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康复的疗法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7: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言康复的疗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语言康复的疗法

篇1

【关键词】 综合康复;老年人;脑卒中;抑郁症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convalescence-medical treatment model)on cerebral stroke complicated with depression in elderly patients.Methods 102 patients with cerebral stroke complicated with depression over the age of 60 hospitalized from May 2006 to December 2009 were selected.All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group(group A)and control group(group B),with 51 cases in each group.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for 6 months.Both groups were accepted routine treatment.Group A was given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medication(including health education,exercise,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hyperbaric oxygenation,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massage and natural factors therapy etc).Group B was given drug treatment.The effects of treatment were assessed by using Zung's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and Yu stunning Hamilton scale(HAMD).ResultsThe indexes of SDS and HAMD in group A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t 3,6 months after treatment,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Elderly;Cerebral stroke;Depression

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多发性神经系统疾病[1]。脑卒中后精神障碍发生率可达26.6%[2],最常见的是抑郁症[3],以60岁以上的群体为多。一旦出现精神障碍,其死亡率达70%~90%。因此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预防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对其预后极为重要。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06年5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02例。入组标准:脑卒中前无精神病史,均为初次发病的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病程在2周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4]。经急性期抢救后病情稳定,意识恢复;病程50分[5];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检测,评分>17分评为抑郁症[6]。排除标准:凡有失语、恶性肿瘤,脑干及小脑病变、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均不能入组,且无心、肝、肾功能障碍,血液病及精神障碍个人史。共入组102例,全部脑卒中并发抑郁症患者均由一人随机分为综合疗养康复组(A组)51例和一般治疗组(B组)51例。A组51例中,男42例,女9例;年龄61~82岁,平均(66±5.7)岁,病程3~45 d。B组51例中,男44例,女7例;年龄60~80岁,平均(65±5.9)岁,病程7~50 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脑卒中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A组:给予药物治疗和综合疗养康复治疗。药物治疗:所有A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高危因素。如溶栓抗凝,活血化瘀,脱水降颅内压,脑细胞保护剂等,调节血压、血糖、血脂,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氟西汀抗抑郁治疗。综合疗养康复治疗:①健康宣教。让患者了解所患疾病的基本知识,对本人及家属进行饮食、心理、生活护理指导。②运动康复疗法。脑梗死病人在发病后1周左右开展康复训练,脑出血病人在发病后10 d左右开展康复训练。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根据肢体功能障碍的不同性质、部位分别进行系统康复训练。包括:尽早开展关节运动、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床上运动、坐位训练、行走训练、作业疗法、日常生活训练、桥式运动、平衡训练等。方法:医师与患者“一对一”形式训练,30 min/次,1次/d,5次/周。无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可根据病情选择步行、慢跑、太极拳、气功等有氧运动。以低中度运动(40%~60%VO2max)或心率=[(170-年龄)±5]次/min为宜,运动时间30 min/次,1次/d,5次/周。③心理治疗。对有抑郁症的患者,进行“一对一”心理咨询与心理疏导(包括启发、疏导、解释、支持、鼓励等方式),并进行放松训练、音乐疗法及生物反馈疗法等心理治疗。④中医按摩。对有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进行患侧肢体按摩,30 min/次,1次/d,5次/周。⑤针灸。以解郁、调神、健脑为主(取百会、印堂、内关、神聪、神门、三阴交等穴位),针灸时间30 min/次,1次/d,5次/周[7]。⑥高压氧。60 min/次,1次/d,30~60次。⑦自然因子治疗。包括景观、海水浴、沙滩浴、日光浴等,4~5次/周。以上疗养康复治疗180 d。B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药物治疗与护理同A组。采取一般疗养措施,如随意运动、景观治疗等康复治疗180 d。

1.3检测方法由2名具有2年以上临床经验的评定者,对患者进行联合检查,与受检者进行为时30 min的交谈和观察,检查后2名评定者分别独立评分。两组疗养康复治疗前后,分别经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检测评分,评价病情及治疗效果。

1.4统计学方法实验数据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在治疗过程中综合疗养康复组无死亡病例。5个月时3人自行终止治疗,完成疗程的48人中12例出院。对照组死亡8人,完成治疗的43人中5例出院。

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在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综合疗养康复组与治疗前及与一般治疗组治疗后比较SDS及HAMD检测评分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上急性脑卒中的治疗大都重视患者肢体和语言功能的恢复。实际治疗过程中,由于精神症状表现相对较轻,持续时间短,往往不容易被临床医生所重视。但精神障碍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基础疾病的康复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仅使患者遭受身体上的痛苦,更增加了精神压力。因此,临床医生除了重视患者基础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之外,也要关注患者的精神健康。文献报道,精神障碍的发生在60岁以上的患者中更常见[8]。精神障碍以抑郁症多见[3]。主要表现在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言语动作减少或缄默不语,卧床不动,有时突感心慌、闷气、莫名恐惧、心烦意乱,对前途悲观失望,甚至有自杀念头[9]。国外学者认为,神经质为脑卒中后抑郁的重要易感因素[10],还有研究认为,脑卒中后抑郁症是由于病变破坏了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神经元,使这两种神经元递质水平低下所致[11]。由此可见,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是躯体因素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采用疗养-医疗联合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医疗模式,在传统神经内科和抗抑郁药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健康宣教、心理疏导、中医针灸、按摩及高压氧疗法,使患者的情绪、睡眠和精神得到了明显改善。与以前的文献报道结果一致[12]。总之,在老年脑卒中并发抑郁症的治疗方面,综合疗养康复措施较一般疗养与药物治疗效果好。

参考文献:

[1]张雪敏.老年脑卒中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治疗[J].海南医学,2006,17(4):70-71.

[2]孙波,赵颖.急性脑卒中致精神障碍92例临床分析[J].中华医药杂志,2004,4(5):425.

[3]尹少华,赵丽辉.老年脑卒中并发抑郁症的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08,14(12):1474-1475.

[4]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4-35.

[5]吴文源.抑郁自评量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特刊):131-132.

[6]汤毓华.汉密顿抑郁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1999,(增刊):220-223.

[7]钟宝亮,黄悦勤,李会娟.针灸治疗抑郁症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9):641-647.

[8]李万春,阮世望,谭文刚,等.脑卒中后精神障碍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59-60.

[9]吕路线,李克勤.医学心理学与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60-162.

[10]Morris PL,Robinson RG,Raphael B,et al.The relationshipbetween risk factors for affective disorder and poststroke de- pression in hospitalised srorke patients[J].Aust NZJ Psy- chiatry,1992,26(2):208-217.

[11]宋磊.脑卒中患者精神障碍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实 用精神疾病杂志,2007,10(6):35-36.

篇2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explore the special children’s medical education in the innovation mod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gration system of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empirical research,the formation of the path of development,strengthening education and medicine combin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basis,and further explore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mode combination of education and medicine.Fully discussed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school evaluation mechanism,optimize the rehabilitation and special teachers,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bined feature classes to teach medicine, and establish a long-term mechanism to explore and promote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multidisciplinary penetration; bridge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and special education.To elaborat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ion mode with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basic education for children with special medicine, is full of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can promote the full range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medical rehabilitation in children with special education and fusion development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Key words】 Combination of medic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Working mode; Construction; Implement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Ji’nan Hospital,Ji’nan 250013,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9.040

特殊?和?是指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明显偏离普通儿童发展水平,有特别的学习或适应困难的儿童,他们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和受教育权。特殊儿童教育是为有身心障碍、在学习和生活中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实施的教育,他们的成长需要医学、教育、心理、社会等多学科的共同协作,配套相应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依靠优质的专业资源、先进的设备设施以及社会力量的支持参与,使之得到较好的医疗、康复和教育服务,切实改善孩子们的生命质量,并促进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教育部、发展改革委等七部委共同制定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中明确提出,将“继续开展‘医教结合’实验,探索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指出建立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是今后重要的发展途径[1]。

国内外诸多实践证明,早期进行康复及教育干预,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和提高特殊儿童各方面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减轻家庭负担,降低社会成本,对于特殊儿童回归家庭、融入社会,有极其深远的意义。那么医疗康复与特殊教育如何有效结合已成为摆在社会面前的新课题[2]。

2013年济南医院以“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架构,成功转型成为济南市唯一一所公立二级康复医院,2014年3月成立“历下区特殊儿童康复中心”,致力于拓展医教专业交叉发展,重点在于关爱特殊儿童的康复和教育诊疗,从而全方位地探讨建立特殊儿童身心康复阵地的建设模式。2014年12月成立济南市历下区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培训学校,该学校的建立,填补了山东省特殊儿童医疗康复与教育无交叉专业合作的空白。培训学校利用现代医疗技术和综合康复手段,对学龄前期(0~6岁)的特殊儿童进行评估诊疗,通过特殊教育、综合训练、现代康复相结合手段,减轻功能障碍,弥补功能缺失,运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创设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和康复训练环境,构建和推进“医教结合”融合发展的工作模式。

1 创新“医教结合”融合发展的运行机制

构建和推进“医教结合”融合发展的工作模式,就要完善管理制度,创新运行机制。

1.1 多种形式发展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服务机构 对综合医院的康复中心、社区的康复训练机构、学校的康复训练室进行规范化建设,并与特殊教育深度融合。构建社区、家庭为依托的康复训练体系;对特殊儿童教育学校、幼儿园、儿童福利院等机构,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开办特殊儿童康复特教班;同时,按照新形势下医改方案并参照社会力量办学有关规定,制定卓有成效的激励政策,支持和鼓励团体、个人以及社会各方力量创办特殊儿童康复教育培训机构,以满足特殊儿童发展需求。

1.2 建立医教结合融合发展模式,实现医疗机构殊儿童特殊教育与康复手段的有机整合 发挥医疗机构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对辖区社区康复和家庭康复的指导作用,特教老师、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三位一体”协同合作;医疗机构指派专业医学康复人员,帮助特教学校及培训中心开展康复与医学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教育方案,指导特教老师开展康复工作,并对特教老师和特殊儿童家长开展康复知识技能的培训与咨询。

1.3 发挥市级及各区县特殊儿童康复指导中心的作用 充分利用社区康复设施设备及技术特长为特殊儿童及其家长、教师及各类残疾人教育与管理机构提供专业化的指导与服务。

2 建立“医教结合”融合发展的工作机构

对特殊儿童的康复需要进行医学康复、教育康复、心理康复、社会康复以及职业康复等多重干预,但核心是医学康复和教育康复。教育康复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与康复学结合的产物,是两门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是大康复学的组成部分”[3]。“医教结合”广义上是指由特殊教师、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社会工作者、家长及志愿者共同搭建综合康复平台,共同对特殊儿童进行综合康复、智能锻炼、身心多重干预、生活能力培养、潜能开发的教育教学过程。

3 完善“?t教结合”融合发展的评估机制

3.1 建立适合特殊儿童身心特点的康复教育评价体系 医教结合综合评估可以短时间内了解学习障碍儿童的神经心理功能,增强其自信心和环境适应能力,提高综合素质[4]。实践证明,早期对特殊儿童进行评估训练和教育干预,能促使已经发生损伤的大脑结构和神经功能产生代偿性改变。其中,0~3岁是实施早期干预的最佳年龄,4~6岁效果稍差。王雁等[5]的研究表明,早期评估干预可以让身心障碍儿童节省康复时间,减轻对社会的依赖。

3.2 建立多学科跨专业的综合评估团队 建立由特教教师、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及社会工作者组成跨专业评估团队,建立评估团队和儿童家长共同参与的特殊教育家校联合会,由特教教师、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及社会工作者共同参与特殊儿童康复和教学的评估效果,开发并细化学生的各种功能障碍评估量表,客观公正并具有针对性的定期讨论分析评价[6]。专家组对特殊儿童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估,提出个性化教育与康复建议,制定康复训练目标并建立档案,跟踪检查、诊断评估和康复治疗,同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动态调整教学方案和课程设置,兼顾儿童的心理疏导和营养干预,让每位特殊儿童都能得到最优化的身心发展。

3.3 制定特殊教育与医学康复相结合的综合康复计划 针对每个特殊儿童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学科交叉训练方法,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综合康复培训计划。在训练中,既要注重增强儿童的肌体功能,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补偿身体缺陷,又要重视矫正儿童的行为缺陷,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为将来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奠定基础。

4 优化“医教结合”融合发展的师资队伍

现在,特殊教育的研究领域已从听力障碍、视力障碍、智力障碍三类传统专业,逐渐拓展到脑瘫、自闭症、情绪与情感、心理与行为问题等多个领域。这要求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要具备更加专业、更为精深的教育理论和业务技能[7],同时特殊教师的岗位分工趋于越来越精细,合作施教,以便其教学能力和服务特长相互补充,建立相应的不同层次的班级上课的“走班教学”模式或将成为“十三五”特殊教育的潮流[8]。

特殊儿童“医教结合”扎实有效的推进离不开专业的师资队伍。如何做到教中有康、康里融医、医为教用、教需医辅、医教结合融合发展?一是要多途径加强特殊儿童康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首先要建立教师保障机制。培训学校的教师应为事业单位编制,隶属残联的外聘人员应由残联拨款,应为他们提供公平的考编机会,通过基础理论和实践考核获得事业单位定岗。其次是推进康复医师和特教教师的“轮岗”,期望培养出“双师型”的教师[9]。通过轮岗制度,促使特教教师全面掌握入学评估和个性化康复的知识与技能,康复医师则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流程,充分把握能力和教学的基本规范水平,从而打下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三是进一步加强特教老师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有计划分阶段、分批分类培训特殊儿童康复专业人才;同时,积极整合各康复培训机构的康复专业人才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加强同行业间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辐射及带动作用。四是引进专家支持,做好带教和人才队伍建设。强调“医”对特殊教育的重要性[10],提高开展筛查、检测、评估、康复指导等相关工作的专业技术能力,并加强日常医学护理的规范指导,从根本上提高为特殊儿童服务的水平。

5 实施“医教结合”融合发展的特色课程

“医教结合”融合发展并非“医”与“教”的简单结合与堆砌,如何让“医”与“教”进行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充分有效地服务于特殊儿童的成长发展?

5.1 加强特殊儿童教育康复课程建设,实行个性化教育 特殊教育的课程改革要以残疾儿童的多元发展需要为基础,重视教育与康复的有机结合,承认儿童间需求存在差异性、多元化,用不同层次、个性化教育服务来满足特殊需要儿童的个性发展,努力提高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11]。开设课堂内外紧密结合的“学科大综合”课程[12],致力于研究开发适合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等不同年龄阶段和盲、聋、弱智、自闭症、脑瘫等不同残疾类型学生发展需求的相关康复课程指南,编排特殊儿童教育与康复课程表,编制相关的教师指导用书,充分发挥专用训练室功能,统筹实施走班制课堂教学和康复训练[13]。

5.2 改进科学的教学方法,开发特殊儿童潜能 专业人员应针对特殊儿童的不同身心点,制定个性化教育指导方案,科学调整和充分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努力提高特殊儿童教育教学与康复质量,为残疾儿童提供最适宜的教育与康复服务。

5.3 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着重培养孩子兴趣和创造力 尝试开设不同年龄阶段特殊儿童的社会生活适应性特色课程,以及为儿童量身定制丰富多彩的特色社团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生存技能、发掘自身潜能,提高社会人际交往能力,培养适应社会的一技之长。

6 构建“医教结合”融合发展的共享平台

6.1 建立特殊儿童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加强特殊儿童早期诊断,完善筛查、检测、建档、转介、安置网络化的运行机制,建设特殊儿童筛查、首诊报告信息平台,建立特殊儿童健康档案资料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6.2 确定医学诊断定点单位 进一步统一规范特殊儿童的检查标准和评估体系,贯穿每个特殊儿童不同教育阶段的全员及全程服务[14]。

6.3 建设特殊教育信息通报系统 实现教育、卫生、民政、残联等部门信息整合与共享,为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学校与康复培训机构、特殊教育教师与相关专业人员、特殊儿童及家长提供教育与康复的专业支持。

7 开展“医教结合”融合发展的家校结合

家庭教育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的参与作用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及教育培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5],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

家长是儿童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对特殊儿童的训练,与其说是在训练儿童,还不如说是在训练父母。这在很大程度上因为家长掌握的特殊教育理论有限与薄弱,得不到专业的、系统的咨询和指导。社区、特殊教育培训学校也很少开展针对家长的专业化培训。促使家长学习科学的特殊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教育自己有残疾的孩子,使更多的残疾儿童能够接受符合其身心特点的家庭教育,能加速儿童认知的发展,促进儿童的社会化以及性格的平衡发展,使缺陷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偿[16]。

“家校结合”的终极目标,是将家庭与培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联合起来,共同促进特殊儿童健康成长。家长可以利用各种方式,探讨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创设适合孩子的教育环境,让孩子尽早接受专业的治疗与安排,多方面、多途径、多角度采取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措施。特殊教育培训学校要加大对家长进行专业化培训力度,使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帮助家长系统学习医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从而用正确的态度和适合的方法对待自己的子女教育,使其能够科学有效的实施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可以定期举办家长见面会、联谊会,定期进行家访,通过有效的家庭教育,使特殊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成为促进特殊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石。

篇3

【关键词】综合康复疗法;小儿脑瘫;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1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0-69-02

小儿脑瘫指的是从受精卵开始到新生儿出生至12个月期间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的婴儿脑部受到伤害而引起的运动不协调等异常行为的出现。患有小儿脑瘫的儿童表现为智力受到相应的损害,心理上也出现异常导致其行为不同与正常儿童,同时出现相应的感觉障碍等现象。患有小儿脑瘫的儿童运动受到限制,在生活上不能自理,致使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1]。儿童是家庭的希望,所以小儿脑瘫疾病的治疗受到了更多人群及社会的关注。本文通过对2010年2月至2010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8例小儿脑瘫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分析,探讨小儿脑瘫的临床特点并分析综合康复疗法对小儿脑瘫治疗后的好转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至2010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8例小儿脑瘫患者,年龄介于5个月~5岁之间,中位数年龄为2岁,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有30例小儿脑瘫患者,其中男性有17例,女性有13例。对照组有28例,其中男性有12例,女性有16例。对儿童的年龄及其性别,相应临床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2010年2月至2010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8例小儿脑瘫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有30例小儿脑瘫患者,对照组有28例。分别对58例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脑瘫的方法,实验组治疗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不同程度的运动、电针、水疗及作业疗法等综合康复疗法。通过治疗一段时间,比较两组方法对小儿脑瘫的治疗情况,记录并比较治疗过程中的巴塞尔指数评分情况。

1.3统计处理: 对此数据采用17.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从上表可以得出,实验组(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不同程度的运动、电针、水疗及作业疗法等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脑瘫后患者的语言、运动、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其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引起小儿脑瘫的病因多样,其临床症状较为严重,并且影响着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及生活自理情况。小儿脑瘫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运动神经受损而引起的运动性障碍,语言情况出现异常,应激反应减弱等。患有此病的儿童出现语言功能,听觉及其行为运动受限的症状。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小儿脑瘫患者的临床症状的发展。从受精卵开始到新生儿出生至12个月期间的脑部发育情况尤其重要,在此阶段应该对于儿童的脑部进行体检,以至于可以早期发现并达到早期治疗,提高其治疗效果[2]。在治疗后患儿的恢复情况评价中将患儿运动能力、平衡能力、原始反射及其肌张力等恢复情况接近于同龄正常儿童定义为明显好转,将以上各功能明显改善定义为好转,将以上各功能在治疗前后无改变定义为无好转,以此来综合康复疗法及常规药物治疗对评价小儿脑瘫的治疗效果[3]。综合康复疗法可明显改善小儿脑瘫患者的运动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等情况,使此类儿童可以达到生活自理的水平。对于脑瘫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期间需要儿童、家长与相关治疗人员的配合,从而减轻脑瘫症状,提高小儿脑瘫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曾西.综合

复疗法用于脑瘫患儿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2.5( 9b) :108

[2] 张奇.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脑瘫62例[j].中原医刊.2004.31(17) :24

篇4

【摘要】 目的 观察头针结合语言训练对脑性瘫痪(脑瘫)语言障碍的治疗作用,分析疗效与语言障碍分型、病情程度、智力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155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语言训练组76例,常规治疗+语言训练+头针组49例,常规治疗主要进行以物理疗法、作业疗法、按摩、理疗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不包含语言治疗。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应用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和构音障碍检查法进行语言功能评定,2~7岁采用“中国比内测验指导书”第3次修订本进行智力水平测定,2岁以下采用Gesell量表测定。结果 (1)治疗效果:常规治疗+语言训练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脑性瘫痪/中医药疗法; 头针疗法/治疗; 言语疗法; 穴位疗法; 康复; 儿童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head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speech therapy and analyze the relations among the types of speech disorder,degree of illness and level of mental retardation.Methods Selected 155 cerebral palsy(CP) children through the examination of CRRC(ss),dysarthria scale and intelligent test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all patients were excluded auditory disorder.Three groups were: 30 for contrast group(group 1),76 for speech and language training group(group 2) and 49 for head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speech and language training group(group 3).Three months was one treatment period.Results (1)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effective rates(P

【Key words】 Cerebral palsy/TCM therapy; Head acupuncture/threatment; Speech therapy; Point therapy; Rehabilitation; Children

脑性瘫痪(脑瘫)患儿70%~75%伴发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1]。近二三十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婴幼儿的脑组织可塑性大,代偿能力强,通过反复刺激后,一些突触的阈值能够降低和被活化利用,形成新的突触和神经环路,可以重组一个神经细胞功能集团的网络系统[2]。语言疗法在脑瘫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得到广泛重视,已成为综合康复治疗的组成部分。针刺作为祖国传统疗法之一,通过对腧穴经络的刺激来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调节脏腑功能。随着现代康复理念越来越多的被医学者所接受,脑瘫儿童语言障碍的治疗也趋向于中西兼顾、二者结合。本文旨在观察头针结合语言训练对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的治疗效果,并分析疗效与语言障碍分型、病情程度、患儿智能发育的关系,为脑瘫儿童康复计划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对临床计划的执行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608/200708黑龙江省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疗育中心收治脑瘫患儿155例,其中男88例,女67例;年龄10个月至7岁,平均(3.4±1.2)岁。155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30例进行综合康复治疗(以物理疗法、作业疗法、按摩、理疗为主,不包含语言治疗),常规治疗+语言训练组76例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包含语言训练,常规治疗+语言训练+头针组49例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包含语言训练和头针疗法。3组患儿在性别、年龄、残疾程度、智力水平、语言障碍分型和脑瘫分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 3组患儿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2.1 脑瘫的诊断标准 2006年长沙第九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会议的诊断与分型标准[3]。

1.2.2 智力测定标准 2~7岁采用《中国比内测验指导书》第3次修订本,IQ

1.2.3 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根据改良的Barthel指数[6],以生活是否能自理为标准,将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3度:(1)轻度:生活完全自理;(2)中度:生活部分自理;(3)重度: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脑瘫的诊断标准;(2)伴有语言障碍。

1.4 排除标准 (1)听力障碍引起的语言障碍;(2)不能按计划治疗1个疗程(3个月)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常规治疗组 进行综合康复治疗,以物理疗法、作业疗法、按摩、理疗为主,不包含语言治疗。

1.5.2 常规治疗+语言训练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训练,以一对一的形式开展。在安静、宽敞、安全、充满儿童所喜爱的气氛的房间内进行,训练时间选择注意力比较集中的上午,每次训练时间为30 min,每日1次,每周治疗6 d,休息1 d(自行训练),3个月为1个疗程。每治疗1个月后进行语言发育迟缓和构音障碍的评价。训练开始前根据评定的结果设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并制定具体计划。每次训练进行2~3个课题,根据需求选择课题。分别对患儿在康复治疗初期、中期和末期进行语言发育评价。语言发育迟缓的训练,遵循横向扩展、纵向提高的原则,以语言发育阶段为基础,判定个体训练计划,采用游戏训练、手势符号训练、文字训练,符号形式与指示内容关系训练。构音障碍训练:每次30 min,每日1次。包括三方面的训练:(1)进食训练以提高口腔诸器官协调运动功能;(2)构音器官运动功能的训练,呼吸训练以保持胸部、腹部的协调性,改变患儿呼吸速度、节律的异常;(3)构音训练,遵循原则先易后难,先元音后辅音,然后是单词、句子、短文,同时注意韵律控制。

1.5.3 常规治疗+语言训练+头针组 在常规治疗和语言训练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选穴:(1)头针采用朱明清的头针治疗带,选择额顶带、顶枕带、顶颞带、额旁带、颞前带、颞后带、顶结前带、顶结后带的相应腧穴,选用30号针灸针,采用沿皮快速刺(针体与皮肤成15°~30°),迅速刺入帽状腱膜下层,以每分钟200次捻转针体,持续3 min,留针30 min,每隔10 min运针1次,且间歇行针,保持一定的刺激量。隔日1次,15 d为1个疗程,休息3~7 d后继续第2个疗程,共3个月;(2)百会穴、言语一区结合言语二、三区,采用常规头针针刺方法,严格消毒,平刺,平补平泻,每次留针30 min,留针期间行针3次,每次2 min,每分钟200次快速捻转。

1.6 疗效判定标准

1.6.1 语言发育评定标准 采用中国版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即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版的(SS)法[7]。1岁以内语言尚未发育的患儿定义为语言前阶段,1岁以后的儿童按阶段划分为5个阶段,每个阶段之中按其语言的理解、表达设立通过标准,语言发育迟缓患儿训练后疗效标准:(1)基本治愈:语言功能恢复正常儿童水平,语言恢复至阶段5以上者;(2)显效:语言功能较从前显著提高,在原有基础上提高2个阶段者;(3)有效:语言功能较从前有明显改善,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个阶段者;(4)无效:语言功能改善不明显,在原基础上未能提高1个阶段者。

1.6.2 构音障碍评价标准 采用中国版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即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版的构音障碍检查法[7]。(1)基本治愈:异常构音全部纠正,构音器官运动基本正常;(2)显效:异常构音纠正≥50%,构音器官运动明显改善;(3)有效:异常构音纠正

对于只有语言发育迟缓或构音障碍的患儿单独应用其相应检查方法评价,对于合并有语言发育迟缓和构音障碍的患儿则分别应用两种检查方法评价,疗效判断以较低水平的为准。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多组数据间两两比较比较采用Ridit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P

2 结果

2.1 各组脑瘫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2。表2 3组脑瘫患儿治疗效果比较(n)注:与常规治疗组比较,au=2.95,P

表2结果表明,常规治疗+语言训练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常规治疗+语言训练+头针组语言障碍分型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见表3。表3 常规治疗+语言训练+头针组脑瘫患儿不同语言障碍分型的治疗效果比较(n)注:与语言前阶段比较,au=1.97,P

表3结果表明,语言发育迟缓患儿总有效率高于语言前阶段及语言发育迟缓合并构音障碍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常规治疗+语言训练+头针组病情程度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 见表4。表4 常规治疗+语言训练+头针组脑瘫患儿不同病情程度的治疗效果比较[n(%)]表4结果表明,治疗效果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患儿病情越轻治疗效果越好(P

2.4 常规治疗+语言训练+头针组不同智力水平患儿疗效比较 见表5。表5 常规治疗+语言训练+头针组脑瘫患儿不同智力水平的治疗效果比较[n(%)]表5结果表明,智力水平正常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智力落后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瘫儿童的语言障碍主要由脑损伤所致,大部分患儿言语输入与输出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障碍。诸多因素影响着脑瘫儿童语言的全面发育。首先,运动能力的丧失程度、构音器官的运动失控即语言输出系统的障碍程度直接关系到语言障碍程度;脑瘫病情程度越轻,语言治疗效果越佳,反之,语言治疗效果越差,与本试验研究一致[8]。第二个影响因素是脑部病变。脑瘫患儿语言中枢受损时,将导致中枢性失语症即言语输入系统障碍,关系到脑瘫儿童能否获得语言,部分甚至全部丧失语言能力[9]。第三个影响因素是智力因素。语言发育迟滞与智力高低成正比[10]。本试验经过对智力发育正常和落后的脑瘫患儿进行语言训练结合头针治疗发现,智力水平正常与落后之间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智力水平正常的患儿治疗效果优于智力落后的患儿。

不同语言障碍分型患儿的语言治疗疗效情况:在对脑瘫儿童的语音障碍进行语言康复训练之前,需进行语言障碍分型,之后制定系统的个性化训练计划。单纯语言发育迟缓脑瘫儿童在综合康复训练前提下,全身运动状态改善,肌张力稳定,构音器官运动得以协调、稳定,进行语言训练,患儿理解、认知、表达同步提高[11]。而语言发育迟缓合并运动性构音障碍患儿,由于构音器官运动受全身状态左右,受肌张力影响很大,因此语言障碍明显[12]。本试验研究表明在语言障碍分型中,语言发育迟缓的治疗效果优于语言前阶段和语言发育迟缓合并构音障碍的治疗效果,语言前阶段和语言发育迟缓合并构音障碍之间的治疗效果未见统计学差异,认为患儿经过语言训练后虽然理解和认知水平提高,但表达方面如发音、言语清晰度、流畅度却并非同步提高。因此,语音障碍分型中单纯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语言康复训练效果好。

中医认为语言行为反应及心理活动共同归属于“神”的概念范畴,而脑又为“元神之府”,脑主神明,主视、听、言、思、行[13]。所以,语言行为异常当主要责之于脑的功能异常。针刺治疗语言障碍的基础是经络学说,针刺头部腧穴有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的作用[14]。通过脑血流图的研究发现针刺可以加强患儿的脑血供情况,通过脑血供的改善为神经活动的代偿和功能加强提供更充足的物质基础[15];通过脑电地形图的研究发现,针刺治疗后,脑的信息活动增强,神经细胞的代谢活动有进一步的增加[16];通过诱发肌电位的研究发现,针刺治疗具有对过度的兴奋和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治疗后神经通路功能的改善与上位神经元的机能改善有密切的联系[17]。因此,针刺治疗小儿脑瘫有明确的治疗意义。

人体的语言功能非常复杂,涉及到语言学、生理学、声学三个水平,任何一个层次出现异常都可能影响语言功能。在治疗上,语言训练通过听、说、读、写的刺激来激发大脑的语言功能重组,对生理学水平的调整是通过语言学和声学的刺激反馈来进行的。而头针则是通过经络治疗(从现代医学角度考虑有躯体感觉刺激反馈的作用)来调整脏腑功能,与语言训练的机制和治疗角度不同。将二者有机结合,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语言学、生理学、声学这三个不同层次的治疗,另一方面实现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的结合。所以,从理论上讲,将头针与语言训练相结合,治疗脑瘫患儿伴语言障碍是一种理想的选择。本试验研究之所以选择头针而没有选择常见的舌针或体针,是因在实际临床中,头针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不影响患儿的其他治疗和训练,可以在留针过程中配合其他方面的康复治疗。

本试验研究充分结合了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势,并弥补了各自的缺点,发挥了二者单独应用所没有的优势,具有效果好,容易被患儿接受,易坚持的特点,适合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的治疗,值得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 曹建国,郭新志,何晓蕊,等.脑性瘫痪合并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16(1):2123.

[2] Penningtong L,Goldbart J,Marshall J.Speech and language therapy to improve the communication skills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J].Coch Datab Syst Rev,2004,(2):CD003466.

[3] 王子才,姜志梅.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届儿童康复学术会议、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9届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交流会议[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24):1742.

[4] 吴天敏.中国比内测验(第三次修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5.

[5] 宋杰,朱月妹.小儿智能发育检查[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3.

[6] 南登崑.康复医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

[7] 李胜利.语言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8] Yorkston KM.Treatment efficacy:dysarthria[J].J Speech Hear Res,1996,39(5):S4657.

[9] Dubovtseva OA,Evtushenko SK,Omel'ianenko AA,et al.New approaches in the treatment of speech disorders in children with an organic brain lesion[J].Lik Sprava,1999,(3):121124.

[10] Hustad KC,Jones T,Dailey S.Implementing speech supplementation strategies:effects on intelligibility and speech rate of inpiduals with chronic severe dysarthria[J].J Speech Lang Hear Res,2003,46(2):462474.

[11] Havstam C,Buchholz M,Hartelius L.Speech retardation and dysarthria:a single subject study of two inpiduals with profound impainment of speech and motor control[J].Logoped Phoniatr Vocol,2003,28(2):8190.

[12] Patel R.Prosodic control in severe dysarthria:preserved ability to mark the questionstatement contrast[J].J Speech Lang Hear Res,2002,45(5):858870.

[13] Ulett GA,Han J,Han S.Traditional and evidencebased acupuncture:history,mechanisms,and present status[J].South Med J,1998,91(12):11151120.

[14] 贾怀玉,李巧菊,王端义.头皮针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

[15] 贾少微,王凡.用SPECT研究针刺对脑血流量和脑功能的影响[J].中国针灸,1996,16(12):14.

篇5

【摘要】

目的治神理论在运动疗法中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 51 例, 在Bobath疗法的基础上加入中医治神内容;对照组 52例,采用Bobath疗法。对运动功能、ADL 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 8 周后两组 运动功能、ADL 积分均明显增加, 两组的变化均数相比,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 卒中; 运动疗法; 治神

脑血管意外是常见病多发病,从国际国内的临床经验来看,物理治疗是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恢复的主要方法之一。国内外已经开展了Bobath疗法为主的运动康复治疗,并证实康复的介入能够极大地提高患者自理能力,比传统的药物治疗更有效更经济,能够节约大量不必要的医疗费用[1]。河北省邯郸市中医医院从2001年开始在运用Bobath的基础上以中国传统医学原理特别是“治神”理论为指导,结合Bobath疗法对卒中患者进行运动康复取得一定效果。利用运动疗法治病保健在我国历史悠久,华佗“五禽戏”及马王堆出土的帛书都记载了运用动作导引治疗疾病的方法。在针灸临床工作中,针刺疗效的好坏,针刺效果的成败,“治神”是起关键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我们将中医针刺治疗中的治神方法应用到运动训练中,同样取得了一定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02~2006年间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 103 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51例, 男 34 例, 女 17例;平均年龄61.3岁; 病程7.45 d; 脑出血13 例, 脑梗塞38 例。对照组 52 例, 男 36 例, 女 16 例;平均年龄61.0岁; 病程7.47 d。脑出血 14例, 脑梗塞3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病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入选标准: 全部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 并经头颅 CT 或 MRI 证实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年龄小于 75岁; 除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痴呆;无昏迷及严重的心、肝、肾、肺部疾患;能配合语言指令, 生命体征稳定, 神经病学症状不再发展后 48 h。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由不同治疗师进行训练,1次/d,50 min/次。对照组和观察组都采用Bobath疗法。依据Brunnstrom分期从良肢位摆放、关节被动活动开始逐步进行垫上训练;座位、立位平衡训练;分离运动训练;步行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训练[2]。观察组51例在Bobath疗法的基础结合“治神”原则,主要有如下措施:

1.2.1 调节注意力医者在针刺过程中既要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又要妥善控制病人的注意力[3]。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没有集中注意,就不能决定是否执行决策或如何去克服困难[4]。卒中患者大都表现为注意减弱、注意涣散等注意障碍,是常见的认知障碍之一。在运动康复过程中医师应密切观察患者,及时用视觉或语言将患者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训练动作中,并逐渐扩大患者的注意范围,引导患者分配注意力,让患者学会在做医师指导某一部动作的同时,抑制其它不需要的动作,如训练上肢动作时要适当注意下肢,练伸肌时适当注意屈肌。

1.2.2 治疗前的精神疏导医生通过与病者间妥善的语言交流,使患者放松,增强病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训练时要沉着冷静, “心无旁务,神无营于众务”,不能犹豫不决,同时面色应泰然自若,更需要在具体操作时“心无外慕,如待贵人,不知日暮”。心理学研究证实,教学者的表情、言谈举止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偏瘫康复也是一个学习过程,患者有更加敏感的心理状态,医师更应注意自身形象。

1.2.3 运用意念引导患者想象动作想象将两足之间分为五点,重心前移时移动前二点处,后移时移动后二点处等等,想象疗法也被应用于运动康复中并取得一定疗效。

1.3 评定方法生活自理能力(ADL) 评定采用 Barthel 指数[5]。运动功能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于入院后当天及治疗 8 周后各评定 1 次。

2 结果

治疗8周后作疗效对比分析。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治疗前两组Fugl-Meyer评分、 Barthel 指数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治疗8 周后观察组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 Fugl-Meyer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略)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通过上述数据说明观察组患者因为在训练过程中医师运用了治神措施而取得了更好的康复效果,提示恰当利用这些因素可以提高Bobath 疗法的治疗效果。

脑卒中患者从急性期即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存质量。其功能恢复是基于损伤后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的重组等可塑性原理[6]。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如Bobath和Brunnstrom方法,其主要目的就是抑制痉挛和过度的共同运动,实现分离或运动和正常肌张力,逐渐恢复皮层对运动的控制。患者痉挛期的运动模式是刻板的、定型的、强度相同的,没有选择性活动,一部分随意,一部分不随意,只能按照固定的运动模式进行运动[7]。通过输入正常的运动模式, 促进患者正常运动模式的形成,抑制异常运动模式达到最大的功能恢复。本研究显示,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ADL 明显提高, 而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胡永善,吴 毅.规范三级康复治疗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7(2):105.

[2] 纪树容.运动疗法技术学,第1版[M] .北京 :华夏出版社,2004:301.

[3] 夏有兵.承淡安论针刺治疗中的治神[J].江苏中医药,2003,24(7): 45.

[4] 窦祖林,刘伟光. 注意障碍的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4):307.

[5] 范振华, 周士枋. 实用康复医学 [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230.

[6] 廖维靖.脑损伤及功能重组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 ,21(3):195.

[7] 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 ,第1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318.

[8] 瓮长水,孙启良. 《日本脑卒中治疗指南》(2004′)康复部分简介[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7): 534.

[9] 张 通.运动控制理论简介[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7(1):42.

[10] 夏娇阳,尹大利.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的理论与特点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3:86.

[11] 李志清.运动技能学习的神经机制 [J].体育科技,2002, 23 (3):34.

篇6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康复护理;生活自理;脑功能

脑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具有致残率高、恢复慢等特点,一旦发病,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会受到很大影响,同时其脑功能也会受损,因而后期的康复护理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改善和脑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1]。本文主要对我院接受康复护理的脑血管患者预后进行了分析,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09年9月~2013年2月我社区医院康复科室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共48例,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为57~75岁,平均为(62.3±8.9)岁;患者中患有脑出血的患者有16例,患有脑梗塞的患者有21例,患有脑溢血的患者有11例;患者在临床上意识均为清醒,多出现吞咽困难、肢体功能障碍或语言功能障碍等表现。

1.2护理措施 所有患者均接受系统的康复护理,具体包括:

1.2.1为患者量身制定康复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脑功能受损情况为患者制定相应的针对性护理计划,在康复方法的选择上,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康复方法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运动疗法等。

1.2.2心理护理 脑血管疾病患者由于肢体或语言多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碍,因而其心理状态往往较为低沉,加上脑血管疾病的康复进程较慢,患者在康复期间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这时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适当心理护理,让患者能够积极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并在家属的支持下积极接受护理人员为其制定的康复护理计划,配合护理人员展开各种康复治疗[2]。

1.2.3肢体功能训练 由于脑血管疾病患者多存在肢体功能障碍,因而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应该尽早开始功能恢复训练,在早期可以在病床上开始早期功能训练,对患者的各个关节进行活动,注意活动时的幅度不宜过大,动作要轻柔。并且坚持每天对患者关节进行按摩,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在患者进行康复期后可让患者开始逐步进行坐、立、走的功能训练,以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肢体活动机能。

1.2.4语言功能训练 对于存在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应该对其进行语言功能训练,在一开始可以从简单的单音节和汉字开始,逐渐增加训练难度。对于出现失语症状的患者,则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轻重来给予相应的指导,耐心帮助和等待患者发音。

1.2.5吞咽康复训练 对于存在吞咽困难症状的患者可以让其多进行吞咽训练,逐步恢复患者的吞咽功能。

2 结果

本组48例患者在经过系统康复护理后,其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升,脑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其中有39例患者在经过康复护理后能够自行站立和行走,有29例患者的的语言障碍明显减轻,能够与护理人员进行较好正常沟通,有42例患者的吞咽功能得到了改善,能够自主进食。且在护理期间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的案例。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对人体的危害极大[3],患者预后一般较差,大部分患者在临床上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等症状,需要接受康复治疗来恢复相应功能。在临床上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护理主要可以分为急性期康复护理和慢性期康复护理。本文主要对慢性期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护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经过系统康复护理后,我院收治的48例患者在生活能力上均得到了一定恢复,患者的肢体障碍、语言障碍以及吞咽困难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也说明患者的脑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且在康复护理期间没有一例患者发生其他并发症,这说明系统康复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患者预后。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针对每位患者的不同病情为其制定了相应的康复护理计划,并且为患者实施了心理护理,改善了患者因长期治疗不愈而产生的抑郁心理,争取到了患者对康复治疗的配合,从而间接增强了康复护理的效果。而对于出现肢体障碍、语言障碍以及吞咽困难的患者则分别给予其肢体康复训练、语言康复训练以及吞咽康复训练,通过各项训练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有了极大改善,其中有39例患者经过肢体功能训练后能够自行站立和行走,而有29例患者的语言障碍得到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了与人正常进行沟通的目的。而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本组有42例患者在经过吞咽康复训练后,其能够自主进食,这些都说明系统康复护理能够明显改善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应该针对性地为其实施康复护理,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脑功能,促进患者肢体功能、语言功能以及吞咽功能的恢复,改善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付桂香.脑血管疾病所致功能障碍120例康复护理报告[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6):63-63.

篇7

【关键词】卒中单元 早期康复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314-02

卒中单元是一种管理模式,重点是急性期监护、早期康复相结合。不仅为脑血管患者提供肢体、语言、心理、认知等的康复治疗以及健康教育的服务。在卒中单元中进行正规治疗尤其是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中枢神经的功能重建,帮助患者适应环境,提高肢体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还可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社会生存能力。本文对卒中单元的发展、早期康复的方式以及卒中单元的优点和面临的问题做了阐述。

脑卒中患者只要在发病6 h内到达医院接受正规治疗,大多数都能挽救生命,但残酷的现实是,临床上沿袭下来的治疗归治疗,康复归康复的割裂或脱节的、不恰当的方法,仍使不少新发脑卒中患者留下本可以避免的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病患人群不断扩大,不论对个人、家庭还是社会,都是非常沉重的负担,建立卒中单元恰恰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手段。卒中单元是指改善住院卒中患者医疗管理模式、提高疗效的系统,为卒中患者提供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

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核心工作人员包括临床医生、专业护士、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语言训练师和社会工作者。1950年北爱尔兰的Adams报告了有组织的卒中服务模式后,1990年美国医学界对卒中单元进行了首次系统综述,并且把重点从急性期监护转移到早期康复的概念上。我国近年来许多大城市的医院已经接受并运用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概念,2004年4月我国“卒中中心建设项目”在北京启动,在我国不少地区建立了或正在建立“卒中单元”,我们医院在现有的条件下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1 卒中单元治疗模式

脑卒中患者在神经功能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上或功能上具有代偿和功能重建能力,这是康复训练后运动功能恢复的理论基础。基于这种基本思想,在卒中单元中对患者进行组织化管理的同时给予康复训练指导。在弛缓期给予抗痉挛的预防治疗,如良肢位的摆放以及应用患侧重视原则。在患者病情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不再发展48 h后,对偏瘫肢体关节做无痛范围内的屈、伸、内旋、外展等被动活动;避免出现关节挛缩、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采用患侧的被动活动拍打等刺激方式,增强了患侧的感觉刺激输入,降低了患者对偏瘫肢体的忽略现象。另外,通过对偏瘫肢体关节的无痛范围的活动,既防止关节活动范围低下,又促进患侧肢体的血液循环,同时对健侧肢体的训练促进了其对患侧肢体的恢复。在痉挛期进行上肢分离运动及控制能力训练,下肢床上桥式运动训练,同时训练健侧肢体,逐步进行转换,被动、主动翻身训练,坐、立位平衡,躯干控制,患侧肢体负重运动;恢复期进行患肢的精细协调训练,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通过反复进行翻身、坐位、立位、步行训练,输入正确的运动模式,经传入、传出冲动的反复刺激在病灶周围形成新的神经通路,充分发挥中枢神经的代偿作用,从而建立肢体由高级中枢控制的运动模式。通过各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可建立随意的、协调的、分离的正常运动模式,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对失语患者需加强言语康复训练,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针对卒中患者较易出现的抑郁、焦虑等心理反应,帮助患者稳定情绪,走出心理误区,建立良好心态,疏导其家属安慰体贴患者,避免不良刺激,并以恢复较好的患者为示例,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康复训练,提高了对康复的依存性。

2 卒中单元的优点

从医学治疗管理学角度来看,采用小组形式的工作方式,这种小组工作较为系统,便于医疗人员系统地观察病情,完成便准话的评定,采用卒中单元模式时,也对监护人员进行相关的教育,同时也不断对康复人员进行进一步教育,尤其是在病房内即可进行康复治疗,更重要的是家属可参与康复治疗中。从康复参与医疗形式看,采用多个专业人员组成康复小组进行治疗,可以通过每周评定会的形成互通信息,明确患者障碍改善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确定合适的治疗计划,确定可实现康复目标。康复治疗中更加体现了护士和多个专业构成康复小组成员的紧密结合,尤其体现了康复治疗的多个专业互相结合的工作特点。卒中单元模式中,也强调陪护参与康复治疗,甚至陪护常规参与小组会议,当然这种陪护应有接受康复教育的基础。

参与的工作人员包括致力于脑卒中临床治疗的临床医生,致力于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康复医生,致力于脑卒中临床护理的护士及致力于康复护理的护士。

在卒中单元的模式中,强调全面康复的工作特点。从早期进行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的针对治疗,使接受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的患者比例大幅增加,而且在卒中单元还可以尽早接受语言、认知等高级神经功能的评定,必要时有价值矫形器士及社会工作者的参与。

在卒中单元模式中,强调康复治疗的强度。合理并充分地使用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保证充分的治疗时间与治疗强度,通过小组协同工作的形式,使得治疗对象无时无刻不在康复治疗措施影响之内。卒中单元这种治疗模式治疗脑卒中逐渐在国内兴起。通过我们近两年的尝试,早期康复的介入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卒中单元不延长住院时间,但却能增加患者存活、生活自理和在家中生活的比例。卒中单元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减低。通过早期康复能够产生良好的心理作用,增强患者康复疾病的信心,减少或避免悲观、抑郁、抵触治疗等不良情绪反应,降低病死率,降低医疗费用。从卒中单元中患者得到的是循证医学评价的系统的最佳治疗和康复,同时能防止与卧床相关的并发症,由于能提高存活者的生活质量,有效地减少了患者出院后的护理费及社会服务费用。

3 卒中单元的缺点和问题

由于医疗体制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差别和制约,专业康复、护理人员的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卒中单元发展缓慢。卒中患者能在卒中单元中治疗的比例在北欧、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分别是80%、50%、31%、23%,在我国更低。 Bernhardt等观察发现,卒中单元的患者50%以上的时间躺在床上,约28%的时间坐在床旁,只有13%的时间做预防并发症和改善行走康复的活动;并且患者60%以上的时间一个人独处。这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现有的医疗条件使得相当一部分的医务人员满足于药物、手术治疗,第三医学―康复医学知识的匮乏制约了我们的选择。

我们还需要解决:恰当处理与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介入科等科室的协作关系,真正建立卒中患者的绿色通道;后续康复以及家属相关知识的培训;符合国情的各地区合理指南的制定。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卒中单元,培养具备现代康复医学理论和技术的康复人才,避免大量的废用综合征、误用综合征、过用综合征,达到现有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仍将是我们长期面临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王拥军.卒中单元.现代康复,2001,5(3):16-17.2 北京神经病学学术沙龙.BNC脑血管病临床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0.

[3] 肖卫忠,王觉生,罗祖明,等.脑卒中患者早期强化康复治疗的卫生经济学评价.中国临床康复,2003,7(13):1956-1957.

[4] 张云云,张秋娟.卒中单元研究进展.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6,5(14):368-372.

[5] 凌锋.脑血管病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3-105.

篇8

目前一致认为康复应早期进行,越早机体功能恢复越好。所谓早期康复是指病人在患病后,只要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一般1周内大都可以进行康复训练。[2]霍春暖等[3]在北京三所综合医院对176例脑卒中的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从第2-10天开始,分三阶段进行,一个月后进行评估,康复组与对照组独立步行人数分别为50.9%与30.5%(P〈0.05),研究提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康复与晚康复效果完全不同。

国外脑血管病康复的研究也对训练时间进行探索,丹麦哥本哈根的学者[2]对1197例病人进行临床治疗和Bobath法康复,每日1次,半年后评估对比,证实95%病人群中上下肢功能恢复达到最好效果时间是卒中开始后11周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最好时间是在12.5周内。

由此可见,早期康复训练必须与临床治疗同步进行,不宜错过康复的最佳时间。

2肢体功能的康复

肢体功能康复的主要方法是运动疗法,同时附用肌电反馈治疗功能性电刺激及药物治疗。

意大利学者用百忧解加运动治疗与只用运动疗法组对比结果显示:百忧解能增强运动疗法的功效。其同类作用的药物还有去甲丙咪嗪。[2]

运动疗法要根据病人不同时期的病程进行。主要为:功能位的摆放;被动按摩;被动运动(活动的顺序为先大关节、后小关节、幅度从大到小);健肢的主动运动及坐、站、走、生活活动训练等,应分步骤循序渐进。[4]这其中健肢的主动运动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紧张度,活跃各系统生理功能,预防并发症及改善全身状况的较好方法之一。徐景云[5]等在奥地利维也纳神经专科医院学习,当地就十分重视鼓励病人利用其健侧肢体的协助作用,一方面用来保护自己的患肢,另一方面进行生活部分自理的锻炼,对病人早日康复起到积极作用。如:侧卧位翻转时,病人健肢在胸腹部与患肢合扣,保护患肢不被动甩动。对翻身和卧姿的肢体摆放要求,更注重于对患病肢体的保护性护理和治疗辅助作用。郑建琴等[6]在进行患侧康复训练同时,也进行健侧肢体主动运动,这不仅有助于避免健侧肢体功能退化,也可促进患侧肢体康复,同时有助于改善病人的精神状态。在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上,主要是自我照顾所必需的活动,更衣、进食、个人卫生、移动等,把康复训练实施于日常生活活动当中。[7]

3言语障碍的康复

当脑病变损伤了优势半球的言语中枢就可引起言语功能异常。语言训练也是越早越好,早期用单词或短语加视觉信号来进行训练,如:卡片、图片等,同时分辨失语类型,如命名性失语主要为遗忘性,护理时要反复说出名称,强化记忆;运动性失语主要为构音困难,护理时要给病人示范口型,一句一句面对面地教等。[1]

新加坡国立大学附属医院[8]在对语言障碍病人进行语言功能训练中,采取①刺激患者唇、舌、软腭、喉部及其他肌肉协调运动,如:反复练习卷舌及舌左右运动,嚼口香糖,小毛刷刷面部,面部针灸、理疗等,促进肌肉收缩。②校正患者发音口形,给患者示范,并指导患者自照镜子,用视觉矫正发音器官的错误。③口语训练,从数字、单词、短语开始,进行复述,让患者听常用句的前半句,令其讲后半句,并练习简单的看图说话。④反复听力训练,将常用生活语录在录音带上,配上轻音乐,让患者反复听并跟读。⑤强化读写训练,让患者写亲人姓名、住址等,编小故事恢复记忆、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个体训练与集体训练相结合,每隔2-3天检查训练效果,记录语言功能恢复情况。经过这种语言康复训练后,恢复语言功能可达50%-60%。

4认知功能的康复

随着临床对脑血管病及损伤救治水平的提高,使其急性期病死率有了大幅度下降。伴随着急性期病死率的下降,人群中总患病率和致残率则明显上升。认知功能的衰退及造成血管性痴呆的比例是不可忽视的。张振馨[9]对3094名55岁以上人群调查发现:55岁以上老人患血管性痴呆为1.8%;65岁以上者为2.7%;75岁以上者为2.9%。农村高于城市,女性高于男性,受教育越低患病率越高。由此可见,认知功能的康复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视觉单侧忽略是妨碍偏瘫患者康复的认知功能障碍。李玉明等[10]对34例因脑卒中造成视觉单侧忽略病人进行康复训练,其方法为:生活用品、食品及感兴趣的事物均安排在患侧或在患侧进行操作,给予患侧按摩、拍打、毛刷、冰块等皮肤刺激;鼓励多做朗读练习,对忽略侧的边缘用色彩鲜艳的水笔做出标记或训练者用手指点逐字阅读;平时反复进行拼图、搭积木、绘画等练习,日常生活中经常提醒患者,提高对患侧的注意力。通过训练12例病人取得较好效果。孙福立等[11]研究积极参加社区老年文化活动可以减缓认知功能的衰退。同时社区文化活动能够帮助或诱导老年人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方式,保持愉悦的心理状态及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延缓衰老进程。

谈跃等[12]研究追踪120例脑卒中后一年的患者,随访发现:多发脑梗塞病人易发生抑郁和认知功能障碍,其中62.1%的病人出现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提出:一个完整的康复方案应考虑心理学因素。对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应在其身上携带注有姓名、年龄、疾病、家庭联系电话等内容的卡片,以便一旦发生意外可以及时救治。

认知功能的康复就要给予患者视、听、触等感知觉刺激。同时可以辅助一定的药物。杨炯炯等研究[13]服用绞股蓝可改善脑梗塞患者的脑功能提高记忆能力,有利认知功能的恢复。我国的中草药也有改善老年性痴呆病人认知功能的作用,通过补肾填髓、健脾养心豁痰开窍和活血化瘀综合运用,能够改善部分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记忆、定向、判断、语言表达等认知功能。[14]

在记忆研究领域发现,脑梗塞、脑出血、脑外伤的病人在记忆实验中显示:这些病人外显记忆(有意识记忆)明显低了正常人,而内隐记忆(无意识记忆)与正常人相差不显著。提示在临床护理中,可以强化内隐学习,反复给予多种刺激,并强化动作学习以增进记忆功能。[15,16]美国Sharp[17]等研究报告,脑卒中后有些脑细胞可因受刺激而再生,这一发现为治疗卒中病人的记忆障碍打开了新的通道。

5心理障碍的康复

脑卒中后遗症的患者,心理情绪障碍是伴随肢体功能障碍同时出现的。

吴小玲的研究提出[18]脑卒中患者常存在自悲、孤僻、抑郁、急躁、固执等病态心理。康复中心理护理要了解、分析和矫治病人的心理障碍,克服负性情绪。

在社区脑血管病防治中,注重康复者情绪不佳影响疾病愈后的康复,把握康复期病人的心理状态,树立新的生活目标,培养自身能力恢复的愿望,配合适当机能训练和指导可提高康复效果。[19]

篇9

【关键词】 音乐疗法;综合康复;脑性瘫痪;疗效

脑性瘫痪(简称CP), 也称脑瘫、大脑性瘫痪, 一般发生于受孕后至婴儿期这段时间, 主要是由于发育缺陷及脑性损伤而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是主要的临床表现, 常见病因有宫内感染、脑缺氧、早产儿等[1]。尽管产科技术比之前有了较大提高, 早产高危儿及低体重儿的抢救成功率也不断提高, 但小儿脑性瘫痪的发生率仍较高, 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逐渐成为小儿神经专科门诊就诊率最高的疾病。对于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郑州儿童医院收治的早期被诊断为脑性瘫痪的66例患儿, 本院对其采取了早期音乐配合综合康复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作如下具体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共收治的早期被诊断为脑性瘫痪的患儿66例, 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 每组各33例。实验组中, 20例男, 13例女;年龄范围6~18个月, 平均年龄(7.5±1.5)个月;5例强直型, 6例痉挛型, 5例共济失调型, 3例肌张力低下型, 4例混合型。参照组中, 22例男, 11例女;年龄范围6~18个月, 平均年龄(7.5±1.5)个月;7例强直型, 5例痉挛型, 4例共济失调型, 5例肌张力低下型, 2例混合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分型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及高压氧疗法等综合康复治疗, 运动疗法1次/d, 连续三个月为一疗程;其他疗法则10次为一疗程, 一疗程结束后的15d再开始下一疗程。在此基础上, 实验组配合音乐疗法治疗, 具体操作如下:在给予运动疗法时, 播放一些患儿喜欢的儿歌、童谣, 播放音量应适中, 使其每次连续听音乐的时间持续在15 min左右, 2次/d。连续1~2个月内, 重复听2~3首曲子, 曲子节奏应慢速或中速, 内部起伏不应过大。播放音乐前, 可先对患儿说些引导语, 但听音乐时不要打扰患儿。

1. 3 疗效评定 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 对患儿的大运动、适应能力、精细动作、社交能力及语言5个领域进行测试。智龄:5个领域分数的总和/5;发育商:(智龄/实际月龄)×100[2]。以发育商结果作为评判患儿智能的依据, 可分为3个等级:正常, ≥85分;偏低, 70~84分;低下, ≤69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处理, P

2 结果

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 两组患儿的正常率均有了显著提高, 实验组的正常率为39.4%, 参照组的正常率为9.0%, 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①脑性瘫痪主要发生于脑部, 但也会蔓延到四肢, 是导致出现儿童肢体残疾、精神异常、智力障碍及交流障碍等疾病的原因之一, 严重影响了患儿的身心健康及正常生活。所以, 临床工作者一直在寻找一种治疗该症的有效方法, 以期能够改善患儿的残疾及心理健康, 保障其正常生活。

②在过去的治疗中, 主要是采用推拿、针灸、按摩等综合治疗方案。近几年, 新兴的音乐疗法开始应用于脑性瘫痪,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音乐疗法是一门新兴学科, 是音乐和医学相结合的学科。音乐疗法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治疗法, 因为它是通过生理与心理两方面来实现治疗目标, 已在医学各领域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音乐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其治疗机理主要为:音乐对人体局部的大脑皮质具有刺激与兴奋作用, 经过对大脑皮层的刺激与兴奋, 把冲动传送到脑干网状结构及其余部位, 然后进行加工整合, 再利用传导纤维来影响垂体、下丘脑等结构分泌出酶、激素等活性物质, 从而可以对局部血流量进行调节, 以增强细胞的兴奋性, 最终起到改善人体神经、消化、心血管等系统的功能作用, 并维护正常的心理及生理节律平衡[3]。

③在本次研究中, 实验组患儿采用了早期音乐配合综合康复治疗的方法, 参照组单纯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法, 结果实验组患儿适应能力及正常率的提高均明显高于参照组, 两组比较, 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综上所述, 早期音乐疗法配合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具有费用低、效果明显等优点, 比单纯采用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显著, 值得在临床推广试用。

参考文献

[1] 林梅,李强,潘红飞, 等.早期音乐配合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观察.中国医药导报, 2012,9(18):189-190.

篇10

[关键词] 小儿脑瘫;康复护理;效果评价;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3(a)-0111-02

脑瘫,又称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是指出生前至生后1个月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以脑的非进行性病变为基础,形成永久的、不可逆但可以变化的运动和姿势异常[1]。其致病因素有早产、产伤、窒息、核黄疸、宫内感染、环境污染、高龄产妇等,其中产时和新生儿时期的因素是导致脑瘫的主要因素[2-3]。常合并有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我国统计资料表明,脑瘫的发病率高达4%[4]。如果小儿脑瘫不能及时进行诊治,有可能造成小儿终身残疾。鉴于此,本研究对本院脑康复科2011年4月~2012年9月收治的580例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科2011年4月~2012年9月收治580例脑瘫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符合全国脑瘫研讨会指定的诊断分型标准[5],其中,男302例,女278例,年龄 ≤1岁151例,2~3岁230例,4~6岁199例;痉挛型116例,手足徐动型89例,肌张力低下型107例,共济失调型98例,混合型36例,强直型71例,震颤型63例。伴语言障碍45例,听力障碍58例,视力障碍29例,口面功能障碍27例,精神发育迟滞者52例,有癫痫发作者99例。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康复护理 (1)家长的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要科学引导,多与患儿家长沟通,帮助家长克服不良心理反应,消除患儿家长的悲观情绪和焦虑心理,讲解小儿脑瘫的相关知识,介绍小儿的神经发育特点。患儿年龄越小,脑的可塑性越大,治疗效果越好(6个月干预为早期,3个月干预为超早期),鼓励家长树立康复治疗的信心。(2)患儿的心理护理:脑瘫患儿由于肢体运动、语言表达障碍,常出现情绪障碍、行为异常及性格变异等,1岁以内的脑瘫患儿常表现为烦躁、易受惊吓、凝视或斜视等异于正常婴儿的表现。家属和护理人员,特别是母亲,通过安抚性的动作加以引导患儿,使患儿的心理有一个良性的生活状态,配合治疗[6]。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案,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克服智能缺陷,以适应社会,快乐生活。

1.2.2 进食护理 (1)充足营养:婴儿期鼓励母乳喂养,如果母乳不足,应采用合理的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幼儿期应及时添加辅食,以保证各种营养补充,需要供给高热量、高蛋白及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2)进食:患儿取半坐位,患儿的头部放在护理者的胳膊上,头稍前驱,背部伸直,双侧肩膀内收,髋关节屈曲成直角,略分开,膝关节屈曲后略高于髋关节,足底有所支撑。(3)进食训练:脑瘫患儿进食用汤匙,最好选用边圆、平浅、柄长且粗的较易握拿。如果患儿的握拿能力不够好,可以加一个套子能将汤匙套在患儿手上,协助其正确握拿,为了帮助患儿进食,可以先帮助患儿控制肩膀,协助其肩部外旋,使大拇指外转,将食物送入口中[7]。进食时在矫正异常姿势的同时,要对张口、吸吮、咀嚼、咽下等动作进行协调,对有吞咽困难的患儿喂养时要耐心,给易于咽下的食物,每一勺食物不宜过多,必要时可用手指向下清扫食管帮助吞咽,若勺子被咬住,不要用力拉出,应等患儿自行放松。

1.2.3 日常生活护理 护理人员还需要了解患儿脑瘫的类型,熟悉其功能障碍的特点,运用正确方法指导及帮助患儿克服肢体活动障碍,完成穿衣、脱衣、进食、洗漱、如厕、洗浴等日常生活。日常生活护理要注意治疗性的保持,包括睡眠、跪位、站立、行走、抱位。护理人员需掌握各型脑瘫不同治疗性的要点与技巧。应采取一切可行的方法来提高患儿生活自理能力和技巧,让患儿通过在他人指导下反复练习、模仿和逐步学习,最大程度地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其感知、认知能力,培养其学习与社会交往能力。

1.2.4 语言康复护理 目的是提高患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8]。脑瘫患儿的语言训练应尽早开始,一般训练方式采取一对一与集体训练相结合,专业训练与家庭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护理人员应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患儿在任何时间、任何环境下逐步确立语言表达的意识,具体包括日常生活交流能力的训练、呼吸训练、嘴的运动训练等,训练频率越高,时间越长,效果会越好。

1.2.5 肢体康复护理 采取推、拿、揉、拍、扣、捏、抹等为主的推拿按摩手法,疏通经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以随症施术为主,综合应用Bobath、Vojta及上田法。注意整体按摩与局部按摩相结合,头颈部重于醒脑开窍提神,四肢躯干重于缓解肌张力,提高肌力,纠正异常姿势,上肢侧重于松解肌群,同时固定关节做前臂的外展外旋动作,下肢侧重于松解内收肌群,做曲膝分髋动作,按摩时间为每个穴位2 min,共20~30 min,每日1次,20 d为1个疗程。

1.2.6 药物治疗 给予脑活素、胞二磷胆碱、脑复康、神经节苷酯等药物静脉输入,10~15 d,共3~6个疗程,有癫痫发作者给予抗癫痫治疗。

1.3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瘫痪肢体功能基本恢复,与同龄儿的智力运动、语言能力无差异。显效:瘫痪肢体部分恢复,智力明显提高,生活能力大幅度提高。有效:瘫痪肢体功能部分恢复,智力有一定提高,生活能力有所改善。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变[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各年龄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927,P = 0.039 < 0.05)。见表1。

3 讨论

根据不同病因、受累部位和程度,小儿脑瘫的临床表现有很大差异,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异常高或痉挛、不随意运动和共济失调、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生长发育迟缓,另外可伴有视力、听力障碍、流延、吞咽困难、有的伴有癫痫等。脑瘫是一种终生性残疾,是当今世界上疑难杂症之一。本观察结果显示,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因为年龄小,脑损伤处于恢复阶段,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尚未固定,早期治疗可以使受损伤脑组织功能得到恢复,减少细胞死亡,及时促进神经细胞的轴突和树突建立联系,恢复兴奋传递,起到代偿作用。功能训练可提高相对无效或新形成的轴突和树突功能,在治疗过程中尤为重要。脑瘫的康复治疗需要很长时间,甚至终身,因此,家长的全力配合很关键。教会家长康复训练,不仅使患儿家庭减少了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使脑瘫患儿提高了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树春. 小儿脑性瘫痪[M].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

[2] 付德学. 围产期卫生保健与大脑瘫痪[J]. 国外医学:社会学分册,2005,8(1):38-40.

[3] 任绍玲. 小儿脑性瘫痪的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2010,16(1):62-63.

[4] 田小平,赵旭. 传统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概况[J]. 甘肃中医,2011,19(1):76.

[5] 林庆. 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 中华儿科杂志,2009,43(4):1262.

[6] 王春,赵油,张琴,等. 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及疗效评价[J]. 中医药导报,2009,15(5):70-71.

[7] 李林. 小儿脑性瘫痪的摄食动作训练[J]. 现代康复,2009,5(8):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