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辐射相关知识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6: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磁辐射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中心;电磁辐射;监测;环境影响;防护;措施
1 项目概况
新疆区域管制中心(下文简称新疆中心)主要任务是提供航行情报,空中交通管制服务和航空器的告警服务及搜寻救援等服务,保证空中交通安全、有序、快捷。新疆中心由乌鲁木齐、吐鲁番、和田等16个民用机场以及20余个台站。现有发射设备包括VHF台、VOR、DME导航台及卫星地面站四类(遥控台)组成。
新疆中心空管设施大多数是在“八五”、“九五”时期配置的,设备先进程度不高,自动化处理能力低,扩容能力差。难以实现信息的全国性联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⑴空域分布不合理,管制手段较落后。⑵现有空管设施技术标准不统一,难以实现大区域信息联网。⑶管制区内VHF覆盖存在盲区。
总之,现有空域的划分方式、管理模式不合理及空管设施落后等问题直接影响了飞行流量的增加,不利于提高空域利用率和管制工作的效率,对保证飞行安全极为不利。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决定在“十一五”期间对该中心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
2 电磁污染源分析与电磁辐射环境质量评价
2.1 电磁污染源分析
项目建成后,新疆中心范围内的电磁辐射源主要由雷达、微波通信、遥控台和卫星地面站等组成,各电磁辐射源的基本参数见表1.3-表1.9。
2.2 电磁辐射环境质量评价
(1)监测仪器
对新疆中心范围内的雷达站、遥控台等电磁环境进行了监测,采用的仪器设备是EMR300高频电磁辐射分析仪。
(2)新疆中心
新疆中心拟选厂址区域电磁辐射环境背景监测布点见表1.4-表1.16。
3 监测结果及分析
为了解不同条件下电磁辐射水平,选取有代表性的台站开展监测,其结果见表1.10~1表1.19。
3.1 乌鲁木齐区域管制中心拟选场址
【1】注:“L”表示监测结果低于仪器灵敏度,监测结果低于0.6V/m,未检出,用0.6L表示,根据电场强度计算功率密度的灵敏度为0.1μW/cm2(以下同)。
根据区管中心电磁环境监测结果统计,各点位综合场强值均低于仪器灵敏度,符合国家公众限值40μW/cm2和影响限值20μW/cm2。该区域电磁环境良好。
3.2 库尔勒VHF台
库尔勒VHF台环境敏感点监测结果和典型辐射体环境监测结果分别见表1.11和表1.19。
根据库尔勒VHF台电磁环境监测结果统计,各点位综合场强值均低于仪器灵敏度,符合国家公众限值40μW/cm2和影响限值20μW/cm2。
库尔勒VHF台位于城市远郊机场内。场址东侧为机场跑道,南、北两侧均有环境保护目标,西侧为进站道路,因此选择以卫星地面站为中心,沿西方位作等值线监测,根据监测结果的统计,其最大值出现在卫星地面站的表面,为11.07μW/cm2,符合国家公众限值40μW/cm2和影响限值20μW/cm2。
随着监测距离的增加,距卫星地面站表面1m开始,功率密度的大小随着距离的增大呈明显衰减趋势。但是总体看来,监测结果很低,这因为卫星地面站以仰角49.2°面向机场跑道向天空发射电磁波,功率较低,这类设备电磁波传播方向上一般不会有居民区等敏感目标。
3.3 库车VHF台
库车VHF台电磁环境监测结果见表1.13。
3.4 塔中VHF台
塔中VHF台电磁环境监测结果见表1.14
3.5 且末VHF台
且末VHF台电磁环境监测结果见表1.15。
3.6 若羌VHF台
若羌VHF台电磁环境监测结果见表1.16。
根据表上述库车、塔中、且末和若羌等4个VHF台电磁环境监测结果统计,各点位综合场强值均低于仪器灵敏度,符合国家公众限值40μW/cm2和影响限值20μW/cm2。这些区域电磁环境良好。
4 电磁辐射防护措施
本着可合理达到尽量低的原则,做好新疆中心的电磁辐射防护措施,主要的措施是:
4.1 合理选址、优化布局
本工程区管中心拟建场址选在空旷、偏远以及地广人稀地段,电磁环境良好,利于管控,工作环境适宜,具备长远发展的潜力。各台站选址符合机场、航路的发展规划,大部分在交通方便,靠近水源、电源的地点,有人值守的台站具备台站值班人员所需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也有利于自身工作性能的充分发挥。
4.2 合理避让、搬迁措施
本项目在设计和选址阶段避开了乡镇规划区及密集村庄,对周围地方规划、设施的影响甚微,同时避开了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电台、水源地、军事设施、文物保护单位等,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小。
4.3 管理措施
新疆中心在整个航空系统中的管理制度是比较完善的。投入运行后,对通信维护人员、气象情报等其他专业人员需求,将通过对空管局相关专业人员进行调剂使用,并辅以少量接收相关专业毕业生等手段,基本满足中心运行后的人员需求,在此基础上,引进中心管制员,进一步加强管理。
参考文献
[1]高水生,蔡意等,饶丹. 成都区域管制中心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析与防护措施.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10),190~194
[2]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 交通运输类环境影响评价(下).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篇2
【关键词】中国移动通信基站;整改判定方法;辐射超标
一、前言
移动事业发展促进了城乡经济发展,也方便了人们生活需求。但由于移动通讯基站的特点是对环境开放,造成了一定的电磁辐射污染。新闻媒体对此危害也做了大量报道,人们对移动通讯基站的存在越来越感到不安,投诉上访事件逐年增加,严重干扰了公众正常生活与社会稳定。通过对电磁辐射测试方法进行分析,指出移动通讯基站的整改建议及防治措施。
二、移动通讯基站现状及概述
移动通讯在我国迅猛发展,改善了我国通讯落后的状况,促进了经济发展,但由于面对开放环境,也造成了大幅度的环境污染。其中以放射性、辐射、震动噪音为主。世界卫生组织将此污染列为全球第四大污染。移动通讯基站遍布城乡各个角落,在媒体播放了相关电磁辐射的新闻后,个别家庭甚至用铁皮封锁门窗,也有人反应出各种疾病。在铁岭市还出现了破坏移动基站设施等不良现象。在丹东,有居民控告移动基站导致身患白血病等等。近几年,移动基站建设严重影响了公众生活和社会安定。但是移动基站到底会不会对人身体造成伤害,一直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面对蓬勃发展的移动技术,人们工作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享受移动带来的便利时,人们开始对电磁辐射与移动基站建设产生不同争议。破坏施工、与施工单位产生冲突等现象屡禁不止。许多移动基站在建设中被迫拆除。类似的问题阻碍了移动事业发展,影响了社会团结。
三、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的影响
在不了解辐射的基础上,人们对辐射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其实人一直生活在电磁辐射之中。地球自身就是充满热辐射、电磁辐射的磁场,虽然电磁辐射随处可见,但绝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事物。当电磁辐射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会对人体有益。如增加微循环防止炎症发生等。但在一些特殊场合,电磁辐射就会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也会造成电磁污染。移动通讯基站作为最重要的设施,虽然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但其危害远远低于正常危害强度。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移动信号电磁辐射得到了一定的控制。还不能与人体健康和电磁污染进行联系。由于不同年龄的人的承受能力不同,因此不是所有人都会因为电磁辐射影响身体健康。
四、移动通讯基站电磁辐射判定
为了保障公共健康,防止电磁污染,大力开发电磁技术,国家以两个技术标准出台了相应的管理指标。当电场强度小于12V/m或密度小于40μva/cm2时为正常安全标准。此时的电磁辐射强度完全小于电脑辐射与电视辐射。由于移动通讯基站天线与居民住所存在一定的距离,同时会在空中衰减。因此,当高度处在安全值以上时,不会对附近住户造成健康污染。
(一)移动通讯基站与辐射强度关系
通讯者在移动过程中保持稳定清晰的通话,是建立在移动基站与手机的无线信道传送之上的。为了确保通信质量,通信基站与手机之间利用计算机控制程序,自动调节电磁辐射功率以及动态信道的灵敏度,实现了局域切换、智能登记等功能。根据其通讯原理,BTS基站内的覆盖范围为700左右,距离通讯基站越远,信号强度越强。有实验证明,当手机与通讯基站距离700米是,信道功率为13W,而距离接近200米时,发射功率为0.1W[1]。由此可见,通讯基站的密度越高,电磁辐射的强度就越小,而在手机使用过程中,越接近通讯基站电磁辐射越小。
(二)移动通讯基站电磁辐射超标原因
首先,当基站内发射天线与建筑物距离较近时,发射天线主瓣正对建筑则功率值超标。如,当发射机功率为20W,基站网为900MHz的时候,扇区电磁波功率会超过国家规定的密度值。
其次,移动通讯基站建设不合理。在移动通讯基站建设过程中,为了避免临近基站的信号干扰,往往天线都会形成一定的俯角,如果角度不合理,就会造成电磁辐射污染[2]。如,当移动基站位于公寓顶,但会形成11°角且与对面居民楼距离接近15m时,检测结果会在9.6μva/cm2以上,超过工程项目规定的数值因此严重超标。
最后,本底电磁辐射超标。由于电磁检测以从何场强为主,如果基站是建设在电视台或寻呼台周边,都会显示电磁辐射超标。因此,在基站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对地理环境进行分析,在已经超标的地点,不适合建设移动通讯基站。
五、超标移动通信基站的整改方法
首先,以新带老,合理选择建设位置。运营商在选址阶段,要根据网络覆盖情况及信号覆盖情况,最大限度的避免信号叠加,淘汰老基站,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加强分析环境影响规划,避免对环境对公众造成电磁辐射污染。选址前应首先考虑基站周围是否有电磁辐射体和高层建筑,基站要尽量避免建在幼儿园、学校、医院、养老院等环境敏感地区[3]。
其次,合理假设天线。对于基站超标原因中发现,天线架设不合理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也会影响高层住户的身体健康,因此,天线假设要使用增高架,与楼体保持一定的距离[4]。
最后,认真遵守移动通讯建设项目中,环保理念与环保规定,尽量考虑人们心理承受能力。由于人精神因素和承受能力不同,因此在基站建设过程中,要设计合理的建设位置,避免影响群众生活,避免出现对立情绪。如,当基站天线安装在用户距离较近的位置时,即使数据小于国家标准,居民还是很难以接受。这就需要有关部门主动履行环保职责,公开监测数据打消居民顾虑[5]。加强宣传缓解矛盾,尊重公民知情权力,积极解释和宣传电磁辐射相关知识,环保部门要努力化解社会矛盾,确保运行商在建设过程中将电磁辐射范围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之内。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移动通讯基站电磁波基本处在安全范围之内,因此公众不必过于担心健康问题。只要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角度来分析了解电磁辐射,就会发现电磁辐射其实并不可怕。公众要相信移动通讯企业的郑重承诺,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常广亮,邹澎,孙汉卿.通信基站电磁辐射测量系统设计[J].安全与电磁兼容,2011,02(05):121-123.
[2]李少婷.武汉市GSM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调查[J].辐射防护通讯,2010,06(06):1002-1004.
[3]张海鸥,潘超.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时空分布及衰减特征[J].电力环境保护,2011,09(12):22-24.
篇3
【关键词】高中物理电磁学授课方法
前言:在高中物理学科授课中,电磁学是该学科较为重要的授课内容,由于该内容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学生对该内容的掌控度较低,学生对该授课内内容的兴趣度较低。因此,高中物理授课人员应当采用科学性路径增加学生对该学科授课内容的兴趣度,从而使学生对该授课内容的掌控度增加。在该内容的授课中,教师应当还原学生的主体性,增加对学生的尊重度,引导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自主性知识获取,教师也应当采用科学性路径对自身素质进行优化。笔者在下文对提升该内容授课有效性的科学性路径进行阐述,望能够将对该内容的授课效能最大化。
一、电磁学授课内容结构
在众多物质运动中,电磁运动是其中的一种,该运动在自然界较多现象中存在。在电磁现象的探究中,电磁学是较为重要的学科,在高中物理中对电磁学的基础内容进行授课。因此,教师应当增加对该授课内容授课的着重度[1]。电磁学的授课内容包括电磁现象、电磁辐射等内容。由于该授课内容的复杂性较强,学生对该内容的掌控度不足。
(一)电磁学的探究方式
在高中物理电磁学授课中,教师应当采用科学性路径对该授课内容进行探究,电磁学中主要存有两个重点:一个是电场,一个是磁场。因此在授课中教师应当采用科学性路径引导学生区分二者,从而使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兴趣度增加,也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性知识探究。
(二)物理授课规律
在高中物理电磁学授课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某定理授课时,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对相关物理现象进行观察。然后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对相关结论进行总结[2]。在该环节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实验对象中的关系进行分析,并通过规范的语言对其进行总结,从而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控度增加。教师在授课中应当知晓,一个物理理论的形成需要对较多物理概念进行积累。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增加知识累积量。
(三)通过电磁学授课向学生传递电磁场是物质的理念
高中物理授课人员应当将该内容分为电现象和磁现象两部分进行授课,但在授课中,教师还应当增加二者的关联性,从而增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控度。在授课前,教师应当采用科学性路径对电磁现象进行深度探究,增加对电磁学基本理论、应用范围等内容的掌控度,对学生进行由浅及深的授课授课模式,从而使学生对该内容的掌控深度化。
二、在电磁学授课中将学科体系贯穿,增加融合度
(一)采用对比法增加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控度
在高中物理学科授课中教师应当采用科学性路径对学生进行知识传输。在电磁学授课中,场是该授课内容中较为重要的概念,因此,教师应当采用科学性路径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增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控度。在授课中,教师可以采用信息化授课设备对相关知识进行授课。增加相关知识直观性[3]。例如,在对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磁感线一课授课中,在授课前,教师可以采用信息化技术对磁感线进行精确绘制,并在授课中对学生进行展示。该方法能够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控度增加,同时也可以使该学科的授课有效性增加。在授课中,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增加对电荷运动状况的掌控度。在对人教版电荷运动相关知识授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针对重点内容进行微课录制,并引导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自主性知识获取,在课上对学生的相关问题进行点拨,该授课方法能够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控度增加,同时也能够使授课有效性增加。
(二)规范演示实验步骤,引导学生参与实验
在高中物理学科授课中,教师应当采用科学性路径对演示实验进行规范,通过实验将抽象内容直观化。高中物理学科授课人员在规范自身实验操作的同时还应当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对相关现象的分析总结规范性结论。该授课方法能够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控度增加,同时也能够使学生素质得以多角度优化。在授课中采用科学性路径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能够使学生在知识获取的同时对动手能力进行优化[4]。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物理库伦定律的授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玻璃棒,并在授课中引导学生用玻璃棒摩擦头发然后靠近纸屑,通过该实验增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兴趣度,之后在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这样,能够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控度增加,从而使高中物理授课有效性增加。
(三)引导在生活中应用电磁学的相关内容
在高中物理学科授课中,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将电磁学的相关内容在生活中应用。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遇到有关电磁现象时,应当使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解释,这样能够使学生对电磁学的相关知识的掌控度增加,也能够使学生素质得以多角度优化。
结语:根据上文,在高中物理学科授课中,电磁学是该学科授课重点内容,因此,该学科授课人员应当采用科学性路径对知识进行授课,在授课中,教师应当还原学生的主体性,并引导学生对电磁的本源进行探究,在增加学生对该授课内容兴趣度的同时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控深度增加。高中物理授课人员也应当采用科学性路径对自身知识进行革新,增加演示实验的规范性,并引导学生参与实验,通过实验增加对电磁学内容的掌控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输的同时还应当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优化,从而使学生素质得以多角度优化。
作者:张俊锋
参考文献
[1]黄宗良. 用新理念提升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養[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3):47.
[2]陈太冲.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1):134.
篇4
关键词:雷电;危害;钻井设备;钻井井场
众所周知,石油钻井一般都是在相对偏僻的平原、海滩、戈壁等地区开展工作,周围没有较多的建筑,因此没有遮蔽物可言,对庞大的钻井井架来说,极容易在雷雨天受到影响。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钻井技术的日益成熟,石油钻井的设备越来越向电子化方向发展,从检测器到钻井设备,越来越多的电子器械出现在钻井井场内,这些设备在为人工施工减轻负担、增加施工效率和准确性的同时,给油气钻井施工的安全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一些电子设备只要稍有不慎就会在雷雨天受到雷电的迫害,进而造成一系列连串的影响,破坏钻井工作的正常开展,甚至会带来设备损毁和人员伤亡。现阶段,很多大型钻井井场都在雷电防护措施方面缺乏经验和技术支持,没有采用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措施,甚至一些钻井井场连最基本的避雷针都没有,这些都是当前钻井工作中潜在的严重安全隐患,如果不及时想出应对措施,真的发生雷电事故后,只会带来施工人员的措手不及。
1 雷电对钻井设备的危害性分析
1.1 直击雷给钻井设备带来的危害。①热效应对钻井设备的影响。雷电在集中钻井设备的瞬间携带极高的雷电流幅值,这些电流幅值足够使得被击中物体的局部产生极高的温度,但是说到底,雷电只是一瞬间的打击,因此对于物体温度的影响也是局部性的。但是如果击中钻井井架的电气线路,产生的热效应就会使金属物体熔化,更严重的是熔化物的四处飞溅。②机械力对钻井设备的影响。由电磁学相关知识可知,电流在导体中流动时会产生一定的电动力与物体内部的压力,电磁力在这个过程中会对电流载体造成形状上的影响,甚至会造成输电线的弯折,除此之外,被雷电击中的物体会由于雷电产生的瞬时热量而散失水分,急速膨胀,在内部压力的驱使下被击中物体很有可能倒塌,带来其他伤害和损失。③冲击波对钻井设备的影响。由于放电通道强烈的游离气体和异性电荷,通道的温度会异常高,由此使周围的空气受热膨胀,雷电在向地面被击中物体传递热量的同时,还会在传播的过程中造成一定的冲击波,使得周围的人员受到生理上的伤害,这就是雷雨天人们最好待在室内的原因。
1.2 雷电感应给钻井设备带来的危害。①静电感应对钻井设备带来的危害。静电感应主要是针对金属屋顶而言,在雷电释放的过程中,雷雨云会形成电荷,而金属屋顶会感受到与这个电荷相反的电荷,并且这种感应会保持一段时间,甚至在雷电释放完毕后依然存在,如果金属屋顶中聚集的电荷没有顺畅的通道得到释放,就会对屋子内部的人员造成电击伤害。②电磁感应对钻井设备带来的危害。钻井井场的钻井设备受到雷电的危害中还包括电磁感应带来的危害,雷电释放后,会在周围形成很强的电磁场,而一切处于该电磁场中的导体都会受到影响,产生相应的电流和电压,这些电流和电压都极有可能对钻井设备造成影响和损害。③雷电电磁辐射对钻井设备带来的危害。雷雨天中释放的雷电能够产生强大的电磁辐射,辐射的频率从几赫兹到几千赫兹不等,其中,破坏力最强的雷电电磁波辐射频率为5到10千赫。雷电形成的这种电磁波会向四周产生辐射,当冲击到无法承受辐射频率的钻井设备时,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设备损失。
2 如何针对雷电对钻井设备进行有效防护
一般来说,在整个钻井井场内部的所有设备中,高度最大的为钻井架,现阶段国内外所打造的钻井架高度都在50米左右,而相比之下其他的设备再高也高不过这个高度。因此,可以说钻井架是雷雨天最危险的物体,也是雷电最容易击中的物体。钻井架又是工作人员施工时的主要场所,因此对工作人员的安全保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从直击雷、静电与电磁脉冲、雷电磁波和井场接地系统等几个方面来讨论钻井设备防护系统的建设。
2.1 直击雷防范措施。直击雷最容易击中的是钻井架顶部,因此,必须要求所有的钻井井场在井架顶部天车处安装避雷针,并对输电线路和电气线路的连接进行定期的检查,保证线路连通之间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存储易燃易爆油品的油罐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保证在顶板厚度小于4毫米时,必须设置防直击雷设施,若顶板厚度大于等于4毫米,则可自己决定是否设置防直击雷设施。同时,为了防止雷电接地造成连带性影响,必须建立共用接地系统,降低跨步电压,从而减少地电位的影响。
2.2 静电与电磁脉冲防范措施。静电与电磁脉冲防范主要是针对存储易燃易爆油品的储油罐而言的。为了防止雷电通过接地传导将电流传送到储油罐中,必须把储油罐附近的金属工具、不带电金属电器外壳与接地系统相连,避免造成静电带来的油罐起火、爆炸。
2.3 雷电磁波防范措施。雷电产生的电磁波冲击主要是对供电系统、部分检测工具、测量仪器以及网络通信造成影响和损害,这些都是设备的电气化带来的潜在威胁,对于雷电磁波冲击的防范,主要是靠屏蔽的原理,利用可靠的接地系统,连接安全的浪涌保护器,来完成等电位连接。
2.4 井场接地系统的建立。首先采用多重泥浆罐来支持固定系统的电机,接着对控制整个系统的泥浆罐进行可靠的接地连接,那些流动性很强的、处于水中作业的长杆泵电机,要同时布设其接地线和电源线,采取就近原则在电源开关附近接入地网,以防施工人员受到人身伤害。
综上所述,雷电是自然界不可避免的灾害,而钻井工作又是人类开掘能源无法停止的施工项目,因此,在野外偏僻地方进行钻井工作,必须以安全为首,就雷电带来的危害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提前制定出防范雷电伤害的措施,并在第一时间实施防范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贾勇.仪器仪表系统防雷击探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07).
[2]许敏敏,何坤,李希.天然气处理厂防雷击系统应用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13).
篇5
【关键词】通信基站;面临问题;解决方法
0.前言
随着经济的稳步发展,移动通信已进入一个飞速发展阶段。用户数持续增长,移动用户普及率不断提高,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先导产业,并促进了国民经济增长方式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集约型方式转变。作为移动网络的基础单元, 基站是移动运营商业务网投资的重点。然而,近年来在基站选址和建设方面移动运营商面临两难的境地,为了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通信需求,提高服务质量,运营商需要建设更多的基站以不断完善网络覆盖。但随着人们健康、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在移动基站选址与建设过程中运营商也遇到越来越多的关于基站环保方面的投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1.基站建设面临的问题
1.1社会环境
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各地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城市居民区、写字楼、商业大厦等楼宇的新建和道路的建设日新月异,而旧城区改造也会迫使原有的基站拆迁。这些无线环境的变化都会导致无线网络信号的较大变化进而带来通信质量的降低,同时,移动用户数量及业务类型的增多也会带来网络覆盖和网络容量的变化。为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和扩容网络,运营商需要不断增加基站。另一方面,城市建设规划中并未把基站作为必要的通信基础设施预留建设位置,运营商必须与城市规划、市政、环保部门协调,征得他们对建站的支持,再与各类建筑物的业主或土地使用者商谈租用建站事宜因谈判的主动权在业主手中,运营商往往不得不付出较大的谈判成本,尽管如此,符合网络规划要求的理想站点也未必能得到建站许可。
1.2人文环境
人们在对移动通信服务要求提高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加之一些群众对基站辐射缺乏正确的认识,普遍担心基站辐射对人体可能造成伤害,进而排斥通信基站建设。
1.3技术环境
基站历经多年建设,设备集成度逐渐升高,但室外的天线部分几乎没有太大的改进。基于对辐射的担忧,群众对于庞大的天线总是心有余悸。虽然近几年兴起的美化伪装天线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视觉冲击,但因为造价较高且城市规划中无强制性要求,并不是每个运营商都普遍采用。建筑物上的“天线林” 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群众对电磁辐射的担忧,也影响城市景观。
2.解决基站建设问题的方法研究
解决建站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采取多种策略减少或排除基站建设过程中的阻挠,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2.1对站址进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科学合理的基站布局规划是基站建设的前提。考虑业务的发展,在布局规划上应考虑长期规划,建议以满足一年的业务发展需求为原则确定目标站址,实施中再根据年度投资计划逐年按比例推进。鉴于选站的难度和成本逐年上升,规划应以小容量大覆盖为原则,便于后期扩容,即使个别站点难以建成,也可以通过周围基站来解决覆盖问题。同时,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室内综合覆盖系统的建设,紧密跟踪楼宇建设进度,应在楼宇投入使用前建成基站。大型商场、写字楼、办公楼的室内覆盖基站的建设非常重要,解决好室内基站建设可以大大减轻室外基站建设的难度,并可分担较大的话务量,解决深度覆盖的问题。
在规划方案上,对于话务量较高且难以选择基站站房的密集街道区域,应采取多种形式解决,可以考虑以室外型的街道站、光纤拉远以及伪装路灯的方式建设。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各类基站设备的选择及适用场景,配套设备的配置原则及适用场景,天馈系统的选择原则和安装方式等因素。除此之外,在基站规划的投资构成中,除考虑主配设备、天线铁塔、租购建机房等成本外,还应考虑选站成本,因为这部分成本在基站建设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
2.2推行景观化基站建设,降低群众顾虑
景观化基站建设的核心是推广景观塔及美化天线的使用,与基站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将基站铁塔、抱杆、天线进行美化或伪装。景观基站可以有效地改变基站视觉效果,一方面可以降低居民对电磁环境的恐惧,减少建站的外界阻力,另一方面美化天线的应用,既美化了城市, 在申报基站规划时更容易得到城市规划部门和环保部门的认可,又倡导了移动通信绿色环保的理念。景观化基站将是基站建设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的经验表明,景观铁塔及美化天线相比传统铁塔和天线在基站建设中的优势已逐渐显现。应该注意的是,在居民区对天线进行美化伪装的同时,应对天线进行包裹伪装,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施工次数、缩短施工周期,避开扰民时段。
2.3积极宣传基站绿色环保建设理念
事实上基站的电磁辐射水平远低于国家规定的健康水平,群众产生误解的原因是我们宣传得太少或宣传方式过于理论化,缺少直接的感性认识。宣传时应注意采用大众易于接受的多种方式例如与电磁炉、微波炉、电视机所发出的电磁辐射相比,或通过参与测试、体验,或通过专家论坛、科普讲座等多种方式,积极主动地加大宣传力度,使群众充分了解相关知识,消除恐惧心理。另外,还应加强与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沟通,使政府和监管部门加深对网络架构以及基站建设服务于信息化需求的了解,向监管机构提供网络技术和基站建设方面的技术信息,使监管机构了解基站建设中所遇到的困难,争取他们对基站建设的支持。
2.4标准化基站建设,提高建站效率
推行标准化基站建设便于统一建设标准, 便于配套设备的集中统一采购,便于设计、施工的流水化,可有效节约建设成本,提高建站效率。基站标准化应从机房、配套设备、铁塔、设备安装、施工监理等方面形成一整套标准化体系。
3.展望与建议
3G的建设我们还需要建设比2G还要多的多的基站,那我们就需要对基站的建设方向进行深入探讨,同时对设备进行对应的改造。来符合未来基站建设的发展方向。
在建设基站的初期,我们肯定是认为,基站建设在大楼的屋顶上是最合适的。但是现在已经越来越难了,同时协调的也越来越困难。那未来基站从屋顶逐步下地估计是未来的主要方向。
那我们可以分析,3G的频率比较高,覆盖的范围也很小,这样城市中的基站会很多,同时因为室内覆盖的大范围建设。基站的主要覆盖功能就集中在道路和室外覆盖为主了。
那我认为未来基站下屋顶后最好的基站建设位置是,城市中的灯杠,理由如下:
3.1高度够
很多城市中的照明灯杆高度基本符合基站无线覆盖的要求。
3.2数量多
城市中每20米就有一个灯杆。
3.3有电源
都有足够的电源供应。
3.4容易协调
比起分布在不同物业的屋顶比较,协调灯杆只需要协调市政就可以了。
所以未来我们的移动通信基站的设备就要做如下要求:
(1)重量轻。
(2)可以挂在灯杆上。
(3)传输简单。
(4)天线容易安装在灯杆上。
(5)不管是天线和基站都越来越象一个灯。
篇6
关键词:固体矿产区域;找矿技术;探析
中图分类号:P577 文献标识码:A
区域找矿技术属于一门包含了多种学科和相关知识的综合技术,该项技术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了区域内地质主要的成分、主要包含的化学元素以及地质事件发生的情况等方面的内容;还包含了气象学与地质学等相关的学科知识。并且,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找矿工作中对于高科技的应用范围和深度也随之提升,这使得我国该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1 当前我国找矿技术的发展情况
在结合了地理学、地质学的相关知识以及对我国矿产资源当前勘探情况的分析后,得出了有关当前我国矿产情况的信息数据,并通过对这些信息数据的综合利用来对当前我国矿产大致的分布情况进行预测就是最初找矿技术主要的方法和内容。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之后,我国找矿技术已经逐渐拥有了地质找矿和遥感找矿等多种形式的找矿技术与方法。目前,这些方法也逐渐在固体矿的区域找矿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规模,获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为我国区域找矿技术的发展和工作的进行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技术与工作经验。
2 在固体矿区域内找矿的注意事项
由于我国储藏矿产资源的地区的地质环境十分的复杂且多变,所以,要想保证找矿技术可以提升该项工作的效率,就一定要结合地区矿产的实际情况,全面的遵循因地制宜的找矿理念。与此同时在固体矿区域进行找矿工作时,勘探人员需要同该地区工业产业的发展情况、工业结构形式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等因素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的完成在固体区域内的找矿工作;通过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找矿经验和技术来对找矿工作的技术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提升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加大对找矿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不断的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此外,因为不同区域固体矿其矿山的结构以及所处地区的地质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技术人员应该要根据区域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找矿技术,减少工作问题出现的频率,提升找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降低矿产勘探成本。
3 分析关键找矿技术
3.1 航空物探技术
所谓的航空物探找矿技术,其主要就是通过利用航空物探带有的准确性优势,对各个地区,例如,海洋、沙漠和高山区域等,人工不能够测量到的地区借助高空的优势进行准确的探测,并将得到的精确度极高的测量信息数据提供给找矿工作的相关人员让其能够进行数据分析,从而为我国固体矿的区域找矿工作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详细的数据依据。由于该找矿技术有效的避免了一些常见技术的地区限制性,所以,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提升了我国找矿工作的准确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3.2 电磁波勘察技术
从找矿技术的应用范围角度来看,该技术主要适合被用于在一些山区或者是与区域性的地区普查矿产资源。该技术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利用激光和电磁等高科技具有的多参数、多功能以及同步频率的信息数据收集功能,以达到其形成系统数据资料的目的,从而为找矿工作人员提供详细的信息数据支持,并为工作人员确定矿产资源的位置提供数据依据。在工作过程中,该项技术主要是通过利用电磁波来完成勘测地下矿产资源工作,但因为固体矿位于较深的地底,在勘测的过程中,电磁波需要穿过地层较多,所以,其勘测的数据结果会因为受到地形条件的一定限制而产生一些差异。因此,要想提升该项技术勘测结果的准确性,相关人员还需要对提升技术准确性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3.3 地震勘探技术
就目前来看,该项技术主要被用于勘探我国境内一些地形结构相对较为复杂的固体矿区域,因为大部分的固体矿都在地下,且不同矿区地形环境的复杂度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符号呢)这就使得一些找矿技术很难完成在复杂地形区进行矿产资源勘探的工作任务。此时,工作人员就可以根据这些地形区域内地质条件的基本特点,通过对其进行具体的震波情况进行分析和勘察来实现找矿的目标。尤其是金属矿区,还需要以该地区具体分布情况为基础,通过使用最佳的地震勘察波组合形式来进一步提升找矿工作的精确度。
3.4 直接探测矿产技术
该项技术主要是随着我国找矿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型找矿技术。同上述介绍的几种找矿技术相比,该项技术在寻找固体矿区域的过程中直接性更强,其主要是通过对传统的谱激电找矿法进行了全面的提升与完善,以核电磁辐射和发出的电磁等震动波作为提升技术的方法,并与世界上先进的找矿技术手段相结合,从而形成了一种十分先进的、直观性的固体矿找矿技术。这种新找矿技术在固体矿区域内矿产资源勘探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全面的提升我国境内固体矿资源发现的概率,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固体矿区域找矿工作勘探结果的准确率。
结语
总而言之,对固体矿区域的找矿技术和方法进行全面的研究和探析,对于提高固体矿找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当前我国固体矿区域内当前的找矿技术发展情况出发,通过对找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工作要点进行分析,从而针对当前我国固体矿区域的特点以及找矿技术目前的发展情况,提出了适合固体矿区域的几种找矿技术,以期能够为固体矿区域矿产的开发工作提供一定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篇7
1 计算机信息系统面临的主要威胁因素
1.1 计算机信息辐射泄密
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还需要依靠一定的电力设备,而在电力设备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寄生电磁信号以及谐波,这些因素都会产生电磁辐射。将这些辐射的电磁信号有效的提取出来,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就能够恢复这些信息,导致泄密危险。这种窃取信息的手段更加隐蔽与及时。其中辐射发射与传导发射是其中最主要的2种方式。辐射发射就是信息在计算机内部产生的电磁波向外界发射;而传导发射主要是信息电磁波通过电源线以及其他导电体辐射向外界。
1.2 计算机网络泄密
计算机信息系统依靠网络而运行,在网络中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共享性,同时主机和用户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也存在较大的泄密危险。一方面,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中,网络安全问题始终存在,电脑黑客利用这些漏洞等,就会给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窃取信息的危险;另一方面,我国现阶段与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一些计算机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技术窃取国家安全信息。有时在信息管理过程中,没有将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物理隔离,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1.3 内部人员泄密
内部人员泄密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第一,内部工作人员相关知识薄弱,不清楚电磁波辐射会导致信息泄露等,因此在进行计算机信息系统操作过程中,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最终导致泄密事件的发生。同时,在使用计算机网络过程中,忽视了黑客攻击问题,操作中漏洞较为严重,给黑客提供了机会,导致本机上的文件和数据丢失。第二,在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者是相关设备发生故障后,内部工作人员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关的保密制度,做好相关的消磁处理,也没有专业化的检修,导致修理过程中数据被窃取。
2 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技术应用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在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快速发展过会层中,互联网己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技术形式,实现了信息与资源的共享,也给信息保密工作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要求计算机信息系统不仅需要能够满足人们交流、资源共享等需求,同时也应该做好对应的保密工作,保证人们在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相关信息不会泄露。在国家信息安全问题上,很多国家都将信息保护当作是头等重要的大事,在保密技术研发上都投入了很多精力。与此同时,窃密技术也在信息技术发展中得到发展,给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还需要不断的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强化对系统的保密管理,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
3 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技术
3.1 防病毒技术
传统的病毒处理主要是发现后分析,分析后消灭,这种事后处理的方式在信息安全保密工作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从技术层面上来讲,需要在计算机信息系统服务器中安装防病毒功能模块,同时利用防病毒软件定期的检测与杀毒。或者是安装相应的插件,在网络接口处安装对应的防毒芯片。
3.2 信道隐蔽技术
很多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泄漏都是通过信道,因此可以将宽带信道隐蔽,具体的方式有几种:一方面可以再计算机信息系统设计中,尽可能的减少隐蔽性的信道;同时对于计算机测试,还需要对信道实施测量,提升计算机内核的审比叻能。
3.3 谋体介质技术
计算机信息系统泄密介质包括软盘、硬盘、磁盘、光盘等,这些媒介容易被损坏、窃取等,同时其中残留的信息还能够通过一些特殊的处理技术恢复。因此,需要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媒体介质的管理,采用分类标记的方式,根据信息特征、保密级别等进行分类登记,同时在介质中作上相应的标记。
3.4 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安全在技术方式、安全要求等方面都和计算机信息系统极为相似。为了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策略。在技术层面上,可以利用身份认证技术、信息传输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密钥技术等,或者对传输媒介进行安全保护,从根本上保证系统中信息的安全,避免信息丢失或被窃取,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同时,在数据库周边安装警卫系统、警报警戒、出入控制等,提高系统安全防护的级别。在对计算机网络非法入侵的监测、防伪、审查和追踪过程中,通信网络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对应的安全防卫措施。终端用户在访问时,可以通过网络管理的形式,发放访问许可证书和有效口令,以避免未经授权的用户进入通信网络,并且利用密码、用户口令等控制用户的权限访问。在通信网络中健全数据鉴别机制,以预防未被授权的用户对网络数据的删除、插入和修改等。
3.5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主要是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安全技术,在公共网络以及专用网络中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在接入互联网中更是应用广泛。在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设置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就是防火墙,防火墙是不同网络之间唯一的出入口,本身抗攻击的能力较强。从技术原理上来说,可以将防火墙看作是一个分析器、限制器和分离器,能够对内部网以及互联网之间所有活动进行实时的监控,提高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将危险的网络信息过滤,让网络环境更加安全。
4 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安全管理措施
4.1 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制度始终是保证有效秩序的基础。为了提高我国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提高安全管理质量,必须建立与完善我国计算机保密有关的法律法规,同时强化相关的执法力度等,确保相关制度的执行力。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制度建立过程中,需要重视其可操作性与安全性,坚持可持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的原则,避免规章制度流于形式。同时,还需要完善有关的责任制度,将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责任落实到个人,避免内部工作人员因素导致的泄密问题出现,提升保密防护质量。另外,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中保密工作的监督,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抽查,发现问题需要及时的进行处理。
4.2 加强宣传教育
针对我国目前网络信息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还需要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提高全民网络信息安全的防范意识。一方面,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传播形式,加大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宣传,提高人们对网络信息安全的正确认识;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引导民众,让更多的网络用户参与到安全防护工作中,营造一个全民防范的网络信息安全氛围。
5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给计算机信息系统发展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定的威胁。信息泄密的后果十分严重,严重情况甚至会对国家的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造成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信息保密技术,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切实提升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为我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8
[关键词] 三才观; 自闭症; 康复体系
[中图分类号] R4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294-01
康复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自闭症儿童康复也是如此。“天、地、人”是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观,“天、地、人”和则事成。自闭症儿童康复体系,没有可以参照的体系与标准,筹建的过程中,以“天、地、人”三才观引领体系建设,探索建设与发展路径,路漫漫,方向正确,势必有事半功倍之效。
自闭症儿童康复体系之“天”,其一是先天,其二是后天。先天有遗传因素、发育因素、产时因素等,婴儿在呱呱坠地之时的所有因素都可以归结到先天,有的可控,如宫内感染、发育过程中的叶酸补充、产时监控防颅脑损伤等;有的不可控,如遗传等。随着科技进步,对遗传因素进一步研究,可能部分可控,但需要等待。后天指生后的生长发育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科技文化进步,自闭症儿童增多,是事实,显性如环境污染我们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不断在埋单,隐性如电磁辐射、食品添加剂等是否有影响还不知道,但单元式楼房的增加对儿童交流与认知的发展是肯定有影响的。人文社会环境还必须看到党和国家对自闭症儿童群体的高度重视,列入到“0-6岁”抢救性儿童康复项目中,以任务的形式要求各级残联重视并加以研究,这应该是史无前例的。
“地”,生存、生活与发展之地;康复治疗之地。电影《海洋天堂》,电视连续剧《爸爸,别哭》深刻反映了自闭症儿童的生存生活环境,以至于水性良好的母亲溺水而亡、患了绝症的父亲带着自闭症孩子跳海自杀。自闭症孩子的出生在某种程度上是无法选择的,但其生存生活环境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是可以办到的,最难在于人文环境,不受歧视地生存与生活并给予一定的发展空间。其次是康复治疗之地,家长的相关知识有限,社会的关注度有限,即使是儿童专科医院,也不可能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长期关注他们的生存生活状况及康复治疗情况,他们的任务性质是短期有限的,残联康复机构不同,必须依赖或借助党和国家政策长期持续地关注。
因此,残联康复机构在了解熟悉国家政策的基础之上,不断地关注、研究康复领域新动态、康复技术新进展,转化为实用技术服务于康复群体,使其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人”。以自闭症儿童为本。自闭症儿童是“孤独”的,但其生存生活与康复治疗发展空间是不“孤独”的。以自闭症儿童为靶点,持续关注生存生活与康复治疗发展空间,引领其向家庭与社会回归,不可忽视的是靶点周围有很多园,最核心的园就是孩子的父母,其次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再次是孩子的亲友,再次是社会群体,这个群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呈几何级数无限放大!如果不注意并重视靶点之外的群体,无论如何是做不好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工作的。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体系建设,其关键点与难点在于这个群体与体系的建设!
“谋事在人”,自闭症儿童康复体系建立之初,必须考虑“人”的因素,尤其是父母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两环,多数情况下决定康复的成败。建立亲友信息交流室,陈列相关资料如《海洋天堂》、《爸爸,别哭》、《大哥的幸福》等影像资料及相关资料,供亲友观看与阅读交流,定期组织讲座,分享成功康复案例,为自闭症孩子建立强大的亲友支持体系。
“人”的另一个因素还在于建立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乐于奉献,有较高专业素养的专业团队。以“尊重、专业、奉献”为文化引领,尊重孩子、尊重家长,尊重亲友,是交流与沟通的出发点,专业基础是服务的基石,奉献是根本,构建一支强大的服务团队服务弱势群体,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基地建设。亲友交流基地建设,最初选择与认可不是自闭症孩子,而是家长与亲友,建立亲友交流基地是成功的第一步。其次是训练与生活基地建设,结合儿童心理生理特点建立自闭症孩子的康复训练基地,如感统训练室、多感官刺激室、心理治疗室、单训室、音乐治疗室、游戏治疗室等是康复治疗与训练的基础,紧跟国内外康复治疗训练理念,不断改进治疗康复方式方法,是成功的法宝。
篇9
【关键词】普通气象学概论教学;现代启发式教学;创新教学;课程改革
普通气象学概论作为气象水文装备国防生的一门专业课程,它是将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基本方程应用于大气科学研究领域,研究大气中发生的物理过程、解释大气中的物理现象。与其他课程相比,它具有多学科交叉的内容体系、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且对于初学者或非气象专业人员而言,教材章节之间隐晦的逻辑关系难以发现。目前普通气象学概论教学现状是:(1)课时安排较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不高;(2)教学模式主要以讲授式为主,注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且理论知识与学员实际岗位需求相差甚远;(3)学员仅满足于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自我要求不高,以及达成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缺乏学习兴趣和热忱,很少主动去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这与培养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与联合作战需要的高素质气象水文装备人才的目标不相适应。那么如何在课时较少,课程内容理论化较强且较抽象的情况下,提高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进行现代启发式教学,激励学员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促进学员积极思维,并精心设计符合学员认知结构的现代启发式教学流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学以致用与用以促学,培养学员生成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更要掌握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途径,才是关键所在。
一、现代启发式与传统启发式教学的联系与区别
启发式教学法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自我国古代的孔子,西方的苏格拉底开始,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随着社会进步,科学技术传承、创新、发展,人们又赋予它以新的内涵,因此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即“现代启发式教学”。现代启发式教学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忽视和批判,而是继承与创新;它继承了传统启发式教学的精要所在:注重学生主体地位,重视个体差异,启发诱导并因材施教,同时又丰富和发展了传统启发式教学。那么与传统启发式教学相比,现代启发式教学到底有什么创新之处?对比结果[1]见表1。从表1中不难看出现代启发式教学是一种符合现代教学规律的培养教育人的教学思想、原则和方法。它立足学生的认知水平,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注重能力培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会学、创造性地学。借用我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话说“教师的教学,不在于要学生搬去可以致富的金子,而在于给学生点金的指头。教师不是给学生大量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
二、理清教材内容,挖掘贯穿全书的隐晦逻辑
普通气象学概论是研究地球大气中的各种现象及其演变规律,这些现象包括物理的、化学的以及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它实际上是物理学领域中一些最基本的理论或中心理论与大气科学领域的交叉,其中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声学、光学、电学(电荷,电流和电场)、电磁学(电磁辐射与电磁波)和热力学等。课程教材依据学科架构章节安排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教材是根据学科自身的体系来阐述普通气象学概论的主要内容,即熟知的“大气科学+”的结构,物理学的各个基本领域只是其中一个加数,比如“大气科学+”与动力学,简单组合就构成大气动力学基础,注意这里“大气科学+”与“+大气科学”尽管两者模式主体不同,但语义和内涵一致。虽然这种教材章节结构安排能够满足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是考虑到学员的现有认知程度,接受知识方式、特点及困难程度,在演讲式或讲授式教学模式下很容易导致学员为学而学,单纯为完成任务而学的状态。故第一步必须理清教材内容,挖掘出适合初学者从事物外部入手,由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探索知识的隐晦逻辑,然后在这个隐晦逻辑的指引下安排教学内容顺序;并同时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造成已有认知结构与所学普通气象学概论知识之间中等程度的不符合,以维持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形成国防生学员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最佳教学结构。课程内容教学顺序调整如图2所示。可见图2明显区别于图1,它给出了一条气象知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知逻辑。即对于初学者,首先学习和了解气象领域的基本物理量、概念及方程,建立气象专业的相关背景知识和基础概念,这部分内容对应着教材的大气概述章节;在此基础上,学习和研究普通气象学中最简单的科学问题,也就是静止条件下大气状态的变化和平衡规律问题。更进一步,考虑到静止大气不能刻画千变万化的运动大气,所以必须研究大气运动的相关问题,研究大气运动从最简单的水平运动开始,这部分对应教材的大气动力学内容,然后研究大气的垂直运动问题,即大气热力学。在认识这些基本规律后,需要研究导致天气和气候演变的基本物理过程,即辐射过程,对应于大气辐射学。除却以上宏观科学规律外,还需要以热力学和动力学为基础研究云微物理学,它是人工影响天气的理论基础,即在特定的天气背景条件和适当的云物理条件下,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对局部大气微物理过程进行影响,使天气向人们期望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最后,结合大气中的光学、电学、声学等自然现象,阐明其物理本质。综上而言,改善后的教学顺序存在一条逻辑主线,它对初学者认识和把握普通气象学概论课程有重要意义。
三、把握认知结构,精心设计现代启发式教学流程
当前现代启发式教学更多的是一种教学理念,并无固定的教学流程或模式供借鉴,笔者站在非气象专业初学者的立场,依据学员的认知结构,接受知识的方式、特点及困难程度,并结合《普通气象学概论》教学内容提出了一种适合非气象专业国防生学员现代启发式教学理科教学模式,流程如图3所示。它分为情景与意境创设、问题设计与引入、学员独立思考、阶梯式激发、主动获取与吸收、误区与盲区扫除、归纳与总结以及转化与应用8个环节。下面结合课堂教学过程来阐述每个环节的具体应用。1.情景与意境创设: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由此可见,直观展现教学内容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实施的第一步就是结合教学目标,研究教材内容,根据每节课的内容、知识体系和学员起点,创设与当前学习内容相关的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员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和热情,引导学员带着明确的求知欲望进入课堂。例如,在绪论中如何引导学生认识气象学时,可安排学生观看《后天》和《龙卷风》等电影建立学生关于气象灾害的感性认识或通过再现2016年6月24日发生在江苏盐城阜宁地区的强龙卷和2016年9月15日莫兰蒂超强台风登陆厦门等造成较大数量亡人和巨大经济损失的实际气象灾害事件催生学员的学习情感和求知欲。2.问题设计与引入:格兰特•威金斯说:“问题乃是通向理解之门”,即在所创设的情境框架下,依据教学目标选择与当前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专业热点、敏感性事件、事例或课题作为问题设计的核心内容,让学员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问题。例如,在针对地转风问题设计时,引入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发生核爆炸引起放射性物质扩散事例,试问距离切尔诺贝利以东2600公里的哈萨克斯坦会不会遭受核污染?如果会大约是什么时候?通过上述问题的设计与引入,学员立即面临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3.学员独立思考:“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由教员向学员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引导学员独立思考,就是要使学员懂得思考些什么,怎样去思考,如何判断思考是否正确,如何归纳及利用思考得出的正确结果等,即通过“愤”“悱”情境催化,提高学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上例核污染事件,学员需要思考自己应该用哪类知识认识和解决这个问题,以及现在自己是否具备相关知识,进一步刺激和催化学生的好奇心。4.阶梯式激发:对于自然科学而言,通常仅通过学员独立思考较难有效直面问题矛盾,尤其对于一个比较有价值的命题,其内容往往过于抽象或过程太过复杂,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都存在一定的思维难度,因此对这类问题的启发往往最考验授课教员的内功。阶梯式激发正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途径,即将比较复杂的命题分解成若干个难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小问题,对于分解成的每一个小问题独立启发,各个击破,从而使原问题得以解决,并从不同层次激发学员的思维积极性,让学员在类比、辨析、迁移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上面核污染事件阶梯式分成运动学问题、风压定律问题、地转风计算问题,通过3个小问题的解决,原问题就迎刃而解了。5.主动获取与吸收:在实施现代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员结合讲授过程,必须给学生提供专门的机会进行知识“组装”,即综合训练。这一阶段是完成由教员启发转向学员自我启发的关键,是学员由“学会”到“会学”的转换。教员可以通过和学员一起设计“自我提问”,使学员按一定的程序自己提问启发自己,促进学员生成主动获取与吸收知识的能力。6.误区与盲区扫除:在课堂教学中,教员对于学员的思考过程,不能简单仅给予“对”或“错”的回答,而要结合大多数学员对于思考问题的综合反馈,从中发现学员思维过程中的缺陷,然后给予恰如其分的指正。这样,学员才能真正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与此同时,对于学员在思考问题时有意识地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促进学员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例如,实施大气状态方程教学时,试比较在同温同压下,干空气密度、水汽密度及湿空气密度的大小,大部分学生会得出错误的结论,需要教员发现学员思维过程的盲区,并恰当的启发,促进学员理性思维的形成。7.归纳与总结:教员应当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引导与协同学生把现代启发式教学所得到的结果组织成一个可理解的、有用的结论,并把它与相关信息结合起来,纳入到学员的原认知结构中,而且应使学员体会到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增进学生的智力开发,帮助学生获得批判性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8.转化与应用:学以致用,用以促学。转化与应用对现代启发式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环节主要依托任务启发的方式,结合课后习题及前沿热点事件,巩固和提高学员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掌握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如以往在普通气象学概论教学中教员会布置有关专业方面的课程论文,大部分学生结论浮在表面,本环节尝试将学生按单位所在地或工作岗位分组,让学生自行搜集普通气象学在军事装备、业务工作和生活需求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并根据所学知识和查阅文献凝练出科学问题以及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这样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方式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本文主要结合普通气象学概论教学实践,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学员的实际知识结构出发,提出了一种有效进行普通气象学概论教学现代启发式教学改革的思路。总体而言,在理科基础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启发式教学已经是大势所趋,值得在各种不同的课程中去应用和实践。另外现代启发式教学需要耗费教员大量的创造性劳动以及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教员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注重积累、不断总结和逐步完善,特别是挖掘大气科学中高影响敏感事件和前沿热点问题,灵活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10
摘要:会计电算化凭借其高效、自动、便捷、精确、及时等优势正逐渐受到很多会计工作人员的欢迎。可是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认识模糊,电算化基本管控基础非常薄弱、会计电算化工作缺乏相关专业人员指导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的快速发展。本文主要对我国会计电算化在发展过程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发展
一、会计电算化的定义
会计电算化的内涵是:通过使用新型电子计算机的相关电子工具以及信息技术,并将其结合在一起应用到会计工作领域的简单称谓。它的主要职能是使用电子计算机替代财会人员的记账、算账、报账等经济业务,即代替一部分原本需要通过大脑才能完成的对于会计信息的收集、分析以及评判的整个过程。现在,会计电算化已发展成为一门集合电子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科、信息科学以及会计学科为一体的集先进性和实用性为主的技术,不但如此,目前的会计电算化学科也属于财务会计领域所探究的重要学科范畴。
二、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首先,会计制度的调整落后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不能够相互适应。现在使用的财务会计规范主要是建立在手工核算的基础之上,采用会计电算化方法之后,从记账方式、账务处理流程再到会计活动的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方式以及会计档案的保存方式还有存储介质等方面都发生了对应的转变,综上所述一定要依照会计电算化的实际特色,对于财务会计机制做出对应的调节,企业单单只增强了有关软件的实际操作,却忽略了对整体会计制度的构建工作。
第二,会计电算化操作流程存在对应安全隐患。伴随网络经济新时代的到来,在给很多企业带去无限商机的同时,也为企业带去了一些隐患,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下,会计信息在进行传输的过程中就有出现安全问题的可能性。另外,数据信息也存在保密性以及安全性十分落后的现象。
第三,系统内部之间缺乏衔接。因为当下有很多财会软件都比较重视开发账务处理以及报表管理,而对于其他一些类似成本核算、市场预测等功能的开发强度较弱,这使在应对此类问题时,必须先把财会管理的有关数据输出,在进行人工核算之后再重新输入。
第四,会计人员计算机的业务水平普遍偏低。当下,很多单位的电算化工作者都是在过去从事过相关工作的会计人员基础上再经过时间很短的培训而来的,他们在应用电子计算机处理经济业务的过程里,一般都只懂得开机运用财务软件,对电子计算机的各方面知识掌握甚微,假设电子计算机出现问题就毫无办法,可能就会令自己所有的工作成果一败涂地。
三、会计电算化工作发展的策略
首先,增强有关工作人员对于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的深度掌握。具体措施主要是:其一,企业管理层要提升对于会计电算化核心性质的认识。企业高层管理工作者的关怀以及支持是顺利实现电算化的最重要条件之一。其二,要坚决抵制员工之间的不良情绪。鉴于电算化无法规避会为会计工作带去变革,这也就代表着很多人将不得不改变其长期以来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模式。这会导致在电算化过程中充满巨大阻力。要克服这些阻力,最关键的就是要构建通畅的思想沟通机制,开展有关宣传,坚决贯彻执行管理层实现电算化的决心,还要让相关人员真正意识到实现电算化给他们带来的益处,把每个人都转变成为电算化的倡导者以及推进者。
第二,建立健全一整套电算化模式下的规则制度,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内控环境。这些内控制度的构建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其一是不兼容权限一定要分离的原则。就是对电算化权限的严格管控,系统操作员以外的操作人员只拥有操作权限。其二是相互制约原则。增强对电算化系统数据的输入、解析、输出的管控。必须确定好每个管理员、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的职权范畴。其三是安全、保密性原则。安全主要是针对软硬件、文档的安全检查的保护控制。保密主要是对存取权限进行管控,设计多级保密措施。其四是内部防御原则。主要目的是针对有些人容易出现的个人垄断现象,以及对系统管理人员的监管控制问题进行相关预防。所有举措都是订立会计电算化规范法规一定要加以思考的问题。
第三,增强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强度。基于种种原因,很多企业常常只注重软件、硬件的购买以及安装,不重视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但实际上,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是会计电算化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之一。培训方式可以多样化,离岗培训以及在岗培训皆可,目标是:一方面令相关人员知晓并掌握工作的知识以及工作策略,另一方面是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以及使用财务软件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需要引起企业关注的是,对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不定期进行,并综合经验交流,令培训更具时效性。另外,在吸收高校会计电算化毕业新生的同时,还必须设定出一套完整的人才选拔机制,并对其进行不断完善。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 它需要历经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通过宏观策略的引导,微观企业的不断努力,加上积极寻找问题,探索解决措施,总结教训,借鉴以往失败经验,我国会计电算化才会进一步向更深层次发展。
第四,增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以及保密性。具体举措是:其一,为了坚决抵制日益严重的计算机犯罪,国家一定要制定并实施计算机有关安全法律的关联内容,在整个会计电算化领域增强对计算机安全宏观控制的同时,政府主管部门还必须更深层次地完善有关会计制度,对波及计算机安全的违法活动进行制裁,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一个合法化的宏观环境。其二,对于核心的计算机程序必须加以电磁屏蔽,以此来防止电磁辐射以及干扰。构建一套计算机机房管理规范体系,制定机房防火、防水、防盗、防鼠的有关举措,甚至包括对突发事件的紧急应对策略等。其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在操作系统中设立数据保护机构,牵涉计算机机密文件时必须登录户名、时间、使用方式以及使用结果,修改文件以及数据一定要登录备查。系统必须自动识别有效的终端人口,倘若有非法用户尝试登录或错误口令超限制次数使用时,系统需要锁定终端,冻结此用户标识,记录有关状况,并立即报警。
四、结语
大幅度提升人才培训的质量,企业应立足于国际标准,培养或外聘一批高级技术人才,他们可以掌握国际领先技术,精通信息技术,熟练应用会计电算化,促使企业电算化事业由“核算型”走向“管理型”、“智能型”。另外,有关单位应积极支持并组织会计人员为本单位尽快甩账以及为设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岩.会计电算化进程中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3.2.
[2]张雪松.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经济师,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