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木工手艺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7: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木工手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传统木工手艺

篇1

现实远比想象中残酷,这不仅适用于描述小说,还适用于某些手艺。这些手艺,在摄影师和文艺青年的描述中,诗意横生,仿佛仅靠这些诗意,亦或说留恋,就能让手艺回春。事实并非如此!

有些手艺早就形成一地产业,全村男女老少都靠其吃饭,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它们从未江河日下;有些手艺从诞生之初,就是为了孕育巧夺天工的工艺品,它们在国家政策的保护下,在相关资本的运作中,在社会各界的吹捧里,显露鹤发童颜;而有些手艺,最初只是为了讨口吃的,后来用以养家,现如今,正随着逐渐凋敝的乡村而日渐消亡,看不到任何回光返照的气象。

本文要说的手艺,属于第三种,可以界定为农村的老行当,即每个传统乡村都找得到的,未形成大面积从事的,甚至未涉足过流通渠道的手工活儿。操作这些活儿的人,通常叫做篾匠、木匠、石匠、铁匠,或者打草鞋的。

无处不在的衰老

在农村,手艺被叫做“活路”,不是冠冕堂皇的东西,而仅仅是茶余饭后的另一种生计,或者说是饭碗。找寻依旧端着这些饭碗的人是件让人难过的事,因为他们十有八九都在60岁以上,耳聋的耳聋,眼花的眼花,转行的转行,也不把自己的手艺当成一件值得跟外人摆谈的事情。

见到冉思华时,还隔着老远就听到了刺耳的机器切割声。一个简易塑料棚下,四个石匠都白尘满身,各忙各的。他们就地取材,把不规则的“龙骨石”切割成齐整的小块,用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冉思华白发苍苍,六十多岁的样子,是附近有名的石匠。“我只是个打石头的,从十多岁就开始靠这个手艺吃饭了。”“百姓日用即道”,农村的手艺多数都为生活需求而存在。冉思华以前会为比较讲究的主人家雕石狮子以及其他建筑构件,现在主要是打墓碑,包括墓碑构件的选料、切割、打磨、刻碑、镶嵌等。

以前,冉思华全部手工劳作,即便是“砚台碑”,也是拿錾子一点点敲平,而现在几乎都用机器。问他手工做的好还是机器做的好,他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机器弄的好一些,又快又好!”

省时、省力,做出来的东西还好,为什么不用机器呢?同村的木匠吴才孝也持同样的观点。吴才孝今年60岁,最近正在帮忙做一些建筑方面的事情,跟木工没关系。如果不是放在屋子一角的一大堆木工工具,很难看出他还是个木匠。

为了讨口饭吃,吴才孝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可以“脱手干”了,那年他才16岁。大到修木房子上大梁,小到屋里的木盆小板凳,吴才孝都是行家里手。不过,这都是以前的事情,他现在已经不干木匠了。

“随便一个大学生,如果对木工感兴趣,人家弄个厂,用电脑机器切割,又快又好,做现代家具,赚钱又快。”跟高大上的机器木工相比,吴才孝显然缺乏自信,他坚信传统木工会失传,尽管他有一个52岁的徒弟。

除了打石头、木工,其实打铁、竹编、草编等手艺还留存于乡村,但是操持这些手艺的人,真的太老了。这种老,不仅是年龄上的,更是心态上的。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在农村,手艺不会凭空生出来,它的诞生跟需求密切相关,需求无外乎衣、食、住、用、行。因为要耕田、薅草和收获,所以铁匠就打制锄头、铧口,篾匠贡献背篼、箩筛、蓑衣、晒席、竹篮等。耕种活动周而复始,铁匠、篾匠一直忙碌着。木匠、石匠也没闲着,修房子、打家具、立墓碑等事,足够他们忙了。

然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土地大量撂荒,耕种活动越发凋敝,这种变化已经持续发酵了至少三十年。冉思华和吴才孝所在的村里,年轻人十有八九都出门了。如果还在村里,要么是因工致残,要么就是在家里修房子。等房子修好,他们依然不会守着土地,而会继续进城。

农事农具和手艺是皮和毛的关系,农事活动越来越少,对农具的需求越来越少,那手艺也就失去了生存的依据。

地可以不种,房子不能不盖,家具不能没有,坟墓总得有人来修。然而,后面几种需求,已经跟传统意义上的手艺没多大关系。

冉思华和吴才孝所在村子的村民以前居住的都是全木结构的土家吊脚楼,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水泥房子开始大行其道,现在村里仅剩的木房子挤在水泥砖房子中呈现一片颓势。

吴才孝有一个徒弟,也已经是当地一个有名的木匠。吴才孝说,徒弟现在已经全面继承了他的衣钵,以后就靠他自己发展了。徒弟现在但凡有大木工活,都是去发展旅游的地方,承建仿古建筑或者数量不多的木房子。在本村,他早就找不到活路了。

冉思华的儿子出门打工了,他也没有像吴才孝一样把手艺传给其他人,他本人早就放弃了手工,而全面接受了机器。村里的篾匠、草鞋匠、铁匠等,年龄都在60岁往上,他们的儿子几乎无一例外都在外打工。换句话说,人和手艺是皮和毛的关系,操持手艺的人断代了,手艺的结局可想而知。

在结果上随缘

为解决皮和毛的关系,冯骥才先生已经从系统整理民间手艺转型到古村落保护。道理很简单,保护村庄,保护一种生活状态,可以从根本上保护一大批手艺。与此相类似的是永济红娘手工合作社,只不过古村落保护项目是为了保护手艺而保护村落,永济红娘是因为乡村综合发展而传承手艺。

其实,皮和毛没有谁先谁后、谁轻谁重的问题,它们之间有一种内在的依存关系。现在,民间手艺多依托旅游业而传承,这被普遍地认为是手艺的一条出路。所以,有些项目专门做产品设计及销售,让老手艺脱离农事需求而存在。

篾匠编了一辈子背篼,在设计师的引导下,编迷你小箩筐,他有点不适应。“这究竟用来做什么?这么小,什么都装不下。”“就用来当个摆设,插支花。”篾匠脸上的疑云还在,但尝试着按照设计师的要求,重新编排篾条的根数、宽窄,期待着一个新东西的出炉。

打草鞋的老人家,不理解城里人买草鞋这件事。要知道,他只是根据设计师的引导,精心挑选了一下稻谷草,编得更齐整了些,另外,把之前一双一双的草鞋弄成一串一串,竟然就吸引了游客。

“从北京来了一车人,一下买走四五个草墩子,一个50块钱。”老人家对不久前发生的一次购买事件记忆犹新,草墩子只是闲暇时把稻草规整了一下,自己编,自己坐,没想到可以卖钱。

篇2

从构图到雕琢,从线条到装饰,每一个细节的刻画,每一件作品的完成,孝义仿古木雕家具传承人靳小将的技艺都显得娴熟而精湛。作为该技艺的传承人,他想的更多的是把木雕家具的手艺本土化,并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够感受到民间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半路出家 不断探索

1979年,靳小将出生在孝义市贾家庄村,大学毕业后计算机专业的他一直从事电子行业,2008年金融危机,让他的人生有了很大的转折。“2008年,金融形势不好,我想重新搞一个项目,搞一个自己喜欢的、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项目,一个能致富的项目。在外面跑了,自己也琢磨了。最终决定干仿古木雕家具这一行。”靳小将说。

为此,他用多年积攒下的50万资金在贾家庄开起了晋邑阁古典家具公司,然而干起来了却发现前期投入的资金远远不够。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对靳小将这个门外汉来说,刚开始的创业可谓吃尽苦头。他说:“最开始真的是困难重重,用人方面不知道该找什么样的木工;买原材料方面,也不清楚原材料并不能即买即用,还要储备,甚至过上2年才能使用;包括雕刻人才、油漆工艺等方方面面,还有所用的辅料这一块,起初都是未知数。”

虽然遇到了种种困难,但是靳小将努力克服。和同行交流、虚心学习,长年累月下来,一门心思都放在古典家具上的门外汉也成了这一行当的多面手。尤其是雕刻,最需要的是耐心和恒心,很多时候一坐下来就是几个小时,除了上厕所外,基本不挪脚,这种寂寞和单调,对许多中青年人来说,感觉是一种煎熬,而对痴迷古典家具的靳小将来说,反倒是一种享受。“比如雕个什么样的花,雕刻力度怎么把握,最开始肯定不懂,就得多像别人学习,雕刻也得有悟性了,你得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别人做的同时你观察人家,不懂的时候多向有经验的师傅请教,反复查看资料,然后在网上看些相关的内容,逐步深入。刚开始雕出来的东西水平确实不行,摸索上一段时间以后,就能把握住雕刻的力度,其中的含义也能体会一二了。” 靳小将说。

精细雕琢 潜心传承

木雕家具是手艺活,需要人有足够的热情和耐心,这样雕刻出来的作品才有个性,才能称为艺术品。一件真正的仿古木雕家具作品定是融入了雕刻艺人不少的感情和心血,它不仅仅是作为商业物件呈现,更是一种艺术气质的积聚。

“只有将艺术和雕刻融入到每一件作品中,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民间传统工艺品。”靳小将说,坚持这项工艺需要很长时间,也许一做就是一辈子,要想把这项传统技艺持续完好地传承下去,需要长期探索,不断寻求更加完美的艺术灵感。从木材选择到雕刻完成,每一步都应精益求精。

经过口口相传,孝义仿古木雕家具的口碑不知不觉中已是愈来愈响,来找靳小将定制古典木雕家具的人也越来越多。更让他意外且高兴的是,不少残疾人慕名而来加入到这支队伍中。现如今,靳小将的孝义传统木雕家具制作技艺还被作为传统技艺列为吕梁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承人之一,他一门心思想把仿古木雕家具的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下去,并在自己发展的同时,带动工友们共同致富。

民间技艺 亟待拯救

“民间木雕艺人越来越少了,现在的年轻人又很少愿意干这行。”靳小将叹息道,“木雕家具耗时长、效益慢,要完全掌握木雕技艺,需要很长时间的磨练,因此现在很多人都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刚开始接触这一行业确实会感到枯燥,但时间长了,也能从中找寻一定的乐趣,甚至越来越热爱这项工作。”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项传统的制作技艺,靳小将专门成立了孝义市邑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组建了仿古木雕家具厂房,作为传承基地,聘请身怀绝技的老木工艺人当师傅,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培养新人;对聘请来的木工老艺师作为传承人进行保护,建立传承人个人档案,给老艺师定期体检,发放高额工资,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调动其积极性;多次举办学习班,组织从事这项技艺的年轻人参加学习,提高他们的技艺,使木雕家具传统制作技艺后继有人;在孝义市设立了原材料储备、烘干和原材料破解厂,在北京另有分厂。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为了将孝义仿古木雕家具传统技艺发扬光大,靳小将已投入大量Y金支持孝义木雕家具传统技艺的传承和传播。“这一产业也属于文化产业,给社会在这个历史时期留下一个痕迹,让仿古木雕家具把人们的思想境界和人文素质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孝义市的经济文化发展。”靳小将说,“我希望,在让更多子孙后代喜欢并欣赏仿古木雕家具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民间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传承人档案

篇3

在网络上搜索“我想学艺”,百度很体贴地问:“您要找的是不是:我想学医?”当下,学艺虽不是大势所趋,却逐渐成为人们的精神消费。闲暇时,做做刺绣、敲敲木头、临摹一幅名画……何其快哉!好些人一定有过这样的学习念头,只是不知道,这样的学堂在哪里?

专业充电器

若问苏富比是什么?人人皆答拍卖行。殊不知,苏富比还有一所艺术学院,是全球顶尖的艺术研究机构,专门培养世界顶级的艺术大师、设计大师以及具有全球化视野的艺术品营销管理人才,学术中心设在纽约和伦敦。

成立40多年来,学院最大的特色便是让学生与古董、艺术品直接面对面接触。“当我还在读书那会,学生就有参观苏富比拍卖预展的特权,有专家带领解说,并附带学习策展与拍品的相关课程。”娜赫玛·梅塔(Nahema Mehta)是Art Remba网站的创始人,她以独特的方式每月向俱乐部成员销售当月热门艺术品信息,创办这个网站最初的灵感就是在上学实践时得来的。

课程包括观察、触摸花瓶、油画、照片等作品,也可以亲自动手创作甚至修复,因为这样才能获得对艺术作品更深刻的领悟和理解。“可以近距离对拍品进行分析与研究,也能与艺术家、艺术界的学者、专家等面对面。人人都很珍惜这样难得的学习机会,因为要对得起昂贵的学费。”梅塔大笑起来。

伦敦的苏富比艺术学院的课程最为完整,六大专业包括艺术产业、当代艺术、纯艺术与装饰艺术、影像艺术、东亚艺术,以及当代设计。每个专业的课程都以全日制方式进行,学制14个月,分为3个学期,读硕士1年,博士约3年。一年的学费加上生活支出,大约需要40万元。

为了满足更多在职人员前往进修,学院也开设了暑期课程与短期课程。暑期课程为强化课程,为期四周,可提供沉浸式体验及艺术知识和艺术市场入门。短期课程则分夜间课程、三日课程、艺术博览会课程和一周课程,前往全球各个城市,申请者无需具备任何艺术背景或正式文凭,有热情即可。今年9月,苏富比艺术学院的短期课程《中国的当代艺术》将落地杭州。

林恩·查泽(Lyn Calzia)是苏富比艺术学院中国区的负责人,总部设在香港,9月3日~6日这4天的课程,将以访问艺术家工作室和进入当地博物馆学习中国画和版画的形式,了解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今年10月则会在香港举办3天《非凡珠宝》课程学习,鉴赏从1780年到1980年间贵金属和宝石的工艺与设计。三年前,苏富比艺术学院也发起了在线课程,为全球各地的学生提供机会,网络教学6周为一期,9000元每期,需要学习3期。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就能去梦寐以求的艺术殿堂学习了。

让生活进修

但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能在自家门前学习手艺似乎比前往伦敦、纽约学习更难,因为身边几乎找不到一所与之有丁点关系的学校。其实早在2005年,北京有所红中手艺学校,教授学生泥塑、刺绣、压花等传统手工艺,还办了一本《留住手艺》杂志,不幸随着主编去世,一切都灰飞烟灭了。

记得有位非遗传承人阐述过一个与众不同的观点:“都说民艺落寞,濒临消失,所以需要保护。其实不尽然,因为只要是好东西,就算绝迹了,也会有后人捡起来。”上海的张雁或许就是那些“后人”中的一个。

因为曾是报社记者,或许打心底里喜欢手工艺,张雁出国采访总会留意一些教授传统手艺的学习班,反思自己,回国想学手艺时,却无处可寻。“其实在传统文化保护得好的地区,仍然有不少优秀的手艺人,苏州镇湖镇的绣娘们能一天坐上十个小时,沉浸在各自的活计中,也有男子拿上绣花针,毫不扭捏,绣出的成品更富有男性的大方气质。记得去镇湖镇那天,遇到一位前来学苏绣的云南男人,23岁,一住便是一年,因为回云南处理家事,未完成的刺绣便绷在绣架上,用绢布盖着,等待来年回来再绣。在网上,我们也常遇到很多非常有才华、热爱手工艺的年轻人,比起前辈,他们更有设计理念和开阔的眼界,但为何手艺还是面临后继无人的问题。我想,并非是因为年轻人不喜欢,而是信息不对称。”

于是,张雁与学绘画出身的茉莉在今年2月份租了个场地,开办云手艺学校,邀请技艺精湛、语言表达力强的老师传授技艺。第一课,是苏绣。

“过去学手艺,第一年打杂,第二年摸边角料,第三年才能正式学艺。现代社会,少有人能忍受如此的学习制度,因此我们与老师探讨,如何把课程分解,应该怎么教。”初级班,需要在专业的绣绷上绣一幅花卉作品,把花卉分成花瓣、叶子、根茎的绣法讲解针法,一次课3小时,6次课完成一幅作品,中间再穿插一次生活刺绣小品,比如在扇面、衬衣、桌布上刺绣,这些图案则由茉莉提前设计好,学员们自己挑选。

因为是体验课,学校按每堂课的半价150元收取材料费,结果一下子来了15个人。“人太多了,大家聚拢在一起就看不见针法了,10个人刚刚好。”这是美中不足的地方,有了经验,张雁开始策划下一堂木工课了,“那是一位音乐学院的老师,擅长手工做木吉他。”尽管常去手艺发源地寻找手艺人,但善于沟通教学成为选择技艺精湛老师的不二法则,毕竟这是学习而不是单纯的膜拜。

篇4

br>

走进素元木作工作室,发现它更像是一个玩家的天地,大孩子乐园,而武巍本人却透着严肃和不苟的神情。在采访前的电话里,一直直呼武巍,见面后,脱口而出:“武老师好。”br>

走进素元木作工作室,发现它更像是一个玩家的天地,大孩子乐园,而武巍本人却透着严肃和不苟的神情。在采访前的电话里,一直直呼武巍,见面后,脱口而出:“武老师好。”

武巍的双手厚实粗糙,布满老茧裂纹,还有伤痕血迹,没错,这是一双设计师的手,布满一个男人的思考痕迹,还有童趣和爱心。

武巍的双手厚实粗糙,布满老茧裂纹,还有伤痕血迹,没错,这是一双设计师的手,布满一个男人的思考痕迹,还有童趣和爱心。

因为有了之前做工业设计的基础,把玩木头,把它们做成家具,对武巍来说轻松容易。毕竟做工业设计模型所需要的五金、塑料之类物件繁杂而没有生命,“而木头,你在抚摸它的时候,会被上面生命的年轮感动。不同的木头也有其独特的秉性,会开裂会变形,而这些都是可以处理的。”

因为有了之前做工业设计的基础,把玩木头,把它们做成家具,对武巍来说轻松容易。毕竟做工业设计模型所需要的五金、塑料之类物件繁杂而没有生命,“而木头,你在抚摸它的时候,会被上面生命的年轮感动。不同的木头也有其独特的秉性,会开裂会变形,而这些都是可以处理的。”

电子产品生活在飞速发展的世界里,事实上,“我们的生活完全可以慢下来,没必要什么都换得这么勤快。”武巍想起做家具,因为它起码可以用几十年,甚至可以传代。

电子产品生活在飞速发展的世界里,事实上,“我们的生活完全可以慢下来,没必要什么都换得这么勤快。”武巍想起做家具,因为它起码可以用几十年,甚至可以传代。

领养块木头回家

领养块木头回家

在工作室散落的里,大部分都由武巍从院子里或者路边捡回来的小木块改造而成,一个带点枝条的一小节粗树枝,把皮削掉,修剪树枝,再在顶部挖个小碗,一个烛台就做成了。

在工作室散落的里,大部分都由武巍从院子里或者路边捡回来的小木块改造而成,一个带点枝条的一小节粗树枝,把皮削掉,修剪树枝,再在顶部挖个小碗,一个烛台就做成了。

武巍给了很多废料第二次生命。桌子下面的键盘托坏掉了,把滚轮去掉,抛光,在两端安插涂了彩虹的提手,变成美丽的托盘。大点的树墩,皮都不用削,把两头铲平,涂上颜色,就是漂亮的小凳子。

武巍给了很多废料第二次生命。桌子下面的键盘托坏掉了,把滚轮去掉,抛光,在两端安插涂了彩虹的提手,变成美丽的托盘。大点的树墩,皮都不用削,把两头铲平,涂上颜色,就是漂亮的小凳子。

让武巍给我讲个故事,可以叙述创业的艰辛,也可以讲讲攻克了哪个技术难点,没想到武巍随手拿起他空间的这些烛台、凳子,饶有兴致地讲起他刚发现它们的时候是何等落魄的模样。武巍抚摸它们的时候流露出浓浓的爱意,尽管看起来那么简单粗糙。

让武巍给我讲个故事,可以叙述创业的艰辛,也可以讲讲攻克了哪个技术难点,没想到武巍随手拿起他空间的这些烛台、凳子,饶有兴致地讲起他刚发现它们的时候是何等落魄的模样。武巍抚摸它们的时候流露出浓浓的爱意,尽管看起来那么简单粗糙。

我打算继续挖掘故事,武巍陷入沉思,突然像是想起很美妙的事情。我想一定有浪漫事件出现。而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把儿童椅。“新故事”系列第一把儿童椅,“那天我看到一堆做椅子的下脚料,组装起来,就成了这个儿童椅。”质朴而有设计感的椅子,这就是“新故事”,每一次废料的重生,都是浪漫事件吧。

我打算继续挖掘故事,武巍陷入沉思,突然像是想起很美妙的事情。我想一定有浪漫事件出现。而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把儿童椅。“新故事”系列第一把儿童椅,“那天我看到一堆做椅子的下脚料,组装起来,就成了这个儿童椅。”质朴而有设计感的椅子,这就是“新故事”,每一次废料的重生,都是浪漫事件吧。

不仅如此,墙上还挂着一件叶子做成的装饰品。看起来像画在白板上的,却是片真实的叶子。生命结束后它归于土地,在雨水中浸泡脱落,只剩下叶脉,再经过风吹日晒,斑驳沧桑的美被武巍发现,拿回来装裱了它,还用桌椅的废料给它做了外框,让叶子的美定格延续下来。

不仅如此,墙上还挂着一件叶子做成的装饰品。看起来像画在白板上的,却是片真实的叶子。生命结束后它归于土地,在雨水中浸泡脱落,只剩下叶脉,再经过风吹日晒,斑驳沧桑的美被武巍发现,拿回来装裱了它,还用桌椅的废料给它做了外框,让叶子的美定格延续下来。

“这些小东西,把它们捡回来改造后,你会觉得它的生命还在延续。如果不动手,它们永远是废料,而手一动起来,就会有新的想法和思路;不动手,永远都不知道它们会有什么可能性。”

“这些小东西,把它们捡回来改造后,你会觉得它的生命还在延续。如果不动手,它们永远是废料,而手一动起来,就会有新的想法和思路;不动手,永远都不知道它们会有什么可能性。”

除了赋予木料新的生命,武巍也很善于用木头表达人的情感。

除了赋予木料新的生命,武巍也很善于用木头表达人的情感。

素元木去年做了一组装置作品,在广州展出,效果很好。这个作品通过一系列不同的椅子展现了客厅文化。比如说,在其中的“家”这组椅子里,最下面四把椅子是用拐杖作的靠背,代表了家里的老人;中间的两把椅子和最上面一把童椅则代表了父母和孩子,这就是现今中国普通的家庭结构,你可以通过这个作品思考很多问题。整个系列作品都是用椅子表达出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

素元木去年做了一组装置作品,在广州展出,效果很好。这个作品通过一系列不同的椅子展现了客厅文化。比如说,在其中的“家”这组椅子里,最下面四把椅子是用拐杖作的靠背,代表了家里的老人;中间的两把椅子和最上面一把童椅则代表了父母和孩子,这就是现今中国普通的家庭结构,你可以通过这个作品思考很多问题。整个系列作品都是用椅子表达出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

br>

5天成为家具设计师br>

5天成为家具设计师

在学习木工的时候,武巍遇到著名“木工达人”小贝,成为了朋友并开始进行合作。这时武巍想,应该很多人都与他当初一样,对木作感兴趣但苦于找不到地方可以学习。于是,素元木作“用手思考”五日木工培训营开班了。

在学习木工的时候,武巍遇到著名“木工达人”小贝,成为了朋友并开始进行合作。这时武巍想,应该很多人都与他当初一样,对木作感兴趣但苦于找不到地方可以学习。于是,素元木作“用手思考”五日木工培训营开班了。

武巍说,在这里学的木工与靠手艺吃饭的是两码事,素元木不会让你花一年半载学怎么把木头刨平,而是用三天时间教会你用什么工具可以把什么样的木头加工成你想要的样子。

武巍说,在这里学的木工与靠手艺吃饭的是两码事,素元木不会让你花一年半载学怎么把木头刨平,而是用三天时间教会你用什么工具可以把什么样的木头加工成你想要的样子。

“我们更多玩的是欧美的做法,我们教人识别木头、使用机器。中国传统木工也有很多智慧在里面,然而方法不一样。”

“我们更多玩的是欧美的做法,我们教人识别木头、使用机器。中国传统木工也有很多智慧在里面,然而方法不一样。”

看看素元木制的产品就能感受出欧洲极简家具的气息,同时还有着浓浓的中国传统的味道。“毕竟在这里长大,不会没有影响,传统的家具,比如像圈椅,有更多手工在里面,但是基础工作还是机器来完成。我其实倡导的是方法,学会用手思考,不是一直用手在那雕,要会用机器提高效率。”

看看素元木制的产品就能感受出欧洲极简家具的气息,同时还有着浓浓的中国传统的味道。“毕竟在这里长大,不会没有影响,传统的家具,比如像圈椅,有更多手工在里面,但是基础工作还是机器来完成。我其实倡导的是方法,学会用手思考,不是一直用手在那雕,要会用机器提高效率。”

这种思考,传授五天足够了,五天教会一种思维方式,摸了木头,熟悉了工具,造成什么样就看自己的修行了。有些人咨询高级班的事情让武巍觉得很没必要,玩木头,领进门就很必要,办什么高级班就没必要了。

这种思考,传授五天足够了,五天教会一种思维方式,摸了木头,熟悉了工具,造成什么样就看自己的修行了。有些人咨询高级班的事情让武巍觉得很没必要,玩木头,领进门就很必要,办什么高级班就没必要了。

br>

木工培训ABCbr>

木工培训ABC

Q:木工培训ABC A:武巍

Q:木工培训ABC A:武巍

都是什么人来参加木工培训

都是什么人来参加木工培训

什么人都有,各行各业,年轻的有刚毕业的,年纪大的有60多岁的来咨询。报名的还是集中在25到40多岁这之间,女孩居多。男人喜欢的多,但是太忙了。

什么人都有,各行各业,年轻的有刚毕业的,年纪大的有60多岁的来咨询。报名的还是集中在25到40多岁这之间,女孩居多。男人喜欢的多,但是太忙了。

课程是怎么设定的?

课程是怎么设定的?

课程刚开始设置是7天,我们后来发现有7天空闲的人太少了,修改成5天,5天之后还有2天的做作业时间。

课程刚开始设置是7天,我们后来发现有7天空闲的人太少了,修改成5天,5天之后还有2天的做作业时间。

学习时间并不长,学员可以学好吗?

学习时间并不长,学员可以学好吗?

我们的学员都很优秀。木工的内容你讲半年三个月也可以,讲三五天也可以,主要是把木作的要点都系统地讲到,并结合动手实践。更重要的是,学会一种用手思考的方式。

我们的学员都很优秀。木工的内容你讲半年三个月也可以,讲三五天也可以,主要是把木作的要点都系统地讲到,并结合动手实践。更重要的是,学会一种用手思考的方式。

br>

是怎样的方式?br>

是怎样的方式?

我们有课程表,每天都是全天的内容。第一天是木工基础入门,从安全知识到各种工具的应用与操作。第二天教认识木材和实木榫卯结构学习与练习。第三天会讲夹持、拼合、打磨等木工基本技术与技能。第四天主要讲涂装,了解涂料的种类、喷涂工具、喷涂方法等。同时会安排学员在工厂进行下料操作。第五天和后面的时间主要是老师辅导做作业。你可以在学习期间完成一件作品。

我们有课程表,每天都是全天的内容。第一天是木工基础入门,从安全知识到各种工具的应用与操作。第二天教认识木材和实木榫卯结构学习与练习。第三天会讲夹持、拼合、打磨等木工基本技术与技能。第四天主要讲涂装,了解涂料的种类、喷涂工具、喷涂方法等。同时会安排学员在工厂进行下料操作。第五天和后面的时间主要是老师辅导做作业。你可以在学习期间完成一件作品。

会有很多学员因为家里装修缺少一个柜子,而专门到这里来学吗?

会有很多学员因为家里装修缺少一个柜子,而专门到这里来学吗?

我相信如果家里装修肯定不会只缺少一个柜子,他肯定需要更多的家具。但即使是一件结业作品,对于初学者来说也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毕竟是第一次做。所以家里的家具完全都自己做在短期内并不现实。但是很多学员在我们这里学过之后会增加一个看家具的角度,会通过课程认识市场中家具常用的木材以及他们的价格,这样就会对挑选和购买家具有很大帮助。

我相信如果家里装修肯定不会只缺少一个柜子,他肯定需要更多的家具。但即使是一件结业作品,对于初学者来说也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毕竟是第一次做。所以家里的家具完全都自己做在短期内并不现实。但是很多学员在我们这里学过之后会增加一个看家具的角度,会通过课程认识市场中家具常用的木材以及他们的价格,这样就会对挑选和购买家具有很大帮助。

学员肯定不满足于去挑选家具,5天学成可以做到什么地步。

学员肯定不满足于去挑选家具,5天学成可以做到什么地步。

想象得到的家具,木头的,老师们都可以协助你完成,有些学员自己设计的家具非常了不起,甚至直接可以放到商店里去卖了。

想象得到的家具,木头的,老师们都可以协助你完成,有些学员自己设计的家具非常了不起,甚至直接可以放到商店里去卖了。

你都给学员准备什么木料让他们学习?

你都给学员准备什么木料让他们学习?

常见木材都有,比如进口的松木、白蜡木、榉木、白橡木、红橡木、樱桃木和黑胡桃等。

常见木材都有,比如进口的松木、白蜡木、榉木、白橡木、红橡木、樱桃木和黑胡桃等。

招生情况如何?

招生情况如何?

第一期比较困难,这个也是我们之前预计到的,毕竟我们所做的是之前没有过的全新事物。第一期里有我们拉来的朋友,也有打折过来的,勉强凑够了人数。现在课程和体验比较成熟之后,每一期都会很早就报满,还有学员专门为了参加培训,从外地坐飞机赶过来。我们没有做推广,就是通过豆瓣和微博,和我们为理想所投入的热情。我们希望未来在全国更多城市都开设课程,这样可以满足外地学员的需求。

篇5

网络时代,在打打电话点点鼠标敲敲键盘就能解决许多问题的幸福生活里,你的双手主要用来做什么?假若穿越回古代,凭你这双手能否养活自己?不说别的,单从每个人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说起,敢不敢出来晒晒,你具备哪些生活技能?你会使用的工具又有哪些……

本刊编辑部特意去同学当中作了一次调查:你的双手能干什么?

调查:问问你的双手

共有105名高中同学参与本次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00份。

一、除了吃东西和写作业之外,你的两只手做得最多的两件事是(选两项):

除了吃东西写作业外,双手做得最多的两件事分别是玩电脑、手机或者游戏,插在裤兜(衣兜、袖筒)里。其中,玩电脑、手机或者游戏以80%的大比分遥遥领先。排在第二梯队的有打球、玩乐器、做家务以及手工小制作。这双手,果然是比较爱清闲啊!

二、以下十八般工具中,你能够熟练使用的是(多选):

同学们能熟练使用的工具排名前四的分别是:菜刀、针线、微波炉、擀面杖。而排名紧随其后的选项便是:以上全都不会用。看来,大家对工具的掌控本领主要来源于最熟悉的生活。咦,奇怪,这个叫“以上全都不会用”的是哪里来的新鲜工具?

三、假设你突然离开了熟悉的环境,被放逐到一个非现代化的、但严格遵循“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地方,你觉得你会饿死吗?

超过半数的同学表示,虽然此刻没什么手艺,但相信自己学起来应该很快。看来大家对自己的双手还是充满信心的,坚信关键时刻小宇宙总会爆发的。只是,会不会——书到用时方恨少,手到用时方嫌笨呢?

当我们问到:如果你身边的某样东西用坏了,你的第一反应通常是什么?60%的同学选择了“自己琢磨一下,看看能不能修好”。这种节俭的品质和勇于尝试的精神值得肯定。而请大家为自己生活技能方面的动手能力打个分(满分5分)时,半数同学都为自己打了3分,认为自己动手能力实在一般,会基本的家务活,其他操作技能则需要多加锻炼学习。

那么,同学们究竟想学习哪些方面的技能呢?调查结果中,被同学们提到比较多的依次是:烹饪、种花种菜种粮食、针线活、组装修理电脑、动物饲养、木工等。

经过以上盘问,双手表示很惭愧,决定暂别电脑、手机和裤兜,以免在人类进化史中被不幸退化出局。

故事:一起动动手

成绩好不好?会点儿啥呀?面对这类问题,是不是成绩不拔尖又不懂琴棋书画、说学逗唱的你都不好意思答应?

你out了!如今,比这些更酷、更吸引眼球的是掌握一门技能!下次再碰到秀成绩秀才艺的人,你就可以反问:你有什么手艺吗?会做木工吗?会织毛衣吗?会种花吗?会做蛋糕吗?会修车吗……

有一种能力也许无关成绩,无关艺术修为,它没有华丽丽的光芒,却有脚踏实地的力量。它决定了当面对生活时你是强者还是弱者,它会让你活得更有人样儿。它叫生活技能。

我会做木工

经纬斌 上虞春晖中学

我家住在乡下,我爸有一门切割拉磨的木工手艺。我做木工的手艺就是向我爸学的。有次家里需要一把小板凳,我跃跃欲试,就此拉开了我的“小木匠”生涯。

木料是爸爸以前做工后剩下的那几块。我先在脑海里构思了一遍小板凳的模样,心里有了数,就开始动手。

其实最后的拼接组装和搭积木类似,最主要的还是先把板凳角度设计好。依照角度,先要在凳面上打眼,挖出四个浅浅小坑。接着用夹背锯开榫——在做凳脚的四根小木棒顶头切除一小块,以便它们能小坑。开榫的时候,手的平衡与力度是最重要的了。初学时不习惯,拉着锯刀往下切,一不小心就卡在中途,更要命的是,切下去的路径并不平直,显然有点废损一块“栋梁之材”的意思。

但谁还没个第一次,老爸告诉我,用锯刀的一个小窍门在于角度,往下走的时候你得把手往上抬一点,让锯齿先吃进木材里,再一并用力推,这样能更直。虽然不能一下子掌握精髓,中途因为方法不当,还洒下一点热血,但总算锯完了!我又用砂纸将凳面凳脚边缘磨光,使它不至于扎手,接着我用钉子榔头敲敲打打,将凳面凳脚衔接固定……一把还算顺眼的四脚小方凳就这样“惊天动地”地诞生了!

我心里憋着得意,表面上则异常平静地递给妈妈,这样她洗衣服的时候就有了“靠山”,不会腿酸。更令我欣喜的是,我的小外甥女来做客,因为人小,吃饭够不着桌子,便在原有的大凳子上,垫上这把小板凳。她一览众山小地坐在上头,俨然一副君临天下的样子。她满足,也让我骄傲。

此后,我便不断尝试,书架、碗柜、椅子……这些日常小物件除了带给我劳动中的新鲜感,更重要的是,让我体会到自己和身边的一切都息息相关。每当我仔细打磨着木料,都会觉得心也跟着安静平和起来。每当我敲敲打打,我总觉得双手特别有力,仿佛掌控了一个世界。

我会冲印照片

傅小敏 杭州高级中学

我的童年,有一部分时光是在暗房中度过的。父亲曾是摄影爱好者,除了背着相机四处走走停停拍拍,也亲手冲洗胶卷。他带我走进这个光、影与时间的世界。

光、影、时间在这间狭小的暗房里被无限放大:明光要全部赶尽杀绝,除了一盏15瓦的红色白炽灯;显影液、定影液按比例严格调配,才能把影像牢牢地定在相纸上;时间在显影、定影、曝光、水洗的时候被层层截住,给光和影扣上一重一重的枷锁。我们在生活里行色匆匆,光侧身溜走,影捉摸不透,时间也从不为你停留。唯有一间狭小暗房,将它们安静豢养,任其茁壮生长。

父亲只带我冲洗过黑白胶卷,他说色彩太喧宾夺主,他更喜欢纯粹的事物。我猜最重要的原因只是彩色相片的药水配方复杂,曝光难度太高罢了。所以我的暗房里并不饲养色彩。

初一那年,我们搬了家,暗房没有了。爸爸专注事业,摄影的兴趣渐渐淡薄,那些曾经和他一起走走停停拍拍的摄友们,有的已经成了国家级摄影师,有的还在“不务正业”着。初三那年我拥有了人生中第一台数码单反相机,是父亲送给我的礼物,而他自此算是真正放弃摄影了。我在高科技的辅助下贪婪地捕捉色彩。平时随身携带一只小卡片机,假期背着那台单反像父亲当年一样走走停停拍拍。赤红、橙黄、青绿、蓝紫,就是不甘于黑和白。

直到高一那年,学校开设了一门摄影课,每个人发到一部破旧的135胶片相机,光圈和快门值是固定的,我们只能对焦和按快门。记得荒木经惟说过,乡愁是他永恒的拍摄主题。我在裂像屏的视野里,终于再次看见了我遥远的童年和乡愁:那些山崖上的杜鹃花,池塘里的小蝌蚪,田垄边的秸秆堆,大雪后的松树林。

后半学期的摄影课,老师指导我们冲洗胶卷。同学们小心翼翼,轻手轻脚,而我熟门熟路,兀自完成了一系列流程:在暗袋里抽出胶片卷入片轴,片轴装入显影罐;倒入清水预湿;计时开始,迅速倒入显影液,以递减的时间间隔搅动显影罐,倒空液体;清水冲洗残留显影液;倒入定影液,静候两分钟,倒出液体;清水冲洗残留定影液半小时;悬挂胶卷,自然晾干;打开放大机,插入底片;调焦,试样,关灯,放置相纸,开灯曝光五秒,关灯,相纸迅速放入显影液中;换下一张,循环上一步;相纸显影两分钟取出水洗,放入定影液,开灯检查影像;依次取出相片放入水中浸泡,计时水洗;悬挂相片,自然晾干。

原来,肢体对动作是有记忆的。我记得每一道程序,环环相扣,井井有条。小时候,我和父亲分工明确,他调配药水,我搅拌药水,他曝光相片,我就蹲在显影盘边翻动相片,他水洗照片,我给他递照片,他说计时开始,我就替他盯着闹钟。

如今父亲对摄影的记忆只剩下几组光圈快门数值了,数码单反机身上纷繁的按键和操作盘也让他眼花缭乱手足无措。高二那年,我偷偷攒钱买了第一台自己的胶片相机,用的还是更老旧的120胶卷,整个城市只有一家店可以冲洗这种胶卷。我想,总有一天我会建一个自己的暗房。

我会做纱窗

余梦燕 台州学院附属中学

我生活在一个靠手艺吃饭的家庭,从小就清楚别人家的不锈钢门窗、衣架是如何在父母手中经过打磨加工逐渐成型的。

曾怀疑过自己是不是以后也会走上这条道路。毕竟小时候家庭条件确实不太好,别人家的孩子手中玩的是变形金刚、芭比娃娃,而我的手中永远是脏兮兮的起子、扳手,连唯一的一根“金箍棒”也是不锈钢圆管的边角料。

个性像男生的我没有抱怨过自己的玩具是多么丑陋,多么无趣,甚至开始喜欢上那些让人又爱又恨的工具,每次看见老爸用切割机切出巨大的火花时,都充满了崇拜。偷偷开电源玩电钻打孔时差点打穿脚的经历让我记忆犹新。

可惜的是至今我也只学会了一门小手艺——制作纱窗。原因无它,只有这门手艺是不需要那时候的我计算弧度和面积的。

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制作纱窗是为了让我家的狗住的纸箱窝也有一扇窗。那时候不敢乱用切割机切料,毕竟那家伙太重,压下去切纱窗料搞不好会把脚趾头也切掉。

无奈之下我只好在杂物堆里捡四根差不多大的边角料凑成一个四方形,然后铺上纱布,为防止冬天纱布过度收缩而绷出料,必须事先留出一部分的纱布在材料的外面。再用纱窗专用的皮条把纱布固定在材料的四边凹槽中。之后用一个纱窗角放在压好纱布的其中一条对角线上,确定好位置后再拿手电钻对着纱角上面的孔往下钻。一个角大约需要四个孔,最后拧上螺丝固定。当然这个动作需要重复四次,再将纱布裁剪好。一个简单的纱窗就被轻轻松松搞定了。当然这是我千锤百炼后的成果,而我第一次做的纱窗在我做好后的第三天就因为没拧紧螺丝,纱角无情脱落。等我二次修复好装到事先挖好打洞的纸箱上时,仅一个下午,纱布就被狗抓烂了。

对一个孩子来说童年是宝贵的,花一下午的时间制作好的一扇劣质纱窗,就算再怎么难看也是个成品,却最终以四天的寿命惨死在狗爪下。有了第一次就会有无数个第n次。之后随着制作次数与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将做纱窗这项技艺修炼到了一定的境界,我敢说同龄人中我是制作纱窗第一人。每次看着老妈面不改色地拿着我做的纱窗告诉别人这是师傅亲自动手做的,我都在心里暗爽。

当别人家的孩子还在网吧五连坐,一盘没赢过时,我早已利用一个下午制作完成了4扇纱窗。老爸也特别配合地让他徒弟以后喊我小师傅。当然那些曾经被电钻钻伤手指,被刀片划破手掌,切割机火花溅入眼睛后的疼痛也奠定了我如今手艺好的基础。其实我也曾有过不止这一个爱好,但最后还能保留至今的也就只有这一个——做纱窗。如今我制作纱窗的热忱只有一个,因为这是我父母众多工作中的一小部分。因为这是父母赚钱的手艺,我不去感受它的苦,它的累,如何知道钱来之不易?

每一门精湛的手艺活都需要一双满是伤痕永远洗不干净爬满老茧的手去完成。而我希望多年以后,它们不再是我父母的唯一。

我是种番茄能手

江晓如 嘉兴第一中学

我的家在王江泾镇,那是个富饶的鱼米之乡。在没有休耕以前,我们家的屋子前是好几亩红红绿绿的番茄地。小时候,妈妈总是领着我,一边在田里打理番茄,一边用嘉兴土话跟我讲着“番茄娘娘”的故事。

我依稀记得,妈妈曾经告诉过我,番茄娘娘是一个很厉害的神仙。有她在,才能保佑每年的番茄收成。我经常困惑地问妈妈,番茄娘娘长啥样呢?妈妈答道,跟番茄一个样呀!如今想来,这样的故事真是可笑与幼稚。无非就是——在我想要偷吃番茄时,妈妈会狠狠打下我的手,告诉我番茄娘娘要惩罚你的哦;在我想要在番茄地尿尿时,妈妈又会狠狠地警告我,这是对番茄娘娘的大不敬……明明知道都是妈妈虚构的故事,却一直死心塌地坚信至今。

高一那年,我缠着妈妈在门口给我扒拉出一块空地(当时我们家的土地已经被征用建了厂房),买来了种子,像模像样地跟种花一样种起了番茄。认真了一个月以后,地里的番茄竟全成了“尸体”。我沮丧万分——番茄娘娘果然跟我不亲!我被妈妈嘲笑了,她见我认真了,便开始真正传授我种番茄的技巧。我记得,那天下午的阳光特别好,透过田地里氤氲的光线,我总觉得番茄娘娘笑着注视我。

带着些不甘心,种番茄就这样变成了我的一个乐趣。一拨一拨地种,一季一季地长,不管收成,不理时节。每次跟泥土的亲密接触就好像是一次愉快的自我对话。我开始懂得下种子时不能太深,排布也不要过分拥挤;种植期间水分要保持充足,光热要妥帖,并且定期除草;一个多月以后要给番茄立支架固定,打八字结避免直接勒到茎干;有了果实后要记得在番茄植株外套上网袋,避免鸟雀的啄食……每一个小细节,每一点小情绪,统统注入这一枚枚番茄里。它们像是能和我沟通,跟我建立了感情。而种番茄看似简单,却也让我一路摸索、探寻,跟学习任何一种技能一样,道路多少是会曲折的。种番茄的初期,虽然番茄已经能在我的手里存活,但个头不大,甜度也低。我翻阅了很多书籍,也询问了不少农户,发现根源出自番茄品种和糖分累积上。我向妈妈讨教了经验,在下一批的种植里,我注意了多使用有机肥(鸡粪猪粪之类),也做了一个简易的温室加大昼夜温差;在种子的挑选上,我更加精心,不够饱满的颗粒都在下地之前被我“铁面无私”地一一刨去……

我把这林林总总的技巧统统摘记在一本笔记本上,如今也有厚厚一本啦!家里人都打趣地称呼我“番茄大户”。

当然啦,我的这项特殊技能也遭遇邻居的冷言冷语:“小孩子居然在这里种番茄,想做一辈子乡下人啊”“太笨了吧,估计其他也学不会”。她们不能理解,我为什么不去学弹钢琴,不去学数理化,哪怕养只宠物也可以,这些“技能”似乎都比种番茄来得考究,也来得更有前途。但她们不知道,当我把自己种的番茄带去学校请同学们品尝的时候,多少人向我投来不可思议的赞叹的目光。她们不懂,其实真的是有番茄娘娘在的,她就在我们心里——呵护农作物与做其他任何事一样,都需要用心和努力。

我是布艺达人

李筱瑛 宁波第二中学

第一次接触布艺是初三毕业的暑假,有次逛街发现一种无纺布材料包,我很好奇那究竟是个啥,店主姐姐告诉我,那是手工材料包,可以自己动手DIY小物件,说完还给我展示了一个她做的布艺零钱包。我被“手工”、“自己做”这些词触动到了,当即买了一个三角形的小蛋糕布艺材料包。现在回想,大概就是从这个小蛋糕开始,我踏进了一个奇妙的微缩世界。

第一个材料包里附有说明书,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说实话对我这个初学者来说真有点“抽象”,首先是将各色布料裁剪成需要的形状,缝合蛋糕底部的两边,留出一边来填充棉絮,再以同样的方法制作蛋糕上的装饰物,而单单是这些装饰物的缝制就花了我好几个小时。当然到了最后一步,组装那些零碎材料就是我最享受的时候了,这不单单意味着一件作品到了完成的最后一刻,用热熔胶将它们粘合完整,就像看自己家孩子长大成人似的,不禁有一种功德圆满的感觉。真想不到,几块布料,在剪刀加针线的操持下就能化腐朽为神奇。

当然这第一次尝试还是以失败告终,针脚过疏,填充不够实,直接导致蛋糕变形。每当锁边的时候我就手忙脚乱,头晕眼花。我问老妈锁边有什么技巧,事实证明,我老妈也是个不靠谱的,她的技术比我的还不堪入目,最后反倒要我救场……后来我又去找那个店主姐姐,她开玩笑说,把秘笈都传授给你我就要失业啦。话虽这么说,她还是仔细地给我示范了她的锁边方法,怕我忘记还帮我画了张示意图。根据这个示意图,我又买了许多材料,试着做一些小动物。做到第三四个,我就能完全摆脱示意图了。跟上瘾了一样,我开始拿家里的东西开刀。我家的纸巾盒,妈妈的零钱袋子,挂我房间的钟,可以说家里到处都有我的手工痕迹。我还能一心二用边看电视边缝东西,理所当然成了我家手最巧的人。

高二美术课,老师要求上交一幅作品不限主题,大部分人画了画,我交的是一幅兰花的苏绣作品,苏绣一向以绣功精致出名,老师问我绣了多久,我说两三天吧,作为众多优秀同学里的隐形人,我第一次收到了这么多红眼,老师给了我一个肯定的笑容。

虽然高中课程渐渐紧了,但我还是喜欢在周末抽出时间来呆在我的小世界里,我把作品装在一个大盒子里。虽没见过上帝的诺亚方舟,但是我觉得我这个宝盒也不差吧,小鹿、海豚、狐狸……里面真的是“物种”齐全了。也许对别人来说,这是归类为手工的一种普通爱好,对我来说,它更像是我的好伙伴,静不下心时有人求助于音乐或者阅读,我则喜欢躲进我的小工作室,在针线中寻找一份宁静。

我是修理控

张 宇 南京江宁高级中学

我爸爸就是修车匠。我虽然没想“子承父业”,但耳濡目染中,慢慢也算得上半个修车匠了。爸爸修车时,我总在一旁看着听着,有点“偷师”的味道。

记得一次和好哥们出去玩,他的自行车半路“叫唤”起来。“格朗格朗”一声声响,似乎是车轮上夹着了什么异物,停下来却发现并没有,我突然想起在爸爸那儿听到的类似声音,便俯下身来让他把车子半抬,自己用手打着后轮旋转,那个相似的声音就持续发出,我仔细听了几秒,很确定地告诉他,是车轮的一根钢丝松了,应该就是那一根。

这件事奠定了我“修车达人”的地位,后来大家走读回家的路上,总是忍不住要问问我,那辆车车头歪了没?能不能再听出点其他东西……

大家在这方面非常看得起我,我也就有意识地跟父亲学了一些东西。比如坐垫松了,就用扳手拧动坐垫下面的螺丝,将之放松后上下调试一番,再拧紧;链条掉了,得用一个小起子架住链条,接着转动后轮,只要把链子扣上齿轮的某几颗突起,转动时一旦绷紧,就用起子往齿轮上送,链条很快就能归位。

至于补胎、刹车的修理和更换,就稍显麻烦,需要新的铁丝或者轮胎才行。我慢慢喜欢上这样的劳动,它让我体会到把一样东西修缮完整的快乐。其实,很多东西,都还存在继续利用的可能,没必要一坏就扔掉。

有一次晚自习,头顶灯光忽闪忽闪,我下意识地想到,不是灯管坏了,就是接触不良。我关闭开关,垫着桌子椅子爬到高处,想把灯管拆下来重新安装一次,试试能不能恢复。手触到灯管非常烫,还未怎么行动,忽然就听到班主任在门口大呼:“不要命了啊!不怕被电着!”

在大家的哄笑声里,我尴尬落地。再开灯时,没想到灯光就恢复了!实在让人感到神奇。也许是灯管自己恢复了稳定,也说不定是灯管被我的举动给震惊,乖乖不敢造次了。

虽然没能修成那根灯管,却促成了尽力修复身边破损小东西的爱好。东西虽小,在重新带给它生机的过程中,有,更有成就感。

我爱烘焙

孙黎琼 宁波第四中学

我妈妈属于典型的“贤妻良母”,她会煮咖啡,做各种小甜点,日常家务更不在话下。我悄悄跟爸爸说,你上辈子一定做了很多积德行善的事情,连我妈这么贤惠的女人都被你搞定了。他听了哈哈笑,戳我鼻子说,那你会干啥?

我好像确实没继承到妈妈多少优良传统,仔细想想,做点心这件事情我倒是很上心。源起是高二的时候,我在网上看到别人发的一个帖子,里面是她自己做的各种甜点,照片看得让人超有食欲,跟帖中有人问她多大了,她说读高中呢。说实话我是被打击到了,作为同龄人,别人可以有这么好的手艺,我怎么不行呢?抱着我也要试试的想法,说动手就动手。

篇6

北欧,有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湖水,葱郁的森林,艳丽的木屋,沧桑的城堡,风景好似美丽的油画;北欧,有伊塔拉的玻璃鸟,FISKARS的剪刀,阿尔瓦・阿尔托的椅子,以及各式各样的设计师品牌店和博物馆,设计无处不在。

虽然北欧的冬季漫长且寒冷,但这丝毫不影响北欧设计师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形成了影响世界的极简主义北欧设计风潮,也为北欧人创造了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不远万里,正是去学习和体悟这种“风格即生活”的设计理念和生活态度。

行程路线:芬兰(赫尔辛基、费斯卡斯、伊塔拉、图尔库)――瑞典(斯德哥尔摩、韦克舍)――丹麦(哥本哈根)

旅游天数:13天

访手艺:玻璃、木工、琥珀、金工、陶瓷、纺织等

学艺难度: 行走强度: 收获力:

徽州・指尖上的徽印记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汤显祖留下的千古绝唱,让人们对徽州的美景,以及其深厚文化充满了向往与眷恋。徽州之美,美到想象力无法触及,而徽州之艺,像一位年迈的老人,虽历经沧桑,依然满腹情感。

此行一路南下,走进历史悠久的古城,深入探访每一个有故事的村镇,走访那旧日排满老作坊的街道,参观沉淀时光的老厂房……除了考察著名徽州三雕的美作与技艺外,还能一睹文房四宝中徽墨、歙砚、宣纸的制作流程,也能在徽派版画中欣赏到徽文化独有的印记。相信这一行,会让你收获满满。

行程路线:合肥(蜀山区)――泾县――绩溪县――歙县――黄山(屯溪区)――婺源县

旅游天数:7天

访手艺:木雕、石雕、砖雕、徽派版画、徽墨、歙砚、宣纸

学艺难度: 行走强度: 收获力:

台湾・缤纷工艺 美丽乡愁

你印象里的台湾是什么?是在教科书上读到的日月潭和阿里山?是在罗大佑的歌声里听到的鹿港小镇?还是林林总总的夜市美品文创?其实,台湾还有数不清的传统手工艺。去台北,去新竹,去南投,走汉声巷,访博物馆,观著名艺术聚落。去认识那里的大师,去感受那里的行业生态,去寻根一脉相承的文化,去解开心底的美丽乡愁。

行程路线:台北――新竹――三义――台中――南投――台南

旅游天数:8天

访手艺:陶艺、皮艺、玻璃、竹艺、蓝染、漆艺、金工等

学艺难度: 行走强度: 收获力:

黔东南・寻找蝴蝶妈妈的传说

贵州黔东南是闻名遐迩的百节之乡,也是一颗荟萃民族手工艺的夜明珠。在黔东南,每十人当中就有一人是技艺精湛的手工艺人。他们在生活中全身心地致力于传统民族手工制作,形成了一种“家家有工艺,代代传技艺”的民俗文化。所以,要欣赏学习民族手工技艺,黔东南无疑是一条经典的线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多彩贵州之旅,从黔东南开启!

行程路线:凯里――雷山西江千户苗寨――雷山排卡村――丹寨石桥村――丹寨卡拉村

旅游天数:5天

访手艺:苗绣、马尾斗笠、银饰锻制、芦笙制作、古法造纸、鸟笼制作

学艺难度: 行走强度: 收获力:

特别推荐:

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

台湾"行政院文建会"下辖机构之一,主要目标在于加强工艺文化研究、培育优秀工艺人才,以及办理工艺竞赛与展览。这里设有专门展厅和手工艺体验坊,云集了台湾各地特色工艺,蜚声国际的“Yii”品牌就是该中心推出的,旨在促使工艺师与设计师结合,推动台湾工艺走向世界。

叶发原皮塑工作室

台湾首屈一指的皮塑艺术家。26岁半路出家学皮艺,玩皮至今整整28年,跟叶老师学习如何让皮艺作品兼具创意、巧思及工艺之美!

黄安福玻璃工作室

黄安福,台湾工艺发展协会会长。在这里,可以跟黄老师学习实心雕塑法,将玻璃在高温下融化为流动的液体,利用拉、挤、扭、捏等技巧,将其变幻为一只蝴蝶,一匹骏马。

卓也小屋

一家乡村民宿,养有鸡鸭、种有蔬菜,还辟有染布工坊,将谷仓当住屋。来卓也小屋,看看庶民文化产生的文创商机,体验蓝染作品在室内设计的装饰运用。

李幸龙工作室

台湾著名陶艺家,漆陶艺术开创者。陶性朴实,漆性华美,这两种传统工艺结合,将谱写出怎样的爱恋?李幸龙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思维和创作手法给我们上精彩的一课。

天冠银帽工作室

银帽是台湾宗教文化的延伸,其中天冠银帽是银帽生产商中最响的名号。跟苏建安老师学习如何将传统银帽技法化繁为简,如何用一根银丝制成雅致花器和饰物。

山西・体验厚重文明

因远古艺术的承袭,添了些许聪慧精明、灵透乖巧,山西,也就显得格外厚重。然而,去山西看什么,壶口瀑布?黄土高原?平遥古城?乔家大院?事实上,你可以有更多选择。

平遥古城古建筑民居的美誉传遍天下,逛了一个又一个古院落,你可知道古城有一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那里有漆器、剪纸、绣花鞋等各种老字号。在我们的带领下,你可以深入了解、学习这些晋味浓厚的老手艺。

山西是琉璃的发祥地。曾几何时,这些色泽鲜艳的琉璃装点了北京故宫、大同九龙壁……苏氏琉璃技艺第八代传人苏永军遵循古法,用最传统的技艺将石头和泥土变成色泽鲜艳的琉璃。而苏家的作坊,就在太原南郊,跟着我们,就可以看到最古老的琉璃制作方法,一起惊叹古人无边的智慧。

到了山西,怎能不去看看花馍,舌尖、视觉双重享受,还可以跟着花馍制作传承人王文华大娘,学习正宗绛州花馍;版画艺术家蔺永茂与其子蔺涛数十年如一日,含辛茹苦地恢复绛州澄泥砚,怎能不去看看;还可以去广灵剪纸产业园,剪一幅美丽的窗花带回家……

行程路线:太原市(南郊)――大同市(广灵县)――太原市――晋中市(平遥古城)――运城市(新绛县)

旅游天数:4天

访手艺:琉璃、剪纸、漆器、澄泥砚、花馍

学艺难度: 行走强度: 收获力:

腾冲・探访村落老手艺

位于滇西边陲,西部与缅甸毗邻的云南腾冲,历史上曾是古西南丝绸之路的要冲,这也决定了腾冲必定成为工艺聚集之地。隐秘新庄村的造纸博物馆、雨伞村的玉雕工艺、云阳村的诗意油纸伞、刘家寨的皮影老手艺……多少人的前世今生,在这里相遇。腾冲,或体验古法造纸之神奇,或品赏精美玉雕之奇观。在古香古色的村镇中感受宁静,也品味另一种人生。

行程路线:腾冲县城――新庄村――固东镇――雨伞村――荷花乡――和顺古镇――腾冲县城

旅游天数:5天

访手艺:造纸、玉雕、藤编、皮影、油纸伞

学艺难度: 行走强度: 收获力:

/尼泊尔・雪域绘唐卡

如今在圣洁的雪域,昔日的宗教圣物唐卡,也摘下了她神秘的面纱。带着虔诚的心,走入唐卡瑰丽的世界中,学习传统手绘唐卡艺术。

坐落于雪域高原的拉姆拉绰唐卡画院,是传统手绘珍品唐卡制作与培训的专业画院。在此可以跟着画师们学习正宗的绘制唐卡的方法。而在尼泊尔古城巴德岗内学画唐卡,就有了时光停滞的感觉。在当地著名的唐卡学校内从事唐卡绘画10年以上的画师们还会教你如何用线勾勒、填色、磨光等技能。

行程路线:(拉萨)――尼泊尔(巴德岗)

旅游天数:7天

访手艺:手绘唐卡

学艺难度: 行走强度: 收获力:

河南・寻找中原名窑

中国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前三大均出于中原大地河南。千年岁月呼啸而过,中原大地不知见证了多少朝代的繁华与衰亡。曾经的土地,在劲风的哀叹中爬满了皱纹,历史上的那些窑址,大多也已不复存在。

然而,提及河南,大多只知道古都开封、洛阳,或少林,或龙门石窟,极少有人知道,这片中原大地上烧制过名动天下的瓷器。

开封古城,曾是中国陶瓷史上第一个被皇帝个人垄断的瓷器种类官窑的烧制地,禹州神镇至今仍在烧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钧瓷。在我们的带领下,你可以走进孔家钧瓷厂,跟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一起感受钧瓷的“窑变”。

汝窑的窑火只烧了二十几年,汝瓷便成为传世品保存最少的一种,目前全世界传世的汝官瓷不足80件。汝州的清凉寺,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在它的附近,便是汝瓷的遗址。南石山村和烟云涧村,两个隐匿在山间的小村落,在古玩界鼎鼎大名,前者是洛阳唐三彩发源地,唐三彩仿古技艺精湛,后者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高仿古青铜器第一村。走进这两个神秘的村落,打开穿越时光的大门,探寻仿古的秘密。

行程路线:开封――禹州――汝州――洛阳

旅游天数:4~5天

访手艺:官窑、钧窑、汝窑、仿唐三彩、仿古青铜器

学艺难度: 行走强度: 收获力:

苏杭・品味江南制造

苏杭自古以来就是旅游的热门之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广告语可谓流传千古,世人早已耳熟能详。然而,普通的江南游大多都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难以真正领略到江南的独特情调与人文之美。

西湖游览了千百遍,你可知在西湖边有一个很富历史韵味和工艺特色的织锦博物馆?馆内不仅陈列了上千件古代织锦藏品,还设置了原料准备工场、织锦织造工场。在这里,你可以亲眼目睹一段美锦是如何由一根蚕丝纺织而成的。当然,在我们的带领下,你还可以亲自上织机体验木梭在丝线中穿来穿去的乐趣,织一匹绫罗绸缎带回家。

苏州核雕是文玩之人的掌中宝,但雕刻这些宝贝的手艺人究竟藏身何处呢?光福是苏州核雕的发源地,但真正的核雕之乡其实是在光福镇下面的舟山村,这个太湖之滨的小村子,不仅风景如画,更是卧虎藏龙,很多核雕名家居住在此。

苏杭的美,不仅美在小桥流水、烟雨朦胧的江南景致,更美在闻名古今的江南制造。我们一起游苏杭,在一针一线间品大师名绣,在经纬间辨织锦与缂丝;去坎山深处寻花边,去桃花坞里绘年画;雅赏王星记扇,文玩光福核雕……

走累了,歇一歇,是品一杯碧螺春还是西湖龙井?

行程路线:杭州(西湖区―拱墅区―萧山区―余杭区)――苏州(平江区―木渎镇―东山镇―光福镇)

旅游天数:5天

访手艺:织锦、铸刀剑剪、制扇、花边、纸伞、缂丝、年画、苏绣、制茶、玉雕、核雕等

学艺难度: 行走强度: 收获力:

日本―和之旅 艺之旅

放诸于今,放眼于世界,日本毫无争议地成为手工大国,其对传统工艺的保护已成为一种体制,而对工艺精神的认同和继承融进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东游寻艺,寻到的是对手工艺的尊崇,一种早已印刻进生活与灵魂的尊崇。一枚雕刻发簪,一个漆艺碗碟、一块印染方布……都是这个国度对工艺发自内心的尊敬与珍惜。此行日本,正是要感知、学习一个手工大国的态度。

行程路线:东京一横滨一静冈一京都一奈良一大阪

旅游日期:2014.8.24~9.3

考察点:

工艺文化场馆考察地:日本民艺馆、江户下町传统工艺馆、玩偶之家博物馆、奈良工艺馆……

传统产业体验项目:竹木细工、织染、信乐烧、茶道、奈良毛笔制作

工艺街区商圈考察:东京仲见世商业街、京都三年坂老街、大阪天神桥商业街……

特别推荐:

江户下町传统工艺馆

可观看匠人的制作表演,在艳丽的羽子板上、形态丰富的印糕模里、朴拙的印章刀痕间,感受手艺情趣。走访周边的百年手工银器店、制作木札的文字细工工房等,与老店传人聊聊守艺、传艺之路。

高台寺茶道

高台寺是体验日本传统文化的代表之地。其茶道程序复杂、礼法繁多,从制作工艺、经营模式等方面都可得到启示,要体验日本静心禅境的文化传承,不能错过这里。

西山英介工作室

西山英介是一位专职从事手绘石头艺术的设计师,利用石头天然的形状绘制动物,巧妙自然,趣味十足。来此可以与西山英介交流手绘奥秘,还可体验石上绘画的乐趣。

第一站东京先参观日本民艺运动倡导者柳宗悦先生1936年创办的日本民艺馆,约1万多件精美的传统工艺品在此展示。而后拜访财团法人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协会,了解日本传统工艺产业发展状况。参观江户下町传统工艺馆、东京都人形工业协同组合,在日本最古老的商业街之一仲见世,寻找那些久负盛名的百年老店。

第二站横滨这里有日本著名博物馆之一的玩偶之家博物馆,收集了各国极具特色的玩偶,代表了各个民族的传统。

第三站静冈距静冈市区仅半个小时的骏府匠宿,设有从江户时代传承下来的传统产业及工艺品的展览馆,更有特色的是各种工艺体验教室。在此我们预约了和式染布、竹木细工的体验项目,可以与日本传统技艺来个亲密接触。

第四站丰田丰田市足助町是日本著名的红叶观光地。我们将前往三州足助屋敷,这里重现了明治时代山村生活和已经消失的日本传统手工艺。见识打铁匠、烧炭工及抄纸匠等师傅现场表演,并亲自体验传统织布、蓝染、抄纸、竹蜻蜓和竹篮的制作过程。

第五站 甲贺 有着日本“陶艺之乡”的滋贺县信乐町,是日本六大古窑之一,制陶历史拥有1200 年之久。在信乐烧工艺重地陶艺之森,可拜访由陶艺名家开设的创作研修馆,并在馆内匠人指导下尝试亲手制作陶瓷杯、碟。

第六站京都我们将来到传统工艺店铺集中的老街清水坂、三年坂,感受川端康成笔下那个古旧斑斓的千年京都。前往高台寺体验一场正宗的茶道,并于京都茶罐老字号开化堂中体验几步茶罐制作。傍晚,将漫步于古色古香的花见小路。

篇7

在“光明松道”“美江木艺”两企业带动引领下,全区11个林场(所)抱团提高生产技艺、共同闯市场;金龙木业、博雅木制品厂等一批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壮大。

“北沉香卖火了,都脱销了!”“127件北沉香被抢购一空,200多件订单也进入紧张的制作,销售金额更是达到80多万元。”这样火爆的场景就发生在今年“光明松道”的招商大会上。

当时正值盛夏,乌马河区育苗经营所来了200余位经销商,他们专程到光明集团松道木艺品有限公司参观、采购和洽谈。

“光明松道”的展厅内,出自林区职工之手的“步步高升”“松鹤延年”“盛世龙腾”等展品吸引了经销商啧啧称赞。来自南方的经销商更是赞不绝口:“闻着这淡淡的松香,真是沁人心脾,这精妙的雕工更是赏心悦目。”11个林场(所)的负责人同样“嗅到”了商机,他们热情地向经销商推荐自己林场的北沉香产品,并积极跟经销商洽谈,寻求合作。功夫不负有心人,随后,20余位经销商便决定将职工的北沉香加工基地作为采购基地,林场(所)也找寻到了合作伙伴,育苗、翠岭等经营所还卖出了10余件职工精心制作的摆件。

销售经理李晓娜兴奋地向记者介绍着当天的情况:“这次订货会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把光明集团北沉香事业做大做强,走出伊春。”

眼下已是冰天雪地,但是“美江木艺”的生产加工却没有一点降温。走进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工人们都在各自的工作台前忙碌着,在他们一板一眼的雕刻中,栩栩如生的小熊、苍龙仿佛呼之欲出,而手工粘贴的木拼工艺画则力求保持原生态,用料都是林区常见的树皮、松针、松子……巧妙的构思,细致的拼贴,让一幅大自然的山水画卷艺术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美江人”个个都是能工巧匠。与传统的雕刻师用的工具不同,这些人雕刻用的是手中的键盘,他们就是雕刻机“操作员”。只见她们熟练地敲击几下键盘,便能让刀头在木料上来去自如,而且一分一毫都精确无误。她们还向记者介绍:“我们这还有更加高端的激光雕刻机,客户要的多,要的急,就得靠它们。”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尽管有的工艺品生产加工可以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代替人工进行,但是一些精微的细活还得靠人工来完成。54岁的“雕刻师”张淑芝就是地地道道的“美江人”,1997年从机修厂下岗后,在这里一干就是20年。

“刚到这里,什么都不会,学了一年多,心里渐渐地对这些小木料产生了感情,从为了生计到热爱,收入也颇为可观。我现在很知足了,我给我儿子在哈尔滨也买了房子,生活是越来越好了。”张淑芝如是说。

一幅精致的艺术品,版面的构思创意至关重要。提起版面“设计师”杨春,大家都竖起大拇指。“这只树洞中的熊,好像活了起来。”记者看到他设计的作品时发出这样的赞叹。

今年36岁的杨春,从事工艺品设计已有10多年了,从小就热爱美术的他对于这项事业有着特殊的感情:“每天我就爱和这些‘花、鸟、鱼、虫’打交道,它们也改变着我的生活,收入也是越来越多了。”经他之手设计出来的木制工艺品更是获奖无数,腼腆的他并不愿意多说那些荣誉,心里面只有对艺术的追求,这或许就是匠人的“匠心”所在。

一直对艺术有执着追求的“美江人”乘势而上,年初又请来了南方的雕刻高手,与本地雕刻技师强强联手,精心制作北沉香,一件件荟萃南北雕工的北沉香孤品悄然成型,品相好的至少上万元。

他们去年又投入资金100余万元,从小兴安岭各地购进5000余件北沉香,作为生产储备。为适应国际市场,他们还将产品的中国风格逐步转向美国青睐的原始自然风格,设计风格显现欧美化。美国客商发来的1500余件的订单,更加坚定了美江人将木制工艺品加工发扬光大的信心。

在“车头”的带领下,乌马河畔的大街小巷,工艺品加工没有淡季。玉达御品门市前,造型奇异的几棵树根分外抢眼,这只是林海根雕工作室加工原料的冰山一角,生产间内更是让人震撼,北沉香的原料、半成品、成品放了满满一屋。

篇8

【关键词】广西侗族;聚落;自然;恋木情结

中图分类号:TU-09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271-01

目前,广西地区森林覆盖率为52.71%,美丽的山林不仅为当地侗民提供了丰富的生活资源,也为侗族聚落的构建提供了丰富的木材。侗族木构建筑久经岁月的洗礼,散发着清香,配以灰黑色的青瓦和白色的勾勒,恰如其分地融进自然的怀抱,使聚落乡土景观与自然和谐共生。广西侗民这种“以木为本”建造聚落环境的理念源自对自然的崇拜。

侗民们认为,万物皆有灵性。他们不仅崇拜天地、大山、河流,更崇拜大树,认为“古树保村,老人管寨”,一棵具有灵性的“风水树”的盛衰可预示村寨的盛衰。侗民尤爱杉木,将之作为最主要的建材,一方面源于杉木在当地资源非常丰富;另一方面是对杉木强大而神奇的生命力的崇拜。侗民们的这种“恋木情结”激发出该民族超然的木制技术和建造智慧。从最基本的“干栏式”吊脚楼、小型木制的生活家具及劳作工具,到大型公共建筑如鼓楼、风雨桥等,均以当地山林里的各种木材为“本”建造,体现朴实无华的自然美学特征。

一、制木为器――木作工具

侗族人民无论是劳作还是建房,所使用的工具基本上都是传统的木作工具,这些木作工具种类繁多,最主要的有锯、斧、刨、钻、墨斗、曲尺等。

侗族木工在建造村落时从来不需要图纸,仅凭一把尺、一个斗就能准确地进行定位测量,几个匠人交流一番之后就有了建造方案,村民一起动手,自制的锯、斧、刨、钻等粉墨登场,一块块木料变得方正浑圆,一个个木条变得大小均匀,一件件木架变得结实牢固。闲暇之余,侗族木匠还将自制的墨斗雕成桃形、鱼形、龙形等造型各异的图案,既为自娱,也为展示木工手艺。

二、积木为屋――干栏建筑

侗族传统民居建筑在建筑学分类上属于“干栏”建筑。所谓“干栏”,指的是以木、竹料作桩柱、楼板和上层墙壁(墙壁也有用砖、石、泥等从地面砌起来的),人字形屋顶覆盖以树皮、茅草或陶瓦,上层住人,下层无遮拦,用作圈养家畜或置放农具的建筑形式。“干栏”采用悬空、架挑、吊脚等形式,不仅反映了侗族人民良好的适应能力,还体现了该民族高超的营建技艺和智慧。

三、筑木为术――木构技艺

广西侗族聚落空间基本都是木构建筑。营造技术以穿斗架构(少数为抬梁穿斗混合)和卯榫连接技术为主。这些木构技艺广泛应用于干栏式建筑和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之中。

(一)穿斗架构。穿斗架构就是将屋面的檩条直接压在柱顶上,然后以“穿枋”将排柱串联在一起,形成横向构架,各榀构架间以“斗枋”形成整座建筑。穿斗架建筑的外墙皆为填充墙,即在构件之间的空档填以木板、石板、编竹、抹灰等材料,构架骨骼完全外露,柱枋交插,杆件分明。

广西侗族聚落木楼大多都是上下串通的穿斗式整体框架木构体系,采用“整体建竖”的构造方式。这种干栏式木楼构架抗震性能好,施工便利,空间布置灵活,还可以整体拆装。

(二)卯榫连接技术。卯榫连接是中国木质古建筑常用的技术,其特点是运用简洁的几何形态进行卯榫拼接,利用卯榫加固物件,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体现出中国古老的文化和智慧。例如举世闻名的侗族风雨桥,其桥身通体不用一枚铁钉,以杉木穿枋,卯榫连接,各种柱、挂、梁、枋横穿直套,纵横交错,结构严谨。桥身各个构件间都彼此支撑和相互牵制,通过卯榫穿合衔接,运用担、挑、抬、拉、叠、撑的力学处理方法,不用一钉一铆,形成稳定的框架。

四、雕木槭巍―构件装饰

侗寨木构建筑的一大特色就是融雕刻、绘画、泥塑等于一体,将技术结构与艺术审美巧妙结合。而木雕艺术最为出彩,其一是因为木材本身易开采、易加工、易雕刻等优良特性所决定;其二是因为木雕与木构建筑的融合度最好,有许多小型木构件本身就是一件绝佳的雕刻品,从而达到以结构为装饰效果的美学特征。

侗寨木构建筑运用木雕工艺装饰吊柱的柱头,以及窗横、栏杆柱头等构件,纹样主要有花篮、莲花、瓜果等。

结构本身从受力学角度形成的形制是有规律的,而构件装饰则增加了结构的变化,使得每榀屋架更有个性和特征。木构之美不仅表现在构架组合上,更体现在构件本身的装饰上。

参考文献:

[1]罗义云.侗族社会结构与生存策略[D].中南民族大学,2012.

[2]解娟.黔东南侗族村寨建筑结构及细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篇9

如果不见真人,朋友圈中的武佳很容易给人造成“老朽”的错觉。她擅长雕塑,酷爱木匠活儿,经常分享一些自己动手做的木制艺术品照片。那些精致的小物件,设计的高超和手艺的精湛,令人很难将它们与这个80后的阳光女孩联系到一起。

出生于大西北的武佳,长河落日给了她沉稳大气,大漠飞沙也让她在面对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有孤注一掷的不假思索。

童年时的武佳想象力丰富,喜欢动手做一些小东西。读书时,她最乐此不疲的事儿,就是课间活动时,美滋滋地跑到讲台上捡老师用剩的粉笔头。这些被遗弃的东西在武佳手中焕发出新的光彩,它们被刻成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人、场景或是带盖的小盒子。那时武佳的书包里总是装着一堆零零碎碎的小工具:针、掏耳勺、铅笔刀、小镊子……只要能把她想象的形状刻出来的工具,都被她收入囊中,宝贝似的随身携带。

毕业后,武佳做了空间设计师和雕塑师。她将工作室选在北京六环外的上苑艺术村。2011年,她买下了这里的一处宅院,准备把前院的房子进行改造,用于起居生活,后院再新建木工房、工作室。

“我总是找不到最恰当的灵感。”武佳在设计后院时,几次停笔,“想找那种‘择一屋终老’的感觉,却无处寻迹。”“既然要‘终老’,何不去参考下老宅?”朋友调侃她说,“听说福建有些木结构的老房子出售,你可以去买一处住在那里。”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当武佳急匆匆的脚步停驻在福建的老宅外,一座有着二百多年历史的精致老宅让她怦然心动。

这是一座建筑年代在乾隆和嘉庆之间的木结构老宅,历经二百多年的风霜,老房子精细的木窗雕刻、柱檐、槲角上的花纹等依然完好无损。木质结构的厅堂内壁,嵌有刻着诗词楹联的方石碑,显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古朴的外观与实用的设计,令这个宅院既有百年老宅的气宇和尊荣,又尽显私家庭院的雅致与高贵。

武佳无法再挪动脚步,多年来她苦苦寻觅的设计构想在这一瞬间呈现在眼前。此时的停靠让梦想成为陆地,成为岛屿,成为完美至极的具体。她当即就做了决定:“我要把它搬回北京做工作室。”

带“老朋友”回家

所有人都觉得武佳疯了,将这样一整座宅邸搬到北京谈何容易。可是武佳没有气馁,她考虑到整座宅邸体积太大,自己的工作室又空间有限,只得无奈割舍了其余部分,选择了正房前的一个前厅和两边厢房的廊道。

想搬屋就要对老宅进行拆解。拆解掉的老房子,木头部件全都运回了北京。这些零件运回北京后,武佳放了大半年才动工,因为希望能够尽可能保留老房子原本的结构、比例和形式,不破坏传统的韵味。但要赋予它一段新的生命,尽管武佳用了大半年时间进行设计,实施起来依旧难坏了建筑工人。

首先,第一件让人头疼的事就是清洁。由于这些部件放了大半年,虽然做了保护,但对于木头来说,只要不用就特别容易腐烂。为了达到武佳想要的“新生”,工人们对老房子的部件木料进行了细致的清洁。老房子用的是杉木,这种木头质地很松,为了不伤到木头,不能用化学制剂进行大范围清洗,更不能用金属硬物清理。所以不管是百年的灰尘、凝固的砂浆,还是经年累月的鸟粪,都只能用刷子一点点刷。一直刷了好几天,木头才露出了木纹自然的肌理,才看得出岁月和风雨侵蚀留下的自然而然的痕迹。

接下来更让人挠头的,是这些零件的配对。当初拆解老房子时,武佳对一些主要的部件做了编号。即使这样,当它们真正变成“零件”之后,如果没有扎实的古建筑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也很难原样组装起来。每条梁上需要配什么样的雕花部件,都有讲究和说法。而且老房子结构复杂,年轻的工人基本对它们束手无策。

无奈之下,武佳从福建当地请来了两位老匠人。他们和古建筑打了几十年的交道,对老房子的结构烂熟于心。在他们的指点下,工人们先将所有部件在地上拼装好,再立起来。一个一个木件,徒手组装。

整体框架搭建好,木屋已初具规模。之后再为屋顶铺瓦。从部件配对到整个木屋组装完成,武佳和工人们用了一个月时间。

最终的呈现让武佳倍感兴奋。房屋的正厅连接工作室,两侧厢房的廊道,一侧因为空间有限,不得不忍痛舍弃。另外一侧的廊道则进行了延伸,加了一个小小的门洞,穿过去就是她的木工房。

靠工作室一侧的廊道,武佳别出心裁地设计成了玻璃幕墙,将老房子与工作室、院子完美合体。老屋将武佳的工作室渲染成了一个不老的神话,连坐在室内时尚的沙发上畅饮香槟,都让人感受到特殊的情调。雕花窗棂将屋内外隔成了两半,院内洒脱,屋中凝重。武佳在这个自在妥帖的空间中与自己的“老朋友”长相守,触摸木屋的每一寸肌理,感受那种朴素、舒适、自然的木质品格,整个人都变得柔软起来。

在武佳心中,把老宅搬到北京,它便不是一件死的文物,而是要赋予它在当下生活里的新生命。不管是木头、旧物还是家,真正的价值在于使用。她想做的,就是日复一日,和老宅生活在一起。

梦想之光照进老屋

拥有了这样一个心灵安放处,武佳将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工作室。

多数时候,武佳都随性地跟着感觉走,但只要一有灵感,她就赶紧抓起工具,第一时间做出来才安心。跟小时候一样,她喜欢动手的过程。每次设计稿完成后,她都乐呵呵地钻进木工房玩木头,做点小玩意。它们可能是一盒木卷尺、一个木U盘,也可能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木碗碟……

这些木制品与别处不同的是,武佳为它们赋予了生命和柔情。她从小时候玩过的泥巴中得到灵感,把U盘设计成手握着的形状,木头仿佛变得柔软了,与人发生了联系,带着设计师的温度。

工作时,戴上面罩手持电锯的专注定格了武佳生活中的最美图景,电光火石间锯末的飞溅为她镀上一层大侠的豪放神采。这种场景让人由衷感叹:最好的生活,莫过于拥有自己的世界,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老宅中的武佳,生活很朴素,内心却是丰满的。任凭外面的世界如何热闹,内心始终拥有着宁静。

连接老屋的生活区中,武佳设计了挑高的房子。白天,武佳在这里和朋友们喝茶,晒太阳,聊天。阳光透过大扇的落地玻璃窗照进来,让屋中满盈温暖。工作不忙的时候,武佳会兴致勃勃地亲自下厨招待朋友,做一锅西北人最爱吃的油泼扯面。夜晚的静谧独属她与老屋。阁楼之上白月光,她常常在夜色中向远方眺望,眺望深情凝望这个急躁城市的星星,眺望抚摸人们安眠的月亮,眺望老屋远处的风景,看雪压银杏,听雨打窗棂。

曾经有人疑惑武佳的选择。武佳坦诚解释:“你有没有试过从疾驰的车里看风景倒退,一切模糊不辨。其实,岁月的虚掷要快过车窗里流逝的风景,走慢一点能看清生命里那些有趣的人与事。”

篇10

巴黎,这座富有传奇色彩的都市,是否始终活在人们的想象中呢?在巴黎鼎盛时期的20世纪之初,一时间城市中耸起了埃菲尔铁塔,铺设了地下铁路;在戏剧舞台上,费多、库特林、罗斯唐纷纷胜出;而极富时代感的酒店产业更获得新生。在世界文学和艺术的历史书页里,法国人灿若群星。做了几百年欧洲乃至世界的文化中心之一,法国人对自家文化的骄傲已深入骨髓。当法郎士写道“我非常鲜明地觉悟到巴黎的使命,就是以此来教化全球”,你不会不屑,而是忍不住背上背包,想去见识一下带有优越感的那种文艺范儿。巴黎就是一个大舞台,精英们各施绝技,塑造了一个个神话,在世界的舞台一直屹立不倒。

体验巴黎的时代感,从跟随这座城市一起辉煌的酒店开始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因为在巴黎,最好的膳宿地就是那些有着历史故事的地方。巴黎半岛,就是这样一座19世纪末古典法式风格酒店建筑,原址是1908年开幕、为当时巴黎最有代表性的大酒店之一。在长达30年的日子里,无数富豪或名人、贵族及大亨,以至艺术、文学及音乐界等风云人物都在这里留下过足迹,见证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巴黎的“美好年代”、文化艺术创意高峰期及法式瑰丽风华。

随着二次大战结束巴黎恢复和平,1946年大楼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1958年改用为法国外交部旗下的国际会议中心,直至2009年止,曾举行过不少瞩目活动。如今,这座大楼已变身巴黎半岛酒店,与香榭丽舍大道近在咫尺,这条连接着卢浮宫和凯旋门的大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仿佛还能感受到Coco Chanel小姐的香气。全长约1.8公里的大道简直就是女孩们梦寐以求的胜地。若是不想走进喧闹的繁华中,大可选择在华丽宽敞的阳台或花园小坐,静静地感受这座城。开一杯女人都爱的桃红葡萄酒,不止是酒人,周身弥漫的浪漫气息,都会让你如痴如醉。

精工巧匠 重现高贵美学

法国的气质注定是高贵的,在巴黎焕然新生的定是精品中的精品,巴黎半岛亦是如此。长达6年的复修翻新工程,动用最先进科技及工程技术,辅以法国顶尖工匠以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手工恢复大楼当年的原貌,保留大楼的奥斯曼建筑风格及现代化装修并行,尽量运用原有空间及传统物料,令昔日神采气派重现眼前,同时又加入现代化设施,符合21世纪现代的设计特色。如此规模的历史建筑复修比往昔少见,更显得巴黎半岛复修工程的难能可贵。复修翻新要保留建筑物的历史与原有美学价值,包括原有的厅房及公共空间布局、以及早已消失或严重损毁的装潢元素。好比时装工业最显贵的 “高级订造服”一样,凝聚资深工匠心血,矢志复原大楼本来的气质神韵。其细致、用心,让全世界为之动容。

与法国顶尖文物保育专家携手的合作令大楼的大理石、灰泥墙面、马赛克、楼顶及墙砖、木刻、石刻、金箔、油漆以及其他装潢细节全部得到完美复修,操刀的皆属法国最受尊崇、世代相传的家族式工艺公司。单是酒店外墙就动用了20名历史名胜复修石匠,处理10000平方米墙身以及花卉、蝴蝶结及丝带状石刻。工匠以人手进行修复,条件许可的就用石灰膏重塑本已剥落的部分,如浮雕已严重损毁就会按照片作参考,用一块新的石头重新手刻。每组花卉石刻要一位石匠工作3个星期,一个小蝴蝶结石刻就花一个工匠12小时。而木工复修专家Atelier Fracelli是三代传承的小型家族式公司,只有12位员工,负责将大堂370块木壁板及酒吧130块木壁板拆下来个别编号,用砂纸打磨、修补,再装回原位。

装饰艺术 凝聚手艺精髓

热爱生活的法国人在装饰上从来都不怕麻烦,就连水晶器皿或瓷器摆设都会选择定制。因此,装饰艺术对于巴黎半岛来说,才是真正的重中之重。1752年成立于法国里昂的家族式工坊Prelle负责制作酒店最华丽套间的丝绸及织锦布料。Prelle专长制作传统提花织品,并使用一座1870 年面世的织布机制作,每天产量仅5至10米左右。 Prelle面对的挑战是在设计上结合传统元素与时代感。

1852年创业的家族式工坊Passementiers Declercq同样是丝绸专家,早在1870年就为Opera Garnier及巴黎市政厅制作流苏,客房的窗帘绑带以及莉莉中菜厅4个东方韵味蓝色巨形流苏都出自他们的手艺,每个长1.6米的大流苏需要600个工时、并动用15公斤丝及40公斤花点布料制作,是他们制作过最巨型的流苏。另一家族工坊Remy Garnier于1832年在巴黎创业,专长处理金属装饰工艺,负责复修了大楼原有的古老物件,已遗失的物件必要时要补制,而散发1900年代初期布杂艺术风格的部件则进行重新制作,其中包括大镜框、门把手、陈列柜及抽屉把手、锁匙孔及盖、门栓、装饰性铰链盖等。

法国人的装饰艺术从不偷工减料,就如同在巴黎半岛酒店的顶楼望向埃菲尔铁塔,完美的工艺堪比眼前完美的风景,让人怎么也爱不够,怎么也忘不掉。

Tips

“一步之遥”的美景

1.戴高乐广场

这座星形广场更为超凡脱俗的巴黎增添了几分趣味,凯旋门也屹立于此。无论是清晨还是夜晚,从巴黎半岛散步到这里都仅有一步之遥,尽情感受巴黎最中心的优雅美景。

2.蒙田大街

从巴黎半岛向东南方向过三条街,就是著名的蒙田大街,拥有许多高级时装店,如Dior、Chanel以及各大珠宝店,可谓是购物者的天堂。

1. Lasvit手制叶片形水晶吊灯十分惊艳。

2.3. 在巴黎半岛酒店的顶楼望向埃菲尔铁塔近在咫尺。

4. 克勒贝尔酒吧具有古典而浪漫的气质。

5. 大堂立柱上精美的浮雕被工匠的巧手重现。

6.大堂吊顶奢华的绘画重现了当年的繁华。

7. 法国艺术工匠正在为天花板重新绘制华丽的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