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走势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7: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走势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发达国家经济走势展望
(一)美国经济增速有望加快2013年美国实际GDP增长1.9%。其中,个人消费支出贡献1.33个百分点,私人投资贡献0.84个百分点,公共需求显著拖累经济增长,联邦政府支出对GDP贡献为-0.44。失业率显著下降,由年初7.9%下降至今年2月份的6.7%。房地产市场强劲复苏,全美房屋均价上涨21%。今年以来,零售销售在2月份实现0.3%的正增长,ISM制造业PMI指数也从1月份51.3升至53.2,显示出美国经济在遭受严冬放缓之后又重新恢复活力。3月咨商会消费者信心指数攀升至82.3,创2008年1月以来新高。房地产市场稳定复苏,2月新屋营建许可环比增长7.7%。国会两党去年底达成2014、2015两个财年预算协议,财政减支对经济增长的拖累将有所减少,去年调高联邦税率和削减支出带来的不利影响也将逐步消退。总体看,美国经济增长内生动能呈现明显增强势头。然而,美联储自今年1月已启动退出量宽进程,按照目前进度年内将会结束购债计划,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升息时间有可能进一步提前。美联储逐渐缩减购债规模以及加息预期提前将逐渐推高利率,对股市上涨和房地产市场复苏带来压力,制约消费和投资增长。不过,与2013年低速增长相比,今年美国经济增速会有所加快。美联储3月份预测2014年经济增长2.8%—3.0%。(二)欧元区经济有望实现正增长在经历了连续负增长之后,去年四季度欧元区经济实现0.5%同比正增长,经济企稳回升态势基本确立。今年欧元区经济增长面临诸多有利因素:一是内生增长动力趋强。私人投资将逐步提速,欧盟委员会预计今年欧元区总投资额将扭转去年的下滑态势实现2.3%的增长。居民消费动力增强,3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创2007年11月以来新高,欧央行预计今年欧元区私人消费增长0.7%。二是出口有望更快增长。欧央行预计今年欧元区出口将增长3.6%,较去年提高2.5个百分点。三是宏观政策相对宽松。欧央行将在较长时期维持超低基准利率。欧盟财政政策在着力削减赤字、巩固财政纪律的同时,将更多兼顾经济增长和就业需要。《多边财政框架2014-2020》正式实施,未来7年财政拨款总额将削减3.7%,但用于促进经济增长和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支出大幅增加37.3%。欧盟委员会预计,今年欧元区政府消费支出增长0.5%,公共投资占GDP比重维持在2.1%。然而,欧元区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仍在修复,金融市场能否保持稳定向好态势尚待观察。重债国财政整顿和经济结构调整任重道远,若执行不力,不排除其债务问题出现反复。失业率居高难下,美国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措施可能导致部分资金流出欧元区,乌克兰政局骤变导致俄欧关系紧张。总体看,欧元区经济面临的内外环境依然复杂多变,下行风险不容忽视。综合判断,今年欧元区经济增速在1%左右。(三)日本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2013年日本经济温和复苏,实际GDP增长1.5%。其中,私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公共投资和住宅投资拉动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企业投资减少和贸易逆差则拉低经济增长率0.5个百分点。进入2014年以来,日本经济基本面未发生显著变化,延续了温和复苏势头。但是,4月份消费税由5%提高至8%,日本政府已出台历年来总额最高的预算案,其中包括500亿美元刺激经济计划,以缓解消费税提高对经济的冲击。然而,在企业普遍未提高基本工资的情况下,消费税提高必然抑制消费支出增长,进而影响企业扩大投资。与此同时,日元贬值的外贸红利难与去年相比,长期性和结构性改革进展缓慢,人口老龄化与保障性支出、财政重建与经济增长、通胀目标与央行政策风险等多重矛盾交织加大了宏观调控难度。综合判断,今年日本经济增长动力有所减弱,消费和出口乏力将是制约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预计今年经济增速将先高后低,全年增速在1.2%左右。
二、主要新兴经济体走势展望
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导致全球流动性收紧,资本持续流出使印度、印尼、巴西、南非、土耳其等过度依赖外部融资的新兴经济体结构性矛盾显现,金融风险积聚,国际大宗商品需求减弱进一步加大了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经济下行压力。乌克兰地缘政治冲突使俄罗斯经济遭受重大冲击,资本外逃对股市、汇市稳定影响较大。为阻止货币持续贬值,缓解资本外流压力和控制通胀,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土耳其等国央行均已加息。利率上升进一步制约经济增长,预算赤字较高限制政府财政政策空间,部分国家被迫启动结构性改革,短期内对经济增长形成拖累。与此同时,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进程中将继续伴随结构调整,降低经济对进口需求的依赖,全球贸易量仍将维持低速增长态势。总体看,在内生动力不足、外需拓展空间不大、国内宏观调控空间受限、发达国家政策溢出效应冲击、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交互影响下,今年主要新兴经济体增速较去年难有较大起色。(一)俄罗斯2013年俄罗斯GDP同比增长仅为1.3%,工业产出仅增长0.1%,同时CPI高达6.5%。目前看,俄罗斯经济增长面临诸多风险:一是地缘政治冲突加大了俄罗斯经济下行风险。今年以来,克里米亚“脱乌入俄”引发的地缘政治冲突已沉重打击了消费和投资信心,俄罗斯股市大幅下滑,卢布贬值至记录低位,一季度资本净流出规模预计将接近700亿美元,高于去年全年630亿美元的资本净流出规模。标普和惠誉已将俄罗斯经济前景评级由稳定调降至负面。二是能源价格下跌导致出口收入下降。美国页岩气革命可能导致世界市场能源价格持续下跌,美欧对俄罗斯的制裁可能继续升级,加剧了俄罗斯能源出口的不确定性。三是经济增长面临滞胀风险。今年3月CPI年率升至7%,一季度GDP可能环比零增长。综上判断,俄罗斯经济增长前景黯淡。俄罗斯央行最新预计2014年经济增速可能跌至1%以下。(二)印度印度统计局预测2013—2014财年(2013年4月1日—2014年3月31日)印度经济增速将达到4.9%,稍高于2012—2013财年4.5%的本世纪最低水平。为应对经济增速下滑,印度政府出台了加快项目审批进度、限制资本外逃、通过提高柴油机价格减少国家电力委员会资金缺口等一系列短期措施,同时进一步加大税制改革力度,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吸引制造业投资。上述政策对稳定市场信心收到了良好效果,目前印度经济已经基本企稳。然而,印度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深层次矛盾在短期内难以解决。来自“落后阶级”的大量贫困人口仍将对印度财政造成严重负担,制约其财政政策的实施空间;传统种姓制度和殖民统治共同导致的低效率的政党政治模式仍将严重影响政府效率;能源严重依赖进口和制造业竞争力偏弱的局面也难以根本改变;在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企的背景下,印度国内通胀率很难迅速回落。因此,短期内印度经济增速很难恢复到金融危机前8%—9%的较高水平。IMF预测2014—2015财年印度经济增速将达到5.4%,稍高于2013—2014财年水平。(三)巴西2013年巴西经济增长2.3%,高于2012年的1%。广义消费者物价指数(IPCA)逐月攀升,12月升至5.85%。贸易顺差较2012年下降87%,创2013年来最低。资本净流出122.6亿美元,为2002年以来首见。今年以来,经济出现较好复苏势头。1—2月份,就业、居民收入、工业生产、零售等指标均较去年同期有所提高。全年看,一些有利因素有助于巴西经济持续增长:一是世界经济持续复苏、雷亚尔大幅贬值有利于巴西扩大出口;二是政府今年将陆续推出包括减税和关税结构调整等在内的新一轮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增强经济增长动力;三是今年和2016年,巴西将先后主办世界杯和奥运会,将有利于促进消费和投资增长。但是,巴西经济增长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一是通胀率压力依然较大,罗塞夫政府通过政策管制压低燃油价格的做法难以持续,巴西央行已将2014年通胀率预期上调至6.11%;二是国际收支总体状况不容乐观。2013年巴西经常收支赤字占GDP比重升至3.66%,预计今年大宗商品需求仍将疲弱、美联储退出QE继续引发资本外流,巴西国际收支平衡面临巨大挑战;三是为应对资本外流和通胀上升压力,巴西央行仍将维持紧缩货币政策,4月份基准利率已升至11%,对经济增长形成较大制约。综上,今年巴西经济增长仍将疲弱,巴西央行最新预测2014年经济将增长1.7%。(四)南非受内需不振、出口需求疲软、国内工人罢工和货币大幅贬值影响,2013年南非经济仅增长1.9%。CPI上涨5.7%,略低于央行6%警戒线。失业率居高不下,15—24岁和25—35岁上的青年人失业率分别高达48.9%和28.3%。目前看,南非经济增长面临诸多因素制约:一是美国退出QE引致的资本流出将加剧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兰特大幅贬值的滞后效应以及今后仍可能继续贬值,将加大通货膨胀压力;二是国内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储蓄率较低、可支配收入增长缓慢以及家庭负债率偏高制约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三是矿业和制造业的工人罢工事件频发、失业率居高不下以及贫富差距较大等问题持续构成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隐患。今年以来,南非经济增长出现好转迹象。1月份制造业生产指数同比上涨2.5%,出口增长24.9%,进口增长18.7%。贸易逆差为170亿美元,同比略有下降。但通胀压力再度加大,1月、2月CPI同比上涨5.8%、5.9%。随着世界经济形势和国内劳资矛盾有所缓解,今年南非经济将温和增长。南非储备银行预计2014年南非经济增长率将达3%。(五)印度尼西亚2013年,印尼经济增长5.78%,为2009年以来最低。在7月份上调补贴燃油价格、印尼盾大幅贬值两大因素推动下,通胀率陡增至8%以上。国际收支恶化,经常账户赤字占GDP比重由2012年的2.7%升至3.2%。目前看,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印尼经济形势已有所好转。GDP四季度同比增长5.72%,打破连续两年下降趋势,今年3月份通胀率降至7.32%,印尼盾兑美元自年初以来升值7%。未来看,占总人口56.5%的中产阶级将支撑私人消费稳步增长,2011—2014年国民经济中期发展规划的实施,将继续促进投资扩张。2013年印尼吸引外资同比增长22.4%,随着政府继续放宽投资规定并增加对外资开放的领域,预计今年印尼吸引外资数量仍将保持高速增长。上述因素将继续为经济增长注入动力。但是印尼经济增长仍面临国际收支恶化和利率上升的制约:大宗商品需求疲弱、禁止未加工矿石出口将导致经常账户赤字继续上升。短期债务融资压力较大,德意志银行(DeutscheBank)估算,今年印尼需要从海外筹集相当于GDP9.4%的资金偿还海外债务。在美联储退出QE引发资本持续流出新兴市场的形势下,印尼外部融资的难度加大。为此,预计央行将持续紧缩货币政策抑制货币贬值和通胀,吸引外资流入,利率高企将对经济增长带来较大制约。考虑到去年印尼经济已遭受外部重大冲击,今年面临的外部环境相对缓和,经济增速较去年将会有所提高。
作者:曹敏 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外经所国际经济形势跟踪课题组
篇2
因此,美国已经持续了10年的经济增长和“一高两低”的经济状况不会无限期延续下去,经济周期的变形不等于经济周期的消失。实际上,从2000年下半年起,美国GDP增长的速度就放慢,2001年第一季度虽然仍有1.3%的增长,第二季度却急剧下滑,第三季度急剧滑落至-1.1%,这是自1993年第一季度以来美国经济首次出现萎缩,也是1991年第一季度以来最大的下滑降幅。
尽管目前美国经济面临着诸多矛盾和缺陷,但由于美国占据着多项高科技,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制高点,再加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宏观政策调控更趋成熟,美国又具有优于其他国家的资源优势、市场优势、金融优势、地缘经济优势,以及灵活的企业机制和较强的对外转移危机的能力等,预计美国经济将于2002年后复苏。
2.日本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战后,日本经济经历了恢复时期和20年的高速增长,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制造业的总体竞争力一度超过美国,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由20世纪50年代初约相当于美国的6%上升为90年代初的66%,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然而正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经济达到高峰的同时,其经济泡沫也达到了顶点。泡沫经济的崩溃使得在此之前大量贷出资金的日本银行陷入巨额坏账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并使日本经济在90年代以低于美国经济增长率2个百分点的劣势陷入经济停滞,这是日本战后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日本经济目前的困境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既有国际环境趋紧、出口下滑的直接原因,也有10年来扩大内需政策未见成效、各种矛盾累积的政策后果。
关于日本经济的增长前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表的报告称,由于存在着“惜贷”与扩大投资、消费的矛盾,巨额财政赤字与扩张财政政策的矛盾,结构调整与失业率增高的矛盾,官僚垄断与提高效率的矛盾等四大矛盾,日本经济真正摆脱困境尚需时日。
但应当看到,由于日本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其GDP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居西方七国之首,是世界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外汇储备国和债权国,未来日本经济尽管不大可能再现以往的高速增长,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仍举足轻重。
3.欧盟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欧盟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是稳定的。目前,欧盟经济从总体上看状态良好,除对外贸易下降外,投资、消费以及通货膨胀率、就业率和财政金融等各项经济指标基本保持在正常水平。2001年欧元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达到2.4%,在世界三大主要经济体中,其增速是最高的。
欧盟各国的结构性调整为经济增长提供了稳定框架。近年来欧盟在税收、福利、医疗、就业等方面纷纷开始改革。2000年普遍进行的税收改革,给经济增长助了一臂之力。同时,欧盟国家的养老金制度改革也在加紧进行。据欧盟一个研究机构预测,仅减税一项就将使欧盟从2001年起每年拉动0.5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
欧元的经济货币联盟效应发挥了积极作用。2001年以来,欧元对美元汇率基本上稳定,欧元经济货币联盟所起的稳定作用不能低估。欧元的启动消除了欧元区内的汇率风险,增加了价格透明度,有利于投资和金融市场一体化,从而对欧盟成员国的经济协调发展起到保护和促进作用。
受世界经济增长下降影响,欧盟经济增长放缓。受美国经济急剧减速和世界经济增长降温的影响,2001年欧盟各国的经济增长势头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欧盟经济尽管保持增长,但增长放缓,并一再低于市场预期。
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上市流通,欧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尤其是近年来欧盟加紧了内部建设,推行机构改革,统一税率,扩大欧元区,强化成员间的合作,因此,从发展的角度看,一个实现了统一市场、统一货币的欧盟经济,将逐步形成挑战美国经济“一超”地位的强极,并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
据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最新预测,随着减税措施的采取,企业的增长潜力得到发挥,劳动力价格相应下降,加之欧盟经济不存在固定资本投资和库存过剩的问题,也没有受经济周期性因素的影响,预计2002年欧盟经济增长率将达2.9%。
二、发展中国家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1.东南亚地区经济普遍放缓
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大多具有出口导向型特征,且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日本。自2000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速骤降,股市暴跌,特别是高技术股的暴跌,使企业商业投资赢利预期降低,这不但影响了企业的设备投资,还影响了个人消费。美国内需不振,进口需求减少,导致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出口下降较多。刚刚摆脱金融危机的东南亚经济又面临着新的考验。
2.拉美经济面临严峻形势
新世纪伊始,拉美地区经济即遇到严重困难:外贸出口萎缩,生产下降,失业率攀升,经济增速放缓。
拉美地区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连带影响。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鉴于美国和西欧经济增速明显放慢,日本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大大减少了对拉美国家的出口产品需求,从而导致拉美出口急剧下降,并严重影响该地区各国的经济发展。其次,美国"9·11"事件使拉美经济雪上加霜。"9·11"事件对拉美经济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其中同美国保持最为密切贸易关系的墨西哥和中美洲国家,以及以旅游业为主的加勒比国家受到的负面影响最大。此外,沉重的外债负担制约着该地区经济的发展。目前,拉美国家外债已超过7500亿美元,每年用于支付外债的资金就近1500亿美元,相当于本地区年外贸收入的三分之一。
3.非洲经济前景看好
非洲经济尽管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但由于一些非洲国家经济状况明显好转,2001年整个非洲经济仍获得增长,经济增长率达到3%。博茨瓦纳、喀麦隆、莫桑比克、坦桑尼亚、乌干达等国采取了一系列宏观经济调整政策,努力改善产业结构,增加吸引外资的投入,使得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率超过整个非洲3%的平均增长率。
但是,目前非洲经济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须尽快结束战乱,加快经济改革步伐,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国民教育水平,消除贫困。战乱和政局不稳定是制约非洲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些非洲国家由于战乱不断,不仅影响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拖了整个非洲经济发展的后腿。
三、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在美国经济急剧减速并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慢的环境下,我国对外经贸将面临如下挑战:
第一,出口减少,经济增长对内需依赖增大。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同时陷入衰退,这从1975年以来尚属首次;另外,我周边地区经济增长也大都放慢,这对中国经贸发展必然产生重要的影响。2000年我国对美、欧、日的出口额超过1400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55.6%;同年我国对韩国和东盟的出口额近400亿美元,占全国总出口额约15%。2001年头7个月我国出口增长率从2000年同期的35.8%降到8.5%,即回落27个百分点,据估算,每减少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10多亿美元的损失。随着我国经济的出口依存度从1980年的8%提高到2001年的23%,世界经济放慢导致我国出口减少,无疑会加大我国经济增长对内需的依赖。
第二,经济不景气往往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由于美国称中国已成为其最大的贸易顺差国,我国产品可能成为美保护主义的重点针对目标。
第三,美国经济形势对我国在美通过贷款、债券及发行股票等渠道进行筹资将产生不利影响。但与此同时,国际资金流动可能对中国引资有利。美经济下滑导致企业对内投资减少,大量资金向外寻找出路,中国如能抓住机遇,则可变不利为有利,吸收更多外资。
在全球经济放缓的情况下,我国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第一,要加强宏观调控,继续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刺激内需,并深化国内消费、投资和技术增长的体制结构。
第二,在外贸方面,继续采取退税等措施鼓励出口,适当调整出口产品方向和结构,并提高我出口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篇3
一、2014年机械工业基本实现了“稳增长”
2014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偏紧。机械工业上半年增势较好,但下半年增速开始逐月递减。全年全行业基本实现了温和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平均水平,70%以上的产品产量实现同比增长。
(一)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增长,增幅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
增加值:2014年机械工业累计增加值同比增长10%,低于上年同期(10.9%)O.9个百分点;但高出同期全国工业(8.3%)平均增幅1.7个百分点。
主营业务收入:1―12月机械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21万亿元,同比增长9.41%,略低于上年同期(13.84%)4.4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工业(6.96%)平均水平2.45个百分点。
利润总额:1―12月机械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56万亿元,同比增长10.61%,低于上年同期(15.56%)4.9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工业(3.35%)平均水平7.26个百分点。
税金总额:1―12月机械工业实现税金总额8438亿元,同比增长8.2%,低于上年同期(19.49%)11.2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工业(6.15%)平均水平2.05个百分点。
外贸进出口:1―12月机械工业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255亿美元,同比增长8.07%,比上年同期(3.72%)提高4.35个百分点,同时高于全国外贸(3.4%)4.67个百分点;其中进口3232亿美元,同比增长8.16%,比上年同期(0.74%)提高7.4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外贸(0.4%)8.16个百分点;出口4023亿美元,同比增长8.01%,较上年同期(6.24%)增速提高1.7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外贸(6.1%)1.91个百分点,实现贸易顺差790亿美元,占全国外贸顺差的20.68%。
(二)70%的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增长
2014年机械工业重点监测的64种主要产品产量中,46种保持增长,占比71.88%,同比下降的产品18种,占比28.13%。具有代表性的产品:
发电设备:2014年累计产量已完成1.33亿千瓦,同比增长5.2%,连续9年超过亿千瓦。(数据来源于发电设备中心)
汽车:产销双双超过2300万辆,创全球历史新高,连续6年蝉联全球第一。
金切机床:2014年累计产量85.93万台,同比增长3.06%(2011年最高为88.68万台)、其中数控机床产量26.09万台,同比增长14.78%,增速远高于金切机床11.72个百分点。
大中型拖拉机:2014年累计生产64.37万台(2013年最高为58.46万台)。
总之,机械工业发展快于全国工业平均速度契合国民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也是工业结构调整取得进展的表现。因为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工业,发展本应先行一步;而且因其能源、资源消耗强度相对较轻、技术和服务附加值相对较高,所以加快发展有利于提高全国工业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二、当前机械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困难及趋势预测
(一)2014年机械工业承压运行,增速呈现逐月放缓,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回落
1、机械工业增加值累计增幅逐月放缓
从12月当月看,在通用设备及电器及器材制造业回升的带动下,同比增长7.9%,比11月(7.5%)回升0.4个百分点。但2014年累计机械工业增加值增长10%,比1―11月回落0.3个百分点。
2、行业、产品间分化趋势持续
面向传统装备制造领域的企业下行趋势明显,而汽车、环保、基础件、仪表等利于民生和提高全行业素质的子行业及产品快于行业平均水平。
一是汽车产销同比继续小幅增长,其中乘用车保持增长,商用车继续回落。2014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72.29万辆和2349.19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7.3%和6.9%,其中商用车受国四标准实施的影响,商用车销量同比连续八个月回落。同时中国品牌乘用车和轿车市场份额连续4年持续下降。而新能源汽车产销爆发式增长。
二是发电设备行业产量同比有所增长,但效益大幅下滑;风力和光伏发电设备产量增幅均明显回升。输变电行业形势不如预期,如变压器中的大型电力变压器当月及累计分别下降30.14、13.39%;电力电容器累计下降17.52%,高压开关设备当月及累计分别下降10.8%、1.38%。
篇4
【关键词】油气生成;石油行业;进步环境;走势分析
0.前言
能源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没有能源任何现代文明都将无从谈起。我国是世界上石油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但是由于石油勘探技术相对比较落后,国内石油供应已明显落后于经济增长需求,如:2004年石油进口突破亿吨,对外依存度超过40%,石油消费仅次于美国位列世界第二。由此可见,我国石油行业发展空间广阔,但勘探石油的技术仍有待提高。
1.油气的生成
从油气的生成到油气藏的形成,是油气不断发展和转化的过程。可以将石油和天然气的生成、运移、聚集、破坏、再聚集,视为一个统一的发展过程。油气来源是基础,油气运移是纽带,油气矿藏是结果和目标。
油气的生成分为三个过程,分别是:一是油气生成的原始物质的来源主要是生物尸体,另外还有自然界各种生化组分堆积;二是有机物质堆积深埋,在足够的深度,和足够的温度条件下,有机物聚合形成干酪根;三是干酪根在合适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开始热解成烃;在合适的圈闭条件下,烃类物质聚集成藏,即为所谓的油气藏。
任何地区油气藏的形成都必须具备三个最重要的条件:一是具有能生成油气的烃源岩,二是具备能使石油运移和储集的储集岩。三是能够使油气集中聚集其中的圈闭。也即说必须有油气来源、运移通道和聚集场所。
2.国内石油行业进步环境
我国的经济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其他国家经验借鉴、能源短缺等因素分别影响着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速度,而且从各方面综合分析,我国石油行业进步空间十分广阔。
2.1石油资源比较丰富,利用前景十分可观
我国是石油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但是由于分布不平衡、石油勘探技术比较落后等外在因素影响了石油的开采与利用,然而这些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经济都是可以改变的,因此,可以说,我国的石油资源的利用前景是十分可观的。
2.2我国石油需求量大,利用空间广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石油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石油供需缺口越来越大。而且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石油石化产品的消费也大幅度增长。由此可见,我国石油需求量十分大,利用空间广。这为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需求空间。
2.3石油勘探技术日趋完善
同其他国家相比,虽然我国的石油勘探技术相对比较落后,但是近些来,随着我国人力、物力、财力等投入,石油勘探技术不断提高并日趋完善,随之也会开采出更多的石油资源,为解决石油短缺以及经济发展需要等提供良好的条件。
3.国内石油行业走势分析
石油资源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和物质基础。但是,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3.1国内石油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3.1.1石油资源后备量较低,供需紧张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石油等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是由于国内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勘探技术相对落后,致使勘探难度增大,造成所储备的石油远远低于所需量,导致石油资源后备量较低,供需紧张。
3.1.2石油资源的安全保障机制有待提高
我国石油资源缺乏战略储备的安全保障机制。这主要体现在:中国油气资源战略储备体系尚未形成,而且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布局。从而导致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很难适应国际石油市场的变化,进而影响了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
3.1.3我国石油资源浪费严重
我国石油行业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石油资源浪费严重。目前,由于受到石油勘探技术的影响,我国还存在直接燃烧原油的现象,而且综合回收利用率低;另一方面,资源使用配置不合理,高耗能产品比重过大。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
3.1.4石油开采技术较落后
石油开采技术较落后是制约我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还未形成现代开发技术体系,现在的开发技术还不能满足我国对油气资源的大幅度需求。因此,我国的石油开采技术还有待完善。
3.2国内石油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
石油资源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国家的经济安全。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对石油的消费也会相应形成持久的巨大需求。
3.2.1优化能源结构,开发其他能源,缓解石油供需压力
近年来,我国的石油供应压力大幅度提升,原有的石油储备已经无法满足我国经济增长的需要,因此,优化能源结构,开发其他能源,缓解石油供需压力,已经成为我国能源的战略部署。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天然气是一种较理想的替代资源,专家预测,2010年以后,世界天然气有可能超过煤炭、石油,成为世界上的主要能源。为此,我国要积极研发、大力部署,加快对天然气、核能、水电、风能、太阳能、地热等能源的开发利用,缓解我国石油短缺的问题,为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2.2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体系,保障经济安全
石油储备是稳定供求关系、平抑市场价格、应对突发事件、保障经济安全的有效手段。欧美许多国家都先后建立了各自的石油储备体系。但是令人担忧的是,我国还未建立石油储备体系,这是由于我国现有的原油、成品油储罐多属于生产和流通的配套设施,是很难发挥储备功能的。因此,我国要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体系,保障经济安全,避免经济处于被动地位。
3.2.3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能源消耗
我国之所以会造成石油大量缺失的局面,不仅仅是由于石油开采技术落后、地质复杂,主要原因是我国产业布局不合理,能源消耗大等因素造成的,因此,我国要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能源消耗,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把节约用油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4.结束语
石油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以及我国的国际政治。因此,我国要加对大石油资源的重视,积极采取“优化能源结构,开发其他能源,缓解石油供需压力;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体系,保障经济安全;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能源消耗”等方法,从而实现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Phil Rae.Lightweight Cement Formulation for Deep Water Ce-menting:Fact and Fiction[A].SPE91002,2004.
[2]Thierry Botrel,Patrick Lsambourg,Total Fina Elf.Off SettingKill and Choke Lines Friction Losses,a New Method for DeepWater Well Control[A].SPE67813,2001.
[3]卜善祥,吕宾.关于我国建立石油储备的思考[J].资源・产业,2003,5(4):37-39.
[4]潘志坚,胡永乐,胡杰.国内外油气资源形势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2002(11):28-31.
[5]潘继平.对中国油气可持续供应战略的思考[J].国际石油经济,2002(10):27232.
篇5
关键词:股价走势实物经济损失规避行为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48―2006(01)―0055―08
一、问题的提出
经典经济和金融理论通常认为风险资产(如股 票)的价格应当由与其相对应的实物经济基本面因 素,如公司的赢利水平、经济的增长速度等所决 定。因此,一个国家股票市场的价格走势也经 常被认为是能够反映该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晴 雨表”。也就是说,股票价格应该能够引导以工业 生产或GDP衡量的实物经济活动情况,因为股价的 基础就是对这些活动的期望。与此同时,基于发 达国家资本市场的实证研究结果也大多表明,股票 市场的价格走势确实有相当一部分可以由实物经济 的运行情况来解释,从而验证了经典理论的正 确性。
然而我们发现,将经典的资产定价理论应用于 对中国股市的分析,却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实 际上,中国股市自诞生之日起,就表现出有别于其它 国家资本市场的运行规律,并在近几年表现的尤为 明显。以上证综合指数的走势为例,2001年6月沪 指创出2245点的历史最高位之后便一路下滑,2001 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以1645.97点收盘,与最高点相 比下挫26%;2002年股市仍弱势调整,全年下跌幅 度约为17%;2003年到2004年上半年沪指曾一度 有所反弹,但自2004年5月以来,沪指又重新回落。 三年的大熊市沪指下挫1000多点,这在中国证券市 场成立以来是从未有过的景象。与股市的低迷表现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经济近几年来一路保持良 好的增长势头,GDP增长速度2001为7,3%,2002 为8%,2003为9.3%,2004更是高达9.5%。可 以说,股市非但没能成为宏观经济运行的“晴雨 表”,甚至与宏观经济形势表现出明显的背道而驰。 为更好的分析我国实物经济运行情况与股票价格之 间的关系,我们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来加以 说明。首先来看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情况,我们借 助上市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这一指标来表示企业 的总体经营情况。图1说明,中国股市自成立以 来,上市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就一直与股价变化 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计算得到二者之间的相关 系数为-0.54。因此我们认为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 变化不能解释股票价格的走势。再来看宏观经济变 量能否解释股价走势呢?这里我们选取货币供应量 (M2)的增长速度作为反映宏观经济状况的指标。 图2给出了1993―2004年12年货币供应量增长速 度与上证综合指数的变化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 只在少数的几个年份,二者表现出同向变动的关系, 而在大多数时间,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均与股价走 势反向变动,也就是说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也没 能成为决定股票价格的关键因素。我们发现,从我 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来看,实物经济因素一直以 来都无法解释股票市场的价格走势,股票价格与实 体经济运行之间呈现复杂的关系。
股票价格的变化给经济理论研究者、政策的决 策者和投资者提出了严峻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股 票的价格是怎样决定的?股价的发展变化又受哪些 因素的影响?股票市场与实际经济运行之间存在怎 样的关系?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要求从一个新的 视角重新研究股票价格的决定理论。
二、投资者行为与资产价格
经典理论是在简化市场参与主体行为因素的假 设条件下构建起来的,而在当前阶段人们越来越意 识到,行为因素已显化为影响经济运行最重要的因 素之一,因而对任何经济现象的分析都必须充分考 虑到个体行为因素的影响。与经典理论的资产价格 完全由实物经济基本面因素所决定的观点不同,行 为经济理论认为尽管资产价格的变化要反映一般经 济环境的改变,但不同的参与个体会对经济状况有 不同的认知与感受,进一步会通过行为表现与经济 环境产生复杂的互动关系,个体行为的结果必然会 反映在经济或市场的运行变化之中。因而股票价 格必然是由其对应的经济基本面因素和投资者行为 因素二者相互影响而共同决定,并且可以预见在一 定情况下,投资者行为因素的影响会超过甚至掩盖 实物经济基本面因素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本文通过引入损失规避(LossAversion)这一行 为经济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对资产价格 的决定进行分析。损失规避是Kahneman和Tversky 前景理论(prospecttheory)的核心思想。大量关 于个体决策的实验研究发现,参与人通常更为关注 财富的变化情况而非财富的绝对水平,而且对于一 个给定的财富水平参考点(reference point)人们对 财富的减少(损失)比对财富的增加(收益)更为敏 感,即决策者是损失规避,而非经典理论所假定的风 险规避。如图3所示,这可以用一个定义在损失和 收益之上的,并且在损失部分比收益部分更为 票能够提供一个较高的收益水平,否则投资者便不 会选择持有股票。这就是本文应用损失规避解释股 票价格走势的关键。
(二)传导机制
1.上升阶段
假设最初阶段股票价格保持在一个较低的点位 附近,此时来自实物经济基本面的利好消息,如 GDP的快速增长、公司红利增加、公司管理层的重 大人员变动等会使价值投资者效用水平提高,因而 会使价值投资者增加对股票这种资产的需求,从而 拉动股价稳定的上升。股价上升会影响到损失规避 型投资者的行为,根据(3)式的目标函数,股票价格 的稳定上升必然会使损失规避型投资者的效用水平 在其决策期内高于其银行存款带来的收益,因而损 失规避型投资者会选择增加持有股票的数量从而最 大化其效用水平,这样不断增加的需求会使股价进 一步上涨。最终表现为股票价格脱离实物经济的束 缚而大幅上涨,形成牛市的局面。
其中P表示股票价格,X表示对股票的需求。此时 实物经济对股价走势的影响,由两类投资者在市场 中的比重及其各自的资金实力而决定,如果损失规 避型投资者在市场中的比重较大,那么此时价值投 资者的决策就不会对股价走势产生较大的影响。也 就是说,来自实物经济基本面的负面消息虽然会使 价值投资者减少其所持有的股票的数量,但相对于 损失规避型投资者对股票的需求来说,这并不会使 股价下降,此时股票市场上就会出现实物经济的运 行与股价走势相背离的现象。
2.下跌阶段
在股价上涨一段时间之后,损失规避型投资者 由于受其资金能力的限制,无法进一步增加其对股 票的持有量,此时股价的上涨势头会趋于平缓,并最 终表现出来是维持在一个较高的点位附近。此时, 价值投资者对股价的影响又会再次显现出来,由于 由实物经济运行决定的红利支付水平会带有一定的 随机性,因而反映在股票价格上必然是股价在一个 较高点位附近发生波动。股价波动意味着损失规避 型投资者由3.式计算的效用水平会下降甚至为负, 因此损失规避型投资者发现持有股票的吸引力会降 低,进而选择抛售手中持有的股票,这种抛售行为会 反过来迫使股价进入下行空间。这样就会在市场上 形成股价下降,需求减少,股价进一步下降的局面, 使市场进入熊市。
这期间,即使有来自实物经济墓本面的利好因素出 现,同样也只会使价值投资者增加对股票的需求,这 与大量的抛售行为相比,无法改变股价下跌的走势。
3.价格变化的转折点
上述这种价格决定机制可以很好地解释我国股 市当前阶段存在的实物经济运行向好与股票价格持 续走低并存的局面。那么股价的转折点何时出现 呢?损失规避型投资者的抛售与股价下跌相互作用 直到损失规避型投资者完全抛售所持有的股票,此 时市场中只剩下价值投资者,表现出股价会在一个 较低的点位上下浮动。此时,想要使股市重新进入 持续的上行空间,必须使损失规避型投资者重新选 择持有股票进而拉动股价上涨。这就要求股票价格 至少要在投资者的一个决策期内有一个比较明显的 上涨,从而使损失规避型投资者按(3)式计算的效 用水平为正,才会使损失规避型投资者重新回到股 市之中。这种情况的出现或者是由于有重大基本面 利好因素的出现,使价值投资者大量增加对股票的 需求,使股价上涨;或者是发生较强的外部冲击(如 政策面利好、大量新资金的进入等)使得股票价格 大幅上涨。这样随着损失规避型投资者的进入股市 才会结束低迷的状态重新开始上涨的行情。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做出如下结论:股票 价格由两类投资者的决策行为相互影响而共同决 定。由于通常情况下,市场上损失规避型投资者的 人数和资金实力都要远远优于价值投资者,这样股 票价格便会表现出来主要由损失规避型投资者的行 为所左右,因此,便会在一段时期内形成股市与实物 经济运行状况相脱离的局面。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这里我们只是对股价走势做了一种简化的分析,而 在现实情况中,模型中的多个变量,如损失规避型投 资者的决策期、评估期的长短,甚至损失规避的程度 久,以及两类投资者的比例都是相互影响、不断变化 的,这就使得股票价格的真实走势远比我们所分析 得到的结论要复杂的多。
四、实证检验
(一)两类投资者在市场上的比重 损失规避型投资者的行为能够决定股票价格走 势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股票市场上损失规避型投资 者的人数和资金实力要远远大于价值投资者,即α 的取值接近1,从而使得在股价波动的某些阶段,实 物经济因素对股价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这里我 们借鉴Campbell的研究方法,通过计算居民消费 的波动率并与股票收益的波动率相比较,用以近似 衡量第一类投资者在整个市场中的比重,下表给出 我国消费增长和上证综指收益波动情况的统计分 析,其中年度消费增长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局网站, 时间为1978年到2003年,月度上证综指对数收益 数据来自中国证监会网站,时间为1993年1月到 2004年12月。
由表1可以看出,以上证综指计算的我国股市对 数实际收益率非常低,只有0.46%,而它的标准差却 相对很高,高达43.2%,这说明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 价值不高,投资风险却很大;消费增长率的均值相对 较高,达到13.6%,其标准差却只有6.27%,说明消 费增长的波动比较平缓,这与我国近年来经济保持平 稳快速增长的经验证据相一致。计算得到二者的标 准差比值为0.145,即消费增长的波动只占股价波动 的14.5%,近似估计得到α=:1-0.145:0.855,因此 我们可以认为第一类投资者在整个市场中所占比例 只有14.5%左右,也就是相对于第二种类型投资者来 说,价值投资者对市场的影响十分有限。
(二)损失规避对股价走势的实证检验
接下来,本文选取上证综合指数的周度数据进 行研究时间间隔为1998―01―16至2004―12―31 共340个样本值,为计算投资者效用值的大小,我们 不妨假定投资者的评估期为一周,决策期间为五周, 损失规避系数λ=2,这样就可以按照公式(1)― (3)计算得到的投资者效用值,如图7所示,从图
五、结论及启示
在当前我国股市处于发育阶段,市场投机气氛 浓烈的情况下,投资者行为因素不仅能够显著影响 股市的收益水平,而且会和股价波动交织在一起相 互作用,从而使得股票市场价格变化长期脱离实物 经济基本面因素的制约影响。对我国股市的理论分 析与实证研究均验证了行为经济理论的观点,即股 市的价格波动是由实物经济基本面因素和投资者行 为因素二者相互影响而共同决定。因而充分认识到 投资者行为与股价波动之间的内在规律性,并采取 相应的措施加以输导和调控才能够降低股市波动的 剧烈程度,提高市场运行的效率,促使股市发挥宏观 经济“晴雨表”功能,规范股市向着促进实物经济运 行的健康方向发展。
投资者的短期行为是股价波动的一条主要原 因。因此提高投资者的素质、增强其投资行为的理 性化程度是关乎股市良性发展的重要问题。这一问 题解决得好,才能改善股市投资气氛,进而提高市场 效率。机构投资者也同样具有损失规避的行为特 点,因此在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依靠其发挥稳定市 场的功能的同时,也要对其行为进行深入研究,防止 机构投资者成为引起股市波动的另一个源泉。
篇6
“稳”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未出现大波动,总体处合理可控区间,且好于全国平均水平,预计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速7%左右。2016年以来,全区经济运行延续平稳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全国排名保持全国中上行列。1-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排全国第12、13位,且增速分别高于全国1.4个和3.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9.6%,与全国的差距由上年同期的3.1个百分点缩小到1个百分点。预计前三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5%左右。
“缓”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于上年低位基础上持续小幅回落,低开缓走态势明显。2016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开局普遍明显偏低。1-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较一季度、上半年分别回落0.2个和0.4个百分点,回落幅度较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一季度、上半年分别下降1.6个和1.3个百分点,降幅较为明显。主要支撑动力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增加(见图1)。
“好”是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新动力渐趋形成,经济运行质量趋于好转。
供给结构发生积极变化。主要表现为:服务业规模、质量双提升。上半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6.6%,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旅游业总收入与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实现23.38%和15.5%的高增长;互联网普及率同比提高11.8个百分点;快递企业业务量和收入分别增长39%和37.1%。工业内部结构转型向好。传统产业规模继续下降,新兴产业规模持续扩容。1-8月,能源、化学工业同比分别增长6.4%和-0.9%,分别低于工业增速1.3个和8.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和装备制造工业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7%,分别快于工业平均增长水平2.9个和2个百分点。
需求结构持续改善。主要表现为:消费方式渐趋多元。网购、快递、移动支付等新型消费方式渐成主流,上半年,全区电子商务交易额1668.6亿元,是2015年全年的1.13倍;网络零售交易额保持快速增长,达197.6亿元,占交易总额的11.8%。旅游消费更趋强劲,“十一”黄金周,全区接待游客数和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1.49%和28.98%。服务业投资增势良好。1-8月,服务业投资增速高达26.8%,快于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5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1.1%,同比提高7.8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全区投资增长的重大支撑。以互联网服务、商务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投资活跃,增速分别达到20.4%和43.2%,较上年同期分别提高63个和17.1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活力趋于增强。主要表现为:非公经济持续稳步增长。1-8月,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较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个百分点。市场主体更趋活跃。上半年,全区核发“五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1.18万张;8月底,全区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68.5万户,同比增长6.6%,其中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11.8%,注册资本增长54.3%。
二、主要问题及分析
前三季度,全区经济运行虽整体平稳,但回稳基础并不牢固,下行态势尚未扭转。尤其受工业、投资等主要指标增速回调影响,下阶段,全区经济整体将延续放缓态势,完成全年7.5%的增长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一)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供需结构不均衡是我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结构单一。长期的资源型、重化型发展模式使得我区资源过多消耗在传统产业和低端低效产能上,与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偏离,并以产能过剩形式集中爆发。目前,全区煤炭、水泥行业产能利用率仅在70%左右,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60%,明显低于85%左右的正常水平。规模庞大的产能出清需要一定的时间,且涉及资产处置、人员安置等系列问题,对经济的影响将长期存在。与此同时,大量的要素集聚在产业链上游,使得生产要素难以从无效需求向有效需求、从低端领域向中高端领域配置,高端、完整产业链要素供给不足,产业链条缺失,加剧了经济波动风险。
(二)工业将延续缓慢下行态势
今年以来,我区加大煤炭、钢铁等主导行业去产能力度,煤炭价格恢复性上涨,带动工业企业利润复苏。1-8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4.5%,高于上年同期37.9个百分点。但工业效益仍处历史较低水平,短期回调不足以触发企业持续稳健的扩大再生产,下行困局更多源自于产业支撑力趋弱。一是传统产业支撑力继续弱化。一方面,市场需求萎缩致传统产业发展持续放缓,1-8月,能源工业和化学工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合计为32.2%,同比下降10.6个百分点。同时,今年全区计划去煤炭产能330万吨、钢铁产能291.3万吨,这些行业均为我区支柱产业,去产能带来工业投资生产压力显著增加,对全区工业后续平稳增长影响较大。二是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减弱迹象显现。近年来,我区加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渐成我区新动能的重要支撑。但2016年以来,新兴产业发展有减缓迹象,增速及投资均较2015年有明显下滑,投资形势尤为严峻。1-8月,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较2015年大幅下滑80.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投资跌至负增长,新兴产业后劲乏力问题开始显现(见表1)。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支撑力“双降”趋势下,全年工业将延续缓慢下行态势。
(三)投资内生动力有待提升
今年以来,我区把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的关键途径,1-8月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259.5亿元,但序时进度与往年相比偏慢,与年初计划相差5030.5亿元。一是投资结构仍较单一。我区工业项目布局仍集中在能源、冶金等传统产业。今年新开复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中能源行业占比近30%,冶金行业占比近15%,而高新技术行业比重不足6%。多元支撑缺位导致工业投资增速急剧下滑,1-8月,工业投资增速同比下降1.57%,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降至42.9%,低于近年50%左右的平均水平。后期,受传统投资品需求不足和“去产能”双重约束,工业投资持续增长难度较大。同样,我区基础设施总体仍显不足,但从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和地方政府负债及投资能力等方面看,不具备大规模投资扩张的空间和条件,更多地依靠基础设施实现投资增长难度加大。二是投资动力和后劲有待增强。民间投资持续下滑加大投资扩容难度,受行业利润率普遍下滑以及鼓励民间资本政策落地难等问题影响,民间投资活力短期内难以得到激发。国有资本虽对稳投资起到了重要支撑,但因其资金多数来自于贷款,在当前金融系统风险及去杠杆力度持续加大背景下,后期持续支撑能力堪忧。
(四)消费扩容仍较为艰巨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经济持续回落,居民消费欲望开始下降,消费增长仍处历史低位,规模扩容比较困难,消费将一定阶段处于低位平稳运行态势。一是就业形势严峻影响居民消费预期。对我区而言,相对单一的产业结构使得相关职工安置再就业压力更大。同时,由于我区就业结构市场化程度不高,对经济的反应并不敏感,因此,实际的就业形势会比数据反映的更加严峻。二是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受制于经济增速放缓,居民增收空间趋于狭窄。上半年,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7%和6.5%,分别持平和低于国家0.9个百分点,低于经济增速0.4个和0.6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增速减缓进一步削弱了居民消费预期。三是居民不敢消费趋势抬头。1-8月,全区居民消费价格(CPI)虽低于全国平均涨幅0.9个百分点,但并未激发居民消费热情。同期,全区住户存款增速高于上年同期4个百分点,即期消费趋弱。从CPI内部结构看,猪肉、蔬菜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1%和19%,而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分别上涨0.8%和3.4%。价格体现供求关系,食品价格大幅上涨而服务类消费价格基本平稳,也从侧面反映了当前居民消费更多的是集中于基本型消费,享受型、改善型消费在压缩。
三、对策建议
四季度,围绕全年目标任务,需坚定发展信心,聚焦发展重点难点问题,全力稳增长、强工业、增投资、促消费,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夯实经济转型发展基础,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
加快构建亲商营商环境。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在行政审批上做“减法”,打造环节最少、路径最短、要件最精、收费最低、自由裁量权最小的行政审批流程,在服务上做“加法”,完善首问负责、预约服务、延时服务、领办代办等服务手段,探索推进“互联网+行政服务”。打通政策落地最先和最后“一公里”,及时出台改革方案配套举措,开展“送政策上门”服务,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政策。优化企业创新环境,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在名称核准、经营范围登记、经营场所限制等方面加强制度供给,为创业创新“松绑”。创造企业“宁静经营”环境,规范监管执法,从源头上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缺位问题。
形成全方位开放大格局。在深化与俄蒙合作基础上,加强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直接合作,加大引资引智引技力度,重点推进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等领域合作,形成双向开放新格局。加强开放载体建设,建设一批外向型产业基地和进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大力发展口岸经济、陆港经济、空港经济,着力打造一批国家经济合作区。加强开放平台建设,办好各类会展交流载体,鼓励吸引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和机构来我区设立代表处或办事机构,推进务实合作。
(二)增投资与促落地并重,增强投资支撑力
精准施策增加民间资本。按民间资本类型、行业领域出台细化针对性政策。明确以放开领域民间资本进入后的权益,确保民间投资获得合理的投资收益。加强财税政策对民间投资的直接扶持,设立民营企业专项发展基金,加强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监管,破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
抓牢项目建设“生命线”。结合“十三五”规划实施,及时调整重大项目实施计划,再谋划提炼一批生态环保、边疆安全建设和民生工程项目,扩大投资增长点与接续力。建立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对重点项目行政审批、公共服务、收费检查提供一站式服务。强化重点项目要素保障,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票据和债务筹集资金,推动保险资金、社保资金投资重大基础设施和优势产业项目。建立重点项目环境容量指标协调机制,压减过剩产能腾出的环境容量指标优先保障重点建设项目,探索通过组织交易或省市配套调剂解决环境总量指标。
(三)全力稳定企业生产,力促工业平稳运行
强化运行保障措施。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措施,完善电力多边交易、战略性新兴产业电价、新建电解铝项目价格联动机制;扩大特色工业园区用电试点范围,支持共用火电企业与用电企业重组。进一步减税清费,探索动态税收政策,对困难企业采取阶段性缓交或减免部分税收;动态调整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大力压缩中介服务种类和价格。
强化综合协调服务。继续采取“一企一策”等措施解决停产企业实际问题,帮助停产半停产企业复产达效。对上下游关联度高的骨干企业,鼓励开展联合重组,构建产业链优势;对有市场需求但资金流动不足的企业,协调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探索推广订单质押贷款等新型融资模式。坚持调度制度,及时发现并解决运行中的矛盾问题。
(四)稳就业与强保障并举,推动消费提质扩容
多措并举促就业。针对去产能过程中出现的减员、待岗问题,完善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加强下岗分流职工培训,打造“去产能”企业分流职工就业创业孵化中心;完善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使用办法。继续做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完善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和贴息政策。
千方百计强保障。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和物价上涨水平及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居民工资性收入;强化财税、金融扶持力度,扩大新兴产业创投基金规模,打造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众创空间,增加居民经营性收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特困地区和特困行业兜底制度。
篇7
股票市场行情走势分析论文范文1:
300643佛山无影脚吃独食啊
万通智控(300643)2017-05-26因换手率达20%的证券公布异常交易信息。公开信息显示,买入前5名营业部(机构)和卖出前5名营业部(机构)买入资金合计10671.66万元,占总成交比例19.67%;卖出资金合计4638.34万元,占总成交比例8.55%。报收21.19元,涨幅10.02%,成交量2671.81万股,成交金额54242.21万元。类型:换手率达20%的证券
收盘价:21.19元 涨跌幅:10.02 成交量:2671.81万股 成交金额:54242.21万元
股票市场行情走势分析论文范文2:
【收评:为什么早评提示沪指过前高做减仓?】
今日两市分化较为严重,沪指早盘越前高3119点后回落,在3100点附近反复震荡,而创业板指则低开低走,午后维持窄幅震荡至收盘。收盘:沪指涨0.07%,创业板指跌1.02%。
盘面看:今天沪指收阳,创业板指收阴,(用老师教的方法)在开盘后15分钟就能分析出来。沪指多方量配三高盘,收阳机率高达80%以上,而创业板指是68亿空方量配震荡高,原本应该是小阴小阳的盘整盘,但68亿空方量是近期的大量,所以收阴的机率就增高了。
篇8
【关键词】 客运 信息 决策系统
Abstract :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how to upgrade the railway passenger competitiveness through implementing the passenger information system.
1.客运信息系统产生的背景
由于铁路旅客运输受线路、运行图、固定、移动行车设备等影响,始终处于计划运输的状态。如果不能及时掌握客流的动态,就会出现客流高峰期,运能紧张造成客流流失;客流淡季则能力虚糜,造成运输成本增加的问题。虽然铁路一直在努力解决运能和运量的矛盾,力争寻求最佳的零界点,但掌握市场动态的手段、方法还十分有效,不能做到超前预测、动态调整、快速反应,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战略、战术体系,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信息没有被充分挖掘和提炼出来,不能很好地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难以满足形势不断发展的要求。营销决策的局限性在于:
1.1不能对客流进行科学的调查、分析与预测,无法准确掌握客流的特点、走势及动态,投入的运能无法完全满足客流的需求,影响了正常的站车秩序,也损害了铁路的形象。
1.2不能综合分析某一方向、某一趟列车的上座率,也就不能准确计算出合理的列车编组辆数和无座席加成系数,运输效率不高,无法实现效益最大化。
1.3传统手工统计的准确度和时效性较差。
1.4不能实时搜集到各种信息,特别是不能及时搜集掌握公路和民航运输业迅猛发展对铁路的冲击,以及客流分布不均衡等信息,这就很容易造成客流组织工作的被动,也就是铁路运输组织仍处于比较封闭的状态,适应市场的机动性较差。
客运信息系统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以追求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目标,逐渐建立起完善的,以信息化平台做支持的营销辅助决策系统,为客运部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实现客运营销决策的科学化。该系统是一个综合性分析、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它对车站的收入、发送量进行汇总统计,进行宏观的概括;同时对当前系统运行中所涉及的收入、发送量信息作出相关分析。该系统的开发可以使客运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全站每天的重要生产指标,也可以实现有针对性地查询客票发售情况、客运市场需求情况等信息,为客运管理人员的营销决策提供参考。
2.客运信息系统的构成
2.1硬件结构 采用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为便于全站各级用户使用到该系统,在车站办公系统网络中增加一台服务器,主要配置是内存1G、硬盘73G、CPU为志强3.0。该服务器通过交换机与办公网络相连,实现了全站各级用户的使用。
2.2软件结构 后台应用程序采用常用的Windows server2000操作系统和SQL server2000数据库,实现了数据采集整理传输等功能。前台应用程序开发工具使用ASP页面服务器程序设计系统软。
2.3功能模块
2.3.1指标走势分析模块。主要包括旅客发送量走势分析、旅客上车人数走势分析、运输收入走势分析、始发列车上座率走势分析四部分,根据历年数据形成各种图表,为优化运力资源配置、充分挖掘运能潜力提供科学依据,实现增收创效。该模块采用数据导入的方式将历年的每日、每月发人数据导入到指标走势数据库中,输入查询日期可以自动绘制出收入、发人、上车人数、上座率走势图。
2.3.2学生客流分析模块。与教育部门合作,专门建立各院校学生数据库,通过每年对新生、毕业生数据的更新,查询、预测各个时期学生出行情况,为学生票发售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该模块采用数据导入、手工添加数据的方式将历年的学生基本信息、各院校放假日、学生各方向客流量录入到学生数据库中,通过输入查询条件,能够统计、预测出学生基本情况、各院校放假日、学生各方向客流量、学生日客流量统计表,并自动绘制各方向学生客流、日客流走势图。
2.3.3春运客流分析模块。根据前三年节后旅客发送历史数据及节前各主要列车到达人数统计情况,并结合各次列车运能,通过软件分析程序,科学预测本年度节后客流情况,为申请加开临客、加挂车辆提供科学依据。该模块采用添加方式将运能基础数据、历年节前到达数据、节后发送数据录入到春运客流数据库中,通过统计、预测出节前到达数据、节后发送数据统计表,并自动绘制出节前到达数据、节后发送数据、节后运能充足走势图。
2.3.4市场信息。铁路、公路、民航市场信息,为专兼职营销人员提供参考。通过登录后台管理系统录入各种市场信息,实现网页浏览信息的功能。
2.3.5营销组织措施。车站的指标分劈、营销组织措施。通过登录后台管理系统录入营销组织措施,实现网页浏览的功能。
3.客运信息系统的应用
3.1掌握阶段客流规律,作出运输能力调整。根据学生流、民工流、短假期客流规律的不同,提高客运计划水平,通过信息处理、科学预测、编制方案、计划调节等手段,做到均衡运输,减少虚糜,达到最佳利用运能的目的。一是通过客运信息系统对到站、中转站进行统计,合理匹配运力,通过技术手段,进行长短途合理分工,按照运能逐日安排院校集中购票计划,并在一定程度上建议了学校放假日期,既减轻了铁路运力合理利用,又保证了学生能购买到有座车票。我们充分利用学生票发售政策,分学校送票、窗口提前发售、预售期优先发售等方式,分梯次进行学生票发售,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购票需求。还对学生返程车票业务进行了重点宣传和运作,不仅增加了运输收入,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二是通过客运信息系统对春季民工流集中中转,冬季民工流集中返乡时期进行预测,在农民工集中到达和返程时,了解农民工客流情况,提供农民工绿色通道、预留票额、专口售票等服务,并设计开行管内农民工专列。三是通过客运信息系统从第一个清明长周末开始,不断积累总结经验,掌握客流基本规律。形成了窗口开关时间、数量、临客加开、始发列车超员率上限设定等成型方案,体现出组织的科学性。四是通过客运信息系统对团体客流进行规范组织。
3.2掌握市场运输信息,作出营销策略调整。通过对民航、公路运输信息的分析,我们适时调整营销策略,与之展开客流竞争。一是争夺高端长距客流。二是争夺旅游客流。三是争夺城际客流。
篇9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程技术,特征分析,走势分析
在目前的新的形势之下,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向前推进,机械制造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并且在促进全球经济和我们国内经济的发展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而且对于一部分发达国家来讲,已作为了较为重要的支柱性的产业。在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机械制造工程技术也表现出了更为突出的新的特征,呈现出了非常好的发展的趋势,而这都应归功于经济繁荣和科技进步。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和机械制造工程技术的进步,很多从业人员和科技研究人员都在积极的努力,不断探索其新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基于此,笔者将在下文中就机械制造工程技术的主要特征和其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发表几点拙见,希望能给读者们带来一点启发。
一、简要分析现阶段机械制造工程技术五大主要特征
(一)机械制造工程技术将传统与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机结合。对于目前处于领先位置的机械制造工程技术来说,其实质就是传承与创新的结果,也就说是在继承了过去机械制造工程技术中具有价值的精华部分,并充分融入了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制造工艺与技术而进行的创新,实现了传统技术与现代新兴科技的完美结合,并逐步实现了技术团体的组建,为技术进一步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并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具有非常好的前景。
(二)机械制造工程技术涵盖的领域的大幅拓展。现代的机械制造工程技术更具包容性和多元化,其所涵盖的范围得到了大幅拓展,除了制造与生产这些传统领域,还包括了生产制造与销售等的前期工作之中,比如进行市场调查研究,也涵盖了进行产品的开发所进行的工艺手段等方面的设计工作之中,以及具体的筹划工程、产品的实际加工与制造过程、进行具有批量规模的生产过程,甚至对于产品的销售工作与后期涉及到的售后服务等诸多环节与领域之中,并且各个环节已经很好的衔接在一起,形成以完善系统。
(三)机械制造工程技术创新性能强。对于目前的机械制造工程技术来将包容性和创新性是其最为突出的特征,它对于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其成果具有无限制的吸收或者创新的能力,最终能够帮助企业完成整个的生产过程的生产产品流、能量信息流这样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与系统性工程项目。
(四)机械制造工程技术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现阶段经济的繁荣也是的竞争的加剧,处于领先水平的现代机械制造工程技术取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国家来说都能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在激励的市场经济和国际经济环境取得自己的位置,获得更好的积极效益。
(五)机械制造工程技术在市场竞争中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当今市场竞争来说,集中体现在劳动生产率、投入的成本以及产品最终的质量三个方面,但是这三方面有具有一定冲突和矛盾,而具有领先水平的机械制造技术却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问题,在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提升的同时,更够投入更少的成本而到达质量的要求或提升。
二、关于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走势分析
在现今经济、科技、社会都高度发展的背景下,机械制造技术走势面临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主要表现为在满足社会生产与发展需求的同时也要能够很好地为广大人民的生活服务,基于此,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走势:
(一)未来向着成形更为精密的方向发展。在制造过程中成形是极为重要和关键,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环节,如铸造、焊接、塑形以及进一步的加工处理等。而在未来的趋势中,机械制造工程技术在成形方面将更加趋于精密化,比如铸造过程的精密化就包括:精密地铸造相关的外部湿膜的技术、对于刚型所采取的精密地铸造步骤、对于造芯这一过程所进行具有高标准精度的工艺等,此外还包括对于锻压过程进行的精密施工等。
(二)更好地实现无切削液的加工处理。在我们机械制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工中就主要使用这一技术工艺,它在很大程度实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步骤的简化,也将实现了产品成本的适当控制,与此同时也大大让冷却液给产品生产(如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液的排放、回收废品等)和产品质量产生的不良影响得到了很好的消除。
(三)成形将会更为快速。长期以来在进机械制造的的加工处理技术的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去除材料这一问题的最大限制不能很好的避免,对于应用添加和累积过程等不能很好的把握,而快速地成形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其中在实体制造技术中进行分层次进行和制造技术中采用先进行融合后进行沉积等是该快速成形技术中具有典型性的。
(四)将更加重视环境保护。机械制造技术更为重视环境保护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主要体现为在设计过程中就融入环境保护的理念(使用环保材料进行加工和包装等),在生产加工过程更重视环境保护(工业废液的进行科学处理与排放、设备污染的降低等方面),在生产工艺方面融入环保理念等。机械制造业的环保技术能够很好地降低该行业对环境造成损害,实现资源的节约和自然资源更好的开发利用。
此外,机械制造工程技术未来也将趋于信息化、网络化与国际化,将大大提供其技术的先进性与广泛性,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机械制造工程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给制造业带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科技和经济都在不断的发展,应充分认识现代机械制造工程技术的特征,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要有一定的预见,才能更好地把握其发展方向和进行技术研究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陆明.机械制造工程技术的特征与走势分析[J].才智,2012,03:45.
篇10
关键词:未来物价走势;宏观经济;宏观调控
中图分类号:F7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01
目前,在我国对于未来物价的走势存在许多争论,但就总体水平来讲,在我国膨胀压力持续存在,而且对于膨胀的预期,可能会有所加强。所以,我们要时刻关注未来物价走势,对于膨胀预期,我们要重视对其的管理,保持物价稳定,为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一、中国未来物价的基本走势
基于国内外宏观经济运行的环境比较复杂和不确定,对未来物价的走势有不同的观点。有些人认为虽然CPI的状态开始回落,但是由于国际上重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变得更加宽松,货币的通胀和资产产生泡沫所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从而导致物价上涨的压力也将提高,这些外来的因素将明显推动国内物价总水平的提高。物价水平将会随中国经济的复苏而发生反弹,未来物价将继续持上涨的趋势,并将超过2012年的水平。对于未来物价的影响因素是多面,我们必须考虑各个方面的原因,总体分析研究。
二、影响中国未来物价走势的因素
近期,由于美国信用评级被下调、欧洲债务危机扩散、美欧经济前景看淡等因素的影响,给全球的金融带来了严重的危机,这使得对于影响中国未来物价走势因素变得更加复杂以及不确定。
1.输入型通胀压力。输入型因素是判断未来国内物价走势的重要影响因素。美国的金融危机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退,即使不进入衰退, 也会明显减慢增长速度,这样就会降低对国际大宗商品的需求,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降低,这种走低的趋势会持续一段时间, 从而导致同类商品进口的价格下降,并相应带动国内同类商品价格向下, 这势必会大大减弱输人型通胀的压力。从输入性因素来看,它间接的影响了国际能源的价格,我国国内能源市场与国际市场没有连接到一起,而且国际资源能源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更为复杂,不能按照国外一些国家出台的政策,就认为国际能源市场的价格对于国内市场价格有影响。在我国,对于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且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这些都缓解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输入型通胀压力大大减缓,引发通胀的外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是导致物价水平向下的重要条件, 也是我们看好未来物价走势的一个重要依据。但是国际上重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变得更加宽松,货币的通胀和资产产生的泡沫所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从而导致物价上涨的压力也将提高,这些外来的因素将明显推动国内物价总水平的提高。
2.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在大宗商品中,排在首位的是原油,它的价格大幅下跌,这对于我国的输入性通胀压力是一个重要的缓和因素,对于我国物价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还没有下调,但下调油价必将在近期成为拉低物价指数的一个重要砝码。
3.食品价格涨幅。我们从分类价格指数上看,食品价格依然是影响CPI 继续走高的主导因素,而且力度在增强,食品类价格正面临着持续上涨的压力。特别是粮价和猪肉价格的持续攀升,导致未来物价不稳定。尽管目前我国的粮食库存还比较充裕、市场的供应相对比较充足,但现在这也是属于偏紧状态下的供求平衡。现在我过正不断的进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建设,许多耕地被重新建设,面积越来越少,降低了粮食的产量,一旦遇到较大的灾害, 脆弱的供求平衡很容易被打破,从而导致未来物价的不稳定发展。
4.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是指有过多的货币投放量,这些多余的资金需要寻找投资出路,于是就有了投资、经济过热现象,以及通货膨胀危险。由于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世界整体的经济呈下降趋势,导致我国的外部需求也明显下降,贸易顺差也相应减少。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将极大地改变国际收支“双顺差” 的规模, 从而使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相应地, 来自货币供给角度的通胀压力也会大大减轻。
三、保持中国未来物价走势稳定的对策
1.经济体制改革,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我国经济已经出现明显的回落,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从各个方面,进行多角度加大调控力度,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相对稳定,这样才能为改革和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2.抑制通货膨胀。货币政策保持了我国的总体经济的增长,稳定了国民经济健康运行,而且对物价水平以及经济健康发展有重要且直接的影响。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就是抑制通货膨胀,特别是在当前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的情况下,关注通货膨胀目标显得更加重要。不断健全货币政策决策机制,做到快速反应、力度充足、适时退出。
3.努力化解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的推动效应。我国是一个资源消耗大国,目前资源短缺的问题变得日益严重所以我国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开发新型能源。新能源开发和利用,同时也是影响煤炭、石油等资源价格对物价上涨推动的重要途径。而且,对于劳动力成本的上涨,逐渐减弱我国产品低成本优势和出口竞争优势,而扩大就业面就是化解劳动力成本上涨影响的主要途径,这样就增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还要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进而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生产效率。
4.增强抵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击的能力。美国和欧洲的量化宽松政策在全球化和国际市场一体化的背景下,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呈上涨趋势,对于我国经济而言,必须要抵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冲击,才能稳定未来物价。抵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冲击要做到稳定汇率和增大国内产品供给和消费,避免人民币汇率的大幅波动,拉动内需,实现物价水平的稳定。
结合上述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影响未来物价走势的因素以及其相互作用变得更加不确定和复杂化,我们必须要全面分析其原因,综合所有因素冷静观察,做好应变的准备。
参考文献:
[1]陈佳贵,李扬.201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