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7: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篇1

关键词:高职;艺术教育;特性;发展趋势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各阶段教学都开始与“素质教育”挂钩。作为高等职业院校,近些年来也意识到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所以,许多高职院校开设了艺术教育专业,为社会培养了众多优秀的艺术人才。因此,对当前高职艺术教育呈现出的特点进行分析,且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艺术教育呈现出的特性分析

目前我国高职艺术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特点,这主要是因为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都意识到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所以,通过各自形成特点,展开激烈的竞争。首先,“小班制”教学是许多高职院校开展艺术教育课程的重要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具有很强的优势,其可以按照学生的特点,量身定做教学目标。而教师也可以按照学生的喜好和特点,制定符合学生要求的教学模式,既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也可以使得艺术教育的本质体现出来。其次,大多数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偏低,文化素质不高。由于高职院校的主要生源都是在高考中没能考入本科院校的学生,所以其文化课水平必然相对较弱,学生的整体素质与传统的本科院校相比也会有一定的差别。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许多学生就会认为自己不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就业前景一片黑暗。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深陷其中,长此以往,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高职院校在开展艺术教育的时候,过分注重艺术知识传授,忽视文化成绩提升,必然造成大多数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得不到提高。最后,则表现为高职院校传授给学生的艺术知识不具备实用性。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复合型、实用型人才,所以开展教育的事后,必须按照市场用人要求进行专业知识传授。可是当前高职艺术的现状还存在一定的堪忧景象,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与实际就业岗位要求脱节,在毕业之后很难顺应社会用人要求,同时也无法及时适应工作。

二、未来高职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对策分析

1、对艺术教育进行科学定位

高职院校若想在未来更好地开展艺术教育,势必需要对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高职院校需要对自身开展的艺术教育进行科学定位,明确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从而挖掘自身学校的教学特色。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当前社会的人才需求进行客观分析,了解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怎样的艺术人才。将此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进而确保学生在未来的就业过程中更具竞争实力。

2、将艺术教育和非艺术教育结合起来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之下,高职院校开展艺术教育,需要将艺术教育和非艺术教育结合起来。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艺术欣赏水平。在同样的人才培养目标之下,可以形成符合我国发展要求的全面型人才,成为我国艺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力量。

3、实行“工学合一”的教育模式

所谓“工学合一”,就是指在开展教育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甚至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实习机会。因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本身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社会中需要的岗位提供实用型人才。故而,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教育形式是未来高职艺术教育的必然趋势。学校不仅需要注重对学生理论性艺术知识的灌输,还需要跳出书本的拘泥当中,让学生走向社会。许多企业都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与就业的机会,通过让学生亲临企业进行实习工作,可以有效对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巩固。利用实践经验,改善传统理论知识的不足。同时还可以对相关知识的具体操作流程进行深入分析,长此以往势必会提升高职艺术教育的整体水准。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且建立属于自己的资源库

网络资源格外丰富,其可以作为有效的资源,被应用到高职院校艺术教育过程中。利用网络,可以及时对该专业的行业发展动态有所了解,同时还可以弥补书本知识的欠缺与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利用网络资源可以拓宽学生眼界,也丰富了教学内容。此外,学校还可以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独属于自身的资源库,这样可以更加方便学生的学习与信息搜集,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极具帮助。

5、注重素质教育的意义

我国各阶段教育过程中,都不断渗透素质教育的思想,高职院校也绝不例外。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艺术教育的时候,需要意识到艺术所具有的多元化特点。故而,多元化的艺术人才培养目标才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

三、结语

当前,我国高职艺术教育发展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所以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依旧有许多问题需要改进,许多不足需要弥补。艺术教育是需要与素质教育目标相结合的,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方向。高职院校教师需要逐步转变传统的思想,意识到艺术的多元化特点,从尊重人才、尊重学生特点的角度,提升艺术教育水平,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

作者:张滔 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晓燕.关于高职艺术教育发展的对策与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7,08:89-90.

[2]施王伟.高职艺术教育发展及其特性[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1,02:83-87.

篇2

1现代聋人艺术教育的学科内容现状

(1)对现代聋人艺术教育学科内容的宏观基本要求。现代聋人艺术教育课程是着眼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来设定的,对于聋人的艺术课程教育目标应大体与普通学校的教育目标相一致,要尽量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次,帮助聋人学生掌握生存社会的一技之长,要有职业意识、执业纪律、职业习惯和安全生产习惯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劳动,或获取相应技术资格,增强就业竞争力。最后,陶冶情操、发展特长、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信心,帮助他们将来立足社会。

(2)现代聋人艺术教育学科类型。现代聋人艺术教育学科的类型主要包括艺术才能教育和艺术类职业技能教育。在艺术才能教育方面,舞蹈类、器乐类课程比较常见,旨在发展聋人学生的艺术潜力,让他们摆脱自卑,拥有精神依靠。在艺术类职业技能方面,有蛋糕制作、美容美发、面点制作、服装设计、花卉种植、电脑编程、工艺美术等,有些学校还能提供像书法、篆刻这类的艺术学科,这些艺术学科分布在体育、艺术、职教等方面,在教学生如何掌握艺术能力的同时,让他们自己学会如何用意志去就业、自立,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而不再是别人眼中弱小的残疾人。

2聋人和社会需求的冲突问题与现代聋人艺术教育学科之间的关系

(1)聋人与社会需求的冲突。现代聋人艺术教育学科是在社会需求的向导下开设的,与此同时,把学生需求、地区需求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针对学生听力残疾的局限性以及对自身和社会认识的不全面,根据人才市场的具体数据来制定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设。而现实生活中,聋人与社会需求之间却有着很多冲突。例如,1)聋人的职业能力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据调查,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岗位需大于供,而动画设计、工程维修、软件开发这些专门需要技术人员的岗位仍然有很多空缺。这些都说明有一技之长的聋人目前仍然紧缺。而其他一些技术含量低却辛苦的行业,却不是很多人愿意去的,这就造成很多有岗位找不到合适的人干的例子,劳动力市场越来越需要技能人才,而“想去的地方进不去,需要人的地方没人去”,这种职业供求的不匹配加剧了聋人与社会需求的矛盾。2)聋人与社会之间相互适应的进程发展缓慢。由于社会在对聋人思想道德层面的对待还没有达到一视同仁的状态,所以,很容易把聋人和正常人区分开来,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弱势群体。而对于聋人自己来说,由于跟社会接触的较少,不清楚社会的真正状况,所以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及关系,或高或低的评估自己,对工作岗位不能适应或无法站稳脚跟等问题不断出现。

(2)聋人与社会冲突给现代聋人艺术教育学科带来的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指出:“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考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既然职业教育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那对于聋人艺术教育来说,更是应该把艺术与职业结合起来,考虑劳动力和本地经济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关系,科学规划艺术课程,特别扶助并大力发展现代聋人艺术教育,培养聋人掌握一技之长,促进聋人全面发展,实现残而不废、残而有为、自立自强,由残疾者转化成为真正意义上有经济创造能力和负责任的公民。

3现在聋人艺术教育的学科发展方向

(1)选修课与必修课相结合。为保证学生的基本教育,必须要保证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必修课程关注学生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追求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性、全面性、系统性、完整性,为学生的一般发展奠定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基础。必修课的数量与内容总是有限的,它在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上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由于遗传、环境、教育与个体主观努力程度不同,学生个体之间总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他们在知识经验、能力基础、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选修课则可以弥补必修课的不足。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选修课程,如果说必修课是一座高楼,那选修课就是高楼的装饰物,选修课让学生的知识更加广博。

(2)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实践课的实质就是在教师引导下,聋人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聋人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随着聋人学生实践能力的逐步提高,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促进者。作为促进者的关键是促进聋人学生自主学习,促使聋人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实验观察、探究研讨。简单地说,把理论课和实践结合起来,就是将聋人学生所学的理论运用于实际的工作中的一种训练方式。光说不练假把式,只有将自己所学的东西运用于实践操作,才能真正活学活用。

(3)加强聋人的艺术职业教育。我们必须培养聋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优秀的综合素质能力,因为是特殊群体,存在听力方面的障碍,所以要想紧跟社会的经济发展步伐,与时俱进,对于聋人的艺术职业教育必须立足实际,提高职业教学质量,对聋人自身和社会的需求都要尽量做到满足。

(4)加强聋人艺术教育学科与社会企业机构的联系。把聋人艺术教育课程与各类用人单位紧密结合,增强聋人与社会的沟通,为聋人的职业选择提供指导,让他们能顺利地走上社会。艺术教育学科要根据企业的具体需[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 临dylw.net]要进行设计,在符合聋人学习习惯的同时,不能忘记关键知识点的灌输,贴近聋人生活习惯,保证艺术教育的实际效果和聋人职业发展。

(5)加强聋人和健全人的沟通教育。因为自身的听力缺陷,聋人通常不能或者很难与健全人正常地沟通,而事实上,这两个世界的人们是不应该有隔阂的,世界的丰富多彩应该让聋人感受到的是幸福而不是胆怯。现代聋人艺术教育应该关注到这一点,在强调职业教育的同时,满足他们内心与健全人同等对待的渴求,让他们坚信“除了听,聋人能做任何事”这一观点。另外,还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促进聋人就业的舆论环境。同时,利用各种新闻媒体提倡全社会都要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就业环境,加大对他们就业援助的力度,减少聋人与健全人之间的隔阂。参考文献:

篇3

一、统一认识,明确一切为教学服务的装备理念

做事总要有个为什么?装备工作为什么?这个问题不难回答,但答案可能多种多样,涉及方方面面。无论怎样的回答,我想“为教育教学服务”肯定是摆在第一位的,是会得到一致认同的答案。

回答了这个问题,实际也就明确了我们装备工作的主线和根本任务――为教育教学服务。找到工作主线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把这个工作理念,从上至下,逐一传导、灌输到每个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中,逐步统一认识,形成工作合力,才能使装备工作产出最大效益。

基于上面的认识,顺义装备部始终坚持“人本理念”,清晰地认识到:装备的干部教师队伍是推进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和根本,是装备工作发展的命脉与基础。为此,我们不断探索建立提高技术装备队伍整体水平的新机制、新办法,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为此,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开展专业性学习、培训活动,从组织上保障他们的再学习再进修的机会,使学校装备人员进一步掌握了管理的原则、过程,熟悉了工作标准及评价体系等理论知识;同时实行装备后勤人员的持证上岗制度。进而加速大家业务技能和管理知识的更新,增强大家搞好新时期装备工作的本领,逐步构建了一支懂教育、懂技术、懂装备、懂管理,事务型和理论型相结合的教育装备队伍。

二、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扎实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校舍、设备投入的逐年增加,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为了进一步加强

中小学资产管理,逐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规范我区教育资产的管理工作,装备部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

1.坚持开展资产评估检查工作,及时了解、指导、监督基层资产管理工作。每年装备部都组成20人的评估检查小组,本着“服务基层、查找不足、针对指导、规范管理”的指导思想,历时一周对全区中小学的固定资产管理与实验教学等工作进行评估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学校各类资产管理账目和资产管理软件的使用情况;办公设备实际使用、库房闲置与维修报废等情况;图书管理与开发利用情况;实验仪器使用与实验室管理情况;音乐、美术、体育器材的保管与使用情况等。通过检查组深入细致筛查,帮助基层学校查找到了涉及资产管理和实验教学方面的种种不同问题。在此基础上,检查人员现场一对一的对学校主管教师进行了指导,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大大提升了培训与指导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对规范我区中小学资产管理与实验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2.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严把资产报废处置关。近两年由于学校购置了大量先进教学设备,特别是办公家具,学生课桌椅和现代教育设备,所以报废设备较多。为了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我们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先后制定出台了《顺义区教育系统固定资产处置管理规定》《固定资产报废标准》《学校资产增减操作流程》《规范出入库手续管理工作意见》《撤并校固定资产处置工作意见》等一系列资产管理制度。几年来,资产管理室先后接到报废申请11160余次,内容涉及教学仪器、设备、办公家具、电器设备、车辆、房屋等各类资产。我们依照相关制度,办理固定资产处置审批手续,严格审查各学校设备的使用状况,对设备老化无维修价值的给予报废;维修后仍可以使用的决不报废,做到物尽其用,节约资源。

3.加强资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我们积极开展各级各类业务培训,以推广应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为契机,全面提升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先后完成了《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管理系统》《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动态管理系统》的升级使用培训工作。

4.规范软件数据统计工作,为科学决策提供精准的数据保障。我们使用《中小学办学条件管理系统》软件统计学校现有资产情况,按照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规定每年定期上报数据。为保障各学校上报数据的准确性,我们对数据进行了反复的检查、汇总、分析,为初中校建设达标、小学规范化达标提供了参考。同时,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年度设备立项采购情况,测算学校的实际尚需,为上级领导部门提供学校资产现有情况、学校达标尚需情况数据,保障领导的科学决策。

5.严格做好教学设备验收工作,从源头确保采购设备质量。在验收过程中,积极联系各有关单位,请专家及其业内人士协助严把验收的质量关,对不合格的设备,坚决要求供应商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签署合格证,否则要求其退换设备或另行采购。尽量做到让使用的老师满意,让学校满意。同时要求供应商作好售后服务工作,最大限度方便于基层学校的使用。

通过几年来资产软件应用、管理员培训、评估检查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我区各学校对固定资产工作的认识逐年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资产使用效率大大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逐步趋于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深入调研,科学配给,与时俱进地做好教育技术装备工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装备部门,要与时俱进,及时跟上教育发展步伐,多深入基层调研,多倾听一线教师意见,秉承“科学服务”的装备理念,在研究的基础上搞装备,及时对陈旧的教学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切实使我们配备的教学设备与教育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最大程度满足教育教学一线师生的教学需求。

几年来,在政府采购法的基础上,结合我们教育系统采购工作,为进一步规范系统内采购操作管理,我们制定出了《顺义区教委系统基层单位设备采购流程》,确保依法依规实施采购活动。经统计,近3年,装备部共提出大小立项申请300余次,为全区中小学采购各类教育教学设备,共计600余万件(套),采购资金总额近3亿元。通过我们工作的开展,有效改善了我区中小学的办学条件。

四、强化服务与指导,逐步实现实验教学的规范化管理

几年来,我部在顺义区教委实验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积极做好中小学校实验教学仪器的配备、更新、管理和使用及培训工作。先后完成了以下工作:

1.组织中小学实验教学中心之成员,对《中小学实验教学评估方案》进行了研讨,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完成了《中小学实验教学评估方案》的修改。

2.聘请部分中小学的优秀实验教师和我部实验教学管理人员组成实验教学评估小组,对全区中小学的实验教学工作进行了评估指导。为我区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我区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教学质量的不断攀升,起到积极地推进作用。

篇4

1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艺术教育的现状

艺术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多元文化趋势日益显著.在此背景下,我国的艺术教育逐渐凸显出一些新的特质.

1.1落后的文化观念

当今,我国的艺术教育工作处于落后的发展阶段,与世界发达国家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而最大的差距则体现在文化观念领域.与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发展趋势相悖,我国的艺术教育仍处于“一元”文化论的观念之中.一方面,对国外文化过度重视、对自己文化过度菲薄.一些文化工作者只注重学习外国的的艺术,例如,有些人认为只有欧洲的古典艺术才是世界上最先进、最高峰的艺术;有些人认为只有出国深造才是真正的艺术教育.另一方面,一些人固步自封地只重视传统艺术,而忽视国外传统艺术的学习.对世界艺术文化的漠视导致了文化视野的狭隘.两种极端的一元文化论都严重影响了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使艺术教育变成了一味艺术复制,毫无创新与活力.

1.2多元文化艺术教育引起关注

以2004年在中国召开的国际艺术教育学会亚洲地区会议为典型,我国艺术教育领域的各种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化交流在增进世界各国相互了解的同时,将艺术教育的视野由专业转向了全球,加速了多元文化的发展.多元文化艺术教育作为传统艺术教育的新兴范畴,对艺术教育的内容、教学方法、教育评估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促进了文化艺术交流的进一步繁荣,多元文化作为艺术教育跨文化、跨学科的新发展,亟需提上我国艺术教育的改革日程.

1.3新课程标准提出,压力与动力并存

中国教育部2001年制定颁布的《艺术课程标准》中,对“理解多元文化”做出了要求.新标准强调了艺术教育中多元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既要重视本国民族文化艺术,又要学历他国民族的文化艺术.要秉着开阔视野的态度,去学习他人积累的文化精髓.要逐渐形成平等的、多元的文化价值观念,为发扬我国文化艺术事业而努力.在此教育环境下,我国艺术教育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也为我国的艺术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任务.

2多元文化对我国艺术教育的影响

随着多元文化思想观念逐步成为当今文化发展的重要特征,人们对其的认可程度愈加可观.多元文化对艺术教育具有引导作用,这种引导既有助于艺术教育的融合发展,又有助于艺术教育发挥育人的根本目的.在此背景下,我国传统艺术教育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分析多元文化对我国艺术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传统的艺术教育模式遭受冲击

我国传统的艺术教育模式比较单一,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冲击.在多元文化思想观念的影响下,传统的艺术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逐渐形成改革创新的动力.传统的艺术教育模式的改革呼之欲出.艺术教育模式的改革必须结合当今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和实际,在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地丰富和革新,才能适应社会对艺术人才的实际需求.

2.2艺术教育的审美特征得到突出

审美是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之所在.艺术教育通过使受教育者获得审美体验,在教育中感知艺术的内涵与意义.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艺术教育的审美特征得到突出.通过分析蕴含在艺术创作中的文化与历史,进而获知作品创作时代特征、当时的社会、民族、地理等内容.在此过程中,被教育者获取的审美体验,陶冶了文化情操,实现了艺术教育的目的.

2.3艺术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相融合显得更为重要.例如,将文化艺术同历史、自然、地理等学科结合起来,从历史、自然、地理等角度去考察文化艺术,有助于人们更全面更正确的了解艺术.事物具有联系发展的普遍特征,文化艺术只有放在了当时的特定历史环境中才能得到真正的还原.将艺术与其他学科融合起来,才更利于人们去认识艺术、理解艺术.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艺术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进一步发展,既有助于艺术教育的进步,又可以实现艺术与其他学科共同发展的共赢.

3我国艺术教育的多元文化改革措施

3.1建立以人为本的艺术教育模式

以人为本是我国教育的核心理念.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以人为本成为我国艺术教育模式改革的核心.学校要把学生作为艺术教育的中心,在此基础上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以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学生只有真正的感受到强烈的情感体验,才能充分的理解艺术作品,进而提高自己的艺术情操.在提高学生艺术情操的同时,建立以人为本的艺术教育模式还有利于学生的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操.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学生感受正确的艺术内涵和情感关怀,有助于学生的思想品德乃至人格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2认清本土文化认同的重要性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强调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我国是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本土文化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在艺术教育中,认清本土文化的重要性必不可少.本土文化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情感与文化精神,既有助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更有助于不同国家及地区本土人文精神的塑造.国外许多地区在此方面做得已经比较成熟,而我国的重视程度尚且不足.在我国,开展艺术教育往往忽视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更多的是对西方文化的过度崇拜.而在我国艺术教育的改革中,亟需加强对我国本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艺术认同价值观.

3.3开拓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随着多元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艺术价值的追求越发强烈.艺术教育既有利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艺术情操,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艺术教育通过影响学生的道德情操,继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当代艺术教育改革可以通过新的形式和新的媒介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阿恩海姆就曾说过“:用任何媒介塑造形象都需要创造性与想象力,每换一种新的媒介,就会产生新的创造.”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发挥艺术的感染价值的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潜移默化的认知与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形成创造性的潜质.

3.4开放思维,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多元文化背景下,艺术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创作的手段层出不穷.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迈进,艺术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扩展和丰富.这就要求在艺术教育中开放思维,不断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一方面,运用新的媒介与教学方式来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在艺术教育中,教师要注重课程相关的科技前沿知识的传播,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开放包容的氛围,培养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激发学生感知新鲜艺术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使学生关注各种形式的艺术现象和艺术活动.可以通过“课前十分钟”的形式,针对某一热点话题进行讨论.这不为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药秘方.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既激发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又对艺术前沿有了基本了解,受益匪浅.

4结语

篇5

因为考察中国舞美的新发展,就要面向世界,站在世界舞美的高度。那么,世界舞美呈现哪些新的发展趋势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多元化

多元化的21世纪,世界舞美也呈现明显的多元化发展趋势。这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又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面:

(一)舞美构成要素的多元化

舞台美术原本就由布景、道具、服装、化妆、灯光、音响效果等多种要素构成,并且涵盖了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实用美术乃至建筑、园林、音乐等各种艺术因素。而现在,除上述多元化因素之外,又囊括了广告宣传、海报制作、节目单设计等等。可谓是舞台艺术“大综合”之中的“小综合”,其多元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

(二)艺术风格的多元化

过去的舞台美术,基本上分为写实主义与写意主义两大艺术风格,而现在的舞台美术,除了这两种艺术风格外,还包括了印象派、抽象派等西方现代派的艺术风格。wWW.133229.COm其艺术风格的多样化,也越来越鲜明。

(三)纵横交汇

世界舞美还呈现纵横交汇的发展趋势。在纵向上,呈衍化特点,即从本民族或特定区域的艺术源流出发,保持传统特色又赋予时代精神。我国戏曲舞美就是民族化与现代化结合的有力证明。欧洲各国亦如此。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的舞台美术,也都既有本民族本地区的传统特色,又融入新时代的新元素、新特点。

(四)时空造型的多维拓展

作为舞美的主要方式——舞台时空造型,也呈现出多维拓展的发展趋势。许多舞美大大加强了动态功能,大幅度地拓展了时空落点与表现范畴。或用朴素的造型形式表现深刻的内涵,或用华丽的形象构成奇特的景观,但都共同致力于将舞美由仅仅是舞台艺术局部的装饰发展到总体意念的表达。从舞台的二维空间发展到三维空间,并进一步发展为包括观演关系的演出场所在内的多维动态时空的立体化结构设计。例如音乐剧《猫》的舞美设计,就像整个剧场内外设计成一个“动物世界”,使整个天地真正变为一座“大舞台”。

二、科技化

综观世界舞美,呈现明显的科技化发展趋势。许多现代化的高科技,都进入舞台美术领域,例如电脑设计的布景、投影布景、激光布景,灯光中的电脑灯、激光灯,音乐音响的电脑调音台等等,使整个舞台美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景像,令人耳目一新。

现代化的声、光、化、电等各种高科技的广泛应用,使世界舞台美术真正形成一个广阔的艺术世界。

三、人性化

在人性化的21世纪,世界舞美也呈现人性化的发展趋势,这种人性化的发展趋势,又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一)充分发挥舞美设计师的作用

尊重舞美设计师,使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艺术创造性。例如在捷克,就有舞美设计大师斯沃博达与威赫尔。国家对他们格外重视,不仅待遇优厚,而且分配有高级豪华的别墅。政府对舞美的高度重视,促进该国的舞美学科走在世界舞美前列,成为世界舞美中心。他们把举办国际舞美展览活动当作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把舞台美术看成是人民文化生活中进行综合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培养舞美设计新人

许多国家的艺术院校或戏剧院校,都设立了舞美系或舞美专业,大力培养舞美新人,这也成为世界舞美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篇6

关键词:音乐;艺术;整合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4-0238-01

艺术课是教育改革中诞生的一门新型课程,它是在我国已有的音乐、美术学科课程基础上建构的一门综合性课程。这门课程综合了音乐、美术、戏曲、舞蹈、以及影视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和表象手段,对学生的生活、情感、文化素养和科学认识等产生直接与间接的影响。艺术课程不是各门艺术学科知识技能数量的相加,而是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艺术能力,艺术课程也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的整和创新、开拓贯通和跨域转换的多种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时代的发展对艺术教育新的要求

教育向综合的方向发展是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它的最大的意义是带动教育观念的发展。艺术教育是为全体学生的,不论其背景、天赋或残疾,都有权享受艺术教育及其提供的丰富内容。在一个科技日益先进、感官信息日趋复杂的环境中,对这类刺激的感知、阐释、理解和评价的能力便成为关键。艺术有助于全体学生发展理解和辨别这种充满形象与符号的世界的多种潜力。尤其要指出的是。在艺术方面无能的学生被剥夺在艺术中的受益,而这一点往往是由于他们被艺术教育方案拒之门外造成的。同时,为了全体学生的成功,也必须保证每个学生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条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推出了旨在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课程改革举措,呈现出共同的趋势是倡导课程向儿童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的综合化,课程的综合化趋势不只是改变一种课程的组织形式,它在本质上是课程价值观的深层变革。面对21世纪,人类社会呈现了一体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二、艺术教育课程的整合创新

艺术种类的产生、存在和发展,依存于它能否满足人们的文化心理需求。社会的不断进步决定人们的需求不断提高,那么各种艺术形式也要从自然、社会和其他艺术学科汲取营养,融会贯通,重新整合,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要。如女子十二乐坊的表演形式就是在传统器乐合奏的基础上,融入舞蹈表演的元素,利用舞台调度的手法改变传统器乐演奏的静态表演模式,再加上流行时尚的化妆和服装,给人以清新的视听感受。小品的出现和发展也是综合了话剧、相声、歌唱、舞蹈、曲艺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表演手段,通过不断地整合创新而逐渐为大众接受。每个学生都不再觉得艺术是陌生、遥远的。很多学生对艺术概念的理解不再模糊、抽象,而变得具体又真实,并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文化艺术观。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中,同学们渴望着能在学习和生活中多一些艺术的时间和空间,多一些遐想的、释放的空间和时间。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艺术整合创新的事例,如歌唱和语言结合并辅以音乐伴奏的说唱音乐形式,《弹词》《琴书》;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表演诸艺术形式为一体的戏剧,如《杂剧》《南戏》,以及逐渐形成的各地方剧种。如说唱表演形成的小品艺术等等。学校教育中具有进行综合艺术教育的基础。课程观的转变是服从于人的自身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当代客观世界与人自身发展的整体化、综合化的本质特征,引发了当代课程形态发展的综合化趋势。可以说,社会与人自身发展的综合化趋势是当代综合课程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艺术教育课程的整合和不断创新的过程。

三、开设综合艺术课程的必要性

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促使一些新型艺术手段的生成。电影就是借助科技手段,综合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表演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现代综合艺术。电影艺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力随着电视的普及与日俱增。一些传统艺术形式与电视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段相结合,形成了新的艺术形式。学生可通过对诗歌艺术的关注,对诗歌与生活、生命的关系的理解达到了更深的层次,他们可用诗一样的激情、诗一样的语言笔触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怀和灵感。大量的欣赏使同学们对贵族艺术和平民艺术有了自己的价值判断,对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有了自己的审美取向。艺术课程通过各类艺术的综合和联系,全面培养学生的视觉能力、听觉能力、动作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认识自我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在艺术涉及的联想、推理、分析、综合等活动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科学思维得到协调发展,智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高。艺术课程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方面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交流和表现,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效果。现代学校具有宽广的文化视野、研究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在不丧失自我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吸收外来艺术教育的有益养料,确立民族文化与异质文化比较优势,从而获得一种艺术院校所欠缺的开放视野与心态。

篇7

【关键词】交通环境艺术设计 艺术与技术 艺术与工程 教育模式

一、交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

交通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以“交通”为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它依托于大环境艺术设计,是山东交通学院的特色专业和主打专业,主要应用于交通行业,具有唯一性、独特性、前瞻性三个特点。交通环境艺术设计是指在汽车站、火车站、航运码头和航空港等交通场站,以及道路、桥梁、涵洞等交通建设及其辅助设施和周遍环境的设计与施工中,根据实用功能和审美原则,涵盖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规划、园林设计和公共艺术的综合设计艺术。其核心课程有交通场站环境设计、公共空间设计、景观设计、城乡交通环境综合设计、园林规划与设计。

目前,教育部为了提高高等院校教育质量,提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改革的指导方针,鼓励教育模式等方面的综合革新,促进对科技技术人才的培养。作为本科专业的交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其学科性质是什么,如何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如何保证为受教育者所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实施,是当下具有环境艺术专业的高等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际上,根据新市场需求和设计学科交叉特点,一些国家对设计教育已迅速做出了调整与改革。例如,近年来,日本神户艺术工科大学从本科至博士,都授予艺术工学学位,特色十分鲜明,艺术工学化与工程艺术化交叉渗透。在西方国家,设计教育课程体系新方法和技术型一体化特征也非常明显。

在这种背景之下,交通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理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将艺术设计与工程技术相互结合,相互补充。这种体系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有较好的促进作用,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努力实现就业“零适应期”,并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二、交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艺”与“工”结合的特色教育模式发展的必要性

交通环境艺术设计涉及建筑学、艺术学、园林景观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应用型是其特征之一。在培养计划、教学内容、实践能力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各个环节都应紧密地围绕这一特征进行,而“艺”与“工”结合就是坚持“艺工结合,以艺为主”的主导思想,依托“整合学校资源、突出办学特色,追踪市场发展趋势、增强综合竞争实力”的思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为依据,体现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满足学生生涯发展”的原则,采取“纵向压缩、横向拓宽、突出特色、重在实用”的措施,以教学为中心,形成“厚基础、宽专业”课程体系。

交通环境艺术设计对专业方向设置、课程体系建设和培养目标实现途径等方面在“艺”与“工”结合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发挥实践教学连接课堂与市场的功能,建立了课程设计与实际设计、工程项目实训结合的机制,探索建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并具有较高市场敏感度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就业“零适应期”的新型交通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达到省内有影响,同行有特色的教育效果。

三、“艺”与“工”结合的教育模式

(一)建立“艺”与“工”结合的特色教育模式

“艺”与“工”结合是交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办学模式,强调艺术与技术、设计与工程相结合,艺术工程化、工程艺术化,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科互动合作,其课程具有“艺术技术一体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特点。实施“艺”与“工”结合、文科与理科交叉的培养模式。

这种教育模式从办学理念凝练、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方案构建等各层面着力完善。与纯艺术类专业注重学生艺术自由、感性,偏形象思维不同,山东交通学院的交通环境艺术专业更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主要培养交通环境景观设计所需要的执行标准化操作的设计与工程技术人员,对学生的培养侧重于逻辑思维,偏理性且重技能。为此,学校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交通环境艺术设计”特色专业,建立实际设计项目实训机制,这样既把握了行业发展趋势,分享新兴朝阳产业的发展成果,满足了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又突出学校教育资源和办学特色,这将促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效应。按照山东区域发展、经济建设、产业结构等需求,结合学科背景优势,进一步完善“艺”与“工”结合的办学模式,突出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应用特色,增强人才培养的行业针对性,将服务区域经济作为切入点,培育特色专业。

(二)建立教学体系组合方式一:协作组合

协作组合是在专题训练的教学中,由于艺工结合的教学模式是一种综合化的教学,知识背景单一的专业教师无法胜任,因此需要将不同专业的教师进行课题组合,由此来打破传统的专业教师配置。具体方法是:工科技术教师和环境艺术设计教师共同教学,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工程实践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将相关课程进行重新组合,按课题需要进行穿插,制定组合式授课计划和教案。如在环境综合设计教学模块中,景观设计教师与材料工艺教师合作授课,以专业内容为依据,寻找最佳契合点,通过这种协作关系将与该项目相关的学科内容组合进来,这种教学方式能有效地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三)建立教学体系组合方式二:项目组合

项目组合是将完成该项目策划、设计、制作、后期4个阶段进行整合,在这一个模块中,方案授课教师和工程实施教师等联合教学,为完成该项目将所需的课程进行组合和衔接。实行导师负责制,项目化实践教学。通过此课题教学,将方案设计和工程技术系统地传递给学生,在课题的推进过程中学习项目制作的流程,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建立教学体系组合方式三:企校组合

企校组合是企业或者设计院资深设计、技术人员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组合。 (转第页)

篇8

广告产业发展趋势及其对人才的要求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化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以其为技术支撑的诸多行业之间的边界正在由清晰走向模糊。许多新的业态应运而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直接改变了传统的产业结构’以顺应行业边界模糊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广告产业正在吸纳一切具有生命力的新兴媒介技术优势,对各类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并打破与促销、公关、CI等营销传播产业之间的界限,朝着一种高度整合的大广告产业方向发展。大广告产业就是指“基于营销传播领域的产业融合麻成的跨越传统广告产业边界的产业形态。”[1]传统广告产业结构在向着大广告产业进行调整与优化的过程中,广告产业的外延不断地集聚与规模化,产业内部却进一步细分,从而产生很多新兴的服务部门,如管理咨询公司、公关公司、媒介购买公司、促销公司、市场调查公司、互动营销公司和事件营销公司等等,这些新兴服务部门要求对专业化与技术化的比以往高得多。

广告学者张金海从集中度与规模的角度对我国广告产业进行研究,提出我国广告产业当前存在“高度分散弱小”与“泛专业化”的产业特征,而这个问题已严重影到我国广告业的发展,并威胁着我国广告产业发展的主导权与控制权。所谓泛专业化,就是很多广告公司或营销传播公司在形式上已经开始提供全面营销传播服务,但是在每个方面的服务水平都较低,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因此,张金海提出广告产业顺利转型与升级的关键途径是产业集聚与专业化。也就是在产业规模集聚化的同时,服务技术的高度专业化成为广告公司必须坚守的核心优势与保证其生存空间的必然手段。因此,大广告产业的发展趋势对广告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就具体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要求广告专业教育打破原有专业框框,朝着更多新兴的知识领域辐射漫延,扩展广告专业的人才种类,培养更多不同营销传播领域的专业人才以满足产业规模化与集聚化的发展要求;其次,通过设置集约化开放式的广告专业课程体系,提高各类广告人才的专业能力与素质,以保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模与总量发展迅猛。据统计,目前开设广告专业的院校已超过300所,每年向广告业输送的广告专业毕业生数以万计。但是,从广告产业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我国高校广告教育仍然存着较大问题。

1.专业性不强,毕业生核心竞争力不明显。

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针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各类广告公司所做的调查显示,在各种管理困境的排行当中,缺乏广告专业人才一项位居榜首,占77.9%。

但是,广告业界一方面自身面临着“泛专业化”的问题,另一方面,又不愿意接受高校广告专业的毕业生,认为他们专业能力不强。这反映出我国高校广告专业教育不够专业,毕业生出来竞争力不明显,这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广告业发展的瓶颈。

高校广告教育缺乏专业性的根本原因在两个方面:

首先,学科属性与学科性质不明确,专业方向不明确。广告学学科性质与学科属性直接关系到广告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因此是广告专业教育的核心问题与首要问题。广告专业边缘性综合性的学科特性极易使大学广告教育走入方向不明的误区。再加宽口径复合型通才教育的倡导,为大学广告教育综合性有余而专业性不足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广告学学科的归属问题,各个院校与广告学者之间都存在着较大分歧,最典型的例证就是当前我国广告专业被设在综合性大学的商学院、新闻学院,工科院校的人文学院、经济学院,艺术院校、师范院校等等。如此复杂多样的学科门类,充分体现了广告专业方向的模糊。

其次,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庞杂。各高校都过多地考虑了广告学科的综合性质以及广告运作环节的多样性,设置的课程体系过于庞杂,找不到专业教育的核心知识与研究对象。广告作为一种营销传播,从决策到实施,其运作过程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多,如经济学、市场营销、传播学、心理学、统计学、美术设术、影视制作等等。因此,很多院校都将所有涉及到的相关学科列为专业核心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却没有弄清这些课程的具体教学目的与方法,更没有深入挖掘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课程与专业培养的关系。这么多杂乱的课程不仅极大地耗散了学生的精力与注意力,也使学生感到迷茫,把每门课当成必学的任务而不是专业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学生似乎什么都学过了却又什么都不精,专业基础不扎实、专业能力不强,最终造成边缘化倾向与广告业专业化需求之间的矛盾。

2.粗放型的课程体系,不适应产业融合趋势。

许多院系为了适应广告市场的需求与广告业的发展,不断调整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增加实践教学比重,但仍然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根本原因就是课程体系设置方式不正确。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是依据广告运作环节而进行的粗放式课程设置,这种课程设置方式使得各高校广告教育方式与课程体系趋于同化,难以形成特色与差异。结果大家都在进行重复建设,犯同样的错误,走入同样泛专业化的误区。虽然广告涉及众多环节,但是几乎没有哪一个广告项目是由一个人全盘完成的。也没有人既做企业广告管理者又做广告执行者,媒介部门与广告公司的广告人才所需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也不一样。面对大广告产业的发展趋势,这种课程设置方式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因为随着广告产业的细分化与复杂化,这种专业化不但不会减弱反而会增强,每个领域都需要知识结构完整的专才。例如,随着媒介种类、内容、技术的提升,媒介的广告经营管理变成了高度复杂与专业化的领域,而创意人要在无限多样的媒介类型与符号类型中创造出有效的广告,这些都对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种将广告的所有环节与知识门类放在一起,横向设置课程体系,旨在培养从理论到实践到技术都精通的全才,是不现实的。

此外,随着广告运作环节的增多或新兴领域的产生,很多院校在原本已经很庞杂的课程体系中加入了很多新的主干课程,如符号学、经济学、哲学、数学、网络广告,整合营销传播等等。随着新媒体的增多,很多院校又开设各种基于不同媒体的设计制作课程,如影视制作、广播电视广告制作、网络广告设计等课程。很多院校包括新闻类与市场营销类从美术基础到平面设计到影视制作等几乎把所有的美术设计专业课程开完了。这种课程设置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认知障碍,使之缺乏学习方向、动力与热情。最重要的是这种课程设置既不能在短期内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设计人才又偏离了传播专业方向,使业界用起来很不顺手。

围绕广告运作环节设置课程,看起来符合广告产业的综合性特征,但本质上是与产业特征及其融合趋势相矛盾的。因为,它虽然考虑到了广告学科的综合性质,却不能解决广告专业化问题。而且以广告运作环节为依据设置的课程体系是封闭与机械的,使广告教育相对于产业发展而言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它只能被动地把新兴项目与环节加入教育体系,而不能找到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本质共通性,无法做到新知识与传统知识的有机整合。结果,不断增加的课程使整个课程体系越来越庞大笨重,让广告专业教育更难以掌控,很难适应快速变化的广告产业发展。

如何解决当前的广告教育问题

1.明确广告学的学科性质。

广告学的学科性质,指的是广告学到底是学还是术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看起来很明显,如果广告学只是一种操作性的“推销术”,它就根本不用走进高等教育体系,耗费大量教育资源,更不会呈现出如此繁荣发达之势。高等教育本质上是要培养能从事知识与思想的创造性探索的人的科学教育,而技术培养只要依靠社会培训或工作实践就可以实现。因此,高校的广告学教育应该是一门科学教育。

既然广告学是一门科学,它应该归属于哪个学科门类呢?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我们可以从美国广告学的教育发展历程中获得一些启发。美国广告学教育开展了一个多世纪,在其开展之初也存在着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即广告学科归属不统一以及教育层次低的问题。但是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尤其是在“卡内基报告”和“福特报告”发表之后,美国广告教育经历了一个学科归属从多样到集中、学科性质从混乱到明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来设在商学院的以市场营销为背景的广告学教育大大缩减一如今,全美只有四家商学院开设了广告专业,同时,各新闻类的广告专业增多。此夕卜,新闻学院不断探索着对广告专业教育进行“去边缘化”,却去掉原本包含过多的“跨学科”特征和“实践性”内容,把广告教育重点集中于媒体和传播科学方面,最终通过对广告课程科学性和原理性的加强,将广告从简单的操作性技能教育提升到传播科学教育的层面,完成了广告教育由“术”到“学”的提升与转换。

我国的广告教育发展路径与模式跟美国很相似,而我国当前高等广告教育发展的迅猛态势也不亚于当时的美国。因此,借鉴美国,将我国高校广告教育定位于“传播科学”,专门进行营销传播的原理、规律、效果与策略等科学知识教育应该是合理的。此外,这样的学科性质与归属划分也是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的。台湾广告学者黄振家在《广告产业的未来》中提出,新媒体环境下,生活者(消费者)仍是广告产业最需用心经营的所在。如何与生活者站在相同的基础上进行商业沟通与营销对话,成为广告产业的新课题。因此,在新的传播环境下发展有效的传播策略仍然是未来广告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2.建立以“传播科学”为核心的开放式课程体系,增强广告专业能力培养。

围绕着“传播科学”的核心设置开放式的课程体系,同时结合产业融合趋势以及各院校的自身特色与资源优势对不同专业方向有所侧重,能够培养出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专业人才。为了适应广告产业在新媒体技术推动下的发展,美国广告专业的课程开设充分体现了学科的集中性与目标性,又突出产业发展要求以及自身的培养特色。例如,各高校广告专业课程除了广告原理、导论以外,大多集中在调查、写作、媒体等方面。在此基础之上,专业特色培养导向非常明显,如强调公关的专业会增多公关媒体类课程;强调策略性传播的专业则加强广告同其他传播工具的共性与整合运用;整合营销传播专业则增强其它营销传播知识与数据库营销的比例,降低单项广告课目的比重与重要性。

在大广告产业中,“各分散的广告公司或营销传播服务公司可以专注于某领域或某市场的业务,形成自己核心的专业优势。因此,我国各高校可以打破传统大而全的模式,从专业优势的角度进行广告教育,使各种专业人才能适应广告产业发展的集聚化与专业化的要求,推动我国产业转型与发展。

目前,我国已然形成了三个主要学科类型的广告教育,即商学院的营销类广告专业、新闻学院的传播类广告专业与设计院校的广告专业。虽然,已经形成的体系要立刻改变不太容易,但这三种类型的培养方式可以做出明确的区分,做到各有侧重。例如,商学院着力培养具有经济学与营销管理知识的战略营销传播人才,着重为企业培养营销传播管理人才或者为营销咨询公司培养战略人才;新闻传播类则应着重培养精通传播策略与传播科学,能够运用各类营销传播信息实现营销目标的专业人才;设计类院校则应着重培养各类媒体的设计制作专门人才。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规模较小的院校,则可以以上面三个层面为基础,围绕各自特色以及所具备的资源优势,发展专业特色培养,为各个领域输送专业较强的人才。在这个方面,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的做法值得借鉴,该院根据广告市场的人才需求、自身的工科背景、师资力量以及学生的未来就业意向等,确定了两个培养方向,一是广告策划与客户服务,一是影视制作网络广告,并设置了不同方向的相应主干课程。

3.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注重素质与能力培养。

“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广适应”的通才教育是现代广告人才的培养要求,也是广告教育的必然趋势。但是,需要首先解决专才与通才,能力与适应性的辩证关系。扎实的专业基础与较强的专业能力应该是前提与主导方面,在此基础之上兼顾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与素质培养,满足学生与广告业界发展后劲的需求。

篇9

【关键词】中学美术 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

美术教育能够使学生充分领略到生活的美,并能够从中体会到美术的魅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最终促进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内涵所在。中学阶段是人生教育的重要阶段,中学美术教育也显得尤其关键,在改革开放以来,美术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建立了完善的教育体制,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制约中学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当前中学美术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中学美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观念中仍然存有很深的应试教育的思想。近些年,虽然国家在大力地提倡素质教育,并将它作为了一项基本国策,使各个学科教育的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但是很多人并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素质教育,或者说,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使得中学美术教育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学校和家长以至学生本身都尚未充分认可中学美术教育,所以就导致在学校教育中,美术课会频频给“正课”让贤,在家庭教育中,美术爱好被斥为不务正业,归根结底是陈旧的观念所致。

二是学生难以对美术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主要是教学方式的问题。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当然希望学生也可以像自己一样热爱美术,所以就难免将学科本位的思想注入课堂的教学当中,强调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就会不知不觉地陷入灌输式教学的模式中,学生往往在被动地接受美术知识、机械地练习美术技能,缺少思维的创新和灵感的发现,课堂气氛就显得死气沉沉,没有活力。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美术课堂都提不起任何兴趣,何谈教育质量的提升呢?所以一定要让学生从心底热爱美术,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美术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是中学美术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教师在学校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对学科的建设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中学美术教师是学生审美能力的指引者,只有教师具有足够的美术素养,并能掌握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才可以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启迪作用。现阶段,中学美术教学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还未能达到一个高度,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而且体现在质量上。中学美术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欠缺灵活性,这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教师本身的知识体系不够完备,二是对学生的需求和审美特点缺乏深入的了解。

二、当前中学美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当前中学美术教学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学美术教育要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任何艺术都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只有将美术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才会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传统的美术教育的课堂的形式是教师做出示范,学生进行I临摹,评判学生作品层次的标准就是临摹的相似度,与教师作品越接近的就是优秀习作,这样的方式根本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况且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艺术更是推崇个性化,所以让学生从课堂走进大自然,让美术从教科书中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才可以让美术在学生的心中落地生根,开出绚丽多姿的花朵。

其次,要让美术教育的方式更加丰富多彩。中学美术教育中,课堂教学毕竟占有很大的比重,并且教师也依然是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领导者,所以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最适合中学生的美术教育方式。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各科教学中的广泛使用,美术教学中也可以充分利用科技的优势,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制作教学课件的过程来,让他们在搜集整理与美术教学相关的材料过程中,充分领略到其独特的魅力,并在主动探寻中体会获取审美能力的乐趣。

最后,要不断提高美术理论素养。针对教师来说,提高美术理论素养是必然的,这也是建设高水平的中学美术教师队伍的重要内容,美术教师只有具备过硬的美术理论知识,才能将美术的内涵充分展示给学生,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与审美观,否则美术教育就变成了画画技能的培养了,这与中学美术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美术教师的知识构成中最为重要的一方面是画论,对一些经典的著作要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例如顾恺之的《论画》,谢赫的《古画品录》,张怀瑾的《画断》,先生的美术理论著作等。只有在充分吸收美术大师的思想精华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地开拓创新,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走进开阔的艺术天地,感受美术的价值。针对学生来说,可以在基本的美术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美术理论知识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介绍古今中外的美术发展史来让学生从宏观角度去把握美术之于人类的意义,还可以通过参观现代美术作品展来提升审美能力,思考美术与当代社会的融合点。

三、总结

综上所述,中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到更多的生活乐趣和美的享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该是以对话的形式进行沟通与交流的,通过互动的方式不断探索美术教学的意义,因而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万竹青.从中学美术教育的需求谈高师美术教育建设[J].科教文汇

[2]梅金星.浅析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美术教育研究

篇10

【关键词】舞蹈发展;大众化;普通高校;舞蹈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0-0199-0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明需求的提高,舞蹈成为了大众所接受的情感表达方式以及精神文化追求。舞蹈大众化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下,普通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也必须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与舞蹈大众化发展相适应,促进舞蹈教学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普通高校舞蹈教育模式

现阶段,普通高校舞蹈教学主要分为普及型舞蹈教育以及专业舞蹈教育两种模式。普及型舞蹈教育针对非舞蹈专业的学生,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艺术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是高校推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途径,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包括形体舞蹈课、瑜伽舞蹈兴趣课等等。专业舞蹈教育主要是为培养顶尖的专业舞蹈人才,主要出现艺术院校中,虽然普通高校中也开设有舞蹈专业课程,但无论是师资,还是设施,都无法与艺术院校相比。

二、在舞蹈发展大众化趋势下普通高校舞蹈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普通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就业方面不具优势。艺术院校专业舞蹈教育以培养顶尖舞蹈人才为目的,各大艺术团体为其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而普通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方面不具优势,由于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将学生审美能力以及艺术创造性作为主要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有一定的出入。

普通高校在开展舞蹈课程中,都是让学生及学习古典舞、芭蕾舞,又学习现代舞、民间舞等等,而且沿用传统的专业型舞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高校基本上实行学分制,专业课所占的比分权重很小,学生为了修够学分,往往专业水平不足,对自身今后的就业造成影响。

(二)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方式单一。普及型舞蹈对于普通高校学生来说,具有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功效,但对于学生长远职业发展的帮助相对薄弱。现阶段,大多数普通高校都是通过开设公开课普及舞蹈知识,然后利用形体舞蹈公选课,提高学生对舞蹈的兴趣,灌输学生专业的舞蹈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然而,由于普通高校舞蹈训练房、舞蹈教师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非舞蹈专业的学生都望洋兴叹。

三、基于舞蹈发展大众化趋势的普通高校舞蹈教育措施分析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舞蹈种类和形式等都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普通高校舞蹈教育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具体措施包括:

(一)针对专业舞蹈教育,增设不同舞种的选修课程。对于普通高校舞蹈教育来说,应该开设芭蕾舞、现代舞、民族舞、古典舞等不同舞种的选修课,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弥补学生专业必修课中舞蹈知识的不足。同时,学校可以与校外舞蹈机构合作,开设舞蹈专业培训,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就业需要。另外,将舞蹈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同时,开展舞蹈表演、舞蹈比赛等活动。教师还可以带学生到广场、社区中进行舞蹈表演,鼓励学生到社会中的舞蹈机构实习,为今后的职业发展积累经验。

(二)简化普及型舞蹈内容,丰富普及型舞蹈教育的方式与内容。舞蹈大众化发展背景下,普及型舞蹈教育过程中,首先应该明确课程开设的目的,尽可能将教学内容丰富与简化,重视学生的兴趣。第一,在教学内容方面,坚持多元化发展。将古典舞、现代舞、民间舞教学与舞蹈赏析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更多的优美舞蹈作品。第二,营造良好的舞蹈教学环境。普通高校舞蹈课一般都是教师言传身教,因此,教师动作的准确性、优美性对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氛围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第三,开展各类舞蹈活动,让学生感受舞蹈的魅力以及感染力。同时,邀请舞蹈专家定期开展舞蹈专业课讲座,并由专业的舞蹈人士指导学生舞蹈动作,提高普通高校学生的舞蹈修养。

四、总结

综上所述,普通高校舞蹈教育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职业发展,鼓励学生参加社会舞蹈实践,加强对校外舞蹈机构的合作,帮助学生开阔舞蹈视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总之,舞蹈大众化发展,普通高校舞蹈教育应调整教育结构,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热爱舞蹈的人才,为舞蹈大众化发展起到推动的良性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国权.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大众化实施途径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2,26(2):25-26.

[2]胡波,姚永权.普通高校舞蹈教育发展的新趋势[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4,35(12):99-100.

[3]刘慧丽,王树立.关于我国舞蹈发展大众化趋势的研究[J].教育观察旬刊,2013,15(8):65-66.

[4]张彤.民间舞蹈教育中双重视角分析[J].喜剧之家,2013,26(3):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