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康复护理的内容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7: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人康复护理的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老年人康复护理的内容

篇1

【关键词】老年人;疾病预防;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56-02

随着老年人口总量的增加, 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大关[1],老年健康问题将愈加突出。老年人是特殊的群体,由于他们的生存状态已经处在特定的时期,不仅健康受到衰老和疾病的威胁,而且生活内容和满足生活需要的能力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在目前医疗条件下,实际生活中的大部分老年人都是未住院病人,与医院的病人在护理上有诸多不同,老年病的特殊性要求必须对老年人做广泛而深入的评估,应考虑到认知、营养、生活经历、环境、活动及压力等一切影响因素,从多途径提供满足老年人所需的一系列照顾活动,尤其要加强个体的自我照顾能力,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老年人保持尊严和身心舒适,提高生活质量,达到早期预防疾病,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为探讨疾病的预防及康复护理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影响,中心综合门诊医护人员对辖区内150名老年人展开针对性的疾病的预防、康复护理,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1 制定计划和措施

制定详细的疾病预防计划和康复护理措施:成立由医生、护士、检验士和其他工作人员组成的服务小组。服务时间一年(2012.9-2013.8)。护理对象是中心综合门诊管辖区内选取150名老年人,男56名,女94名,年龄在60―85岁。

2 方法及内容

2.1 健康状况调查摸底

为全面掌握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医护人员对辖区内150名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自制问卷调查表,老人们有的自己填写,有的由调查人员问答后,调查内容主要有: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健康状况、病史、患病治疗情况等,主要了解老年人当前阶段的身体健康状态,康复护理措施以及渴望得到的关心、帮助等。

2.2 健康指导

2.2.1心理健康指导 老年人进入老年期后,会产生一系列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医疗卫生事业共同关注的焦点。随着人类疾病谱、死亡谱的转变,以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害日益严重[2],是老年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致病原因多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因此,对老年人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预防疾病,也可以预防生理改变给老年人带来的各种影响,还能使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从而促进老年人健康长寿。医护人员通过采取相应的心理健康指导方法,帮助老年人正确面对疾病和各种生活问题,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照顾能力,消除各种心理问题,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

2.2.2用药指导 老年人一般身患多种疾病,服用的药物较多,要指导他们不同的药应不同的时间服,或饭前、饭后分开服以达到最好的疗效。有的老年人因怕吃药多产生副作用,故症状稍得到控制就立即停药,导致疾病复发。如在服降压药时,立即停药后血压骤升,这样血压忽高忽低对身体很不利,易诱发脑血管意外等疾病。作为医护人员,要通过问题解答、发放宣传手册,开展知识健康讲座,让老年人对老年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原因、预防措施、常见病状、并发症和注意事项有个基本了解。通过耐心细致的解释药物的药物原理和可能产生的副作用,解除老人的疑虑,使其做到心中有数。

2.2.3生活指导 对老年人进行运动和饮食等方面的指导。老年人运动保健 :给老年人创造安静、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指导他们合理的健身方法,选择适合老年人的运动项目,注意运动时间,防止运动时出现意外。如根据其个人兴趣和自身状况,鼓励有运动能力的老年人适当参加锻炼,如散步、慢跑、练太极拳、下棋、门球、做操、书画等文体活动。 饮食保健指导:包括饮食卫生、饮食习惯、饮食分类等。老年人由于多患有血管硬化、高血脂、骨质疏松等病症,要指导他们多食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高钙等食物,尤其是糖尿病人要严格控制含糖食物的摄入,保证每天有足够的锌、钙摄人,鼓励多食富含粗纤维和维生素的新鲜果蔬和鱼肉,少吃或不吃腌制品和动物内脏,并尽量选择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高蛋白饮食。 睡眠保健:如睡眠有规律,睡前泡热水脚等。

2.3精神护理

老年人由于对身边的一切反应很敏感,家庭琐事等各种原因都易引起情绪激动或失眠,导致高血压甚至心绞痛等疾病的发生,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多与他们交流,耐心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及心理活动。护理人员采取有效的沟通技巧[3],增进理解,满足心理需求,以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如对老年人多说一些鼓励语言,说话时因人因病而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有问必答,耐心解释,运用语言艺术增强他们与疾病斗争的信心,对一些焦虑暴燥的老年人多给予安慰,以真诚的态度坦诚劝慰。通过板报、电视、录像、讲座,以边护理边教育的方法,积极、正确地引导老年人建立健康的行为,纠正不良的卫生习惯,采取鼓励安慰、启发诱导的方法,使老年人保持愉快的心情、乐观的心态,激发对人生美好向往,达到疾病预防及心身健康,不给子女拖后腿,给社会带来安定,家庭带来幸福,起到了社会、家庭和谐的氛围从而起到了延年益寿的目的。

2.4定期体检,及时治疗 老年人由于生活习惯等原因,一般都不愿住院。因此必须动员他们即使疾病未复发也要定期体检、复查,了解身体健康状况,建立健康档案,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疾病的复发,达到早期预防、及时治疗的目的。

3 结果

为了解对辖区内150名老年人实施疾病的预防及康复护理一年来的效果,我们设计了《老年人健康状况及满意度调查表》,内容有被调查人基本情况;护理前后的健康状况;卫生保健满意度等内容,从调查表发现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大有改善,患病次数减少,特别一些老年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复发及住院次数明显减少,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 讨论

从效果可见,疾病的预防及康复护理对老年人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经济状况造成一部分老年人就医难,而健康观念又使一部分老年人不愿就医,没有平时保健、预防疾病措施,小病积成重病或大病的情况经常性发生,因此对老年人实施疾病的预防及康复护理在老年人生活过程中十分重要,它有利于老年人心理和生理的健康,采用科学方法预防疾病、康复护理能使老年人少生病, 一旦生了病,护理得当,恢复起来就快。疾病痊愈要靠身体的抵抗力,打针吃药只是协助身体战胜疾病,俗话说,“三分病七分养”,这充分说明预防、护理的重要了。因此疾病的预防及康复护理可以预防和解决老年人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的问题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中国新闻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2013、2、27.

篇2

冠心病是临床中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不但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时还会让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冠心病的发生几率和临床病死率也在不断增加。在我国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治疗冠心病的医疗手段和药物也越来越多,然而主要是对冠心病患者发病后实施干预和补救,而在冠心病患者康复期,为其提供有效和科学的康复护理显得更加关键[1]。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康复护理对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意义,现做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全部患者均满足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冠心病的诊断标准[2]。全部80例患者中,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45例、35例;患者年龄为61-84岁,平均年龄为(70.6±2.5)分;51例患者伴高血压,12例患者伴糖尿病,2例患者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2 康复护理方法

①入院评估: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详细登记患者的发病原因、病史、治疗情况,同时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了解,进而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科学和合理的康复护理计划,让康复护理计划更具针对性。

②康复宣教: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介绍机体训练和体育锻炼的优点;同时应详细告知患者相关的疾病知识,如冠心病的发生原因、可能导致的并发症等,让患者能正确认识自身疾病,并了解和掌握康复训练、体育锻炼的意义。

③康复训练计划的制定: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来讲,其康复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力量训练、气功、有氧训练以及医疗体操等。护理人员应患者进行鼓励,让其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坚持进行运动,让患者掌握适量、科学进行运动的作用。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对运动量、运动内容以及运动时间等进行确定,例如确定每天的康复训练次数为2次,运动时间应控制为每次20-30分钟,训练内容则包括慢跑、起坐以及慢走等方式相结合。

④膳食: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来讲,饮食应该以高蛋白和高维生素食物为主,对脂肪和热量的摄入进行严格控制。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告知患者,不能进食辛辣和刺激的食物,严格戒烟,并对饮酒量进行严格控制。如果患者肥胖,则应对患者进行帮助和指导,让其减肥,同时为其制定科学和合理的饮食计划,坚持少吃多餐的原则,避免诱发糖尿病、高血压等,让患者通过康复训练来增强自身身体素质,让其抵抗力提高。

⑤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和患者的交流沟通,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安慰,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能更加信任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应通过交流沟通来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和掌握,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进而来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得以有效缓解,让患者的自信心得以有效提升,让患者能更好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

1.3 康复护理的相关注意事项

①加强监护:在患者运动锻炼期间,护理人员应严密监护其心率等,保证患者的安全。如果患者自行进行运动锻炼,没有医护人员对其进行监护,其运动强度则应该控制为最大心率的70%-75%;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指导,让其学会数脉搏的正确方法,完成运动后麻醉数脉搏半分钟,并将所得数值乘以2即为运动时的最大心率。告知患者在喝咖啡、浓茶和大量进餐后,应休息1小时才能锻炼。运动之前不能吸烟和喝酒;在实际的锻炼中不能穿着太厚,进而对散热造成影响,让心率增加。锻炼不适合在炎热或者寒冷的环境下进行,如果在寒冷的环境中暴露胸部和头部,则会导致冠状动脉收缩,进而导致心绞痛,多湿、高温状态下运动会让患者末梢血流和体温增加,多汗,减少循环血量,降低血压。除此之外还会增高代谢异常,增加心肌耗氧量和心律,可能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如果患者精神状态不理想,则应加强监护和心理安慰,避免出现意外。

②康复训练应严格遵循患者的具体情况:在开展康复训练时,应严格遵循患者的实际情绪,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选择康复训练方式时,应将患者的兴趣、爱好作为基础,而且应坚持。在康复训练中,不能出现负荷过重、运动量过大的情况。如果患者出现急发病症或者发生外伤,则应马上停止康复训练,防止出现其他意外。

1.4 观察指标

在患者入院和出院时,向其发放SAQ问卷调查表,调查前护理人员应详细告知患者条目的意义,让其充分理解,然后由患者进行自评。该调查表的调查内容分为疾病认识程度、治疗满意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情况、躯体活动受限程度,满分为100分,患者分值越高则表明其生活质量、机体功能状态越理想[3]。

1.5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若(P

2.结果

康复护理前,患者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评分为(15.23±0.83)分、心绞痛稳定状态评分为(6.04±0.22)分、心绞痛发作情况评分为(2.52±0.15)分、疾病认知程度评分为(14.79±0.31)、治疗满意程度评分为(20.46±1.17)分、总分为(59.81±1.36);康复护理后,患者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评分为(25.18±1.03)分、心绞痛稳定状态评分为(9.17±0.24)分、心绞痛发作情况评分为(4.65±0.58)分、疾病认知程度评分为(19.33±0.37)、治疗满意程度u分为(30.26±1.41)分、总分为(82.32±1.96)。康复护理后患者的疾病认识程度、治疗满意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情况、躯体活动受限程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康复护理前(P

3.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中的多发病和常见病,而老年人群则是冠心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临床研究发现,冠心病不断会让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同时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让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加重。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来讲,通过科学和合理的治疗方式虽然能让患者脱离危险,然而在患者康复期,一旦出现疏忽则可能导致前功尽弃。所以加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护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研究中,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有氧训练、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综合康复护理干预,不但能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显著改善,同时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血管功能,提高患者的工作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能及时回归社会;除此之外通过对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和控制,对疾病发展进行有效逆转和阻止,让冠心病的复发率和残疾程度有效减轻。对于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来讲,因为其客观支持高于健康老年人群,然而和健康老年人群相比较,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主管支持和社会支持总量却更低,因此在为患者提供康复护理的基础上,还应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让其主观能动性显著提高。分析本研究结果发现,康复护理后患者的疾病认识程度、治疗满意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情况、

躯体活动受限程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康复护理前(P

总之,加强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护理,能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血管功能进行显著改善,让其生活质量提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夏明嫔,张琦,彭昌孝.综合康复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3):2075-2077.

篇3

关键词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服务网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234

AbstractObjective:toknowtheruralelderlyhealthstatusandforcommunitynursingrequirementandusing,seekanddiscusscommunitynursingcannotmeettheoldmanneedstoreasonandformulatecommunityhealthservicedevelopmentstrategyprovidesthebasis.Methods:usetheself-designedquestionnaire660casesofruralelderlypopulationmaterial,health,communitynursingdemandoftheinvestigation.Results:theoldmanhighrate,badhabits,anddonottakethephysicalexamination,totheneedsofthecommunitycareandusingsituationoutofbalance,receivedonlyandmedicalrelatedtohelp,andtoguide,oldpeoplehealthcare,andpsychologicalhealthadviceandguidance,chronicdiseasepreventionhealthcarecontentrehabilitationutilizationrateislow.Conclusion:theestablishedcarecommunityservicenetwork,tocareneedsastheguidance,changepeople''sidea,thepublicityofcommunityhealthservicecanprovideservices;Integrationofexistinghealthresources,effectivelyimprovethecommunitymedicalservicequalityofcare,cansatisfyalltheneedsoftheruralelderly.

KeyWordsCommunitycare;HealtheducationCareServiceNetwork

本文调查研究60岁以上温州城乡老人的护理需求和健康状况,通过健康状况分析了老人对社区护理的需求,目的是为开展老人的卫生部门社区护理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基础资料与指导依据。

资料与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针对常住人口中文成、泰顺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抽样调查,调查方式采用入户问卷式,共计调查660人,男300人,女360人;年龄60~93岁,平均67.5岁。文化程度:文盲50%,小学258%,中学18%,大专以上文凭62%。婚姻状况:独身82例,有配偶220例,离异21例,丧偶237例。

方法和内容: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情况调查表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表都是自行设计,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士向60岁以上的辖区居民中的老年人发放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采用入户访谈的方式,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由护士收集资料,剔除填写不完整及年龄<60岁的60份,有效问卷收回660份,完成问卷内容。有效回收率为93%。内容包括社区居民的人口学特征、日常生活能力、健康状况(是否患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11种常见老年病)、健康相关行为、社区护理需求(康复护理、健康指导上门服务、体格检查、心理护理和家庭病床6项服务)、现有卫生资源利用等。

统计学处理:全部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用Excel建立数据库。

结果

健康相关行为,见表1。

讨论

篇4

一、老年人的健康问题

1.身体健康状况较差

老年人随着增龄引起一系列复杂的退行性变化,导致全身各系统的功能逐渐下降。据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大多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

2.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由于计划生育使单位家庭子女数减少,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青壮年人员的流动和外出就业,进一步恶化老年人的照料来源,随之而来的将是更多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疾病护理依赖于社会福利和社区服务。

3.社会因素导致老人心理障碍

老年人认知能力减退,使他们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产生无用感;生活事件如丧偶、退休、经济收入的减少、子女下岗等社会支持程度下降的老人易产生心理障碍。

二、老年社区护理现状

目前对于老人的社区护理,国内外都比较重视。国内外护理工作者对老人社区护理的研讨和实践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建立健康档案

建立健康登记卡,以引起社区住户的重视,同时便于医生了解管辖区人员健康情况,对曾患过疾病者,建立病历,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定期电话或登门随访。

2.开展社区护理知识理论教育

如我省就连续几年在全科护士培训时就专门开设有老年社区护理课程,以确保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到位,保证社区老年护理的发展。

3.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护理

第一,是一般护理向社区延伸(门诊及家庭病床的护理服务等);第二,是社区护士参与预防保健(周期性体检、消毒防疫、预防接种等);第三,是社区健康教育及家庭健康访视;第四,是以社区护士的身份担负某些力所能及的社区卫生管理工作(签订卫生服务合同、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等)。为老人提供了一个集医疗、护理、营养、康复为一体的整体社区护理服务。社区医院各种健康资源共享,以帮助老人了解某些慢性病防治方法及健康常识,保证老人不脱离家庭和社会,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全面提高生活质量。

4.深人社区加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健康教育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举办专场讲座,内容简单易懂,讲解要形象生动;(2)随机性教育,护士在执行各项操作时,边实施边讲解,使病人易于接受和记忆;(3)示范性教育,针对老人对医学知识的认识不同,对某些技术的操作过程给予示范。

5.提供心理精神服务老年人

因为离开工作岗位,与社会各方面联系减少,心理变化较大,同时由于社会因素也会导致老人心理障碍。在长期的社区护理中,护士可能对服务的家庭知根知底,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及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老年人的知识层次、性格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鼓励其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帮助他们维护自身的人格尊严和健康利益,改善和提高其生命质量与价值。

三、老年社区护理展望

1.健康老龄化观点随着老年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人类个体老化和群体老化的认识发生了改变。我国1993年提出了健康老龄化观点,在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后,老年人能无疾而终,至少也会把需要照料的时间缩得很短。现在发达国家老龄化的老年人所占比例很高,有人提出人生里的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几个阶段,很可能最长的一个阶段将是老年。

2.家庭临终关怀服务机构将以社区为基础、以家庭为单位开展.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为老年临终病人和家属提供了全方位的社会卫生服务,对于为现代医学治愈无望的临终病人解除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维护人的至死尊严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3.康复护理日益受重视随着医学领域的拓宽,康复护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未来将会出现老年病医院和养老机构,内设多种服务项目。老年人选择的范围很广,使用功能上突出多元化、标准化,老人一旦住进来即可根据专业人员评估和本人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类型,享受全方位的护理。如老人特别养护:安排饮食起居,日间照顾,静养关怀,提供身体清洁;老年康复保健:除常规医疗、护理、养护服务外,提供预防性、治疗性和恢复性康复。

4.填补社区护理教育的空白,为填补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空白,可通过继续教育,对已取得中专、大专文凭的护士进行社区护理理论学习和在拟成立的社区护理中心经过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之既成为具有社区护理的理论知识,又具有社区护理工作能力的骨干力量。同时应有计划地在数年内培养出一批较高水平,具有专科、本科学历的社区护理专门人才,使我国的社区护理教育与国际接轨。

篇5

本组收集护理效果满意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39例,就围手术期的护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9例患者中男10例,女29例,年龄60~92岁,平均72岁。致伤原因:车撞伤19例,跌伤20例。手术方式:内固定术10例,股骨头置换术9例,全髋置换术20例。

2术前护理干预

2.1全面评估,制定护理计划:老年人各器官机能下降,合并症多,因此对患者伤前的健康情况要全面了解,患者一入院护士就要与其交谈,认真细致地查体,并进行机能评估,包括:(1)心理状况、接受能力、对疼痛的敏感性及是否合并老年性痴呆等,以此评估患者是否能接受康复指导及接受程度。(2)生理机能评估,肝肾功能是否正常,有无合并糖尿病及心肺脑等疾病,作为评估运动时间和运动量的依据。(3)是否合并其它处骨折、骨性关节炎及老年性骨与关节的退行性变,以防顾此失彼。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综合分析,制定康复护理计划,科学地安排锻炼时间,方法合理得当,让患者乐意接受。

2.2牵引制动期间的护理干预:术前必须让患者了解牵引制动十分重要,患者无论是选择牵引或固定均为制动,制动的目的在于防止骨折端因活动而加重组织的损伤。组织损伤、出血、水肿等不利于手术的进行。术后组织粘连、挛缩等出现也不利于术后的康复[1]。术前牵引制动患肢保持外展15度~20度中立位,避免患肢的内收和外旋,牵引重量应根据病情需要调整,不可随意增减,不能擅自改变。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健侧下肢及双上肢的伸屈活动,入院次日开始进行运动训练,一般运动量为:双侧踝关节背伸和跖屈交替运动,每天5次,每次20下,健侧抱膝运动每天3次,每次10下;健侧直腿抬高运动每天3次,每次5~10下;双侧骨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运动,每天5次,每次20~30下。方法:膝关节伸直,收缩股四头肌,此时推动髌骨如固定不动,说明方法正确;三点支撑引体抬臀运动,每2小时1次,每次5下,每次保持臀部抬高离开床面1~2分钟。方法:健侧下肢屈曲,健足及双肘关节作为支撑点,用力支撑,抬起臀部。以上锻炼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及耐受能力进行指导。

牵引期间做好老年患者的基础护理,帮助和指导老年患者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指导患者使用大小便器,冬季使用我科特制的下肢保暖套保暖,防止冻疮及深静脉血栓[2],保持头发、手足及会的清洁,每日床上温水擦浴2次,并作受压部位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并发症发生,利于手术和康复。

3心理康复

多数老年骨折患者不适应病房环境,加之对医护人员的生疏,交感介质的分泌增加,影响康复,老年人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突如其来的骨折,给老年人的心理造成沉重打击,因失去活动的独立性而焦虑不安,心理特点表现为焦虑、恐惧、急躁、危机感、孤独感等,结合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从患者入病房开始,主动热情地与患者打招呼,搀扶患者坐到床边,亲切自然地介绍环境、作息时间、护士姓名,介绍同病室的病友,帮助建立病友关系,鼓励家属多探视。多进行非医疗性活动的接触,注重感情上的沟通,认真询问和倾听患者所焦虑的问题,根据患者的职业特点适当地称呼,切忌轻率地直呼姓名床号,与患者交往中应注意使用礼貌得体的语言,回答问题时要清楚易懂,表现出对老年人的尊重和诚心,让患者很自然地在心理上感到温暖,对于那些心理障碍较重的患者,还应该耐心进行疏导,做好病情的解释及暗示治疗,介绍同一疾病的治疗效果,及时解决患者的舒适问题、疼痛问题、睡眠障碍问题,维护老年人的个性,取得其信任,满足其需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及康复护理。

4饮食护理指导

根据骨折患者的代谢与营养特点,护理人员应提供给患者合理的善食,原则上给予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的饮食。讲述情绪对饮食的影响,避免紧张、焦虑、急躁的情绪。精神放松,有助于调节消化功能,促进食欲。鼓励患者进含高钙的饮食,如奶类、豆制品、新鲜蔬菜、海带,并注意补充鱼虾类、蛋类、黑木耳、芝麻等含维生素D的食品。注意饮食品种的多样化,保证食物的色香味俱佳。保持消化功能正常及大便通畅,最好每日排便1次,如有便秘,指导患者每日作腹部顺时针方向环形按摩3次,每次10分钟,作腹式呼吸每日4次。消除便秘,增加食欲,保证营养,促进康复。

5术后康复指导

手术当日:除做好生命体征的观察,伤口及引流管等护理外,患肢轻度抬高,并制动,麻醉清醒后就可指导患者双手对掌擦热后揉搓面部,并进行双上肢伸展运动,扩胸运动及深呼吸运动,咳嗽排痰运动,根据病情量力而行。手术次日:除做上述运动外,可以练习患肢踝关节的背伸跖屈运动,健肢的伸屈运动,根据病情、疼痛及疲劳程度,每日3~6次,每次10~20下,同时进行患肢的按摩,以促进血液的循环,预防深静脉栓塞的发生。

手术3日后:如患者一般情况好,疼痛有所减轻,可指导患者三点支撑引体抬臀运动,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运动,健肢的直腿抬高运动,方法同前。患肢的屈髋屈膝运动,要根据手术方法,征求手术医生的意见,来决定运动的开始时间和运动量。

康复中的注意事项:(1)老年人往往体质差而懒于活动,要多鼓励患者做主动运动,对生活不能自理老年性痴呆的患者给予必要的帮助。(2)运动量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以不感到疲劳和疼痛为度。(3)锻炼过程中不要忽略患肢正确位置,要保证牵引及固定效果。(4)每次运动前后要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如有异常应中止运动或减轻运动量。(5)基础护理贯穿于康复护理的全过程。

6出院指导

(1)继续进行正确的康复锻炼,定期复查,根据肌力的恢复和骨折的愈合情况决定运动量和负重时间。(2)出院后仍要注意合理饮食,保证丰富的营养以促进骨愈合。(3)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不宜坐矮凳子,不盘腿坐,侧卧时两腿之间要放枕保护。(4)注意心理健康,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5)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必要的卫生知识,增强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防止再损伤。

参考文献:

[1]吴正荣.股骨头置换术的康复及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 志,1996,11(1):17.

[2]夏咏梅.下肢保暖套在骨科牵引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杂 志,2006,22(1):90.

篇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多种性质和形式的老年长期护理机构相继涌现,但其服务模式主要还是医院的坐堂制,服务内容以打针、输液、测量血压等初级、重复的单纯技术操作为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老年人的护理需求。但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定期去医院接受相应的治疗和护理非常困难,而长期在老年护理机构进行养老则面临护理费用较高的问题。有调查表明,老人的社区护理需求占70.1%,其中城市老人的需求率为50%,主要要求提供家庭访视护理服务,部分希望提供公寓式服务[2]。在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方式逐步成为主要的养老模式背景下,根据护理伦理学的公平和有利原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主动提供家庭出诊、上门护理、电话咨询等服务,但由于其服务成本高、潜在的医疗纠纷和风险严重影响着居家护理的顺利开展[3]。

社区老年护理的工作范围除基本医疗活动外,还应包括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方面内容,即对社区老年人健康进行保健指导,配合健康教育和适宜的干预管理,降低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提高老年人自我照顾能力。但由于管理不到位和利益驱动,目前对于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流于形式,常常突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立一批以备上级检查的健康档案,只有部分有偿式个人、家庭保健合同能实现社区护理的连续性和个性化服务,有悖于护理伦理学的公平和有利原则。

老年患者身心衰老,反应迟钝,说话啰嗦、口齿不清或语无伦次;还有些老年患者疑心重、脾气大、固执己见,不愿意配合医护人员。此外,老年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易出现意识障碍和药物不良反应,给治疗和护理带来困难。根据护理伦理学的互助原则,护理人员应尊重和理解老年患者,以饱满的热情和温馨的语言,使患者获取温暖,建立互信,在实施护理措施时应审慎从事、耐心细致。由于目前社区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部分护理人员工作不积极,对老年患者爱理不理,甚至流露厌烦情绪,在护理过程中按程序完成了事,动作粗鲁、责任心差[4]。

受长期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医疗价格体制影响,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依然处于重治疗开药、轻预防康复的以药养医的恶性循环,社区护理人员往往只愿意对老年病人进行一些有偿服务的护理项目。社区即使开展一些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免费活动,都会附带推介一些康复药品和器械,有悖于护理伦理学的有利原则。对于主动到社区来的老年患者,部分社区护士也不能一视同仁,对一些开药打针的患者态度较好,对一些不愿开药或对开药有疑问的患者就表现得脸难看、话难听,有悖于护理伦理学的尊重和公正原则。

1加强老年护理能力培养,提高护理人员道德素质

单纯的医疗护理己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精神、心理、生活等多方面护理的需要。社区老年护理人员应树立新型的老年护理理念,一方面要接受老年护理知识和技能课程的系统培训,另一方面还要加强伦理道德素质的培养,明确社区护理人员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规范,了解处理社区护理服务中一些伦理问题的原则与规范,培养其伦理观念和伦理决策的意识,规范其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道德行为。

2加强老年护理问题研究,规范老年护理服务标准

由于老年人在生理上、心理上处于明显的退化阶段,其护理要求也有着不同于中年人和年轻人的特殊性。目前我国老年社区护理的实施还在摸索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为服务标准不统一,使得社区老年护理的质量难以保证[5]。这就需要相关研究机构加强老年护理问题研究,尽快制定和规范统一的老年护理标准,包括老年服务对象准入标准、服务内容项目标准以及服务流程标准。

3完善老年社区护理组织,明确老年护理职责范围

为满足我国老龄化社会的需求、提升老年护理品质,社区老年护理所涉及的范围不应停留在传统的疾病护理层面上,而应延伸到社区健康和居家护理。政府应借鉴国外老龄人口的预防保健工作经验,划分好综合医院、康复医院、护理医院、社区护理服务中心等各级机构之间的职责和范围,细化社区护理人员的角色分工,明确其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任务,完善老年社区护理组织系统。

4制定老年护理质量评估体系,健全老年护理考核监督机制

目前社区老年护理的管理基本都是秉承医院护理管理的模式,缺乏符合护理服务要求和特点的管理规范和监督机制。相关部门应根据老年人护理特点,制定与社区老年发展相适应的护理质量评估体系,建立独立的考核监督机制,从根本上对社区护理人员形成约束和竞争,激发护理人员爱岗敬业精神,规范其护理实践中的道德行为,避免发生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2~12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脑卒中患者98例,所有患者均经确诊且具有明显偏瘫、失语或感觉障碍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在治疗中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9例,年龄33~86岁,平均(65.5±8.6)岁;其中干预组,男26例,女23例;对照组,男25例,女2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疾病构成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2]。对干预组患者,进行以下整体康复护理干预:(1)心理治疗:护理人员在了解患者情况后应为其营造舒适的就医环境,并对其详细讲述该病的影响及治疗方案,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进行看书、读报等简单的娱乐活动;(2)针灸:根据其病症发展特征进行10d为1个疗程的大、小脑醒针灸法,配合推拿按摩等恢复手段;(3)运动机能恢复训练:待患者生命体征较为稳定后鼓励其进行推滚桶、夹豆等肌肉协调训练,并辅以穿脱衣、上下楼梯的日常生活动作训练;(4)高压氧治疗:每日进行2h高压氧治疗,1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休息2d继续下1个疗程。治疗后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均不给予其他相关治疗。

    1.3疗效评价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评分方法评定[3]。第1次评定在开始治疗的48h前,记为治疗前;第2次评定在治疗结束1个月后进行,记为治疗后。每次疗效评价均进行2次,由同一医师评定记录。

    1.4随访

    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随访中对患者的康复后工作、生活情况进行分析。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进行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设定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度由干预前的(22.08±7.53)降至(11.81±9.32),对照组仅由(21.93±7.49)降至(19.11±9.65)。干预组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对工作、自主能力和生活满意情况的比较

    对患者的自我工作、自主能力以及生活满意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自主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对工作、生活的态度也较对照组更为积极,见表2。

篇8

【摘要】社区护理是公共卫生学和护理学的理论结合,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贯穿服务对象生命全过程,集预防、保健、医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是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护理服务。其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可及性和高度情感性的工作特点,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护理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更加全面的护理技能和更加人性的亲和力。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护理人员;护理技能

1 社区卫生服务护理内容

1.1 基本护理。社区卫生服务基本护理与一般医院护士的工作一样,主要服务临床,为病人解除痛苦。

1.1.1 照顾患者。护理具有照顾的本质,在照顾社区患者时,社区卫生服务的护士应当协助患者执行他无法自己完成的活动。在关心患者身体基本需要的同时,协助患者和家属克服压力和焦虑。

1.1.2 协助治疗。社区护士根据医嘱并协助医师执行患者的诊疗计划,并对患者的病情和对治疗的反应进行观察,及时与医师沟通。并为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重点人群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服务。

1.1.3 健康指导。护士按照医嘱和常规医理,对患者及其陪护家属进行健康指导,包括教导患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预防疾病和并发症,饮食指导,康复指导等。

1.1.4 治疗协调。护士随时保持与医师、技师等专业人员联络沟通,讨论有关患者的治疗、护理等问题,使患者尽快恢复自理和自立。

1.2 居家护理。居家护理是在有医嘱的前提下,社区护士直接到病人家中,应用护理程序向社区中有疾病的个人即出院后的病人或长期家庭疗养性的慢性病病人、残障人、精神障碍者,提供连续的、系统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随着经济发展和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形成,居家护理已成为适应大众需求的一种主要的社区护理工作方法。

1.2.1 慢性病人居家护理。社区的慢性病人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肺心病、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先天性畸形、慢性肾功能衰竭、骨和关节病变需要牵引和卧床者等。社区居家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对社区慢性病人进行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情志调护、健康膳食、康复指导等项目的护理干预。尤其是情志护理、药膳护理更贴近生活,因其护理方法简便易学、直观安全、效果显著,更适合在社区普及推广。

1.2.2 居家康复护理。在社区,需要康复护理的病人包括出院后病情已稳定但需继续治疗或康复的病人、残疾人等。常见的有术后病人、脑血管意外病人、高位截瘫病人、先天畸形或后天伤病造成的功能障碍、残疾者。居家护理借助药膳护理、情志护理以及针灸、按摩等护理技术,防止病人压疮、增进病人的心理健康、促进病人的营养、畸形和残障病人的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家庭环境适应性改变的指导。

1.2.3 居家老年护理。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决定了居家养老成为我国养老服务的主体。在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中,护理的主要项目是为老年人,尤其是为分居养老的老年人提供饮食养生、起居养生、睡眠养生、运动养生、精神养生、药膳养生等方面的知识指导以及传授灸法、按摩、中药敷贴、中药熏洗等简便易行的中医护理技术,从而是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

1.3 出诊护理。出诊护理工作是临时外出护理,一般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科负责接待,了解病情及初步诊断,确定是否适宜出诊。

1.3.1 诊前事项。登记家庭住址、电话、联系人、签订家庭出诊知情协议书一式两份,双方各持1份,详细告知家属出诊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协议由中心专人管理,并与出诊护理记录、出诊治疗单装订一起。

1.3.2 出诊护理。安排出诊护理人员及时间,按照医嘱确定护理内容。

1.3.3 收费。首次出诊由患者或家属来中心办理各项交费手续,连续治疗可由护士代办(开发票)。

2 社区卫生服务护理人员素质要求。

社区卫生服务护理要求的是全科护理,应当具备比较全面的护理技能与护理知识。

2.1 健康宣教能力。当前,自我护理已成为一个发展趋势。社区卫生护理在从事病人护理的同时,应教会教育患者家属、社会服务人员、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等自理的知识和技术,改变他们对健康态度、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

2.2 交往沟通能力。护理人员作为健康教育主要力量,必须与护理对象建立彼此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心理气氛和人际环境,有效地运用护理技能、健康宣教和预防手段,动员说服护理对象,改变观念、旧习惯,采纳新的健康行为。

2.3 个人综合能力。社区卫生服务护理人员是初级卫生保健的主要力量,其主要服务是为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健康促进以及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和康复等方面提供持续的、全面的卫生保健服务。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更高级、更复杂的仪器及大量先进技术,以此及时准确地处理健康和疾病中的有关问题,独立地解决治疗护理中的问题。

2.4 良好职业操守。护理人员本身的素质高低对工作质量的影响重大。社区卫生服务护理人员要深刻理解健康概念的内涵,培养自己健康的人格及积极的职业心态,保持亲切和蔼、平易近人的护理态度,彻底地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中来。

2.5 多元知识结构。社区卫生服务护理对象来自不同的民族与国度,具有不同的语言、风俗习惯、等,给护患之间的人际沟通造成了很大障碍。社区卫生服务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掌握多元文化,既要掌握现代护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要广泛学习了解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法律、教育学、公共关系学、卫生经济学等知识,努力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知识方面来建立护患关系,顺利开展社区卫生护理工作。

2.6 现代信息技能。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社区卫生服务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随时接收医学科学信息,通过信息网络,与服务对象进行护理沟通,为服务对象提供健康服务,指导患者及患者家庭进行相应护理。

参考文献

[1] 徐雪萍,郭燕,实施社区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与举措[J],社区医学杂志,2011年8月第9卷第15期,第9-10页。

[2] 赵淑霞,浅谈社区卫生服务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J],医学信息,2010年02月第23卷第2期,第521页。

篇9

1 临床资料

本组46例,男21例,女25例;年龄61~87岁,平均71.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18例,股骨颈骨折20例;股骨中上段骨折3例,髋臼骨折5例,26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12例行动力螺钉内固定,8例行钢板螺钉内固定。46例患者在伤前均并存各种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其中并存1种16例,2种12例,3种6例,4种3例,并存的内科疾病依次是: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糖尿病、中风后遗症、慢性肝肾功能不全、前列腺肥大、慢性胃炎、痛风、贫血及营养不良等。

2 老年人健康评估

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及经济状况等5个基本内容[5]。

2.1 日常生活能力评估:老人独立生活能力不仅与心理,躯体健康有关,而且还决定老人的社会功能。了解日常生活功能是确定老人独立生活能力的简单而实用的方法,是评估老人健康的最重要的领域。建议选用Barthel指数评分表,(见表1):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记分法设计的ADL评分表评定ADL能力。康复护理阶段应根据ADL评分表评定ADL能力有目的的制定具可行性的康复护理计划和目标。

2.2 躯体健康评估:这是贯穿整个围手术期的重点,全面的躯体健康评估及护理干预是手术顺利进行有力保障和促进病人顺利康复。

2.3 心理健康评估:主要包括焦虑抑郁和认知评估[8]。

2.4 社会健康评估:主要包括个体家庭和社区的评估。

2.5 经济状况评估。

3 围手术期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对于患者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尊重患者,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老年患者反应能力下降,往往对治疗和护理缺乏正确的理解和配合,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安慰,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用鼓励性语言对患者的每一个动作都给予指导和肯定,使其树立信心,自觉地进行练习。老年患者思想负担较重,担心拖累家庭,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反应,尊重并理解患者的感受,开导鼓励患者,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配合,使患者处于接受、配合治疗的最佳状态。

3.1.2 重视术前呼吸功能锻炼,积极治疗支气管及肺部原有疾病。

呼吸功能训练方法有:①指导病人取舒适。②亦可指导病人使用FG-1型功能锻炼器进行吸气肌训练。③指导患者深吸气屏住呼吸用力咳嗽的有效咳痰方法:患者先缓慢吸气,咳嗽时将腹肌收缩,腹壁内收,需反复演示,咳嗽训练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3]。指导病人避免着凉,积极治疗支气管及肺部原有疾病,入院常规进行血气分析检查。

3.1.3 营养支持。老年人血红蛋白和白蛋白一般下降10%,护士应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使机体处于术前最佳储备状态,评估病人每日出入量,每餐进食情况及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给予适当的饮食指导,必要时请营养师会诊和按医嘱给予输红细胞或白蛋白。

3.1.4 术前禁食禁饮:临床术前禁食仍沿用至1946年的标准,术前12小时禁食,6小时禁饮,长时间禁食可以引起口渴、饥饿、烦躁、头痛、脱水、血容量减少、低血糖等不良后果[1]。手术是一种创伤,这种创伤协同上述不良后果导致肌体消耗进一步增加,造成热量、蛋白质、维生素摄入不足,影响组织修复和伤口愈合,消弱了防御感染的能力。

3.1.5 术前备皮:外科择期手术前1~3d进行剃毛备皮是我国历年来的护理常规之一,但近年国外许多研究报道术前常规剃毛对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没有任何临床意义。左爱英等在术前术野剃毛与术后切口感染关系的Meta分析中指出:术前术野剃毛不能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推荐彻底清洁后只剪去影响手术操作的毛发,不必进行常规的术野剃毛[6]。

3.1.6 术前宣教及功能锻炼指导:通过对病人术前通过宣教,让每个患者了解手术的目的、细节、过程和有关注意事项,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可降低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指导病人患肢踝泵及股四头肌锻炼方法。医护患间充分的沟通,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变被动为主动,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从而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不但能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还可减少相关治疗费用。

3.2 术后护理。

3.2.1 生命体征监测:老年人各器官功能下降,且合并各种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加上手术的创伤,病情变化快,因此术后生命体征监测是护理的重点。术后予常规心电监测,每30~60分钟监测血压心率心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变化,给予低流量吸氧,保持血氧饱和度95%或以上。

3.2.2 伤口及引流管观察护理:本组病人有37例术后放置了伤口引流管,术后保持伤口引流通畅对预防伤口感染至关重要。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情况,保持敷料干洁,观察引流的量颜色性状并做好记录。指导避免管道扭曲受压及脱出。

3.2.3 患肢的护理及专科观察:本组病人26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肢的护理对预防术后脱位起关键作用,指导病人避免内收外旋内旋及髋关节屈曲大于90度,尤其是内收外旋或内收内旋的合并动作。保持患肢外展15~45度中立位,必要时给予皮牵引制动。观察病人的患肢的皮温足背搏情况足部背伸曲活动功能足趾活动功能。患肢有无肿胀疼痛麻木等不适。

4 临床路径的护理运用

临床护理路径是由医生护士和其他专业人员针对某个疾病或手术所做的适当的有顺序的和时间性的照顾计划,以促进患者康复,避免护理资源的浪费,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护理质量。

5 总结

围手术期,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到手术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它包括术前检查、健康评估、实施麻醉手术期间的监测、术中意外防治、术后观察、检测以及对并发症防治等环节的处理。每一环节的失误,都有可能影响手术疗效,导致手术失败,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对于老年髋部骨折病人进行围手术期健康评估和运用临床路径进行个体化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护理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最重要的是能提高护理专科水平,保证病人安全,提高病人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Jeannette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禁食现状探讨.上海护理,2003,08(3)355

[2] 唐泓源,张黎明,皮红英,屈波,张明学,杨明玉.系统早期活动方案降低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7,11(11),965~968

[3] 李宾宾.呼吸训练对呼吸系统疾病康复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7,09(9),836~838

[4] 汤泓,汪四花,林芬.9例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应力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7,08(8),689~690

[5] 贾在金.老年病诊断:老年人检验参考值和健康评估.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4,vol.23.No.3

[6] 左爱英,林媛,孙巧妹.术前术野剃毛与术后切口感染关系的Meta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5,4(4):315~317

[7] 夏咏梅.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现代医药卫生杂志,2006,22(1):90

[8] 吴振云.老年心理健康的内涵、评估和研究概况.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12)

篇10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心身康复;护理

冠心病是老年病中的最常见心身疾病,严重地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他们的症状虽然表现为躯体疾病,但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及过度疲劳等,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中儿茶酚胺增高,致使血压上升,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梗死面积扩大,心绞痛发作,诱发心律失常,使病情恶化,甚至猝死。可见发病和病程的演变均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现就我们长期在临床工作中对老年冠心病心身康复护理体会略论如下:

1一般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56~82岁老年冠心病资料完整患者64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9岁,根据临床类型分为:心肌梗死型、心律失常型、心绞痛型[1]。临床表现有心肌梗死先兆症状的48例占75%;有疼痛症状44例,占70%;有并发症14例。多伴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

2严密观察病情

2.1心肌梗死先兆症状观察:国内资料介绍,老年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前有先兆症状者比一般成人少[1]。但在我院64例老年冠心病人中有先兆症状者占75%。主要先兆表现为周身乏力、胸闷,活动时心悸、气短、烦躁、心绞痛等症状,疼痛时有恶心、呕吐、大汗、心动过缓或伴有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血压大幅度波动,心电图S-T段改变,T波倒置或增高,均应警惕近期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发现先兆症状应及时处理,避免发生严重的后果。

2.2疼痛:一般认为老年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早期缺乏疼痛症状或疼痛表现不明显,疼痛部位不典型,以无痛性较多,根据我院64例患者资料统计看,有疼痛症状者占30%,并不少见,其中6例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余者均为心前区疼痛或胸骨后痛。

2.3心律失常: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因此死亡率也较高,我院64例患者中并发心律失常者占50.5%,心律失常多发生在起病后1~2周内,以24小时内最多见,可伴有乏力、头晕、昏厥等症状。根据特点和表现应严密观察,及时处理,以防猝死。

2.4心力衰竭:主要是左心衰竭,可在起病最初几天内发生,或在疼痛、休克好转阶段出现,为梗死后心肌收缩力显著减弱或不协调所致[2]。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紫绀、烦躁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进一步出现右心衰竭,颈静脉怒张、尿少、浮肿、肝大。

2.5休克:老年人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即便梗死面积不超过40%也易引起休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休克多出现在发病后的早期,临床表现为血压降低、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少、神志迟钝,甚至昏厥。在我院64例患者中,有4例并发休克,经抢救无效死亡,休克是老年冠心病心肌梗死的致命并发症。

及时准确的病情观察和心电监护使许多老年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得以及时治疗和有效护理。

3康复护理

3.1急性期护理要点。

3.1.1 休息:急性期应以治疗和卧床休息为主,保持患者情绪稳定,处于安静状态。发病一周内严格限制一切主动活动。在我院收治的病人中,有些老年病人因为床上翻身或用力大便而发生意外。发病后第2~3周,可使病人逐步坐起,床上活动。发病第4周,帮助病人逐步离床站立和在室内逐步走动。目前虽多数主张早期离床活动,但老年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病情较重,并发症多,故休息时间与病情变化就应有所延长,一般无并发症者第二周后期可离床活动。

3.1.2吸氧:氧疗可改善低氧血症,有利于心肌梗死的康复。确保有效的吸氧是急性期康复的重要环节,患者在急性期3~5天应给持续高流量吸氧3L/分~5L/分,病情稳定后改为间断吸氧1L/分~2L/分,以后逐渐改为必要时吸氧。由于老年人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鼻粘膜脆弱等特点,我院多采用鼻塞法吸氧。病人容易接受并无多大痛苦。

3.1.3饮食及大便护理:饮食应以高热量、富含纤维素、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的低盐、低脂,饮食不宜过饱,少量多餐,因过饱会使血流大量集中于胃肠道,导致心脏和大脑的血液减少,心肌缺血、缺氧而加重心脏衰竭。老年病人的饮食和营养是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与此同时应注意大便的护理,因患者卧床休息时消化功能减低或使用止痛剂如吗啡、杜冷丁等药物后胃肠蠕动减慢,引起便秘,用力大便可增加心脏负担而诱发心律失常,因此保持老年冠心病心梗病人的大便通畅是很重要的康复措施。我们接收老年心肌梗死病人住院后,常规每晚睡前服液体石腊或蕃泻叶代茶饮,排便时可给患者加大吸氧,必要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避免了因用力大便而致的心脏骤停或严重心律失常。

4康复措施

4.1心理康复:目前国内一些心身疾病专家认为阵发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常有焦虑,当这些患者的情绪障碍消失后,心律失常会减轻甚至消失[1]。因此消除患者的情绪障碍往往是康复的关键。老年患者情绪不稳定,主要是由于生理或病理因素,长期给病人带来痛苦和折磨,造成生活上的困难,经济上的拮据,以及生活范围缩小,导致个性变异,多悲观恐惧,认为治疗无价值和孤独感或情感幼稚等,对痊愈信心不足。因此心理康复是关系到预后成败的关键。我们将心理康复贯穿于整个康复护理过程,首先与患者多交谈,了解心理状态,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活动,采取不同的康复措施。对安静、情绪稳定的患者,多从冠心病易患因素及康复意义等方面进行开导,积极配合康复计划;对情绪急燥、波动较大的患者,我们着重从心理上给予安慰,讲解情绪因素与冠心病的关系及不良情绪刺激对预后的影响,使患者能够顺利通过康复的心理难关,以乐观健康的心理对待疾病,增强信心,积极配合并实施康复计划。

4.2功能与生活康复:老年人随着组织器官的衰竭,机体免疫力下降,活动量减少,临床主诉也少,并发症多,康复缓慢。我们应以“循序渐进”的原则,讲清早期活动的必要性和不活动的危害性,减少卧床休息时间,指导病人适度运动,严格遵循制订的康复程序。在活动前先向患者及家属讲清注意事项,必要时吸氧15~30分钟后由护士在场指导,并在心电监护下分别记录活动前后的心率,注意血压变化。如活动后心率明显增快,呼吸困难,血压升高,提示有可能活动量过大,应减少下次运动量,以确保安全。

4.3出院家庭康复指导。

4.3.1护士与病人交谈:有些病人总觉得在医院安全,出院便失去安全感。对这类病人根据恢复情况,做好出院指导,使病人放心出院。告诉病人出院后继续有计划的康复活动,可根据自我感觉增减活动量,随身携带治冠心病的急救药物,定期回院复查。

4.3.2指导家属:老年冠心病人的家庭护理将直接影响病人的预后康复,因此出院前对家属的指导不可忽视。病人住院期间的护理是以护士为主,而出院后护理则由家属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使护理工作在病人家中继续进行,这是护士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开展出院指导,摆脱了那种“病人一出院,护理工作就结束”的短期行为意识[3]。以前,我们未做出院指导或做得不够,出院后因活动、饮食、大小便护理不当而发生意外的也不少见。针对此情况,我们增加了出院指导内容,如活动、饮食、排便、服药、心理卫生及复查项目。从此后的复诊结果来看,加强出院指导对病人康复十分有利。

参考文献

[1]金问涛.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内科护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