音乐作品的方法,创造音乐鉴赏的机会,来提高学生们的洞察力,高校音乐教育也可通过鼓励学生们创作音乐作品,来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们也可以通过参加音乐创新和音乐艺术实践来培养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总之,音乐对于提高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3、激励大学生积极向上当今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健康。对于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而言,一下子挣脱了家长、教师以及沉重的学业的束缚,进入一个相对而言完全自由的环境中,由于缺少主见,没有一定的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很多学生都会对大学生活感到极度的迷茫,大部分孩子开始沉溺于游戏不能自拔,变得颓废不堪。对于即将走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由于学业、就业、情感压力大,又不懂得心理的调节与舒缓,导致了身心疲惫、心理抑郁等现象。优秀的音乐作品通常都传递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能够撼动人的内心。经常处身于良好的音乐氛围中,慢慢的便会产生一种激励作用。高校音乐教育通过塑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学生进行熏陶,可以对每位学生的内心产生震撼作用。通过奋发向上的音乐氛围唤醒大学生对生活、对学习、对身边的人、对校园以及对社会的热爱,激发他们走出颓废,奋发向上。

二、高校音乐教育德育功能的实现途径

1、端正高校音乐教育理念对于高校的领导而言,重视高校音乐教育,端正高校音乐教育理念,是充分发挥高校音乐教育德育功能的重要前提。高校音乐教育要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核心开展教学活动。教育教的是一种学习方法,对于高校音乐教育而言,要教会学生基础的乐理知识,培养学生对音乐语言要素的理解及运用能力,从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通过长时间的熏陶,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会逐渐摒弃低俗音乐,爱上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受到优秀作品的熏陶,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操、集体主义精神等等都会得到挖掘与提升,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达到一定的德育功能。此外,音乐是无国界的,高校在开展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也可借鉴国外优秀、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促进音乐德育功能更好的发挥。

2、提高高校音乐教师的个人素养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已变得越来越重要。推行创新教育,首先要具备创新教育的引导者,即教师。对于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师而言,首先要具备创新意识,要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接受并善于运用新鲜事物,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其次,要热爱音乐、热爱教育。高校音乐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音乐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要积极向上、充满活力。再次,要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要有完整的音乐知识结构,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只有这样高素质的音乐教师才能保证高校音乐教育德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学校要尽可能的组织教师进行学习与交流,提高教师素养。

3、丰富校园音乐文化活动,营造健康的校园氛围高校应鼓励音乐教师及校园社团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教育活动。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越过那十几平米空间的隔断、几十分钟时间的限制,还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教育活动,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比如可以组织成立本校的大学生艺术团、合唱团、舞蹈队等等,每周定期组织训练,鼓励学生们参加比赛及大型演出,将音乐的魅力让更多的人看到。同时,学校社团应积极举办歌唱比赛,如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让更多的学生接受德育洗礼、得到德育教育。学校团委也应积极组织学员的红歌合唱比赛,激发学生们的团结合作能力,激发其集体主义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学校相关社团可在音乐教师的指导下,联系音乐家,在本校定期举办音乐教育讲座。音乐教育讲座应结合大学生的特点设定不同的主题开开展,邀请在音乐方面具有造诣的人士来参加校园的音乐讲座,通过讲述自己的音乐历程、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方法、音乐对自身的等方面内容,结合不同的主题来影响、感染学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三、小结

篇3

一双飞翔的翅膀托起一张印有“Pop Music”字样的圆形光碟,这就是2007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流行音乐教育论坛暨首届“学院杯”邀请赛logo。11月8日至11日,这个logo闪耀在四川音乐学院校园。该院和四川省教育厅、文化厅主办,川音通俗音乐学院和橙天歌歌数码娱乐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在规模、规格上创国内流行音乐高等教育领域之最。11日晚,“学院杯”决赛暨论文颁奖晚会在成都金沙国际剧场举行,四川省音协主席、四川音乐学院院长敖昌群,中国音协流行音乐学会常务副主席付林、副主席陈小奇等上台颁奖;川音通俗音乐学院教师余政仪、施涛合作的《改变研究模式调整教学方法》、上海音乐学院选送的歌手杨添茸,分别获得论文和“学院杯”一等奖。

四川音乐学院通俗音乐学院作为全国第一所流行音乐高等教育院校,自2001年创办以来成果斐然。全国音乐、艺术院校的流行音乐专业高等教育,也各显其能各具特色,正在引领流行音乐健康发展。但是,我国的流行音乐高等教育毕竟不像传统音乐教育那样,拥有完整的体系和深厚的积淀。其教育教学的理念、模式、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材选编、目标培养等等,亟待进一步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川音通俗音乐学院作为最早建立流行音乐教育专业的“先锋队”,深深认识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遂牵头率先举办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流行音乐教育论坛暨首届“学院杯”邀请赛,希望通过各院校的交流沟通,使中国流行音乐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完善。

作为此次活动顾问的金铁霖在9日的开幕式上热情致辞,谈及自己从美声艺术的学习者到民族声乐的教育者,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关注研究通俗唱法,“那时高等院校还没有相关专业设置。我为歌手成方圆、韦唯等上过课,她们后来在流行歌坛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此前,媒体流传“金铁霖教授批评李宇春唱功不行”,当李宇春一袭黑装登上舞台,向母校表示诚挚感谢,并向金铁霖致意时,金教授颔首微笑,一派学者与长者风范。而何洁与2007“快乐男声”总季军魏晨、第9名王铮亮同台献歌竞艺,更为开幕式演出频频增加“亮点”。李宇春、何洁开个唱、出专辑,魏晨已签约被包装,王铮亮在京出演音乐剧《莎士比亚密码》男1号……川音学子成为娱乐“新宠”,打出一片新天地,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篇4

一、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突出音乐的感受性

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应。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它是一种情感过程。”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尽管他们对音乐有一些简单的理解和认识,分析能力和欣赏能力日渐增强,但由于他们的年龄和知识水平有限,对音乐的认识还是不够深刻。陈旧的教学模式往往会用一节课开始的十分钟去讲解歌曲所涉及的所有乐理知识,然后在课堂中提出“语文式”的问题分析歌曲的主题思想,这样的音乐课,没有体现音乐艺术的特点,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更谈不上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了。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应让学生多听、多唱、多动、多思考、多体验,全面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置身于音乐的殿堂之中,用心去体会音乐的风格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如,在教学《军民团结一家亲》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舞剧那振奋人心的场景和舞剧音乐的魅力,我从舞剧《红色娘子军》中剪辑下一段视频,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欣赏到乡亲们慰问时“,军爱民,民拥军”的亲切场面。当柔和的《军民团结一家亲》音乐响起时,学生能够体会到歌曲的情绪,情不自禁的随着歌曲哼唱。这种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直观地感受音乐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感知过程和体验过程紧密结合,深入浅出地让学生获得了音乐的审美体验。

二、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突出音乐的创造性

音乐教育家柯达依说“: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这一理论说明音乐教学要在艺术实践活动中来达到目的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创作音乐的兴趣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在平时教学中,我根据初中生掌握音乐知识的能力和技能水平,由浅入深地提出适合他们的创作要求,学生在刚开始创作时一般先进行节奏填写等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再让他们按照指定的节奏和单音写旋律、发展乐句等,循序渐进的练习,让学生感到学习非常轻松。通过各组的比较、展示,由于好胜心的作用,使学生跃跃欲试的心境油然而生,争先恐后地参与实践活动的良好的教学情境也就随之形成了。

三、注重发掘歌曲情绪,突出音乐的表现力

好的音乐总会跟人的情感产生共鸣,让人或随之快乐或随之忧伤,这种感动人的音乐魅力主要表现在音乐的情绪上。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过分地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不给学生体会音乐情绪的机会,那么学生会觉得音乐课与数学、语文课没有什么区别,体会不到音乐课的特色,失去创作音乐和享受音乐的兴趣。所以,在音乐课上要以情感人,把教学内容演绎得淋漓尽致,使学生陶醉在音乐之中。教师要认真钻研、发掘教材,在课前准备时,要准确地了解一节课中的激发点,将教材中内容、旋律所要表现的内涵发掘并展现出来,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和认识音乐,激发他们表现音乐的能力。

四、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要提高音乐课的质量,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中学音乐课应该结合初中生年龄的特点,通过新颖变化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音乐课的内容丰富多彩,使学生情趣盎然地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在音乐课上,可以设计一些活动,比如,举行课堂音乐会,让学生有唱、有跳、有演奏,并让他们自己分析音乐,谈谈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表演的体验等,真正因为有兴趣而主动的思考,而非被动的灌输。

五、结语

篇5

关键词:学前音乐教育;奥尔夫音乐体系;教学经验

钢琴课是一门艺术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学习钢琴有助于锻炼学生的乐感,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学前儿童对钢琴学习的主要目标是能够灵活认谱和进行一些乐曲的简单弹奏,但就目前的学前钢琴教学课来看,大多数教师因为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会影响学生对钢琴的学习。为了走出目前在学前钢琴教学中的种种困境,笔者将结合实例通过分析奥尔夫音乐体系在学前钢琴教学课中的实践运用来总结一些相关教学经验。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含义及影响

奥尔夫音乐教学是由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奥尔夫提出的,是20世纪以来最有影响力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内容认为音乐并非独立存在的,而是与舞蹈、语言、乐器相互联系的,倡导人们主动参与进音乐的创作和演奏中去。奥尔夫音乐教育倡导的教学方法为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音乐,即学生通过肢体语言和音乐实践的游戏来学习音乐,感受旋律和音乐节奏等等。在这个实践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学前儿童对音乐兴趣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大多数学前钢琴教学课中,尽管许多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演奏技巧并也有基础的认谱能力,但他们只是机械的模仿和学习,并非从内心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这样的情况是很不利于学生以后的音乐学习的。因此,学前音乐教师的更应对学前儿童进行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使其在实践中感受音乐带来额快来,进而能够真正的喜爱上音乐,最终走向梦想的音乐殿堂。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钢琴课的具体应用策略

1、坚持综合性原则进行学前钢琴教学

学前音乐教学的任务与其他阶段的教学目标是不同的,有其特殊性。学前钢琴教育的主要目标识培养幼儿阶段的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非灌输给其专业领域的知识。为了能够很好的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持综合性原则进行教学,即结合其他学科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钢琴和音乐,而非生硬的对其灌输理论知识。讲解知识点的时候,要注意对知识点进行迁移,如,教师在教学生弹奏《小星星》这首简单的儿童音乐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这首歌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或者问问他们是几岁学习的这首歌等等。或者在学习完这首乐曲时,可以给学生分组,让他们自己来借助乐曲编舞等等。这就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钢琴学习的单调性和枯燥性,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2、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奥尔夫教学理论认为发挥学生创造能力最好的方法有两个,一是挖掘其表达能力二是锻炼其独立思考能力。在进行学前钢琴教育时,教师若是想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首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愉快的学习气氛,学生在这种学习气氛下更有表达自己的欲望。教师在代领学生学习新的乐曲《新年好》的弹奏时,可以先尝试做一个轻松的导入,如,“我们在什么时候吃的好吃的最多啊?”或是问学生,“什么时候我们会穿上红色的衣服啊?”等,学生在猜问题的过程中,畅所欲言,课堂气氛也会轻松愉快,这就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锻炼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在这样轻松的学习环境之下,学生将更乐于跟着教师学习,这中提问方式的导入学习方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锻炼学生的想象力,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时候还可以采用讲故事或是做游戏的方法,这也可以很好地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3、创新学前钢琴教学的评价方法

在学前钢琴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对于学前钢琴的学习和演奏来说,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的是学习成果和教师教授过程的好坏。传统的钢琴教学评价模式是单一僵化的,其表现形式为教师根据学生演奏的音准和节奏来简单的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单一的总结。例如学生在弹奏《两只老虎》这首儿童音乐时,其面部表情都十分恰当,只是音准有些错误,教师在评价时可能会直接说出学生存在问题而并未对学生表现优秀的地方进行鼓励。这种评价方式死板僵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创新的评价方式旨在充分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在指出其缺点的同时更应该对其优点大力赞扬。在奥尔夫教学体系当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客观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如,在学习《祝你生日快乐》这首乐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说一说自己弹奏这首乐曲的优缺点,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多对学生进行一些鼓励和支持,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学前钢琴教学中适当的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不仅对学生的学习钢琴有帮助,更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客观教学规律,遵循综合性教学原则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对其进行适当的鼓励,这对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有着很大的作用。

作者:彭霞 单位:咸宁职业教育集团学校

参考文献:

[1]栾晓梅.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篇6

关键词:幼儿; 快乐; 音乐环境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5-103-001

幼儿通常是为了获得快乐和愉悦而进行音乐活动的,快乐是幼儿音乐活动的第一要素。“让幼儿在音乐美的熏陶中获得快乐,伴着音乐度过那充满希望、幸福、愉快的生活,从而使儿童在其未来的一生中,都能享受有音乐带给他的生活乐趣,这是我们的责任。”创造快乐的音乐教育活动,需要:

一、创造一个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音乐环境

幼儿只有充分感受到了安全与自由,才能打开心灵之门,充分享受并创造音乐的快乐。这就要求教师对幼儿理解、尊重,给幼儿充分自由表达表现的时间和空间;要求教师对幼儿的深入了解与分析,由此对不同幼儿给予精神的、心灵的关注,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感到安全。

班级里幼儿的音乐潜能各有差异,那些能力强、好表现的幼儿,教师只须因势利导,给他们表达表现的机会,他们会如鱼得水,充分享受音乐的快乐。在此,我认为,对于那些潜能较差、胆小、害羞的幼儿,教师要注意鼓励他们去获取成功,也要避免不合时宜的让他们当众表现而导致失败。因为过多的当众失败,必定会打击、挫败这些幼儿那原本就脆弱的自尊与自信,变得更加畏缩、胆怯,这样他们又怎能用全部的心灵去拥抱音乐,去享受音乐的快乐呢?我曾教过一个中班插班进来的一个男孩,由于他以前缺乏音乐的启迪,再加上胆小,音乐活动中总是旁观者。我首先鼓励他参加到集体的活动中去;同时我随时关注他的表现,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适当的点拨与指导,对他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表扬、微笑、轻抚等);渐渐的我让他在小组范围内表演,参加小组在全班中的表演;终于有一天,在启发幼儿自由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时,我发现他模仿的小熊动作憨态可爱,让他在集体中进行当众表演,他表演得很出色,得到了小朋友的掌声,为此,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二、给幼儿创造自由探索、即兴创作的机会

1.让自由探索、即兴创作成为音乐活动的重要内容

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成为音乐的探索者,通过自由的敲打、听辨、寻找探索音的高低、节奏的快慢、声音的强弱变化等,获得音乐奥秘的感性经验。而这些探索过程,充满游戏的兴趣,满足了幼儿好动、自主的愿望,他们会乐此不疲。如:为了让幼儿感受声音的高低,我们可以让幼儿敲击音条琴、鼓等乐器的不同部位,敲各种杯子、桌面等等一切可以发出声音的物品,让他们在这些操作、摆弄中感受声音的高低变化。

让幼儿敏锐捕捉在探索中萌发的想象,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感受,它可能不完整,却最能显露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丰富的创造灵感,与音乐融为一体,快乐是不言而喻的。在一次音乐欣赏《啄木鸟》的活动中,我鼓励幼儿在自由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即兴创作(自由随音乐想象做动作)。随着那形象鲜明、节奏明快的音乐的流动、幼儿惟妙惟肖地做出了各种树的动态动作:高高的树、矮矮的树、瘦瘦的树、胖胖的树等,他们将在生活中见到过的各种树创造性地表现出来,非常生动地诠释了他们对音乐理解,也使幼儿的快乐心情达到了。

2.以开放的教学鼓励幼儿在探索中各抒己见

开放的教学即教师没有统一的答案,更不用某一标准去要求和束缚幼儿的思想,而是鼓励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追求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对音乐的理解力、创造力的提高,并让幼儿在充分表达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在组织幼儿欣赏了《狮王进行曲》后又进行了一次韵律活动,在处理音乐结尾“狮王大吼一声,音乐结束”时,我的预设是:小动物们被狮王的大吼吓得逃回了家。可幼儿却有自己的理解,有的说:“小动物被狮王的大吼吓得呆住了,定在那里了”;有的说:“狮王大吼一声吃掉了靠他最近的小兔,别的动物吓得倒在地上也死掉了”;更有一个幼儿说:“狮王对小动物的表演很满意,也要表演唱歌,所以高声大吼,小动物们为狮王洪亮的歌声鼓掌。”于是,我让幼儿自愿分成几组,把对音乐结尾的不同理解尽情地表现出来。幼儿的小组表演很成功,他们也非常投入、尽兴,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

三、利用艺术通感的作用,提升音乐的快乐

音乐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多种感知通道参与,能有效提高儿童的感知效果。儿童在感知音乐时,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对音乐的感知就越精细、理解就越深刻、记忆就越牢固、获得的审美也就越多。利用语言、美术、舞蹈、运动这些艺术通感的作用,能使音乐的快乐效果倍增。如:听了一段连贯起伏的音乐,有的幼儿画出了优美的波浪线;欣赏了《狮王进行曲》,有的幼儿画了许多狮子的大脚印;听了一段上行音阶,有幼儿又画出了逐级而上的台阶……还可以为图画配合适的音乐,如:一幅以红色为主色调的图画,可配上热烈欢快的音乐;一幅宁静的夜景图,则可选配舒缓轻柔的摇篮曲……在艺术通感的作用下,幼儿对音乐快乐的感受更丰满、充分。

闻乐起舞是儿童的天性,我们可充分利用儿童的这一天性,让他们用舞蹈和身体动作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渲染音乐,使音乐的快乐在与幼儿身心交融中放大、再放大。如:舞蹈、歌表演、音乐游戏等韵律活动。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理,成于乐。”——音乐能以美的情感和快乐的方式作用于人的心灵,使人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我们要珍惜幼儿这人生中最轻松快乐、最充满活力而又不可复得的生命阶段,用音乐去创造快乐、去丰满心灵、去照亮幼儿未来的人生,让幼儿真正享受音乐的快乐——这是对幼儿最人文的关怀,是对幼儿可持续性发展最真实的关怀。

参考文献:

[1]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7

人民音乐出版社的实验教材就是以此为指导思想编写的。下面我就谈一谈对这套教材进行教学时的一些感受与收获。

1. 为歌曲编配动作和通过音乐形象创编故事,边唱边表演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教学形式。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是想用动作来表达情感。如果歌曲是具体的,并易于动作表现,应尽量让学生自编动作进行表达。例如:学习《小蜻蜓》这一课时,歌词是易用动作来表现的:“飞到西来飞到东,”许多学生都用双臂模仿飞翔的姿势;“不吃粮食不吃菜”这一句运用表演具有一定难度,但学生有的双手晃动,有的单手晃动,好像在告诉别人,小蜻蜓不吃粮食不吃菜;“是个捕蚊的小英雄”这一句,有的学生模仿生活中小蜻蜓捕东西的样子,有的同学注意了“小英雄”这个词,还竖起了拇指。当把这一系列动作连起来做时,由于学生对自己编创的动作特别有感情,因此,以情带声,歌曲唱得非常好。作为一年级学生能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编成小故事,是他们很喜欢的一种形式。又如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时,可让学生根据想像自编一个小故事。这样,故事的情节变得复杂多样,同时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个别能力较强的学生,在编好故事后,甚至会伴着乐曲来叙述故事。

2. 用线条及色彩表现乐曲。一种色调能表现出一种情绪,而一段乐曲也能体现一种情绪,当两者结合在一起时,音乐也就出现了另一种理解方式。例如在欣赏《口哨与小狗》时,先让学生完整地体会乐曲情绪,然后提问:“欢乐的情绪应当用什么颜色来表现呢?”并适时地启发学生“当我们在灿烂的阳光下,在鲜艳的花朵中,我们会有何感想呢?”学生在教师思路的引导下,展开丰富的想像。有的回答:“用红色,”有的回答:“用绿色,”等等。于是随着乐曲的进行,这几种颜色也在学生的笔下波浪式前进。当乐曲舒缓时,线条几乎是平直的;当乐曲激烈时,线条又变得起伏不定。这些都是随着学生对乐曲的理解而产生的。

3. 创设情境,表现歌曲。教师用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感情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师生一起进入教学内容所规定的角色,融洽、愉快地完成任务。比如在教《小宝宝睡着了》这首歌时,首先由教师进行富于感情的范唱,再让学生布置歌曲表现夜空情境,布置完后,教师让学生扮演月亮、小星星、树叶,场地中间是一个小宝宝的摇篮,所有的孩子都参与到这一情景当中。然后启发学生怎样做才会让小宝宝睡着呢?有的学生说:“轻轻摇摇小宝宝”;还有的说:“静悄悄地不要吵醒小宝宝。”老师不用太多的语言渲染,学生表现的方式多种多样。这节课,学生歌声美表情美,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朋友,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篇8

关键词:Sibelius;应用;意义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2-63-2

音乐理论课是一门严谨而技术含量很高的专业课程,多年以来一直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论为主,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我国的音乐教育领域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改变,使人们思想意识不断开拓创新,从而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不断涌现。逐步实现教育现代化成为可能,把握音乐教育动态和前沿,研究音乐教育改革成果和教育改革思路。在音乐理论教学中充分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已成为当今高校音乐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领域。

一、Sibelius介绍

Sibelius是一款专业的乐谱制作软件,其创始人是芬兰现代作曲家Ben和Jonathan兄弟,他俩既是作曲家,也是电脑程序工程师。

(一)Sibelius的操作设计

Sibelius的屏幕设计很直观可以用多种工具和方法制作乐谱。而浏览乐谱只需在Navigator(即导航器)中拖曳就可以快速到达你想浏览的那一页,如同移动手中的稿纸一样方便。Sibelius的设计,一切为了简便,避免复杂,这种人性化的程序设计使软件使用起来和笔、纸一样的自然。

(二)Sibelius音符输入

Sibelius的Flexi-time是一种灵活的动态音符输入方式,与使用MIDI键盘实际演奏的效果一样,采用这种方式输入时你不再需要敲打拍子机械地演奏,只须用双手自然地弹奏,Sibelius会自动跟随你的速度渐快或渐慢,将你演奏的音乐记录下来.同时也可用Step-Time输入(步进输入),这种输入方式是指用你的一只手在电脑小键盘上选择不同时值的音符,另一只手在MIDI键盘上弹出所需的音高。当然Sibelius还可以用Mouse&Keystrokes(鼠标和按键)输入音符,键盘上的C、D、E、F、G、A、B键分别对应着基本音级的固定音名。

(三)Sibelius的播放

Sibelius的回放效果非常不错,在播放乐谱时只需按下播放键就会听到很真实的音乐。Sibelius可以理解并播放非常多的标准符号,比如颤音记号、重复记号、渐强渐弱、八度音、滑奏,甚至半个半音,也能够读懂很多音乐术语或短语像rit,pizz.,allegro,mute,changetopic-colo等。而且Sibelius可以方便地选择特定的乐器或音乐片断进行播放。

(四)Sibelius的错误检查功能

Sibelius的错误检查功能可以大大节省您的时间,它会在错误的节奏或音符上给予提示。比方说,所写音符的音域超出了该乐器的演奏范围,则那些超出范围的音符将用红色显示,以提醒您作适当的调整。

(五)Sibelius的插件

插件是Sibelius很具特色的一个内容,它是一些具有扩展性的小程序,能很方便地帮您实现需要很多时间和精力才能实现的功能。Sibelius2.0以上的版本提供了自定义插件的功能,这意味着您可以随心所欲地编写插件。

二、Sibelius音乐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视唱练耳教学与数字化音乐模式的应用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保持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将Sibelius音乐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教学过程中,从而要求专业教师掌握相关的数字化教学手段。Sibelius音乐教学模式的引入,将会改善传统授课的单一模式,丰富课堂训练方式,丰富听觉训练。

1、培养学生视唱听辨能力

在视唱训练中避免使用传统的单一钢琴音色,运用不同音色、音程、和弦、旋律、节奏,可运用带有伴奏的视唱练习。也可以对视唱曲与练耳内容进行改编或重组。其优点在于音准、音高、节奏及速度准确,训练内容丰富多样。

2、培养多声部听辨能力

在多声部视唱教学中,运用不同风格的打击乐器演示,让学生体会不同的音色和节奏对比,提高多声部听觉意识。其次,通过伴奏视唱教学,将视唱练耳融入音乐作品中,从而把不同声部从整体中剥离出来,加强了学生对每个声部的把握能力。

(二)《和声学》教学中数字化技术应用和发展

《和声学》是音乐教学中的基础学科,也是学习复调、曲式、配器等课程的前提条件,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传统的和声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只强调写作的方法与要求,不给学生进行谱例示范,学生听不到和声的实际音响效果,使和声教学成为“纸上谈兵”“无声音乐”的空洞理论,完全失去本质的意义。Sibelius音乐软件在和声教学中应用,能够把复杂的和声进行以不同的速度演奏出来,也可将声部移高移低,或复制拼贴等等。较好地解决了和声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环节,使学生听觉体会与视觉印象得到沟通,改进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和声教学效果。使和声作业与音乐创作的联系更为紧密,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三)《配器法》教学中数字化技术应用和发展

《配器法》是音乐高级理论课程之一,学习配器首先要了解乐器法,即熟悉乐器的性能、音域及演奏技法,对于大多学生来说是吃力的一件事情,而利用Sibelius音乐软件进行配器课教学可以填补这些方面的不足。例如:对不同乐器组的音色混音,对同一乐器不同音高及不同乐器不同音高的运用等。在配器教学中如何了解和掌握总谱读法是这一门学科的关键所在,Sibelius音乐软件拥有大量的制谱模式,我们可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不同的配器模式进行创作。在配器的过程中将乐队缩谱也可随意进行拆分组合,直到满意为止。可以随时视听乐谱了解配器效果的优劣,极大地丰富教学手段和效果,做到视听结合,从而使配器教学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如何运用Sibelius音乐软件指导音乐作品的创作

音乐作品的创作是抽象的、非理性的思维过程,是一个动机的不断产生、重复、演变和发展的轨迹,音乐创作也是音乐教学中最为高端的技术环节,以往的教学过程是手写为主,对单声部作品来说通过钢琴或其他乐器辅助,对作品的整体音响效果有一个相对的印象,而不能较全面把握稍大一些的多声部音乐作品,用Sibelius音乐软件进行创作时,可随时感受自己的创作过程,把握旋律发展变化的轨迹,如何布置和声连接与进行,在纵向和横向上的织体交替,监听整体音响效果。

Sibelius软件最大的优势在于管弦乐队的创作和编创方面,首先,在Sibelius中自带了管弦乐队中的常规乐器音色,声音虽然不能和真实演奏相比拟,但是它可以帮助那些初学管弦乐写作的学生在写作时就能够粗略听到自己的音乐,从而实现不断修改的可能。一般情况下,学生在独立手写完谱面后是不可能通过乐队演奏听到自己的作品的,因为这其中牵涉到较为高昂的经济费用,但是Sibelius则可以让学生听到声音,从这一层面上讲就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写作的自信和兴趣;其次,在Sibelius中修改作品变得非常的方便,比如在增减小节、音位移动、调性转换、乐器增减等方面都远远超过手写改动,只要在相应的地方做相应的操作就可以了。

三、结束语

Sibelius在我校本科音乐理论专业学生的音乐教育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提升。总而言之,高等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我们必须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我国的高校音乐教育。高校的音乐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宋璐璐.音乐软件在数字音乐教育与交叉学科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2009,(02).

[2]蒋长青.Sibelius音乐软件在多声部音乐写作中的运用[J].文学艺术,2011,(01).

篇9

关键词:俄罗斯手风琴;发展过程;体系;教学;影响

众所周知,手风琴是一种“活簧类”乐器,最早是由中国的笙传入欧洲,被欧洲的乐器制作师借鉴其笙簧发音原理,加以改制,逐渐成形的。手风琴在俄罗斯发展起来是因其便于携带,运用于各种场合来独奏、合奏、或独立伴奏,在剧场、集会场所、露天舞台都非常适用。俄罗斯人天性热情活泼,能歌善舞,加上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俄罗斯与中国在政治、社会形态和文化背景上又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件乐器在某些特殊时期甚至起到了联系中俄政治和文化的作用。下面先就俄罗斯手风琴教育教学的发展过程做一些分析。

一、手风琴在俄罗斯的出现及发

(一)手风琴在俄罗斯的音乐地位

从手风琴传至俄罗斯,制琴工匠们制作出巴扬手风琴开始,这件乐器就逐渐融入到了人们生活中,在民歌、民间舞蹈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这一点在世界范围内也属罕见。笔者在留学期间深深体会到了这点,手风琴几乎可以说已植根于俄罗斯人民的文化当中,具有很强烈的俄国的“民族特色”了。笔者留学的数年中所听到的流行音乐95%以上都会有手风琴的伴奏、solo(华彩乐段)、和即兴旋律,这件乐器在全世界范围内已被默认为俄罗斯的“民间乐器”了,其地位等同于中国的二胡、京剧,是带有明显的标志性色彩的。

(二)专为手风琴而创作的作品出现

19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俄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柴可夫斯基就已经在自己的作品中将手风琴作为乐队的一个部分了,这是巴扬及手风琴在世界音乐领域里的最初尝试和良好开端,之后还有诸如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柴金等著名作曲家专为手风琴做过室内乐、独奏曲以及协奏曲。在这件乐器的演变与发展中,经历过基达连科、斯特尔利果夫、卡萨科夫这几位设计师的过程。

(三)双系统巴扬手风琴的出现

巴扬手风琴的设计样式是由基达连科构思决定的,之后斯特尔利果夫在此基础上制作出了一种四排琴键(纽扣)的巴扬手风琴,同时期在俄罗斯的手风琴出现了“自由低音”――即左手带有转换系统,可通过系统转换按键把左手切换于传统和弦低音和带有数个八度音域宽度的自由低音之间。1929年,斯特尔利果夫研制的带转换系统的自由低音申请获得专利发明权,左手的音区由传统低音的一个八度转换为自由低音的数个八度之后就可以演奏巴洛克时期的复调作品、部分古典乐派的钢琴曲了。极大地拓宽了手风琴表现的音乐类型的范围,使手风琴开始步入殿堂音乐,可以演奏愈趋专业化的音乐。自由低音手风琴的产生是手风琴发展史上最重大的转折点。1951年,根据卡萨科夫的创意,莫斯科的制琴专家谢列兹涅夫和弗冈诺夫制造出了新型的巴扬手风琴,这种巴扬也就是现代专业演奏用巴扬的雏形,被称为自由低音双系统巴扬。

(四)B系统及C系统自由低音手风琴的出现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莫斯科、瓦洛涅日以及图拉的一些工厂, 彻底掌握了生产这种双系统巴扬的技术,并进一步发扬,产生了两个著名的手风琴品牌――“俄罗斯”和“尤比特”,笔者现今使用的就是尤比特的双系统自由低音巴扬,音色柔和优美,是世界顶级的手风琴品牌。在俄罗斯相对于B和C两个系统,使用B系统的更多,C键在第三排键钮上,从指法使用上来说更利于演奏者,第一排和第二排琴键是重复排列的,这也使演奏者在使用第四、第五排键子演奏重复的音更方便。B系统的琴还广泛运用于南斯拉夫、波兰等国家。

二、我国手风琴发展现状

从传统低音手风琴从欧洲传入我国之后,经历过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革命战争时期的特殊发展阶段,那时候手风琴更多地运用在军旅慰问演出,通过文艺兵给部队鼓舞士气、激发革命理想和活跃生活气息的歌舞演唱伴奏,手风琴经历了一个被广泛运用的快速发展时期。再就是在七十年代末,结束,改革开放伊始,我国手风琴发展又经历了一个辉煌时期,那时候被称为“红色手风琴”年代,几乎人人都熟悉手风琴,很多家庭都有自己的手风琴,老一辈的人也都学习或者拉过手风琴。手风琴音乐在创作环节上,也被很多艺术家创作出大批优秀的作品,在手风琴的教学上国内也在繁荣发展。

但在经历过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繁荣发展时期之后,手风琴的发展没有以前那么迅速和大众化了,这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手风琴已经渡过了“红色”年代,在和政治色彩逐渐牵连不大的前提下,官方对手风琴的宣传力度就没有以往那么大和那么重视,手风琴在部队、演出时的暴光率就在直线下降,民众在个人需求(演唱、自娱自乐)上,也会减低对它的使用。近代钢琴发展迅速,人们大多思想上认为钢琴才是“贵族乐器”或“殿堂乐器”,从心理上觉得钢琴即便是放在家里也会很有面子,会被人羡慕,加之手风琴演奏时需或坐或立,乐器重量是不可忽视的,钢琴则无需考虑此点,手风琴的发展整个儿就受到遏制和局限了。

我国的手风琴教学水平亟待提高,放眼看当今音乐中乐器的发展和流传广度,学钢琴和古筝的琴童数量急剧提升,手风琴真正的幼儿教学已经大不如前,任何乐器的生命力都源于琴童,只有学琴的孩子多了,这件乐器才有可能发展起来。不同于俄罗斯的手风琴“民族民间化”,在中国,手风琴不属于民乐、不属于管弦、交响乐器,过了红色手风琴年代,手风琴的受关注度和普及度都在大幅下降。

三、结语

总而言之,相对于俄罗斯来说,中国的手风琴发展更具自身特点,受限于历史、环境、政治文化、经济因素,我们的手风琴发展远不如俄国。想要打破这种这种局限性,更好地让手风琴这件乐器“活”起来,“火”起来,对我们来说任重而道远,需要所有手风琴教育者、从业者和喜爱手风琴的人共同努力。在发展传统手风琴的同时,多开发新的道路,发展殿堂音乐的专业自由低音,开拓更易与大众融合的表演性流行手风琴,多方努力多方发展,希望我们的手风琴专业能够迅速的回归热门,回复生机勃勃的发展状况,为我国,为世界手风琴事业做出一番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冰冰.新时期中国手风琴发展状况研究[J].大舞台,200(05)

[2]余冰.手风琴音乐创作、演奏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篇10

关键词:民族 音乐 绽放

重视本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已成为世纪开端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的民族音乐集中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凝聚着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到这一点,精心设计我们的教学,引导学生欣赏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利用艺术帮他们知善恶,识美丑,加强修养、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那么如何让民族之花在音乐课堂上绽放呢,我在以下三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以流行元素作引子,进行比较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现在的孩子被流行文化所包围,这是不能回避的事实。所以老师的思考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因势利导,借助流行元素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在课前可以围绕所要讲解的民歌发动学生搜集当下的流行歌曲,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学唱、聆听、分析评论歌曲的风格类型、乐曲旋律特点、歌词、配器、演唱技巧等。对于好的音乐我们还要给予肯定,这样便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并加大了学生对音乐课学习的兴趣。同时,了解流行音乐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无严格的技术规范,强调倾诉、渲泄,力求演唱的大众化、生活化。在此基础上再给学生讲述民族音乐是讲一个民族的民族特性在音乐中的体现,直接生动地反映人民的生活习俗,语言,思想感情。我国幅员辽阔,不同民族、地域、都有着不同的蕴味,它不如流行歌曲表现的直白,需要认真品味,领悟。如在授课过程中可将广为流传的一首流行歌曲《两只蝴蝶》与民歌《敖包相会》这两首歌曲作个简单的比较,通过聆听,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两只蝴蝶》是一首极具流行特质的流行歌曲,旋律通俗,容易上口,倾诉性极强,风格迥异,但没有地方色彩,而《敖包相会》则有明显的浓郁的地方气息的传统民歌,旋律优美开阔,随歌词变化曲调也有所改变,形成分节歌形式,抒发内心情感。分析后,再和学生一起讨论流行歌曲为什么广为流传,结论是流行歌曲是有朝气的年轻人做它的听众,再加上唱片公司的大力宣传,它具有一定的商业性和技术性,但究竟能否流芳百世,也要靠时间和诸多因素的检验。而我们的民族音乐却只是靠口传心授,然而它接受了时代的考验,流芳百世,是因为它凝聚着民族的精神、意志,有着较深的内涵。流行音乐无论多现代,它依然受民族文化的影响,目前有很多的流行音乐在创作中与民族音乐结合,并得到很好的效果,如歌曲《又唱浏阳河》等,听来别有韵味,很受欢迎。通过这种比较式教学,引导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民族音乐教育。

二、扩充课堂容量,进行结合式教学,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开阔文化视野

在欣赏课中,避免教材中单一的曲目,可将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同一主题音乐作品有机结合。如在欣赏《绣荷包》这一作品时,可将各地区的作品让学生们集中欣赏,让同学们感受到陕北的《绣荷包》美丽动人,色彩柔和,略带伤感;云南的《绣荷包》旋律流畅,语言简洁,节奏强烈;黑龙江的《绣荷包》表现的浓浓北国音调,哀怨朴实的情感,四川的《绣荷包》则表现出浓郁的川辣味等,这样同学们在同一音乐主题下感受到不同地区的风格。还可以将同一音乐形象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表现形式的音乐作品有机结合,如欣赏河北民歌《茉莉花》可以与现代流行歌曲《茉莉花》及萨克斯曲《茉莉花》集中欣赏使学生感到同是赞美喜爱茉莉花,却有这么多不同的色彩和表现手法。还有很多传统民歌都可以与现代新民歌、新民族音乐有机结合,灵活多变,增强音乐感受能力,使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有较深的认识,开阔文化视野。

同时在欣赏民族器乐曲时,也可以采用现代的多媒体与视听相结合的方式。多媒体视听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巨大影响已经渗透到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民族音乐教学中,我们不能停留在有限的几本磁带里。在现代化教学改革中,我们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欣赏《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时,结合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手段,使学生在出声入画的音乐情境中,更完整地理解作品,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三、欣赏民族经典,进行激发式教学,培养学生高雅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对一个民族来说,音乐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是民族的血脉。一个民族音乐内涵的情感与精神,往往是它的灵魂和思想。智慧的发源地。通过欣赏民族经典音乐,让学生感受树根立魂的民族精神是进行激发式教学的初衷。

开设民族经典音乐欣赏课,赏析《赛马》、《梁祝》等经典。二胡独奏曲《赛马》曾被20岁的中国钢琴演奏家朗朗及身为专业二胡演奏家的父亲朗国任搬上了卡内基音乐厅。朗朗以其超凡的个人魅力与对音乐的痴迷和热情赢得了全世界乐评人和爱好者的青睐,他不忘自己是中国人,穿上了红色中式上装与父亲演奏钢琴、二胡二重奏《赛马》,父子俩你来我往,大有骏马飞腾、鬃毛耸立之势。朗朗自信的眼神飞扬的头发,兴奋的表情,无不显示出对中国民族音乐的骄傲。当学生们欣赏完这一片段后,他们非常兴奋……课后许多学生对我说,没想到民族音乐这么棒!

《悲情而又浪漫的爱》,这是为欣赏经典名曲《梁祝》所起的课题。同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世界顶级指挥家小泽征尔说,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很神圣的,必须要跪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