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计划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7: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艺术教育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艺术教育计划

篇1

本学期,我校艺术教研工作继续以“三个代表”、“两个率先”精神为行动纲领,以《全国艺术教育发展规划》为工作指导,以学校工作计划为工作原则,继续加大艺术课程改革力度,把优化学校艺术教育作为突破口,以提高艺术教育的科学性作为新的增长点,保持我校艺术教育的先进性。

二、主要工作

(一)课堂教学工作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艺术教学的科学性探索,是一个具有一定先进性的教学研究领域,也是提高艺术教学有效性的一条必然渠道。艺术课堂教学必须追求知识、方法、人的三位一体。在当前的艺术教学中,对艺术知识进行逻辑建构,师生合理的艺术课堂教学生活方式的建立,艺术教学对人的身心发展,这三个方面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抓,作为一个重点来抓。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1、我校将对照《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评估办法》内容,加大艺术教学软、硬件建设力度,确保艺术课程开齐、上足、教好。

2、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变当前的课堂教学研究方式,建立合理的艺术课堂生活方式。坚持系统性、协作性、科研性的结合。要坚持教的生活方式和学的生活方式的统一,学科间教师的生活方式的联系,教学和研究的行为方式的结合。

3、加大课程的统整力度,建立立体统整的策略方法。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间的统整,还要注重学习和生活的统整,学生能力的统整。但是,在统整中也要注意内容的主次和层次。

4、优化课程改革的实践策略,加大预期和现实的结合度。艺术课程改革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先进的理论模型,这也推动我们要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寻找合理的方法,要追求有效、开放、合理的结合。有效,要保证学生能够收获课堂效益;开放,要追求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长期发展;合理,要求能够发现、运用课堂教学的规律。本学期,计划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重点。

5、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延伸评价过程,拓展评价渠道,优化评价方式,倡导绿色评价、多元评价、发展性评价。

6、提高艺术教师基本功,要求艺术教师通过活动,提高业务素质,并力争能够取得突破性的成绩。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优质课评比,通过参加活动,提高业务素质,并力争能够取得好成绩,全面提高教师职业素质。

7、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做到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教书研究为方式,加强教师间的对话和交流,整体提高教师群体的职业素养。

8、加快艺术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推出辅助软件,完善课程资料,要在学校网页中充实艺术教学方面的内容,加强对外的宣传力度。

9、加大对学生的观察力度,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不断反思自我,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教与学的沟通,提高艺术课堂教学水平。

(二)师生队伍建设方面

艺术队伍的建设是艺术教育的基础和成果,合作、交流、共享是新时期对个体素质的要求。而师生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课程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艺术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团队形成的过程。艺术教育要做好榜样队伍的建设,加强学科队伍之间的联系,取得师生队伍的共建,因此,本学期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继续参加好艺术课程的培训活动,组织好广大教师的观摩、研讨、实践活动。

2、我校要争取成为广大艺术教师的成长基地,要力争推出名师,优化品牌,和谐发展,全面提高。

3、推行导师制,充分利用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现有资源优势,通过传帮带促使双方加快专业素质的发展。师徒之间要做好发展规划,记好活动内容,作为双方考核的资料。

4、以教研课题为依托,建立一支有一定科研能力的科研队伍,通过定期的课题交流,形成科研氛围,建成科研组织,推动广大艺术教师整体发展。

5、继续加紧骨干教师培养,讨论、完善艺术学科教师教学常规、资源分配、“六认真”考核的合理性。

6、广大教师要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际,加强理论学习,撰写出高质量的艺术论文,力争取得突破性的成绩。

(三)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

课外,校外艺术活动是延展课堂教学时空的重要渠道,也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目前,名目繁多、良莠不齐的活动较多,所以教师要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通过组织艺术活动,起到艺术教育导向,协调学科之间的关系的作用。

1、要整体规划好本学期的学校艺术教育活动,通过丰富多采的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2、要建设好学校的艺术队伍,将平时的培优工作做到位,打造优秀节目,作好参赛准备。

3、要继续打造特色,及时发掘亮点,不断深化内涵,扩大社会影响。

4、倡导艺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联姻,让学生走入社会进行研究性学习,了解地域文化。加强艺术活动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的整合,以艺术的形式丰富教学活动。加大艺术与学习生活的联系。

5、加强学校、社区的文艺交流,在活动中使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艺术交往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开放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四)校内外文化艺术环境建设

文化艺术环境建设是提高艺术教学有效性的保障,是学校艺术教育的的一种固化和交流方式。我校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建成与众不同的文化环境特色。要以有大的、立体的文化艺术环境建设观,不仅要有精神环境,还要有物质环境,不仅要建立学校环境、还要影响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网络环境。本学期的主要工作如下:

1、要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制订合理的文化管理制度,建造符合学校整体发展的显性环境,并要做好维护和更新工作。

2、做好向家长、社会的艺术教育宣传工作,使之形成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形成良好的艺术教育的社会氛围,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每学期要开展一次面向社会、家庭文化艺术活动。要及时了解一些社会性的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组织学生去参与、了解这些活动。

3、网络是一个新兴的文化艺术环境,我校要合理的运用这一部分教学资源,建立健康的,符合师生特点的艺术教学环境。

(五)其他方面

篇2

(20XX—20XX学年第X学期)

一、指导思想

为了积极贯彻XX教体局艺术教育工作精神,认真做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现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认真开展学校艺术教育系列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学校新学期发展计划为指导,大力推行艺术特色教育,促进我校艺术教育的新一轮跨越式的发展,使艺术教育活动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学生人人参与、人人喜爱、人人受益的校园艺术氛围。

二、总体目标

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创造力。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地制宜地开展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引导学生自愿选择,自主参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校级艺术团队建设。

三、具体措施:

(一)

抓好学校环境建设,提高学校环境艺术品味。

加大学校资金投入,美化校园环境,使校园外部环境达到美化、绿化,提高品味,实现环境育人的目的。

加强教室、办公室、其它各室的布置,体现艺术特色,充分展示教师学生风采特长,做到让每一面墙都说话,每道风景都育人。

(二)

开足开全艺术教育课程,探索艺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认真执行教学计划和音乐、美术教学大纲,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抓好艺术教育课堂常规教学,积极探索音乐、美术课中所采用的新式教学模式,在音美课堂教学中充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音美课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三)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为全面提高学校艺术质量提供保证。

艺术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主动地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育人本领。为了鼓励艺术教师进行教学的研究,学校也将努力创造一切机会,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观摩活动,采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他们的理念水平、业务素质和教学艺术。

(四)

加强艺术教育工作的检查监督与指导。

篇3

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围绕学校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总体计划,以科研为先导、推进教改,狠干加巧干、与时俱进,努力提高我校艺体教科研水平;积极开展第二课堂,举办各种文体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团结奋进,积极搞好教研组的队伍建设,争创先进教研组。

二、工作要点:

(一)狠抓教学常规、保证教学质量、深入推进课改。

1、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并认真检查、评价,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按期进行教案检查;适时组织教学探究活动,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主动与学生进行教学信息交流。

2、通过实施新课程标准,促进教育观念的进一步更新。积极推行新课程标准,各学科力争都推出优质课,在力争在全区起到示范作用。

3、抓好课堂教学工作和常规管理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精心组织好每一堂教学课,并写好课小结。落实听课制度,积极组织本组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和听优秀老师的课,以达到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的目的,从而提高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

(二)抓教研学习,提高全组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基本实践能力。

1、积极参加电脑操作技术、课件制作、网页制作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学习。本学期继续全部使用计算机备课。

2、加强教研组的网络资源建设。

3、发表一定数量的教育教学论文。

4、积极参与艺体科研课题的立项和研究。

(三)精心策划、组织好各项艺体活动。

1、认真组织全校师生深入学习和巩固学生广播操和眼保健操,养成良好的锻炼、卫生习惯。

2、积极组织学校运动队参加区市的各种比赛,锻炼学生运动素质。

3、筹划和举办校广播操比赛和冬季长跑、跳绳、踢毽子比赛。

4、积极参加区组织的各种艺术节活动。

5、积极筹备好学校艺术节各项活动。

6、抓好比赛的训练工作,成立各种兴趣小组,搞好辅导工作。

(四)进一步落实职责与分工、搞好学校体育器材管理与场地使用。

艺体组的全体成员精心安排,科学规划,全组人员齐抓共管,认真搞好学校图、音、体器材的管理与使用工作,让我校已有配置的场地、器材物尽所用、运转良好,管理到位、养护得当

三、具体工作安排:

月份工作:

三月份:

1、制订教研组工作计划。

2、制定部门工作计划。

3、以“在阳光下成长”参加区艺术节活动。

4、举行广播操以及眼保健操评比活动。

5、协助大队部开展“三月文明礼貌月”举行的各类月活动。

6、协助学校开展好“德育系列教育”主题活动。

四月份:

1、参加县教研室青年骨干教师展示课活动。

2、协助大队部开展“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活动。

3、落实“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加强体育大课间的组织、管理,丰富学生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4、加强一年级广播体操的训练工作。

5、研讨音体美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及采取措施。

五月份:

1、参加学校的教师反思、案例评比活动。

2、积极参与网络教研。

3、音体美教学优质课联评及反馈。

4、参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讨会。

六月份:

1、参加学校校本培训。

2、组织体育锻炼的一系列活动。跳绳、踢毽子、长跑,利用课余时间积极组织丰富多采的班级体育竞赛,培养学生顽强的拼搏精神,竞争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

3、美术教师做好学校画展的工作,把学生中好的书画作品展现给全校师生,提高他们的知名度。

4、音乐教师组织排练六一儿童节舞蹈,开展好六一儿童节的庆祝活动。

5、制订期末测评方案。

七月份:

1、参校学校校本培训。

篇4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是很牢固,有少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粗心,计算方面还有待加强提高,解决问题还需个别辅导。从学生习惯方面看,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没有养成检查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教学实践活动。教材编写的特点 :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重体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重难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篇5

【关键词】版画;版画技术;印刷工艺;平面设计;痕迹

在国内艺术设计教学中,总会在一个章节讲到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另一个章节会讲到印刷科技的进步及新材料的应用。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少会有学校会把印刷工艺和设计教学相结合,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缺乏印刷工艺的相关知识,在材料选择、设计理念、细节呈现上会有很多艺术表达上的缺陷。只有少数专业艺术院校会把丝网印刷与设计教学结合,但相对于欧美、日韩及东南亚等国还远远不够,拿日本、韩国来说,版画教学已经成为国民素质教育的必修课之一,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能使学习者对肌理、材质、色彩、黑白灰、印刷手段及逆向思维的训练和认知有很大的帮助和启迪,甚至专门研发了针对小学、中学、成人不同使用人群的版画工具和教程。众所周知,印刷术、造纸术都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他们的出现为版画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值得我们自豪的是,国际上公认现存最早的版画是我国唐代“咸通”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直观的说,文字印刷是印刷术的开端,图像印刷是版画的起源,版画从诞生之日起就和其装饰性、图像性是密不可分的。

一、版画技术对艺术设计教学的影响

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有三大块与版画技术结合紧密,一是海报招贴设计,二是书籍装帧设计,三是包装设计,另外在标志设计及构成训练时也常常有木版画和丝网版画的训练。其优势主要是:

1、版画技术教学讲究工艺美、材料美和肌理美,在木版印刷工艺中,从板材的选择到纸张的选择都有很多讲究,不同的板材有不同的属性,三夹板较松疏,容易上手,木版的自然纹路也能很好的还原,木味较强。硬木质地紧密,适合制作精细的作品。纸张及印刷材料的选择的可能性更强,宣纸、竹纸可以印出细腻、水墨的质感,水彩纸、手工纸可以印刷出凹凸强烈的感觉,在视觉上有立体感。在设计教学中,加入这些课程以后,学生的设计就不会仅仅停留在创意和软件应用阶段,他们会从实际操作中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作品呈现出多种可能性。

2、在设计方案选择上,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反馈会带来更多的启发,会更好的筛选方案、材质,在招贴设计中,丝网技术应用最为广泛,我们看到美国、日本的大师作品原作时会发现很多都是丝网作品,原始设计完成后,经过丝网印刷后,纸张的质感、颜色之间的叠压关系不同大小形状网点的选择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相当于作品的二次创作,效果上是加分不少的,从这一点上说,是非常接近包豪斯“从干中学”的理念的。另外,设计时会有针对性的去创作,例如很多高档户外滚动式的广告设计就是丝网印刷,国内许多专业学生、教师都不是特别了解其制版及印刷原理。

3、风格化的影响及引导,当下设计中应用最多的是丝网版画技术,真正意义上的丝网技术早在20世纪初就已出现,在艺术上具有广泛影响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波普艺术中得到广泛应用,波普艺术本身得益于美国物质文明和实用主义精神,崇尚大胆进取、开放自由的天壤土壤,新工艺、新技术的发明造就了新的艺术形式,新的艺术形式也影响着艺术的发展进程及技术革新。

英国画家理查德・汉戴尔顿曾把波普艺术的特点归纳为:普及的(为大众设计的)、短暂的(短期方案)、易忘的、低廉的、大量生产的、年轻的(对象是青年)艺术。波普艺术来源于流行文化、商业美术,同时又引领着时尚的潮流,并且对流行时尚有相当特别而且长久的影响力。不少服装设计,平面设计师都直接或间接的从波普艺术中取得灵感。丝网技术介入艺术和设计,其特殊的风格也同时影响着艺术与设计,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安迪・沃霍尔常常把明星肖像,政治人物肖像或者超市中名牌产品的图像进行机械的复制,艺术性、绘画性被削弱的同时也呈现鲜明的时代气息和视觉冲击力,对20世纪的艺术界影响深远。《玛丽莲・梦露》、《可口可乐瓶子》等众多丝网印刷作品的设计风格也一直影响到现在。由于我国20世纪80年代才把丝网技术引入版画艺术教学,又牵扯到设备、印刷材料、场地、技术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在国内的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相对滞后。

二、版画技术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实践中,单纯把版画纳入教学环节的可能只有少数的公办艺术专业院校才能做到,那些针对美术学院版画专业的学生的版画教学,在学科上属于绘画艺术范畴,全盘照搬并不适合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作为上海的民办高校,不但要努力解决好经费、设备、场地、师资、技术能力等实际问题及限制,同时,艺术设计学院在专业设置上也受到诸多制约,也包括如何制定教学计划,如何书写教学大纲等。还要面对学生绘画基础相对薄弱,艺术理论严重缺乏的现实情况。在这点上,要发挥我们艺术设计教学重创意的优势,降低绘画的难度和深度,从而增强带有设计性、装饰性的版式训练及版画技法训练,又能贴切设计教学的专业课程,例如:设计基础、字体设计、色彩训练及三大构成等专业课程训练,目的主要是要增强他们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及自信心。

版画技术介入教学我们分为三步进行实施。

第一步是筹备阶段,首先在2008年成立版画社团,招收范围涵盖全校以艺术设计学院为主体,各学院各专业不同年级都可参加,由2名版画专业教师负责教学,招收固定学员20名,采取学分制教学,每周四课时的版画课程学习,由于没有场地最初的教学基本上都是在教室里完成的,版种都是单色手工刻制印刷木版画,形式是平面构成和藏书票设计,由于木版画便于操作,印制后视觉效果强烈,这种实验性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我们同时邀请沪上知名版画家、学者举办讲座并进行现场技法演示等学术活动,使学生在艺术理论上得到增强与提高,对版画艺术也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第二步是专业化发展阶段,学院依托社团于2010年成立版画印刷工艺工作室,工作室暂开放60多平米,拥有木版、丝网、铜版、综合版等版种教学实践能力及各类印刷设备,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系首先将”木刻版画”有机的导入为一年级学生开设的设计基础课程,课程以拓展学生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为主.同时学会一些基础的,入门级的版画基本技法.其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1、讲授什么是版画, 介绍主要的四种版画种类;凸版、凹板、平板和孔版。2、讲授版画的历史、版画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关系。3、怎样欣赏版画艺术.4、版画制作的实验环节, 每位学生必须动手实践,指导老师将一对一的指导学生实验操作,进一步提高版画技法. 该课程是理论和技能培养,相互结合,同时通过大量创作实践、达到基本具备版画参展的创作能力。

第三步是艺术设计教学应用阶段,首先在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开设版画课程。在教学课程设计中,考虑到教学的合理性及可行性,我们把新课程更名为《印刷工艺与设计》,名称的更改有去绘画性利设计性的考虑。教学中版画印刷课程围绕课程建设、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排课安排的研究展开,目的是把艺术设计教学与版画印刷技术相结合,以版画印刷工艺辅助设计教学中的海报招贴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以及相关设计的完成与拓展,并加以材料特征属性和印刷原理知识的讲解,将学生的设计方案更有效的进行后期分析和调整,同时把实训工作及时融入教学,而不是像以往把实训和一般教学分开进行,让教学有更好的延续性。

三、版画技术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探索

国内艺术设计教学强调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的学习,当我们学习招贴设计、包装设计的时候,大概分为创意设计阶段,之后是印前的数字化处理阶段,最后是正式印刷阶段。

在创意设计阶段课程前,我们已经给学学生上过木版手工印刷课程,课程名称和改进前是一样的,都叫平面构成,只不过让学生以刀,学习平面构成的同时,对版材的性能和质感有所认识,另外,相对于以前简单的肌理课程,此次的课程让同学们对痕迹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油墨的厚度、凹凸的变化、印刷的力量等经历体验,这点非常重要,在现代艺术或现代设计中可触审美越来越多的被提及,一种古老又先进的艺术理念被重新呈现。

第二阶段数字化处理阶段,课程适合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二年级学生,要求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及相关电脑设计软件的操作技能。(照相制版会使用Photoshop、Illustrator应用软件来处理图像),在讲授软件的同时,会把丝网版画制作的课程同时跟进,我们把同学们利用软件或手绘完成的图像进行分色,分色分为两种,一种是四分色,就是四色还原图像或图片,另外一种是多版分色及套色,也就是说你的设计中有多少个颜色就分出多少个版来。这两种都是要出菲林的,和我们在商店看到的商品的工艺、原理是一样的。

第三阶段是印刷阶段,和以往相比相对应的课程是工业印刷原理及工艺,其中主要讲解的印刷原理和版画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都是机械化、自动化的操作,重点是胶印印刷。由于价格昂贵,学生一般都是去打印店打印完成作业,对自己作品中的色彩、质感、层次都没有更清晰的概念。我们把制版也放进课程,每个班分为几个小组在版画工作室进行制版,学习调感光胶、涂布感光胶、曝光、冲洗等制版方法。在印刷阶段和制版阶段一样,也是小组作业,主要是提高工作效率和有效利用工作室。印刷中,不同纸张的质感、颜色都不相同,对油墨的反应也不同,例如宣纸比较薄,容易将油墨化开,印刷力度掌握不好图像就容易模糊。水彩纸相对比较粗糙,纸张有凹凸变化,印刷的时候力量就要加大等。同学们在进行丝网印刷的时候,由于印刷材料的不同,呈现的效果会有很大不同,比如说有的颜料比较粘稠,覆盖力较强,有的颜料较稀薄,印刷出的效果就比较透明,容易产生复色,掌握了诸多不同,大家会更好的利用这些偶然性。

印刷工艺课程主要讲授的四种印刷方式;凸版、凹板、平板和孔版及它们的印刷原理及四种印刷方式的各自特点与印刷品设计的逻辑关系,这些新课程从理论上和原理上让学生了解和理解各种不同的印刷方式,逐步地理解和基本掌握各种不同的印刷方式和方法,最终能达到正确地利用印刷工艺来完成印刷品设计并将设计表现为最佳视觉效果。

除国内个别印刷专科学校有《印刷工艺与设计》课程外,大部分艺术院校则是把版画印刷课程作为选修课,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没有专门安排课程将版画课程融入课题设计中,这方面没有太多可借鉴之处,笔者在近几年教学探索过程中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认为该课题对于高等艺术设计类院系教学改革体系的完善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国外相关专业的做法是将版画印刷课作为工作室制进行教学,学生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工作室来拿学分,专业教师负责教授设计,工作室教师负责引导学生选择更适合设计方案的版种及印刷方法并完成印制,在这里,我们需要大量的教学实践及教学改革,提升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通过版画的技术性、艺术性、趣味性引导并紧密结合设计专业课程,尤其是完善视觉传达专业平面设计课程的教改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张树栋、庞多益、郑如斯 .《简明中华印刷通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篇6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学习积极性;因专业方向施教

0 引言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综合了机械、液压传动、电气控制、传感器技术等专业知识,而且实践性也很强。因为作为我们机电工程学院培养的学生,以后参加工作,见到的任何产品,都是综合机械、电气控制、传感器等技术的。这要求学生不仅各种基础理论熟悉,最重要是实践能力,即把这几种理论融会贯通。这样有了很强的实践能力,将来学生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

1 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学习积极性、兴趣等是学习最好的教师。因为学生有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才能产生学习需要,有了学习需要就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老师来说有了这些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如何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1 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机电一体化技术这门课综合性、实践性很强。所以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大,尤其是实践教学。由于学生刚开始不能有效把以前学的机械基础、液压传动控制、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知识综合起来,所以在实践环节设计个小产品时,学生变得没有任何头绪,想法等。所以针对课程特点,教师要努力改变原来枯燥无味的学习气氛,趣味性教学是最好的手段。通过自己仔细备课,找出实践例子及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兴奋的状态下接受教育,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在每讲到某个知识点时,最好讲解完本知识点外,还要向学生介绍最新的动态,最新的研究方向,最新的实现手段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工科教学一定不要脱离实际纸上谈兵。

1.2 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知识生活化

我们所讲的任何知识,如何让学生知道其有用,用在我们生活中什么地方,即所学知识生活化,这非常重要。[1]如在讲光电传感器时,学生不理解也不了解其应用的地方,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光电开关,例如小区围墙的的安全报警、宾馆大厦的自动门、洗手间光电感应控制冲水装置等。让学生讲学到的东西简单化、生活化,而不是讲复杂枯燥的知识。这样不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强化所学习的知识。

2 加强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高校学生学习的特点使得教师上课时不能注入式的满堂灌,而是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教师主导才行。所以上课前教师要积累大量的资料,提前准备好提给学生的问题,这是上课期间教师互动教学的前提和基础。[2]结合机电一体化这门课,上课前先给学生说明今天我们讲完课后的设计任务,启发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上课期间教师所讲的内容要和自己所布置的设计任务息息相关,比如我在讲行程开关时,布置的设计任务就是利用行程开关设计学生经常见到的机床自动往返电路,在讲到光电开关时布置给学生的设计就是利用光电开关设计小区围墙安全防盗报警装置。这样一边讲课一边利用布置的任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当讲完课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指导下呈现出正确完美的设计任务时,学生感到学习的价值,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这种师生互动具有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优点,而且营造轻松活泼的师生互动教学环境和气氛,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毕业快速适应企业的能力。

3 主动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特点因专业方向施教

我们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分切削专业方向和起重专业方向。从学生专业方向实际出发,同时考虑学生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尽自己最大努力使每个人的才能和品行都得到发展,因专业方向施教,因材施教,利用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所谓因专业方向施教,就是在科学先进教学思想指导下,根据专业方向不一样,侧重点也不同。例如针对我院实际情况,在讲异步感应电机控制电路原理及设计时,对切削专业的学生侧重点讲机床的自动往返控制,制动控制等控制电路的原理及设计方法。最后给学生布置的设计任务也是和机床相关的控制电路设计。因为切削专业方向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机床加工设计等相关工作。同样的知识点,对起重专业方向的学生,主要给学生讲的是利用所学的电机控制技术设计各种起重机。这样对学习目的间接化、职业化的学生来说,极大的调动了大家学习相关知识的欲望。

当然,也要考虑因材施教,所谓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不同,开展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并针对学生自身特点给予相应的指导,已到达最大程度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和辅导员、班干部、每位学生联系,从不同渠道了解学生各自的特点。因为教师布置的设计任务一般都由几部分组成,这几部分有难有容易的,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一样要求。这样每位学生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顺利完成任务,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都有信心继续下面知识的学习。

4 加强实践锻炼

我们都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尤其对于工科学生来说,实践更为重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知识,同时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大家都知道,机电一体化这门课程综合性很强,是学生学好更重基础专业课后最后的综合学习。[3]只有通过各种实践才能加深对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理解,才能培养出更强动手能力的学生,毕业后能马上适应企业。通过平时教学发现,要想让学生更好的学好机电一体化这门课,必须加强实践锻炼。这里采用的是递进式实践锻炼,递进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递进实践关系图首先在学习每一章节时,都要针对本章知识,给学生布置设计作业,并指导学生完成作业设计。其次对于学生完成的作业设计要通过实验课来验证其正确与否,通过实验实践进一步完善设计中出现的小问题,小瑕疵。最后学完机电一体化这门课后要给学生布置综合设计任务,并指导学生完成。例如结合我院具体情况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切削专业方向的学生布置的综合设计实践任务是:“自落式双锥反转出料移动式混凝土搅拌机设计”,对于起重专业方向学生布置的综合设计实践任务是:“桥式起重机总体设计”。

5 结论

总之,机电一体化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扩展性、创新性都非常强的一门课程,其教学方法的研究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对于这门课的教学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通过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叶渊.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2-23.

篇7

一、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了农村学校思品教学

1.利用信息技术的及时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教学必须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实际,并结合课文内容选用最新的资料,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七年级“走近法律”一课的教学时,我在课前指导学生在本班搞一个小调查,由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如:“某某因经常上课讲话又不按时交作业,班主任老师便不允许他来校学习。老师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小光的父亲要正在念初二的小光去打工挣钱,老师上门劝阻,小光的父亲说,他的孩子老师管不着。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你又该如何做?”我们设计了十几个问题,以问卷的形式考查全班学生的法律意识,并把考查结果用计算机绘成柱状图。课堂上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了考查结果,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我们的法律意识亟待提高。这样,利用信息技术,以学生的小调查为切入点,拉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学生情不自禁地产生了探究的欲望,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

2.利用信息技术资料的丰富性,开阔学生视野

农村学校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手头没有太多的资料,上思想品德课大多只能照本宣科,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信息网络具有查找、利用资料便捷的特点,这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比拟的,不管是文字材料,还是图片、数据材料,都可以随时满足大家的需要。例如讲“让我们选择坚强”一课时,我在上一节课预先布置了一组作业:(1)收集并列举凭借顽强毅力终使学业、事业成功的名人及身边普通人的事例。(2)收集一位我国大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和名言。(3)整理1~2位当代青年创业成才的事迹。这些作业都由学生在业余时间完成,改变了师讲生听的教学方式,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也发展了其搜集信息的能力。在具体讲课时我先利用Storm Player播放课本上的《保卫黄河》,雄壮的歌声马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听过歌后,我给学生讲述了冼星海在艰苦条件下自强不息的故事,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接着我又播放了一首刘欢演唱的《从头再来》,MTV的画面真实传神,充分展现了歌词所表达的内容:“我不能随波逐流,为了我挚爱的亲人,再苦再累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感人至深的歌词与旋律,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经过教师步步引导,学生终于明白:一个人只有具备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才有可能克服各种困难与挫折,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农村思品教学的整合亟待突破

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农村思品教学的有效整合,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不可否认,我们也一直面临诸多的困惑与挑战。

目前,农村学校建立校园网的还不是太多,许多学校甚至没有多媒体教室,现代化教学硬件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师资队伍参差不齐,继续教育培训流于形式,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比例甚低,有些虽然能运用多媒体教学,也往往徒有其表,成了简单的视听播放;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缺乏创新,形式与内容脱节,有的选择歌曲、新闻片段或录像片段等,形式是新颖的,可往往与教学内容联系甚少;教学缺乏深度和广度,多是教师对情境材料做一一对应的解释,结论肤浅,拓展不够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去积极地思考并应对。

篇8

关键词:英国;艺术教育;一体化;创新能力

基于对艺术教育与国家经济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公民跨文化理解力相关性的认识,英国政府高度重视学生艺术教育的发展,不断审视、挖掘艺术教育可能对学生未来生活带来的影响,构建了政府与社会、学校密切合作,课内与课外互为补充的大中小学艺术教育体系。

一、英国大中小学衔接有序的国家艺术课程框架

2014年出台的《英国国家课程框架文件》(National Curriculum in England――Framework Document),明确了英国小学至初中的9门基础课程――艺术与设计、公民、计算、设计与技术、外语、地理、历史、音乐和体育。除了与我国相似的音乐课外,英国没有“美术”的课程设置,取而代之的是“艺术与设计”和“设计与技术”课程。其中,“艺术与设计”课程要求学生通过知识学习与技能的体验,创造工艺设计艺术作品,教学内容涉及绘画、雕塑、平面设计、建筑、工艺、艺术史等多方面;“设计与技术”课程强调实践性,指导学生就过去和现在的设计与技术及其对生活的影响进行批判性评价,并帮助学生运用数学、科学、工程、计算机及艺术等知识设计和制作产品,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在这样的课程中,学校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段,与社区、企业、博物馆、文化行业有效联系与配合,在真正的动手实践中接触到绘图、模板、切割、焊接、电路等各项实际生活中需要具备的技能,了解机械、纺织、建筑等多方面的基础材料和审美特质,掌握通过计算机进行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学习领域涉及能源、农业、食品、建筑、园艺、时尚等多个领域。《英国国家课程框架文件》甚至将“烹饪与营养学”也作为独立的一部分纳入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与设计”课程,认为烹饪是人类发挥创造力的伟大体现之一,健康的饮食和高超的烹饪技能能够让学生在当今及日后过上更好的生活。这充分反映了教育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到了高中阶段,艺术课程成为选修,除了基础教育阶段的3门必修课程外,艺术领域进一步扩展,“艺术”(包括艺术与设计、音乐、舞蹈、戏剧、新媒体艺术)、“设计与技术”、“人文”(包括地理和历史)、“现代外语”形成四大选修领域,学校必须向学生提供以上所涉领域中的至少一类课程。如果学生提出需求,学校则应该能提供这四大领域的任一门课程。

由于在英国基础教育中艺术课程与科学、数学、语言等共同归为基础课程,具有重要的学科地位,学生在这样的艺术学习过程中,学习内容的广度、接触社会的维度、对技能掌握的深度以及将所学技术应用于生活实践的程度均可以实现逐步递进,形成大中小学衔接有序的普通学校艺术课程结构。

二、国家层面设立多类艺术教育推广与合作组织

英国文化协会(British Council)是由政府拨款的非营利组织,致力于促进英国文化、教育、国际关系的拓展和交流,承担着对外交流活动,以及包括艺术、教育在内的教育改革项目的开发和实施。英国文化协会目前在全球109个国家、200多座城市设有分部,共有7000多名员工,至今已成立81年,是根据英国皇家建立的慈善机构,政府核心拨款占机构年度收入的25%。2015年,英国政府对其拨款总额为7.81亿英镑。该协会设置了一系列艺术、教育、社会领域的项目,让世界更好地了解英国文化与创意。

英国创意文化与教育中心(Creativity Culture and Education,CCE)是英国文化协会的下设机构,负责开发与实施艺术教育创造力培养的各类项目,与英国教育部、艺术家、学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其现任执行长保罗・寇拉(Paul Collard)在2011年底参加在台湾中山大学举行的世界教育研究学会年会论坛接受采访时谈到,“英国政府统计,现在还在中小学念书的孩子,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有60%都还没有‘诞生’。现在成人们锻炼孩子的特定工作能力,等到他们25岁时,特定工作却可能已经消失。当代社会,科技推陈出新,知识的生产与淘汰,以10倍于过往的速度发展;媒体网络信息爆炸,价值多元而混乱……全世界在面对一个完全无法‘准备’的未来都在期待传统教育体系该如何教导下一代。因此,我们应该重新思考教育的核心和目的,发展孩子的创造能力,让他们未来有能力发明新工作。因为未来的世界不需要‘找工作’的人,但需要‘创造工作’的人。”这反应出英国教育部在培养未来合格公民方面体现出的高度责任心,是英国社会对人才创造能力培养的强烈呼吁。

创新伙伴关系项目(Creative Partnerships,CP)是CCE开发并实施的的项目之一,成功地将艺术、文化和创意方法带入课堂。CCE因该项目获得2011年卡塔尔世界教育创新峰会智慧奖。此项目支持包括艺术家、表演者、建筑师、多媒体开发人员和科学家在内的创意专业人士与学校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前者作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习惯的催化剂,如想象力、好奇心、纪律与合作、韧性等,见证了学校学生出勤率、成绩、通识教育、家长参与等各方面的有效改善,提高了学生对未来的信心,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艺术潜能。2002-2011年,创新伙伴关系项目的8000多个子项目成功惠及英格兰2700所学校,并优先考虑教育弱势社区,重点帮助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寻找改革的机遇,促进教育公平,让100多万名儿童和9万名教师从中获益。另外,CCE与德国、立陶宛、挪威、韩国、巴基斯坦、新加坡等多个国家与地区广泛开展创新伙伴关系计划,主题涉及艺术类师资培训、艺术类教师交换、艺术家走近贫困地区学校等多个方面。

三、教育部拨专款为普通学校设立“艺术成就奖”

“艺术成就奖”(Artsmark Award)在英国艺术教育领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是英国普通中小学相当看重的荣誉和奖项。该奖项分为3个级别,分别为“艺术成就”基础奖、银奖和金奖。每个奖项的有效期为3年,获得低级别奖项的学校可以在3年以内继续申报高一级别奖项。“艺术成就奖”为政府提供了一个全面考察学校开展艺术教育的评审体系,推动了学校与家庭、社会各文化组织等之间的联系。申请“艺术成就奖”的学校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在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领域提供广泛的实践机会,必须保证学生在走近艺术家和走进艺术机构开展艺术实践方面拥有足够的课内外学时。

早在十多年前,英国国家创意和素质教育咨询委员会(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on Creative and Culture Education,NACCCE)便了《我们的未来:创造力、文化和教育》(All Our Futures: Creativity, Culture and Education)报告。该报告指出,国家需要从课程改革、师资培训、设立“艺术成就奖”等方面着手,并于2000年9月推动创造力教育相关活动,由政府拨款来奖励成功推广艺术教育与创意教学的大中小学校。该项活动至今已经延续了15年。

四、博物馆设立艺术教育部门,为艺术课堂搭建平台

英国是最早建立博物馆的国家之一,大英博物馆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早在1931年,英国教育委员会便了《博物馆与学校:公共博物馆与公共教育机构不断增加的合作可能性备忘录》(Museums and the Schools: Memorandum on the Possibility of Increased Co-operation Between Public Museums and Public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该备忘录展示了英国国内博物馆教育的发展状况,列举了一些国内及国外的优秀案例。1988年,英国 《国家课程》(National Curriculum)明确指出,学校课程可与博物馆教育相互连接。此后,博物馆开始配合国家课程标准“艺术与设计”课程的指标,针对不同学龄儿童分阶段制定活动手册,与学校各课程相连接,提供详实的参观指南供教师使用。新世纪以来,英国大多数的博物馆都设立博物馆教育部门,形成了博物馆与当地教育部门的常规、多样的合作模式。

以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为例,这家以设计艺术著称的博物馆与英国中小学“艺术与设计”课程非常契合,其官方网站上设有专门的学习板块。学习板块根据小学、中学、大学到研究生不同阶段进行纵向分类,每一阶段均罗列出该阶段学生在参观前所需达到的知识储备能力和技巧水平,并设置出学生回校后需要重点完成的作业及学习目标。不同的区域详细对应不同阶段的展品、器具和材料,以及不同年龄层次的参观者可以开展的活动范围。例如,在小学阶段的“发现区域”(Discovery Areas),儿童可以在驻馆艺术家的指导下把玩一些艺术复制品、试穿各种道具服装,学习各种搭配的技巧并相互评论;到了中学阶段,则在小学基础上更加系统和专业,添加了更多的对艺术作品原作的欣赏、对画作历史背景的了解等,要求学生从交流和讨论中获得艺术与设计的灵感。除去常规的参观学习之外,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同时开设包括陶艺、视觉艺术、游戏设计等主题的工作室,学生们可以免费参观和参与制作。并且,该馆定期为中学团体举办特色时装设计展、装置艺术展等,邀请艺术家指导学生的绘画和设计练习。

五、政策与建议

一系列由英国政府支持推动的课程体系、项目、行动、计划,将艺术家、企业、社会、学校联动起来,形成良性互动圈,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对发展艺术教育的意识,反映了英国教育界普遍倡导的艺术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理念,为我国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开拓了思路。

第一,英国艺术教育大中小学紧密衔接,序列清晰,评价体系健全。良好的基础教育为学生积累了较高艺术素养,进入高水平大学后,艺术课程列入大学人文课程体系,与科学教育一起为大学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供通道。

第二,英国艺术课程着眼于未来与全球化竞争环境,关注创造力与新媒体技术紧密结合。未来职业需要越来越多的创意型人才,当代工艺与设计、艺术与科学发展迅速,面对时代中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媒体在当代生活中以及艺术课程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教育管理部门需要联动相关学科力量迅速做出反应,进行艺术课程改革,加强教师培训。

第三,英国艺术课程强调学生直接的艺术感受和动手参与艺术实践的过程。艺术学习是学生认识社会、文化、生活、经济、环境的重要载体,应鼓励学生在校内外艺术课堂的探索、实践中发现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发现艺术与生活的联系,并鼓励学生对文化事件形成自己的判断与评价。

第四,政府教育机构应与文化机构开展长期的协同合作。教育管理机构要积极打造平台为学生拓展校外艺术课堂,充分地发挥社会资源对学校艺术教育的持续推动作用。

篇9

关键词:艺术教育;群众文化;云朵艺术空间;少儿舞蹈教学;普及推广

《艺术特别工作委员会报告》新泽西文学(1989)所述:“自从黎明尹始,舞蹈就用作表达欢乐与悲伤。其他所有人类活动,就本质而言,都并非自我创造。自我创造的经验必须传授给我们的孩子,而最有力的传授方式莫过于我们称之为舞蹈的东西。”参与了多种舞蹈形式的儿童,更容易领悟如何把身体作为表达与交流的工具。他们能够体会到舞蹈的乐趣,和着节拍律动,在空间中跑动,腾空而起,旋转,定住造型。确保孩子们享有这样的机会是教师的责任。所以,云朵艺术空间的少儿舞蹈教学采用的是:热身-基本功-舞蹈-放松的“四段式”教学结构,让孩子从身体到心灵,由浅入深的适应、接受、学习,最后到达喜欢的状态,从而提高群众艺术教育主体对艺术的兴趣。

一、热身-唤醒身体与心理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状态的准备恰恰是一节课的关键部分,基于这一思考,我的热身活动以“好玩”为前提,通过游戏化的活动方式激发幼儿幼儿对舞蹈学习的兴趣,让幼儿身体与心理在最短的时间里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中。少儿时期,是一个孩子骨骼生长的关键时期,从身体的安全性角度考虑,热身的重要性在于可以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减少身体损伤的风险系数。根据遵循少儿的学习特点和个别性差异两大原则,我将热身分为了“动态”与“静态”两类活动。

1)动态热身:《你想去哪儿玩?》-通过动态运动感受空间及认识世界。活动之前,教师与幼儿讨论出“今天准备去哪儿玩”,教师并对此地方或国家进行简单的介绍,在小火车的队形中合着音乐围着舞蹈房跑出不一样的路线。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空间感,从而了解到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

2)静态热身:《静一静》原地站好,(建议选择旋律优美的轻音乐为主),眼睛闭上,像小松树一样稳稳地站好不动,音乐停,请你睁开眼摆一个小动物的造型。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幼儿身体的平衡性、持久性等身体素质方面的训练也能在人格素养方面使幼儿更加的淡定、从容、坚韧。

二、基本功-身体技术的必修课

舞蹈要求具备一定的身体柔韧性及肌肉的控制力、身体的平衡力,需要练习一些专业性动作和技能。所以,我设计了六个基本的身体素质训练以确保幼儿身体的柔韧性、稳定性、灵活性。

1)压前腿:双臂抬起上举到头两侧,十指交叉,然后上身前伏双臂随之,当胸贴紧腿部时,双手握住脚掌。

2)压旁腿:压左旁腿-左手放在身体前面的地板上,右手从上往左旁握住左脚掌。(反面一样)。

3)躺踢前腿:以一条腿为例,右腿直膝绷脚往头部猛踢,左腿直膝绷脚,紧贴地面踢腿要矫健髋关节要放松。

4)腹背肌:抬头,挺胸,收臀,双臂伸直,肩关节松。

5)双跪下腰:眼随手动,往后下腰,双手抓住双踝。

6)吸伸腿:双腿前抬90度放下再成准备姿势,如此反复。收腹,直膝,绷脚。起落过程要有控制,上下要连贯。

三、舞蹈-认识世界的媒介

云朵艺术空间的少儿舞蹈组合都是以民族民间舞为素材的组合。之所以会选择民族民间舞为内容因为儿童舞蹈教育必须:淡化“技艺”,通过舞蹈这个载体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文化的故事并且突出“锻炼”的、“社交”的、“审美”的、“娱己”的,“集体精神与创造个性发展”的舞蹈教育目标。《阿拉木汗》-维族舞蹈“绕腕儿”训练。在了解新疆维吾尔族的过程中,通过律动“吃葡萄”、“吃哈密瓜”、“吃羊肉串”知道将吃完的东西放进垃圾袋,做一名爱护环境的好孩子并初步理解“民族”的概念,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与风格。然后教师通过“阿拉木汗”的故事及PPT的内容,让幼儿了解到新疆维吾尔族的人物形象、地理环境、自然风光、建筑风格、艺术形式、饮食习惯、民俗文化等,激发幼儿学习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兴趣及民族文化所带来的乐趣。每个少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少儿民族民间舞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了解各族人民的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从而通过舞蹈这个载体让少儿了解更多关于文化的故事,引导少儿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从而真正的达到艺术净化心灵,创造美好人生的作用。

四、放松-迎接更好的自己

少儿在经过前面热身-基本功-舞蹈的训练后,身体与心理都已经进入了一种疲惫的状态。在最后的放松环节,教师必须让孩子的身体与心理慢慢的平静下来,让整个人放松下来。如:音乐放松。在《阿拉木汗》舞蹈教学中自然延生到放松环节。教师:在跳舞时,我们像阿拉木汗一样美丽。但有的时候我们也要做一个安静的小姑娘。现在,请小朋友把眼睛轻轻闭上,听一听,那是什么声音?发生了什么事在音乐放松的环节中,教师可以借助语言,在音乐中进行绘本阅读,同时为少儿的语言学习创造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

五、总结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的享受和健康的追求。舞蹈因为其得天独厚的优势,结合了艺术与健身的优点,已经成为我国民众的喜爱且普及度极高的娱乐形式。当前,如何在群众中推广更优质的舞蹈艺术成了文化工作者新的挑战。本文以少儿舞蹈领域为出发点,分别探究了其教学和推广的多种措施,借此为艺术教育在群众文化中的普及推广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丛书作者:许卓娅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舞蹈的基本功训练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

篇10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交通运输体系;一体化

1区域经济及区域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

1.1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是指在相应的区域内,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其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影响下所出现的生产综合体。其中,一定的区域范围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个要素及与其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作为综合性的地理概念,区域经济能够充分反映各个地区之间的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尤其表现在能否恰当地对土地以及矿物等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地区之间的生产力布局是否能够将科学性与经济效益融为一体是区域经济的主要表现。通常情况下,区域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不能仅仅从单一的经济指标上来表现,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思量,将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效益和地区性的生态效益进行结合。从我国大多数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可以分为五点。1)分析地区经济在国家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作用。2)其发展速度、规模是否与当地的发展现状一致。3)其方案是否能够对合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发挥作用或者是能否发挥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4)能否正常发挥其协调作用,对于提高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5)适应于基础设施。

1.2交通运输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密不可分

在人类生活和获得生产资料的活动中,运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一体化的区域交通运输体系也在渐渐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目标要打破各个传统的行业界限,根据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结构的相关要求,可以将区域内整体的交通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地进行组织与协调工作,从而保证区域内交通运输体系能够健康运转,并且为交通资源的合理利用创造十分便利的条件。此外,能够充分满通运输需求的各类条件,进而能够有效地促进区域交通运输体系整体效益的提高。从整体上来看,区域一体化的交通运输体系具有几个重要特征。1)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载体,其制定的发展方向、总体规划都必须符合区域一体化发展所制定的要求标准。2)区域一体化的交通运输体系并非是将各类运输方式进行叠加汇总,而是将其结构与特征进行有效组合。作为交通运输综合体,其具有全局性、创新性和整体性的特点。3)顾名思义,区域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中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一体化,主要包含市场、政策以及规划建设等各项要素的一体化。4)区域一体化运输体系能够将区域间经济和交通运输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充分地展现出来,同时,也成为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健康发展。

2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及措施

2.1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

区域经济和交通运输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可以说就是能够将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并且能够将各个地区之间的布局以及产业结构进行资源整合,有效处理区域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区域经济的内容包含社会生产的多个方面,比如区域之间的生产和流通,分配和消费等等。较之于其他系统来说,一致性、层次性和关联性是区域经济所特有的特征。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对区域经济系统进行划分,可以将之分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条件、区域生活以及基础设施等各式子系统。此外,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子系统,区域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系统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相连的关联性,二者缺一不可。1)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可以对区域的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交通运输业成为构成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其中,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保障。在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条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不难发现,交通运输业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说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只能有一个的话,那么这个因素不是制度,也不是文化,而是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交通运输业是链接各部门的桥梁,能够充分实现区域之间的协调合作。由此可见,一旦交通运输系统出现功能提高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就能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开放程度。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也是区域内的主要经济收入,同时,交通运输系统功能一旦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够保证区域经济系统开放程度的提高。同时,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也是区域内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同时,合理利用与交通运输业相关的产业间的关系,保证其和谐发展,便能够带动区域内经济的快速发展。2)区域经济能够拉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能够使交通运输业产生高标准的运输需求,并且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对交通运输业的整体规划目标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对行业的整体发展方向业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进行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升级,也能够影响运输结构和运输布局的调整。区域经济和交通运输之间的均衡状态需要跟随改革开放的脚步不断地进行发展。我国经济建设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就。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中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所产生的,目前,交通运输行业已成为的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其不断发展所需要的必要条件,区域经济和交通运输业要在均衡的状态下保持不断的发展空间,就必须做到以下两点。第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区域的可达性提供发展的便利条件,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对区位条件进行改善。区域可达性通常是指从一个位置到达指定的活动位置,其存在的便利程度便可称之为区域可达性。区域可达性的提高,将直接促进区域对外开放的程度,以及加强区域和外界的沟通联系,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此外,通过减少运输成本和缩短运输距离的方式,能够有效改善区域的区位条件,为其带来区域的竞争优势。第二,在区域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增加各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保证联系不间断。交通运输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门,在加强区域间的交流、合作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交通运输业成为区域间的人、物等要素之间的重要载体,在交通运输事业蓬勃发展的道路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就要求要对各个地区的资源进行合理地优化配置,并且充分展示区域优势,整合资源,从而实现市场一体化的规划目标。

2.2发展交通运输一体化的措施

1)重视区域交通运输发展的整体部署。对区域交通运输业的运输结构以及空间布局进行合理地配置,并且同步建设多极化、网络化的运输系统。打破行业界限,积极发展各类运输方式,合理分工,提高综合运输能力。2)加快区域交通运输市场一体化。各地区之间的贸易壁垒必须打破,在多样运输方式之间进行优势互补,并强化区域整体发展的观念,保证交通运输业的整体效益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所起的基础作用,降低市场的交易成本,促进区域内合作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3)加快区域交通运输制度规范一体化。制定相关的管理规范,健全和发展区域内的协调机制,减少多头管理,从制度上来保障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打破行业垄断,形成公开、透明的市场规定,推动区域统一的市场发展。

3结语

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公路建设水平也在不断地进步发展,公路的承载和运输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如今,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显得日益重要,交通运输业的服务水平也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其建设质量必须同经济发展的需求目标相适应,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体系,以保证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体系一体化。

作者:蒋海峰 单位:鹤壁市交通运输执法局

参考文献:

[1]来逢波,任建兰.中国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及治理模式探讨[J].华东经济管理,2012(4).

[2]徐阳,郗恩崇,苏兵.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J].理论与改革,2013(2).

[3]谭建新,杨晋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增长[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