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7: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

篇1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聆听;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的总体水平与音乐教育的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它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能否实现。因此,遵循音乐这一学科的学科规律,将其作为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进入到欣赏课当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也吸收到相关音乐知识。

一、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方向

(1)选择正确的欣赏内容。选择正确的音乐欣赏内容是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的一个方面。音乐欣赏课是音乐实践活动的最主要形式。由于音乐创作以及表演活动的接受环境对于音乐欣赏课的存在有着非常重要的关联,因此,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在选择音乐欣赏内容上,要充分考虑到音响本身的问题,还要顾及到音乐的相关要素,尝试采取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到每一个音乐作品中的意境以及相关的内涵等内容。除此之外,在探索如何选择正确的欣赏内容这一层面,教师可以采用表演、肢体动作、语言、绘画等多种多样的方式不断地探索和引导,为学生创设适合欣赏的环境和气氛,设计入题的方式,以使得学生尽可能在最适合音乐欣赏的场景中,欣赏到内容最为优秀、风格特征最为鲜明、最具有代表性的精良音乐作品。

(2)把握欣赏音乐的方法。音乐欣赏是一种欣赏艺术,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知音乐而从中体会到相关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了解和认识音乐。因此,深刻地把握欣赏音乐的方法有很重要的意义。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欣赏音乐方法的教授,最为常见和有效的音乐欣赏教学方式就是聆听大量的声音作品和器乐作品,这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唯有反复多听,才会喜欢一首音乐作品,继而才有了音乐情感。音乐欣赏教学中,听要放在最主要的位置,听的方法多种多样:反复听、整体听、局部听、重点听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作品的结构和形式,切合实际选择最为贴切的音乐欣赏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3)关注学生的欣赏心理。由声音所表达和体现的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主要通过音响、节奏以及旋律等来塑造出来。教师在实际的音乐欣赏教学中,通过音乐将学生的听觉活动引出来,从而使学生有了较为深刻的音乐体验和情感共鸣,其中的音乐元素同时还能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实时关注到学生的欣赏心理,结合教师的讲解和学生自身的感受,使学生有足够的情感体验以及对音乐的联想,尽可能使学生满足心理感受的同时还满足听觉感官。

二、实践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途径措施

(1)倾心聆听,激发自主学习热情。音乐欣赏教学作为一种具有娱乐性质的教学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爱因斯坦曾经就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音乐欣赏教学本身就具有娱乐性质,因此,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兴趣作为思维活动的动力源泉,兴趣的浓厚程度直接关系到音乐教学的最终水平。初中学生本身最为鲜明的思维特征就是形象思维,但是他们所拥有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样不容忽视。音乐欣赏教学中,同样要注重因材施教,所采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要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要内容,这样一来,必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欣赏《花儿与少年》这一音乐作品时,可以播放运用到的乐器图片或者是这一音乐的视频短片,让学生尽可能了解不同的西洋乐器,感受青年们起舞的场面。他们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并对这首音乐有更加深刻地了解。

(2)文化熏陶,引导体会音乐内涵。音乐的文化内涵是音乐中非常主要的一个方面,音乐欣赏教学对于学生了解到音乐的文化内涵具有很深刻的引导作用,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了解其中所涉及到的文化内涵非常有必要。音乐欣赏教学要求教师注重教授文化艺术,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音乐中所包含的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之间的差异,以及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等。对于音乐文化内涵有了诸多了解之后,才有资格对音乐本身进行更深层次地了解,从而了解到音乐中所蕴含的时代烙印。

(3)赏析情感,感悟情操陶冶之美。音乐教学中涉及到的多种教学手段都能够使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因为音乐本身所具有陶冶情操、丰富情感的这一作用,必然使得音乐欣赏教学具有丰富学生音乐情感的这一教学成果。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时,学生欣赏过后,就会有自己的音乐感受,认识和了解到相关的作品风格时,也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情感。另外,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其中音乐节奏的变化使得学生能够从音乐要素中丰富自身的音乐情感。除此之外,结合初中生的年龄发育问题,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不断地丰富音乐情感,将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他们的情感世界。流行音乐相比于古典音乐通常会更加吸引学生。课堂上,若拿出一些时间让学生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现代与古典的完美交融,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情感。

总之,结合音乐课程是综合性艺术的这一特点,要尽量使得学生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类似于音乐技能、利用音乐之美导真引善、发展个性、提高智能完善道德等。在聆听经典,赏析学习的过程当中,感受美、欣赏美,最终逐步提高体验和鉴赏音乐的能力与素养。

参考文献:

[1]单忠文.浅析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J].教育现代化,2013(34).

篇2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欣赏

初中音乐课堂作为初中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应该承担起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和培养学生气质修养的重要任务,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初中音乐教师要明确音乐课堂的方式不仅仅是教教歌曲、听听磁带那么简单的,而是要站在有效教学的角度,完善欣赏教学,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那么,如何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明确初中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

音乐欣赏教学课程作为一种初中音乐教学形式,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关于音乐的知识结构,并且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深入赏析,还可以使初中生学到丰富的音乐知识,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与此同时,可以使初中生从多样化的角度了解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发展、文化传统乃至哲学思想,进而使学生体会不同音乐作品所具备的独特美学价值与审美意义。另外,新课程标准重点强调:要以审美欣赏为核心,力求在音乐教学设计的音乐语言中发掘歌曲的审美因素,实现引导初中生从全新的审美视野欣赏、诠释音乐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音乐教学内容和音乐教学方法中,教师应不断改革、完善音乐欣赏教学设计,从而有助于初中生音乐欣赏能力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

二、探讨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式

1.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初中生正值青春少年,富有理想和追求,学习音乐的动机也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的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用这堂课的主题音乐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音乐课堂,让学生产生一种神圣、奇妙的殿堂般的感受。其次,可以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音乐欣赏课,利用其色彩鲜艳、图形生动、形象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一种声音、文字、图像相互结合而富于变化的学习情境,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同时,教师本身就是最佳的被欣赏的对象,老师随时的范唱、或形体语言的展示,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意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深入地理解音乐,提高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力。

2.精心设计导入的方法

适宜的导入方法能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心理,形成一种积极参与的精神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备课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多花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如何导课”,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导入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主动性,进而为新课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常用的导入方法有:直接导入法、对比法、故事法、悬念法、律动法、同化法等,教师只要多思考,结合学科、教材特点,巧妙设计选择最好的方法,使学生在情感上达到愉悦,喜欢上音乐欣赏课的目的。

3.有效融合音乐教学与文化背景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各族人民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且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各族文化都走进了社会文化这一个大圈子里。我国拥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有56个民族的文化与语言,在音乐艺术上也表现出了独特的风采。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将音乐教学与文化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理解中华文明及文化的同时感受音乐内涵,在了解音乐内涵的同时强化中华文明文化的了解。例如,教师可以结合音乐教学实际为学生传播一些民族文化、民族音乐作品等内容,如,《白毛女》《二泉映月》等富有民族风情的名歌、名曲,通过对这些名曲的理解,不仅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还强化了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

4.开展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

篇3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法;实施

音乐欣赏是否能顺利进行,这关联到整个音乐教学的成功与失败,也关联到学生审美感觉能力和全面素质的进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教学是极其重要部分的组成,它是音乐教学中具有感染力,音乐知识面最大的一种方式,也是音乐教育的最好方式,它能体现出新课标主张的课程意义和思想。

一、创造环境,合适指导

音乐其实就是艺术,这种艺术具有丰富多彩的情感,要让学生能更好的进入音乐的世界里,就要为他们创造出一种与音乐协调性的气氛。如要创造这种环境,其实方法有很多的,比如说给学生们讲讲故事、看看图画或是音像各个方面的资料等这些方式都可以。教师也可以私下去弄些资料,使用一些对教学有好处的素材,这样就能为课堂带来了音乐的气氛。比如一首《春江花月夜》这古曲,它每段都要进行提示,该曲一共有十段,每段的内容也不一样。又比如说这首《水云深际》里,因为二胡的声音低沉深厚,所以会让人设想到水和天的颜色,一波一波的波浪推涌的场景;在又如《洞箫拍岸》里,琵琶伴随着古筝的节奏,创作了湖水打拍岸边,浪花四起的宏伟景观。要让学生进入自己的想象力,充分的发挥,开发自己的思想,需要老师不断的进行指点和暗示,才能让学生们融合在音乐的世界里。

二、引导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门会发出悦耳声音的艺术,也是一门带动情感的艺术。在欣赏音乐时,重要的是欣赏的人内心的情感升华,而情感的体验则是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一种本质特征。学会体验音乐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须通过去听音乐,不仅要用耳朵去听,还要应该用心去体会,体会它的节奏、韵律、曲调、力度和音质等构成的大体部分,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音乐的更深层意思。现在的心理学指出:一个音乐修养较高的成年人,他们在听音乐时,是通过内部升华来替补外部的期待的。而如果是一些儿童,缺少着音乐的经验,并没有成年人的经验多,所以就只能对音乐本质的追求来送往到更高层次的体会。欣赏音乐时,希望多能从音乐当中获得一些不同的感受,这样的期盼就能使主题产生共鸣、热情和动力。只要都一直保持着这样共鸣和最初的热情,就能使欣赏音乐为提升到这样期盼不断去追求和超越。比如听一首交响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时候,教师应该先用多媒体来展示歌曲里的景象,景象里有阿拉伯商队前行,有骆驼,也有马队前行的场景,让学生们在听着音乐的时候也能展开自己的想象力,让他们对音乐的认识有进一步的了解,从感性提升为理性的思想。教师应让学生们互相多多交流,可以让他们描述下音乐中的马蹄声、骆驼的铃铛声和商人的脚步声都可以。像这种体会和提升都能为学生的情感带来巨大的影响。

三、多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充分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体验更好的音乐欣赏,电脑能将所以东西结合为一体,比如图片、动画、文字等,通过把他们结合改变,能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多方面的立体环境,让学生全面体会到音乐的绝妙之处。例如在听非洲民间音乐时,先让学生看过多媒体了解非洲地理情况和人文环境以后,才能让他们体会出非洲音乐的节拍感和乐趣感,让他们学到他们应该学到的一些东西。在列如在听《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的时候,要让学生激励起爱国的热情,又想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应当先对学生渲染一下爱国主义的教育,让学生观看国庆的大片子,在让他们体会一下这种气势与气氛,这样就能达到让学生体会音乐的爱国情怀和音乐的味道。

四、进行音乐实践

实践性比较强的音乐课是一门艺术课程。老师与学生之间通过沟通交流的方式来制造出一个学习环境。培育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参加实践活动。例如让学生听《中国人民进行曲》的时候,这歌曲的音乐节奏、音乐情绪和音乐的特征都很特殊,是一首具有宏放加力度型的一首进行歌曲,常用在队伍列行中,是用步伐的节奏感来作出的歌曲。这种歌曲的号召力度强大,而且音律强悍,气壮山河而有力。学生听完以后,能体会到军人的风姿,可以让学生创作出一个好的音乐气氛,让他们分成几个小组,先用一组来走一走正步,在用另外一组来唱歌,让他们之间互动起来配合,这样就能互相体会到这歌曲的音乐情绪。活跃的气氛能把课堂里的学生带动起来,可以调动学生们的情绪和积极性,获得应有的教学目的和效果,让学生学到了应有的知识,培养出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修养。

五、注重欣赏的外延。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

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低俗的音乐作品肆意横行,其中的不健康因素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艺术的特殊性,其流行性非常之广,其对初中生的影响也十分之深,我们不能让学生与这些低俗的音乐作品隔绝,但是我们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品位,以提高学生对于这些低俗作品的免疫力,保证学生审美观和价值观的良好发育。

在欣赏课上,我们除了要教会学生音乐的基本知识以外,还要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作品的意境和它给人们带来的心灵震撼,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于低俗音乐作品的免疫力,给学生提供一个正确的音乐欣赏的导向,让学生不为表面的旋律所迷惑。在初中的音乐教学中,课堂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学生的音乐审美多数的时间还是在课外的学习生活和实际生活之中,教师无法加以控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审美习惯和音乐欣赏习惯就显得十分重要了。除此以外,我们也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音乐广播氛围,以思想性和统一性为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音乐作品的选播,在无形之中培养学生的内在品德。

结束语:

总之,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们以后的生活打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而中学时代是培育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一个最重要的时段,它熏陶了学生们的性格,培养了学生们的兴趣爱好,所以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对于中学生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和学校也应当为学生继续努力,为大家做好监督工作,也希望各界人士以及社会的积极配合、激励和帮助。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法;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951

音乐欣赏是否能顺利进行,这关联到整个音乐教学的成功与失败,也关联到学生审美感觉能力和全面素质的进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教学是极其重要部分的组成,它是音乐教学中具有感染力,音乐知识面最大的一种方式,也是音乐教育的最好方式,它能体现出新课标主张的课程意义和思想。

一、创造环境,合适指导

音乐其实就是艺术,这种艺术具有丰富多彩的情感,要让学生能更好的进入音乐的世界里,就要为他们创造出一种与音乐协调性的气氛。如要创造这种环境,其实方法有很多的,比如说给学生们讲讲故事、看看图画或是音像各个方面的资料等这些方式都可以。教师也可以私下去弄些资料,使用一些对教学有好处的素材,这样就能为课堂带来了音乐的气氛。比如一首《春江花月夜》这古曲,它每段都要进行提示,该曲一共有十段,每段的内容也不一样。又比如说这首《水云深际》里,因为二胡的声音低沉深厚,所以会让人设想到水和天的颜色,一波一波的波浪推涌的场景;在又如《洞箫拍岸》里,琵琶伴随着古筝的节奏,创作了湖水打拍岸边,浪花四起的宏伟景观。要让学生进入自己的想象力,充分的发挥,开发自己的思想,需要老师不断的进行指点和暗示,才能让学生们融合在音乐的世界里。

二、引导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门会发出悦耳声音的艺术,也是一门带动情感的艺术。在欣赏音乐时,重要的是欣赏的人内心的情感升华,而情感的体验则是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一种本质特征。学会体验音乐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须通过去听音乐,不仅要用耳朵去听,还要应该用心去体会,体会它的节奏、韵律、曲调、力度和音质等构成的大体部分,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音乐的更深层意思。现在的心理学指出:一个音乐修养较高的成年人,他们在听音乐时,是通过内部升华来替补外部的期待的。而如果是一些儿童,缺少着音乐的经验,并没有成年人的经验多,所以就只能对音乐本质的追求来送往到更高层次的体会。欣赏音乐时,希望多能从音乐当中获得一些不同的感受,这样的期盼就能使主题产生共鸣、热情和动力。只要都一直保持着这样共鸣和最初的热情,就能使欣赏音乐为提升到这样期盼不断去追求和超越。比如听一首交响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时候,教师应该先用多媒体来展示歌曲里的景象,景象里有阿拉伯商队前行,有骆驼,也有马队前行的场景,让学生们在听着音乐的时候也能展开自己的想象力,让他们对音乐的认识有进一步的了解,从感性提升为理性的思想。教师应让学生们互相多多交流,可以让他们描述下音乐中的马蹄声、骆驼的铃铛声和商人的脚步声都可以。像这种体会和提升都能为学生的情感带来巨大的影响。

三、多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充分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体验更好的音乐欣赏,电脑能将所以东西结合为一体,比如图片、动画、文字等,通过把他们结合改变,能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多方面的立体环境,让学生全面体会到音乐的绝妙之处。例如在听非洲民间音乐时,先让学生看过多媒体了解非洲地理情况和人文环境以后,才能让他们体会出非洲音乐的节拍感和乐趣感,让他们学到他们应该学到的一些东西。在列如在听《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的时候,要让学生激励起爱国的热情,又想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应当先对学生渲染一下爱国主义的教育,让学生观看国庆的大片子,在让他们体会一下这种气势与气氛,这样就能达到让学生体会音乐的爱国情怀和音乐的味道。

四、进行音乐实践

实践性比较强的音乐课是一门艺术课程。老师与学生之间通过沟通交流的方式来制造出一个学习环境。培育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参加实践活动。例如让学生听《中国人民进行曲》的时候,这歌曲的音乐节奏、音乐情绪和音乐的特征都很特殊,是一首具有宏放加力度型的一首进行歌曲,常用在队伍列行中,是用步伐的节奏感来作出的歌曲。这种歌曲的号召力度强大,而且音律强悍,气壮山河而有力。学生听完以后,能体会到军人的风姿,可以让学生创作出一个好的音乐气氛,让他们分成几个小组,先用一组来走一走正步,在用另外一组来唱歌,让他们之间互动起来配合,这样就能互相体会到这歌曲的音乐情绪。活跃的气氛能把课堂里的学生带动起来,可以调动学生们的情绪和积极性,获得应有的教学目的和效果,让学生学到了应有的知识,培养出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修养。

总之,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们以后的生活打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而中学时代是培育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一个最重要的时段,它熏陶了学生们的性格,培养了学生们的兴趣爱好,所以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对于中学生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和学校也应当为学生继续努力,为大家做好监督工作,也希望各界人士以及社会的积极配合、激励和帮助。

参考文献

篇5

音乐以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通过音乐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像,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就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音乐欣赏课要以审美体验为重点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欣赏课要以音乐审美体验为重点,要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上,如何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学生是审美的主体,教师的音乐活动是学生的审美对象。音乐活动的审美过程,正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优秀的音乐作品是作者凝情于笔,注情于音的结晶,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学生在听赏及领悟的审美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即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理性分析为引导的多种心理因素,由导入情感到体验情感,产生美的联想与想象。教师要抓住音乐的特点,善于从心理学和教育学提供的规律中发现、寻找和研究音乐教育的特殊原理和规律,通过体验感受、直观感知、兴趣诱发、自然渗透、启发讨论听唱比较等方法,形成以艺术审美为核心的欣赏教学。同时,教师应把握好“情”,以自己的情去牵动和激发学生的情。

当然,音乐美感的获得和强化还需反复听赏,更需动画结合,利用视听媒体最为直观形象,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感是听觉、视觉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的,离开听觉、视觉是不能设想的。”对音乐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到体验和参与,用心感受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全身心地融入音乐,在反复听唱、观赏画面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从整体感受歌曲的情绪。

二、音乐欣赏课要把音乐理论贯穿于教学中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在音乐教学中,不能单纯的走马观花的欣赏,而是要充分揭示音乐的基本理论:节拍、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而不是进行枯燥的、单纯的技巧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应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将音乐理论贯穿在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不是将音乐的各种构成元素支离破碎的讲授。要注重艺术的完整性。与音乐隔离开来的单纯的记忆音乐概念,讲解音乐知识是毫无意义的。所以音乐欣赏要把音乐要素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三、音乐欣赏课要与其他学科综合联系

音乐与文学是姊妹艺术,我国古代诗、词都可以用于吟诵。尤其是七言律诗的韵、辙、抑、扬、顿、挫与歌曲的旋律、节奏,起、承、转、合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音乐与美术也是姊妹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两个主要途径,二者的共同目标是通过教学和相关活动,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生活和艺术的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舒曼曾说过:“有教养的音乐家能从拉斐尔的圣母像中得到不少启发,同样,美术家也能从莫扎特的交响乐中受益匪浅。”这足以说明音乐与美术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欣赏课中加入一些美术作品,对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美,更好的表现音乐美是有很大帮助的。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注意把音乐与相关的学科综合起来,不仅丰富了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而且对促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和欣赏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使我们的课更生动。

四、音乐欣赏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而音乐教育则以审美对象来激发人的审美情感,而审美与情感又是那样地密不可分。对音乐的处理,就是对音乐情感和演唱(奏)技巧的处理,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在欣赏和表现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任务就是要对作品作仔细的琢磨与研究,以尽可能完满的歌声展现出它的全貌。这就需要教师认真探究音乐作品所表现的真情,悉心指导,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使情感得到深化,才能达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

总之,音乐审美能力与情感的培养应在寓教于乐中得到切实体现,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发展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想象力。坚持音乐审美教育在形态特征上的情感体验,使音乐审美教育始终具有独特的情感色彩。要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激发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抓住重点,使学生的审美情感不断深化,提高学生情感外化的表现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学习兴趣;音乐欣赏;情感体验

没有情感表达的音乐,不具备张力,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而缺乏对音乐的内涵感知能力,必然使音乐欣赏教学流于形式。音乐是具有生命力的艺术,音乐欣赏课教学要重视、加强、渗透学生对音乐内涵的把握、感受。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甜蜜的牵引。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即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拥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够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才能在教学时集中注意力,用心感知音乐之美,拓展想象空间,升华艺术品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融洽师生关系。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音乐教学,相对于其他课程更为轻松、自在、活泼;而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热情洋溢,思维敏捷,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因此,音乐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在音乐欣赏课中适当融入一些“现代元素”“流行音乐”。接近学生的爱好特点,让学生喜欢音乐欣赏课。其次,丰富课堂内容。音乐欣赏课,不一定就是正襟危坐地倾听“雅乐”。事实上,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有限,再加上活泼好动的天性,根本不喜欢一本正经的教学模式。与其让学生讨厌音乐欣赏课,不如在课堂上留有自由空间,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笔者就经常组织“文艺班会”“歌咏比赛”“对歌”“模仿秀”等小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例如,欣赏《天堂》后,笔者就组织男生歌唱,女生伴舞,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加深学生对作品的了解。

二、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首先,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集声音、视频、文本、动画、图片为一体,能有效地创设各类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神经,帮助学生获得更为持久、深刻的印象。例如,教学《春江花月夜》时,为了让学生更加直接地体验到作品的情感表达。笔者事先播放了一小段视频:辽阔的江面上,江水悠悠流逝;沙洲之上,几只鸟鹊“窃窃私语”;江水轻拍着江岸,岸边的“江树”随风摇曳;天边升起一轮明月,月光洁白柔美……以这种直观视觉感受,为学生营造出“春江花月”般的氛围,之后再欣赏作品,学生对作品体验更有效果。其次,详细讲解作品创作背景。初中音乐课程收录的作品,无一不是蕴含着作者的丰富情感。其中,许多作品的创作,具有伟大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经历的故事。因此,欣赏课要重视作品的创作背景介绍。如教学《保卫黄河》时,为了让学生加深情感体验,笔者一方面播放黄河奔腾而下、气势如虹的博大场面;一方面为学生讲解冼星海先生归国后,面对祖国一片萧条、烽烟四起的局面,痛苦忧愁。在去探望诗人光未然时,听其朗诵《黄河吟》后,热血沸腾、乐思泉涌,之后创作了《保卫黄河》。

三、提升学生欣赏水平

如何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首先,培养音乐想象力。音乐欣赏需要较强的想象力,才能跟随想象的翅膀,进入艺术的殿堂。初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但音乐想象力并不等于“胡思乱想”。音乐想象力的培养,一方面是需要加强对音乐基础的教学,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另一方面是要不断积累文化修养,夯实文化底蕴。例如,教学《茉莉花》时,其中的差异就很明显地展示出来:江浙地区处于江南,气候温和、物产富饶,江浙地区的民风大多温柔婉转。因此,此地的《茉莉花》曲调清新可爱。反之,河北地区的《茉莉花》则大相径庭,河北属燕赵之地,而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茉莉花》的曲调也爽快干脆。其次,学结评价。音乐欣赏课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总结评价,在不断训练之中,逐渐将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知”提升到“理性认识”。如教学《梨园金曲》时,笔者就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对戏曲艺术的认知。笔者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使回答得不如意也不要紧。再如,教学《天鹅湖》之后,笔者问学生:“听了《天鹅湖》之后,你大脑中想到了什么场景?或者说,你内心有什么情绪变化?”

总之,音乐教学需要进一步加强,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特点,以融洽的师生关系及丰富的课堂教学,激发、提高、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烘托、营造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想象、思考音乐本质;采取多元评价模式,鼓励学生发表、讨论对音乐的感知、看法。如此,才能切实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 教学

音乐欣赏,即感受与鉴赏,作为现今音乐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领域,已越来越被音乐教育界所重视,它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让学生在流动的音响中靠听觉来感受音乐形象,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使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和创造音乐之中。

一、合理选用欣赏教材

音乐作品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认真选择,做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有情节到无情节,由比较熟悉到比较生疏。同时,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唱片、磁带、CD、VCD等传递音乐信息设备的日新月异,音乐欣赏已不仅仅局限于音乐课堂上。实际上,学生每天从家里和社会上所接受的音乐信息,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都要比音乐课堂上多得多。因此,这给我们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拓展音乐时空,正确选择课本外合适的教材,让学生感知多种情绪是必要的。那么应该拓展选择哪些音乐作品呢?

(1)必须富有情趣和艺术表现力,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并使儿童能有生动、形象感受的作品。

(2)作品应该是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学会的,切合实际的,即选择那些感性、生动、寓意含蓄、结构完整、形式优美风趣的音乐作品,来使学生正确体验不同的情感。

(3)为配合学生课外自主选择音乐的需要,教师要教会学生选择音乐。因此,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可以来个音乐展示活动,让学生说一说最近在课堂外听到的歌曲,并讨论哪些旋律动听优美,再找出一些大家一致认同的曲目来欣赏、学唱。这样学生在课外所选择的音乐在课堂上有了及时的反馈,教师也可以适时地作了解,以防止不良音乐作品的侵入。

二、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

想象指人脑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联想是指感知或回忆某一事物,连带想起其他有关的心理过程。想象和联想是音乐欣赏者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在欣赏教学中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自己体验到的音乐情感、想象到得音乐形式或意境,用写诗、写散文、写听后感、画图等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艺术表现能力。

从表面上看,音乐欣赏似乎只是一种被动接受行为。而实际上,在欣赏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把自己的主体意识带入到音乐中去。由于每个人的生活阅历、思想感情、个性特征、文化修养不同,每个人会获得不同的感受(尤其是无标题音乐欣赏)。有时候,甚至同一个人,听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和心情下,也会得出不同的感受。因此,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是必然现象,也是我们音乐欣赏教学应该追求的效果。

在音乐教学中要给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感受、表达音乐的机会,比如我在上《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时我就要求学生在听的时候对其所聆听的音乐自由发表见解,让他说出自己听到的想到的,听到什么就是什么只要是他能感受到的就行,对音乐的欣赏永远没有标准式的答案,教师只有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想说、想做”的氛围。不要用完美无缺的答案作为评价结果的唯一标准,而要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分析肯定其中积极的因素,然后帮助提出改正的方法。教师要把握的是,这种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应来源于对音乐的联想和情感审美体验。如果对音乐的表现要素、作品的题材风格也产生许多不同的感受和见解,就要及时引导并做必要的纠正。

三、使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中获得情感的体验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在最初可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名曲,如贝多芬、莫扎特等作品,学生直接接受音乐的感染,打破了学生对音乐欣赏的神秘感,使学生感到能听得懂音乐。在反复欣赏时,还会听出不同的乐器,作品的段落──曲式结构,作品的风格等,调动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2)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通过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丰富、完善学生的情感世界。在中学生们青春期的心理活动的发展过程中,有一点就是情绪,情感的日益丰富,表现为充满活力,有热情,重感情的特点。这些普遍的特征在音乐欣赏课中都能得到体现,为学生提供了一方情感体验的热土。

(3)与时代相结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获得情感体验。情感的表现可体现在古典音乐之中,它也可在通俗,流行音乐之中。学生平日所接触的是大量的通俗音乐。如在课堂上禁止,那就事倍功半了,课上找一点时间,机会给学生们自己,5--10分钟,听一些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可以放松他们紧张的神经,建立师生的沟通使学生的音乐情感得已自由的发挥,课前教师要进行筛选。

四、音乐欣赏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是我们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过去的音乐欣赏活动,语言几乎成了表达、交流音乐感受的唯一工具。这种欣赏教学方式,仅能满足一部分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的需要,却往往让另一部分更善于运用其他表达方式的学生明显地处于“技不如人”的窘境。久而久之,一部分学生将对参与音乐体验的表达活动缺少兴趣,丧失信心。在音乐欣赏活动设计中,应注意为学生提供各种表达途径,如:表演、绘画、歌唱、朗诵、编讲故事等方式,这其中也包括语文表达。并引导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鼓励他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总之,我们音乐教师只有本着与学生合作,师生共同发展的理念思想,多方位地让学生自主体验和学习探究,才能上出一堂别开生面的优质音乐欣赏课,从而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感受和理解音乐的欣赏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产生深刻的情绪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强烈的审美激情,提高审美能力,最终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初中音乐 欣赏教学 导 听 议

音乐欣赏对于中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对中学生的道德净化功能、美感修养功能、情感培育功能、才能发展功能和认识深化功能等,可以帮助中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具有特别意义。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知晓和熟悉音乐的语言,体验与感受优秀音乐作品,开阔他们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一、有机导入――音乐欣赏课的“序曲”

一堂音乐欣赏课前的几分钟,教师应有目的地精心设计导入语,意在唤起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和欲望,对后面的欣赏起到铺垫、引入作用。导入语为学生启示音乐所表现的主要内容,引导大家迅速进入音乐作品所描绘的意境之中,启迪他们在聆听过程中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受,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一般来说,教师欣赏前的导入语,可采用直接介绍的方式,即简明扼要地向学生介绍作品所描绘和表现的内容,也可采用间接介绍的方式,从侧面引导学生。如介绍作者生平阅历、乐曲的创作经过和创作意图,创作的社会背景与作品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或器乐、声乐的乐理常识和演奏形式等。通过上述音乐欣赏常识方面的介绍,学生可以比较容易进入乐曲所表现的境界,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感。例如,在欣赏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前,可以先介绍其创作背景。通过贝多芬艰辛、坎坷的一生中与命运抗争,顽强创作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正是音乐中那种崇高的境界、鲜明的个性及时代特征、完美创新的艺术形式,使之成为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面对苦难与困境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为学生树立了良好榜样。

二、反复聆听――音乐欣赏课的“主旋律”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听觉居绝对的主导地位。音乐所表现的美,首先为人们的耳朵所感觉。在教学中,学生不仅要认真听,而且要反复听,两遍、三遍……在反复聆听中,使学生在理解中欣赏,在欣赏中升华。此外,要“视”“听”结合,“听”“动”结合,“听”“想”(想象、联想)结合。

有一位哲人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来说,再美的音乐也是对牛弹琴。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首先要培养聆听音乐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提高音乐鉴赏力。聆听是指静下心来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听,让学生展开音乐的双翼翱翔于音乐的自由王国。所以,聆听是领略音乐艺术独特魅力的前提与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可以让学生从欣赏器乐小品、中外名曲和优秀儿童歌曲起步,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在“寓教于乐”的教育原则下,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让学生借助想象与联想,“精鹜八极,心游万仞”,随着音乐的节奏、律动,畅游于童话般的美妙世界。在聆听过程中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式。

1.“视觉”与“听觉”相感通。音乐形象往往用象征、模拟等方法表现社会生活,借助直观的视觉协助听觉加深感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形象。例如欣赏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时,可以同步播放黄河壶口瀑布的视频,让学生边听边看。奔腾汹涌,气势磅礴的画面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更好地领会音乐作品所表现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2.“聆听”与“律动”相融合。人的肢体律动是聆听者对音乐的条件反射或曰即时反应。“律动”不是对音乐作品的元素与结构的强调,而是对其情感表现及其变化的注重,并通过各种动作的模仿真实、具体地再现音乐所表现的情感。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都有一定的运动性与情绪性,学生可以随着音乐边听、边动,用躯体动作体验、感受音乐艺术的情绪,用躯体动作准确地再现音乐,用躯体动作协助听觉感知音乐的力度和速度。因此,音乐欣赏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动作表达感受,表现音乐。例如欣赏进行曲一类的作品时,可以播放舒伯特的《军队进行曲》,抓住音乐的节奏感强这一特点,让学生踏着音乐的节拍行进。当学生对进行曲有了初步了解后,还可以让学生感受不同国家各种风格的进行曲。如《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马赛曲》等,可让学生依据不同乐曲开展不同表演。这样既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又加深对不同类型音乐的感受。

3.“聆听”与“想象”相结合。要使学生深入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与情感,还必须展开联想和想象。音乐听觉表象可以导出视觉表象,使音乐情景再现于学生脑海中,激起情感活动,借此加深听觉对音乐形象的感受。因此,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小故事或声情并茂的描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畅议感受,音乐欣赏课的“终曲”

课堂上,一曲音乐欣赏结束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欣赏的音乐作品进行评议,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感受,这对学生加深理解作品内涵很有帮助。当一个学生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感受时,其他学生也会有自己的感受,头脑中会浮现出自己过去的一些亲身经历或某种画面。学生之间互相交了感受后,教师再进行学科渗透,让学生用颜料与画笔,把自己大脑中的美好的景色尽情描绘出来。这一环节就是一堂课后面部分的“拓展”。“拓展”环节一般是建立在教师对课堂前面部分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进行小结的基础之上的。

例如人音版八年级下《姹紫嫣红》是昆曲《牡丹亭游园》的唱段。表现了一幅风光明丽、鸟语花香的大好春色,欣赏教学时可先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播放昆曲《牡丹亭游园》的选段,告诉大家,昆曲就是诞生于昆山地区的。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是我国戏曲的一枝幽兰,以此引起学生关注激发家乡的自豪感。教师启发学生依据唱词用画笔画出自己脑海中的迷人春色,或画出杜丽娘的戏装人像。既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大家从更深层次上理解音乐,又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有效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游园》有好些唱段。欣赏完《姹紫嫣红》这一唱段后,在拓展环节还可以让学生听听《步步娇》、《醉扶归》《好姐姐》等其他唱段。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深刻理解《游园》所蕴涵的文化价值及其在全剧中的地位,理解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人类共同的永恒情感主题,尤其是人们对情与爱、生与死的体验,对弱者的同情和对生命的热爱,等等。音乐欣赏的德育渗透应是润物无声的,是通过潜移默化陶冶情操,激发对美的爱好和追求的。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一定的审美能力,是健康完美的人格和健全的个性塑造所必不可少的要素。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是学校音乐审美教育实践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人们可以同听一支曲,同唱一首歌,然而感受不一定相同。每个人在欣赏中都进行二次创造,把外在的客体变为自己的主观感受。离开了这种创造,音乐欣赏就是空中楼阁水中月,徒有音色的识别。因此,音乐欣赏课要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化人,用生动的音乐形象育人。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音乐;教学;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3.9

一、加强音乐欣赏方法教学,让学生感悟方法,提高欣赏水平

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不是一下子就可提高到很高程度的,需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首先是通过对音乐音响所产生的感知和体验,纯粹为了体会对音乐音响的乐趣而倾听,这是欣赏音乐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欣赏音乐不需要任何方式的思考,直接从音乐音响中获得一种愉悦,这是一种近乎生理的“审美反射”,这种感受并不是来自这些音响包含的任何意味和思想,而是来自这些音响本身的愉悦感觉。单凭这种感染力就把我们带到一种无意识然而又有魅力的心境中去,所获得的情感体验是一种直接的体验,无需经过一个理解与认识的过程。其次,学会对音乐主题的感受和表达。艾伦・科普兰曾说:“所有的音乐都有表达能力,有的强一些,有的弱一些,所有的音符后面都具有某种含义,而这种含义毕竟构成了作品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表达欣赏能力,可以选择一些主体单一、表达意义明确的音乐去聆听,而后再有选择性地欣赏室内乐、奏鸣曲、交响曲等。由于欣赏者的经历、文化素质、艺术品位不同,对欣赏主题音乐含义的理解和描绘,也会不完全相同,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应该努力使自己感受到一个主题或整首乐曲所表达的特征。最后,达到心智交融的音乐欣赏水平,在欣赏中得到美好音乐熏陶,让音乐成为享受。音乐的旋律、调式、和声、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色、织体等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加强对音乐素材及其发展的理解与掌握,有意识地聆听旋律、节奏、和声、音色及其变化。

二、提高音乐欣赏水平的教学策略

在实际的音乐欣赏活动中,往往会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欣赏者被音乐所陶醉,他企图融入音乐中去,把音乐变成自我的一部分。另一种情况是,音乐被欣赏者所把握,欣赏者企图从不同角度,对音乐做出评价。作为旁观者,应该把音乐看作一个客体,在自我和音乐之间划出一条清晰的界线。我们欣赏一部悲剧性音乐作品时,往往会被音乐所感动的并不仅仅是其中的悲剧性内容,或许更多的是其中的艺术性。音乐不仅给我们带来悲哀,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欢乐,当我们忘却自我融入音乐之中的时候,会与音乐一同悲伤,当我们作为旁观者从音乐中体味到美的时候会得到愉悦。音乐欣赏正是在这种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之中,将音乐的情绪与欣赏者的情绪交融在一起。因此,音乐欣赏教学,教师要让学生达到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平衡统一。同时,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也往往会遇到两种情形,一种是欣赏者凭直觉直接感受到音乐中所包含的美感,无需用理性的方式对音乐音响进行分析,单凭感觉去完成对音乐的审美判断。另一种情形是,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充分利用理性的方式去把握音响结构中所包含的审美价值,并由此获得美感愉悦。当然这两种情形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他们往往交织在一起,构成欣赏者完整的音乐审美结构。问题是,前者多出现在非专业欣赏者的活动中,而后者则只有在经过专业训练的欣赏者群体中才可以实现。需要说明的是,即便是专业的欣赏者,在欣赏活动中依然不能放弃直觉感性效应。因为这种单纯的直觉能摆脱概念的约束,而把丰富多彩的幻觉带给欣赏者的心灵。

三、引导学生正确开展音乐欣赏评价

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以及自己好恶的影响,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往往会对音乐作品做出不公正的评价。比如喜欢流行音乐的欣赏者,在他们的意识里,往往没有传统古典音乐的听觉约定,因而无法判断古典音乐所体现的艺术魅力。同样道理,对于缺乏现代音乐听觉意识的欣赏者,也同样无法认同与传统音乐的思想准则相距甚远的新派音乐。因此,欣赏者的听觉意识关系到新时代音乐的发展和生存,也关系到作曲家创造性思维的前景。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欣赏的音乐要客观地进行评价,逐步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篇10

一、要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韵律的和谐完美,同时还在于它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空间。在欣赏七年级上册管弦乐《闲聊波尔卡》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欣赏兴趣,营造出能充分发挥想象力的音乐氛围,我特地将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闲聊波尔卡》音乐让学生进行对比欣赏。一种管弦乐,一种是维也纳童声合唱,目的是为了丰富听觉、引发思考、激活课堂、发展学生想象空间、提高课堂效果。当学生分别听完两首曲目后我提问:“两种音乐表现同一内容,听了这曲目之后你想到了什么?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大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有的说听到音乐的高低起伏跌宕,感受到一群可爱的小孩子在玩耍时的喜怒哀乐之情;有的听到了管弦乐悠扬如歌、平稳流畅,像感受到一幅优美的图画;有的听到童声合唱音色的纯真优美,感受到人们在闲聊时的轻松和生活的趣味;有的听到音乐的轻巧、诙谐,感受到一群妇女叽叽喳喳、喋喋不休地笑着的生动情景,同时感受到她们闲聊时的愉快心情……其中,喜爱童声合唱的占多数,因为声音接近他们的年龄阶段。接着,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了解管弦乐和童声合唱的特点。管弦乐是由多种乐器演奏的,气势恢弘,具有立体感;童声合唱的声音具有穿透力,音色优美,极具感染力。两种不同表现各具特点,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不同音乐表现形式所具有的不同魅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要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

情感体验是感知音乐的基础,对于音乐美的感受和表现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丰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在初中的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可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抒发,并产生一定层次的认识、评价、鉴赏能力,提高音乐审美水平。情感体验为引导式与自然流露相配合,与音乐紧密相联,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通过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青少年时期充满活力、有热情、有感情。欣赏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时,我先以简练的语言介绍了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这是一场离奇而愉快的梦,仲夏葱郁的森林里,柔美浪漫的月光下,仙子在花丛中轻舞。赫米娅和拉山德、海丽娜与狄米特律斯,因为不如意的婚恋双双来到这儿。他们几经波折,最后在仙王的帮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当学生情绪受到剧情感染后,我再分主题、分段落播放乐曲,然后引导学生完整地欣赏全曲,同时采用多媒体画面,让学生巩固知识。此时,只有音乐在师生的心中跳跃。学生的主观性被调动,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和音乐自身的表现紧密结合,听觉、视觉、感觉、知觉全部被打通,情境交融地欣赏这首作品。音乐结束了,消失了,但它留在每个学生心中的真挚的情感,不正是学生们所具有的和正在寻找的吗?

三、运用身体语言

随音乐做身体律动,听到音乐即手舞足蹈,似乎是人类不分年龄的自然反应。个体对音乐的身体反应是直觉的、自然的、即兴的。在课上,我认为学生应以身体作为一种乐器,随着音乐自由地运动。学生通过走、跳、跑,自行创造表现动作,这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例如欣赏《赛马》时,我让学生用身体乐器来表现马蹄声、马鞭声、铃铛声等。学生想出了弹舌、拍手、拍腿、双脚重重跳等表现方法。这充分调动了他们感受音乐的能动性,使他们敢于大胆地表现音乐。

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实物演奏等手段,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进行九年级音乐欣赏课二胡独奏《赛马》的教学活动中,我通过让学生认识接触实物二胡、体会二胡的演奏方式、感受二胡的音色,从而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接着,我运用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利用赛马的动画感受热烈欢腾的赛马情景。音画结合,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个乐段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我运用课件让学生进行比较并自主讨论,给了他们更多的艺术想像和生活联想空间。最后,我让学生进行分组创编,充分展示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使欣赏活动达到一个。

五、要因材施教

音乐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分,有“高雅”与“粗俗”之别。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层次的教育,音乐教育也是这样。比如一个县里,县城学校和基层学校不一样,县城层次不同的学校也不一样,音乐班与普通班不一样,要根据学生具有的音乐素质分层次进行教学。我曾经做过一次问卷调查:你喜欢中外古典音乐还是现代流行音乐?大部分同学回答说喜欢流行音乐。我再问现代流行音乐包含哪些内容时,有的回答未置可否,有的则简单地认为就是流行歌曲。可见现代流行歌曲的魅力有多大。同时,也能反映出现代中学生认识和欣赏音乐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