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培训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6: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艺术培训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禹舜文化艺术研究院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万多平方米,现代化展示、办公、研讨、教学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以培养和提高艺术专业人才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工作中心。设有研究室和创作中心以及美术馆、培训中心。
美术馆建筑面积6,000平米,馆内除三层楼分别为3个主展厅外,馆内还设有收藏室、研究室、美术报告厅、会议室、修复鉴定室、图书资料室、画室、办公室等数十间场所?熏 可同时或分别举办大型展览和不同题材的展览。
培训中心毗邻美术馆以卢禹舜教授第八届美展获奖作品《八荒通神》命名,这为培训中心增添了更加浓郁的文化气息。培训中心建筑面积8,000平米,内设16间餐厅和58间风格迥异的高、中、低档客房、商务中心、多功能会议报告厅、酒吧、贵宾厅等,室内布局合理、环境幽雅、设施完善,可同时容纳100人住宿和300人就餐,并有能力承办各类美术展、书画展、美术活动及研讨会议等。
禹舜文化艺术研究院创办人卢禹舜教授是哈师大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黑龙江省文化发展基金会会长、黑龙江省文联副主席、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全国高校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黑龙江省政协常委,同时受聘俄罗斯列宾美院荣誉教授、美国洛杉矶大学客座教授,日本浅井学园大学客座教授、上海画院特聘画家,全国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教师、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卢禹舜教授创办这所研究的宗旨就是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禹舜文化艺术研究院有着一支优秀的艺术师资队伍,其教师全部是专业人员,全国著名的画家:卢禹舜、纪连彬、高卉民、赵云龙等均执教于研究院。禹舜文化艺术研究院主要任务分几个方面,一、收集整理保存黑龙江各艺术门类的资料; 二、培养艺术高级人才专业素质; 三、承担国家及其省重点课题,进行艺术科学研究;四、承担国内、国际艺术展览。
篇2
随着国家文化建设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被人们逐渐重视起来。在新时代背景下,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群众文化艺术的意义与特点的简单分析,进一步研究了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
新形势;群众;文化艺术;发展
在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文化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群众文化艺术始终是其中一项重要的环节。其发展有助于推动群体人民日常生活的发展,丰富了群体人民的精神世界,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先进艺术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群众文化艺术
文化艺术是一个范围较宽的概念,也可以当做一类人们在发展与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社会现象来理解。文化艺术的起源于历史紧密相关,任何一个国家、城市的文化形成都受历史的影响。从广义角度看,物质与精神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文化艺术;从狭义角度来看,文化艺术则是人文精神的映照。而群众文化艺术,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中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由人们自身创造的具有社会生活性的文化艺术。群众文化艺术的主要参与者就是群众,其主要建设发展形式就是通过个人参与,体现个人的精神世界。具体内涵有:一,群众是群众文化艺术的主体,文化活动由主体创造但服务于主体;二,群众文化艺术的内容具有广泛性、社会性,以娱乐性活动为主。
二、群众文化艺术建设发展的意义与特点
发展建设群众文化艺术,可以使群众人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保障,增强人们的群众文化意识,提高人们的精神素养,丰富人们日常文化活动。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一种继承与发扬,充实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对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们生活质量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在新形势时代背景下,建设发展群众文化艺术,是对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保证。群众文化艺术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具有鲜明的特点。如社会化和开放性。面对人民群众不同的层次、文化水平、社会地位、地区差异等等,文化艺术的创作也变得多种多样。在当今时代,网络艺术、大众文化传媒、民间传统艺术等,更是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进入了快速传播与发展的阶段。鲜明的社会化和地域开放性对群众文化艺术的建设发展有
三、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发展特性
(一)多元化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人口基数较大,不同区域不同种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艺术文化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我国群众文化艺术本身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在当今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文化艺术形式对群众文化起到影响作用。由此可见,为了更好的创新发展,增强群众文化意识,群众文化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是当前形势下艺术发展工作的重要基础。挖掘艺术文化独有的魅力,促进人们参与,实现群众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二)平衡性
我国各地区生活水平、风俗习惯的迥异,都决定了群众文化艺术存在差异性,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的建设与发展中,城乡地区的差异性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想要更好的发展群众文化艺术,我们要掌握重点,将解决城乡地区文化艺术存在的差异性作为首要目标,大力发展平衡文化,促进城乡地区间文化艺术的平衡与发展。
(三)通俗化
由于群众基数较大,文化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平均水平一般,而通俗文化是一类易于接受、简单易懂的文化艺术,能够更好的接近群众人民的生活,让人们觉得更为亲切、生动。例如,针对社区老年人举办戏曲、歌曲的演唱活动等类似此类的活动。通俗文化艺术有助于提高群众人民的参与积极性,只有更多的人能够接受并参与,才能够达到群众文化艺术发展的新目标。
(四)综合性
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可以通过文化广场与文化活动中心的设置来实现其综合性,广场与活动中心可以发挥一定的传播与培养作用,以此将文化艺术推近群众。例如,在广场设立图书馆、阅览室、书画活动室等等。并增设供文艺活动举办的活动场地,如报告厅一类。在活动中心的建设中可以加入休闲设施、音乐美术培训师等,为群众提供综合性文化艺术的空间,加强群众对精神文化艺术的追求。
(五)创新性
保证群众文化艺术的创新性,是精神文化建设工作的前提。因此,在相关的工作中,需要适当与当地文化艺术发展实际相结合,在满足当地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其潜在的相关艺术活动。例如,根据当地风俗习惯、重大事件等来进行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创新,使文化艺术融于生活,新于生活,以领先的艺术活动来提升人们的兴趣,促进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
四、结束语
文章通过对群众文化艺术及其意义与特点的简单分析,深入讨论了新形势下如何发展群众文化艺术。希望可以为阅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使阅读者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可以对相关问题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
作者:李亚 单位:邹城市文化馆
参考文献:
[1]惠晖.浅谈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J].大众文艺,2014.
篇3
为什么培养艺术行政人才竟被纳入到了特首的施政纲要之中?艺术行政人才究竟是什么?我们需要艺术行政人才吗?
香港特区的艺术行政人才计划
一说起“文化创意产业”,人们就往往联想到宏观、晦涩、生硬的官方辞令。它是近年内地官方高调推进、红头文件三令五申的重磅动作,同步实施这一宏大规划的,也有一河之隔的香港。只是,“文化产业”在内地所对应的典型景观,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创意园区、一座座规模宏大的创意文化企业,而在香港那头,则是从“艺术营销”、“艺术推广”、“艺术传播”等细节领域体现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但无论哪种表现形式,都是在刺激“艺术”这个看似曲高和寡的事物产生经济价值,让创意与资本齐飞共舞。
近年来,香港文化创意产业已跻身于香港“六大支柱产业”之一,相关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已超出15%,与发达国家的数据愈发看齐。如今,香港已发展出一套囊括艺术品、古董、手工艺品、音乐、电影、软件与电子计算、广告、出版印刷等多个领域的文化产业系统,超过2000家文化创意企业组成了鼎盛的香港文化产业阵容。如此急速拓增的规模,自然会导致相关人才的供不应求。
香港创意产业不求“大”而求“细”,各种细节片段映衬了香港创意产业更逼真的写照和面貌。譬如,与艺术相关的中介推广机构、中介传播机构,康文署、旅发局等部门主导的“公共艺术计划等,正是香港文化创意产业成熟度的微观佐证。又如传统的博物馆、艺术馆、艺术文献库等,已经孵育了一批数量庞大的导览队伍、推广人、策展人团体,画廊中的艺术经纪人、艺术营销人成为艺术新锐们趋之若鹜的“伯乐”,甚至连太古城等商场、shopping mall都会有专门策办艺术展览、艺术论坛的工作人员。
这些新的“艺术角色”,其实,都可以归入到艺术行政人才的就业出路之中。
扛起桥梁的艺术行政人才
艺术行政人是什么?英国艺术管理者约翰·皮克在《艺术管理与剧院管理》一书中用了一个比喻来形容,“他专注于为艺术家创造机会,而本人并不创造艺术,最多只是激励艺术创造。他是关键性的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是一座没入水下的桥礅,他的职责就是坐在水下泥中,扛起桥梁。”
约翰·皮克的形容比起“艺术行政人是把艺术‘销’出去的人才”的解释来说,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并表达出了真正热爱艺术管理的人对此事业的奉献精神。约翰·皮克从自身多年的艺术管理经验出发,将艺术行政人做了几种分类:艺术行政人是艺术家本人、艺术家的合伙人、艺术家的仆人、艺术家的总监、国家的仆人、观众的仆人,甚至是建筑的一部分。通过这些分类可以看出艺术行政人是艺术与国家、与观众之间的中间人。他的功能不仅仅在于推销艺术、传播文化,还具有从国家层面管理与引导艺术,从观众层面反馈艺术市场行情、审美流行趋势等特征。
香港浸会大学持续教育学院张羡英博士指出,艺术家大多潜心于表演或创作,已无暇顾及其他事情,艺术行政人员便应处理这些事情,如筹募制作费及版权洽谈等,让艺术家有更充足的资源及空间发展其才华。“比如,在一些由工厂大厦改建的创意艺术中心,艺术家经常把作品放在走廊位置,看似无伤大雅,但其实已违反了消防条例,或会被检控。艺术行政人员便有责任向艺术家解释法例,以免误堕法网。”
艺术行政人才培养课程
艺术行政人才看重的是艺术与行政的结合。然而,精通艺术,又同时具备行政能力、营销眼光的“跨界达人”实在是太稀缺了。正如香港专业教育学院工商管理学科学术总监祁志纯所述:“目前,香港许多‘艺术行政工作’实际上是由不懂艺术的营销者来担任的,或者是由精通艺术创作但不懂营销的艺术家来兼任,可是兼而有之的人实在太少。这也是开办‘艺术行政人才’相关课程的目的所在。”
由香港艺术中心艺术学院举办的“艺术行政专业证书课程”,根据香港的实际情况将课程分为三个范畴、六个部分。三个范畴分别为艺术行政与管理、艺术与文化以及艺术制作与品鉴。课程除了基本的艺术管理理论、艺术推广及筹款外,还探讨了公共政策与艺术的关系,以及会邀请多名现职艺术管理的名人分享实务,到了课程最后一部分,校方将安排学生去文化机构实习交流。
除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也非常重视对艺术行政人才的培养。2012年9月澳门文化局推出了“文化艺术管理人才培养计划”。早在上世纪80年代,台湾文化艺术基金会就主办了“文化艺术行政人才出国进修”奖励计划,旨在协助台湾从事文艺领域的行政工作者赴美国进修,以课程选读,专业机构实习、研究等方式培养提升专业技能,由此促进台湾文化艺术环境的健全发展,这一计划维持至今,取得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掀起热潮、备受关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其中。相比港澳台地区,内地文化艺术的形态更丰富,而在艺术行政人才的培养上起步相对较晚,其文化企业、艺术机构的行政工作大多由艺术家兼任,或由商业行政人员半路出家转职来做。
篇4
[关键词]民族地区 普通高校 公共艺术教育 实现途径
[作者简介]胡映(1972- ),男,四川南江人,西昌学院团委,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四川 西昌 61501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5-0138-02
法国著名史学家丹纳认为,艺术让人类摆脱了动物的特性,开始进入了高级的生活状态。我国当代著名美学家宗白华也指出,艺术通过一定的形式深深地启示了心灵的幽韵、生命的境界、精神的意义。我国高等教育提出对非艺术专业大学生进行公共艺术教育是提高普通大学生人文艺术修养的重要形式,对培育人文精神,提高大学生文艺素养;培养艺术审美情趣,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塑造健全人格,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民族地区普通高校受所处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学校所在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发展相对滞后,学校资金投入相对较少等因素的影响,学校的软硬件设施与教育环境也相对滞后。再加上民族地区普通高校生源很大一部分来自文化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或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文艺素养也相对较差,这些特殊情况都让民族地区普通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困难重重,大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显得任重而道远。所以,因地制宜选择有效、合理的教育途径是实现民族地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目的的根本保证。
一、夯实好公共艺术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
民族地区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面向的是全体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他们中很大一部分来自教育落后的农村和边远的民族地区,艺术素养基本上是一片空白,没有多少文艺基础,更没有听过交响乐,基本上不识简谱或五线谱等,因而还必须从艺术基本知识的学习入手。教育部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就提出:“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是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公共艺术课程是中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所以,民族地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成为有效激发各民族大学生艺术兴趣、切实提高艺术素养的主渠道。当然,由于民族地区普通高校实际情况的特殊性,公共艺术教育课堂教学绝不能好高骛远,还必须充分结合地方特色和学生艺术基础差的实际来进行安排和课程设计。
第一,在公共艺术教育课的制度设计上,民族地区普通高校要高度重视公共艺术教育的课堂教学工作,做好顶层设计,建立规范化的制度措施,保证公共艺术教育有效实施和健康发展。如把公共艺术教育课纳入学校的通识教育体系,并严格规定学生一定的艺术类必修学分。在资金上,提供公共艺术教育专项资金和改善教学的环境与条件,若存在多校区办学的实际情况,要让艺术教育的教学设施合理布局。建立操作性强的公共艺术教育监管和评估制度。在科研上,设立专项研究课题,鼓励教师和学生对民族地区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趋向和特点深入研究和分析,切实探索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现途径和发展规划等。
第二,在公共艺术教育课教学管理上,一方面,课程的具体设计要力争涵盖文学、舞蹈、音乐、戏剧、美术、影视等主要的艺术类别,尽量兼顾理论、技巧、赏析等多方面的内容,让不同层次和兴趣爱好的大学生都能从中感受到艺术的迷人魅力,发挥艺术教育在人格陶冶、思维训练、知识传授等多个层面的教育作用。当然,教学上不仅是简单的艺术知识概论或技能培训,更不能媚俗化为装饰性的休闲娱乐课,而要通过雅俗共赏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技巧,让大学生在接触中被感染和熏陶,使民族地区高校的大学生能领悟到艺术的美,情感在学习中得以陶冶,精神在感悟中得以升华。课程设计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体现学校特色和地方人文风情。实践证明,多层次、立体化的艺术课程在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坚定的人生信念、高尚的人格、健康的身心等多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视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民族地区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堂教学的管理和执行过程中,既要严格管理,让民族地区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制度设计落到实处,防止流于形式,又要推陈出新,让民族地区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之花永不凋零,避免因公共艺术教育的艰难而逐步磨灭。
第三,在公共艺术课教师队伍建设上,必须建立教育目的明确,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具有创新意识,有高度的责任感,对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公共艺术教育有着满腔的热情,并心甘情愿为艺术教育而挥洒汗水和贡献青春的教师队伍,这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得以真正落实的基本条件,也是让普通大学生对艺术持续保持热情的力量源泉。当前,民族地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教师积极性差等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学校要立足现有教师力量,特别是充分发挥艺术专业老师的特长,通过培训、学习等方式提高其教学水平,充实为公共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并在学校每年引进人才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引进一些艺术专业或具有艺术特长的青年教师,作为公共艺术教育的后备人才。二是通过民族地区普通高校内部的教师职称晋升、学术梯队人选的评定、教学工作量的认定及薪酬待遇的合理提高等方面来提高公共艺术教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三是要把教育资源延伸到广阔的社会文化资源中去,充分利用民族地区文化艺术资源比较丰富的有利条件,可以通过聘用客座教授授课或临时举办讲座、沙龙等形式,从而有效缓解高校艺术类教师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缺陷并有效拓展在校大学生艺术学习的视野和眼界。
二、利用好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艺术活动
文化艺术活动是高校校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是千千万万的当代大学生参与文化艺术活动、感受文化艺术魅力、提高文化艺术修养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方式。通过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文化艺术活动这一重要载体,让艺术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感性和理性认识相互交融,使大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感悟,艺术修为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不断提高。
充分考虑民族地区高校艺术教育环境和学生艺术素养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民族地区高校的文化艺术活动要充分依赖群体性文化艺术活动这一重要的活动形式。群体性文化艺术活动属于高校广大学生能够普遍参与的大众性活动,参与门槛低,学生积极性高,辐射面广,受益人多,在广大学生中影响力持久,相对其他形式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而言,其优势是不言而喻的,这正好与高校非专业学生的公共艺术教育目的不谋而合。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艺术的群体性活动要在大学生参与面的发动和活动的组织上下功夫,既要避免学校无论什么文娱活动总是“少部分文艺积极分子固定在演,大部分大学生被迫在观看”的现实状况,又要避免因组织不得力而让好的活动形式流于形式,让学生失去了兴趣。可以采取“班―系(学院)―学校”的梯级组织模式发动广大学生广泛参与,让文化艺术的魅力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也要注意让校园文化艺术活动褪去功利化的色彩,少一些利益性的评比,多一些大众娱乐的精神,让每一位大学生在自身参与的过程中得到艺术的熏陶和感染。另外,高校校园文化艺术群体性活动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动脑筋,保持对大学生群体中不同文艺爱好者长期的吸引力。如建立“艺术节”制度和定期开展文艺活动,内容广泛涉猎美术、戏剧、影视、音乐、书法、舞蹈、戏曲等多方面的范畴,通过班内活动、院系交流、校际展演等群体性文化艺术形式,同学们激情互动,让观众与参与者都融入融洽的活动氛围之中,让广大的观众仿佛自身也成为表演中的一员,自己不再是局外人或配角,而是活动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让广大学生对艺术的羞涩和距离感慢慢地消失,鼓舞着更多的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不断投身到群体性文化艺术活动中,形成了公共艺术教育活动良性发展的态势,也使民族地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主旋律得到充分的弘扬,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强化好公共艺术教育的锻炼平台――学生艺术社团
学生艺术社团是大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欣赏文化艺术,展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成果的重要平台,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隐性课堂”,在全面提高民族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学生参加艺术社团完全出自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点不同,学习的心态和状态自然会有较大差异,学习效果就不言而喻了。艺术社团活动的开展,给同学们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机会和活动场地,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相互学习和自我成长的过程中,把自己的艺术才能充分地施展,尽情地表达,不断使自己的技能得到锤炼,并在不断向社会和他人展示的同时,获得较强的自我认同感。
当然,民族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艺术社团的建设和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如更新社团建设的理念,让艺术社团走精品与普及、专业与娱乐、学校与社会“三结合”的道路,学校在经费、基础设施和指导教师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社团的管理上,应根据艺术社团的特性实行柔性化的管理,以广大学生艺术修养切实提高为目的,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根本,鼓励和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教育双方和谐相处,相得益彰。当然,在学生艺术社团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组织者和有较高艺术素养的大学生,学校也要从制度上确立发展的渠道,比如专门设立相关的学分奖励制度等。同时,更要鼓励大学生艺术社团广泛参与社会性的各类活动,因为艺术只有真正融入社会生活才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艺术对大学生的感染和影响也才具有持久性。
四、拓展好公共艺术教育的学习渠道――对外的交流与合作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各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璀璨夺目,是中华文艺殿堂中的瑰宝。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色文化与汉文化融合而大放异彩,这实际上为民族地区高校提供了浓郁的地方社会文化艺术氛围。因此,民族地区高校的大学生公共艺术教育不应该仅仅立足于校园内,更不应该孤立于课堂教学,而应该主动走出校园,加强与地方社会的交流与合作,拓展学习渠道,向地方特色民族文化艺术学习,让大学生在近距离接触民族文化艺术瑰宝的同时,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达到陶冶情操,提升精神信念的目的和作用。当然,民族地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地方的交流与合作应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有学校有组织的文艺活动的学习和交流,也有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而进行的大学生艺术团体的对外交流学习;既有参与地方群体性的民族特色活动,也有对民族文化共同保护、发掘的研究性活动;既有“走出去”,也有“请进来”;既有文化艺术与市场结合的形式,也有对文化艺术真谛的纯真追求等。在交流和学习的过程中,让年轻大学生们切实感受到地方民族文化的魅力,让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地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一项基础性和长期性的战略任务。通过公共艺术教育实现途径的探讨,既有利于民族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整体文化艺术素养的提高,也更好地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促进民族地区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邵秋萍.关于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思考――大学生问卷调查报告[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6).
[2]王长喜,陈磊.论素质教育中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6).
篇5
关键词:数字文化馆;建设;思考
文化馆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一是抓调研。摸清基层文化现状、家底;二是抓培训。抓好文化馆、站、室业务骨干、文化志愿者、社会文化骨干的培训培养;三是抓特色。研究和培育能够发挥本地最大优势、具有本地浓厚特色的项目;四是抓示范。培育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室的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五是抓交流。通过建立网络、创办刊物、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沟通信息、交流经验;六是抓社团。不断提高馆办社团质量;七是抓品牌。打造格调高雅、创意新颖、亮点特点突出的文化活动;八是抓制度建设。配合和协助文化主管部门制定发展基层文化事业的规章制度;九是抓规划。配合和协助文化主管部门制定发展基层文化事业发展规划。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公共文化服务范围、方式、手段、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增值已经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导向。
群众的社会生活方式、公共文化环境都面临着被信息技术彻底颠覆和改变的局面。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由阵地服务、流动服务向数字化服务改变。按照传统的服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群众的这些需求变化,建设一个全区文化馆统一使用的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加快实施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成为当务之急。按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基层为重点,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构建体现时展、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现代群艺馆文化馆服务体系,实现我市文化馆服务的均等化和高效化,除了实体场馆和阵地的建设,必须要有强大的后台管理运行维护,才能切实。
适应时代的发展,2011年,文化部在第三次评估定级时把文化馆的数字化、网络化列入评估标准;紧接着,在全国示范区建设的“创建标准”中第一次提出“数字化文化馆”的概念。自此开始,蛰伏已久的数字文化馆借助瞬息万变的网络数字力量开始了数字化变革,数字文化馆建设在全国范围各地落地开花,尤其是在东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取得了诸多创新型数字文化成果。
作为北疆地区特色文化领航者,时刻保持时代敏感度,我区在2016年3月,快速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年)》,指引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积极改革,提升自我,不断进步。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深刻理解文件精髓,组织调研工作,深挖当前文化服务和工作中遇到的“痛点”。一是缺乏总分馆建设概念;二是馆方公共文化服务覆盖力薄弱;三是公共文化资源利用率不高。并针对“痛点”进行全方位分析总结。在调研分析为基础,为有效实现我区的全民艺术普及和数字文化服务的全覆盖,达到内蒙古全区数字公共文化馆馆通、站站通、人人通。
为扎实推进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数字化手段及“互联网+”思维在文化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努力呈现数字文化服务对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的新模式、新路径、新方式,应尽快启动覆盖全区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数字文化馆建设项目。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是制定数字文化馆建设标准。以建立全区性的、标准统一的、覆盖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室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包括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各类文化企事业单位,文化社会组织和全区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参与、互联互通的数字化文化馆服务体系为目标。
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选取一家具有过硬资质,业绩良好的软件公司,来设计和制定全区数字文化馆的建设标准工作。文化馆数字化标准是在采集、处理、交换、用户访问、传输过程中的统一规范,是实现全区数字文化馆资源共享和数字化系统得到协同发展的基础。基于国家标准、文化部标准、行业标准等,兼顾各个标准之间的兼容性、一致性以及标准的可扩展性,建设和完善全区的各项标准并给出数字化分类编码规格说明书,形成一套符合自治区自身实际的数字化标准。具体的标准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总体标准:包括文化馆数字化总体性、框架性、基础性的标准与规范。应用标准:包括文化馆各种体系数字化应用方面的标准,主要有数据元、代码、资源采集和流程控制等方面标准。应用支撑标准:包括文化馆各种为体系数字化应用提供支持和服务的标准。主要有信息交换平台、资源采集交换、电子记录管理、日志管理和数据库等方面标准。信息安全标准:包括为数字化提供安全服务所需的各类标准。主要有安全级别管理,身份鉴别、访问控制管理、加密算法、数字签名和公钥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包括为数字化提供基础通信平台的标准。主要有基础通讯平台工程建设标准、网络互联互通等方面的标准。 管理标准:包括为数字文化馆工程建设质量所需的有关标准,主要有数字化工程验收和信息化工程监理等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标准。经费预算标准:包括为数字文化馆建设过程中采购各类数字化设备、软件、服务等项目中,经费使用的决策、实施、监管、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制度规范和预算管理。
二是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完成数字文化馆标准的基础上,按照总体思路要求,对全区各级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室等业务部门进行调研,梳理各项业务工作,设计全区文化馆数字化服务的整体框架、技术架构和业务体系,并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各方面专家全面论证,最终落实成一个具有可操作的全区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方案。
三是选择试点单位进行方案测试。在建设方案的指导下,在全区选取试点单位,在小范围内先建设一个用来测试方案可行性的数字化体系,在不断的运行测试中修改和调整各种设计标准和技术标准。
四是推广应用。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和{整后,各项标准和技术都适合文化馆数字化的要求后,完善全区文化馆数字化实施方案,在全区分层次的在各级文化部门进行推广和应用。
篇6
五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文化事业发展经费连年递增。投资1.2亿元的博物馆、图书馆(含档案馆)建设项目均已竣工,为了加快“两馆”建设,我局先后到国家、省、市及__、__、__等县市进行了实地考察;邀请了省博物馆原馆长__、省图书馆主任__、__市文广新局局长__、__博物馆原馆长__等有关领导和专家进行了指导,并按照实际、实用的原则,确定了“两馆”的布展设计构想。
“十二五”期间,我局积极向上级争取各类文化建设专项奖补资金172.5万元,新建成达标乡镇综合文化站15个,农家书屋、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一是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依托一年一度的“大鼓花会艺术节”、“群众文化艺术节”和“农民文艺调演”等大型系列活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培育大鼓、戏曲、摄影、书法、广场舞等优势项目,每年举办规模群众文化活动30余场次以上。为做好油地共融工作,我局与油区积极对接,每年共同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5场次以上。
二是围绕重大节庆确定主题。在“七一”、“十一”等重大纪念日,举办大型歌会、书画、摄影展等20余场次;在春节、元宵节等传统佳节,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大鼓花会等活动40余场次。
三是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十二五期间,送文艺演出、书法、摄影作品进乡村100余场;选调文化专业技术人员进农村重点对戏曲、大鼓、秧歌队开展专业辅导,共入乡进村辅导2500多人次;落实国家“2131”工程,每月每村送一场免费电影,每年组织送电影下乡4956场。组织文化志愿者开展 “送春联下乡”、“送戏曲下乡”等活动10余次。
四是开展“文化助力美丽乡村”活动。2015年,针对全市__乡村开办“唱响核心价值观,百姓共跳健康舞”培训班,开展下基层文艺联谊活动2次;在__乡村安排助力“美丽乡村”广场舞大赛1场;对__美丽乡村每村配发图书200册,各类公共文化物资共计20万元。
一是编辑《__文化志》。组织召开《__文化志》编纂筹备会,邀请我市文化名人__、__等人参加,成立编委会,分题撰写。建立__、__、家文化专题组,召开了__文化座谈会、__诗经文化传承座谈会,撰写了《关于进一步弘扬__文化的报告》、《__籍贯简析》等理论文章。
二是创新举办2015首届《寻找悦之声》歌手大赛。大赛从导演到主创,从评委到设备,从舞台到乐队,都在国内顶尖。决赛产生的10位选手将直接进入中央电视台《我要上春晚》节目。
二是组织人员、设备拍摄了《__文化系列节目》,第一辑《__》1-7集已录制完成,并在优酷网、土豆网、腾讯视频等国内主流媒体进行了展播。
1、文物工作。一是对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设置一碑两牌,进行规范标识,创新运用互联网+,在各介绍牌上设置二维码,通过扫码可立即获得该文物保护单位的详细信息。二是实施“文化__”标注工程,对已整理的13处遗存进行筛选、确定,并标注在图上。三是制作文物资源分布图,对原有的文物分布图进行修改完善。四是开展了文物征集工作。
2、非遗工作。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工作,对__境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搜集整理工作,已挖掘整理出42个项目。开展__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书的编辑整理工作。通过深入挖掘、积极申报,2011年5月《__》等四项非遗项目成功列入__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2014年6月,经过专家评审,市政府同意将《__落子》等五项非遗项目列入我市第二批非物质遗产名录并予以公布。二是开办非遗项目公益文化大讲堂,借助“保护文化遗产,助力文化之城”等文艺晚会,对__庄音乐会、__音乐会、__落子等具有__特色的非遗项目进行了展演。三是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专项资金。“十二五”以来,为__、__音乐会等项目申请省级补助资金共计82万元,为__大鼓、__庄音乐会等各传承人申请活动资金共计3.6万元,为古建青砖厂申请专项资金30万元。
十二五期间,开展了农村红白事低俗演出专项整治行动,累计制止低俗演出20余起;开展文化娱乐活动降噪专项治理工作,累计共出动执法人员1000余人次。每年举办2期以上文化从业人员法律、法规培训班,组织学习《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并与300余家经营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
大力实施“文化市场平安工程”。加强网吧、出版物市场、演出市场和娱乐场所的管理。十二五以来,出动执法人员2000人次,检查文化经营场所3000余次,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经营场所60家,收缴非法出版、盗版、封建迷信等音像制品、书刊共21000余册,多次联合公安、工商、消防、
电力等多部门,对20余家违规经营场所进行了查封、断电,并责令立即停业整改。回顾几年来的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市的基层文化阵地建设还比较薄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文化人才队伍还需要充实,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努力向上级争取物资,夯实文化阵地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使我局的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编辑一本《__文化志》。组织编辑《__文化志》,成立编委会,邀请文化名人__、__加入,搭建框架,分题撰写。
(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__省《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制定方案,积极推进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争早日达标。
(三)重点打造一个名人文化品牌。以__文化艺术节、书画展览、影视作品等形式,对名人文化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做大做强名人文化品牌。
(四)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充分运用晚会、歌曲、书画、摄影展等精品活动,深入挖掘__文化地方特色,组织系列文化活动每年不少于40场次,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五)建设一座美术馆。时代需要我市建设一座建筑面积为10000平米的美术馆,美术馆建成后将填补我市公益文化基础设施的一项空白,成为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情趣,提高市民素质的重要文化阵地。
(六)培养一支民间文化艺术人才队伍。鼓励文化教育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和个人投资创办民间、民俗歌舞等艺术教育和学习培训基地,培养一批民间文化艺术人才,满足全市文化发展的需要。
(七)编制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规划。依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要求,对我市__庄__文化遗址和____文化遗址编制保护规划。
篇7
一、明确目标,制定有效的实施方案。
创建学习型家庭旨在引导广大妇女树立“以知识立家、靠知识兴家、用知识富家”的全新的读书学习理念,营造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良好氛围,提高家庭成员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家庭美满幸福,为构建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奠定基础。因而,围绕“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坚持学以致用”三项创建目标,我们制定了创建学习型家庭实施方案,力争使全镇城区有30%的家庭参与创建活动,农村10%家庭参与创建活动。
二、创新载体,推动活动深入开展。
(一)加强宣传、形成共识。
充分利用家长学校、社区教育学院等学习阵地,采用会议、讲座、影像制品等多种形式宣传创建意义,营造创建氛围。编写了《创建学习型家庭学习资料》2辑,刊出2期家教专刊和多期《石浦社区教育》、《家教通讯》等,全面介绍创建目的、计划,以及外地创建动态和创建经验。去年4月份,又邀请上海教科院家教指导中心乐善耀副教授作专题报告,近1600多名妇女参加了会议,使她们开拓了思路,增强了创建信心。
(二)制订标准、考核评比。
通过几年的创建活动,我们发现,对学习型家庭的评定,不能一概而论,由于对象的不同、层次的不一,城区与农村要区别对待,归类评估,要侧重于软件上进行评估,通过研究讨论,最终我们把考核标准具体分为三级,考核内容分为学习条件、学习氛围、学习成果三块,其中学习条件包括学习室、藏书量、订阅报刊数、全年学习经费投入数;学习氛围包括家长在家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家庭成员互动学习、共同分享学习的乐趣;营造相互学习、有效沟通、创新发展的家庭环境,学习成果包括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和睦,社会公益活动广泛参与,家庭综合素质和工作成绩显著提高等。
(三)创新载体、注重实效。
一是开展家庭读书活动。以家庭为基点,以社区市民学校和家长学校为依托,适时举办各种讲座和培训,满足广大妇女和家庭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多次召开石浦镇“学习型个人”经验交流会,涌现了新港小学徐亚卿、台胞医院魏淑英等一批学习积极分子;开展了家庭普网培训,文明礼仪培训、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受训妇女人数达2300人。
二是开展家庭健身行动。组织妇女和家庭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陶冶家庭成员的情操,摒弃生活陋习。成立了石浦镇滨海健身队、巾帼文艺宣传队,开展各类有益的宣传。
三是举办家庭文化艺术节,全面展示创建成果。从*年开始,先后举办了三届家庭文化艺术节。以“我学习、我享受”和“展示家庭文化成果”为主题,开展“展演、读书、竞赛、研讨”丰富多彩的家庭文化活动。家庭文化艺术节的举办,提高了家庭学习兴趣和艺术素养,在我镇广大家庭中初步形成了学习、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是召开学习型家庭经验交流会。至今,已有4次召开创建学习型家庭经验交流会,有21户家庭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特别在今年4月份,我们邀请县“十佳”学习型家庭俞宏达家庭和省学习型家庭、魏淑英作先进事迹报告,进一步提高参赛家庭的积极性。
五是深化“美德在农家”活动内涵。农村学习型家庭不能期待它达到与城区同等标准,应从美的思想、美的庭院、美的生活着手,引导家庭成员摒弃生活陋习,抵制封建迷信、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在农村学校开展环保文化建设,通过“小手牵大手”形式发动家长参与学生的“五个一”环保行动,有意识地把环保理念渗透到每一个家庭。同时还通过“亲子学法同台表演”、“法制案例辩论”等活动,开展法制文化建设,要求每个家庭学法、懂法、知法。向家长开放图书馆,组织亲子开展知识竞赛、“家庭学习节”、“家庭学习论坛”等,让农村学习型家庭成为一道独特的生态风景线,一片灿烂的田园风光。
(四)评比表彰、示范带动。
我们从300户创建家庭中择其条件较成熟的100户家庭作为示范家庭,建立档案,对他们进行跟踪指导,总结经验,逐步完善。同时又从100户中确立其中10户作为创建榜样户、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两年来,近200户家庭受到表彰,并把他们的先进事迹通过《石浦社区教育》、《家教通讯》进行广泛宣传。今年又有61户家庭被评为县级学习型家庭,台胞医院魏淑英家庭和新港小学徐业卿家庭还被评为省学习型家庭。
三、创建成效明显,为打造学习型城镇奠定基础。
(一)营造了学习氛围。通过几年的努力,“使人人是学习之人、处处是学习之所”、“学习工作比、工作学习化”等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使学习成为家庭成员成长与发展的自觉行动和内在需要,在全镇营造了“人人学习、家家学习”的浓厚学习氛围。
(二)提高了市民素质。通过整合各类阵地资源,构筑各级学习网络,使人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据统计我镇11所家长学校每年有2000多名家长领到家教结业证书。八个社区市民学校开展各种职业道德和技能培训达1.5万人次。
篇8
(一)创建群众文化的发展环境。
群众文化不能拘泥于任何一个环境和空间,而应该利用多种空间。如目前流行的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街头文化、商业文化、老年文化、青少年文化和老年文化等,都是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如果这些空间利用好了,那么群众文化工作就能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比如,校园文化,它是以满足学生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艺术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社会性文化。随着学子们从校园走向社会,校园文化的发展能有效地促进社会文明和家庭文化乃至整个社会文化的良性循环,因此,校园文化是提高学生素质乃至整个社会群体人的素质的摇篮。
(二)创新群众文化的形式和内容
要彻底改革群众文化工作的旧模式、旧体制。比如,长期以来,在提到城市群众文化工作时,人们往往能想到各类文艺比赛,省级城市搞省级大赛,市级城市搞全市大赛, 县级城市搞县级大赛,而在群众眼中,这些大赛是最缺乏观赏性和可看性的,因为这些大赛很难在外在环境上为观众提供集中于艺术作品和艺术欣赏的特殊氛围,所有的大赛程序都是雷同的,而且在演出过程中,组织者要开题演讲,评委要频频亮分,工作人员在场内来来往往,最后还有领导的颁奖环节等等,这些很难激发观众再次欣赏这类艺术的活动的欲望和情绪,像这种严重缺乏欣赏性的各类文化大赛活动应当得到彻底的改革。
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比较接常人的心态,更能亲切、生动地反映普通人的思维和情感,直视平凡的人生。因此,不仅在中国,就在国际市场上,人民大众也比较喜欢现代的、通俗的、潮流的文化艺术。而在我国发展群众文化的过程中,通俗文化却受到了抑制,不被重视,在以后的群众文化工作中,一定要改变过去的习惯。
开发民间传统舞蹈艺术,将之引入到现代社会视野。贴近群众文化的舞蹈艺术,一定也是与民族文化的发展相适应的。民间舞蹈资源是舞蹈文化中值得开掘的瑰宝,具有走向文化市场的价值。然而在现代物质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冲刷下,不少民间舞蹈艺术都濒临消失的处境。要合理运用公共舞蹈资源,应当要重视民间舞蹈艺术,让之得到与群众接触的广阔空间。举例来说,比如,我县各乡镇组织群众,积极推广锣鼓秧歌这一舞蹈艺术形式,通过创办锣鼓秧歌协会、参加舞蹈比赛、组织公演等手段宣传锣鼓秧歌艺术,让这一古老舞蹈资源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让民间传统舞蹈资源重新步入现代社会的中心位置。
群众文化的开展还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比如,根据农村社会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和农民群众的新期待,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进行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可以利用我国传统节日的深厚文化底蕴,抓住国人的怀旧情结,举办清明踏青、植树、端午龙舟竟渡、“七夕”集体音乐舞会等。对群众自发组织的跳秧歌、健美操、自演自唱等活动也要给予关注和支持。
(三)创立群众文化的优秀队伍
事在人为,人的因素第一,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也必须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敬业精神好,而且又热爱文化工作的队伍,否则,再强的财力,再好的设施,再优惠的政策都是没有意义的。因此,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和业务讲座,分期分批对现有群众文化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群众文化人员业务素质,并有计划的从大专院校和社会上公开招聘、选拔一批热爱群众文化工作、文化水平高、懂业务的专门人才从事群众文化工作。
篇9
【关于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协年度工作安排,为促进全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助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副主席郝德恒同志带领下,深入渠县、宣汉、通川区和市本级相关文化单位、企业,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状况
全市目前文化队伍共有xxxxx人,其中:文广系统xxxx人、社会科学界会员xxxxx人、各级文联机关及会员xxxx人;本科以上学历占xx.x%,副高职称以上占x.x%;xx岁及以下人员占xx.x%,xx岁以上人员占xx.x%;具有一定声望的专业戏剧编剧、曲艺作者、舞美编导xx余名,民间艺术大师x人(其中国家级x人、省级x人),非物质文化艺术传人xxx人、群众文化艺术工作者xxx人。在文联所属协会会员中,有国家级会员xx人,省级会员xxx人,市级会员xxxx人,县级会员xxxx人。文化产业从业人员x万余人,文化产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数量不详。
二、问题成因
总体看来,在各级党政的重视下,全市文化人才近年来虽数量有所增加、质量上有所提升,但与建设“文化强市”对文化人才的需要还有较大的差距。
(一)人才培养培训不到位。一是抓好文化人才培养培训的氛围不浓,政策支持不够,没有设立文化人才建设专项基金。对发展潜力大的可塑文化人才没有在遴选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培养。二是各文化部门、单位由于受经费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对业内人才的培训几乎为零,即使有也多数以会代训,存在层次较低、针对性差等问题,导致文化专业人才的继续教育流于形式,考核、管理不严。其原因是对人才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在决策层面,存在重设施、轻人才的现象。在管理层面,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
(二)人才结构不合理。从年龄结构看,文化队伍总体年龄偏大,特别是乡镇文化站人员平均年龄在xx岁以上。一些学科和专业人才断层现象比较突出,xx岁左右的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比重很小。民间文化艺术人才中,年龄在xx岁以上的占比达xx%以上。从专业结构看,戏剧、舞台艺术、文化经营管理、网络技术、图书情报信息等专业人才十分紧缺。大多数文化单位存在编制满员而专业人员短缺的现象。市艺术团由于缺乏创作、编导、主演、主奏人员,致使难以推出新剧目及精品剧目。市文化馆因为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力量薄弱,严重制约了对基层文化工作的指导。全市文化产业经营者大多数文化程度偏低,经营理念和手段落后,复合型人才、新型产业人才严重缺乏,难以打造出知名文化企业,原创动漫项目也处于空白状态。从知识结构看,有的学科和专业人才学历层次偏低。全市文广系统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仅占xx.x%。文化人才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一是受人事体制和编制所限,需要的人才进不来,非专业人员出不去。二是文化专业人才少导致仅有的专业人才工作繁忙、疲于应付,难以进修深造;文化部门、单位只有依靠仅有的专业人员应付工作,难以实现高标准、严要求的管理,更无心探索人才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
(三)人才分布不均衡。调查显示,我市传统文化人才所占比例远多于现代传媒和文化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且文化人才大多数向市本级和县级聚集,乡镇、村级为数甚少,多数乡镇甚至没有文化专干从事相关工作,对于开展丰富多彩的基层文化活动十分不利。原因是我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政府投入不足,造成乡村文化设施落后,留不住人。
(四)精英文化人才匮乏。一是“先天不足”。全市文化人才队伍来源较杂,科班出身少,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比例不高。二是“进人难”。高层次人才引不进来,自己培养的人才又难留住。一些有发展潜力、小有名气的人才觉得在市上工作发展空间小,没奔头而往往选择离开。三是“大师”少。在全省或全国知名的文化人才较少,大师级文化领军人物不多,导致达州文化难以跨越地域界限,走向全省或全国。因编剧、导演、舞美、表演等方面的大师级本地人才缺乏,开展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演展还得到外地雇人。报业、广播电视缺乏宣传策划人才,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中高端人才紧缺,特别是文化建设急需的领军人物、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新能力强的复合性文化人才严重匮乏。主要症结在于人才培养、使用、引进机制不健全。
(五)管理人才不足不强。我市文化管理人员多数是由行政单位调入,真正懂文化管理的人才较少。特别是大部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主要负责人还没到位,执法人员到位缓慢。省编办核定我市执法事业编制xxx名,目前只到位xx人,现有执法队伍中不具备执法资格的xx名工勤人员因各种原因不能分流,直接影响文化市场培育,特别是文化事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文化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主要原因在于管理体制不顺。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工作是第一工作”的理念,成立市文化人才建设领导小组,把文化人才建设纳入人才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重点工作范围,对全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问题定期研究、切实解决。认真落实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文化人才建设制度,并把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纳入对人才管理部门和文化单位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内容,形成齐抓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浓厚氛围和工作机制。
(二)摸清家底,建全队伍。一是在全市开展文化人才普查工作,建立文化人才资源信息库,全面掌握全市文化人才动态情况。二是加大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力度,配齐配强乡镇(街道)文化工作专职人员。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促使我市文化人才总量增加、结构合理、平衡发展。三是加快文化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尽快完成市、县综合执法队班子配备,及时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化综合执法人员,保证执法工作正常开展;按川编发〔xxxx〕xx号文件第三条规范人员管理之规定,切实安置好全市文化综合执法机构现有xx名工勤人员。
(三)加强培养,提升素质。一是抓紧引进和培养一批善于开拓文化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文化“走出去”以扩大影响的典型人才,为达州文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二是强化继续教育培训。全面推进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加强管理、严格考核,将继续教育与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挂钩。通过对乡村社区群众文化人才实行从业资格认证和聘用制度,提高其公共文化的服务能力;通过举办各类特色文化节庆活动,让中青年文化工作者承担文化重点工作、重大课题项目,采取下基层采访、演出、体验生活和外出参加各类赛事活动等让中青年文化人才经受锻炼、增长才干;通过与名人合作、跟大师学艺,培养一批地方文化名人和大师。采取以师带徒的方式,培养民间文化人才,延续传统文化项目的传承。三是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文化人才机制。支持全市文化单位与省内外高等院校、机构建立联合培养基地,鼓励四川文理学院、市职业技术学院和中职学校开设文化创意、影视制作、传统工艺美术等专业,支持学院与文化企业、园区合作建立文化人才培养基地。四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积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文化工作者成为优秀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高尚道德品行和人格操守的示范者。
(四)加大宣传,营造氛围。一是创新人才观念。遵循文化产品创作和文化人才成长规律,珍惜、爱护、用好文化人才,创造宽松包容的良好社会环境,增强文化人才集聚效应。二是继续开展“德艺双馨”文化名人评选工作,努力培育、包装在全省具有影响的文化名人。三是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协调各新闻单位,对文化领域有影响的拔尖人才和优秀作品进行集中宣传。积极做好中央、省、市各级各类奖项的推荐选拔,对获奖者进行大力宣传,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氛围。加大对重要创作成果的展示力度,每年对全市书画、摄影、戏曲剧本、小说散文、歌词歌曲、动漫动画等文化艺术创作进行汇总梳理,对优秀作品通过书画展、专场汇报演出、作品研讨会等形式,大力向社会宣传推介。
篇10
【关键词】农民画;产业化发展;措施;舞阳县
Abstract: Wuyang county of Henan province is Chinese folk paintings HuaXiang, boorish paints industrialization has certain advantages.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 of boorish paints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m.
Key words: Boorish paints;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Measures, Wuyang county
一、舞阳农民画产业发展背景
“舞阳现代民间绘画”亦称“舞阳农民画”,是中国现代民间绘画艺术的重要代表。在1958年的“”时代,为配合当时的生产运动,全国上下兴起壁画热潮,就是在这种以墙壁为载体的绘画中,通过反复的探索、研究和升华,舞阳农民画于70年代后期开始显现地域特色,并形成独特面貌。进入80年代,通过武天举、王文浩等一批美术工作者和农民画爱好者的积极发掘、创作,又将现代艺术观念融入到舞阳农民画的创作中,既继承了传统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识,又吸取和借鉴了现代艺术的创作手法,推动舞阳农民画逐步趋向成熟,使舞阳成为我国著名的农民画乡。
1988年2月,舞阳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1988年9月,舞阳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农民画院”;2004年,舞阳农民画被确定为首批“河南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之一;2005年,舞阳农民画入选首批“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保护名录;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4月,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一魁力漯河》大型晚会再次宣传推介了舞阳农民画,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同年12月,舞阳“农民画”又被评为河南省知名文化产品;2008年被省文化产业开发办公室列入民间特色文化产业培育项目;2008年底,凭借农民画,舞阳县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0年1月13日,昭寺农民画村正式揭牌。
二、舞阳农民画产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舞阳农民画的不断发展,对外影响进一步扩大,舞阳农民画的产业化开发工作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更新传统绘画内容,融入现代生活气息
不论是在狂热的“”时代,还是在时期,农民画无疑都是政治运动的附庸,是依附政治的“宣传工具”,难以真正体现自身存在的价值。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舞阳农民画逐步趋于成熟。这一时期的作品吸取了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特色,并融合了现代绘画的一些技巧,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人性本真,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近年来,随着中央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尤其处在倡导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环境的今天,农民画的内容侧重反映农村新生活,表现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而焕然一新的农村风貌。随着时代的发展,舞阳农民画画家的社会生活、思想观念、文化结构、审美情趣都在发生着变化。尤其是近些年不断涌现的一批批青年农民画家,他们大多受过一定的教育,具有初中乃至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在审美情趣上,他们喜欢民间绘画,也欣赏现代艺术。他们喜欢地方戏曲、民间舞蹈,也欣赏现代歌舞。开放年代的文化背景,必然影响到生活在这个年代的每个成员,塑造出开放年代的农民形象,并有他们创作出具有现代气息、备受现代人喜爱的农民画。
(二)建立政府扶持机制,助推农民画产业发展
为了推动舞阳农民画的产业化步伐,舞阳县专门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组长,主管副县长、政协副主席任副组长的高规格的舞阳农民画产业开发攻坚组;舞阳县文化旅游局县制订了舞阳县农民画产业化发展规划;舞阳县委宣传部、县文化旅游局、县文联联合主办舞阳农民画大奖赛,并邀请专家现场指导点评;县委组织部、文化旅游局、计生委、民政局、妇联联合举办舞阳县基层民主文化建设农民画创作大赛;舞阳县文化馆举办农民画培训班培训学员;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农民画作者到王公庄、陕西户县、南阳社旗山陕会馆等地参观学习,并专门选派代表入驻上海金山区“中国农民画村”,成立了舞阳农民画宣传销售窗口;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措施,在舞阳县城新西路建成了农民画一条街;在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吴城镇,建立了农民画吴城培训销售基地;努力培育九街乡胡岗村、吴城镇昭寺村成为农民画专业村等,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介,为舞阳农民画产业化发展开辟了道路。
(三)壮大创作队伍,培养后备人才
过去舞阳县的农民绘画活动几乎都处于自流、闲散、无组织的状态。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舞阳县在县文化馆有组织、有指导地对一些农民进行培训、辅导。舞阳农民画入选首批“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保护名录以及被列入第一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由县文化旅游局及农民画院牵头,召集创作骨干每月定期进行培训。随着舞阳农民画创作队伍的壮大,培训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舞阳县文化馆、县农民画院及各个个体农民画院和县老年大学,利用“师带徒”和举办培训班的方式,积极开展农民画创作人员培训工作。县教育主管部门也把舞阳农民画作为乡土教材纳入中小学生的课程,不断加强中青年艺术骨干和学校美术教师的培养。在小学、初中、职业中专中开设绘画课程,向学生传授舞阳农民画的基本知识,培养后备人才队伍。
(四)建立农民画产业基地,拓宽农民画销售渠道
《舞阳县农民画产业发展规划》指出:“要以舞阳县县农民画院及个体农民画院和骨干农民画家为依托,着力打造集创作、展示、销售、旅游于一体的农民画产业基地”。舞阳县以县城新西路为依托打造创作基地,在整个街区悬挂农民画灯杆宣传牌,在街道入口处设置了“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大型跨街宣传牌,形成了浓厚的地方文化氛围,在街道两旁分别有贾湖农民书画院、庭芝美术工作室、坛志绘画室、文萃农民画院和贾湖春秋农民画销售基地等农民画院和农民画经纪公司;在被誉为“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吴城镇,有农民画培训销售基地,在吴城镇昭寺村建有4个农民画室;培育九街乡胡岗村、吴城镇昭寺村成为农民画专业村;在上海金山区“中国农民画村”和北京潘家园文化市场设立了销售宣传窗口;还有一些店铺专门从事销售作画工具、颜料和装裱字画,逐步形成了与农民画创作配套的相关行业,初步形成了农民画生产、加工、收购和集中外销的一条龙体系的文化产业基地。画作经纪人培养也得到了较大发展,目前已有“贾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舞阳农民画创作发展研究中心”两家专业从事收购、代销农民画的经纪公司入驻该基地。与此同时,不断加大农民画销售网络建设,已在上海金山区“中国农民画村”设立了销售宣传窗口,拓宽了农民画销售渠道,扩大了对外宣传。
三、舞阳农民画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舞阳农民画产业发展过程中,有关部门也做了不少卓有成效的工作,如成立农民画院、建立农民画队伍培训基地和农民画专业村、设立专门的农民画销售点、在相关网站上推介等,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农民画产业在开发中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一)知名度没有充分利用
舞阳农民画在国内外展览、参赛、交流,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农民画产业是跟旅游业密切相关的行业,仅仅宣传农民画,而不对舞阳县进行全方位包装、宣传,不利用舞阳农民画的知名度介绍舞阳的文化历史、地方特产、旅游景区等,就难以发挥农民画产业应有的带动作用。
(二)开发深度不够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经济收人的提高,人们在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也强烈地追求着精神文化的需求。而目前舞阳农民画虽然在内容上融入了不少现代生活气息,但是还没有真正适应现代人们审美要求,走进现代生活。对其旅游衍生品、工业衍生品没有进行有效的发掘和开发,使其市场价值和巨大的潜力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
(三)作品质量不高,缺少创新
舞阳农民画创作队伍培养需要一个过程,目前,农民画创作人员不够多,尤其缺乏优秀人才,部分作品缺乏艺术创造性,质量不高,大量的临摹、复制,使低劣、重复的作品充斥市场,使农民画失去艺术价值。
四、舞阳农民画产业进一步发展措施
(一)深度开发农民画产业
可以把农民画的造型通过丝巾、挂历、画册、贺卡、瓷板画、陶刻等衍生品的形式进行外延发展,既可以起到丰富农民画产品类型、增加市场竞争力和开拓市场,又可以起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效果。也可以以农民画图案为母本开发旅游产品和小饰品。
(二)努力提高农民画的艺术水平和创作质量
首先从教育入手提高艺术水平,在中小学及职业高中原有绘画课的基础上开设农民画课,把专业画手法和农民画手法相结合,引导其在艺术上创新。其次要加强对农民画作品质量的审验和把关,建立权威性的作品质量审验机构。凡送展作品和进入市场的作品,都应经过严格的审验和筛选,对制作粗糙、艺术性差的作品不得进入市场销售。
(三)以农民画为切人点,扩大宣传
舞阳以农民画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可以借助农民画的高知名度,以农民画为媒介,对舞阳的旅游、特产、工业品等进行宣传,对旅游、农副特产及工业产品进行整体策划,甚至将其设计、包装与农民画结合起来。
(四)开辟农民画民间风情一日游
在贾湖远古文化游、县城宗教文化游、西城森林公园游、北舞渡历史名镇游等旅游景点的基础上,积极把农民画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开辟舞阳县农民画风情一日游接待点,以观赏农民画为主线,开展集旅游、休闲、观光、赏民间艺术、感受民间风俗文化于一体的旅游活动。
(五)建立农民画网站
为进一步拓宽农民画销售渠道和加大舞阳县农民画的宣传力度,要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建立农民画网站,实行专人负责,把一些农民画作者的原创经典作品和获奖作品放在网页上,供人欣赏和进行网上交易。同时在网上一些农民画最新信息和其它“画乡”的动态,起到加强交流的作用。为了增加网页可读性,网站还可详细介绍农民画画史、农民画画派、艺术创作类型、农民画名人等丰富多彩的内容供农民画爱好者了解。通过建立农民画网站,一方面,能扩大舞阳县农民画的影响力,拓宽销路,增加收入,另一方面,通过网站宣传还能赋予农民画现代气息和更多的文化内涵。
(六)美化公共场所,获取社会效益
为了积极适应现代人的审美要求,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舞阳农民画还应走进现代生活,走上街头,以起到繁荣街头文化,装饰美化城市的功用。如城市沿街的一侧为城区路线图或广告,另一侧为农民画获奖作品或一些新创作品,在公园内设立农民画政策宣传画等。
参考文献:
[1]戴松成,李同昌.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2]唐代剑,池静.中国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魏小安,冯宗苏.中国旅游业:产业政策与协调发展[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3.
[4]周玉东.民俗文化产业化的困境与出路[J].新西部,2009(4).
[5]中国旅游协会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区域旅游开发研究[M].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1996.
[6]娄扎根.民间文化产业化与政府主导职能的发挥[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