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艺小知识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6: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花艺小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是一只身上黑白条纹相互交错的小花猫,我的主人是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我跟随主人两年了,主人也最疼爱我了。我也很会撒娇,有一次,我的主人手里端着一盘咸鱼,我就在主人的腿下转圈,说喵喵喵,主人就给了我一些鱼肉。
我住的地方是一个用垫子铺在一个木板子上,我吃饱饭就会在那里睡个小觉,我总觉得那里暖绵绵的。我的一大兴趣就是玩乒乓球和抓扫帚。第一次玩着的时候,是主人把乒乓球放在我的面前,我看着不耐烦了,就上前踹一脚“没踹到”,就踢上瘾了,我想:“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玩的东西。”“不好,踢到床底下去了。”我便学主人一样用爪子去够,“还是够不着。”我大声的喵喵直叫。后来,我躺在扫帚上,总觉得扫帚上有跳蚤,就用手去抓,慢慢的把扫帚抓得满地是枝。
我主人出去玩也要带着我,在红石公园上,我主人躺在红石头上,我也学他趴在红石头上。暖暖的太阳照在我的屁股上,“好舒服啊,”就像泡温泉一样。我又跟着主人来到打狗的地方,也就是打下哪个就是你的了。我看见底下有白鼠,就向前走,主人叫:“花花,回来。”我听到主人的呼喊,就回来了。主人打下了一只小白鼠,回了家,我就想吃东西,可小白鼠在笼子里面,吃不着。过了一会儿,主人打开笼子让我和它玩,看着主人这样,我不敢吃了。我和它玩乒乓球,它往前拱,我往前踢,没过几天我们就成了好朋友。
我和小白鼠在同一个窝里,它扒在我的怀里。我喜欢主人,他非常疼我,爱我。
篇2
生生往复事,拈花一笑之。人要学会呼吸,学会了呼吸就学会了喘气了。这是刘利年一直在思考的,也是他无论做什么行业都一直在坚持的一件重要的事儿。
这就是北京9月底的天气,不必落叶也能感到秋意的微凉,况且还下着恼人的毛毛雨,于是小步快迈奔向拈花寺。一路东寻西望,大石桥胡同里很多宅子,大门上除了号码还会标注“公”或“私”,公房看起来更多。走到胡同尽头,人大印刷厂的牌子赫然显现。“走错地儿了?”我心想,便上前想跟门卫大叔打听下,他很谨慎:“你找谁?你是不是婚庆公司的?”我说:“来拜访朋友,刘利年。”名字刚出口,门卫大叔恍然大悟:“哦,刘利年,我知道。印刷厂往里直走,到头左转弯,看到个铁门,就是他家了。”门卫大叔说的很溜儿,显然为不少人指过迷津。
抬表,时间还早,就四处转转。引用附近居民的话来说就是“你可着北京城,都未必能找得到这么大的寺庙”。寺庙大是大,不过这里已经多年没有过香火了。这里做过小学、印刷厂,解放前还有僧人居住,解放后就给了人大,依旧是作为印刷厂使用。在这个寺院里有一个特殊的临时主人,就是租住拈花寺222平独立小院的刘利年。
随着一声吱呀,铁门大开, “原来是你啊”,我心想。电影《芙蓉镇》里刘晓庆那个老实巴交的丈夫,在《天地英雄》里为了姜文舍命取水的汉子,不就是他吗?但是仅仅知道他是个演员,就差太远了,从小学习芭蕾舞与声乐,在歌剧团唱过歌剧,策划过电影,演过话剧,端过盘子,干过铁匠,编剧、摄影、大学老师,还设计了大量家具、空间,策划过展览,参与策划过电影《鬼子来了》和《太阳照常升起》的他未来还准备做导演。用他的话说,“跨界是上瘾的”。
老辈人教导年轻人要干一行爱一行,而刘利年正好反过来,是爱一行干一行。他的第一个职业是一名歌剧演员。“你没听出我的声音极其有磁性吗?”刘利年从丹田发出了这句话,让我十足信服了这个看似遥远的职业与他的关系。
那时候,他才16岁。当兵进了,就开始学习芭蕾舞和声乐,因为歌舞俱佳进了前进歌剧团,一待就是10年。歌剧是艺术中最全方位的门类,几乎所有艺术类型都有涉及。年轻的刘利年对什么都感兴趣,道具组、制景组甚至灯光组,都把他当作半个自己人。夏天的晚上,热得睡不着时,刘利年就去制景组拿刻刀与边角木料来雕着玩,帮着做一个老式的椅子当道具,三下五除二,不在话下。
曾经做舞台工作对他的帮助确实不小。现在改做家居设计的他从来不用电脑, “那个太浪费时间,我做设计就闭目养神,在头脑中空间建模,比谁都快,这才是真正的‘我的电脑’。”
“设计有昂贵的,也有最简单的设计,你拿手捏出一个纸人,做一个笔架,都是设计。“刘利年对设计的崇尚表露无遗。如今的刘利年,与来自比利时的妻子翠翠共同创立了Liu+de Biolley设计工作室,从酒店设计到电影指导,从家具、珠宝设计到艺术指导与监理。他也坦言“我跨的行业有点多,但是一点都不玩儿票。我是行动者,不只是想象者。而且我喜欢动手实施,看看想象得是不是那么好。我是个喜欢较真儿的人。”
在刘利年看来,跨界不仅不累,还很上瘾。“我写剧本,是用大脑的这一边,我演电影,就用大脑的另外一边。设计的时候可能就是用另外一个没用过的地方。我不想我死后上帝说这个人一半大脑都没用过呢。”刘利年边比划着边说,他连小脑也都用上了。
刘利年充满着竹子、石榴、核桃还有葡萄树的小院子完全封闭了外面印刷厂的嘈杂喧闹而遗世独立着。古人有舍宅为寺的传统,刘利年竟然变寺为宅。从他的个性看来,似乎不足为奇,但是他却承认:“我其实不喜欢这个地方,但没办法,翠翠喜欢。”但是既然搬进来,就按照他的方式来把这里改造成一个家吧。
刘利年和翠翠刚搬进来时,这里看起来还是个“工厂的破仓库,蛇蝎横行,荒草丛生。”两个人一点点把杂草拔了,东西搬进来了,才住出了人气。也有很多朋友劝刘利年不要住在庙里,不过刘利年笑着说:“愉快是最好的风水。有风也有水嘛。”
慢慢地,刘利年开始喜欢这个寺庙变成的家了,“这里确实是接了地气的,四季分明冬暖夏凉。”“住在老的四合院不会感觉是住在城里,只要一回家就看不到周边任何的建筑,北京城最可爱的就是这点。”
于是,刘利年开始了以家为圆心以二环为半径每天十五六个小时的家庭生活,拈花寺小院为他接待了一个又一个客人,在我之前,有个做海外投资的中国人,来找刘利年帮他解决一些关于建筑设计的问题。在我之后,还有刘利年60岁的姐姐要从老家佳木斯过来,在北京度国庆节。
当然足不出户对刘利年来说是很难的,有时他也需要突破半径,但是“除了开会跑出去几个小时,我是愿意待在家里的一个人。”睡觉睡到自然醒。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我最快乐的时光就是早上醒了不起来,我的灵感都是躺着想出来的。”刘利年可以健康到“从来不做梦,或者说很少”,他解释:“我估计是把能量用尽了,躺下就着,睡眠质量好。”
篇3
关键词教师文化学校组织文化文化建设
一、教师文化和学校组织文化的含义
教师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师文化,是指教师群体在共同的学校教育环境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与表现,是教师所具有的与其他职业群体所不同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知识技能以及语言符号等。狭义的教师文化,主要是指教师这一职业群体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态度倾向与行为方式。
学校组织文化,是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和各种环境要素的互动过程中创造和积淀下来并为其成员认同和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体系以及物质风貌体系相互整合的结果,是一个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重要特征。教师文化是学校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我们有必要研究教师文化与学校组织文化建设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理清和协调二者关系提供理论基础。
二、教师文化与学校组织文化建设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对学校的日常工作和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积极、团结、向上的教师文化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支撑和动力,而消极、散乱、敷衍塞责的教师文化则是学校发展的阻力和“毒药”。因此,为了营造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教师文化,应该要加强教师文化建设。
(一)加强教师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的言传身教和示范作用对学生的成长影响巨大。因此,加强教师文化建设,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是当前的紧迫任务。首先,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在学校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直接面对学生,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敬业精神、道德水准、为人处事的方式,特别是教师的文化素养,都对学生有着直接、广泛、全面的影响。因此,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其次,教师是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主要承担者,教师文化素养的提高,对学校文化品位、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提高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文化素养是保证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基础。
(二)建设学校教师文化的主要措施
1.发挥物质文化的保障功能
学校校舍,场地,雕像,教学设备等物化的,外显的硬件建设状况是教师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学校要重视必要的硬件建设投入,美化学校环境,特别是改善教师的学习与教学条件,为教师教学教研提供便利条件。在物质文化的建设上不必追求豪华,但要有细节和个性,让教师自己设计布置办公场所和学生活动场所等。整个学校物质环境建设应让工作在其中的教师感觉到舒适,便利,愉悦,激励。
2.完善教师制度文化
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有关教师的规章制度,如教师的行为规范,教学要求,业务进修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在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采纳教师的合理化建议,取得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学校领导要明确教师制度是为了规范教师的行为,引导教师爱岗敬业,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和激励教师成长。要增强制度的透明性和动态性,当发现某些制度不利于教师发展时,要坚决给予废止,要多出台有利于教师共同成长的制度,同时要把制度的严格实施与细致耐心的思想教育工作相结合,使广大教师变成制度的主人,使制度的贯彻过程成为教师自我教育过程。
3.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
21世纪是学习化社会,学习对组织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是教师成长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学校领导要带头学习,要营造学习的氛围,提供学习的条件,建立学习的制度,让学习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需要,让追求卓越,不断进取成为教师的共同愿望。最终依靠教师个人的卓越和团队良好的配合,互相补足,使教师的合力通过有效的整体合作融合成强劲的整体力量,使学校发展超乎教师个人才华总和的知识和能力,使组织的整体智商高于个人智商。
4.尊重、理解、关心教师,尽量满足他们的工作及生活需求
教师是一个学校的宝贵财富,只有把握好教师这笔财富,学校才能生存、发展。教师是具有开发潜力的人力资源。坚持尊重教师、理解教师、关心教师的原则,就要尊重教师的人格,正确认识教师的价值,平等待人,公正处事,给教师以情感、心理以及行为的激励。在学校管理中,要把维护教师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满足他们的工作及生活需求。加强学校领导与教师的沟通,直接决定着团队的精神状态,影响着团队的人文氛围,学校领导的思想会唤起教师的相应行为,学校领导对教师的尊重会换来相互尊重,也会促进团队成员相互信赖相互欣赏,因此我们要关心教师的生活,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增强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
5.培养教师对学校工作的主人翁精神
教师是学校的主人,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是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观、教育价值观如何,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行为乃至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这就要求我们抓好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教师不断改变教学方式,树立全新的现代教育观念。在日常生活中,每个教师都有闪光的地方,同时又有自身的缺点,所以我们要提倡一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教师文化,同时也可以通过一定形式来促进形成学校良好的教师文化。提高教师对学校文化的认识,增强教师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使教师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动者。
6.提供舞台,激发教师的潜力
重视教师在学校的主体地位,为教师提供展现才华的空间,激发他们的潜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学校是文化单位,是知识分子群聚的社会组织。教师跟其他行业的人相比,更重视精神生活,更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断言:“人是我们最大的资产。”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在市场经济飞速前进的今天,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最大资源。教职工就是学校重点的资源,他们担负着教育和培养人才的重任,他们的素质关系到学校的兴衰,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水平。建设学校文化,强调教职工的主人公地位,就是要培养教职工的主导意识,更好地发挥能动性和自主性,成为学校发展活力的不竭源泉。同时还要全方位地提高教职工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其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使教职工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学校,为社会创出最好的效绩。
(三)教师文化在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教师应当是文化人、学术人和教育者三位一体的优秀人才。众所周知,学校组织文化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经过所有成员的共同劳动创造而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教师文化对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功能如下:1.引导功能。教师是学识的“化身”,是真理和知识的“传播者”。2.示范功能。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还是人格的塑造者。为“人师”的教师要通过仪表示范、感情交流、价值观念提升等“身教”方式潜移默化地感化学生,成为学生成长中的“真实榜样。”3.整合功能。现代教育的开放性、学校信息来源的多重性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复杂性,要求作为“施教者”的教师必须对渗入到校园文化里的社会综合文化进行“过滤”和“加工”,取其精华,通过相应的整合作用,形成具有“理想成分”而少“功利色彩”的学校特色文化。四是预警功能。由于现代教育发展兼有超前性、变革性的特点,而教师自身又形成了有血性而少苟且、有理想而少媚俗的职业特征,因此,教师文化对学校组织文化同时具有预警作用。总之,加强教师文化是为发展学校组织文化奠定基础,是学校组织文化繁荣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文化与学校组织文化是共存、共生、共荣的关系,它们共同成为学校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参考文献:
[1]赵昌木.教师成长环境的调控与优化.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7).
[2]方小斌.当代校园文化建设刍论.理论学刊.2004.
篇4
关键词:定制营销 批量生产 柔性化 信息化
所谓“定制营销”是指企业在大规模生产的基础上,将每一位顾客都视为一个单独的细分市场,根据个人的特定需求来进行市场营销组合,以满足每位顾客的特定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者收入、购买力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同步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更新,消费需求呈现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趋势。消费者对商品的要求不仅仅满足于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而是要求满足个人的需求与期望,实现差别消费。从共性消费向个性消费转变已成为世界营销市场的一个主要趋势。为了满足千差万别的个性需求,“定制营销”这一营销新理念应运而生,它具有满足不同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不同个性需求、减少库存积压、降低营销成本和有利于加速产品开发等多方面优势。但如何真正发挥好这些优势,实现科学的定制营销,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呢?笔者以为企业应具备“一大”、“二化”和“两高”的条件。
大批量生产。现代定制营销既不同于传统的量身定做,也不同于我们经常所说的以规模求效益的做法。传统的定制方法是在小范围内进行的,虽然能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消费,但成本较高。过去我们经常强调通过标准化、大批量生产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依靠规模效益来实现企业利润目标。而现代定制营销则是建立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的,消费者需求的特殊性增强,不同消费者在消费结构、时空、品质诸多方面的差异自然会衍生出个性突出且具有一定规模的目标市场,尽管这些市场规模会相对小些,但其购买力并不会相对减弱。企业在充分了解消费者需求差异、消费潜力、购买习惯和态度等因素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的标准将消费者分为若干大类,为每一个目标市场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服务项目已成为必要。现代定制营销是企业在大规模生产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特定需求来进行市场营销组合,以较低的成本满足每位顾客的特定需求,它是大规模和定制相结合的产物。 现代大规模的定制营销应当符合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的基本要求,一味追求满足消费者个性需求,而不考虑企业自身利益的做法是行不通的。从表象上看,定制生产和大规模生产是很难共同存在的,但制造业、信息业的迅速发展使定制营销中的大批量生产成为可能,如戴尔公司每年生产数百万台个人计算机,每台都是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组装的。因此,现代定制营销既要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消费,又要实现大批量生产,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否则定制营销是没有生命力的。
生产的柔性化。所谓生产的柔性化是指生产系统由数控机床、多功能加工中心及机器人等组成,它只需要改变控制软件就可以适应不同品种式样的加工要求,从而使企业和生产装配线具有快速调整的功能,确保每个定单能在约定时间内有条不紊地顺利完成。生产柔性化是企业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利器。柔性生产管理采用灵活的生产组织形式,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快速地调整生产,依靠严密细致的管理,通过防止过量生产、消除浪费等措施,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目前在信息网络技术的推动下,产品柔性生产正从制造领域向设计、物流、销售等领域延伸,实现从产品决策、产品设计、生产到销售的整个生产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 随着产品柔性生产从生产领域向经营领域的延伸,对柔性的要求也从制造设备扩展到了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例如,劳动力配置柔性是在生产中选配具有多方面技能的操作者,在需求发生变化时,可通过适当改变业务人员的操作来适应短期的生产变化。组织柔性是企业的组织机构灵活多变,能适应市场需求多样化的要求,及时组织多品种生产和多渠道供应。
海尔空调全自动柔性生产线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自动生产线,每16秒便有一台空调下线。它采用最先进的计算机监测控制系统,实行条码控制,使下线的每一台空调都可追溯,从而严格保证了产品的高质量。个性化的柔性生产线使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要求的消费者在这里可以得到符合自己个性化需要的产品,是实现定制营销的重要前提条件。
企业的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实现柔性化生产、进行定制营销的必要条件。信息化企业只要在计算机里改变不同程序,就可实现流水线上的不同插件的灵活搭配、组合,从而制造出灵活多变的产品。而在非信息化企业里,要实现大规模的“量身定做”是不可能的。企业信息化的应用,使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融入到了企业的生产制造过程之中,从而为企业实现个性化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条件。通过将一些可重新编程、可重新组合、可连续更换的生产系统结合成为一个新的、信息密集的制造系统,实现同一产品的不同型号组件的不同转换。尤其是网络应用的普及使得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信息的传播速度和成本极大降低,企业获取市场需求的时间成本和信息获取成本无限减少,从而为企业迅捷准确地抓住快速多变的市场、捕捉商机、赢得市场创造了前提条件。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产品市场得以无限扩展,从而使企业能直接面对更大范围内的顾客,相对来说,对于产品的可选择性而言,顾客数量的极大扩展,就使得某类产品的可选择性与顾客群体数量之比率大大降低了,企业对某类产品的所有类型的个性化制造的成本因而可极大降低。比如一个产品可能有多种可选择的式样,这时如果只有一个顾客,那对企业来说,要完全满足他的所有需求(即为他生产多种样式产品)的成本是很大的,而当顾客群体极大地扩大后,如果面临同样的产品的多种选择,那么,企业分别满足所有顾客对产品的多种要求的成本就降到很低了,完全能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这也正是在网络经济时代个性化需求能得到空前满足的重要原因。虽然对于某个地方的某些顾客来说,有些要求是特殊需求,而更大范围内的市场集结将使得每一个本土性的“特殊款式”变得不再那么“特殊”了,成为“批量”的,或者是“常规”的。因此,信息化企业大规模地生产个性化产品已成为可能。定制营销将不再按照以市场预测为基础制定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而可以完全按订单生产,最终实现“零库存”的管理。
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是企业实现“定制营销”方式的充分条件,具有不断满足个性化市场需求、迅捷的扩张速度和低廉的扩张成本等优势,使得信息化企业具有极大的适应未来需求的市场竞争力。戴尔公司通过运用IT技术、网络技术,每天生产大约400万台个人电脑、笔记本计算机、服务器和工作站,买主只须拨打由公司付费的电话或在公司网址上登录,提出自己的机器配置,等待公司的报价出现在屏幕上,输入信用卡号码,就完成了产品的订购,极大地方便了客户并满足了客户的具体要求。
高水平的管理。要实现“一大”、“二化”以及定制营销的高速度,就必须要有高水平的管理。 在产品设计系统、模具制造系统以及生产、配送、支付、服务等方面都必须环环相扣,不能有一丝偏差,为此要实现管理思想的现代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管理组织的合理化和管理手段的信息化,形成一整套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如果客户所需要的产品具有明显的个性化要求,设计人员就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模具就可能要重新制作,生产线则需要重新调试,配送系统必须及时选送合适的材料、服务系统要清楚这种机型的配置,而这一系列的工作绝不是一般的企业在短时间内能做到、做好的。这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技术管理、设备物资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资金财务管理、队伍管理以及企业组织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取得突出的成绩,需要高水平的现代化管理作为强有力的支撑。从目前国内外在定制营销方面成绩突出的企业看,也都是在管理上具有相当水平的国际、国内重量级的企业。从理论到实践,我们不难发现,高水平的管理将是能否较好地实现定制营销的一道重要门坎。
高速度的营销。定制营销与设计营销是有根本区别的。一般来说,在设计营销时产品上市的时间是根据市场的情况而确定的,设计、采购、加工和推广的时间可按照预测的产品上市时间依次向前推移。理论上,设计周期可以无限提前,采购周期也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延长,只要留出足够的原料采购、生产周期就可以了。而定制营销则不同,在签订购销合同的时候,交货日期就确定了,而购销合同的签订之日也是设计生产周期的开始之时,对时间的要求非常紧迫。
参考文献:
篇5
一、制度文化是民主管理的产物
学校的制度应该是学校意志和师生意志的统一,广泛的民主性是制度有效性的基础。因此,学校制度建设要充分发挥党支部、教代会的职能。使制度建设具有坚实而广泛的民主基础。教师和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学校各种目标计划、规章制度、机制方案的制定,才能有效激发广大师生的主人翁精神,全力营造和谐、民主、团结的工作学习氛围,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有序进行。
《东关小学章程》是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东关小学内部管理的全局性、纲领性文件,是立校之本。在制定过程中,学校遵循了严格的程序:第一步,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起草工作小组,组内有领导班子、教代会成员和部分家长代表。起草工作小组深入到广大师生中调查研究,在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的基础上,完成了章程草案文本。第二步,将草案提交学校教职工大会修改和审议。第三步。经由全体教职工讨论通过后,最后由校长签名,报上级主管部门核准。整个起草与制定的过程实行民主公开,成为学校全体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章程的实施提升了学校竞争力,为学校的健康科学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教师誓词是教师从教的宣言,也是教师行事的准则,蕴含着学校广大教师的理想信念和历史使命,是广大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总结和升华,是简洁明了和催人奋进的宣传性、口号性语言。教师誓词的征集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提炼教师精神。通过面向全体教师问卷的形式,学校提炼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团结协作”等十种精神,使之成为学校教师的行动指南和共同声音,是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二阶段是丰富誓词内涵。党支部组织教代会成员将教师精神与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有机整合,一脉相承,字斟句酌,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体系。第三阶段生成完美誓词。
最终,学校的教师誓词是:爱与责任,是我育人的根基;遵礼守序,是我行为的准则;学习实践,是我智慧的源泉。因为有我,学生更加优秀;因为有我,学校更加辉煌;追求卓越,让我的生命绽放!为了让誓词在教师群体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学校对誓词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前三句的“爱、礼、学、序”对应学校的育人目标“有爱心、懂礼仪、会学习、讲秩序”。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叶圣陶也说“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因此,要让学生达成目标,教师首先应该是育人目标的楷模。爱是灵魂,礼是规则,学是基础,序是状态。做到这些教师才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后三句从三个维度说明教师的价值:第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师牢记这一使命,呵护生命,尊重个性,用自己的知识和人格铸就孩子们的幸福人生。第二,教师是学校的代言人,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源,具有春风化雨的智慧和淡泊名利的坚守,是学校最好的名片。第三,教师职业要求与时俱进、终身学习,不当教书匠,要做教育家,在成就学生、发展学校的同时。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学校还将教师誓词张贴在学校橱窗、各办公场所,每逢重大活动全体教师在校长带领下宣誓。
无论是涉及全体教师的《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还是学校各处室的规章、标准、方案,评优评模等,都发动教师共同参与制定,从内心深处激发教师的潜能。制定规章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的过程,引导大家认识到:建章立制就是保证教师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创新空间。制度不只是约束和规范,还是表彰与激励,是可以度量的标准,是滋养教师心灵的一泓甘泉。
《班级公约》是一个班内全体成员都应自觉遵守的约定。在制定前,各班召开主题班会,学生们自己主持,经过讨论分析,群策群力定出公约草案。提供给家长和任课教师,请他们提出意见和建议,最后全班表决通过并开始实行。这样的制定程序让学生们感受到,公约是自己制定的,深刻体会到它的制定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学习和进步,于是纷纷积极遵守和认真践行。效果很好。
二、创新机制,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教育本身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师生的知识素养也与时俱进。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就应该是运动中求发展。
《教师签到制度》是学校实行多年的考勤办法,起初还是很认真的,但实行一段时间后,出现代签现象,甚至有的教师请假了,签到表上仍有名字,使得签到形同虚设,没有任何约束作用。2016年春开学初,学校决定进行改革,摒弃形式主义,打造文化自觉。将签到制度改为抽查制,废除教师在学校门口签到制度,取而代之的是班子成员分包年级与办公室,每周两次不定时抽查,做好记录,以便量化考核。
最近几年,教师的有偿家教、私征滥订可以说是教育的顽疾,虽有道道禁令,但实际上仍在野蛮生长。其中虽然有学生升学压力、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家长需求、教师利益驱动等诱因。但是有偿家教、私征滥订给家长带来了经济负担。影响了正常的师生关系,给教育事业涂上了功利化、商业化的色彩,这是有目共睹的,必须严加查处。为了杜绝有偿家教,净化教育环境,学校做了大量切实有效的工作。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有偿家教和私征滥订纳入量化考核,在评优评模、职称评定中实行一票否决,同时树立教书育人典型,开展学先进、赶先进、做先进活动,弘扬正能量。二是加大惩处力度,扣除绩效工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增加教师违规的成本。三是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在问题的源头上想办法。第一是控制作业量,狠抓课堂教学,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并严格落实,向40分钟教学时间要质量。不能课上丢失课下补,让补课“下课”。第二,做好培优辅困工作,师生结对子,既培养优秀生,也绝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第三。修订送课下乡、区域教研、名师工作室等制度,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让优质教师资源发挥巨大作用,满足学生和家长需求。第四,学校规定每位教师可以自行购买几套教辅资料作为教学参考,学校购买速印机,教师有针对性地裁裁剪剪、粘粘贴贴就高质量地完成学生练习题的汇集,然后印发给学生,既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又避免了题海战术。多措并举,数管齐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此种不良现象在学校销声匿迹。
三、刚柔相济,狠抓落实
制度有了,关键在于落实。学校的各项制度是约束学校内部所有人员的,身份、地位、学识等都不能左右制度。领导和教师放在了一条船上,才能同舟共济。正是因为学校树立了这种理念,在平时的工作中平等对待。使教师相信和尊重制度,感受到制度的神圣。
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学校领导班子严于律己。对师生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既要从严,保证制度的权威性,又要灵活掌握,减小师生的对抗心理,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学校班子成员生活在教师群体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班主任、德育处人员生活在学生中间,实地管理,解决纷争。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形成了稳定和谐的良好校风。
注重“执法”后信息和效果的反馈,是学校的一贯做法,尤其是对师生的惩罚。对受到惩罚的师生,班子成员在事后主动找当事人进行沟通,使其明理,放下思想包袱。全力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
篇6
如果站在新世纪的角度进行观察,现在高校在发展教育以及培育学生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创新意识的发展,也更加注重多元化文化的教育。这也是现时展的现实需求体现,并作为现在高职教师个人素质培养的要求。
1、培养思维的开放性和创新性
世界的发展使国家与国家之间呈现出快速而又竞争的关系,同样此种状况也是体现在教育领域中。因为国家的发展是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学校是培养一个国家有生力量的大本营,在经过系统的教育后走出去的青年一代,能否学到有用的知识,能否具备创新的技能,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否后继有力。大力发展教育,这既是基本国策,也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在当今时展过程中,教育发展的状态也是体现在教育主体的能力,也就是教师的思想素质将会极大的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包括教师具有思辨力的广度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深度。所以需要教师在现有的工作状态下不断的完善现有的思维创新性以及思维开拓性。开放性的思维是指能够在空间向度中打破原有的束缚,引发出发散性的思维模式。创新性的思维是指在原有的思维体系构造中,融入更多的新鲜元素,其中最显著的特征是体现在信息时展的特点对于教师个人素质的影响。也就是教师在平时工作中以及个人能力培养中,一定要打破常规,具有自身思维的能力。能够突破传统教育理念的舒服,并且可以自己通过分析和研究,进行思想的规划和立体动态思维的构造。打造出创意扩展空间的思想体系,指导自己日常的工作以及相应的教育行为。
2、培养完善的人格
用心理学的理论去分析教育过程中心理特征,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体现在人格的研究之中。它是将各种个性中的重要持久特征进行相应的融合,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精神面貌的体现。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握个体个性中的意识力以及道德行为力的把控能力。需要教师能够通过主动自觉的方式,将所教授的课程进行优化处理,并且通过课堂教学的模式激发人格素质的教育价值。这也包括着作为社会个体的教师所具备的思想素养。教师对于学生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包括对生活的向往以及精神世界的延拓,其中的核心理念是体现在教师的理想精神层次之中,这也是人格中不可替代最为重要的元素构成,教师是文化和知识传播的作用者,所以教师的道德素养以及不图功利的追求将会成为教育效果达成的最根本前提。也能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能够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所以,这也是现时代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的精神元素。同时教师应该更加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用自己内心的爱心构筑学生们温馨的精神世界。
3、发展符合全球化时代潮流的教育理论素质
纵观世界文明史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重要作用,也正是因为有它的存在,才推动人类文明的快速进步。其中文字的发明以及印刷术的创造极大的促进教育的发展,成为人类教育的两次革命。现在正在经历着第三次教育革命,其依托的是高新科技以及全新的教育理念,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20世纪末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以及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延拓。从各个方面,以及各个角度深远的改变着现阶段世界教育的发展进程,发展格局以及未来发展趋向。所以需要教师能够针对当时时展的特点,不断的完善自身的教育素养。以计算机网络为教育手段的现代教学模式发展,对于教育方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打破教育的时间和地域的影响和限制,并能够有效的整合教育资源。所以高职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教育目光放到国际化教学竞争发展的理念之中。通过此种形式在进行教学时,注重当今时代教育战略竞争开发以及新目标的发展。打破原有教育理念中影视教育的方式,也要消除个人的偏见以及注重成绩以及分数的问题。要发掘不同学生的个人能力,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追求,根据学生个体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所蕴含的学习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们创新性思维的发展,独立思考能力的锻炼,以及内在精神领域中的德育教育,其中也包含着综合性教育的理论内涵。高职学校教师要在新的教学课程中,注重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以及人类文化的传承和集成,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核心教学理念,重视教学中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二、高职学校教师的基础能力
国际间不同国家的师资力量也发生着重要的改变,并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断的深化之中,体现在很多的层面上。更加的重视教师的素质优势以及能力的提升,这也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教育提出的内在要求,需要教师的不懈努力。
1、学术更新能力
现在我国学生对于网络的了解也在逐渐的深化,这也和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网络的广泛普及也极大的推动者教育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正是因为这样的因素,也是依托于网络的发展,可以了解到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权威知识见解,丰富着自身的知识体系。全球知识资源的分享呈现出更多的精彩融合,这也是网络科技发展带给我们的便利性体现。所以需要教师能够在如此广泛的知识信息之中鉴别出高质量的知识内容,同时也需要把握住学术的创新性思维,将这些理念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学生们。
2、教育科研能力
通过优秀的教育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现在高职教师在工作过程中最需要考量的重要事宜,这也是我国现阶段素质教育中实践教学中的需要。在具体的操作中,当务之急是要做好信息获取以及相对应的信息处理。现在教育全球化发展的网络建设越来越完善,这就需要高职教师能够在博览百家之长的基础上,汲取其中的营养成分,并能够进行批判式的吸收。在教学中将获取的知识信息经过加工,然后再应用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之中。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树立起新的教育观念,并能够让学生们进行深刻的体会。
3、双语运用能力
篇7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机制创新
一、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发展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中期,校企合作教育引入我国,并逐步渗透到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之中,“高等教育”和“产业部门”密切合作开始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最大特色。在政府扶持政策的指导下,我国的高职院校进行了积极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校企合作发展道路和合作模式。
1.政策主导下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发展路径
由于中国完全不同于西方的高校办学体制,中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发展更多体现为“政府驱动”模式,而非西方典型的“市场驱动”模式。基于我国政府关于校企合作的政策导向,我国的校企合作发展可归结为三个基本阶段。
(1)发动阶段
我国校企合作的发动阶段以1991年10月17日,国务院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为标志。该文件明确提出要“提倡产教结合、工学结合”,正式提出职业教育要实行产教结合培养模式,标志着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变革的开始①。同时,职业教育要实行产教结合培养模式的精神被写入了1996年颁布并实施的《职业教育法》。
(2)高速发展阶段
21世纪初期是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高速发展阶段,主要体现在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对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前所未有的政策扶持。在教育部高教司(2000)2号文件中,明确提出把“产学结合”作为高职高专教育的6条基本特征之一。2001年,2002年,国务院先后组织召开了两次全国性“产学研”经验交流会,并于2002年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的政策性文件,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要与发展职业教育相结合,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同年又推出了一批“产学结合”研究与建设项目,全国范围内的高职高专产学结合工作正在蓬勃开展。2005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纲领性文件,明确要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并规定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
(3)完善阶段
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完善阶段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提出及实施为标志。2006年11月,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明确指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2006年11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总结了10年来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系列经验和教训,特别是针对提高校企合作质量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006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提出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全面提高示范院校整体水平。上述举措短时期内就激起了高职院校和相关企业的校企合作热情,并取得了丰硕成果。2006年,国家首批立项建设的28所院校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其中包括5334个校外实习基地,并聘请了5394位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有5009家企业与这些建设院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共接收实习学生23.7万人、就业毕业生3.5万人。
2.高职院校主体下的校企合作平台逐步完善
在政府政策的驱动下,高职院校作为校企合作的主要载体对校企合作进行了积极探索。由于我国的高校总体上是以“政府投资”为主体,在校企合作中通常并非是一个合作的决策者,更多的是扮演一个“调和者”的角色,即在政策底线与合作决策之间进行调和。为了更好地履行这一角色职能,进行校企合作的职业院校普遍建立起了自己的专门化的校企合作实施机构。通过这种专门的合作机构为政府、高校与企业之间进行校企合作的对接搭建平台。通过统一的合作平台可更加有效地在校政企之间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即时的信息沟通,提高合作的成功率。
3.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初步形成
由于我国校企合作起步较晚,我国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还是以借鉴西方的合作模式为主,同时也渗透了更多的中国元素。我国目前较为典型的校企合作模式以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建立生产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式培养模式三种模式为主。在借鉴发达国家成熟模式的同时,一些职业院校依据本院校的发展实际和我国校企合作发展中的新趋势,积极进行了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探索。
二、新时期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的困境
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高职院校与企业在合作中实现各自利益目标,双赢是双方合作的生命线。这种双赢目标的能否实现取决于合作的成果是否为市场所认可,或者说双方是基于市场的需求的大小来确定是否合作。这也是西方发达国家校企合作的经验根本。但是,中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环境与西方有着根本不同,最大的差异体现在政府的角色,即中国的校企合作本质上是政、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决策权上的限制,使市场化下的高职校企合作面临多重困境。
1.市场导向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最大的一个现实可能是企业参与合作的“利益驱动力”偏低,校企合作“重形,而轻实”。从实践来看,多数校企合作的企业方认为校企合作并不能增加或是显著增加企业的利润。导致这种结果的现实原因在于高校与企业不同运行机制的冲突。对于高校而言,虽然经过多年的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正在成为教育办学的主体,但是政府作为高校的主要投资人依然在高校管理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现行的高校管理中,依然更多体现出了政府指令性的管理机制,从专业设置、教育目标、课程设置等都具有明显的官方色彩。“指令性”驱动下的校企合作虽然能够强化政府甚至高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动性地位,把握校企合作的方向,但是同时它又忽视了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成本付出与利益回报中的不对等,无疑会打击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动力。
2.一体化的管理体制亟待建立
由于多数高职院校是由政府投资兴办的公办院校,政府实质是学校的绝对主体,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更多的是以“乙方”的身份参与校企合作体的管理,校企在合作中缺少共同的实体利益诉求和约束,各方参与者并无实质上对等的管理权限。例如,“股份制”的合作模式上世纪90年代就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校企合作中存在,并且成为最为典型的合作模式之一。“股份制”合作模式最大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实现各主体之间投资的互补,在各主体之间形成一种内在的利益依赖。高职学院尝试股份制合作模式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为何这一在西方被认为是校企合作法宝的成熟模式却在我国举步维艰?这是因为在我国的现行体制下,高职院校虽是合作主体之一,但是并没有作为“股东”的身份权限,政府才是真正的所有者。这种主体管理权限的错位,把本该作为整体的合作关系进行了事实分割,它带来的最大后果是使双方合作中的决策出发点定位于“个体利益”保障,双方在管理中具体利益的冲突缺乏制度性、可预期的协调机制。例如,当前的校企合作中,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对校企合作的宏观调控(包括组织、领导、保障与统筹规划、监督方面)职能履行明显不足,缺乏专门的协调机构负责设计、监督、考核和推行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的实际推行中,很多项目难以获得企业主管单位、劳动部门的充分协调,校企合作主要靠“关系和信誉”建立,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改变这种现象,客观上需要建立起行业企业、劳动人事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参与的跨部门的统筹协调管理机制。
三、新时期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实践中的机制创新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校企合作在逐步完善,但同时也逐步陷入“滞长”的瓶颈之中,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尝试机制创新,建立起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是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1.努力探索“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新体制
我国校企合作体制经过20多年的发展,校企合作的模式、合作的企业数量及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数量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增加。但是,从校企合作的体制来看,政府主导下的校企多样化合作体制并没有实现突破,并且正日益成为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政府主导导致高校无法自主寻求最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合作项目与合作对象,也打击了企业的合作热情。而要改变政府主导的合作体制,根源在于改变政府作为高校的唯一出资人的身份,实现校企合作投资体制的多元化。因此,探索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新体制是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的核心任务之一。
2.大力推进“双向嵌入”的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层次浅,对企业的利益激励及约束程度低是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发展中面临的最大瓶颈。如何让企业和高校在合作中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共生关系是突破这种瓶颈的关键。所以企业、高校之间嵌入性关系的形成尤为关键,“双向嵌入”式的校企合作模式也是校企合作发展模式的新趋势。
所谓双向嵌入型就是学校嵌入企业,企业嵌入学校的合作模式,做到学校与企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建成“校中厂”、“厂中校”,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通。共建“实训基地”是校企合作“双向嵌入”的载体。
3.建立健全政产校企合作机制
由于教育行为和企业行为的动机和目标不完全相同,受产业发展和政策导向的影响,在市场体制环境中建立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政产校企合作关系,使各方长期保持合作的积极性,必须建立一定的保障机制。
对政府而言,要进一步改变在校政企合作中的职能,创建和完善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实施载体,变直接管理者为平台构建。政府要积极利用包括行政、经济、法律在内的多种手段建立统一的校政企合作管理信息平台,为企业和职业院校的合作搭线牵桥,提供校企合作需求信息;牵头举办“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峰会,推进国家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等。政府还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校企合作发展实际,建立与完善有利于推动校企合作的专门性政策法规,制定相应管理办法,鼓励和保护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例如企业直接办学的相关法律、法规,改变我国高职院校办学资金来源于政府的单一化局面,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参考文献:
[1]张宗辉,刘宇.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经验摘要[J].中国培训,2007,(4).
[2]探索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J].职业,2007,(8).
[3]茅建华.如何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J].中国培训,2009,(7).
篇8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强化教师质量意识,深入推动教学管理改革。规范教育教学,办好教育,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思路,为促进我校教学质量向更高更好迈进。
二:活动目标
1、加强教师思想素质建设,强化学校规范化管理。
2、激进师生工作、学习热情,以全新的姿态投入工作学习。
3、增强教师的质量意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活动安排
1、四月1——3日:学校组织学习阶段,做好宣传。
2、四月7——13日:教师结合前段工作进行自我反思与剖析。
3、四月16——20日:教师总结、讨论,结合现在工作写出心得体会。
4、四月23——24日:材料收集汇总。
四:活动小组:
组长:鞠长春
副组长:彭巧云冯同质
书记员:贺康武
组员:夏红霞黄俊英吴利荣冯镇娟段海涛
五:活动要求:
第一阶段工作要求。
1、利用好教师会,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方针、政策、新课改等相关知识。
2、组织教师代表开展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针对突出问题进行具体的讨论与分析,做好工作安排。
4、提出教师中好的教育措施,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第二阶段工作要求
1、教师学习认识教育。
学习十七大关于教育方针、政策,就前段工作中抓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比对,反思、剖析。认真查找个人在思想观念、行为作风以及具体工作中存在的思想问题。认真思考自我梳理。
2、具体材料分析认识,写心得体会。
分析要围绕四个方面:
A)自满自足。满足于自己的已有成绩,习惯于自己跟自己比,盲目乐观。认不清当前形势。缺乏紧迫感与危机感。
B)教学质量视野窄、办法少,想的不深,看的不远。
C)思想慵懒,能力平庸,工作庸碌。懒于动脑,创新意识不足,工作方式落后,目标定位底,要求标准低,缺乏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信心与勇气。
D)认识问题肤浅,工作作风漂浮。缺乏科学性,工作不深入,不扎实。心浮气躁,无所事事,贪图享受,纪律松弛,缺乏真抓实干。求真务实抓落实的工作作风。
篇9
关键词:高校 实验室 实验技能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6(a)-0223-01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场所[1]。然而长期以来,高校教学实验室主要依附于各院系的管理模式使各实验室相互独立,造成实验室的重复建设和教学实验资源的“隐性”浪费。因此建立健全资源配置合理、功能结构完善、管理运行高效,促进学校发展的教学实验室管理新体制,优化实验室资源对于加强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保障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实验室现状
目前高校实验室主要依附系部管理,主要为所依附的系部服务。某些系部实验室由于安排课程多、班级学生多,导致实验室利用率过高、实验设备极易老化或损坏、实验教师任务繁重、实验资源非常紧张;但同时其他系部同样的实验室却由于课程少、开班学生少的原因处于闲置状态,但这类实验室又由于有本系部的学生需要进行实验教学而不能不建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各系部实验室资源共享度不高。还有一些系部专业实验室,由于其专业开课的性质,导致一年中往往有一学期是闲置的,而专业开课的那一学期又非常忙碌。同时这类实验室开放度不高,只是上课时间开放,许多未完成实验的或者想继续学习的同学没有办法进入专业实验室学习。这也是一种实验室低效使用模式。实验室也没有充分发挥出对学生实验技能、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效能。针对上述问题,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1.1 建设教学实验中心
教学实验室主要是依附于各院系的分散型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有明显不足和弊端,会影响学生实验技能、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建立学校直管的教学实验中心来解决实验资源难以共享、实验设备重复购置、实验设备利用率低、实验教师任务强度不一的不合理问题[2]。各实验室由分散型转变为集中型的管理模式,学校转变教学实验室的建制模式,从原来以课程为定义对象转变为以大类学科为定义对象的实验室建制模式。
教学实验中心采用集中化管理模式,对实验课教师、管理人员、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及实验经费实行统一调配制度,实现资源优化。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全面负责实验中心的教学、研究、管理等工作。
1.2 建设开放型实验室
高校实验室开放要面向学校学生开放、面向本单位的开放及面向校外的开放;从职能上要面向教学上的开放、科研上的开放和社会服务上的开放[3]。为了更好的服务实验室开放,使得实验室开发能起到切实的效果。学院建立一套开放式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
系统软件上以学院教务系统为主体和依托,配合条码资产管理系统、虚拟实验管理系统、网络课程与教学管理系统,形成“实验中心-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整体架构。按照权限等级,实验室主任、实验教师、学生都能在网络上查询到与自己有关的实验室信息。实验室主人可以据此决定批准哪些实验开放、实验教师可以据此决定到那个开放实验室进行指导或维护,学生可以据此决定何时进入自己想进入的开放实验室。
开放式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还包括安保摄像系统、门禁考勤管理系统、无线电源控制系统,能很好的监控所有开放实验室安全和实验过程。
每个开放实验室里都有服务器、个人计算机。服务器除了有管理本实验室里所有设备的功能外,还录制有实验教师的实验录像,学生可以根据需要,从实验台上的个人计算机上点击服务器里的实验录像进行自学。学生每次做完实验还需要把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记录上传到服务器,以便实验教师检查。
实验室开放后,在任何时间学生都可以到实验室自行选择实验项目进行实验,实验频率和实验循环节奏由学生自己调节,实验室开放极大地提高了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
2 加强实验室教师培训、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
实验室的良性运行离不开一线的实验室教师[4]。学院加强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构建新的实验人员业务培训体系,采取定期培训,岗位辅导,送往外校深造,送生产厂家培训,出国留学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知识、技能,保持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实验教师和校外连接紧密,专业技术水平有所提高后,实验教师即可和校外企业讨论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实现高校实验室资源社会共享、协作开展行业技术的创新与研究、共同承担国家级和各地区大型项目,加强校际合作、校企合作、政府合作,共同开展公共服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科研成果输出转化。实现实验室的螺旋式上升发展。
3 结语
几年来,我院的实验室建设改革一直在探索中前进。在学校和全体教师的全方位努力下,总结和积累经验的前提下,实验室优化配置利用一定会成为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学校服务、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 左铁镛.高校实验室的地位是无法替代的[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1-3.
[2] 林,徐苏男,王杰,等.高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实验室科学,2012,4(15):122-125.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差异化教学;探析
【中图分类号】G42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数量的剧增以及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根据学生的个体优势智能和社会的个性化需求,寻求适合高职院校学生最优发展的差异化教学模式,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差异化教学的内涵
差异化教学是指在教育体系中,教育者根据学生兴趣导向以及天赋差别,所组织的人才培养教学活动,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促进学生特殊才能迅速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的一种教学方式。差异教学的核心价值在于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差异和追求、实现每个人的发展。我国差异化教学的理论基础源于孔子《论语·雍也》的“因材施教”,差异化教学是对分层教学进一步的完善和丰富,并借鉴个别化教学的理论,在重视个性的同时,强调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实施差异化教学有利于推进社会教育的公平、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发学生独特的潜能、督促教师能力的提升。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一直比较重视对共同价值观、集体意识的培养,却忽视了个体自主性与独立人格的培养,学生的爱好和丰富的想象力受到限制,创造力受到压抑,个性得不到发挥。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工业讲究标准,注重整齐划一,教育是生态农业,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教育必须针对学生个体心理不同,智力差异,能力高低,分别要求,因材施教。
二、实施差异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高职学生的学力水平参差不齐
学生们在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掌握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加之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更是千差万别,这种个体差异在高职院校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原因是在“宽入口”、低门槛的招生制度下,高职院校学生来源复杂,既有普通高中毕业生,也有中专、技工、职业高中的毕业生(即“三校生”),所以差异化教学更适合我国学生个体差异明显的高职教育。目前高职学生的文化可分三个层次:一是基本达到了高中毕业文化;二是已读高中但不具备高中毕业文化;三是文化基础极差甚至面临失学的。要把这样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群体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用之才,实施差异化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高职学生的潜能存在较大差异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个体间的差异做出了很好的诠释,为差异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并有助于其在大型课堂中实施,把每一个体的智力结构看作是差异性的和个体化的,为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我国的高职教育应该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并培养学生的优势智力领域(智力强项或特长),使教育成为发现差异、因材施教、培养特长、树立自信的教育。差异教育为具有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发展需要的学生提供了在学校中快乐的生活方式,使学生对学校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激发每一位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思想。人的高贵之处在于有思想,任何一种真正的思想,都有鲜明的个性,而思想的本质特征就在于他的创造性、独创性,具有独创性的学生,往往在思想和行为上是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基础工作,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给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宽松的时空。只有当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探索求知的欲望得以调动和满足时,学生才可以发现新问题,才能孕育出真正的创新性。因此,要保护学生的创造性,对学生的个性多加尊重,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为社会培养更多创新性人才。
(三)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要求
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永恒主题。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伴随着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教学质量问题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稳定和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真正落实教学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高职院校实施差异化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反馈,及时作出反应,动态、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从学生实际出发,有区别地设计和进行教学活动,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学习习惯、乐观向上的生活作风、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使不同学生都能在其“最近发展区”得到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格健全、具有创新精神的实用型专业人才。
三、实施差异化教学的路径
高职院校实施差异化教学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班级管理等多方面实施差异化。高职院校实施差异化教学不仅要求转变师生观、教学观,还要转变教育观、办学观,从整体上对学校的办学方向进行新的思考和定位。与传统教育相比,差异教育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教师面临的挑战将更大。教师必须重新认识教学、重新认识学生、重新认识自己,主动地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去适应学生的多元发展需要。
(一)树立差异化的教学理念
差异教育是一种多元的、灵活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差异化教学理念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崇高的人格,宽广的胸怀,能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不同的个性品质;其次要求教师要善于了解和正确分析学生不同的优势智能和性格特征,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丰富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对学生的差异进行科学的界定;再次要求教师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差异教育的一些理论和方法,要能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运用分层分类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来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最后要求教师应制定一定的规范和制度,保证班级中平等、自由氛围的形成,不仅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而且班级中学生之间也要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差异教育才能最终实现。
(二)实施差异化的教学形式和内容
社会发展对不同类型的人才也提出了多样化需求,各领域、各行业中多样性岗位又对知识、能力的需求各不相同,高职教育须以职业岗位群能力分析为切入点,开发出各专业的基础能力课程模块与职业方向能力课程模块,让学生在教学前期先接受职业群具有共性的基础教育、基本技能训练以及职业素质的培养,适当放宽公共课程类课程要求。在教学后期,学生依据个体的能力、兴趣以及社会需求自行选择职业方向深入学习职业方向知识、进行职业方向技能专项训练,要求学生在本职业方向上要精通,“不求招招会,但求一招精”。
1、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实施分层教学,促进各类学生进步。以工作任务为教学单元,将课程的技术知识与技能训练分解到各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实现掌握本任务中所包含的知识点与技能点,通过教学内容分层、教学过程分层及作业分层来实现个性化教学。
2、满足各类学生需要,实施自选式的差异化的实践教学项目。在制定实践教学目标时,不要求所有学生达到相同教学要求,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制定出难易不同的多个实训项目供学生自主选择。这样以使动手能力强、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挑战高难度、高分值的实践项目;而基础较差、实践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从较小难度的实践项目开始,通过成功的完成任务,增强学习信心,培养学习兴趣。
3、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建设分层课程教学资源库。专业技术的学习仅凭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是不够的,自主学习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符合初学者到熟练者的成长规律的要求,满足各种层次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需建设成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学习对象的立体化网络教学平台。
4、根据差别化的学生特点,实行差异化的课业评价。差异化教育强调个体潜能的开发,不强求所有的人都掌握同样的知识,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职业态度、职业习惯、职业操行等。
(三)探索差异化的教学方法
孟子将孔子因材施教的方法,具体化为五种:“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材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强调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应及时点化,有的应成就其德行,有的要发展才能,有的可答其所问,不能入门者则可以间接地教授。进行有效的差异化教学要求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应该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而有所不同,即使是同样的教育内容,由于学生的智力特点不同,高职教师也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智力特点和发展方向“对症下药”地进行,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对每一位学生的才能特点、性格特征做到心里有数,熟知自己的教育对象,针对不同的情况,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的教育与发展。
(四)建立差异化的学业评价标准
高职院校差异化教学强调个体潜能的开发,不强求所有的人都掌握同样的知识,所以高职学业评价标准应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评价内容要全面考虑多种评价信息,实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基本的质量要求与开放的评价标准相结合、质评与量评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式,将平时出勤、职业操作规范、作业及作品、技术服务等纳入评价体系,采用课题设计、作品评价、论文答辩等多样化的考核手段,在具体考试过程中,实施分层考试;毕业标准方面,根据职业方向教育的特点,每个职业方向对应不同的毕业标准,要求学生在本职业方向上要精通,公共课程类课程可适当放宽要求,不再将英语A级(或三级)或计算机等级证书等作为必考证书,用相关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代替英语A级证书或计算机等级证书,对在院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或承担校外科技项目且产生一定经济效益或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奖励一定的学分。
(五)采取差异化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
1、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调整班级。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仍是不可避免的,同一种教学方法总不能适合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又将造成新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在接受同一知识技能的学习速度和水平不同;同一学生在不同的技能项目中所表现出的能力各不相同;不同学生在不同的知识技能项目上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这些差异造成了综合能力的偏差,也形成了自我意识、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方面的区别。让其自主选择、重新分层、形成“先固定,后自选”的动态培养模式。
2、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引导学生选择专业方向。学生入学时对学生进行专业介绍和就业情况分析,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选择专业方向。对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设计出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通过有效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授课方式,配备合适的教师进行教学。有效地解决学生中“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
3、根据学生进校时文化知识水平分班级。依据学生的文化基础水平和进校相应的能力测试成绩,把学生分成初、中和高级三个不同的班级。初级班的目标立足实际。掌握教材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初步掌握所学课程的基本技术,以发展基本技能为主。中级班的目标定位精准。基本形成自觉参与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级班的目标适当超前。重点加强对操作技术内涵的理解,积极提高动手技术水平,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展示水平。
4、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改变传统的课程设计,设置一些活动课、选修课、研究性学习及各种兴趣特长小组,这可以为教师实现学生个性特长的差异发展提供载体,也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实现自身特长的差异发展提供载体。
参考文献:
[1]涂刚,蒋道霞,刘华清.高职软件专业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1(03)
[2]黄莹.中国国内差异化教学的相关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2010(4)
[3]张爱君.高职院校如何应对男女生动手能力差异化问题[J].中国成人教育,2009(13)
[4]肖前军,周金玉,欧阳章东,邓总纲.基于专业课程改革需要的高职数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9(29)
[5]朱俊.高职院校学生差异化管理研究[J].教育界,2011(6)
- 上一篇:防电磁辐射措施
- 下一篇:市场经济相对应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