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培训课程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7: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艺术培训课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艺术培训课程

篇1

解放天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表演心理素质

影响歌唱者成功演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歌唱技能不成熟、歌唱前准备工作不充分、歌唱者舞台演出经验不足,还有身体方面、生理上的,如演出时身体欠佳、心理上演出时怯场等。其中,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的演出失败是较为普遍的。表演课的首要环节就是要解除所有影响表演者尽情表演的一切禁忌,如怕丑、怯场心理等。有些学生在琴房唱得挺好,一上考场、舞台就无法正常歌唱。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每个人只是自然界的一员、社会的一分子。从人的本质属性看待自己,可以有助于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而避免放大自己在集体中的形象。在几年前,笔者曾亲历过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影视表演专业“解放天性”的课程:课堂上,学生模仿动物叫声、扮演孕妇、模仿受伤的战士等,开始时,学生都很比较害羞,做得不自然,但经过数节课后,学生不嘲笑彼此了,动作也比较形象,甚至还为做得逼真的同学鼓掌。经过反复训练,学生逐渐摆脱了害羞心理,开始敢于大胆表现各种形象,真正达到无我、不拘、不惧的程度。在声乐舞台表演艺术课程中,教师也可以借鉴影视表演专业相关训练,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以帮助学生卸掉包袱,敢于表现,勇于锻炼自己。

强化训练,培养学生基本舞台表演能力

在学生自然天性得以释放的基础上,通过系列程式化与非程式化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基本能力。(一)唱、演并重,结合具体作品,从眼神、面部表情、手臂动作、形体姿态、舞台走步等方面训练歌唱的表现力和肢体协调能力。(1)眼神的训练。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表达歌者内心情感、表现歌曲内涵,引起观众共鸣的关键。通常训练眼神的动作有“近看、远看、定神、放神”等。通过练习,做到“心中有所想,眼中有所示”,“心通眼,眼通嘴,嘴带脸,脸心合一”。(2)面部表情的训练。面部表情是以内心情感体验为基础的外在情绪表现,不同的面部表情表达出不同的内心情绪,如喜、怒、哀、乐、愁、羞等。在实际的歌唱舞台表演中,面部表情还要遵循美和适度的原则,不过分夸张、不挤眉弄眼。(3)手臂动作训练有引、定、开、合等。每一种手势都有其表达的意思。如“引”,手势向上向外,表意境开阔;“定”,手势立而稳,则表意坚决;“开”,手势外展,表情绪热烈;“合”,双手收拢回缩,表沉思内省,等等。(4)形体姿态,歌唱者在舞台上站立姿势要积极、挺拔,姿态优雅大方,同时,又要能保持上身的自然放松,自如地进行歌唱呼吸。(5)走步,是指在舞台上的重心转换、上步退步、左右走动等。总之,眼神、面部表情、手臂动作、形体姿态、舞台走步实际是五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贯穿于表演的整个过程。(二)以演为主,设计情节,让学生进行表演,以求拓展学生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力,以及表演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真实感、临场感,增强表演的感染力和可观赏性。情景表演练习如看花、寻人等,情绪表演练习,如失望、伤心、开心、愁闷等。

结语

篇2

作者简介:胡知凡,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邮编:200234。

2014年10月14至17日,在沈阳市举办的“2014年全国中小学美术课现场观摩培训活动”,是自2012年1月教育部颁布新修订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来,首次举办的全国中小学美术课现场观摩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近1800名中小学美术教师前来观摩。据教师们反映,历届的现场观摩活动,也都会吸引大家的关注和讨论,但此次是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教师们都是抱着来了解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到底发生了些什么变化,到底有哪些新的亮点值得学习的态度来观摩和学习的。笔者有幸担任了此次活动中学组的评委,在现场观摩了19节课。现将笔者观摩后的一些感想和心得汇成文字,与同仁们交流探讨。

首先,授课教师非常注重对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如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布心中学李健芳老师执教的《创意图形绘海报》一课,她在教学中用了三个“挑战游戏”活动来组成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其中,第一个“挑战游戏”是引导学生欣赏加拿大艺术家瑞安根据爱迪生的名言“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创作的海报,让学生了解图形在海报中的特点和作用,以此来激发其学习兴趣。第二个“挑战游戏”是让学生通过三幅以图形为主的海报,思考这些海报中的图形传递了什么信息,以此来鼓励其积极参与。第三个“挑战游戏”是,引导学生将“燃烧的是香烟,消耗的是生命”这句话,采用置换、比拟和异影这三种图形表现方法将其表现出来,以此来增强其创意能力。最后,李老师要求学生选择置换、比拟或异影的方法创作—幅有关禁烟的海报。整堂课中,教师利用“挑战游戏”活动,不断地启发、引导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又如,山东省东营市育才学校张玉兰老师执教的《发现与创造》一课,在整堂课中,张老师始终鼓励学生根据不同材料的形状、色彩、质感和纹理来发现材料的美,引导学生发现材料与造型之间的关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意能力。教学中,张老师还通过让学生先创作—件作品,然后欣赏同龄人和教师创作的作品,体会作品的巧妙构思和表现,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对自己初次创作的作品再做进一步的反思和改进,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创意能力在不断地完善作品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和发展。

其次,授课教师非常注重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如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白云云老师执教的《我给同桌画漫画》一课,采用了让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学方式。她从漫画人物肖像的夸张的特点人手,让学生观察并比较自己的脸在勺子与镜子这两件实物中所呈现出的不同镜像。通过比较,学生们发现勺子中的镜像,人物脸部中间变宽,四周变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出中心放大、周围缩小的鱼眼夸张法。最后,教师要求学生运用鱼眼夸张法,为同桌画—幅漫画肖像。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三中学贾玉婷老师执教的《新疆人物捏塑动画的摆拍》—课,她通过播放一段《阿凡提的故事》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维吾尔族家喻户晓的传说人物阿凡提的故事。随后,通过一段《捏塑人物角色》的视频,学生分小组讨论和学习捏塑阿凡提和巴依老爷的塑像。接着,通过—段《如何制作黏土动画》的视频,学生学习运用移动和变化的方式,用相机对塑像进行拍摄,使塑像“动”起来。在教学中,教师利用这三段视频的播放,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组织讨论和合作学习。

第三,授课教师能因地制宜,灵活地利用当地资源对教科书的学习内容进行创编。如广西桂林市龙胜县实验中学陈伟骏老师执教的《侗乡稻草龙卜课,是他根据广西美术出版社初中美术教科书的学习内容,利用他们家乡龙胜县侗族民间艺人用糯谷草(糯稻的秸秆)编制稻草龙的资源所创编的。教学中,陈老师通过当堂一步步的示范,使学生初步尝试了侗族民间艺人编制稻草龙的方法。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何欢老师执教的《品味古镇·漫步龙隐》一课,是她利用家乡古镇北川龙隐镇的资源,对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第14册中《用相机记录我们的旅行》一课进行创编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通过欣赏龙隐镇建筑的特点和风土人情,感受龙隐镇的文化底蕴,并学习用美术的形式来表现龙隐镇的美。

第四,教师们的综合素质有了提高。如河北石家庄市第四十二中学岳立辉老师执教的《戏曲美术》一课,涉及有关戏曲艺术中“化妆脸谱”“服饰”和“道具与布景”等几方面的知识。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重点与难点把握得非常好,在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内,他通过自己清唱一段京剧,学生戴着脸谱进行“脸谱秀”,师生同唱戏歌《说唱脸谱》,以及让学生穿上戏曲服装议一议等活动,有声有色、深入浅出地将美术元素在戏曲艺术中的应用与作用,戏曲美术与戏曲表演之间的关系等,讲解得非常清楚。他的课不仅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中学生普及了中国戏曲美术方面的知识,也让在场观摩的教师获得了美的享受。北京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孟霄然老师在执教《书间精灵——藏书票》一课时,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在导入环节,她通过手持贴在书上的一枚藏书票,直接引入本课的主题,然后通过PPT,让学生了解藏书票的特点和来历。接着,教师示范漏版藏书票的印制过程。最后,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练习、掌握漏版藏书票的制版和印刷的方法和过程。整堂课既紧凑,又生动,显示出该教师良好的艺术素养和教学能力。由此可见,教师综合素养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

通过观摩现场课,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有的授课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贪多求全,生怕遗漏某些知识或概念,致使整堂课所涉及的知识过多。如《色彩对比》一课,该课教师从色彩三原色、色彩三要素的知识导入新课,然后将对比色的概念、补色协调法、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色对比和色彩对比的应用等知识,一股脑儿地都传授给了学生,花费了足足三十分钟的时间,而留给学生实践、操作和体验的时间却很少。对于初中二年级学生来说,要在一节课内学习掌握这些色彩知识,显然与他们的认知规律不符,即便对于专业院校的大学生来说,都需要花费好几周的时间来学习和消化。又如《传统艺术的根脉——中国玉》一课,执教教师主观上非常努力、认真,为了上好这一课,搜集了许多有关中国玉文化方面的知识和图片,课的PPT制作也很精美。教学中,教师不仅讲解了玉的种类及产地、玉的特点、玉的文化内涵、玉的工艺之美、玉器鉴赏知识的运用、玉与中国文字和有关“玉”的历史文化知识等,还让学生分小组通过摸玉的质感,听玉敲击的声音,加深学生对玉材质的了解,并组织学生为父母、师长或朋友选择—件“饰玉”活动。由于教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没有把握好,因此,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同样,在选择当地的美术资源进行教学时,也不能贪多求全,也要考虑不同年龄学生的接受能力与认知程度。以《品味古镇·漫步龙隐》一课为例,该课在教授中,既涉及古镇建筑外形和结构方面的知识,又涉及建筑所呈现出人文方面的知识,还涉及绘画方面的知识等。因此,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堂课中所涉及的知识,显然也是过多的。

其次,有的授课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内容设计,显得有些随意和马虎。目前,随着演示文稿软件的普及,教师们在教学中普遍都非常重视对演示文稿的精心制作,但对书写在黑板上的板书内容却往往忽视。在观摩本次现场课的过程中,笔者就发现,一些教师对黑板上的板书内容设计很随意、马虎。其实,好的板书内容设计,应该体现本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要点,以及主要的概念或名词术语等。通过板书内容的设计,能起到让学生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的作用。因此,板书内容设计应引起教师们的注意。

第三,有的教师在评价环节中,往往采用赞扬式的评价方式,如“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你认为这幅作品好在哪里?”“你认为这幅作品适合哪个奖项?”等。其实,除了赞扬式的评价之外,我们也可以采用自我反恩式的评价,如“你认为你的这件作品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在制作作品时,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如何解决的?”等,以此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积极反思,精益求精。有效的课堂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作品的优点,也要关注学生作品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此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这也是评价中不可或缺的。

篇3

关键词:实践性知识;人文知识;工作结构;知识生产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7-082-03

中小学校长专业化要求校长培训专业化。目前,校长培训专业化发展任重而道远,在培训理念、培训模式、培训师资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其中培训课程建设是培训专业化的核心环节,需要下大力气进行思考和研究。

课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构建首先需要思考校长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什么样的知识对校长最有价值这一根本问题。其次,结构决定功能。知识的结构安排将决定培训课程功能的发挥,因此,如何搭建合理的知识框架结构也是课程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从这两个维度出发,对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建设进行探究。

一、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中的两种知识范式

一个教师的知识结构可由四部分组成:本体性知识(subject―matter knowledge)、条件性知识(con―ditional knowledge)、实践性知识(practical knowl,edge)和文化知识(cultural knowledge)。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原有的学科背景知识,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经验积累的知识,文化知识是指广博的人文素养知识。中小学校长大部分是从优秀教师中遴选出来的,他们懂教学,具有扎实的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但一个好的教师并不代表是一个好的校长,当他从一个教师转化为学校管理者时,角色的转变要求他的知识结构也要发生转变,特别是他们最欠缺的学校管理实践知识和人文知识。例如,学校办学使命与信念的定位、学校发展规划、建立团队、人格关怀等方面的知识。因此,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应以实践性知识和人文知识为重点加以建构。

实践性知识有不同的称谓,如实践理论、操作性知识等,它是以现实为导向的、以问题为中心的,对实践认识的知识,能促进校长群体提升职业活动水平,为校长群体的职业活动提供有效的指导。它既包括操作性知识,也包括能改变校长思维方式和办学理念的理论知识,甚至是抽象程度很高的理论知识。因此,不能狭隘地理解“实践性”,不能完全把理论知识排斥在校长专业化的知识基础之外。

实践性知识(操作性知识)与学术性知识有本质的不同,其不同主要表现在:第一,在认识论上,关注“知道什么”和“知道怎样”,这是学术知识与能力和操作知识与能力最为根本的区别。操作能力在知识的取向上强调的是“它能够确保我们做什么”,对有效知识的追求呈现出一种实用主义的取向;学术能力在知识的取向上强调的是“我们的知识在世界上是领先的吗”,优先追求的是能力中的学术含金量的大小。第二,在关注的焦点上,操作知识与能力关注的焦点是对实用结果的追问,关注的是具体活动产生的结果,强调的是对控制产出和修正产出的能力的培养;学术能力关注的是对有益的学术命题的追问,在教学中强调的是对命题的思考,在研究中关注的是对新命题的探索。第三,在学习的途径上,操作知识与能力强调通过经验的学习来获得操作能力的进一步增长,操作能力的增长和发展不是靠对核心观点的“脚注”就能获得的,而是通过经验学习而得以提升和发展的,经验学习已经成为人类操作模式中学习的主要方式;学术知识与能力强调的是通过学科的学习和认知,通过系统化的知识的理解和传授,通过对命题的解读和阐释,从而获得进一步前行的基础。第四,在价值的取向上,操作知识与能力在价值的定位上倾向于为经济上的生存而奋争,关注于具体的情形和更结构化的事物,而回避对人的真实生存状态和需要的关照,遵循的规则是减少信仰因素的影响,而更多地反映实用化的取向;而学术能力的价值定位建立在对获取真理的愿望上。

人文知识,即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相对应的一种知识类型。人文知识是以语言符号的方式对人文世界进行解释和表达的一类知识结构。人文知识主要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等知识。人文知识通过系统而深刻的精神层次的理解,能给人深刻的启发与反思,帮助人们提升自我的人文境界。在教育培训中,人文知识和操作性知识也是相伴而存在的,人文知识着眼于校长个体精神生活的完美追求,操作性知识则训练校长工作实践中对学校管理事务的实践性认知。

人文知识是校长获得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校长不仅要有解决学校发展问题、破解学校发展困境的知识能力,也要具备广博的文化修养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卓越的学校领导者。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既具有崇高教育情怀和理想,又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教育家型校长。一个好的学校经营者、管理者不一定是一个卓越的学校领导者、教育家,历史上诸如、梅贻琦、叶圣陶等教育家都具有很高的人文修养。因此,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知识不仅要提高校长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而且要通过人文知识来提高校长的道德品行、精神境界和领导管理素养。从更高的要求来说,仅能指导校长解决现实问题,还不能完全说是校长培训的最终结果。干训工作帮助校长解决现实问题毕竟只是一时之功,只有当它还能对学员产生长远影响,比如转变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坚定对教育事业的理想信念等,才能真正说是满足了校长自我实现的需求。

把实践性知识和人文知识作为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设计的两种知识范式是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和校长个体成长的有力保障。前者关注校长作为一种职业应该具备的知识素质,强调理性、工具、能力、效果、灵活性,后者关注校长作为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生命体对知识的诉求,强调直觉、信仰、反思、永恒性;前者关注工作的科学性,后者关注生活的丰富性;前者关注技巧,后者关注于艺术;前者求真,后者求善求美。

二、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中知识结构的安排

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建设一方面要有坚实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还有一个结构安排的问题。在设计培训课程时,要建立以实践性知识为主体,以人文知识为两翼;以问题为中心,以校长工作结构为依据的课程知识结构。

1.课程设计的内容以实践性知识为主体,以人文知识为两翼

只有当培训知识能够直接改进实际的学校绩效、促进校长个人发展时,校长才会有学习的动力。现阶段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培训课程的建构还主要是学术知识本位的取向,还没

有建立起以实践性知识和人文知识为主导的课程体系,实践性课程和人文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还处在从属地位。由于学术知识具有相对较高的确定性、普适性和可表达性,在当前的教育管理研究和培训中得到重视,如教育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但学术知识不是校长独有和专属的,与教育管理研究学者相类似,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综合性不够,作为专业人士,校长(群体)所特有的知识是自己的实践性知识。校长的实践性知识包括校长的教育理念、校长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感知、校长与外界交往的经验和感知、校长的情景知识、策略性知识和批判反思知识。同时,帮助“理解”实践的理论知识也是实践性知识的一部分,也要纳入培训课程体系中来。

知识不仅是缺什么补什么,而要具有前瞻性、引领性,能够滋养中小学校长的专业成长和个人生活。现实中校长更注重知识的实用性而相对忽视对提升个人素质有价值的知识的掌握,校长的知识面过窄、系统性不够。比如,哲学知识是作为领导者应具备的重要知识,领导者掌握哲学知识可以养成辩证思维的好习惯,形成全面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现实中校长们把哲学知识的学习放在了最不重要的位置。过去,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对于人文知识的课程重视不够,人文课程门类较少,校长在这方面素质・较差。目前,高校课程改革的普遍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如哈佛大学从20世纪70年代末就要求全体学生学习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国外语言文学等基础知识,并占到总学分的1/3。校长培训虽然不是学历教育,学员都是在职学习,时间有限,但教育系统作为一个容易自我封闭的系统,同样存在着人文素质欠缺的问题,如对哲学、政治、中国传统文化了解较少。如何跳出教育看教育,让校长具有广阔的人文视野和崇高的教育信仰是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设计的出发点,诸如设计历史、地理、传统文化、自然科学基础、文学艺术等讲座类课程。

2.课程设计的结构以问题为中心,以校长工作结构为依据

目前,主要有两种课程设计的模式:一是布鲁纳提出的学科为中心组织课程,布鲁纳认为,每一知识(学科)领域都存在着一个基本结构,目的是为了使人们获得经验更加方便,更加连贯,只有掌握学科基本结构才可能有效地服务于未来。课程的设计就应以这些学科的基本结构为内容进行组织。二是杜威提出的经验――活动课程,主张教育将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着手,在其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和能力为未来的学习提供了出发点。校长作为成熟的个体,其学习是自身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的认知模式的过程,干训部门所提供的课程结构应该以校长实践为导向,通过问题来组织课程,例如,如何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如何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等。

以知识自身结构组织起来的课程不适应中小学校长培训,知识本身的逻辑不是工作的逻辑。很多校长感觉学非所用,就是因为培训课程设置的逻辑和工作过程的任务逻辑不相一致。必须加强校长工作需求调研,以工作结构为基础开发培训课程,同时要根据工作任务的相对重要程度和掌握的难易程度确定课程之间课时分配。增加课程的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使校长学为所用,学用结合。

三、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中知识的管理与生产

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入和教育改革实践的进展,基于实践产生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管理知识不可谓不多,现在关键的问题不是没有知识素材而是如何选择这些知识素材的问题。现在首要的工作是要把实践性知识和人文知识从已有的数量庞大的教育管理知识和其他知识丛中剥离出来,并依据质量标准对其加工整合,根据校长工作职责和活动内容建构培训课程体系。这项工作只能由各级各类教育于训机构和部门人员完成,因为大学教授既无兴趣也无能力生产实践性知识。大学教授所生产的是学术性知识,大学重发现新知识而轻视已有知识的应用,因为大学的激励机制鼓励学术性研究而不看重应用性研究;他们没有能力生产此种知识,是因为他们脱离实际,与实际工作者缺乏沟通和对话。这也是实现中小学校长培训专业化的必由之路。

除了利用已有知识,还需要加强新的实践性知识的生产,将一线校长所长期积累的管理经验和办学思想加以提炼、总结,形成培训课程。知识是实践者个人的主观建构,专业知识的获得是基于对自身职业实践的反思、探究以及与同行的交流,要让校长由知识的消费者变为知识的创造者、生产者。在这一过程中,校长也提升了自己的研究能力,成为一名专家型校长。

参考文献:

[1]辛涛,申继亮,林崇德.从教师的知识结构看师范教育的改革[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6,(6):13.

[2]张东娇.论校长学术身份的“失重”与重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5):26.

[3]褚宏启.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改革路径[J].教师教育研究,2009,(6):38.

[4]毛亚庆.高等教育发展的知识解读[J].教育研究,2006,(7):26.

[5]高晓晖,高营.现代教育与人文知识观探析[J].科教文汇,2010,(12):30.

[6]吕蕾.中小学校长培训专业化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0.

篇4

关键词:广西省 “国培计划” 培训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7―0019―03

1

项目团队专业化

1.1加强培训团队建设,不断提升培训层次

加强培训团队的专业培训,着力提升培训层次。首先,建立合理的培训项目团队结构;其次,加强培训团队的能力提升,通过选派人员到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参加“国培计划(2012)”――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健康班(高校教师)培训项目。

学习和了解国内外体育教师培训者培训的趋势动态,掌握体育学科前沿知识、培训理论与实践研究行动,拓宽了培训领域的新视野;并从多方面借鉴国培计划项目实施成功模式与先进经验,提高整团队项目实施能力和管理水平。

1.2制定科学、实用的培训学员手册

进一步优化学员手册的内容,增加研修记录内容,包括课程内容、交流内容、反思与梳理、及对每门课程的评价,学员可对每一天,每一节课的课程、活动都有详尽的、规范的记录,使培训手册更加科学、实用,并对学员起到引导、督促学习的功效。

1.3管理团队的模式化管理

由参加培训的学员、授课教师及学员领导小组组成的对“国培计划”工作执行小组的教务组、管理组、科研组、简报编辑组、后勤组、摄影组工作进行多维度的评价反馈机制,使培训团队的管理模式化(见图1)。为整管理团队的项目组织实施能力的不断提高及逐步专业化提供可能和保障,切实为培训增效,切实为培训工作保驾护航。

2

课程设置科学化、系统化

培训课程的设置是关系到培训成效的核心要素,只有在开放与动态中打造出富有生命活力的系统化培训课程才能使学员受益,才能为培训增效。

2.1基于培训需求分析的课程设置

培训课程设置不能脱离培训需求分析。社会需求、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学员体需求等方面的培训需求分析,是课程设置的重要依据。基于培训需求分析基础上的课程设置,才能使培训课程有效的回应教师的需求,增加培训课程的针对性与时效性,提高培训效果,实现预期的培训目标。

本次培训中有69.2%的学员在需求分析中希望学习地区特色项目:如气排球、开发的广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培训中设置了气排球与民族体育类教学技能与课例分析两门课程,有效回应了教师对体育技能类课程的需求,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气排球实践课满意率100%,民族体育类教学技能与课例分析实践课满意率达95.8%。

2.2优化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是指:“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的内在联系和相互结合的组织形式。”“国培计划”培训课程结构也即“国培计划”培训课程内部各要素的配合与组织方式,对课程结构进行设计,就是为了深入分析并准确把握培训课程功能得以发挥的内部机制,以有效实现培训课程的目标期望。

将拓展课程置于培训的最前期或第一节课。

拓展项目的功能能够满足培训工作的需要。拓展训练形式独特、效果良好,它利用户外自然环境,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项目,使学员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的过程中达到磨练意志、挖掘潜能、完善心理、熔炼团队的目的。由于参训学员来自不同的地方,互相之间感到陌生,陌生是人际心理距离,人与人越陌生,人际心理距离就越大。

有了心理距离,彼此之间沟通将变得困难,因此骨干教师培训中非常重要的一任务,就是让相互之间从很陌生的学员变为互相合作、互相信任的培训伙伴,甚至是以后一生的朋友,并为以后培训生活的进行及组织管理奠定基础。

同时,拓展项目本身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已经逐步被引入学校体育教学中。

2.3课程评价量化、具体化

课程评价具有鉴定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诊断功能、调节功能和管理功能等。课程评价从整体的模糊的到具体的、精细的评价,课程评价具体到对每门课程,每位教师的评价。对每门课程的评价一目了然,(见表1、表2)这为课程调整、优化提供最直接、最精确的依据。对于那些评价好的、教学效果显著的课程逐步打造成为培训精品课程。对于评价不好的课程,进行调整、改进、提高等方式以适应国培计划的高品质课程标准要求,逐步在开放与动态中打造出富有生命活力的科学系统的培训课程结构体系。

3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

由专业教师和硕士研究生共同组成的管理小组,全面、全程、全方位地负责学员的学习与生活安排,充分体现培训的规范性和专业性。

常规教学管理严谨有序,坚持每天考勤制度,认真收集学员每天的学习、管理、生活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掌握学员的思想动态,不断调整和改进管理方法。通过班级管理形式提升培训执行效果。组成临时班级管理团队,真正实现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不仅有利于教学管理,而且有利于生活及各方面的信息传达和问题解决。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加强培训团队建设,不断提升培训层次;制定科学、实用的培训学员手册。

(2)管理团队的模式化管理等对于提高整培训团队的层次具有重要意义。

(3)基于培训需求分析,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培训课程评价量化、具体化是实现课程设置科学化、系统化的保证。

4.2建议

(1)搭建骨干教师、培训专家、培训教师、培训的组织者、管理者共同参与的多维度、多渠道、多方式的沟通交流平台,使培训效能得到有效延伸。

(2)加强对培训师资的管理。在培训前培训教师沟通联系,明确培训的背景和任务,避免培训教学与需求脱节;培训中,对培训教师的教学进行监督;培训后及时将课程效果及改进因素反馈给培训教师,为培训质量的稳步提高奠定基础。

篇5

关键词:微课;农村幼儿教师培训;专业发展

1微课提出的概念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更喜欢以一种简短精炼的方式获取知识,而微课正以这样的特点冲击着传统教育,简短、精炼、突出知识点的教育新模式,在在线教育领域喧起了一片浪潮。此外,知识点的系统化、区域资源建设规模化已成为微课发展和努力的方向,随着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在线教育与培训课程的深度结合,幼儿教师的培训以微课为契机,研发幼师微课培训资源,基于资源共享的微课网络平台,形成优质资源带动周边农村幼儿教师远程培训“一带一路”的发展模式。在国外,人们对微课准确界定还在不断的探讨之中。最初提出微课的是来自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A.McGrew教授,他提出了60秒课程[1],随后来自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Kee提出在极短时间内怎样快速精炼的掌握核心概念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2]。2006年,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了微课教育的网站,该网站以提供在线学习、进度跟踪等服务、全新的授课模式,吸引了众多学习者的关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微课正式演变成微课程,2008年来自美国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Penrose提出微课程的制作分为五大步骤:找出核心概念;极短时间内解释和提出核心概念背景核;录制视频1-3分钟;设计课后任务;上传课程到管理系统[3]。目前国外微课做的具有代表性的是可汗学院及TED-Ed,且涵盖很多主题,内容呈现形式多样,微课配套资源也相当的丰富。在我国,首次提出微课的研究员胡铁生指出,微课不仅是一种视频课程,还承载了学科知识点构建新型的网络课程教育资源[4]。目前,各大网站也在纷纷加入微课的制作团队中。其中,中国微课网、凤凰微课、浙江微课网和微课网是做的相对比较好的微课平台。面对的对象主要是教师和中小学生,这些微课平台主要形式是优质课程的评比,老师对其借鉴、学习。在国内的微课平台,专门针对幼师培训的课程还没有出现,基于当前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存在诸多问题,就幼儿园培训成本的考虑,运用微课培训的模式无疑会缓解农村幼儿园的经济压力。

2微课应用在农村幼儿教师培训中的可行性

2.1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幼儿教师培训中存在诸多问题,依据张云亮等人对649名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其培训形式单一,以集体培训为主;缺乏明确的培训制度;大多数农村幼儿教师参加培训机会少;农村幼儿园很少开展教研活动;大多数农村幼儿教师有自我发展意愿,但地域环境因素阻碍了其的自我提高[5]。四川师范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朱召萍在农村教师远程培训的研究中认为,当前培训模式研究太过于宏观[6],需要解决如何从微观角度出发具体设计合理、有针对性的培训模式。从研究者宋寅喆的调查结果中发现:当前农村幼儿教师急需在职培训,近半数的农村幼儿教师参加培训机会少,且认为目前的培训无法满足自身的需要[7]。参与的培训,只重形式且单一,重要的实践环节则是缺乏。培训内容方面,实用性不强,缺少对不同阶段的幼儿教师有针对性的培训。学者李莉在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策略研究中提到,要在课程中体现灵活机动[8]。不难发现,目前的培训存在着形式单一、培训内容实践不够、培训评价真实性缺失、培训的效果不明显、培训的机会有限等问题。

2.2微课在农村幼儿教师培训中的优势

2.2.1培训形式丰富多样,更多选择性

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虚拟化的共享平台为基础,幼儿专家和工作者可在平台上设置不同形式的课程,如基于平台在线研讨、专家讲座、入园观察、案例分析等。不只是单一的集体培训的方式。另外,专家们在共享平台上就可以上传录制好的课程,无需奔波,去各个地方做讲座,在平台上与学员沟通交流,丰富完善课程。对于两方来说都是更加方便沟通的。

2.2.2培训内容多元化,更多针对性

相比传统的培训课程,以教材为主,微课以数字存储为介质可以包含大量的信息,且微课把培训的内容要点精简,层层递进,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对知识点分类逐点讲解,不同层次的培训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培训的内容,如可按照专业的培训体系设置选择培训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也可从培训课程内容设置,如科学、语言、艺术、安全、社会等,不同领域选择所需要的。无论是从培训内容的广度上,还是培训课程针对的人群上,更符合幼儿教师的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阶段幼儿教师的情况。

2.2.3培训评价可诊断,更具可靠性

目前农村幼儿教师培训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而在微课平台的设计上,加入评价环节,幼儿教师可参与课程进行评价,教师可在评价界面下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其他人相互交流学习。当然为了了解培训者是否掌握培训的内容,其需要完成一定的测试题,系统会对测试者进行评分,根据等级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2.2.4培训课程可回放,更具实效性

多数幼儿教师参加培训后,都会忘记培训的内容,然而采用视频教学,学员随时都可以反复回看视频内容,可谓温故而知新,课件视频可永久性的存贮。并在微课的平台上设置后期跟踪调查,方便培训者掌握幼儿教师培训后期的效果,培训更具实效性和真实性。

2.2.5培训机会公平化,对象广泛化

共享免费是微课的又一特点,培训者下载微课平台的客服端,手机、平板电脑都可以学习观看视频,无需选拔,培训机会公平,每个想要学习的教师都可以参与进来,并且分享自己的心得,在共享资源的平台下学习交流,也是幼儿教师培训的资源公平分配的重要体现,不只限于幼儿教师、家长、幼教爱好者,更广泛的普通群众都可以利用优质资源学习。

2.2.6培训成本低,更具普惠性

通过对农村幼儿园的调查了解,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最为关键的阻碍因素是没有更多的资金支持,在培训中幼儿教师的车旅费、食宿费、培训费用都增加了幼儿园成本,很多情况下,机会也就放弃了。而微课直接就跨越了这些阻碍因素,利用微课平台的免费资源,同样可以达到培训的效果,甚至会比集体培训的方式更好,效果更佳。

3微课在农村幼儿教师培训中的案例应用

基于微课的特点与上述的农村幼儿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间有着互补性,即将微课运用在农村幼儿教师培训课程设计、课后答疑、小组讨论中,达到两者充分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这里以《农村保育员对幼儿园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参与》主题培训为例。

3.1微课课程设计

3.1.1课程目标

以往培训课程因为时间短,内容多的原因,对培训课程目标设计,没有做出具体的设计,参训者往往不知道课程目标,自己听课是要掌握什么。现利用微课将培训课程大目标逐步分解成小而具体的目标,对培训者做出明确的要求。区别传统课程讲授,微课在此的应用更注重分解后小目标的具体指向。以农村保育员安全教育为例,在此主题培训中,分解农村保育员对幼儿园安全教育与管理上的目标,先分解成预防与应对两大目标,再进一步的分解从入园晨接、入厕、饮水、进餐等安全问题.

3.1.2课程内容

微课授课内容是以讲授单一知识点或者解决某个教学的难题,相比传统课程来说的一种课程内容精炼而微小的课程,然后再将单个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的课程。即便是现有的远程网络课程,一节课程所涵盖的众多知识点,在短时间内参训者也是没有时间学习的。通常在幼儿教师培训中,极短时间内要完成许多培训课程,专业知识这部分内容,在培训中往往是被忽略的,对于专业知识掌握不好的老师来讲,在短期的培训中是无法提高的。如今将专业知识如幼儿心理知识、教案制作以单个知识点形式呈现,更好帮助幼儿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知识。

3.1.3课程实施

一种是课前观看,培训幼儿教师先观看培训讲师录制的课程,课堂上解疑的个性化辅导模式;另一种是微课嵌入式教学,即在必要的知识点处,播放事先录好的视频,再加入传统的教法。视频课程的课后,我们设置了关于课程内容的习题,如果没有完成习题,是无法进行下一阶段的微课学习的,以此检测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最后根据答题正确率,系统会推送一个学习报告给学员。

3.1.4课程评价

在微课平台上设置无记名的课程评价反馈调查,防止培训的主办方只是注重培训的形式,不进行培训后期效果追踪。当然对于课后学习,有一个时间的限制,推送邮件提醒培训者完成选课任务,没有及时完成的,将面临降级,学员在完成每一个课程后将以游戏升级的方式升级,以此调动培训者的积极性。

3.2课后答疑

课后答疑环节不止限于参加过有组织的学员,只要登录微课平台参与了系统学习的学员都可以留言发表观点,学员之间也可以相互解答,参与活跃学员也将得到加分升级的奖励。根据问题的关注程度,我们的培训专家也会集中解决问题,形成教学互动的良好状态。

3.3小组讨论

根据学员的意愿,可以建立学习小组,在此也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学习,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且效果可嘉。利用微课课后线上与线下的讨论,可以实时通讯,也可面对面的交流,学员更能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找到知识的突破点。

4微课在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发展中的策略

微课能否在农村幼儿教师培训中充分发挥其作用,是离不开培训环节中主体、客体、辅助客体,即幼教专家、教育部门、幼儿园管理者、农村幼儿教师几者的互动,为促使微课有效地应用在农村幼儿教师培训中,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4.1幼教专家积极参与,丰富国内微课幼教实践性的培训课程

在搜索了国内权威的微课平台,并没有发现关于微课应用在幼儿教师培训的课程,在这方面,目前还是空白。如何实现微课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还需要广大的幼教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共同挖掘它的功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价值,将自己完善的幼教理念、教学技能传播的更远。目前较为权威的中国微课网,在专题管理上做的较为好,分为了赛课、翻转课题研究、翻转课堂平台、教师专业培训和互动交流社区。但是在教师专业培训模块下,幼教课程还没有,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幼儿教师职业特点是实践操作性的,且农村幼儿教师普遍缺乏艺术类培训,这就需要幼教培训者将实践能力培养融入到课程,使培训内容更接地气。

4.2教育部门鼎力相助,购买专业服务,建设配套资源

微课配套资源的建设、平台的维护需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这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基于人力财力的需求,相关教育部门应肩挑大任,做好微课配套资源的建设。当然,微课配套资源的建设涉及相当专业的技术要求,教育部门在技术上无法提供支持,在此可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专业的教育机构建设。教育部门做好质量检查,建立微课评估机制,筛选出优质的幼教培训课程,为培训者把好质量的关。

4.3幼儿园管理者建立线下学习共同体,共创学习氛围

微课平台的建立为广大的幼儿教师提供了结交专业人士的机会,在线上幼儿教师能很容易的找到志趣相同的人,共同探讨问题,分享经验。而在线下,由于种种工作关系,没能找到共同学习的群体,这就需要我们的幼儿园管理者建立学习共同体,在线上线下共创学习氛围,可在线下将在微课中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操作,打破听课的随意性,达到一种“通过理解、体验或研究而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9]。

4.4幼儿教师锐意进取,增强个人知识管理意识

任何一种培训的模式只是辅助我们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提升自我专业水平关键在于个人知识的管理。很多幼儿教师接受各种专家培训、各种团体学习,其过程往往是人云亦云,走过场,迷失自己学习的目的和方向,而个人知识的管理是通过对知识的获取、共享、转化和创新,达到对知识的管理和优化,形成个人的知识体系。“当外界的学习环境不可能尽快改变时,教师只有不断地改变自己才可能提高个人学习的效率与质量,自己才是支配自己的核心力量”[10]。

5小结

基于上述微课在农村幼儿教师培训中的有效利用,但不免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观看视频随意性较强,自主学习能力差的教师,可能无法按时完成相应的培训课程,也就需要幼儿教师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针对幼儿教师这样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的职业群体,幼儿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手工与环创、音乐与舞蹈等需要实际观察操作,仅靠观看视频是无法达到效果的。微课只是给广大农村幼儿教师提供了一种学习的途径,真正达到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则需各方共同出招。

作者:姜永燕 徐东 伍美玲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3]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4]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3-67.

[5]张云亮,汪德明,时莉.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现状评价及其需求[J].学前教育研究,2012,(1):33-38.

[6]朱召萍.近年来我国农村教师远程培训研究现状及其改进[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3,(6):26.

[7]宋寅喆.我国农村幼儿教师培训需求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8]李莉.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策略研究[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2,(12):9-11.

篇6

[关键词]财务;培训;标准;集约化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1-0125-02

1划分财务人员的类别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国家电网公司会计核算办法》、《国家电网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实施方案》、《国家电网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完善提升工作方案(2013年版)》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财务人员在企业经济运行全过程中,对事前的筹划与预算、事中的核算与监督、事后的分析与评价都有全方位地操作与参与,从中可看出,财务人员除应具有财务知识外,同时必须具备管理、资本运作、风险防范、计算机操作与应用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对财务人员的要求是越来越高。同时对于具体的岗位,因其工作性质不同、任务不同、内容不同、范围不同,权责应是有差异的。依据财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将其划分为三级。

(1)Ⅰ级财务人员。新进财务人员,以及其他具有财经初级职称及以下职业资格人员为Ⅰ级,其行为表现是能够完成初级工作任务。

(2)Ⅱ级财务人员。一般财务人员,以及其他具有财经中级职称人员为Ⅱ级,其行为表现是能够独立完成工作要项中较复杂的工作任务。

(3)Ⅲ级财务人员。财务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以及其他具有财经高级职称及以上职业资格人员为Ⅲ级,其行为表现是在能够独立完成工作要项中复杂工作任务的同时,解释、处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组织、领导、管理财务工作。

2财务人员的能力分析

(1)Ⅰ级财务人员能力分析。Ⅰ级财务人员能胜任会计辅助操作人员岗位,是最基本、最基层的财会人员岗位,如出纳、综合与档案管理岗位。本级财务人员应当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单位主要经济业务事项的账务处理等内容;掌握金融、税收、财经法规知识;熟悉计算机基本知识、掌握电算化基本流程、应收/应付账款核算、工资核算模块、固定资产核算模块账务处理等基本操作。

(2)Ⅱ级财务人员能力分析。Ⅱ级财务人员能胜任专项独立业务操作岗位,如固定资产管理、税务管理岗位。本级财务人员应当能够胜任会计基本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处理一般会计业务,协助会计主管完成相关财务、会计工作,较为系统地掌握会计实务原理和专业知识,熟悉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并正确执行基本的财经法律制度。

(3)Ⅲ级财务人员能力分析。Ⅲ级财务人员能胜任综合性业务管理岗位,如负责人、财务稽核岗位。本级财务人员应具有扎实的财务会计理论功底,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丰富的财务会计工作经验,应当能够独立领导和组织开展本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熟悉并能正确组织执行财经法律制度,制定本单位会计工作方案与办法,参与单位经营管理,能够对单位重大财务事项进行独立、合理的职业判断,能够协助单位负责人完成单位财务会计等相关工作。

(4)构建财务人员的能力分析表。基于上述财务专业职业能力分析,搭建了财务通用能力模块、专业能力模块、操作能力模块和专业拓展等模块,并针对财务负责人或会计主管培训体系建设增设专业拓展模块。

财务通用能力模块,是财务人员胜任日常工作所必需的通用管理能力,它是一种普适性且主要是技能层面的工作能力要求。促进有效工作的财务通用能力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基础知识、思维与表达、组织与协调、职业素养。

专业能力模块,是财务人员应具有专业性的胜任力要求,即针对不同岗位的职业化素质要求,它既涉及外在的专业性知识和技能,也涉及内在的职业化素养与道德,一个具备专业能力的财务人员才是一名真正的职业化人才。依据《国家电网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实施方案》财务人员岗位设置的要求,将专业能力分为九个方面:预算管理、基建工程、稽核评价、会计核算、电价管理、税收管理、出纳、资金管理、资产管理。并根据各岗位的岗位说明书中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以及该岗位对人员素质的特殊要求确定专业能力。

操作能力模块,是财务人员应具有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包括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基本技能主要涵盖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一般包括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办公自动化应用和公文处理系统;专业技能是指财务相关软件的操作技能,包括会计电算化、ERP、财务管控、电子商务和网络安全与管理等。

专业拓展模块,是针对财务负责人或会计主管增设的模块,包括个人能力和专业特色。个人能力包括前瞻性知识、学习能力、应变能力、视野能力、创新能力和决策能力;专业特色包括职业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领导艺术与方法和综合控制能力。专业拓展模块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内容会不断的扩充和更新变化。

3确定财务人员的培训内容及要求

《财务专业培训标准》按层次建立不同级别培训标准,培训内容要求呈现阶梯形。Ⅰ级财务人员培训课程使新进员工能快速熟悉工作,掌握岗位所需知识、技能,满足岗位基本要求;Ⅱ、Ⅲ级财务人员培训课程使财务专业人员持续成长,不断向岗位绩优标杆靠拢。只有这样的培训课程标准才能够具有培养发展财务人员的可操作性,针对性强,而且连贯成体系,也使个人发展有方向,同时有助于公司人才梯队的建设。

这种阶梯递进型的培训内容要求,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第一,通过培训课程本身的难易程度来确定不同级别财务人员培训内容要求的差异。比如:对Ⅰ级财务人员设置《会计基础》课程,Ⅱ级财务人员设置《会计核算》课程,Ⅲ级财务人员设置《审计》课程。这种安排正是基于课程之间本身的逻辑关系,只有学习了《会计基础》的前提下,才能展开学习《会计核算》的内容;在较好地掌握会计核算的内容,明确了会计业务、账务处理、会计报表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和掌握《审计》的思路和脉络。第二,是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分解,划分了层级。例如:《税收管理》的课程内容涉及Ⅰ、Ⅱ、Ⅲ级财务人员应掌握的内容。Ⅰ级财务人员主要掌握税收和税法概述以及发票管理办法,Ⅱ级财务人员主要掌握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法的内容,Ⅲ级财务人员则应掌握税务筹划的原理和方法。

在财务专业培训标准中,以财务集约化中设定的专业岗位为参照,针对不同岗位知识与技能需求,进行培训课程名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培训方式等安排。依据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财务人员特点和需要,对课程进行合理的分布与组合,梳理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分层、分类的课程体系。下面以Ⅰ级财务人员为例说明财务人员的培训内容及要求,具体Ⅰ级财务人员标准培训科目组成表下表。

Ⅰ级财务人员标准培训科目组成表类别培训科目培训方式培训学时理

类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自学/脱产8会计基础自学/脱产30企业管理基础知识自学/脱产16电力系统基础自学/脱产8统计自学/脱产8财政与金融自学/脱产8操

类计算机基础实践性/脱产8数据库实践性/脱产8会计电算化实践性/脱产8综

类财经应用文自学/脱产8演讲技巧自学/脱产4企业文化自学/脱产4职业礼仪自学/脱产4安全知识自学/脱产4注:学习以脱产培训方式计算。

4制定财务人员培训课程标准

培训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培训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根据三级财务人员培训课程体系,对每个课程的内容进行设计和定义,具体内容包括:课程名称、类别、培训学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培训对象、培训方式、考核方式、课程实施建议等。

制定财务人员培训课程标准的目的在于规范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胜任力水平,提升财务人员的绩效表现,以满足组织现有的业务需求。与此同时,根据行业与市场的未来发展,前瞻性地为实现未来的人力资源战略实施奠定基础,也满足了财务人员自我发展的需求,提升其在组织内的职业竞争力,它是满足企业和财务人员双方需求的行为,是调动财务人员积极性的有效做法。

财务专业培训标准是公司系统开展财务人员培训的工作标准,也是开发模块化培训教材及配套题库和建立标准化培训课程体系的依据,亦可作为财务人员职业能力分级评价的参照标准。同时,搭建财务培训标准,也能充分发挥培训长效机制的作用,达到提升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师资培训 中小学教师队伍 传统文化教育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国学热”的兴起,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引起各界的关注。我国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和提高人的思想、文化和道德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培训、理解、转换,透过课堂潜移默化地传授于学生,这对于中小学生进行世界现、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发挥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我国传统文化教育不足的现状,笔者设想在“国培计划”等高规格、高标准的培训项目课程设置中引入传统文化课程,探索传统文化在中小学各学科教师培训中的影响和作用。

一、目前师资培训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1.重视专业知识教育,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

师资培训的目的在于培养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专业水平扎实的教师队伍,为中小学提供优秀师资,更好地服务基础教育。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当前的教师培训非常重视专业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而忽视了对教师传统文化教育的培养。我们进行专门的调查,发放100份匿名问卷,75%的教师认为目前培训更重视专业知识教育,传统教育内容涉及却很少。82%的教师认为,应该在培训内容上加大传统文化课的安排,这更有利于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提升。95%的教师希望在培训当中能安排一节国学课。从中可以看出,教师希望通过培训来获取传统文化知识,丰富精神世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把中国传统文化转化为教育教学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但就目前来说,很多教师没有读过《 孔子 》《 孟子 》《 韩非子 》《 论语 》等包含传统文化智慧的名著。而一个具备丰富传统文化知识的教师,自身就是一本内容深厚的书,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博大的胸襟、丰富的内涵,是激励学生奋斗向上的动力。因此,我们需要在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同时,重视其人文素质的培养。

2.课程设置倾向性严重,传统文化教育缺乏

目前师资培训课程的设置,更偏重于专业性,对于传统文化课程的安排非常少。在培训课程的内容和总量上都存在着传统文化不足的问题,在认识上也缺乏对传统文化课程设置的高度重视,课程设置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革新,加强传统文化的经常化、制度化、系统化建设。在培训中,教师更注重专业理论的学习及教学技能的提升,忽视对人文素质的需求。中小学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承载着升学的压力,部分地区的教育局规定评优评职称要同继续教育学分挂钩,要求教师在一定年限之内完成规定的学时和修满规定的学分,要完成集中培训、校本研修、远程网络等模式的学习任务,可见,教师不仅要完成本职工作,还要完成一定量的学习任务。在这种情况之下,有的教师将培训当做是为了完成学时学分评职称,并没有真正地把握培训的实质,让培训流于形式。

二、在师资培训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中华民族创造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深厚渊源的历史、博大的哲学思想、伟大的科技发明、辉煌的文学艺术等给我们精神的享受和物质的支持。中华民族的先辈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的宝贵资源,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出现了老子、孔子、庄子、韩非子等古代优秀的哲学家,用他们的智慧总结人类历史存在发展的精华,他们的哲学思想影响着至今的中国甚至世界。《 诗经 》《 楚辞 》《 春秋 》《 论语 》《 道德经 》等古代文学构成我们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凝结了古人智慧的结晶;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留给了我们诸多文学盛宴,让我们吸收其中的精华并将其不断地传承下去;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不仅推动了我国科技的发展,也推动了世界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程;还有流传下来的音乐、舞蹈、雕刻、绘画、书法等各种形式的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对美的鉴赏能力,等等。这都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让教师和学生了解民族的发展史,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进爱国主义情怀,为建设好祖国尽自己的力量。

2.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承载着教育兴国的使命,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更要具备强烈的民族精神和人文素养。由于目前中小学教师日常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升学的压力,教师重视学科专业知识的讲授,却忽视了自身传统文化知识的累积。传统文化知识包含了语言文字、道德伦理、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广博的内容。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一是有助于教师加深传统文化的积淀,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驾驭课堂,让学生接受不同角度的知识,扩宽视野,提升认识高度,开发他们的学习能力;二是传统文化所包涵的民族精神,能激发教师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得他们在课程上将这种民族认同感渗透到课堂上,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有助于培养师生的爱国情操。因此,加强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升教师的人文精神、人文素养,并将其转化为教育教学的能力,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篇8

【关键词】幼儿教师;音乐教学培训;策略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重任。近年来,幼儿早教事业不断发展,幼师行业盛极一时,社会对于幼师的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最早的启蒙老师,其自身要具备许多能够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的职业技能,音乐作为幼儿教师必修的基本技能之一,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重要性不言而喻。换句话说,音乐素养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的高低。因此,提升幼师的音乐素养,加强相关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定期开展培训是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是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笔者结合自身的培训授课经验,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望有效提升幼师音乐教学培训的质量。

一、课程设置要符合培训教师的实际需求

要结合教学大纲以及幼师岗位要求,选择趣味性强又兼具知识性的教学内容,从音准节奏、发声技巧、咬字吐字、音色辨别、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强培训。许多孩子太小,还不能认知除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形式,而音乐能用声音影响孩子,陶冶他们的情操,是最适合应用于幼儿课堂的艺术形式。例如学习一些简单的儿歌,歌词、曲调、演唱动作等都可以促进幼儿记忆力的发展,对于幼儿智力的开发是非常有好处的。培训时除了强化基础的儿歌弹唱、钢琴即兴伴奏及乐理知识外,还可以加入一些耳熟能详的艺术歌曲、钢琴名曲作为拓展,增强幼师的音乐鉴赏能力,例如经典的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康定情歌》等,歌词简单易懂,旋律朗朗上口,易学易会。如果教师掌握了这些技能并应用到日后的教学中,对于幼儿开发智力是非常有好处的。所以根据幼师需求进行课程设置,有利于调动幼师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其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二、增强教学的互动性

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包含的类别很多。音乐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培训中如果缺少实践交流,教师调动不起学员的积极性,师生之间就难以形成良好的互动状态。当下很多培训都是偏讲座类的,重理论而轻实践,大课多,小课少,缺乏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更谈不上满足学员个性化的需求。教师参加这类培训后,总会觉得培训内容与自己的实际需求南辕北辙,从而难以提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台上讲、学员记笔记的“独角戏”形式应该改变一下了。在培训过程中,主讲教师与学员可以共同围绕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进行探究,抓住其中的关键点,进行点对点的讨论和分析。例如讲授儿童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作品时,主讲教师先导入歌曲的节奏变化规律,讲授咬字、发音等重难点知识,然后根据学员的掌握情况进行分组演唱,在演唱过程中,反复训练发声技巧,待熟练掌握之后再加入肢体动作表演,最后进行统一汇报表演。改进课堂的授课形式,避免课堂内容单一化,引导学员多思考、多表演,真正地参与实践,让教学始终处于交流互动的良性状态。

三、灵活使用高效合适的交流平台

在培训中,主讲教师可以进行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设备。多途径的授课方式包括线上多媒体授课、线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观摩课、听讲座等。学员在多媒体所营造的诸多感官刺激中能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学习到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利用与幼师音乐教学相关的授课软件,或者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采取一种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使幼师更好地融入到音乐氛围当中,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主讲教师在每一章节的培训课程结束后,可利用QQ群、微信群在线上留作业,还可以发送课堂教学ppt、音乐欣赏视频、练声视频等,使学员及时掌握授课思路,提升课下练习效果,为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创造条件。

篇9

关键词:小学教师;转岗;培训;幼儿教师

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多渠道补充幼教师资,扩大幼教师资来源。要以县为单位从农村小学富余学科教师中选择适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教师经转岗培训后从事幼教工作,转岗教师身份和待遇保持不变。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解决幼儿师资短缺问题,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幼教师资队伍。

一、转岗担任幼儿教师培训课程解读

根据小学教师所具有的专业知识背景、基础情况以及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转岗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应用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四个模块,共470学时。采取脱产集中学习和幼儿园见实习方式,学习时间不少于3个月。

1.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共64学时。本模块课程主要是帮助转岗教师对学前教育教学理论进行较系统的学习。主要课程设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工作规程》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通过本模块课程的学习,使转岗教师理解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明确了其教育目标和根本任务;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知道幼儿园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掌握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规范与常规培养要求,学习安排幼儿园的周课程与一日活动;初步形成科学的儿童观、教师观和教育观。

2.学前教育专业应用课程,共166学时。本模块课程主要是帮助转岗教师提升幼儿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教育活动和游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能力。主要课程设为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设计,包括幼儿园健康活动、社会活动、语言活动、科学活动、数学活动、美术活动、音乐活动和幼儿园游戏指导。通过本模块课程的学习,转岗教师理解和掌握五大领域的教育目标、内容与要求,特点与方法,以及活动的设计、指导与评价。通过本模块学习提高转岗教师对学前教育各项教学活动的理解与认识,增强教育教学能力。

3.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共150学时。本模块课程主要是帮助转岗教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技能、技巧水平。主要课程设幼儿歌曲弹唱、幼儿舞蹈和幼儿园美术等。通过本模块课程的学习,提升转岗教师的艺术综合素养,增强作为学前教育教师所需的表现力、感染力以及环境创设能力,使其具备策划、组织与有效开展幼儿园活动的能力。

4.教育实践课程,共90学时。本模块课程主要是保教见习和岗位实习。通过本模块课程的学习,帮助转岗教师深化对学前儿童和幼儿园保教工作的了解,印证所学的有关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技巧转化为实际教育教学能力。

以上这些课程模块能够确保短时间内让小学教师经过转岗培训,在迁移、利用小学教师多年教学经验和小学教师学科群知识的基础上,将幼儿园教师所必备的幼教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集中研修,能基本满足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

二、转岗担任幼儿教师培训的教学方法

转岗培训将针对转岗担任幼儿教师的年龄、专业背景不同,充分发挥以“教学研训一体化”为特色的教学理念,开展多种培训模式,转岗教通过学、做、教、反思和研讨,促进转岗教师专业化发展。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案例分析法、尝试教学法、精讲多练法等。

1.案例教学法。培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幼儿园真实的情境或幼儿事件为题材,提供转岗教师相互讨论之用,以激励转岗教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可使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转岗教师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将学前教育理论教学融入案例分析之中,使转岗教师在获取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增强对理性的认识。

2.尝试教学法。转岗教师在先试后学、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中尝试学习,并在尝试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专业应用课程模块更多使用尝试教学法。由于转岗教师是在个人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尝试教学法有助于转岗教师对现有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把握。

3.精讲多练法。本次的转岗教师其原有专业背景大多数是数学、语文学科出身,对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了解与掌握相对较少。因此专业技能课程模块适宜使用“精讲多练法”,通过精讲多练法转岗教师初步掌握音乐、美术、舞蹈等相关知识和技能。

三、转岗担任幼儿教师培训应注意的问题

转岗担任幼儿教师培训是作为加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和补充的重要举措,纳入各地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转岗教师群体的学习经历和年龄层次以及社会经验各不相同,在培训中要注意三个问题:

1.尊重转岗教师。就是要尊重转岗教师的身心、能力和背景特点等。转岗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再学习、再就业的过程。转岗教师新的专业成长,需要不断学习和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转岗教师有新的热情以及不断挑战自我实现目标的内在动力。它需要我们为其新专业成长提供宽松、愉悦的环境。

2.重视现场研究。转岗教师是通过学习别人的经验来促进自身教学技术和教学行为的变化,也就是说转岗教师专业成长的切入点和突破点在现场上,转岗教师要善于从现场中发现问题,然后把问题当作小课题来研究。解决现场中的问题也就是赢得转岗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步。

3.关注平台展示。培训者要为转岗教师搭建不同内容的展示平台活动。在平台展示中发现问题,总结不足,寻找策略,为下阶段改进把好方向。平台展示的过程不仅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从中发现潜质教师,为今后转岗教师梯队建设规划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潘丽芬.广西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模式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4,29.

篇10

北京/“万和公馆不一样”讲座

远洋·万和公馆市场总监牛牧远茌早晨创意集团举办了主题为“万和公馆不一样”的讲座,其不功利、平等的“理想主义”跨界营销理念从客户出发,从居住理念本源出发,以文化聚拢目标客群,打造跨界营销模式。基于此,远洋,万和公馆举办了一系列高端文化活动,如财经讲座、电影赏析、话剧演出、环保宣传、油画展等。有了跨界营销理念的指导,远洋·万和公馆打造顶级私人剧场,采用进口灯光音响设备,还置换了更为舒适的沙发。80余人的顶级会所服务团队从按电梯、拿饮料、递毛巾等细节做起,为观众提供五星级的专业服务。

北京/第二届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揭晓

由一汽-大众奥迪主办、纽约中国中心和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联合专业支持的第二届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在“传承·创新·引领”理念的基础上提出“融汇东西的未来创造”这一主题,以自身实践引领备领域探讨“中国创造”的方向和构想。今年5大专业奖项正式揭晓,崔健获得本届大奖最高奖项“杰出成就奖”;沈伟和马岩松分获“年度艺术大奖”和“年度设计大奖”;“年度艺术新锐奖”和“年度设计新锐奖”则分别被梁远苇和MASHA MA摘得。为了推动全社会共同关注中国当代艺术与设计,本届大奖还向著名企业家冯仑颁发了特别奖项——“年度跨界推动奖”。颁奖盛典当天,围绕本届大奖主题,一汽-大众奥迪还举办了“全球本土化”与“在地性”网络论坛和奥迪设计讲座,与各界精英共同探讨“中国创造”未来的可行模式。

厦门/领军人才工业设计高级研修班(厦门站)圆满结束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项目工业设计高级研修班”在厦门圆满完成了为期三天的培训课程。此次培训课程的主题是“企业创新知识产权战略”。来自北京、上海、福建等9个地区的60余位中小企业家齐聚一堂,柳冠中、叶振华、谭诚和刘宁等业内专家和各级领导莅临培训。本期课程首先参观了厦门当地四家创新型企业,厦门金牌厨柜股份有限公司、大干振宇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市拙雅科技有限公司,以及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随后,学员们进行了“企业创新知识产权战略及设计基础研究”为主题的理论课程的学习,课后,学员与授课教师之间互动交流,积极探讨企业经营中遇到的知识产权问题,以及设计教育界“以项目带动教学”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