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行业调查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7: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纺织服装行业调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纺织服装行业调查

篇1

一、我市纺织服装行业整体情况

1、发展历程。

纺织服装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二十世纪80、90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加入WTO,我市敞开山门招商引资,纺织服装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三来一补”企业和“三资”企业,规模较大的有罗定银河纺织总厂、罗定麻纺厂、罗定缫丝厂、罗定织布厂、祥发弹力针织厂、捷龙毛毡厂、德发泳衣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纺织服装业发展成为我市的优势主导产业之一。据统计,鼎盛时期全市纺织服装行业企业有80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17家),2003年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4.0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3%,实现销售收入21.6亿元、税收0.44亿元、利润0.12亿元。企业积极引进法国、意大利、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先进设备,能生产绢、毛、麻、棉、化纤五大系列、60多个品种,覆盖纺纱、织丝、染布、印花、泳衣和四季时尚服饰等产品,产品畅销国内及出口东南亚、欧美等地。纺织服装行业发展成为我市工业龙头行业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一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不仅解决了20000多人的就业问题,而且在外引内联、增加税收、出口创汇、振兴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罗定也成为广东省四大服装生产、出口基地之一,我市罗城镇还被评为广东省“纺织服装专业镇”,并成立“罗定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促进行业的规范快速发展。

2、发展现状。

进入新世纪后,特别是近年受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叠加环保严管、用工成本和原材料价格攀升、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抱陈守旧等因素,我市纺织服装行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萎缩状态,企业订单不稳定,经营效益下滑,相当部分企业逐渐被市场淘汰。据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市纺织服装企业仅剩3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仅存5家,港资企业6家),全行业仅实现工业总产值3.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不足2.5%,纺织服装行业已日渐式微,雄风不再,退出我市主导产业地位。

目前我市大大小小的纺织服装企业数量仍有300多家,以家庭小作坊模式为主,达到规模以上企业仅5家,分别为罗定市银利纺织有限公司(国营罗定麻纺厂转制)、罗定市嘉达纺织厂有限公司(国营罗定银河纺织总厂转制)、罗定市附城泰昌服装厂、罗定市华昌经编织造有限公司、罗定市鸿源织造有限公司。我市纺织服装企业主要集中分布在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罗城、附城、素龙街道;主要生产纺纱、织布、染布、各式毛衣和流行服饰;订单主要来自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东莞、中山和佛山等国内市场,部分企业产品订单来自韩国及欧美国家。大部分企业产品质量信誉好,物美价廉,客源稳定,产品比较畅销,行业企业尚有一定的生存能力和发展潜力。

二、主要存在问题及根源

1、经营理念落后。我市纺织服装行业缺乏长远发展规划目标,长期处于各自为战、小打小闹的状态;企业普遍缺乏现代企业管理观念,经营方式以家庭作坊式为主,订单要等、场地要租、员工队伍不稳定;经营手段传统落后,设备旧、员工老、生产效率低;经营利润微薄,没有品牌战略和名牌意识,设计、营销和管理人才短缺,没有与时俱进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电商营销渠道,大部分企业依靠赚取微薄的加工费维持生存。主要原因是政府不够重视,行业组织管理软弱;业主缺乏企业家素养,缺乏资金积累和投入,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2、发展质量不高。我市纺织服装行业产业链条短小,企业普遍规模小、实力弱、质量差。企业以小微企业为主,缺乏龙头企业,集聚效应和带动作用十分有限;企业不重视商标注册、品牌培育和产品开发;目前全市只有罗定市恒汇行服装有限公司拥有注册商标,分别为“凯奇仕”和“蓝仕莱”,占比明显偏低,其他大部分企业依赖订单加工,小部分贴牌生产,均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容易受宏观经济政策波动影响,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主要原因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观念方式陈旧,缺乏自主创新精神和市场竞争能力。

3、经营困难重重。我市纺织服装企业普遍没有固定用地,大都是临时租借厂房,租金贵且租期不稳定;一些企业想购地建厂和更新换代生产设备,但由于多种因素导致难以落实;近年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企业订单持续减少;劳动力短缺、原材料涨价造成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减产明显;企业普遍缺乏自主品牌,销售渠道单一,管理手段落后,成本控制不稳定,行业整体面临生存发展困境。主要原因是我市工业用地指标有限,企业等地时间遥遥无期,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也缺少资金扶持政策,企业增资扩产的意愿和积极性不高。

4、发展后继乏人。我市纺织服装企业普遍存在人工成本高企的问题,平均工资3500元/月左右,部分熟练工、技术工能达到7000元/月以上。虽然人工不低(相对电子加工等行业),但大部分企业仍然存在招工难问题,在职员工大部分是中年妇女,青年工人短缺问题突出。主要原因是纺织服装行业起步工资较低,按件计算工资,多劳多得;而且工作重复单调,轻工重罪,年轻人怕辛苦缺耐性而不愿从业。

三、纺织服装行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服装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纺织服装工业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生产业,是市场永恒的长青产业,是科技和时尚融合、消费与生产并举的行业,在美化人民生活、带动经济发展、拉动内需增长、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就业与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全球单边主义抬头、中美贸易摩擦扩大、世界经济发展动荡、我国消费升级内需扩张的形势,纺织服装行业正面临新的挑战,站在新的起点,迎来新的机遇。我市纺织服装行业要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指导下,抢抓机遇,整合资源,集群优势,转型升级,携手共进,重振雄风。 

1、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我市纺织服装全行业要以全省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为契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坚决向高质量发展迈步奋进。发展理念上要跟上时代节奏,发扬时不我待、敢闯敢拼的企业家精神;市场定位上要由低端向中高端开拓迈进;资金上要加大自身积累,控制成本,千方百计拓展多样化融资渠道;技术上要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大胆创新,不断研发新产品,敢于引领消费潮流,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设计上要追求特色时尚,体现大众化审美和个性化需求;设备上要及早更新换代,推行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生产,降低人工依赖,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水平;人才上要加强引进和培育,探索开展校企对口培训;供应链上要构建质优价稳货足、花式品种繁多的体系;销售上要搭建自营、、电商、个性化订制、订单加工和贴牌生产等多种经营渠道和平台;管理上要现代化、扁平化、信息化,推行绩效管理和职业经理人制度;产品质量上要精益求精和注重产品细节;品种上要适应消费者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选择需求;发展战略上要注重培育自主品牌和树立诚信形象。通过多措并举促整体产业转型升级,激发我市纺织服装行业发展潜力。

2、提升产业集聚能力。要依托产城融合和广东省粤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热电优势,充分利用罗定产业转移工业园的产业集聚效能,实施好“三旧改造”,依法依规“关停并转迁”城区的纺织服装企业,逐步把我市现有的纺织服装企业都转移到园区集聚发展;要适度扩大工业园纺织印染区的用地规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打造纺织印染和服装生产集聚区;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带动行业发展,不断延长扩大产业链条,逐步形成幅射扩张能力,努力建设粤北和“两广”纺织服装生产贸易基地,使我市纺织服装企业重新焕发生机,集聚升级,再创辉煌。

篇2

关键词:金融危机服装业中小企业

0引言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造成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贸易也深受影响,中小型服装企业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

为了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危机,政府4次上调出口退税率、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拉动内需、实行降息,为2009年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以来的起暖回升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但是今后服装业的发展局势仍然令人担忧。本文试图从行业环境、政策环境、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苏南中小型服装企业如何在关键时刻根据外部环境适时调整状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实现内外平衡。

1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服装行业

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国际市场疲软、货币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2008年1-11月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实现利润1042亿元,同比下降1.77%,增速较2007年同期回落了38.76个百分点。这实质上反映出金融危机下服装行业需求下降、产品滞销等问题。2009年1~5月服装行业利润的增长幅度为16.60%,高于2008年同期水平,经济效益略有提高。

投资是服装行业经济运行的“三驾马车”之一,但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增速明显放缓,生产企业投资信心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2009年3月以来,服装行业投资逐月回升,反映了服装企业对市场前景信心的恢复。

2008年以来中国服装产品出口增长缓慢,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197.9亿美元,增长4.1%。由于金融危机下国际消费市场需求低迷,我国服装产品出口一度受阻,甚至出现负增长。2009年上半年我国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458.6亿美元,下降8.2%,负增长形势依然严峻。

综合以上产销情况、经济效益、投资情况、出口概况等主要行业数据指标判断,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服装行业也经历了外需市场持续低迷、内需市场稳步回升的双重考验。2009年上半年,由于稳定的国内市场和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支持,我国服装行业总体呈现了积极的变化,3月份以来呈逐月回升之势,这将为我国苏南中小型服装企业发展提供较好的宏观环境。调查也发现,50%的企业预期苏南服装行业整体经济将平稳发展。面对未来严峻的挑战,中小服装企业应不断推进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改革进程,在困境中实现平稳发展。

2金融危机影响下的苏南中小型服装企业

位于苏南地区的常熟,是闻名全国的服装生产和集散基地,有着“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的称号。常熟市目前共有服装企业4000多家,年产服装达6亿多件(套),年服装销售额达500多亿元,规模型企业达到819家,对地方财政的贡献也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服装业已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目前,常熟有40个省级以上品牌,总数量在江苏省县(市)中名列第一,其服装产业在苏南地区乃至江苏省都有着极强的代表性。

本次调查共走访中型企业9家,小型企业11家,其中包括内销型和外销型企业,配合调查的这20家企业的平均成立时间为11年,这与江苏服装产业11年的成长历程相吻合。本调研把具有代表性的常熟服装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足以折射出这个有着相似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苏南服装行业在遭受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发展状况。

金融危机对苏南中小型服装企业的影响按程度大小,主要表现在订单减少、原材料价格波动和资金回笼困难。中小型服装企业由于订单不稳定,开拓新市场能力弱,以及资金和人才等自身因素的影响,往往不具备抵御原材料价格波动的资金基础。

调查发现,2009年一季度常熟大批中小服装企业产值和销售额明显大幅下滑,部分中小企业在2009年初短暂开工后,又陆续以减员减产或放假停产的策略静待复苏。二季度企业产值已有明显回升,产值增幅大于销售额增幅。但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产值增幅同比下降约4个百分点,销售额增幅同比下降约8个百分点。受金融危机冲击,苏南服装行业总体生存艰难,但也有少数有发展潜质的中小企业,进行低成本扩张,进入了难得的机遇期。这些企业之所以能逆势上扬,主要是在金融风暴来临之际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

由于国内外因素的加叠影响,常熟中小服装企业效益明显缩水,有近四分之一的中小型服装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态。配合调研的一些中小企业自2008年上半年起,利润一直处于下滑阶段,在2009年一季度利润下滑幅度更为明显,平均减少约8.76%,二季度有所回升,但形势依然严峻。

金融危机下苏南部分服装企业的倒闭和裁员一时造成农民工失业人数骤增。调研发现,常熟中小服装企业2008年用工人数相对稳定,2009年上半年用工人数明显减少,裁员对象大部分为农民工。就员工工资来看,2009年一季度员工工资明显下降,二季度员工工资明显增加,但较2008年同期只略有增加0.03%。工资的下调或上调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淡旺季的转换,受金融危机影响不明显。调查反映,由于服装行业的自身特点,行业工资已是最低水平,受金融危机影响上下浮动的幅度是微乎其微的。访谈发现,员工每天平均工作时间约9小时,但旺季时达10-12小时,而月工作天数总体稳定在28天,具体则视淡旺季工作量而定。

从企业反映的情况来看,因国外采购商日益谨慎,订单明显呈现出量小、期短、大单少、下单少的特点。在对江苏省常熟市方浜工业园区的调查中了解到,2009年初大批以贴牌加工为主的小型企业以及小作坊面临倒闭,或通过裁员来降低日常损耗。而有着自主品牌的中型企业,在订单大批量减少的情况下,不得已也做起了贴牌加工。

外销型服装企业则因人民币升值加速、成本压力加大、企业资金严重短缺等因素雪上加霜。面对日渐疲软的外需市场,2008年下半年苏南服装企业普遍呈现出口放缓的局面。2008年下半年常熟出口型服装企业利润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2009年一季度下降幅度达到10个百分点,但2009年二季度却逆势上扬,呈现稳定增长的局面,这也得益于国家对外贸企业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就内销市场而言,据企业反映尽管内销市场获利空间大,利润高,但市场不确定因素也很多,加上部分外销企业由出口转为内销,业界竞争空前激烈。内销市场关键在于企业对市场需求的预测,金融危机不期而至使多数内销企业措手不及,不少企业没有做出准确的市场预测,从而导致产品积压。总体来看,2008年下半年常熟内销型服装企业利润态势较好,2009年前两季度内销型服装企业利润持续下滑,但内销型服装企业利润普遍高于出口型服装企业。

3政策环境分析

3.1服装行业出口退税优惠政策解读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国家进一步深化出口退税优惠政策,从2008年8月1日到2009年4月1日四次上调纺织服装的出口退税率至16%。

据相关统计显示,2009年1~3月,中国纺织服装出口328.8亿美元,同比下降9.7%,低于全国出口19.7%的平均跌幅,其中3月服装出口开始从负增长迅速扭转为正增长,同比增长9.9%。可见,出口退税率的上调,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逐步发挥了作用。

出口商品退税是政府促进出口的政策工具之一。国家提高出口退税率,旨在帮助中小企业增加利润空间,提高了企业接单能力。出口退税政策如果调整到位,必然对促进出口有很大推动作用。但是出口退税政策有其局限性和短期性。就企业来讲,外贸生意大多是订单形式,提高出口退税率,对于手中有订单的企业,能提高利润,但由于欧美国家经济危机直接导致海外需求不足,手中没有订单的企业,出口退税政策也就无法发挥作用。其次,出口退税对于企业的利好是短期的。上调出口退税率将给中小企业更多生存空间,但从长期来看,国外市场的低购买力以及外币的连续贬值,大大限制了政策的影响力。另外,退税虽然加大了企业的谈判空间,提高了企业的接单能力,但由于客户压价,最后还是让利给国外客商。

因此,提高出口退税率只是给企业信心,关键还是要提高自身能力。中小企业不能过于依赖政府政策,而应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提高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3.2服装行业相关利好政策解读面对严峻的出口形势,国家不仅多次上调出口退税率,并且及时推行一系列相关利好政策。比如:将纺织服装业列入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促进融资渠道多样化、实施新的外汇管理条例、取消对服装业的不合理收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调查发现,危机当前,多数服装企业仍希望政府继续出台相关措施帮忙应对,其中呼声最高的政策是帮助开辟国内市场和进行行业扶持,其次是减税和帮助融资。

3.2.1进一步促进区域发展,扩大内需。政府可以加强对中西部地区产业的扶持,引导国内市场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东北及中西部地区转移,采取产业与市场双向转移的战略思路。苏南服装产业可以以安徽江西等周围内陆地区作为落脚地,并逐渐由企业个别转移行为演变成为行业主流趋势。

3.2.2加强行业扶持,培育自主品牌。随着危机的缓解,为了能在危机过后抢占有利市场,中小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的投资热情已经越来越明显。此时政府应加强合理引导,防止中小企业盲目投资。

3.2.3加快落实财税金融支持,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贷款担保融资难是服装行业遇到的重要困难。尤其是中小服装企业,资本规模小,融资难,生产发展受到资金制约。“国六条”提出政府专项资金和金融机构信贷资金规模同时“放量”,并辅以“绿色通道”,这不仅为中小企业兼并重组、技术创新提供了资金支持,也有利于中小服装企业加快升级步伐。另外推动融资产品的创新扩大了企业担保范围,提高了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十分有益。

3.2.4坚决打击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保护企业利益。2009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一些国家在挽救本国经济的同时,采取了一些不利于国际贸易,特别是不利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举措。发达国家频繁利用反补贴、产品质量标准、企业社会责任等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制造事端,使得我国服装产品的出口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欧盟的召回通报,奥巴马的“买美国货”条款以及印度对华反倾销案例都表明贸易磨擦不断。政府应坚决回击,打破贸易壁垒,适时调整目标出口国,转移目标市场。

4自身应对策略分析

调查发现,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中小服装企业,仍然将希望寄托于出口退税率上升、内需拉动和四万亿投资拉动等政府救市政策上面,对政策的依赖心理有加深趋势。但中小服装企业面对严峻的挑战如何驱寒回暖,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关键还是靠企业自身的改革和创新。

调查发现,面对金融危机,中小服装企业已采取了调整市场结构、减薪和裁员等措施,但90%的企业认为措施的改善效果并不大。面对金融危机,多数企业对今后的生产前景比较乐观,预计2010年将会采取调整市场结构、增加投资力度、招收新员工等措施。

以下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4.1建立特色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我国服装业的一大特点是贴牌加工,缺少自主品牌,缺乏国际竞争力。一旦订单减少,企业只能面临停产。所以,必须整合行业资源,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如果能结合品牌收购、服务外包、网络营销等新的营销策略,也能在金融危机中化险为夷。

4.2调整市场结构,拓展新的地域市场,实现市场多样化。虽然2009年下半年服装行业出口额为负增长,但中国服装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依然相对稳固。全球的服装市场是潜力无穷的,面对欧美市场需求量锐减的形势,中小服装企业不仅可以拓展俄罗斯、中东等国外市场,还可以从国内市场寻求突破点,例如中西部地区。在市场多样化的条件下调整服装产品结构,由单一品种不断丰富成多品种,从而满足不同市场下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4.3控制内部成本。针对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提高的情况下利润减少的现象,中小服装企业可以引入成本控制程序,寻找替代原料、提高人员技术,从企业内部管理中提高效益。大企业可以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一方面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一方面降低营销成本。

4.4稳定资金链。在现有资金缺乏的情况下,企业更应重视原材料来源及产品销售,选取信誉高、资金稳的客户,尽可能确保资金回笼,维持资金链的畅通。由于贷款门槛高、额度少、贷款成本高,中小服装企业在资金需求方面,应尽可能及时与当地金融机构取得联系,争取持久良好的关系型贷款。

金融危机爆发后,服装业面临着空前的危机和挑战。中小服装企业要想在危机中生存下去,首先必须顺应国家政策和行业环境做出相应调整。同时,也要敢于面对危机,积极寻求出路,努力提升自身竞争力。然而面对危机,政府的挺身而出也为服装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地把服装行业推向了新的机遇点。中小服装企业如果能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寻求新的突破,就能逆势而上,转弱为强。

参考文献:

[1]蒋珠燕,卢中进.常熟服装品牌国际化发展的战略分析[J].苏南科技开发,2007(1):62-63.

[2]靳云鹏.中国纺织服装贸易面临的困难与挑战[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7):33-35

[3]蒋恒蔚,陈桦.江苏纺织服装中小企业如何应对寒冬[J].商场现代化,2008(10):103.

[4]周妍.中国纺织服装业——蓄势待发[J].山东纺织经济,2009(1):9-11.

[5]高天宇.多管齐下助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N].国际商报,2008-9-23

[6]刘丹.出口退税连续上调服装企业得救[N].每日经济新闻,2009-4-2

[7]陆健.一季度纺织行业形势依然严峻有利因素正在累积[N].纺织服装周刊,2009-4-21.

[8]李溯婉.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17%”悬念[N].第一财经日报,2009-4-25.

[9]沈锡权,章苒,张道生.金融危机下浙江纺织业调查[N].经济参考报,2009-5-15

[10]AndrewRees,JonWeber,陈玮.企业需要大胆战略度过衰退[N].当代经理人,2009-9-9.

[11]刘欣.1-6月纺织行业运行:行业正在企稳回升时[EB/OL].中国纺织信息网,2009-8-13.

篇3

关键词:外贸风险;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竞争力指数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9)04-0082-05

一、引言

自2008年10月以来,金融稳定的风险加剧。宏观经济风险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急剧下降,IMF预计2009年的世界经济增长按购买力平价衡量将下降至0.5%,按市场汇率衡量将变为负值。该预测相比2008年11月的世界经济展望最新预测下调了1.75个百分点,这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低增长率。经济增长放缓将打击消费者需求,加上贸易融资成本直线上升,全球贸易形势急剧恶化。三十年风雨沧桑,改革开放将中国经济和全球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当前,我国外贸也深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11月份,中国外贸遭遇“人世”以来的首次负增长,进出口骤然巨降令人关注。当月,中国出口1149.87亿美元,同比下降2.2%;进口748.97亿美元,同比下降高达17.95%。12月份中国外贸延续了11月份的下滑趋势,海关公布的最新统计显示,12月我国出口约1100亿美元,同比下降2.8%;进口约720亿美元,同比下降21.3%。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对外贸易的大幅度扩张。这种过度依赖海外市场的状况表明,世界经济形势的逆转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经济与社会产生了极大的负面作用。外贸的风险性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外贸风险无处不在,大到政局动荡、战乱天灾,小到汇兑变化、拖欠货款,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目前我国贸易风险的研究大多是处于定性阶段,本文尝试对我国贸易风险进行量化。了解贸易风险的行业分布,可以为制定行业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决策服务。行业外贸依存度越高,则进出口占该行业经济总量的比重就越大,因而存在的外贸风险就越高,反之亦然。一旦世界经济发生剧烈波动或者国际政治出现重大事件时,过高的外贸依存度将使我国经济遭受不可预测的打击。我国出口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价格优势,但是我国相当一部分出口产品的价格没有包括环境成本,大多数农民工没有社会保障。这种情况下出口越多,其负面影响越大。随着外贸顺差的不断增加,巨额外汇储备导致金融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过高的外贸依存度也非常容易导致贸易摩擦,作为一个大国,对我国来说,依靠内需来拉动经济发展潜力更大,也更安全。

二、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外贸风险分析

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发展,进出口贸易总额在世界排名中不断提升,现已稳居第三。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数据,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连续四年快速增长,从2003年的8509.9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1737.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26.53%,其中出口增长率29.16%,进口增长率23.57%。是历史上对外贸易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外贸依存度也在不断上升,从2003年的51.86%上升到2007年的66.24%。受世界经济放缓、美国金融危机恶化蔓延、国内经济减速、主要行业投资率下降以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国对外贸易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外部需求减弱引起我国进出口增速放缓,外贸风险凸显

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变为“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尽管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推出了稳定金融秩序,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但全球市场信心的恢复、体制和结构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美国房地产市场还没有止跌回稳迹象,次贷问题仍有可能恶化,使更多金融机构的不良信贷浮出水面,金融市场动荡局面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图1显示从2008年以来我国进出口增速明显回落,外贸风险凸显。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不可避免地拖累国际贸易增长,加剧我国贸易风险。大。加剧我国的外贸风险

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在世界市场的边缘地区,对东南亚以出口为主的经济体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在一定程度上,东南亚出口的下降被我国替代。与亚洲金融危机不同,这次美欧等发达经济体陷入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产生了严重影响。由于一些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收购、接管,部分国家或地区信用恶化和萎缩,进出口贸易中的履约风险和结算风险将进一步增大。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必将加剧国际市场激烈竞争,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可能采取更为保守的贸易政策和措施,全球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加大了我国的对外贸易风险。

3 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引起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我国潜在外贸风险显现

当前由于市场信心动摇,全球需求减弱,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普遍下跌,这将有利于中国扩大进口,减轻进出口企业持续上升的成本压力。但是。国际初级产品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金融市场的动荡必然引发商品市场的价格波动。加上初级产品市场高度垄断,如近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提出调减石油产量,以维护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同时,各国政府向金融市场大量注资、美元汇率走势不定等因素都将加剧国际商品市场价格波动,这些因素将使得我国潜在的外贸风险显现出来。

三、我国各行业外贸依存度分析

我们用各行业的进出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来描述行业外贸风险。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数据库的外贸行业划分和我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情况,本文把我国对外贸易行业划分为10个行业。分别是:农产品行业、食品加工行业、燃料矿产品行业、钢铁行业、化工行业、医药行业、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办公通讯电子行业、汽车行业、纺织服装行业。

1 各行业进出口依存度分析

根据WTO数据库中的中国对外贸易的行业进出口数据和2005-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各行业总产值数据,我们计算了各行业的外贸依存度。

由图2可知,2005-2007年我国10个对外贸易行业中有5个行业的外贸依存度比较高,分别是燃料矿产品行业、化工行业、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纺织服装行业。其中纺织服装业的贸易依存度最高,2005-2007年该行业对外贸易依存度分别为85.55%、84.40%、83.11%。燃料矿产品行业次之,2005-2007年对外贸易依存度分别为76.68%、78.41%、

73.35%。2005-2007年化工行业的外贸依存度分别为78.44%、44.34%、41.29%。2005-2007年机械运输设备行业的外贸依存度分别为74.52%、71.79%、63.72%。2005-2007年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的外贸依存度分别为74.54%、68.98%、61.70%。另外5个行业的外贸依存度都比较低,分别为农产品行业、食品加工行业、钢铁行业、医药行业、汽车行业,其中医药行业的外贸依存度最低,表明该行业的对外贸易风险最小。

2 各行业出口依存度分析

由图3可知,我国2005―2007年出口外贸依存度较高的行业有3个,分别为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纺织服装行业。其中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外贸依存度最高,2005―2007年的出口贸易依存度分别为74.48%、74.99%、69.49%,这种较高的出口依存度背后存在较大的外贸风险。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和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的出口依存度都在35%以上。

由图4可知,我国2005―2007年进口外贸依存度较高的行业有4个,分别为燃料矿产品行业、化工行业、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办公通讯电子行业。其中燃料矿产品行业的进口依存度最高,2005-2007年分别为65.52%、67.82%、61.75%。化工行业的进口依存度下降幅度最大,2005年为53.72%,2007年为26.45%,下降了27.27%。

综上所述,我国对外贸易高风险的行业有5个,分别为燃料矿产品行业、化工行业、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纺织服装行业。由图5可以发现,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依存度所占比重最高,在80%以上。纺织服装行业外贸依存度较高主要表现在出口贸易,表明对外贸易风险主要存在于出口贸易;燃料矿产品行业和化工行业的出口依存度所占比重较低,在35%以下,表明燃料矿产品行业和化工行业的外贸风险主要存在于进口贸易;而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和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的出口外贸依存度所占比重在50%~60%之间,表明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和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的外贸风险不仅存在于对外出口贸易,也存在于对外进口贸易中。

四、我国对外贸易高风险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分析

外贸竞争力指数主要是反映一个国家或行业对外贸易进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大小。本文的外贸竞争力指数用我国(行业)的外贸进出口差额占我国(行业)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表示,该比重为正值,表明是净出口国,越接近于1,表明国际竞争力越强;该比重为负值,表明是净进口国,越接近于-1,表明国际竞争力越弱。

根据WTO数据库关于中国对外贸易各行业的进出口数据,我们计算了2003―2007年我国总体以及5个外贸高风险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

由图6可知,2003-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指数呈现上升趋势,由2003年的0,0299上升到2007年的0.1205。即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在逐步增强,表明我国对外贸易风险在逐步降低。纺织服装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最高,2003―2007年的指数值分别为0.6694、0.6995、0.7411、0.7770和0.8038。呈现上升趋势,表明外贸竞争力指数在逐步上升,国际竞争力逐步上升;而燃料矿产品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最低,2003―2007年呈下降趋势,并且都为负值,从2003年的-0.6370下降到2007年的-0.7656,外贸竞争力在逐步下降,国际竞争力在逐步下降。另外三个外贸高风险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都呈上升趋势,其中化工行业和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为负值。而机械运输设备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为正值。化工行业由2003年的-0.4288上升到2007年的-0.2813;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由2003年的-0.2410上升到2007年的-0.0860;机械运输设备行业由2003年的0.0133上升到2007年的0.1663。

由上可知,外贸高风险行业中,燃料矿产品行业的外贸竞争力在逐步下降,其他四个行业的外贸竞争力都呈现上升趋势。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和纺织服装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强,其中纺织服装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最高,都在0.65以上;而燃料矿产品行业、化工行业和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的外贸竞争力较弱。依据外贸竞争力指数的高低,2007年外贸高风险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从高到低依次为:纺织服装行业、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办公通讯电子行业、化工行业、燃料矿产品行业。在这五个贸易高风险行业中,纺织服装行业的外贸国际竞争力最高,燃料矿产品行业的外贸国际竞争力最弱。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外贸依存度指标对我国各行业的外贸风险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对外贸易风险主要集中在5个行业,分别是燃料矿产品行业、化工行业、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纺织服装行业,这是我国贸易高风险行业。贸易高风险行业中,纺织服装行业的对外贸易风险主要存在于对外出口贸易;燃料矿产品行业和化工行业的对外贸易风险主要存在于对外进口贸易;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和办公通讯电子行业的对外贸易风险既存在于对外出口贸易,也存在于对外进口贸易。通过贸易高风险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分析,可以发现外贸竞争力指数为负值的行业有三个。即燃料矿产品行业、化工行业和办公通讯电子行业;为正值的行业有两个,即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和纺织服装行业。在这五个贸易高风险行业中,纺织服装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最强,燃料矿产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最弱。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仅要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而且要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着力解决对外贸易发展中的贸易风险问题。提高对外贸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针对我国贸易高风险行业存在的外贸风险,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针对外贸依存度较高,外贸竞争力指数较低的行业――燃料矿产品行业和化工行业,应与更多该行业的产品出口国建立贸易伙伴关系,以分散该行业的外贸风险。该行业的外贸竞争力指数都为负值,对外贸易风险主要来自进口国,因此我国要加强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协调,争取用磋商的方法解决贸易争端和摩擦,降低贸易风险。一方面,我国对外应该采取贸易多元化的方式,与该行业的产品出口国建立友好贸易伙伴关系。另一方面,我国对内应该实行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提倡节能、环保。为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宏观调控的重点是要控制资源和能源性产品的消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这些产品的需求。降低进口贸易风险。

第二,针对外贸依存度较高,外贸竞争力指数接近于零的行业――机械运输设备行业和办公通讯电子行业,应从如下两个方面来分散风险。一方面,要改

善该行业的对外贸易结构,坚持以质取胜,优化该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出口结构,加快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降低贸易风险。另一方面,从中长期看,为了稳定或适当降低该行业的外贸依存度,减小国际经济波动可能给该行业对外贸易带来的风险,要积极地扩大内需,适当调整我国需求结构中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的比重,促进国内消费需求,降低外贸风险。

篇4

CNCS时尚色卡是一种简洁实用的色彩沟通和管理工具,精选国际国内流行的900多个色彩,根据不同工作场景和生产环节而设计了多种版本:设计师专享的“调色板”――CNCS时尚色卡、完备的色彩工具大――CNCS时尚色卡(套装)、可随身携带的色彩工具――CNCS时尚色卡(手册)、方便上下游厂商沟通色彩的工具一CNCS时尚色卡(色票)。每年根据市场变化,CNCS时尚色卡还会持续增加新的色彩。

CNCS色彩体系的建立是CNCS时尚色卡开发的基础,目前,CNCS色彩体系已被确立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色彩标准。同时,中国纺织信息中心还联合全球领先的数字化色彩管理技术和设备提供商Datacolor公司及全球领先的化工染料生产服务商龙盛集团,推出了科学、权威的色彩供应链解决方案,帮助纺织服装企业在色彩选定、色彩复现、数字化支持等色彩管理的关键环节,与经销商、供应商之间形成快速、有效、准确的色彩沟通和实现机制,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产品的上市速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色彩附加值

如何让产品特别是新面市的产品更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并唤起他们的购买欲望?色彩界总结出了“7秒定律”――消费者会在7秒内决定其购买意愿。而在这短短7秒内,色彩印象是占67%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流行色协会调查数据表明: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合适的色彩设计,可以给产品带来10%~25%的附加值。

同样,色彩作为服装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往往决定着服装在消费者脑海中的去留命运,而它所创造的低成本、高附加值的竞争力是更为强大的。同一款衣服,因色彩不同,有的热销,有的滞销,色彩上的差别往往决定了服装的受欢迎程度。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通常在发生服装购买行为时,会首先关注色彩,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色彩偏好。”德塔颜色系统有限公司(Datacolor)副总裁邵治安先生表示,“色彩的饱和度、明度等指标会直接影响服装的表达进而影响销售。”

纺织服装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行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纺织服装生产、销售、出口大国。时下,纺织行业已进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新时期,纺织服装企业越来越注重提高产品品质和核心竞争力,力求逐步从低附加值的产业链低端转向高附加值领域。而高附加值需要高新技术和创意,因此,提高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色彩是点亮服装的灵魂,也是影响消费者对服装感官判断的第一要素,科学地管理应用色彩是纺织服装行业提高创新能力的一个切入口。

敏感的零售商已经感觉到了色彩的高附加值。目前,不少零售商(尤其是国际买家)已经根据色彩创意的时尚性、色彩实现的精确度和速度,来确定生产线上的产品是否具有高附加值。

对处于行业拐点处的纺织服装行业来说,色彩制胜的时代已经来临。

色彩的挑战

我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对色彩时代的来临显然准备不足,色彩应用和管理的瓶颈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在色彩应用层面,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就使零售商和制造商必须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色样评估和核准,由于色样不准导致产品推迟上市,或是直接被退回样品和丧失订单的现象屡有发生。一前一后,一方面提高了再造成本,另一方面降低了生产效率,造成了大量的生产资源损耗及时间、人力的浪费。

不仅如此,由于对色彩缺乏科学的管理,纺织品色彩在设计、生产、采购、销售及消费等环节之间的沟通通常依靠主观解释,不但制约设计者的色彩创新能力,还会导致产品研发过程冗长,成本高,且不准确,严重阻碍企业产品开发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

因此,设计师和纺织服装企业,除了需要对色彩进行感性的认识,以激发创作灵感,更需要将对色彩的认知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上升到色彩的有效应用和管理的层面上来。

巴黎、米兰、纽约、伦敦,面对每一季权威机构纷繁的流行色彩,设计师该如何捕捉那微妙的变化讯息?捕捉到的每一个时尚色彩创意,又该如何在不同面料上准确还原?

一件时装,从色彩创意到成衣,色彩沟通往往需要多个反复过程,上货架的时间却又如此之短……每一季的设计与生产,多家供应商需要协同,确保它们间色彩一致,又如何做到?

色彩是时尚,但对于设计师和纺织服装企业,色彩更需敏锐的灵感、精确的管理,和快速的实现。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于2003年开始,开展了中国应用色彩项目的研究,经过5年的精心调研和开发,建立了中国国家标准色彩体系――CNCS色彩体系。CNCS色彩体系的出炉,填补了我国色彩领域的空白,也为色彩应用部门和行业,尤其是纺织服装行业,提供了符合我国实际需要的标准色彩参考体系。目前,CNCS色彩体系已被确立为中国纺织行业标准色彩体系。

基于纺织服装行业色彩应用的现状,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在CNCS标准色彩体系的基础上,开发出简洁实用的色彩工具――CNCS时尚色卡,并联合国际领先的数字化色彩管理和沟通公司Datacolor及中国领先的染料公司龙盛集团,推出了科学、权威的色彩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帮助纺织服装企业与经销商、供应商之间形成快速、有效、准确的色彩沟通和实现机制,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产品的上市速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CNCS色彩供应链解决方案(CNCS color solution forfashion),是一套完整的色彩管理解决方案,从设计灵感开始,就为设计师和企业提供帮助;在色彩选定,色彩复现,数字化支持等色彩管理的关键环节,以及量身定制“个性化色彩”等方面,CNCS更提供了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帮助设计师和企业更敏锐地捕捉色彩灵感,并精确地管理、快速地实现。

色彩法宝

每年,专业的趋势研究机构都会分春夏和秋冬两季色彩流行趋势,服装制造商和设计师会参考流行趋势信息进行设计和生产。欧洲、日本等占据世界高端纺织服装市场的国家多年来形成的纺织服装生产链表明,色彩――面料――款式是纺织服装产品开发的成功思路,色彩的研发、管理以及交流贯穿于整个纺织服装供应链。

灵感是纺织服装供应链的源头。

当灵感迸射时,保证色彩的准确,无疑极为重要。从流行色彩开始,CNCS时尚色卡系列产品为设计师和企业提供正确的工具。不但设计师可以从CNCS时尚色卡上轻易找到最接近灵感的色彩,而且因为有标准而实用的色卡作为色彩沟通工具,设计师和采购员、采购员和不同面料商、面料染色实验室的技术人员等一系列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就变的轻松、准确、快速。采用标准而且实用的色彩沟通工具,是有效进行色彩供应链管理的起点,也是确保色彩准确的关键。

纺织品行业的推陈出新越来越快,产品周期已经由每年两季变为三季、四季甚至更多,这对整个供应链的快速反应提出了很高的要求。CNCS色彩供应链解决方案制定了相应的快速染色方案,只要到CNCS网站(省略)查询相应色彩的染色配方数据,在化验室经过简单修正,就能实现色彩的重现,迅速完成产品的染色加工过程,从而极大地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CNCS技术支持实验室也在不断完善“色彩配方数据库”,满足不同材质、不同应用环境的多种染色需求。

篇5

2010年10月26日,“中美纺织服装品牌并购研讨会”在中国绍兴柯桥举办。来自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专家和美国政府的相关官员,美国服装行业的知名律师、投资银行家、会计师、信贷公司以及顾问等参加了会议,共同探讨中美纺织服装品牌并购的程序、技巧及风险规避方法等。

研讨会邀请到了中国商务部领导,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检测中心、国家纺织面料馆的领导,纽约州经济发展部官员,美国长盛律师事务所著名律师,汇丰银行融资专家,美国著名投资人,美国Triangle 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美国纽约会计事务所著名国际会计师,美国L.E.I牛仔品牌公司,以及国内品牌纺织服装公司和绍兴柯桥当地的龙头企业代表参会。

与会嘉宾表示:目前,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还是散兵游勇,很难形成规模,经验既不能共享也不能复制。在这场资本狂风暴雨般的中方企业海外并购潮中,许多企业的跟风虽说为自己带来了短期的品牌传播效应,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文化融合、管理能力、创新、法律环境、财税制度、工会与劳工组织等风险的考验。

与会专家同时也详细讨论了海外并购的风险,主要是两种文化的融合问题。很多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去并购都是一个目的:买一个商标回来,贴上自己生产的服装接着去卖。而企业对于并购本身并没有深刻的理解。比如去国外并购一个品牌,首先应该去思考怎样去做文化融合,两个公司怎样成为有共性的公司,还有如何让那家公司在国外实现赢利的同时在中国也实现赢利,但是很多企业往往把国外的资源全部断掉,仅仅留下商标,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不是并购而是“套牌”。真正的并购是去整合,它不仅需要中国市场还需要国外市场,包括在国外的店铺以及国外的影响力,并且在并购达成之后,还能够通过整合让它在国外市场获得更大的发展。

篇6

作为江苏南通城北大商贸大物流的龙头项目――盐城白马纺织服装批发市场,定位为家纺服装的主流市场,辐射苏北3500万人口的批发总站,是一个建筑面积为20万平方米的超大规模,功能齐全的市场航母。汇集广州、上海、杭州、南通、海宁等地的时尚家纺服装品牌,聘请上海、广州、南通等地知名行业专家进行管理。盐城白马的投资兴建,为盐城乃至苏北纺织服装行业提供了生产、流通、销售环节的展示大平台,解决了价格、渠道、种类等一系列问题。

有媒体问我,既然盐城白马定位为“苏北批发总站”,这将对盐城的纺织服装行业承担起何种社会责任和义务呢?我对企业公民这个词的理解是:企业除了具备解决就业、赚取利润、缴纳税收等功能外,还能有效地承担起推动社会进步、关心环境和生态、扶助社会弱势群体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上的责任和义务。

据调查,盐城纺织服装批发市场存在着一些问题:1、盐城目前的服装纺织专业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业态亟需升级,缺少差异化经营;其次,商场的品牌度不高,商品的种类和款式都不尽如人意,以致许多消费者宁愿在外地购买衣服也不愿意在盐城购买。2.管理经验有待提高:目前盐城的商场相关的管理配套跟不上去,大多专业市场给人感觉只是去采购,没有购物体验。3.缺乏整体长期性的营销思路,和上海、南通这样成熟有影响力的市场比较有很大的差距。

盐城白马纺织服装批发市场的建立,将有效地弥补上述问题,进一步繁荣盐城的纺织服装市场。盐城白马不仅为创业者提供一个致富平台,更在就业、税收、促进区域经济方面起到相当的作用,也要成为中小型企业的孵化器。

我也一直在说,盐城白马不仅要为创业者提供一个致富平台,更成为盐城家纺服装生产企业的孵化器,有人问我为什么这样说。

苏通大桥的通车,使盐城真正意义上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其次,江苏省的南北差异梯度明显,苏南已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第二产业正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依托开放大道的交通动脉优势,让前面是市场、后面是工厂这种“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成为可能。

盐城白马还可以为盐城的纺织服装企业的自主品牌塑造提供一个平台,而且在和外地成长性品牌竞相演绎的过程中,设计、技术和品牌推广不断发展,给盐城本地的纺织服装生产企业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成长机会。

与此同时,盐城白马还将引进上海、南通、杭州等地知名家纺服装品牌,给当地的服装经营者提供一个对接的平台。盐城白马在吸引外地和当地富有经验的经营户的同时,也给创业者设立创业基金会,给予有信誉度、有经营能力的人无息小额贷款。

我认为,商业地产不是简单的卖铺套现,也不是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商业地产开业后都会经历一个培育期,我们做足了功课,也采取了相关的措施:

篇7

一、全面分析税源分布特征为行业细分管理提供可能

一是辖区行业特色具有集聚性。该分局辖区内长泾、顾山、祝塘是我市传统的纺织之乡,企业以纺织及服装业为主。据统计,全分局共有1320户企业及个体户从事纺织服装业,其中企业820户左右,占全部企业的42%。

二是常规行业负担率分析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经过大量数据分析和行业调查后,发现目前掌握的常规行业负担率方法与实际工作中存在一定差距,参考利用价值不大:

1、大类的行业负担率无法为精细化管理提供准确参考。虽然很多企业在征管系统中都归类为纺织或服装业,但实际上由于纺织业产业环节比较复杂,企业经营的产品、生产设备和生产方式不同,导致每个企业盈利能力、水电汽等能耗指标、税收负担率都大不相同,采用大类的行业负担率对其监控和分析不能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目的。

2、经营方式的差异导致各企业税负相差较大。大多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常存在购销和加工两种方式,二者的税收负担率差异较大。经营方式的不同,导致不同的企业即使生产加工同样的产品,也会引起企业间增值税税收负担率相差较大,缺少可比性,影响了分析选案的效果。

3、企业大量不规范行为造成税收负担率不准确。由于纺织及服装行业生产的大多是民用产品,企业采取进销两头不入账手段,人为调节了其增值税税收负担率,导致不少企业税收负担率初看相当“正常”。加上企业账务核算不健全,纳税意识淡薄,销售不开票情况十分普遍,导致纺织服装行业整体税负不准确。

三是片管力量相对不足需要在创新税源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方法上开辟新路子。分局目前共有1951户企业,2875户个体工商户,其中一般纳税人1727户。而目前分局仅有15位片管员,人均管理企业达到130户,人均管理一般纳税人达到115户,人均管理纺织服装企业达55户。在纺织服装行业中推行精细化管理是分局的首要任务。

二、细化行业分类科学建立有效评估模型

根据企业在整个纺织服装行业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对其实际经营的产品,生产设备和生产方式进行行业细分,然后结合细分后各行业的特点,建立科学有效的分析评估模型,找出“异常”企业,挖出“异常”因素,实现行业精细化税源监控。

第一,熟悉行业生产流程,实现行业细分。分局将纺织服装业按照制条、纺纱、织造、印染、辅料、成品等工艺流程及产品特点细分为24个子类,并对所有辖管纺织服装业企业进行设置和细分。(服装纺织业行业细分情况明细表,略)

第二,根据细分后各行业特点,选择典型企业进行行业解剖,建立分析监控模型。在对企业进行行业细分的基础上根据各行业的特点,一方面由对相关行业熟悉了解的专管员具体负责,通过向内行或专业人士请教或通过互联网络等其他各种渠道了解和掌握具体行业的生产特点、设备参数、能耗指标、物耗指标、盈利方式和能力、市场行情等信息;另一方面,选择生产经营规范、产品以外销为主的三类典型企业进行行业深度解剖和分析:对制条、纺纱、织造类的12个细分行业确定了以用电量为主开展行业解剖工作;对印染类行业确定了以用汽量为主开展行业解剖工作;对成衣类的行业由于采用能耗法比较困难,分局最后根据服装成衣行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职工工资占企业生产毛利70%以上的特点,采用企业用工工资、以及行业平均利润率等指标进行行业解剖。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相应的预警模型。

一是对织造行业中的梭织行业建立监控模型。梭织行业是目前江阴采用最多、应用最广、流程工艺较有代表性的织造行业之一,占到江阴总制造企业的60%以上。主要织造棉布、牛仔布、土布、衬衫布等无弹性的布匹,行业内销售承接业务全部按米作为核算单位结算。同时,该行业主要是通过使用工业用电带动织布机进行工作,生产环节的用电量占到总用电量的96%以上。基于梭织行业企业采用的大多为剑杆织机,以一户典型企业为例,经采集加工,获得了以下指标:

1、通过企业获取的电费发票抵扣联和供电局开具的专用发票数据,可以掌握目前主流的72纬度的坯布平均每米耗电0.8808度,电费0.6474元,不含税为0.553元。

2、企业购销方式与加工方式相比,单位能耗产生的利润一般是购销方式比加工方式多,取其小值,主要分析加工方式下单位能耗产生的增加值。计算公式为:加工费-电费-其他辅料消耗。

①对梭织行业一般每米加工费为每纬0.04元,对常规品种可低至每纬0.02元,模型计算取其中值0.03元;

②主流的72纬坯布每米加工费为72纬×0.03元/纬=2.16元,不含税为1.846元;

③每米的工业增加值为1.846元-0.553元=1.293元;

④考虑其他消耗最为10%,该模型每米工业增加值为1.293元×90%=1.1637元。

3、每元电费产生的工业增加值为1.1637元÷0.553=2.104元,应征增值税2.104元×17%=0.3577元。

经过调研,发现在行业平均利润率的调节后,同一设备生产的不同产品对应的单位能耗产生的工业增加值相对稳定。分局最终对所有以剑杆织机为主的织造企业采用单位电费产生0.3577元增值税的评估监控模型。

采用同样的方法和思路,对“织造-针织”行业建立了单位电费产生1.20元增值税的评估监控模型。对其他采用能耗指标(用电、用汽量)作为预警模型输入参数的制条、纺纱、印染等细分行业都建立了相应类似的评估监控模型。

二是对成衣行业中的针织服装类建立分析监控模型。针织服装是分局辖管企业中非常有特色的行业。全分局共有300户左右的针织服装企业。该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该类企业产品以外销为主,发生销售后开票量相对较足,但企业接受的进项发票存在漏洞较多,而且企业往往都同时存在购销生产和受托加工两种经营方式,单纯采用税收负担率较难实现精细化管理:

1、该类企业的运营成本中,能耗指标在所占比例非常小,因此使用能耗法建立模型非常困难。同时由于该类企业的税收风险主要在进项发票且往往进销和加工方式并存,采用投入产出法也比较困难。

2、与增值税相关联的工业增加值主要由工资、利润、折旧、其他不可抵扣的费用组成。针织服装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职工工资占企业的工业增加值的70%以上,为采用以职工工资为主的工业增加值评估法建立针织服装行业的预警模型提供了可能。

3、当地服装协会发挥积极作用。经过行业协会沟通协调,每个企业用工的工资都相对稳定和统一,避免了企业间压价恶意竞争。2005年,该行业职工的年工资加福利平均为1.4万到1.5万,2006年,职工年工资加福利平均为1.5万到1.6万。同时每个订单的净利润率都在5%以上。这两个关键性的参数为职工工资和利润率提供了一定的行业参考值。经过反复调研和测试后,证明采用工业增加值的评估方法建立评估预警模型具有可操作性。

申报增值税≥(职工人数×平均工资+销售收入×平均净利率)×0.17

以江阴市远东制衣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2006年1-10月申报销售收入1749万,申报增值税37.8万,职工人数140人。根据模型取2006年平均职工工资1.55万,净利润率为5%:测算该企业应征增值税=(140×1.55/12×10+1749×0.05)×0.17=45.6万大于申报增值税达7.8万元。评估人员以此疑点为突破口,同该企业的法人代表及会计进行了评估约谈,了解到该企业06年职工平均工资为1.6万,同时采集了相关财务指标:期初及期末存货基本持平、账面利润为36.4万、折旧为23.9万,不可抵扣费用为39.2万,净利润率为5.69%,测算应征增值税=(140×1.6/12×10+36.4+23.9+39.2)×0.17=48.62万。企业对此也比较认可,最后自查补报增值税9万元。

采用同样的方法和思路,分局对其他成衣类行业建立了相关的监控模型。

第三,整合各类税收信息资源,为税源监控模型提供科学依据。

科学简单的分析模型建立后,如何既准确又方便地采集企业的用电、用汽等能耗指标,便成了分局急需解决的难题。如果单纯采用人工方式采集费时费力,出错率高。请供电、供汽企业提供则需要协调关系,而且操作起来很不方便。经过分局攻关小组努力,最后终于突破了能耗指标的采集瓶颈:在信息中心的帮助下,分局每月对辖区供电局、热电厂等单位的专用发票报税信息按税率(工业用汽为13%)进行分户汇总加工,可以既快又准地获得辖管纳税人的用电、用汽等指标。从而为税源分析和监控中推广应用能耗法方面突破了数据采集瓶颈。在对各行业建立分析模型时具体还遵循三大原则:

1、客观性原则。在信息来源渠道上尽量选取企业生产经营中最具客观实在性、企业不易人为改变、不易隐瞒、便于收集、纳税评估可操作性强的指标。比如:电费、水费、蒸汽费能耗指标以及企业的职工人数、设备台套等客观性指标作为模型的输入参数和或计算依据。

2、适用性原则。模型的输出指标尽量不输出应税销售收入,而以企业的工业增加值或增值税应缴税金为主,包括企业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购销、加工等多种经营或盈利方式。提高分析模型的适用面,减少具体运作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争议。

3、相对性原则。在模型的建立过程中,以客观性指标作为模型的输入参数在计算企业工业增加值(应缴增值税)的过程中,不追求100%精确,只求相对精确。原则上输出各行业单位能耗产生的最低应征增值税,提高可操作性。

第四,应用分析模型全面进行纳税评估。

分局在对各行业的监控模型进行反复测试验证后,应用各细分行业的分析监控模型对行业内企业进行全面纳税评估。

评估方法主要以约谈为主,由企业根据测算模型和结果,负责举证,比如是否存在转供电的情况,是否存在个别业务单位能耗对应工业增加值明显偏低等因素,并提供相应证据,由评估人员根据约谈结果,确定应补增值税数额。

三、开展行业细分税收管理提高税源精细化管理水平

通过应用监控模型对全行业的评估分析,分局在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行业税收秩序进一步规范。通过行业预警模型对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估约谈,完成对企业生产经营、资金运转、产品结构全面体检。分行业的分析模型,实施精细化管理,同时与税务稽查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兼顾效率与公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10月,纺织服装业纳税评估万元,同比增长%。实践同时证明,细分行业税源管理在有效规范纺织服装行业企业税收秩序的同时,也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和配合,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纳税遵从度。

篇8

2012年是纺织行业攻坚克难、调整升级的关键一年。因此,2012年中国纺织十大新闻的格外引人注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到会,经济日报(集团)副总编辑林跃然,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张莉,党委副书记陈伟康,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冯华林,以及近百名纺织服装业界企业家代表、产业集群代表和媒体代表出席活动。中国纺织报社、服装时报社社长童之琦代表主办单位宣布“中国轻纺城杯”2012中国纺织十大新闻条目。

王天凯对2012中国纺织十大新闻评选活动给予肯定。他表示,这十条新闻不仅记载了2012年行业不平凡的经历,更记载了行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果。十大新闻的内容涵盖了过去一年纺织行业调整升级的主旋律,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行业战略方面:如《纺织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纲要》的,对行业中长期发展的战略引领作用。虽然两者的时间有前后,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是同时对其进行调研和制定的,无论是“十二五”的九大任务,还是《纲要》的四大核心任务,从纺织行业的长期发展来看,目标和方向都是一致的。《纺织强国纲要》从科技、品牌、人才、可持续4个方面做了更长期的部署,把“十二五”和“十三五”有机衔接起来。

二是核心成果方面:十大新闻中有5条新闻都体现了行业在科技、品牌、人才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下一步在《纲要》四大核心任务中要努力的方向。王天凯指出,2012年,有170多项科技成果取得行业肯定,大家普遍反映这是行业科技成果取得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一年。品牌工作方面,去年行业做了大量的数据积累和调查研究,在622家家纺和服装企业调查的基础上,与工信部共同了第一本《中国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发展报告》,确定了111家企业作为重点跟踪对象,并建立了网站和数据库,为行业推进自主品牌建设奠定了基础。去年两所大学举办百年校庆,在实施纺织强国目标的今天,这两所高校仍然在为行业培养人才。去年有产业用纺织品等一批产业创新联盟成立,“十二五”技术攻关围绕纺织新材料、产业用纺织品、机械装备、纺织新工艺展开,这四个方面想要取得突破,产学研结合的联盟形式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三是转型升级方面:产业集群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大企业做实做强、小企业做专做精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2012年是纺织产业集群工作开展十周年,有18家企业在十周年活动上分享了发展经验。去年开展的“经编万里行”活动,是产业升级的重要宣传活动,经编产业集群通过沟通交流,提升了自身水平。2012年,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新兴际华集团跻身世界500强,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纺织企业进入这个梯队,只有更多的企业变强,整个纺织行业也才会真正由大变强。

四是现实问题方面:部分现行体制机制有碍行业发展,行业发展呼吁市场公平。王天凯说,面对国内外巨大的棉花价差及涉棉企业遇到的困难,去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做了大量调查研究,成立棉花小组并与有关部门积极沟通,还深入新疆实地考察。他指出,棉花问题不仅是价差问题,其内在机制问题如长期得不到解决,将对纺织行业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如果企业把注意力全部投入到棉花上去,那么企业对于自主创新、自身管理、科学发展的关注度必将受到影响,最终影响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2012年“南通成立首家家纺银行”入选十大新闻,王天凯表示,目前行业融资难、融资贵是普遍现象,民生银行重视纺织行业、重视中小企业,这确是去年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亮点。

中国纺织十大新闻活动评选及颁奖仪式是纺织媒体领域一年一度的盛会,由业界权威媒体主办、行业专家评审,在业内具有极高的影响力与美誉度,至今已成功举办12届。本届评选活动自2012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受到纺织服装行业、企业及相关人员的高度关注。

篇9

一、2009年3月份纺织品外贸景气指数小幅下滑。

1.国际纺织品贸易保护主义造成纺织品出口衰退。有新的迹象显示出现不受控制的纺织品贸易保护主义,造成亚洲、拉丁美洲等国及其它地区的纺织品出口衰退,绍兴纺企外销订单承接仍显不足。自今年以来,阿根廷、土耳其、印度尼西亚相继宣布进口限制措施,埃及也对聚酯产品发动一连串的反倾销调查;最受争议的是美国奥巴马政府在其经济振兴方案中的“买美国货”条款,限制部份制服的采购必须100%为美国产品。

2.欧美等发达国家针对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技术贸易壁垒不断增多。自配额取消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针对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不断增多,在服装产品的安全、卫生、环保、反欺诈等方面要求越来越严苛。2008年10月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CPSC)宣布的新规定,所有出口到美国市场的纺织品和服装产品必须从2009年2月份开始遵守。根据美国CPSC的最新规定,不符合安全条例的产品CPSC将直接彻底销毁,一旦企业被发现违规,还将被重罚。与以前违反安全条例的出口产品处理方法不同,现在CPSC将直接彻底销毁不符合安全条例的产品。此外,一旦企业被发现违规,将罚1500万美元,大大高于以前的处罚。

3.对美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多。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CPSC)的新规定还特别加强了婴儿服装的安全管理,包括监督面料、绳带质量,以及其他装饰品的质量。规定明确了对美出口的商品必须经美国国际实验室鉴定合作组织(ILAC)公证的一家组织或者实验室认为是安全的。这对于我国的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美国是我国服装出口大国,这对原本就不景气的服装出口行业来说,是重重一击。

4.欧洲正处于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中。目前,欧洲正处于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中。从西欧到东欧,整个欧洲经济衰退的迹象越发明显。欧洲各国已经大幅下调了2009年经济增长以及出口和国内需求预期。2008年12月欧元区的失业率已经达到8%,为两年来的高点,以西欧国家多数的欧元区经济正在持续恶化,中欧和东欧等经济体已经陷入了长期深度的经济衰退。目前,中欧和东欧地区很可能爆发大规模经济危机,且可能蔓延,并威胁到整个欧洲大陆的稳定,给欧洲金融系统带来更多的风险。随着欧洲经济的衰退,纺织品服装需求明显萎缩,绍兴纺企欧洲订单承接呈下滑走势。

二、2009年3月份纺织品出口价格指数明显下滑。

1.日本消费水平下降,纺织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日本经济受国际金融风暴影响,消费水平明显下降,目前与2008年10月相比,下降了30%左右。由于中国与日本的历史原因,有一部分社会势力害怕中国经济强大,个别部门号召国民购买日本纺织品,强调采购商如采购中国纺织品政府不予补贴,采购其他国家的纺织产品政府给予补贴。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日本的索赔相当厉害。致使绍兴部分纺企的和轻纺城贸易公司对日纺织品出口订单仍显不足,产品价格亦有一定幅度下滑。

2.大众纺织服装类产品受竞价挤压单价亦呈下滑走势。据海关总署统计,至目前,印度、巴基斯坦和越南等周边国家的劳动用工成本仅相当于中国的38%,劳动力的低廉成本不仅挤占了中国纺织品的海外市场份额,还吸引了不少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外迁。当前,到柬埔寨投资设厂的中国纺企已超过400家,到孟加拉国投资设厂的也有近百家。劳动力低成本优势致使大众纺织品服装国际市场价格明显走跌,绍兴纺企部分大众纺织服装类产品受竞价挤压单价亦呈下滑走势。

3.目前纺织业出口形势仍较为严峻。目前我国纺织品服装主要出口市场美国、欧盟、日本的形势均不容乐观。美国和欧盟的消费市场2008年就开始明显下降,日本从2009年1月份开始亦出现较快下滑。这三大市场消费能力下降影响了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出口业绩,企业经营难度有所增加,部分外向性依赖程度较高的企业,一旦外销市场受阻,企业就面临较大的困境。据越南《西贡解放报》报道,受惠于越日贸易协定的关税优惠,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日本服装进口企业将在中国的订单转移到越南。低成本价格竞争致使绍兴纺企大众纺织服装类产品国际市场单价下跌。

外贸信心指数收盘于954.17点,比上期上调2.42%,呈小幅推升走势。根据3月25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从4月1日起,提高部分纺织服装、轻工、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和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这是继此前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提出调整部分行业产品出口税率之后,政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出口企业经营压力出台的又一跟进举措。据了解,此次部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5%提高到16%。在国际金融危机压缩纺织品服装出口空间的背景下,出口退税率的再次调整,提振了绍兴出口纺企和轻纺城贸易公司的信心指数。预计4月份外贸景气指数呈小幅回升走势。出口退税率上调,确实是利好消息,使绍兴纺企和轻纺城贸易公司得实惠、增信心。目前提高退税率,对出口企业来说,能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中获得价格竞争优势。退税率提高的直接效果是让绍兴纺企有“本钱”将产品价格调低一点,尤其是增强了与印度、越南等纺织品出口大国之间的竞争优势。出口退税率提高,有力地增强了绍兴纺织出口企业的价格竞争优势,这能增强企业稳定出口的力量。但面对日益萎缩的国际市场需求及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部分绍兴中小企纺及轻纺城贸易型公司外单承接仍显不足。除国家政策支持外,企业自身勤练内功是关键,一方面通过精细化管理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要把保市场、开拓新兴市场作为企业生存之本来抓。绍兴纺织服装企业和轻纺城贸易公司应加强练好内功,从提高产品质量着手,使产品的各种技术环保指标积极向国际标准靠近,以提高抗风险能力,开拓新兴国际中高端市场营销份额,扩大内需,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经济大气候下,化危机为机遇。

篇10

关键词:金融危机  服装业  中小企业

        0 引言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造成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贸易也深受影响,中小型服装企业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

        为了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危机,政府4次上调出口退税率、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拉动内需、实行降息,为2009年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以来的起暖回升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但是今后服装业的发展局势仍然令人担忧。本文试图从行业环境、政策环境、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苏南中小型服装企业如何在关键时刻根据外部环境适时调整状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实现内外平衡。

        1 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服装行业

        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国际市场疲软、货币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2008年1-11月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实现利润1042亿元,同比下降1.77%,增速较2007年同期回落了38.76个百分点。这实质上反映出金融危机下服装行业需求下降、产品滞销等问题。2009年1~5月服装行业利润的增长幅度为16.60%,高于2008年同期水平,经济效益略有提高。

        投资是服装行业经济运行的“三驾马车”之一,但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增速明显放缓,生产企业投资信心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2009年3月以来,服装行业投资逐月回升,反映了服装企业对市场前景信心的恢复。

        2008年以来中国服装产品出口增长缓慢,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197.9亿美元,增长4.1%。由于金融危机下国际消费市场需求低迷,我国服装产品出口一度受阻,甚至出现负增长。2009年上半年我国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458.6亿美元,下降8.2%,负增长形势依然严峻。

        综合以上产销情况、经济效益、投资情况、出口概况等主要行业数据指标判断,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服装行业也经历了外需市场持续低迷、内需市场稳步回升的双重考验。2009年上半年,由于稳定的国内市场和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支持,我国服装行业总体呈现了积极的变化,3月份以来呈逐月回升之势,这将为我国苏南中小型服装企业发展提供较好的宏观环境。调查也发现,50%的企业预期苏南服装行业整体经济将平稳发展。面对未来严峻的挑战,中小服装企业应不断推进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改革进程,在困境中实现平稳发展。

        2 金融危机影响下的苏南中小型服装企业

        位于苏南地区的常熟,是闻名全国的服装生产和集散基地,有着“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的称号。常熟市目前共有服装企业4000多家,年产服装达6亿多件(套),年服装销售额达500多亿元,规模型企业达到819家,对地方财政的贡献也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服装业已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目前,常熟有40个省级以上品牌,总数量在江苏省县(市)中名列第一,其服装产业在苏南地区乃至江苏省都有着极强的代表性。

        本次调查共走访中型企业9家,小型企业11家,其中包括内销型和外销型企业,配合调查的这20家企业的平均成立时间为11年,这与江苏服装产业11年的成长历程相吻合。本调研把具有代表性的常熟服装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足以折射出这个有着相似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苏南服装行业在遭受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发展状况。

        金融危机对苏南中小型服装企业的影响按程度大小,主要表现在订单减少、原材料价格波动和资金回笼困难。中小型服装企业由于订单不稳定,开拓新市场能力弱,以及资金和人才等自身因素的影响,往往不具备抵御原材料价格波动的资金基础。

        调查发现,2009年一季度常熟大批中小服装企业产值和销售额明显大幅下滑,部分中小企业在2009年初短暂开工后,又陆续以减员减产或放假停产的策略静待复苏。二季度企业产值已有明显回升,产值增幅大于销售额增幅。但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产值增幅同比下降约4个百分点,销售额增幅同比下降约8个百分点。受金融危机冲击,苏南服装行业总体生存艰难,但也有少数有发展潜质的中小企业,进行低成本扩张,进入了难得的机遇期。这些企业之所以能逆势上扬,主要是在金融风暴来临之际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

        由于国内外因素的加叠影响,常熟中小服装企业效益明显缩水,有近四分之一的中小型服装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态。配合调研的一些中小企业自2008年上半年起,利润一直处于下滑阶段,在2009年一季度利润下滑幅度更为明显,平均减少约8.76%,二季度有所回升,但形势依然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