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7: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艺术教育课题研究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艺术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篇1

课题研究目标、内容及步骤

研究目标 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幼儿园前阅读教育课程的建设策略。

研究内容 了解幼儿阅读现状、对其阅读材料进行甄选以及探索幼儿园前阅读教育策略等。

研究步骤 研究步骤分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课题进展情况

为了使课题研究扎实开展,开题论证会后幼儿园代表教师认真学习了相关专家意见,进一步修订了课题研究方案进行组织实施,并按照课题研究方案制定的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工作,按期完成阶段性研究任务。

阶段性成果及应用

通过调查,初步明确了幼儿阅读的现状 在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幼儿园围绕“幼儿阅读的条件,幼儿阅读的兴趣、习惯、方法,幼儿对阅读材料的喜好”等方面对家长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初步了解了当前幼儿的阅读现状。

初步制订了3-6岁幼儿阅读发展目标 在课题研究实施中,幼儿园课题组成员通过大量的文献学习,对3-6岁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发展和早期阅读教育的独特要求做了深入细致的了解,特别是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不同年龄段幼儿前阅读的不同要求做了细致的解读。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成员通过学习、提炼、归纳、探讨,初步制订了《德才幼儿园3-6岁幼儿前阅读教育目标》。

形成了3-6岁幼儿阅读材料的挑选策略 针对幼儿自主挑选阅读材料的倾向,通过调查、学习、查阅、观察对比,展开了认真地分析、研究和归纳,形成初步的幼儿阅读材料的挑选策略。

形成了幼儿园前阅读环境创设的策略

在研究中,幼儿园根据幼儿期以无意式注意为主、对事物的主动趋向性往往从好奇开始的身心特点,幼儿园从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着手,整体阅读环境创设的出发点在于让阅读走进幼儿的一日生活,发展幼儿阅读的自主性。

创设温馨、丰富的物质环境 幼儿园户外场地的阅读环境为幼儿提供了阅读的童趣标语、文字、标志。如:游戏区各种大小型玩具各部位的功能,观赏区、沙水池旁的温馨提示语,各种花草、树木、植物的名称,都用图文方式标志出来。大门柱子、操场墙壁都配以生动图画,用朗朗上口的童谣儿歌进行装饰。使整个幼儿园的外部环境犹如一本可翻阅的大书,努力创设书香氛围,激发幼儿阅读欲望。

营造轻松愉悦的精神环境 精神环境主要是指阅读氛围,这对幼儿来说尤为重要。如果幼儿生活在一个喜爱阅读的环境中,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在研究中,幼儿园从心理暗示、行为暗示和阅读成就动机的形式三方面着手,努力为幼儿营造轻松愉悦的精神环境。

探究前阅读教育的特色活动策略

为了探索“自主阅读”“集体阅读”和“亲子阅读”三种形式下的不同教育策略,幼儿园做了这样一个尝试:以幼儿园一年一度的四季特色活动“春花烂漫读书节”为契机,探索了特色活动策略,充分创新阅读特色活动,拓宽研究新思路。

在总结每年一度“读书节”经验的基础上,为了鼓励幼儿自主阅读、广泛阅读、持久深入的阅读,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幼儿园引导幼儿不受阅读材料上文字、画面的束缚,通过“说、学、唱、演”等情景交融的方式,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富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和非语言的表现,努力打开幼儿阅读的非语言通道。尝试开展了“亲子儿歌童谣秀”“寻找故事大王”“自制绘本展览”“亲子童话剧表演”“宝贝图书推介会”等特色阅读活动。将阅读与表达结合在一起,将文学作品与艺术表现融合在一起。孩子们依据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使用教师提供或者亲子自制的道具,创造性地再现故事中的场景、人物、情节等,从而体验创造与表达的乐趣与成就感,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讲述和表演能力。

需要改进的问题

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有关幼儿前阅读的心理学研究是值得教育者继续关注和深入研究的,幼儿前阅读的核心能力――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做深层次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以取得更有价值的成效。

需要做更深入的提炼 在实践中虽然初步取得了一些收获,但是提炼还不够。幼儿园教师受到专业水平的限制、研究精力的缺乏使得无法形成一种良好的研究氛围,课题组部分教师出现“参而不与”,只扮演“从属者”角色。幼儿园还要进一步提高例会工作质量,增强科研氛围,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水平。

篇2

一、加强理论学习,明确课程涵义。

教师是课程的主体之一,实施新课程,教师培训要先行。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课程,对于这门新兴课程,教师们还缺乏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同以往的劳技课、活动课相混淆。为使教师能清楚地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产生的背景,它的性质与特点,目标与内容,实施与评价等相关内容,我们首先组织了全辅导组教师的学习培训,认真学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以及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资料中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辅导材料,学习培训使教师们了解了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围绕四条线索进行,即学习者与自然的关系、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与文化的关系、与自我的关系;知道了课程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以及课程所要求的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教师们对新课程内涵有了全面的了解,认识到课程的实施,能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学习和培训为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打下了较为扎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作好了师资储备。

二、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顺利实施。

为使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科学、规范、扎实、有效、顺利地开展起来,学校行政一班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十分重视,校长在行政会议和教师大会上多次进行课程实施动员,并成立了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人员、教科室人员、教研组长为成员的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校长室负责全员的宣传发动,并提供必要的经济保证,教导处全面负责课程的开展及研究工作,定期和任课教师进行课程开展情况的研讨。可以说,领导小组的成立为课程的正常开展打下了基础,提供了保障。

在课程实施之初,因为没有现成的教材体系和指导体系,教师们感到还是无从下手,不好确定较为详细、可行的活动计划,活动内容较为凌乱,在活动的时间,具体的组织开展方面随意性较大。对此,教导处经过讨论研究,首先是统一了备课方案,明确了一定的内容及格式,其次是根据各年级的不同情况,组织教师讨论,制定不同年级的工作计划,讨论活动选题和方案,这样使各年级能针对各自特点灵活多样地开展活动,一方面降低了活动开展的难度,有一定的弹性,另一方面确保了各年级活动的有序进行。在教学工作“六认真”检查时,我们把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备课也纳入检查范围之列。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其他课程有不同的特点,教导处在排课时严格执行上级教育部门的规定,将综合实践课纳入课程安排中,同时明确,有一定的灵活性,任课教师可根据具体活动课题的情况,同教导处协调,做到统一与自主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这样,全校上下目标明确,统一要求,把课程实施落到实处。

三、重视过程管理,开展实践探索。

1、注重发掘课程内容。

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培训,教师参加课改的积极性较高,我们要求教师根据本地实际、学校条件和学生实际,制定教学活动计划,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从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主题,开发和利用广泛存在的课程资源。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强调学科间的渗透,没有现存的教材,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难度,也给教师带去了广阔的空间。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汇聚着师生智慧的一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活”了起来,“动”了起来。如研究性学习课题《白茆塘水的污染与治理》。我们知道,研究性学习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学习领域,是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文化和学习者自身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主题,进行跨学科探究的过程,它对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白茆塘水的污染与治理》课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通过实地观察、取样,调查、访问、资料搜集等手段,收集了大量的事实资料,并撰写调查报告,提出合理的治理方案,向社会发出呼吁。该课题研究方案获苏州市一等奖,并做了交流。此外,还有像《废旧电池的危害及合理回收》、《家乡的红豆山庄》、《绿色食品》、《学生视力情况的调查与研究》、《白茆山歌》、《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家乡的骄傲——波司登》等课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涨,不仅可以发展学生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而且可以深刻理解自然、社会、自我、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除了研究性学习,其他活动内容也都在实践中一一得到有效落实。信息技术教育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我们在操作中注意时间的保证,师资力量的保证,同时对不同年级分别要求,中年级以学习信息技术为主,着重学习必要的计算机操作技术,能进行文字输入、进行文本处理、上网查找资料;高年级则要求在已有的基础上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其他实践领域,进行信息的搜集与分析处理,操作要求相对要求熟练。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等过程,以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并形成良好技术素养。我们结合学校的打扫除活动、简单的种植、养殖活动、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科技活动等,强调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体验性学习、操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强调手脑结合。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立足开发校内资源,充分挖掘校外资源,开展一系列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如开展校内中队值日,安排小警员、开展红领巾广播等。到校外进行义务宣传,培养活动能力;去烈士陵园扫墓,继承烈士遗志;去波司登集团参观,了解工人劳动情况;去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为他们服务,为他们表演节目等,了解老人的生活,懂得要尊敬老人。

综合实践课程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等,对此,学校结合“大阅览”课题研究,营造书香校园,开展“好书推荐会”、“故事大王比赛”、“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等活动;结合“山歌文化”课题,学校开展山歌文化艺术周、艺术节活动,康博少儿山歌艺术团进行演出活动,评选校园“十佳小山歌手”,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主题活动,这些极为广泛的活动,几乎班班都有开展,人人参与其中,大大丰富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

2、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和其他课程一样,学校对于综合实践活动同样加强教学研究,探索如何有效地进行主题活动,也定期举行教研活动。只有通过教学研究活动,以鲜活的实例剖析,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深化,促进教师对活动的设计、组织及实施更趋合理化,从而克服随意性。

在课程实施初期,教导处就组织骨干教师及相关学科教师进行专题讨论,集思广益,确定一些适合学校实际、学生实际、本地区实际的活动课题,明确大致的活动思路,供不同年级的教师参考。此外,通过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定期组织专题学习讨论,提高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教导处多次组织辅导组的综合实践活动公开课,如一位教师上“眼睛的保健”,开课教师确定了主题后,组织学生讨论,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相应的内容,同学们相互合作,齐心协力,通过上网搜集资料,到各班调查实际情况,下发师生问卷,结果在课堂上师生结合多媒体技术,以具体的数据统计,生动的事例,完成了一堂生动有趣的眼睛保健课。这样的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同时也切实教育了广大师生,注意用眼科学,用眼卫生,保护自己的眼睛。在教育局教研室来校的一次教学检查中,一位教师上了“绿色食品”一课,同样发挥了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到超市去寻找,到网上去搜集,理论结合实际,使学生对绿色食品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达到了培养能力,关注生活的目的。

3、深入反思加以调整。

随着课程的实施,存在的问题也渐渐凸现,我们发现在活动中存在一些困惑和误区,主要是教师怕上综合实践课,甚至干脆占用,上成其他课。原因主要有:

(1)教师对课程从理念上还未真正把握,或仍视为单纯的活动课,或等同于学科课程。

(2)部分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该课程实施还未匹配,或一包到底,或觉得无从着手,业务素质不够。

(3)现有对教师的评价仍强调学科教学质量,对课程实施带来影响。

(4)考虑到活动过程中的安全因素及其他社会原因,给课程实施带来难度。

要走出综合实践活动的误区,必须进行深入反思,明确努力方向:

(1)要切实转变观念,要让教师站在未来人才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课程的实施是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

(2)要积极拓展外部环境,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活动开展的有利氛围。

(3)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办法。

4、加强课程评价管理。

篇3

(一)研究的背景

1.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型人才的需要

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因此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再是应对考试,而是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为参与未来的社会实践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2.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精髓的需要

我国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中医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劳动人民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更是让我们受益终身的宝贵精神财富。因此,如何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相结合,成为目前我国学者非常重视的研究课题。该课题的研究有助于中草药课程在小学校园的顺利开展,可以提高社会各界对于中草药文化这一传统文化项目的重视程度,从而促进我国中草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同时,让小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主动参与到中草药的养殖与制作过程中,认识中草药的特性和作用,能够激发他们对中草药文化的热爱。

3.学校校园文化特色的需要

学校作为一所新兴学校,更要在新课改理念和目标的指导之下,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尽学校员工之所能,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成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标兵。课题的研究引领学校将儿童本位下的中草药文化的教学作为我们的校园文化特色,因此,必将致力于通过校本教材知识和户外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掌握传统中医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践中,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切实服务,真正地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确立标杆性的校园文化特色。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国家教育部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概述中表明,修改原则第一条就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各学科的教育契机渗透德育;第二条原则是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并在修订后课程标准主要变化中很重要的一条原则是进一步强化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由此成为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现在,中华传统文化包含很多,其中中医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融合了哲学思想,医疗保健,植物学等多种科学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其丰富的内涵受到全世界的注目。

关于中医药、中草药的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实验在全国各地均有一些零散的研究,但并未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体系。北京市亦庄学校的陶景琳、周京媛、赵阳三位老师发表在《新课程・教师》2014年第02期上的《培养小学生中医药文化素养的实践研究》一文中阐述了学校2012年立项该课题,从学校实际出发,著眼于学生整体发展,依托学校地域优势,实施特色教育。通过种植等一系列研究活动对中草药的药理认识和未治病理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也通过中医药文化的认知感悟我国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上海张江高科实验小学的娄华英老师在《上海教育》2015年Z2期上发表的《开发小学中草药植物探究课程的探索与实验》一文中提出了他们学校依托地理位置――张江高科技园,学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居住在张江高科技园的孩子,随着园区的发展,学生家长的群体也在发生改变,其中不乏在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孙桥农业园区等生活工作的家长,这些资源都能得到很好的利用,方便了课题的有效开展。

苏州吴江的芦墟实验小学的江苏省“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城市化进程中小学生态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行动研究》其中也开发了“分湖百草园”这一生态教育课程活动资源,通过种植基地,供学生观察认识,动手实践等一系列课程资源,让孩子们对中草药这一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能简单应用与身边生活中,实现了传承传统文化的理念。

由此可见,中草药等传统文化作为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已渐成趋势,但是在全国各地均是一些零散的研究,并未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体系,所以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地实践研究推广,让中华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及研究价值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中草药

中草药(英文名:Chinese Traditonal drug)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皮、骨、器官等)和矿物药组成。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中国各地使用的中药已达5000种左右,把各种药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剂,更是数不胜数。经过几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本草学。现在中国各医学院校都开设了天然药物这门课,所讲述的内容就是通称的中草药。

2.中草药课程

中草药课程属于自然与生活科技领域,是指学校根据课程计划,从所拥有的区域资源出发,以对中草药植物特征的认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为主要学习内容,通过学生的现场观察、动手尝试等路径,运用探究的方法实现课程目标的探究型、拓展型课程。

3.儿童立场

儿童立场是指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兴趣、经验和情感需求,真正认识儿童,发现和引领儿童。站在儿童自我需求和自我发展的角度,让儿童自主地认识、选择课程并主动、积极地体验课程内容,从而获得适合的成长。学校和教师的任务是要为儿童这种自主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丰富的资源,使之愿学、乐学、会学、学好。

4.基于儿童立场的中草药课程的实践研究

这里是指学校从关注儿童的视角出发,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一切站在儿童的角度上,为儿童自主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丰富的资源。也就是通过引导学生的现场观察、动手尝试等路径,运用探究的方法培养儿童对中草药植物特征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在生活中的简单运用,感受中草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对中草药文化的热爱。

(二)研究价值

1.通过基于儿童立场的中草药课程的实践研究,让小学生主动参与到中草药的养殖与制作过程中,认识中草药的特性和作用,有利于感受中草药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中草药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2.通过基于儿童立场的中草药课程的实践研究,可以打通“学校特色文化”“校本课程”“课题研究”三块壁垒,使它们三位一体,建有品味的校园,塑有品格的教师,育有品行的学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三、理论依据

1.“做中学”教育理论

杜威强调人们应当从做事里面求学问。孩子应在做的过程中发现和发展自己。杜威提出:“教育最根本的基础在于孩子的活动能力, 使孩子认R到他的社会遗产的唯一方法就是去实践。” 可见,杜威的 “从做中学”强调的是要以孩子的现实生活为依附,即从孩子的现实生活出发。 正如杜威所指出的那样,学校相互联系的枢纽不是科学,不是文学,而是孩子本身的社会活动 ,这样的社会活动就是从做中学。所以以基于儿童立场的中草药课程开发作为校园文化特色的学校,正是以杜威的做中学教育理论为依据的。

2.儿童本位理论

教育学领域的儿童本位说,即儿童中心论,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教育家杜威,是指课程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中国儿童中心说,在儿童教育中被称为“学生本位”,与之相对的是“教师本位”,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因此,基于儿童立场的中草药课程的实践研究正是一切从儿童本位出发,以儿童为主体,教师引导儿童去主动参与、探索研究,建构自己对外部信息(中草药)的知识认知。

3.“人的社会全面发展”理论

从人的发展观点看,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社会全面发展,要求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基于人的需要的多面性和多层次性而提出的新要求。这一点无疑是要求我们学校要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全面型人才,并不是止步于书本的“呆子型”人才。因此,学校开设的中草药课程就是要让学生面向丰富的社会生活,通过实践、调查、参观、访问等多种活动去了解社会、走向社会,使教学不再局限于学校课堂内,而是走出教室,走向校园甚至走出校园。教师也不仅仅是学校老师,而是社会专家、家长、学校老师和学习伙伴的有机结合;教材也从传统的课本中突破出来,发挥校本教材的作用。

4.课程改革理论

当今教育改革的新趋势――以校本课程来激活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现代教育理论证实,结合学校实际,开发以校为本的课程能进一步优化学校课程结构,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将来的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必定是多方面的。只有良好、有益的学习环境才能成就这一未来人才的素质要求。我们蝶湖湾小学结合学校实际和周边中医院的优势,开发中草药课程,定会给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工作抓手。通过此抓手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乃至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目标。

四、研究目标

1.学生培养目标

本着“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这一观点,从站在儿童自我需求和自我发展的角度,以小项目引领的教学方式着手,通过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中草药实验小项目,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开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地体验课程内容,逐渐掌握粗浅的中医学小知识,为以后的生活活动提供一定的帮助。

2.教育研究目标

本着“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一理念,通过研究,探究适合小学生实际情况的中草药学习内容、教学教案、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从而让中草药课程能够具体落实到小学课堂中,让学生主动地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

3.教师管理目标

本着“用行动来收获” 这一价值取向,通过组织教师参与研究,整体提升教师的中草药文化业务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水平,使老师们真正成为智慧型和实践型的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五、研究原则

1.实践性原则。在实践中得到教育,在实践中培养能力,是本课题的基本思路。因而在课题实施中,我们强调杜威先生的“做中学”理念,把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

2.综合性原则。弱化学科界限,改变单纯以学科的逻辑来组织教学的做法,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强调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教育和锻炼,提高运用各科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整体发展。

3.全面性原则。学校全体师生参与,全程教育是本课题的宗旨。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实践活动,并通过活动,让全体学生都受到教育,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开放教育空间,开放教学内容,开放学习心态,培养开放型人才。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询有关文献,对我国在校园普及中医文化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进行一定的借鉴,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相关理论基础。

2.案例分析法:通过我国某些省市的学校开展中医文化课程的一些比较典型的案例,分析在将新时代教育和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相结合这个课题上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提出科学可行的措施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

3.实验法:关于开展《基于儿童立场的中草药课程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还是要通过具体的实验来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经验。因此,学校决定在课程内容设计和课程实施设想的基础之上,以不同年级段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对其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解决问题和总结经验教训。

4.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自己学校和其他学校开展该课程的具体情况,分析彼此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借鉴其他学校优秀的经验,并不断改进自己学校存在的问题。

七、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一)课题研究思路

由学校教科室带头,依托全校各科室的力量,精选学校的骨干教师组建课题组,从文献资料、调查研究入手,整体思考研究内容,分工落实研究任务,逐步达成研究目标,边研究边总结,边总结边修正。基本从以下几步落实:环境布置(文化熏陶)――课程引入(系统教学)――实践拓展(认知升级),最终形成基于儿童立场的中草药课程的系列实践研究体系。

(二)课题研究内容(子课题设计)

本课题研究的是基于儿童立场的中草药课程,下分五个二级子课题:基于儿童立场的中草药筛选的研究;基于儿童立场的中草药课程师资培训的研究;基于儿童立场的中草药课程实施的研究;基于和立场的中草药课程学习评价的研究;基于儿童立场的中草药课程校本教材编写的研究。

1.基于儿童立场的中草药筛选的研究

在结合江南地区的土壤和天气的情况下,我们在创建学校中草药特色的基础上要对中草药进行一定的筛选,选择适宜江南地区生长的并且要适合儿童学习的中草药,一些难度较大的高寒或者是湿热环境下生长的中草药我们只能摈弃,或者就做一些了解就可以。我们是要进行种植与研究的,因此要考虑四季分明的特点,比如常见的春季的马兰头、蒲公英,夏季的海州常山,秋季的野,冬季的白术……选一些贴近儿童生活中常见的中草药进行研究,这样他们也易于理解和接受。

2.基于儿童立场的中草药课程师资培训的研究

由于不是科班出身,老师们对于中草药的认识几乎是零基础,为了更好地为以后的研究做准备,我们会采用“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式来对老师进行培训。结合周边中医院的优势,定期委派老师去中医院的中医基地学习培训;同时学校会长期聘请一位中草药种植专家与一位中医药理学专家作为我校的专家顾问,来对我校老师做中草药方面的相关指导。

另外对于国内外基于儿童立场的中草药校本课程实践研究的现状作文献研究,并通过派遣骨干老师去参观和学习周边(如江、浙、沪)等一些对中草药校本开发有一定经验的学校,借鉴他人的学习成果,弥补自己的不足。

3.基于儿童立场的中草药课程实施的研究

基于儿童立场的中草药课堂构架主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校园中草药实验园为载体,将课堂理论知识学习与课外具体实验操作相结合。以中草药为介质,对接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型课程的知识点,开阔科学、艺术等拓展型课程的专题面。具体设想如下:

(1)以“感受中医文化――认识中草药――种植中草药植物――制作中草药产品――运用中医药知识”作为小学中草药课程的五大学习流程和板块,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

(2)将“以中草药实验园为载体,课堂理论知识学习与课外具体实验操作相结合”的课程内容构架运用到每一阶段的中草药课程学习中。不同阶段小学生的关注点和理解能力不同,因此,学校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阶段教学策略。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的进行循序渐进的推进。

针对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其刚刚走进校门且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我们主要以教导其认识中草药为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针对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其对中草药植物的生长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便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针对三年级的学生,则可以开始让其了解中草药的药理,中药有四气五味,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针对四年级的学生,中草药课程教学可以围绕中草药的种植展开,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

针对五、六年级的学生,在以前已经对中草药的外形特征、生长方式、药理作用进行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则可以以中草药产品的制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进而培养学生对中草药的运用能力。

需要强调的是,因为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且好奇心较强,因此教学内容必须是与小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且能够引起其探究兴趣的生活味性内容。

4.基于儿童立场的中草药课程学习评价的研究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不仅可以了解该课程的教学效率,还能够通过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改进,具有重要的总结和指导意义,因此,评价机制的构建在课程设计中尤为重要。但是,如何才能够让评价机制更为科学合理,从而更加精准的反映学生的学习现状和问题呢?那么就要依靠评价方式的选择和综合。由于中草药课程的特殊性,我们要考察的不仅是学生对于中草药理论知识的掌握,更要考察其对于这些理论知识的有效运用,因此,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1)过程评价和目的评价相结合

学习效果固然重要,但是学习态度也不可或缺。分数不能作为评价一个学生学习情况的唯一标准,因此一定要重视过程评价。首先,由于中草药课程涉及中草药的种植,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学校需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反复探究,因此,教师务必要求学生以“完成一种中草药植物的种植”为单位,实时记录其“提出问题――制订计划――开展种植――养护过程――成果展示”的整个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也在不断肯定和否定自己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其次,针对某次中草药实验,教师务必要求学生做好实验记录,从而贯穿“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得出结果――总结分析”的整个实验过程,从而通过实验来证明某个假设的对错,从而掌握科学探究的能力。这样的过程评价相较于直截了当的目的评价更加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的自我评价过程。

(2)笔试评价和其他评价相结合

笔试评价是必不可少的评价方式,但不能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还要结合其他的更加科学全面的评价方式。例如,种植情况评价,课程开始阶段让每个学生种植一片中草药植物,课程结束之后考查学生的种植情况,按照植物种植情况的好坏给出评分;制药情况评价,让学生制作某一种中草药产品,按照制作速度和产品优劣的综合情况给出评分等。结合不同评价方式的分数,按照平均分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评价。

5.基于儿童立场的中草药课程校本教材编写的研究

开发与之相配套的校本教材,对学生进行理论性的指导,为师生开展中草药课程的学习提供参考和帮助。对于中草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教师要及时总结和提炼,针对不足提出新的建议和方法,并进一步研究和修改课题,为课题的完善而努力。

以上内容由课题组成员分工承担相关子课题的研究,有些方面的研究还要根据不同年段、不同学科的特征,再分解子课题进行研究。

八、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6.3~2016.12):确定研究课题,收集相关资料,认真填写申报评审书,向上级主管部门申罂翁狻

2.实施阶段(2017.1~2020.1):根据制定的研究方案开展相关研究活动,进行过程性管理,分学期进行阶段成果总结,重点完成相关研究任务并撰写相关个案。

3.总结阶段(2020.1~2020.9):整理、分析过程性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搜集课题研究中的原始资料,汇编成册。撰写研究总报告,组织结题。向上一级教科部门递交结题评审表和结题报告、结题原始资料。

九、保障措施

1.明确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相关奖惩制度,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

2.积极争取上级教科部门的关心支持,经常邀请教育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来校指导;积极向市内外有关学校辐射,与相关学校开展协作研究,取人之长,补人之短。

3.落实相关经费,建立科研专项基金,保证研究活动、教师培训和成果总结推广的所需费用。

4.建立总课题研究和子课题研究资料,采用文字、图片、声像等多种形式搜集过程性资料。设立课题管理小组,定期检查研究进展情况。

5.设立基于儿童立场的中草药课程研究工作室,明确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和职责,落实子课题负责人。

6.利用学校《教学反思集》,及时收集、整理教师研究过程中的教学随笔,定期编撰校刊《会飞的花朵》,总结推广研究经验和成果。

十、预期研究成果

篇4

课题的概念:

所谓有效学习,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已有的适当观念之间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

所谓有效教学就是为达成“好教学”的目标而自觉树立先进的教学理想,并通过综合利用一切教学策略和教学艺术,使这种教学理想转化为能使师生协调发展、不断超越的教学形态的过程。

课题界定:

我们研究有效学习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效果。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当然,数学学习中的练习还是必要和重要的,并不是说不需要练习,而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对有效学习作进一步阐述:

1.“经验”。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经验是一个名词,它表示过去在生活中的感受;经验又是动词,它表示现在的情境。经验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它是非常重要的。

2.“思考”。有效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勤于思考,提倡学生自主地思考。操作性学习是用记忆代替思考,记忆的负担重,而思考的负担不重。思考是数学的核心问题,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

3.“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实际上活动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我们的教学设计重要的不应是老师怎么讲解,而应是学生怎么活动。

4.“再创造”。学习的过程是经历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纯粹的模仿和纯粹的记忆。

关于"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有三个方面:

1.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

2.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3.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讲到学生的学习,在早期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看待学习,认为学习是学生头脑中某种联结的形成,通过反复练习形成某种技能。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理解,学习是新知识与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建立起来的实质性的联系,强调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为理解而学,教师为理解而教。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现在国内外都在讲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中小学教学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实施,为中国教育增添了浓重的一笔。新课程代表着先进的教学理念,其全新的内涵显示出勃勃生机。同时,新课程带来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以先进的思想、高远的目光,引领一大批有能力和才气的教育者脱颖而出,成为推行课程改革的中坚。另一方面,由于对新课程理解上的偏颇,浮于表面的机械操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部分教师的急功近利而造成片面追求、过分强调片言只语的挖掘,使教学活动脱离了正确的轨道变成从形式到形式的游戏。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改革的方向,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努力提高课堂有效学习,我们认为是值得我们关注、深思、探索、研究的问题。

研究的价值:

1.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强大教师队伍的形成

通过对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可以推进教师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促进教师教育观念(教育观、学生观)的转变,从而快速形成一支专业理论水平高、业务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另外,从实践角度看,对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可以推动教师不断学习,积极更新知识结构。特别是在终身学习日益为人们广泛认同的今天,教师不断地自我完善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研究一定会使教师更加善于分析教材、深刻理解教学大纲,从而使以下几方面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⑴按要求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⑵驾驭课堂的能力;

⑶教学组织、方法培训,课外活动指导能力;

⑷教科研能力;

2.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自尊、自信、自强,不盲从权威,不迷信书本是这种人才的特点。课堂教学是学生进行创新学习的主渠道,是教师开展创新教学的主阵地,因此通过对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

(1)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2)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

(3)帮助学生储备知识,指导学生掌握探求知识的方法,体验发现、发明直至创造的感受,从而能激励学生勤于思考,自主地思考。

(4)调动学生探索研究未知领域的强烈愿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总结规律以及预见未来事物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一代。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在新的教育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和学习观下,探索凸现师生的主体地位,以实现课堂教学有效学习的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2、通过研究,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师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激趣、激活思维、能动创新的教学促进师生观念系统、方法系统、能力系统的更新,培养创新型学生与创新型教师。

通过课题的研究能激起学生的有效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一代

研究的内容:

一是要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在教学中也好,在研究中也好,首先应该关注什么,一是“学生”,心里有学生;二是“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三是“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三个方面的核心是关注学生,要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教材的关系。另外,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一方面是认知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情感的发展。

二是要对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1.准备策略,就是怎样备课。应该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这堂课有哪几项活动,怎样安排,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等应该是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而且不仅需要事先备课,还要学会事后备课,就是进行教学反思。怎样把课前备课和课后反思相结合,是我们要进行研究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创新。

2.实施的策略。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是教师为实施的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

3.评估策略。它主要是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主要涉及对学生的评估和对课堂教学的评估。

有效教学的策略:

1.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

2.激活已有的知识积淀。

3.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并处理学生的先前经验和知觉。

4.鼓励学生学业求助的行为。

5.以学生的学习的真实的认知过程为基础展开教学。

6.充分展开高层次的思维过程及思维的品质。

7.充分展开课堂交互活动

8.达成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灵活应用。

9.建立积极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有情绪上的安全感。

10.使学生生动有趣,并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11.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乐于给予学生他们需要或渴望的额外帮助。

12.以某种建设性、乐于激励的方式给予学生快速、准确、详实的反馈引导学生指定行为改进计划

13.使学生感到自己有价值、与他人有联系和被尊重。

14.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履行责任的能力。

15.鼓励和接纳学生自治权、主动性,和学生一起制定课堂规范。

16.鼓励学生提出有深度、开放性且鼓励学生相互回答。

研究的重点:通过课题研究能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里的情况发生变化,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思路: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研究过程:本次课题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20**.3——20**.7

具体工作:

1.选定课题;完成开题报告

2.成立“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课题组

3.选定子课题,完成各子课题研究方案

4.选定重点科目、实验班与实验教师

(二)20**.9——20**.12

各子课题组用问卷法进行学生的前测工作。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的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20**.3——20**.12

进入正式研究阶段,学校将定期对各子课题进行监控、指导,及时参与课题的管理,保证课题的顺利进行。

指导小组随时对各子课题进行指导,并进行各种形式的汇报。搜集研究过程中的数据、资料。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交流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追求务实精神,营造求真、科学严谨的教研氛围。作为学校,要及时、有针对性的组织学习,对教学问题进行研讨,给教师以人文关怀,尊重保护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的研究信心。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20**.3——20**.7

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认真总结实验数据并进行整理,规范档案,写出经验结题报告。

课题成果呈现形式:

本实验最终将以科研论文、调查报告、经验总结报告等形式阐述成果。

组织管理

课题指导:校长:滕清刘永江教科室主任:孙登传

课题组组长:袁亚洲

课题组副组长:徐飞翔

课题组成员:

胡慧玲冯长虹孙继艺刘芳王智孙玉梅李娟彭龙升孙小星

沈党平孟宇刘超谢霞段书运郝胜钱文涛刘志曹玉芹

负责各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包括子课题材料的积累、档案管理等工作

研究方法:

1、重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研究行动,要求各研究课题有明确的目的,有具体的计划,控制实验过程,收集相关信息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加工、提炼,形成研究成果。

2、文献研究法:通过在网上、书刊上查阅相关文献,提高理论认识,吸取有效经验方法,促进研究。

3、观察研究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研究对象(学生、教师)进行观察,典型群体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多种感官参与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从而收集真实、准确、有代表性的信息。

4、合作研究:强调组员之间的合作学习、合作研究,通过共同参与,彼此沟通,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1.为智能而教,围绕问题而教

2.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3.减少“正确的废话”。

4.提出创新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要体现有效性,要落实好知识点。

从而实现最终目的:师生的互动、互助和互进。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做理性的思考。

创新之处:

1.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2.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程结构

3.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

4.加强有效备课,改革实践教学

5.加强教学评估,确保教学质量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时间负责人

阶段成果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调查报告20**.3-20**.7袁亚洲

怎样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论文20**.9-20**.12徐飞翔

研究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是有效论文20**.3-20**.4胡彗玲

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上的使用学法讲座20**.4-20**.5冯长虹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原则论文20**.6-20**.7刘志

最终成果以学生为本,努力提高课堂有效学习实验报告20**.9-20**.12彭龙升

掌握有效数学教学的策略论文20**.3-20**.4徐飞翔

关于该课题研究的实验报告、论文实验报告20**.5-20**.6袁亚洲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人员条件:

本课题组由6人组成,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2人,年龄结构合理,且都从事第一线教学实践和研究,皆有较强的教研能力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其中有“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一名教务处主任、三名教学骨干教师。同时,课题计划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作用,能使集体智慧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2)时间条件:

本课题研究计划用3年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时间较充足,研究计划周详、明确、科学,符合教育科研的时间和计划要求。

(3)资料条件:

本课题研究有充足的资料依托,我校为省级图书室,有教育藏书上万册,各种教学报刊近百种。能有效的借助图书、报刊,为课题提供充备的资料条件。

(4)我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从人力、才力、物力等方面大力支持,使课题研究具备了较充足的物质条件。总之,本课题研究所需要各项条件具备。

篇5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价值

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使我们从工业化时代快速进入到信息化时代,概念化生存时代,速度、多变、危机是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终身学习,不断改变,科技创新是这个时代的内在要求。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正走向瓶颈,遭受越来越多的觉悟者的质疑,素质教育及新课程理念,从星星点灯到灯火通明,已变成教育变革的必然趋势。

1从上到下单纯地“以成绩论英雄”的考核评价体制,导引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相应的单纯地从“以成绩为核心”的功利目的出发,远离“做人”的根本,而使数学教育教学渐失教育之本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缺失使三维教学目标呈现出三缺一的教学常态,数学教育教学呈现出“为考试”而教学,“为成绩”而求质量,数学一度成了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代名词。数学教育真正价值的缺失,是数学教育教学变成了“塑造单向度的人”的工艺流程,这种教育无助于学生生命尊严的提升,有愧于学生生命尊严的失落。

2数学教育教学不从学生的学习天性出发,不关注初中生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忽视初中生弱势学习群体,忽视初中生健康人格的养成和个性发展,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现象在数学课堂时有发生。面对有限的学习时间,教辅资料满天飞舞,科任教师狭路相逢,互不相让,这导致初中生的学业负担倍增,“问题学生”不断涌现,据调查,约有34%的初中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初中生数学学习面临学生厌学,效率低下,创新性水平低劣,数学成绩偏低的困境;同时我们也看到不少中青年教师未老先衰,身心疲惫,常觉压力过大。当校园内外诸多不道德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绝,愈演愈烈的时候,我们在反思,我们的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究竟缺少了点什么?而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如何从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中出离,为数学教育正名,为学生减负,为教师减压,给数学教育教学注入灵魂,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生命的成长,更要关注学生精神生命的成长;不仅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概念、几何观念、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更要注重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让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齐头并进,使挖掘初中生自身潜能与开启初中生智慧成为数学教学的常态化习性;让数学课堂充满关注生命的气息,让生命的活力充分涌流,让智慧之花尽情绽放,让数学教育教学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让数学教育变为真正人道的教育,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合格人才。

3 “数学作为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概括和反映,主要依靠两样东西:逻辑与创造。数学的精髓不仅仅在于美妙和智力的挑战,更在于它的实用价值和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数学认识与发展或创造”。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有效的教学?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塔尔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肖川教授认为:“会考试不见得会创新。因为考试检测的主要是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要求一定的回答问题的速度,这个速度往往与熟练程度有关,所谓的‘熟能生巧’;而创新不一定需要思维敏捷性的品质,却很需要原创性和深刻性的品质,而这两种品质是在有时间限制的纸笔相加的考试中不易检测出来的。即使考试试题设计的很好,更多的也只能检测出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发现问题的能力。而对于数学本身和技术创新而言,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更本质、更重要、也更高级的能力。”

教育管理者、教师、家长、社会对考试成绩的过于关注,合力导致教育教学的畸形发展,这与时代的迫切现实要求格格不入。

4国际数学教育专家在一份数学教育指导性的文件中提出了如下意见:“引导学生自己形成思想,发现数学的关系和性质,而不是把承认成熟的思维强加给他们;更注意思维和推理而不是机械训练和死记硬背,限制死记一些固定的基本理论;强调数学内在的统一性;就数学思想和正在学习的理论的主要历史发展阶段作出说明;保持数学与应用数学的科学之间的合作;贯彻数学思维的要求,增加语言的精确度,清晰度和简明性”。

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数学提出了如下指导思想:(1)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使学生人人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收获,有成功感,得到和谐的发展。(2)确立关于学生和教师的观念;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教师是课堂实施过程中的参与者。(3)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情景,要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倡导合作交流的课堂气氛。

5人类思维的重大变革

美国学者托马斯·布莱克斯利认为:“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已经在思维方式上经历过两次重大变革。第一次是原始石器时代的‘左脑革命’,即以语言文字的逻辑化思维充实直接自然的直觉式形象思维;第二次是20世纪50年代的‘计算机革命’,这拓展了人类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左脑革命’的进一步延伸。21世纪人类正进入第三次革命---‘右脑革命’时代,即吸收前两次革命的成果,形成‘人、机之间实现新型的协同关系’,要使计算机与人的左脑和右脑三者之间形成一种‘三向合作关系’。右脑具有产生直觉突破的创造性,并且协同左脑在逻辑判断方面的功能为计算机编制卓越的程序,从而通过计算机完备的准确性和比人脑快过上百万倍的运算速度,使大脑的功能得到无限的延伸,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元的文明。右脑对于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它涉足了几乎所有的领域,从企业战略到品牌规划,从认知生命到开发潜能,从自我价值提升到企业快速发展——几乎包括了社会与人生的方方面面”。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曾讲到:“素质教育要开发右脑,开发右脑比开发左脑的作用还要大”。下个世纪的十年是右脑开发的十年,那个国家在这个问题上有突破,那个国家就有活力。

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常重视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闲置着右脑的无穷潜能,是因为更多的数学教师远未认识到直觉思维是远远高于逻辑思维层次的隐形思维。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建构平等、和谐、民主而富有灵性的课堂氛围,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忘我学习之境中,成为数学学习内在乐趣的品尝者和潜移默化的挖掘自身学习潜能的自觉者,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初中生厌恶数学,数学学习缺少动力,考试成绩差的不利局面,便成了我们课题组的迫切使命。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多是从新课改理论、数学构成理论、数学教育学、数学心理学以及建构理论出发,提出了初中生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的一般策略、方法、感知需要模型,具体操作手段有:(1)创设情景——感受快乐;(2)加强情感交流——用爱点燃智慧的花朵;(3)发现成功亮点——享受成功喜悦;(4)提高自身素质——形成心理认同;(5)利用游戏;(6)利用操作性材料;(7)利用“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三、课题研究设想

1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1)提升课题组成员数学教学和课堂研究的能力与水平;(2)寻找激发和培养初中生数学兴趣的一般策略和有效途径;(3)探索数学与宇宙人生、生命、生活的关系;(4)探索大面积转化数学学困生和提高数学成绩的有效途径;(5)挖掘初中生自身潜能,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思维能力;(6)为初中数学教学正本清源。

2课题研究内容

(1)弄懂什么样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样的学习才是真正高效的学习?(2)理解大脑是如何学习的?(3)了解素质教育理念及新课程标准;(4)理解生本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联系,与师本教育的区别,领悟生本教育理念;(5)理解陶行知教育教学理念;(6)研究影响初中生数学兴趣的主客观因素;(7)了解初中生心理生理特点;(8)研究初中生数学学习障碍的成因;(9)了解国内外初中生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的一般策略和具体方法;(10)研讨大脑的结构与学习的关系;(11)从问卷调查、座谈、家访、个案研究、校际交流、上网学习中提炼初中生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的一般策略和具体方法;(12)在本校初中部实验已找到的数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的一般策略和具体方法的效能,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和系列论文。

3课题研究原则

(1)以“立德树人做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大前提;(2)以挖掘初中生潜力,开发初中生智慧为小前提;(3)以新课程标准为理念,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初中生的创造精神为己任;(4)以寻找初中生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的一般策略和简洁、实用、高效的具体方法为归宿;(5)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基础,以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为蓝本。

4课题研究假设

(1)师生情感的交流和爱心培养是激发和培养初中生数学兴趣的直接途径;(2)数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与开发学生右脑、启迪学生智慧之间存在必然联系;(3)数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展开;(4)师者的爱心和个人修养、素质对数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课题拟创新点

(1)本课题与启迪学生智慧相联系;(2)本课题组将寻找简洁、实用、高效、速成的激发和培养初中生数学兴趣的一般策略和有效途径。

6课题研究思路

本课题组将采用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研究思路,在充分调研、借鉴国内外现有同类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与初中课改相结合,独辟蹊径,充分利用人脉资源、网络平台和国内专家、学者、中学一线教师互动交流,从教育学、心理学、慧学中提炼出简洁、实用、高效的激发和培养初中生数学兴趣的一般策略和方法,再应用到教学实际中,去求证这种方法、策略的教学效能,提炼出激发和培养初中生数学兴趣的一般策略和方法的调研报告和系列论文。

7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采用调查、问卷、个案、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8课题研究理论与实践依据

哲学、新课改理论、教学构成理论、数学发生论、数学教育学、数学心理学理论及建构主义理论。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课题启动阶段(2011.6—2011.10)

(1)健全研究小组结构,提出研究预案,明确分工,申报教研经费,撰写开题报告。

肖秀岗:总负责。具体负责课题启动阶段工作,提出各阶段课题研究预案;撰写开题报告,调查报告,研究总报告。

翟发耀:课题领导小组组长,技术指导。具体负责课题总结阶段工作,审阅开题报告、调查报告、组内论文及研究报告。

姜小龙:课题领导小组副组长。具体负责校外调研的联络、协调,组织管理日常事务,保管课题研究的所有资料。

姜莉:具体负责课题实施阶段的工作。

万地春:负责校内调研的协调、组织,对校内外调研提供多媒体材料支持。

(2)召开课题组开题会议,审议开题报告,安排课题启动阶段的工作。

(3)组织课研人员观看“宇宙天体的运行”及“行动研究”视频,培训组内成员。

(4)安排肖秀岗、翟发耀、肖九辉到全县率先学习山东杜郎口中学教学经验并取得一定实效的阳坝中学调研,了解阳坝中学初中生的数学兴趣状况及授课理念、模式 。

(5)搜集和学习同类课题的相关资料,准确了解本课题的研究现状、一般策略和具体方法。

(6)由课题组成员策划设计问卷调查,并分赴豆坝附中、周家坝附中、三河附中、铜钱附中、白杨附中、城关中学、王坝附中问卷调查,师生座谈,了解初中生数学兴趣的第一手资料。

(7)统计、整理、分析、研究讨论问卷调查数据及座谈状况,写出调查报告和研究方案。

2课题实施阶段(2011.11-2013.1)

(1)组织组内成员认真学习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肖川教授的《教育的责任与使命》、陶行知教授的知行合一教育理念;(2)家访、随机座谈、问卷初中生的数学课堂心理状况、学习障碍成因;(3)组织本小组成员每学期帮扶2名数学学困生,探索学困生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之道;(4)分类个案研究,了解影响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的数学兴趣的主客观因素;(5)组织一线理科教师互相听课,鼓励公开课、示范课,共同研讨素质教育之道;(6)组织好本校数学竞赛与全国数学联赛,了解数学竞赛对初中生数学兴趣的影响;(7)讨论研究增加“尹小强、肖九辉”为课题组成员;(8)组织一线理科教师交流初中生理科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的教学心得;(9)课堂实验:a转变理念,高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构建民主、平等、合谐的教学生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服务生、良师益友;b重视知识的生发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数学,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感悟原创性的知识生产之境,体悟学习之趣,感受学习之乐!c构建三维教学目标,情智并举,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情趣;d以求真专注打开初中生的数学兴趣之门,以爱心、专心、耐心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志趣;e重视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初中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和应用意识;f重视数学符号语言和数学意识的培养,展现数学魅力;g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化抽象为具体,把数学学习与做人做事结合起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用生活的艺术学习数学”,使“数学学习与做人、做事三合一”,在生活的活水源头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能力;h分层分类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初一上学期狠抓数学尖子生培养,以点带面,下学期组建并激活数学兴趣小组,让乒练乒、乒强乒成为数学课堂内外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让“一定要学好数学”成为学生心里放飞的最美梦想;初二狠抓学生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理想信念的激发和培养,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批判意识,唤醒觉悟,感悟数形变幻,加强自制力训练,让“学好数学成为现实”;初三加強与学生的思维交流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醒醐灌顶的内容,彻底破解学生心中的疑难困惑,尽享豁然开窃的乐趣,隨心隨意遨游于数学乐园,让“学好数学不再是一番美梦”。(10)子课题分配:万地春:初中生数学兴趣形成的主客观因素研究;姜小龙:农村初中生数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研究;翟发耀:如何让初中生提起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531”高效导学与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研究;肖九辉:如何提高中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研究;肖秀岗:初中生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的一般策略和具体方法研究,右脑开发与启迪初中生智慧研究,系统研究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11)与阳坝中学理科教研代表团交流课改心得;(12)课题组成员提炼“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和培养的一般策略和具体方法”;(13)课题组成员撰写系列论文和研究总报告。

五、课题研究结果

1已创亮点

(1)本课题组提出了“学习、做人、做事”三合一的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的一般策略,提倡“在生活中认识数学,在数学中感悟生活,在做人中体验学习,在做事中学会学习”的情智并举,事理双融的数学兴趣激发原则;(2)本课题组提出的“右脑开发”战略与启迪初中生智慧密切相连;(3)“与爱相随、求真专注”的兴趣激发策略极具现实意义;(4)本课题组寻找到的“初中生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的一般策略和具体方法”多以初中生的内在数学兴趣为目标,以探索数学与宇宙人生、生命、生活的关系,走向觉悟的数学为动力,以传播爱心,帮助师生寻找并体验“做人”与“数学学习”的内在快乐和符合学生天性的自然而然的有效学习之道为己任。

2课题研究成果

系列论文:(1)初中生数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研究的研究方案——肖秀岗;(2)初中生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研究的调查报告——肖秀岗、翟发耀(《祖国》——2013年4月上);(3)初中生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的一般策略和具体方法——课题组成员(《祖国》——2013年3月下);(4)初中生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研究的研究总报告——肖秀岗、翟发耀(《祖国》2013年5月上);(5)建立“531”高效导学模式–激发和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翟发耀、肖秀岗(《中学课程资源》——2012年11月);(6)如何让初中生提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翟发耀(《中学课程资源》——2012年6月);(7)浅谈影响初中生数学兴趣的主客观因素——万地春(《课程教育研究》——2013年3月);(8)浅谈农村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姜小龙(《读写算》——2013年1月);(9)如何提高中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肖九辉(《读写算》——2012年12月);(10)浅谈如何加强农村中学德育管理工作——崔自敏(《祖国》——2013年3月);(11)浅谈初中生化学兴趣的培养——朱自强(《祖国》——2013年3月)。

教学模式:“531”高效导学模式

六、课研心得

数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是一个数学兴趣正能量的生发过程,需要易与打动学生心弦的良好教学生态,包括简朴温心的外部环境,民主合谐的课堂氛围,师者的爱心、个人修养和良好的数学专业素养及开放式的学生易与接受的授课风格,浓厚的思维交流场,激活的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忘我的数学学习境界,发现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后的快乐体验,数学平常心的体验,数学阅读、预习、笔记、问题研究习惯的养成,数学建模与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数学问题意识与数学问题解决方法的培养,数学符号语言与数学思想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感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科学素养、情操与终身学习能力的潜移黙化的培养,它以点滴的不断提升的数学领悟力和数学能力水平为基础,以常能感受到的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信心为面包,以认识数学与宇宙人生的关系为乐趣,以自觉自律的数学学习情结为终点。

1让爱充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师者的爱心使“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成为现实,基于内心感觉的合理期望使皮格马利翁效应发生了,潜移黙化的爱浇灌着智慧的花朵。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了,老师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服务生、引导者,以学定教 ,以教导学,学生不单是教育对象,也是活性的教育资源,孩子们的独立人格,独立精神生命在老师面向全体,不弃不离的爱心关照下悄然生长,加法效应产生了,合与孩子天性与认知规律的数学教育教学自然而然地充满了生机。

2让教育走向生夲

合与素质教育和学生学习内部规律的生夲教育在本课题组“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中闪亮登场,它几乎解决了我们课题组的所有课研问题。

3让数学走进生活

把“数学”与“生活实际、求真做人”紧密结合,使“做人、做事 、学习”三合一,接通了数学知识和学习能力生发的活水源头,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在数学中了解生活 ,在做人中培养能力”,提升了学生“以数学的眼光”认识客观世界和“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意识的情趣浓度,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科学素养水平。

4让感悟成为数学教育的核心

感悟是在学习过程中,以形成新的整体完形,把学习的外在营养面包转化成内在知识精华的过程,感悟是学习的基本过程,所有的学习最终归结为感悟,创新就是感悟。

创新式的教育,就是要促使学生感悟,形成真正的学习。感悟夲身就是左右脑沟通过程中心灵感受的自然呈现,感悟是最优化的数学教学之道。

一个具体的数学实际问题的解决,首先不是逻辑,而是对这个问题的某种感悟,通过学生的个体感悟,才能建立数学问题的现实性空间和可行性空间的有机联系。

引领学生去感受数学所展示的五彩缤纷的物质世界, 高度合谐的内在美,人与自然 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数学智慧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现实意义以及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中的求真历程,是数学老师的迫切的现实使命,唯有用心体会,大胆实践,你才能明白她的真义。

5帮助学生寻找失落的平常心

给学生减负、给老师减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找回数学学习中失落的平常心,体验求真做人中数学学习的内在乐趣,是激发和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初中生进入自然高效的学习之道的捷径。

6对数学产生感情,并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是初中生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的王者之道。

(1)重视初中数学知识的生发过程,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生产性的爱。

(2)以求真专注打开初中生的数学兴趣之门。

(3)用爱心点燃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之火。

(4)把数学兴趣小组落到实处,让乒练乒、乒强乒成为数学课堂内外最美的风景线。

(5)让学生通过自已的思维学习数学 。

(6)重视数学建模思想,提升初中生分析解决数学实际问题能力水平的信心和应用意识。

(7)兴趣在行中,做数学学习的行者。

7开发右脑,挖掘潜能,开启智慧,走向觉悟是激发和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捷径。

夲课题组 从初中生数学兴趣低下,数学教育远离做人、远离觉悟的现实问题出发,探讨了影响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诸多因素,深感“携爱心让教育走向生夲、走向觉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之道,是激发和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大面积转化数学学困生、双差生,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促进初中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必然的高效之路。

夲课题组在课研过程中,虽然得到了校领导、初中一线理科教师、体音美教师、兄弟学校、国内外学者、数学教育家、哲学家、中国智慧工程协会理事、北京陶行者协会理事的大力支持,但过繁的问卷调查使我们吃尽苦头,“普实”验收和市级示范学校创建、频繁的领导工作检查、过重的教育教学任务使我们走了弯路。不过中国基础教育研究协会会员翟发耀老师发现并在校内大力推广的“531”高效导学模式,组内成员提炼出的情智并举的简洁、实用、高效的“初中生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的一般策略和具体方法”,加之开题报告中提出的课题假设逐一得到了证实,以陶行知教授“知行合一”教学理念和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理念为蓝夲的“做人、做事、学习”三合一的数学学习新理念,“开发右脑、挖掘潜能、开启智慧、走向觉悟”的数学兴趣之道,“与爱相隨、求真专注”的数学“内在乐趣”的体验之道,在做人、做事、学习三合一的开放式数学求真历程中数学意识的培养与数学情操的陶冶,逻辑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建模习惯的养成和数学科学素养的提升等途径,让我们的微信喜上眉梢。基于学生学习天性,符合认识规律和初中生生理心理特点,落实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构建民主、平等、合谐的教学生态,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平等交流,尊重差异,关注生活,促进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导学、探究模式,是对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下的“师本教育观”的不折不扣的彻底颠覆。我们在课堂实验及兄弟学校中看到,“生本教育观”指导下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四射,孩子们常在快乐的思维场中忘我学习,数学老师因材点拨、善沟乐导,而问题探讨中理想信念的悄然注入,使数学教育教学找到了灵魂,坚定而明确的价值追求,赋予了数学教育的使命、责任和高度,这种找到了心灵力量和教育力量重要源泉的数学教育教学,不再是单一机械的“只为考试”的功利目的的操作行为,而是变成了基于理想信念的事业,精神的创生和灵魂的感召,使真正人道的有效教育生发了,数学教师把“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落到了实处,觉悟出现了,智慧登场了,初中生阳光般的心态和健康人格呈现了,自尊自信提高了,内心变得越来越灵敏、充实而富有力量,初中生的生命价值得到了完美体现。而右脑开发战略的加盟,不仅使我们认识到了直觉思维的源头,智慧与右脑的关系,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与开启学生智慧的内在联系,而且使我们找到了在做人、做事和学习活动中“以求真专注态”生发直觉思维的自然之道,这促使师生都必须直面专注当下的生活学习场态,寻找心中最真实的感觉,并在数学觉悟的导引下解决数学问题,但这种心灵的感悟并不是时事处处发生的,有时,师生常会遭遇到无感觉的时候,这与自身状态及思维场的外部环境密切相关,因此,把数学兴趣由乐趣提升到志趣的境界,在“做人做事”的生活场态中“专注求真,感悟生命”,形成开放式的大学习场,寻找自然似水的学习之道,便成了解决困惑教育界由来已久的诸多教育问题的捷径。这时,学生便会体悟到“书山有路水为径,学海无涯心作舟,滳水穿石恒为贵,品德修养时事修”的真谛了。

数学兴趣是初中生学习数学的最好老师,而数学兴趣是需要培养的,这就需要以新课标的要求为指导,精选对应于各个章节的最为适用的典型例题,打造具有强大功能的知识载体,展开不同的训练,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认识数学,掌握科学的工具解决问题,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做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获得不同价值和侧重点的心灵体验,通过学习数学、思考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真正懂得“什么是数学,怎样学好数学”的基本道理,不但“学会数学,更重要的是会学数学,学活数学”。

思维交流是创新活动的关键,而活跃是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这就需要交流,相互切磋,推敲启迪。溪间的亮石,来源于水流的冲刷,创新的灵感,少不了环境的激发。培养易于打动学生心弦的高度民主、平等、合谐浓厚的思维交流场,让激活的数学兴趣在忘我的学习境界中张扬个性、神采飞扬 ,让用爱心点亮的数学“心灯”越来越亮。

本课题组虽绘制了初中生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研究的鱼骨图,但数学课堂中个体能量的获得和转化我们没条件也没能力进行监测,而思维教育牵扯到复杂的心理活动,这使我们没有选择走自然科学的研究之道,我们只是尽我们的兴趣和能力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完善的不同层面的影响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主客观因素的诸要素的一般意义研究,侧重于初中生数学“内在兴趣”的生发和由此而带来的“内在快乐”的探讨和实践,而这和“做人、做事”密切相关,唯有“做数学学习的行者”,才能在“想到了就要开始”的长期不断的数学学习行动中更多地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情趣和快乐,亲尝来自于心灵深处的崭新而自然的“数学学习味道”,而这种愉悦心境的自然获得,会促使初中生的数学兴趣朝稳定、深刻、浓厚的方向快速发展,进而提升数学的感悟力和理解力,长养数学意识和数学科学素养,从而奠定一生的理科学习基础。

这种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生命差异的“做人、做事、学习”三合一的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之道,充满了生命生活气息,特别需要爱心的关照。经课题组调查发现,数学老师的爱心、个性品德、激情和专业素养是影响初中生数学兴趣的重要因素,学生喜爱平易近人、风趣幽默、亦师亦友、富有激情的数学老师;数学老师的授课方式是影响初中生数学兴趣的最大因素,学生喜欢充满情趣的数学课堂。影响校园生活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是“师生关系”,而“师生关系”又受着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生命质量的影响。“只有当教师心中洋溢着幸福美好的情愫,他(她)们的脸上才会有灿烂的阳光并自然照亮和温暖学生的心房;只有当教师情绪饱满而内心充实,他(她)们才会自然流露出对细节的关注和乐于真诚的分享”。

七、课题研究大观园

1课题研究结果更深层次的现实意义

夲课题的研究成果,将把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提高到与21世纪的时代特点相适应的水平,由于加强了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生命教育、智慧教育,不仅把“立德树人”落到了实处,而且始终把“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力图把数学教育变为真正人道的高效教育,力图把钱学森与钱三立临终前关于“中国创新人才培养”的谆谆嘱托变为现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绵薄之力。

2课题研究前景展望及可推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