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康复护理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7: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常见疾病康复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康复护理;护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R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88-02
在当今大力推行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康复服务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康复护理是人民群众的健康需要要。为使我国康复护理跟上国际康复护理发展趋势,做到基本上与国际接轨,并逐步满足广大病、伤、残者康复护理的需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康复护理教育现状的原因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1 康复护理教育现状
1.1多数临床护士没有接受系统的康复护理教育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业务逐渐普及,患者的病死率下降,病后残疾者及老年慢性病患者不断增加,为他们恢复残存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的能力、改善生存质量成为护理的重点。因此,以往的临床护理已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需要规范的康复护理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然而,目前各级医院康复医学科学的护士多数来自其他临床专业科室,没有经过系统的康复护理知识和相关的康复护理技能培训,她们在工作中仅能对患者实施疾病基础护理和少数的康复护理技术,如呼吸训练、排痰训练等,无法运用正规的康复护理治疗技术做好临床常见的康复护理工作。
1.2国内只有少数院校开设康复护理课程
我国在2002年8月第一次出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康复护理学》供护理专业使用1,但是,目前大多数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只把康复护理课程列为选修课2,,王元娇的教学现状作了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将康复护理设为必修课的占16,9%,将康复护理设为选修课的占48.5%,未开设康复护理课的占34.6%。
1.3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康复护理教育的质量。康复护理学老师既要懂护理学知识,又要有全面的康复学知识及康复护理技能。我国康复护理学老师大多来自其他教研室,他们中的部分人仅通过康复专业短期的培训和进修 ,缺乏临床康复护理的经验,无法保证康复护理学的教学质量。
1.4康复护理教材及技术操作规范有待统一
目前开设康复护理学的院校较少,教材多以自编教材为主,缺乏统一的教材。同国外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义肢矫形等专业教育教材的系统性、全面性及其发展状况相比,教材还在自编、混用的状态,这将制约国内康复教育的发展3,康复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目前尚无统一的康复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这势必会对临床护士及护理院校学生的康复护理技能的提高造成一定影响。
1.5部分院校康复护理实验室建设尚未起步
国内康复医学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而康复护理学刚起步,为使康的复护理教育做到基本上与国际接轨,让护理院校学生掌握熟练的康复护理技术,学校应具备设施完善的具有康复护理特点的实验室,国内只有少数院校开设康复护理课程,更谈不上实验室的建设。
2 加强康复护理教育对策
2.1开设在职短期康复护理培训班
随着康复医学向临床的不断渗透,以及整体护理模式在各级医院的普及,康复护理将成为各种老年病、慢性病的常规护理内容4.每个临床护士都应掌握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方法以及基本的康复护理技术,然而,目前国内大多数临床护士缺乏系统的康复护理知识的技能,开展短期康复护理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可根据医院工作的特点,并结合神经科、心血管科、骨科、老年病科等临床专科的需示,具有培训资历的学校可以利用康复护理的教学资源,举办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康复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班,使临床护士掌握规范的康复护理技术、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及社区康复护理等知识与技能,并建立考核机制,与有关部门合作颁发专科护理证书
2.2护理专业学生的康复护理教育
康复护理教育要从学校护理专业教学开始,各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均就开设康复护理课程,并确立护理专业教学计划中康复护理的专科地位,学校完成护理教育基本课程后,应进行康复专科护理知识学习,让广大护理专业学生接受系统的康复护理教育,为毕业后开展临床、社区康复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2.2.1适当增加学时 康复护理学教学总学时应达到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时间各占一半,康复护理基本技术和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教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内容,在课时分配上应突出重点。
2.2.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理论的讲授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分配上应突出重点,让学生学完理论后可用此理论解释康复护理技能训练中的实际问题。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采取示教、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角色模拟练习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发现问题、实践解决问题及创新的能力。在每节理论学习后,安排实际操作训练。通过反复的现场演示以及分小组进行模拟训练,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实践训练,使学生能够尽快掌握康复护理基本技术和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熟悉康复护理治疗技术,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帮助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达到康复护理的最终目的。
2.2.3改革考核方法 采取“理论考核成绩+实践课平时考核成绩+实践课期末考核成绩”的形式。理论考核:重点考核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课平时考核方式:阶段性复习考核、随堂抽查考核、创新能力考核等;实践课期末考核:重点考核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康复护理基本技术及临床常见康复护理技能。
2.3康复护理师资队伍建设
2.3.1培养护理专业教师 对新上岗及转岗的教师常规进行刚前培训,相关专业的理论培训和临床康复科室的进修均应达到6个月以上。上岗后仍应开展相关专业继续教育,参加校外各种会议进行学术交流,不断增加和更新专业知识,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安排专业教师轮流到教学医院康复科参加临床工作,定期轮流到国内外领先医院进行参观、学习和进修,以提高教师的康复护理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并且与各自从事的临床康复和教学工作的相关行业学会保持密切联系,以便掌握最新的专业动态,获取前沿学科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安排资深老师指导青年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将教学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带领年轻教师承接科研课题。支持和鼓励中青年老师接替老老师在社会各级学术团体中的工作,扩大青年教师的社会影响,提高他们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在实践中选拔和培养类别采用不同的经费投入办法。
2.3.2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必须注重教学学术水平的提升,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掌握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基本知识、教学的方法和规律,才能高质量地完成人才培养任务。可通过以下途径提高康复护理教师教学水平:一是为教师创造各种条件,二是制定各项支持政策;三是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的发展,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扩大学生的眼界。从教学角度,对教师准备的教案目标是否突出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并差距,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同行评估重在教学态度、教学技巧不同,教师同行的重点一般放在教师对本学科内容的掌握程度、掌握本学科最新知识和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等方面。
2.4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教材的基本构成包括目录、正文、作业、实验、图表、附录、索引各注解,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业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7.康复护理学目前尚无统一、规范的教材、教学大纲及康复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在教材建设上主导思想先解决教材的有无问题,再实现教材的优化配套。各类学校选用的教材内容应符合自己学校学生的特点及专业培养目标,有利于老师把握授课深度、学生掌握授课内容。另外,可由全国或各省大医院选派长期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和护理教学的中青年护理专家编写康复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做到既要注重理论性,又要注重实用性,既可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及康复护理技能考核,又可作为在校学生康复护理实践课考核标准。
2.5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
康复护理的实践训练要有专门的实验室,如对患者进行转移的训练、呼吸训练、辅助排痰及日常生活能力等训练,都需要一个安静、适宜的场景。实验室建设以分步实施和重在实用为原则,条件不成熟时可先利用康复治疗专业的实训基地,不断添置接近临床实习所必备的器材和设备,如牵引床、站立床、红外线、低中频治疗仪等,以达到模拟实习的效果,使康复护理与临床护理相结合,促进现代护理的全面发展。
康复护理是从基础护理中发展起来的一门专科护理技术,是一个新兴的专业,不可避免地存在不成熟或缺陷之处,今后还需紧跟临床专科护理岗位的变化趋势,不断完善康复护理教育,为培养符合新一代康复医学与护理学实际需要的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桂荣,施宇、赵明惠。康复护理现状与教育模式初探[J]吉林医学,2007,28(8):1040
篇2
关键词:脑梗塞 ; 急性病 ;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162-02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供血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软化, 病情相对危重[1]。除积极地配合治疗外, 做好基础护理, 对防止进一步梗塞、预防各种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 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通过对3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到在心理、呼吸道、肢体功能锻炼、褥疮和便秘的预防、饮食及出院指导等方面的护理, 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 临床资料
本组340例均为住院患者, 男158例, 女182例; 年龄最大93岁, 最小419岁,其中40-60岁40例, 61-70岁124例, 71岁以上176例。一侧肢体偏瘫22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CT扫描证实有不同部位梗死灶, 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
2一般护理
2.1心理护理
脑血管病发病急,患者往往对突如其来的生理功能障碍引起的日常生活困难难以接受。易产生恐惧、消极、悲观、烦躁的心理反应,表现为少言、淡漠、缺乏主动性,日常生活过分依赖他人,强化患者角色,对治疗缺乏信心。针对以上情况,护士应同时做好家属和患者两方面工作,适时给予心理支持,对患者家属应详细解释,说明早期加强肢体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对患者耐心开导,进行安慰、鼓励,讲解疾病有关知识,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进行相应护理,帮助其消除焦虑、恐惧心理,消除抑郁情绪,促其主动锻炼并说明主动锻炼的好处及对疾病预后恢复的影响,使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情绪和稳定心态,密切配合[1]。
2.2康复护理
2.2.1肩关节半脱位的预防及康复护理。应从发病早期开始,在患者卧、坐、站等时均应注意保持肩胛骨的正确位置,如采取患侧卧位、仰卧位时垫软枕于肩背部,使肩前屈。坐位时,将患肢放于前方桌面上。总之,采取早期预防措施和康复护理手段,可使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率降低。
2.2.2肩手综合征的预防及康复护理。由于患肢长时间不活动,肢位处于不良,尤其是过度掌屈位。因此应保持良好的姿位,尽可能不用患手背静脉输液,预防患者外伤等。早期护理可预防和减少肩手综合征的发生[2]。
2.3做好饮食及出院指导
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正确指导, 能促进疾病的康复,指导家属调理好三餐, 搭配好营养, 尽量做到色香味俱全; 对于食欲不好的,应采取少量多餐的办法, 尽量保证足够的热量。与此同时,要注意做好患者出院后的指导。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梗死的根本原因,应积极地治疗原发病, ,如高血压、糖尿病。饮食摄入注意多食蔬菜、水果、植物油,少吃蛋黄、奶油、动物内脏,可以进行适度的体力劳动, 促进血液循环、新陈代谢, 要避免情绪波动,保持良好的情绪十分重要[3]。另外要按时用药、继续坚持功能锻炼等。对于本组340例脑梗死患者, 出院后的一段时间,坚持定时电话回访和随访,跟踪指导, 使患者在出院后得到顺利的康复。经过悉心护理,本组病例均能良好地度过危险期,并在住院期间学会了自理知识,较好地杜绝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3讨论
脑血管疾病是危及人类生命和健康,致残率高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我们认为,一般以患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且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开始为宜[4],健康教育开始时间越早,患者恢复越快,早期康复护理能明显促进脑血管病人患者各项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以往研究表明[5],康复护理早期介入,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在整个康复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对患者的康复过程进行干预,需要护士和患者及家属的密切配合,从心理、生活、功能锻炼各方面给予正确的指导和精心照料,能使患者从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功能方面达到全面康复,为回归家庭,重返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
说明脑梗死的康复护理越早越好。作者认为,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进行性脑梗死表现,即可进行康复。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对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减少残障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可缩短病程,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参考文献
[1]黄晓兰,毛玲娣,孙英.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的临床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3,15(8):460~461.
[2]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篇3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骨折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取传统临床护理模式,试验组采取康复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以及手术治疗后的自理能力。结果试验组骨折愈合、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评分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折患者采取康复护理模式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骨折;传统护理式;康复护理;对照
临床护理干预对于骨折患者疾病改善有一定的影响,而不同的护理模式效果也有一定的区别。本文通过比较传统护理模式与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探讨分析不同护理模式对骨折患者疾病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骨折患者160例,根据随机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0例。对照组男56例,女24例;年龄18岁~65岁,平均年龄(47.05±5.69)岁;其中上肢骨折25例,下肢骨折35例,骨盆骨折17例,其他部位骨折3例。试验组男53例,女27例;年龄19岁~67岁间,平均年龄(48.15±5.57)岁;其中上肢骨折24例,下肢骨折34例,骨盆骨折16例,其他部位骨折6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部位一般资料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选160例骨折患者均根据其具体疾病情况采取相应的临床治疗措施,同时给予护理干预。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进行干预,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内容;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康复训练计划,给予患者康复护理干预。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情况以及自理能力情况。其中骨折愈合判定标准为以下:①痊愈:骨折患者的疾病症状及体征均消失,骨折愈合情况良好且关节肢体功能均恢复。②有效:骨折患者的疾病症状及体征改善显著,骨折愈合情况一般,关节肢体功能有一定的恢复。③无效:骨折患者的疾病症状以及体征无改善甚至恶化,骨折愈合不良,且关节肢体功能未恢复。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而患者的运动功能通过Fugl-Meyer评分进行判定,其采取百分制,评分越高则表示运动功能越好;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通过Barthel指数进行判定,其采取百分制,评分分值越高则表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骨折愈合情况比较
对照组中痊愈53例,有效13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82.50%;试验组中痊愈66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3.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7,P<0.05)。
2.22组自理能力比较
试验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为(88.25±19.6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58±15.71)分;Fugl-Meyer评分为(83.97±16.4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06±15.0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骨折作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一定程度上会致使患者出现活动受限、躯体功能障碍以及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肿胀,骨折部位疼痛、瘀斑、压痛等,骨折患者常由于其肢体活动受限而影响日常生活及自理能力[1]。因此,在对骨折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应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以改善其生活质量以及疾病疗效。本文结果显示,相较于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试验组骨折患者采取的康复护理模式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及Fugl-Meyer评分,提高患者的疾病治疗有效率(P<0.05)。在对骨折患者采取康复护理时,主要护理措施如下:①手术结束后,给予骨折患者热敷、冰敷等理疗措施,从而通过改善患处的血液循环来减轻患者的疼痛[2]。②在对患者进行骨折整复固定后,以休息为主,小范围按摩、被动活动为辅,使得患者的骨折端产生利于骨折愈合的应力,从而促进骨折的愈合[3]。③手术结束后3周~6周,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对患者进行相关主动、被动关节屈伸活动[4]。④手术结束后6周~8周,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关节屈伸、负重训练以及旋转运动等锻炼。通过适量以及适当的功能锻炼改善骨折处的局部血运,以促进局部血肿吸收以及骨折部位血管的再生,从而促进骨折愈合[5]。⑤骨折患者在进行功能锻炼的同时,可根据具体疾病情况采取活血化瘀药物、红外线照射、低频磁场刺激、热水浸浴或低中频电流刺激等理疗方式,或采取推拿、针灸或中药熏蒸等传统康复治疗,从而促进患者的愈合和康复[6]。综上所述,在对骨折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疾病治疗情况以及自理能力,较传统护理模式价值更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关玉东 单位:洛阳市第一中医院
参考文献
[1]张妍,李燕华.不同护理模式对学龄期骨折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4):506-508.
[2]褚夏芳,李玲芳.不同护理模式对骨折术后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6):2545-2547.
[3]杨红月.不同护理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4):26-27.
[4]毛美蓉,黄鸣红.循证护理模式对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杂志,2010,27(23):1778-1780.
篇4
【摘要】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病死率与致残率都很高,一旦发病,多数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如何做好这类患者的康复护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护理工作的一项艰巨任务。
【关键词】脑血管病 康复 指导
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病死率与致残率都很高,一旦发病,多数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据统计,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脑血管病、心血管病和癌症为65岁以上的人口中三大重要发病和死亡的原因。因此,如何做好这类患者的康复护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护理工作的一项艰巨任务。现将即墨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脑血管病患介绍如下:
1 病例资料 即墨市人民医院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脑血管病患者208例,其中脑出血16例.脑梗死84例,脑出血及脑梗后遗症108例。其中男134例,女74例,年龄35~84岁,平均年龄67岁。通过积极治疗和采取各种康复措施,除1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年龄较大出现多脏器衰竭死亡和1例脑梗死合并心脏病发生猝死以及1例脑出血患者死亡外,其余急性发病患者均取得明显治疗效果,患者心身得到最大限度康复,而留有后疑症者也大部分已经康复,少数患者肢体功能改善不明显。
2 护理
脑血管病常是突然发病,患者和家属都没有精神准备,对患者和家属情绪打击较大。
中风发生后,康复医疗应在急性期生命特征稳定就立即开始,是否强化治疗比普通治疗效果好,仍有争论。中风病人在发病头3个月中,功能改善最大,即使如此,康复医疗也应持续更长时间,以防功能减退。证明中风康复有效的证据并不像人们期望的那样,精心设计的研究十分必要。
一. 康复锻炼的原则:
1.早期性:康复医疗应在急性期生命特征稳定就立即开始,先被动,后主动。
2.全面性:肢体各个关节,各种肌肉功能都要运动到。
3.适量性: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进利,要在病人体力能接受范围。
4.要综合治疗:祖国医学针灸推拿,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应有帮助;可使用肌肉松弛剂,要为病人创造良好环境,防止跌倒,要重视病人心理治疗。
二. 康复锻炼方法:
应循序渐进.康复训练的原则是抑制异常的病理运动模式(如划圈步态),建立及发展正常运动模式;抑制肌痉挛,促进精细、技巧性活动的重现;尽早做瘫痪肢体的被动运动及按摩,防止关节孪缩及足下垂外翻。中风病人发病后2年内都是恢复期,此期间均应坚持肢体运动功能、言语等各方面的锻炼。
1.肢体功能训练 首先,根据康复评定的结果,根据患者肢体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区别,有针对性的制定康复护理计划。在专业的康复治疗项目,肢体功能与认知功能训练的基础上,临床护理工作人员也应该协助或指导家属有效地帮助患者,特别是卧床的患者进行的肢体被动锻炼2次/d,30min/次,防止肌肉萎缩,维持关节活动度;指导良肢位的摆放,防止肩关节半脱位以及痉挛模式的出现;指导家属进行床与轮椅的转移方法,从而更安全并快捷的转移患者。
2.智力训练 在系统的认知功能训练进程中,护理工作应从院内生活着手,鼓励痴呆病人多与人交流,营造各种社交氛围,改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常理性的提问和提醒或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反复加强患者的认知过程,从而刺激记忆加深,使遗忘速度减慢。
篇5
【关键词】 中老年;脑卒中;偏瘫后遗症;肢体活动障碍
脑卒中在中医领域里俗称中风,是突发大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者因脑血管疾病堵塞血管导致大脑缺氧、缺血。分为脑出血和脑栓塞,前者临床表现通常为头部剧烈疼痛、出现呕吐等消化道反应、更有甚者出现昏迷不醒;后者临床上更为多见,常见症状有:一侧肢体突然发生麻木或者无力、反应迟钝、面部一侧突发口角歪斜或麻木、言语吞咽困难、失去平衡、意识产生障碍或者发生四肢抽搐等1。脑卒中具有发病、致残、复发和死亡等概率较高的“四高”特点。患者多为中老年人,近年来呈现日益年轻化的趋势,临床有报道称发现仅7岁的年轻患者。其主要发病病因为动脉硬化,最终以多次脑栓塞和脑出血导致死亡。本文对150例脑卒中患者经过早期康复护理治疗后的预后情况进行统计整理,总结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抽选150例脑卒中患者经过早期康复护理治疗后的预后情况进行统计整理,其中男92例,女58例,年龄35—74岁,平均(57.5±3.7)岁;患者经头颅CT影像检查+临床诊断确认;脑梗塞103例,脑出血47例;首次发病141例,有7例为二次入院,2例复发三次。
1.2 早期康复护理方法
1.2.1 患肢摆放保持其功能位 床垫选择合适的,预防患者出现关节的挛缩、产生畸形。卧床:最好选用患者健康一侧卧位,保持忠侧关节伸展位,肩关节内旋、外展、屈度分别为15度、40度、40度,腕关节背伸位,膝关节弯曲约90°。患者患侧卧位时:头部下放软枕垫,让头与肩同高,头稍向前屈,后旋转躯干,上肢与躯干成角在于90°以上,健与患侧交替联合使用。
1.2.2 按摩与被动运动 做康复护理之前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按、摩、捏、揉按摩,手法轻缓舒适有节奏规律,不建议使用刺激性大的强度手法,每次按摩20分钟,每天三次,肢体按摩方向为从近端到远端,由轻到重,由浅到深,由慢而快,反复按摩。按摩后运动各个关节,首先活动大关节,注意使用柔和的手法,幅度不超过90°,每个关节运动4次/每天,反复10遍。
1.2.3 床上运动与座位训练 早期在床上让患者练习翻身,脑卒中患者作两侧双向摆动来带动躯干的左右移动,进行翻转时,患者健侧的手握住患手配合头移动。患者能独立进行翻身后,可提升到坐位训练,床头开始取30°卧位,每三天增加10°至90°时维持不变,有效预防性低血压的发生。然后开展坐位平衡训练,侧移至床边,患者用健侧腿协助患侧腿移动到床边外,此时躯干旋转向患侧腿,健手协助推至坐位。当躯干的控制能力有所加强时,训练健手持物移动,增加坐位平衡难度。
1.2.4 站立训练 在有专人保护情况下进行站立训练。双足跟踩地站立于床边,身体重心先集中在健肢,然后慢慢转移身体重心至患肢,逐步循序渐进地增长站立时间。
1.2.5 迈步训练 患者站立时间达到一定程度是,增加其迈步训练,先原地踏步,尽量要求患者抬高其前肢,康复人员站于患侧,健侧扶手杖,出杖,迈动患肢,身体重心逐渐向患侧转移,康复人员辅助患者的膝关节支撑,步行周期完成,逐步进行上下楼梯活动。
1.2.6 心理护理 多数脑卒中患者会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对康复训练感到怀疑,认为没有治疗效果,康复无望,郁郁寡欢,甚至轻生。相关心理护理①医护人员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与病患沟通,进行心理疏导与扶持,使其认识到康复是需要时间来完成的,应该树立克服困难、坚持不懈战胜疾病的信心。②督促患者积极进行康复运动训练,克服长期卧床的依赖性,鼓励患者使用健手带动患手进行刷牙、洗脸、穿脱衣物、进餐等日常生活。③向患者以小讲座的方式灌输医学知识,消除他们对疾病的认知错误,主动接受康复运动治疗,保证康复计划的顺利实施。
1.2.7 让患者拍手、用手指快速指鼻、写字、画画、翻纸牌等作业方法加强手的动作协调控制能力。
2 护理体会
2.1 本文150例脑卒中患者发病抢救成功后,都在早期进行了康复护理训练。其预后情况,150例脑卒中患者的综合自理能力都有明显增强,降低了对他人的依赖性。其中恢复步行者79例(52.7%),恢复坐位站位平衡者139例(92.7%),完全康复自理者31例(20.7%),良好的康复护理训练大大减少了肌肉萎缩、关节孪缩畸形、肩关节半脱位、足下垂、内翻等继发性肢体功能障碍,减少并发症的产生,降低死亡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康复疗效明显。且统计分析越早接受康复训练的患者其预后情况疗效越明显。
2.2 康复护理训练能够刺激脑卒中患者脑细胞产生部分功能性代偿,使其尽早建立新的神经系统联系,一般在患者发病后3个月内,是其神经功能恢复的最佳最快时期。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该积极和病人沟通开导,抓住这一最佳时机,做好长期坚持不懈的备战康复计划。
2.3 做好出院指导 ①让患者家属熟悉学会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方法步骤,坚持出院后也每天进行功能锻炼。②嘱患者尽量避免一些脑卒中的诱发因素,控制血原发疾病,如糖尿病患者坚持控制血糖。高血压患者注意控制血压在合理范围内,按时吃药,定期复查。③改变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如抽烟、熬夜、多荤少菜、酗酒、久卧久坐。④一旦再次发生脑卒中,迅速拨打120,争取最佳治疗时机;同时清除口腔异物,保持脑卒中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切忌不可自行乱服药。
参考文献
[1] 热比亚,严会荣,李红.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的护理体会[J].新疆医学,2009,19:110.
篇6
【关键词】肩周炎病患;综合治疗护理;疗效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78-01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加重,人们承受生活压力不断增强,促使出现各种疾病,肩周炎就是其中一种。其在医学上全称为肩关节周围炎,一般也称之为五十肩或冻结肩。该疾病的主要是因为肩关节由于承受太多压力,造成周围组织出现慢性炎症造成的肩部在再次承受压力或其他外部因素而出现缓慢疼痛或肩部无法正常使用的疾病。肩周炎发病缓慢,病情比较,若不及时诊治病人会长期承受疼痛带来的困扰。本研究随机选择2010年8月——2012年6月入住我院的60例肩周炎患者,对其中一半人进行基础治疗以及综合康复护理治疗,取得较大疗效,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0年8月——2012年6月入住我院的60例肩周炎患者,分别将这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34例,最小年龄为29岁,最大年龄为64岁,平均年龄为46.5岁。最短病程1个月,最长病程11年。56例患者为单侧疼痛,4例患者为双测发病,均为肩部障碍且移动疼痛。通过不B超、X光线拍片排除肿瘤的可能,均确认为肩关节周围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的比较上(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基础治疗 两组都进行基础的按摩治疗和物理因子治疗。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进行肩部按摩,动作要轻柔但是力度刚好足够,能够对肌肉起到一定揉搓力度为准。再通过磁疗法、冷疗法、超声波疗法等多种物理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具体方式如超声波疗法:一日一次,一次20min,三疗程结束,一疗程10d。其他治疗方式与超声波疗法大体相似。
1.2.2 综合康复护理
1.2.2.1 心理康复护理 心理护理主要是为了缓解患者紧张、消极的情绪。一般入院治疗的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和消极心理。这种消极心理对病情康复比较不利,如病人不配合护理人员进行康复训练活动等,因此护理人员要耐心地安抚患者去情绪,详细讲解治疗方法和效果以及配合治疗之后对病情的及早恢复的作用等,让病人逐渐增强自信心和消除紧张感,及早配合治疗,从而及早治愈。
1.2.2.2 常规康复护理 一般一个患者配置2名或3名护士进行护理。护理人员首先了解患者肩周炎状况,属于症状轻还是重,然后对患者讲解首先需要注意到事项:第一,出现疼痛期间应该及时救治,且尽量减少肩部压力,减少不必要的肩部动作,如向高处抬手拿东西等。进行简单的按摩,自己按摩或他们帮助按摩,必要时可以进行热敷,加快血液循环。第二,尽量不要使用止痛剂,过疼痛极其难忍,则可以再睡前服用一点止痛药,从而保障睡眠,减少疼痛感。第三,天气变化要注意肩部保暖,特别是睡觉时肩部尽量不要放在被子外面,避免肩部受凉。护理人员开始进行肩关节康复护理工作。首先,对肩关节障碍严重,完全僵硬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求患者做摇摆动作,动作要领:弯腰,双臂自然向下垂直,慢慢旋转,肩部距离身体距离逐渐变大,直到肩部撑开比较大程度后开始另一个个方向旋转,同样肩部同身体距离由小到大转变,直至手臂全部撑开,来回进行三次。或使用手臂向上靠墙运动,动作要领:患者背靠墙壁站立,双臂慢慢抬起直至贴合墙壁,或患者屈膝屈肘,同样患者背靠墙壁站立,双臂慢慢抬起直至贴合墙壁,尽量保持。一天三次,时间为15-20min。
1.2.2.3 肩周炎日常护理宣传 对所有患者进行日常预防知识宣传,要注意要劳逸结合,避免连续过度劳累,若肩部出现酸痛要进行热敷或自我按摩,有条件者经常到专业按摩中心进行按摩放松,若手臂长期处于一种姿势,要进行自我调整,如靠墙举手臂方式或者弯腰手臂自然下垂转圈方式,给肩部更多的活动,加快血液循环,避免肩部血液长期得不到加大刺激出现冷冻情况。睡觉时主要肩部的保暖。在需要进行较大幅度劳动或运动,如扛东西、游泳时要做好热身准备,如耸耸肩或者扩胸运动等,避免急剧转变造成的关节肌肉拉伤。同时,还需要多加摄入营养,多煲汤,多喝汤。
2 结 果
实验组有效和无效分别为8例和3例,19例疗效显著,基本治愈,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和无效分别为7例和10例,13例有较明显效果,有效率为66.7%。两组的统计学对比差异有意义(P
3 讨 论
肩关节周围炎是常见疾病,主要是因为肩部肌肉组织损伤受冻等造成的肩部活动障碍和疼痛疾病。目前对其的治疗主要是进行肩部按摩和物理因子治疗,通过按摩肩部,加快肩部血液循环,舒缓肩部损伤或手痛引起的内部淤青,缓解疼痛,同时利用物理治疗中的磁疗法、冷疗法、超声波疗法等方式对肩部进行刺激治疗,缓解肌肉僵硬造成的活动障碍。本研究中对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上综合康复护理,30例有19例痊愈,8例有效,有效率为90%,而仅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的对照组中,30例有13例痊愈,7例有效,有效率为66.7%。可见,综合康复护理对肩周炎的康复有明显疗效。本研究中使用的超声波疗法等物理治疗方法,主要是对患者肩部肌肉僵硬,血液循环慢,造成的肩部酸痛起到改善作用。通过声波或磁场的影响加快血液循环,从而减轻和消散疼痛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对身体的各种内脏器官进行调节,提高免疫力,加速损伤素质的恢复和再生。
研究中进行综合康复护理的常规护理主要是使患者肩部障碍的问题得到减轻,通过对手臂进行适度的拉伸和旋转运动,让肩部肌肉组织慢慢得到拉开,减轻僵硬感,同时这种方式比较简单,何时何地都能够进行,患者比较容易接受。进行心理康复护理主要是为了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消极心理,更好的配合护理人员护理工作。如,患者放开心情跟痛护理人员进行手臂舒展活动,从而能够及早地让肩部障碍和疼痛得到缓解。提倡预防护理知识宣传主要是为使在患者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肩部保养,避免不正确的行为活动造成的肩部组织拉伤或受冻,造成出现肩关节周围炎。
通过以上研究得出,肩周炎病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加注意肩部的护理,在运动时要避免突然性的大浮动活动肩关节,如游泳前要进行热身运动,将关节舒展开之后再进行,避免肩关节突然大幅度拉扯造成损伤。睡觉时应该注意肩部的保暖,夏季避免风扇直接吹着肩膀,肩部尽量不要暴露在被子外面,尽量穿有袖子的睡衣,减少肩周炎发病的可能性。本研究中,综合康复护理使27例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缓解,很大程度上减轻疼痛干扰,患者能够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可见,这种常规治疗、心理治理以及健康宣传综合在一起的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治愈肩周炎,值得在临床护理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武文英,崔月丽.综合康复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0,19(03):1526-1527.
篇7
【关键词】 快速康复护理; 结肠癌; 围术期; 疗效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7-0110-03
doi:10.14033/ki.cfmr.2015.07.054
结肠癌是消化道肿瘤中的常见疾病,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快速护理是近年提出的护理方案,是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对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降低应激与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为研究探索快速康复护理在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情况,笔者所在医院选取3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结肠癌患者30例,女10例,男20例。年龄45~75岁,平均(65.45±0.37)岁,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结肠癌,且所有患者均接受结肠癌手术根治术。将30例结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15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性别、病情、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1)不符合结肠癌诊断者;(2)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3)药物过敏者;(4)不同意、不配合实验者;(5)年龄>80岁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的护理下进行快速康复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3.1 术前护理 术前应对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增加对医生的信任,使得患者能以最佳状态进行手术。医护人员应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通俗但详细的手术及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从而能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措施[1-3]。患者不提前放置胃管,在术前再放置,手术麻醉效应消除后,立即拔出胃管。患者仅接受恒康正清做缓泻剂,对肠道做适当清洁工作。护理人员应做好良好的备皮,彻底清除患者手术部位的毛发以及污垢,做好消毒,并达到无菌,防止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1.3.2 术中护理 麻醉医师应制定个体化麻醉方案,将麻醉剂对患者的影响降到最低。
1.3.3 术后护理 做好手术切口处皮肤的护理,保证切口的干燥以及清洁,按时更换敷料,并进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的发生,对于留有引流管的患者,应保证引流管的通畅。对于术后轻微疼痛的患者,可不予以特殊干预,但患者术后出现较强烈的疼痛,则应积极进行干预,尽量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干预方式可选用硬膜外镇痛,也可选择适量吗啡镇痛。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感染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
观察组1例(6.7%)患者发生感染,对照组3例(20.0%)患者发生感染,对照组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4-5]。患结肠癌的患者越来越多,结肠癌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手术切除,但由于心理上的压力,加上手术的影响,常常对患者产生很大的应激反应,不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除此之外,结肠癌手术属于污染手术,常常产生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从而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有效的护理方案在结肠癌手术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6]。
快速康复护理是近年提出的护理方案。其主要护理措施是在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采用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方案,减少患者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由于手术或其他应激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及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借此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快速康复护理过程中,不仅是护理人员的工作,更是一个结合了护理、外科、麻醉科等众多科室医生的康复团队,各科室之间相互沟通、共同合作,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病死率,提高康复速度。
患者以及家属常常缺乏相应的医疗知识,不能良好地配合治疗,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宣教后,能大大提高其医疗知识,使患者避免做一些不利于治疗、康复的事情。患者轻微疼痛不需要进行止痛干预,防止掩盖机体传达的信息,而过度疼痛不利于患者的康复,甚至导致神经体液失调,严重者还会导致心动过速、心肌缺血等疾病的发生,此时则需要良好的止痛干预。医护人员应鼓励患者尽早进行简单日常活动,在患者术后1 d鼓励患者积极下床活动[7]。24 h后可给予流食,及时向患者补充液体,防止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并嘱咐患者遵照医嘱服用抗生素,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时刻注意患者术后切口处有无感染迹象,如出现疼痛、发热、肿胀等症状,一旦出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并及时进行对症治疗。
笔者所在医院为研究探索快速康复护理在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情况,特进行此次调查,将患者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患者感染情况进行总结、统计与对比分析。根据结果可以得出,快速康复护理能更快速的恢复患者肠道功能,缩短恢复时间,降低感染发生率。相比于其他护理方法,该护理措施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徐亚香,李琴,方方.快速康复理念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2):123-125.
[2]卢静,张鹏年,孙琳.快速康复外科新理念在结肠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13):1225-1226.
[3]李琼.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早期EN对营养及免疫功能影响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2):97-99.
[4]刘真莉,余英毅,王云燕,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结肠直肠癌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全科护理,2010,8(7):1792-1794.
[5]李萍,邹宏文,王昱.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8):72-74.
[6]冯彩玲.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结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康复效果[J].临床医药实践,2014,23(2):127-129.
篇8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42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735-01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骨科常见疾病,基本病因为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患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腰疼、下肢放射疼、不能久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方法并不统一,因此,探讨科学合理的临床康复护理方法显得尤为关键。我院对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制定了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方案,成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96例患者入院时,均通过腰椎X线平片、磁共振、CT、电生理等项目检查,符合我国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定标准。其中,男59例,女37例;年龄35-77岁,平均年龄46.1±9.3岁;病程1个月-3.7年,平均病程1.8年。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所有患者在治疗前,院方通过与患者本人或家属进行协商,均在治疗同意书上签字确认。
1.2方法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及临床症状表现,针对性的给予药物、牵引、针灸、中药熏蒸等不同方法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整体康复护理,具体康复护理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大多因长期受到病痛困扰,且反复发作,常产生抑郁、烦躁、焦虑等负性情绪,对患者病情及疗效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讲解病情及院方科研设备水平,让患者相信通过积极的配合治疗就能治愈病患;同时,与患者家属保持有效沟通,通过家庭的温暖逐步缓解患者压力,提升治疗效果。
1.2.2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期间必不可少的一个康复环节,通常在治疗10d后方可实施。功能锻炼需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初期强度不宜过大,循序渐进,根据患者腰背部恢复情况逐步调整锻炼计划,以达到雕节肌肉血管神经体液的目的。
1.2.3护理患者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以硬板床为宜,腰部可垫一薄垫,以减轻患者疼痛;此外,由于长期卧床可能导致压疮,护理人员应提醒患者多曲膝、多转换,以促进血液循环;患者恢复期需把腰腿伸直,坐立休息。
1.2.4出院指导患者出院时发放健康手册,护理人员需向患者详细讲解药物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免患者错服、漏服;强调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为每位患者制定针对性的锻炼计划,定期回访,查看锻炼效果;教育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对于患者日常的起床、站立、提物、家务劳动等活动要做好正确的姿势指导;嘱患者合理安排饮食,多吃营养易消化食物,防止便秘的发生。
1.3疗效标准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表现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种。显效:患者症状消失,工作和生活能力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但久坐仍会感觉疼痛;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出现恶化情况。
1.4统计学处理对患者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时,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
2结果
3讨论
篇9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中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1年10月在我院就治的急性脑中风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70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对照组5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护理的同时进行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随访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随访后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急性脑中风;早期康复护理;康复训练;预后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980-02急性出血性脑中风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它不仅病死率高,而且会给患者留下各种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近年来,国内相继报道早期康复护理对提高急性出血性脑中风后遗偏瘫患者的疗效、减少后遗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2]。而目前国内的早期康复护理脑中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为了学习国外先进经验,自2008年7月起对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出血性脑中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对象为2008年7月-2011年10月我院急诊科救治的急性出血性脑中风患者共120例,全组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3]。其中男性93人,女性27人,发病年龄37-74岁,平均年龄60.9±5.5岁。利用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70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症状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干预方法:全组患者先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包括控制血糖和血压,脑梗死患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包括疾病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但未进行经指导的自我锻炼。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在生命体征稳定48小时后便接受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流程如下:①以现代康复医学的易化技术为指导,综合运用Bobath、Brunnstrom、PNF技术以及运动再学习法,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促进体能和运动的协调,以上训练每周5次,每次45min。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训练:卧床期保持正确卧位,学习向侧卧位翻身。将患者的康复训练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③适当的心理支持。
1.3疗效评价:在人院时和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随访观察,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评价采用NIHSS评分指数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两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计算,分类资料用χ2检验进行统计计算,P
2.1两组护理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组护理干预后两周进行密切随访观察,记录分析两组患者预后,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前后NIHSS评分相比,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分数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前后NIHSS评分比较(χ±s)
组别例数护理前评分护理后评分对照组7017.7±5.114.0±4.7×观察组5018.1±5.516.9±4.8×#注:“×”表示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对急性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是影响其脑可塑性的重要因素,在脑损伤早期、后期和晚期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往的研究表明,功能训练对脑功能重组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运动可影响神经递质,并可上调海马区、皮质等部位的脑原性神经营养因素的基因表达[3]。所以,康复训练对脑功能重组有促进作用。在本研究中,早期康复组在偏瘫肢体痉挛、上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由于早期康复的介入促进了脑的结构和功能的重组,从而促进功能的改善。护理后较护理前偏瘫肢体痉挛评分高可能是与护理前患者处于休克期、肌张力降低,而随着时间推移进入痉挛期有关。护理一个月后大部分患者都经历了肌张力弛缓到增高的变化,甚至部分患者肌张力又重新恢复正常。
一般来讲,急性脑中风患者康复护理的时间越早越好,只要病情稳定48h以后,病人就可以介入康复性的护理[4]。脑中风后康复护理对功能恢复的疗效已得到证实,康复的最佳时间是是出血性脑中风后的3个月之内,6个月后基本停止。迄今没有证据支持药物对脑中风病人的康复有直接作用。急性脑中风发生后,病灶中心完全性缺血,短时间内出现不可逆性改变,药物治疗只能通过降低脑水肿,改善侧支循环等增加局部血液供应,促进坏死灶周围受损缺血组织部分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但完全坏死的脑细胞已不可能恢复功能。运动疗法可促进相关神经细胞发芽,形成新的轴突。早期康复训练还可以通过改善患肢的血液流动性,改善神经兴奋和传导功能,降低血液的粘滞性,预防血栓形成。本组资料表明,急性脑中风患者早期采取积极的康复护理在NIHSS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更明显的好转。
综上所述,对急性出血性脑中风患者早期采取综合的康复训练,能明显提高患者患肢恢复功能,加快改进患者偏瘫肢体痉挛程度,从而提高脑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Joachim Liepert,Heike Bauder,Wolfgang HR.Mihnertreatment-induced cortical reorganization VBafter stroke in humans[J].Stroke,2000,31:1210.
[2]方宝华,陈小梅,李涛,等.脑血管病临床与康复[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52-54.
篇10
康复专科护士培训心得体会(1)
首先,感谢院领导、科室主任、护士长的培养以及各位同事在工作上的支持,让我有幸参加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五届“康复专科护士培训班”。也非常感谢每位为我们倾囊相授的老师们,你们辛苦了。在为期两个月的培训中,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现将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在理论学习中,授课老师以渊博的学识、幽默风趣的讲解,不仅使我获得了康复科常见疾病(如脑卒中、脊髓损伤、颅脑损伤、糖尿病、颈肩腰腿痛等)的护理常规,护理要点,而且提升了我对骨科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知识,并且还学习了康复评定的内容及方法、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假肢矫形等方面的知识。
这次学习对我来说是理论与技能的提升,是理念、高度和技术的洗礼。首先,更新理念:如对康复有了新的认识,它不是疗养,不是患者的后期治疗也不是中医+理疗,而是对功能障碍者运用训练、补偿、增强等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等。其次让我认识到疾病早期康复的重要性,并掌握了新的技术:如清洁间歇导尿,神经源性膀胱/直肠功能训练,良肢位的摆放等,并对心肺康复的新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
临床实践不仅巩固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而且让我学会了如何管理病人,如何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如何做好带教工作,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临床实习阶段也是最紧张的阶段,在此我们每个人需完成理论结业考试、操作技能考试,ppt的制作与汇报;并于2014年10月29日到**县**筒中心敬老院开展了由**省康复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负责人、康复医学中心总护士长杜春萍和康复医学中心脊髓损伤病房副护士长**组织的以“康复护理在身边,老有所护功能健”为主题的社区实践活动。
这次的学习也让我有缘结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护理同仁们。我们在学习中互助,在生活中互相关心,从她们身上使我深切的感受到一个医疗职业者的谦虚、严谨的精神,踏实的工作态度,对病患的用心,对同事的呵护。
如果把以前的学习比作“量”的变化,那么这次的培训对我来说是“质”的飞跃,我们用自己的心去感悟,去体验,去领会。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这次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不读书行再远的路也只是个邮差。再次感谢各位领导给予我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我将学以致用,不断进取,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以专科培训为基点,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专科护士,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护士的心得体会(2)
从心做起,听似简单,其实不简单,如何才能够从心出发把我们的工作护士做得更好呢?好,即完美,完美的工作就要求我们全心投入,真诚相待。
记得在我的孩提时代有着这样的记忆:因为生病,心急如焚的父母把我送进了医院,本来就对医院有恐惧感,刚一进医院大门,就一直哭嚷着要回家,医生还说需要打针,于是在爸爸妈妈软硬兼施的诱逼下,来到了打针的地方,就见有位阿姨穿立脚点白大褂,戴着白口罩,头上还戴着一顶白色的帽子,全身上下都是白色,一手举着针,一手拿着棉签,面无表情地来到了我的面前,我越发害怕,吓得一直往后退,虽然被父母强行按住身体,但还是不停地扭动,就这样,折腾了老半天,那阿姨急了,大嚷道:“你再动,再动就给你多打几针!”还边责令母亲将我按得动弹不得,现在想来,如果当时那个护士不是那么隐,而是微笑症鼓励我,也许我就不会那么害怕了吧!
随着时光的推移,我慢慢地长大了,面对人生选择时竟然也戏剧化地做了一名护士,成了人们眼中的“白衣天使”,当我成为儿科护士的第一天起,我就告诉自己说:既然我也是一名儿科护士,就一定要用我的微笑来面对生病的孩子,改变我孩提时脑海中那咱面无表情,看上去让人生畏的护士形象。前不久,有一位6~7岁的小男孩的一句话让我更坚信我这样做是对的。第一次给这个小男孩做治疗的时候,我就像平时一样面带微笑一样走进病房,他就总是盯着我看,到了第二年,他哭吵着奶奶要找我给他打针,听他奶奶说本来有护士准备给他打针的,可他硬是不肯,握着小拳头不让人碰,偏要找我,于是我就去了,他看到我之后竟然不器了,只是乖乖地伸出两只小手由我挑选,我很诧异,为什么这个小男孩会有这样的举动,但当时没有问,只是在思考,接下来几天的治疗都由我为他进行的,可由于工作忙,打完了他的针,我便忙着我自己班上的事儿去了,好久没看到我,他就说打针的部位很痛,要奶奶找我去看他,我去了之后,边微笑着轻轻抚摸,边细声问道:还痛吗?他眨眨眼望着我说:不痛,其实一点都不痛。到了他出院的时候,我就问他,为什么每次打针都找我,而他说了句让我非常感动的话,阿姨,因为我想看见你对我笑。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于是我越来越能够感觉出护理工作的重要必。曾经有人说过。“拉开人生帷幕的人是护士,拉上人生帷幕的人也是护士。”是啊,在人的一生当中有谁会不需要护士的细致关心和悉心照顾呢?“护理工作是一门精细的世术。“护士要有一颗同情的心,要有一双愿意工作的手。”新形象的护士是会用她们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解除病人的病痛,用无私的奉献支撑起无力的生命,重新扬起生的风帆,让痛苦的脸上重绽笑颜,让一个个家庭都重现欢声笑语~“神话中天使的美丽在于她的圣洁与善良,而白衣天使的美丽在于温馨与微笑。”进入新的世纪,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我们的各项工作都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我想要塑造新时代护士的新形象就应该从心开始,从心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