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康复护理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6: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脊柱康复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脊柱康复护理

篇1

方法:对12例脊柱骨折伴随脊髓损伤患者采取全面的医学护理、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同时采取适当的康复锻炼,密切关注患者并发症及病情恶化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满意度调查分析。

结果:12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及病情恶化现象,病情均有好转。对本次康复护理效果比较满意和满意患者12例,满意度100%。

结论:采取科学、全面的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升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效果,有效遏制并发症,值得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脊柱骨折脊髓损伤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93-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2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患者年龄24~61岁,平均年龄(42.2±3.8)岁;患者颈椎损伤2例,胸椎损伤4例,腰椎损伤6例;患者脊柱骨折原因高处坠落3例,车祸5例,重物压伤4例。所有患者均经相应检验证明病情属实,且均给予正规手术治疗。

1.2康复护理方法。常规医学护理:对泌尿系统紊乱的患者,由专门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导尿,并引导患者家属了解导尿原理、学习导尿方法,规范化地为患者导尿,及时排尽膀胱内尿液,以保护患者膀胱健康,人工导尿管导尿视患者术后具体情况持续15天左右。对肌张力开始恢复的患者,以每3h一次的频率定时为患者开放使用膀胱引流,以将患者膀胱缩涨程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患者导尿管拔出后,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按压以促进患者自行排尿,逐渐开始锻炼患者膀胱及泌尿系统的恢复和适应。对术后患者进行全面的肺部护理,预防肺部感染而加重病情。尤其对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减弱及呼吸分泌物无法排除的患者,要密切关注患者呼吸道情况,为患者定时翻身、扣背,帮助患者及时咳痰,对于呼吸道分泌物严重不能排除的患者,遵医嘱给予相应的祛痰药物调理。

日常康复护理:患者术后会不同程度上出现消化功能减弱及胃肠功能紊乱现象,护理人员鼓励患者增加高蛋白、高纤维含量食物在日常饮食中的比例,适当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对于出现便秘的患者,医护人员根据患者便秘情况给予相应的饮食结构调整,必要时采取相应的药物辅助以缓解便秘情况。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共同协调控制患者日常饮食配比及饮食摄入量,适当增加患者水的日常摄入量,保证患者饮食卫生安全,保持饮食规律。由于患者术后长时间卧床,医护人员相应加强对患者的皮肤护理,尽量采用透气性强的床褥和被子,随时保持患者床褥及被子的清洁干爽,护理人员定时为患者进行严格的皮肤清洁护理,视天气炎热和潮湿情况定时为患者翻身,尤其注意在翻身时保持患者脊柱稳定。另外,医护人员充分认识到患者日常护理的重要性,患者术后平卧硬板床5h,帮助患者有效减少出血量,在日常护理如翻身、搬动、进水进食等时候随时注意避免对患者脊柱的压迫、拉伸和扭曲,随时保持患者脊柱平直,以免加重病情[1]。

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应明确患者术后行动不便、皮肤知觉丧失的状况,共同关注患者安全问题,禁止患者自行挪动和起卧,严防患者在进食、护理、锻炼过程中烫伤、碰伤和摔伤,同时密切关注患者情绪状况,对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应严防患者自伤和自杀行为[2]。

功能锻炼:根据患者不同的身体状况及不同的康复护理阶段,鼓励患者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以辅助康复治疗与常规护理。护理人员耐心为患者及家属讲解功能锻炼的意义及方法,取得患者及患者家属的积极配合,专业为患者进行四肢及肢体关节为主的按摩,促进患者肢体及全身血液循环的同时,有效预防患者并发症及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关节挛缩等现象的出现[3]。

心理护理:患者脊髓损伤后大多出现严重肢体瘫痪和疼痛现象,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在造成患者生理病痛的同时,对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打击[4]。很多患者在病痛和心理压力的双重折磨下极易出现情绪失控甚至自伤现象。护理人员在深入了解和体谅患者病情与心情的同时,对患者始终抱以深刻的同理心,从言行和日常护理上充分尊重患者,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需求和愿望,在不违背原则的基础上尽量答应患者要求,耐心为患者及家属讲解整个治疗和护理过程及技术情况,介绍之前治疗成功的患者案例,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的最佳治疗效果具体解释和讲解,帮助患者建立康复治疗的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医生及护理人员用药、进行日常护理及功能锻炼,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接受每一项护理和康复工作。

2讨论

脊柱骨折是临床常见创伤之一,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后的严重并发症。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大多出现严重肢体瘫痪和疼痛现象,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在造成患者生理病痛的同时,对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打击,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甚至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针对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损伤病情的特殊性及严重程度,在手术后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全面性康复护理方案,从患者常规医学护理、心理护理、功能锻炼及日常康复护理等方面实施全面的术后康复护理,帮助患者建立康复治疗的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医生及护理人员用药、进行日常护理及功能锻炼,尽可能地预防康复过程中并发症的产生。本次采取全面康复护理的12例患者,无一例并发症产生,病情均有不同程度好转,证明全面性的康复护理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米长爱.家庭访视护理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08(20):1789-1791

[2]邓曙华.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术后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6):110-111

篇2

【关键词】 护理干预; 脊柱骨折; 康复; 影响

脊椎骨折又称脊柱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5%~6%,伤情较重且复杂,脊柱骨折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康复过程较短,预后较好,而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则是一项艰巨而又漫长的工作,但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和康复指导,可以重建移动和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自2008年12月以来笔者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对脊柱骨折患者的护理干预,从而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2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共收治骨折患者7714例,其中脊柱骨折患者2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4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中男83例,女21例,年龄18~62岁,颈椎骨折12例,胸椎骨折38例,腰椎骨折54例,对照组中男81例,女19例,年龄17~61岁,颈椎骨折10例,胸椎骨折39例,腰椎骨折51例,两组年龄、性别、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入院后详细询问病史,对患者进行评估,做好心理护理、康复护理,重视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调整舒适安全的卧位,制定高效的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 患者心理状态分析 (1)应激心理反应:骨折,瞬间造成了一个人不同程度的运动系统损伤,使其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失去了正常的躯体功能,导致躯体移动障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生理、心理和社会负担加重,给患者带来了负性心理应激,焦虑与抑郁是最常见的应激性情绪[1]。(2)自我形象紊乱:生活自理能力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进食、入厕、卫生、洗浴等都需要家属来协助完成,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3)对生活的渴望:希望能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尤其是配偶,渴望有正常的家庭生活,不愿意成为家庭的负担,同时又因自身的疾病而产生悲观消极情绪。

1.2.2 护理

1.2.2.1 心理舒适护理干预 心理舒适是指一种心理上的自我感觉,如自尊、自信、信仰和生命价值的满足感,首先与患者建立和谐的关系,消除焦虑恐惧心理,以亲切温和的态度对待患者,介绍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和周围环境,保持环境安静舒适,重视患者的心理需求,动作轻柔,操作娴熟,真诚对待患者,争取患者的信任,多倾听患者主诉,多接近患者,多和患者交谈,尽量给予鼓励和安慰,根据患者的身份、地位、职业、年龄,使用不同的称呼和敬语,使患者感到被尊重,在治疗和护理中以关心、体贴的语言与其交流,减轻其心理压力,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对自己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充满信心,做到身残志坚,在治疗康复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以顽强的毅力配合各项康复工作,其次是争取支持系统,建立乐观情绪,观察患者的情绪,积极与家属沟通,了解其工作生活情况及人际关系,争取家人的理解和帮助,共同做好患者的心理支持工作,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感受,积极乐观地面对自理能力的缺陷,克服悲观心理,正确看待人生,给患者以精神支持,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室友关系,并鼓励其学习坚强的室友,增强康复锻炼的信心。再次是尊重患者隐私,注重人文关怀,保护患者的隐私既是患者的权利,也是护士的义务,护士应该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保守患者的秘密,减少人员的探视,在检查身体等操作时要进行必要的遮挡减少暴露,理解患者的内心冲突,尊重患者人格。语气表达与表情举止等非语言表达保持一致,不要在患者面前交头接耳,以免让患者产生误会[2]。

1.2.2.2 生理舒适护理干预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全面细心的体格检查,以防邻近脏器或组织合并伤,动态观察肢体感觉、运动、各种反射、括约肌功能,随时掌握脊髓损伤发展情况,保持切口局部整洁干燥,防止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1)的舒适护理。置患者于功能位置,骨突部位垫软枕,每2 h翻身1次,翻身时注意轴线翻身,不能扭曲,以防止加重病情,进行四肢的被动及OM练习,以防止肢体肌肉萎缩。(2)饮食的舒适护理。脊柱骨折患者卧床时间长,胃肠蠕动减慢降低了食欲,因此,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温凉流质,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加强营养摄入。(3)排便的舒适护理。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患者可做少量活动,还应增加腹部的环形按摩,以促进肠蠕动,同时在患者排便时,为患者提供隐蔽的环境,对床上排便进行健康教育指导。(4)环境的舒适护理。保持室温在22~24 ℃,相对湿度为55%~65%,保持房间的安静和舒适;病房内严禁吸烟,否则将会影响手术效果。(5)疼痛的舒适护理。遵医嘱使用镇痛泵或止痛针止痛,分散患者注意力,为患者进行按摩等,减少患者的疼痛。(6)治疗性舒适护理。在输液治疗时,尽量选择肢体远端弹性好的血管,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手背部和腕部的血管,一方面不影响加药,一方面避免了患者因卷衣袖而引起的不适[3]。在进行护理操作时,除以轻柔的手法、精湛的技术、体贴周到的服务为患者提供基本舒适护理外,还应在护理技术应用、创新研究中注重舒适效果的评价[4]。

1.2.2.3 康复过程护理干预 1953年发表的《护士伦理学国际法》上指出:“护士的基本职责包括三个方面:保存生命、减轻病痛和促进康复”[4-5]。护士护理患者,担负着建立有助于康复环境(包括身体的、精神的和社会的)的使命,病房护理常规中应包含必要的康复护理内容,其目的是防止患者因机体疾病因素和制动引起的功能障碍或促进功能的恢复;防止因疾病或病室环境造成的运动缺乏引起的压疮、肺炎、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及保持各系统器官及代谢的功能水平,维持躯体健康等内容,康复护理干预的主要内容有:(1)制定病室生活制度,创造环境条件,使患者尽可能保持适当的运动,根据医嘱督促早期起床活动。(2)在做好生活护理的同时,视病情许可,鼓励及指导患者练习自理生活,以促进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内容包括穿脱衣服、维持个人卫生、进餐、使用厕所和浴室等。(3)为患者实施卧床保健操,内容为健康肢体的主动运动,适度的腹肌和背肌运动及呼吸运动。(4)移乘练习,指帮助下肢功能障碍患者掌握在卧床、椅子或轮椅之间的转移。(5)配合康复治疗,如维持正确姿位,需要一日多次进行的被动运动或肌内收缩练习等,可利用弹性腹带改善四肢瘫痪患者的呼吸功能。(6)重视心理护理,引导患者建立恢复功能的信心,鼓励积极从事各项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采用住院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表(HADS)对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进行评分,从卧位、便秘、疼痛、情绪及并发症发生率几个方面进行调查,并对患者进行护士服务态度满意率的调查。

2 结果

3 讨论

由于脊柱骨折患者的疾病特点,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在做好围手术期的疾病护理的同时,更要注意心理方面的分析和干预,根据认知心理应激论,社会支持具有减轻应激的作用,护士是作为患者健康的干预者,也是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让其表达内心的感受,释放压力,从愉快的交流中获取健康保健知识心理支持。注意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学会随时自我情绪调节,正确面对人生,自尊自爱自强,争取早日康复,做生活的强者。

参考文献

[1] 何晓真,张进川.实用骨科护理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265.

[2] 郭常安.护理沟通艺术[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5.

[3] 卓丽春.手术室护理中对患者的人文关怀[J].家庭护士,2008,6(6):814-815.

[4] 任晓凤,姬晓青,李丽,等.舒适护理在骨科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97-98.

篇3

[关键词]盆底肌锻炼;产后;尿潴留;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11-112-03

盆底功能障碍疾病防治是女性健康的一项重要内容。产后尿潴留是常见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之一,由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胎头对膀胱的压迫,使膀胱黏膜水肿,使膀胱肌有不同程度的麻痹,影响了产后排尿。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常规健康指导后进行诱导排尿(不成功者予以留置尿管。临床实践结果表明,在上述传统治疗方法基础上,同步使用盆底康复仪治疗,并指导进行膀胱和尿道括约肌的功能锻炼,有助于产妇身心康复。本研究针对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后尿潴留患者,开展了盆底肌锻炼康复护理疗效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2013年在我院采用传统方法康复护理的阴道分娩后发生产后尿潴留的5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在传统康复方法护理的基础上配以盆底康复仪联合功能锻炼进行治疗的26例产后尿潴留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年龄21~38岁,平均(27.9±6.5)岁,孕周39~42周,平均(39.79±3.08)周,平均产程(15.79±1.57)h;观察组患者年龄23~37岁,平均(27.5±6.8)岁,孕周39~42周,平均(38.89±3.02)周,平均产程(15.48±1.75)h。患者入选标准:初产妇;产前检查符合顺产相应指标;在我院产科生产;住院期间产后6~8h不能自解小便者;产后2日自觉(或医护人员巡房,体检时发现)小便未解尽者;超声检查膀胱残留尿量超过100mL者;同意并积极配合本项研究者。排除标准:同时合并有其他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产程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康复护理。耐心同产妇进行交流,使产妇产生对尿潴留的初步认识,安慰产妇,帮助产妇消除恐惧;产妇子宫收缩时,指导产妇进行自我放松锻炼;按照有序步骤进行有意识排尿训练,增强排尿反射,直至产妇顺利排尿;平均2h鼓励产妇排尿1次;讲解模范案例,增强产妇信心,尽量减少依赖导尿;产妇出现排尿障碍初期,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及时治疗,例如腹部热敷、听流水声、注射药物、留置导尿等。产后6~8h未能自解小便后遵医嘱给予留置尿管48h,拔管后行自尿试验,测排尿量、膀胱残余尿量及排尿时间长短。

观察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每日二次。采用从加拿大引进的MYOTRAC INFINITI生物刺激反馈仪(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的同时,指导产妇进行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功能锻炼,每日三次,每次10~15min,收缩时间5~10s(以产妇不感觉疲劳为宜)。指导产妇取舒适,温和地做深呼吸,收缩和阴道,留置尿管48小时后进行自尿试验,测量排尿量和残余尿量,残余尿量≤50mL为临床治愈,残余尿量在50~100mL之间可进行临床观察,鼓励再次自解小便,观察排尿情况,第二次自解小便残余量≤50mL者也可判定为临床治愈,否则将再次留置尿管,继续治疗。

两组患者在临床诊断为产后尿潴留后,予以留置尿管48h后拔管,按照本院方法检测产妇的自排尿量、膀胱的尿残余量,并于患者排尿后10min内由患者使用视觉分级法VRS自主评价产后尿道口疼痛程度。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护理效果评价 分为以下两个等级,有效和无效。有效一产妇留置尿管48h拔管后排尿情况恢复正常,且尿量也在正常范围内;无效一产妇留置尿管48h拔管后未见排尿或排尿量不正常(膀胱残余量≥50mL,或≥100mL第二次测试仍不成功)。

1.3.2疼痛程度评价 视觉分级法-VRS,于患者排尿后10min内由患者自主评价,分为以下三个等级,0级:无疼痛;Ⅰ级:轻度疼痛;Ⅱ~Ⅲ级:疼痛明显。

1.4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进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7.36%,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1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产后尿道口疼痛程度比较

两组患者产后尿道口疼痛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产后尿潴留对产妇有诸多不良的影响,短期出现尿痛、尿不尽,腹胀不适,产后体虚等,长期影响有持续性尿道括约肌功能不稳定,压力性尿失禁等,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有报道显示,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上,加以盆底功能康复治疗训练,通过控制电极的震动频率、波形,用不断变化的脉冲电流,刺激膀胱肌,产生规律的节律运动,收缩膀胱逼尿肌的同时,可以松驰尿道括约肌,协同帮助尿道通畅,康复仪中逐渐输出的电磁波形,辐射到腰骶部深层组织时,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膀胱肌疼痛,从而使膀胱恢复自主排尿功能。此治疗方法对产妇无创、无痛,在临床治疗时能降低产妇负面、低落情绪,促进子宫复旧,加快排出宫腔残余积血,从而减少产后阴道出血。本研究针对我院分娩的产后尿潴留患者使用盆底肌锻炼的护理效果进行了研究。

篇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819-02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以骶髂关节和慢性炎症为主的周身性疾病[1]。1常见症状为腰背僵硬或疼痛,活动后可缓解; 晚期可发生脊柱强直、畸形以致严重功能受损。早诊断、早治疗、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对其十分重要。2010年1月卫生部下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我院风湿科作为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之一,我科将健康教育融入到优质护理服务中,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现将2010年1月~2011年10月我科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健康教育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共52例,均为确诊的住院患者,男49 例,女3 例,年龄9~51岁,平均年龄24.6岁,47 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阳性,病程2个月~20年。

1.2健康教育的方法

1.2.1口头健康教育 :包干病房的主管护士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对AS疾病知识的需求进行口头教育,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护士及疾病知识,不定期抽查患者对本病的了解情况,对文化层次低或沟通有困难者采取简单易懂、图文并茂的资料进行讲解,避免使用医学术语,灵活利用治疗、护理及巡视病房的时间,边讲边做。

1.2.2书面健康教育:我们将健康教育知识制成手册放在病房固定的地方,便于患者随时翻阅,在病房走廊开办宣传栏。每两周举行一次由责任组长利用多媒体讲解该病知识的讲座。

1.2.3 座谈会 :月举行一次患者座谈会,由主管护士和责任组长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征求患者的意见。

2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健康教育

2.1基础护理

由实习生,助理护士从事基础护理等非技术性工作,包括协助患者进餐、口腔护理、协助患者更衣,面部清洁和梳头、足部清洁,协助患者床上移动、翻身,指(趾)甲护理等。由两头班来完成,时间6:00~10:00,18:00~22:00,工作时间为8小时。责任组长检查工作落实情况。

2.2心理指导

AS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呈复发与缓解交替出现的情况,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脊柱的生理功能障碍,使患者的生活能力下降,给患者和家人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和经济压力。患者易出现消极、悲观、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所以做好患者的心理指导尤为重要,除了介绍疾病知识外,还要介绍治疗效果好的病例,消除其不良心理状态,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3饮食指导

AS患者的饮食富营养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钙、铁等食物,如:瘦肉、牛奶、鸡蛋、各种坚果、新鲜蔬菜和水果。豆类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它具有促进肌肉、骨骼、关节、肌腱的代谢,帮助修复病损的作用。[2]忌食辛辣刺激、油腻、不洁饮食,避免肠道感染,诱发病情。

2.4药物指导

AS的临床治疗主要有非甾体抗炎药、改变病情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等。上述药物常联合应用,大多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肝肾毒性、神经系统及骨髓抑制等。[2]AS的发展是一个慢性过程,疼痛和僵硬感通过适当的非甾体抗炎药治疗会得到很好的控制。但不能随意减量或停药,指导患者掌握药物作用、注意事项和可能发生的副作用,肖征宇[3]等强调对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应坚持服药2个月左右,待症状完全控制后减少剂量,以最小有效量控制一段时间再考虑停药,以免发生不必要的中断和不良后果。非甾体抗炎药饭后30分钟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反应。对非甾体抗炎药过敏、个别对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抵抗的严重外周关节炎,可用皮质激素关节内注射或全身用药,症状严重,非甾体抗炎药或小剂量激素不能控制者,可用较大剂量,如强的松每日20~30mg,待症状控制,慢作用药发挥作用以后,逐渐减量至停用。激素常规治疗为每日早晨顿服,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突然停药,以免病情反跳。教会患者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者、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者,注意观察有无胃痛、黑便或便血,口腔溃疡或霉菌感染,血糖、血压升高,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

2.5康复锻炼指导

康复锻炼对促进AS关节功能恢复,维持脊柱生理曲度,保持良好的胸廓活动度,防止或减轻肢体废用,肌肉的萎缩,降低致残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病情缓解期行功能锻炼,运动包括三大类型[4]:(1)维持胸廓活动度的运动,如深呼吸,扩胸运动等。(2)保持脊柱灵活性的运动,如颈、腰各个方向的运动、转动等。(3)肢体运动,种类繁多,最简单如散步、俯卧撑等。游泳,既包括肢体运动,又有扩胸运动,还有利于维持脊柱正常生理曲度,值得采用。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运动可能增加疼痛,但如经短期休息既能缓解,应视为正常,如运动后新增加的疼痛持续2小时以上,或运动所致疲劳、不适难以恢复,则说明运动过度,应适当调整运动量。我科由每日上班全体护士带领病人做强直性脊柱炎关节功能锻炼操,上午、下午各一次,真正做到了说与教的统一。

2.6出院指导

(1)AS的发病与肠道感染密切相关[5],暴饮暴食、食不洁食物会增加肠道感染的机会,诱发或加重病情。故病人饮食要规律,注意卫生。(2)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积极预防各种感染。平日注意坐、卧、立、行的正确姿势,避免频繁弯腰,低枕,睡硬板床,保持脊柱生理曲度。(3)AS是一个慢性疾病,强调患者坚持规律服药的重要性,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突然停药,延误病情。(4)由于本病胸廓扩展受限,易发生肺部感染,鼓励患者每日做扩胸运动和深呼吸运动,增加肺活量,预防肺部感染,戒烟酒。(5)定期门诊复查,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调整用药。

3体会

基础护理、生活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和患者对医院工作的满意度[6]。在提供基础护理的同时,向患者提供从入院到出院规范化的健康教育,做到了真正“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信任度,使AS患者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功能锻炼中,对其以后的康复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乃峥主编. 临床风湿病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56

[2]高静丽. 强直性脊柱炎的健康教育.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7):863

[3]肖征宇.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71-74

[4]张乃峥主编. 临床风湿病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70

篇5

吉林市人民医院骨外科 吉林省吉林市 132001

【摘 要】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康复护理对策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68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探讨,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34 例,通过不同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相关知识知晓优良率为91.18%、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为97.06% 同对照组患者的64.71% 和73.53% 相比,P<0.05。结论: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中康复护理措施效果显著。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护理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一种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的疾病,腰腿痛为其主要临床表现。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椎间盘不断退化,髓核含水量减少,导致其失去弹性,给患者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严重影响。为进一步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康复护理对策进行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 年3 月至2013 年5 月收治的68 例患者,其中,治疗组34例, 男22 例, 女12 例; 患者平均年龄(42.26±1.16)岁;对照组34 例,男23 例,女11 例;患者平均年龄(43.01±1.24)岁。对本次研究选取患者的基本资料展开对比分析,P>0.05,可对比。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严格遵照医嘱进行护理,为患者介绍治疗方法和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2.2 治疗组

康复护理措施如下:

(1)心理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具有长期反复发作的特点,给患者生理和心理上带来一定影响,失去治疗的信心和勇气,此时,护理人员应同患者交流沟通,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减轻其出现的不良情绪,促使其积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

(2)健康教育: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理改变、临床表现、诱发因素和注意事项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水平。指引患者避免出现爱你过度劳累的现象,病情发作时应在硬板床上绝对卧床休息,缓慢站立和下蹲,避免长时间坐位,适当增强体质,保障作息规律。

(3)推拿按摩:a. 循经滚推法,护理人员指引患者选取仰卧位,沿脊柱实施从上向下的滚推,放松脊柱。再用肘揉法对患者疼痛部位进行揉按,以患者能忍受为用力度。b. 穴位点压法,护理人员通过双手拇指指腹对应,按压患者两侧秩边穴和环跳穴,力度从轻到重,以患者感受到酸痛感为适,最后通过手掌进行轻柔按摩。

(4)功能锻炼:护理人员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指引其进行功能锻炼,进而延缓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促使患者生理功能恢复正常。该种护理措施主要包含的内容为:慢下蹲运动、直抬腿练习、快慢步交替走练习和脊柱练习等,在实施功能锻炼时应坚持由慢到快、循序渐进和由轻到重的原则,避免过度运动带来不必要的伤害等。

1.3 观察指标[1]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对相关知识知晓状况和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进行密切观察。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后,24 例为优,7 例为良,3 例为差,相关知识知晓优良率为91.18%(31/34),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为97.06%(33/34);对照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后,6 例为优,16 例为良,12 例为差,相关知识知晓优良率为64.71%(22/34),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为73.53%(25/34)。对两组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状况和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展开对比分析,治疗组患者相关知识知晓优良率和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出现在中老年群体中,为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破裂或是退变,压迫患者神经出现的综合性腰腿疼痛,腰背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和下肢麻木等为其主要临床症状。临床上,缓解腰椎间盘病变对患者腰部神经压迫为主要治疗方法,进而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基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主属于一种长期反复发作的疾病,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加以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2]。康复护理措施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术后,康复护理措施不仅可缓解患者腰部肌肉疲劳,促使血液循环,同时还可促使恢复局部神经肌肉活动和消除肿胀,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除此之外,患者在治疗中通过适量运动可有效纠正小关节功能紊乱,提高患者肌肉强度和耐力,恢复腰部活动度,减少结缔组织粘连状况,巩固治疗效果[3]。因此,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中康复护理措施具有显著效果,本次研究选取患者中,通过康复护理措施护理患者对相关知识知晓状况和对护理质量总满意度均同通过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患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P<0.05。综上所述,康复护理措施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中倍受欢迎,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钟灵, 晏 瑛, 黄玲炜. 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J].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0):123-124.

篇6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完全性;脊髓损伤术后;疗效指标影响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811-01

在现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里,脊髓损伤的机率越来越高了;主要由外伤引起,比如:交通事故、工伤事故、跌落、被重物挤压等,也可由疾病引起,包括癌症、脊髓感染和结核等。现阶段,临床上脊髓损伤不能被完全治愈,特别是完全性脊髓损伤;但是学习新技能和指导患者怎样来获得最大限度的生活自理,已被当前的研究中认为是可供使用的最好方法。而脊髓损伤之后需要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来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使患者可以更早离开病床,恢复到正常生活规律中;从而体现早期康复护理对完全性脊髓损伤术后的意义。我科对57例近期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干预治疗,并与对照组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择 2010年09月——2012年09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纳入标准:①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的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②住院后进行了手术治疗。③术后自愿接受康复护理治疗。④脊髓损伤在T2-L1之间患者。排除标准:①不是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②不配合的患者。③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④术后出现感染、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合并症患者。本研究共入选完全性脊髓损伤57例,其中,男32例、女25例,年龄15-58岁,平均(34.24±10.27)岁。全部患者按照手术时间随机进入分组。早期干预组38例,对照组19例。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早期干预组:①实行一对一护理,术后保持正确的摆放,并2小时翻身1次,防止压疮。②每天教患者呼吸与排痰训练,防止肺部感染,3-5次/d。③术后3-5d开始作双下肢被动运动,以防关节挛缩,特别是踝关节,为以后带支具做准备,每次30min,2次/d。④损伤平面以上主动运动,以后酌情增加到抗阻力训练,每次20min,3次/d。⑤检查患者的皮肤是否完好,做到班班交接。⑥饮食调整,要有营养及多吃富含粗纤维的蔬菜或水果。⑦大、小便护理:大便每天一次,一般在早晨饭前或饭后半小时;便秘可用开塞露、缓泻剂、灌肠等方法。脊髓损伤早期多用留置导尿的方法,指导并教会患者或家属学会定期开管,一般3-4小时开放一次。并要保证饮水量,每天一般在2500-3000ml,预防泌尿系统感染。之后过度到清洁导尿或自己能解。⑧心理疏导:一般这种病人都有心理障碍,耐心地进行心理疏导,讲述一些典型的案例,配合治疗后达到的目标,好让患者正确面对现实。⑨坐位平衡训练:前、后与左、右活动躯干保持平衡,每次20min,3次/d。⑩转移训练:床与轮椅及凳子的转移,每次10min,3次/d;可以让患者早点离开病床,去参加集体活动。⑾ADL训练:自己洗漱、穿衣、吃饭等等。对照组仅进行完全性脊髓损伤术后常规护理。

1.2.2 各种疗效评估指标和统计学方法 疗效评估指标包括ADL评分、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统计学采用SPSSl0.0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所有结果用(χ±s)表示,用t检验进行组间显著性测定。

2 结果

早期干预组的术后卧床时间(15.06±2.25)d、ADL基本自理时间(31.17±1.24)d、住院时间(31.92±6.74)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ADL评分(73.12士15.6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

3 讨论

在现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里,脊髓损伤的机率越来越高了;主要由外伤引起,比如:交通事故、工伤事故、跌落、被重物挤压等,也可由疾病引起,包括癌症、脊髓感染和结核等。现阶段,临床上脊髓损伤不能被完全治愈,特别是完全性脊髓损伤;但是学习康复护理新技能并指导患者怎样来获得最大程度的独立生活,已被当前的研究中认为是可供使用的最好方法。

近年来,随着骨科材料学和生物力学研究日渐深入、操作技能改进以及各种内固定器材用于临床,使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有了较大提高。一般认为,患者脊柱骨折伤情多较严重,常伴有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损伤之后一般会存在运动及感觉障碍,大部分也有大小便障碍,术后容易引起受损部位肌肉、组织挛缩和疼痛,从而造成关节运动功能障碍。所以,要达到理想治疗效果,除手术治疗以外,术后尽早介入康复护理与康复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选择57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术后患者为观察对象,制定了以康复护理内容训练为重点,并围绕恢复患者ADL能力进行康复护理方案。观察结果表明,术后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及康复治疗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ADL基本自理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早期康复护理可以预防及改善完全性脊髓损伤术后的许多并发症,从而使患者减少痛苦,并让患者可以早点离开病床训练,做一些日常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锻炼后,靠自己也可以完成一些事情;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患者也会加强自己的康复护理及加强锻炼,并积极参加一些有意义的集体活动。

参考文献

[1] 王雅利.脊髓损伤患者恢复期的康复护理[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15(4):247.

[2] 张乐怡.关于促进康复护理发展的探讨[J].现代康复,1999,3(5):519.

篇7

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我院髋关节置换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A组术后接受常规护理,B组术后接受综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患满意率的差异性。

结果: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发现,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增进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护理 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507-01

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用以治疗严重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一种常用手术方法。采用人工髋关节替换病变髋关节后可有效解决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等问题,但该术式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痛苦[1]。现将护理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我院髋关节置换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剔除合并严重心、肝、肺、肾功能障碍、凝血机能异常、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智力低下、意识障碍、严重听力和语言障碍等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A组患者37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2.14±5.62)岁;体重49~78kg,平均体重(60.36±4.73)kg;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7例;手术原因包括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0例、股骨颈骨折2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强直性脊柱炎3例;单侧手术26例、双侧手术11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2例、大专5例、高中18例、初中7例、小学5例。

B组患者38例,年龄40~71岁,平均年龄(52.23±5.75)岁;体重50~80kg,平均体重(60.64±4.78)kg;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6例;手术原因包括股骨头无菌性坏死9例、股骨颈骨折2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强直性脊柱炎4例;单侧手术24例、双侧手术14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2例、大专6例、高中19例、初中8例、小学3例。

对比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手术原因、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状态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A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嘱患者卧床休息,患肢保持外展位30°,穿丁字鞋,保持中立位固定,防止发生关节假体脱位。遵医嘱常规给予抗感染、抑制血栓形成等药物治疗和护理。

B组患者术后接受综合康复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6h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发生误吸。观察切口渗血、渗液情况,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引流通畅,定期记录引流液的性状和量[2]。

指导患者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等食物,以提供术后切口愈合所需的营养,防止因营养不良增加感染、延迟愈合等风险。食欲不佳者可适当应用酵母片等促进消化药物[3]。

注意预防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静脉充盈度等,如发现皮肤青紫、肿胀,提示发生静脉回流障碍,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和深呼吸,定期帮助患者轻拍背部,以促进痰液咳出,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指导家属每日帮助患者按摩受压部位,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受压部位垫气垫,以防发生压疮、褥疮。

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尿、排便。发生尿潴留者可采用听流水声、热敷等方式诱导排尿。每日进行会阴护理2次,嘱患者多饮水、多排尿,预防泌尿系感染。发生排便困难者可帮助患者按摩腹部,多饮水、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严重者可酌情给予缓泻剂。

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术后第1d进行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练习,伸直膝关节,下肢肌肉用力后放松。术后第3d进行膝关节、髋关节被动屈伸活动,以不引起疼痛为度,逐渐增加活动幅度。术后1周坐于床边,双腿下垂前后摆动,注意避免左右摆动。术后2周扶双拐下床站立、行走。术后6周扶单拐行走。术后9周不扶拐杖行走。康复训练期间由专人陪同,并注意鼓励患者克服疼痛、坚持锻炼。

1.3 数据处理。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

2 结果

2.1 术后并发症比较。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发现,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进程,我院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从病情观察、心理疏导等入手,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使患者解除心理负担,积极主动的配合各项护理操作。

本研究中接受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干预者,提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从多方面预防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者护患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干预者,提示综合康复护理服务质量更高,加深护患之间的沟通与体谅,对缓解护患矛盾、减少护患纠纷有益。

参考文献

[1] 刘贵芝,李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训练指导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8):1681~1683

篇8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 围手术期康复护理

Perioperative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Rehabilitation Nursing.KANG Chong-Mei.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Heze,Heze 2744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ight lumbar disc herniation open surgical indications, efficacy, impact factors and the efficacy of peri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experience. Methods 70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preoperative 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 to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and postoperative functional exercise, functional exercises, especially back muscles, discharged from the rehabilitation guidance. Results The shortened hospital stay, 70 patients after 3 years follow-up, the fine rate was 96.5%. Conclusion The timely and correct peri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an promot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reduc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pen surgery is safe, and the effect is significant, improve patient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Lumbar disc herniation Peri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Care

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已很少采用传统的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因为全椎板切除破坏了腰椎后柱结构,易致腰椎不稳,或形成不规则新生骨,与硬膜囊或神经根粘连,造成继发型椎管狭窄,使术后临床症状恶化。存在术后远期腰椎不稳定和椎管再狭窄发生率高、疗效下降等缺点[1,2,3]。自2005年8月至2007年10月,我们采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开放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70例。通过针对性地实施围手术期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48例,女28例;年龄40~76岁,平均56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明显退行性变者32例,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者19例,腰椎间盘突出倦腰椎体肿瘤10例,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者15例。临床特点:腰椎间盘突出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腰椎间盘突出合并发育性腰椎管狭窄时主要表现为腰痛和下肢放射痛,足趾肌力下降。

2 康复护理

21 心理康复指导 我们认为应把心理康复作为机能康复的枢纽,以心理康复促进和推动机能康复。本组病例因长期腰腿疼痛,部分患者已出现间歇性跛行,保守治疗效果不显著,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应通过向患者介绍该病的病因、治疗过程、成功病例以及注意事项,说明发挥自身潜能的重要意义,使患者保持最佳心理状态,达到心理康复与功能康复的充分协调。同时,让患者了解到医务人员会通过准确实施治疗方案和各种康复护理技术,尽量缩短疗程,减轻痛苦等,从而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外,还应重视通过社会支持系统的影响,尤其是亲人的关怀和鼓励,这对心理康复是必不可少的。

22 术前康复指导 术前康复指导是术后康复训练的基础,其目的是使患者预先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并明确注意事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2.1 训练床上排便 术前平卧木板床,用便盆在床上大小便,以防止术后因不习惯床上排便而引起尿潴留和便秘。

2.2.2 指导正确的背肌功能锻炼方法 常用三点支撑法及五点支撑法。训练时先练习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用头部、双肘及两足撑起全身,使背部尽力腾空后伸,维持6 s后平缓躺下,如此反复,开始时每天3组,每组10次,循序渐进,至每组60次后改为三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让患者双臂置于胸前,用头部及足部撑在床上,而全身腾空后伸,维持6 s后平缓躺下,如此反复,开始时每天3组,每组10次,循序渐进,训练时不能过于疲劳,以能耐受为限。

2.3 术后康复指导

2.3.1 患者回病房睡硬板床,取平卧位,3 h内不翻身以压迫伤口止血[4]。3 h后可由护士帮助翻身,翻身时应保持脊柱成一直线,不可扭转,每2小时翻身一次,轮换平卧及左右侧卧,并按摩受压部位,预防褥疮。

2.3.2 负压引流管的护理 术野内设置负压引流管24~48 h,在设置引流管期间,应确保引流管固定通畅,防止扭曲,观察并记录引流量、颜色、性质,拔除引流管后注意伤口渗血情况。

2.3.3 观察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 仔细观察患者双下肢感觉及运动,肌力是否改善,神经反射是否对称,有无病理反射,注意有无刺痛,麻木或下肢移动困难等症状。

2.3.4 功能锻炼 鼓励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术后第1天,因术后疼痛或畏痛,多数患者对活动有恐惧感,此时,我们应耐心做好解释工作,辅以被动活动,如腿部肌肉按摩、踝关节和膝关节被动活动等,同时指导深呼吸、有效咳嗽和排痰,并给予拍背,5~10次/h。术后2 d开始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即绷紧大腿可见到髌骨上移和大腿隆起消失,3次/d,10~15 min/次,40次/min。术后3 d开始做直腿抬高运动练习(以主动运动为主,被动运动为辅)3次/d,10 min/次,30次/min,以避免术后神经根粘连。术后1周即可指导患者作背肌功能锻炼,常规三点法、五点法。3周后在腰围保护下下床活动。术后3周常规做一疗程超短波+中频治疗,以减少椎管内粘连,防止症状复发。

2.4 出院康复指导 3个月内不进行重体力或负重活动,不做上身下屈及左右过度扭曲动作,尽量减少脊柱活动,3个月后逐渐恢复正常活动,背肌锻炼应持续6~12个月以上为好,佩戴腰围6个月。

3 结果

本组70例患者均缩短了住院时间,无护理并发症,术后3年随访,优良率达96.5%。

4 讨论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是中老年人发生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近年来的生物学研究表明,全椎板切除易导致腰椎术后不稳[5]。我们采用多节段经椎板间隙扩大术,保留了腰椎后柱张力带结构,恢复骶棘肌、腹肌和腰大肌的协同作用,增加腰椎后柱张力带张力,有效地维持了腰椎的稳定性。本组患者情况表明,术后对不同患者、不同时期做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指导,能较快促进患者康复。同时,良好的心理护理、亲人的关怀和鼓励也是促进和推动机能康复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认为,患者的心理康复与躯体康复同样重要,康复护理必须贯穿整个围手术期,忽略任何一个环节均可影响其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 靳安民,陈仲,邵振海,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三术式远期疗效比较[J].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2):711.

[2] Postacchini F. Surgical management of lumbar spinal stenosis[J]. Spine,1999,24(8):1043.

[3] 靳安民,姚伟涛,张辉.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不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骨科杂志,2003,23(11):657.

篇9

康复护理是一种以康复医学理论为指导,对患者实施的一般及专门的护理技术[1]。康复护理是人们对护理治疗不断提高的必然要求,也是护理发展的必然要求[2]。近年来,我院将康复护理用于骨科临床护理,取得显著效果。本文现已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80例骨科患者为研究对向,对如何做好骨科患者的康复护理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80例骨科患者,男性患者107例,女性73例。年龄15~65岁,平均年龄(37.6±11.8)岁。急诊手术46例,择期手术134例。手术类型:上肢手术76例,下肢手术89例,脊柱手术15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内容如下。

1.2.1护理评估

对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及心理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对骨伤部位、程度、开放性伤口、脏器功能、生命体体征、焦虑抑郁情绪、悲观失望等心理状况、家人支持程度等。

1.2.2实施康复护理

(1)病房护理。将病房温度和湿度分别调节至20~26℃、50%~60%,同时护理人员定期检查病房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定期对病房进行紫外线消毒,杀灭病房细菌,为患者营造舒适的病房康复环境。

(2)阶段性护理。术后1~2周:要求患者必须卧床休息,指导患者适应在病床进行所有生活行为;减少下床活动,避免应出大幅度动作牵拉伤口。患肢下垫枕头或其它柔软护垫,使患者略高于心脏,预防患者肿大。定期按摩的患者,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对患肢意外的肌肉进行收缩锻炼。严格控制患者的饮食,以清淡食物为主,促进活血祛瘀。禁止食用油腻、酸辣食物,控制的滋补食物摄入量。术后3~5周:加强患者部位关节、周边关节及全身力量锻炼,预防纤维粘连,避免出现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饮食护理以和气补血为主,要求患者多食用动物内脏、骨头汤、鸡汤等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钙质和蛋白质。术后6~8周,逐渐进行全身关节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制定锻炼计划和运动量,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提高锻炼强度。饮食护理以强筋壮骨为主,辅以料汤或药酒。

1.2.3心理护理

主动关心病人,告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耐心向患者介绍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时间,并指导的患者正确的康复训练方法,让患者从身体和心理做好准备;告知患者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对康复护理的重视;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消除患者的疑虑,避免患者胡乱猜测引起情绪不稳定;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掌握原因,并加以疏导,消除不良情绪,使患者树立积极康复锻炼的决心和配合康复锻炼的耐心。

1.3观察指标

从病人吃饭、穿衣、如厕、洗澡等方面评价患者的生活自理情况,完全自理:能独立完成4项生活行为;部分生活自理:1项以上生活行为需部分帮助才能完成;完全不能自理:以上生活行为需他人全完帮助。生活自理率=(完全自理+部分自理)/例数×100%;记录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几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频数和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生活自理能力

观察组的生活自理率为76.7%,对照组为43.3%,生活自理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护理结果

观察组出现并发症几率和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几率、满意度和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篇10

【关键词】中风后抑郁;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236-02

随着我国正式迈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精神卫生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其中以老年性抑郁症最为常见。在65岁以上人群中发生率约为17左右。76.8%的老年性抑郁症患者发病前有一定的精神诱因,如家庭矛盾、子女不孝、夫妻不和、身患重病等[1],有报告显示老年女性抑郁症患病率高于男性,躯体疾病是影响患病率的的重要因素[2、3]。在临床上以中风后抑郁最为常见,如何有效地对该类患者进行护理,这是临床护士的工作重点,将会减少患者致残率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老年科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3例中风后抑郁有肢体活动障碍且中风已处稳定住院患者,其中男性为13例,女性为20例;年龄最小62岁,最大为89岁,平均年龄为72岁;卧床时间最长为60天,最短为10天;住院天数25-72天;首发为25例,复发为8例。

2 护理干预

2.1 基础护理

2.1.1 生活护理:忧郁患者应有人24小时专人护理,最好是亲属。如果亲属工作忙,也可以请人护理,总之24小时不离人,帮助老人熟悉环境,加深对方位、布局和设施的记忆,以协助其感觉器官的作用。衣、裤、鞋不宜过于长大,尤其是裤腿太长会直接影响行走,走动时应穿合脚的布鞋,尽量不穿拖鞋,防止跌倒。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让患者生活有一定的规律。

2.1.2 饮食: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食物少而精,软而易消化,饮食应有规律和充足的营养,应注意多饮水、忌烟酒、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密切观察噎食可能。

2.1.3 用药 坚持服药,注意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发药后必须看药入口,注意藏药情况,如有问题及时向医生报告。

2.1.4 防止发生意外 因这种病人往往有自杀的企图,不不可疏忽大意。凡能成为病人自伤得工具都应该管理起来。妥善保管好药物,以免病人一次性大量吞服。

2.2 心理护理

2.2.1 良好的沟通:良好的沟通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反复尝试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从患者病情及情绪变化等方面做心理说服、解释鼓励工作。让患者自己联系病情,找出自身发病的因素,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帮助患者树立治愈的信心。

2.2.2 引导和鼓励:引导和鼓励患者起床或者户外活动,并指导患者参加集体活动及功能锻炼。当患者完成后,应给予真诚的赞赏和表杨,使其感到自己是有用的人,避免长时间隔离房间中。

2.2.3 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态度要端正,主动热情的帮助患者和介绍病区各种环境等,做任何护理时都要尊重患者,对患者治疗时动作要轻柔,充满关心和爱护。

2.2.4 引导患者转移注意力:引导患者进行自我安慰,让患者从多角度看问题,遇到不如意的事件,不妨多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分散和转移患者注意力。这样,心情就会变的平静、开朗。

2.2.5 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在住院期间,采取各种不同的沟通方法,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使老年处于接受治疗护理所需的最佳心理和生理状态,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同时开展针对该类疾病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患者正确的认识疾病,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2.3 康复护理

2.3.1 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对躯体体活动不利的抑郁症患者不能疏忽康复护理。要积极开展康复治疗,这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而且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肢体的功能恢复奠定良好基础。

2.3.2 康复护理方法:①良姿位摆放:保持四肢的功能位是为了预防关节挛缩,防止和减少痉挛的发生。②肢体按摩和别动活动:由护士或指导陪护从患侧肢体大关节到小关节运动,动作要轻柔,节律要缓慢,幅度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每日2次,每次每个关节至少活动3-5次。③座位训练:开始时,可以利用折叠病床,取半坐位45度角,每次坐5分钟。训练应循序渐进,交叉增加坐位角度和坐起时间。角度一般以每次增加10度为宜,坐起时间以每次增加5-10分钟为宜[4]。坐位分床上坐位和轮椅坐位。床上坐位要求脊柱垂直床面,髋关节保持近于直角。双足分离,膝部垂直,双足平放于地面。轮椅靠背可使脊柱屈曲过度,可在其背后置一硬板,以保持躯干直立、髋关节屈曲[5]。④站立训练:在护士和陪护的搀扶下进行站立训练,应注意有序训练,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训练时间。⑤主动运动:协助患者开始有被动运动逐渐过度到主动运动,用健侧肢体带动患侧肢体的运动。⑥平衡反应能力和日常生活训练:患者平衡训练有指导站立、行走、上下楼等项目训练。然后指导日常生活训练如刷牙、进食、穿脱衣服、捡豆子等自理活动。

3 讨论

中风后抑郁患者病程迁延,卧床时间长,极易造成各项精神和生理功能的衰退,在临床护理中不仅要从心理方面和生理方面的护理着手,同时也要强调患肢的康复训练,防止“废用综合征”的发生,尽可能最大限度恢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 Kielholz.P,姜佐宁,老年性抑郁症的防治[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1981年02期.

[2] 高文旭,盛尤荣等,上海地区老年性抑郁症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2,18(5):278-280

[3] 李淑然,陈昌惠,许亮等,北京市城市社区老年性痴呆和老年忧郁患病率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5):26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