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规划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6: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地开发规划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土地开发规划方案

篇1

一、规划的编制

(一)指导思想: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以内涵挖潜为重点,以增加农用地特别是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提高土地开发整理的水平,确保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的实现。

(二)主要任务:对土地开发整理活动进行统筹规划,确定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和方向,提出重点区域、工程和项目等,拟定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

(三)主要内容:

1.分析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分析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的潜力;

3.确定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和任务;

4.确定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的规模、布局、项目等;

5.分析评价土地开发整理的预期投资和效益;

6.提出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国家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重点是制定全国土地开发整理的方针和政策,提出土地开发整理的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省、地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重点是提出本行政区域内土地开发整理的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提出本行政区域内补充耕地区域平衡的原则、方向和途径,确定土地开发整理投资方向。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重点是划分土地开发整理区,明确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项目的位置、范围、规模,作为确立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项目的依据。

(四)编制原则:

1.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2.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3.内涵挖潜与外延开发相结合,以土地整理复垦为重点;

4.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5.因地制宜,统筹安排;

6.切实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五)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跨行政区域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编制,由涉及区域的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一般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限一致,重点确定近期规划。近期规划的期限一般为五年。

(六)编制程序:

1.准备工作:根据需要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落实编制经费,组织制定工作方案,开展技术培训等;

2.调查分析:在充分利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变更调查和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等现有资料,进行必要的核实与调查的基础上,对现状、潜力、投入和效益等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明确存在的问题;

3.拟定规划方案: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和土地资源状况,提出规划目标和任务,并结合资金投入和有关政策,综合平衡重点区域布局、重点工程和项目安排、相关规划指标分解等,拟定两个以上供选方案,经可行性论证和评价后,提出规划推荐方案;

4.协调论证:通过规划协调会、论证会等方式,主要就规划目标、重点区域布局、开发整理分区、重点工程安排、实施政策和措施等进行协调论证,县级规划还应征求公众意见;

5.规划评审和报批:通过有关专家参加的规划评审会,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划,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根据规划评审意见修改和完善规划后,按照本意见要求报批。

规划编制、评审应当遵守和执行国家制定的有关标准、规范和本意见。

(七)规划成果:

1.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规划说明;

2.规划图件:省级和地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一般包括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潜力分布图,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分布等规划图;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一般包括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潜力分布图,土地开发整理分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分布等规划图。图件比例尺一般与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一致。

3.规划附件:包括规划专题研究报告、基础资料及工作报告等。

上述成果包括按照有关技术标准提交的文档、图件的电子数据。有条件的,应建立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

二、规划的审批

(八)审批权限:地方各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完成后,报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备案。

(九)审批程序:申请报批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1.评审: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完成后,应当由负责编制该规划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对规划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或补充意见。

2.申报:按照评审意见修改完善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由负责编制规划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向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上报审批。上报材料包括规划文本及说明、专题报告、规划图件。

3.审查:负责审批规划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意见的要求,对规划进行全面审查,并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4.批复:负责审批规划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审查结论,提出批准、原则批准的意见,并正式行文批复。

凡属批准的规划,负责审批规划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同步做好规划备案工作。凡属原则批准,但需进一步修改、补充和完善的规划,负责编制规划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公布规划前应认真组织修改,并将修改后的规划报批准机关备案。

(十)审查标准:审查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应当遵循下列标准:

1.充分体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统一的要求;

2.土地开发整理目标、方向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切实可行;

3.土地开发整理部署和安排明确,指标分解和重点区域布局合理,工程、项目安排切合实际;

4.土地开发整理投资分析和预期效益评价依据充分;

5.上下级规划之间以及相关规划之间协调、衔接较好;

6.规划文本、说明和专题研究的内容符合有关要求;

7.规划图件内容全面,编绘方法正确,图面整洁清晰,符合制图要求;

8.规划采用的基础资料翔实可靠。

(十一)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批准后,编制规划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当地将规划的主要内容向社会公布。

(十二)经批准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不得擅自修改。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因特殊情况需作局部调整的,由编制该规划的机关决定,并将调整方案报规划原批准机关备案;涉及规划主要目标、重点区域布局、重点工程和项目安排改变的,由编制该规划的机关提出修改方案,报原批准规划的机关批准。

三、规划的实施

(十三)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活动,都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十四)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立项审批、规划设计、项目实施和检查验收,都必须依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国家投资的重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原则上应当安排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确定的重点区域中,并有利于重大工程的实施。

(*)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土地利用规划审查制度,严格按照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对土地开发整理活动进行审查。

篇2

【关键字】 测绘,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1 土地开发整理及其测绘概述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这就需要新的技术来满足其发展的需要。测绘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好的缓解土地开发项目的管理压力。本文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介绍了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的应用。土地开发整理测绘是开展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基础工作之一,是获取和表达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位置、形状、数量和利用状况等地籍信息要素,提供土地开发整理现状图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底图的专题地籍测绘;是以满足土地开发整理决策申报、可行性研究、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图纸设计、工程量概预算、施工放样、竣工验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的实施以及土地开发整理对土地利用现状、地形状况等空间基础地理信息的需要而进行的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基础性测绘工程。

2 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的应用

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大致涉及到地籍测绘和工程测绘两个方面。 地籍测绘主要服务于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前期和后期。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前期要对整个整理项目区内的地形地貌测绘、最终形成一张地形图,为规划设计提供准确的底图,保证规划决策的准确性。同时为土地登记、土地统计提供准确的权属界线和各种地类界线的平面位置和面积。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后期,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调查和补测,进行详细的地籍调查和地籍测绘,进行面积权属等变更,让土地所有者、土地使用者签字确认。

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项目的前期申报、规划、设计阶段,对项目区地形地貌,老旧村庄、废弃村台复垦、地下管线、道路,土地开发整理中涉及的一些破碎地形地貌的详细数据描述,其范围内的农业基础设施、水系、林网、坟墓的分布、道路交通网面积、界址等方面的信息,在准确性、现势性上有较高的要求。这些涉及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项目申报的审批、前期工程方案的规划、工程预算的准确性以及施工图的设计。只有提供准确的各属性信息,供各协作部门决策、协调,才能作出最准确的反应。

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阶段,主要提供数据给工程监理部门和施工单位。监理部门以测绘信息为标准对施工进行监督控制,确保农田"灌的上、排的出"、道路、桥梁位置准确实用等。施工单位需要根据专业测绘单位提供的前期测量成果及设置的专门控制点(界)石,对点位进行加密重新布测平差,制定方案报监理部门许可后平差成果即可使用。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对涉及测绘的每一施工环节进行报批,监理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3 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特点

为了规范各个公司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测绘管理.必须制定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测绘技术的规定 统一技术标准、满足项目规划、工程量计算和施工放线等要求.使土地开发整理的工程质量得到保障 首先关键点要测量准确.现状地物的测量要全面.细部测量要详细注明 合理确定测图比例尺.合理布设高程网点,关键点测量必不可少.测区应埋设足够的标石.网上元素应该充分具体.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关注的重点。

3.1 关键点的测量

测量中.我们通常采用网格式进行测量.从整体到局部.根据比例的不同设置制高点的测量点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效率.还能够保证精度的准确性 在成图后.依据测量高程点.勾绘出等高线.在这中间.就已经存在了一个假设.就是点与点之间的变化必须是平缓的.不能有较大的起伏.但实际中这种情况很少,为了追求精度.往往可取的措施是画密网格 土地开发整理前期准备工作中的测量也采取这种方式.它主要是测量关键点.不事先画定网格。关键点指的是高程趋势的变化点,如坡顶、边坎边。旧村复垦的测量关键点尤为重要。

3.2 坎上坎下测量均匀测量

在地形测绘中.坎上坎下测量的不均匀.会导致不能为整个项目提供精确的数据 测绘员在测绘中要对对各种土坎要细分.注明坎顶、坎脚线的位置和标高.特别对于缓坡坎,注明坎顶线与坎底线的位置和标高。如果测绘不均匀.不但不能提供精确的信息.还会影响土方的计算。

3.3 详细注明细部测量

所谓的细部测量注明与平常所说的细部测量不同 而土地整理中的细部测量更为详细,包括坟穴、树木、房屋的面积及新旧程度、建筑密度、人口密度、容积率等。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①准确记录树木包括果树的种类、年龄,坟穴、房屋的位置与面积、建筑密度、人口密度、容积率等:⑦ 准确记录水塔、管线的长度及使用年限;③特别是对学校、庙宇及旧村委会等要作详细记录.这有利于以后的设计方案的选择

4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

土地开发整理具有统一性、整体性和规模性 工程的前期决策对后期的施工影响意义重大工程中需要设计人口搬迁、地下管道、道路规划等,所以前期的测绘就是工程实施的项目保证因此.需要建立项目实施组织管理机构:

a.各省市县人民政府应专门成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领导小组.同意领导项目实施建设

b.领导小组下设置项目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嚣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统一领导、督促项目实施建设的顺利开展

c.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管理办公室的领导下,履行项目法人职责,负责具体的项目实施建设管理任务。

d.设立技术指导机构 根据工作需要.应设立技术工作机构.加强技术指导 研究土地开发整理测绘的意义

5 总结

土地开发整理是一个综合性的项目工作.而它所有成功的基础都是源于测绘技术工作 因为测绘是最基础的最原始的数据.能够为做正确决策做最基本的保证。当然.精细的测绘工作不是越详细越好,因为不但会增加费用和开销.也会在某些工程中增加负担。我国的测绘技术较国外来说,发展的相对较晚,所以我们应该提高测绘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测绘的准确性,从而有力的指导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参考文献

[1] 王立波;;浅谈工程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J];神州;2012年26期

篇3

为进一步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依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中村(居)和旧城改造土地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及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就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旧城改造要坚持“政府主导、街村主体,统一规划、整体推进,连片开发、集中配套,以人为本、让利于民,依法实施、规范运作”的原则,统筹考虑村(居)民安置、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等因素,兼顾各方利益,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高起点规划,高水设计,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作,逐步实现“改出一批新社区,改出一批新产业,改出一批新财富,改出一批新市民”目标,实现城市形象和城市综合竞争力根本性提升。

二、旧城改造项目实施程序

(一)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旧城改造专项规划,确定改造片区,提出片区控制性规划意见。

(二)各街道(开发区)提出旧城改造年度计划,报市旧城改造工作指挥部审核,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市旧城改造工作指挥部报市政府审批。重要片区也可由旧城改造工作指挥部与相关街道(开发区)会商后,直接提出改造计划,报市政府审批。

(三)市政府批准旧城改造年度计划后,由市规划管理部门确认改造项目四址范围,提出规划设计条件;国土部门确认改造项目范围内各类土地面积及权属。

(四)各街道(开发区)在调查摸底基础上,根据规划、国土部门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和土地状况,编制改造项目实施方案,报市旧城改造工作指挥部审查。

(五)市旧城改造工作指挥部组织城建、国土、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对改造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会审,出具审查意见,报市政府批准。

(六)市政府批准改造项目实施方案后,各街道(开发区)采取公开招标或者邀请招标方式,确定土地开发整理单位。其中集体土地上的改造项目,以村(居)为单位,村(居)民安置补偿协议签约率达到95%以上,方可按程序依法办理用地手续,开工建设安置房。

(七)市政府组织各街道(开发区)、有关单位实施房屋征收工作。

(八)改造项目用地达到净地条件后,纳入政府土地储备,依法公开出让,进行开发建设。

三、加强旧城改造规划管理

(一)旧城改造建设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就近集中、成片开发的要求,加快编制完善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好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提高小高层和高层住宅建设比例,从严控制多层住宅建设比例。

(二)改造项目要严格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和《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等规范要求进行规划设计,确保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齐全。要加强对旧城改造规划的调控和管理,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严格按批准的规划实施建设和管理。

(三)旧城改造项目安置区与销售区分区建设,涉及多个村(居)、单位的改造项目,安置区要相对集中。

(四)旧城改造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可由市政府组织编制,或由土地开发整理单位负责编制,费用计入土地开发整理成本。

四、在推进旧城改造中发展壮大村(居)集体经济

(一)改造村(居)原址以外新增用地纳入片区整体改造的,按照新增土地总面积的20%为村(居)留用经济发展用地。该新增用地不再享受土地增值收益奖励政策。

(二)留用经济发展用地的方式分为留用土地、资金补助、代建回购、土地作价入股等方式,由村(居)自主选择。

1、改造村(居)选择留用土地方式,由村(居)按照该区域控制性规划自行建设,土地性质保持原性质不变。

2、改造村(居)选择资金补助方式,对留用土地按照片区规划用途评估价值扣除征地费用,作为补助资金,由市政府拨付给村(居),用于村(居)集体发展和村民生活保障。

3、改造村(居)选择代建回购方式,对留用土地按片区规划用途评估价值扣除征地费用,改造村(居)回购等值的建筑物。

4、改造村(居)选择土地作价入股方式,对留用土地按片区规划用途评估价值扣除征地费用,以入股方式参与项目的开发建设,获取经济收益。

(三)鼓励、支持村(居)参与旧村(城)改造。鼓励村(居)将集体存量资产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依法设立由全体村(居)民共同持股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可以联合开发企业成立新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参与和实施旧村(城)改造,承担经营风险,享有开发收益。

五、明确保障性住房配建要求

改造项目扣除安置用地后,开发用地按不低于规划住宅建筑面积5%的比例配建保障性住房。保障性住房通过工程竣工验收后由市政府无偿收回。

确因规划功能配置等原因不能实施保障性住房配建的住宅建设用地,经市政府批准后,可不实施实物配建。

配建保障性住房的房地产开发用地,由城建部门确定配建面积、住房套型面积、建设工期及配建标准等建设条件,作为土地“招拍挂”的附加条件,并在土地出让合同及相关建设合同中明确。

六、完善旧城改造有关政策

(一)用地支持

1、拟改造片区内村(居)原址、村办企业、村(居)公益性建设用地和其他土地,一并纳入片区整体改造用地。

2、改造片区内新修建的市政道路、其他市政公共设施占用改造村庄原址土地的,由市政府负责支付征收费用,或者在片区新增土地内置换等量土地;占用村庄原址以外土地的,按照征地补偿办法予以补偿。

(二)征收安置补偿

1、征收补偿以房屋补偿为主、货币补偿为补充。市政府另行研究制定市区房屋征收安置补偿指导意见,统一规范市区各类房屋的征收补偿办法,任何项目不得突破。

2、被征收房屋土地性质为集体土地或者国有划拨土地的,安置房土地性质为国有划拨。国有划拨土地上建设的安置房屋按照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管理,五年后按规定缴纳土地收益,可上市交易;被征收房屋土地性质为国有出让的,安置房土地性质为国有出让。

3、改造片区要依法按程序选择资质较高、业绩突出、诚信执业的房地产评估企业参与房屋及附属物评估工作,确保评估结果真实、合法。市房屋征收管理部门对评估企业执业情况建立诚信制度,加强监督管理。

(三)旧城改造项目土地成交价款拨付及奖励

1、土地开发整理单位依法竞得改造项目原村址土地使用权,土地成交价款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土地出让成交后,按政策规定扣除政府土地收益及有关费用(包括社会保障资金),剩余价款的90%于15日内拨付给土地开发整理单位,10%剩余价款作为项目履约金,在项目全部完成并验收合格后拨付给土地开发整理单位。

2、其他单位以土地开发整理成本竞得改造项目原村址土地使用权,成交价款按政策规定扣除政府土地收益及有关费用(包括社会保障资金)后,剩余价款拨付给土地开发整理单位,差额部分由土地开发整理单位自行承担。

3、其他单位以高于土地开发整理成本竞得改造项目原村址土地使用权,成交价款按政策规定扣除政府土地收益及有关费用(包括社会保障资金)后,如剩余价款小于或等于土地开发整理成本及土地开发整理成本8%的管理费之和,剩余价款拨付给土地开发整理单位;如剩余价款大于土地开发整理成本及土地开发整理成本8%的管理费之和,除拨付给土地开发整理单位土地开发整理成本及8%的管理费外,剩余价款的40%奖励给土地开发整理单位,20%奖励给项目所在街道。

4、其他单位以低于土地开发整理成本价款竞得改造项目原村址土地使用权,按政策规定扣除政府土地收益及有关费用(包括社会保障资金),剩余价款拨付给土地开发整理单位,差额部分自行承担。

(四)扶持政策

1、村原址内的集体存量土地净地招拍挂后,根据成交价款扣除有关税费和安置补偿费用后,拨付改造村(居)40%;拨付所在街道办事处20%。改造村(居)按期完成房屋征收工作的,奖励20%;按期完成安置房建设并验收合格的,奖励10%;改造项目按期全部完成并验收合格的,奖励10%。

2、改造项目安置房免收基础设施配套费(供热、燃气、给水除外)和市级行政性事业性收费(人防费、劳保费除外)。开发建设部分配建保障性住房的,该开发建设部分免收基础设施配套费(供热、燃气、给水除外)和市级行政性事业性收费(人防费、劳保费除外);开发建设部分不配建保障性住房的,该开发建设部分基础设施配套费(供热、燃气、给水除外)和市级行政性事业性收费按标准的50%收取(人防费、劳保费除外)。

七、其他规定

(一)市政府已批准的旧村改造项目中,改造规划方案已经市政府批准,目前正在实施房屋征收安置的项目,由各街道(开发区)负责做好相关工作;其他村庄不再单独实施改造,按规划纳入片区改造范围。其中已按政办发号文件规定程序确定了土地开发整理单位的,由土地开发整理单位自行确定是否继续参与旧村改造,自动放弃的,前期投入费用不予返还。

(二)市政府尚未批准改造的村(居),严禁擅自与开发企业签订改造协议。违反旧村(城)改造实施程序,擅自签订改造协议的,市政府不予批准。

(三)如旧城改造片区涉及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街道,原则上由占地面积大的街道作为改造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单位和土地开发整理招标单位,或由市政府指定。

(四)旧城改造项目协议由所在街道(开发区)与开发企业签订。协议文本在签订前须报市旧城改造工作指挥部审核,报市政府法制办审查。协议签订后,报市政府备案。未经审核、审查的协议,市政府不予备案。

改造项目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街道(开发区)的,由市旧城改造工作指挥部会同相关街道(开发区)与开发企业签订协议。

篇4

一、项目管理规定

(一)国家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依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执行。

(二)省、市级造地增粮富民工程项目依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执行。

(三)县级土地开发整理占补平衡项目由项目承担单位县国土资源局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委托各乡镇政府作为业主单位,负责本乡镇辖区内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二、项目报批程序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由各乡镇政府根据本乡镇实际选择造地条件优越的地块向县国土资源局提出申请,并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规划设计。县国土资源局初步核实后,向县人民政府提出核实意见,经县政府同意后逐级报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立项。

三、项目单位工作职责

(一)项目批准立项后,各乡镇负责做好项目的规划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县国土资源局土地开发整理中心负责协助项目规划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的评审工作,并与乡镇政府签订委托协议书。

(二)项目所在地乡镇政府要成立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协调小组要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议,协调会议每月召开一次,主要协调解决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重大困难和问题。

(三)各乡镇政府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招标机构依法依规招标确定。项目施工单位正式招标前,招标人应向媒体招标文件和招标公告。

(四)各乡镇人民政府应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对项目的施工质量负责。

(五)项目开工前,乡镇政府应将项目涉及地的基本情况进行公告,接受群众监督。公告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建设位置、建设规模、项目总投资、新增耕地面积、建设工期、土地权属状况、项目建设单位、项目设计单位、项目施工单位、项目监理单位等。公告后,群众对项目公告内容不清楚的,由乡镇政府或项目建设单位负责解释。

(六)项目开工前,乡镇政府要严格督促施工单位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并报县国土资源局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备案。施工计划应严格按项目批准文件规定的工期安排,进度计划应明确每月工程量。项目开工后,乡镇政府要严格督促建设单位按进度计划、质量要求进行施工,督促监理单位每月以报表形式将工程进度、质量情况报送县国土资源局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报送时间为每月最后一天。

(七)项目实施中,乡镇政府应在每月5日前组织监理、县国土资源局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对施工单位上月完成的工程进行检查。对符合工程质量的工程予以认定,并形成书面报告。不符合工程质量的工程出具整改通知书,并限期整改。检查报告应有业主、监理、县国土资源局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三方负责人签名。

项目实施中,建设单位发现项目规划设计有不合理的,应及时向工作协调小组反馈意见,由工作协调小组向设计单位反映实际情况。设计单位负责解决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确需进行设计变更的,由业主、监理、项目承担单位三方同意,并报上级部门审核、批准。

四、项目资金拨付

严格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资金拨付:

(一)国家级项目资金拨付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执行。

(二)省、市造地增粮项目资金拨付按《*省省级造地增粮富民工程资金管理办法》文件执行。

(三)县级项目资金从县财政专项资金(耕地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费、土地出让金)中支出,项目资金分二次拨付。项目全面竣工并经省国土资源厅验收合格后,由县国土资源局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按工程款总额的95%进行第一次拨付;工程验收合格并耕种一年后,项目新增耕地未产生撂荒,并初见效益,县国土资源局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将剩余5%管护费进行第二次拨付。

篇5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对策

中图分类号:F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035-1

0 引言

土地开发整理是我国对现有的土地进行科学的规划与分配,进而保证我国耕地占有率以及面积的具体安排与运筹。其主要分为土地补充耕地的部分以及对土地进行复垦的部分。而土地开发整理的过程就是使用我国土地专项管理资金对农村的未开发或未利用的土地进行使用,对农田、树林等土地形态进行综合处理,进而提高我国耕地占有面积,增强我国耕地质量与占有率。[1]我国在1999年颁布的《土地管理法》中就有国家对土地整理这一问题的设计,其中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土地的合理规划,对未使用、荒废土地的合理整治,提高耕地面积与质量的各种措施等。这也是我国首次将“土地整理”这一词汇法律化。

1 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及耕地质量的问题表现及原因

1.1 土地开发整理及耕地质量的内涵

世界上对于土地开发整理的含义解释多种多样,土地开发整理是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通过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等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查、改造、综合整治,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耕地质量是土地受各种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的总称,其质量好坏表现在耕地环境状况的好坏、农产品生产质量的高低等等。土地开发整理在通过科学手段的指导下,对土地自然地理环境进行研究分析,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治理,改善耕地利用结构和生产,从而增加耕地有效供给量,增加耕地质量,提高耕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1.2 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及耕地质量的问题表现及原因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土地开发整理重点是扩大耕地或其他农业用地面积,还未能把生产能力、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上,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耕地质量管理问题一直影响土地开发整理的工作的进展。国内大部分区域的荒地十有八九都被开发了,但是土地开发的脚步很难停下来,只要是荒地就进行开发,表面上显示土体开发不断进行,离目标似乎不远了,但停下来研究发现开发整理土地质量参差不齐,目标不仅没有实现,还严重破坏了土地质量。土地开发整理不能看量不看质,土地面积是不断的再增长,土地质量同时也应该得到保障。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烈。在我国农村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为了满足农作物对水资源的需求、为了建设新农村美化村民居住环境,设计者们绞尽脑汁的设计规划方案,将大面积的钢筋混凝土灌溉水渠修建在土地上,虽然灌溉水渠满足了农作物对水资源的需求,但是混凝土构造的水渠无法涵养水源,影响了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导致生物群落稳定性下降、生物种类越来越少,给农业生产带来安全隐患。

2 土地开发整理及耕地质量管理问题对策

政府相关部门在面对土地开发整理及耕地管理时,在权衡耕地占补平衡时所关注的数据不能仅仅局限在耕地面积上,还要严格监控耕地的质量,只有当耕地面积和质量同步得到发展,才视作土地开发整理的进步。同时政府应组建专业小组,对各个地区的不同地形提供技术支持,真正意义上地做到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对等。在全国范围内,土地开发整理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耕地受工业、乡镇企业、农药污染面积达到2190万公顷左右,大约是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6%。[2]耕地受污染影响,一些直接荒废,一些能够被利用的耕地生产的农产品也是被污染的,最终给人的身体造成危害。面对这种现象,党和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度发生:加强人们对耕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将耕地环境保护列在土地开发整理的首要位置。全国各地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必须重视土地开发规划与土地保护规划,并不是每一片土地都是以开发整理为目的,必须结合当地特有的气候、地形、人文等综合因素,明确开发地的可开发区域和不可开发区域,这样才能有效的利用每一片土地,提高土地使用率。[3]此外,在土地开发过程中作为设计单位也要合理设计每一寸土地,在施工作业中施工单位更要依据设计单位的设计适度开发,只有在各个环节都有意识的对土地加以保护才能有效的利用土地,从而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3 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土地开发整理及耕地质量管理内容的探讨,可以预见,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作,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土地开发整理的内容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参考文献

[1] 李明月,张琛,刘越岩.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11).

[2] 胡振琪,赵艳玲,姜晶等.土地整理复垦项目验收方案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9(06).

[3] 吴红妹,胡静.土地整理复垦项目验收分析[J].土地探索,2010(09).

作者简介:吴桂华(1985-),女,满族,辽宁丹东人,就职于辽宁天宇国土规划整理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土地开发与整理;吴溪(1985-),女,满族,辽宁本溪人,就职于辽宁天宇国土规划整理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土地开发与整理。

篇6

关键词:土地测绘;土地开发管理;探索

土地的开发与管理与人们生活的长治久安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土地测绘对土地开发管理起着基础的作用,因此就需要最好土地测绘的相关工作,从而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一、土地测绘与土地开发管理

1.土地开发管理

土地开发管理主要是指通过对土地的使用和开发进行重新规划和管理以后,能够实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土地耕种面积,并且提高土地耕种的质量,这样就能够对土地的生态条件进行改善,通过对土地进行合理利用以后,还能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基础设置。在对土地进行开发管理的时候,要坚持控制城市扩张,减少对耕地的占用,最终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目前对土地的开发进行管理已经成为了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新途径,在未来土地的开发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管理过程。

2.土地测绘

土地测绘是目前应用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一项新技术。目前在城镇地籍勘测、耕地的动态测量中都发挥中重要的作用,几乎所有与土地有关的工作都需要用到土地测绘基础。目前在土地开发管理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土地测绘技术都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作用

将土地测绘技术应用到土地开发管理中的时候,首先就需要认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土地的具体情况来使用土地测绘技术。

1.土地测绘技术是土地开发管理的基础

在进行土地开发管理的时候,首先就是要进行选址,而选址的时候需要根据地形、地籍等条件来确定城市、城镇以及农村之间的关系,然后最初开发管理的计划,而这些都需要土地测绘的数据来作为支持。

2.土地测绘为土地开发管理的技术支持

在土地开发管理中,从勘测、耕地占补平衡划地,以及到最后工程的竣工,土地测绘技术都是进行这些工作的基础,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只有通过土地测绘技术的支持,才能够使得土地开发管理的过程顺利进行。

三、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土地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管理前期的应用

在对土地开发管理之前,首先需要对开发区域内的地貌进行地调查,然后才能够做出较为全面的分析、规划,然后为下一步土地开发利用的过程来提供依据。而土地测绘技术是整个前期工作顺利进行的依据,提高土地开发利用的有效性,还能够提供一系列的补测工作,这样就能够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2.土地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施工中的应用

通过土地测绘技术,可以对不同时段的测绘结果进行对比,这样就能够判断土地规划是否合理,土地开发方案是否合理。为了保证土地开发管理过程的合理性,还需要对不同时期的土地的数据进行获取,对于城镇的扩展状况和速度进行分析,根据土地、环境等具体的状况来制定出可供实施的管理方案。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土地测绘技术应用的时候,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土地情况来应用具体的测绘技术,比如对农村的集体土地进行开发管理的时候,由于测绘范围、操作难度都比较大,因此就需要将正射影像技术应用进来,这样就能够获得土地的准确数据,使得土地开发管理的过程能够有效利用。

3.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监管中的应用

在对土地开发监管的时候,为了能够对违法占用土地的情况及时进行清理,就需要将土地测绘中的正射影像技术和卫星影像技术应用进来,这样就能够为有关部门提供有效的土地占用信息,比如占用地点、占用时间以及占用面积等,这样就能够给监管部门的监管 过程提供依据。在工程竣工阶段,土地测绘也是评价土地项目完成状况的重要技术,对测绘数据进行分析评价才具有说服力。对测土地测绘结果的数据进行整理存档,这样就能够方便土地管理的过程。

4.土地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审批过程中的应用

在对国土资源进行审查和勘测过程中,由于审查过程工作量大,因此就需要将土地测绘技术中的RS技术应用进来,这样就能够对国土资源的利用状况进行动态分析,能够及时获得最新的土地利用的信息,这样使得国土检查的过程就更加的有效。在土地资源审批过程中,可以利用土地测绘技术获得的数据和土地利用图来对比,然后评价土地的利用是否合理。还可以对土地测绘获得的土地数据进行纵向比较,这样对能够对城市化的速度、城市人口分布、环境和土地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的了解,根据这些数据就能够制定出相应的开发方案,这样就能够协调好土地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5.土地测绘技术在土地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我们进入到信息化的时代,在对土地进行开发管理的时候,需要利用信息化的技术,这样就能够对土地开发系统提供充分的土地信息,主要包括地籍信息、土地管理系统以及土地数据库等,通过对土地进行调查、统计以及登记,就能够为地籍管理的过程提供依据。

6.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应用

在对土地进行开发管理的时候,有时候要对土地坐标的准确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此时就需要将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应用进来。通过GPS技术,就能够对快速定位各个控制点的坐标,能够快速对相对静止的点进行测量。GPS技术还能够对地形、地籍进行测量,并且获得的数据具有较好的准确性,目前已经成为了土地开发管理过程的重要技术。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也越来越迅速,这样就使得土地的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这就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而测绘技术就能够为土地开发管理过程提供依据,能够实现每一寸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缓解我国目前的土地使用压力。

参考文献:

[1]刘志丽,于精杰.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应用.专题研究,2012,19(9).

[2]王艳春.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应用.科技传播,2012(4).

篇7

为进一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和建设用地复垦力度,确保耕地占补平衡,保障建设用地供给,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经市政府研究,现就进一步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抓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我市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大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加快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确保了全市耕地占补平衡。但是,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建设占用耕地的需求不断增大,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任务更加艰巨。继续深入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是当前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主要途径,也是加强耕地保护的有效举措。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科学规划,明确职责,狠抓落实,按照“选址合理、设计科学、实施到位、验收严格”的总体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二、理清思路,进一步明确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立足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科学规划、规范项目管理、加大财政投入、创新开发模式等措施,全面提高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水平,有效提供可利用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二)总体目标。按照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并重的原则,结合义乌市市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资源潜力调查基础上,科学规划,明确开发复垦重点区域,通过加大投入,加快推进,使土地利用效率和耕地质量明显提高,从而切实保障合理用地需求,有效缓解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用地矛盾,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三、完善政策,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的积极性

(一)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由市财政实行“以奖代补”:

1、土地开发:土地开发按项目总面积给予补助,但开发、复垦前原耕地面积超过总面积30%的,超出部分的耕地面积按标准农田建设的补助标准进行补助。建成标准农田的给予补助9500元/亩,建成水田的市财政给予8500元/亩的补助;建成旱地的市财政给予7500元/亩的补助。

2、建设用地复垦:宅基地复垦后,建成标准农田的市财政给予新增面积13000元/亩的补助;建成水田的市财政给予新增面积12000元/亩的补助;建成旱地的市财政给予新增面积11000元/亩的补助。

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等基础设施用地复垦后,建成标准农田的市财政给予新增面积8500元/亩的补助;建成水田的市财政给予新增面积7500元/亩的补助;建成旱地的市财政给予新增面积6500元/亩的补助。

3、标准农田建设:根据平原、亚平原、丘陵等不同的地形地貌和建成的标准农田面积,市财政分别给予2500元/亩、3500元/亩、4000元/亩的补助。

4、政策处理费: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按竣工验收面积给予2000元/亩的政策处理、前期工作和竣工验收等费用的补助。

5、耕种补助费: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及时落实耕种的,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扶持政策可按实际耕种面积给予每亩200元的补助;参与土壤改良耕作的,前三年可享受市级沃土工程政策按原补助标准增加50%的补助。引导集中耕种,规模化经营,享受现代化农业发展扶持政策,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开发后的土地经营利用。

6、根据山体地形垦造耕地中部分确需存在田坎之间存在1米以上高差,在项目工程田坎石块干砌加固超出总项目田坎量30%的,在原补助标准基础上增加每亩3000元的补助。

7、对废弃矿复垦和经农业部门认定必须开展耕作层剥离再利用的复垦项目,给予项目实施镇(街道)按实际完成面积2000元/亩补助。

8、对部分投资大、群众认可度高、并有示范作用的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经国土部门会同农业、财政等部门论证后,可列为市重点工程,资金上给予重点保障。

(二)指标有偿调剂。土地开发整理取得的补充耕地指标(新增耕地)和建设用地复垦取得的复耕指标,优先归各镇(街道)使用,并对项目所在村新农村建设给予一定的指标支持。土地指标有剩余的,原则上由市国土局统一收购,用于全市的耕地占补平衡,如确有需要,可在全市范围内自行调剂,但应报经市国土局审批同意。

补充耕地指标收购或调剂款标准为2.5万/亩(每年年初确定),复耕指标收购或调剂款标准为10万/亩(每年年初确定)。指标有偿调剂款收入可由各镇(街道)确定一定比例对项目所在行政村进行奖励。

四、突出重点,加强对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一)项目规划设计。各镇(街道)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测量和规划设计,项目规划设计要严格执行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规范》(TD/T1012—2000),从标准上把好质量关。要注重保护生态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做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应当征求项目所在行政村的意见,并由市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单位领导和专家进行评审。经评审的项目报国土部门立项审批,项目立项批准后,各镇(街道)应及时组织编制工程概算。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批准后,各镇(街道)应严格按照批准后的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施工,设计方案和工程概算确需变更的,须报有立项审批权的单位批准。

对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工作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规划设计单位应将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工程纳入预算,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体现其耕作层剥离再利用的主要做法和相关内容。

(二)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对废弃矿复垦和农业部门认定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在实施前耕作层未达到耕种标准的项目,必须进行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再利用覆土,要选择近距离、有条件、时序差异不大的建设和利用项目开展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工作,确保现有耕地质量得到有效保护,确保新增耕地质量显著提高。

(三)项目工程质量标准。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工程质量必须达到《浙江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的要求。要根据项目区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现状,因地制宜地确定耕作田块类型。

(四)项目实施过程监管。项目由各镇(街道)负责实施、监督,项目工程招标、监管参照《义乌市新农村建设工程管理办法》(市委办[2008]151号)执行。投资超过100万元的项目,各镇(街道)必须落实有资质的监理单位;投资在100万元以下项目,可以委托有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或聘请质量监督员,工程质量监督员应有当地国土所和土地所有权人参与,确保项目施工质量。

(五)项目竣工验收程序。严格执行镇(街道)自验、县级初验、市级复验、省级复核认定制度,层层把好项目工程质量关。项目竣工土地承包到户或统一流转后,各镇(街道)及时组织自验,通过自验后,各镇(街道)向市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初验申请。市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及时组织国土、农业、水利、林业、统计等有关部门按照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

TD/T1013—2000等上级有关规定进行预验收,并提出整改意见;各镇(街道)整改完毕后,由验收小组对项目进行验收或上报上级部门验收。

各镇(街道)应对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工程质量和新增耕地面积严格把关,必须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规范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立项验收申报材料的通知》(浙土资办[]87号)要求,凡立项、验收申报材料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不予立项、验收。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验收要杜绝“走过场”,对不按规划设计施工、存在质量问题或不落实后期管理措施的项目,不予通过验收要并责成限期整改,重新组织验收。

(六)严格资金管理

1、资金申拨。实施项目开工后,由实施镇(街道)提出申请,经国土部门会同农业部门现场勘察签署意见送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按工程进度、立项面积和补助标准进行审核,并预拨各镇(街道)70%工程建设补助资金和政策处理费,项目通过上级部门竣工验收后给予结算拨付剩余补助款。

各镇(街道)应按施工合同、工程进度及时兑现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程款。在工程竣工验收前要提取20%的工程建设补助资金作为工程质量和耕作保证金,待项目竣工一年后,没有出现质量问题,并落实耕种的,经农业部门认定并出具无质量问题和落实耕种的书面意见后,工程质量和耕作保证金给予退押。

2、专款专用。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专项资金必须用于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和复垦项目及与其相关的前期工作、政策处理等费用的支出,建立严格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做到专款专用。工程补助资金、政策处理费、省级项目奖励经费等如有节余,应用于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的后期管护和项目实施地的新农村建设。

3、加强监督。市财政部门对国土部门提出的资金安排计划应及时足额落实,严格审核把关。市审计部门要加强对该项资金的审计监督;市监察部门要对挪用、截留、挤占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资金或弄虚作假、骗取用地指标等形为进行严肃查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一)明确职责分工。市政府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府办副主任、市农办主任和市国土局局长为副组长,国土、农业、林业、水利、财政、审计、统计、监察、环保、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等部门的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市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土局。各镇(街道)建立相应机构,由镇长或办事处主任负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

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牵头执行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相关政策,规定和标准,编制全市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计划,组织实施项目规划设计、项目预算的论证、评审和项目初验,指导镇(街道)做好项目管理工作,并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开展工作。

市农办:负责对全市农村新社区建设、异地奔小康工程、村庄整治过程中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的综合协调和检查考核,并指导镇(街道)的宅基地复垦项目的建设。

国土局:负责统筹组织完成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建设任务,组织项目实施、项目管理和权属调整,会同相关部门对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的实地踏勘,项目实施期间的质量监督和技术指导,负责项目立项审批和验收材料审核,协助各镇(街道)做好项目立项、竣工面积验收、项目质量验收和初验前期准备工作,组织开展绩效评价等工作。

财政局:负责项目补助资金的筹集、核拨和使用监督等,参与项目的立项论证、绩效评价等。

建设局:在办理工程建设许可时,严格审查用地项目耕作层剥离情况。

水务局:负责项目涉及的水利设施的质量监管,参与项目的立项论证、验收、监管和技术指导。

农业局:负责项目验收前的耕地质量评估,对通过上级验收的项目进行接收、使用、管理,参与项目的立项论证、验收、监管和技术指导。

林业局:负责项目涉及林地的审批,参与项目的立项论证、验收、监管和技术指导。

监察局:负责项目工程招投标等工作的监督、检查。

审计局:负责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

环保局: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保护措施落实的监督和检查,参与立项论证、验收、监管和技术指导。

统计局:负责项目中竣工面积、新增耕地面积的验收管理和统计工作,参与项目验收工作。

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负责对镇(街道)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招投标工作的指导、监督,并协助镇(街道)完成较大项目的招投标工作。

各镇、街道: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政策处理,组织项目自验,提供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立项、施工和验收中所需的有关图件、文本、影像等材料,落实新增耕地耕种等。

篇8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信息网络 信息网络资源技术

中图分类号:F301.24文献标识码:A

1 信息网络资源对土地整理技术发展的积极影响

信息网络的出现使土地开发整理技术实时交流沟通成为现实,体现了信息时代对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土地整理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1.1对解决技术难点做出了有益尝试

土地开发整理在实际工作中有几大难题是所有项目都要面对的,这些技术难点集中在农田水利设计、土方计算、电力设计等方面。在技术难点上,土地整理技术人员、软件公司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例如,专业土方计算软件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土方量计算的精度。软件公司通过建立数据模型探讨土方计算,推出了各种专业土方计算软件,为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精确的数据基础。

采用先进的计算模型,适合各种复杂地形情况,使得计算过程更智能,计算结果更准确;下面是GLAND软件的部分操作界面。

图1 数据建模示意图

图2 模型建立示意图

1.2交流经验共同促进新技术发展

土地开发整理涉及学科多,技术难度大,不同项目的现场情况也不尽相同,对于土地整理技术人员来说不仅要掌握土地整理相关的技术,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技术人员在工作中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要进行技术处理,这些问题往往没有现成的技术规程可寻,需要根据经验自己确定。信息网络在提供丰富资源的同时,为技术人员提供了大量开阔方便的交流平台,有相关经验的人员会把自己成熟的技术处理方案提出来供参考。

1.3资源共享

1.3.1设计成果

很多设计人员将自己的设计成果汇总到论坛里共享,主要包括各种文本资料和各种设计图纸资料。

1.3.1.1文本资料

文本资料主要是设计人员自己做过的各种土地整理项目的资料。主要有可研、规划设计方案、以及各种制图软件的学习心德,这些方案对土地开发整理的设计人员有很大的帮助,由于是设计人员的一手资料,相比现有的规程、各种设计规范更加直观、内容更丰富、实用性更强,从而实现了经验的共享与积累。

1.3.1.2设计图纸

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阶段需要进行各种建筑物的单体设计,设计这些图纸需要土地开发整理技术人员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施工经验,尤其是桥梁、涵洞、泵站等图纸设计要求更高。有些论坛开辟了图纸资料专区,将自己成熟的设计发送到网站上,这些图纸都是经过项目的实施,完全符合实际需求的一些成果图纸,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与论坛里提供的设计图纸进行对比参考,完善自己的设计,将设计风险降到最低。

2 发展方向

网络对土地开发整理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土地整理与信息网络的结合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要利用好网络这个资源,就要针对这些出现的问题不断的改进、完善,实现信息网络资源的最大利用。

2.1集中智慧解决难点问题

现在设计人员利用信息网络资源作为平台进行自发的交流是处于实际工作的需要,这些网站需要积分进行资料下载,这样的制度虽有利于丰富网络资料,但是也形成了一个比较无序的制度,参与发帖人员技术水平也不一,出现错误也难以避免,甚至不少人在自己的资料里写入病毒,故意扰乱信息网络秩序。现在的专题研究已经出现雏形,但是缺乏组织,讨论也仅仅限于发帖,没有人进行组织,进行技术沉淀,可以说,通过网络集中智慧解决难点问题,自发的组织有序的讨论并且形成技术成果是将来必须要实现的。

2.2打造专业知名度高的网络平台

网络资源提供资料多,涉及土地整理内容的网站过多,但是过于繁杂,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现有的土地开发整理的网站过多,一方面说明关注土地整理的人越来越多,但另一方面却给浏览者造成一定的麻烦,土地整理技术人员想要获得某些技术资料,往往要浏览几个甚至更多的网站、论坛来寻找相关的专题。为了便于将分散的人力资源尽量的集中一个地方或几个地方,需要我们打造几个知名的网站论坛,这些论坛知名度高了,内容就更加丰富,技术性更强,更有利于技术讨论。

3小结

我国土地开发整理事业建设已经初具雏形,但毕竟是一个新兴行业,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不断完善。信息网络的出现对土地开发整理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凭借信息网络固有的各种优势,实现了即时的信息交流和技术资源共享,为土地整理技术发展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必将对其技术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土地整理事业更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军,余莉,罗明,翟刚.土地整理研究综述.地域研究与开发[J].2003,22(2).

篇9

1交通供需量化关系构建

为限制容积率确定的主观随意性、弥补控规阶段交通规划的缺失,文章提出在控规中以交通供需量化关系为基础控制土地开发强度的应对理念,并从实施层面对其量化关系进行组织,阐述该理念向实践转化的现实可行性。

1.1交通供需关系量化及其可行性论证

交通供给即城市各种交通设施所能提供的交通承载量,其主体为路网承载力;交通需求则为城市生产、生活所催生的各类出行总和,其根源为土地开发。不同的土地利用性质与开发强度产生的交通需求各异,对于同一用地性质,开发强度越高所产生的交通需求越大。显然,土地开发强度不可能无限增加,当其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势必会超出交通供给水平,产生交通供需矛盾。因此,交通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某一平衡值,此时交通与土地利用彼此协调,两者之间具备对等关系,这是建立交通供需量化关系的基础。交通需求源于土地开发,土地开发强度表征交通需求的增减;交通供给重在城市路网,路网承载力反映交通供给的大小,因此交通供需关系可表达为土地开发强度与路网承载力之间的关系,在地块用地面积明确的前提下,土地开发强度又可描述为地块建筑面积。路网承载力实际等同于路网最大分配交通流,两者只是概念的不同,在一定方法、条件下可实现与各地块间出行分布量(OD交通量)的双向过渡,进而转化为各地块出行生成量。由此,交通供需关系转变为地块建筑面积与出行生成量之间的关系,而出行生成率便是建立这一关系的中间媒介(如图1所示)。出行生成率是目前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中预测建设项目出行生成量的常用指标,已实施交通影响评价的地区大都结合本地特点制订了切合自身的出行生成率指标,可直接应用于本研究。对于尚未实施交通影响评价的地区,其出行生成率指标确定须经充分的交通调查,综合考虑各种影响要素,根据控规编制中常见的用地分类将建设用地或建筑物进行细分,以不同区位与交通方式分别进行统计分析,使出行生成率指标与控规编制充分对接。此外,应结合城市发展动态,定期对出行生成率进行修正,以确保指标取值的合理性。在当前交通发展态势下,小汽车仍占据道路交通主导地位,其对路网冲击最大,对路网服务水平的变化最为敏感,因此在整个量化关系组织过程中宜以小汽车为主体,以简化实施过程。

1.2交通供需关系量化技术

根据交通供需平衡起点不同,可从两个方面建立对等量化关系,即:(1)交通需求自主适应交通供给;(2)交通供给主动迎合交通需求。其量化关系的建立均需一定的方法、理论作为基础。

1.2.1OD反推技术

当交通供给(路网承载力)既定时,交通供需量化关系组织如图2所示。该流程可看作由交通供给向交通需求的逆反馈过程,其核心技术为OD反推,OD反推是一个迭代计算过程,基本原理是以一个初始矩阵为推算起点,重复进行交通分配和OD矩阵反推过程,直至满足设定的收敛条件,获得估算的OD矩阵[19],OD反推模型由式(1)表示为MinF(t,v)=γ1F1(t,t⌒)+γ2F2(v,v⌒)st.v=assign(t)v,t>{0(1)式中:t为推算的OD矩阵;v为推算的路段流量;t⌒为先验OD矩阵;v⌒为路段观测流量;γ1和γ2分别为权重系数。在路网承载力已定的前提下,反推基础数据为路网中经一定饱和度折减后的各条道路通行能力值,即路网中所有路段的流量计数均可通过对通行能力的折减获取,从而提高反推OD矩阵精度,使该方法更具可行性。

1.2.2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法

当交通需求(地块初定开发强度)既定时,其交通供需量化关系组织如图3所示。图3交通需求既定下供需量化关系组织流程图该流程为交通需求向交通供给的正反馈过程,其核心技术为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法。“四阶段”法是目前交通规划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一整套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出行生成、出行分布、交通方式划分及交通流分配四个预测阶段。其中出行生成与交通方式划分在第二步中同步完,交通分布与交通分配则在第三步中相继实现。当控规方案中交通供给(路网承载力)满通需求(土地开发强度)时,可认为这一单向平衡是合理的,即初定的地块开发强度是恰当的;当前者无法满足后者时,理论上应对路网容量进行扩容,但此法通常会对规划方案造成较大变动,增加规划编制工作量,此外,如何扩容、扩容多少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为回避此技术难点,该流程运用逆向思维依据路网承载力对土地开发强度进行反馈调整,以达到两者之间的相互协调。事实也证明,徒增路网容量对于解决交通问题往往无济于事,在巨大的交通需求压力下新增容量很快就会消失殆尽,使供需矛盾继续恶化,这已成为共识。

2交通供需平衡状态下开发强度控制的技术路线

由于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的复杂性,城市不同开发片区业已形成的交通供需关系存在较大差异,综合各类片区背景交通特点,将控规编制中城市开发建设用地分为两类,即新开发片区与旧城更新片区,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两类片区交通供需平衡状态下开发强度控制的技术路线。

2.1交通供需平衡状态下开发强度控制技术路线———新开发片区

城市新开发片区通常尚未与建成区建立稳定的交通联系,其交通供需处于一种“空白”状态,为构建理想的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提供了可能。结合新开发片区出行特点,以交通供给(路网承载力)为既定条件,提出基于OD反推法的开发强度控制技术路线。其步骤如下:(1)分别以不同门槛饱和度(为保证城市道路服务水平需对其通行能力进行一定比例折减,该折减值即为门槛饱和度。通常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分别取0.75、0.80、0.85、0.90)。对规划路网中各等级道路通行能力进行折减,作为路网承载力;(2)在控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地块边界线基础上划分交通小区,以确保各交通小区属性数据与各地块相对应;(3)在前两步基础上利用OD反推技术估计出OD分布矩阵,得到各地块间分布交通量;(4)分别对OD矩阵行、列求和获得各地块发生与吸引交通量;(5)以出行生成率为媒介建立土地开发强度与发生吸引交通量之间的互动约束关系,进而推算出各地块容积率。经该方法所得容积率赋值应作为控规方案中各地块开发强度的上限值,即最终确定的容积率不应超出该值,从而实现对土地开发强度的有效控制,确保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OD反推法简单、易操作,能够从理想状态考虑片区最大过境交通量及各地块允许的土地开发强度,适用于无现状交通资料的城市新开发片区。特别地,由于该方法仅从地块交通条件去设定土地开发强度,易造成个别地块容积率反推值偏离正常范围,当地块容积率反推值过大(浪费路网容量资源)或过小(限制土地开发潜力)时,结合OD反推自身特点提出OD加载法的调整策略,其步骤为采用反推的OD矩阵标定重力模型(重力模型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交通分布预测模型,也是本研究中所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因此需事先对模型进行标定)。(1)利用出行生成率与反推容积率计算各地块发生与吸引交通量;(2)使用标定的重力模型进行交通分布预测获得新的OD矩阵;(3)对于反推容积率过大的地块,设定其容积率上限并通过出行生成率推算该容积率下地块发生与吸引交通量;(4)计算新旧矩阵中这些地块发生或吸引交通量(当交通发生量大于吸引量时,所需比值为新旧矩阵中交通发生量之比;反之,则为交通吸引量之比)之比,将新矩阵中该部分地块对应的行、列单元交通量分别与所得比值相乘,完成地块容积率下调所对应的OD矩阵调整;(5)使用OD加载法将新矩阵中被调整地块(指容积率下调地块周边的地块。某地块开发强度降低,必定会改善周边地块交通条件,使其开发强度具备上升潜力,故可分别对周边地块容积率进行上调)所对应的行、列单元交通量分别按一定比例上调并加载到规划路网中;反推容积率过小的地块应优先作为被调整地块,以确保各地块具有平等的开发机会;(6)观察路网运行状态直至达到承载能力,对矩阵中被调整地块对应的行、列值分别求和,得到其发生与吸引交通量;(7)再次利用出行生成率计算出各地块调整后的容积率。以OD反推法为基础的土地开发强度控制技术路线如图4所示。

2.2交通供需平衡状态下开发强度控制技术路线———旧城更新片区

与城市新开发片区不同,旧城更新片区具有相对稳定的过境交通需求,“破坏”了OD反推法所要求的理想条件,即从交通需求适应交通供给方面无法建立所求供需量化关系,转而从交通供给迎合交通需求角度建立了基于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法的土地开发强度控制技术路线。其步骤为(1)在旧城更新片区控规编制之前进行路段交通量调查;(2)通过OD反推获取现状OD分布矩阵并以此标定重力模型;(3)使用反推的OD矩阵计算开发片区交通小区现状发生与吸引交通量,采用趋势外推法或增长率法预测规划年交通小区发生与吸引交通量;已建立交通规划模型的城市,交通小区规划年发生与吸引交通量可从交通规划模型中提取;(4)根据出行生成率及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初定容积率计算各地块发生与吸引交通量;(5)利用标定的重力模型进行交通分布预测,获取新的OD矩阵;(6)对所得OD矩阵进行交通分配并对路网运行状况进行检验。若路网运行状态良好,则方案初定的土地开发强度与路网承载力相协调;反之则不协调,需对部分地块开发强度进行调整,调整对象为过负荷路段周边容积率具备下调条件的地块,方法为OD加载法,如图5所示。

3实施策略

3.1实施节点

对于城市新开发片区,交通供需量化关系建立应在控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路网、地块划分及用地性质初步确定后进行,以指导下一步地块开发强度指标制定,为之提供辅助依据;对于旧城更新片区,其量化关系建立应在方案及容积率指标初定后进行,以对所确定容积率进行修正,使开发强度服从既定路网承载力。以交通供需平衡量化关系来控制土地开发强度的方法一方面将交通规划的核心内容有效纳入到控规指标确定之中,使二者合为一体,抵消当前控规交通规划缺失之不足;另一方面也为开发强度指标的确定引入了理性依据,有利于强化控规稳定特性。固然,以纯粹的交通视角来确定容积率有其片面性,交通因素只是左右容积率变化的因子之一,它同时还要受到城市区位、用地性质、地价、景观、历史文化以及城市设计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使用该方法所制定的容积率指标仅为“一家之言”,通常可作为容积率确定的辅助依据。但对于城市核心区、老城区、中央商务区等开发强度较高、路网资源相对紧束的开发片区来说,交通条件自然上升为影响容积率的主导因素之一,以此确定的开发强度指标理应作为确定最终容积率的重点参考依据。

3.2实施成果

出具《交通供需关系量化与土地开发强度控制研究报告》,作为对控规成果的补充与完善,并将其纳入规划附件。主要研究结论应写入控规文本,作为规划管理中容积率给定及调整的依据。

3.3成果审查

当前,专家评审会是各类规划成果的主要审查形式之一,该组织形式通常适合于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成果审查,即可进行有效把关又能提高审查效率。对于以定量分析为主的规划审查考虑到定量分析涉及大量数据与运算,建议由交通技术咨询机构(即第三方)对报告研究成果进行审查,主要包括数据可用性、方法有效性、计算准确性以及结果合理性等四个方面,并出具审查意见[20]。

4结语

篇10

【关键词】土地测绘;开发管理土地资源;应用与价值

1、前言

土地开发与管理是对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都有很重要的含义,这不但联系着国家的发展,还密切关系着我们人民的日常生活。对这个土地开发管理当中,土地测绘则是一个很重大的技术,是土地的开发重要的依照和技术支柱,同时还保障了土地测绘的性质。我们需要对土地使用状况来确定在进行土地开发过程中需要的大小和位置,才能很好地保障土地开发与管理的需求,并且更可以促使我国经济的发展建设。土地测绘技术是一个飞快进步的科学技术项,已经大量运用在了土地开发管理当中,已经有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对土地开发管理的工作有着很重的影响力。

2、土地测绘和土地开发管理二者的联系

2.1土地开发管理的基础是土地测绘

土地开发管理中,需要相应的地理位置和地籍的材料来开发土地,而土地测绘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切,结合土地测绘对土地实行的总体上的策划,以及有关的城镇、乡村发展的发展规进展规模,依照测绘的最后成效制作出科学而又合理的土地开发管理的相关方案。

2.2土地测绘是土地开发管理的技术支持者

对土地开发的有关名目的制作到土地的征用,以及批准之后监管竣工复测全都要应用土地测绘技术的大力支持,所以土地测绘技术就是土地开发管理的技术支持者。

3、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当中的影响

土地测绘对土地开发管理工作的影响是书籍采集和经营管理,这就对土地开发管理产生了决策的特点。如果能很好应用土地测绘的有关技术,就能很大程度的提升土地数据的精准性。并且在土地开发的管理当中,对土地测绘技术的利用还能最大化的减少资金费用,规范土地工程的一系列行为,土地测绘的技术可以保证在工程设计工作中更加的合理以及科学,所以在进行工程设计当中,就要土地测绘数据来支持,而且在应用过程当中保证了数据的全面性,还有就是在工程实施的进程当中,还要依据土地测绘中的有关数值来进行合理的计划流程的开设。

4、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当中的应用与价值

4.1土地测绘在农村集体土地开发管理当中的运用

农村实行集体的开发管理当中因为牵涉的范围比较广大,这就加大了在现实工作当中的困难,与此同时,因为农村集体土地又非常缺少相应的法律效果和有关的地籍资料,而引发一些土地的纠纷。当然,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最实际的做法就是采取科学合理的土地测绘,让这土地测量的数值更能够有法律效力和责任,而且因为在使用土地中,伴随着经济一直的改变,它的归属权也要发生改变,如果有土地测绘技术的应用,就能够更精准的把握土地资源的信息,使用土地测绘正射影像的技术,来定位土地的具体相关地理位置,准确的勘察以及规划出土地的有关位置。让土地测绘技术可以在农村集体土地开发管理当中得到更多的运用和发展。另一方面,因为合理的运用土地测绘技术,土地开发管理部门再采取相对的星影像技术和数字正射影像技术,就能很好的对有关违规占地的举止实行深入探究,掌控土地的占地面积和地理位置,这也是为了监督部门采取非法土地处理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4.2土地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检测和调查当中的运用

因为我国土地开阔,土地的资源又很多,所以我国土地发开管理部门针对国土资源采取调查以及测试措施的时候,有着特别多方面的工作困难,这些对于集体的土地采取管理的时候主要包括:集体土地的等级和征集,和对于土地在管理范围之内的进行的研发工作。所以在测绘技术上就要土地测绘的技术拥有特别高的分辨作用,从而更好的促进土地开发管理采集有关的数据。紧随着信息技术一直以来的快速成长,土地测绘技术还加入了一些国内外的优秀的遥感技术,加上一直在土地测绘技术中运用了很多高分辨技术,让土地测绘在对于国土资源进行调研和经管时,施展了重大的功能,而且也对土地发挥了筛查、现状调查和动态监测等等的作用。土地资源检测和调研的要求,让土地测绘技术挥发了重大的影响,有效的督促了土地开发管理部门工作的顺利运行,也提升了有关部门的工作效率。

4.3土地测绘在土地规划审批当中的运用

土地测绘可以成为土地开发管理部门供应充分的土地规划审批证据,并且依照土地规划图的比对与合理研究,也能非常好的把土地使用方案进行一个调整,然后土地才能获得科学合理的开发与运用。合理而又科学的土地规划,可以有效保证土地开发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且这也是评判土地规划工作质量好坏的关节,所以土地测绘拥有非常重大的现实含义。此外,经过土地测绘还能更加完美的掌控土地的综合运用状况,不时的调理土地规划的方案,完成土地的综合运用,保证土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性。并且因为在开发管理中,土地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已经得到了大量的运用,不但让土地获得了有用的管理,并且土地资料库数据和地籍管理也都得到了更替的作用,跟着信息技术的一直前进和发展,目前的土地测绘结合的全球定位系统在土地测绘的运用,提升了土地收集工作的精准度,提出了更可信的技术信息,为土地监督管理供应了非常精准的依照,并且还要能区分普通系统的单单重视土地调查,在实行管理的时候,更要增加有关的土地登记与评论,这样就能让地籍供应更为准确的数据,获得最多的依据来支持。地籍管理系统的建设与运用,给系统数据的更替施展了重要的依照理据。更由于信息技术一直快速的发展,使得地籍信息管理系统早日达成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很多的凭据,在城乡土地综合运用中能发出极大的作用,越来越好的给城乡土地管理与建设作出卓越的力量。并且在伴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那些系统所发出的影响会越来越多,更好的为社会发展供应更多的依据。

4.4在土地开发使用中监管部门的土地测绘的运用

在土地管理的过程里,还应该针对土地进行一个全面的检测,这样就能很好的减少占地用地情况的发生,但在这个土地的监管里,土地测绘里的正射影像技术和卫星影像技术可以为了监管部门供应相关违反法律进行用地和占地的讯息,比如说占地的行为所显现的地方、面积和时间等等,这样就为监管部门供应了依法处置违法用地的强有力的依据。也可以在土地开发管理里,为土地测绘师测量它的计划完成情况提供重大的证据,完工验收的环节也少不了对测绘数据的运用,所以就需要它的相应部门就要对那些数值实行妥当的保护与管理,还要做一个存入档案,来方便到后期的检查阅读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