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痛风病应用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7: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急性痛风病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急性痛风病应用

篇1

【关键词】 品管圈;慢性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护理;应用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0.168

QCC在临床又称为品管圈、质量小组等, 主要是指同一工作的相关人员自发成立小组, 就某一特定主题展开学习、讨论, 并结合讨论结果通过全员参与的形式来解决该类问题, 达到提高工作质量的效果[1]。本院对慢性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患者采取QCC护理模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7:43, 年龄23~71岁, 平均年龄(43.55±9.15)岁, 29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17例为结缔组织病, 4例为干燥综合征。试验组男女比例8:42, 年龄22~72岁, 平均年龄(43.61±9.46)岁, 28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16例为结缔组织病, 6例为干燥综合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有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主要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病房环境护理等;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QCC护理模式, 通过对患者实施QCC护理模式, 达到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考核评分的效果。具体如下。

1. 2. 1 成立QCC小组 由护理科室的领导者结合护理人员的相关信息成立QCC小组, 护士长作为辅导员, 每组由7名护士, 1名责任组长组成, 责任组长主要职责为结合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安排相关护理工作[2]。

1. 2. 2 理论培训 责任组长应带领组内成员学习相关QCC理论知识, 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QCC的相关知识以及工作方法。

1. 2. 3 确定活动主题 责任组长组织小组成员集中讨论并采用投票制决定护理活动主题, 经充分讨论后确定本次活动主题为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及疾病特点, 重点分析护理质量较低的原因, 主要从护理、疾病特点、环境及管理等四个方面着手, 根据分析结果制订具体的护理工作计划以及确定护理工作重点[3]。

1. 2. 4 护理实施 ①患者入院时, 护理人员应遵医嘱全面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病情程度;②结合了解结果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 例如主动告知患者疾病的相关知识, 主治医师的具体信息等, 对于存在心理障碍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主动与其交流, 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 积极回答患者的疑问, 并对其进行专门的心理疏导, 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③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实施护理操作时, 应耐心详细解释护理操作的作用及注意事项等, 并告知患者药物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等[4];④护理人员应尽力满足患者的需求, 若不能满足, 应耐心解释并上报领导;⑤责任组长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 对特殊病例进行充分讨论、分析, 并对护理人员实施定期考核, 考核内容主要为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方法;⑥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班次, 明确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 并尽量满足护理人员的需求;⑦责任组长每月定期组织1次分析总结会, 对上月护理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总结, 同时分析上月护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并制订具体的解决方案[5]。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自制量表分为满意、一般及不满意)以及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总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例数×100.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后, 试验组护理质量考核评分为(95.36±2.17)分, 对照组为(87.64±1.45)分(t=20.92, P<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96.00%(满意20例、一般28例、不满意2例), 对照组为78.00%(满意19例、一般20例、不满意11例),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18, P<0.05)。

3 小结

对慢性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患者采取QCC护理模式,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杜相珠.品管圈活动在慢性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 15(22):254-255.

[2] 杨柳, 程丹丹, 徐丽, 等.品管圈活动提高住院患者自备口服药有效服用率.护理学杂志, 2013, 28(15):58-60.

[3] 鄢雨英, 林莉莉, 郑佳音, 等.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护理病历书写完整性的效果观察.护理与康复, 2010, 9(7):624-626.

[4] 王琼, 张智慧, 王洁雪, 等.品管圈工作模式在ICU人工气道护理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25):85-86.

篇2

痛风病是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疑难病,血(尿)中嘌呤代谢最终产物——尿酸持续增高为基本病因而引起各种病变的疾病。过去我国此病被认为是罕见病种,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痛风病的发病率已逐年增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人体尿酸主要由细胞代谢分解的核酸和其他嘌呤类化合物,以及食物中的嘌呤,经酶的作用分解而来。尿酸在细胞外液的浓度取决于尿酸生成的速度和经肾排出尿酸速度的平衡关系。尿酸生成增多、或排泄减少,或虽排泄不减但生成超过排泄,均可使尿酸积累而出现高尿酸血症。长期高尿酸血症,尿酸盐在组织内沉积,引起痛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本文所言,主要是指原发性痛风。

高尿酸血症的产生,多数病例主要是由于尿酸排泄不足。肾排尿酸通过肾小球滤出、肾小管重吸收和肾小管分泌3个环节来实现。原发性痛风排尿酸不足,主要是因为肾小管分泌尿酸功能障碍所致;少数病例主要是由于尿酸生成过多,或生成过多伴排出减少。此外,由于酶的缺陷,也可导致尿酸生成过多;阳性家族史、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常与痛风伴发;高嘌呤食物对于具有痛风素质者可成为发病的促发因素;饮酒、创伤、受寒可使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

原发性痛风的初期是高尿酸血症,但高尿酸血症患者只有一部分发展为临床痛风,因此,高尿酸血症和临床痛风两者间的界线往往不容易划分。痛风的典型表现为:①痛风性关节炎:起病急骤,多于夜间或清晨发作,受累关节以拇趾、第一跖趾关节多见,其次为踝、足跟、膝、腕、指和肘;肩、胸锁、下颌、脊柱、骶髂和髋等处偶可受累。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并有发热、局部皮肤脱屑和瘙痒、关节腔积液,约数天或数周后缓解。每因受寒、劳累、感染、创伤、手术、饮酒、进食高嘌呤饮食等诱发。长期反复发作后,则转为慢性关节肿大、僵硬及畸变。②痛风石:以对耳轮、耳轮、跖趾、指间、掌指等部位常见。痛风石经皮肤破损可排出白色尿酸盐结晶。③肾尿酸盐结石:常致泌尿道阻塞而引发肾绞痛和血尿发作。不少患者可有肾性高血压和蛋白尿,最终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本病的诊断主要根据血尿酸(BUA)增高,男性在380μmol/L,女性于更年期前在309μmol/L以上,更年期后与男性相同。另外尿液中尿酸增高(正常为2.36~5.9mmol/L);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关节红、肿、热、痛;慢性期有关节畸形、痛风石、肾功能损害等。

1从痹论治的源流和局限

中医早就有“痛风”之称,如朱丹溪《格致余论》中就曾撰“痛风论”专篇,并设有“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不过此言痛风,大抵指风寒湿邪乘虚侵袭,致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及活动障碍,实为“痹证”。痹的病名,最早见于《内经》。《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者也”。《痹论》认为:风寒湿邪留连于筋骨,则疼痛难已;病深日久,营卫之行涩,皮肤不营,则麻木不仁;病邪深入,内传于五脏六腑,则导致脏腑之痹。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在《素问·痹论》的基础上,把痹证分作“风湿痹”“风痹”“风不仁”“风冷”“风四肢拘挛不得屈伸”等证候,其论述对唐宋医家影响很大,唐《千金方》《外台秘要》,宋《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重要著作,都遵巢氏之说,把痹证和历节加以分别,而都纳入“风”病门中论述。

目前,中医学术界在辨治痛风时,多根据患者的某些临床症状和Gout的汉语译名“痛风”而将此病辨证与中医学中的“痛风”相等同,而在治疗上多从痹论治,笼统施以风门诸通套药,关节症状可暂得缓解,但降低尿酸效果殊欠理想,或仅有近效而无远功。故而在认识和疗效上存在极大局限性。

2对痛风病的探索和再认识

从痹论治痛风之局限,促发了众多中医学者对痛风的深入探索和再认识。近代中医界有提出痛风症乃浊毒淤滞使然,其名风而实非风,症似风而本非风采用运脾渗湿法治疗;也有认为痛风病与中医关于“脚气”病的某些认识相符,故运用温宣降浊,行气决壅等治法;为数不少者认为痛风病实属“历节”范畴。即便是古代医家亦对祛风药的滥用提出了质疑,张子和《儒门事亲·指风痹瘘厥近世差玄说》对隋唐以降,风痹痿厥脚气均混入风门中提出了批评。他认为这些病“本自不同,而近世不能辨,一概作风冷治之,下虚补之,所以旷日弥年而不能愈者”。顾松园《医镜》认为热痹不仅可由感受湿热之邪而起,就是风寒湿邪,“邪郁病久,寒变为热,湿变为痰”,亦为湿热,提出以通络活血、疏散邪滞,降火、清热、豁痰的治疗大法。王清任《医林改错》还提出痹为淤血致病说,唐容川《血证论》、张锡钝《医学衷中参西录》有颇多阐发。叶天士对于痹久不愈者,有“久病入络”之说,倡用活血化淤及虫类药物,搜剔宣通络脉。

笔者经过广泛查阅文献,联系临床实际,认为痛风的病机乃酒醴乳肥过度,伤脾生湿化热,浊湿毒邪流注于下,聚于隐白、解溪等处,治则为清热利湿,祛淤止痛。

3清热利湿的实践和疗效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首选清热利湿法治疗痛风,尤其是在急性关节炎期,以三妙散化裁,大剂量黄柏、知母、车前子、泽泻、苍术,加强清热利湿作用,实践证明,该法疗效可靠,疗程较短,效果巩固。

4活血化淤的依据与验证

现代医学的实践已证实,痛风患者除血(尿)中尿酸高外,血液流变学的检测提示高黏血证、高聚血证等淤血指标者占有绝大多数,而中医亦素有“久病入络”之说及病处固定属淤等经验,故在治疗痛风时加入活血化淤及少量虫类药物,如丹参、玄胡、水蛭、牛膝、乳没、路路通等,往往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关节红肿疼痛之消退尤速。

5中西优势互补的思路与方法

目前,西医对痛风的治疗多采用抑制尿酸生成如别嘌呤醇,促进尿酸排泄如丙磺舒及急性期的消炎镇痛如消炎痛、秋水仙碱等,尚不能彻底治愈本病,且服用化学药物因其副作用较大而难以长期坚持。

篇3

【摘要】 目的 分析家系和散发痛风临床特征,为痛风的分型、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比分析85例家系痛风病人和300例散发痛风病人的临床特征及生化特点。结果 家系痛风病人痛风的初发年龄明显低于散发痛风病人(t=3.94,P

【关键词】 痛风;疾病特征;病例对照研究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amilial and sporadic gout in order to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classification,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the disease. Methods The clin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85 patients with familial gout and 300 with sporadic gout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onset age of familial gout was significantly younger than that of sporadic gout (t=3.94,P

[KEY WORDS] gout; disease attribute; case control study

痛风是一多基因遗传性疾病,环境和遗传因素的相互共同作用是导致该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随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痛风发病率明显升高,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根据有无家族史,临床上将痛风分为家系痛风和散发痛风。有关研究资料显示,家系痛风和散发痛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转归存在差异,但各家报道不一[1]。为此,本研究选择85例家系痛风病人和300例散发痛风病人进行研究,以期明确家系和散发痛风的临床特点,为痛风的分型、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85例家系痛风病人和300例散发痛风病人来自山东沿海痛风流行病学调查和我院痛风专科和内分泌门诊。痛风诊断依据197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确定的原发性痛风病诊断标准。除外肾衰竭、肿瘤、骨髓增生性疾病、淋巴增生性疾病、铅中毒、银屑病等所致的继发性痛风病人。家系痛风病人除先证者外,该家系三代以内直系或旁系亲属还有1例及以上痛风病人为家系痛风病人。散发痛风病人除先证者外,该家系三代以内直系或旁系亲属均无痛风病人为散发痛风病人[1]。

1.2 研究方法

1.2.1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病人病史,包括有无家族史、发病年龄、发作部位、发作时间、发病诱因、持续时间及缓解方式等。

1.2.2 生化指标测定 取病人空腹静脉血,应用同一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所有受试对象的血尿酸(SUA)、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尿素氮(BUN)、肌酐(CR)。留取病人12 h尿(18:00~6:00),计算尿酸排泄分数(FEUA)。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在SPSS 11.5及PPMS 1.5[2]统计软件包上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构成比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

2.1 两组病人年龄构成比较

家系痛风与散发痛风病人年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2.0,P

2.2 两组病人初发病年龄比较

家系痛风与散发痛风病人平均初发年龄分别为(43.3±13.4)、(49.7±13.2)岁,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94,P

2.3 两组病人性别构成比比较

家系痛风与散发痛风病人男性构成比分别为81.2%、89.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5,P

2.4 两组病人发病诱因比较

家系痛风和散发痛风病人以高嘌呤饮食诱发发作的构成比分别为89.4%、66.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6.9,P

2.5 两组病人首次发作持续时间比较

两组病人首次发作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2.5,P

2.6 两组病人首次发作部位比较

两组踝关节受累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9.2,P

2.7 两组病人发作时间、缓解方式及进展比较

家系痛风与散发痛风病人均易晚上发作,构成比分别为69.4%、69.3%,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家系痛风和散发痛风病人依赖药物缓解所占比例分别为84.7%、68.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8.5,P

2.8 两组病人并发症比较

两组病人并发脂代谢紊乱及高血压构成比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5、16.3,P

2.9 两组病人生化资料及体质量指数比较

家系痛风病人SUA、CR、FEUA、体质量指数(BMI)明显低于散发痛风病人(t=2.2~3.8,P

3 讨

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性疾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环境和遗传因素的相互共同作用是导致该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有关资料显示,约10%~25%的原发性痛风病人有痛风家族史。罗彦玲等[3]对154例原发性痛风病人的调查显示,有痛风家族史者占20.8%。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有痛风家族史者占22.1%,提示痛风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痛风好发于男性,40~50岁为发病高峰,女性发病高峰在50岁后,即绝经后。本研究结果显示,家系痛风病人初发痛风性关节炎的年龄比散发痛风病人早约6.6岁,与文献报道的早7.5岁相似[1]。提示家系痛风病人发病年龄提前。有学者认为家系痛风病人多存在遗传性嘌呤代谢障碍,早期易出现高尿酸血症,因此家系痛风病人发病年龄较早[1]。作者认为这也与痛风为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存在遗传早显现有关。

原发性痛风病人多为男性,男性痛风病人占约95%。本研究结果显示,家系痛风病人中女性构成比明显高于散发痛风病人。提示有痛风家族史的女性痛风发病率明显升高。其原因可能为:在家系痛风病人中关节对尿酸盐晶体的反应性增强或由于免疫失调,局部免疫反应过强,掩盖了雌激素对关节的保护作用,因此,痛风家系中女性是痛风好发人群。

原发性痛风最常发生于足第一跖趾关节,易晚上发作。本研究结果显示,家系痛风和散发痛风首次发作时均位于足第一跖趾关节,均易晚上发作。但家系痛风病人不易累及踝关节,原因不明,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进行验证。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关节炎,IL1β为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的重要细胞因子,尿酸盐晶体激活NALP3,NALP3激活caspase1,进而激活IL1β。动物实验研究证实,caspase1抑制剂可显著改善尿酸盐晶体诱导的大鼠痛风性关节炎[4]。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散发痛风病人相比,家系痛风病人病情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自然缓解率较低,且反复发作疼痛程度日益加重。提示家系痛风发作时介导炎症反应的趋化因子、细胞因子释放更多,持续时间更长,炎症反应更重。因此,应对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显示,原发性痛风并发代谢综合征的比例为82%[5]。葡萄糖转运体9基因异常影响尿酸的水平[6]。最近研究表明,痛风病人体内存在胰岛素抵抗[7]。2型糖尿病病人更易并发痛风[8]。本研究结果显示,家系痛风病人更易并发脂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通过何种机制诱发和加重痛风目前尚不清楚。有关资料显示,调节脂代谢的基因——载脂蛋白CⅢ和载脂蛋白4基因与痛风密切相关[9]。有研究结果显示,TG和TC可降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HUAT mRNA表达,进而抑制肾脏尿酸排泄导致高尿酸血症[10]。家系痛风病人可能同时存在调节脂代谢基因异常,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本研究结果显示,家系痛风病人体质量指数及并发高血压比例明显低于散发痛风病人,提示肥胖、高血压等环境因素是导致散发痛风的重要原因,而家系痛风病人发病与遗传因素更相关。

综上所述,家系痛风发病年龄较早,病情较重,发作持续时间较长,不易休息缓解,易转为慢性痛风。更易并发脂代谢紊乱,更易由高嘌呤饮食诱发。发作尿酸阈值较低,且女性病人相对较多,因此家系痛风病人更应该控制嘌呤饮食,发作后尽早积极治疗,一级亲属应定期检测血尿酸,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病人。

【参考文献】

[1]CHEN S Y, CHEN C L, SHEN M L,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of familial gout and effects of probable genetic association between gout and its related disorders[J]. Metabolism, 2001,50(10):12031207.

[2]周晓彬,纪新强,徐莉. 医用统计学软件PPMS 1.5的组成和应用特点[J]. 齐鲁医学杂志, 2009,24(1):2932.

[3]罗彦玲,邓丽丽,王红,等.痛风的遗传度及遗传方式的研究[J]. 中华内分泌学代谢杂志, 1997,3(2):126127.

[4]谷祖华,苗志敏,李长贵. Caspase1抑制剂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9,45(5):437440.

[5]VZQUEZMELLADO J, GARCA C G, VZQUEZ S G, et al. Metabolic syndrome and ischemic heart disease in gout [J]. J Clin Rheumatol, 2004,10(3):105109.

[6]VITART V, RUDAN I, HAYWARD C, et al. SLC2A9 is a newly identified urate transporter influencing serum urate concentration, urate excretion and gout[J]. Nat Genet, 2008,40(4):43742.

[7]王颜刚,苗志敏,闫胜利,等.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病人血尿酸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4,40(3):197199.

[8]SUPPIAH R, DISSANAYAKE A, DALBETH N, et al. High prevalence of gout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ale sex, renal impairment, and diuretic use are major risk factors[J]. N Z Med J, 2008,121(1283):4350.

篇4

【关键词】 痛风;中医药;治疗;研究现状

痛风是一组由于长期嘌呤代谢紊乱,尿酸的合成增多或排泄减少所致的一种慢性疾病,主要以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以及关节畸形、肾实质性病变和尿酸石形成为临床特点,属中医学 “痹证”范畴。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发病率呈日益增高的趋势[1]。中医药在痛风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就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1 痛风病名中医归属

中医学对痛风的认识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宋元以前已散见于中医文献中。据现存中医古文献记载,“痛风”一词最早记载于梁・陶弘景的《名医别录》,对于痛风的认识,历代医家各抒己见。根据痛风的临床表现及发病特点,将其归属中医学“历节病”“白虎病”“白虎历节风”“痹证”“痛风”等范畴。现代医家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如彭介寿等[2]通过对中医古籍的深入调查和分析研究后,根据古人对“脚气”的认识,并结合临床,运用温宣降浊、行气决壅等治法,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宋绍亮等[3]根据高尿酸血症的辨治规律,认为属“血毒”“浊毒”,其关节症状表现与“白虎历节”“历节病”相似,而倡痛风非痹论。熊曼琪等[4]认为,痛风其名为风而实非风,症似风而本非风,痛风乃浊毒瘀滞使然,并于20世纪80年代倡议为“浊瘀痹”。

2 病因病机

目前,对于痛风病因病机的认识一直处于发展阶段,各医家通过自身临床经验总结,对其认识不尽相同,未能达到统一。有的认为属于“毒邪致痹”,如考希良[5]针对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疼痛的特点,提出了毒邪致痹的观点,将毒邪分为内毒和外毒,提出脾胃失司,内生浊毒,肾失开阖,酿生浊毒,三焦不利,清浊相混共同导致内生之毒。有的认为属于“浊瘀致痹”,如熊曼琪等[4]认为痛风浊毒滞留血中,不得泄利,初治未甚,可不发病;然积渐日久,愈滞愈甚,或偶逢外邪相合,终必瘀结为害。或闭阻经络,突发骨节剧痛;或兼夹凝痰,变生痛风结节,久之痰浊瘀腐则见渍流脂浊,痰瘀胶固,以致僵肿畸形。然大多数医家认为,痛风发病其本在脏腑气血阴阳亏虚,痰、瘀、湿等邪痹阻,如潘善余[6]、刘孟渊[7]认为,脾肾亏虚是痛风的病机关键,而痰、湿、瘀是痛风的基本病机,饮食、情志、寒湿是痛风的相关致病因素,并主张把握病机,分期治疗。范琴舒[8]提出, 痛风的病因病机是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劳倦,损伤脾肾,阳气亏损,寒湿内盛,瘀浊阻滞。且其寒之邪,多从外受;其湿之盛,皆因于内。属于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致病。

3 辨证分型

对于痛风的辨证分型,因各医家对病因病机认识的不同而不同。目前《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痛风证型分为湿热蕴结型、瘀热阻滞型、痰浊阻滞型、肝肾阴虚型4型,并被临床广泛运用。卜德勇等[9]从气血津液入手,将痛风辨证分为津液耗损型、痰湿郁结型、阳虚寒凝型和气虚血弱型4型。蒋唯强[10]在临床中对急慢性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根据不同的症状体征,辨别不同的脏腑,分为肝胆湿热型、脾肾湿浊型和脾肾亏虚型3型。有的医家根据疾病动态演变进行辨证分型,如李素芝等[11]通过对高原地区172例痛风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高原地区痛风中医辨证分型主要分为两型:急性期辨证为湿热下注、痰瘀阻络;慢性缓解期辨证为脾肾两虚、痰瘀互阻。王正雨[12]认为急性期多与风湿热邪相合,多为风湿热毒、痰瘀痹阻型。间歇期多为脾肾两虚、肝肾亏虚型。骆传佳等[13]认为急性期主要表现为湿热蕴结证,慢性缓解期可分为瘀热阻滞证、痰浊阻滞证和肝肾阴虚证3型,间歇期为本病两次急性发作之间无任何症状,仅见高尿酸血症,临床多表现为脾虚湿阻证。

4 治 疗

4.1 辨证治疗 邓兆智[14]将痛风分为湿热痹阻、血瘀痰阻、肝肾阴虚3型。湿热痹阻证,治部以宣痹汤加减;血瘀痰阻证,治疗以桃红饮合二陈汤加减;肝肾阴虚证,治疗以独活寄生汤加减,并取得了良好疗效。方策等[15]根据本病特点,将其分为湿热蕴结、瘀热阻滞、痰浊阻络、肝肾阴虚4型。湿热蕴结型,治宜清热利湿、活血散结,兼以清热解毒,方用四妙散加减;瘀热阻滞型,治宜清热散瘀、通络止痛,方用枝藤汤加减;痰浊阻络型,治宜涤痰化浊、散瘀泄热,方用涤痰汤加减;肝肾阴虚型,治宜滋肝补肾,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结果168例痛风患者,按上述标准评定,治愈117例,

占69.64%;好转42例,占25.00%;未愈9例(皆为肝肾阴虚型),占5.36%。治愈好转率为94.64%。

4.2 分期治疗 张钟爱等[16]根据痛风临床表现的不同,将原发性痛风分为急性发作期、缓解期。急性发作期治宜清热化湿、通络止痛,自拟痛风

1号方(苍术、薏苡仁、牛膝、黄柏、车前草、玉米须、萆、山慈菇)。缓解期热毒之邪虽解,湿浊之邪缠绵,痹阻经络关节,治宜清热利湿、通络化瘀,自拟痛风2号方(苍术、薏苡仁、牛膝、络石藤、茯苓、玉米须、金钱草)加减。经上述治疗后,关节疼痛减轻,血尿酸显著降低。冯兴华[17]强调痛风性关节炎应分期治疗,认为急性期为湿、热、毒、瘀痹阻关节,治宜清热利湿、解毒祛瘀,方选当归拈痛汤合四妙丸加味;间歇期为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治宜益气健脾、化湿通利,方选四君子汤加味;慢性期为痰瘀胶着、虚实夹杂,治宜健脾益肾、化浊排毒,方选四君子汤合肾气丸加味。

4.3 经验方加减 靳红微等[18]观察痛风饮对实验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治疗作用机制的研究表明,痛风饮具有良好的抑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炎症,主要抑制前炎症因子IL-1β,其次抑N-级炎症细胞因子IL-6等途径,从而达到抗炎的效果。韩宏妮等[19]通过观察痛风合剂(痛风1号、痛风2号)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实验,得出痛风1号能显著抑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右后踝肿胀度、血清IL-1β、TNF-α水平及关节滑膜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尿酸盐晶体沉积;痛风2号可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的血尿酸水平。

4.4 经方治疗 陈光亮等[20]研究加味四妙汤对动物痛风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结果发现,加味四妙汤能明显降低大、小鼠血清尿酸水平,增加尿酸相对排泄量;显著抑制尿酸钠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关节肿胀度,改善大鼠步态,降低关节浸出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含量。肖碧跃等[21]研究发现,桂枝芍药知母汤组大鼠血清中IL-1含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组(P < 0.01),血清中IL-4的含量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组(P < 0.01),

且关节液中白细胞渗出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 < 0.05)。

李宝龙等[22]观察丹溪痛风加减方(由苍术、黄柏、防己、威灵仙、制南星、泽泻、车前子等组成)对尿酸钠结晶(MUS)致家兔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结果显示,丹溪痛风加减方高、中剂量可显著降低兔关节液白细胞数以及TNF-α、PGE2、IL-1β、IL-8水平(P < 0.01或P < 0.05),减轻关节及软组织水肿和炎细胞浸润、变性坏死。

4.5 单味药物治疗 王斌等[23]观察虎杖提取物对模型大鼠滑膜组织黏附分子与核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虎杖提取物组可显著减少ICAM-1和NF-kB p65蛋白的阳性表达面积及吸光度值,可能是通过抑制大鼠滑膜肌组织中ICAM-1和NF-kB p65的异常表达与激活来发挥对痛风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Ma Y等[24]观察鸡矢藤提取物(EPS)对MSU诱导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EPS能抑制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炎症反应,显著抑制滑膜组织中的TNF-α和IL-1β,并且还抑制TNF-α和IL-1β的基因表达和NF-KB的生物活性(P < 0.05)。Yao L等[25]在蛋白芯片基础上观察穿山龙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研究发现,穿山龙可分别上调7种和下调7种蛋白质,其中TRAIL蛋白和神经纤毛蛋白-2被认为可能是穿山龙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作用机制的关键。

4.6 针灸治疗 胡丰村等[26]采用火针点刺疗法治疗急性痛风关节炎,选取患者局部高度肿胀的络脉进行火针点刺,深度为0.3~1.0寸,有效率占85.00%。朱其广[27]运用三棱针点刺放血配合拔罐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主穴取阿是穴,配穴取血海、阴陵泉、阳陵泉、三阴交、曲池等,共治疗患者42例,痊愈率为78.57%。宗静杰等[28]将4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治疗组)和西药组(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温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尿酸的影响,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治疗组、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5.00%、75.00%;治疗组能显著降低血尿酸值、症状积分指标。各项指标自身前后比较及与对照组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4.7 内外合治 多数医家认为,应用中药复方进行内服和外敷兼用的方法,可以达到相对于西药单一靶点治疗更好的效果。王建国[29]采用自拟泄浊化瘀口服合六神丸外敷治疗60例痛风患者,经治1~2个疗程,患者治疗前血尿酸(655.00±67.50)μmol・L-1,

治疗后为(415.30±48.70)μmol・L-1,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李靖杰[30]将30例患者用痛风加减方(苍术、灵仙、制南星、泽泻、红花、羌活、土茯苓等)内服,配合中药四黄散(生大黄、黄芩、黄连、黄柏)外敷,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有效率为90.00%。甘文魁[31]用加味四妙散加减内服,并在上方基础上,加用活血舒筋、通络止痛中药煎水(牛膝、海风藤、忍冬藤、桂枝、宽筋藤、红花等),用毛巾浸药液熏洗患处。每日1次,每次30 min,共10 d,治疗痛风患者30例,有效率为96.67%。

4.8 中药熏洗法 于莉[32]分期辨证运用中药熏洗方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患者26例,急性期辨证为湿热互结、气血壅滞、经络不通所致,用中药熏洗1号(苍术、黄柏、牛膝、忍冬藤、丹参、赤芍、防己、茵陈);缓解期辨证为脾虚失健、湿浊内生,用中药熏洗2号(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山药、木瓜、威灵仙、土茯苓、秦皮)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施财富[33]对42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中药熏蒸治疗,并设立对照40例进行观察。湿热为主者,药用苍术30 g、薏苡仁30 g、红花20 g、川乌15 g、威灵仙15 g、艾叶20 g、木瓜20 g、牛膝20 g、茯苓20 g。痰浊为主者,药用苍术20 g、生半夏20 g、制南星20 g、艾叶20 g、红花15 g、王不留行40 g、大黄30 g、海桐皮30 g、葱须3根。中药熏蒸组痊愈16例占38.10%,好转25例占59.52%,无效

1例占2.38%,有效率占97.62%。

4.9 其他治疗方法 痛风发病与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饮食治疗在痛风性疾病治疗、预防急性关节炎发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已成为广大风湿病医师的共识。陈杰[34]通过用YL-Ⅱ型营养计算机计算出两组患者每日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嘌呤摄入量,并测定其治疗前后血尿酸值,观察饮食治疗对痛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结果采用饮食治疗的痛风患者,其临床症状及血尿酸值改善明显大于对照组(P < 0.05)。

在积极控制饮食的同时,运动疗法也不能忽视。杨聪等[35]对186例行运动饮食疗法的男性HUA、痛风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6例坚持运动控制饮食并且体质量、血脂达标的患者,不用服药,2年痛风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UA、TC、TG、LDL-C、GLU、BMI指标明显减低,HDL-C的水平有一定升高,与参与运动饮食调控前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由于痛风发病的特点,不少老年痛风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应该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加强心理疏通,从而提高疾病的预防效果。刘霜梅[36]采用SCL-90、SAS、GDS及自编一般资料,对41例老年痛风患者进行心理健康自评调查,结果41例患者的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常模组

(P < 0.05);研究组与国内常模组SDS、SA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5 展 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蛋白、高嘌呤、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逐渐在增加,代谢性疾病亦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痛风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目前,对于痛风的治疗我们应以预防为主,既病防变。中医药在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痛风慢性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对于痛风疾病本质的认识还处于发展与探索阶段,对于痛风的中医证候、辨证分型、对症治疗等认识尚没有统一,还需要我们继续进行研究探索,争取为中医药治疗痛风开辟出广阔的前景。

6 参考文献

[1] Arromdee E,Michet CJ,Crowson CS,et al.Epidemiol-ogy of gout:is the incidence rising?[J].J Rheumatol,2002,29:2403-2406.

[2] 彭介寿,何国坚.痛风病中医辨病之我见[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3):1.

[3] 宋绍亮,孙秀霞,李嘉庆.痛风论治新探[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5,19(4):244.

[4] 熊曼琪,邓兆智.内分泌科专病与风湿病中医临床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479-483.

[5] 考希良.从毒邪角度探讨痛风性关节炎中医病因病机[J].环球中医药,2011,4(6):460-461.

[6] 潘善余.痛风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浅探[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28(3):12.

[7] 刘孟渊.痛风的中医病机探析[J].中医研究,2004,17(1):5-8.

[8] 范琴舒.痛风病机与分期证治探讨[J].浙江中医杂志,2007,42(2):74-75.

[9] 卜德勇,卜宝云.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经验[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0,2(6):41.

[10] 蒋唯强.试论痛风从脏腑辨证论治[J].浙江中医杂志,2000,35(1):299.

[11] 李素芝,张志刚,杨永勤,等.高原地区痛风流行病学调查及中医辨证分型研究[J].西南军医,2011,13(5):828-829.

[12] 李中南.老中医王正雨辨证治疗痛风的经验[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0,22(3): 218-219.

[13] 骆传佳,何启会,祝佳,等.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痛风32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6):60.

[14] 钟秋生.邓兆智治疗痛风经验[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9(17):235-236.

[15] 方策,刘元禄.辨证分型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68例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5,19(3):232-233.

[16] 张钟爱,钱伟.从湿论治痛风病的体会[J].江苏中医药,2006,27(4): 281.

[17] 刘宏潇,冯兴华.冯兴华分期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经验[J].中医杂志,2012,53(21): 1814-1815.

[18] 靳红微,杨红霞.痛风饮对实验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治疗作用机制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08.

[19] 韩宏妮,姬艳波,陈立忠,等.痛风合剂治疗高尿酸血症及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0,18(1):9-11.

[20] 陈光亮,段玉光,李莉,等.加味四妙汤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性关节炎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14(3):48-52.

[21] 肖碧跃,赵国荣,曾序求,等.桂枝芍药知母汤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细胞因子IL-1、IL-4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1,17(12):16-18.

[22] 李宝龙,韩玉生,刘旭,等.朱丹溪痛风加减方对MUS致家兔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J].中医药学报,2011,39(3):45-47.

[23] 王斌,侯建平,李敏,等.虎杖提取物对模型大鼠滑膜组织黏附分子与核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8,19(6):434-437.

[24] Ma Y,Zhou LL,Yan HY,et al.Effects of extacts from scandens(LOUR) Paederia MERRILL(Rubiaceae) on MSU crystal-induced rats gouty arthritis [J].Am J Chin Med,2009,37(4):669-683.

[25] Yao L,Dong W,Lu F,et al.An improved acute gouty arthritis rat model and therapeutic effect of Rhizoma Dioscoreae Nipponicae on acute gouty arthritis based on the protein-chip methods[J].Am J Chin Med,2012,40(1):121-134.

[26] 胡丰村,陈飞,郑润杰,等.火针点刺放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临床观察[J].中医正骨,2007, 19(1):9-10.

[27] 朱其广.点刺放血配合拔罐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2 例[J].中医外治杂志, 2008,17(2):43.

[28] 宗静杰,高宇,王淑颖,等.温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20例[J].四川中医,2011,29(3): 115-117.

[29] 王建国.清热泄浊化瘀口服方合六神丸外敷治疗痛风关节炎6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7):1177.

[30] 李靖杰.中医内外合治痛风性关节炎临床比较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13):138-139.

[31] 甘文魁.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0 例[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 8(4):55.

[32] 于莉.中药熏洗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体会[J].中医中药,2011,9(6):298.

[33] 施财富.中药熏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2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 2004,25(9):34-35.

[34] 陈杰.痛风的饮食治疗[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1):14-15.

[35] 杨聪,吴彦民,黄谦,等.高原地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运动饮食调控疗效观察[J].西南国防医药,2011,11(1):64-66.

[36] 刘霜梅,苏海丹,黄春燕.老年痛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干预[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3):1632-1633.

[37] 殷海波,石白,张锦花.基于痰浊致痹辨治痛风[J].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8):94-95.

篇5

【关键词】痛风;健康指导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28-02

痛风是嘌呤代谢异常致使尿酸合成增加而导致的代谢性疾病。肾功能异常时由于肾脏的尿酸清除率下降也会引起尿酸水平上升。血浆中的尿酸达到饱和,导致尿酸单钠结晶沉积在远端关节周围相对缺乏血管的组织中。这种结晶的出现可导致单关节或者多关节的急性炎性滑膜炎。痛风在男性中较为多见,拇趾是最常见的受累区域,50%~70%初次发病发生于此。90%的痛风患者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期会发生第一跖趾关节受累。其他可能受累的足部区域有足背部、足跟以及踝部。除了累及关节之外,尿酸结晶还可以沉积在皮下,被称作痛风结节。德国乌尔姆大学的Dietrich Rothenbacher等通过分析英国一个队列研究的数据库(包含在2000年~2007年期间所有被诊断为痛风的23857例患者,20岁~89岁),以明确:痛风的总体复发率为2.68例/每100病人年。因此,痛风的健康指导必不可少:

1概念

1.1 西医概念:痛风(gout)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水平增高,和/或尿酸排泄减少而导致尿酸盐在组织沉积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由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沉积所导致的反复发作的急、慢性关节炎和软组织损伤,尿酸性肾结石所导致的痛风性肾病。

1.2 中医概念:痛风石因饮食失宜,脾肾不足,外邪痹阻,痰淤沉积于关节周围,以第一跖趾关节、足背、足跟、踝、指、腕等小关节红肿剧痛反复发作,关节畸形,形成“痛风石”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证类疾病。[1]

2饮食指导:

2.1痛风的发病与食物中的嘌呤含量密切相关,若进食高嘌呤食物就会增加体内尿酸,诱发痛风,食物中嘌呤的含量与食物种类、烹调方法等有关,根据食物中嘌呤的含量可分为高、中、低嘌呤3类食物,正常人每天嘌呤摄人量600―1000mg,痛风病人在关节炎发作时,则每天不宜超过100--150mg。避免高嘌呤食物,主要包括动物内脏、沙丁鱼、蛤、蚝等海鲜及浓肉汤,中嘌呤食物宜限食,主要包括鱼虾类、肉类豌豆等,而各种谷类制品、水果、蔬菜、牛奶、奶制品、鸡蛋等含嘌呤最少。应多食碱性食物,如白菜、油菜、胡萝卜、瓜类等黄绿色蔬菜,可促进尿液中尿酸溶解,增加尿酸排出量,防止形成尿酸性结石。

2.2 应避免暴饮暴食或饥饿,采用低热能膳食,每天脂肪摄入量应低于50克,以植物性油脂为主,不食或少食油炸、油煎食品,因脂肪会影响尿酸的排泄。

2.3 忌饮各种酒类,尤其不能酗酒,酒中所含的乙醇能使血中乳酸浓度升高,它可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分泌,可降低尿酸的排出,同时乙醇还能使尿酸合成增加。

2.4为促进尿酸的排泄,宜多饮水,每天饮水2000―3000ml,使每天尿量保持2000ml以上,饮水间隔应尽量均匀,同时应避免应用促进尿酸增高的药物:如双克、速尿等。

2.5 多吃含钾量高食物,如香蕉、西兰花、西芹等,钾质可减少尿酸沉淀,有助将尿酸排出体外。

2.6痛风症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等关系密切,故应限制热能,降低体重。热能摄入量根据个体病情而定。[2]

3日常生活指导痛风病程缠绵,并且反复发作,行动不便,生活质量下降,容易出现忧郁,焦虑等不良生活情绪,痛风的发病与个人的心态有着密切的关系,紧张,疲劳,焦虑等容易诱发痛风的发作,护士应耐心疏导患者,使患者明确知道,合理的生活起居,良好的心态,配合正确的饮食,适当的锻炼及药物等综合治疗,对纠正代谢紊乱和消除疼痛症状有很好的效果。故要劝慰患者减慢行为节奏,消除各种心理压力,保持豁达开朗的心境和稳定的情绪、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指导家属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具体解决其不便,减轻其痛苦。[3]

4运动指导

4.1不宜剧烈活动一般不主张痛风患者参加剧烈运动或长时间体力劳动,例如打球、跳跃、跑步、爬山、长途步行、旅游等。这些剧烈、量大、时间长的运动可使患者出汗增加,血容量、肾血流量减少,尿酸、肌酸等排泄减少,出现一过性高尿酸血症。另外,剧烈运动后体内乳酸增加,会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可暂时升高血尿酸。目前已有大量资料证实,剧烈或长时间的肌肉活动后,患者呈现高尿酸血症,在这种情况下不利于患者痛风病情改善,还可能诱发痛风关节炎,因此痛风患者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的体力活动。

4.2坚持合理运动方法痛风患者不宜剧烈活动,但可以选择一些简单运动,如散步、匀速步行、打太极拳、跳健身操、练气功、骑车及游泳等,其中以步行、骑车及游泳最为适宜。

5 用药指导不可擅自用药,尤其是阿司匹林、青霉素、利尿药、抗结核药等,这类药物有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的副作用,而高尿酸常使痛风发作,引起脏器器质性病变,甚至痛风性肾病肾衰等。

6中医预防保健:推拿:根据关节炎症和疼痛部位取相应关节的主要穴位,采取平、推、拿、按、捻、搓、摇等手法,由轻到重进行。穴位按压:可取穴阴陵泉、丰隆(利湿作用),足三里(健脾胃),肾俞、太溪(排尿酸作用),曲池(清热)等,对痛风有预防和保健的作用。

7 小结

痛风(gout)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日益变化,相关医学知识的缺乏,工作压力增大等各种因素的产生,使得痛风的发病率有所增加,并且年轻化。

参考文献:

[1]张镜人,裘沛然,颜德馨等.上海市中医病症护理常规(第2版).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4:89

篇6

【关键词】健康指导;痛风;因素;现状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441-02

痛风为临床常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有尿酸性肾结石、肾炎、关节畸形、关节炎等。痛风不仅侵犯骨和关节,而且容易累及肾脏和心血管系统。现今我国的各项物质生活富足,人民的饮食也多样化,但由于对饮食知识的不了解,故发生此疾病的几率明显增加[1-2]。因此,加强对痛风发生因素的研究,并且提出相应的健康指导,对减少痛风的发生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痛风的发生因素

1.1 痛风的相关危险因素:痛风在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生,但最常见的是40岁以上中年男性,男女的发病比例是20:1。高血压、饮酒、肥胖为发生高尿酸血症最主要的危险原因,食用海产品、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肾脏结石、糖尿病与痛风密切相关[3]。在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中,虽然先天性嘌呤代谢紊乱是其主要原因,但高嘌呤食物对于具有痛风危险因素者而言,是发病的促进因素,而患者常伴发的肥胖、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等均与饮食有关。降低血尿酸水平是治疗慢性痛风的关键环节[4]。

1.2 痛风的诱发因素: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的疾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长期饮酒史、大量过多食用海产品、饮水量过少、大量长期使用利尿剂、劳累、情绪激动、潮湿寒冷都是痛风的诱发因素。根据崔月丽等的研究,不同年龄痛风患者痛风发作的诱因不完全相同:青年患者(20-44岁)以高嘌呤、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和饮酒为主,中年患者(45-59岁)以饮酒和劳累为主,老年患者(60岁及以上)以利尿剂等药物的应用为主。

2.健康指导

2.1 饮食指导:

2.1.1 限制嘌呤类食物的摄取。痛风患者应长期进食嘌呤含量比较低的食物,不可食用海参、海鱼、香菇、扁豆、黄豆、酒等饮食。患者可以食用的物品有核桃、奶油、蜂蜜、洋葱、青椒、白菜、鸡蛋、米、面等。

2.1.2 多食含嘌呤低并含有碱性的饮食。这类食物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体内的血清尿酸的浓度,可让其尿液表现为碱性,可让尿酸顺利排出体外。患者应多食用水果和蔬菜,比如:草莓、香蕉、柑桔、洋葱、土豆等,少食酸性食物。

2.1.3 采取低热量、低盐、低脂、适度蛋白质膳食。因痛风症患者多伴有肥胖、原发高血压病及糖尿病,故应降低热量摄入,降低体重,每日热量一般维持在1500-1800kcal。蛋白质可根据体重按照比例来摄取,lkg体重应摄取0.8-1g,全天在40-65g,以植物蛋白为主,动物蛋白可选用牛奶、干酪、鸡蛋等作为蛋白质来源,少吃肉、禽、海鲜类含嘌呤较高食物。饮食应偏向清淡少油,脂肪的摄人应限制在每日60g以下,痛风并发高脂血症者,脂肪摄取应控制在总量的20%-25%内,应适当限制在50g/d左右。每日食盐摄人量为2-5g,不吃有刺激性的辛辣食物,如辣椒、大蒜、洋葱、花椒、茴香之类。

2.1.4 鼓励患者多喝水,少喝汤以促进尿酸排泄:每日坚持饮用2000-3000ml的白开水[5],保证尿量在每天2000ml以上,使尿的PH值控制在6.2-6.8,防止尿酸在尿路中结晶沉淀形成结石。患者应采取主动积极饮水的态度,饮水的最佳时间是在两餐之间、晚间、清晨。汤中含有大量的嘌呤成分,患者应少喝肉汤、鱼汤、鸡汤、火锅汤等,建议多喝含有矿物质的苏打水,以利改善患者体内的酸性环境。

2.1.5 严格戒饮各种酒类,适量饮用饮料。有大规模前瞻性研究证实,酒精与尿酸水平呈直线相关关系。酒精会使体内乳酸增加,而乳酸可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乙醇能促进嘌呤分解而直接使血尿酸升高;酒类(尤其是啤酒)本身就可提供嘌呤原料,极易诱发痛风。酸奶因含乳酸较多,对痛风病人不利,故不宜饮用。蜂蜜含果糖亦较高,不宜食用,咖啡、浓茶也不宜饮用。

2.2 运动生活指导:

2.2.1 适当的运动可以预防痛风的发作,减少内脏脂肪,增加尿酸的排泄。适合痛风病人运动的项目有:游泳、骑自行车、慢速短程小跑、太极拳、气功、广播操、快步走、打网球、乒乓球等耗氧量大的有氧运动。运动时心率要维持在100次/分钟,以身体微微出汗,稍感乏力,休息后即可恢复为宜。运动的时间以午睡后和晚饭前这段时间为宜,每周运动3-5天,每次30分钟,但不适合剧烈的,竞技性强,消耗体力较大的运动项目。运动时应防止关节受伤,因人而异的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2.2.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规律有常,保证睡眠,维持适当体重。晚上睡觉应当注意关节保暖,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受潮,不暴饮暴食,不酗酒,不过度疲劳,不精神紧张,不穿不合适的鞋子。

2.3 用药指导:遵从医嘱坚持服药可以控制痛风的急性和反复发作。在急性期主要用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缓解症状,主张:这三种药应早期、足量使用,见效后逐渐减停;在发作间歇期和慢性期降尿酸首选抑制尿酸生成类药物别嘌醇[6]。坚持正确地服用药物对尿酸维持在正常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应当定期检测血尿酸值,1-3个月检查一次,以便调整用药和防止心肾尿酸性结石。

2.4 心理指导:痛风是一种通过合理控制饮食,适当体育运动,正确用药,规律生活可以减少发作的疾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心情抑郁、焦虑,消除各种心理压力,尽量保持情绪平和,心态平稳。

3.小结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全身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率不断增加。WHO/ISH(1999年)将高尿酸血症作为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标志物,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疗是十分必要的。虽然痛风目前还无法完全根治,但是通过对其发生因素的研究,能够有效地防止患者出现高危因素,控制此疾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邵继红,奠宝庆,徐耀初,等.南京市社区人群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流行病学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2003,14(4):305-309.

[2] 马玲,陈红.痛风病人的护理52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17-18.

[3] 张学顺,于文广,于丽霞,等.山东省海阳市社区居民高尿酸血症痛风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5(4):216-219.

[4] 施桂英.治疗慢性痛风石痛风的新策略[J].中国医学论坛报.2007,3(29):B5.

篇7

关键词:痛风;尿酸;治疗

近几年来,国内外痛风患病率逐年增加为0.84%,人口普查发病率约占9.6%[2,3]。目前发病较前年龄更小,病情严重性越重[4]。其增高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某些疾病如:肥胖,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器官移植等。(2)某些药物的使用会提升血尿酸水平。如:利尿剂,脱水剂、低剂量水杨酸的使用。(3)普查面比以前更深入,或高发地区人口向低发地区移民增多等因素。(4)部分病人就诊太晚,已存在肾功能不全,尤其终末期肾病使血尿酸排除减少,生成增加,使痛风变得更加难治[5]。有人证明血尿酸水平与以后痛风发生率和首次发作的年龄之间均有直接关系[6]。目前痛风尚无根治办法,现行治疗的目的是及时控制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并降低尿酸水平,以预防尿酸盐沉积导致关节破坏及肾脏损害,本文综述了近年痛风防治的主要概况。

1预防为主

1.1控制痛风,首先是每日的身体锻炼和控制体重在60多个临床试验基础上[6],1项前瞻性研究观察了50000名男性12年,观察中有730例新发病例。后者仅有痛风石或尿酸盐结晶。从饮食角度研究提示:红肉类饮食会增加痛风的风险,不能作为健康饮食。但日常1-2样菜品并不会增加痛风的风险,可能是因为低脂摄入的结果。鱼是一种重要的食物,可以增加痛风的风险。但很多前瞻性研究认为它有较强的心脏保护作用。如果确实需要,可以将鱼油作为代替品,因为它不含嘌呤。坚果、豆类、和富含嘌呤的蔬菜,尽管它们能增加痛风的风险,但发现它们对痛风的发作并无影响。同时还因为它们对防病有益,如降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的风险,综合考虑可以放开食用。最近有人认为维生素C能增加尿酸盐性痛风的发生,同时也能降低尿酸盐的水平,总的认为每天在0.5克的用量是安全的。

酒精摄入与高尿酸血症相关,并可诱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研究证明[7],乙醇代谢能使乳酸浓度增加,乳酸可抑制肾小管分泌尿酸,降低尿酸的排泄。同时乙醇能促进腺嘌呤核苷酸加速分解,使尿酸合成增加。啤酒是增加痛风风险的重要物质,但通过对酒量的随访,发现每天1小杯白酒不会增加痛风的风险[6]。如果患者需要心血管保护作用,可以适量饮白酒。

1.2痛风并发疾病的控制

在CARDIA研究[8]中发现:几乎所有的代谢综合征病人都并发高尿酸血症。并发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病人的体重指素(BMI),空腹胰岛素水平、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增高,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1项由13位病员为对象的开放的非双盲对照组的试验表明[9]:降低热量和胆固醇,提高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饮食后将平均体重降低7.7Kg,血尿酸由平均9.6mg/dl(566μmol/L)降至7.9mg/dl(465μmol/L),发病率由2.1%降至0.6%。可能长期以来提倡痛风患者低嘌呤、低蛋白饮食,但低嘌呤饮食往往为高碳水化合物和饱和脂肪酸,能降低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不利于尿酸的排泄。长时间痛风与胰岛素抵抗呈恶性循环。因此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必须首先控制基础疾病。MRFIT研究[10]结果提示痛风病员心肌梗塞的风险增加26%,高尿酸血症增加11%的风险。因此心脏病、高血压等患者要严格控制原发病。肾功能不全、肾结石等与高尿酸血症可互为因果。必须尽早对因治疗这些疾病。

1.3避免使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

某些利尿药、脱水剂,特别是噻嗪类,虽然其利尿作用可促进尿酸的排泄,但同时也减少了肾小管对尿酸的分泌,最终导致血尿酸的升高。早有研究[11]显示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氯沙坦可抑制尿酸盐/阴离子交换,促进尿酸的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当与双氢克尿噻合用时,可缓解双氢尿噻的尿酸潴留作用。阿司匹林对肾脏排尿酸的作用具有剂量相关效应,即在小剂量抑制尿酸盐从肾小管分泌,使血尿酸水平增加,在大剂量时(大于3g/d)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而增加尿酸的排泄。研究表明[12],无肾脏疾患的老年人服药用阿司匹林75mg/d一周后肾功能和尿酸代谢即有明显改变,尿酸排泄减少。但当剂量增加至150mg/d和325mg/d后,尿酸排泄逐渐恢复到接近原始水平。目前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应用非常普遍,应引起痛风患者的注意。接受器官移植患者应用环孢素可抑制肾小管分泌尿酸,使肾脏对其清除减少而引起高尿酸血症,而利尿药物的应用及伴随的肾功能受损或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也能促进患者的高尿酸血症的产生。其他抑制尿酸排泄的药物还有青霉素,维生素B1,维生素B12,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烟酸,左旋多巴等均应尽量避免使用。

2急性痛风的治疗

2.1秋水仙碱为急性痛风的一线用药

痛风急性发作的24小时内服用秋水仙碱疗效最好,24小时后疗效降低。秋水仙碱可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肾功能衰竭,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肝坏死,癫痫发作,甚至死亡,应用时必须慎重。大多数患者在临床完全缓解之前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由于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相近,则限制了该药的广泛应用。

2.2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

NSAID成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药物。可选用其中任何一种,禁止同时服用两种或多种NSAID。否则疗效不增加,而不良反应增加。一旦症状减轻即逐渐减量,57天停用。

2.3当上述药物无效或产生不良反应时,可考虑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如强地松,起始剂量为0.5~1mg/Kg,3~7天后迅速减量或停用,疗程不超过2周。对单个或两个关节受累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关节腔内注射皮质类固醇可以缓解其症状。对NSAID禁忌或无效的多关节炎患者,亦可辅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类固醇。

2.4大多数患者在器官移植后需要用小剂量泼尼松维持治疗,这些患者一旦出现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可将泼尼松增加至0.5~1mg/(Kg·d)维持3~7天后逐渐减量,至2周停止。

值得注意的是:降尿酸药物不仅没有抗炎止痛治疗急性关节炎的作用,而且还会因不正确使用血尿酸下降过快,促使关节内痛风石表面溶解,形成不溶性结晶而加重炎症反应或关节炎迁移,故在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期不宜使用。

3间歇期及慢性期的治疗

经过饮食和体重控制,血尿酸水平仍在410~470μmol/L以上;痛风性关节炎每年发作2次以上;有肾结石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考虑降尿酸治疗。用药后能使血尿酸维持正常或接近正常,可以防止痛风的急性发作,防止痛风石形成,减轻肾功能损害。但在急性期应用可能会动员尿酸入血,诱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须慎重。

降低尿酸水平的药物有两类:促进尿酸排泄(苯溴马龙,丙磺舒,苯磺唑酮)和抑制尿酸生成(别嘌呤醇)的药物。选用原则:根据肾功能及24小时尿酸排出量决定。肾功能损害者,24小时尿酸排出量<600mg,用排尿酸药会造成尿酸盐结石,加重肾损害,故应选用抑制尿酸生成药物。血尿酸增高明显、或痛风石大量沉积者,可以两者合用。可以尽快降低尿酸,使痛风石消退。无论是选用排尿酸药还是抑制血尿酸生成药,用药剂量都可采用小剂量逐渐增量法,这样既可以避免大量尿酸盐在肾小管及间质沉积,引起急性尿酸性肾病;又可以避免血尿酸水平急剧下降而诱发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小剂量递增法还有利于发现药物不良反应。排尿酸的药物使用要同时加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并多饮水使每天尿量维持在2000ml以上,以利尿酸排泄。

别嘌呤醇被公认耐受性好,其生物利用度>60%,但有大约5%引起尿酸盐增加。其副作用严重的可以导致重症皮炎、间质性肾炎、脉管炎等致死性疾病。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减量使用。据报道其临床依从性差,只有18%的人能坚持服用至24月[13]。所以,目前急需新的抑制尿酸药诞生。对于反复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可预防性应用小剂量秋水仙碱。每日应用0.5~1.0mg可阻止痛风发作,减轻其严重程度。

4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的可能性随血尿酸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但高血尿酸症的患者只有5%~12%发展为痛风。除非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和放疗致细胞破坏增多血尿酸生成增加,通常认为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者血尿酸水平在470~530μmol/L无需降尿酸治疗。大多数学者认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之间并无本质上区别,可视为痛风的早期阶段。主要应寻找高尿酸的病因和相关因素,进行对因处理。血尿酸过高者应予别嘌醇治疗[14]。器官移植患者中痛风的患病率高,有明确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病史的患者,在移植后可同时根据肾功能情况给予降尿酸药苯溴马隆或别嘌醇等治疗,才可以减少痛风的发作。

总之,痛风虽然是一种看似不致命的普通疾病,但是高尿酸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和危害是很大的,其已发现的危害和防治的研究还只是冰山一角。为了开发更好的防治方案,需要我们今后更加深入的研究。

篇8

【关键词】痛风;临床特点;高危因素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27-02

在医学上,关于痛风的发病机理医学上还没有统一的看法,但是通常认为发病和尿酸程度和持续的时间有关。对我院在2010――2012年间收治的160例患者的临床痛风资料进行研究,将所得数据集结果录入Logistic软件进行处理,旨在找出痛风发病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理,为通风高危人群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的资料选自我院在2010――2012年间收治的160例患者的临床病历。选择我院同一时期内科门诊相关指标检查正常的患者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体检、流行病学询问、实验室检验等,对于患者的资料收集主要包括一般性资料、高血压、痛风病史、冠心病、出现肥胖症的年龄及症状、家族史等。

1.3 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预防医学会风湿病协会在1996年制定的原发性痛风诊断标准,其中男性血清内的尿酸含量>417umol/L,女性患者血清尿酸含量则>357umol/L。

1.4 统计学方法 对患者的临床病例进行整理并编码,并用FPO25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得数据用X2表示,若P

2 结 果

2.1 患者基本情况 在160例患者中,40-60岁之间的患者占52%,男性患者157例,女性患者仅3例,女性患者均为绝经后发病。

2.2 临床表现 ①首发部位、症状和体征:患者最先发病的部位绝大多数为跖趾关节第一节,有138例,占患者总人数的86.25%,踝关节8例,膝关节5例,腕关节4例,膝关节3例,足跟2例,其中6例患者伴有耳廓通风。②实验室检查:患者中仅有4例患者尿酸检验是正常的。③受累部位:出现但关节急性炎症交替性发作的有78例,两关节同时出现急性关节炎的有41例,三关节以上出现受累请款的有31例。④并发症:出现原发性痛风合并高血压的有78例,出现冠心病的有18例,出现糖尿病的有30例,出现高甘油三脂血症的有34例。

2.3 痛风与代谢病的关系 通过研究发现,对于出现高血压、家族史、冠心病、肥胖等均有增加痛风的风向。

3 讨 论

痛风又称为高尿酸血症,属于关节炎疾病中的一种,当血尿酸的浓度过高时,尿酸会以钠盐等形式沉积在关节、肾脏、软骨当中,形成痛风。此种疾病的主要临床病因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关节炎,对于患者的危害较大,对此,需要及时给予患者对症治疗,以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并实现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1]。

关于痛风的发病年龄及性别,国外研究此种疾病的最高发病年龄男性在51-62岁之间,而女性是在50岁以后,本文中的研究表明无论是单纯的高血压、冠心病,还是有家族病的患者,都是导致其出现痛风的危险性因素。痛风对于患者的影响较大,需要采取有效对症措施进行治疗,并控制相关的危险因素,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篇9

1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为本院针灸科门诊病例,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28~81岁,平均43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0年;伴随关节急性炎症25例,伴关节慢性炎症6例,伴高血压6例,伴糖尿病5例,伴冠心病1例。

全部病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5年)痛风的诊断标准,结合24小时尿蛋白定量试验、尿比重、血清肌酐和尿素氮等指标确诊为痛风病肾损伤。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治疗

取穴:A组穴为肾俞、中极、关元、血海、三阴交;B组穴为三焦俞、关元、血海、足三里、太溪。随症加减:伴关节急性炎症者加阿是穴、曲池、合谷、内庭;伴头晕者加风池、太阳;伴胸闷、心悸、睡眠差者加内关、神门。

操作:A、B两组穴交替进行,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4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2.2 中药治疗

中药组方:以四妙散加减苍术10g、牛膝15g、苡仁30g、黄柏12g、木瓜15g、五加皮15g、土茯苓15g,每日1剂,煎汤200mL内服,日服3次,10天为一疗程。

应用上述疗法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3 治疗效果

显效:症状、体征消失,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恢复至正常范围,计15例,占41.7%;有效:症状、体征好转,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有下降,计18例,占50.0%;无效:症状、体征及血清尿酸、肌酐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无明显改善,计3例,占8.3%,总有效率为91.7%。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尿酸、肌酐、尿素氮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比较见表1。

4 体会

篇10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关节炎 痛风性

AbstractObjective:To learn the effect of combin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to cure acutegouty arthritis.Methods:To cure 64 acutegouty arthritis patients in combin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Chinese medicine are used on flavor pills,at the same time,to cure in oral solution of NSAID(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Results:cure acutegouty arthritis for a week during stage of attack, later, effective percentage in all achieves 93.75%.Conclusion:The cure is prominent on combin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to cure acutegouty arthritis and it controls effectively the appearance of complication.

Key WordsCombin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arthritis;gouty

痛风性关节炎属于非根治性疾病,需要长期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而目前临床上尚缺乏一个合理、规范的治疗方案,所采用的治疗药物若长期服用都会对人体多个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积极研究、开发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规范其治疗方案就显得十分必要。笔者2008年8月~2009年12月收治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6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64例,男60例,女4例,年龄20~74岁,病程短者2天,长者30天,均为原发性痛风急性发作期来诊。痛风病史1~24年;痛风侵犯第1跖趾关节55例,踝关节4例,膝关节4例;高脂血症36例,高血压26例,合并糖尿病28例,痛风石18例。治疗组男30例,女2例;对照组男30例,女2例;两组资料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全部病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97年制定的痛风。

治疗方法:采用中西结合疗法,中药用四妙丸加味:土茯苓30g,蚕沙15g,萆莶草20g,苏木15g,苍术15g,黄柏15g,荜20g,生薏米30g,川牛膝15g,防己10g,忍冬藤30g,连翘20g,山慈菇15g,地龙15g,车前子15g,陈皮15g,丹皮15g,赤芍15g,红花15g,生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日服2次。同时予以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钠肠溶片50mg,每日3次饭后口服,并嘱患者多饮水,保证尿量在每日2000ml左右,同时碳酸氢钠1.0g日3次口服碱化尿液,以利于尿酸排泄;兼有其他病症者兼顾治疗。疗程1周。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症状全部消失,血尿酸下降>30%;②有效:症状减轻,血尿酸下降

结 果

治疗结果:痛风急性发作期经中西药治疗1周后,显效48例(75%),有效12例(18.75%),无效4例(6.25%)。总有效率93.75%。

讨 论

现代医学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特效药物是秋水仙碱[1],但秋水仙碱有严重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肾功能损害、神经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许多患者难于接受;非甾体类抗炎药消炎痛等虽有消炎止痛效果,但也有消化道反应、水肿、头痛及皮肤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因此从中西医结合治疗着手,取长补短,将是临床医师较好的治疗选择[2]。该病临床表现多属祖国医学热痹病范畴,传统认为是风、寒、署、湿、燥、火等六邪气杂至,痹阻经络,流注关节,客于肌肉筋骨,脉络不通而发病[3];但近年来有学者研究认为痛风性关节炎的基本病机并非由外感邪气所致,而是由于平素过食辛辣醇酒及膏粱厚味,兼素体阳盛或素体阴虚,日久导致脏腑积热,内伏毒邪;再遇劳倦内伤、饮酒饱食、膏粱辛辣等因素而诱发,即内生湿热毒瘀在外邪引动下痹阻经络关节肌肤[4]。中医治法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通络止痛为主[5]。

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灵枢》谓之“贼风”,《素问》谓之“痹”,《金匮》名曰“历节”,《景岳全书.风痹》中张景岳谓:风痹一症,既今人所谓痛风也[6]。现不少医家提出了不同见解,有学者认为,痹证是风寒湿邪而致病[7]。笔者认为痛风急性发作期属湿热痹症,其发病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又素食肥甘厚味及醇浆之品,脾胃运化不利,湿热内蕴,气血津液运气受阻,日久化湿热成浊毒,循经下注,瘀滞于关节,致关节红肿热痛,病机关键在于湿热、浊毒和瘀滞,故治疗宜清热利湿,化浊解毒,兼散瘀止痛。方中土茯苓、蚕沙、苍术、黄柏、萆、生薏米、川牛膝、防已、地龙、车前子清热利湿化浊,有抗炎、解热镇痛、消肿止痛、免疫调节作用。山慈菇、连翘、忍冬藤、生甘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其中山慈姑含有秋水仙碱成分,能抑制中性粒细胞对尿酸盐结晶的吞噬作用,从而达到消除炎症的效果;苏木、丹皮、赤芍、红花、川牛膝、地龙、莶草活血化瘀通络;陈皮有碱化尿液,改善体内pH值作用;药理研究:土茯苓、蚕沙、莶草、车前子、地龙、山慈菇、薏米、萆有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4],故该方对痛风急性关节炎有快速缓解的作用,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风湿科医生应用于痛风的治疗中。对于缓解期的治疗,首先应低嘌呤饮食,血尿酸仍高者,予以降尿酸治疗,肾功能中度以上损伤者及严重肾结石者可选别嘌呤醇抑制尿酸合成,其他患者可选苯溴马隆促进尿酸排泄,但都要从小量开始服用,逐渐加量,防止尿酸迅速下降诱发急性关节炎,同时定期监测尿酸,及时调整药量。

通过本次临床研究,我们认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能将西药疗效迅速、肯定的优势与中药作用缓和、毒副反应少以及减少急性发作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扬长避短,既能迅速地控制急性期症状,恢复关节功能,又能有效地控制间歇期BUA水平,预防急性发作,同时还能减轻不良反应,从而达到最佳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吉耀,廖二元,胡品津.内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9:1017-101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第2辑.1995:225.

3 吴,曾明,傅士平,等.不典型痛风患者的诊断体会[J].疑难病杂志,2004,3(4):236.

4 刘瑞萍,李万逸.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5(21):1721.

5 李宝实,吴学愚,何永照,等.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第2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5):379-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