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的必备知识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6: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配音的必备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辅导员应具有创办红领巾电视台的硬件配备策划能力。
创办红领巾电视台,必备的硬件设施是先决条件。一般学校应建立学校闭路电视系统,包括演播室、独立控制室,配备专业摄像机、录放像机、多媒体电脑等。
第二,辅导员要在红领巾电视台运作中不断巩固自己的知识素养。
红领巾电视台是现代教育条件下的一种新形式,其制作涉及各方面的知识技能,辅导员不仅要有时代意识、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教育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学水平、艺术修养、写作能力及过硬的普通话技能等。
第三,辅导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管理指导能力。
创办红领巾电视台是少先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辅导员要因地制宜,逐步形成一种特殊的管理机制。“电视台管理委员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组织机制,可由辅导员、学校分管领导、少先队干部、队员代表组成。电视台可下设采编组、演播组、制作组、摄制播放组等。大队宣传部和各中队还可组成一个小记者网络,及时为红领巾电视台提供新闻素材。
红领巾电视台是学校自办的少先队教育阵地,许多指导工作都集于辅导员一身,诸如学生摄制指导、新闻稿件修改,播音配音指导、上镜形象指导等,大中队辅导员要相互协调,逐项指导学生开展工作。
第四,辅导员要具备少儿电视节目的设计技能。
红领巾电视台的对象是少年儿童,丰富多彩的少儿节目是孩子们的精神食粮,辅导员应不断求异创新,因地制宜,开播多样的少儿节目,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从中学到知识,受到启迪。
红领巾电视台要坚持节目“自办”、“特色兴台”的原则,可开设“少儿新闻”、“校园风景线”、“少儿影视城”、“小小点歌台”、“露一手”、“知识角”、“童言无忌”、“小擂台”、“一班一特色”、“假日行动大追踪”、“小记者大世界”等栏目;也可创作“红领巾公益广告”、“德育小片”、“专题报道”、“焦点访谈”等栏目反映校园热点。例如,红领巾文明行动、少先队主题教育、各类典型事例、重大事件;“庆祝十五大胜利召开”、“我是校园小主人”、“我为希望工程添光彩”等,也可作为红领巾广告在每期的开头播放;“放学路队与安全”、“零钱使用新导向”、“课间十五分钟”、“快乐双休日”、“家庭作业量”等可作为热门话题进行访谈,鼓励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思索、付诸实践。
第五,辅导员要具备作用全面的电视节目制作技术。
学校电视节目的制作技术主要包括:摄制技术、编辑技术、视频技术、音频技术及合成技术五个方面。
篇2
【关键词】教师 音乐 舞台 教学
为了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中小学音乐教学卓有成效的整体提升,新课程标准的整体推进,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我在多年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作了如下的几点思考和探索。
一、音乐技术基本能力
音乐技术基本能力实际就是音乐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水平,是一个合格音乐教师的基础和前提,具体说来就是大中专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所开设的几门课程:如声乐,钢琴,舞蹈,合唱与指挥,视唱,练耳,乐理,欣赏,音乐史,教学法……还有层次高一点的和声、曲式、分析、作曲、配器等等音乐理论和技术课程,这对于今天的中小学音乐老师来说,不存在主课和副课,主修和选修的要求了,即使在读书期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选修的课程今天也不得不补上这些必备的科目。
二、舞台演艺基本能力
舞台演艺基本能力本来是对职业演艺员的要求,但对于“新课标”要求下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来说应该是必备的,否则“音乐表现能力”这一教学价值教师无法很好地实施。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时间活动中使学生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尽管发达的现代传媒可以把世界上最高最强最好的艺术形象瞬间展现在学生眼前,但学生依然感到遥远,仿佛不是人为的,因为那是电子的,虚拟的,缺乏足够的感染力,没有活生生的人的表演来得亲切和自然,这个重要的教学实施应该是我们音乐老师尽可能的职责,所以音乐老师应该具备一定的演艺能力,即歌唱表演能力,乐器演奏能力,舞蹈表演能力等舞台演艺基本功。
三、教学创造基本能力
音乐教师的教学创造基本能力,我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的。一方面是音乐、舞蹈和曲艺等剧本的创作和编导,另一方面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创意和灵性。音乐、舞蹈和曲艺等剧本的创作和编导,实际就是排节目,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中小学音乐老师在学校利用课外时间给学生排练节目是不可推辞的责任,这件极富创造性的工作曾使很多音乐老师妙笔生花,乐不可言。另一方面,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创意和灵性,被传统的教学模式禁锢了很久很久。音乐,是具有抽象性,多解性和模糊性的艺术,它的特征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演绎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于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对象,知识的承载体。在音乐课堂上,一味的强求学生进行枯燥的知识训练,不厌其烦的、长时间的讲解乐理知识,要学生记住大量音乐家的生辰年月,代表作品等。这种做法,极大的损害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积极性,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老师首先要重新调整自己的位置,变支配者、管理者为协助者,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组织、点拨,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高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为学生创设一个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通过对音乐的创造和再创造(音乐表现)更充分地理解音乐,热爱音乐。例如,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作与即兴创造:可以是节奏、旋律的即兴问答、接龙、重组等,也可以是渗透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为歌曲配节奏,乐句填空,为旋律即兴填词,命题创作、为歌曲、乐曲编配新的演唱、演奏形式及为歌曲、乐曲配伴奏,音乐小制作,为诗歌朗涌选配音乐,为舞蹈表演选配音乐等。在创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敏锐的听觉;迅速的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与表达;高度的集中注意力和默契的相互配合。也就是说,音乐课中“创造”并不是过分偏重于理论的指导,也不是有些人所理解的“学作曲”,〔以学生作了多少“曲”作为“创造性”的标志〕。这一切都要求教师本身所具备的创造基本功来完成。
四、音乐制作基本能力
音乐教师的音乐制作基本能力主要使指电脑音像的制作技术。说起“电脑音乐制作”,在当今社会上,对于从事音乐艺术工作的人来讲,早已不是什么陌生的事,对中小学音乐教学及活动的积极影响是有目共睹的。的确,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给予我们的工作带来了许多方便,别人制作的现成作品在为我所用的过程中难免不尽人意,为了更好地面对自己的工作,大多数音乐老师都能自己动手。如:利用音乐软件进行视唱教学既可以节约我们的备课时间,也可以使视唱教学变得清新活跃;进行音乐知识(乐理)教学,可以使音乐理论与实际音响联系在一起,可使音乐理论知识更为直观,同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创造性培养更是体现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优势;应用在唱歌教学中的范唱、歌曲的伴奏、课外舞蹈音乐的剪辑与制作;在欣赏教学中进行总谱浏览、简单的曲式分析、认识乐器及其音色特点等等。
五、课堂教学基本能力
篇3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
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形象性与感染力,通过图文、动画、色彩及音响的绝对优势,成为今天教学的必备手段,具体来说:
1.可以开创最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投影、录音、录像,多媒体等,能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就会激发其内在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从而聚精会神,努力追源并感到乐在其中。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实现师生的角色转化,能突出学生的自我构建意识和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自主地位,同时,也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即变讲师为导师,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3.能有效地突破重难点,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实现语文的美感教育,因信息技术是对抽象的概念,既可进行文字描述,也可以进行动画模拟;既可用声音去描摹,又可以用图画来展示等优点,让学生仔细聆听声情并茂的音响,认真观看栩栩如生的画面,从而受到美的陶冶,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要突出“巧”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那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就要做到“巧”,即恰到好处,让其发挥更佳的效益。我认为对古典文学作品,由于它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教材本身又没有提供太多可理解的知识,背景,学生无法进入到文本的理解中去,这时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如教材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和《怡红院端阳嬉闹》等课文,可利用已拍成的电视剧,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剪辑,进行教学。说明文同样可利用现代技术,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等课文,可用投影仪播放有关图片并配以解说,让学生感知整体特征。
另外,对古诗词的教学,可利用录音机配音乐、投影仪进行,如《钱塘湖春行》在优美动听的乐曲声中展示孤山寺、湖水、白云、鲜花、白沙堤等画面,让学生感知,并发挥学生的想象、联想,感受诗歌的美。简言之,对一些图文并茂的篇目“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会更好。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要把握“度”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动漫专业;音乐类课程;思路
随着动漫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对动漫艺术形式的深入了解,人们逐渐认识到,音乐对影视动画作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是影视动画作品的灵魂,在很多动画影片中伴随有音乐的时间甚至占到整部动画影片时间长度九成以上。音乐能增强动画的视觉效果、营造氛围,好的动画音乐能够交代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烘托气氛、渲染环境、确立节奏。动画音乐效果如何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动画作品的成败。
1 音乐在影视动漫作品中的作用
(1)传达和深化主题的作用。动画片和一般的影片一样需要一个主题音乐对剧情内容、思想情感和人物形象进行揭示和深化,帮助观众明确动画片所要表达的思想意义。例如,在动画影片《再见萤火虫》中,有一段画面讲述的是兄妹两个失去母亲时的情形,两人静静蹲坐着,彼此无言,在深切的悲伤和痛苦之中,这种情感基调同全片所要表达的基调是一致的。为了能够充分地渲染出全片都洋溢着的这种感情氛围,作曲家久石让设计了一段由小提琴和长笛组成的音乐,整段音乐凄美忧伤,随着音乐的进行,观众们深刻地体味到了兄妹两个所承受的痛苦和悲伤,这就是音乐所发挥的作用,此时简洁的音乐比号啕大哭更能直接打动人心,动画片的主题也就进一步得到了实现。[1]
(2)渲染气氛、交代环境作用。中国水墨动画片《牧笛》,作曲家吴应炬写作的配乐风格清新自然,采用我国民族吹奏乐器竹笛为主奏乐器。动画片一开始,随着一阵阵清脆悦耳的竹笛声,从一幅山清水秀的画面中,一牧童骑在一头黑色水牛背上缓缓地向我们走来,这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创意和设计,可谓先声夺人。动画片首先以优美的笛声 深深吸引着观众,声声清爽的竹笛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恢弘雄伟、隽永浑厚的美丽画卷。[2]
(3)塑造人物形象作用。音乐不仅可以描绘景物,同时可以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立体化,更鲜活动人。例如,我国著名动画片《三个和尚》中三个和尚有高有矮有胖,作曲家金复载选用三件民族乐器代表高矮胖三个和尚。用高音板胡中音区来表现矮个小和尚,高音板音色明亮、透彻,这与表现小和尚的清纯、简单、透彻、伶俐个性很吻合。用坠胡来表现高个子和尚。坠胡音域非常宽,声音柔和,音量大,可以模仿人声来演唱戏曲和歌曲,用这种充满戏剧变化音色的民族乐器来塑造高个和尚再合适不过。用北方管子表现胖和尚,北方管子音量较大,音色高亢明亮、粗犷质朴,富有强烈的乡土气息与胖和尚个性吻合。用这三种乐器来表塑造三个和尚形象形成强烈个性反差的效果。
2 目前高职院校动漫专业开设音乐类课程的现状
匈牙利著名电影理论家巴拉兹曾说过:“声音将不仅仅是画面的产物,它将成为主题,成为动作的源泉和成因,声音激发动作的作用丝毫不逊于画面。”这一句话也许更加详细的阐述声音在影视或动画作品中的重要作用。影视动画是一门视听艺术,音乐离不开动画,动画离不开音乐,两者是协调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笔者经过调研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动漫专业大多未能开设音乐类课程,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动漫专业课程设置为例,专业基础类课程开设了数码绘画艺术、数码构成、数码摄影艺术、网页艺术设计、图像图像处理、视听语言等课程;专业拓展类课程开设了三维动画特效制作、三维场景设计、网络动画设计、二维场景设计;专业核心课程开设了原画设计、二维动画设计、动画编导、三维动画设计、影视后期剪辑合成。从课程设置上看大都围绕动画画面的制作流程与表现技法展开,唯一一门涉及声音与画面关系的必修课课程《视听语言》,目前从教材的编写来看,大多数《视听语言》教材中关于音乐基础与后期配乐制作的内容也只有寥寥数页。而专业核心课程《影视后期剪辑合成》,本应该有后期的配音、配乐部分,但该课程人才培养方案的目的主要培养学生对多层的合成图像进行控制,而忽略了后期的配音、配乐的重要性。
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动画专业在我国高职院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学术研究与理论建设方面相对滞后,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等方面未能真正实施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目前高职院校动画专业大都围绕动画画面的制作流程与表现技法展开,对“听”这一方面却不够重视。二是动画音乐是动画与音乐这两个学科交叉领域的产物,目前国内也缺乏这方面的教材和专著。[3]
3 高职院校动漫专业开设音乐类课程的必要性
2007年11月22日19点的中央台新闻节目中讲到“国家社会劳动保障部调查显示全国劳动就业中急缺动漫电脑音乐制作方面的就业人才”,这个统计一方面显示出音乐在动画中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更多的人关注起来。动漫音乐制作人员的缺乏,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动画产业的发展。动漫专业的行业需求决定了动漫教育的特征。
目前高职院校动漫专业学生的动漫作品没条件请作曲家量身定做音乐,一般都自己利用现成的音乐进行选配和编辑。由于没开设音乐类课程,动漫专业的学生对于音乐既没有必备的基础知识,更缺乏系统的认识和了解,这导致动漫专业的学生在不了解音乐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盲目对动画片配乐,多半只凭自己的感觉没有理论的依据,从而因为音乐表现力不够影响了动画作品的效果。
动画艺术,被称作人类的第八艺术,是集音乐、美术、表演、影视、摄影等艺术门类于一身的综合视听艺术。音乐在动画中起着不可比拟的作用。从一定程度上来讲,配乐对动画片所起到的作用是任何一种形式都不能替代的。正因为如此,高职院校动漫专业开设音乐类课程势在必得。
4 高职院校动漫专业开设音乐类课程的思路
目前动画音乐的制作一般分为原创和编选两种途径。原创音乐是指请作曲家专门针对动画片的主题、人物、情节创作谱曲,这种制作效果好但成本是非常高的。音乐的编选是指利用现有的音乐和音效素材,通过学过的音乐知识用软件进行剪接、改编合成,以满足作品需要,这样可以节约制作成本,缩短制作周期。根据高职动漫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和实际情况,我们选用后者进行教学。
高职院校动漫专业开设音乐类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恰当的选配和改编音乐,使动漫作品真正地达到声音与画面的交融。高职院校动漫专业学生一般是三年制,音乐课程可分三学年进行,每学年占两个学分,具体安排如下:一是在学生一年级时候开设音乐基础课程,内容包含乐理知识和音乐基础常识,这是学任何一种音乐门类的必备基础知识。二是在二年级开设动漫音乐赏析课程,通过鉴赏一些优秀动漫作品中的配乐,让学生接触各种类型的动漫音乐,体会不同音乐的艺术特点,分析动画影片中音乐的运用,了解动画配乐的要素和改编音乐基本方法。三是在三年级学习动画后期制作同时了解动画音乐制作的操作技法,这个阶段主要是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使用软件,学习音频的剪辑、转场、合成等制作技巧。
参考文献:
[1] 程辉.从久石让的动漫配乐看音乐元素在动漫影视中的运用和功能[J].电影文学,2013(14).
篇5
教学;课程;原则;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07―0043―01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之一。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实现了传播的一体化,开拓了学习的新方式。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教育思想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技术。当前,以多媒体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在学校中进行普及和应用是当今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信息技术要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这一节中,前后共10多次提到“自主”一词,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所以,要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就应该在“自主”上做文章,也就必然要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教育技术绝不是强加于传统课堂教学上的一堆仪器,而是开展教育研究、变革教育思想、实现教育最优化的根本变革。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在中小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在学科课程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到其他学科学习中,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同时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方法、模式和规律。
二、开发多媒体课件的几个原则
1. 合理选择课程,确定制作内容。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需要,选择那些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奏效的课程作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内容,另外对于别人已经开发成功并推广的课件就不要再重复开发,而是根据自己的教学形式加以调整和改造。
2. 研究教材内容,制作设计脚本。教材是教学和课件设计的基本依据,只有把握好教材内容,深刻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体系,才能实施有效的教学。因此,在选好课题后,应仔细分析和研究教学内容,理解重点、难点问题,确定课件的内容结构、表现形式和教学顺序。脚本的设计是制作课件的重要环节,需要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结构的布局、视听形象的表现、人机界面的形式、解说词的撰写、音响和配乐的手段等进行周密的考虑和细致的安排。
3. 收集媒体素材,制作合成课件。脚本设计完成后,要开始收集课件中要用的各种视听材料,包括图形、图像、动画、文本、音乐和配音等。收集素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利用扫描仪采集、多媒体素材光盘和网上素材等。多媒体课件最核心的环节是制作合成,其重要任务是根据脚本设计的要求和意图设计教学过程,将各种多媒体素材编辑起来,制作成交互性强、操作灵活、视听效果好的多媒体课件。这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制作者掌握过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
三、 多媒体技术运用中常见问题
1. 多数多媒体课件重形式、轻实用。多媒体课件是现代教育技术用于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高质量的课件是教学的先导和前提。由于开发中许多由模板制作的课件内容相仿和相近的太多,特别是开发工具提供的自动功能较多,制作中较易出现过分强调华丽外表、中看不中用的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如一些不恰当的动画等,在使用中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结果达不到预期效果。其实课件作为一种教学必备的软件,它的制作和使用应以实现最终教学目的为宗旨,应避免出现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现象。
篇6
关键词:导游情景英语 高职学院 课程整体设计
一、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积极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1]。在整体设计上以导游员的实际工作过程为载体,在项目选取上以景区讲解员、地陪、全陪、领队接待游客的工作职责为依据,在任务设计上,学生每个学习任务的完成过程,就是其接待旅游者的真实工作过程。
二、课程开发途径
(一)确定课程培养目标
总体目标是通过各项目的实施,学生能够以英语为语言工具接待使用英语的外籍游客,为其提供接团、带团、送团等导游服务,并能够带领中国游客赴外国参观游览。引导、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担任英语导游必备的专业词汇、句型、表达方式等英语语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学生以英语语言为工具从事英文导游工作打下基础。
(二)确定课程内容和结构体系
本课程以工作过程导向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辅线,紧紧围绕岗位能力选取课程内容[2]。使教学内容融入相关专业理论,把学习过程融入工作情景中,让学生对导游情景英语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进而掌握专有词汇,运用英语交际处理业务,提高人文修养,丰富文化底蕴,提供优质专业服务 [3]。其具体项目内容如下:
三、课程实施
(一)第一次课梗概
在第一次课上,教师可以自我介绍姓名,学历,,职称,英语水平等,同时,播放英文歌曲和带有英文配音的风光片,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可以介绍该课程主要内容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课程的考核方式和计分方法等。教师还应当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建立项目教学情境——转换师生身份。在教学情境下才能进入教学主题,明确学习任务,开展学习行动从而才能有学习成果的产生
(二)单元教学实施过程
以导游情景英语“任务2.2导游员在从机场到金鼎酒店的车上向美国来的旅游团致欢迎词”为例,进行教学设计。
该任务的教学目的是通过任务的实施,学生能够用英语向旅游团致欢迎词,进而掌握致欢迎词时常用的专业术语、基本句型和常用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服务规范、服务礼仪、服务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风尚。该任务在上一节课要结束时布置给学生。首先用PPT展示一个王导游在旅游车上向游客致欢迎词的案例,然后提出引导问题:“1)在去酒店的路上,关于这个城市和即将入住酒店的哪些信息应当让游客了解?”2)在一段欢迎词中应该包括哪些主要信息?“接着,下达任务书,解释任务,说明学习内容,提出任务要求。要求学生在课外收集资料,对案例进行分析。
学生在课外完成这些任务之后,在本次课上老师随机找学生回答上次课的引导问题,学生进行补充,教师及时进行点评。接着各个小组创作欢迎词,分角色在小组内部预演,演练成功之后把创作的欢迎词贴在展示板上。各小组派代表表演导游员,把其他小组成员看作游客,导游员模拟向游客致欢迎词。在致欢迎词过程中其他小组各准备两个问题要求导游员解答,如解答不上其小组成员可以帮助解答,或者请教师场外指导。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同学们修改完善欢迎词,再进行展示。如果没有问题布置作业和下次课任务。
(三)考核评价方式
课程考核包括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过程性考核成绩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在课堂上的综合表现以及参加小组活动、平时单元考核的情况综合而定。终结考试通过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如撰写报告、口试、现场讨论等来完成。在终结性考试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评估,使评估的主观性降到最低;建立校企联合评估机制,加强评估的有效性。
《导游情景英语》是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核心课程,根据社会对导游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要使我们培养的学生适应未来市场的要求,就必须使教学着眼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要不断进行探索,深化教学改革,从而保证学生择业的竞争力与适应力。
参考文献:
[1]麻淑涛.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案例[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5).
篇7
(一)微课设计以“生本”为主导思想
在设计微课之前,参赛教师要明白微课对谁而教,给谁用。微课需要教师对专业(学科)知识和方法有深刻的理解,更需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我国台湾教育心理学家张春兴在所编的辞典中论述道:“无论从事何种教学活动,在理论上必须包括以下四大项:一是预期学生要学的内容是什么,即是知识技能还是态度观念(教学目标);二是在教学之初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课程的条件(始业行为);三是采用何种方法改变学生行为,使之按预期方向发展(教学方法);四是怎样才能肯定学生行为确因教学活动而改变(教学评鉴)。”职业学校微课作为一种教学活动的载体也是如此。它需要回答六个问题:一是教师引导学生走向哪里(教学目标);二是学生从哪里出发(学生的起点知识、技能、态度);三是教师如何带领学生从起点过渡到终点(教学过程);四是教师应该创设怎样的学习条件(或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学习(教学方法、技术和媒体的选用);五是教师如何知道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结果测量诊断与评价);六是如果没有达到目标,怎样对学生进行补救教学。微课设计注重以生为本,也体现了教师对学习者的尊重。
(二)微课设计以“对话”为主要形式
从微课的形式来看,2016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大赛许多微课是在录播教室里拍摄的课堂实录,用电子白板、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互动,教师精心设计每一句话,学生配合得也很好,但这是微课吗?微课就是一段短时间的课堂教学实录吗?微课是说课吗?微课是示范课吗?微课对谁而教?如果微课仅是一段课堂教学实录,那么听者就是第三方,是个“场外汉”;如果微课是说课,那么听者是教师同行,目的是考查你怎样处理教学内容,怎样突破难点、突出重点。这里的对象都不是学生。
微课作品中“PPT 录屏讲解式”主要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加上示范操作,再自问自答,最后总结。这种传统职业学校讲授型微课的弊端在于“一言堂”,即缺乏从学生角度出发开展深度对话和交流,从认识的规律上去考虑怎样一步步发现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因而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对话式微课的优势在于巧妙地将解释的过程以问答的形式表现出来,从一个个问题中发现“契机”,使观者不知不觉中跟随主角,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三)微课设计以“解惑”为实施主线
微课的设计要体现以“解惑”为主线的教学主张。对话型微课设计思路是以“解惑”贯穿其中的。以笔者参加大赛时的微课作品为例,该微课的设计是以两位动漫人物(两位同学扮演)对话的形式展开的,以8×8LED 点阵怎么检测为线索进行“层层剥笋”,在思考中做,在做中思考。学生在经历了初识点阵、认知结构、理解结构、掌握原理、模拟仿真、动手测试、总结归纳等过程后,掌握了64 个LED 的结构关系,对实际操作步骤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加上微课中动画仿真、两位同学的检测视频,很好地理解了这一器件的检测方法。最后的检测测试,让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形成正确的检测思路。这种问答法以学生已有认知为基础,一层层揭示问题,展开辨析和释疑,并动手测试验证,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也激发了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微课教学内容设计的整体性
微课内容选择一般涉及一两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内容虽然少,但自身仍然需要有系统性,仅仅有教学内容的介绍是远远不够的。
(一)微课设计的整体性体现在教学项目的系统性选取
微课针对什么阶段的学生讲授?属于什么课程、哪个项目的内容?有哪些实际应用?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认真思考。以“单片机点阵的测试”微课为例,开场1 分钟时间里,教师可以真人出镜,介绍单片机技术微课堂和单片机的三种显示电路(数码管、点阵和液晶显示),推出点阵在街头广告屏及大屏幕显示中的应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微课的结尾,教师再次真人出镜,展示4 块8×8 点阵显示屏的连接,20 块点阵屏实物应用,激发了学习者继续学习拓展的兴趣,能迁移联想到下一个任务的学习,这样前后呼应,一气呵成。所以说微课并不是只讲一个知识点,它是一个系列化的设计。
(二)微课设计的整体性体现在核心内容的适切性选取
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要做微课,微课内容须是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对知识点进行合理、适度的分解和选取。在单片机输出显示部分的教学中,电路仿真容易达成,在从仿真到实际点阵电路的成功制作过程中,实际的点阵器件怎么应用就是个难点。因为点阵的16个引脚比较复杂,每个点阵后面的引脚排列次序与仿真测试时是不同的,厂商在设计时是根据PCB 板布线来定义引脚排列次序的,在网上搜索型号查引脚是不可行的。所以笔者以“常规点阵的测试方法”为题进行微课设计以求破解难点。
(三)微课设计的整体性体现在过程环节的完整性选取
技能训练的微课往往会流于形式,拍摄一段示范操作就算完成了微课,没有问题、没有互动、没有总结等必备的教学环节。环节完整体现在不仅要有示范操作,还要有操作前理论知识(如理解点阵的8×8 结构和原理)讲授、检测互动和反馈、总结等。体现在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过程上有如下几个环节: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学习咨询—师生互动—练习反馈—归纳总结;体现在教师的指导上是释疑解难、启发点拨、鼓励尝试、总结规律和推陈出新。
三、微课视频表现形式的多元性
(一)视频设计注重多样化
微课虽然以视频形式呈现,传播渠道单向,但在设计时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视频形式,以最有利的呈现方式开展教学。可以利用录屏软件、PPT、flash、动画软件等技术制作视频。形式可以有多种:一是动漫人物的加入。“对话式”微课往往需要2 个以上的人物,采用真人拍摄,开发时间长、不是专业演员很难做到表情自然,往往一个镜头需要拍摄很多遍才能达到完美。如果用动漫人物做主角,可控性强,动作表情都可以设计。在其他细节上,比如演员的服装、道具、场景、化妆、光线、配音等也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设计者可以把焦点集中在人物之间的对话上,配上字幕更能突出效果。而动漫制作这一技术门槛随着“皮影客”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动画人物的出现,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亲和度高,加上学生的配音,把动画人物塑造得更加生动。二是用PPT 制作的微动画很好地揭示了点阵的内部结构,突破了难点。三是Proteus 仿真软件的应用,使学生能直观看清结构,掌握原理,仿真在难点揭示上更加具有实践性。四是用FLASH 软件呈现,解决了细小器件学生不易看清的问题,使看起来无序的检测步骤更容易理解,信息传递效度更高,扫除了传播障碍。
(二)视频设计注重互动化
篇8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语文 “爱”“智”“活”“美”
一、“爱”在课堂里流动——教学主体关系层面和谐度高
1.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体现民主对话、尊重,教师的价值引导润物无声。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实施课改“以生为本”教育教学理念的前提。语文课堂应当构建一种积极的教学环境,它健康、活跃、民主、平等,能让每个身处其中的参与者都感到安全、亲切、温馨、有集体归属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是关心学生、了解学生、深爱学生,包括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包容学生,赏识学生。
2.生生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对话。爱不仅是师生之间的和谐,也是学生之间的和谐。“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由于个性差异,学生对文本的反应自然会呈现多样性。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学生之间的对话是重要的学习资源,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生生在和谐氛围里互动有序、配合默契也是语言艺术巧妙运用的体现,是人文课堂、绿色课堂的必备因素。
二、“智”在课堂里整合——教学设计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1.扬长弃短,突出重点,精心设置教学板块。这要求教师必须在着眼整体需要、着眼语文文本特点的基础上,不仅要全面,更要有重点,做好舍与得。即教学设计过程是否围绕中心,体现层次,符合语文学科建构及规律的把握。简化条块,主体鲜明,重点突出。
教学设计中,可以围绕知识,通过梳理集锦,使知识点精彩纷呈,实现丰富的积累;或者围绕精彩技巧,读写结合;或者围绕人物形象鉴赏,研其言谈举止,察言观色,了解内心隐秘;或者针对主体,价值判断,联系生活,见仁见智,每个板块求精当不求全面,求深入不求浅尝辄止。实现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全面提升。
2.精心设置教学主问题。在精心取舍的基础上,教师要精心设置主问题。精心设计主问题,可引发学生的深度思维、品析活动,精心设置问题层次,充分考虑铺垫性、深入性、拓展性等问题,形成问题的有机系列,避免单纯的的解析,避免琐碎的问题,避免表面热闹而无实质建构的肤浅的语文活动。在此基础上,将语文味的听说读写融入其中,或朗读、或讨论、或辩论、或写作……在这些过程中,使学生充分表达感受、互相启发,丰富课堂、丰富文本、丰富自己内心世界,做到中心突出、思路清晰。
三、“活”在教学中体现——教学过程活跃,参与度高,动态生成性强
1.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挖掘充分。语文的审美体验、空白补充是否有深度,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密切相关。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这往往成为学生阅读的障碍。好的语文教学,能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及知识积累,联系生活、联系现有的学科知识,一节高质量的语文课就应能看出学生是否将语文生活化,将语文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做到学语文、用语文,“亲近语言文字,享受语文学习”。
2.质疑充分活跃,思维有碰撞,是探究性、创造性的阅读成果。在主动构建语文知识结构的同时,教师要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并加以引导、鼓励,培养学生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探索、敢于质疑的习惯。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和心理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要教会学生在多方面思考问题,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的不同主流的看法及全新的视角,与众不同的见解和问题,教师要给与及时的鼓励,同时,要及时将其转换成为教学资源,成为语文活动深入的诱因,使学生上升到规律层面,给其他学生以启示,实现语文教学中的鲶鱼效应,使课堂充满活力,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四、“美”在教学中渗透——感悟赏析、价值育读,人文气息浓郁
1.感悟赏析美的过程。一节好的语文课就是一首清新的诗,一曲委婉悠扬的乐章,也是一个艺术品,应给学生或听课者以美的艺术享受。课堂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文本美,品味语言美,感受诵读美、体验情感美,唤起强烈的审美情趣。例如,当遇到适合介绍的内容时,就让学生担当起导游的角色;遇到适合表演的内容时,就让学生担当起演员的角色,配上表情、动作、说出台词;遇到适合朗读的内容时,就引导学生高声朗诵或配音……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语文应生活化,在生活中可显示出它应有的勃勃生机和无处不用的功能。
2.道德价值获得提升。语文课堂不只是知识传授的场域,也是师生携手、共同成长的家园。美是真善的统一。语文课应体现出文化价值,特别是在民族传统文化及优秀的价值观熏陶方面。一节好的语文课必须体现语文本身固有的人文性。语文教育应将人性美好的光芒放射出来。
篇9
关键词:高职教师;指导;学好英语
我们不但要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也需要与世界各国展开各种技术和经济上的合作,而实现这一目的必要前提,便是要掌握世界通用技术交流语言――英语。高职学生的学习目的是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各种技术,英语已经成为个人必备的走向职场的武器。刚进大学的高职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是高涨的,但学生们普遍反映学英语难,那么,对我们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而言,应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英语水平,为学生学好英语开拓出一条光明的道路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重视第一印象
这里第一印象指的是学生上高职后对英语和英语教师的第一印象。从心理学角度理解,首因效应又称为第一印象的作用指的是初次与人或事接触时,在心理上产生对某人或某事带有情感因素的定式,从而影响到以后对该人或该事的评价。一般都是在与教师见面的第一节课产生。首先,教师要改变学生们对英语的之前印象,教师要抓住这个机会跟已经成年懂事的对大学抱有美丽憧憬的学生重申英语应用能力对于个人的重要性,把他们学习英语的欲望激励出来,纠正学生之前对英语学习的不正确的认识。教会他们爱英语,愿意学英语。其次,教师本人要在之前认真备好这节课,备学生。要改变学生之前对英语老师的印象,在与他们初次见面时要面带微笑用幽默的语言告诉学生:在这里,我们是平等的,是可以倾诉的朋友,英语的学习并不难,只是单词的简单结合,课堂需要你们的参与,如果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欢迎随时和老师探讨。教师应该给学生鼓励、笑容和表扬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查表明,充满人格魅力的教师以及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对于语言的学习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是优化英语教学的必要条件,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前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良好开端。第一印象永远不可能有第二次机会,所以,重视它,抓住它!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兴趣
(1)我们反对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而要提倡启发式教学。高职学生作为成熟的个体,我们课堂上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英语变为主动学习。接下来,我以交际对话课为主的课型、话题阅读为主的课型两个模式,谈谈自己的新课堂设计模式和见解。一是以交际对话为主的课型。课堂教学如下:课前热身、创设情景、操练、思维拓展、回扣课本。如教学高职英语《实用综合教程第一册》第一单元比尔・盖茨写的《 Education does count 》这篇文章时,我首先让学生在课前对盖茨做一个详细调查和理解。课堂上,我随意挑选出几个学生假设他们就是盖茨,就课本上相关的知识对他们进行英语访谈,再让学生思考这真的是盖茨的想法么?然后从课文中找出答案。这样,既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又达到了英语知识转化成应用能力的目的。二是以话题阅读为主的课型。事先要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提倡通过共同协商、讨论,解决某项问题,而教师则在各组之间走动,提供咨询。这种教学模式一般可概括为:导入、教学情景、提出问题、开展讨论、归纳总结、回扣课本。例如高职英语《实用综合教程第一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health”。首先,我问同学们:假设你是医生,你怎么给患有不同疾病的人看病?接着我会设计不同的病人来看病的情景,让充当医生的学生诊断。然后提出问题:“如何保持健康?”要求学生小组之间讨论,最后归纳总结出最佳答案再来学习课文。我把英语课堂变成学生表演的舞台,课堂上有合作、有竞争、有质疑、有表演、有争论、有深思、有笑声,也有欢乐,引领着学生快乐学好英语。
(2)教学方法的改进。传统的教学手段如黑板、收录机等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教师要不断创新,要能使用幻灯片、多媒体、实物展示台等教具给以学生直观的知识传授。还要根据学生的喜好,多使用网络、视频课件、BBS、新浪微博、飞信、微信、邮箱、聊天室等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跟学生进行课堂的讲授和交流。学习英语要有语言环境,教师要利用这些手段和方式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把以往枯燥呆板的板书演变成有图有文的课件,课前和课后利用聊天工具给学生布置作业,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在课余时间给学生更多的指导。
(3)教学内容的改变。走出课本,走进生活。高职注重的是学生技能的培养,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而语言与生活是天然联系一起的。学生所学知识必须要跟生活相关,跟专业相关,英语课堂只有走向广阔的生活空间,才会充满活力,学以致用,知识才能转换为能力,才能为英语课堂引入一泓不绝的活水。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而要联系课本,联系社会需要,联系生活,联系最先进的跟学生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把它们融合在一起教授给学生。
(4)教师要经常和学生、学生家长、辅导员交流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况,督促他们不要懈怠了英语的学习。多开展英语第二课堂、英语兴趣小组、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影视名片配音活动,给学生充分的实际操练空间。
希望我的建议,能对高职学生学习英语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为培养英语应用能力强的高职应用型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许少君.为外语教学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环境[J].中国林业教
育,2001(5).
篇10
一、围绕教学目的、内容设计,以解决教学重点、难点为切入口。
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利于学生的学。所以首先关心的是利用某个课件进行教学是否有必要。
A、选取那些常规方法无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观察不清的内容。例如教学小学语文第五册《蜘蛛织网》一课时,学生对于蜘蛛织网的过程缺乏了解,这儿是学生认知理解的难点,可以制作蜘蛛织网的相关CAI课件(主要是动画),再加上声音的渲染,从空间概念上展示过程,让小学生仿佛来到了蜘蛛织网的现场,学生看得清楚,听得明白,溶入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教师稍加点拨,即可为学生突破难点。
B、选取课堂上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琥珀》一文中,琥珀的形成既是课文的重点,又是理解的难点。利用多媒体视听一体化的特点,借助CAI课件创设一种特殊的情境,再现当时的故事:松脂球形成经过清晰而具体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很容易地理解了课文重点部分。然后给一段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容易得出四个必备条件:a.夏天,强烈的太阳光。b在松树林里c.蜘蛛扑向苍蝇,松脂下滴,正好将它们包裹。d松脂不断下滴。由此进一步懂得了这些条件缺一不可的道理。文章的难点迎刃而解。
C、提供与教学相关的媒体信息,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情景)、资源环境,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源。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求知欲望,愉快地学习。
课件设计时要充分体现多媒体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的特点。利用文字、图片、动画等多种媒体,多感观,多渠道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例如教学小学语文第八册《海底世界》,作为内陆地区的小孩子,他们对于海洋知识的探知欲是十分浓厚的,但极为有限的课本文字、插图,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注意力难以集中。利用形、声、色俱备的现代信息技术—— CAI课件,能立即抓住孩子的视听,给学生的认知活动提供一个最佳的情绪背景。播放的声音从“海面波涛澎湃”逐渐转入到“再往下500米深”的一片静谧;视频图像从“广阔的海面”再到“闪烁的‘小星星’(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的深海”,在极短的时间内,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到神秘的海底世界。学生的思维立刻就活跃起来。这样,CAI课件给学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营造出一种再现课文情景的氛围。使文字、声音、动画等声情并茂的信息代替课本插图、投影图片等静止画面。学生观看着活动的情景,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孩子都溶入到了奇异的景色之中,仿佛真的驾御着潜水艇或穿着潜水衣来到了神奇的“海底世界”。当看到海底“五彩斑斓的鱼群”时,学生说话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时进行朗读和说话等语文能力的训练,训练能充分到位,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四十分钟的效率极高。而且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兴趣昂然。
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布鲁纳说过:“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我们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时,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如学习《颐和园》一课时,为了能让学生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功能,领悟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设计类似“电子公告板”的一个“课堂讨论区”,由学生自学课文的第三、四、五自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先选择任意一自然段学习,并且点击网络上的相关资料,寻找正确的答案,自主地理解课文。视频文件上的精美的图片、美妙的音乐,使学生惊喜地发现了课文之外更多的精彩内容,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兴趣盎然地流连其中,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时迭起。
四、课件必须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