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艺术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7: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青少年艺术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教育同样也离不开艺术,以往的学校教育主要针对的是升学考试,所以青少年的学习内容有很大局限性。青少年主要学的是考试科目,音体美课可上可不上,这就造成了青少年智商高、情商低,在与他人交往中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不能体会友谊的可贵。
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艺术教育关系青少年的健康发展。相反,青少年又是这种特殊认识活动的主体。艺术教育开发青少年智力,陶冶了青少年情操,成为培养青少年创造力和精神力的重要载体。教师应全面开展积极向上的,面向广大师生的各类技术活动,使青少年们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都有一个健康的艺术活动氛围,做好后期等一系列工作,在艺术教育技术手段上多下功夫,使艺术教育在“以美育人”中起到实质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艺术教育提供了青少年个性发展的内容
艺术教育对每一个青少年都提出了挑战,每个青少年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造诣。同样的,艺术教育也使一些青少年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缓解了学习压力,减少了辍学几率。每个青少年都是天才,只是他更注重哪一方面,学习只是基础,个人的成长、以后的社会生活才是更主要的。教师不要把每个青少年都培养成伟人,他们也不可能都是有成就的人,首先要把他们培养成立足于社会的人,要让青少年在全面发展的同时注重个性发展。例如:每周的艺术兴趣活动使青少年在学习之外的时间吸取更多的课外知识;定期的艺术社团活动,如书法社、诗歌社、器乐社等不仅能活跃学习氛围,更能增强青少年的学习动力;学校的艺术节不仅展示了学校艺术教学活动,还展示出科目的教育成果,从而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四、艺术教育的推行并不单纯是音体美教师的个人行为
艺术教育应是全体教师的职责,艺术教育要推行得一帆风顺,必须有社会、学校、教师的一致认可和辅助。艺术教育不怕青少年爱闹、爱叫,所有艺术活动必须持续地保持多样性,只有不断开展活动,才能使它动起来、活起来。那么,艺术活动可能与一些教师有冲突,毕竟其他学科教师更注重青少年的学习成绩。家长的支持与否决定了活动能不能进行,班主任支持与否决定了能不能正常训练。所以,要协调好各个学科,要协调好各科教师,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有将它艺术活动继续推行。
五、注意培养提高青少年的鉴赏能力
马克思曾说:“你要听音乐,须培养一个能听懂音乐的耳朵。你要欣赏绘画,须具有懂得形式美的眼睛。”所以,教师要认真备课和讲课,上课做到知识讲解与形象感受相结合;引导与青少年参与相结合;听讲与实练相结合;复习与迁移相结合,使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实际讲解学会审美、学会欣赏。艺术教育在人性培养方面可以弥补专业教育的不足。艺术着重于人的心灵培养,旨在促成人成为独立的、自由的与审美的人,进而成为身心合一的人,青少年们的判断力、理解力和审美力都需教师用心培养。与此同时,教师要十分重视上好艺术活动课,要制定艺术活动课的长远计划,指派有专长的教师进行辅导。上级领导也在不断强调推行艺术教育,校园现在推行的体育艺术二加一就很好,体现了青少年在成绩好的同时加强体育、艺术特长教育。
篇2
关键词:艺术教育观念 青少年 素质教育
在当前的艺术教育中,教师的教育观念,家长的浮躁心态,使艺术教学的培养目标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社会上出现了通过艺术考级,或参加艺术竞赛中获奖作为检验艺术教育的标准,或者青少年学习艺术为了艺术特长加分的功利目的等问题。考级热、竞赛热使艺术教学成为竞技教育,这种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教学观念,已被公认为落后于现代社会的需要,导致错过了通过艺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良好时机。
实践证明,艺术教育体现素质教育,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青少年艺术教育的教学目的是要使学生在掌握艺术技能的过程中发展智力,发展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品质。它强调把学生教育成才;强调发展智力、创造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强调发展学生的责任感、自尊感、自信心、自主自立精神和各自的特殊才能;强调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通过艺术教育促进青少年个性全面、和谐、自由、充分地发展,才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教育。俄国钢琴教育家巴拉基列夫的观点对我国当前的钢琴艺术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他在一封信中说:“你知道,即使拥有这么多的音乐学院、音乐学校和其他的钢琴教师,我们社会的音乐发展进度为何还这么慢?据我看,其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大部分的教员,只是在发展学生的手指机械性上获得成功,而并没有注意发展他们的音乐感。”因此,在艺术教育渗透素质教育,转变艺术教育的教育观念是至关重要的。
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艺术教育水平,使青少年艺术教育教学向全方位培养素质型、综合型和外向型人才的方向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变专业教育为素质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以尊重个性为基础的教育可以让学生在互相尊重、互动的氛围中生动、活泼、愉快地全面发展。艺术教育应该为青少年的个性发展提供充裕的空间和时间,创造适宜个性发展的环境,使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具有创造的能力和继续深造的能力。在实施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将个性的培养与全面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现代艺术教育的主流思想和主张。
在一些钢琴课堂中,经常看到一些本身天赋较差的学生,或战战兢兢、或一本正经地保持着手型,一板一眼地弹奏着五线谱上的音符;家长为了望子成龙,采用简单而粗暴的教育方式,造成学生认为学好钢琴就没有童年的想法,有的学生学习钢琴就是为了参加考级,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机械反复地练习考级曲目;一些被认为有音乐天赋、专业拔尖的学生,盲目追求技术难度,变成比赛机器的也不在少数。在这些学生身上,看不到一丝表现音乐艺术的喜悦。这样的教育,与艺术教育的主旨是背道而驰的。因为对青少年进行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培养他们形成个性的良性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养。如果艺术教育反而使学生自卑或浮夸,就失去了艺术教育的意义。人们常常通过社会艺术考级、艺术比赛成绩的显性结果评价艺术教育的教学成果,而忽视艺术教育对培养学生自身素质的隐性作用,忽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忽视学生本身的全面发展。重视专业,忽视普及;重视技能,忽视美育;重视比赛,忽视教育;重视艺术比赛的结果和成绩,忽视活动本身的育人要求,等等,使得艺术教育局限了现代青少年的个性发展。
转变教育观念首先要把社会艺术考级或艺术竞赛变成培养青少年创新意识、组织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艺术活动,以开展主题活动的形式着重突出对青少年能力素质的培养和个性化发展;其次通过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形式,形成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旨在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再次通过采用项目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最后学校要在课程安排上为学生出外参加艺术活动、开阔艺术视野留有自由空间,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画展、博物馆;参与美术、文学创作,组织学生参加音乐会等,为学生施展才华、表现个性创造各种环境和机会。
二、变技能教育为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艺术的审美教育就是人们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接受,获得更为丰富的对世界、人生、社会的审美经验,从新的角度和立场观察、理解、体验生活和生命。在现代社会,艺术世界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围绕着我们并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对青少年进行艺术审美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艺术教育是对美的感受和理解,并从中获得自身修养的提高,而不带功利色彩。艺术教育注重人文内涵,使青少年感受到人生的美,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这是美育的灵魂,如果没有这个灵魂,单纯地学技术,培养就不是艺术教育。北大教授、著名美学家叶朗就当前中国青少年的艺术教育作出点评:“艺术不只是技术,艺术教育应更加注重人文内涵。”如果在钢琴课中,因为孩子一个指法不到位,就严厉指责孩子:“你怎么那么笨”或“你怎么这么不用心”,便会让孩子丧失兴趣和信心。如果因为只注重艺术的技术性,而扼杀学生的天性,就会使学生失去对艺术美的欣赏。因此,在艺术教育中应该更注重对青少年实施审美教育。
要通过把艺术教育中的技能教学变成审美教学,提高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首先要转变艺术教学观念。培养目标应以美育为主、技能为辅,以发展能力为主、以传授知识为辅,以面向全部为主、突出专业为辅。比如唱歌绘画课不仅仅是教会技能,还应该使学生学会唱歌绘画,进一步学会表达艺术情感,学会欣赏艺术美,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和感受美,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具有高雅艺术情操的目的。其次是开发受当代青少年喜爱的艺术教材,教材内容应充分体现艺术审美教育精髓,增加艺术欣赏环节,把诗歌、戏剧、艺术史、艺术家、艺术作品等内容巧妙地融进音乐和美术教材里,尤其是让学生通过了解世界上伟大艺术家的生平、创作和传世艺术品,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价值观;同时应注重青少年成长的心理发展趋势,使教学内容更贴近时代、贴近生活,雅俗共赏。
三、融合多种艺术门类,培养学生综合艺术素质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加速发展,各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交叉呈现出日益频繁的态势,各种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形式正在不断汲取新的营养,新的艺术形式也在不断涌现,艺术将在社会生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艺术教学可以同其他学科,或者是各艺术门类之间相互交织在一起,相互增强活力,否则艺术教学就是贫乏的。提倡艺术教学内容的融合和综合性发展,是对传统艺术教学观念的一大突破,是我国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一大成果。著名的德国音乐家舒曼说:“有教养的音乐家能够从拉斐尔的圣母像得到不少启发。同样美术家可以从莫扎特的交响乐受益匪浅。不仅如此,对于雕塑家来说,每个演员都是静止不动的雕像,而对于演员来说,雕塑家雕塑的作品又何尝不是活跃的人物?在一个美术家的心目中,诗歌却成了图画,而音乐家则善于把图画用声音体现出来。”
在具体的艺术教学实践中,艺术教学应在教材内容、教学模式、艺术活动组织方面体现多种艺术门类的融合,使学生在艺术教育中获得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音乐课堂、美术课堂融合文学、戏剧、舞蹈等艺术门类,综合形成艺术欣赏、艺术创作、艺术表演课堂;融人文学艺术的音乐美术教学,体现了艺术教育人文内涵,通过游戏、情景模拟、表演等教学方式,给学生创设多种艺术相结合的审美享受。通过融合多种艺术门类、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感受艺术情境、表现艺术意境、创造艺术美的能力。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参与规划课外教育对培养青少年综合艺术素质也有相当大的影响。比如,指导学生深入对其他艺术门类的学习研究;与学生讨论各艺术门类的内在联系和各艺术门类在社会中发生的艺术现象;组织学生参观画展、博物馆,参与音乐会、戏剧、戏曲、舞蹈等艺术表演等。
大至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小至学校的一句口号,都会对青少年艺术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直接影响一代家长和学生。要转变当前社会上艺术考级成风、艺考热、技能比赛频频的浮躁风气,转变家长和教育者的功利心态,全社会就要转变艺术教育观念,大力发展青少年艺术教育,使艺术教育真正成为素质教育,使青少年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德]罗柏特・舒曼.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C].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
篇3
关键词:美术教育 文化素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大都是以教师讲为主,很容易造成美术课堂形式单一,学习气氛单调沉闷,学生对学习美术兴趣不高的现状,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主动积极地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活跃课堂气氛。上课形式旨在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达到发展智力,培养创造能力的教学目的。青少年美术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审美教育提高青少年对美的感知能力和文化素养
学生在绘画中表现出对事物敏锐的感知力、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以及超强的想象力等。绘画是青少年美感认知功能的一种体现,学生通过感觉、知觉、想象等心理活动创造绘画。因此,感知能力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美术活动是通过视觉和触觉以及感觉进行的绘画表现过程。感觉是人认识事物的前提,感觉是通过眼睛,对周围事物直接感知和感受的过程。学生通过看、听和触,得到最初感觉,感觉是理解和想象事物以及表现事物的前提。知觉是人对于事物的不同特征(如事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等要素)表现出对事物整体形象的把握。感知能力在学生的审美体验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和训练他们的感知力是非常必要的。很多的动物的形象都可以用各种形状去概括。再通过学生对各种动物的感知后总结出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然后进行归类,学生通过归类从而把复杂的动物形象变得简单化。
二、青少年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动手制作不仅开启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增强了他们的创新的意识,从而激励他们不断地去研究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发展需要,更是开启儿童智力的一把钥匙,那种脱离教学而变成单一的、机械的、无目的性的操作,不但不会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反而会让学生对其厌烦甚至丧失兴趣。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要适当、适合、适用。真正做到对学生智力的全面开发,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三、青少年美术教育有助于学生的情商自控力的培养
自控包括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疏导、自我约束和尊重现实。尊重现实包括尊重自己的现实、他人的现实和周围环境的现实。中学美术课通过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教育和美术技能训练,恰恰可以训练人的耐性和包容心。书法的藏头护尾的哲学思想,中国画的“处师造化,中得心源”,色彩画的对比、统一色调关系,设计一幢大楼,考虑大楼的外观、造型、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都包含了和谐的原理,所有这些包含了包容的力量。
四、美术教育能够激发青少年生活热情
有的青少年因为文化学习成绩不理想,轻者厌学,重者产生厌世情绪。如果在美术方面找自己的闪光点,便很容易重新燃起他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厌学到好学,从悲观到乐观,从绝望到充满希望,从而改变其命运。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美术教育也是一种情商教育手段,它还能帮助学生克服自身先天的不足,去谋求自身最大可能的发展,“神笔马良”、“达芬奇画蛋”等在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行成过程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五、美术教育能够培养青少年自励
自励意味“主动追求”,会主动完成自己的工作。美术技法的学习和训炼需要学生主动完成,而不是等着别人来安排或督促。自励意味“开放性学习”。美术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只有具有开放性学习品质,才能接受新的知识,不断地完善和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一个意识完全封闭的人,不可能有什么发展和进步。西方美术重科学与艺术结合,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达芬奇,为了研究人生结构,甚至亲自解剖尸体;而中国画提倡的“外师造化”,都是对自然“负责忠诚”的体现。通过美术教育,让青少年学生深该体会“负责忠诚”的特别意义。这意味着对于一个情商高的人来说,会尊重客观现实,会忠诚自己的诺言。学素描、练书法是一个刻苦的、漫长的自励过程。王羲之洗黑了墨池里的水成了大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青少年会因此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没有吃苦和耐力,是不可能学到什么本领的。
六、结束语
总之,在当今社会美术扮演重要的角色,因为现代社会中已经很难想象到没有美术会是怎样,所以美术在全球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美术发展到今天,人们逐渐认识到它的巨大潜力,与无限的可能性,美术已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为美术教育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篇4
一、“以人为本”加强校外的艺术教育
我国的文化教育部门应当及时的结合青少年的实际发展情况,有效科学的开展青少年的校外教育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文化教育部门要之一积极将自身社会公益性的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全面的为我国青少年的发展营造合适的社会教育环境,从而有效的推动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一)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
在校外艺术的教学中,要及时有效的将青少年的思想性与艺术教育实现融合,并且有效的通过相应的表现形式将青少年的情感实现合理的发挥,从而有效的表现人们的情操。对青少年的艺术教育能够增强青少年的想象力,除此之外还能培养青少年的道德情操,实现我国的思想道德建设目标[2]。
(二)全面的提高青少年的艺术特长
在校外艺术的教学活动中,要有效的加强青少年在身心以及体格上的成长,全面有效的提高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积极的为青少年开展校外的活动,为青少年在文艺特长的培养上以及对青少年文化艺术的潜能挖掘上,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全面的提高青少年的文化艺术的特长以及专业技能,应当积极的立足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时展的特征有效的结合。
(三)加强培养艺术的后备人才
为了适应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需要为社会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文艺人才。全面的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文艺后备人才,有效的注重人才发展效益,能够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从而为我国的文化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3]。
二、有效的发挥文化以及校外教育活动产所的阵地作用
青少年的校外活动教学模式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发展,通过不同的文化活动机构、相应的培训机构与教育机构,开展一系列的校外文艺培训活动,并且这些培训机构通常情况下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在一定程度上青少年的校外教育活动并没有与学校内部的教育活动实现良好的融合,有效的实现各自工作的协调。校外活动与校内的活动相比较来说,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显得格外的松散,并且相应的培训方式与过程不够严谨,没有形成系统的规模。所以在这种状况中,要让相应得到文化部门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公益性作用,利用比较丰富的文化资源,有效的发挥文化以及校外教育活动产所的阵地作用,全面的提高青少年在校外教育活动中的学习效果[4]。
在现阶段中,青少年的家长以及学校对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教育产生了越来越高的关注与重视,对青少年的校外教育也产生了较高的重视。不论是国家相应的事业单位还是校外的培训机构,随着这种形势的发展,这些机构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有效的对青少年的校外教育起到了推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全面的弥补了校内教学的不足与缺陷。通过校外教育活动的积极展开,培养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还为青少年的学习与成长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三、有效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健全青少年的校外教育管理机制
近些年来,我国的很多地区在青少年的校外活动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即使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的社会培训机构全力的加入到青少年的培训过程中,对校内教育的缺陷进行有效的弥补,有效的增强了青少年的校外教育水平。但是一般情况下这些校外的培训机构主要以应力为最终目的,因此在教育模式上以及具体的教学方法上并没有做到十分的严格与规范,甚至很多的教育机构拥有比较落实的教育理念,不利于青少年的学习与成长。所以在这种形势下,国家以及政府应当及时的在校外培训机构的运行中制定良好的教育资格制度,从而有效的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的专业性,实现提高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最终目的。除此之外,国家以及政府还应当在校外的教育机构中有效的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有效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人员进行科学的管理。
(二)有效的建立教育部门的长效机制
在青少年的校外教育活动的具体过程中,我国的教育部门应当科学的建立长效机制,有效的为青少年使得学习以及健康成长过程创设出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通过长效机制的建立,不断的加强和规范青少年的校外培训机构,从而有效积极的更多的社会力量进行教育办学,有效的为青少年的校外教育活动拓展规模、提高质量,因此在这基础上不断的完善和加强校外的教育师资力量是十分有必要的[5]。将校外已有的教学模式以及学习管理模式结合时展的特征进行有效的完善与改革,形成较为规范与科学合理的校外教育体系,为我国的广大青少年的学习与成长提供积极健康的社会教育环境。
篇5
关键词:动画片 美育 价值观
随着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我们的学校和社会越来越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发展。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认识世界并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种手段,通过对青少年实施审美教育,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还能够塑造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动画片作为影响青少年美育的一种艺术形式。以影像来反映现实与非现实空间,用音乐来渲染气氛,通过不断运动的画面和音乐塑造艺术形象,通过片中的艺术语言和贴近青少年年龄特征的故事情节提高青少年对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感悟,对青少年的审美素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时期。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和新鲜感,对未知的事物或通过询问教师和家长,或在相关的电影电视和书籍中寻求答案。动画片动作夸张,表情丰富,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深受青少年的喜爱。概括动画片对青少年所起的美育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动画片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健康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青少年活泼好动,渴望社会对自己的能力与观点给予承认和尊重。若学校、家长否定他们的观点或向他们施加说教式的教育观念。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而寓意深刻的动画片以肯定的态度颂扬正确的现象,以批判的态度否定不良现象,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识别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关系,在道德行为上得到规范,达到思想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完美结合。如动画片《小鲤鱼历险记》取材于小鲤鱼跳龙门的民间传说,讲述小鲤鱼和他的伙伴共同成长的故事,在动画片里小鲤鱼具有神奇的本领,能翻江跃海。青少年看《小鲤鱼历险记》就像进入了神奇的海底世界。故事结局是小鲤鱼和它的伙伴们在经历了历险和挫折后,终获成功。《小鲤鱼历险记》的教育意义体现在对待善良的人要诚实,对待坏人要机智,更重要的是如果犯了错误,要勇于承认和改正。而鲤鱼团队共同努力,共赴挑战的例子,更能教育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团结互助,携手克服困难。
二、动画片有助于激发青少年的审美情感
动画片中的人物形象或动物形象往往个性鲜明,表情丰富。有助于激起青少年的强烈的兴趣和激情。动画片中的动物造型被赋予人格化的特征,在声音和动作处理上夸张又可爱,例如《猫和老鼠》情节设计生动有趣,汤姆与杰瑞之间的心理描写完全通过诙谐的语言和夸张的表情表现出来,通过生动的情节把现实中猫和老鼠之间的冷冰冰的关系改变成既有对立又有温情的画面。尤其是汤姆躺在温暖的屋子里却惦记着杰瑞在冰天雪地的情节,汤姆在辗转反侧之后。终于一跃而起跳到雪地里把杰瑞救出.这体现了现实中人与人之间最自然的情感关爱。这些人性化的部分最能够打动青少年的内心,激起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
三、动画片能促进青少年想象力的发展
动画片是对现实事物形象特征的重新构建。以艺术加工的形式把平常的事物提炼成奇异的形象。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水平在逐渐形成,想象力也在不断的提高,对那些夸张生动的主题更愿意去主动探求《美人鱼》、《阿拉丁神灯》、《蝙蝠侠》等动画片运用了大量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艺术形象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对他们的视觉和心理产生一定的震撼力,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和想象空间,青少年可以发挥自由想象来描绘各种各样的动物形象,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对社会的思考。例如创作可爱的卡通狗、青蛙王子和兔子少女等,从而把喜闻乐见的动物形象和自己的想象力充分结合起来。
从满足青少年美育需要的角度考虑,在今后的动画片制作方面。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重视动画片的审美教育作用。加强对综合审美思想的开发,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加以整理、研究和利用,将艺术美和思想教育充分结合,经过提炼加工形成对青少年的心理和审美方面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品。
篇6
一、活动中心的优点
与正规的学校教育有所不同,活动中心较为重视培养青少年的整体素质,更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那么在开展素质教育时,活动中心有哪些优点呢?
1.全面性
在青少年活动中心有着较为齐全的教学设施和强大的师资力量,这就使得在素质教育活动中能够更为全面地培养青少年的各方面能力。在这里,青少年能够享受到较为全面的培训,从而使自己的整体素质有较大的提升。
2.公益性
活动中心的对象是社会上的全体青少年,其中的教学设备都是免费使用的,旨在让青少年走进这里学到更多的东西,体现了社会的公益性。青少年可以单独过来学习知识,也可以与同学一起过来接受教育,还可以跟父母一起来体验学习。特别是在一些节日中,活动中心还会组织辩论赛、展览等活动,吸引青少年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对他们进行素质教育。
3.娱乐性
在活动中心,始终都将寓教于乐的原则摆在第一位,让学生摆脱传统教育那种枯燥无味的学习,进而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在游戏活动中提升能力。
二、在活动中心开展素质教育的作用
1.全面提升青少年的能力
活动中心对青少年的科技、文化、艺术等各方面进行均衡培养,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水平,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让他们在琴棋书画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还能够对科技有一定程度的认知,这样就能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较为全面的提升,为将来的良好发展打下基础。
2.提升了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现如今,各国的竞争形势愈演愈烈,不管是军事还是科技抑或是文化都存在非常激烈的竞争,而国家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一个国家只有人才济济,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活动中心旨在培养全能型的人才,在素质教育上也注重学生各方面的协调发展,这样就为国家的发展输送了综合性优秀人才,这些人才能够促进我国文化、科技、经济、艺术等方面的发展,从而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
1.达到科技和艺术的相结合
因为在学校的教育体系中,老师主要以理论知识的讲述为主,所以在活动中心的教育体系中,就应该将科技和艺术的教育摆在首位,争取让青少年学到一些学校里所没有讲述的知识,从而促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然而部分家长认为科技和艺术是完全没有联系的两个科目,还会造成青少年思维混乱。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因为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会带动艺术的提高,而艺术的提高也会促进科技的发展。现在的科技发展逐渐融入了艺术表现,而艺术的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们的审美和鉴赏能力。虽然强调科技与艺术相结合,但是一定要与时代的发展相符合,因为只有顺应时展的科技与艺术才能更好地造福社会,造福人类。这就要求在活动中心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时,要将科技和艺术相互整合,并为学生创造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定期举办学生作品展览,让他们学有所用,以便今后更积极地接受和参与活动中心的素质教育活动。
2.要重视文化建设
在活动中心开展素质教育,其实际是对学校教育的一个延伸。不能因为青少年在学校已经接受了文化教育就忽略文化建设,要在他们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去开展素质教育。进行文化建设可以利用文化中心的围墙,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丰富多彩的墙面文化可以给他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而且可以增长他们的知识。这样就能在活动中心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较好的平台。
3.建设实验基地
篇7
关键词:青少年;美育;素质教育;社会文明进步
中图分类号:G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7)-10-0087-02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个体在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鉴赏过程中,通过情感活动的体验、选择、判断达到对美的肯定、摄取,对丑的否定、拼弃,使情感得到净化,道德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的一种教育,是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美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明确的教育范畴,一般认为是由德国诗人、美学家席勒在其《美育书简》中提出来的。在人们的日常语言中,感官愉快的形式叫做美,伦理愉悦的形式也叫做美,凡是引起人们愉快的都可以叫做美。
一、美育对青少年教育的意义
培养正确的市美观、较高的审美感受力、欣赏美及创造美的能力,以及对于艺术人才的开发,对于整个民族审美趣味的提高,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提高整个国民素质,是我们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实施包括美育的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人在青少年时期,生命力最旺盛,精力最充沛,思想特活跃,如果这个时期失去了富有营养的精神乳汁的哺育,则会自然分流,有的在人生探索中找到了正确的方向,有的则沉溺于低级庸俗的趣味之中,损害了健康精神世界。
二、加强青少年美学教育的途径
美育在全面发展人的性格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人们完善品格,荡涤心胸,丰富感情,开拓思路,增长才干等。加强青少年美育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即培养和提高人们对感受力、欣赏美及创造美。
1 培养青少年对美的感受力。审美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现象,人们对美的感受能力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获得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懂得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同样人们如果要欣赏瑰丽的大自然的美,欣赏、追求社会生活的美,探求人们心灵美的奥秘,就需要有相应的感受能力。美存在于自然、社会、艺术和科学等客观事物和客观的活动过程之中。浩瀚的大海,高峻的山脉,一泻千里的江水,都蕴含着美意,这是大自然的美;贝多芬的交响曲,达,芬奇的绘画,曹雪芹的《红楼梦》,更是被世界公认的艺术之至美;科学的一切发明创造都是美的。青少年的生活中同样无处不在存在美,都是需要我们引导青少年去感受,去体验,去实践。
2 培养青少年对美的鉴赏力。美育就是要培养青少年具有正确地鉴赏美丑的能力,使青少年能正确地理解和判断事物的美和丑,并且不断提高鉴赏美的水平。这种对于事物的美丑的鉴别力,同样并不是先天具有的,而只能在日常教育活动实践中逐步培养和发展起来。人们常说,“爱美是人的天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事实表明有爱美之心,并不等于就有了美学修养。由于人们的生理基础,心理素质,文化教养,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各不相同,在各不相同的市美情趣中不但有高下之分,而且有健康与病态,进步与落后之别。凡此说明,对青少年确实需要通过美育教育培养他们正确地鉴别美丑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使人们树立起健康的审美情趣、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从而满怀激情地去追求应该追求的美。
3 培养青少年对美的创造力。培养青少年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又一重要途径。人们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同样地人们感受和鉴赏美是为了创造美,为了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通过审美实践、审美教育所培养起来的创造美的能力,既包括诸如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创作的能力,也包括在科技、生产劳动、口常生活等各个领域中创造美的能力。我们应积极引导青少年从各种现实生活中接受美的教育,更好地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创造具有高度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美好生活。
三、美育有利于青少年的人格建构
1 美育可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信仰。人不可无信仰。在科学发达的年代,信仰不仅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且在人类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青少年的美育不能停留在要有理想、有远大目标这样一个空洞的概念里,应该将人的同情心、宽恕心、爱心贯彻到教育中去。审美教育所达到的人生境界可以进入信仰的层而。例如林语堂在《中国人》一书中就谈到中国古典诗歌所建造的意境具有宗教的意义,通过体验,将情感与理性融为一体,净化人的心灵,宣泄人的痛苦。这样的教育才是丰富的。让青少年明确,在物欲横流,金钱与权力主宰社会的时代,对于世俗的抗争与坚持人格的独立具有的社会意义。这对于品格正处于塑造的成长期的青少年来说。美德的认识和形成比其他审美更重要的多,因为这关系到指导他一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美育帮助青少年人格与个胜的提升。青少年本来就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自我意识增强,具有强烈的表现自我的愿望,此时是一个个性最张扬的时候,也是人格个性可塑性最强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加强美育对人的思想、灵魂的熏陶感化,人们的道德建设就会打好坚实的根基。教育是人格提升的关键,这一点在从古至今都是相同的。人格的建设不仅是自我完善的事,也是完善社会的活动。因此在如此社会背景下,如何在青少年的品德教育中塑造人格美的力量,如超越、坚毅等品格,是每个教育者都应具备的能力。例如庄子以人格的独立来鄙弃世俗的欲利之心,体现了古代有骨气的士人对于人格境界的追求与向往。还有像《爱莲说》、《陋室铭》等篇章,都表现出古代文人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醉翁亭记》的与民同乐的平等之心,《岳阳楼记》的豁达情怀,《水调歌头一明月几时有》的飘逸之美等等,美育所培养的人格境界与这种超越物欲的境界是相通的。人格境界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它的超越功能,也就是将人性的最高境界既超生物性作为人格的最高境界。
3 美育更应帮助青少年人格中的个性的张扬。健全的人格应该是充分张扬个性的。美育作为一种对于理想人生境界的培养与向往,将个性置于首要的地位。作为美育重要教科书的艺术,它是以个性化的创作来打动人的。在美育的实施过程中,艺术美育的实现,必定是以个性作为前提的;而艺术教育所达到的境界,以提升艺术个性,丰富审美人生作为目的。美
育相对于德育来说,更注重启悟人的个性与创造性,它强调个性心理的独特价值,倡导在艺术的天地中,驰骋个体的想象,激发个体的情感,在充分发挥个性的基础之上使社会与个人自由达到和谐。
四、美育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是美育的性质与自身特点决定的。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人的行动总是受一定的情感支配的,所以,人的情感对人生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美育不同于别的教育就在于它是一种自由的形态,通过“寓教于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这是因为美与人的心灵是相通的,用康德的话说,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美育就是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一颗丰富而充实的灵魂,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生活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这是其他教育无法做到的。
2 有利于促进心理结构的“内化”。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将道德、知识等教育转化为人的一种精神素质,使之成为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美育由于冲破了狭隘的功利主义,并且是一种自由形态的教育,所以比较容易与其他教育相结合,并渗透到其他教育之中去。
3 有利于提高思维能力。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形式分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两种思维密切相关,从思维的发生学来说,形象思维是基础,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逻辑思维。所以,要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尤其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更要注意形象思维教育。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同思维能力是成正比的,但也并非是决对的,还要有合理的心理结构,才能将知识、道德转化为一种智慧。
篇8
为提高中小学生的整体素质而提出的素质教育是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世界教育的发展方向。舞蹈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其它艺术教育不可取代的教育,有其独特性和特殊性。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的,而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则是任何其他的艺术教育都不能代替的。素质教育是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深化,是时代和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目标。舞蹈艺术教育同人的全面发展相联系,非常适用于素质教育。这是由于舞蹈艺术教育以其广博的功效性,能够有效促进我们的青少年学生各项素质和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在教育领域,许多学科是借助推理的形式传授知识的,即使要表达人的内心情感,至多用说明、描述或比拟的方式来进行。而舞蹈艺术教育则不然,它能同时既表达了感情的内容,又表达了感情的强度,它是具体化的、可以感觉得到的我们心灵的实质。如果说素质教育是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深化,是时代和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目标。而舞蹈艺术教育则是同人的全面发展相联系,非常适用于素质教育。这是因为舞蹈艺术教育以其广博的功效性,能够有效促进我们的青少年学生各项素质和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就因为舞蹈艺术的特殊性才使得它在素质教育及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舞蹈艺术教育可以培养青少年的爱心,将爱心教育融入舞蹈,让青少年在学习、排练、表演舞蹈的过程中,认识什么是真、善、美,通过舞蹈真实地感受生活的美好,并通过舞蹈来表现无限美好的生活,从而激发他们爱亲人、爱大家、爱社会、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如舞蹈《飞吧!托勒尕依》,描述哈萨克孩憧憬美好的幸福生活,放飞心情,象雏鹰一样自由自在飞翔在美丽草原上。如蒙族舞蹈《尕牡丹》表现了天真烂漫的回族小姑娘们欢天喜地的情景,在排练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过对作品内容的理解,用具体的舞蹈动作把内心的真实情感表现出来。再如根据歌曲改编的舞蹈《扎西德勒》,这首歌曲曲调自然流畅,歌词朗朗上口,教学中结合歌词再编配上优美、抒情地舞蹈动作,通过这类舞蹈动作使学生自热而然地产生对祖国、对这个世界的热爱之情。当今的青少年都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社会环境下,这是对他们进行爱心教育的最佳时期,将爱心教育融入舞蹈,让学生通过舞蹈真实地感受生活的美好,再让他们通过舞蹈来表现无限美好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亲人、爱生活的美好情感。类似的舞蹈还有很多,都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使孩子明白自己得到了许多人和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关心、爱护,自己也可以去关心、爱护别人,学会在得到的同时,如何去回报,去献出自己的爱心。此外,通过舞蹈教育,可以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尊敬师长的礼貌行为,自觉增强文明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
舞蹈艺术教育能培养青少年健康活泼的个性和坚强的毅力,当代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亲人的宠爱,在公众场合可能会有内向害羞、娇气任性的毛病,而舞蹈是当众表演的,这种艺术活动有着现场即时进行人际交流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舞蹈的外向特征,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集体活动等,激发学生进行富有表情的表演,克服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不健康的心理,同时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培养他们开朗活泼的个性。在舞蹈训练过程中,学生必须付出很多艰辛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精神,在艰苦的训练过程中,磨练他们的毅力。
舞蹈艺术教育还能培养青少年的欣赏与参与能力。舞蹈教育不仅能提高青少年对艺术的感知、审美、鉴赏能力,从而满足人对美的高层次的追求,而且通过舞蹈训练还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美化身段的目的,从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舞蹈是一门集音乐感受、身体动作、节奏变化、感情表达于一身的综合艺术,人天生好动,喜欢新鲜、变化的事物,善于幻想,那么舞蹈在这方面就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会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还培养了参与能力。例如学习蒙族舞蹈组合《赛马》,它的音乐具体形象,有骏马奔跑时的马蹄声,有人们的喜悦声,如果在上课时给学生一个简单的提示,先请他们欣赏音乐,然后讲述出自己所感受的情景,接着让学生听着音乐编排《赛马》的舞蹈动作。经过多次练习,学生的欣赏与参与、想像与创造力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培养。
舞蹈艺术教育还能够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舞蹈使人的听觉、动觉等几乎所有的感觉器官都发挥作用,整个身心都投入了进去,生命机能得到了总动员。因此,能够发泄情感、驱散郁闷、缓解亢进的肌张力和精神紧张,并使大脑皮层得到休息,使人感觉心情舒畅,从而稳定情绪,改善心境。如优美动听的音乐会使青少年在舞蹈的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使其心理上完全放松,无拘无束,没有压力,有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再者,青少年在学习舞蹈过程中,还可以接触到不同风格的民间舞蹈,了解到许多美丽的民间传说及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等,使其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开阔了眼界。这些都是舞蹈艺术教育对青少年产生的最直接、最显著的美育功能。
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我国悠久的舞蹈传统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舞,可以培养 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舞可以培养集体主结友爱的精神,可以加强他们的纪律观念;力量型舞蹈,可以培养他们勇敢,豪迈和进取精神;抒情型舞蹈可以陶冶他们的性情,培养优美的情操,在获得美的享受中增强对美的感受力;舞蹈可以使身体器官灵活敏锐,从而增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智力;舞蹈的节奏性,可以培养青少年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感受事物的有序性,增强学习和办事能力。
篇9
关键词 素质教育;音乐教育;地位;作用
二十一世纪国际经济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竞争的关键是人的素质,而提高人的素质关键要靠教育,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实施素质教育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的音乐教育,其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整体的、与学生的成才诸方面皆有关系的教育行为发挥作用,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辅助手段,为素质教育服务,又融入素质教育之中,并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同时,素质教育给我们提出了加快音乐教学改革步伐的迫切要求,并指明了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因此,深入探讨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明确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发展,无疑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1.音乐教育是对素质教育的补充
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各种知识的全面性、联通性、多样性和实践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音乐教育也正好注重于人的个性情感、审美趣味和鉴赏能力的培养。音乐具有强烈的抒情功能,它可表现人们丰富多彩的感情:当民族面临生死存亡时,《黄河颂》、《义勇军进行曲》等歌曲铿锵有力的节奏可以唤起国人保卫家园的信心;当国家出现国泰民安的盛世时,《走进新时代》、《江山》等歌曲优美舒缓的旋律可以展示人们内心的喜悦;当一个民族的生存极其依赖于自然环境时,《青藏高原》、《珠穆朗玛》等歌曲那种高亢辽远的曲调可以展现出人们对生命的追求;当人们情感出现起伏波折时,《童年》、《同桌的你》等歌曲那种轻松婉转的音符可以抒发个人复杂的情感纠葛。由此可见,加强国民音乐教育可以为改造社会、提高文明、净化个人心灵服务。
2.音乐教育是对素质教育的完善
爱因斯坦在谈到音乐与工作的关系时说:“音乐不会影响研究工作,两者都从同一渴望之泉摄取营养,而它给我带来的慰藉也互为补充。”造就一个爱因斯坦,除了高超的理科知识以及相应素质外,音乐给予他无限的想象空间,使他的创造性发挥到最佳状态。一个具有良好素质的人,音乐可使他的智慧才能更好更全面地显露出来,就伟大的科学家来说,只有科学的美,而没有艺术的美,是残缺不完善的。音乐教育客观上为所有可能成为英才的脱颖而出的人起着积极的作用,其以培养学生音乐特长为目的,但更强调在学生已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潜力上,在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培养学生高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因而有人说:二十一世纪将是艺术与科学共同创造的时代。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来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素质,从而达到全面素质的提高。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在一个国家的文化教育里,在一个民族文明素养的培植过程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二、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音乐教育可以促进青少年道德素质的发展
在艺术世界里,音乐是最善于表达并激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能给青少年以美的熏陶与感染。音乐教育可以让青少年意识到在音乐集体活动中自己承担的任务和发挥的作用。担任不同的演唱形式,在乐队中承担某件乐器的演奏,都会使他们感受到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和责任,意识到自我价值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以体现,从而引发他们热情地投入到集体活动中去。因此,经常与健康的音乐为伴,会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逐渐养成互爱互助、举止文明等好的习惯。
2.音乐教育可以促进青少年智力素质的发展
音乐教育不但可以丰富青少年音乐知识修养,还给青少年的智力发展以支持。爱因斯坦在谈及他的科学成就时说:“我的科学成就有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爱因斯坦不仅能拉一手好提琴,而且还研究音乐与科学的关系。音乐是时间艺术,时间的观念在音乐中天然存在;音乐又是空间艺术,存在于音响的想象空间。音乐教育中只有对一支曲子由逻辑思维、想象到整体形象的融合协调,才能充分理解其内涵,进而在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智力要素得到发展。
3.音乐教育可以促进青少年能力素质的发展
音乐教育强调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优秀的音乐总是同人类的社会进步相联系,总是充满生机和创造性。个人对音乐作品独创性的感受和实践对青少年创造精神及创造力的培养无疑非常重要。音乐活动又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合作性和交际性,参与音乐活动可以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与他人、社会交流、协调和融合的能力,也使青少年在更多更有益的社会交往中得到多方面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发展。
4.音乐教育可以促进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发展
音乐教育还可以促进青少年自我意识、意志品质和个性品质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对促进青少年心理平衡、身心健康,使他们的情绪情感得到和谐的调节及控制,从而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形成优良的思维品质,实现自我调节与控制情绪情感方面的作用更为显著。当青少年身心沉浸在美的感受中、精神上得到美的滋养时,可以通过音乐艺术声波、形象感染、节奏变换、速度快速、情感体验等,使冲动趋于平和,紧张趋于松弛,消沉变为振奋,伤感得到抚慰,喜悦得以抒发,从而调整心理平衡,有利于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二者密不可分,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教育既要完成本学科的内容,还要担负起人类一般发展所必需的培养目标,体现对人全面素质的培养,这是现代教育发展观赋予音乐教育的使命。目前,确立音乐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使音乐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已成为教育界共同关心的课题之一,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确立素质教育观念,切实尊崇以人为本,从提高人的精神品质和生活质量出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子华.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5).
篇10
关键词: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舞蹈编排
舞蹈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目的是为培养更加优秀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是单纯地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和表演能力。尽管普通中小学尚没有专门设置舞蹈课程,但在实践中,丰富多彩的载歌载舞表演、天真活泼的少儿舞蹈,以及各种与此相关的竞赛和专题活动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舞蹈成为艺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小学录用教师,往往将舞蹈表演乃至即兴创编作为对应聘者的重要考评项目。
在中小学的舞蹈教学中,要求教师不仅会跳,还要有一定的编导能力。因此,在学生积累掌握了一定的舞蹈语汇和舞蹈知识后,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编导知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编创能力。
在我担任舞蹈教育工作的几年后,对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的舞蹈编排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谈几点浅薄的看法和建议。
一、遵循青少年舞蹈创编的原则
舞蹈创编的构思是客观生活通过人的头脑,经过加工后的再现。当编舞者找到了适当的体现形式――动作、姿势、造型等,就产生了舞蹈形象。青少年舞蹈创编既要遵循艺术创作的共性规律,又要遵循舞蹈创作个性特点。由于青少年身心特点决定了青少年舞蹈与成人舞蹈相比更具天真、单纯、活泼、形象、夸张和拟人化等特点。所以青少年舞蹈创编要了解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点,注意观察青少年的生活,反映青少年的情趣,达到感染青少年与教育青少年的目的。这样创作出来的舞蹈才能更好地为青少年所接受,要克服和避免青少年舞蹈创作中的“成人化”“专业化”的倾向,从而创作出使青少年感到亲切、易学、好记、愿意接受的大量优秀的舞蹈作品。
二、舞蹈动作的编排
青少年的舞蹈动作不宜过多过难,要简明、形象、直观性强。对于初学者来说,寻找动作好像是最难得了,针对这一难点,一开始可以从队形变化入手,以求突破。起始阶段不能复杂,只要简单的直线、横线、斜线就可以。如此,在每次学完一个适于变化队形的组合后,都可以去做这样的练习,直到熟练把握,从简单到复杂,这样既熟练了所学的动作,而且起到了强化训练的作用,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有了队形变化的练习之后,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思维也随之活跃起来,这时可以要求各个动作或句子的顺序发生变化,并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情绪,在不改变组合训练性的条件下,可将动作重组,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兴趣。
随着舞蹈知识的积累和舞蹈素质的提高,这时进行舞蹈动作元素的寻找、变化练习,学生就不会感到困难,而且思维的灵敏感也会得到很大的锻炼。当学生已经掌握了组合动作的创编方法,并且能够学以致用后,可选择一段音乐,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构思编排,以两个八拍节奏为基础,不断发展,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也可选择一首歌曲,启发学生根据歌词内容构思,再给予指导纠正,并让学生相互观摩学习,取长补短,逐步提高编舞能力。通过这些练习,可以让学生的身体更大程度的解放开来,不再拘泥于课堂所教的知识,而对舞蹈的认识也更有自己的独立的见解,从而使编排的能力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
另外,青少年舞蹈动作的创编可以从民族民间舞的动作中吸取营养,寻找适合青少年的舞蹈动作。也可以根据青少年的思想情感,生理特点把成人舞蹈的动作加以简炼,使其成为适合青少年跳的舞蹈动作。此外,从国内外民族民间舞、电影电视、杂志画报等中寻找适合青少年动作的素材,从中选择有青少年特点并且有代表性的反映时代气息的动作,加以提炼和美化,也会创作出许多优美舞蹈来。这样的加工创作,动作就会新一些,效果也就会更好一些。
青少年舞蹈创编来源于青少年的生活。热爱学生、善于捕捉他们的情趣和心灵特点,才能获得创作的好素材。青少年舞蹈是演给青少年看的,也是青少年直接参加表演的,这一点十分的重要。因此,舞蹈的音乐、动作设计都要考虑到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这些将决定着舞蹈的成败。青少年舞蹈的题材要主题鲜明、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富有教育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进行青少年舞蹈录像观摩,选择各个不同风格、种类的舞蹈节目进行赏析,同时讲授了少儿舞蹈的特征、主题、选择、结构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分析作品、理解作品,把握作品的内涵。还可以用少量的课时,让学生做简单的青少年集体舞的编创练习,将理解的东西表现出来。实践结果,大多数学生能把前面所学的编舞技能运用到自己的小舞蹈里,基本上能做到主题鲜明、层次清楚、动作清晰,收到良好的效果。
律动的创编和选择音乐非常重要,音乐的节奏要鲜明,形象要突出。由音乐节奏激感,同时又把这种感情变为有规律的节奏动作称为律动。律动的训练能发展舞蹈动作的正确性、连贯性、协调性和优美性,并引发对音乐的兴趣。有时是先有音乐再编动作;有时是有了动作再创编音乐。但动作总要与音乐密切结合。如果先有音乐,那么创编时必须将音乐反复唱熟,再根据音乐的速度、力度、情绪、节奏等编排动作。反之,如果先有动作,那么就要依据准确有规律的连贯动作,确定主题,创编出符合动作特点和节奏的音乐来。律动可以是单一动作的反复,也可以有一定主题,在一首曲调中变换几个动作,并要求连贯起来。比如《骑马》前奏音乐是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小牧民眼望辽阔的草原,骑上了马,音乐开始,马儿慢步出发,接着,越跑越快,回来时,马儿越跑越慢,最后走回家来。了解了音乐的主题内容之后,就可以根据内容创编出符合音乐主题的动作。
三、充分利用电教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