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自学配音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7: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零基础自学配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零基础自学配音

篇1

关键词: 高职教育;分级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6)05-0103-03

国家高校扩招的教育政策,使我国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1],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蓬勃发展的同时,凸显出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差异悬殊的特点来。以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近几年来生源组成(普高、职高、单招、专本直通车等)层次多元化和整体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反映在英语入学成绩上也很明显,学生的基础水平不平衡,个体差异巨大。如何以人为本,让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在校期间能学有所获或更上层楼是大学英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以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建筑工程系实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为例进行探讨。

一、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教育部高教司制定了新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定稿)(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并指出:“鉴于区域性经济对于才的需求各异、不同专业的就业去向对英语能力的要求差异较大以及学生未来就业岗位对英语口、笔头沟通能力的需求不同……各校可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以学生的职业需求和发展为依据,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选择,充分体现‘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笔者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我院建筑工程系2015级学生英语高考成绩进行了描述统计,分别得到来自普高、职高、中专(技能高考)和 单招的英语成绩,去除单招无成绩的小部分学生,高考英语平均分数40.1,最大值119分,最小值6分,全距为113分。显然,如果按原来平行班组合的大班课堂形式、以一统全院的教学目标、教材和教学要求来进行教学活动显然不能会有良好的实效性,不能与国家政策和我院的“以人为本”、“以能力为中心”、“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因此分级教学势在必行。

二、分级教学的实施

(一)A、B层级班的划分

结合摸底考试成绩、高考英语成绩以及对学生调查问卷答案(英语的接受能力,兴趣,学习目标和对A、B班的选择意向等)的统计分析,综合权衡后,在建筑工程系进行了“走班式分层” [2]的改革试点,将2015级学生分成了英语A(综合班即考级班)、B(特色班即口语班)两个层级班,班容量均在60人以下。

(二)分级教学的课程定位

《基本要求》中指出“英语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程,掌握一门外语对高职学生而言是提升综合素养、保持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能之一”,针对建筑工程专业群大学英语教学的原则是服务于该专业(群)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在广泛调研、研讨会的基础上,分级教学班的英语课程定位是由传统的“基础型”“通用型”和“统一型”转变为与建筑专业(群)人才培养相“结合型”、“实用基础英语+职业英语+行业英语”的“衔接性”和“融入型”,满足该系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多元要求。

(三)分级教学的课程设计

实行英语分级教学试点的目的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以“分层教学、分级考核”[3]为指导,落实课程(教学)设计这个中心环节是实施分级教学的成功与否的关键,即确定每个层级的教学目标、教学基本要求,教材选用、内容选取,考核评价、教学管理等。

1.教学目标和计划

首先保证A、B两个层级的目标和要求务必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A级(综合班)学生的高考和摸底成绩均在50分以上,以提高性、发展性为目标[2],要求学生掌握2800-3300词汇,英语能力达到《基本要求》规定的一般要求接近较高要求。教学计划为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加强实用听说教学,重点以提高学生在职场环境下听、说、读、写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教学能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要求如通过应用能力考试(A级)、通过专升本考试、通过职场英语考试等,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单招的大部分学生及高考(含技能高考)和摸底成绩平均分在50以下分在B级 (特色班),该班以衔接性、提高性为目标,要求学生掌握1800-2200词汇,英语能力达到《基本要求》规定的基本要求(最低要求)。B级 (特色班)教学计划为衔接初、高中基础,加强实用听说教学、以掌握基础的实用词汇、语法知识和简单的职场词汇,重点以提高学生的基础听说能力和基础读、写能力为目标,体现基础性、实用性和职业性。

2.教学内容选取

根据教学目标和计划,B级(特色班)和A级(综合班)两个层级的教学班选用不同的教材,内容的选取均符合未来职业岗位需求,具有针对性、实用性、主题性,基于学生应用能力培养、适合学生实际基础水平和学习的特点。

B级(特色班)使用的是专门开发的校本《新编实用建筑英语》第一、二两册教材,教学内容以语音音标,实用听力和口语交际为主,在此基础上适度拓展,涉及建筑行业相关的职场英语,分两大模块“基础即实用英语(90个课时)+建筑职场英语(30个课时)”组成,着力听说技能提升;A级(综合班)使用《新编实用英语》(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册和新职业英语职业综合教程第一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加上针对未来职场集体备课设计的工作页,教学内容由“实用英语(30个课时)+职业/行业英语(60个课时)+大学英语英语能力考试(A级)实训(30个课时)”三大模块组成,着力听说交际及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3.教学方法与手段

不论是 A级(综合班)还是B级(特色班)的教学,都是在充分利用校园信息网络和多媒体设备的前提下,围绕单元主题模块,以“行动为导向、任务为驱动”模拟职场情境,采用小组合作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构建混合学习模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B班尤其以生活或职场情境教学为主线,以小组合作、两人合作为主要形式完成角色模仿、扮演、录音录像、影视配音等以听说为主的交际训练,以模拟套写为主的应用文写作训练,以典型职业活动及建筑文化为主题的小短文阅读训练,以期让几乎为零基础的学生能“学一点,用一点,用一点,会一点”;A班以围绕“实用+职业+行业”三大模块数个单元主题设计的听、说、读、写相对综合的训练任务来开展教学活动。

(四)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首先对学生考核评价采取了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考核评价体系,不仅评估他们的学习成绩,而且评估他们的学习态度以及养成习惯。具体而言,形成性考核包括对学生平时课堂参与、自主学习、上课出勤、课堂纪律、学习态度以及平时作业、单元测验等方面的考核。A级班平时成绩占50%,终结性考核及期末考试成绩占50%的比例,A级班的考试内容与形式以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为参考,重视语言综合应用,并且将听力作为专门题型纳入期末考试评价内容。

相对于A级班而言,B级班更看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努力程度和进步幅度,“重视平时,淡化期末”,增加了形成性考核的比例,分别是平时成绩占70%,期末成绩占30%。把听力、口语和简单的实用文写作作为期末考试内容。重点考核口语交际能力,该测试形式灵活,需要提前将开放性的内容多样化的考试题目随机分发给学生,如,语音、影视配音、模拟情景role-play对话等,在规定两周时间内陆续考核学生。

(四)分级教学班的管理

首先,2015级建筑工程系的学生分成的A级班和B级班综合考虑了当年入学的学生高考成绩、摸底考试成绩、学生兴趣和选班意愿,所以没有发现学生明显的自卑、焦虑、压力大等情况。但“走班制”的分级教学无疑会将传统的静态行政班管理变成动态管理,增加了学院教务处和系里学生管理的难度。教务系统不再按常规行政班而是以选修课报班的形式重新设置大学英语期末考试成绩登陆的学生名单,教学安排中保证了2015级所有的同学都在在同一时段里上英语课。

其次,建筑工程系学生实习、实践、实训环节教学任务多,分级的教学安排、分级后的学生考勤、平时成绩考核评价管理等存在相当的难度。各专业的学生交叉组成班的学习形式,打乱了相对的专业班管理模式,可能会出现不在辅导员的监控之下,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联合学生班干部和辅导员,多管齐下保证全员性管理。

三、分级教学的实施效果

A、B两个层级班教学是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培养为核心,情境教学为主线,在“教、学、做”一体化理念的基础上来组织和进行的。实施分级教学的两个学期以来,授课教师尤其是B班授课教师和学生们接受了来自学院教学督导专家及各专业系领导听课考核,得到了更多的好评和肯定,如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轻松的学习氛围,生活化或职业化的适合学生基础的情境任务的精心设计,教师的亲和与耐心等;也有尚需努力的地方,如年青老师的课堂组织和把控能力,过程考核的细致化等;其次,来自两个学期对学生的调查问卷综合结果显示, 92%的B级(特色班)学生和98%A级(综合班)的学生分别对使用的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堂氛围、教学效果等表示满意。

四、结语

“分级教学”是 “建设内涵、加强课程改革”背景下大学英语改革的延续和深化,是在“开足、开齐、开好,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基于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生源现状,积极主动面向学生,因材施教,突出英语下一阶段“实践性与职业性”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切实做好“英语如何与专业或行业融合并服务于高等职业教育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的教学探索。

[参考文献]

[1]张九明.高职高专公共英语分级教学实践与理论探讨[J].开封大学学报,2004(3):158.

[2]郝 娟.高职院校英语分层教学新模式探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2(3):157.

[3]裴 敏.结合学校实际谈高职英语分层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3(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