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行业发展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7: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通信行业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通信行业的经济效益。在上文中,我们对2006年到2011年我国通信运营商的业务收入、业务总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一组数据中,分别对业务收入和业务总量的指标进行了明确的分析,同时也表示我国通信行业的业务总量在逐年快速的上升,且业务总量的增长速度比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要快得多,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收入与总量不匹配,究其根源,主要是我国通信行业中的三大运营商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尤其是2008年12月12日工信部3G牌照以来,各运营商为了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运营商之间相互降价而导致。因此,通信行业中通信运营商的业务收入与增加值给我国经济的增长带来直接的贡献。
2.通信行业的发展给经济增长带来的间接贡献。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通信行业的发展给经济增长带来的直接贡献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正是由于通信行业的发展,带动了与同行行业发展相关的通信设备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而这两大通信行业的发展又间接性的带动国家经济的增长。因此,通信行业的发展给经济增长带来的间接贡献,主要表现在通信设备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2.1以通信设备制造业为基点分析通信行业的发展给经济增长带来的间接贡献。就目前来看,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生产的产品主要有网络型、无线型和终端型通信产品。其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面带来的贡献主要是其销售收入在整个GDP中所占的比例。从2006年到2011年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销售收入在整个GDP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29%、2.73%、2.55%、2.23%、2.04%、2.27%。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通信设备制造业给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呈现出稳中略下的趋势。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通信企业的重组以及3G业务的拓展,尤其是重组后的通信企业要想在市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网络的规划和建设,开创和开发一些新的品牌和业务,而这就为通讯设备制作商、内容提供商以及系统方案解决提供商等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而通信运营商是主要的投资者,通信设备行业就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但是由于一些通信设备生产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还十分有限,因此能保证销售收入在GDP中的贡献率稳中略下的趋势已经十分难能可贵。
2.2以通信服务业为基点分析通信行业的发展给经济增长带来的间接贡献。就目前来看,我国通信服务业类型主要有信息系统集成型、信息技术咨询、运营和数据处理等服务。其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面带来的贡献主要是其销售收入在整个GDP中所占的比例。从2007年到2011年间,我国通信服务业的销售收入在整个GDP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1.02%、1.29%、1.5%、1.87%。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通信服务业给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之所以通信服务业的销售收入在整个GDP中所占的比例还相对较低,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的信息服务行业属于初级发展阶段,但随着全球信心花时代的到来,信息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带动了社会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尤其通信服务业的销售收入在整个GDP中所占的比例在逐年的上升,主要得益于目前我国在信息服务行业方面出台了诸多扶持政策,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尤其是4G牌照发放后,我国的信息服务业必将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保持高速发展的趋势。
二、通信行业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综述
第一,通信行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2006-2011年,综合通信行业业务收入对GDP的直接贡献、通信设备制造销售产值对GDP的贡献和信息服务业收入对GDP的贡献得到的通信行业对GDP增长的总贡献率平均达到约6.2%。
第二,随着经济的发展,通信行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呈下降趋势,通信行业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率的降幅趋势逐年减小。当电信业进入转型末期,通信行业的发展与GDP的增幅差距将明显收窄,伴随信息运营阶段的到来,二者的增速或重新趋于一致。
第三,由于全国通信业正处于转型阶段,它对GDP的贡献呈稳中略有下降趋势。其中,通信运营商和通信设备制造商对GDP的贡献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下降,但在2011年3G业务的大力发展下,通信运营商和通信设备制造商对GDP的贡献趋势有所回升;近几年兴起的信息服务业由于国家的大力支持,对GDP的贡献逐年上升。从这个角度而言,它对国民经济运行发挥着重要的先导作用。
三、结语
篇2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通信运营商;发展机遇;挑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TN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1-0090-02
互联网技术是20世纪以来人类最重要的科技发明,代表了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经过20多年的发展,移动通讯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全球经济、文化、经济和社会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加速了社会文明和信息传播的变革进程。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我国手机网民的数量正在逐年递增,因此,电信运营商的积极变革是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必然趋势。
1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通信业务发展的特点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通讯业务是一种双向融合的服务模式。其打破了传统通讯业务只能为客户提供语音、数据等内容的资源出租式服务。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带动下,通讯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功能更强大的新移动通讯终端功能提高了客户服务质量,丰富了服务内容。
2 通信运营商目前所面临的挑战
2.1 数据流量指数式激增,数据响应快速
随着移动用户对服务的体验要求逐步提升,服务内容的多样化发展,移动数据流量呈现了指数化的增长趋势,因此,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数据流的传输速度急需提升以跟上移动通信业务的高速发展。但是,以运营商怒前的技术设备水平,服务质量并不能完全实现客户目前的高速、高质的要求。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通信企业需要整合现有资源,实现高效的优质服务。
2.2 移动数据服务与资源的明显不匹配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移动通讯客户,通讯企业和移动运营商越来越重视数据服务质量,相应的移动通讯企业的资费收入和设备维护费用就会提高。但是如果盲目上涨资费就会失去部分移动用户,所以国内大部分运营商都尚未根据数据服务成本计算来提高服务资费。
2.3 移动互联网模式对传统移动运营模式的挑战
移动互联网模式是优于其他传统移动通信模式以移动通讯和互联网通信模式技术为基础产生的一种通信模式。这种新型的移动通信模式的特点是双向融合,要求运营商对传统的资源出租的低级运营模式进行变革,利用现有的客户资源实现向互联网体系的转变。
3 移动通信行业“五化”变革
3.1 终端智能化
当今产业发展中最为显著地特征就是终端智能化。据工信部统计,2011年,我国1月~11月手机超过了8192.6万部,上市了441中新机型,同比基本翻番。智能手机最为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够接入网络。前几年,3G模式中最为普遍的是WCDMA手机,成本也是相对较低的。近年来随着中国移动TD网络的完善,TD手机也在价格上有较大的区间,款式功能丰富被用户所接受。在客户对网络速度的要求下,4G手机也在急速发展。
3.2 无线接入宽带化
移动互联网对数据流量井喷式增长的需求直接发展了无线接入宽带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移动通讯技术如果仍局限于语音通信是远不能满足客户对多媒体应用的需求,所以无线接入宽带化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3.3 运营平台化
运营平台化指的是运营商迫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对网络的压力,以用户的价值和需求的基础构造的智能网络管道。大额的数据业务投资所带来的数据流量高增长未能给运营商带来可观的收益,运营商为了提升网络价值,转而由传统的经营宽带“哑管道”模式向可以引领产业发展的“智能管道”变革。经由不同方式打造的“智能管道”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识别客户、区分业务、调控流量、分级服务和管理资源等。目前运营商最为紧迫的问题是解决流量增长和收入不相匹配的问题。构建智能化管道就是要实现资源与业务的最优配置,进一步提升流量的经营管理。
3.4 业务融合化
业务融合化是产业融合化的产物,运营商首先要想客户提供最为基础的语音通信业务,其次还要满足客户对数据和视频等综合多媒体信息的需求。松耦合、多样性的网络才能实现业务和终端的融合并拓宽业务范畴,这种模式能够实现业务的多样性和积极发展。业务融合还能够提升用户的体验,把移动互联网与电视终端、手机、电脑上呈现的各种信息形式同时通过移动终端呈现给客户。
3.5 通信外延化
通信外延化的主要内容是物联网。其打破了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模式,将通信范畴扩大到人与机器、人与物、机器与机器 、物与物,直接拓宽了通信的内涵和范畴。从长远来看,物联网具有巨大的潜在发展价值和市场空间,也因此得到了大多运营商的关注。工信部根据今年的统计数据预测在2020年我国市场规模将成长为万亿元级别的市场规模。由此看出,物联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发展潜力,未来五年物联网的发展方向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推广应用。
4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通信业发展的策略
4.1 加大移动通信网络体系建设力度
现在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移动运营商如果不能及时的构建新的移动互联网通讯体系,将会被时代所淘汰。建立新的体系要以移动通讯现有的平台为基础,不断加强互联网的研发,进而实现新体系的融合。具体措施包括:提高移动网络质量和速度;加大对于云计算、点对点传输的高新技术的研发力度;在保证移动互联网质量的情况下亚索运营成本。为加快移动通信和互联网通信的融合,应通过对隔代通信网络的进一步分析研究,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新标准运营体系。
4.2 创新互联网跨行业合作形式
互联网行业和移动通信行业是存在差别的,移动运营商不熟悉互联网行业,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客户对于通信的需求程度在不断提高,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行业交流合作成都的提高,这对移动运营商来说是一种挑战。移动运营商只有对互联网通信进行进一步的研发才不会失去时展的先机。
4.3 提升对客户的需求的把握和分析
在移动通信和互联网通信双向融合的形势的推动下,信息服务的种类和方式也在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受到时展的影响,移动运营商必须要以客户的需求为主,了解客户的对通信的需求,尽最大的可能满足客户。所以,按照客户的需求对客户分类是十分必要的。做好客户分类,才能进一步制定合理的需求方式。在建立子系统和销售模式及其他运营过程中要把资源合理利用作为基础,最终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移动客户的需求。
4.4 逐步打造智能管理,做好流量经营
“流量经营”要求首先搭建运营商智能管道和产业链聚合平台,以释放流量价值为目的,小流量产品为研发重点,将流量规模扩大、流量结构改善、流量内涵丰富作为经营方向的一整套理念、方法及行动的整合。
4.5 充分发挥优势,做好传统管道
虽然“哑管道” 时代的发展下需要寻求转型,但是由于现有的新兴技术不够成熟和完备,所以构建“智能管道”不能急于求成。传统管道作为所有业务开展的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就像客户最基本的需求还是语音业务一样,运营商还是离不开传统管道。传统的管道还是需要得到重视和建设好。
4.6 云计算务实推进,IDC建设逐步展开
现阶段出现了云计算过热的现象,很多企业为了显示自己运用了新的技术都声称自己运用了云计算,但是大部分方案在实际操作中是不需要云计算的。特别要指出的是采用云计算的IDC建设是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的,所以IDC建设更应该有规划按要求建造。中国移动设计院就在积极研究实验新型节能、低PUE值和环保IDC。
5 结论
移动通信企业首先要全面仔细的分析通信业务的发展环境,将满足客户的需求作为中心,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针对不同的客户种类研发不同的服务项目,提高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葛永杰,周晓.中国通信行业运营商如何打破移动互联网的壁障――转型为服务提供者、终端厂家、应用开发商三者的方向引导[J].中国科技纵横,2013(2):75.
篇3
关键词:工程监理;发展趋势;
1 引言
工程监理是以各种工程专业技术服务工程建设的行业,是指具有监理资质的单位受工程业主的委托,依据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对工程建设实施的专业化监督管理。1988年我国有了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并强制推行。并参照国外先进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受益颇多,使工程监理行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势态。近年来,我国通信行业发展迅速,各大运营商纷纷出台各种政策,以获取市场及客户多方面的竞争优势,更是开辟了我国通信行业发展的新格局。面对新的行业格局,各大运营商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新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工程建设进度加快,工程成本控制更严格,大家出奇一致的确定了“低成本、高效益” 的运营发展模式。通信工程监理服务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控制工程进度和投资,提高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优点日益突显,工程建设监理业务需求呼声越来越高,建设方聘请监理公司参与项目管理的意愿日趋强烈,通信工程监理业务呈现较好发展局势,建立了一支初具规模的监理队伍,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通信工程建设监理制度,积累了一些通信工程监理经验,为建设我国通信事业作出更大贡献打下了基础。
2 通信工程监理业务现状
工程监理可以适用于工程建设投资决策阶段和实施阶段,但目前我国大多数通信行业监理公司的主要业务集中在单纯的工程施工阶段,而且只是以质量监理为主,尚未覆盖工程实施阶段全过程,为业主提供的服务面很窄。在工程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监理咨询业务的服务集中在通信行业设备安装工程及房屋建筑工程领域,可行性研究的编制、评估方面,基本是一些建议或评审意见,可以说还没有展开工程监理业务的拳脚。
3 通信监理业务的发展趋势工程监理和项目管理的比较
3.1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项目监理的核心内容包括“三控三管一协调”,其中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和质量控制更是重中之重。范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中规定,项目管理的服务核心内容是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安全、进度、费用、合同、信息等管理和控制;项目监理的核心内容是“三控三管一协调” ,包括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进度控制与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可见在范围管理这方面,项目监理和项目管理是基本一致的。
3.2时间(进度)管理和进度控制
项目管理中项目时间(进度)管理的概念是指项目管理者根据工期和实际进度,来对项目及所拥有的资源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进行高效率的计划、实施与控制,最终获得项目目标交付物的系统管理方法;项目监理中的进度控制是指对工程建设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持续时间和衔接关系根据进度总目标及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制订计划并付诸实施,然后在进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经常检查实际进度是否按计划要求进行,对出现的偏差进行分析,采取补救措施或调整、修改原计划后再付诸实施,如此循环,直到建设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两者都把项目视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注重检查(实施)、纠偏(控制),都认为项目进度管理(控制)是一个循环性的例行活动,包括编制计划、实施计划、检查、比较与分析、确定调整措施、修改计划,从而形成一个封闭循环系统,同时在采用的技术方法方面也基本上是一致的。3.3成本管理和投资控制
项目监理和项目管理在费用控制方面基本上是相同的,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检查费用实际执行情况;发现实际费用与计划费用的偏差;确保所有正确的、合理的已核准的变更都包括在项目费用基准计划中,并把变更后的项目费用基准计划通告给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分析费用绩效,从而确定需要采取的纠正措施和活动。同时,项目监理和项目管理都十分注重投资与质量和进度的辩证关系,在确保费用不超预算的情况下,追求质量和进度的最佳平衡点。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在工程建设监理过程中,监理工程师经常把质量控制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控制和规范项目团队中各方的行为。项目管理在关于项目质量管理的内容中指出,其基本方案旨在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在ISO9O00和IS010006质量体系标准与指南中提出的方案相一致。因此,项目管理与工程监理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指导思想是完全一致的,ISO90OO与ISO10006相互支持,相得益彰。综上所述,项目管理的基本内涵与工程监理的工作职责基本一致,监理企业向项目管理企业转型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是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项目监理和项目管理还存在以下不同:
一是项目管理强调全过程,包括项目前期咨询、招标、设计、施工以及竣工验收等阶段,而项目监理当前大部分集中在施工阶段。
二是由于当前项目监理主要集中在施工阶段,造成监理企业财会水平与项目管理企业有较大的差距,在费用(成本)管理时,所站的高度、切人点、介人深度等方面均有不同。
三是提供服务的内容不同,监理企业当前的工作内容以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为主,投资控制往往由业主自己控制,进度控制则由施丁单位控制(监理控制力度较弱),而项目管理则涉及建设方项目管理的所有方面,包括投资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安全管理、信息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
四是与业主关系的定位不同,监理单位与项目法人是委托关系,监理单位是公正的第三方,而项目管理则完全代表业主利益,是业主忠实的顾问和助手。
五是相对于项目管理而言,工程监理拥有更多的强制性内涵。
4通信工程监理企业向项目管理型企业转型的必要性
1.通信工程投资规模越来越大、专业交叉越来越多,对监理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是在施工阶段介入提供监理服务,已经不能满足项目本身对管理的要求。而项目管理则强调全过程服务,在T程的立项阶段就介入管理,管理的力度和介入的深度都要优于监理服务。
2.国内通信监理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同质化竞争、低价竞争的现象越来越多,监理企业向项目管理型企业转型是提升其核心竞争力、避免同质化竞争和低价竞争的必然选择。
3.我国加入WTO以来,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外的项目管理公司越来越多地涌人国内市场,监理企业向项目管理型企业转型是适应国际规则、抵御外来竞争的最好方法,也是今后走出国门必须具备的条件。
篇4
本报讯 2月18日,2013年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新闻会在京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毛伟明、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张峰、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肖春泉介绍了2013年全年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
张峰表示,从全年来看,我国信息消费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一是信息消费整体规模增速迅猛。2013年,信息消费整体规模达到2.2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8%。其中,信息产品消费规模达到1.2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5%,智能终端成为信息产品消费的热点;信息服务消费规模超过1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等非话业务成为主要增长动力。此外,电子商务持续高速增长,2013年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突破10万亿元。二是支撑信息消费的网络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随着宽带中国战略、宽带中国2013年专项行动的全面实施和落实,截至去年12月,我国4MB以上高速率宽带接入用户占比达到78.8%,在2011年底的时候,这个比例仅为40%;3G网络已覆盖全国所有乡镇,4G商业化全面启动,去年12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放了TD-LTE牌照,拉开了4G发展的大幕。
当前信息消费推进工作仍面临以下问题和挑战:一是信息基础设施日益成为阻碍我国信息消费增长的瓶颈因素,宽带普及程度和接入性能影响了消费者实际应用和消费体验;二是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信息产品和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服务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三是政策环境需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个人信息保护和消费市场秩序维护工作需要继续加强。 张峰表示,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明确工作分工,统筹部署,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全面开展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建设,积极探索促进信息消费的新模式;二是组织实施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加快4G网络商用进程;三是鼓励国产智能终端产品和新型信息服务创新发展,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对于得到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放的移动通信业务转售的试点批文的企业数量是否过多的问题,张峰解释,目前共有19家民营企业获得批文,还有不少企业希望进入这个市场,工业和信息化部希望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企业数量多少要用市场来调配。 (周寿英)
我部希望各转售企业能够抓住这次发展的机遇,通过业务和服务的创新,与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共同将移动通信这个市场的“蛋糕”做大,在追求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各方也都不能急于求成,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有内在的规律,要充分尊重市场发展的规律,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与此同时,我们工信部也将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发现和解决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来促进公平竞争,也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努力为转售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公平良好的市场环境。(王娟)
篇5
在银行的整个IT蓝图中,核心业务系统是负责处理和管理核心银行产品的生产系统。所谓的“核心”银行产品,就业务而言,其实也就是指银行主营业务中向客户提供的存款、贷款、中间业务等产品和相关的服务。因为这些都是最主要的、最常使用的银行产品,所以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必须具备可靠性强且能支持大数据量任务处理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核心业务系统是一个商业银行日常运作的基础,核心业务系统的先进程度对整个银行的运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套专业化的核心业务系统在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被银行高管层所重视。近年来,核心银行业务系统升级的浪潮由国外延伸到中国,传统核心业务系统对银行业务变化发展的适应性问题越来越浮上台来。
这里我们分别从影响银行发展的大环境和银行内部发展所采取的措施,来看传统核心业务系统的逐渐失势。
银行业务发展大环境推动系统发展
一是客户需求环境不断变化,金融产品的创新需求层出不穷。金融产品的创新,从规划设计到营销和维护,都离不开一个具有灵活架构的核心业务系统的支持。二是市场竞争短兵相接,外资银行不断涌入中国市场。国内商业银行需要知己知彼,首先要透彻了解自身的业务经营状况,才能在此基础上制订合理的业务策略。三是增强风险控制能力,应对银行上市浪潮的冲击。这就要求银行的业务系统能够帮助银行对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和集约化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率,有效控制操作风险。
这些变化的直接影响,是给银行的IT系统,尤其是核心业务系统,带来了新的要求。绝大多数银行现有的核心业务系统,受到原来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的限制,难以对新出现的业务需求进行支持,甚至可能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瓶颈。通过建设具备先进设计理念的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配套的全行数据集中和流程重组来实现业务经营的规范化和集约化,是我国商业银行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必然途径。
银行内部发展的需求催生新系统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银行内部也正在进行着全面、深刻的变革,这些变革涉及到银行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从组织架构、业务模式、激励机制,到产品创新、客户服务、风险管理,而作为支撑银行业务高效运转的核心系统,必须充分满足这些新的需求:一是深入理解客户,努力提升客户满意度的需求。二是建立快速产品创新体系,提供特色金融服务的需求。三是实施数据标准化,持续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需求。四是IT技术创新,应用系统架构体系优化的需求。
不可否认,国内很多银行使用传统核心业务系统在柜台服务方面实际上与国际银行业并没有大的差距,有的地方做得更好,但是一涉及到对组织结构、经营理念、管理架构和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以及绩效考核、风险管理等严重依赖信息体系的领域,就显得严重的滞后了。并且,大部分商业银行用于处理核心银行业务的IT 系统均是由银行自主开发,或直接购入的较成熟系统,经过多年的运行之后其维护成本迅速升高,系统架构封闭,不易于加入新的功能且易宕机。同时,系统的设计不是以客户为中心,并且不同应用系统之间难以进行信息的共享,因此已慢慢难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新老核心系统的差异
随着IT应用的发展,国内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发展历程基本上可以归纳成四大阶段:替代手工操作的电算化登记薄概念的单机版时代,各业务系统独自处理的主机终端模式时代,以数据集中、面向交易为特点的综合业务系统时代和面向客户、产品化的“新一代”。其中综合业务系统普遍被认为是传统的核心业务系统,这种说法也是相对于目前“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而言的。
核心业务系统的简单对比
系统架构—“以账户为中心”与“以客户为中心”的系统架构是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与传统业务系统的主要区别所在。传统核心业务系统是以账户为中心进行设计的,使得业务数据的存储、维护和展现等操作都在账户层面进行。账号里还包含机构号等与客户本人不太相关的管理要素,造成客户只能跟着机构走,一旦机构撤销,客户必须更换存折之类的种种不合理现象,致使银行的客户服务能力下降,甚至会导致客户流失。同时,客户完整关系视图的信息在以账户为中心的架构下也难以获得。而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采用以客户为中心的设计,通过惟一的客户信息文件将不同应用系统中属于同一客户的账户连接起来,并且在客户信息文件中定义不同客户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形成客户完整的关系视图。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业务系统帮助银行获得更多客户层面上的信息,作为正确制订业务策略的基础,令银行管理者能够实现更为精细化的风险管理和差异化服务。
篇6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修订试行)》(政〔〕18号),市工业经济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修订试行)的实施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年**月**日
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修订试行)》的实施细则为进一步贯彻《关于优先加快工业发展的行动纲要》,落实《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修订试行)》,规范加快工业发展资金管理,本着统筹指导,简化程序,提高效能和公正廉明的原则,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申报、受理、审核及资金拨付程序
1、申报条件
⑴凡注册、生产在本市区域内的工业企业(不分所有制以及隶属关系),以及开发区、产业园区和相关单位均可申报“加快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
⑵申报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奖励政策的项目必须是列入《**市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的项目(含续建项目)。凡列入国家、省“861”计划和市“1346”行动计划的工业项目,直接进入《**市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其它工业项目,投资总额在500万元以上,符国家产业政策和《**市产业指导目录》的要求,并通过市工业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专家评审,即可列入《**市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
申报列入《**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的项目(含续建项目),可在每月10日前,由企业和单位将申请报告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送市工业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材料齐全后,市工业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评审,10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审结。
2、申报、受理与审核
具备申报奖励条件的项目、企业和单位均需履行申报、受理与审核程序。
⑴申报时间
按季度申报的有:
①工业项目前期费用的补助;
②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补助;
③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
④新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省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质量奖,国家或省级新产品,商务部或省出口名牌,主持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通过“三一”管理体系认证的奖励。
⑤新认定的国家或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奖励。
其它奖励政策均按年度申报。
按季度申报的,于下一季度的第一个月10日前报送申报材料。按年度申报的,于次年3月底之前报送申报材料。申报时,企业或单位将申请报告、申请表以及必备的相关证明材料一式四份,报送市工业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
⑵受理与审核
企业和单位的申报材料齐全后,市工业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审核,2周内一次性审结,报市政府审批。
3、资金拨付
经市政府批准后,市财政局2周内将应兑现的政策资金直接拨付给相关企业或单位。
二、申报要求
申报**市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奖励政策的企业和单位均须由企业和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填写申报表(详见附件1~附件4),并提供必备和相关证明材料。申报时,应按照不同类型的奖励条件和要求,填写相应的申报表,选择提供相对应的证明材料,具体要求:
1、申报投资工业项目奖励应提供的材料
统一申报材料:
⑴申请报告和申请表;
⑵营业执照(复印件);
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⑷项目进度情况说明;
相关证明材料:
⑴国家、省、市重点项目证明材料;
⑵项目前期费用协议(含环评批复)及付款凭证;
⑶项目在建工程明细帐(复印件);
⑷企业季度财务报表;
⑸工业用地出让同,购置设备和厂房及辅助设施建设工程的协议,以及资金支付凭证;
⑹购置循环经济综利用专用设备和专有技术的证明材料及付款凭证;
⑺投资总额600万美元或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外来投资企业,其新建工业项目所缴纳的所得税凭证。
2、申报工业企业加快发展奖励政策应提供的材料
统一申报材料:
⑴申请报告和申请表;
⑵营业执照(复印件);
相关证明材料:
⑴经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本年度和上年度财务报告;
⑵本年度和上年度的增值税、所得税缴纳凭证;
⑶对主机企业引进和培育的新办配套企业,由主机企业提供配套企业名录、证明材料和配套企业增值税、所得税缴纳凭证;
⑷新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省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质量奖,国家或省级新产品,商务部或省出口名牌,主持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通过“三一”管理体系认证的有关证明材料。
3、申报工业企业推进技术创新奖励政策应提供的材料
统一申报材料:
⑴申请报告和申请表;
⑵营业执照(复印件);
相关证明材料:
⑴新建立的国家或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相关证明材料;
⑵新购买的科技成果证明材料、转让协议和付款凭证,或自主研发和“产学研”新的科技成果相关证明材料及费用支出凭证,产业化投入与产出凭证,以及成果产业化新增增值税缴纳凭证;
⑶新列为高新技术产品的证明材料及该产品增值税缴纳凭证;
⑷新列入国家或省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批准文件,以及信息化项目实际完成投资的证明材料;
⑸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准文件,项目进度情况说明,项目实际完成投资证明材料,以及培训费用收支的相关证明材料。
4、申报加快开发区、产业园区发展奖励政策应提供的材料
统一申报材料:
⑴申请报告和申报表;
⑵营业执照(复印件);
相关证明材料:
⑴城区产业园新的工业项目土地出让收益及上缴国家和省相关费用的证明材料;
⑵新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有关部门批准文件,项目进度情况说明,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协议和贷款付息凭证;
⑶新的多层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有关部门批准文件,经有资质的审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建筑工程决算审计报告,项目进度情况说明,以及厂房建设实际投资凭证;
⑷城区产业园区新引进市外工业企业的增值税、所得税缴纳凭证;
⑸城区产业园区新引进市内外资作工业企业的股权结构证明材料和增值税、所得税缴纳凭证;
⑹新落户其他开发区、产业园区的招商引资工业项目实际完成投资额证明材料和企业增值税、所得税缴纳凭证。
三、其它
1、各单位均应在规定申报时间内报送申报材料。逾期没有申报的项目,视为其自动放弃,不再受理。
2、实行“一企一议”、“一事一议”的项目,不再重复享受鼓励投资工业项目的政策。申报享受“一企一议”、“一事一议”政策的项目的受理、审核和资金拨付程序按本实施细则执行。
3、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编制的符《**市产业指导目录》要求的工业项目,均可申报项目前期费用补助,补助金额参照政策条款第4条执行。
4、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工业用地、厂房、工业辅助设施以及设备投资。
5、工业企业购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在本市实现产业化,投入产出比达到1∶2~1∶3的,给予企业科技成果实际购买费用的30%专项补助;达到1∶3~1∶4的,给予40%专项补助;超过1∶4的,给予50%专项补助。
企业自主研发和“产学研”新的科技成果在本市实现产业化的,可比照政策条款第20条执行。
6、新列入国家级、省级企业信息化试点的工业企业包括国家级、省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
7、列入省级以上新产品的技术水平需达到国内领先以上水平。
8、各开发区、产业园区投资兴建的三层及其以上标准化厂房,容积率不低于1(扣除代征道路面积)的,每宗土地上所建厂房全部竣工后,按厂房实际建设投资(不包括土地购置费用)的30%补助给开发区、产业园区,但不重复享受固定资产投资补助政策。享受30%补助政策扶持的厂房,五年内各开发区、产业园区不得转让或改变用途,否则,将追回补助资金。
篇7
文 号:财建[2012]1111号
日期:2012-12-31
执行日期:2012-12-31
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发展改革委,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为规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发〔2012〕28号)等文件规定,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制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12年12月31日
附件: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以下简称《决定》)和《“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发〔2012〕28号,以下简称《规划》)以及预算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关键技术突破、产业创新发展、重大应用示范以及区域集聚发展等工作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专项资金由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共同管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第二章 资金使用安排原则
第四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和安排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一)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调动企业主体的积极性,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瓶颈制约,政府适当给予扶持和引导,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创新活力。
(二)集中资金,扶持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明确的重大工程、重点发展方向,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资金,综合扶持,促进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引导产业链协同创新和区域集聚发展,鼓励创新资源密集区域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三)区别对象,创新方式。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及阶段性特征,针对不同对象、不同阶段、不同问题,创新体制机制和支持方式,并做好与其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等的协调配合,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第三章 资金支持范围
第五条 专项资金支持范围主要包括:
(一)支持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计划。采取中央财政资金与地方财政资金、社会资金参股,共同发起设立或增资现有创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支持具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或消化吸收再创新属性、且处于初创期、早中期的创新型企业发展。
(二)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选择受关键技术严重制约,关联性、基础性、公益性强的产业或技术,支持行业骨干企业整合产业链创新资源,加强产学研联合攻关、新一代技术储备、专利池集聚等,推动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构建技术创新联盟,提高协同创新能力,带动全产业链发展。
(三)支持技术创新平台。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针对行业或技术领域特点,依托产业链优势单位联合相关科研机构、企业及投资者,建立涵盖全产业链的开放性技术创新平台,加强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四)支持区域集聚发展。选择技术路径清晰、产业发展方向明确、相关配套不完整或市场需求不足的产业或技术,支持地方政府加强资源统筹配置,引导上、中、下游相关产业自主跟进,推动创新要素向区域特色产业集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五)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决定》和《规划》要求,以及行业或产业发展需要确定的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工作。
第六条 对已通过中央基建投资、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等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重点工作、工程或项目,专项资金原则上不再予以支持。
第四章 资金支持方式
第七条 专项资金一般采取拨款补助、参股创业投资基金等支持方式,并根据国际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势进行适当调整。
第八条 参股设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的管理程序、资金拨付等按照《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参股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11〕668号)执行。
第五章 资金申报、审核与拨付
第九条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及相关文件等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会同财政部制发申报指南,或确定试点示范的区域或承担单位。
第十条 符合条件的单位或地方按照申报指南要求编制实施方案并提出资金申请。对采取分年支持的,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及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以前年度实施情况考核后,确定后续资金支持方案。
第十一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会同财政部组织专家对各单位或地方编制的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并根据专家评审情况予以批复。
第十二条 专项资金由财政部根据有关规定审核下达。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追踪问效,组织有关机构对专项开展专项核查。
第十四条 中央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集团应加强对本部门、本单位专项资金使用和实施情况的监督考核;省级财政、发展改革等有关部门要加强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强化绩效目标考核,切实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实现政策目标。
第十五条 专项资金应当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挪用。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规定进行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
篇8
关键词:煤焦行业 新产业 发展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267-02
工业新型化是推进煤焦行业转型发展的根本举措,是实现跨越发展的主要依托。新产业系统作为煤焦行业工业新型化的有力支撑,应当紧跟煤炭主业发展步伐,加快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合理化、高级化拓展,积极推动煤焦行业由单一煤电“基地”向立体能源“中心”转变。
一、煤焦行业做强做大优新产业系统的意义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煤焦行业要紧跟时展步伐,把积极推进新产业系统的快速健康发展作为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主要依托和强力支撑,做强做优新产业系统。
1.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煤炭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高产量和浪费煤炭资源行为带来的后果是煤炭资源枯竭。长期以来,煤炭行业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严重束缚了其动力和活力,导致其核心竞争力匮乏,产业多元化经营格局尚未形成。随着煤炭市场的逐步放开,如果继续沿用这一模式,煤炭企业将很难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与其他企业分庭抗礼。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经成为煤炭产业发展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和必然趋势。
2.新产业系统快速健康发展是煤焦行业战略发展的强力支撑。煤焦行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在于切实贯彻“以煤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方针,要围绕煤,延伸煤,跳出煤,更新发展理念,全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建设,逐步从“一煤独大”向“以煤为本,相关多元化”转变,最终实现煤炭支撑非煤、非煤反哺煤炭的产业转型,为煤焦行业战略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3.新产业系统快速健康发展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相对于煤焦行业煤炭主业而言,新产业系统的发展规模与速度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也要看到,煤焦行业煤炭主业发展为新产业系统提供了雄厚的物质、资金、人才、技术等多种基础资源优势,新产业系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美好的发展前景。煤焦行业要充分利用这种优势,使新产业快速赶超煤炭主业发展步伐,做强做优新产业系统,为煤焦行业转型跨越发展贡献力量。
二、煤焦行业新产业系统发展状况分析
煤焦行业产业结构不合理,非煤比重偏低,对新产业系统发展缺乏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扶持,机制体制活力不足,管理体系不够完善,资源回采率和资源利用率低,各产业板块联合发展能力较差,企业研发和创新能力弱,部分产品技术含量低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煤焦行业新产业系统发展潜力和优势的有效发挥。
1.组织结构不合理、非煤比重仍然偏低。煤焦行业组织结构不合理、非煤比重偏低,非煤产业的发展没有得到充分重视,部分产业板块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有些生产工艺仍然比较粗放,加工层次较浅,副产品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资源采出率、综合利用率较低,如对煤炭开采过程产出的原煤副产品煤层气、煤矸石、粉煤灰、煤泥等循环利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
2.政策扶持和项目投资仍需有力支持。新产业系统发展缺乏系统、完善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新产业系统的快速健康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作为以煤为主业的煤炭企业来讲,各种投资主要侧重于煤炭生产的建设和开发上,非煤产业投资比重仍然偏低,资金投入依然是新产业板块发展的“瓶颈”之一。新产业系统的快速健康发展迫切需要更加有力的扶持政策体系。
3.机制体制活力不足,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新产业系统各产业板块分属多重和多个部门领导和管辖,各产业板块的发展缺乏统一协调的整体规划。企业生产经营的规范化、安全生产的组织、重点建设项目的投入、新产品的开发利用等多方位的需求还需要进一步落实,新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亟需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系统的管理体系。
4.各板块分散发展,未形成联合发展管理模式。建筑建材、机电修造、煤化工综合利用、多种经营、新型运输、后勤服务等各产业板块独立发展,厂点分散,各自为阵,联系不够紧密,联合发展和协同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较弱,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没有形成相关产业链条,尚未形成联合发展的园区化管理模式。
5.创新能力有待加强,核心竞争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各产业板块受传统发展观念与管理思路的影响,一方面对煤炭的依赖性较强,另一方面创新发展的思路不开阔。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发展能力有待加强,在市场竞争中缺乏核心优势。
三、煤焦行业新产业系统快速健康发展政策的思考和建议
新产业系统的快速健康发展要以产业优化升级,机制体制创新,整合重组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新产业,培育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兼顾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广园区化建设,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集约化管理,使新产业系统形成科学、合理、统一、高效的有机整体。当务之急是要把重心放在经济结构调整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找准优势,抓住特色,促进新产业板块从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转变,延伸产业链,做大产业群,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实现煤焦行业新产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调整产业结构,合理规划布局。要优化产业结构,改变“一煤独大”的结构现状。以煤为基,做好煤炭延伸发展的文章,提高新产业系统各板块的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实现高效、绿色、安全发展。鼓励煤化工、煤电气、煤电一体化开发,提升焦炭、电力、建筑建材等传统产业发展水平,壮大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物流运输等优势产业发展规模,重点加快节能环保、信息网络、研发设计、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积极发展瓦斯抽采、煤层气、煤矸石、煤泥发电、矿井水综合利用项目;进一步落实有关煤炭、瓦斯等综合利用优惠政策,鼓励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抓好洁净煤技术的工业化应用,发展洗煤、型煤、配煤等多联产技术,提高煤炭洗选加工程度;加强资源的循环使用,扩展延伸产业链条,输出高附加值产品,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的示范点,建成新产业系统循环经济园区,以工业新型化推进新产业系统快速健康发展。
2.加大扶持力度,优化投资结构。要实施新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进一步使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新产业系统经济发展优势。要加大对非煤产业项目的资金、政策扶持力度,优化投资结构,促进煤焦行业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统筹安排投资布局,避免盲目建设和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坚持上下一盘棋,使各个局部既服从整体战略安排,又照顾各产业板块的特殊情况;既能独立发挥各自优势,又能形成整体合力。要继续实施推进项目带动战略,抓紧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加快实施焦化、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再造步伐,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新型材料、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发展水平,努力实现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继续优化投资环境,积极扩大外部投资和开放程度,着力建设开放平台,强化区域合作,引进推广高新技术,提升投资水平。不断拓展投融资渠道,扩大项目建设资金来源,增强投资活力,尤其围绕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建设领域,进一步拓展投融资渠道,加大筹集建设资金的力度,整合统筹各类资金。继续优化投资结构布局,促进产业板块均衡发展,全面拓展新的投资增长领域和空间,促进新产业系统投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完善机制体制,健全管理体系。加快新产业系统机制体制改革完善,一方面可以推动主业不断增强竞争力,从而带动新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各板块产业间的协作,优化内部市场环境,形成良性循环模式。因此,应当加强对新产业板块的管理,统筹协调各产业板块发展关系,建立与煤焦行业相配套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先进体制、活跃机制及完善的管理制度。要以产权为主题,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构建各板块和集团整体协调发展格局;以经营为主题,完善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各板块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以管理为主题,实现管理方式的升级优化,解决各板块发展中的能力和效率问题。以好的体制确保好的战略决策,以好的机制确保好的战略执行,以好的管理制度确保战略执行到位。要在用足用活各项优惠政策的同时,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体系,逐步实现从政策优势向体制优势转变,及时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促进新产业系统的健康快速发展。
4.加强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要立足实际,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要积极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加强基础研究和战略技术研究,加快关键优势领域技术研究,掌握产品核心技术,实现重大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的跨越,形成知识、原始创新技术、产业化的有机结合。要集中优势力量,整合科技资源,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有效集成与合理配置,进一步增强集成创新能力,实现产业核心技术的集成创新与突破。加强科技战略合作,遵循产学研与自主开发并重原则,继续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其他相关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强化产学研战略联盟。鼓励、吸引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参与和承接行业及国家级科研项目,开展科技攻关,打造科技创新试验基地,实现新技术、新工艺的优先使用和专利共享,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上有所突破,要避免重复引进,走引进――吸收――提高――创新的自主创新之路,这是缩短与先进技术差距,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捷径。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加快高效、安全的新产业系统建设,提高各板块现代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淘汰落后的技术和工艺,推动新产业系统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转变,提高煤焦行业新产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赵光.高新技术企业经济风险规避的措施和方法[J]辽宁经济,2009(1)
[2] 邓小清,宋金杰,聂晓萌.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3)
篇9
【关键词】GMSC TMSC SIP ISUP SMPP HLR
一、产生背景
近年来,电信事业迅速发展,电话、手机普及率大大提高。通信网成为用户最多、覆盖面最广,影响最大的公众服务网。目前,各地区用户容量急剧上升,业务量大幅度提高,然而接通率一直很低。机键拥塞、用户的不当使用、不在服务区等各种因素严重影响了接通率,一方面无效呼叫量不断上升,另一方面运营商也无法从这些呼叫中取得正当的服务收益,影响了电信部门的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
二、产生原因
在此背景下,漏话提醒业务系统应运而生。各运营商通过搭建自己的漏话提醒平台来改变这一现状。目前中国移动有来电提醒业务、中国电信有漏电通知业务、中国联通有来电宝业务,虽然各运营商业务名称各不同,但目的都是一致的,即都是:更好的提高网络服务质量,降低用户投诉量,完善用户满意度;能提升自身经济效益 ,目前三大通信运营商的此类业务均为计费业务,一般为2元/月。
三、业务功能
漏话提醒平台系统是对于被叫方开通的业务,如果被叫方开通此业务,当有来话呼叫它,而此时它处于忙/不可及/关机状态时,系统将以短信的方式把漏掉的来话信息告知被叫方。
当主叫呼叫已经签约漏话提醒的用户遇占线、关机、久不应答或不在服务区时,系统将向被叫用户发送短信提示,如下:“XX省漏话提醒提示您:XX省XX市用户13*********在XX年XX月XX日XX时XX分给您来电,请及时回复。” 同时,系统也将向主叫播放提示音,如:“您呼叫的手机已开通漏话提醒业务,您的来电号码将以短信方式通知机主。”
漏话提醒平台有很强的灵活性,语音流程和信息提示均可灵活定制,可以满足业务定制需求。
四、业务实现流程
漏话提醒业务系统目前一般都采用呼叫转移加短信通知的方案。如果用户定制了包月的漏话提醒业务,需要在HLR上对用户不可达状态(不在服务区、关机)设置低优先级别的呼转,如果用户当前状态为不可达时,MSC通过HLR上设置的呼转,将呼叫转移至漏话提醒业务平台。漏话提醒业务平台通过SMPP/SMGP协议由短信中心/短信网关将通知短信发给被叫用户。
GMSC (Gateway Mobile Switching Center):网关移动交换中心, GMSC是网关移动交换中心,它具有从HLR查询得到被叫MS当前的位置信息,并根据此信息选择路由。
MSC(Tandem Mobile Switching Center):汇接移动交换中心。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归属位置寄存器HLR负责移动用户管理的数据库。存储所管辖用户的签约数据及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可为至某MS的呼叫提供路由信息。
ISUP:ISDN 用户部分,是 SS7/C7 窄带信令系统的一种主要协议,定义了协议和程序用于建立、管理和释放中继电路,该中继电路在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上传输语音和数据呼叫。
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是一个应用层的信令控制协议,是一种纯宽带协议。
SMPP/SMGP: 消息转换协议,在短信中心或短信网关中使用。
业务功能实现示意图:
五、建设原则
漏话提醒平台属于增值业务,运营商建设时需遵循如下原则:需考虑后续网络IP化演进,以保护设备投资;终端用户非常关注漏话提醒信息,系统不稳定将更容易引起用户投诉,所以为保证一个稳定的运行环境,要求采用电信级建设方案;漏话提醒业务属于增值业务,业务收入高,需尽可能缩短建设周期。各运营商可根据从自身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建设方案。
方案一:新建设平台方式,新建平台不与其他系统共享平台,稳定性、可靠性有保障;新建平台建设周期长;投资较大。
方案二:外包呼叫中心平台合设,新建平台建设周期短;投资少。
六、发展阶段分析
对于通信运营商来说,漏话提醒系统的发展大概可分为两个阶段。阶段一:业务发展阶段;目标:提高业务渗透率,增加业务收入;发展策略:多种营销手段,推广业务。阶段二: 业务增强阶段;目标:增强业务功能,提高业务收益;发展策略:利用来电提醒业务高渗透率,推广新业务功能,区分客户等级,提供增强服务。
目前第一阶段基本已接近尾声,运营商通过连续多年的多渠道推广,漏话提醒业务已经被大量客户认可和使用,有的移动运营商仅一省用户就已达千万级别,漏话提醒业务已经比较成熟。
七、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
篇10
关键词:流通业 问题 对策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我国经济受到巨大挑战,扩大内需成为下一步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使我国流通业也面临新的冲击。流通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四个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流通作为重要一环,更是深刻影响着生产、分配和消费。同时,流通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对于国家提出依靠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策略,目前来讲,不仅要依靠生产企业转变生产经营方式,采用先进技术,改善产品结构。进一步的,要实现生产的价值,就要充分发挥流通的作用,打通商品流通各个环节,使商品价值迅速实现。经过30多年发展,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繁荣的今天,我国商品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不仅生产者所需的原材料要从市场上购得,而且生产者要依靠流通提供需求信息来组织生产,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流通对消费的影响也日益显著,甚至决定消费。流通不仅使得商品能够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而且,发达的流通业能够引导和创造消费需求,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创造更高的附加值。
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流通产业市场化程度大幅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有所改善,同时流通业对外开放和信息化程度也有提高,但目前我国流通业发展现状仍不容乐观。面临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技术化的新形势,在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要想顺利实现依靠扩大内需来带动经济发展的目的,使流通业担负起支持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就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流通产业。
一、目前我国流通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流通主体发育不成熟,流通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不高,运行效率低
我国流通业近年来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持续快速发展,在企业增长、店铺建设、业态创新上有较突出的表现,但整体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仍难尽人意。其根源就在于我国流通企业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内部发展不平衡,不能集中优势资源实现规模效益。另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流通产业集中度低,流通产业分布分散;且由于资金和技术限制,进一步制约了流通产业的规模扩张,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型专业流通企业严重缺乏,在整体上阻碍了我国流通业的前进步伐。
2.流通业服务功能尚不完善,服务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
流通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已不仅仅局限于实现商品的流动,更重要的是提供覆盖流通全过程的服务。服务质量高低已经日益成为流通业竞争的关键因素和主要利润来源。但目前我国物资流通配送企业分散,未形成统一的物流配送网络,流通成本高、效率低,同国际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市场交易组织和中介组织发育不完善,在交易过程中无法有效代表市场主体利益,使其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服务质量低使流通所创造的附加值较低,不仅不利于流通产业本身利润的实现,还会影响到生产价值和消费效用实现,阻碍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3.我国流通业信息化科技化程度较低
科技化和信息化程度低是我国整个流通产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物流业为例,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技术还十分落后,物流仓储仍以手工作业为主,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缓慢,物流国际化标准建设滞后。而美日等发达国家已将科技广泛应用于流通产业,大大提高了流通产业的效率。
4.流通业的政策法规亟待完善
流通业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流通现代化和国际化政策的支持,离不开保证流通业有序发展的政策体系。然而在我国,这方面的政策法规制度还不很完善,许多地区还存在着保护当地流通企业的区域政策,规范流通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相应政策法规还很不成熟。我国流通产业的政策导向力还较弱、体系性欠缺,需要借鉴国际经验不断地加以完善。
二、针对我国流通业目前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发展要求
1.进一步建设现代化流通体系,提高流通的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通过整合商品市场体系、市场监管体系、商业信用体系,市场法律体系,发挥协同作用,全方位建设和发展市场流通体系。
通过发展连锁经营,提高流通产业的组织化程度;通过供应链管理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促进流通企业的大型化专业化整合,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充分自由流通。进一步搞活中小流通企业,政府有关部门要在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科技创新资金等方面,支持中小流通企业发展。并在市场准入、信用担保、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人才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进行扶持。
2.提高我国流通业对外开放程度,真正形成统一开放的市场流通体系。运用外资来扩大流通业规模,吸收跨国公司先进流通经验和技术,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利用,实现我国流通产业跨越式发展。鼓励有条件的流通企业到境外开展流通业务,提高我国流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提高我国流通产业的科技化和信息化程度,推动我国流通产业的全面升级。尤其是对于零售业来说,通过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规模化,构建与我国居民实际消费情况相适应的物流信息系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