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育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7: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音乐教育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音乐教育案例

篇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贯彻《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音乐、美术(艺术)课程标准,推进学校艺术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艺术教育理念,提高艺术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科研人员和广大艺术教师的管理、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切实提高学校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决定举办2006年全国中小学音乐、美术(艺术)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评选活动。

评选活动委托《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和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和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承办。

现将《活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要求认真做好组织工作,并通过开展评选活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音乐、美术(艺术)教育管理及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附件:

1.2006年全国中小学音乐、美术(艺术)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评选活动方案

2.2006年全国中小学音乐、美术(艺术)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评选活动申报表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二六年三月十四日

抄送:《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

2006年全国中小学音乐、美术(艺术)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评选活动方案

一、评选内容

本次评选活动,包括教育案例和教学设计两个部分。

(一)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要求描述一个学校艺术教育教学的事例,这一事例应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事例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与情境性,对推进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和价值。选题可参考以下内容:

1.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管理的案例;

2.强化学校艺术教育功能和地位的案例;

3.实践先进艺术教育理念的案例;

4.营造艺术教育环境的案例;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的案例;

6.学生艺术学习个性化的案例;

7.开发和利用学校、社区、家庭和民族民间艺术课程资源的案例;

8.整合多门艺术学科教育的案例;

9.音乐、美术(艺术)学科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的案例;

10.开展校本教研、提高艺术教师素质的案例;

11.艺术教育评价改革的案例;

12.开展艺术教育教科研的案例;

13.开展综合性艺术活动的案例。

也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选题。

(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主要项目包括:课程名称、使用的教材、适用年级、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分析、教学过程和步骤的解析、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流程图及点评等。

二、评选要求

1.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现代艺术教育理念,展示学校艺术教育成果。

2.教育案例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事例,要求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反映学校艺术教育某一问题的重要性,并集中在一个有价值的中心论题上,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和途径。第二部分为分析解读,对此案例作简要评点分析,点出关键问题,进行理论阐述。

3.教学设计要以音乐、美术(艺术)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于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教学设计的容量为1课时,字数4000字左右。

4.教育案例或教学设计均用A4纸打印,标题用小2号黑体字,内文用小3号宋体字,正反面打印,一式五份。

5.认真填写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申报表(见附件2),左上方加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公章。为保证评选的公正,请勿在正文部分出现地区、单位、作者姓名等内容。

三、申报方法

1.在学校艺术教育教科研人员、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及广大教师全面参与的基础上,开展省级评选活动,评选出省级优秀艺术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

2.在各地评选的基础上,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原则上推荐音乐、美术(艺术)教育案例3篇;音乐、美术(艺术)教学设计各3篇,参加全国评选。

3.音乐、艺术教育案例和教学设计寄《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地址:北京市翠微路2号,邮编:100036,收件人:宋瑾。美术教育案例和教学设计寄《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邮编:210097,收件人:李静。

4.报送截止日期为2006年10月1日(以邮戳为准)。

四、评选及奖励

1.由主办单位组织专家成立评审组进行评选。

篇2

2002年,中国音乐教育史上第一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正式出台,标志着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建设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所引发的不仅是广大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对于教学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多方面的思考,还必将带来学校音乐教育这个链条上每一个环节的深层变革,其中首当其冲的是高师音乐院校,因为它培养出来的学生关系到基层音乐教育的成败。因此,在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实行重大举措的时候,高师音乐教育必须根据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需要,对其课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培养出能胜任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合格师资。首先,新课标确立了新世纪新的音乐教育观。它不再以传授音乐知识、技能为主要目的,代之以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为核心,在音乐创作、表演、欣赏等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学会与人合作共处。从教学目的、内容、方式上与专业音乐教育相区别。新课标呼唤新型的音乐教师,它要求音乐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跳出来,以“尊重”为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变“教书匠”为“教学设计师”、“指导者”、“合作伙伴”,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宽松、融洽的人际关系。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师范院校音乐系由于受计划经济和苏联教育体系的影响,各学科分类过细、各自为战,过分强调学科的独立性,与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常生活缺乏联系。在教学方法上,过分注重机械记忆和被动模仿,未能很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上实行“填鸭式”教学,课下实行“放鸭式”管理,忽视对音乐教学法的研究和指导,缺乏正确的教学思想的引导,没能充分运用引导学生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主动参与的教学方法。学生毕业后也就依样画葫芦,照搬专业老师的教学方法去教中小学生,这样的教学观念,已不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基于现状及新课标对音乐教师素质的要求,笔者在“音乐教育理论课”的教学中,着重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入手,提出“探究、创新、自主、合作”的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这门课程。

二、“探究、创新、自主、合作”教学模式

大学生心理发展已有较高水平,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思维的独立辩证性提高,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对事物都持有质疑、探索的心理。他们不满足于已知,乐于探索未知,喜欢标新立异。这些都是具备探究创新精神的表现。学生的这些心理状态,客观上给“音乐教育理论课”的教学提出要求,即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是进行“探究、创新”教学活动的客观要求。而“自主、合作”学习是实施“探究、创新”教学模式的必要条件。它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我国学者庞维国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而“合作学习”是针对于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于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音乐教育理论课”上课形式是大课,面对六七十位各有差异的学生,合作学习能弥补这种教学的不足,从而达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的。

三、教学中应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紧密联系中小学的教学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

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有目的地深入到中小学音乐教学环境中去,了解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及教学过程,通过熟悉了解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增强对这门课程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情感,培养其为基础音乐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注意变“一言堂”为“众人参与”,引入学导式及富有实践性、指向性强的多元化的教学法,将“探索、创新、自主、合作”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指导学生自学、讨论、教案设计、见习、模拟课堂教学、微格教学等方式扩大独立活动范围,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条件。在教学中,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探索、创新、自主、合作”的教学模式:

1.倡导自学指导与讨论相结合教学中,强调将“导”放在主要位置,改革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转变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观念,倡导自主性学习。如将教材中某一章节的学习要求和重点交给学生,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列出自学提纲,设置不确定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学、开展小组讨论,教师再协助总结、归纳、充实完善。以中学创作教学这一章节的学习为例,教师先列出思考问题: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的方法有哪些?你有哪些新的设想?学生通过自学,收集案例,获得大量感性认识;再通过小组讨论,在课堂上陈述不同意见,争论、质疑,教师最后归纳、总结。

2.强调主动探索创新与案例质疑法。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将被动的集体灌输改为主动的个体探索,主张将所学内容经教师的暗示与引导,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知识的获取形式以探索发现为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设计、独创,不固守传统,不盲从权威的良好个性品质。实施这一教学模式要注意: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鼓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不限制学生思考的方向,及时反馈,建造沟通的桥梁;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

篇3

论文摘要:教师继续教育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进行基础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已经走上了尊重教师教学个性发展,强调转变和提升教师教育理念为主的培训之路。本文试图在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强调教师继续教育中教师的“参与性”“体验性”,注重教师个性特征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音乐教育;奥尔夫;教师继续教育;参与性;创造性;体验性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是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受20世纪初欧洲兴起的“回归自然”艺术思想影响创立的音乐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它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语言,动作,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奥尔夫音乐教育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灵活化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相互融为一体,每一个教学过程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充满着创造性的活动。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德国传统音乐教育理念影响下借鉴了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他本人曾经说过:“自己所做的一切其实就是一个把古老的精华继续传递下去的火炬传递者。而后继者要想把这个观念继续传递下去的话就注定需要不断地演变。”可见奥尔夫音乐教育是教育理念上的一场革命,他提倡不断演变和提升观念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奥尔夫音乐教育以他独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在全世界教育中风靡。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的特点

(一)教师的“参与性”与“体验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认为,原始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同时它并不单独存在于音乐本身,它是同动作、舞蹈和语言联系在一起的。对于音乐学习者来说单纯的用耳朵进行音乐的欣赏是不够的,获得全面、完整的综合性审美体验是十分重要的。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鼓励教师亲自进行创作、表演、欣赏交流与评价。给教师创造审美体验的机会。同时,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推崇教师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让教师自己体验教学的全过程,以达到学习的主动性和对教学深层次的体验与理解。例如,在引导教师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会借助一些辅符号,随着乐器的进行,让教师分声步演奏打击乐器,这样教师不仅体验到音乐的美妙,而且了解了乐曲的节奏、结构和风格。更能体验教学中学习者的感受。

(二)教师的“个性化”与“创造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一种强调回归人本,激发人的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在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中注重以教师个性化发展为中心,会根据教师的需求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重视培训教师的主体地位,始终把教师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培训的首位。让教师通过亲身体验比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

创造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又一特点,奥尔夫明确指出“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更加强调教师教学中的即兴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如果教师继续教育本身缺乏创新意识和体验创新的过程,要想造就创新型教师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我们知道奥尔夫不提倡有固定的教材,教师上课也没有具体的“教参”可参考,教学的一切素材需要教师自己到生活中去寻找。在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中,培训讲师除了为教师展示经典课例外,绝大部分是启发教师的思维,给教师一个思索创造的空间。同时教学中不会对教师作硬性教学模式或是方法的规定,教师在感到没有框架束缚的同时,也会感到压力和拓展教学的自我需求。让教师体验在即兴创作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创造,来培养和发展教师的创造力。

中国人几千年来中庸的、内敛的人物性格,使得中国的教育更多的崇尚了一种为师而尊的束缚,在教师继续教育中表现为缺乏对教师个性张扬、创造力、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在体验、参与、互动方面有很大不足。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师继续教育也在不断寻求全新的教师培训理念和方法。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注重教师个性的全面发展,强调教师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注重教师的创新能力培养;强调教师通过体验、合作探究构建知识。这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专业化的培养如出一辙。因此,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师师资培训,不仅对我国中小学学生音乐学习方法的转变有深远的影响,同时对转变和提升音乐教师的教育理念、激发教师积极体验,培养教师创造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启示。 "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运用

(一)借鉴案例教学与案例研讨

教师继续教育应该是一个情感体验和知识学习的过程,但在继续教育中面对教师到底要教什么样的知识,怎么教这些知识,是教师继续教育需要深度思考的重要问题。我们知道不同的知识需要不同的获得方式。有些知识可以通过书本和其他各种信息渠道获得,还有一些知识必须在他人的指导下,在做的过程中获得,而这类知识才具有广泛的迁移性,因为它强调的是具体情境中知识的运用和创新。而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更应强调“意会”知识的获得,不应单纯的停留在理论性知识的传授上,而应强调实践教学经验的获得。我国传统教师继续教育强调从理论层面向教师“灌输”专业知识,造成教师被动接受专业知识、缺乏实践性,我们可以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师培训理念,尊重教师的情感体验,以案例为载体,在教学的互动中从行为层面,操作层面不知不觉的传递教育思想及方法。同时在培训中我们鼓励所有参培教师都参与到具体课例教学互动中来,再通过教师交流与探究—培训讲师讲解—教师即兴创编等环节,让教师在亲身体验课例中获得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二)借鉴“参与体验式”培训形式

传统教师继续教育是在传统教育理念指导下对教师“灌输”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和内容。导致教师们只能在理论层面上理解基础教育改革的意义、作用及方法,而缺乏深层次的理解,不利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应引导教师在继续教育中通过实际课堂教学互动,亲身体验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及特点。新课程改革提出:音乐教师的任务是启发学生和指导学生参与、探索和体验音乐,只有学生与音乐融为一体,才能亲自去探索、领悟音乐的美。我们可以借鉴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中提倡的“全员参与”的形式,把音乐技能、音乐教学方法以及音乐教育理念融合在各种有趣的培训活动中,使整个教学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都是一种充满亲身体验的过程,强调在培训中丰富教师情感体验,从而建立起教师对学生、对学科、对学习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强调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下,激发和培养教师对音乐教学的兴趣。

四、借鉴奥尔夫师资培训模式

奥尔夫音乐教育师资培训通常采用“做—学—研—练—评教学模式。此模式以课例为载体,通过体验观摩课例、聆听讲师分析课例、参培教师交流课例、现场创编课例延伸、分析评价课例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引导教师在参与体验中掌握音乐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方式与方法。在培训过程中既不是以培训讲师为中心,也不完全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是既发挥培训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教师的认知、体验主体作用。具体操作如下:

(一)“做”

培训讲师现场带领参培教师进行课例体验,让参培教师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亲身体验,“教”与“学”。

(二)“学”

教师对演示的示范课例针对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方式,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课例分析,使教师了解和掌握完整有效的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三)“研”

通过观摩、和聆听老师的分析。根据个人的理解参培教师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

(四)“练”

在体验、理解课例的基础上参培教师对教学各别环节根据个人的理解进行即兴教学延伸。

篇4

关键词:《与名师同行》;曹理;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1-0003-01

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让学生喜欢音乐,如何使音乐课课堂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都是音乐教师及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也是我涉足音乐教育专业学习以来一直关注的要点。今有幸拜读由著名音乐教育家曹理等人汇编的《与名师同行》,颇有所获,对于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都有了长足的认识,想必也为其它的音乐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者提供着重要的参考。

《与名师同行》共有两辑,是收集整理一线中小学优秀教师教学课例和科研成果的一本书籍。该书主要汇编、推广优秀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课例和科研成果。以介绍每位名师为专题,分为"导读-小传-课例-科研-访谈-曹理寄语"六个部分进行阐述。导读部分,简介名师的个人经历和教学思想;小传部分概述了名师的教学经历及教学成果;课例部分,著者所选课例包含各个年级,有唱歌、器乐、理论等课程,最为关键的是每个课例之后,既有教师自己的教学反思,又有著者的评析。这为读者全面的探析课例提供便捷。名师科研部分,不仅体现教师的科研能力,也为课例提供了理论依据。读罢此书,我深感该书如下特点着实让人大开眼界。

1.强调教学与教研相结合

该书选取的对象范围较广,具有代表性。有从事音乐教学工作的老师,有从演员转为音乐教师的,还有专职音乐教研员。编者想通过介绍这些教师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教学课例、科研成果,使读者从中有所收获和启发。使教育与时俱进,提升教学观念,教师要避免停留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的研究,应注重开发性研究和教育科研研究,改进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方法,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实现基础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

2.巧妙增添"访谈"环节

《与名师同行》"访谈"环节可谓是全书的"画龙点睛"之笔。编者在充分了解访谈对象的基础上,拟定访谈主题和编列访谈提纲。使中小学教师与中师、高师教师之间有思想、心灵上的交流对话,进行有效直接的互动。通过访谈部分更真切的感受这些名师对音乐教育的热爱。在访谈中不仅仅按编题索答收集资料,并在其过程中深入挖掘找到教师的思想观点和问题原始出发点来寻找新的问题进行解答。然后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梳理、组合、概括,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使经验具有普遍性意义。

3.出特色的教学技能

该书课例充分展示了名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变化多样的教学方式。他们用美妙的歌声、形象通俗的语言、丰富的肢体动作、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北京第二实验小学音乐教师高华的教学方式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进行声乐训练时,为避免抽象难懂的音乐专业术语,高华用较形象的语言代替。如:软口盖打开,即把小雨伞撑起来,在用力撑起来;声音的高位置,即给音符戴个大帽子,再戴厚一点的帽子;气息下沉让学生找肚脐下两个手指的丹田处;眼前要有画面,唱什么词就看到什么画面。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让学生明确歌唱的基本要领,以形象直观的形式有效地讲解音乐知识,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辅助高音训练。正如陈琪对高华的评价"多年的教学实践,您认识到小学音乐教学'浅'中有深;小学音乐教学因'杂'而更需要'博',深入才能浅出,厚积才能薄发,兼通才能有备无患。"(见该书41页)

4.种教学法的有效结合

说到音乐教学法,人们顾名思义会想到四种常见的教学法,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音乐欣赏法、演示法和参观法)、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律动、创作、游戏教学法)、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该书介绍了音乐图谱教学的探究者张洪涛,她潜心研究图谱教学,将生动形象的图谱运用到音乐课堂教学和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利用图谱巧妙的创设情境,营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情景,从而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审美感受力。在宋曼蕾的教学中,她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入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综上所述,《与名师同行》像是一杯名茶,一盏明灯,一条捷径,为读者的音乐教学指引方向。书中向我们展示了名师扎实的教学功底、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以及每位名师的教学经验。这些使笔者真切的感受到,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您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上好一堂课,如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到轻松、愉快,获得审美体验。音乐课不是简单地教授唱歌,它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和释放,使音乐学习能与孩子的生活、情感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从而使音乐课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想必同行们也能在读此书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悟,更好的在音乐教育的道路上前行。

篇5

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主办,《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承办的“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活动”从1995年开始至今已经举办了四届,对全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历届音乐课评审的情况看,基本上反映了当时最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最高水平,反映了当时各地指导教师的水平,反映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音乐课评比的重视。评比活动在反映各地学校音乐教育水平和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音乐教学新人。

2005年,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在全国全面铺开,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师观,是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在关注、思考、实践的问题。“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比”活动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举办的。

12月18日在昆明连云宾馆举行了“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比”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主编吴斌主持,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艺术处处长万丽君、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杨瑞敏和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有关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艺术处处长万丽君受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杨贵仁司长的委托,代表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和此次活动的组委会,向全体参赛选手、各省(区、市)的领队、各省观摩教师、评委专家,以及大会工作人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代表组委会向大家提出三点要求:

一、 遵循比赛宗旨,提高参赛认识。比赛不是目的,不断提高音乐课教育教学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是目的之所在。对教育行政部门来讲,举办活动既是一种导向,也是一次教学检查。通过比赛,了解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状况,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于各省(区、市)教育行政教研部门和广大教师来讲,各省领队和参赛教师不仅要关心比赛成绩,更要把这项活动变成一次非常好的教研活动。

二、 遵守赛事纪律,发扬良好作风。此次活动是教师活动,要体现出育人者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精神风貌,遵守纪律,准时比赛,服从工作人员的安排,尊重评委的工作。评委专家在评审中要坚持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公平的原则,对参评课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使评审工作真正体现音乐教育教学的水平和导向。这次聘请的各位评委都是在这个领域的权威专家,长期以来在工作中建立了很好的形象,相信他们严谨高水平的评审,会赢得大家的尊敬。

三、 精心组织,确保安全。这是一次全国性比赛,参赛教师和观摩教师来自全国各个省(区、市),活动组织工作十分重要,一定要认真组织。要增强安全意识,确保人身安全、交通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

万丽君处长在讲话最后预祝所有参赛选手取得好的成绩。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曹理代表评委发言,表示他们一定不辱使命,严格按照评课标准,遵守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认真完成评审工作。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小学的赵敏代表全体参赛选手郑重承诺:遵守、履行“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现场比赛参赛选手守则,本着锻炼、提高的目的,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

随着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已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那么,音乐课堂教学如何尽快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势、更好地推进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成了这次活动的重要内容。现场授课的形式,在全国中小学优秀音乐课评比中还是第一次采用,受到了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和教研员的广泛关注。昆明第八中学、第二中学、云南师大附属小学、五华区韶山小学、五华区武威小学、盘龙区拓东小学组织了参加赛课的学生,对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

此次参评的音乐课来自全国29个不同省市,代表了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层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现实水平。37节现场教学观摩,场场座无虚席,人们对音乐教学现场观摩的热切期望由此可见一斑。从现场效果来看,许多教师发挥出色,同当地学生的配合密切、和谐,充分体现了课改精神,受到大家的欢迎与好评。例如上海市中山北路小学教师秦奕执教的《星光亮―――小星星变奏曲》、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兆麟小学教师李彦明执教的《银色的桦树林》、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城北小学教师胡颖执教的《寻找远去的足音―――过碇步》、河南郑州市管成回族区东关小学教师郑凌执教的《你猜俺河南都有啥》、四川省成都市龙江路小学教师伍娜执教的《维也纳的音乐钟》、山东省招远市第一中学教师李秀丽执教的《唱大戏》、广东省深圳市东湖中学教师胡樱平执教的《京剧入门》、上海市崇明中学教师亢雅琳执教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汉族民歌》等。这些参赛课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代表了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值得广大教师参考和借鉴。与此同时,一些参赛课也给观摩者带来了新的思考:比如怎样处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关系?怎样理解音乐本体与其外延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握音乐课内与课外学习的关系等等。这些问题应该说是这次评选活动的收获之一,反映了人们研究意识的增强和理论素养的提高。通过比赛活动,也引发了专家和广大教师对全国优秀音乐课比赛方式的重新思考,以使这项令广大音乐教师关注的活动组织得更加合理与完善。

为期四天的比赛活动,安排得紧张有序,大家总共观摩了36位教师的现场音乐课和一节录像课。在各省(区、市)领队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在全体工作人员勤奋、扎实的工作中,特别是全体作课教师投入而忘我的授课态度,促进了交流,提高了认识,打开了视野,展示了音乐课堂教学成果,体现了教师积极向上的风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此次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活动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 各地高度重视,认真参与。这项活动已经对全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活动每三年举办一次,反映了不同阶段,学校艺术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师的水平。这一届活动是在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举办的,活动分为音像评比和现场评比两个阶段,全国共有28个省(区、市)参加,共上报141课,其中小学73节,中学68节,经过录像评审共评出小学20节,中学17节参加现场评课活动。为了参加此次赛课活动,各省(区、市)基本上都是层层选拔,并以此为契机,开展广泛的音乐课堂教育教研活动。这项活动在教师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 参赛课的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对开展参课活动的认识也在逐步加深。本届活动的评委、领队、教师都普遍反映,这一届参赛的课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的教学质量和水平较之前两届有了明显的提高。绝大部分课堂教学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克服了以部分学生为对象,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公平发展;克服传统课堂教学单纯工具意义,使课堂成为有利于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精神家园。音乐课不是单纯的灌输音乐知识,要使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要充分体现音乐学科的特点,使学生在审美活动中获取知识,增长能力。

在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评委专家组认真、公正、严谨的评审,四天的赛课圆满结束,12月21日举行了闭幕式。《中国音乐教育》杂志主编吴斌主持了闭幕式,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艺术处处长万丽君对此次活动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并通报了2005年教育部体卫艺司的有关工作。结合现场比赛,曹理、王安国等专家进行了点评。曹理老师在讲评中列举了大量生动的案例,她认为在此次赛课中大家对音乐关注多了,但仍存在认识上和行为上的差距;教学中关注知识技能的学习,抛弃了从概念学习入手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但存在对音乐基本概念技能训练缺乏有效手段;教材的挖掘更加深入,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有许多创造性,但仍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学习过程学习方式有很大改变,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尊重学生、听取学生意见,但学生学习活动内容的选择使用要从教材实际出发,以教学内容为主要依据;多媒体的设计与使用更普遍了,但如何正确认识并使用多媒体仍然存在问题。国家音乐课程标准核心组组长王安国在讲评中旁征博引地论述这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了当前我国音乐教学指导思想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此次比赛讲解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实施策略。

篇6

【关键词】体验学习;小学音乐教育;应用探讨

前言

音乐,即使一种专业,也是一门课程,在小学教育中,音乐属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综合素质中的重要课程。小学的学生大都在6-12岁这个年龄段,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大都对于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只是注重于音乐的演唱形式和音乐旋律,对于音乐的专业知识兴趣并没有浓厚的兴趣,因此老师如果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讲授方法,不仅会使得课堂气氛沉寂,还不利于学生的音乐素养积累。基于此,本文提出体验学习模式,从体验学习的概念以及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参考。

一、体验学习的概述

体验学习模式,是指利用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也就是让学习者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是学习者成为课堂的主角。老师则是不再一味的进行单方面的传授知识,通过利用可视、可感、可听的教学工具,来为学生进行内容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为主动学习,通过实践教学的模式,来增加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二、体验学习模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

(一)加强情感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小学的音乐教育属于“美育”的一种,在新课改中对于音乐的教学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旨在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需要是激情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体验学习模式就是最佳的教学方法。通过体验学习模式,老师可以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结合,将音乐的中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学生,是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最佳,从而提高学生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利用体验学习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一个科学的学习方法

小学的音乐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利用体验学习教学模式,还可以帮助学生们树立一个科学的学习方法。体验学习模式重点在于学生们的自我参与,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可以在体验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比如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有些歌曲的表达意思,另学生们难以理解,通过体验学习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词意,还能够使学生们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体验学习模式中,学会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种转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会养成一个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体验学习模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一)体验学习模式在《牧童谣》教学中应用

《牧童谣》这首歌曲是苏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的音乐教学曲目,这首《牧童谣》是湖北民谣,在老师进行这首曲目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体验学习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所谓体验教学方法就是让同学们参与到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不是传统的老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在利用体验学习教学模式时候,首先,老师要进行音乐教学课件的制作,还要准备电子琴、音乐播放器等教学工具。然后,老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制作好的课件进行播放,需要向学生们进行音乐简谱的认识,之后需要进行音符的基本知识介绍。例如“XXXX”为四分音符;“XXXX••”为八分音符。其次,将歌词进行一问一答的提问,比如老师问“天上什么放光明?”引导学生回答“天上太阳放光明”,并将重点演唱部分“那斯那斯嗨”进行反复演唱。在学生们熟悉歌词,并掌握歌曲重点部分后,进行音乐原声的播放,让学生对于整首歌的旋律加强。最后,将歌曲中歌词进行具体的分工,让班级分为若干小学进行合作演唱。最后,还可以让同学们依据歌曲的旋律进行歌词的创作,比如老师可以给学生打个样“真呀真开心,真呀真开心,今天上了一节什么课?真呀真开心”,样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创新。

(二)体验学习在《打花巴掌》中教学的应用

《打花巴掌》这首歌曲,是苏少版小学二年级教材中的一首歌曲,在学习《打花巴掌》这首歌曲的时候,老师可以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通过体验学习模式提高学生们的合作意识。由于这首歌的旋律欢快,适合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主要训练学生对于这首歌的旋律的掌握,然后老师可以对于学生们咬字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歌词,并将歌词的词意给学生们进行讲解。最后,在老师进行范唱的过程中进行拍手掌动作引入歌曲演唱。通过让学生们的参与,来实现教学过程中的体验式学习。在这个过程老师还可以依据音乐的旋律引导学生进行歌词的创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于体验学习模式的概述,并结合实际的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体验学习模式不仅是新时期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还是培养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希望本文所提出的参考可以给小学音乐老师带来一点启示。

参考文献:

[1]黄敏青.小学音乐教育“体验学习”的认识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7):234-236.

篇7

互动式 音乐教学 病理 对策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深入推行,自主、合作、互动、对话等日益成为教育教学生活中频繁出现的话语。一时间我们的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以往的“你问我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由以往的“师授生听”变成了“对话合作”。这样不仅可以发扬教学民主,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而且也能增加课堂的信息交流量,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因此,作为一种富有生命力的学习形式,互动式(合作式)教学很快引起了音乐教学工作者的兴趣和追捧。但通过对一些案例及调研结果分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种种弊端便浮露出来。

一、互动式音乐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徒有其表

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情况下合作学习非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且还往往有着徒具其表之嫌。

1.分组随意性强,学生参与不均

合作学习主旨是人与人之间为着共同的目标,相互配合,积极参与。但这往往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合理搭配,科学分组。但现实课堂上,小组分配有很大的随意性,这就造成组内有些同学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而有的同学却闷声不响,置之度外。这就造成了徒有“合作”之表,而无“协作”之实。

2.合作学习的时间得不到保证

长期以来,人们尤其是教师已经习惯了教师主宰课堂教学时间,或者说,教师已经有了这样的心理惯性。尽管新课程提倡小组合作,尽管对话型音乐教学需要合作学习,但惯性的力量总在无形中发挥作用,以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总是得不到保证。

3.教师未积极参与其中

在现实课堂中,很多教师往往是布置完任务就如释重负,把问题交给学生,傍若无事地置之一旁,以便更全面地发掘学生的能动性。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老师在合作教学中虽不起主要作用,但应适时适当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如若不然,合作学习就会陷于盲目、混乱状态。

综合上述病例分析,要使互动式音乐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应该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科学合理分组。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每组学生在性别、个性、兴趣、特长、学习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合理搭配,以此来保证组内成员间的差异性、互补性和组间竞争的公平性。力争不让任何学生游离于小组活动之外,每个学生都应分配一定的任务,成为合作的主体。

第二,给予充裕的合作时间。国内有位学者曾这样说过:“21世纪的课堂教学在组织形式上要加强分组教学”。而且,他还认为这种教学必须占整堂课2/3以上的时间。当然,这一论断的科学性尚待进一步的研究,但给予合作学习以充裕的时间,将是其走向实效的重要保障。

第三,明确教师的角色。教师既是合作者,又是指导者,教师应当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平等对话。当合作学习小组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应适时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

二、刻意追求“生成”而迷失基本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敏锐地抓住课堂生成的问题,“节外生枝”,顺势引导学生积极地探讨,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的活跃,智慧的火花不断涌现,这时,课堂也会随之变得富于生机和活力。但遗憾的是,在我们现实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却常常会被一些细枝末节或一些毫无意义的生成性问题所误导,从而分散精力,扰乱视线,以至于使教学走向岔路,迷失了基本的教学目标。

教学案例:《嘀哩嘀哩》的教学片断

一位教师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唱完《嘀哩嘀哩》这首歌,许多学生对于歌曲的一些节奏型还没有完全掌握,老师就马上来个“春天”歌词创编比赛,成语竞赛、诗歌朗诵竞赛。学生热情高涨,创编出很多歌词,如“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校园里操场上,看见红的花呀,看见高高的树呀,还有那活蹦乱跳的小朋友……”成语有“春光明媚、春花秋月、春华秋实、春兰秋菊、春暖花开、春光灿烂……”诗歌有《春晓》、《咏柳》、《春夜喜雨》、《春望》……学生在热闹的文学语言环境中结束了本堂课。

由于教师对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的价值大小缺乏正确判断和恰当的引导,使这堂音乐课悄无声息地变成了语文课。老师为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而采取了鼓励学生创编歌词、成语竞赛、诗歌朗诵赛等活动,这一做法本无可厚非,但对于“生成性”的东西要见好就收,切不可漫无边际的肆意扩散,否则,就会让“正事”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的追逐中悄然淡化。

三、结语

要防止和避免诸如此类的教学现象发生,互动式音乐教学的课堂设计就应该做到:第一,既要承认和重视生成性资源,又要尽可能地有效利用课堂中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第二,面对教学过程中不断生成和变动着的各种信息,教师要有敏锐的意识,能迅速地做出判断和筛选,捕捉有价值的生成资源,对那些价值不大的或偏离目标的生成性资源能果断拦截,恰当引导。只有这样,我们的音乐课堂才会真正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金亚文.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张开军.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4]王国芗.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与思考[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4,(7).

[5]刘河仙.对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5,(2).

[6]刘河仙.对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5,(2).

[7]周琦.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理性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3,(1).

篇8

【关键词】音乐教育审美教学创新探索

在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育对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正处在青少年成长时期的中小学生来说,完善的音乐教育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智能、心理、品质以及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抓好基础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1]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是审美的重要施行者。教师运用艺术载体――音乐作品这一主要媒介,可以向受教者进行熏染、陶冶、塑造,来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修养。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法的探索

“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目前的音乐教学大多沿用“循规蹈矩式”教学法:如先教音准、节奏,再教感情和表现手法,这种教法把认知同感情因素,技能同审美因素分割开来,忽视了“表情在音乐教育中占着中心位置,音乐教育应当从表情开始”(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穆塞尔语)的原则。要知道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充分表现在感染、激励、教育、启迪等效应上、因而教师必须善于诱发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1.塑造美的心灵

德国诗人,音乐理论家舒伯特在《关于音乐美的思想》一书中指出:“人的心同时也是大音乐家的共鸣板,如果心不起作用,那么音乐家永远也创造不出伟大的东西。”对人类心灵――情感美的表现,是音乐家美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个特征使音乐美成为最内在、最纯净,与人的心灵最能直接相通,最为耐人寻味的一种艺术美。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音乐的直接理解需要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的中间媒介给与展示,以缩短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否则不易引起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使其对音乐的理解失之于肤浅。这就需要音乐教师通过教学起到一个桥梁和纽带作用。使学生天真、单纯的心灵能够进入音乐的殿堂,也让美的音乐更好地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田。而情感则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教师一个关切的眼神,一曲激情昂扬的范唱,一段委婉深情的语言描述……都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从而获得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如二年级学生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的课上,浙江杭州某老师采取了这样的教学方法:1.1导入:出示图片,谈话。

师:他是谁呢?(或许有些已经叫出来了)在他身上又发生了一些什么故事?大家都很想知道吗?请你静静地听,然后把你了解的、感受到的告诉大家。

1.2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

听音乐(请学生说说你了解的)

(1)、他是谁?

(2)、从音乐中你感受到什么?(谈音乐情绪)

师小结:是啊,我们二小是个勇敢的,令人可敬的小战士,今天老师要带着同学们学小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二小勇敢的精神。(注:英雄伟大牺牲精神,音乐的赞颂之美可以打动学生的心。)

1.3学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1.3.1学习歌谱

教师弹旋律唱谱,学生跟唱;学生随琴用“啦”哼唱熟悉歌谱;

要求:学生学谱过程中突出二四拍节奏的强弱规律。

1.3.2学习歌词

第一段歌词:你仿佛看见了什么?你还知道些什么?

(我仿佛看见了山坡上有一群牛在悠闲地吃草,放牛的小孩却不见了。我还知道放牛的小孩不是因为贪玩,把牛丢在了山坡上。我知道了放牛的小孩中王二小……)请同学们用歌声来表示。(唱第一段歌词)

王二小到哪儿去了呢?(唱第二段歌词后回答)

(让学生自由猜想,不限制答案,只要合理的都加以鼓励:如:王二小此时正躲在树梢放哨、正给敌人带路、已经摔死在大石头上了、已经牺牲了……)

师:对,此时的王二小很可能正在山冈上放哨,他看见了什么?心里会怎么想?他又会怎么做?(指导学唱第三、第四段,突出音乐要素中速度等)

学唱第五段,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王二小?这又是一群怎样的敌人?

此时的二小已经牺牲了,如果你是那复仇的八路军,你会怎样歌唱王二小?如果你是那得救的老乡,你的心情会怎样?让我们一起来歌唱六、七两段!

1.3.3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个歌曲的学习,告诉了我们一个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下面请同学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完整地把这首歌曲演唱一遍,注意故事发生的各个阶段情绪的变化。(随音乐齐唱歌曲)

1.4对比欣赏,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

要求学生在听赏中注意不同情绪的变化,呈现对音乐作品中速度、力度、情绪的理解。

分析:乐段:1234567

速度:中-中-稍快--快-中-中-中

力度:mf-mf-f-f-mf–mf-mf

情绪:悲伤-稍紧张-紧张-更紧张-愤恨悲痛-颂扬-怀念、哀思

感受合唱曲的艺术魅力

分段欣赏:

第一段是领唱与合唱。烘托的是“宁静”的气氛;第二段的气氛开始紧张,写的是敌人向山沟开始扫荡;第三段更为紧张,速度也稍快,旋律作了变化;第四段由于情绪发展的需要,歌词与曲调都作了较大的改变与发展;第五段恢复原速,愤恨地、无限悲痛地唱出王二小的光荣牺牲;第六、第七段以颂扬、赞美的情绪表达人民对小英雄的崇敬,合唱用哼鸣与衬腔“啊”进行烘托,以表示对英雄的哀思之情。

1.5总结

要求学生将王二小的故事用各种形式告诉身边的人。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当学生沉浸在美的教学氛围中,并把音乐作品折射出的优美、壮美、甜美……人类社会千姿百态的美所感动,就会产生心灵中真、善、美的连锁反映,就会产生情感的升华。

2.提高审美情趣

高尚的审美情趣表现为健康、纯正、明朗、自然,它体现出文明社会的人的精神力量和文化修养。而音乐审美中的低级趣味则把精神性的审美活动降低为官能的满足,把获得生理作为惟一的终极目的。在这个意义上讲,音乐审美情趣的高尚健康或者庸俗低级,不仅仅是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它还直接影响着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文明程度。音乐教师应把音乐作品中的优秀之作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音乐中聆听出美的感觉。

有一则《叫卖调》的欣赏课例:为了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教师特意在课堂上创设了“集市一角”的叫卖场景,一时间,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打招呼声等等交织在一起,有效地创设了一种“叫卖场景”

,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当浓厚,在这种氛围中学习音乐,学生心里直接产生了美的心理体验,审美情趣得到了发展。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学生们无论是唱、奏、听都要求注意力集中,而且要调动记忆、想象、思维以及感情等各种心理过程积极参与,即所谓“全神贯注”。教学中学生演唱或视谱的过程实际就是训练集中注意力的过程,而且知觉和动作要相互协调,既锻炼了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分配,也使学生通过读谱与视唱记忆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反应力的敏捷程度和整体记忆能力。

[2]正如法国文豪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有三把,

篇9

关键词:游戏教学手法 小学 音乐教育

小学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虽然音乐教学大纲提出了音乐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课程,但在我国大部分教育单位中一直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总是简单的老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对课堂效率究竟有多高也鲜有人认真地去研究过。

一、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模式陈旧

当前我国教师的教学方式大致可以分为教唱法、视听感受法、实践法等。在教唱式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往往充当课堂的主角,自始至终掌控着课堂的节奏,学生只能被动的聆听,成为了消极的音乐及知识的接受者。在这种学习中,教师教得累,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而在视听感受模式中,学生的视觉、听觉被调动起来,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看似是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展,但学生的思想仍被束缚在教师的思维之中。本来实践法是一种很好的调动课堂氛围及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但很多老师觉得麻烦或者是一时半会驾驭不了这样的教学模式而作罢。

(二)教学目标缺乏梯度

小学阶段学生往往尚未具备系统音乐知识,个体间差异不是很大,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急于求成,想到哪,教到哪,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计划,全然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统一而又简单的进行教学,从而使得音乐课缺失了本该有的吸引力。

二、音乐教学中游戏教学

如何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些音乐教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游戏教学法在音乐课堂中适当的运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在游戏中了解新鲜的音乐知识和有趣的音乐小故事。甚至平时他们很难弄明白的节奏、节拍、速度等问题也在游戏中得到了解决。

所谓音乐游戏就是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通过教师操纵材料,控制所处的环境,寓音乐于游戏,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享受音乐体验,感受音乐内涵,从而提高音乐学习与欣赏能力,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音乐理论知识和教学重难点转化为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在游戏体验中感知音乐,消化教学重难点,在游戏中体验音乐,在音乐中充分的表现自己,实现个人的愿望。让他们成为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从而在创造与收获中获得愉快的体验。

三、设计音乐游戏的注意事项

音乐游戏的设计与实施,对我们音乐教师而言只是音乐课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一种手段,因此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以“音乐”为主

音乐游戏的最大特点就是“音乐性”,如果学生只是单纯地玩,就不能让游戏更好地为我们的“音乐”学习服务,这样也脱离了音乐课堂音乐性的本质。我们老师不能让整个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的,学生在热火朝天的游戏中只知道好玩,没能从中获得知识,为了游戏而游戏,真正的教学目的没有达到,这样的音乐课必定是失败的。因此我们老师一定要抓住音乐游戏音乐性的特点设计游戏。

(二)音乐游戏要围绕教材

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及教材的编纂是具有科学性和严密性的,教材内容的设定符合孩子们身心发展的规律。优秀的教师,一定知道如何利用教材,从而在教材中提炼知识点,把握重、难点,从而利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所以作为一名音乐老师,一定要充分挖掘教材,把握好教材。

(三)要针对不同学段设计不同的游戏

只有针对不同学段设计不同的游戏,才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发展水平。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情绪和成长状态,切忌强制学生,一刀切的对待学生,滋生反感情绪。打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运用音乐游戏,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轻松、愉快地课堂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使之喜欢音乐,乐于学习音乐。

(四)音乐游戏要多样化富有趣味性

学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因而游戏方案的设计要好玩、丰富。如音乐课堂上我们会接触到基本的音乐要素。我们便可以通过节奏训练游戏,音准训练游戏、培养音乐感受力游戏等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整堂音乐课在富有音乐性的游戏中活起来。当然要想达到这样的课堂效果。还是需要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的研究和探索的。

赞可夫说:“让学生从音乐中来,再到音乐中去。”音乐课堂上的游戏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从中起到的作用也非常大。我们要让学生在游戏中去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跌宕起伏,节奏的活泼跳跃,音色的不断变化,以现实生活中的体验为依据,创造出一些适合学生的游戏,并且在课堂上加以应用。游戏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一定能够尽可能的还原音乐艺术多姿多彩的本真,让孩子充分领略音乐的美妙,真正让孩子爱上音乐课堂,爱上音乐艺术。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沈一民.小学音乐学科主题教学案例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吴文漪.音乐教学新视角[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篇10

一、合唱教学的科学指导

课改以来,教师在合唱教学中对学音乐生们进行合唱教学指导的过程中通常采用音乐观摩课以及教研活动等方式来让大家重视合唱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在课堂中为学生们展示一些名家的经典作品以及公开课视频等等,这样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很好地体会合唱的真谛。课改以来,各类音乐观摩课以及展示活动对于音乐课程改革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对于音乐教学有着重大影响,但是在平时的公开课程中,很少有合唱教学的公开课,即使有了这样的公开课,也是很少听到理想的和声效果,缺少合唱教程。在合唱教学指导中,合唱教学不适合“异地借班”上课,“单一课时”难以展示合唱教学的过程,主观上近年“课改”热点重在创造、兴趣、综合等,减少了对于传统歌唱教学尤其是合唱教学的关注。其次,在合唱教学的指导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给学生们具体、直接的指导,但从合唱的教学角度来看合唱的教学案例偏少,多为“单一课时”而没有单元设计,缺少对合唱教学的过程展示。在日常歌唱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交错与渐离”方式安排课时,在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们设计多首歌曲的学习并行,交错进行,一首歌曲的学习和复习可以分课时进行。这种课程安排方式相对于逐课学歌的方式,更能符合小学生学习的心理以及音乐学习规律,在一首合唱曲需要很多课时才能学会,并且需要不断的复习和提高。理想的合唱案例应该在单元设计的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课时方案”,这样可以很好地反应日常课堂中课堂教学的过程,在设计单元安排和课时教案的过程中,单元教学可以为学生们安排一到两个课时方案,单元安排的过程中可以稍微简单一些,但是课时安排应该尽可能详细一些。在进行合唱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合理地安排教学的课时,设计单元课时与设计课时方案的过程时候要尽可能地安排得科学合理,这样可以很好地提高音乐教学的水平,提高学生们合唱教学的素养。

二、合唱教学的教研探索

在改进小学合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教育和教学科研要不断地提高对于合唱教学的关注度,在进行小学合唱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改进教育,培训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合唱指挥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水平的提高要寄希望于教师教育以及培训的学校,尤其是音乐教育学或者教学法以及合唱与指挥的课程,高水平的音乐教师可以很好地提升学校的音乐合唱教学水平,教法和合唱会直接关系到学校合唱的教学水平,承担教师教育的学校要重视小学合唱教学的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要着力培养未来教师指导课内外合唱的能力。在职音乐教师大多数会缺乏高水平的合唱体验以及指导合唱的能力,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培训学校要把合唱教学法渗透到对教师的培训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合唱教学法紧密地联系到课堂教育实践中,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很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活跃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学到更多的教学技巧,提高音乐合唱的水平。其次,教师要加强关于合唱教学相关课题的研究,在近期,关于音乐教育的论文以及著作等大量的涌现,这很好地显示了音乐教育研究的进步,然而与此并存的就是一些学校中音乐教学的薄弱,对于这些学校而言,学校中存在着很多与合唱教学教法有关的亟待解决的课题,比如教学教法问题,儿童和声感的发展培养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阻碍当前音乐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以及学校要更加关注这些问题,不断对于这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三、合唱教学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