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志愿服务活动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7: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益志愿服务活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益志愿服务活动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广大农民工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我叫周婕,是来自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一名医务工作者,也是一名普通的青年志愿者。自参加工作后,我就加入了医院的志愿者服务队。“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激励着我锐意进取、热忱服务,“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志愿服务事业伴随着我不断收获快乐和感动。

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全市的广大志愿者宣读《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活动倡议书》。

 

全市的广大志愿者朋友们、社会各界爱心人士:

农民工是我们城市建设的生力军,是我们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切实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让农民工生活得幸福快乐是我们大家的共同心愿。为此,我们特发出如下倡议:

篇2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创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2-0229-02

一、对象方法

(一)对象长沙医学院大学生

(二)方法

1、问卷调查法

在创意性活动现场随机发放100问卷,并通过随机的方法在大一大二大三各发放100份问卷,通过讲解目的和要求后秉着自愿的原则由其亲自填写问卷,同时在创意性活动现场填写问卷的同学不参与后面的问卷调查。总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91,问卷回收率为97.74%。

2、文献调查法

查阅有关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困境各方面的的文献,从中发现当下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急需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并根据相关信息编制问卷。

3、数据统计法

对回收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了相关图表。

4、访谈法

访谈参与“用手编织的诚意”活动的成员,了解其活动前后对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相关看法的差异。

二、结果

本文从对志愿者了解志愿服务的渠道,参与的方式,对其的认识和态度,面临的困境及解决的措施五个方面阐述了调研结果,并对大学生志愿者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了解志愿服务的渠道

在活动现场外调查发现,对于参加过志愿服务的同学,有61.5%的表示曾经通过海报,传单了解校内外青年志愿行动,其他同学主要就是通过校团委网站以及义工联组织等参与到志愿服务中,而在对没有参加过志愿活动的同学中调查得知,只有21%左右的同学表示以后如果有机会参与到志愿服务中还是很愿意的,而从创意性活动现场的问卷调查结果中显示,在没有参加过志愿服务的同学中有高达90%左右的同学表示以后愿意以志愿者、义工身份参与创意性的如义卖义演等公益活动,也有50%左右的同学表示愿意加入红十字会等社会公益机构。从中反映出合理而有创意性的志愿服务方式能够更好的唤醒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

(二)参与志愿服务方式

从调查结果中能很明显的看出大一大二大三愿意参与的志愿服务内容有明显不同(表1)

大一新生与大二学生热衷于社区服务相比较更偏向于从事助老扶幼方面的志愿服务,可能与其阶段面临的主要压力有很到关系,大一大二主要是学习任务,而通过现场的访谈我们了解到,大三的学生除此此外,就业压力占主导,支教和助老妇幼等志愿服务的开展既能满足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同时也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参加工作前的社会交际和社会阅历。

(三)对志愿服务的认识与态度

90%的同学认同志愿服务事业是倡导了互助精神和志愿精神,给人们创建了一个奉献的平台这一观点,在活动现场外有67%的同学认为参加志愿服务工作除了学会了关爱他人,能宽容和理解,心态变的更好,认为其符合他们认为的志愿服务拥有的是个人心灵上的回报这一对志愿服务期望的初衷之外,更主要的是能使自我感觉到被社会,他人所需要,自我价值得到提升。与之相比在活动现场的调查中有96%的同学也支持这个观点。

(四)志愿服务面临的阻碍因素(图1)

76.9%的同学表示主要是找不到可以帮助的对象,找不到可供发挥其志愿服务热情的平台,其次他们认为是时间因素,与个人生活或工作学习相冲突,再者是经济因素,参加志愿服务还要花钱的占53%,而有35.4%的同学以社会因素,多数人对志愿者有偏见为主要因素,另有6.2%的表示是外界压力造成的。除上述因素外,了解志愿服务渠道的狭隘,服务方式内容以及本身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认识和态度在不同程度上也可能会成为阻碍因素。

三、讨论

(一)创意性志愿服务对志愿者的影响

通过对参与组织“用手编织的诚意”义卖活动的大学生志愿者访谈了解到,在开展具体志愿服务前后最大的思想差异在于对于实际操作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评估程度。就其原因,经过分析可以知道,由于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的不够完善,宣传和平台构建等客观方面的不足,在正式开展志愿服务的时候大部分同学觉得你不从心,同时在心理上还要承受大众怀疑甚至质疑。但是在问及通过这样的活动的收获时。大家都表示就个人而言,收益匪浅,首先,能使自己的志愿服务意识更加强化,对于以后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有了更深得认识,锻炼了自己的心理素质和组织能力等。有97%的同学表示创意性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更能吸引他们。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面临的问题

目前公众对于志愿者的了解还不广泛,也不深刻。由于缺乏对志愿者活动的认可制度,因而不能有效地激励全社会的参与。从以上数据也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在提供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方面做得不够,让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渠道少,学校只是偶然有组织参与公益的活动,校园宣传不足,缺少参与公益事业的渠道,难以调动大学生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根据我国志愿服务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应顺应国际公民社会的发展趋势,将我国志愿服务纳入到公民社会的视野之中。作为志愿服务者应该积极主动的发掘身边可以进行的较为实际的参与方式,并投身其中帮助他人。21世纪中国在发展志愿服务时,应该根据中国的国情,继续发展多元的志愿服务模式。另一方面,要注重克服以往志愿服务发展过程中的缺点。大学生进行公益的方式不止捐款一种,在访谈中了解到像开展类似于义卖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大学生自主设计和动员的志愿服务活动能深层次激发大学生对于志愿服务事业的思考,同时对于其长远稳定的志愿服务观念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这样不仅得以提高个人道德素养,还能尽早背负社会责任心。

(三)阻碍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因素

问卷调查中发现,过半同学对公众诚信度缺乏信心,对需要帮助者积极参加公益者都产生了怀疑的心理。公益透明度不高,对捐款的使用情况、流向不明确,导致大学生对公益事业诚信度的缺失、对公信力的下降。当今社会诚信度缺失是一大问题,本次义卖活动采取的是实名制义卖,在活动后期及时公布经费的去向和用途,做到资金的透明。访谈中同学都反应这点构思很到程度上加强了其对这次活动的可信度。志愿服务结构应首先提高自身质量和诚信度,让民众特别是大学生对其安全性、有效性有信心,如做到捐款使用、流向情况公开透明化等。

(四)大学生志愿服务队自我价值认同的影响

大学生对社会志愿服务事业的了解甚小,直接影响到其参与行为与观念。大部分大学生对社会志愿事业的现状、参与途径等信息了解甚小,并且极少主动关心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他们通常是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公益活动才会参加,对不了解不感兴趣的则完全不理会,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行为和观念。

五、建议

(一)学生自身角度:大学生需要增强自身的公益意识,积极主动关心大学身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高校中开展的志愿者活动日益增加,形式多样,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加到志愿服务中来,成为青年志愿者的中坚力量,在志愿服务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志愿服务的主体认识到可以和应该发挥的这种力量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二)学校角度:学校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参与志愿服务的平台,做好宣传。学校及校内的社团组织应在全校倡导人道主义精神,鼓励党员及学生干部带头参加红十字会、青协等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形成良好的公益氛围,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在校园中的发展。

(三)社会角度:完善社会志愿服务管理,建立完善的各项相关制度,应该努力吸收大学生这一阶层,充分发挥其在志愿服务事业中得作用。

参考文献:

[1]韩雪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M].中央民族大学,2011.1-2.

[2]赵银侠.公民社会视野下中国志愿服务发展与社会支持性因素探讨[J].理论导刊,2009,(9):42-44.

篇3

关键词:志愿服务;互联网+;新媒体;现状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的潮流中,志愿服务活动也应与时俱进,大学生志愿者是我国志愿者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经过调研发现,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开展还存在很多局限性。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

(一)志愿服务形式单一、内容老套

活动形式太过单一,服务内容一成不变、形式刻板,提供的服务与需求不对等、不能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有效的服务,不仅没有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还会引起公众对服务的负面认识,从而打击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二)自媒体下的志愿服务蓬勃发展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志愿者借微博平台以及雄厚微博粉丝,“志愿服务”突破了传统的公益模式,利用高效的传播机制,公益信息、筹集善款,招募志愿者,组织线上线下活动,让公众看到了以微博为首的自媒体平台对公益传播的巨大改变和影响。

(三)活动主体以学校、社团为主要单位

大学生志愿者组织主要由学校层面组织发动志愿服务工作。自上而下式的通过层层发起的志愿服务,在这一过程中,活动的开展只注重“顶层设计”而忽略了“基层创新”和“基层需求”,志愿服务关注的群体主要为社会弱势群体或特殊基层群体,开展什么样的服务、怎么服务,基层服务团体更具有发言权和实践经验。在志愿者组织的管理上,所有的志愿服组织都由高校团委统一管理。一旦志愿者毕业离开校园后,往往只能在失去发展动力的情况下逐渐式微,最后不了了之,渐渐没有了参加志愿服务的想法。

二、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开展不足

(一)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援助对象单一化趋向

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援助对象,可以发现援助对象最为集中的分别是助学扶贫、社区服务、环境保护、和灾难救助。大学生的援助对象的选择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主流价值取向。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援助对象最为集中的四项活动,与高校开展的志愿服务、助人活动的导向具有高度一致性。第二,大学生生活半径影响关注焦点。第三,大学生的志愿服务能力客观上决定其援助行为的实施。大学生具有相对空闲的可支配时间,但是社会经验与社会阅历的相对贫乏,成为了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选择援助对象的一块“短板”。

(二)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发生频率“快、短、浅”

当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快、短、浅”的问题。第一,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线下与线上立体宣传不到位。大部分的大学生只能通过校内相关团体的动员组织而参与到有限的公益活动中,从而导致志愿服务参与累计次数偏低。第二,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公益活动运动式、行政化、短期化的特点仍然存在,这些因素都使得大学生对公益活动失去深入持续参与的兴趣。第三,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不纯。有些功利主义的志愿服务参与者是很难保障在参与次数与参与时间上的合理标准。

三、针对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研究启示

(一)加大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提高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知晓率

要激发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热情,最为关键的就是从提高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知晓率上入手,进一步加大志愿服务的宣传推介力度,通过网络自媒体、微信、微博拓宽志愿服务活动的宣传渠道,加大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宣传强度,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志愿服务活动。

(二)搭建志愿服务互联网平台,线上线下同步进行

利用互联网进行创新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形式,增强志愿服务活动的感染力。比如:通过微博让社会知名人士参加志愿服务的话题讨论,带动大学生的兴趣开展志愿服务。在构建的互联网平台上定期评选和表彰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感召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在互联网平台定期对志愿者进行培训,提升志愿者服务质量,确保志愿服务团体的整体素质;组织志愿者参加大型志愿者主题文化论坛,在学习与交流中增强志愿服务水平;在志愿服务互联网平台,共享教学资源、志愿服务新闻、志愿服务心得等内容,为网上学习提供便利。

(三)强化志愿服务的社会支持,增强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后劲

制定和完善互联网志愿服务政策法规,给予志愿服务以强大的政策法律支持。明确志愿者组织的社会地位和志愿者的权利与义务,保障志愿者的合法权益,从而确立志愿服务的法律地位,以便志愿服务事业获取稳定的社会支持。

篇4

刚刚获得北京市第一批“百年老校”称号的北京市第一中学地处东城区宝钞胡同深处,有着三百多年的历史。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孕育出爱的信仰,崭新的人文发展理念催生出行动的力量,北京一中“胡同天使”志愿服务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与氛围下诞生了。

“胡同天使”志愿服务队制定了“五星级目标”:增强志愿服务意识,培养志愿服务理念,完善志愿服务机制,提高志愿服务水平,成就志愿服务精魂。“胡同天使”志愿服务队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地体现了着眼身边、逐层递进、切实提升的“三步走”设计思路,体现了我校“立足校园、身边做起”“融入社区、主人情怀”“走进社会、兼济天下”的“天使志愿服务”理念,使我校的志愿服务能像天使一样从胡同深处的校园和社区出发,惠及社会。

“胡同天使”下面的志愿服务小队有“我和校园有个约定”校园志愿服务队、“我的社区我的家”社区志愿服务队、“微笑无声、成长有爱”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志愿服务队、“鼓韵新风、沟通无限”钟鼓楼双语导游服务队,并先后开展了“手拉手一起成长”贵州贫困山区小学公益助学、“京桂情深、协心助老”关爱广西麻风病康复村老人等公益行动。

“微笑无声、成长有爱”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志愿服务小队成立于2009年,与东城区特教学校建立长期固定的志愿服务关系,根据特教学校师生的需求,定期到特教学校开展志愿服务,比如学习辅导、组织体育游戏活动、共度传统节日等。2011年,根据特教学校学生发展需要,这支小分队在学校“新语”话剧社招收了部分志愿者,去帮助特教学校组建话剧社团。志愿者利用每周一放学后的时间到特教学校开展社团助建活动。志愿者先后接受了基本手语、与残障人士沟通时需要注意的礼节和禁忌、话剧表演基础等培训,并积极参与了校园剧《校园保卫战》的剧本创编工作,志愿者与特教学校的师生一起磨剧情、磨角色、磨细节、体验生活。2012年5月9日下午,他们带着特教学校智障部的孩子亲手制作的精美的手工艺品参加了北京一中纪念“青春大集”公益义卖活动。

2012年6月,“微笑无声、成长有爱”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志愿服务小队荣获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小天使基金“A-Action青少年公益创想”活动“2012年度天使团队奖”;2013年1月,该团队开展的东城区特教学校社团助建活动荣获东城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称号。■

篇5

关键词:助残;青年;志愿服务;徐州市

1.徐州市助残青年志愿服务的现状

1.1残疾人的现实需求

(1)宽容和接纳的良好社会氛围

残疾人身体上的缺陷使他们看起来与正常人不同,社会上存在不平等的态度和风气。而残疾人又往往行动不便,可能会给市民带来一些麻烦,在生活中很容易被人嫌弃甚至歧视。

(2)健全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机制

特殊的身体缺陷使其对公共设施产生特殊的需求。但是在火车站、银行等常见的公共场合都没有无障碍通道,也没有专为残疾人服务的配套设施,使其融入现代生活的可能性减弱。

(3)帮助融入现代社会生活的陪伴

残疾人身体不便,日常的生活行动比如到银行办理业务等活动都需要陪伴。他们有的独居,有的家人无暇顾及,这时候他们需要志愿者给予一定的帮助,使他们得以融入现代都市生活。

1.2助残青年志愿者队伍现状

(1)助残青年志愿服务方式

目前的志愿服务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包括丰富视障、听障和肢体残疾人群的精神生活的文艺演出、游戏娱乐服务和有针对性地创业就业的培训与项目开发。但关注残疾人更好的适应现代生活的服务、关于解决残疾人公共设施建设等相关问题的活动以及针对其心理健康的服务较少。

(2)青年志愿者组成及管理方式

助残青年志愿者的组成包括自我报名或者熟人介绍的社会人员和高校学生。其中,高校学生是志愿者的主力。服务机构一般会通过志愿者交流群等多种交流形式与志愿者进行互动。在志愿服务之前,机构会对志愿者进行基本的培训,并会采用联欢等方式促进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交流和信任。

1.3供需矛盾问题凸显

造成供需矛盾的原因有两种,一是残疾人需求的特殊性对青年志愿者的服务技能及其专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志愿者因为服务专业性不足和服务热情不够等情况无法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久而久之产生倦怠情绪,甚至不愿参与助残服务;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时间与残疾人的要求不匹配,且目前徐州市的助残志愿者主要由高校学生组成,其志愿者服务不具备连贯性和长久性。

2.徐州市助残志愿服务面临的问题

(1)相应的支持性政策不健全,活动资金不足

徐州市很多志愿服务中心,活动资金主要来自于公益创投资金和活动奖励,对于公益基金会所支援的资金,还需要上交大分数额的税款,这无疑给中心在经济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直接影响其活动质量和服务。

(2)良好的助残爱残的社会氛围的缺乏

事实上,车祸、血栓等生活变故都可能造成残疾,而这样的隐形残疾群体也是不计其数的,但是助残意识、助残观念的缺乏像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一旦成为残疾群体,就意味着其将永远被隔绝在城市生活之外,等同于被判了死刑。

(3)助残机构和助残志愿服务机构混乱

据本次调研的中心反应一些针对脑瘫康复、儿童康复的机构其实是打着助残旗号收费的康复机构,并非专门的助残志愿服务机构。目前,政府和社会对两种组织机构没有明确的界定,这直接影响到了对相关机构的管理和政策经济支持。

3.解决性建议

3.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和帮扶志愿组织,开展专项扶持项目。

(1)加强青年志愿服务专项资金制度建设

通过相关优惠政策的倾斜和专项资金拨款和公益创投等多种形式为助残志愿服务机构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调配专业的社工和义务人员进入非官方服务机构,配套保障其工资和相应福利,解决“服务机构一个专职人员都养不起”的尴尬现状。

(2)培育和帮扶民间青年助残志愿服务组织

可以将残疾人纳入“居家养老”的服务范围,提供政府买单,外包服务的家政服务、生活服务,减轻残疾人家庭和助残服务志愿团队的压力,培养专业的服务人才,全方位多角度地满足残疾人的生活需求。鼓励志愿服务组织向“一专多能”发展。

3.2加强青年助残氛围建设,提起社会成员对残疾人的重视和服务热情。

(1)多种媒体形式,还原残疾人生活

采用报纸等纸质媒体记录典型残疾人的故事,公益广告等电视媒体在公共场合播放关于残疾人生活和助残服务的公益广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使残疾人与健全人平等交流联系,这些媒体形式能使更多的市民了解残疾人的真实生活,增进理解信任。

(2)采用多种活动形式宣传青年助残志愿服务

大力推动开展“公益大讲堂”、“公益志洽会”、“公益项目推介会”等公益系列活动项目,通过丰富多彩、年轻时尚的系列活动吸引更多的青年志愿者参与助残志愿服务活动,在活动中收获快乐,实现价值,同时在系列活动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性和敬业性。

3.3关注残疾人自自我成长,鼓励残疾人在工作中自强自立。

(1)通过宣传优秀残疾人榜样的奋斗事迹鼓励和带动更多的残疾人自强奋斗,成就精彩人生。通过寻找和宣传优秀残疾人代表,大力弘扬身材残志坚精神,发现身边不一样的榜样。

(2)为有需要的残疾人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和精神陪伴工作,定期开展活动,关爱成长。残疾人群体因为身体缺陷心灵更加敏感,又因为其生活中可能面临更多的困难和不顺,这些都需要相应的心理辅导和精神陪伴,心灵和精神的健康是身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爱残疾人的精神生活,成就“残健同乐”。

(3)加强残疾人创业就业支持,鼓励残疾人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增强生活热情,享受美好生活。残疾人创业就业工作是现有服务的主要形式,但也存在很大的空间。本次调研的心缘志愿服务中心已经开展了相关的就业活动,包括手工坊、盲人按摩等形式,鼓励帮助和鼓励更多的残疾人走上工作岗位。

助残青年青年志愿服务是青年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对助残青年服务提出了更多特殊的要求。解决助残青年志愿服务的供需矛盾,营造助残爱残的社会氛围,激发青年志愿者的热情,充分调动青年志愿者的积极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千里之行,基于跬步。希望本报告能对助残青年服务的发展壮大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张网成.中国公民志愿行为研究(2011 )--现状、特点及政策启示[M].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篇6

欢声笑语,喜逢新岁;一年复始,万象更新。怀着丰收的喜悦,我们跨进了充满机遇和希望的XX年。值此辞旧迎新之际,谨代表xx心连心公益志愿者协会向长期关心协会发展的有关单位、社会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协会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以及爱心企业,致以新年的祝贺!

志愿服务行真善,爱心行动谱和谐。回顾xx心连心公益志愿者协会走过的XX年,我们激情满怀,心情澎湃。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以及志愿者朋友们的共同努力下,过去的一年里,阜阳心连心公益志愿者协会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正逐渐在每一个志愿者的心中生根发芽。

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团结和组织爱心人士以及志愿者积极参与到多种领域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去,为构建和谐阜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完善了组织,整合了资源,对志愿者服务活动逐步实行规范化管理。初步制定了新老志愿者的培训机制,初步完善了协会管理每月例会制度及时掌握协会各项工作进度,为志愿者参加活动提供了基本保障,并对志愿活动的项目、人员、组织、评价等各方面进行了初步完善,基本保障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志愿者活动初步形成了具有时代气息和鲜明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帮扶残障儿童”、“关爱抗战老兵”、“关注留守儿童”、“志愿服务进社区”、“关爱福利院孤残儿童”等一系列项目在过去的一年取得长足的进步。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将会在新的一年里逐步完善协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新的一年,新的气象。我们相信在有关单位,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以及志愿者朋友们的共同努力下,XX年对于xx心连心公益志愿者协会将会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XX年xx心连心公益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事业将会呈现一番新的景象。

各位志愿者朋友们,XX年的钟声已经敲响,让我们团结起来,共同谱写阜阳志愿者服务活动新的篇章。

最后我们衷心的祝愿各位志愿者朋友们在新的一年内事业有成,学业进步!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阜阳心连心公益志愿者协会工作的领导和爱心人士致以诚挚的谢意!

篇7

从吸毒到戒毒,从受助者到助人者,从一个人的跋涉到一群人的奋进,从个体的投入到引领一拨人的参与,感谢志愿服务,感谢禁毒志愿者的光荣称号,给了我坚持操守的全部理由,构筑了走出困境的索道,托起了生命中的那个美丽梦想——成为一个有尊严的人、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志愿服务是义务,有人说。但我更愿意说志愿服务是一种责任、是一个自我升华的途径;志愿服务是时尚,有人认为。但我坚信志愿服务的价值远比时尚朴实和长久; 志愿服务是同情和感动,有人描述。我想说这只是志愿服务的起点,绝不是志愿服务的终点; 志愿服务是给予,有人理解。但我认为当我们付出的同时,收获的更多。

我认同的禁毒志愿服务是这样的:它不是我的义务,而是我的权利。参与禁毒志愿服务,我感到顺理而成章,所想所做理直而气壮。没有压力,也无需借口。因为,志愿服务也如同一种投资,但投资的不是财富,而是我所认可和认同的价值。禁毒志愿服务为我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社会价值诉求的途径,体现自身价值的平台——投出自己的一票。而对于我而言,我这一票投给了“药物滥用者有重获尊严、平等、健康的权利”,投给了和我有同样诉求的禁毒领域的“同伴教育”,投给了我们的机构——“上海市禁毒志愿者协会”。

在这样的禁毒志愿服务中,协会既不是说服我捐赠的组织,也不是接受我捐赠的组织,而是我的合作伙伴,在同一个团队中为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梦想承担不同的工作而已。我很高兴能找到一个同自己的理念相似而又专业出色的公益组织。更庆幸能在这一组织的平台上舞动曾经残缺的生命,触摸生命舞动中的那份美丽。在佛教慈善功德的布施中,体悟禅意在我涅槃重生中的灵性与光泽。

几年来在工作中,我深深的感到志愿服务需要的不仅仅是热情,更需要专业的组织和技能。对协会的要求如此,对志愿者的要求亦然。在进入协会之后,我用了不少的精力和时间,走过了从只有单纯热情到拥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一个志愿者的不平常的成长历程,我还觉得找到一个前行的目标,制定一个志愿服务的计划,这样一个良性的机制对长期捐赠计划的实施是至关重要的。

篇8

关键词:慈善法;志愿服务;发展意义

自2008年志愿服务元年始,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推广下,志愿者需求的大量涌现使公众的参与热情高涨,人们的服务意识逐渐成熟,志愿者组织管理体系也日益成型并完善。2016年9月《慈善法》的出台实施就是我国公益服务事业发展的一个新高度。但相比已有广泛群众基础和良好社会声誉的发达国家来说,我国仍旧处于志愿服务水平低、运行模式单一的不成熟阶段,志愿者缺少专业性和自律惯例。而且通观《慈善法》,虽然它为公益性确定了一个法律规范,但在许多细则上都没有确切的说明,对于在志愿活动服务中所暴露的诸多问题,还是需要依赖政府的统筹协调与服务团队的队伍管理。

一、志愿者工作与《慈善法》相关的问题

(一)慈善服务与志愿服务

《慈善法》顾名思义,是界定慈善组织及其活动,规范慈善捐赠及财产使用,确保受助者利益的法律条例。根据施善主体和范围的不同,慈善服务和志愿服务也有公共服务程度上的区别。法案在慈善服务一章所提到服务工作,针对的是围绕组织机构所开展的有目的的行动。相比之下,公益志愿者的关注点更大,以解决社会群体问题、改善现状为目的。加上其参与者普遍没有条件限制,活动中也不存在身份地位差异,其行为出发点都建立在个人认知与道德感上,所以,志愿者往往具有带动性的影响力。这部法律虽然提出了人人慈善的环境趋势,但其中涉及的都是慈善志愿者的规范要求,并没有详述志愿服务参与者的权益及保障,所以,对许多组织的志愿者来说还是缺乏适用性。

(二)活动的公开性

《慈善法》中明确规定公益组织应将多项信息向社会公开,如章程,决策、执行、监督机构成员信息,以及项目实施情况等,都要接受社会监督。由于团组织的政治特殊性,志愿者招聘多为委托高校,或在系统内以行政动员的方式开展。无论是成员类型,还是活动性质,都有明确的组织性和指向性。同时,各级组织还会结合政策以活动为宣传契机,公开性也是必要的。但相对的,这也变成一种局限,使得志愿者来源持续固定化和低龄化,活动也变得模式化。所以,加大信息的公开程度,从而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就成为必要问题。

(三)组织的保障性

截止到目前,河南省所应用的“志愿中国”平台已累计归集志愿者数据超过300万,排名全国第三位。但是加上地市已推广的的志愿者应用平台软件,重复注册的问题很普遍。更多时候,平台的复杂导致大量人力、信息资源无法对接。《慈善法》严格了慈善组织登记注册的标准,从团队资质上规范了组织环境。虽然在权责对应上还不是很规范,但今后政府也将在这个基础上整合统一志愿者信息,确保组织的专业性,因为这不仅是管理形式上的必要举措,更是对志愿者与帮扶者的最大的负责。

(四)团队的自主性

《慈善法》中明确了“全民慈善”的大环境趋势,将公益包含在慈善事业中,提出了向现代慈善转化的方向,这就给社会组织的自主发展空间提供了支持。但现实是很多发展还不成熟的组织由于缺少持续的资金链和组织能力,只能依靠政府购买来维持活动,受限于政策安排的官方组织更是如此。所以,完善政府的购买力,加大政府的扶持,同时给予社会组织更多的交流平台,促进组织的自主发展,才是改善志愿组织发展模式的选择。

二、《慈善法》实施的意义

(一)思想与法制建设并存

《慈善法》的出台施行使我国摆脱了慈善事业的立法空白,为慈善环境提供了制度保障。法案不仅对规范募捐、捐赠双方的行为,引导慈善财产的使用,保障施助与受助双方的权益等内容都进行了明确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将慈善事业的范围从扶贫济困、救灾援助等向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发展,保护环境等有利于社公共利益的活动等领域扩展。对于鼓励公众投身公益活动、推广志愿服务,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起到积极的作用。可以说,慈善法对公益的倾向就是对于人权保障的体现,其内在所代表的人文关怀,与中国所延续、推崇的中华文化不谋而合,也再次触及到志愿服务的文化根基。

通观慈善法全文,虽然它不是一部专门针对志愿工作的法规,但是基本已经确立了我国对慈善事业的形势认定和方向要求,它体现了当下社会对于慈善信息、善款规范化的需求,解决了当前最急迫的问题。但针对其中的不足,还需我们在实践中继续探索,为其相关的领域找出解决的方法,以体现法律的适用性。法律的存在也可以说是以法律的形式对社会进行的深入宣传,它要摆脱慈善行业和传统救济方式的限制,使更多人理解、支持到参与,从而将慈善服务提升到专业化发展的阶段。相信在慈善法的指引下,结合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将推动志愿服务政策法律体系的完善。

(二)社会组织与政府机构的关系调整

虽然《慈善法》对于组织与政府关系并没有提出一个准确模式,但它还是以一个相对严格的社会组织标准来规定慈善组织,重点强调了社会组织和其业务主管单位的责任与组织规范。只为社会组织做了义务的限定,权责却没有明确说明,对于本该属于组织的自我治理的条例又规定的太具体,这对于不同性质、规模的组织也缺少参考依据。同时,在实践中,许多机构、社团的运行与管理都面临着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国内的公益事业所具有的可信度和发展前景远远不足以为社会组织的运转提供足够的人力支持,活动持续性与稳定性差,从而导致组织对政府资金依赖性强,由政府主导或扶持的组织在资金、人力、政策等公共资源上都比独立的团队更有优势。虽然这些都会成为影响社会组织自我探索的因素,但也可以看出,社会组织与政府关系远近的重要性。

在《慈善法》出台以后,已经可以发现政府正在以一种缓和的方式融入社会,以服务性的姿态对待社会组织,从管控、不信任,到主动提供服务、寻求合作,其理念的转变也为社会结构的转型与志愿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社会组织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寻找发展的方向。相比于文明办、民政厅等政府机构,团省委更多是为社会团队所提供活动的平台与机会,作为习惯从国家政策导向的角度来设立志愿者项目的部门同样也是每次活动的参与者,所以更熟悉志愿团队的需求和问题,更能成为社会组织的培育孵化者。而且多以活动为导向的团省委志工部,会结合社会所需现状而开展相关工作,这也让它成为其他政府机构、学院、企业、媒体等公共资源的调控者。

(三)组织机构的发展机遇

在慈善法中,涉及志愿服务的条款有13条,主要就立法目的、个人权益保障、服务质量保障制定了制度框架,最重要的是,它强调了“开放性”和“全民性”两个概念,充分体现了我国现代社会与百姓的需要,表明志愿服务的理念和价值正在人群之间逐步普及。不仅如此,重新规范了慈善成本概念,也是维护服务行为参与者的基本需要。针对当下中国公益行业从业者正面临的工作强度大、薪资待遇低、社会保障薄弱等诸多困难,除了推出的全国性志愿者保险、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益人义助联合劝募基金发起的“益宝”项目外,慈善法还明确规定了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使用单位应当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志愿者办理必要的保险,要全面保护慈善组织、志愿者等慈善活动参与者的合法权益。基础保障为主,激励措施为辅,慈善法一方面肯定了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支持社会公益的行为,另一方面也要求各级政府制定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相关部门联合建立慈善信息共享机制与表彰制度。结合“志愿中国”系统,在规范志愿活动管理的同时,加快推进青年信用体系建设,营造弘扬诚信的社会氛围。

《慈善法》的出台再一次掀起了公益慈善事业的热潮,但社会组织与政府机构仍需保持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在真正关注、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避免出现盲目过热的现象。这就要求政府的政策引领与组织的帮扶活动相辅相成,形成以省市大型活动为契机,围绕政府工作内容,协同社会组织开展活动的工作模式。政府在提供项目大赛与交流会这样互动机会的同时,也会吸纳社会团体的骨干力量来补充青年志愿者协会,从而鼓励优秀团队结合自己的运行机制,去帮助、引导更多的团队建设。志愿者联合会等组织要有针对性的以活动为主,设立专门的机构,完善队伍建设,灵活把控与引导团队,避免管理上的模式化、机械化。同时,社会组织也要依托团组织的强大嗤和动员力量,在发挥志愿团队特有的自助服务力的基础上,寻找到符合自己特色的运行模式,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来开展项目。如郑州举办的第十届河南投洽会、开封菊展、洛阳牡丹节、焦作的全国武术太极拳总决赛等活动,就是好的范例。

参考文献:

[1]陈素文.比较与借鉴:中外青年志愿服务现状透视[A].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8.

[2]公益组织展厅.https:///168638/.

[3]马思宇,陈春燕.国外志愿服务精神借鉴.文化艺术研究.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14.

篇9

一、社区志愿者和社区志愿服务的界定

社区志愿者可以定义为具有志愿精神的社区居民,他们自愿贡献自己的时间、精力、技能等资源,在没有物质报酬前提下,通过提供各种服务,参与社区服务、公益事业,推动社区和谐发展的人。

社区志愿服务是指社区内的志愿者利用自身资源,参与社区的各项服务、公益活动,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参与社会上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社会提供公益性、非营利性的服务。

二、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实践与启示

多年来,城厢街道团工委围绕“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采取了“力所能及、志在奉献、讲求实效、重在参与”的工作原则,积极倡导和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了以街道志工委为龙头,32个社区志愿者服务站为基地,209支社区志愿服务小分队为主体的社区志愿服务结构体系。近年来,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以“3.5““5.1”“6.26”“10.1”“12.5”等志愿服务日为契机,以公益便民服务为重点,以困难、弱势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开展以文明倡导、低碳环保、科普咨询、禁毒宣传、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法律援助和结对帮扶等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通过深入开展爱心超市连锁、金晖慰老、阳光助残等志愿服务项目建设,在社区倡导了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和谐环境;体现出了志愿服务者的自我价值;同时也提高了社区管理民主化的程度,更有效地增强了志愿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持续性。

在实践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党政的重视与支持是加强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根本保证;完善的组织网络,相对稳定、素质较高、不断壮大的志愿者队伍是社区志愿服务持续发展的生存基石;善于整合创新、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层次、扩大社会影响力是提高社区志愿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关键要素;坚持服务社会与实践育人的有机结合起,引导志愿者在传播志愿精神中受锻炼、长知识是抓好工作、做强服务的动力之源。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尽管通过多年来的实践与发展,城厢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需求、服务群体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工作思维、方法和措施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些影响着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持续、深入、有效开展的问题仍较为突出:

1、社区志愿者队伍量大面窄,公众参与主动性不够。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虽然社区志愿服务队伍来源比较丰富,在区域共建的大背景下,实现了社区志愿服务站、驻区单位服务队、两新组织服务队三位一体的社区志愿服务队伍结构。但是目前社区志愿服务还是围绕党政、社区的“各项中心任务”为主,行政色彩浓厚。从年龄结构和职业类型分布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目前城厢18596名社区注册志愿者中,以社区内60岁及以上的退休老年人和18周岁以下的学生为主,全民参与的力度还不够。同时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大部分社区中都存在部分居民的主动、积极服务意识不够,要求社区为他服务的多,考虑自己为他人服务时缺乏配合的问题。另一方面一部分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不强,如何调动这部分年轻人群的志愿服务积极性有待探讨。

2、社区志愿服务内容单一,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目前,社会各领域对志愿服务的需求正不断增加,需要大量志愿者来提供服务,然而就实际情况而言,我们所能提供服务的领域却有一定的局限性。以潇湘社区为例,志愿服务6个小分队中,治安督察队和助老帮困队的活动次数相对较多,体现在志愿服务工作开展的范围还不够广。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传统的狭义的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大众所需,社区居民更关注的是通过志愿服务活动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即在助人的同时达到自助。这也说明我们社区志愿服务项目的设计需要切合居民需求,需要不断加强服务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大众知晓率两级分化较重,宣传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

本次调研为期2个月,采取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在走访中我们发现,社区居民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情况了解度两级分化严重,平时参与社区活动的居民对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开展评价较高,也提出了可行的意见建议;而不少虽身在社区,但不参与社区活动的居民则几乎不了解辖区内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可见,社区志愿服务宣传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深化社区志愿服务的思考与对策:

志愿服务的可贵之处在于无私奉献,是社会和谐和稳定的动力,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服务也要有所调整,不能仅限于慈善性、体力性工作,而是要积极回应社会需求,才能显示其高度的社会生命力。

1、加强社工义工联动,不断完善管理服务机制。一是以专业社工为引领,以义工(社区志愿者)为主导,实现“两工”联动,形成社区搭建志愿服务平台、社区志愿者积极主动开展服务内容的志愿服务模式。二是在肯定志愿服务是一种奉献行为的同时,也需全面考虑志愿者在参与过程中的一些需求:如个人成长、安全和福利等,包括为志愿者提供安全保障、午餐费、交通费等开支及其他的基本福利保障。三是要建立形式多样、奖励技巧得当的街道、社区的两级激励机制,鼓舞志愿者士气。四是要把“助人”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在充分尊重志愿者的愿望和要求,针对不同志愿者和不同受助者开展不同的服务的同时,也要注重志愿者的培育和管理,让志愿者在“助人”的过程中,体验社会,完善自我,不断提高,实现“助人自助”。

2、深化常态服务项目,积极发挥品牌引领效应。社区志愿服务要得到社会认可,保持生命力,在深化已有的常规志愿服务项目的基础上,还必须紧密结合社区实际需求,把社区(社会)需要而志愿者又能做到的事情,作为工作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找准定位,形成自身的特色和品牌。并以示范推广为手段,全面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一是推行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志愿服务示范。2011年8月,城厢街道团工委在江寺社区试点“以爱育爱”志愿服务项目,立足“315”工作机制,即组织一支亲子义工队伍,建立一个社区亲子QQ群网络,改造一个育爱工坊基地和开展五大类主题活动。以从小培植志愿精神,让孩子们从志愿服务活动中学会关爱,学会感恩、学会奉献。并以家庭带动社区,以社区带动社会,形成全社会文明的传递和延续。二是推行邻里互助老龄志愿服务示范。在已有的金晖慰老、阳光助残基础上,拓宽服务范围。今年潇湘社区开始试点“依老养老”志愿服务项目,以党员志愿者带动居民志愿者的形式,一个党支部所在区域建立“一个邻里帮帮团、N个睦邻点”,让成员间发挥相互帮带作用,让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自助互助的公益活动中来,使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依,努力实现“邻里互助,助人自助”的目标。三是推行家家健康社区志愿服务示范。通过与卫生局、各大医院等合作,共建社区医疗志愿服务队。以社区为单位,按家庭地址划分,把住在各社区内的医务人员建成网格化医疗志愿服务队,开展主要针对辖区居民的心理健康咨询、卫生知识普及、紧急救助、家庭健康教育等服务,切实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篇10

展览分为平凡的人生、伟大的精神、永远的榜样三个部分,通过近200幅图片“重塑”雷锋,充分展示了雷锋的人生经历,生动诠释了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吸引了科大校园内外千人次前往参观。天津科大党委副书记潘秀山表示,天津科大具有学习雷锋精神的肥沃土壤和浓厚氛围。学校近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意见》,启动了“雷锋精神进校园,青春年华闪光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开展“寻找身边的雷锋”主题宣传活动等。目前,学校共建立志愿服务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共79个。累计在校志愿者达到1万5千余人,全校两万名学生中有75%成为志愿者。

广州:举行“童心童力慈善日”

6月12日,由瑜源文化主办的“童心童力慈善日”活动在广州举行,这场以“与孩子一起来做公益”为主题的亲自演出吸引了众多有孩子的家庭参加。当天,主办方还设了爱心捐赠台,收到来自普通家庭和爱心人士的10000多份捐赠物资,据悉,这些捐赠物资将被送往广东边远贫困区,帮扶贫困小学的孩子。

慈善日现场,主办单位准备诸多丰富的亲子演出节目,有小丑、魔术、化学干冰秀和猪猪侠人偶剧等系列表演,孩子和家长还上台和表演嘉宾开心互动,好不热闹。瑜源文化总经理龚迈程接受采访时表示,举办此次活动是想通过节目来带动公益,孩子们献出小小爱心,就能收获幸福和快乐,让他们学会分享和互动。

重庆:

志愿者和农民工子女包粽子

6月18日,在重庆市南岸区花园路街道明佳园社区里,共青团市民学校的青年志愿者陪伴农民工子女包粽子。当天,明佳园社区成立了农民工子女“佳园”,社区共青团市民学校志愿者和辖区企业的青年团员与农民工子女结成对子,并为孩子们送上端午节礼物。在暑假期间,志愿者们还将带领农民工子女开展各种有趣和有意义的活动,并定期上门为孩子们辅导假期作业。

石家庄:启动“三关爱”活动

6月25日,石家庄市启动“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号召全市志愿者积极行动起来,敬老爱幼、与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结对帮扶,以“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方式提供志愿服务;大力开展帮扶农民工志愿服务活动,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引导和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和法律援助。开展助残扶残志愿服务活动,为残疾人提供生活救助、医疗康复、潜能开发等,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践行“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以扎实有效的志愿行动建设文明幸福石家庄。

广东:志愿大讲堂在广州成功举办

由广东团省委、省文明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省少工委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广东省少年儿童关爱项目展示交流会暨第三期南方公益志愿大讲堂活动在广州举行。

主办单位将本次活动作为广东省第六次少代会的一项重要活动议程,并以“大爱广东 幸福童行”为主题,安排参加省少代会的代表与全省29个以少年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民间公益志愿组织负责人一起,共同交流和探讨在新形势下少先队与社会公益组织如何服务少年儿童健康成长;邀请民间社会组织进行项目展示交流活动,通过在活动现场摆档设点的形式,展示扶孤助残、疾病救助、心理辅导、支教助学、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外来工子女、社区守护、综合服务、扶贫济困等领域的公益志愿服务项目。

河源:共青团关爱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

6月6日,由团河源市委、市志愿者联合会、市少工委联合举办的河源共青团关爱异地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朝阳快乐营”志愿服务活动第三期在市区顺利举行,50名分别来自东源县徐洞小学和源城区下角小学品学兼优的异地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代表与志愿者一起,在“朝阳快乐营”里度过了欢乐的一天。

活动中,在志愿者们的带领和陪伴下,小营员们一起学习了关于用电安全、交通安全、防火防震等自护自救知识,、参观了市科技馆,感受了科学带来的知识与魅力;参观了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的图书馆、市高级技工学校的实训车间和河源理工学校的校园景观,感受了浓浓的大学城校园文化气息;参观了市恐龙博物馆,加深了对河源恐龙文化和关于大自然的科普知识的了解。

湖北:“三关爱活动”启动

6月8日上午,冒着沥沥细雨,襄阳市在人民广场启动了三关爱活动(“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提出从6月份起到年底,将展开一系列与主题相关的活动,包括要开展助残志愿服务行动、开展爱幼志愿服务行动、帮扶外来务工人员志愿服务行动,还提出要开展敬老志愿服务行动,关爱空巢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