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益活动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7: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公益活动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合理化建议活动开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是宣传方式简单,领导重视不够。石化厂在根据工厂实际、听取员工代表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石化厂合理化建议实施办法》。在《实施办法》下发以后,各单位基本都是采取会“台上讲,台下听”的方式对员工宣传。这种宣传方式在于节约时间,通过宣读,员工可以了解活动的大概。但是,合理化建议活动涉及要求较多、较细,会议宣读过后,员工对其中的要求也只是略知一二,什么是合理化建议?怎么样提合理化建议?仍然不知。领导对这项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
二是员工个体素质不高,关注企业发展不够。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参与主体是广大员工群众,岗位员工大多是有着十几年工龄的老师傅了,除了日积月累的操作经验外,个人文化素质很少有大的提高,同时缺乏对同行业先进生产技术的了解,缺乏对整个工艺、设备系统的全局性思考,提的合理化建议不符合实际要求,有些甚至没有实际的效益,不被采纳,影响了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合理化建议的目光始终放在技术改造上,认为企业经过20年的运行,认为该进行技术改造的地方都已经改过了,基本达到最优运行状态,没有大的提升空间,能平稳维持现状就可以了,对企业发展关注不够。
三是激励方式单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效益的增长,员工物质水平的丰盈,简单的经济奖励已经不能刺激员工的创造激情。对合理化建议的奖励,在《实施办法》里明确规定了“被采用的合理化建议奖励,按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技术难度、创新程度的大小分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进行奖励。奖励方式仅限于物质奖励。其次员工的成长成才,离不开工作所在的团队,在办法里,只是对员工个人的奖励,对给予员工提供成长成才所在集体,班组或车间没有进行考核嘉奖。三是对我厂里的技师、技能、技术专家这支人才队伍,在考察考核时,没有把合理化建议创新创效活动列入硬性要求,没有利用活动成效给他们压担子。
二、针对以上问题的对策初探
合理化建议活动是群众性创新创效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把此项活动作为提高员工素质、推动企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本人认为有以下三个方式可以改变现状。
一是领导重视,强化宣传。员工群众是企业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员工群众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是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企业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各级领导要重视员工群众的智慧,尊重员工群众的(首)创造,并为他们提供施展聪明智慧的舞台。要认识到员工个人的发展也就是企业的发展,要多为员工个人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机遇。要围绕工厂生产经营、科学发展的大局,结合员工队伍现状,把员工的贡献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大力宣传合理化建议活动。把工厂的发展规划、奋斗目标告诉员工,让员工了解工厂的发展前景,让他们认识到只有企业发展了,员工物质文化生活才能日益丰盈,员工才会在企业发展中做贡献、长本领、得实惠,实现员工体面地工作,和谐地生活。
二是加强培训,提高个体素质。广大员工是企业创新的第一要素,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源泉。要给广大员工强化“学习谋发展”的理念,不断提高员工素质。一是员工自学提升。引导员工进一步增强岗位成才意识,自觉学习、终身学习,加快员工队伍知识更新。二是通过人事(组织)科、车间组织培训提升素质。要利用好大生产运动会、技能大赛、团队学习、四个一、导师带徒、互动式讲课、班组长培训等平台,督促学习,在员工群众中营造一种崇尚知识、重视技能的良好氛围。三是利用网络资源补给。教会员工如何利用浩瀚的网络源弥补自己信息缺乏、技能不足。只有员工个人素质提高了,才能围绕企业经营管理、紧贴生产中心积极献计献策,提出有效的合理化建议。
三是量体裁衣,注重多层次激励。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的低层次需求满足后就会向往高层次的需求。企业工会开展合理化建议要激励员工高层次的需求,强调员工在创新创效中的主体作用。一方面对员工个人物质精神双重激励,同时加强对获得技师、专家一类人才的硬约束,给他们提要求、压担子,对这类人才实行届期内至少提一条合理化建议的考评制度。如果他们每年至少能提一条合理化建议,通过技术人才带动效应,产生的引导作用和经济效益都是非常明显的。二是分层次激励。按照三支人才队伍将参与集体划分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普通员工三个层次,实行不同的激励对策,鼓励探索,支持创新,调动各个群体的主动性。三是除了给予个人奖励外,还可考虑结合所在集体,车间或班组进行考核奖励。
篇2
原告:建阳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
法定代表人:曾而昌,经理。
被告:福建省建阳市第二轻工业局。
法定代表人:王象贷,局长。
1996年9月27日,第二建筑工程公司与中国建设银行建阳市支行签订了营业厅装修建筑安装工程合同,合同规定施工项目为营业厅、门厅、一、二、三层吊顶等装饰工程,预算总造价为30万元,实行包工包料,同时规定工程期限等。1996年10月5日,原告向建阳市建设委员会领取建筑施工许可证后,即对座落在建阳市城区人民路2号建设银行综合大楼二层进行装饰装修施工,为使建筑物内部空间达到一定的环境质量要求,原告使用了装饰装修材料,对建筑物内部六面墙进行了修饰处理,并用混凝土浇注附贴花岗岩做了该营业厅的营业柜台。开工伊始,被告发现后即进行制止,并两次发出书面通知要求原告办理有关手续。原告未予理睬,继续施工。同年12月3日,被告以原告未取得室内装饰施工《资质等级证书》和未办理《施工许可证》进行室内装饰活动,违反国务院国办通(1992)31号文和中国轻工总会轻总室(1996)4号文的有关规定,依据南平市人民政府南政(1995)244号《南平市室内装饰行业管理规定》第十四条规定,作出潭饰管罚字(1996)第1号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对第二建筑公司罚款5000元。第二建筑公司不服,向建阳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原告诉称:被告建阳市第二轻工业局认定原告第二建筑公司未取得室内装饰施工《资质等级证书》和未办理《施工许可证》,作出罚款50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超越职权,缺乏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因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请求人民法院依法撤销被告的行政处罚决定。具体理由是:1.被告不具有对原告进行处罚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因为法律没有赋予、人民政府也没有授予被告行使此项行政处罚的权利。2.被告对原告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缺乏事实根据。原告对建设银行综合大楼二层营业厅进行的是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而不属于室内装饰工程。被告认定原告进行室内装饰行为,显然是错误的。3.被告的行政处罚适用法律错误。被告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适用的三个规范性文件,均不能作为处罚的法律依据:国务院(1992)31号文没有设定对装饰业的处罚;中国轻工总会(1996)4号文无权设定处罚;南平市人民政府的规范性文件更无权设定行政处罚。因此,被告的处罚决定明显地违反了行政处罚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是违法的。
被告辩称:原告第二建筑公司存在违法的事实,被告依法对其进行处罚,有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并符合法定程序,请求人民法院维持其行政处罚决定。具体理由是:1.被告具备行使行政执法的主体资格,享有依法行政的权利。国务院国办通(1992)31号文明确规定,室内装饰行业由轻工系统管理;中国轻工总会、福建省人民政府以及南平地区行政公署的规范性文件,也都作了这样的明确规定。2.原告存在室内装修装饰违法行为的事实。原告未取得室内装饰行业主管部门核发的室内装饰施工《资质等级证书》和未办理《施工许可证》,而进行建设银行综合大楼二层营业厅的内部顶面、地面、墙面等装饰装修活动。3.被告对原告的行政处罚具有法律依据。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十二条规定,国务院部委制定的规章,对法律法规尚未设定处罚的,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额的罚款。中国轻工总会制定的《全国室内装饰行业管理暂行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未取得室内装饰设计、施工资质证书和许可证而进行室内装饰设计、施工等行为的,由县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家和有关部门的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责任。《南平市室内装饰行业管理规定》更是作了具体规定。因此,被告的处罚决定适用法律是正确的。
「审判
建阳市人民法院经公开开庭审理认为,原告第二建筑公司依照其与建阳市建设银行支行于1996年9月27日订立的营业厅装修工程合同,在对建设银行综合大楼二层营业厅进行装饰施工中,除进行墙壁六面的建筑装饰外,还对营业厅空间使用砖混附贴花岗岩及铝材玻璃构筑营业服务柜台等,已超出国务院国办通(1992)31号文所界定建筑装饰范围。根据国务院上述文件的规定,被告建阳市第二轻工业局对室内装饰活动有权依法进行监督管理。但是,被告以原告未取得《施工许可证》和《资质等级证书》进行室内装饰经营活动为由,依据《南平市室内装饰行业管理规定》第十四条规定,对原告科以5000元罚款,适用法律错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第二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三条之规定,该院于1997年4月3日作出判决:
撤销建阳市第二轻工业局潭饰管罚字(1996)第1号行政处罚决定。
一审宣判后,双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未提出上诉。
「评析
本案的案情并不很复杂,但争议的问题颇多,影响面较广。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一)关于被告是否具有行政执法的主体资格问题。
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是指行政机关以及其他组织获得法律法规的授权,具有行政执法的权利能力以及行政诉讼的权利能力。根据行政法的基本规则,特定的行政主体只能行使特定的行政职权。特定的行政主体如果行使了不属于其职权范围内的职权或其他行政主体的职权,即是越权。也就是说,特定的行政主体在自己的特定职权范围之外的其他行政管理领域即不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联系本案而言,被告是否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争议,主要涉及原告第二建筑公司对建设银行综合大楼二层营业厅进行的是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还是室内装饰、装修工程,亦即涉及两者范围的界定问题。对此,一种意见认为,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建设部制定的《建筑装饰装修管理规定》第三条规定,建筑装饰装修是指为使建筑物、构筑物内、外空间达到一定的环境质量要求,使用装饰装修材料,对建筑物、构筑物外表和内部进行装饰处理的工程建筑活动。因此,原告对建设银行综合大数二层营业厅的装饰装修,属于建筑装饰,被告无权管理监督。另一种意见认为,中国轻工总会制定的《全国室内装饰行业管理暂行规定》第三条规定:中国轻工总会是全国室内装饰行业的主管部门;县级以上地方轻工管理部门或室内装饰行业管理机构负责辖区的室内装饰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特别是国务院国办通(1992)31号文第一条规定:建筑装饰工程止于墙壁六面的处理,不再向室内空间延伸;室内装饰行业侧重于室内装饰用品的成套供应,环境设计和空间处理(其中包括室内装饰装修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以及室内用品的陈设布置,仍由轻工业部门管理。因此,根据国务院31号文件的上述界定,人民法院审理判决确认被告第二轻工业局对室内装饰活动有权依法进行监督管理,亦即被告具有此项行政执法的主体资格,是正确的。
(二)关于原告的装饰工程是建筑装饰还是室内装饰装修工程的认定问题。
查清违法事实,取得充分确凿的事实证据,是行政机关进行处理、处罚的重要基础。本案争议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原告的装饰工程是建筑装饰还是室内装饰装修工程,亦即是原告是否存在违反有关规范的事实。一种意见认为,原告第二建筑公司具有建设行政部门颁发的建筑装饰《资质等级证书》和《施工许可证》,进行的装饰装修工程是建筑装饰,不存在违法的行为,被告认定原告无证进行室内装饰活动,没有事实根据,被告以此为由对原告实施处罚,显然是错误的。另一种意见认为,经过查证,原告第二建筑公司依据其与市建设银行支行订立的建设银行综合大楼二层营业厅装修工程合同,在进行装饰施工中,除进行墙壁六面的建筑装饰外,还对营业厅空间,使用砖混附贴花岗岩及铝材玻璃构筑营业服务柜台等事实。因此,人民法院审理认定第二建筑公司装饰装修工程已超出了国务院国办通(1992)31号文所界定的建筑装饰范围,违反了有关规定,也是正确的。
(三)关于被告行政处罚决定适用的三个规范性文件能否作为处罚的法律依据的确认问题。
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实施行政处罚,必须有法律依据。对此,法律作了明确和严格的规定。行政处罚法定原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基本原则,该法的许多条款对此作了具体的规定。也即是说,法律、法规以及规章未明文规定可以处罚的,行政机关不能实施处罚;法律、法规以及规章有明文规定可以处罚的,行政机关才能实施处罚;法律、法规以及规章未明文规定可以处罚而实施行政处罚,即是违背了行政处罚法定的原则,因是违法的。本案争议的另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被告的行政处罚决定适用的三个规范性文件能否作为处罚的法律依据。对此问题也存在两种不同看法。有的意见认为,按照行政处罚法第十二条的规定,法律法规尚未设定处罚的,行政规章可以设定警告和一定数额罚款的处罚。中国轻工总会制定的《全国室内装饰行业管理暂行规定》对违反该规定的行为,规定可以由主管行政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处理。当地政府制定的《南平市室内装饰行业管理规定》,对违反有关规定的行为如何实施处罚,又作了具体的规定。因此,被告的处罚是有法律依据的,法院应当给予确认。第二种意见认为,根据行政处罚法定原则和行政处罚法的具体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以及规章的规定要求进行,亦即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的具体条款规定作为实施处罚的法律依据。本案中,被告行政处罚决定适用三个规范性文件都不能作为行政处罚的法律依据:一是国务院的国办通(1992)31号文没有具体的条款规定处罚;二是中国轻工总会制定的《全国室内装饰行业管理暂行规定》也没有设定处罚的具体条款,而且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中国轻工总会虽然仍被授权行使部分行政职权,但已不属国务院的部委,法律没有赋予制定行政规章设定行政处罚的权力,因而其规范性文件不能设定行政处罚,事实上,上述规范性文件也有没有设定行行政处罚;三是南平市政府的规范性文件不是行政规章,更无权设定行政处罚。所以被告对原告的行政处罚之具体行政行为适用法律错误,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人民法院对本案判决确认被告以原告未取得《施工许可证》和《资质等级证书》进行室内装饰经营活动为由,依据《南平市室内装饰行业管理规定》第十四条规定,对原告科以5000元罚款,属适用法律错误,判决撤销被告的行政处罚决定,也是正确的。
篇3
[关键词]大学生;公益旅游;认知度;公益旅游联盟
[中图分类号] F592.3 [文献标识码]A
“公益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非大众旅游形式,对于大多数的大学生而言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概念,即使是在号称“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全书——百度百科”上,也只有关于“公益旅行”的概念:“公益旅行”也叫“义工旅行”,主张旅行者在旅游中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如参与保护野生动植物,或者帮助目的地改善卫生、教育、文化状况。即以旅行之名,行义工之职。再以义工之职,助需要之人。在“公益旅游网”上将公益旅游定义为“公益旅游是一种对当地小区能够产生直接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并且对旅游者及对益游目的地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负责任的旅游形式。”
最早对公益旅游进行明确定义的学者是Stephen Wearing(2001), 他认为“旅游者为了各种原因,以一种被组织的方式作志愿者活动来度假,它包括援助和减轻社会中某些群体的物质贫穷,某些环境的恢复,对社会或环境问题的研究。” 这也是公益旅游近年来被国外学者广泛引用的概念。
随着公益旅游的发展和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其必将成为新一代大学生一种较为重要的旅游方式。因此深入了解和认真研究大学生的公益旅游,并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大学生公益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非常必要。
本文主要立足于提高大学生公益旅游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大学生公益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提高大学生对公益旅游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一)设立专项经费,制定激励政策
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于父母每个月提供的生活费,而生活费只能解决大学生的基本生活问题,并不能余出太多供其它开销,因此缺乏旅游经费成了制约大学生参加公益旅游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议政府、学校或社会团体设立公益旅游专项经费,如公益旅游基金等,解决大学生参加公益旅游的资金问题。同时应制订一系列的公益旅游激励政策,例如学校以公益旅游实践换学分、政府为公益旅游提供优惠政策等。以公益旅游专项经费作后盾,并结合一定的激励政策和鼓励措施,不仅能使广大的大学生对公益旅游“心动”,并且能采取相应的“行动”。
(二)利用名人效应,形成影响和带动
当今大学生在选择公益旅游组织时,具有明显的就近性和倾向性,例如大学生大多对学校组织的或优秀的学长学姐推荐的旅游组织更为信赖,因此,可充分利用名人效应,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可选择在社会上有正面影响力的明星作为公益旅游大使,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旅游中来。同时,学校、社会公益团体或是旅行社可以进行公益旅游统计,以年度为单位,设立公益旅游“雷锋奖”,评选出“公益旅游达人”等,并且举办经验交流会或者讲座,请获奖者为大学生介绍经验、宣传公益旅游,为参加公益旅游的大学生提供沟通交流和经验分享的平台,无形中会吸引更多的潜在旅游者参与到公益旅游者行列中。
(三)利用各种媒介,加大宣传力度
1.积极与公益组织合作宣传。目前,我国志愿者和公益组织十分活跃,旅游企业可以充当桥梁和纽带,把城市里的志愿者资源和贫困、偏远地区的资源整合起来,通过和这些组织进行合作,利用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服务来扩大影响力。在公益组织利用电视综艺节目、大型表演进行推广时,也可以在表演节目中切入相关主题的宣传活动来宣传公益旅游,这种生动的宣传形式更易于被公众接受。
2.加强网络宣传。在信息化时代,网络的影响力不可低估,但目前公益旅游的网络宣传力度还不够大、影响面不广,远远不能满足公众的需要。所以,应建立专门的公益旅游网站,或是在潜在旅游者比较集中和较为关注的网站,如:校园网站、小区网站、团购网站内设立公益旅游专栏,以此来扩大公益旅游的社会影响力。
3.充分利用高校资源进行有效宣传。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组织的各种大型活动进行宣传。还可在学校成立专门的社团,加强与学生组织的合作,充分利用学校的校报期刊等资源,进行多渠道的宣传和推广。
(四)加强对公益旅游人员的教育培训
随着公益和旅游外延扩大以及内涵加深, 对公益的理解已经不再停留在简单的爱心互助, 而是提升为更专业化、科学化的综合行为,并且公益旅游是将公益与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公益旅游者的专业技能以及纪律要求很高。因此,加强对公益旅游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其素质,提高公益旅游的效能。
二、开发丰富多彩的大学生公益旅游产品
(一)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公益旅游产品
传统旅游产品中,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遗产通常被开发为观光旅游产品,革命老区也通常被开发为红色观光旅游产品,而忽略了对公益旅游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各地政府、景区景点管理部门及旅行社,应着重研究景区景点存在的公益价值,实施开发符合本地旅游特色的公益旅游产品,并向旅游者加以推广。很多大学生愿意参与保护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珍稀动植物的公益活动。公益旅游不仅符合科学发展观,同时也可吸引大量游客,增加旅游收入。
篇4
县地处偏远山区,自然条件差,被国家扶贫开发办公室评为“国家级贫困县”。相对其他地区来说,扶贫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程。多年来,供电公司一直把履行社会职责、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之一,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性活动,致力于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恪尽企业职责,千方百计的为百姓办好事、办实事,解决贫困区域群众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并取得一定成效。其中近几年来主要的公益活动有以下几项:
(一)捐资助教活动
(二)帮扶村电力设施建设项目
根据省市《关于做好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帮扶村电力设施建设的工作方案》及县委基层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我公司大力开展帮扶村电力设施建设项目工程。自开展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以来,我公司已建设c类新农村电气化村60个,建设c类新农村电气化乡(镇)4个,总投资共计2200余万元。完成了两个c类新农村电气化乡建设任务和8个c类新农村电气化村的建设任务。今年确定了我县30个村为帮扶对象,计划投资943.4万元。现已有6个村领料开工,投资共计100余万元。
通过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既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政府的惠民工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使广大农民群众切实得到了实惠,在美化了村容村貌,改善了农村环境的同时,可靠的供电极大支持了村民致富热情,促进了养殖业、农副业较快发展,增加了百姓收入,老百姓的生活逐步改善,人们对用电企业的满意率不断增加,公司的利益稳步增加,达到了企业和客户双赢的良好局面。
(三)亲民爱民活动
近年来,按照县委关于开展亲民爱民活动的通知精神,我公司成立了亲民爱民活动领导小组,公司领导通过当地乡政府、村委会,找到所帮扶的困难对象,深入到被帮扶对象家中进行走访,如实了解其家庭生活生产学习等情况,并详细记录,登记造册,建立帮扶台帐,制定帮扶措施。县亲民爱民活动中,公司31名中层干部共帮助11名困难学生,每人拿出1000元慰问金,每位学生得到3000元的无私帮助。每逢节日公司领导都会亲自带领有关人员到帮扶对象家中看望,送去米、面、油等慰问品和资助金,为贫困户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让他们能够更好的生活,与帮扶对象谈心,鼓励贫困户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鼓励贫困学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并针对不同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地共商脱贫致富的门路,帮助贫困学生搭建勤工俭学、顺利完成学业计划,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几年来,电力始终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各项社会救助活动,每年都筹措资金捐资助教,扶贫帮困献爱心。在今后的道路上,我们将立足公司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一如继往的把帮助弱势群体、扶贫助教、服务于民、奉献爱心、回报社会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对公司公益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将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一次性捐款、捐助活动,发展为长期性的帮扶活动进行下去,建立帮扶长效机制。
(二)每一次公益活动进行小结,每一阶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建立比较健全的工作台帐。
篇5
“太阳雨对公益的关注,不仅是简单的捐赠和救助,而是更加关注和投入在能够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项目上。”陈荣华首次提出并阐述了太阳雨的“生态公益”理念,“特别是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太阳雨关注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关爱生命和生活的可持续,以提升清洁能源利用率来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让人类得到发展的同时照顾到城市发展与环境的和谐,真正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太阳雨是第一个提出生态公益理念的中国企业。这个十年前还籍籍无名的企业,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充盈的人文关怀,在太阳能行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业绩斐然的一匹黑马,在今天更是当之无愧地成为太阳能光热利用行业的领军品牌。
佛家说,常做财布施的人得财富。不得不承认,太阳雨的快速发展与其一贯的对公益慈善事业的投入有着很大的关系,而其生态公益理念的提出,更标志了这个快速发展的企业在公益战略上的成熟。
太阳雨的公益之路
2009年,中国慈善排行榜办公室中国企业2008年度慈善捐赠榜单,销售额和产值未进入前10000名的太阳雨却在慈善捐赠排行榜上名列第315位,捐赠为902.45万元。
仔细研究太阳雨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家民营企业公益战略的形成过程以及公益慈善活动对这家企业的意义。
在品牌建立初期,太阳雨就开始进行各种形式的捐赠,除了资助敬老院的孤寡老人、贫困大学生等弱势群体外,太阳雨还捐资兴建希望小学,在多所大学设立奖学金、助学金。但这些公益慈善活动,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活动,没有清晰的指向,也没有基于企业品牌发展方面的思考,只是企业和企业家自身的善良在指导企业的善良活动。
在谈到太阳雨热衷慈善公益事业的原因时,太阳雨董事长徐新建对媒体记者说:“做这些事情让我心里踏实。做了慈善,受到帮助的人笑在脸上,而我们笑在心里。企业发展壮大后对社会的回报是必须的。”
从企业品牌建设的角度说,一个企业从事公益慈善事业,是需要有根基的,这个根基就是品牌的公益基因。对于太阳雨来说,它的公益基因是乐善好施的董事长徐新建打下的。认识徐新建的人,都说他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善良的人。从小在农场长大的他,深受军人父亲和下乡知青的影响,从小就认定要做个好人。“看到了不去帮,我自己心里都过意不去。”这是徐新建常说的话。随着太阳雨品牌的建立与发展,徐新建把他乐善好施的个人行为扩大到企业层面,企业每年的慈善捐赠都在数百万元。事实证明,一个善良的企业创始人,决定了这个企业公益基因的纯真。
2007年之后,基于企业发展的需要,太阳雨开始在潜意识中,寻找与企业发展方向相符合的公益事件参与其中,并借鉴企业进行市场开拓的营销方式推广企业在公益事业中的表现。基于此,太阳雨开展了赞助全国第十届运动会、赞助世界旅游日、成为2008年中国残奥助威团独家合作伙伴等活动,试图通过参与公益事业,把企业品牌带到一个与行业竞争对手不同的境界。事实证明,公益事业上的关注与投入促进了太阳雨与社会大众,尤其是目标消费者的沟通,得到了消费者认可,因此极大地推动了太阳雨品牌的发展。
从2009年开始,太阳雨在企业公益战略层面上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太阳雨不断开展公益事业,并将其参与的公益事业通过各种传播方式与社会大众沟通,太阳雨“温暖、责任”的品牌印象成为更多消费者喜欢并选择太阳雨的主要理由,太阳雨的品牌形象和市场销售份额因此得到了快速提升。
同时,太阳雨在这个阶段开始思考如何成为一个上市企业,推动企业进入一个更加规范和良性的发展轨道上。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对“责任”的管理,上市公司必须是一个极有责任感的经营体。基于此,太阳雨开始思考如何在企业经营中,将公益慈善事业升级,上升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思考,并指导企业的经营和品牌建设。正是有了这样的思考,促成了中国第一家新能源企业国家级公益慈善基金的诞生,2009年10月28日,太阳雨公益慈善基金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宣布设立。
2010年4月,太阳雨凭借上海世博会的巨大影响力,把太阳雨的“生态公益”理念提升到新的高度。生命阳光馆为世博会诞生159年来首次设立,以‘平等・参与・共享’为主旨,表达了人类关爱生命、共享阳光的美好愿望,是一份阳光事业。这一宗旨与太阳雨的公益理念完全一致,中国太阳能光热行业领导品牌太阳雨的加入,意味着中国太阳能光热产业作为一个亮点,必将闪耀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
从慈善捐赠,到有意识地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再到对企业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战略规划和管理,对于太阳雨来说,这是一个不断参与、提升、反思、再提升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太阳雨将企业的社会责任概念和公益发展理念融入品牌建设中,进而不断促进品牌发展的过程。
公益战略的本质
是企业价值观与顾客的沟通
在中国庞大的企业群体中,参与各种各样公益慈善活动的企业数不胜数,尤其是在2008年四川大地震后,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各种公益慈善活动中,可是,真正能够通过公益活动促进企业再发展的企业并不多,甚至有些企业在公益慈善活动中花了不少钱,可是不但没有让企业品牌得到认可,反而让公众更加讨厌,甚至远离了这个品牌。
“企业的公益战略,本质上是与大众的价值观沟通。也就是企业通过公益事业和公益活动,向社会和我们的顾客传递太阳雨的企业价值观―什么是我们所倡导的,什么是我们所坚持的,这是和企业的经营一脉相承的。”谈到太阳雨的生态公益战略,太阳雨董事长徐新建如是表达他对公益战略的观点。
品牌的本质是关系,是品牌拥有者和品牌使用者互惠互利的关系。企业通过公益战略与大众和顾客群体的沟通,就是建立一种让顾客和大众更为了解企业个性和企业价值观的关系行为。
因此,企业开展公益慈善活动,需要的是与社会和大众的一种良好沟通方式,更重要的是,在沟通中传递的一定是企业的价值观。不能够看到公益活动的本质,就难以在企业公益事业的传播中达到好的目的。从本质上说,企业参与公益事业就是企业的好事,但现实问题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把好事做好,更不要说所有人把好事说好。正是从这个角度上讲,企业的公益慈善活动需要提升到战略层面进行管理,更需要专业人士进行专业化的操作。
关于企业公益事业的思考和建议
从简单的慈善捐赠,到有意识地开展公益活动,再到清晰的公益战略规划,太阳雨在公益事业上的实践,也给众多中国企业带来了新的模式和机遇。
对于一家有梦想的企业来说,要想持续成长,首先一定要成为一家负责任的企业,才能够奠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而向社会传递企业责任,就是企业在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方面与大众沟通。中国有句老话“多行善举必得益”,而《圣经》中的那句“施比受有福”,则更清晰地说明了企业参与公益事业的意义。
但目前,大部分企业对于公益事业的认识是不清晰的。开展公益事业,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部分。对那些想支持公益事业并希望做好的企业,我给出如下建议:
第一,必须有公益之心,而不是拿公益事业作秀;虚假的,在什么时候都是虚假的,伪公益活动将给企业带来更大的伤害。
第二,公益战略的本质是企业价值观与公众的沟通,因此企业的公益事业是需要规划的,要找到符合企业长期发展的公益战略方向,这样才能够持续,而且能够让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篇6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企业做为社会公民,已为大多数企业所接受。但企业作为作为独立的盈利机构,在做公益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到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公益营销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开始被人们说了解并接受,本文通过对公益营销的分析,让企业了解公益营销的运作方式和存在的风险,并提出建议,为企业采用新的营销方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益营销社会责任企业绩效
一、 引言
企业自产生以来,营销方式的选择一直都是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之一。对营销的研究也是层出不穷,比如社会营销、绿色营销、事件营销等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消费者消费意识的不断增强,传统的营销手段多带来的效应也在逐步递减,企业为了能再同品质产品众多的竞争市场立足并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迫切的需要寻求新的差异化营销来源。与此同时,宏观方面社会舆论又要求企业积极的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消费者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升也使得消费者对企业的期望越来越高,来自多方面的压力使得企业需要找到一种经营方式来平衡这几者之间的关系。1983年运通公司实施公益营销成功的协调了这几者之间的矛盾,并获得可观的经济利益,为企业营销决策者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式。在国内公益营销是目前许多学者争议的热点,人们对公益营销的认可程度并没有达成高度一致,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公益营销到底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是企业利益的提升还是仅仅是一种营销噱头?是纯粹的慈善还是能兼顾企业社会责任与利润的双刃剑?本文拟从公益营销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角度出发,通过构建模型、设计定量指标来论证公益营销与企业绩效之间是正相关。
二、公益营销内涵的界定
公益营销的出现以企业社会责任为前提,前者也是后者的体现方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的《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09)》中指出,公益营销又称为善因营销或关联营销,是企业与慈善组织合作,将产品的销售和社会问题或公益事业相结合,在为相关公益事业进行捐赠、资助其发展的同时,达到提高产品销售额、实现企业利润、改善企业社会形象的目的。笔者参考了许多学者对公益营销的研究,给出以下定义:公益营销,是以企业社会责任为前提、从战略的角度提出的一种营销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企业借助公益活动,通过捐赠、资助等一系列的公益手段,在促进相关公益事业发展的同时,达到提升企业的公众形象和品牌知名度,间接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公益营销并不是单纯的为了促进产品销售量而进行的营销活动,实际上,从一些成功践行公益营销的企业来看,这种营销方式最直接的作用是树立了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使消费者在心理上对企业产生认同感。至于公益营销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定义中给出的捐赠(捐物或者捐款)都只是实施公益营销的手段之一。在国内因为公益营销还处于引入阶段,所以其实施方式难免单调,在这一方面,跨国公司的作法值得借鉴,他们在我国的公益营销范围一般都圈定在教育、儿童和文体事业三个方面,采用的形式有:参与慈善组织的慈善项目、向慈善机构捐款、参与服务社区活动、资助图书馆、捐建学校、赈灾等等[1]。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明确的是,虽然公益营销的实施方式包括捐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企业进行了一次捐赠活动就是在从事公益营销活动,公益营销并不完全等同于一次促销活动或是一次偶然的捐赠,它是一种战略,而不是短期的战术行为,需要企业像对待其他营销活动一样,事先将整个活动策略规划好,持续投入、关注、实施。在国内许多企业都将公益营销视作一次孤立的捐赠事件,有的甚至认为只有到不得已的时候才不得不对社会进行短期的公益赞助。相比之下,公益营销在跨国公司的整个运作系统中属于常规操作,它们一般设有专门的公益事业部门,管理各个地区、市场的公益营销活动,每年按照固定的比例将一定的销售收入用于公益支出。而正是因为公益营销的长期战略性,所以短期内它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增长不大,由于成本的投入甚至会引起利润负增长;而长期的效果则是既能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同时也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公益营销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同其他的企业“经营工具”一样,公益营销无论作为企业总体战略还是只作为营销战略,它所产生的效果都不会直接指向于企业的直接利润,它往往是通过自身的效应作用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然后再间接的通过利益相关者来作用于企业的绩效,正如钟宏武在《企业捐赠作用的综合解析》中提出的公益营销的间接增值模型所赋予的意义,实际上是A作用于B,B作用于C的循环作用过程[2]。一般认为与企业利益相关的有企业员工、政府、社区、企业股东、消费者等几个群体,下面将分别分析公益营销对这些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一)公益营销对企业员工的影响
员工是企业构成要素中最重要、最基础的资源之一,企业经营决策的实施、企业最终目标的达成都有赖于企业员工去完成,同时企业采取的经营策略也会反过来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同时,企业员工队伍的质量及其结构决定了企业有着什么样的竞争力,所以公益营销对企业员工的影响值得探讨,一方面,如果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到公益事业中去,可以树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向员工传达本企业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这一信息,这样能够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荣誉感、自豪感和团体认同感,促进企业管理层、基层员工纵向和横向的交流,提升企业凝聚力,为企业扩大发展规模奠定基础。同时,员工会因为企业的公益行为而感到自豪,从而激发员工对企业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间接的影响企业的企业绩效。另一方面,企业实施公益营销传达出的企业价值取向为企业塑造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给人以信任和安全感,能够吸引人才前来就业。
(二)公益营销对政府部门的影响
众所周知,企业的生存环境有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而政府部门是企业外部环境的重要组成元素,根据公益营销的定义,公益营销是立足于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上,积极的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政府部门解决了目前政府尚难独立解决的问题,例如,社会救助匮乏问题、劳资纠纷问题,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谐,增加了社会的公共利益。企业的公益行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政府部门作为回报,会在政策上加以倾斜,甚至在企业遇到危机时,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从这个角度上企业又为自身赢得了有利的竞争环境,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会得到政府部门的欢迎和支持,在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营造一个良好的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公益营销对社区的影响
企业所在的社区是企业的立足之地,它为企业提供了企业生产经营场所、高素质的员工、企业所需要的基本生产和生活设施。另一方面,企业热心参加公益事业,首先受益的也是社区,企业的公益活动可能为社区增加了就业、改善了社区的基础设施等。企业在扩大企业规模、建立新的基础设施时也会得到社区的支持。
(四)公益营销对企业股东的影响
公益营销对企业股东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企业实施公益营销带来的经济利益使企业股东看到这种营销策略的可行性,会引起企业股东对公益营销这种营销策略的兴趣,进而提升公益营销在企业决策所占比重,其重要性得到突出体现,这样进一步的促进企业的绩效的提升。另一方面,企业因为公益营销而带来的经济效益,使企业所有者的经济利益得到了保证。
(五)公益营销对消费者的影响
利润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源泉,而利润的获得并不是单纯的依靠企业自身的努力就能得来的,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支持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企业所制定的任何经营策略都必须把消费者这一影响因素考虑在内,否则,再好的营销策略都是无的放矢,一纸空谈而已。同理,企业要采用公益营销策略,势必会对消费者产生影响。公益营销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在体现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一方面能形成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战略,吸引消费者眼球,另一方面,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拉近了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刺激消费者感知,增强了消费者的认同感。如同公益营销定义所揭示的,公益营销是以关注人为本,促进社会进步为立足点,借助公益活动来与消费者沟通,提升或吸引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的偏好,进而正面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根据专业在线问卷调查平台在2011年5月至12月份对公益营销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70%的消费者认为参与公益事业的公司会使得消费者更多的关注该公司,并对公司的品牌和产品产生信赖,89.37%的员工为本公司的公益行为感到骄傲[3]。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公益营销通过对企业利益相关者施加影响,从而对企业绩效的产生影响。如下图所示:
四、公益营销潜在风险
正如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公益营销在为企业带来可观利益的同时,如果企业操作不当也必不可免的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公益营销潜在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消费者的感知风险、企业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3]。
公益营销主要是通过公益来搭建与消费者沟通的平台,使消费者产生对该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偏好,所以消费者对企业做公益营销的认同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公益营销的成效。在传统观念看来,做公益是一种不求回报的行为。虽然公益营销是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出发点的,消费者平均受教育的程度较之以前也有一定的提升,但是真正能够理解企业公益营销并将企业的这种行为与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的消费者还是不多的,甚至有的消费者把所有的带有营销字眼的企业经营方式都统一理解为企业在搞推销。而且如果企业所选取的公益项目不能让消费 者了解到到底有多大的销售比例被用来做公益、或者是消费者觉得投入的比例太小,那么消费者就会对企业实施公益营销的真正目的产生怀疑,他们会认为企业是在利用公益机构来自我炒作。近年来,人们对农夫山泉“喝一瓶水捐一分钱”的公益创意提出越来越多的质疑正说明了这一点。
很明显,企业如果选取公益营销作为营销手段之一,那么企业在其他营销方式上的投入预算肯定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有时候,公益营销会导致企业当期利润的下滑,虽然公益营销一旦成功实施,会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收益,但是其经济效应的滞后性同时也是企业不得不考虑的潜在风险之一。并且,实施公益营销会增加商品的差异化,但是相对于其他营销方式也是存在机会成本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规定向公益事业捐赠的公司、企业可以获得税收优惠,并且捐赠应当是自愿和无偿的,不允许用捐赠的名义从事营利活动。根据该政策,如果企业在实施公益营销时处理不当,会有为了税收优惠而从事公益活动之嫌,那么企业实施公益营销的合法性就会受到质疑,同时也危机企业的自身形象。
五、结论与建议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公益营销是一种能够解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实现企业经济利润矛盾的营销方式,企业与公益组织合作,选取合适的公益项目与消费者沟通,帮助非营利组织推行公益的同时间接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达成企业与社会、消费者三赢的局面,由此可见,公益营销的存在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之上的,它在企业营销方式的选择方面是具有借鉴性。企业要成功实施公益营销,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设立专门的公益营销部门,将公益营销纳入战略范畴来进行管理。按时间跨度划分,公益营销分为一次性公益营销和持续性公益营销,前者的时间跨度具有季节性或者阶段性,这类活动本身可控性强,但是由于时间还是相对比较短,一般不能给企业带来长期的利益。当然也不排除在特殊环境下,能够为企业带来丰厚的短期经济效益。虽然如此,出于对企业长远发展考虑,笔者认为,如果企业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公益营销,将其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体系,持续运作下去,必然会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我国蒙牛乳业在短短几年内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壮大,成为全国乳业行业的领军品牌非常生动的印证了这一点。
(二)企业在做公益营销时要注意选取合适的公益项目,确保公益活动与本企业品牌的匹配度。只有这样才能在活动中让消费者感知到企业的公益行为,而不仅仅是企业投资,公益机构做公益。
(三)企业在决定实施公益营销时要做好公益营销的财务预算,并且要把公益营销带来的机会成本考虑在内,以防范公益营销带来的财务风险。
(四)为了确保消费者能真切的感受到企业实施公益营销并不是单纯的为了企业利益,更不是利用公益事业牟利,企业有必要适度的公开公益营销活动中公益的投入比例。
总而言之,公益营销对于企业而言,可以帮助企业做到“名利双收”,即宣传了自己的品牌、负起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同时企业可以拓展了自己的销售渠道,增加了消费者的忠诚度,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当然,企业在实施公益营销的同时也要注意防范公益营销带来的潜在风险。
参考文献:
[1]中国网.中国慈善新趋势:公益营销出现捐赠资源多元发展.2009.10.13.
[2]刘满风.市场营销绩效评估模型与系统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03.10.
篇7
【关键词】公益 广播影响力 FM985扬州新闻广播 公益品牌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媒体除传播信息外,还具有一定的宣传、教育、服务等功能。学者童兵认为,“新闻传播事业的社会功能有报道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传授知识、提供娱乐、刊播广告。其中服务社会、指导生活的功能,大量地体现在为社会、为公众所提供的具体服务和具体指导之中。”①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媒体需要更多弘扬“平等、友爱、互助、共享”的公益理念,举办多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对社会弱势群体给予关怀和帮助。
公益活动是指“一定的组织或个人向社会捐赠财物、时间、精力和知识等活动。公益活动的内容包括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知识传播、公共福利、帮助他人、社会援助、社会治安、紧急援助、青年服务、慈善、社团活动、专业服务、文化艺术活动、国际合作等等形式。”②公益不仅是物质层面的,也是思想精神层面的。广播可以通过组织针对性的社会公益活动引起受众的关注与参与,增强媒体与受众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增强美誉度和感召力。近两年,扬州FM985新闻广播积极组织“经典诵读进校园”“寻找我的生命通道”“暖手行动”“彩虹跑”以及“12355青春热线”线下活动等一系列公益活动,吸引了扬州市民的广泛参与,有效提高了媒体影响力和竞争力。
一、传播公益理念,塑造责任广播形象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在当下媒体竞争的格局中脱颖而出、提升自身的影响力成为媒体策划的着力点。通过将媒体传播与公益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让媒体亲近民众、体现更多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塑造良好的媒体形象。
媒体形象“是指媒体(频率、频道)名称、节目标志、节目风格和特色、节目宗旨、节目声誉、节目包装、节目结构、听众认同等有形无形的总和。”③媒体的形象存在于受众心中,是受众对媒体的整体感觉和印象,是受众选择和衡量一个媒体的标准。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亲民形象有利于广播频率在受众心中形成持续的影响力,有利于提升舆论导向的有效性。
媒体公益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不仅是要为社会大众服务,更重要的是传播平等互助、志愿服务、集体关怀、文化传承等公益理念,让公益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在传播公益理念和积极价值观的同时,塑造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形象。例如,FM985扬州新闻广播走进农民工子弟学校开展“暖手行动”,和孩子们交流,邀请心理专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公益并不一定是大笔的捐款,也可以是生活中一个简单的“暖手”行为,该活动传播了“生活即是公益”的理念。
FM985扬州新闻广播除组织相关的关爱活动外,还致力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经典诵读进校园”是发扬中华文明的公益推广活动,新闻广播主持人走进汶河小学、东关小学、同心农民工子弟学校等多所学校,通过举办节日诗会、与学生同诵读等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推动了扬州市经典诵读工作的开展,受到了各学校师生的欢迎和肯定。“经典诵读进校园”活动将中国传统诗词带进了社会大众的生活,人们通过广播频率听到了很多优美的中华诗词,中华传统文化通过广播频率的电波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感恩是中华传统美德,FM985扬州新闻广播还组织了“爸爸妈妈我爱你”感恩婚庆大典,为50对结婚25周年以上的父母补拍婚纱照、举办集体婚礼。活动选择在母亲节上午启动报名,在父亲节下午为从未穿过婚纱和礼服的父母们举办了集体婚礼。这场活动的直播融入了见证爱情与感恩亲情的内容,几对父母的现场访谈笑中带泪,为听众带来了感动和温暖。这场活动的开展让这些为子女辛勤付出一辈子的父母穿上了婚纱礼服,让子女们找到了一个感恩父母的方式,大声说出对父母的爱。这个活动的主旨虽然是感恩父母,但传播的却是感恩生活的大公益理念。“经典诵读进校园”和“爸爸妈妈我爱你”这两个活动丰富了大众的精神世界,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满足了受众精神文化的需求,传播了文化传承的公益理念。
FM985扬州新闻广播有针对性地策划和组织的系列公益活动,为大众提供各种服务、传播传统文化、宣传主流价值观,彰显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有效提升了广播频率的吸引力,塑造了责任广播的形象。
二、打造公益服务内容,提升广播影响力
在当下,媒体要想更好地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受众的中心地位,就要突破单纯传播信息的藩篱,主动走进生活、走近公众,做社会公益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FM985扬州新闻广播在策划公益活动时注重贴近生活,注重公益活动的实用效果,不做表面文章,使活动的影响力达到最大化,真正传播了正能量。
(一)贴近生活,扩大影响
“三贴近”和“走转改”是新闻工作者的行为准则,这一准则同样适用于公益活动的策划。不走进生活,不走进群众中,不了解群众的需要,最后出来的策划方案也就没有依托,活动也就不会具有影响力。
扬州作为一个地级市,经济、教育、城市设施等方面的优质发展吸引着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口,他们拖家带口来到扬州,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孩子的上学问题。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就读于农民工子弟学校,学校的教育水平相对比较落后,而农民工子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生活也会出现很多问题。FM985扬州新闻广播围绕这群孩子开展了“暖手行动”。节目组不仅带着心理学专家走进扬州向往农民工子弟学校与孩子们互动,设立“成长信箱”进行心理疏导,还给孩子们送上了“暖手暖心”礼包和图书。活动还安排了孩子们进行现场表演,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孩子们展示自我的空间,有利于提升孩子们的自信心。
“寻找我的生命通道”是针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地震、火灾等灾难策划的一个演练推广活动,直播过程融消防演示、现场问答、互动访谈、应急演练为一体,实现了自救自护知识的有效传播。
这些公益活动从人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现实问题出发,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为人们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这些贴近人们生活的公益活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参与,FM985扬州新闻广播也通过活动的策划与播出打造了丰富的公益服务内容,增强了受众的认同感,扩大了频率影响力。
(二)线上公益节目与线下活动互动,突出实用性和服务性
公益活动要具有更持久的影响力,就要富于实用性,让人们感受到活动对自己生活的切实帮助。FM985扬州新闻广播开通的“12355青春热线”节目通过对典型事件的分析、敏感问题的解答,为青少年的成长及家庭的教育提供了实用的参考意见。
“12355青春热线”节目以直播室访谈、听众互动、专家答疑解惑等为主要形式,以青少年学习、生活、情感为主要服务内容。节目邀请长期致力于青少年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法律、心理、教育等方面的专家做客直播室,结合时事热点和青少年成长过程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度分析和建议引导,为青少年答疑解惑。
FM985扬州新闻广播建立了有关青少年维权的主要法律法规、青少年维权主要问题、青少年心理生理等常见问题的信息库,解决每一档节目每一个问题的专家库,此外还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听众库,详细记录听众的诉求。信息库的建立能够更准确、细致地帮助青少年解决成长期遇到的问题。FM985扬州新闻广播还成立了一个志愿者服务团,通过节目宣传、网络宣传等形式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活动中。除线上节目外,新闻广播还展开丰富多彩的落地活动:组织主体性现场互动、面对面交流;组织针对特殊群体如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弟的现场讲座与心理疏导;组织“暑期自护夏令营”,走进社区了解生活急救常识、走进派出所掌握防骗防拐技能等。这些团队的成立和活动的开展不仅解决青少年的现实问题,也提升了他们的生活技能和自护能力。
青少年是社会的主要构成部分,不同年龄层的青少年有不同的烦恼和问题,关注青少年问题是一个持久的主题。FM985扬州新闻广播开通的“12355青春热线”实用性强,在社会上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力。
FM985扬州新闻广播策划了一系列贴近生活、具有实用性的公益活动,将公益与自身的频率发展结合起来,打造了富有公益服务性的广播内容,吸引了广大市民的广泛参与,增强了受众的认知度,提升了广播的社会影响力。
三、利用新媒体经营公益品牌,提升广播竞争力
随着中国传媒体制的改革,媒体的传播模式由原来的以传者为中心转变为以受者为中心,广播节目的商品属性提升到与政治、社会、文化属性同等重要的位置。媒体在市场中生存既要发挥喉舌作用做好传播,又要发挥产业功能做好经营。媒体要按照市场需求来运营,一手抓传播一手抓经营,力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为实现这一目标,媒体自身的品牌经营无疑是一条有效的出路。
在信息时代,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和竞争资源。媒体的竞争说到底是对受众注意力的竞争,而受众的注意力能否持久,取决于信息的影响力以及媒体品牌的竞争力。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有了影响力大的品牌就意味着有了广阔的市场。品牌经营也是媒体竞争的武器,通过公益活动塑造媒体的品牌形象,有利于提升媒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微博、微信的出现为媒体品牌的经营提供了新的平台,广播公益活动的传播有了更多的推广渠道。微博的低门槛进入和便捷运用,改变了人们参与公益的方式,每个人都能随时随地分享、参与公益活动,更灵活、有效地传播公益理念。微博将公益延展到人们日常生活的空间,人们通过信息、转发、评论等互动形式参与和体验公益,将公益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微博的裂变式传播可以将公益活动的信息以及现场情况迅速、广泛地传播,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元素的融合又使公益活动立体生动,从而引起大众的情感共鸣,大大提升了活动的传播效果。
要让公益活动成为一个品牌,需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同参与塑造。传统媒体组织、策划的公益活动,通过微博、微信平台提前造势,率先在网友和手机用户中产生影响,传统媒体跟进宣传报道。在活动进行中,微博可以通过图文、短视频等形式进行全程直播,电视、广播等媒体可以录制实况也可以现场直播。活动结束后,媒体还可以进一步整合资源,进行深度报道。微博还可以加强后续活动报道,延伸、扩展活动的影响力,让公益的主题和理念深入人心。长此以往,媒体就能打造出公益品牌,实现品牌经营。
例如,FM985扬州新闻广播组织的“彩虹跑”活动。活动前期,FM985扬州新闻广播在微信平台了“彩虹跑”活动的信息,并及时答复网友疑问,还设置了一些话题进行互动预热。随后,FM985扬州新闻广播在微博平台借助#彩虹跑报名#这一话题启动报名,并在微信平台和电话平台同步开启,扩大报名来源。在报名过程中,新闻广播及时用微博官方账号公布报名信息。在活动现场,FM985扬州新闻广播同步开启频率直播和微博直播,直播车跟在奔跑的人们身后,即时将现场情况通过声音传播出去。频率微博直播发起了“唐子城 嘉境彩虹跑”的话题,从现场准备时就进行图文直播,活动开始后将终点、跑道各部分的情况用图文的形式予以。奔跑中的参赛者也可以拿起自己的手机将途中的所见拍摄下来与微博用户分享。新闻频率官方微博直播的图文和参赛者、志愿者的微博将“彩虹跑”的活动现场立体丰富地予以呈现,增强了用户与听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提升了活动的影响力,媒体的公益品牌也在这样的活动中不断强化和完善。
媒体通过策划公益活动表现社会责任感,表明自己对公众的态度,在受众心目中树立了富有责任感的媒体形象,赢得了受众的心理认同,拉近了受众与媒体之间的关系。新媒体时代,广播结合新媒体进行公益活动传播,增强了用户的体验感和现场感,为公益品牌的经营拓宽了渠道,提升了广播竞争力。
四、结语
篇8
征求意见稿同时规定,环保社会组织和环保志愿者代表可以担任环境特约监察员或监督员,对环保主管部门或企事业单位进行监督;环保主管部门要为环保社会组织环境公益诉讼提供协助。
今年开始实施的新环保法的亮点之一,就是设立专章规定了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新环保法第五章提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这一章同时对环境公益诉讼等进行了规定。环保部表示,征求意见稿就是为落实第五章的规定制定的。
根据征求意见稿,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范围包括:制定或修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政策、规划和标准;编制规划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可能严重损害公众环境权益或健康权益的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的调查处理;监督重点排污单位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及相关公益活动以及法律、法规或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篇9
【关键词】NGO组织;社会化媒体;社会化媒体营销
互联网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近年来,社会化媒体对民众的影响力也在逐步增强,且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其中社交网站的发展极大缩短了人们之间的交往距离,扩大了人们的交往范围。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概念也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一、社会媒体营销及其对NGO组织的影响
社会化媒体营销是利用社会化网络,在线社区,博客,百科或者其他互联网协助平台和媒体通过传播、资讯的方式处理公共关系和维护开拓客户服务。一般社会化媒体包括工具包括论坛、微博、豆瓣、人人这样的社交平台,还包括土豆、优酷等视频网站。社会化媒体的高度数字化信息,使得人们能通过数据分析较快且准确定位于目标群体集中的传媒平台。
通过转发日志、分享图片或上传视频音频,使网民对公益事业的关注、大众对公益事业的参与监督都变得简单可行。这一方面将加剧NGO组织财务、项目透明化的压力,但同时这也是一个绝佳的宣传机会。NGO组织在媒体平台上将财务的透明度提高,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其公信力将得到极大地提高。NGO组织如果合理和创造性的运用社会化媒体营销对组织本身的发展将大有裨益。
二、NGO组织的社会化媒体营销发展现状
(一)国外发展现状
国外NGO组织对社会化媒体营销的认识和利用较早,且已形成了较为健全的体系。一般情况下,国外的NGO组织在网络上都有自己较为完备的主页,且有专人负责网站的维护与更新。定期活动资讯,更新活动介绍。开拓自己的公益社交渠道,促进有公益心的人群线上线下互动。同时他们还有效的利用twieer、facebook等社交平台推广宣传自己的公益理念和公益活动活动、进行志愿者招募。同时提高财务透明度,在网站将其公益项目账务公开,接受大众监督,获得公众对其公信力的支持。这种低成本、高收益的营销模式,在全球化背景下使得许多国际性NGO组织得到高速发展。
(二)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的NGO组织发展属于晚发外生型,受国情的限制,其发展现状和发展模式国都与国外有较大的不同。由于资源的匮乏、规模的有限,专业人才、专业教育不足的问题,使得整体质量良莠不齐。近年来频发的公益资金挪用,空壳公益项目,与商业相勾结的公益活动,更使得公益机构的公信力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重建社会信任,发挥NGO组织的社会功能对国家、机构、工作者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虽然有部分组织意识到了传播营销的重要性,但传统传媒领域中的传播方式、传播手段和资源使用上等多方面都与NGO存在不兼容状况。
目前我国的NGO组织已开始广泛使用这种方式去运营,然而除了一部分时效性特点较强的受到广泛关注的微博活动外,众多NGO组织的社会化媒体营销仍处于起步阶段。这种低成本、全球化以及潜在的巨大影响力使得社会化媒体成为NGO组织达到并实现较高目标的理想渠道。如何使理想渠道成为现实成为目前NGO组织研究发展的重点。
三、社会化媒体营销在我国草根NGO组织组织发展中的运用
(一)我国草根NGO组织组织的发展困境
我国的草根NGO组织在汶川地震后日趋活跃,发展迅速,在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反映公众利益诉求、提供和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舒缓就业压力和推进公益事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整体而言,我国草根NGO组织的发展仍十分脆弱,存在着普遍规模小,能力弱,社会公信度不足等问题。而制约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则是受外部环境的挑战与草根NGO组织自身的挑战两方面共同影响的。
从外部环境上来看,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社会对NGO的了解与认知程度还非常有限,且公众对于NGO的认识和了解一般都是通过媒体、网络的渠道所实现,而新闻媒体则是一种时效性强,更新率非常高的传播方式,因此公众通过这一渠道来认识了解NGO在很大程度上都会随着新闻热点的迅速转移而缺乏持续的关注。
从其草根NGO组织自身上来看,由于其本身存在规模有限,资源匮乏,管理水平低等问题,使得这些组织也无暇顾及到营销传播的问题,而即使其意识到了营销传播的重要性,它们也会在传播方式、传播手段和资源使用上依赖于传统的媒体传播方式。而与这些传统的媒体合作则具有比较高的难度和不可控性。
这体现在一方面大众传媒对于新闻的曝光与支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那些不具有独特新闻性的信息很难获得媒体的关注,而一般草根NGO组织参与的事件的新闻很难获得媒体的青睐。另一方面,大众传媒虽然也提供了广告这类形式的信息传播渠道,但是面对高额的广告费用,也使得草根NGO组织们望而却步,且NGO本身作为一个公益性机构采用这种高额广告投放的形式进行传播也很容易受到公众的质疑与诟病。
(二)社会化媒体营销运用可以带来的优势
社会化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传播形式,本身具有参与性、公开性、交流性、社区性和低成本等特征,这些特征能够为这些草根NGO组织提供一个较低门槛的传播基地,以及一个相对便利的沟通渠道、和更精准的目标人群。这主要体现在首先参与性方面,与传统媒介由其自身掌握话语权不同的是,社会化媒体能够使更多的用户通过自己的方式参与到传播当中,能够自己创造内容,既是自己的受众也是内容制造者。
因此草根NGO组织可以利用这一优势通过这个渠道来宣传组织的宗旨,树立组织的品牌同时还能招募和吸纳更多的志愿者或是组织成员。目前,已有许多的NGO组织在社会化媒体上建立了站点。它们利用这些站点传播组织信息、更新项目进展、开展网络活动。一些先行者,如中国扶贫基金会、绿色和平、世界自然基金会,已经在社会化媒体上获得了为数不少的拥戴者。
其次在公开性方面,一方面为公众们自由的使用参与社会化媒体提供了自由的环境,另一方面,这种自由与公开也恰恰成为公众监督NGO组织的一种手段和方式,NGO组织也可以有效的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及时的信息、分享、反馈等与公众在社会化媒体上展开深度的交流与互动,以此来建立自己的公信力。
再次社会化媒体实质上为NGO组织与公众之间提供了一个长期沟通与互动的平台。相较于传统媒介方式,去掉了广告包装背后的那种隔阂感。通过这种直接和长期的交流互动,双方之间也会逐步由陌生走向熟悉,同时也拉近了与受众间的距离,更易获得支持。
最后社会化媒体的社区性和低成本,又能帮助NGO组织找到网络中的公益“圈子”,从而找到合适的目标受众。并且即使是在NGO组织运营费用缺乏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数字网络等形式进行社会化媒体的营销,一方面这减少了营销所涉及到的实体费用,如广告等;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与大众在网络上的互动反馈,帮助NGO组织进行评估改善。
四、策略探讨和建议
NGO组织的营销传播与企业不同,但是二者都是为其自身宗旨的传播而服务的。在营销方面,NGO组织可以借鉴企业的传播与管理方法,去推动自身品牌的传播。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效发挥社会化媒体的营销手段的作用,一个好的营销策略的建立能偶帮助NGO组织更加有效率的实现自身的组织使命,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需要把握受众的心理特点和需求特点,有针对性有价值的内容。以往传统程式化的新闻语言或是口号在当下不易获得受众们的关注,我们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新闻形式来向受众宣传NGO组织的理念,如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言之有理的观点;幽默搞笑的段子、图片或视频;具有艺术性的视听文件;测试、游戏等有趣的应用等,通过这些形式来使受众产生共鸣或认同感。
其次也要注重对于线上网络形式的管理与宣传,这表现为可以通过微博、人人网、微信等消息,并及时的回复用户的反馈、提问等,拉近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同时可以设置一些便于参与的线上网络活动,如“随手拍公益”、或是有趣的小测试等,让用户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参与公益活动,同时也达到了再传播的目的。
最后要注重打通线上线下的渠道,整合营销,借助企业、或是大众媒体、网络媒体的资源优势,通过以电子商务、自主创办SNS 社区和客户端与应用软件的形式,进一步建立组织的品牌形象,推动组织的价值使命传播。
参考文献
[1] 纪丕霞.我国草根NGO发展的难题分析[J].科技信息,2006(01).
篇10
【关键词】公益性捐赠;会计利润;企业所得税
随着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对外捐赠的行为也日益普遍。捐赠从性质上可分为:公益性捐赠和非公益性捐赠;从形式上可分为:货币捐赠和非货币性捐赠;捐赠方式有直接捐赠和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进行的捐赠。由于现行税法明确规定直接捐赠和非公益性捐赠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不予确认,此类捐赠对企业利润和所得税的影响是相同的,但对符合规定的公益性捐赠,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有限额标准,所以不同的捐赠形式和不同行业性质的企业进行捐赠对企业利润和所得税影响各不相同。本文将对公益性捐赠的财税处理及不同的捐赠形式和不同行业性质企业进行捐赠对企业利润和所得税产生的影响做简要分析。
一、现行财税政策对企业捐赠在会计、税收处理上的相关规定
1.会计准则对企业捐赠的规定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及具体准则均未对企业捐赠进行直接的规定,仅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附录部分“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中的“营业外支出”里提及,规定“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的内容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等”,但对捐赠资产的计量及具体账务处理没有进行详细的说明。
2.税收法规对企业捐赠的规定
税收法规对企业捐赠的规定主要涉及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具体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第八款规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视同销售货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实施细则》第五条第一款规定“单位或者个人将不动产或者土地使用权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视同发生应税行为”。
《关于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第十一条规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无偿提供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服务,但以公益活动为目的或者以社会公众为对象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一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所称公益性捐赠,是指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
在上述税法规定的情形中,会计准则对企业捐赠认定为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不属于企业生产的经营费用,要求从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中直接扣除。而税法对企业捐赠则明确要求分解为按公允价值视同销售和捐赠两项业务进行流转税和所得税处理,并且捐赠支出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规定有标准和限定。
二、现行财税政策下公益性捐赠的的财税处理及对企业利润和所得税的影响
例1:假定A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人,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企业所得税税率适用25%。2013年对外捐赠,取得公益事业捐赠统一票据117万元,捐赠前利润1000万元。假设A公司无存货提跌价准备,也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采用不同的捐赠方式对企业利润和所得税的影响如下页表所示。
通过对比,将自产的产品直接捐赠或是销售后以货币捐赠,其经济实质相同,对会计利润产生的影响是一样的,均为903万元。但货物捐赠是将成本、税金及将隐含的利润捐赠出去,货币捐赠是将包含的税金和已实现的利润进行捐赠,因此所造成的应纳税所得额差异20万元,影响企业所得税5万元。
捐赠同等价值的物资,采用捐赠自产产品或是购买产品进行捐赠,虽捐赠物资的价值相同,但商品成本价值不同,影响企业利润20万元,同时按照税法“销售自产货物的为实际生产成本,销售外购货物的为实际采购成本”的规定,对视同销售成本确认的金额不同,造成应纳税所得额差异40万元,影响企业所得税10万元。
例2:假设B公司为“营改增”纳税人,主营业务为电视媒体广告。增值税税率适用现代服务业6%的税率,捐赠前利润1000万元,2013年从承包的时段中为某公益性基金组织免费播放公益广告,刊例价100万元,取得公益事业捐赠统一票据100万元。假设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按税法规定此项业务属于“以公益活动为目的”,不作为视同销售处理,不具有纳税义务。但在会计核算上,由于核算的对象“时间”是虚拟的,不论捐赠是否发生,所对应的成本都已产生,如果按成本核算此笔业务,捐赠业务对应的成本已经在“主营业务成本”进行核算,“营业外支出”无对应的会计科目,无法进行会计计量。如果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将捐赠业务按公允价计入“营业外支出”,同时记录主营业务收入,虽不符合收入“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的规定,但能反映该笔业务,并因此产生相关的纳税义务。
具体会计处理如下:
借:营业外支出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94.34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66捐赠公益广告后的利润总额为:1000+94.34-100=994.34万元。
所得税方面:捐赠金额100万元小于本年度税前可扣除的公益捐赠限额120万元(1000万元*12%),确认税前允许扣除额为100万元。2013年应纳税所得等于利润总额994.34万元,缴纳企业所得税248.59万元。
B公司捐赠与A公司相比,同为捐赠公允价值100万元,由于捐赠物不具有实物形态,并且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低于A公司,所以缴纳的所得税均高于A公司任何形式下捐赠所缴纳的所得税。
如果B公司不记录此项捐赠,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均为1000万元,缴纳企业所得税250万元。虽然比记录捐赠多缴纳所得税1.41万元,但由于未记录不产生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因此少交增值税5.66万元,总体比较,确认捐赠业务比不确认多承担税负4.25万元。
三、公益性捐赠在现行政策下的财税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建议完善企业捐赠业务的会计制度,尽快对企业捐赠相关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做出明确规定,方便实务工作,增强会计计量的规范性。
由于企业采用不同的捐赠方式、不同行业性质的企业进行同等数额的捐赠所承担的税负不一致,企业捐赠承担的税负较高,不利于我国捐赠事业的发展。企业进行非货币捐赠,没有经济利益的流入,使企业利润和所有者权益减少,而在这基础上征收流转税和所得税必然加大企业的捐赠成本,相当于国家财政对捐赠资金的一种扣除。建议加大税收优惠力度,放宽所得税税收优惠的范围,如对企业公益性质的直接捐赠允许税前扣除并对企业捐赠超过当年应纳税所得额的,允许递延到以后年度抵扣,减轻企业捐赠税负,降低捐赠成本,鼓励企业捐赠的积极性,促进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诸玉.企业捐赠的财务与税务问题探讨.中国市场,2011年第13期(总第6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