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专业管理学范文

时间:2023-10-16 17:10: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专升本专业管理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专升本专业管理学

篇1

2014年海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专升本录取分数线已经公布,具体的分数线内容下面将由

海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投档线为170分

需要注意的是,原报考海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琼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且分数在90分(含90分)以上不被原报志愿院校录取的考生,可调剂补报海口经济学院或三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考生可于4月15-16日登录省考试局网站填报调剂志愿。逾期不补报志愿的视为自行放弃。省考试局将根据调剂志愿结果及剩余计划数,按专业从高分到低分给学校提供考生的电子档案。

篇2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3+4分段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

3+4分段普通本科,即中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中职学习3年,经考核进入全日制本科段学习4年,成绩合格,获统招公办普通本科文凭。7年学习期间,由对口试点的中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统筹制定对口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教学体系,系统化培养本科层次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江苏省该项目目前只允许示范学校进行试点,南京晓庄学院与浦口中专和金陵中专分别联合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新的培养模式给中专院校和本科院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顺利衔接中职和本科教育,使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既能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能够在毕业之后迅速胜任工作岗位,使学校的教育达到“首岗胜任,受益终生”的作用,是值得我们中职和普通本科联合研究的问题。

一、南京晓庄学院人才培养定位分析

南京晓庄学院地处江苏省会南京有优越的区位优势,毗邻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最高的浙江、广东、山东和上海等地区,一方面优越的地理优势会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教育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培养的学生就业辐射面也更广,就业前景良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的数量激增,网络信息时代财务管理方式的改变不仅对会计专门人才的培养提出巨大的市场需求,还在教学素材、实践案例和科研选题等方面为南京晓庄学院培养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实践资源。我校经济管理学院调研组成员、院校各级领导经过多次调研得出结论,我校应依据“深化特色、错位竞争、协同培养”的原则进行人才培养,以培养中小型企业及基层金融机构的初、中级会计技术人才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在网络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处理能力。培养方向为具有会计能力和计算机能力的综合应用型的人才,着重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的会计信息系统处理能力,加强学生的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电算化能力。

二、问卷调查

南京晓庄学院商财务管理教研室,在2015年8月期间与江苏航天信息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对使用航信报税系统的100家公司开展了网络问卷调查,主要调查问题为企业需要的财会从业人员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和技能。具体调研结果如下:

(一)企业社会需求调研分析

调查目的:全面了解会计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趋势,岗位分布,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等方面的市场信息,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调查时间:2015年8月5日~2015年8月15日

调查对象:此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方式,选取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的100家大、中、小型企业。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100份问卷,回收9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4%,具体调查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历要求

调查中,当被问及“贵企业对未来毕业生(担任会计工作)的学历要求”时,58%的企业选择本科,这说明大多数企业在招聘会计人才时,不再唯学历,企业更加注重的是应聘者的实践经验。

2.思想品德素质

(1)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调查企业普遍认为:财会职业道德虽不具有强制性,但却是财会人员执业的重要因素。客观、公正、尽职、廉洁的精神,大公无私,诚实可靠,保守机密,严守纪律,坚持原则的基本素质,是做好财务会计工作的保证。

(2)要有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财会人员是一个单位的经济管家,直接掌握财权,每天都要和钱与数字打交道,做到秉公办事,不弄虚作假,营私舞弊,保持自身的廉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倾向,不越雷池半步。

(3)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财会人员只有端正思想,拿出百倍的工作热情,具备主人翁思想,勇于奉献,不怕困难,不计较个人得失,才能克服会计工作所带来的消极不良心理,保持平稳、积极的心境,一丝不苟处理好每一笔业务。

3.业务素质

(1)牢固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财务人员应了解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有关规定,并从严要求自己,做到记账、算账、报账手续完备,内容真实,账目清楚,这是财务工作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关键。

(2)广泛的知识面。会计专业人才除了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外,还应广泛涉猎专业以外的知识,如金融、证券、经济法等。只有广泛涉猎会计相关知识才可能灵活自如地从账本里解放出来,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3)掌握会计电算化。计算机现已广泛地运用到财务系统的账务处理等方面,它将使广大会计人员从单调、繁杂的记、算、报账等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了经济效率。调查中,要求熟练掌握财务软件和Excel等通用软件的占被调查者的91.8%。

4.能力要求

(1)较强的实践能力。当被问及“贵企业认为影响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时,86%的企业选择了实践能力。在当前社会需求量比较大,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应注重对理论的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终身学习的能力。会计的服务对象,核算原则,会计信息内涵都在不断发生变化,要适应这一变化,财务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现代经济学科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头脑,更新自身思想观念。

(3)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企业的财会部门掌握着企业的经济命脉,要与企业各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同时还要与银行、税务、审计等部门联系。因此,财会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社交能力,这种能力直接关系到其工作成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生存发展的机会。

(二)调研分析结论

通过调研,让我们了解到必须在教学管理加强和融入以下方面建设:一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加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三是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四是加强会计专业学生计算机、金融、法律、型管理方面的培养;五是是重视校企合作,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实现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师生与劳动者的结合,教学和生产实际的结合,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符合学校实际的、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依据“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原则进行人才培养。

三、南京晓庄学院3+4联合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模式

(一)财会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

通过调研和各方面的综合分析,确定我校财务管理专业3+4联合培养的培养方向为具有会计能力和计算机能力的应用型的人才,着重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的会计信息系统处理能力,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力争对学生的教育实现“首岗胜任,受益终生”。

(二)财会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

构建“一体、双列、三协调、多层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

“一体”,是指将所确立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理念、专业目标特色贯穿于学生在校的整个期间、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双列”是指人才培养模式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系列”所构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这两大“系列”,既自成体系,又相互协调,浑然一体,相互促进,共同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统一于专业教学计划之中。

“三协调”是指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教学系列内部各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实践性教学系列内部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两大“系列”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协调。

“多层次推进”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校内实验实践课程+校外实践基地培养+专业证书考试辅导及大赛训练”的多管齐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校内实验实践

校内开设了会计手工模拟、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电算化等多门实践课程,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时的实践技能打下坚实基础,基本实现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2.校外实践基地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我校非常注重产学研有机结合,与江宁地税局合作建立纳税服务实践基地,并创立江苏省首家“纳税人学校”。在都邦保险、江苏航信、用友新道、江苏南审希地会计事务所等多家企业建立实践基地。在教材编写,案例收集、课程教学、教师科研、学生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方面有较多的交流合作。构建学生校企合作平台,打造优势互补,业务素质高的兼职师资团队,实现人力资源共享。

3.专业证书考试辅导及大赛训练

篇3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实习;教学成效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3-0253-02

内蒙古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在校四年中要分别进行工程教育、认识实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各个环节的实习。近年来,多次带领学生深入到包头市多家企业进行各个环节的实习辅导。下面就有关内容、成效进行分析,提出建议。

一、实习的内容、目的及成效

1.工程教育的内容、目的及成效。大二学生的第一学期进行为期三周的工程教育,这也是入学的第一次实习,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一年的理论学习后,让学生深入企业,在生产车间进行参观实习,同时要聘请校内外的老师和技术人员开展一些讲座。通过工程教育使学生能够对企业有感性认识,直接面对生产一线,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由于学生是从学校到学校,很少在实际中看见过现代化的生产场面,所以工程教育是了解工业生产的现代化和装备现代化的非常好的机会,能够使学生开阔眼界、热爱专业,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所学理论和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

2.认识实习和社会实践的内容、目的及成效。第四至第六学期分别进行认识实习和社会实践,时间是两周至三周。实习地点是企事业单位管理部门的各有关科室。认识实习和社会实践是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类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可使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和将来可能面向的就业方向有一个初步了解,让学生初步建立起专业概念和专业感觉,获得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学习目标性的增强和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同时使学生对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进行熟悉和了解,消除过去的模糊感和神秘感,是学生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是接触社会的良好机会。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管理工作的性质、内容和方法等等,可以体会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如何将过去学过的计算机知识和经济管理等知识用于企业管理实际工作中。所以这一环节的实习可以学习到学校里无法学到的很多实际管理知识。

3.毕业实习的内容、目的及成效。大学的最后一学期要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毕业实习,也是在校期间的最后一次实习,主要由指导教师根据自己从事研究的情况和实际项目的需要,或者根据学生就业的现实需求,确定毕业实习的工作要求,然后到相关单位进行实习。

毕业实习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一个具体单位情况的了解,提出在毕业论文阶段所要解决的实际管理问题,并经指导教师与所在实习单位的同意,最终选择一个具体问题,即毕业论文的题目,并围绕该问题,进行详细的资料与数据的收集,拟订初步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工程教育基本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因为其集中度高,参观时间短,不对企业生产和管理造成影响。只是在时间安排上有点较晚,最好提前到一年级的第二学期,这样能够在完成第一学期的理论学习后能够尽早地使学生接受生产实际知识的学习,开阔眼界,进而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专业思想基础。

2.认识实习和社会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实习单位不太愿意接受实习学生,因为学生实习给实习单位的工作、生活和环境等造成一定的影响,现在多数企事业单位管理部门的办公空间不是很大,人员较少,工作较紧张,没时间对实习学生辅导,加之实习时间较短,实习学生和管理人员不容易建立良好的师徒式的关系,等双方熟悉后实习时间也该结束了,其实习效果不是很好。第二,学生的主动性较差,不能够主动与管理部门的人员沟通,不能够很好地虚心学习,收集资料难度较大,上手率低。第三,由于在校的几届学生几乎每学期都要进行实习,实习频繁,企业管理部门不愿意经常接收实习任务,所以实习的接收难度加大,要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3.毕业实习由于主要是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单位,实习地点分散,绝大部分是学生回当地单位实习,所以可控性较差,部分学生弄虚作假,开假证明。辅导老师不好考核、监控。

三、做好实习工作的建议

1.建立优质规范的实习基地。实习的首要环节是建立实习基地。企事业单位一般不愿接受非毕业生实习,建立实习基地成为非常棘手的问题。但应该认识到实习基地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的态度。一个管理先进的企业会使学生实习时处于兴奋状态,除能学到更多知识外,还能激发其学习的激情,促进其创新精神的形成;而管理落后的企业只能更多地让人悲观失望,甚至使人感到前途渺茫。高校应该花大力气选择先进、就近的企事业单位作为实习合作单位。如为了保证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得以正常进行,我校与包头钢铁集团公司、北方重工集团、包钢稀土公司、包头啤酒厂、包头工商局、包头晚报社、明浩酒店、富鑫龙商贸、牧神酒业、佳合酒业等一批包头地区乃至全国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实习伙伴关系,并经过较长时间的运行,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合作模式,确保了每次工程教育、认识实习和社会实践的顺利进行。

2.完善认识实习和社会实践过程的安排。实习指导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与实纲拟订实习计划。实习前两周,指导教师与实习单位进行沟通,商量确定实习时间和内容的安排。实习前两天,召开实习动员会,请学院相关负责人做动员报告,强调实习的作用以及实习安全注意事项。进入实习单位后,首先由单位领导介绍企业和本部门情况,并强调企业相应岗位对工商管理人才素质的要求。其次,组织学生听专业人士讲座,指导教师详细介绍与现场有关的理论或管理知识,并根据实习计划提出相应的要求,使学生对本专业本部门的工作流程、部门构成和工作性质等有一般性的了解。最后,将学生分配到科室进行实习;必要时可带领学生去有关生产车间参观学习,由专业人士和指导教师现场介绍和回答相关问题,做到管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

3.严格要求、加强考核。安排好实习流程后,还要制定实习成绩评定办法,对学生的认识实习和社会实践进行跟踪评价,客观地评价学生经过实习后所达到的水平。主要包括,一是现场考核,一般采用现场提问和查看日记的方式考核学生的实习态度和知识掌握程度。二是评定实结报告的质量,包括全面系统性、撰写规范与质量、问题探讨以及知识的总结提高程度等。三是考察交流汇报情况,即对所获取的知识的掌握与表达能力的锻炼与培养进行考查。

4.对于毕业实习的管理。第七学期期末,按照实习计划召开实习动员会,同时发放实习联系单(学院公函),学生凭实习联系单在假期自行联系落实实习单位。实习开始后一周,学生要交回或邮寄回实习单位盖章接受的联系单,指导老师在收到联系单后,对每一个学生的实习单位详细信息及时进行审核整理。在学生联系单位过程中,指导教师和班主任随时关注联系情况,对到时间可能找不到单位的同学,指导教师事先进行指导并帮助寻找落实相关实习单位,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按时到岗实习。实习期间,采用电话检查和实地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指导与监控。在实习结束阶段,与实习单位进行联系,查看学生是否仍在实习的同时,对实习单位表示感谢。学生实习返校后,上交实习手册和实结材料以及实习单位的鉴定表。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评价、实习日记与实结的情况,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会和座谈会,并经过一定的答辩程序,最终评定实习成绩。

四、结束语

由于市场经济对实用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实习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虽然内蒙古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在实习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行逐步改革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胡建华,等.高等教育学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2]田建国.大学生素质教育纵横谈[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3]丁沧海.WTO与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教学纵横,2002,(8).

Teaching Efficiency Analysis of Practicing for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DU Yong-wei1,GUO Wen-biao2,WANG Li-juan2

(1.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Baotou 014010,China; 2.Baotou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er,Baotou 014010,China)

篇4

一、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胜任能力定位的基本立足点

(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纵观当今世界,全球化、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题,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球化的经济需要全球化的人才,学生不仅要熟悉国内的经济环境和财务管理规范,还要了解国际经济环境和规范,能将国内外的相关问题联系起来,明确其差异所在。知识经济要求学生扩展知识面,能将财会知识与经济学、金融、法律等知识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去了解经济现象,寻找解决办法,提高其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学生掌握网络技术,提高信息分析技术与能力。总之,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胜任能力定位,必须紧随经济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

(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

学生的胜任能力与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紧密相关,根据目前的就业趋势,财务管理职业市场准入门槛较高,毕业生就业与会计学专业具有同质性,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能够在就职初期胜任会计岗位的相关工作。根据地方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将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本专业培养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掌握必要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并具备现代经济、金融、管理、法律、会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各类企业(包括金融机构)等营利性组织和行政事业单位等非营利性机构从事财务管理、会计工作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具体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学生主要学习财务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财务、会计、金融管理方法和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生源特点

由于地方本科院校自身的原因,如学校知名度不高、教师队伍水平不强、就业前景不乐观等,在吸引生源方面处于劣势地位。优质生源会凭借自身素质优势进入教育质量相对较高的985、211院校,而相对较差的生源会选择教育质量一般的地方本科院校。近几年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的生源质量下降明显,由于很多大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导致大学四年内的学习质量很难有较大的提升。课堂教学中,面对参差不齐的生源质量,教师很难进行准确定位和因材施教。加上一些学生考上大学后,态度不端正,学习不努力,浮躁、厌学现象在校园内司空见惯,这些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非常不利,也对学生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四)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特点

地方本科院校,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毕业生大多在本地区就业。以2012―2014年为例,我校每年吸引了占35%―42%的外省生源的毕业生来浙江工作,吸引了超过本地生源3―4倍的毕业生来嘉兴工作。从就业的去向情况,企业仍然占据主体地位,考上公务员和研究生的人数基本稳定在毕业生的10%左右。另外,进入会计或税务等事务所、银行、证券和保险行业的毕业生占2012―2014届财务管理专业全部就业人数的10%强。

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对财会人才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但一些单位对学生的专业性要求不太强,它们希望录用的学生既能从事财会工作,还要一专多能,帮助企业从事一些管理工作,如人事管理等。在专业素质方面,要求学生岗位适应快,动手能力强,并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因此地方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胜任能力总体要求应该是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的财会理论知识,熟悉中小企业财会实务,能熟练运用财会信息参与企业管理决策。

二、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胜任能力框架构建

根据调研结果,结合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现实情况,我们认为一个合理的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胜任能力框架,应该包括以下四个基本部分:基本素质与基本能力、一般工具应用能力、财务管理基础能力、财务管理应用能力。在上述基础上再对每一个具体的能力要求细化其培养目标,如财务应用能力下的财务分析能力要求学生能对企业的财务情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和发展前景作出分析评价,为企业制定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具体如下页表1所示。

三、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胜任能力评价测试

(一)评价的方法:常规笔试+综合能力测试

评价方法采用分项考核的方法,即对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测试方法。除笔试外,主要通过面试(口试)、实验操作、案例分析、分析报告等方法进行考核。

日常的课程测试主要分为形成性和终结性两种测试。形成性测试主要包括随堂测试、单元检测;终结性考试即为每学期的期末考试,其主要功能是反馈和矫正。终结性考试在内容分项考核的前提下,实行百分制或等级评价。

面试一般安排在大四进行,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讨论小组,每组5―6人,针对教师事先准备的财务管理综合案例展开讨论,讨论他们自己形成的答案,并就“正确”的答案达成共识。几位评委老师在旁边充当观察者的角色,根据每个参与者的表现进行打分。具体可采用如下流程:

1.自我介绍阶段:由每个学生进行1分钟的个性化自我介绍,以测试学生的仪表仪态、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分值为20分。

2.案例讨论阶段:小组现场抽题后,进行讨论并形成答案,最后由小组代表作总结发言,其他成员可以补充。主要考查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测试学生在组织、合作、语言表达交流、心理素质、及专业知识等方面的表现,分值为60分。

在案例讨论阶段,“同伴教学法”可以作为面试过程评价的一种有效补充,它是用于检验学习者及其同伴对于案例内容的掌握与分析的一种教学策略,简单却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参与。在小组充分的讨论、辩论过程中,形成小组同学间的相互评价,评价结果可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4个等级,每个等级事先规定一个比例,避免搭便车的情形出现。

3.案例答辩阶段:由测试教师针对案例并结合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热点现象向学生随机提问,以考察学生对经济领域敏感信息的猎取与解读,考查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以及针对特殊情境的应变能力,分值为20分。

(二)评价的标准:主要针对综合能力测试拟定

1.日常课程测试。日常课程的考核将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到课率、案例分析报告、习题完成质量、期中考试等内容,一般占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通常采用闭卷考试,也可采用开卷考试、论文等形式。

2.分析报告。实验(实训)报告成绩分为优秀(A)、良好(B)、中等(C)、及格(D)、不及格(E)五个等级,由各指导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验(实训)态度和实验(实训)结果等确定。

3.综合能力测试。由负责测试的老师现场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后,从个性化自我介绍、案例讨论考核、案例答辩考核三个方面10个指标分别打分。测评教师的所有分数相加后除以教师人数得出的平均分,即为该学生的实际测试成绩。另外,学生互评成绩可以作为教师测评的补充。

篇5

论文关键词:旅游管理本科生;综合考察实习;科研素质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科研素质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综合素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虽然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了实践教学的力度,但我们培养的大学生还是偏向于知识积累型,创新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仍不能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旅游事业的需要。特别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科研素质的培养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旅游管理专业的综合考察实习是教学计划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实践环节,其本身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源,学生通过综合考察实习能够获得大量有助于后期学习的知识和经验,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东西也非常丰富,学得的东西既真实又具体,是把教材理论知识与行业实际结合的很好机会。但是,目前我国高校旅游野外实习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引起了旅游教育界同仁的重视。马骏(2005)认为考察实习教学方法传统化,缺乏灵活性和启发性。董志文等(2005)以中国海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指出:以认知性为主,缺少求知性内容,实训基地建设滞后,实践教学内容较缺少细化目标,并提出了野外实习成绩综合考核指标体系。WWw.133229.coM王昕(2007)结合自己长期指导旅游野外实习的经验指出目前旅游野外实习存在着:目标简单化,任务缺乏针对性和思考性;实习主体游客化,实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目的地单一化与高档化,缺乏正确行业引导性;教师保姆化,学生缺乏行业社会体验性等问题。为了充分利用综合考察实习的宝贵教学资源,使综合考察实习价值最大化,克服综合考察实习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认识到综合考察实习中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不仅是提高“野外实习”质量的切入口,更是检验“野外实习”效果的重要标准。

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经过后天训练和环境的影响在人身上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科研素质是素质结构中较高层面的综合性素质,它是建筑在思想品德素质、身心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审美素质基础之上的高层素质。培养科研素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标。具备一定的科研素养,是一位合格的本科毕业生必须具备的素质。

关于怎样培养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科研素质一直是旅游教育界关注的问题。但从公开发表的文献来看,就这一问题进行系统探讨的并不多见。谷冠鹏等从科学研究过程的角度出发,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结构问题作了探讨。本文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综合考察实习的环节出发,就旅游专业本科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二、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综合考察实习过程中科研素质培养的基本内容

旅游专业综合考察实习,是培养学生科研素质的最有价值的教学环节,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科研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科研意识的培养

从心理学角度讲,意识是一种人脑机能,是高级神经系统高度发展的表现,是人的心理对现实生活的自觉反映。科研意识通常是指人在科研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它能将科学感知、思维等心理活动提高到“自觉”的程度。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来说,科研意识就是对旅游管理活动的规律有意识的追求和探索,是运用旅游管理的科学理论指导旅游活动的自觉,是对本科学生未来所从事的旅游管理活动的一种清晰而完整的认识。它既表现为旅游管理本科学生对旅游管理环境的主动适应,也表现为旅游管理本科学生对其未来工作环境的积极影响。在本科生中培养科研意识和初步的科研能力是我们国家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这既有助于巩固和补充课内基础知识,深化专业知识;又将为本科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大大缩短了学生适应社会的探索期。

在专业考察实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最缺乏的是科研意识,学生在考察实习过程中若不具有一定的科研意识,则会缺乏发现,只能是一个单纯的、普通的“旅游者”。因此,在专业考察实习过程中即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科研意识,又是培养学生科研意识的最佳教学时机。科研意识的培养是学生专业考察实习过程中科研素质培养的最基础的组成部分。

(二)科研态度的培养

一个有成就的科研工作者,其成功的要素是正确的科研态度。对于本科学生而言,树立正确的科研态度,既是其人生阶段的好时机,也将会对其未来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考察实习,一般设置在大学二年级的第三学期,是其大学阶段第一次大型的综合野外考察实习,是学生第一次体验离开教室到旅游目的地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方式,他们处于兴奋与高度好奇的心里状态,这正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科研态度的不可多得的良机。

就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综合野外考察实习而言,培养其科研态度的基本内容是:“实事求是,乐于探索,敢于否定,崇尚质疑,严肃认真,谦虚踏实”

(三)科研知识的培养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学习、掌握旅游管理科研基础知识,是保证学生在今后的旅游管理活动中,进行规范、有效、科学的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旅游管理科研作为具体的科学实践,有其特定的研究规范和要求。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必须掌握旅游管理科研基础理论和知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掌握科研知识方面,既有教育者意识淡漠,也有困于教学环境的影响的问题。综合野外考察实习自然就成为学生四年难得的获取旅游管理科研知识的机会。

(四)科研基本方法的掌握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要掌握旅游管理科研方法论,运用经验总结、调查分析、实验研究、个案分析、行动研究等方法,去思考、解决问题,发现、总结规律。就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综合考察实习过程而言,学生起码应该掌握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基本的旅游科学研究方法。长期的考察实习证明,这些旅游科研方法,在考察实习过程中,简便易行,信息量大,真实性强,最有使用价值,深受学生欢迎。

(五)科研能力的培养

科研能力,即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时,在运用科学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中表现出来本领。具体地说,科研能力包括学习、搜集文献资料、获取信息;发现问题,运用已知理论知识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综合分析、推导、设计方案,并动手得出结论等能力。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综合考察实习科研能力的培养,除了在发现问题、调查研究、信息处理、文字表达能力培养外,还必须注重以下科研能力的培养:

1、选题论证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综合考察实习时间长,景点类型多样,实习内容复杂。论文选题是每个学生考察实习前准备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在实习过程中发现问题,选取有实际意义的课题开展研究,学生必须在老师特别是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做好选题工作。在具体的实习中可以进一步确认或修正自己的选题。

2、方案设计能力

培养学生在科研研究方案中阐明课题研究的范围、对象、课题的假设,研究方法的选择,方案的设计等内容。这是课题研究的总体谋划,必须精心设计,以保证课题研究的落实。

3、研究操作能力

学生在实习前必须对自己的选题进行文献查阅,对选题目前研究状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得研究对象的第一手材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并做好研究前的准备工作和研究时的管理工作,从而确保选题研究的质量。

4、资料的整理分析和撰写报告能力

对于在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数据,学生要勤于分类整理,善于分析,不断思考,从而使研究结论真正符合客观实际,并根据研究结论,完成科研报告。

三、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考察实习过程中科研素质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管理者必须强化综合野外考察实习中培养学生科研素质的意识

“教学是主体,科研是龙头”更多地是基于学校与教师层面,几乎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这不利于提升院校的整体水平,不利于培养较高水平的旅游管理人才。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竞争激励,旅游市场和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需求呈现多元化,对学生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深化教学改革,转变思想观念,认清本科生科研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加大科研教学内容和时间,强化通过野外实习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科研兴趣,激发科研潜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院校管理者要积极为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的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创造有利条件,使学生通过综合野外考察实习参与学术科研活动,学到在书本和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增强创新意识,开阔知识视野,强化能力素质。

(二)建立针对学生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的科研管理机构

在学生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机构建立上,应根据院校实际情况,成立学生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的科研活动领导小组,使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活动有序化、规范化、制度化。领导小组可由主管教学和科研的副校(院)长任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任组员,科研部门具体负责管理工作;院(系)成立科研活动指导小组,由科研经验丰富的老师对学生参加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活动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服务,提供指导、咨询和帮助。在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活动管理上,应结合院校实际情况,制定学生综合野外考察实习课题申报、组织管理、指导检查和实施奖励等制度,指导和激励学生开展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活动,对学生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检查,通过正规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促使学生严格按照计划认真开展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学研究,确保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活动有序健康开展。在科研基金设立上,应拨专项经费用作学生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专项基金,鼓励学生通过规定的程序申报科研课题并申请基金资助。改变过去综合野外考察实习成果展仅仅是旅游相片、旅游纪念品等现象,要把学生基于综合野外考察实习而完成的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作为实习的重要成果进行展示。

(三)完善学生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的科研培养机制

在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目标约束机制上,应构建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创新评价体系,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把学生根据综合野外考察实习所撰写的学术论文以较大权重作为学生的科研学分、并将综合野外考察实习科研活动的情况及成绩作为评选优秀学生、评定奖学金、入党、推荐免试研究生和推荐就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科研指导机制上,不仅要加强领导和机关的指导力度,而且要充分发挥教师对科研活动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按照旅游科研特点开展科研工作,传授自己的研究经验,使学生树立信心,少走弯路、尽快上路,并将指导科研活动折算为教学量,记入教师工作量,对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

篇6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观 教师观 学生观

新课程教学已实施多年,新课程理念的宣传与推动也伴随新课程教学一同进行,但综观当前中小学的教学实际,尤其是初中、高中的教学实际,教师给学生的除了课本知识,仍然是大量的复习资料和各种试卷,师生陷入题海,教师教得辛勤,学生学得艰苦,成了解题机器。新课程理念并未能真正落实成为学校、教师的教育行动,实际教育行为与新课程理念还是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这种状况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会存在,改变这种状况的要素之一就是高师院校要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在师资的培养之中,作为新课程理念的宣传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师范专业学生――将来的教师,首先应树立起新课程理念下的三个基本教育观念: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

一、当前师范院校学生的教育观念

当前师范院校的学生,他们中学阶段是在为考试而读书,他们(同时还有我们在职的大中小学教师、幼儿教师、教育主管干部以及中小学生的家长们)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进入大学,如果不对他们进行教育观念的改造,将来他们就可能沿袭从中小学学校与教师身上传承的应试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和教学模式;如果不对他们进行教育观念的改造,他们就可能在知识、能力方面没有充足的准备来迎接将来的工作挑战。同时,他们也是应试教育观念、教育行为与教学模式的受累者,只要正确引导,他们就会有强烈的愿望改变旧观念,接受新观念,反思旧的教育行为与模式,创新新的教育行为与模式。

二、师范院校数学专业学生应树立的数学教学观

传统的数学教学,就是教师以数学教学大纲为指导,依据数学教材,以考试升学为目的而进行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的数学活动。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什么呢?关键在课程。数学课程观决定数学教学观,并决定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度和广度。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是开放的课程,所谓开放,即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其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给以不同的解读,从而对给定的教材内容不断地进行变革与创新,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教师与学生“自已的课程”。因此,教师和学生不是单纯课程的传播者和学习者,而应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这就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具体到数学教学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育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也就是说,数学教育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资源。在这一数学教学观下,教师教怎样的数学,怎样教学生学数学,学校和教师就有较大的自主空间,同时也就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数学理论功底和广博的数学应用知识。

三、师范院校数学专业学生应树立的数学教师观

1.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发者。作为教师,其基本知识能力构成应是: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具有精湛的教学技艺;具有开发教学资源与开展教育行动研究的能力。传统上对教师工作内容限于单纯的传授知识、解答疑难,而对课程的研发,对师生双边活动的研究,对教、学规律的研究都是研究学者的工作,这难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因此,为了使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行动研究更一致,使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教师应该成为也可以成为教育教学的研发者。实际上,只有扎根于学校教育活动,融入于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中并从中有所升华的教育认识成果、技术成果,才可能有普遍的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才可能产生出更新的教育理论,推动教育的更快发展。

2.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这一定位对教师的工作内容、工作空间、方式方法及师生关系都有了新的阐述。传统上,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疑难问题的解决者,教师在台上,学生在台下。而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的,相互交流的合作关系。这种关系对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情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师范院校数学专业学生应树立的学生观

教师的学生观,直接影响到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教学的态度,最终影响到学生个人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1. 学生是发展的人。所谓学生是发展的人,就是说学生的身心发展处于发展的过程。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师要认识并运用学生的身体的、情感的、理解的、思维的发展规律和特点,重视这些规律和特点而开展教育活动。所谓学生是发展的人,就是要认识到各个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学生在各年龄时期学习数学的特点,认识不同性别、不同个性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并认识每个学生均有发展的潜能,从而坚定对每个学生的发展过程的信心,并探索促进其发展的培养方法。

2. 学生是独特的人。所谓学生是独特的人,其一是指学生是完整的人。在教师的眼中,习惯上往往认为学生就是学生。教师应认识到教育行动是人与人的交往活动,是主体对主体的社会活动,受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的双重影响,它是一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我――你”关系,而不是自然科学中体现的“物――我”关系。其二是指每个学生的独特性,每个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及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不能超越学生的独特性,而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性。

3.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构建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于个性的过程。”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观察、试验、猜测、分析、推理、判断等数学思维实践活动。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组织学生去收集数据,去实验,引导学生去猜测、分析、推理、判断。

五、师范院校学生怎样才能树立其适应新课程的教育观念

1. 教育教学理论是指导我们分析、判断教育行为、教育现象,研究教育活动规律的理论基础,师范院校学生一定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掌握了教育教学理论,在教育改革中,才能不迷失方向,才能有自己的作为,做到不人云亦云。教育改革与其他改革不同,教育改革不等于全部否定过去,肯定当前所倡导的;教育改革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继承与发展,扬弃与创新的过程。

2. 加强对数学教育史的学习与研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对外交流的增长,国际视野的开拓,关于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教育的理论必然形成不同的学派。数学教育也是这样,数学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如何因材施教,如何评价过去一定时期的数学教育等等,仍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师范院校的学生只有认真学习中外数学教育史,加强对数学教育史的认识,通过对数学教育的纵向、横向的比较研究,才能形成正确的数学教育史观,有了正确的教育史观,才有可能树立适应新课程的数学教育观。

3. 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要有正确的数学教育观念,除了学习与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与研究中外数学教育史外,就是要开展教育的调查研究活动。由于我们不可能事事都去参与、去实践,所以就要开展调查研究,把广大师生的教学活动及活动中产生的认识上升为理论。如前所述,只有扎根于学校教育活动,融入于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中并有所升华的教育认识成果、技术成果,才有可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从而产生出更新的教育教学理论。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经济学专业;财务管理型;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212-02

厚基础、宽口径培养人才曾是大多数高校追求的共同目标,也曾是被高等教育界普遍认同的一条人才培养的“铁律”。然而,笔者多次参加校企合作论坛,与用人单位接触后发现,用人单位普遍希望高等学校改变宽口径人才培养的思路,压缩不必要的课程,针对企业实际培养企业岗位设置所需的相关人才。

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尺度归根到底是来自于社会。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依据主要是高校毕业生能否很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市场的需求。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经济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吸纳社会劳动力的主要力量,也是本科教学型经济类高校大学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这对高校经济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民营企业机制灵活、机构精简,往往要求一人身兼数职。因此用人上要求知识结构多样化。同时,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规模较小,无力承担较高的人力资源投入,因此用人上还要求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即“拿来就能用”。

在经济学专业毕业生需求的社会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社会需要具备经济学综合知识的高端人才。现实的困境是,经济学专业的大学生进入社会时因为没有必备的基础技能,尤其是财务技能,因而在就业时无法准确定位自己,用人单位尤其是民营企业也认为经济学专业毕业生不如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专业学生。然而,到了一定层次后,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遇到了缺乏扎实的经济学综合知识的瓶颈,无法上升到高端人才序列。为使以理论见长的经济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后具有实务动手能力,培养方案设计时应改革经济学教学内容,增加财务管理、会计方面的课程比重,提出了财务管理型经济学专业建设方向。为使经济学专业的理论功底不因加入财务管理课程而减弱,我们提出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课内不足导师弥补。为此,我们提出了经济学专业改革的“财务管理型经济学专业人才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

一、改进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

“财务管理型经济学专业人才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以“财务管理型经济学人才”为自己的培养目标。“财务管理型经济学人才”作为复合型人才,在坚实的经济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拥有丰富的财务管理学知识,为未来能够成为企业管理团队中的财会专家奠定了基础。“财务管理型经济学人才”应具备未来财务总监应具备的能力:制度设计能力、战略执行能力、价值创造能力、风险规避能力。与之相适应的知识结构包括: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法学、数学、会计学、财务学、审计学、外语和人文知识,具备应有的社交能力。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决定着所培养人才的质量。“财务管理型经济学专业人才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要求改革传统的“理论型”、“宏观型”经济学人才培养方案,紧跟学术和实务前沿,构筑动态的“财务管理型”人才培养方案。在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管理学、经济学、经济法、税法等专业和专业发展课的基础上,逐步设学科入门指导、专业研究方法入门、专业案例研究、ERP软件操作、ERP沙盘模拟实验、税务筹划、管理咨询、财务分析、风险管理、财务危机管理、资本运作、资金筹划、公司治理、智力资本会计、作业成本管理、反倾销会计等专业知识与管理知识结合的选修课程,以此增强学生的职业实务技能。

二、开展本科生导师制

本科生的在校课时是有限的。当财务管理类课程占据了大量的课时后,原有的经济学理论课的课时势必减少。为避免“财务管理型经济学专业”变成“财务管理专业”,我们认为,应该通过两个方面的努力来解决这一矛盾。一是加强多媒体授课频度,提高授课效率,减少各科的课时。二是课内不足课外弥补,对于可以通过自学的基础性、理论性科目,尽量采用本科生导师制这一教学模式来进行知识的传授。本科生导师制的引入不仅能有效夯实低年级学生的理论功底,也有助于这些学生进入高年级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跟随导师亦步亦趋地掌握实务技能。这就是我们所称的实务导师制。实务导师制保证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与导师联系,随时解决学校学习与实务前沿的结合问题。实务导师可以不定期、以不同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包括实习性指导、业务性指导以及创新性指导。实务导师制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务工作相结合,对所学的专业形成感性认识。学生可以应用专业知识协助实务导师做一些具体工作,协助解决一些具体业务问题以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同时为保证教学质量,应在培养计划中设创新学分,鼓励本科生导师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各类经济管理方面的竞赛,开展“竞赛教育”。“竞赛教育”一方面促进参赛本科生的知识结构得以整合、优化,理论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使导师及时了解所指导学生的水平,完善导师对学生的培养。

三、管理与运行机制的改革

本科生导师制的导师同时也是学生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与导师的科研课题结合,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使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成为导师课题的子课题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与优秀率。导师应在学生入学之初,为所指导学生讲授专业研究方法入门,为本科生做好“写”的准备。在各科的课堂教学中,应推广“设问式”教学,改革以书本为主的灌输式教学。“设问式”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专业相关知识和非专业知识的整合和迁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充分发挥管理会计、课程综合设计等课程的知识整合作用。管理会计使学生利用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知识为企业的管理活动服务,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课程综合设计是将学生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专业相关知识和非专业知识进行整合,使学生成为真正的“雄鹰式人才”。日常教学管理中应开展教风、学风调查与反馈,保证“教”、“学”关系良性发展。每学期开学第三周与第十四周进行教风学风反馈,能够及时发现教学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和促进“教”、“学”关系良性发展。为“财务管理型经济学专业人才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奠定良好的教学互动基础。

四、结语

本科经济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外乎服务地方、联系行业、面向全国,培养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的适应新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并具有较强学习能力、交流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为了寻找适合该目标的培养模式与途径,解决高校大众化教育引发的种种问题,比如,经管类专业的毕业生对社会的感性认识不足,不能正确认识自身在社会中地位和价值,对专业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对工作岗位的动手能力较差等;我们结合经济学学科的特点与定位设计了“财务管理型经济学专业人才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该模式以经济学本科专业为对象,以“财务管理型经济学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开设学科入门指导、专业研究方法入门、专业案例、课程综合设计等课程和增设创新学分等为主要内容的培养方案改革,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推广“设问式”教学方式,开展竞赛教育。“财务管理型经济学专业人才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相对于只注重专业知识传授的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更注重在专业意识、专业思维和专业职业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写作能力、社交能力以及快速融入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培养真正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在低年级时,以本科生导师制来培育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宽口径”。在高年级时,以“财务管理型”定向深化经济学专业深度,并通过实务导师制促进人才培养应无限接近真实的市场环境。如此,“财务管理型经济学专业人才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促使一专多能不停留于浅尝辄止的“全才”,解决了人才培养宽口径与专业深度的矛盾,并使人才培养无限接近真实的市场环境。

篇8

[论文关键词]管理科学与工程 选题方向 研究趋势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选题方向分析

近年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发展非常迅速,其中,硕士研究生已成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的重要力量之一。硕士研究生在完成基础课和管理类必修课学习后,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志愿可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物流工程等领域选择研究方向,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学习。

本文依据《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该数据库是目前国内相关资源最完备、高质量、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至2010年11月1日,累积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文献87.5万多篇,文献的来源是全国530多家硕士生培养单位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本文统计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00年——2010年论文选题的主要方向,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输入榆索控制条件。“发表时间”输人从2000年1月1日一2010年10月l8r:t,“学位单位”输人模糊,“优秀论文级别”输入不限,“作者”及“作者单位”输入模糊。第二步,输入内容榆索条件。“主题词”输入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方向,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等,点击“检索文献”。第三步:按文献分组排序方式选择文献。文献分组点击“学科专业”在下拉菜单中选择“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即可。其统计结果如图1:

从图可以看出,物流、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是2000年~2010年管理科学与T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说明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受到信息技术、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影响。出现这种格局的原因是由于信息技术的深远影响和国家的信息化战略已得到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界的重视,并日.在企业信息化、决策支持系统和政府信息化等方面已能与实践很好的结合,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在物流管碑研究方向中,循环经济与绿色物流的发展、以信息技术构建传统物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系、物流系统优化的工具化与工程化、物流金融的合作与创新是研究热点。在项目管理研究方向中,供应商和项目外包管理项目成为焦点,高级管理层更加接受项目管理和项目群管理的价值,在金融危机之后要追求项目的项目组合管理得到重视。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向中,心理契约与员丁绩效、组织公平感与组织绩效是研究热点。

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趋势分析

根据以上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选题向的分析,可以看出:

1、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

由于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管理变革,管理科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管理等方向。信息技术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信息技术的研究包括科学、技术、工程以及管理等学科以及这些学科在信息的管理、传递和处理中的应用,相关的软件和设备及其相互作用等方向。当今世界,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所以信息技术和知识资奉的发展,不仅丰富了管理科学的研究内容,也给管理科学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课题:

2、管理科学与一f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由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生产与流通的变革而产生了如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服务管理等研究领域与-向。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学者在营销与运作的整体优化、多渠道供应链管理、综合物流等方向已做出了重要的研究和应用成果,并且未来一段时间还将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的热点。

3、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向知识经济的影响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作为一种新的资源的观念已经逐渐为人们认识和接受,知识管理成为最为关注的话题。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所以企业必须不断获得新知识,并利用知识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知识管理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知识管理包括几个方面工作:建立知识库;促进员工的知识交流;建立尊重知识的内部环境;把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等。在未来几年知识管理的研究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知识本身的特征;知识管理效益的定量分析;新知识产生知识在企业间的传播机制;个体知识与组织知识的相互作用关系。

4、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越来越侧重系统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用复杂性科学的方法探索管理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复杂系统管理理论基础包括: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从线性到非线性非线性理论,其中的非线性理论涉及到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混沌动力学以及分形理论;从他组织到自组织;从时间的可逆性到不可逆性;从简单性到复杂性;从复杂系统到复杂网络;从硬系统到软系统方法,这里主要指的是钱学森的综合集成方法;从单元系统到系统集成。例如,运用复杂性科学的方法从组织内部的各组元间以及组织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中寻找组织发展和进化的动因和规律,以使组织能适应社会、经济及技术的迅速发展。

5、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向低碳管理方面发展

篇9

户口所在: 广东省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未婚 民 族: 汉族

培训认证: 未参加 身 高: 173 cm

诚信徽章: 未申请 体 重: 54 kg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施工员:,工程监理:

工作年限: 2 职 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实习 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面议 希望工作地区: 广东省,广州,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 所属行业:房地产/建筑

担任职位: 土建监理员

工作描述: 1.在监理工程师指导下开展现场监理工作

2.做好旁站记录,记录好监理日记

3.整理归档日常监理资料

4.负责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A1展馆现场管理

5.负责琶洲保利世界贸易中心E栋45层写字楼现场管理

离职原因: 返校就读本科

肇庆西江水电监理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2009-07 ~ 2010-08

公司性质: 国有企业 所属行业:房地产/建筑

担任职位: 水利监理员

工作描述: 1.在监理工程师指导下开展现场监理工作

2.做好旁站记录,记录好监理日记

3.整理归档日常监理资料

4.负责番禺砺江河(亚运村段)现场管理

离职原因: 就读全日制本科(专升本)志愿者经历

教育背景毕业院校: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最高学历: 本科 获得学位: 管理学学士学位 毕业日期: 2012-07

专 业 一: 工商管理 专 业 二: 工程监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语言能力外语: 英语 良好 粤语水平: 优秀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 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熟悉掌握本专业常用的工程制图,具有良好的识图能力,工程试验方法和工程测量技能;掌握建筑工程结构,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施工组织管理水平。

大学英语四级,具有良好的英语能力;熟悉Windows,能够熟练使用Word,PowerPoint等Office软件;熟悉互联网的应用,能够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

详细个人自传本人勤奋踏实,责任心强, 为人诚恳,积极乐观

篇10

自学考试时间

辽宁营口2020年上半年理论课考试时间为4月11日星期六、12日星期日(上午9:00-11:30;下午14:30-17:00),各专业考试课程和时间安排详见(附表四、五)。2020年上半年实践环节考核和论文答辩的时间由各主考学校确定,各专业实践环节考核课程及时间安排详见(附表六、七)。

停考专业和遗留问题处理

(一)停考专业

1.能源管理(专科和独立本科段)专业自2017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纳新生报名,2020年下半年起不再安排课程考试。

2.会计、会计(会计电算化方向)、护理学、船舶与海洋工程(航海技术方向)、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方向)、法律、日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加工方向)、焊接、视觉传达设计、广告、环境艺术设计、饭店管理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14个专科专业和电厂热能动力工程(应用本科)、数控技术(应用本科)、园林(应用本科)、计算机器件及设备(应用本科)、英语、物流管理、日语、石油工程、机电一体化工程、采矿工程、珠宝及材料工艺学、模具设计与制造、广告学、旅游管理、工业工程和新闻学等16个本科专业自2018年上半年起停止接纳新生报名,2021年上半年起不再安排课程考试。

3.艺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方向)1个专科专业和服装设计与工程(应用本科)、营养、食品与健康、应用化学、机电设备与管理(矿山方向)、电子信息工程和教育技术等6个本科专业自2018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纳新生报名,2021年下半年起不再安排课程考试。

以上停止接纳新生报名的39个专业的专业代码和专业名称不进行调整,仍按照原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报名考试及办理转考、免考和毕业,2021年下半年起停止颁发毕业证书。

(二)停考专业遗留问题处理

停考专业停止安排课程考试后,该专业的考生可按下述办法选择遗留问题处理方式:

1、停考专业中未合格的课程,可选择其它专业中名称和课程代码相同的课程进行考试。

2、停考专业中,尚有二门以下(含二门)理论课没有合格成绩不能毕业的,可自主选择自学考试其它原则上相近专业的相关课程参加考试,取得原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课程门数和学分即可按原专业申请毕业,最后办理毕业时间为2021年6月30日。

3、停考专业中,尚有二门以上理论课没有合格成绩不能毕业的,可按自学考试相关规定转入其它专业参加考试,取得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合格成绩后,按照转入专业申请毕业。

开考专业

专科专业:汉语言文学、英语、连锁经营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文秘、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物联网应用技术等10个专业。

专升本专业: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动物医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视觉传达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市场营销、动画、土木工程、护理学、药学、中药学、眼视光学、公安管理学、社会工作、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自动化、交通运输、人力资源管理、汽车服务工程、学前教育、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小学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会计学、工商管理、工程管理、法学和物联网工程等36个专业。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设置实施细则〉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清单〉的通知》(教职成厅〔2018〕1号)文件精神,我省制定了《2018年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调整工作实施方案》,从2018年下半年起,开考的专业全部调整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清单》(已下简称《专业清单》)内专业,原开考专业不在《专业清单》内的,专业调整后全部取消,并停止接纳新生报考,2021年下半年起停止颁发毕业证书。专业调整对照情况详见(附表一、二、三)。专业调整后,原本科专业“第二学历”专业计划文件已不适用,2018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纳新生报考“第二学历”,不再按照“第二学历”专业计划给新生办理课程免考。

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学、会计学(AB计划)和工商管理(AB计划)等九个专业,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计划中增加公共政治课“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03709)。2019年下半年起报考该九个专业的新生,须考“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03709)。符合《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认定和课程免考实施细则》(辽招考委字〔2009〕21号)要求的考生,可以申请课程免考。

附表四:辽宁省自学考试2020年4月考试课程安排表(开考专业)(点击链接查看)

附表五:辽宁省自学考试2020年4月考试课程安排表(停考专业)(点击链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