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的教育希望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7: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孩子的教育希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孩子的教育希望

篇1

1、多说一些鼓励孩子的话。成绩优秀的孩子写下这次很好希望保持等,成绩一般的写继续努力希望下次考得更出色等成绩不好的更要鼓励了:这次没考好希望找出原因好好学习,下次考出的成绩有所提高等都?我也是新老师见笑了。希望你喜欢!

2、在新的一年里,望老师严格要求学生,作为家长也会全力配合老师的工作,我们共同努力使学生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谢谢!

3、要及时分析退步的原因,调整学习方法,期待你更好的表现。

4、希望继续保持好的学习方法和状态,争取更大的进步。

5、要写的话,最好写一下这半个学期对孩子学习的看法。如果孩子这学期表现很好,期末考试成绩也很理想,你就可以在上面写一点表扬的话,但也不要太多了,最后最好也写几句让孩子“更上一层楼”或者“请老师关注一下他(她)”等等。如果不理想,你就可以写“这学期孩子考的不怎么理想,但我认为他(她)会努力的,请老师多多督促他(她)”等等的话。或者说“希望孩子继续努力,加油!”

6、希望下一次能考出更优异的成绩,做为家长,我们会加强督促,配合老师工作,及时和老师,请保留此标记孩子的动向!

7、首先还是要礼貌性的对老师表示感谢。后面写的可以是让老师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但是同时还是注意下言语的得体。在写的时候也顾及下孩子的自尊心。不要一味指出孩子毛病让老师加强监管。有时候的也可以赞许下孩子。让老师也注意到孩子的一些优点。

8、xx识得以长进,承蒙师传管教有方,用心良苦。但愿其xx虚心学习,有志气学好本专业课,为未来的前程奠定好知识基础,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作为xx的父亲敬向各位关照学子的师长以及热情帮助xx的同学,表示深深的感谢,祝大家: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9、xxx成绩一直在后面,希望通过学校老师和我们家长的共同努力,让他在以后的日子里尽力取得进步,希望老师能教给他一些学习的方法,能想办法让他对学习感兴趣。当然我们也会在家庭教育方面多关注xxx的成长。 谢谢各位老师对xxx的悉心栽培,谢谢!

10、本次孩子的考试成绩令我基本满意。感谢老师对孩子的悉心栽培,希望孩子不要骄傲,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如今中考在即,希望我的孩子能凭着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为自己的xx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11、谢谢老师的教育,让孩子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并且,我相信在这样优秀老师的教育和培养下,孩子一定可以继续进步。

12、如果考的好,那就写:谢谢老师的教育,让孩子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并且,我相信在这样优秀老师的教育和培养下,孩子一定可以继续进步。如果考的不好,就写:谢谢老师的辛苦教导,虽然孩子的成绩不甚理想,可是,老师的努力不会没有回报,期待孩子的进步!再加一点客套话就行了。

13、谢谢老师的辛苦教导,虽然孩子的成绩不甚理想,可是,老师的努力不会没有回报,期待孩子的进步!再加一点客套话就行了。

14、写一些感激教师教诲的话,并盼望教师对先生要求愈加严厉之类的,记着,别写一些发起或意见,没用,能够会让教师以为教得欠好。

15、对孩子的成果很称心:感激教师对孩子关怀和教诲,孩子另有许多缺乏之处,盼望教师在以后的讲授中协助孩子矫正,我们家长对教师的任务肯定支持你。教师辛劳了!我的孩子十分喜好您,这让我很欣喜,盼望教师接纳他更多的鼓舞,谢谢!

篇2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与激烈变革,教育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地位也在这个宏大的社会背景下日益凸显。现代教育理论表明:家庭是人类发展、互动的第一个社会世界,教育从生命第一天就开始了,个人在家庭中接受人生的第一个教育历程,其许多人格、观念的养成等都是在家庭奠定基础的。固有的血缘关系及天然的亲子之情是其它任何教育无可比拟的。家长是接触孩子最早而且接触时间最长的老师,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特殊的亲子关系,使得父母有可能深刻而系统地了解子女的全面情况,从而使家庭教育能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

种种实践有力地证明,“一个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孩子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家庭可能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时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的身心各方面正处于唤醒、形成阶段。因此,孩子的启蒙任务、发展可能与需求也就潜在性地落在了家长身上。如何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意义,如何理性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从而放大其价值,便成为教育研究者或家长关注与思考的焦点话题。当前流行的一种家庭教育理念是,家庭教育就是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在此意义上可以说,没有家长的主动发展,就没有孩子的良好发展,没有家长的角色转变和先进家庭教育理念的生成,就没有孩子的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时空。

家长对家庭教育意义的认识、理解程度与家长的教育理念和行为等密切相关。家长如何科学、合理施教,如何正确、有效处理与孩子的关系,如何真实地面对家庭教育中实际面临的困难等,都要求家长必须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这已成为时代的客观使然与共同认识。

二、调查方法与过程

鉴于以上思考与诸多主客观条件,我们对X市4所小学的12个班(1―2年级各3个班,3―5年级各2个班)的家长发放了调查问卷552份,实际回收502份,有效性为91%。调查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在学校家长会上由班主任教师现场分发与回收。本问卷主要从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与重视程度、提高家长自身教育能力的需求及家长对学校学习内容与形式的要求等三个方面进行设计的。内容涉及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识,诸如对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学生现实生存状态的多维透视,家长提高自身教育能力的要求,如面临着哪些困难,需作哪些补充及家长对学习内容、形式的要求、期望等。

三、调查结果分析

1. 家长对教育的认识

从整体来看,41%的家长能够积极重视、关心孩子的学习与作业,并且用于教育孩子的时间也明显增加,44%的家长则希望提高自己教育孩子的能力,43%家长认为孩子的负担在逐渐加重。这些说明,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在逐步走向理性与深入,对家庭教育积极关注、有力支持。但同时也发现仍有34%的家长还是不太了解孩子,32%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太满意。这一方面说明家长对孩子的关注性还缺乏深度,另一方面对如何施教还未能找到良方妙策。

从家长对学校课程改革、教育改革的看法来看,有68%的家长对课程与教学改革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有34%的家长对其效果不太明了,有25%的家长对课程改革不是很了解。这反映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关注力度还有限,另一方面说明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缺乏宽广的家庭基础或普及力度。换言之,学校与家庭二者之间还未能紧密联系,有效地沟通与合作。

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最重视哪一方面?48%的家长选择了孩子的学习习惯,33%的家长选择了孩子的能力发展。这反映了家长更关注孩子的潜在发展,更渴望孩子能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更注重孩子的能力发展。在能力发展中,37%的家长认为需重视孩子的智力潜能开发,并有33%的家长给孩子买过一些智力训练书等。

2. 家长对提高自身教育能力的需求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59%的家长不同程度地遇到过一些困难,甚至有11%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简直是太难了。分析困难,41%的家长认为是孩子自己不努力,37%的家长认为孩子的潜能没有开发出来。因此,有65%的家长认为需要学习家庭教育的方法,因为现代社会对家庭教育需求明显高了,而另一方面他们对家庭教育了解甚少。在专门学习中,又有33%的家长认为指导孩子的学习方法需要专门从事学习,30%的家长认为训练孩子智力的方法需加强。对孩子智力潜能的开发方面的知识,30%的家长不了解,27%的家长听说过。据此,80%以上的家长认为只要条件允许,他们将会参加相关的培训,并有70%的家长愿意或准备送其孩子参加智力开发训练班。

3. 家长对学习内容与形式的要求

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能经常阅读教育方面的书籍的家长仅占15%,没读过任何教育读物的占11%,有时翻阅的占53%。这从侧面反映出,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及对家庭教育的内容、形式如何更好地满足家长的需求,还有待于作进一步的思考。对家长学校开办关于儿童智能开发方面的家长培训班,有84%的家长有参与的意识或想法;对讲座的内容,42%的家长最希望学习儿童心理学、学校教育学方面的基本知识,27%的家长则希望讲座内容针对家庭教育问题的分析、对策,这要求家长学校既要传授教育孩子的基本理论,又要理论联系实际,对具体问题作出回答。在参加讲座时间上,有35%的家长表示可以每周抽出1小时,30%的家长愿意抽出2小时,24%的家长可抽出半天左右;在时间的安排上,有31%的家长希望讲座时间安排在双休日,23%的家长希望时间能在陪孩子上特长班的时候。这无疑要求家长学校在开办的时间及其安排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在家长希望听谁的讲座上,有40%的家长希望听到教育专家的讲座,25%选择了特级教师,22%选择了成功家长。这要求讲座的主讲者要从多方面、多层次及家长的心理需求两方面予以考虑。最后,对家长学校采取何种活动形式上,有38%的家长认为最好采取讲座、咨询与研讨相结合的形式。这给家长学校的运作模式与开办提出了新的思路与举措。

四、结论与建议

调查表明:家长对教育的认识水平或能力不同程度地提升了,家长对提高自身教育能力的需求也呈上升趋势,对学习的内容与形式呈现出多元化。所有这些新认识、新要求、新变化充分说明开办学校是现实的客观使然,是教育发展、变革的必然要求。为此,在家长学校的学习内容方面建议如下。

1. 讲座内容要有系统性

笔者以为家庭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应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与意义;家庭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与价值;家庭教育的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家庭教育的原则与规律;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其中有相应的案例分析;家庭教育问题解决策略的探询;现代新型家庭教育观念的生成或转变(理论上的提升、角色的转变、先进理念的生成,即对孩子的正确认识与评价,与孩子能有效地沟通、交往,尊重孩子的差异性、独特性等;实践中如何理性、科学地对待孩子,积极地正面地引导、教育孩子,使其顺其自然,最终使孩子在真正意义上能走自己的路,成为有自主意识的自我);国外家庭教育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借鉴与创造,融合与汲取),等等。

学习内容要面向家长的实际需要。至于选哪些主要的内容,经查阅与思考有以下几点可供参考:家长与孩子有无共同语言,即有无隔膜的存在;教育的迷惑,即不知如何指导孩子面对现实;不知为孩子提供何种读物;不知从哪里寻找关于教育孩子的知识与方法;不知用什么方法与孩子交谈,等等;孩子缺少自理能力,怎样使孩子避免社会的负面影响;孩子有无伙伴;孩子学习不刻苦;孩子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孩子不会独立处理问题;教育内容不仅是知识教育,还应有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心理素质的教育、养成教育及为人处世的基本伦理等;树立新的教育观念,端正教养态度,讲究教育艺术;家庭文化环境的营造;对爱的理解与把握,等等。

2. 讲座内容要有针对性

家长学习最需要解决的当然是现实中遇到的最重要最棘手的问题,但每个家庭面临的问题每时每刻都是不一样的,因而对问题的思考需要的是一种理性,需要的是一种科学的态度与方法,需要的是一种变通的思维方式的生成,需要的是一种对问题的理性判断,需要的是对问题能进行具体情境的多元分析。因为孩子诸多问题的产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其涉及的是一个多因素变量的合成。所以内容的针对性一定意义上却是思维方式的变革与转换,一种新的观念的出场。

3. 讲座内容要有层次性

家长来自于一个极为广泛、复杂的群体,无论是他们的文化程度、工作性质、成长环境等,还是对教育的思考、对孩子的认识、对家教中一些问题的处理方式等都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差别或距离。不同层次的家长的学习需要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家长学校的内容的选择要有一定的层次性,既要有一些理论层面的探讨或研究,还要有一些实践层面的观照或涉及。

4. 讲座形式要有灵活性

篇3

关键词:提高认识;建立沟通;改变观念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国的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创办家长学校,是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广大家长“为国教子”能力的有效途径;家长学校是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

家长学校密切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把家庭、教育和社会三者联系在了一起,从而使家庭、教育和社会三者的教育更加和谐统一。

一、家长学校提高了家长对家庭的认识

1.教育观念失误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部分的家长已重新审视家庭教育,但在农村有些家长的认识仍存在偏离。如认为读书没意思;反正考大学的希望渺茫,又何必浪费时间,浪费钱财;老百姓没靠山,即使考上了大学,工作也难找。

2.望子成龙心切

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

二、家长学校的开办使学校、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学生之间得到更好的沟通

1.使学校、教师与家长得到更好沟通

现在的学生家长,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即孩子交给了学校,交给了老师,心里总希望孩子在学校里受到教师的重视,能在各方面有好的发展,将来可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孩子上学期间,家长和学校、教师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做好家长和学校、教师的沟通,对孩子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1)和学校、教师沟通,是孩子快乐成长的需要。一位教师接手一个新的班级,他对学生的了解,只能靠分班成绩,或者是和上个年度任教这个班级的教师交流。但是,这些了解,只能是很少的,甚至是片面的。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及时和教师的沟通交流了。家长可以向孩子了解一下教师的课务情况,选择一个教师不忙的时间去学校和教师交流。每年孩子分到了新的班级,笔者总是要抽出时间去学校和教师进行一番交流。笔者会实事求是地告诉教师,孩子有哪些优点,有哪些缺点,有什么特长,有什么爱好,请教师在哪些方面加以培养。至少,教师知道这个家长重视孩子学习,在一些事情上,孩子的锻炼机会就多一些,非常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2)和学校、教师沟通,是优化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长要有这样的认识,孩子进了学校,对孩子的教育不等于就没有家长的事了。有一个不等式5+2<7,就是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现在的家长,缺乏专业的对孩子的教育方面的知识,而如何在家中搞好对孩子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十分重要的。既然家长缺乏这些知识,就可以多向教师请教,请教如何和孩子谈心,如何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如何正确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孩子的特长等等。

2.帮助家长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

通过开办家长学校,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的同时,还引导家长如何和孩子进行心的沟通。教育好孩子,首先必须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长处,并尽可能积极地引导。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避免用专横的态度对孩子进行体罚,让孩子去接触社会生活的影响,包括社会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甚至是敌对作用的影响。父母应该指导他们去跟不好的影响进行斗争,从而增强孩子的抵抗力。

另一方面,给孩子的自由空间应该是有限的,不能一味地去溺爱孩子,所谓“一切为了孩子”,盲目地去爱自己的子女,结果是害了自己的子女,这种溺爱是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篇4

1、首先感谢各位老师对我孩子的关心与教育,让XXX在这次的考试持续保持在班级前五十名,真心感谢各位老师对孩子的严格与督促!

2、xxx在老师的培养教育下各方面比上学期有了很大的进步,能与老师和同学们和睦,友爱相处,在家是个很懂事,爱劳动的好孩子,一直是妈妈的好帮手。在新的一年中,希望老师们能继续多多启发媛媛,让她更自信,大胆的表现自己。

3、我的孩子最近一段时间表现还算不错,因为刚上初中对初中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还不能完全接受这需要一个过程我相信XXX会尽快完全适应初中的学习请老师放心。我们对孩子在德智体等方面的教育一直抓得比较紧。如果XXX在学校犯了什么错误希望老师和我们及时沟通我们会积极配合老师管好XXX。我们也相信他会更加进步。 随着孩子的成长一定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希望老师能多关注XXX的成长在这里我们非常感谢。 本次孩子的考试成绩令我基本满意。

4、本次孩子的考试成绩令我基本满意。感谢老师对孩子的悉心栽培,希望孩子不要骄傲,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如今中考在即,希望我的孩子能凭着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为自己的初中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5、XXX此次考试的整体成绩较上次月考明显偏低,主要拉分的数学成绩。其实,数学成绩应该是她几门课中最不理想的科目,所以今后的学习中我会更加重视她的数学成绩提高学习。在我认为学习的基础除去客观的智商问题便是态度的端正,总结了以下有以下几点:

6、感谢各位老师对孩子的悉心栽培,希望孩子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因为基础不太好所以孩子有些知识掌握的不太好也许是没能掌握恰当的方法,希望老师能给予辅导。

7、首先感谢老师对我家XXX的关心以及对我们的信任。我的孩子在这个冲刺阶段表现良好,虽然学习成绩中上,但品行优秀,孝敬父母,在学校听老师的话认真学习,在家帮父母劳动。是个言出必行的好孩子。 ??我们都很喜欢他,而且都很欣赏他,尽管成绩不是很好,但在这个物质丰富的社会上,品德还是重要的。我们对孩子在德智体等方面的教育一直抓得比较紧。我们也相信他会更加进步。 随着他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他有时会坚持自己的观点,但是还是能够接受父母的意见。他生活自理能力较强,能够比较自觉努力地学习。XXX能够取得一点进步,多亏了您对他的教育和关心,我们非常感谢。为了他进步更快,我们将积极配合老师对他的教育。

8、本次对XXX的考试成绩,我无法说好与不好因为他成绩一直在后面,只能希望通过学校老师和我们家长的共同努力,让他在以后的日子里尽力取得进步,希望老师能教给他一些学习的方法,能想办法让他对学习感兴趣。当然我们也会在家庭教育方面多关注XXX的成长。最后谢谢各位老师对XXX的悉心栽培,谢谢!

9、孩子在平常生活中,特别令我欣慰的是XXX从小比同龄人的独立性、自理性要强,思维活跃,思想阳光,身上也能透出一股正能量,但没受过什么挫折,有点小骄傲,希望老师能及时的严格的督促她,自信是好的,自恋就不必了,谢谢!

篇5

鉴于以上思考与诸多主客观条件,我们对X市4所小学的12个班(1—2年级各3个班,3—5年级各2个班)的家长发放了调查问卷552份,实际回收502份,有效性为91%。调查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在学校家长会上由班主任教师现场分发与回收。本问卷主要从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与重视程度、提高家长自身教育能力的需求及家长对学校学习内容与形式的要求等三个方面进行设计的。内容涉及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识,诸如对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学生现实生存状态的多维透视,家长提高自身教育能力的要求,如面临着哪些困难,需作哪些补充及家长对学习内容、形式的要求、期望等。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家长对教育的认识

从整体来看,41%的家长能够积极重视、关心孩子的学习与作业,并且用于教育孩子的时间也明显增加,44%的家长则希望提高自己教育孩子的能力,43%家长认为孩子的负担在逐渐加重。这些说明,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在逐步走向理性与深入,对家庭教育积极关注、有力支持。但同时也发现仍有34%的家长还是不太了解孩子,32%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太满意。这一方面说明家长对孩子的关注性还缺乏深度,另一方面对如何施教还未能找到良方妙策。从家长对学校课程改革、教育改革的看法来看,有68%的家长对课程与教学改革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有34%的家长对其效果不太明了,有25%的家长对课程改革不是很了解。这反映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关注力度还有限,另一方面说明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缺乏宽广的家庭基础或普及力度。换言之,学校与家庭二者之间还未能紧密联系,有效地沟通与合作。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最重视哪一方面?48%的家长选择了孩子的学习习惯,33%的家长选择了孩子的能力发展。这反映了家长更关注孩子的潜在发展,更渴望孩子能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更注重孩子的能力发展。在能力发展中,37%的家长认为需重视孩子的智力潜能开发,并有33%的家长给孩子买过一些智力训练书等。

2.家长对提高自身教育能力的需求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59%的家长不同程度地遇到过一些困难,甚至有11%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简直是太难了。分析困难,41%的家长认为是孩子自己不努力,37%的家长认为孩子的潜能没有开发出来。因此,有65%的家长认为需要学习家庭教育的方法,因为现代社会对家庭教育需求明显高了,而另一方面他们对家庭教育了解甚少。在专门学习中,又有33%的家长认为指导孩子的学习方法需要专门从事学习,30%的家长认为训练孩子智力的方法需加强。对孩子智力潜能的开发方面的知识,30%的家长不了解,27%的家长听说过。据此,80%以上的家长认为只要条件允许,他们将会参加相关的培训,并有70%的家长愿意或准备送其孩子参加智力开发训练班。

3.家长对学习内容与形式的要求

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能经常阅读教育方面的书籍的家长仅占15%,没读过任何教育读物的占11%,有时翻阅的占53%。这从侧面反映出,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及对家庭教育的内容、形式如何更好地满足家长的需求,还有待于作进一步的思考。对家长学校开办关于儿童智能开发方面的家长培训班,有84%的家长有参与的意识或想法;对讲座的内容,42%的家长最希望学习儿童心理学、学校教育学方面的基本知识,27%的家长则希望讲座内容针对家庭教育问题的分析、对策,这要求家长学校既要传授教育孩子的基本理论,又要理论联系实际,对具体

问题作出回答。在参加讲座时间上,有35%的家长表示可以每周抽出1小时,30%的家长愿意抽出2小时,24%的家长可抽出半天左右;在时间的安排上,有31%的家长希望讲座时间安排在双休日,23%的家长希望时间能在陪孩子上特长班的时候。这无疑要求家长学校在开办的时间及其安排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在家长希望听谁的讲座上,有40%的家长希望听到教育专家的讲座,25%选择了特级教师,22%选择了成功家长。这要求讲座的主讲者要从多方面、多层次及家长的心理需求两方面予以考虑。最后,对家长学校采取何种活动形式上,有38%的家长认为最好采取讲座、咨询与研讨相结合的形式。这给家长学校的运作模式与开办提出了新的思路与举措。

三、结论与建议

调查表明:家长对教育的认识水平或能力不同程度地提升了,家长对提高自身教育能力的需求也呈上升趋势,对学习的内容与形式呈现出多元化。所有这些新认识、新要求、新变化充分说明开办学校是现实的客观使然,是教育发展、变革的必然要求。为此,在家长学校的学习内容方面建议如下。

1.讲座内容要有系统性

笔者以为家庭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应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与意义;家庭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与价值;家庭教育的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家庭教育的原则与规律;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其中有相应的案例分析;家庭教育问题解决策略的探询;现代新型家庭教育观念的生成或转变(理论上的提升、角色的转变、先进理念的生成,即对孩子的正确认识与评价,与孩子能有效地沟通、交往,尊重孩子的差异性、独特性等;实践中如何理性、科学地对待孩子,积极地正面地引导、教育孩子,使其顺其自然,最终使孩子在真正意义上能走自己的路,成为有自主意识的自我);国外家庭教育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借鉴与创造,融合与汲取),等等。学习内容要面向家长的实际需要。至于选哪些主要的内容,经查阅与思考有以下几点可供参考:家长与孩子有无共同语言,即有无隔膜的存在;教育的迷惑,即不知如何指导孩子面对现实;不知为孩子提供何种读物;不知从哪里寻找关于教育孩子的知识与方法;不知用什么方法与孩子交谈,等等;孩子缺少自理能力,怎样使孩子避免社会的负面影响;孩子有无伙伴;孩子学习不刻苦;孩子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孩子不会独立处理问题;教育内容不仅是知识教育,还应有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心理素质的教育、养成教育及为人处世的基本伦理等;树立新的教育观念,端正教养态度,讲究教育艺术;家庭文化环境的营造;对爱的理解与把握,等等。

2.讲座内容要有针对性

家长学习最需要解决的当然是现实中遇到的最重要最棘手的问题,但每个家庭面临的问题每时每刻都是不一样的,因而对问题的思考需要的是一种理性,需要的是一种科学的态度与方法,需要的是一种变通的思维方式的生成,需要的是一种对问题的理性判断,需要的是对问题能进行具体情境的多元分析。因为孩子诸多问题的产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其涉及的是一个多因素变量的合成。所以内容的针对性一定意义上却是思维方式的变革与转换,一种新的观念的出场。

3.讲座内容要有层次性

家长来自于一个极为广泛、复杂的群体,无论是他们的文化程度、工作性质、成长环境等,还是对教育的思考、对孩子的认识、对家教中一些问题的处理方式等都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差别或距离。不同层次的家长的学习需要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家长学校的内容的选择要有一定的层次性,既要有一些理论层面的探讨或研究,还要有一些实践层面的观照或涉及。

4.讲座形式要有灵活性

篇6

您们好!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时间来参加今晚的家长会和长期以来对学校、对我们班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们今天能有机会坐在一起,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为了孩子的学习、为了孩子的进步、为了孩子的明天,我们召开这个家长会,主要目的也是希望家长多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加强你们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希望家长进一步配合老师,做好一些工作,让孩子们学得更好,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一方面:班级介绍

一个学期以来,整体看来,学生进步都很大,从刚入学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到现在基本能跟上老师的思路或者说能积极动脑,特别是学校开展班级评比,大家集体荣誉感都增强了,卫生纪律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也认真了,作业完成也得又快又好,还有很多方面我就不一一举例了。

第二方面:说说期末检测。

当家长拿到试卷的时候,有喜有忧,喜的是孩子考到了好成绩,忧的是孩子的成绩不理想,其实这正是有关专家早就预料到的,新课程改使孩子的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当你看到孩子的成绩时,不知你有没有想过你为孩子在学习上付出了多少心血,当然,现在的社会并不是一味地看分数,他们更关注的是孩子的能力,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教师的目标也是一样的。不过,从这张试卷上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很多孩子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还有待加强。

第三方面:经验交流

1.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

现在有不少家长已经发现生字教学越来越难,如何让孩子对学习生字感兴趣,不仅是老师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平时,随时随地都可以让孩子识生字,比如:上街,可以和孩子一起看路边的招牌;逛商场,认识商品标签上的事物名称等等。这样,孩子识字的兴趣可能会更浓。

2.关心孩子的学习。

有的家长总说孩子在家不肯读书,反映的家长很多,我知道,现在都是独生子女,都非常的溺爱孩子,事事都顺着他,使他养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的人,我想,你肯定不希望这样,所以我想告诉你们一句话,教育孩子也是要有手段,有方法的,要有一定的奖罚制度,培养孩子积极的、健康的成长。

这就是说,达不到某个标准的时候,一定要有所限制,要惩罚,这个惩罚一定要剥夺他最喜欢的事情,这个时候不能心疼孩子,这没关系。但是他达到这个标准之后,你就得奖励他最喜欢的事情。孩子通过这样的调整,慢慢地就习惯了。习惯培养的奥秘,可以总结出一句话: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

3.有些题目孩子不懂,家长要耐心地解释题目的意思,鼓励孩子不懂就问。

但是家长最好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他,我想只要你把题目解释清楚,孩子是能够自己解答的。我发现成绩不够理想的孩子,往往依赖性比较强,不愿独立思考,课堂上要么等着老师讲解,要么转来转去偷看。这几个同学在家里做作业也肯定很拖拉。家长要注意正确引导。

4.家长对孩子拿回家的单元检测卷不要只看分数,有时卷子难一点,可能大家都考得不好,要认真检查,帮助找问题,帮助孩子弄懂,督促孩子订正好,然后签好字。

孩子动作慢,怎么办。

首先要分析原因,是孩子不会做,还是懒得做。

我认为是孩子自己的事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做,家长不要包办。有些家长看孩子动作太慢,就帮孩子做,这样他永远也快不了。从慢到快肯定要有个过程,家长不要太着急,要多提供孩子锻炼的机会。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家,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好并不是指富裕的家庭环境,而是指家风好。心理学家讲:1)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便学会谴责;2)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便学会好斗;3)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便学会自信;4)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便学会喜欢别人;5)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会觉得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家庭环境从一出生就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发展和品德的形成。好的环境使孩子能保证健康成长。有些孩子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如:任性、易发脾气、激动、挑吃挑穿、不爱惜东西,生活自理能力差、不合群、不关心他人、妒忌心重,自我为中心,自卑、等等。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我非常理解做父母的心情。我们白天工作,晚上要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好多家长晚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非常辛苦。但是,大家再怎么忙,也不会忘记对孩子的教育和辅导。看到孩子一点点地长大,一点点地进步,内心是非常开心的。

各位家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下一代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重视和改进家庭教育,已越来越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共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容避讳的是,许多家长对怎样当好父母的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不懂得怎样教育孩子,对待孩子,或重智轻德,只关心孩子的考分;或信奉“棒头出孝子”,教育孩子简单粗暴;或对孩子过度溺爱,百般呵护……在家庭教育上形成的一个个误区,由此给孩子的心灵带来的负面影响,必将对孩子的一生造成延误。高尔基曾说:“爱自己的孩子这是连母鸡也会做的事,但如何教育好他们,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今天,我们召开本次家长会,就是希望家长们能一如既往地做好以下几点:

1、思想上要继续引导孩子。作为家长,我们平时要教育孩子爱劳动,讲文明,尊敬长辈,待人有礼。教育孩子该做的事,自己首先做好,以身作则的教育魅力是巨大的。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发现一些孩子的坏习惯其实就是跟父母亲学的。试想一个做任何事都精益求精的家长,他的孩子一定是个认真细致的孩子;反之,生活在一个关系不和睦,环境脏乱的家庭中的孩子,他的行为也是粗鲁、暴躁的。“小树易直也易弯”,家长们,只要我们从小教育引导好孩子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那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是什么有利的。

2、行为要继续辅导孩子。比如,要积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动手能力。我发现班里有一些孩子到现在书包都不会整理,自己的鞋带松了,也不会系,这可能与家长的包办有关系。其实在很多事上,我们家长只要多引导孩子,多辅导孩子,他们能做的很好。在学校里,我们就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布置教室,自己去整理教室,有时还自己去排练节目,这样一点点放手锻炼,孩子的能力就慢慢提高了。

篇7

一、家长文化程度不高

在我们这个地区,有的农民的整体文化程度不高,文化素养较低。虽然希望子女学习好,但是就知识对孩子将来就业的影响认识不够。受思维所限,目光短浅,对孩子的期望值不高。有的学生在小学成绩不够理想,就对自己的孩子的未来失去信心;有的学生在初中的时候成绩不理想,也听之任之,对孩子不抱有希望;还有的认为孩子的能力是注定的,不愿意在孩子的教育上有过多的投入,影响孩子的认知。虽然家长的文化程度不是影响孩子学习的直接因素,但是家长的思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家庭不和谐,家长与孩子缺少沟通

有的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吵闹、打架,甚至有的拿孩子撒气;还有的在家里玩麻将,缺人手的时候,还让孩子帮忙;有的家长离婚后,双方父母都忽略孩子的感受,对孩子的关心很不够。这些不和谐的家庭氛围,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情绪,给孩子的心理在不同程度上造成影响,影响他们的认知,使得孩子无心向学。

三、家庭和学校教育不一致

学校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配合。部分家长不能够积极地配合学校的教育。学生出现问题需要与家长沟通,但是还有些家长不能到校。有的只是让孩子的爷爷奶奶来学校,收效甚微。就是连开家长会的时候,还有好多家长推脱不能到校。甚至还有些家长把孩子的教育推卸给学校,认为孩子的学习完全是学校、老师的责任。致使有的学生经常违反纪律,抄袭作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家长发现了这些问题后直接推给了老师,更有甚者对孩子撒手不管。最后老师对孩子的学为力。

四、家长教育方式不合理

有的家长对孩子非常溺爱,不愿意孩子受苦。在物质上充分满足,很少在心理上关心子女,使得孩子在为人处事上作不好。对待孩子的学多使用物质刺激或金钱利诱,时间一长,这种教育方式就暴露出了它的弊端,对孩子的成长、学习造成不良影响。有的家长是粗暴的管教,对孩子犯错不是命令式地说教,就是打骂,使得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对待学习毫无动力,不思进取。有的父母忙于工作,无暇管理孩子,只好是祖父母帮着带。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缺乏正确的引导,形成孩子错误的意识。在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习的影响因素中,教育方式是否恰当、合理是最关键的。

篇8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

(一)“望子成龙”型

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

(二)“顺其自然”型

这是独生子女现象出现后,家长因为自身的价值观的认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赖放弃。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才。然而,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差距实在太大。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家长常常感叹在子女面前,教育“无从下手”、“伤脑筋”。

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他们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常常用邻居、同事的小孩的优点去评判自己孩子的成败,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现状之二:孩子的表现差强人意 现实生活中的孩子,由于受家庭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了种种令人担忧的“怪圈”。

“怪圈”之一:崇拜金钱。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对金钱已越来越渴望。在学生的口袋里,或多或少装有零花钱。据调查,半数以上的学生拥有个人存款,少则几百,多则几千。学生手中有了钱,请吃零食、赠送礼物、请打台球、玩游戏机的现象随之出现;用钱请人做作业、做清洁的现象也不是什么新闻;特别是“下暴”现象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不良现象的产生与“崇拜金钱”的社会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

“怪圈”之二:流行享乐。有的学生对生活十分挑剔:吃的要精细营养,穿的要新潮高档,用的要新奇漂亮。男孩玩的是四驱车、电子游戏机、变形金刚……女孩拎的是精致的小包,戴的是精巧的发卡,看的是精美的卡通书……有的学生上学、放学还要请人接送;有的学生干脆用钱雇佣“棒棒”背书包;有的学生懒得走路,打的回家让父母下楼给钱。

二、家庭教育的对策

对策之一: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

(1)指导家长“信任孩子”。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

(2)指导家长“赏识孩子”。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从小就处在选择之中,几乎天天都有自己的选择。

孩子的兴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会干的,他就越想干,会了就不干了。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 在提高家长认识的基础上,采取同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育与评价。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实践,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

对策之二:重视家庭活动的开展。

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教师完全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如春节期间开展“受欢迎的小客人,受称赞的小主人”实践活动;在妇女节、重阳节期间开展“妈妈好”、“祝福老人”等情感活动;在中秋节期间开展“我爱我家”的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家长以“情感”的桥梁,以“亲情”为纽带,适时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策之三:重视和睦家庭的建立。

篇9

关键词:家庭教育;教育关系;教育主体;共同成长

家庭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单位,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对个人的身心发展乃至道德品质及其个性的形成等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亦是塑造孩子人格的重要基础。在家庭教育中,能否实现良好的教育关系,是保障家庭教育质量的关键。

一、情感:家庭教育及其关系的源泉

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教育。父母与子女之间,长者与幼者之间,一切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相互影响,都是家庭教育。教育学认为,爱是教育的前提。父母只有爱子女,才会积极主动地教育子女。同样,只有子女能够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和期望时,他们也才会接受父母的教育。爱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是家庭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关系良好形成的关键。责任在家庭教育及其关系形成中亦是非常重要的。家长的教育责任就是家长在体验到孩子的脆弱性后作出的道义上的反应。孩子出生后那种天生的无助感,会让父母们本能地体会到并作出反应,这就是孩子的脆弱性召唤家长作出回应,体现了家长对孩子负有的责任。对孩子的信任和希望同样不可忽视。父母的信任是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动力,希望是父母对孩子成长发展的体验,更是对孩子爱的体现,可以给孩子力量,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二、主体间性关系:家庭教育关系的本质

从教育关系的角度来看,家长与孩子都是家庭教育活动中的主体,父母是教育者主体,孩子是受教育者主体,父母与孩子都是活动中的主体。在家庭教育活动中,教育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主体间性关系,这种关系在强调交往双方各自的相对独立性的同时,强调处于主体间性关系中的主体双方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所以,笔者认为,家庭教育中的教育关系应该是主体与主体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与通融共识。但在这种教育关系中,孩子先天具有的发展的可能性和脆弱性的特征决定了父母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父母对孩子负有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他们要关心、爱护孩子,给孩子指引方向,寄予希望,善于关注孩子的生活体验,并且做出恰当的行动,这就构成了教育活动,从而形成了成人与儿童之间的教育关系。此外,家庭教育中的教育关系建立在血缘基础上,是由亲近的体验构成的关系,具有强烈亲密性的特质,且在父母与孩子之间同时产生,具有终身性与强迫性。并且家庭教育关系具有双向意向性,父母与孩子各具意向,父母的意向指向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只有孩子在意向上接受父母的回应,才构成教育关系。在家庭教育活动所构成的教育关系中,父母与孩子之间是充盈着爱、责任与希望的。也就是说,父母与孩子是一起体验生活,一起成长的。

三、共同成长:家庭教育关系的实现

(一)尊重儿童,走进儿童的世界

儿童是既具有主体性又具有独特性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有自己的情感和意志。可以说,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世界。世界在儿童眼里是神奇的、丰富的。教育应当珍视儿童的世界,尊重儿童的兴趣,走进儿童的世界。父母要主动接近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要读懂他们,信任他们,了解他们所需,给他们一个活泼自由的成长空间,从而让他们的心灵与我们共鸣。

(二)相互学习,关注孩子的体验

儿童始终处于成长过程中,总是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和发现,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表情,都会让我们体验一种不一样的生活。我们在体会着母爱、父爱、责任、希望与幸福的同时,感悟着很多道理。一方面,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一些毛病或问题,往往会让我们反思,让我们看到自己平时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同时,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他们天真的童趣会影响父母。如父母在吵架时,孩子就会说出类似的话“爸爸妈妈别吵了,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们好好相处。”听了这些话,父母是不是该思考从孩子身上学到忍让与宽容,学到团结与和谐?另一方面,在对孩子的责任支撑下,孩子的某种愿望会激发家长的潜能。正如范梅南所说:“我们对儿童的责任使我们服从于或者说依赖他们———我们体验到孩子对我们提出的请求就像我们发出的强迫性命令一样。孩子们向我们展示了我们有能力使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使我们共同拥有的世界成为什么样子。”

(三)交往互动,与儿童共同成长

篇10

常言道:三岁看七十,八岁看到老。这就说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最重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父母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父母的思想品行、性格时时刻刻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子女。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光宗耀祖。但是,又有几个人可曾想到,孩子能否成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人品,而不是取决于家长的经济实力、社会地位和职位高低。一些父母只是一味地抱怨自己学识低,无法辅导孩子,而不是从根本上找原因。

父母制订的家庭规则,自己首先应该遵守,否则不但不能使孩子听从命令,而且会使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导致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力衰减甚至走向反面。要求在孩子身上形成的品质和良好习惯,父母首先都应该具备。父母榜样作为一种具体的形象具有强烈的暗示和感染力量。孩子的学习态度,为人处世要从孩提时开始教育。父母既要用语言进行教育,又要从自身做起。比如,不许孩子讲脏话,大人就不能整天张牙舞爪,脏话连篇。教育孩子要认真读书,父母业余时间也要陪孩子看书,不能这边要求孩子学习,那边自己在打麻将、看电视。教育孩子凡出言信为先,父母对待他人一定要先讲诚信。尤其是许诺孩子的事,一定要兑现。有难度的事或者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不能达到的,千万不要向孩子许诺。正所谓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教育孩子待人和蔼、大度,父母就要为子女营造一个团结、友爱、和睦的家庭环境,父母就不能斤斤计较,凡事与人论长短。

总之,要教育好孩子遵纪守法,刻苦学习,敬老爱幼,节俭朴实。父母首先应该做到热爱自己的职业,忠于职守,精通业务,尊敬长者,怜爱幼小,生活俭朴,诚实待人,与人为善,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只有这样,日久天长对孩子才能产生正面的影响,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相反,父母整天泡歌舞厅,喝大酒,辱骂长者。整天与人钩心斗角,又怎能教育好子女呢?又有何脸面,有何资格教育子女?又怎能让子女信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左右着孩子的成长。而教师对孩子的影响也非同小可。进入学年龄的孩子,一天除睡眠外,大部分时间与教师共同度过,教育孩子的重心又转向了学校。当今的孩子大多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老师的话筒直就是“圣旨”,无不照办。尤其是小学阶段,老师简直就是孩子眼中的大英雄,心目中的偶像,无时不在模仿着老师的一言一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博为师,德高为范。所以,身为人师,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语行为。比如要求学生上学不迟到,作为教师的上班就不能迟到,并且要早到学校;要求学生遵守中学生行为规范,自己就要首先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正所谓正人先正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令而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