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技术专业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6: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纺织技术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纺织技术专业

篇1

【关键词】江苏中职;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课程标准解读;核心素养;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4-0080-04

【作者简介】葛鸿鹄,江苏省苏州丝绸中等专业学校(江苏苏州,215228)纺织服装部主任,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纺织艺术设计。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坚持与课改创建相结合,遵循理论研究与实践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以探讨课程开发程序、策略与方法,着力解决本专业培养目标模糊、课程结构老化、课程内容理论性强而实践性差等重要问题,建构新的课程评价方法等为中心任务。从接受任务起,我们就成立了江苏省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课程标准开发小组,在这个小组中,有专业负责人和企业相关的行业专家,以及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老师和学校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

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课程标准开发小组首先对中职的纺织技术及营销进行专业剖析,明确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牢固掌握必需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熟练从事纺织品工艺设计、纺织品质量检测与贸易、纺织设备维护和生产操作的技术工人。

一、通过对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的剖析,确定四门基础平台课程的任务和地位

江苏省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的基础平台课程是五门,我们从中选择了“纺织材料基础”“织物结构与设计”“织造基础”“染整概论”四门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有一定实践动手能力的课程进行课程标准的开发。

“纺织材料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掌握纺织材料的性能是学习和运用纺织技术的基础,其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纺织材料识别和测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织物结构与设计”“织造基础”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在这里我们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强调的是掌握对常用纺织材料“识别”和“测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织物结构与设计”这门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织物结构和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织造基础”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并指出其前导课程是“纺织材料基础”,后续课程是“织造基础”。“织造基础”是针对纺织品生产的专业技能课,其任务是培养学生机织生产的认知能力、机织产品工艺设计的应用能力,为后续纺织工艺综合实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染整概论”是在“纺织材料基础”“织造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纺织品染整工艺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胜任染整工作岗位职业要求奠定基础。

二、按照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和要求确定课程设计的思路

课程设计思路指对一门课程的内容选择和内容组织的总体谋划。本专业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为: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坚持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突出本专业的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纺织行业的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坚持知行合一,做中学、做中教,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叙述各课程设计的思路。

1.课程目标确定的基本依据是《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强调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最新理念,确定课程目标。

2.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依据是通过对各课程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以及对应的职业岗位和技能要求,对接相应职业资格标准,遵循基础性原则,结合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确定四门课程教学内容。

3.对四门课程内容的组织结构关系及编排。在这里我们考虑的是在课程目标指导下,怎样遵循现代中职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学习习惯,怎样紧贴纺织行业的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和将来的职业发展,精选、提炼课程内容,尤其是处理好模块总量以及模块之间的结构以及衔接关系、纵横协调;如何实现单元之间的梯度结构关系和教学推进关系,显示模块和单元的双重并行和教学匹配,经过权衡后,作出思路性的、高度概括的简要说明或路径指引。

三、通过共同探讨确定本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重点推敲了专业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关于核心素养的问题,我们学习了教育部2015年出台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其中指出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关于纺织专业的核心素养,我们通过组织学校的校企合作单位的技术能手和车间班组长,以及专业的专家委员会一起进行座谈和调研,充分了解企业对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的职业素养和岗位需求与学校培养目标之间的差距,达成对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核心素养的理解。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也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我们认为中职的“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总的核心素养应包括:热爱纺织行业,有为纺织事业的发展贡献的精神;求上进,讲团结,讲科学,动脑筋;掌握相应的岗位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具备动手实践能力;有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有进一步深化学习的兴趣。

在江苏省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其称为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又分为行业的通用能力、职业的特定能力和跨行业职业能力,由此提出四门核心平台课程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应该包括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实践素养、发展素养、安全素养和职业素养。

比如,“纺织材料基础”中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表述是:1.熟悉纺织材料的基本性能和特点。2.能辨识纺织材料的种类,能够鉴别常用的纺织纤维,能熟练计算与换算纤维、纱线、织物的有关指标。3.能规范使用纺织测试仪器测试常见纺织材料的基本结构和性能。4.能独立思考、获取相关信息,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具备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严谨求实的精益求精精神。我们认为熟悉纺织材料的性能和特点是必备的知识点,辨识和鉴别常用纺织材料是学生必备的技能点,这是这门课程的核心所在。

“织物结构与设计”的核心是掌握织物组织结构的基本原理和织物组织图的绘制,熟悉三大基本组织(平纹组织、斜纹组织和缎纹组织)的形成与特征,能辨认和描述变化组织、复杂组织,能仿制织物组织结构,能初步组织应用织物与创新设计。

“织造基础”的核心是掌握织造生产的典型工艺流程,了解机织生产典型工序工艺参数,能规范操作织造生产的典型加工设备。

“染整概论”这门课程的名称其实是有争议的,因为概论的提法在中职教育体系中不太恰当,理论化的程度比较高,但在江苏省人才培养方案中是这样命名的,所以我们在这里只是将其作为名称。实际上课程性质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是对染整四大工序的了解:在练漂工艺上是掌握织物练漂后各项性能指标检测,在染色工艺上是知道染色方法及工艺要求,掌握染色后织物疵点种类以及色牢度及检测和评级方法,在印花工艺上是了解印花工艺及要求。

四、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反复推敲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

在课程内容上我们主要针对中职生的特点和要求,以模块化、项目化的形式,突出课程的核心内容,强调内容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又恰当地考虑到节能环保、产业升级等时代元素。在文献的引用上对其相似度作了认真而严肃的检查,相应的课程内容相对独立,我们强调的是专业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同时,我们又把在“十二五”期间的规划教材和这次课程标准的制定结合起来,通过制定课程标准来丰富校本教材和规划教材的内容。

“纺织材料”这门课,主要分成七大模块二十五个单元,把熟悉纺织材料的基本性能和特点、辨识纺织材料的种类、鉴别常用的纺织纤维作为该专业的基本知识点,把能规范使用纺织测试仪器测试常见纺织材料的基本结构和性能作为该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在内容上,从纺织纤维类型、性能和基本结构入手,了解纺织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从而鉴别纺织材料,达到会检测纺织材料的目的,使毕业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够胜任相应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各个单元的内容与要求中,主要考虑中职生的特点和将来的工作岗位的需求,用“掌握”“理解”“了解”“认识”“熟悉”“能”“会”等词语来划分学生的学习程度。

“织物结构与设计”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强调的是对织物结构的认识,特别是常见的三原组织是纺织面料中的基础,而变化组织和联合组织等是在其基础上的变化和复杂化,以期丰富面料的组织变化。所以,我们在教学要求上是熟悉基本组织(平纹组织、斜纹组织和缎纹组织)的形成与特征,能辨认和描述变化组织、复杂组织的形成与特征,掌握织物上机操作的过程与内容,具有初步组织应用织物与创新设计的能力。

“织造基础”这门课是以纺织面料生产的流程为主线,强调络筒、整经、浆纱、穿结经与纬纱准备工艺,在织造上既照顾传统的有梭织机生产与工艺,又兼顾现代的剑杆、喷气、喷水的生产工艺和要求,最后还带有下机织物的整理与工艺要求,使我们的学生能充分地掌握织造生产的典型工艺流程及相关专业技能,能规范操作织造生产的典型加工设备。在参考课时的分配上也有所侧重,传统的“有梭织机”只安排18课时,“现代织机”安排96课时,也有专家提出把“有梭织机”这部分去掉,但考虑到有梭织机是织造的基础,现代织机是在有梭织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学生起初学习的“小样机织造”还是“有梭织机”的原理,所以我们的意见是保留其内容但减少1/4的课时。

“染整概论”这门课强调的是掌握纺织品染整工艺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了解常用染料的性能,会运用染整的四大工序对纺织品进行处理。特别在练漂上,我们列举了棉织物、苎麻、羊毛、丝织物、化学纤维织物等常见织物的练漂技术要求与工艺,强调染色的基本知识与工艺要求,熟悉四种印花工艺和特点,了解常用五种印花设备和特点,掌握一般织物印花工艺,在整理上突出手感整理、定型整理、外观整理和功能性整理,了解轧光、轧纹、电光、增白整理的加工效果和工艺过程。

五、灵活运用实施建议,讲究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信息化的运用

第一,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能力为本位,推行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倡导“做中学、做中教”。同时要求任课教师要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

在“纺织材料基础”的课程教学中,要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要保证实训教学开设的比重,在实训中让学生了解和学会常用的纺织材料的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在操作上宜采用教师示范、分组操作的方法,在先行示范的过程中,要求教师的示范动作准确规范,学生在训练时,教师要适时、恰当地点评学生的动作和方法。在“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像上机图的绘制内容,本身其理论和实践的成分都有,如果能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理论化的知识在上机图上呈现,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尽可能在小样机房、分析实验室内选用生产中各类典型织物组织教学,让学生体验真实的生产环境、工作环境,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中应注重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在“织造基础”的教学建议上,提出强化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强调与织造挡车工国家职业标准、岗位工作要求的对接,倡导“做中学、做中教”。在“染整概论”课程教学中,由于染整行业的特殊性,所以要求在教学中要充分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结合染整产业发展趋势,贯穿染整生产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新理念,让学生全程参与计划、预处理、染色(或印花)、后整理等整个过程。高温高压的环境对教学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特别强调将操作规范、设备保养、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等内容融入相应教学任务和活动中,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与职业素养。

篇2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纺织专业教学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8-0042-02

1 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它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开展教学,使学生直接全程参与,体验、感悟、论证、探究。具体包括:①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来进行教学活动。②学生在教师的主持下以小组合作工作形式,自行组织完成项目。③工作要主动,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

2 项目教学法在专业教学中实施的意义

(1)项目教学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理论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通过实际的工作项目锻炼技能,提高适应能力、工作能力、创新能力。

(2)对于学生来说通过项目教学,可以很快适应环境,直接参与到工作中去,独立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既有效又高效地发挥其潜能。

(3)通过项目教学模式培养的人才,可以很快进入企业的生产领域,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为企业融入新的血液和能量。

3 项目教学法在纺织教学中的应用(棉织物斜纹组织的设计)

(1)教学对象。中等职业学校纺织专业二年级学生。

(2)职业岗位。织物组织设计师、织布值车工。

(3)学习领域。织物斜纹组织。

(4)项目。棉织物斜纹组织设计。

3.1 项目教学目标

(1)制定好整个工作过程计划,以QQ、邮箱或其他网络形式给各小组成员,明确工作流程。

(2)学生通过网络学习棉织物斜纹组织的相关知识,了解织物类别特点,能够在计算机上设计斜纹组织并绘制出组织图。

(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进行创新设计。

(4)学生能够选择并正确使用必要的绘图工具进行作图。

(5)学生撰写设计说明,并通过网络出去。

3.2 教学内容

(1)斜纹组织的概念。

(2)斜纹组织的分类。

(3)棉织物斜纹组织的特点及应用

(4)棉织物斜纹组织的设计及作图。

(5)教学媒体:投影视觉媒体、实物媒体、计算机。

(6)工具:多媒体课件、绘图工具(画板、绘图笔、意匠纸或CAD软件)。

3.3 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和步骤

按照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小组决策―计划执行―成果评价―项目迁移,六个步骤进行实施。具体如下:

3.3.1 获取信息

(1)项目的导入。

教师通过提问,导入项目。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棉织物随处可见,我们来观察这几个织物小样(实物展示、课件图片展示),织物组织是否一致,谁来说明它们各自的特点?

学生:斜纹组织是具有连续斜线和斜向的组织。

教师:好,今天我们就来设计斜纹组织。

(2)项目描述。

对斜纹组织的种类、织物特点,小组工作任务进行描述,并强调和说明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斜纹组织主要分左斜纹和右斜纹,经面斜纹和纬面斜纹,斜向不同组织点不同,作图也不一样。

(3)项目任务。

教师:请大家设计组织循环为5根经纱和5根纬纱的棉织物斜纹组织,并在计算机上呈现出来。

(4)项目要求。

教师:这个棉织物要求设计为斜纹组织,设计要符合斜纹组织的特点,能用于棉织物,具有创新性,在计算机上绘出组织图,撰写设计说明进行网络。具体要求是:作图规范,设计图清晰美观,经组织点用X表示,纬组织点用空格表示。设计说明书要简述设计的主题,构思,并说明设计图中难以表现的内容,文字易简练,也可附在设计图纸上。对织物的总经根数、经纱数和纬纱数、经纬纱的颜色和排花、试织要求要作出说明。

(5)提供相关信息(经验)。

项目的完成与经验有关,学生的经验来自课堂的学习。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授、实物展示、参观、网络等把信息传授给学生。

(6)确定评价标准。

教师在计算机上给出评价的框架(包括市场调研、讨论、设计、图面表现、汇报等方面内容),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确定评价标准,并根据项目进行细化。例如,优秀:市场调研充分,调研报告翔实;表现出较好的技能和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有一定的见解和创新;完成设计书规定的全部内容,设计方案正确,设计图规范,内容整洁无误;汇报时,简明扼要,概念清楚,能熟练正确的回答问题,掌握了设计内容和相关理论知识。

分组: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项目难易程度及工作量的大小进行分组,并说明小组工作的指导原则。本项目4~6人一组。

操作示范:教师在意匠纸或计算机上示范组织循环数为5的斜纹组织的设计思路及作图步骤,示范内容包括分析斜纹组织的斜向,经纬纱根数,类别及作图思路步骤。教师要强调设计要求、组织类别设计思路,作图要规范等。

(7)制定计划。

学生根据从多媒体获取的斜纹组织相关知识信息,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针对工作项目设计工作计划,教师根据需要给学生提供指导建议。

第一,确定工作步骤。学生要充分了解项目,利用图书、网络收集有关资料;采用头脑风暴法讨论方案;负责绘制草图的学生速记下讨论的内容,将讨论后的方案绘制成草图,一般先绘制出2~3个方案,根据草图讨论方案,方案确定,在计算机上绘制设计图。第二,列出小组成员负责内容及时间安排。第三,列出相关材料及工具。第四,小组用网络的形式总结汇报工作成果,将计划情况在组内通报,保证每个组员都了解工作程序、内容及时间安排。第五,小组决策细化计划,确定工作步骤。第六,计划执行实施,学生根据计划安排,分步骤进行操作,并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8)成果评价。

学生完成项目后,参照预先制定好的评价标准从市场调研、小组讨论、设计、作图、汇报五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我评价结果,讨论优点及存在问题;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汇报设计作品,全体参与者根据汇报情况给出分数;参加汇报的所有听众(包括学生、教师)及汇报小组本身,根据准备好的评价标准,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给出相应的分数。

(9)项目迁移。

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此项目进行迁移,讨论其他类型的斜纹组织的设计,重点讨论如何进行新的设计应用。

(10)教学效果评价。

设计出教学效果评价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

4 在项目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概括来说,在专业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项目教学法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单要具备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熟悉企业实践流程,具备职业能力和职业经验,通过企业见习、实习积累工作经验。②加大校本课程研究开发力度,将理论知识直观化融入企业实际的工作流程,加大师资培训力度,通过培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形成项目课程研究开发团队。③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合作项目的兴趣。④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加大实训设施、设备的投入,优化教学环境。⑤进一步密切校企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了解企业文化、制度、岗位职责、工种任务,积累工作经验,提高教学能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职业教育中心,山东 淄博 255000)

参考文献:

[1]要丽娟.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02).

篇3

【关键词】美术;园林;传统;方法

园林专业是一门边缘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学科内容结合了许多专业,有建筑学、美术学、设计艺术、生态学和生物学。园林艺术设计专业在近几年的国内高校开始形成专业设置增长的发展趋势,这与社会对园林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相关,当下社会的园林设计人才极其短缺,设计水平也比较低。园林专业虽然被许多学生认可为热门的专业方向,但现今的高校园林的课程设置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专业的健康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现有的高考制度有待健全,许多考生对园林专业了解程度不够,盲目报考,基础水平较弱的学生大量的涌入到这个专业中,使园林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了一个十分紧要的问题。

我国的园林设计专业主要在以农林为主的高等院校开设,还有一部分在综合类大学和职业技术学校开设。较大一部分学生从理科生源中录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所以建筑、生态、生物学科相对于这些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学习效果好。而美术、设计这些课程在园林设计中又十分重要,不能忽视。所以强调高校园林专业的美术课程的合理设置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现阶段园林美术课程主要由美术学院毕业或从事美术设计课程的教师承担,园林美术课程与美术学院的课程在时间安排、内容、过程有很多相关联的地方,但也有很多质的不同。所以要求从事园林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学人员、教学单位、研究机构,要根据我国园林专业长期培养的总体规划,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园林美术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一、如何处理美术基础课程的时间、量的分配

园林专业被广大考生视为现今的热门方向,使大部分对专业没有认知的学生进入到这个专业中来,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美术基础,入学之后教师只能从基础入手,按部就班的按美院的方法系统训练,由于时间明显安排的不足,训练的效果不理想。所以没有较好的基础,设计想法的表达和设计作品的表现就无从谈起。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课程的量和时间方面进行更好的匹配。首先要确立课时量是保证成绩效果的必要条件,许多园林专业的院校对园林美术课程缺乏有效的认识,认为学生没有基础,那么学习了解一下就可以了,其实一个优秀的园林设计师的后期提高主要还靠自身的审美能力的提高。

美术课程包括实践课程和欣赏课程两大部分,实践课程是一个过渡性较强、章节串联性紧密、操作训练阶段性的课程。美术学院对于一种门类的课程开展最低都保证64课时的基础,而园林专业对美术课程的分配量在一个学年每周只有3-6节,而且只持续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相对于庞大的学习内容这种训练方法不利于学生较好的投入,也不利于学生作品的完成,更形成不了对美术技法知识的累积。所以对于实验课程要采用4-6周不间断的授课方式,开展两个学年为宜。而对于欣赏或理论课程,可以采用间断性的一周2-3节的方式开展,这样有利于区分时间与理论课程的性质,教学效果也比较好。

二、如何设置园林专业美术课的基础课程

在美术专业的学科中学生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素描和色彩课程,多以几何形体、静物、人像等为训练手段,训练的时间安排的比较多,因为这是专业提高的必要前提。园林专业与美术设计专业则有很大不同,主要是认识目标和表达的效果不同,园林专业的绘画主要以风景为主,包括建筑和植被的表现,所以如果应用美院的训练方法势必把许多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没有与园林专业相符的内容中去。时间分配减少课堂室内的素描训练,加大室外速写和风景写生的课时量,在室外进行的课程主要包括植物形象描绘和建筑形象描绘。

三、强调植物形象识别绘画的训练

现今我国的形象识别绘画作品创作的量与质量都不十分理想,植物形象识别的绘画作品多数由日本、台湾的画家创作出来,植物形象识别绘画在我国虽然是个冷门的方向,但实际的应用却十分广泛,应该在园林美术课程中设置一个植物形象识别课程种类,培养出一些专门的人才,把绘画作品主要应用在形象识别和印刷表现上,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生的素描能力较弱,但线条表达和细致刻画较强,这些学生只要适当引导,定能绘画出好的作品出来。绘画作品的表现与美术作品的表现有很大不同,十分符合形象识别的特点,画面风格也比较突出。

四、园林专业的建筑表现和设计能力的提高

园林设计中包括一部分建筑形象表现的内容,所以园林美术中透视课程的设置不可缺少,由于透视课程的逻辑思维特点和推导特点的比较突出,所以学生掌握的效果比较快,应用的效果也比较强,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建筑表现,特别是俯看成角透视的绘制要特别重视,可以很好的应用到以后的园林设计表现上。

特别要提出三大构成课程的设置,三大构成课程对于园林专业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三大构成中的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尤为突出。平面构成对于设计艺术来讲主要是针对整体的视觉效果而言的,而对于园林设计,平面构成是针对应用者的局部体感而言的,有相同的部分又有很多差别。园林的平面构成主要是针对二维空间布局而要求的,体验者的空间移动过程感受是主要平面构成的内容。特别提出平面构成在园林中的时空概念,强调分布的点、线、面的空间体感效果和心理影响效果。三大构成中的色彩构成对于园林而言和艺术设计中的要求一样,主要是强调色彩的空间布局与多体的空间组合效果要求而设定的,三大构成中的立体构成主要要求园林艺术形象中的空间起伏效果能否与设计意图相符,还有一部分是针对抽象艺术雕塑的艺术处理方法。

篇4

一、目的和意义

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考核是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基础和前提,合理的确定考核等次,科学地使用考核结果,对保证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激励先进,鞭策后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可在激烈的改革浪潮中,提高竞争能力和忧患意识,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自觉地提高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局的服务三农质量和工作效益。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成绩也是对其进行奖惩、调薪、评聘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续聘、低聘及解聘的依据。

二、组织领导

1.全局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工作由局考核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局职称办负责安排日常工作。

2.单位要成立由党政领导、专业技术人员代表组成的5~7人考核小组,考核小组中专业技术人员应占2/3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代表由专业技术人员选举产生,应尽可能代表级类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考核工作。

3.考核小组由单位主要行政领导任组长,负责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工作。

4.考核小组的职责:

(1)负责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的全面工作。

(2)对被考核人员逐个进行客观公正地评议,并按评分标准(见附表)量化打分。

(3)确定、公布被考核人员的考核打分结果及考核成绩。

(4)受理、调查并处理个人申诉及群众反映的情况和问题。

(5)认真总结,如实填写有关表格,并按时上报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的有关材料。

三、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分为基本项和加分项两部分。

1.基本项考核包括:

(1)政治思想、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的综合评估。

(2)工作数量及质量。

(3)接受继续教育情况。

(4)出勤情况及工作纪律。

2.加分项考核包括:工作、科研获奖及鉴定、获专业技术工作荣誉称号、、出版著作、党政及社会兼职、超工作量等内容。

考核内容中有关项的评分标准详见附表一、二。

四、步骤和方法

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年度考核,采取定量考核和定性评议考核相结合,以定量考核为主的方法进行。具体步骤如下:

1.安排部署。每年12月份由局职称办安排当年全局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的时间及具体要求。

2.学习动员。单位在进行考核时,首先要认真组织学习有关政策规定及文件,明确考核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统一思想,增强参与考核的自觉性。同时选举成立考核小组。

3.个人总结、填表和提供原始材料。每位专业技术人员要认真全面、实事求是地总结本年度工作情况,写出述职报告,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指出不足。同时,认真填写《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提供本年度获奖、鉴定、论文、著作、专业技术荣誉称号等材料的原始证件,供考核小组核查。

4.个人述职。单位要组织召开专业技术人员述职会议,每位专业技术人员都要向本单位领导、考核小组进行述职。与会人员应畅所欲言,充分发表意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5.定量考核打分。考核小组要在述职评议的基础上,对每位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评分标准打分。

(1)政治思想、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质量综合评估:由单位考核小组在民主评议的基础上,以无记名方法打分,然后取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计算得出平均分。单位可自行设计表格进行打分。

(2)基本项、加分项中的定量考核打分:由单位考核小组全体成员按《基本项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表一)和《加分项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表二)自打分,然后取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计算得出平均分数。

(3)最终得分的计算:最终得分=综合评估平均得分+基本项得分+加分项得分。

6.综合评估,确定考核等次。单位考核小组根据定量、评估计分考核结果,将同一职务人员按得分多少排出名次,确定考核等次。

7.接受监督和复议。单位要将考核结果公示7天,接受群众监督。凡对考核结果有异议者,可以直接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反映。考核小组要对反映的情况和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复议处理,及时修改,形成最终考核结果。

8.总结上报和公布考核结果。单位要对年度考核认真总结,按要求填写《考核结果统计表》及《年度考核审核备案花名册》,按时将总结报告、表格和相关材料上报局职称办。局职称办审核后的结果要向全体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通报。

经局审核后,对考核等次确定为优秀的人员要进行公示,时间为一周。

五、考核等次确定

1.等次和比例。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等次确定为优秀、良好、称职、不称职四等。其中,优秀人员不得超过同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10%,良好人员不得超过同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20%。按比例计算时,小数点后数字可四舍五入。对于同级专业技术人员较少的单位,可进行年度累计比例。

考核等次除受比例限制外,同时要符合最终得分要求。优秀人员最终得分不小于90分,良好人员最终得分不小于80分(得分不符合最低要求者不能按比例确定优秀和良好),称职人员最终得分不小于60分,最终得分小于60分者为不称职人员。

2.下列单位优秀、良好比例可上浮5%。

(1)获国家部委有关司(局)、省直厅(局)及地(州、市)以上党委(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的单位,获得先进集体称号的当年,优秀、良好比例可上浮5%。

(2)经中央或省业务主管部门评定先进单位,先进单位当年,优秀、良好比例可上浮5%。

3.下列人员年度考核等次可直接确定为优秀或良好。

(1)获得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发明创造、科技进步、星火科技、优秀设计、农业丰收、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成果、社会科学、“五个一”工程个人,其获奖当年的年度考核结果可不受本单位优秀比例的限制,直接确定为优秀。

(2)对因专业技术工作成绩突出,获得地(州、市)以上党委、政府授予的专业技术先进称号、省直部门授予的全省系统专业技术先进称号,其获先进称号当年的年度考核结果可不受本单位优秀比例的限制,直接确定为优秀。

(3)获得地厅级科技进步、农业技术推广、社会科学成果奖等奖项,以及获得县(市、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不含获得地、县级企、事业单位评选的上述奖项)的定额内人员,其获奖当年的年度考核结果可不受本单位良好比例的限制,直接确定为良好。

(4)获得县党委、政府授予的专业技术先进称号、地(州)直部门授予的全地(州、市)系统专业技术先进称号(不含获得地、县级企、事业单位授予的本单位先进称号),其获先进称号当年的年度考核结果可不受本单位良好比例的限制,直接确定为良好。

4.凡具有下列几种情况之一者,直接确定为不称职。

(1)受到党、政记过以上处分或刑事处罚者。

(2)出勤率低于50%(包括50%);旷工三天以上者(包括三天)。

(3)不能完成本人职务岗位职责中的工作任务,既无研究成果、论文著作、推广开发实绩,且工作效果和质量差、群众反映强烈者。

(4)不认真履行现职岗位职责,拒不接受组织上分配的任务,长期(三个月以上)没有实际承担和完成工作任务者或工作任务很轻,经多次动员仍然不愿意接受其他工作任务,私自另谋职业捞取外快,情节严重者。

(5)未按有关规定和程序任意迟到早退累计五次以上者。

(6)经工作督查或评估,工作质量不合格者。

(7)职业道德败坏、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成果,影响恶劣者。

(8)工作极不负责,造成严重事故,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很坏者。

(9)因工作表现不好或不服从组织分配脱离工作岗位两个月;或因表现不好,长期(三个月以上)找不到接受单位者。

六、考核结果的使用:

1.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等次连续三年优秀的人员,允许提前两年(包括专业技术工作总年限和任低一级职务年限)申报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2.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等次达三次优秀或五次良好,可作为达到一项硬化评审条件。

3.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等次均在称职以上,并至少有一次优秀或二次良好,才允许申报评审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被评为省部级优秀专家、省部级优秀中青年专家、国务院及我省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国家和我省“333”科技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厅(局)、地(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或学科带头人(以正式文件为准)的人员,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时,可不受优秀、良好次数的限制。

4.年度考核等次为不称职者,解聘其现任专业技术职务,低聘或不聘专业技术职务至少一年以上。年度考核等次不称职,当年及低聘、不聘专业技术职务的时间,不能计入其申报评审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所规定的任职年限(即任职年限延长二年)。并在低聘或不聘期间进行考察,若年度考核仍为不称职者,取消其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5.年度考核等次为不称职者,不能参加当年或两年一次的调薪,同时执行《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聘任管理办法》中有关规定。

七、其它事项

1.凡未进行年度考核或年度考核不符合规定的单位,下一年度不得进行新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

2.无故不参加一次年度考核的人员,其申报评审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在所规定的担任低一级职务年限的基础上增加一年。

3.出国或在国内进修、学习、交流、访问等一年以上的人员,不参加本年度的专业技术考核,本人也不计入本单位同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基数。编制在而人不在本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同样落实。

4.科研获奖或授予专业技术荣誉称号考核等次直接确定为优秀或良好的人员不计入本单位同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基数。

篇5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识码:A

民以食为天,水稻种植技术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温饱问题。如何提高水稻种植质量,提升水稻种植产量,已成为相关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问题。水稻病虫害的专业化防治技术是指通过农业栽培种植技术的方式以及农药药剂应用的方式,对各种水稻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提高水稻自身抵抗能力。现对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技术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1 立枯病

立枯病一般发生在水稻秧苗期,水稻受害后,秧苗色泽变黄,植株瘦弱,且水稻植株幼芽以及幼根逐步出现腐烂以及扭曲的现象。水稻植株2~3叶期受害,病苗逐渐呈现黄褐色的色泽,也可能出现暗白色的色泽。

1.1 农业防治

在水稻种植以及栽培区域选取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在整个区域背风向阳环境特征的基础之上,要最大限度保障水稻植株区域的土壤具有良好的通透性,而且地势变化保持平稳状态。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碱性土壤上栽植水稻,要用硫磺对土壤进行调理,酸性环境更有助于水稻植株生长。另外,应该酌情施用尿素。在水稻植株移栽过程中,要有效控制其稀密程度,最大限度保障水稻植株的有效性[1-2]。

1.2 药剂防治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水稻立枯病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药剂有禾枯灵、广枯灵以及一些育苗药剂等。而当前阶段使用比较广泛而且取得良好防治效果的药剂有育苗灵以及苗病清。基于水稻立枯病防治实践,应该尽量于1叶1心期选取3%育苗灵药剂,也可以选择40%苗病清药剂对立枯病进行防治,效果较好[3]。

2 稻曲病

水稻植株穗部通常比较容易出现稻曲病。发病一般在水稻开花阶段与乳熟期阶段。水稻一旦出现稻曲病病状,可能导致水稻植株的花体以及幼颖出现很明显的侵染问题。

2.1 农业防治

应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育苗期间要适当减少播种量,有助于壮秧的培育。同时,栽插过程中必须严格根据最佳密度移栽,以45~48万丛/hm2为宜;水稻生长过程中,要严格保障施肥的有效性,主要是有效控制氮肥的施用量,适当增加磷肥与钾肥的施用量。

2.2 药剂防治

水稻植株生长发育至破口阶段的7d之前都应喷洒20%瘟曲灵750g/hm2,以喷雾的方式,这是防治稻曲病发生的主要手段。另外,水稻植株抽穗周期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持续性雨天天气,需要在水稻植株生长发育至始穗期阶段下再进行1次喷洒作业,最大限度地保障药性的持续有效,使防治效果达到最好。

3 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栽培过程中出现的常见虫害之一。稻纵卷叶螟幼虫时期通过吐丝的方式将水稻叶片卷成管形虫苞状态,在内部啃食水稻植株叶片的叶肉,并且会留下相对明显的白色条形斑纹。此类虫害一旦严重,可以导致水稻大面积枯败,对水稻所造成的侵害是不可估量的,植株即便表现为结实状态,但是水稻饱满性方面必然存在一些缺陷。

3.1 农业防治

水稻种植过程中应该最大限度保障用水以及田间灌溉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再充分利用露晒田的方式,最大限度保障肥料的持续性,进而更好地防止水稻植株出现徒长贪青。

3.2 药剂防治

可以选择威客达乳油药剂4000倍液、定康可溶性粒药剂5000倍液、威远高甲维盐微乳剂药剂6000倍液、博打乳油试剂1500倍液,采取喷雾方式对其进行均匀化的喷洒处理。

4 二化螟与三化螟

水稻种植过程中,如果受到二化螟与三化螟的幼虫侵害,会出现较为明显的质量问题。二化螟与三化螟处于初期孵化阶段的幼虫通常都是以聚集性的方式,处于水稻植株叶片内部,明显的症状是水稻植株在破口期生长阶段出现非常明显的白穗或枯穗,若不能得到及时防治必然会导致水稻在成熟阶段出现明显病态,直接影响产量与质量。

4.1 农业防治

稻谷收割处理完成之后必须要做好冬耕冬种的处理。并且还应该在翌年水稻移栽前15~20d翻挖晒田,能够将二化螟、三化螟幼虫及其虫卵予以有效杀灭。

4.2 药剂防治

二化螟与三化螟要实现对水稻的危害,必须要经过较长的虫卵培养周期。根据这一特点,可以选用威客达乳油药剂4000倍液、杀蛾妙微乳剂3000倍液、抗蛾斯微乳剂3000倍液,采取喷雾方式对其进行均匀化喷洒处理。

5 总结

综合利用生态平衡的理论来指导防治,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防治措施开展综合防治工作,并注意防治措施的互相协调,相辅相成,充分发挥自然因素的控害作用,保证水稻高产、优质,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篇6

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在我国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大,特别是在独立院校模式中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更是十分重要,如何在市场条件下培养出适合当下社会的学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独立院校模式中的专业素质培养进行相关阐述,希望对该专业学生的培养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独立学院;专业创新;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国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一幢幢高楼平地而起,许许多多具有艺术特色的建筑等为我国带来一抹不同的颜色,这些都取决于艺术设计的好坏。随着艺术设计越来越得到重视,专业人员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所以,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特别是对于独立院校,由于其专业性和特殊性,学生专业素质方向需要好好把握。

一、当前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培养中出现的问题

(一)学生专业水平较高,文化素质较低

由于独立院校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主要培养的是专业的艺术设计人才,其课程设置也主要集中在设计专业课程,学生的精力全部放到了自己专业的培养上,往往忽略了其他课程的学习,特别是基础的科学文化课程,这些课程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成长的必修课,如果教育不够得当,学生会出现其他不可控的问题,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同时,部分学生不仅科学文化课没有上好,艺术专业课的学习也不够好,造成专业不专,细节不细等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我发展。

(二)课程的内容和教学形式、手段不适应

大多数的独立院校以往都是依托于一本院校的教学资源来展开教学,所以,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的培养方向以及教学的相关事宜都是沿用的一本院校的资源办学,所以很多的课程内容并没有发生改变,而独立院校的办学定位又不同于普通的一本院校,所以教学体系就出现了不匹配、不适应的问题,特别是教学内容的设置,有些课程不适合学生却仍然在开设。同时,由于独立院校的专业性,在科研水平以及教改等学科建设的能力不足,实力薄弱,需要花费大力气进行整治和提高。

(三)学生缺乏社会实践训练

艺术设计专业来源于生活,好的设计往往是社会、灵感以及汗水的结合体,所以,在独立院校中,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应当更多的深入到社会生活中进行社会实践训练。而大多数的独立院校的教学模式仍停留在课堂老师教,学生低头学的模式,很多情况下学生理论知识有余但实践能力不足。同时,没有经过完善的实习基地的社会实践,很难真正学到设计方案的精髓和重点,不利于学生专业的发展。

二、独立院校中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建议

(一)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

针对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在独立院校的培养中存在重专业,轻通科的情况,独立院校应积极转变培养模式,以培养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为目标,不断提高其创新能力和水平,同时,应当注重对学生思想和文化的培养,使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规范自己的人生之路。此外,专业课的学习仍旧是重中之重,不能丝毫的松懈,要以整体的优化知识结构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创新能力,把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为最终目标。

(二)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当前独立院校的艺术设计学生的培养,其教学模式仍旧以老师讲授为主,我们要积极专业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多种手段辅助课堂教学,摒弃以往老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多采用合作学习、分组讨论等方法展开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群策群力,解决设计实际问题。同时,要注重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专业课程的实践,提高自我能力。此外,学生也要积极响应老师的教学,一个巴掌拍不响,老师和学生要共同努力,转变教学上的理念,改进教学上的弊端,使独立院校的艺术设计培养更上一个层次,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三)优化课程内容,建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目前,专业课程的教学占到了较大的学时比例,所以,我们要加强力量,培养学生的视觉反映力,增强其接受视觉信息的能力,即感悟能力,这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是尤为重要的。同时,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锻炼他们对事物的把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此外,要纠正过去基础课与专业课脱节现象,使学生理解基础课程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重要联系。从事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师应顺应时展趋势,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以适应艺术设计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的需要。

结语

艺术设计行业目前在我国的需求度达到了空前上涨的程度,尤其是专门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独立院校更要积极转变教育思想和模式,加强对学生的培养,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为我国培养更多的艺术设计人才。

作者:杨佳 单位:华东交大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揭英荣.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0.

篇7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管理

[作者简介]李素芬,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室馆员,广西南宁530011

[中图分类号]C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6-0136-03

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管理是将技术人员有关专业学习、工作经历、科研教学业绩、获奖及荣誉、专利情况纳入人事档案管理范围并加以科学化管理的过程。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管理,一方面为充分利用现有人才资源提供有说服力的、快速的、完整的资料;另一方面也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面、准确、多方位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明确的目标。这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个人专业技术档案建立和管理是否完善,也反映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卫生防病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目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担负着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和媒介生物的预防控制和监测;传染病暴发流行、食物中毒、环境污染等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与处理;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实施免疫预防接种;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的收集、分析及预测;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相关技术的科研、培训、指导及诊疗服务;负责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的卫生学监测;负责卫生监督检验、健康相关产品卫生质量检验;负责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参与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相关的卫生法规、标准的制定;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因此,要求疾控机构必须拥有一支各类专业人才齐全、技术全面、能快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精英队伍。如何科学管理和规范建设这支队伍是疾控机构面l临的一项重要问题。而加强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的管理,是实施疾控队伍人力资源技术信息储备和人才发展战略的基础。因此,做好本单位各类人员技术档案的收集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对促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近年来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管理进行探讨。

(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的现状和特点

(1)目前,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的建立尚不规范。原因是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偏低,表现在开展专门的个人技术档案管理尚不普遍,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条例,管理人员管理经验不足,手段落后。档案管理人员琐碎工作过多,专项管理经验不足,管理观念、意识也不是很强,或者对该项工作不是十分熟悉和重视。

(2)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管理条件简陋。不少单位缺乏专用档案存放空间,保证库房存放条件的设备不配套,恒温恒湿难以保证;缺乏计算机管理或者缺乏管理软件的支持。以上诸多方面,造成个人技术档案的保管困难,安全缺乏保证。再者,管理效率低下,查阅利用较为困难,个人技术档案利用效率不高。

(3)个人专业技术档案建档难,资料不完善。很多单位原先都没有规范地归档,档案处于一种零散、存放无序的状态,查阅不方便,无专人负责,即便有专人管理,平时也无人过问和查阅,一般都是专业人员要晋升职称或进行某项工作检查、评审时才突击进行收集和整理。这样容易造成混乱,缺页、缺件和丢失,无法准确及时地提供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信息等,没有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在资料收集方面,由于内容繁多,其中专业年度考核、晋升考评等通过组织审查鉴定的文件材料容易收集,但有相当一部分材料如各类学习进修情况、各类刊物发表的论文、论著、科研情况记录等,这些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个人平时积累的材料收集较为困难。

(4)档案意识薄弱,档案法制观念淡泊。如在人才培养方面,一般多注重卫生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继续教育,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没能纳入计划和要求;档案管理人员缺乏新知识和新技术,培训管理水平停留在经验上,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落后,缺乏创新和活力。再就是档案人员平时参与琐碎工作过多,工作没有相对的稳定性,致使档案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二)专业技术档案的内容

(1)专业技术人员基础材料:主要包括履历表、学历学位证书及证明;各种专业技能考试、考核合格证、资格证;参加各种科技研讨会、专业技术会议、出国考察、进修学习、短期培训;继续教育及能反映专业人员个人资历和技术水平的各种材料。

(2)业务人员任职资格评聘材料:主要包括专业人员历次任职资格申报表、评审表、任职资格证书及任职聘任书。

(3)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科研技术成果材料:主要包括专业人员业绩工作总结,技术报告,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论著;参与各项科研项目获奖证明、证书;发明创造专利证书等。

(4)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材料:主要包括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内容有本人述职、培训、进修学习情况;著作、论文及重要技术报告情况;完成主要专业技术工作、创造发明及成果情况;工作失误、失职情况;部门领导评鉴意见;考核委员会、小组审核意见;主管部门领导意见及被考核人意见等。

(5)专业技术人员其他材料:指专业人员参加各种专业学会、学术的聘书及荣获的各种荣誉证书、学分等;获奖荣誉证书。

总之,凡不宜归人人事档案,也不属于文书档案而确属反映业务人员业务活动的材料,都应归人个人技术档案的范围。

(三)专业人员技术档案材料的收集管理

专业人员技术档案实行个人专档、动态管理原则。由人事部门及时将在编及新调入、分配人员的档案材料收集齐全交档案室,由档案管理人员为在编、在岗的每位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个人技术档案。技术档案材料采取随时收集与年终收集两种方式,由档案部门提出收集材料的范围,人事部门通知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将需要归档或新增添的技术档案材料复印件及时送交人事部门验收、审核后交档案室,档案管理人员按档案整理要求进行整理、编目、著录,整理完毕的档案材料放入档案盒内,由档案室统一提供个人技术档案。

(四)做好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管理的作用

(1)满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事业发展的要求。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公众健康防病意识不断提高,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做好专业人员技术档案工作,能便于领导从这些档案中了解和掌握疾控队伍各类专业人员现有状况,为合理使用、培养和开发利用各类专业急需人才,提高专业人员整体素质,提高专业人员快速应对和处理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提供重要

的参考依据。

(2)满足疾控机构人才管理要求。专业人员技术档案完整地记载了各类专业人员的资历、能力、业绩和专业技术水平。管理好专业人员技术档案,能为各项科技工作招聘、人才交流,推荐科技人才,技术职务评聘,人力资源储备提供翔实、可靠的材料依据。

(3)满足社会需求和实验室认可/认证工作要求。疾控机构在卫生监测、疾病预防控制和科学研究工作中,必须按相关准则和法规,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保证出具的检测数据准确、可靠,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完善的、行之有效的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管理程序也是满足质量管理体系及实验室认可/认证工作标示的条件之一。因此,专业技术档案材料的收集是不是齐全,档案整理是不是规范都直接影响到质量体系认证工作。质量体系认证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使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工作更加细致、规范、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这就要求档案人员必须树立开拓创新意识,使档案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

(五)个人技术档案管理的对策及步骤

(1)加强对个人专业技术档案重要性的宣传,提高职工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档案在建立和管理中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例如有些单位在通过计量认证评审时,在科主任会议上由领导、办公室和人事部门提出要求,阐明个人专业技术档案归档的重要性,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得到了全体职工的积极配合,保证了个人技术档案材料收集渠道的畅通,为计量认证评审工作奠定了基础。

(2)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技术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管理水平。通过定期培训,参加档案管理培训班,组织人员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经验,边学边干,为做好该项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3)物质基础是保证档案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领导重视是关键。应加大投入,改善库房管理环境,保证库房环境符合档案管理条件,保证档案资料保管“八防”措施得到真正落实。

购置必要的设备。开展档案工作首先要落实硬件设施。档案管理技术应由传统手工方法向综合运用现代化技术的多层次管理转变。利用计算机、网络、扫描仪等现代办公设备,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提高档案工作质量和效率。

(4)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开展此项工作的前提,一些先进单位对个人专业技术档案开展了有效的管理,就是因为制定了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

(5)为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档案,加强收集工作。制定一个较为完善的表格,由人事部门提出要求,每个有专业技术职称的职工都要填写当年获得的成绩,不断收集,不断补充。档案材料的收集是档案工作的基础,是积累信息的过程,是维护档案完整和真实,保证其作用发挥的重要环节。制定了个人技术档案的收集范围:一是专业技术年度考核表;二是学历、资格证、执业证、学位证、证书的复印件;三是;四是国内外学习进修情况、业务培训、专业水平,特长等;五是职称晋升考核表、技术履历表:六是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七是论文和科研成果等。这几年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内容:学习简历;工作经历;获奖及荣誉、专利情况;社会团体、学术团体中担任的职务;工作业绩总结(项目创新、新技术应用、质量管理等方面个人材料);科研、科研立项及成果,包括与别人合作的项目,成果鉴定及奖励的等级;外出进修学习及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包括管理方面的培训;、专著;其他(如个人职业生涯中取得的进步,如参加成人教育、攻读高一级学历、通过某科考试)。

(六)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的归档与管理

(1)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的建立有助于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全面发展,通过收集、整理、装订、编排、归档、上架等多环节完成,形成规范。

组卷采取一人一卷合装形式,卷内材料排列按时间顺序先后排列,一人编一个档号,如:李素芬10.1-1,这样便于今后材料的续存和档案的检索。

案卷编排按人员先来后到顺序编排,按姓名或档号进行检索。

存放上架采用合装方式,背脊贴有姓名和档号,便于查阅。

退休人员专业技术档案退休后另行存放。对新来人员和调人人员档案进行仔细检查,如发现资料不全、欠缺的,应及时反馈人事部门联系原就读学校和原单位或通知其本人,补齐欠缺的资料,使其档案完整无缺。建立个人专业技术档案有助于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当前,全国就业政策相当宽松,人才流动非常频繁,建立个人专业技术档案有助于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事部门及其他行业提供人才资源配置的信息和数据。

(2)采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现代化管理,减少手工劳动,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

(七)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的保管

篇8

关键词:智能建筑;专业建设;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4-5830-03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n th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Plan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 Vocational College CHEN Qing, GAO Shu-guang

(Wuhan Polytechnic, W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 Through large amount of investigation on the demand of talents in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pecialty orientation and Specifications of talents are decided. The author also designs and explores the curricular system based on operating post and the specialty cultivate mode.

Key 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specialty construction; curricular system; specialty cultivate mode

智能建筑自1984年1月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的都市大厦出现以来,在欧、美、日及世界各地得到迅速发展。目前,美国拥有上万幢的智能大厦。日本在许多大城市建设了“智能化街区”、“智能化群楼”。新加坡政府为推广智能建筑,拨巨资进行专项研究,计划将新加坡建成“智能城市花园”。印度也于1995年起在加尔各答的盐湖开始建设“智能城”。我国香港智能建筑发展较早,相继出现了汇丰银行大厦、立法会大厦、中银大厦等一批智能化程度较高的智能建筑。国内第一幢智能大厦是1989年建成的北京发展大厦。1986年智能建筑被列为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992年我国进入了智能大厦的高速发展阶段,目前,全国已有上千幢智能大厦。

智能建筑市场的迅猛发展,造成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据网上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北京今年涉及楼宇智能化领域的人才缺口为120万人。而且绝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未经任何培训就直接上岗,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很低,高级工不足2.4%,技师不足

1%,高级技师不足0.3%。因此全国各地的高职院校纷纷申报此大类专业以培养国家急需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技术人才。

1专业建设方案的定位与设计

1)专业定位

黑龙江省建筑专家委员会曾对黑龙江、辽宁、浙江、四川、深圳、广东、广西等省区建筑设计单位、建筑施工企业、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及物业公司等78家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对楼宇智能化专业本科生、专科生、中专生的用人比例为1:6:3,由此可见,专科生仍是楼宇智能化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需求主流。这类用人单位认为高职高专类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符合他们的要求,因而更倾向于使用高职高专类人才。通过对行业专家的走访、问卷调查及搜集相关机构统计数据得出了如下工作岗位的需求情况调查表,确定了智能楼宇技术的工作岗位群。

表1中显示:安防监控系统设计、维护和施工工程师、智能楼宇管理师、楼宇对讲设备安装维护工程师以及智能楼宇弱电工程师需求量较大,因此我们根据高职培养目标将专业定位在基于工程的三个岗位上,即:数字监控工程项目经理、智能楼宇管理师以及智能楼宇弱电工程师。

2)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按照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手段的思想,我们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掌握了楼宇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管理,工程施工、监理等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从事楼宇智能化行业常用系统设计、智能设备安装、调试、维护与管理、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其规格为如图1。

图1

3)课程和课程体系设计

依此形成了6个模块的课程体系,即: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数字监控工程项目经理模块、智能楼宇管理师模块、智能楼宇弱电工程师模块以及专业拓展模块。即“6M”课程体系。图2是智能楼宇弱电工程师方向课程设置图。

4)专业培养模式

本专业采取“工学结合的3PP”的人才培养模式。(3PP是指3个基于工程的岗位(Project Position),即数字监控工程项目经理岗位、智能楼宇管理师岗位、智能楼宇弱电工程师岗位)。

在实施过程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任务驱动、企业工程项目实战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在考核评价方面,通过企业工程项目,将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纳入考核范畴,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用职业资格证书作为个体具备从事相应职业活动资格并能达到预期目标的衡量标准,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实现“四个融入”,即:

1)合作开发方案——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2)合作打造课程——将工程的典型工作任务融入课程内容中;

3)合作共建环境——将工程工地融入实验实训环境中;

4)合作造就人才——将我们培养的学生融入工程岗位需要的员工中。

从而达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合理对接的目标。

2结束语

在确立了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了人才培养方案后,同时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条件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配套,并着力构建职业素质的养成体系,“就业指导全程化”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各种保障机制,确保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条不紊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S].

[2]刘晓辉.《网管工具使用与技巧大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3]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S].

[4]曹庆华.网管测试与故障诊断实验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篇9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桌面虚拟技术给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新的变革和发展,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和强烈的应用需求;本文在分析高职专业机房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桌面虚拟技术及其理念,并提出了应用桌面虚拟技术来搭建和建设高职专业机房的设计与思路,以期提高专业机房的工作效率和管理的服务水平。

【关键词】桌面虚拟技术 专业机房 架构 应用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具备“一技之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的专业动手操作技能,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大部分专业课都需要借助计算机来进行专业实训教学,专业机房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技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各高职院校非常重视专业机房的建设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和开发。传统的专业机房IT架构和理念落后,存在资源利用率低下、资源过度浪费、计算机维护困难和能效低下等不足,而云桌面虚拟技术作为新型的信息技术,因其比较成熟的技术架构和在计算机管理方面先进的理念,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和赞赏,同时也吸引了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信息化专家的普遍关注,他们试图使用该技术来辅助学生实训教学,并希望在高职专业机房管理中广泛应用并加以推广。

1 桌面虚拟技术及其理念

桌面虚拟技术是指用户使用不同显示功能的终端设备,比如PC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通过互联网登录到由物理服务器虚拟的个人完整桌面系统环境,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下,获得与传统PC机一样的性能和使用效果,即:桌面虚拟技术是将操作系统的桌面直接呈现在用户面前的技术,虚拟桌面是云计算的一种典型应用,其中虚拟化技术、桌面显示协议、用户个性化配置是虚拟桌面的关键技术。

桌面虚拟化在专业机房中的架构就是在数据中心物理服务器上安装虚拟主机系统,并通过该虚拟主机系统来虚拟出操作系统运行所要求的硬件资源,比如:CPU处理器、内存条、网卡、存储硬盘等;多种操作系统运行在这些虚拟的硬件资源上面,可以使得多个操作系统同时存在该物理服务器硬件上,从而提高了服务器资源的利用率;数据中心负责虚拟桌面中操作系统、教学程序或软件和学校用户数据等方面的存储与执行,学校用户使用终端设备通过网络登录(即远程协议RDP、ICA等技术)等方式来对桌面进行访问;即对客户端用户的桌面电脑进行虚拟化,并借助桌面虚拟化管理工具对其进行管理,因此通过任何设备,在任何地点和时间来访问网络上属于不同用户的桌面系统,以此提高专业机房虚拟桌面使用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2 桌面虚拟技术在专业机房中的应用

笔者所在学校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重视并加大了学科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力度,学校在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论证方面,特别看中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实践能力和实践课程在其中的比例和程度,大部分专业课程都需要借助软件等进行操作和练习,所以,大部分专业课程安排在专业机房进行教学,而且不同的专业课程需要配置特定的软件和实训环境,专业机房不可能满足所有课程教学的各种需求,专业机房数量有限且为了合理利用好专业机房资源,我们觉得必须根据教学的特定设置和课程个性化要求来定制不同的课程教学环境,而桌面虚拟技术的特性和优势正好满足了专业机房的架构和个性教学环境的部署要求。基于桌面虚拟技术的专业机房架构如图1所示:

(1)对所有专业机房进行网络部署,建立数据中心。根据专业实训课程设置的需求和桌面虚拟技术对网络带宽的要求,应该在数据中心中配置一台性能较高的计算机作为整个数据中心的物理服务器,该物理服务器主要用来存储学院教学资源(比如:财经类教学软件、财务案例数据、教学视频等资源),以备学生获取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老师开展实训教学活动;教学资源是教学的核心内容,把这些教学资源统一服务器上,不容易使客户机载重或重复安放资源,浪费网络空间,提高系统响应的速度;

(2)采用桌面虚拟技术对物理服务器进行部署,进行虚拟软件和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虚拟服务器存储的分配与管理。我们主要通过虚拟管理软件Vmware,在物理服务器系统中同时运行多台虚拟机,每台虚拟机可以安装不同的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等平台环境,虚拟桌面机的安装可以应用之前做好的模板进行制作,制作简单快速,只需几分钟,提高了机房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且制作好的虚拟机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即使是误操作可能导致系统崩溃,但也不影响其它虚拟机的正常运行;不同操作系统之间还可以进行互动操作,能够设定并随时修改操作系统的操作环境。因此,采用虚拟管理软件,可为计算机和网络等实验教学提供灵活而可靠的实验环境,这样大大提高了机房实验员的工作效率,他们不必为安装几百台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而耗费工作时间。

(3)在客户机安装客户端,建立以瘦客户机为主的客户机群。瘦客户端用户可以使用平板、智能手机、PC电脑来登录和访问虚拟桌面系统,以此通过桌面虚拟技术来实现专业机房资源的有效利用,一方面减少了学校的投入,降低了客户机的性能要求和维护强度,降低了机房建设的成本;我们通过在学生机上安装Vmware-viewclient客户端,并对该客户端进行配置和参数的设定,对各层进行资源的统一配置和性能进行优化,按照各专业教学机房的要求安装用户常用的WindowsXP,Windows 2000 Server等操作系统,以此来满足专业机房教学实训的需要。

(4)增加带宽,建设以以太网为主干的校园网络;带宽速度是决定虚拟电脑桌面能否正常运行的核心因素,如果网速太慢了,虚拟桌面电脑就无法正常连接;网速达到一定要求后,学生和老师可以在宿舍、机房和校园任何地方都可以正常访问同一桌面,而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终端电脑。

基于虚拟化的云桌面的建设方案,通过采用在服务器系统上承载桌面映像的方法,以集中资源并提高其桌面计算基础架构的可管理性。此方法不仅可以解决PC桌面面临的各种难题,还能优化可用性、可管理性、总体拥有成本和灵活性。最终用户可使用远程显示软件,从PC或瘦客户端访问其桌面环境。系统维护部门是在数据中心而不是在每个用户的桌面管理众多的企业客户机,减少了现场的支持工作,并且加强了对应用软件和补丁管理的控制,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总结

随着桌面虚拟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高职实训教学管理采用虚拟化管理系统来进行实训教学管理,特别是在专业机房管理中应用得到广泛推广。基于桌面虚拟技术的高职专业机房,使得传统分布式的机房架构变为管理维护便捷和使用方便的集中式IT架构,不仅提高了专业机房资源的共享性和利用率,还统一管理了机房服务器的资源,并能进行统一调度管理;基于桌面虚拟化的专业机房管理架构,解决了高职院校专业机房的存在的很多问题,维护便利,成本大大降低,实现了机房的高效使用和管理,桌面虚拟化给高职院校专业机房建设提高新的思路和借鉴经验,推动了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走向一个更加开放、更加科学的机制,尽管此种架构日前在高职院校中尚未普及,但是基于其成本、管理上的巨大优势,将毫尤疑问的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值得进一步关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旭.虚拟化技术在高校数据中心建设应用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1).

[2]李伟.VMware虚拟化技术在企业信息化架设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4(03).

[3]王锐.桌面虚拟化技术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02).

[4]李析,廖志恒.云计算的关键技术及发展现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5]赵伟霞.小议桌面虚拟化基础架构[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04).

[6]何银平,曹郁辉,鲍承荣.云教育平台建设中的桌面虚拟化[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5).

[7]弓娜.桌面虚拟化技术在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的应用[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3(02)

[8]邱科宁.桌面虚拟化技术在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电脑,2012(01).

篇10

关键词:汽车维修 职业技术教育 发展方向

1、汽车教育的现状

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和汽车技术的不断更新,在汽车维修中各种先进的汽车检测设备与仪器的应用,以及汽车作为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象征,所涉及到的学科领域也很广泛,对汽车修理人员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现阶段汽车维修企业的维修人才技术层面偏低,大都只懂一般的机械维修知识,从事一般的维护、保养工作可以,但碰到一些技术难题就无法解决了,缺乏那种既懂传统的机械维修技术又掌握现代电子维修技术的人才。总的来说是低层次的维修工过剩,而拥有扎实维修技术功底的高级技术工人仍然紧缺。

2、汽车维修教学应该改革了

2.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立培养目标

要根据生源体系构建专业教育,充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的上学需求,构建中职和高职衔接的平台,促进高职和普通高等教育的沟通联系,使学生的学习和就业选择更具有多元化。要根据市场需求的专业体系构建专业教育,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应该以就业为主题方向,以市场需求为专业导向,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就业优势,使学生达到“学有所用,需有多学”的目的。要充分依托行业协会在掌握行业信息方面的准确性和适时性优势,在调动企业参与全行业活动方面的权威性与可行性优势,与行业协会建立合作关系,听取有关意见和建议,随时把握企业需求及其变化,以此为出发点确立和动态调整培养目标。

2.2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

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教学方法也必须是以日后的工作实践为基础的,平时在教学工作中必须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要让学生领会基础知识的内涵,还要在教学实践中强调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积极推进教学思想的革新,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在汽修专业的教育中应结合汽车维修业的特点,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实物教学手段充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构建“理实一体”课堂,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表面式”教学方式,使学员动脑动手,理论实践融会贯通,知识和技能同步养成。

2.3重视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

行业协会是由单一行业的竞争者所构成的非盈利性组织,其目的在于在促进提高该行业中的产品销售和雇佣方面提供多边性援助服务。而行业协会在汽车市场领域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它可以整合汽车市场的有用资源,可以明确汽车市场的供应关系,可以为汽车市场的发展起到有益的导向作用。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中介作用,积极引导汽车维修企业、汽车制造企业、职业技术院校、相关管理部门共同参与,整合资源,合理分工,组建有利于汽车“后市场”健康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为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提供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人才支持。

2.4实训基地的建设

汽修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需要相当规模的场地,还需要充足的资金购置一定规模及数量的整车及总成件,能满足学生实习拆装与检测要求,包括各种电控台架、挂图等教学设备。其次,学生实习还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工作台、工具车,常用拆装工具,检测仪器设备等。在实训基地车间醒目位置,还要张贴或悬挂汽车维修行业所规定的各工种或系统的拆装及检测操作流程,以防学生在实习期间违规操作,造成事故隐患。另外,实习车间要进行合理规划,物品要摆放整齐,保持物有定位,确保学生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

2.5学生个人素质能力的培养

现在维修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懂得汽车结构原理和掌握一定的修理技能,又要知道汽车文化背景,具备与客户交流沟通的能力,所以学校培养学生方向应符合企业需要的。第一,学校的教育思想是“先做人,后做事”,让他们懂得感恩;第二,学校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三,在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挫折教育,以锻炼学生的气度和心胸;第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第五,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第六,改革考试制度,做好职业技能的考核鉴定工作。因而,既要考专业知识又要考专业技能,并且不断更新知识内涵,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另外,职业学校要成为当地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学校应充分利用职业技能鉴定的权威性、严肃性和一定的导向作用,以《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准绳,以相应鉴定大纲和教材为依据,从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两部分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考核鉴定,以此推进教学课程改革和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3、有机结合汽车新科技和先进检测技术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汽车维修人员的重要机构,需要将先进科学技术和先进维修设备的学习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培养汽修人员的优势,几点建议如下:1.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教师在上课时不拘泥于课本内容,针对本门课程所涉及的新科学新技术添加到课堂上,让同学们及时掌握汽车科技发展动态,并对其基本概念和理论作系统讲解,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提高课堂学习的新颖性。2.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及时捕捉先进的维修技术、维修设备,建立专业维修模块库,针对不同维修模块,在授课或校内实习时通过动画方式及时展现给同学们,并结合实操模拟训练,及时更新购买先进检测维修设备,并利用这些设备进行充分的培训、学习、应用。3.充分利用现场教学的优势,将课堂搬到高校的实验室、汽车生产现场、设备使用现场,在生产、使用中充分与在场技术人员进行学习交流,提高学生对新科技和先进检测维修设备的掌握使用能力。

4、结论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汽车科技的发展和汽车维修市场现状的分析,提出了高等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立足时下,适应发展”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向,并结合目前的教育现状,针对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教育的不足,提出了 “两紧跟一结合”的教育模式,即紧跟高等教育的先进汽车科学技术发展理论、紧跟汽车先进的检测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对两者进行充分结合的教育模式,以期探索新的汽车维修教育新模式,为高职院校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汽修人才提供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