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16 17:09: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政治教学案例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政治教学案例分析

篇1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案例分析教学模式新课程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进行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教学模式特有的规范性使教学有法,可操作性使教学直观、容易操作,变量性使教学丰富多样,中介性使之成为连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

初中初中政治课主要任务有两个方面,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觉悟水平和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但是单纯的理论教学,会使课题教学枯燥晦涩,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工作中,

案例分析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形成能力,发展智力而以典型事例说明,解释教材内容,启发诱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教学行为方式。在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今天,初中初中政治课教学应适应新教材的变化,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达到帮助教师教学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而案例分析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2]。

一、案例分析教学模式的作用

(一)提供掌握间接经验,尤其是抽象、概括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学生总是基于直接经验、感性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认识和掌握不能直接感知的抽象、概括的知识。案例分析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直观效果,使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建立在感性知识的基础上,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奥的问题浅显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起着化难为易的作用。

(二)深化认识,促进学生理解事物的本质特点。学生对知识的领会是通过思维而实现的,但只有在丰富、典型、正确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领会事情的本质规律,当感性材料不足或不够典型时,学生通过思维也会理解不能直接感知事物的若干共同特点,但无法分清哪些是事物的本质特点,哪些只是事物的外在特点。教学经验证明,列举具有典型性的实例是促进学生理解事物本质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举例或是以古喻今,或是借物言志,或是以小比大,或是以影附形,具有比附性和生动形象性,因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活跃课堂的气氛。

教学模式是多样的,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如:探求模式、导读模式、讨论模式等,使学习生动活泼,在初中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3]。

总之,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乎,又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陈烨雄探讨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J].现代阅读2012(2),3,73-75.

篇2

【关键词】思想政治案例分析教学法

人们常说教无定法。的确,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去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对于新课改下的思想政治教学而言,同样也具有了多种方法。我们必须提倡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从而使思想政治课教学使学生动起来。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外部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因此,笔者认为,在多种的教学方法中,案例分析教学法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所谓案例分析法就是将教材中的理论观点和现实的某种现象或事件相联系,去分析案例,从而使学生掌握本课所学习的教学理论,以此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那么,在案例分析教学法的实施中,笔者认为,在选择案例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考虑。

一、案例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真正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仍然按照以前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通常会很难理解,认为所学的内容和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联系学生的实际,用学生生活中恰当的事例去阐述书中所学的内容,积极发挥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作用。例如,在讲量变和质变的关系这一原理的时候,我对学生说:“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如果你坚持一天背五个单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样你的词汇量就会积少成多,最终你的英语成绩就会有一个突破,从而达到了质的飞跃。”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这一原理的内容,同时又传授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掌握知识的内容和技能。

二、注意案例的趣味性,从而唤起学生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给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高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还不是完全成熟的时期,又由于政治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所以,有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的内容枯燥乏味,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列举案例的时候,要注意案例的趣味性,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去,自觉地去对问题进行思考。例如,在讲《经济生活》中生产决定消费这一内容的时候,我剪辑了《昨天今天明天》小品中的一部分内容,然后提出设问:“为什么当时老大爷结婚的时候只有一个家用电器――手电筒?”经过学生对这一案例的思考、组织讨论,最后总结归纳,从而得出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这一理论内容。通过分析类似这样的案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掌握了所学的内容。

三、与社会的时事热点相结合,拓宽学生的视野

新课改要求政治教学要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统一,而要实现这三维目标的统一,就需要在政治课教学中做到与社会上的热点问题相结合。通过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认识和解决社会热点问题,从而及时引导学生理解和领会党和国家的政策,使学生在是非问题上坚定立场,具有有明确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整体素质,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富有时代气息,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比如,在讲《政治生活》中《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这一课内容的时候,我列举了这一少数民族的案例,通过对进行新旧时代的对比,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内容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以及针对达赖的做法进行评述,通过分析、讨论,使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的内容,深刻地认识到我国民族政策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又对达赖的行为有了明确的认识,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通过与社会的时事热点相结合,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当今社会所发生的事情,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又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点有个明确的把握,有助于深化、拓展知识。

篇3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5-0058-04

一、引言

虽然实践教学具有不容置疑的理论渊源,并在理工类学科和职业教育类课程的教学中广泛的使用,但直到2005年,“实践教学”这一概念才正式出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方案中。此后,学界便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内容涉及实践教学的内涵和外延、目的和原则、地位与现状、实施与保障,掀起了实践教学发展研究的一个。

可以这样说, “05方案”的实施,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发展的空间。以“05方案”为界,笔者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为探索时期,后一阶段为发展时期。后一阶段与前一阶段相比较,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实现了从“社会实践”到“实践教学”的范畴转化。以前,“社会实践”一直是实践教学的代名词,“05方案”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1]。二是实现了由方法论到课程论的教学转化。传统的实践教学主要是指社会实践,常常作为教学方法、环节而存在的,它源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育法[2],而“05方案”在保留传统优势的基础上,确定了它的课程化意义:“实践教学要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经费”[3];三是实现了从经验到理论的认识转化,以前我们谈“社会实践”主要是基于教学经验,而现在我们则尝试着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上,进行实践教学理论模式构建。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

1.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

第一,教学论和课程论的分野。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的研究视角,有两种观点:一是教学论上的界定,认为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环节、路径、方式和模式。有人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把理论与实际、课堂与社会、学习与研究紧密联系起来的,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自主研究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的多种教学方式的总和[4];有人认为实践教学本质上是一种教学活动[5]。

第二,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相对于课堂教学还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的这一问题,学界也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的[6],二是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基于实践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活动[7]。当然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实践教学的是相对于课堂理论教学而言的[8],对此,我们认为,课堂理论教学也是理论教学,它们是同一层面的概念,没有本质的不同。

第三,狭义的实践教学和广义的实践教学。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目前学界有两种观点:一是狭义的实践教学,是利用社会实践这一空间组织的教学活动,主要是采取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现场参与等形式;二是广义的实践教学,指的是除了进行理论教学之外的所有与实践相关的教学活动方式,它可以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如课堂讨论等,也可以体现在课堂教学之外,如研讨专题报告等。

狭义的实践教学主要是指社会实践,作为对传统范畴的延续,这是符合“05方案”本意的。然而经过几年的研究实践,学界大部分倾向于把实践教学作广义的理解,笔者认为主要的原因在于: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广义的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包容性和操作性更强,而且在理论上也没有障碍,特别是能够解决一些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如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实践教学的参与问题等,如让每个学生都直接参与社会实践,在目前的情况下,依据现有的条件是力不从心的,广义的实践教学则能够轻而易举地解决这样的问题。

2.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外延

相对于实践教学内涵理解存在较大的差异,关于实践教学外延的理解,总的来说比较一致。

有人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现的目的上来划分,实践教学可分为以思想教育为主的实践教学;以服务社会为主的实践教学;以培养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时空来划分,可分为课堂上的实践教学和课后的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9]。

有人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体行为过程划分,可分为体验型实践教学、践履型实践教学、研究型实践教学。有人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内容的范围上划分,可分为单项性实践教学、综合性实践教学。有人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内容的表现形式上划分,分为显性的实践教学和潜性的实践教学。当然还有诸如根据实践的方式不同划分的自我实践和社会实践及根据实践的环境而划分的现实实践和虚拟实践等。

三、实践教学的地位、目标、原则和理论支撑

关于实践教学的地位,目前学界大致也有三个观点:一是补充论;二是辅助论;三是互补论。“补充论”主要是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理解的,如有人认为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完善,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辅助论则是从教学环节上来理解,如有人认为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辅助环节;互补论则突破了主从论的观点,认为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组成部分,是有机的结合体,双方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中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0]。前两种观点虽然也强调实践教学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重理论和课堂教学而轻实践教学的认识,总的论调还是主从论,现在学界一般是倾向第三种观点。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原则,学界的研究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是基于一定的视角,略有不同。从目标上讲,总的来说包括: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教育目标和成才目标[11]。关于实践教学的原则,也是大同小异,主要有两种:一是四原则论,有人把实践教学的原则概括为,选择方式的针对性,教学目标上的实效性,教学内容的时效性,资源整合上的立体性[12]。也有人认为是参与的广泛性,时间的连续性,组织的可行性,实施的有效性[13];一是三原则论,即实践求发展原则,制度化和规划化原则,主体性原则[14]。

关于实践教学的理论支撑的研究,可分为两类:一是对传统经典理论的继承和发扬,这主要包括理论联系实际认识论原则和“知行合一”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二是对现代教育思想的借鉴和移植,代表性的有两种理论:第一种是主体间性的理论,提出了由主客体二分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转向[15];第二种是建构主义的理论,提出依据大多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建构教学体系、营造教学环境,借助有效中介实施实践教学[16]。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学界研究细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认识上的局限。表现在:一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认识不清,使其要么在特殊中虚化,要么在一般中迷失;其次是将实践教学仅仅定位在社会实践上,限制了实践教学的内涵和外延,使实践教学的方式停留在“走出去,请进来”,局限了学生广泛参与的空间,三是对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问题认识不足,没有找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适应的、学生可广泛参与的实践教学方式[17]。

课程上的难题。“05方案”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标准”规定了实践教学的学时与学分,实现了实践教学规范化,但要将这些政策文件物化为校本的教学计划而不流于形式,道路还很漫长。

教学上的难题。如实践教学时间和空间、实践主体覆盖和在实践过程持续性不强等难题。

体制上的难题。第一,现有的教学管理体系依然不能完全适应实践教学提出的实际需要;第二,实践教学面临人力、财力资源有限和实践基地不足的“窘境”;第三,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也有待形成[18]。

综上所述,如果说随着认识的提高,课程性的难题可以迎刃而解的话,后两个难题则尤为困难。

五、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

如何开展实践教学,使之真正成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和有力的支撑,这是实践教学研究的另一个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纵观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两种倾向,具体表现如下:

1.围绕模式的创新来研究实施实践教学

第一,对一种或几种实践教学形式进行专题研究,寻找创新的载体和范式。有人以“问题学习”的实践教学模式为例进行了专门研究,提出“问题学习”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实现流程:一是理论假设,二是目标指向,三是程序设定,四是策略创设[19];有人从研究性教学理念出发,专门研究了课题研究、案例研究和自主研究的实践教学模式[20]。有人专门研究“自主考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21],有人提出递进交叉式的实践教学模式[22]。

第二,从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进行实践教学创新。有人认为实践教学模式首先要搞好顶层设计,制定计划和大纲。其次,抓好“三个结合”,在“总分结合”、“点面结合”、“条块结合”的基础上构建实践的教学模式。最后,落实“三关”,建立科学评估指标体系,即制度关、过程关、检查关[23]。

有人通过学分制来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推进建设。所谓学分制是指建立在选课制基础上以学分为计算单位的社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它以自由选课制为基础,以导师制为保障,以项目招标制为有效途径,以社会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多种社会实践方式为载体,以保障机制、交流评价机制为重要补充。其基本理念是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整齐划一向教育模式的多样化方向发展[24]。

2.围绕课程建设来研究实施实践教学

有人根据课程特点,实行分合结合、多种形式互补的原则来安排实习、实践,以缓解落实实践、实习基地难的问题,采取“就近”原则,充分运用本地、本校的实践教学资源,以缓解经费紧张问题合理设计“两课”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统一组织安排,“两课”实践教学必须以一定的时间作保障[25]。

有人在借鉴、吸取国内外相关研究和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出以课程专题调研为主线,以问题式、参与式和研究式教学为特点,以学生团队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以自主学习、过程教育为重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26]。

还有人根据从不同的课程研究实践教学模式,如“形势与政策”课的“123”模式,即需要“明确一个宗旨、选择两种渠道、搭建三个平台”[27];“概论课”的第一课堂、二课堂、三课堂的立体式实践教学模式[28]等,有人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的整体性思路出发,重点探讨了研究性实践教学的模式。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学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呈现出一种良好的态势,由过去单纯的经验介绍、理念探讨和方法研究到现在的课程设计、体系构建和模式创新,实现了由教学论到课程论的双转移,这标志着实践教学课程化渐渐走向规范和成熟。

六、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与保障机制

教学评价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难点问题,特别是实践教学的评价机制,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表现为短期与长期,局部与整体,潜性与显性的特点,再加上实践教学本身的时间空间的变化多样,致使教学管理的难度加大,对学生的评价也会变得复杂,目前学界对这一问题研究不多,但其中也不乏闪光点:

有人借用美国学者米斯提出的评价的九项指标来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并特别强调确定的内容和课堂化是评价的基础,认为课堂化的评价标准是知识的连续化和高级化;课堂组织的论坛化的程度;班级化的程度[29]。

有人在对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模式进行批评的同时,提出发展性评价,并认为发展性评价的有效性取决于能否构建起教师发展的动力机制、发挥标杆作用的引导机制以及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保障机制等三项核心机制[30]。

有人在总结和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业评价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多方合力和动态计分法。所谓“多方合力”指的是学生、教师和辅导员三方共同参与学生学业评价活动;所谓“动态计分”就是根据学生的理论成绩与三年的实践成绩滚动记录,并最终形成该课程学生的学业成绩[31]。

有人提出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应由看“成绩”向看实际表现转变,由定性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转变,由单向评价向“双向交流”转变[32]。

总之,由于实践教学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的趋势,教学评价也体现出结果性和过程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关于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学界的研究基本上是一致的,没有什么争议,总的说来分为两类:即硬件保障和软件保障,硬件保障就是人、财、物等方面的保障;软件保障就是指机制、体制的保障。如有人总结了五大机制,即组织机制,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工作机制,基金机制等[33]。

七、结语

当前的研究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对什么是实践教学,如何开展实践教学等重点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有益的、开拓性的探索,但从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这一角度来看,这些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实践教学内涵研究的精度、深度、广度有待提高,判断实践教学的标准模糊,往往是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实践教学在内涵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泛化现象。二是对实践教学的难点问题研究的不足,实践教学的瓶颈尚难突破,抱怨诉苦的多,提供措施办法的少;经验介绍多,创新实践少,教学模式多,质量分析少,短期临时的措施多,长效机制的少等,有些内容泛泛而谈,大同小异,甚至是重复研究。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下一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思路应在借鉴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建设的基础上[34],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整体性的构建。所谓整体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是在课程论的基础上,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看作一个整体,从系统思维的角度,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全面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性质归属、目标结构、内容安排、路径选择、方法更新、队伍建设和管理体制等要素,并对实践教学的结构进行系统性的设计,形成一个整体性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我们认为这是必要的,第一,的整体化研究的成果,为实践教学的整体研究提供了内容保证。第二,实践教学的整体性构建能有效地配置资源,解决实践教学的难题,突破瓶颈;第三,实践教学的课程化、学分制,为整体性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构建平台。第四,实践教学整体性建设是实践教学进一步完善的需要。

参考文献

[1][3]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组编.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16.

[2] 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36-337.

[4] 吴绍禹,刘世华.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及环节[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5):166-168.

[5] 宇文利.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与教学的几个问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3):35-38.

[6] 李瑞清.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操作程序及其管理机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7):130.

[7][12] 柳礼泉.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41,56-57.

[8] 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演化及其基本特点[J].教学与研究,2007(2):5-11.

[9][11] 李松林,李会先.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6(7):53-57.

[10] 李 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若干问题解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3):31-32.

[13] 孟宪东,高 东.应用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104.

[14] 叶山土.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哲学思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7(4):15-19.

[15] 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53-361.

[16] 周 芳.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2):35-36.

[17] 刘世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局限及对策论析[J].教学与研究,2008(4):87-90.

[18] 符惠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条件保障机制探讨[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4).:96-99.

[19] 何勇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构建[N].光明日报,2006-8-7(6).

[20] 任者春.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理念与创新[M].济南:齐鲁书社,2006:77-82.

[21] 陈再生.论自主考察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J].思想政治理论导刊,2008(12):86-88.

[22] 杨国辉,李文斌,彭朝阳.思想政治理论课“递进交叉式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中),2009(10):62-63.

[23] 冯 玺,李 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教育论丛):152-154.

[24] 王学俭,李永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机制创新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7(2):37-40.

[25] 熊晓燕.加强“两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4):133-134.

[26] 郑 洁,代金平.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45-47.

[27] 余精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思想政治理论导刊,2009(3):97-99.

[28] 黄 信.《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123”立体模式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09(10):72-74.

[29] 王祝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及其评价[J].思想理论教育,2008.15:67-69.

[30] 高鹏怀,马素林.发展性评价: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绩效工具[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75-79.

[31] 刘建涛,韦筱青.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学业评价的理论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10):114-117.

[32] 李景山,张 影.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重在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07(2):51.

篇4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中政治教学;应用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中政治教学理论性较强,学生在学习中很难对政治概念进行理解。而案例教学方法正是针对这一现状,以实际案例为教学典型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政治决策的理解,这是教育改革中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政治教学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知识。将与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是高中政治教学的重点方向。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想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对问题分析透彻,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论认识。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能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科教学充满色彩与活力。

2.促进教学改革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采取案例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课堂理解,还能促进高中教学的改革,是教育体制发展中的新举措。在新课改中,以人为本教学观念能够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局面,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主体地位。而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教师能够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实施教学,正是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案例教学分析

(1)“走进国际社会”案例法教学分析

在进行实际的案例分析中,教师需要采取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实行案例教学,而在“走进国际社会”的教学分析中,由于是国际范围的社会案例分析,大部分教师对国际形势侃侃而谈,该种方式中规中矩,但是却不能加深学生对国际社会的理解与感悟。要想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想办法拉近国际社会现象与学生的距离,如可以从我国社会现象进行分析,然后沿着我国与国际社会相衔接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该种分析方式不仅易于使学生接受,还达到了较好的案例分析效果。

(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案例分析

首先教师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对于实际案例的选择,要与我国经济发展相衔接。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上海世博会,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基点,在向学生普及世博会内涵的同时,展现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上海世博会的盛况,引导学生切身感悟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2.教学讨论

在该环节中,教师对课堂中案例进行引入,如果案例内容较多且复杂,教师应先梳理案例内容,灵活运用多媒体,在课前向学生展示案例中的主体内容,以免学生政治课程学习中跟不上进度。在多媒体的案例介绍中,案例展示不仅需要具有独特的文字解释,还需要加入一些漫画以及实际现场视频以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而在实际的案例讨论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政治问题的引导,教师不能在学生进行案例讨论中指导过多,会对学生的问题思考带来干扰。在学生进行问题的自主归纳总结中,教师的简单指导能使学生豁然开朗。学生进行案例讨论中,应该注重书本中所学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并伴随着课堂讨论的逐层深入,逐渐摆脱掉琐碎的引导性问题,实现问题的深入探讨。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案例讨论,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3.教学总结

教学总结在案例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是对政治教学的反思和分析,同时也是对学习新知识的指引。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科学地进行知识归纳与总结,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在教学总结中进行问题反思,梳理教学中的难点,获取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反馈的信息,并对错误之处进行改正。此外,对于案例教学法进行课后反思,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整理思路,使学生能够多角度思考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与视角,还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感悟。

参考文献:

[1]张姣.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篇5

民族高校作为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人才的综合性普通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民族地区培养具有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宗教观,投身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建设,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的历史重任。民族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来自我国的一些边疆民族地区,由于受自然条件、历史因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教育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他们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加之他们从小受到民族风俗习惯的熏陶和影响,保持了一些浓厚的民族风俗习惯,形成了特殊的民族文化心理,具有明显的民族性格和人格品质特征;他们从小受到宗教的浸润,严格恪守着一些民族禁忌戒律,具有明显的宗教信仰特征。因此,民族高校必须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业、生活、语言、认知、心理和文化等方面的特殊性,因材施教。民族高校的《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案例教学也应如此。近年来,在民族高校承担着少数民族大学生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的《原理》课积极尝试运用案例教学,毫无疑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原理》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说服力、感染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理论的视野、提升了学生运用理论的境界。但是在民族高校《原理》课进行案例教学毕竟是一种全新尝试,由于教学实践经验的不足,对民族高校案例教学特殊性研究不够并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在教学实践上,一些教师机械地套用其他学科案例教学的做法,致使民族高校《原理》课案例教学未能发挥出其应有的教学效果。民族高校《原理》课案例教学既与一般普通高校有共同之处,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特殊性突出表现在案例教学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案例的选择原则上。本文拟就民族高校《原理》课实施案例教学的原则进行探讨,以期提高民族高校《原理》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民族高校《原理》课案例教学应体现的教学原则

基于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考虑,《原理》课实施案例教学应体现以下教学原则:

1.主导作用原则

主导作用是指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发挥组织、引导和启发的作用。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案例教学就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在民族高校。目前民族高校《原理》课案例教学中对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的理解存在两种片面的认识:一种是教学中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动性,套用传统教学中的主客体关系,忽视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另一种是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案例教学效果难以发挥出来。笔者认为,民族高校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因素是教师正确把握教学层面的主导作用。在《原理》课案例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扮演导演、教练、催化剂等角色。具体讲,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案例教学前,作为导演,教师应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案例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包括设计教学案例显现方式、板书、课堂讨论计划与题目、结束语等环节,尤其是课堂讨论计划,如开场白、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小组讨论、小结以及时间分配等细节工作应周密安排。作为教练,教师应指导学生查阅、搜集与案例相关的资料,给予方向性指导;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个轻松和谐、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自由讨论的学习氛围。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还应起着催化剂的作用,通过一个又一个提问启发学生,鼓励学生去思考、争辩、做出决策和选择,把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问题展开,逐步达到教学目的;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归纳学生发言的基本观点,对学生讨论中提出的观点进行精彩点评,指出学生讨论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以及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的问题。

2.主体作用原则

主体作用原则是指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做学习和行动的主人。案例教学作为一种集启发式、互动式于一体的教学范式,要求学生在案例教学全过程都应发挥主体作用,成为案例学习主体,扮演着演员、运动员、合作伙伴等角色。案例教学前,作为演员,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安排认真阅读案例及相关资料,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启迪并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分析研究案例,针对问题提出对策,撰写发言提纲,为案例讨论做好充分的准备;小组或班级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一方面,学生应珍惜难得的发言机会,主动表达自己的见解,相互辩论,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能力等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作为合作伙伴,学生还应善于听取他人的见解,汲取他人的新观点,完善本组的方案。案例教学后,学生应总结案例分析过程中的学习经验与不足,根据案例分析报告的规范要求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适度性原则

目前民族高校《原理》课教学中最突出问题是内容多、理论性强、课时少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素质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新编《原理》课教材内容多、理论性强、课时少。由“05方案”与“98方案”课程体系比较表可知:与“98方案”课程体系相比,《原理》课综合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并吸收了科学社会主义相关内容,课程内容增加一倍多;《原理》课教材力求既突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又不局限于三个组成部分,从整体上阐述的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而《原理》课中的每个原理都是有着厚重的历史背景、理论渊源,都是由抽象的概念、严密的逻辑推理构成,都是从经典著作引导出来的,因而具有很深的学理性;《原理》课内容增加一倍多,理论性增强,但学时却由94个学时减少到48学时。另一方面,相对于普通高校大学生来讲,民族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弱,加之长期接受讲授教学训练,缺乏案例教学文化的熏陶和技能训练。因此,民族高校《原理》课案例教学必须坚持适度性原则。一是案例教学课时分配要适当。民族高校《原理》课应以理论讲授为主,案例教学为辅,90%的课时用于理论教学,10%的课时用于案例教学。二是教学案例数量宜精不宜多。

二、民族高校《原理》课教学案例法的案例选用原则

民族高校《原理》课案例教学在选编案例时除遵循普通高校《原理》课案例选用的典型性、思想性、整体性、时代性等原则外,还应突出以下原则:

1.贴近性原则

民族高校《原理》课教学案例选择应从三个方面体现贴近性原则:一是要贴近民族学生实际、贴近民族学生生活、贴近民族学生思想。二是要凸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成功案例。三是要挖掘民族高校丰富的校史资源。民族高校大都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新生入校时校方都会将介绍本校的发展历史作为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校史上的杰出校友、学者名流和重大事例都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并为学生所熟知。如能用这样的案例来阐释相关的原理,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更有利于对民族大学生加强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和祖国观教育,让他们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篇6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的定义

我们现在研究的“案例教学法”主要指由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兰代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最早应用于法学教育中,后来被广泛用于医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中,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深受学生的欢迎。所谓的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学者使用案例,以团体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增进成员间的交流,引发学习者思考,并给予成员真实状况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1]。

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曹炳志、高丽娴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案例教学法,就是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把真实事例或虚拟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使学生通过自我研究和探讨的方式,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一种反映,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2]。戴艳军、杨正德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就是运用基本立场和观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案例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学方法[3]。张德航、王国良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是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和任务要求,通过案例及案例分析,阐释抽象的理论和知识要点,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实践活动[4]。

综合而看,学者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的定义比较趋同,都着重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要紧紧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否则就顾此失彼。其次,学者们都意识到案例教学法的重要载体是案例,适合案例的选取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先决条件。同时,指出案例教学法的终极价值目标指向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意义

曹炳志、高丽娴认为,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理论知识。案例教学法将书本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更清晰、更深刻地把握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造能力;案例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情景设置,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从而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5]。

肖建杰认为,首先,案例教学能够很好地满足和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案例教学法正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这一教学目的和宗旨。其次,案例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目标的重要措施。应用案例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师生共同分析、探讨、争辩,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再次,案例教学能有效激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活力,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6]。

刘惠、王安平认为,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将理论知识由“虚”变“实”。案例教学法采用的案例大都来源于社会实践,在运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将“虚”的理论通过“实”的案例变得明确、具体,变得容易理解和接受。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将学习内容由“死”变“活”。案例就是将“死”的知识与“活”的现实联系起来的桥梁。此外,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将学生地位由“客”变“主”。案例教学法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影响的客体变成积极主动学习的主体[7]。

张德航、王国良认为,首先,案例教学法增加实践性环节,体现素质教育。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较好地弥补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沟壑,它借助案例,以理论的观点方法为指南,在实践中求得实际问题的解决,促进大学生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其次,案例教学法增强了教与学的自主性,推进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讲,案例教学法能使教育者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促使自己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与学的关系、教学价值观等一系列教学论思想发生显著的变化。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是一种从他人实践中获得认识,即接受学习的方式。但同时它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式学习、发现式学习、探索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再次,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增进自觉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认知和发展思维的能力,而且好的案例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包含潜在的教育因素。案例教学既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又为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提供条件[8]。

可见,学者们都充分认识到把案例教学法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势所趋。首先,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僵化等问题,使教学陷入困境,学生不愿学也不重视,无法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而案例教学法的引入,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其次,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在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力,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实现。此外,案例教学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即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变成学习的真正主人。

三、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学者们都认识到案例教学法的意义所在,但是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杨惠民认为,一是精当教学案例相对匮乏。精当的教学案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而典型性、规范性、思想性、教育性俱佳的教学案例仍然比较缺乏,远远满足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多样化教学需求。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资源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及时充实、更新能够反映时代精神变化和社会向前发展的内容和素材,但目前更新速度较慢。三是教学案例呈现方式单一,案例教学互动性优势发挥不足。由于教师和学生对案例教学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不够熟悉,其结果是案例教学互动性优势发挥不足。四是尚未形成完整的案例教学理论体系和培训体系[9]。曹炳志、高丽娴认为,首先,案例选择不当。在实际案例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由于对基本理论把握不准,选择的案例与教学内容脱节,影响教学效果。其次,案例内容和呈现形式较单一呆板。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不下工夫搜集和挑选案例,反反复复就是雷锋、焦裕禄等几个人的案例。这些事例虽然很典型,但学生会产生重复、老套的感觉,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再次,案例使用过多。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讲课为了渲染案例的效果,过多地使用案例,顾此失彼。最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达不到通过案例促进、深化理论学习的目的[10]。

戴艳军、杨正德认为,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普遍采用案例教学还有很多问题和困难。第一,案例编写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前提,教学案例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案例教学效果的强弱。但收集、编写高质量的教学案例,批改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可能大大增加教师的工作量,让教师不堪重负。第二,课堂组织学生讨论案例,教师进行案例点评,增加了教学难度,对现有教师素质是一个比较严峻的挑战。第三,投入不足的问题不容忽视。案例教学要求人数规模适中,为保证学生充分交换意见,班级规模以40人以下为宜。班级规模的缩小要求有更多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投入。第四,不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特点不同,对案例教学模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11]。

季士强、肖鹏英认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对案例教学法的误区,需要我们及时辨明并加以改正。误区一:案例教学就是举例子。误区二:案例教学就是案例的教与学。误区三:案例教学就是学生的案例学习[12]。

可见,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困境,在于缺少合适的案例。合适的案例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因此案例的开发显得迫在眉睫。同时,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存在误区,如把案例教学法等同于举例子,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对案例教学法的探索。此外,缺少投入。如在案例的开发上,在教师的培训上,以及教室的硬件方面,等等。

四、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戴艳军、杨正德认为,第一,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应该更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方法改革,增加投入。第二,建立专业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资源开发中心和数据库,以及采编、投稿、使用和管理办法,形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配套的案例资源管理机构和机制。第三,加强师资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师资队伍,不断提高教师对案例教学重要性的认识,组织案例教学能力,以及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责任感。第四,注重学理支撑,提升研究水准。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方法的研究,及时总结、积累、交流案例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案例教学质量和水平。赵平认为,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其次,处理好案例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法之间的关系[13]。

张翠云认为,首先要选取有价值的案例。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吃准吃透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深刻领会教学内容的实质,紧紧围绕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其次要处理好案例与理论之间的关系。切不可把案例教学等同于案例讲述,沉醉于单纯的情节叙述,使课堂教学有故事会之嫌,案例只是手段,最终目的仍是理论知识的渗透。再次注意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得到启发。教师在呈现案例后,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提出启示性较强的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14]。

曹炳志、高丽娴认为,首先,应恰当选择案例。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应当着重把握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注重典型性和正面性。第二,注重真实性和时效性。第三,注重案例的趣味性和地方性。其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师要有对案例教学实施过程的掌控能力,对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进行追踪和整理,对案例讨论的点评总结方面。再次,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一方面,我们要避免案例使用越多越好的思想。另一方面,要正确处理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的关系。运用案例教学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但其不是万能的,在实际教学中要与其他教学方法搭配着使用[15]。

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注意事项方面,大多学者都意识到首先应选择恰当的案例。处理好案例与教材内容、案例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同时加大对案例的开发力度。注重师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组织案例教学的能力。

篇7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之下,为了更好地教学,为了更好地培养高中生的“三观”,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政治教师应该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了教学方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的运用。

1.利用兴趣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教学法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一种以直观教学为出发点的教学方法。

因为升学压力的影响,往往使得教师在高容量紧张地传授知识,而学生在被动地接受知识,双方都觉得教和学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双方都把教学看成一种负担。思想政治课内容有较强的政治性、理论性和抽象性,这就更加使得学生觉得政治课枯燥无味。在这种情况下,谈成功的教学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我们政治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尽量从生活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素材,再结合课本内容,把课本上枯燥的内容融入到生活知识中,使学生上课容易听懂。也可以在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课适当选用视频,播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案例、新闻,再结合课本知识讲解,这样可以避免政治课的枯燥,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动力。

2.利用案例分析法,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的方法主要是指,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日常生活中重组或虚构的案例,让学生分析,从而达到解决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得政治课堂生活化,让政治课本知识回归于生活,同时也达到了政治基础教育的目的。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教师选择的案例来源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重组或虚构,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拉近了课本和生活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和现实之间的问题,帮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相关信息的分析,理解本书很难理解的教学内容,回到真实的生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运用案例分析法教学,学生可以根据情况提出不同的观点和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也是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一种最佳方法。

3.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法,增加课堂容量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化教学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我们的教学课堂,多媒体教学是最常用的。多媒体教学就是应用文字、图像、图形、动画、声音等各种信息交互传递,增加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多媒体的合理应用,可以使课本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本内容,而且还可以增加课堂容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如:制作动画、使用直观的实物教学等,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容量。

4.运用活动教学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活动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来组织教学活动,设置阅读、小组讨论、查资料、游戏等各种教学形式,让学生自己通过听觉、视觉等来获取知识,得出结论。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对知识往往是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非常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活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讨论、阅读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中学到知识。

高中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比较好玩,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针对高中生的性格特点,运用合适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地去探索,去总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等。所以,在高中阶段,这种教学方法都是非常必要的。

5.运用问答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问答法,是指教师按照教学要求,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方式来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问答法在以前传统教学中就经常用到,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学生答不上,不能批评学生,而应该引导学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比较,从而得出最终答案。并且在备课时,就应该备学生,哪些问题提问哪些学生,教师心中应该有数,简单的问题问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难的问题问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赖俊明.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07.

篇8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案例教学法;实践

政治教学是高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宣传先进思想、提高学生思想觉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做好高中政治教学效果的质量控制工作具有良好的实际意义。但从当前政治教学过程来看,由于政治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思想上,并涵盖经济、哲学、政治等诸多内容,学生不易理解,对教师而言,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掌握高中政治知识点内容成为现阶段教学的重点。本文将以此为背景,对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进行分析。

一、案例教学法定义与特点

目前教育界对案例教学法尚无统一定论,但《教育大辞典》在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后认为:案例教学法的实质就是对社会某种现象进行分析的教学方法,在方法应用中,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案例,最终提出案例的解决措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传统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十分明显,它通过融入故事(案例),给予学生启迪,达到触动学生心理、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1]。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有助于知识从“虚”变“实”。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整个教学的关键就是“融入故事”,教师通过选取社会上的实际案例,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将原本抽象的概念知识变活。而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必要的引导,使学生能快速掌握知识。(2)能进一步彰显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在应用案例教学法过程中,全班级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与案例有关课题的讨论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保证学生在整堂课中的有效参与,体现了学生在政治教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的策略分析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就是要对案例进行相应的控制,并围绕案例展开教学。本文认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需要从以下几个流程做起:

1.精选案例

作为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案例的选择会对整个教学产生深远影响,因此要重视对案例的选择。一般在选择案例过程中,要保证案例满足以下条件:(1)案例具有真实性,所选择的案例均来自于生活时间,是可靠的第一首资料;(2)案例具有典型性,具有鲜明的普遍意义,能反应相关层面的问题。在精选案例过程中,需要根据上述问题进行选择。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相关内容教学为例,这单元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2015年我国两会为案例,通过播放与两会有关的视频,让全班同学对我国的民主政治生活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了解两会的基本内容、所要传递的思想等。通过选择这种时间跨度不明显的案例,既能引发学生的注意,也能逐步唤起学生对2015年两会内容的记忆,进而能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中。2.案例讲解在选择案例之后,要对案例进行整理与讲解。对教师而言,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的讲解要具有准确性,能言简意赅的明确案例的内容。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适当的地方设置问题,在保证学生能进入案例情境的同时,也能不断对案例内容进行思考,避免因为一味的“听”案例而影响教学。同样以两会案例教学为例,在案例讲解过程,教师通过多媒体音频、课本知识等,简单向同学介绍2015年两会的基本流程。在案例介绍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今年两会召开的时间是什么?基本流程又是什么?(2)两会的主体思想是什么,请概述;(3)在两会召开过程中,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是如何行使自己职权的,请概述。在案例讲解过程中,教师通过案例讲解与问题提问,保证了案例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入,为达到教学效果奠定基础[2]。

3.案例讨论

对教学案例的讨论就是对之前案例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总结,在这一阶段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案例问题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发现、寻找案例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在案例讨论环节中,教师应该重视以下几个问题:(1)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环节中,勇于表达自我的认识;(2)要重视对学生思想的引导,时刻以先进的思想知识武装学生头脑,保证讨论方向;(3)要对讨论结果进行评价,保证学生能对案例进行深入思考。在案例讨论环节中,教师可以将全班级同学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对案例问题进行分析。在同学讨论环节,教师要走下讲台,听取每组成员的讨论过程与结果,针对小组中不愿意发言的同学进行鼓励,并要求全小组成员给予这名同学鼓励,使其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要求小组组长将讨论结论记录下来,并写的记录薄上。在统计全班小组的讨论结果后,教师再对全班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通过教学,学生能更加清晰的认识本次讨论的不足,并得到了参与课堂知识分析的机会,进一步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点的认识。

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能有效解决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在更多地区进行推广。对高中教师而言,在未来教学中要重视对案例教学法策略的讨论,通过优化教学策略,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雷:生活点滴我留意——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实践探讨[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4,32(5):86-87.

篇9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一种心灵的教育,一种直抵学生灵魂深处的教育,所以传统教学的说教、说服、说理等教育手段仍占有很大比重,这才能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引入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整合,要选准整合点,抓住整合切入时机,让抽象的概念和枯燥乏味的原理在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下变得灵动和活泼,引导学生在接近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感悟、体验知识,掌握内涵,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成熟和健康成长。如“财产属于谁、留给谁”一课,在讲解有关的法律条文或法律规定时,就比较适用于传统教学的讲授,这样的直面的讲授更体现法律的严谨和公正,也有助于免除其他干扰,不遗漏法律任何细节。当然在此基础上,初中政治教师也可以应用思维导图软件制作一个财产所有权层级逻辑关系思维图,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财产所有权等相关法律条文。针对本课的教学案例,就可以充分发挥Flas软件的优势,把有关财产所有权的案例图片做成一个个小情节动画,让学生更清楚地分析案例的来龙去脉和案例所隐含的细节,帮助学生了解公民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教育学生要尊重别人的权利,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总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只有合理处理好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关系,相辅相成,才是更好地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服务,全面提升学生政治综合素养。

2切实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整合素养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教学的整合效果不仅是与教师的教学相关联的,还需要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首先,信息技术整合的资源可以通过初中政治教师收集整理、加工处理,最终以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形式出现。这种课件形式可以是单机版的,也可以是网络版的,不论哪种信息技术整合形式,都需要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信息技术综合素养的提升,这样才能面对功能强大、资源丰富的整合平台而得心应手地辅助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活动,增强教学效果。否则,思想品德教师操作能力弱,只能望“机”兴叹、望“图”兴叹,感到无所适从。其次,作为思想品德课堂的主体,在网络信息技术整合环境下,乃至家里更自由的大整合观下的自学环境下,都需要学生能够搜索、下载、分类、整理、筛选、处理所需要的教学资源,这些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也正是现代新一代学生的必备基本信息素养。否则,没有学生的配合,即使再精彩的思想品德课也是独角戏,会留遗憾。最后,在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整合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密切配合,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信息整合效率,共同提升整合资源的辅助效果。教师要做好引导,学生要做好配合,这样才能把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且毫无刻意表现之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提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

3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拓展思想品德教学空间

初中思想品德是对学生的终身心理、道德的教育,仅限于教学课堂上的信息资源呈现和辅助,不足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眼界,深化课堂知识并灵活应用,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健康发展。因此,初中政治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挖掘相关联的知识案例,丰富所学思想品德知识内容。同时,教师也要提供灵活多变的网络资源或平台,让师生、生生在开放、绿色的网络学习教育空间里畅所欲言,让师生之间变为“零距离”,师生交流变成情感沟通和心灵交流,有效拓展思想品德的学习空间,大大提升思想品德教育质量。如“财产属于谁、留给谁”一课,教师可以留一个财产纠纷的案例作业,让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如QQ群里交流讨论。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网络上查询财产所有权的相关知识,拓展一下思索角度和案例分析思路,带着对相应法律条文的疑问在百度里查询获得解答。学生通过相互讨论交流,不断辩论和观点同化,逐步形成一致的案例分析结论,这也达到了课后信息技术整合空间的教育教学效果。其实,这种形式的网络学习研讨教育空间,已经广泛应用到各学科的课后网络学习教研中,笔者也深深感受到这种信息技术整合形式的优势,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这种课后的网络学习活动,这对于提展学生知识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有知识内容,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和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力,增强教学效果,大有裨益。

4巧妙应用信息技术整合,弥补学生生活体验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很多案例分析和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示范、模拟作用,可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情融合,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想品德活动当中,受到深刻教育,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财产属于谁、留给谁”一课,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个精典案例,然后引导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原告、被告、证人等,进行一堂“模拟法庭课”。这其中有很多环节都需要多媒体课件及时呈现新的案例审判提示和下一步的辩论“机关”,让学生由刚开始的思路不明确、条理不清晰到表达流利、辩论激烈,犹如身临其境般体验财产所有权案例的背景原因和结论,掌握此类法律条文应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同时,也让学生明确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财产继承权,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要尊重别人的权利,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既要享受权利,又要自觉履行义务,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5结语

篇10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组织和引导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060-03

近年来,案例教学作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方法,引起广泛关注,“从总体上看,生搬硬套管理学、法学、医学等学科案例教学理论和模式的痕迹依然浓重”。[1]如何成功运用案例教学,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输”与“导”的有机结合,本文拟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特殊要求,科学地组织案例,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教师由传授者变为引导者方面,阐述如何加强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引导。

一、案例的选择要“抓大放小”

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一元性和导向性的特点,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一个好的案例应该具备真实性、时效性、完整性的特点,应该具有讨论的焦点和矛盾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行为选择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案例的选择上,不能只为讨论的需要而选择有明显大是大非问题的案例,必须做到“抓大放小”。这个“大”就是有正确的导向和具有规律的特征,这个“小”是学生身边的一些与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抓住“大”可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放开“小”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1.案例的设计。案例的价值在于真实而典型,通过一些有代表性、全局性、真实性的案例供学生分析研究,总结普遍规律,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案例的设计应紧密围绕学生所关心、熟悉或者感兴趣的学习、生活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思想敏锐,胸怀远大理想,勇于自立自强,乐于接受新生事物。他们关心社会民生,关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关心党风廉政建设,关心国际风云。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注重国内与国际的结合,注重宏观与微观的结合,真正在充分说理和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这样的案例学生才有兴趣去做,才能保证案例教学完成的质量,才能引起共鸣。

2.案例的选择应注意三个关系。首先,案例与教材的关系。案例选择与教材是密不可分的。案例教学不是不要教材,恰恰相反,而是必须遵循教材,因为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基本依据,案例是为教材所阐述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服务的。[2]教材本身具有科学性、知识性,案例具有直观性、生动性,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激发学生自觉地阅读教材、理解教材,达到科学性、知识性、生动性的统一。因此,既不能脱离教材运用案例,更不能用案例代替教材。其次,案例与学生的关系。教学案例应能反映同类事物的一般特性和普遍规律,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教师把精心准备的案例交给学生,把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带到课堂上来,把抽象的理论换成具体生动的事例,开展讨论。这些问题应是尽可能符合学生的口味,能让他们感兴趣的热点、焦点、身边的问题和所学专业有关的问题,把单纯的理论讲授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学生亲自参与讨论和分析,更容易学会自觉地运用所学理论去认识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做到理论指导实际,理论联系实际,进而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真正成为大学生终身受益、真心喜欢、毕生难忘的课程。最后,案例与专业的关系。教学案例的选用,要突出现实性和针对性,最好能与学生所学专业、学校所属地域、行业有相关性的案例,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利于他们理解问题,消除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只会讲大道理不信任心理,让课堂变得鲜活起来。案例选择要把握好难度和尺度,太难,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太简单,则会失去讨论的意义。

二、理论讲授要“穿插其中”

理论讲授要“穿插其中”,即通过案例把课程中抽象的原理、概念具体化,把其置于一定的实际情境之中,使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表现,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的同时,也使学生恰当地掌握这些原理、概念所具有的特定含义和意义。

运用案例教学切忌“为了案例而案例”,或单纯为了吸引学生眼球而使用案例,而应单将理论讲授“穿插其中”。与其他课程案例教学不同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不能脱离理论而独立存在,离开理论的案例教学,往往会导致讨论与课题内容脱节或背离,不但无益于教学实效的提升,甚至会严重削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吸引力。以“概论”课为例,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面对“改革”二字,大学生都不陌生,总能点燃激情,获得关注,但涉及“改革”的理论,教材依次从三个方面阐述改革的动力:革命、社会基本矛盾、改革,其中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理论性强,涉及知识面广,单纯从理论到理论,讲述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始终,是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从信息传递的模式上看,是单向式的,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容易造成理论的空洞化。如果运用案例“为什么要改革?”,以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亚洲四小龙为例,引入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3]达到深化理论认同的目的,在深化价值认知基础上,“将一个一个学生思想政治理论问题的个体性错误意识‘否定’掉,”[4]统一于所倡导的理论建构,促使自觉地把作为行动的指南。在案例教学中理论讲授“穿插其中”,它们既层层深入,又环环相扣,保证整个案例教学沿着一定的方向展开,形成从理论出发,有理有据,启发思考,开展讨论,使学生看到理论和社会实践的关系,从而增强深入理解和学习理论的自觉性。理论讲授要“穿插其中”应坚持三个原则

1.依据理论准确。任何一个好的案例都必须依托于坚实的理论基础,必须从马克思主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中吸取养分,将其强大的逻辑力量通过雄辩的历史和现实案例有效地融入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

2.阐释问题有据。案例教学应遵循从理论出发,有理有据。在进行案例分析时,不是提出观点,而在于如何支持这一观点和如何领会、实施这一观点。无论是对待历史问题还是现实问题,无论是对待理论问题还是对待实践问题,都应持之有据,而不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案例堆砌上。

3.穿插思路清晰。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通过梳理理论脉络体系,抓住重点,分析难点和疑点,寻找问题的支点,结合学生发展的兴趣点,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在案例教学中理论讲授“穿插其中”,不仅是鲜明的对比、强烈的震撼,而且使案例与教学内容丝丝入扣,让教学过程显得干净利落、简洁明快。

三、关键环节要“点评总结”

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案例的学习获得正确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如果缺乏正确的指导,案例中的结论未及时点评总结、“答疑释惑”,会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反作用。[5]因此,“点评总结、答疑释惑”对于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至关重要。

1.教师要发挥正确引导作用。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它不仅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更注重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的作用。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的结论和答案必须是确定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气氛,又要掌握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不是放任自流。在引入案例—分析案例—自由讨论等一些列教学环节中,教师始终做到控制讨论(辩论)的主题和情绪,注意把学生的注意力、兴奋点牢牢地吸引在案例上,掌握讨论的方向,保证讨论范围不偏离主题,还要巧妙处理案例讨论中的冷场和僵局,做到热烈而不混乱,有序而不死板,使案例交流互动有序进行并持续深入。

2.关键环节要“点评总结”。案例只是引子,关键是教师的点评总结。在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撰写案例报告之后,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思想火花及内心深处的真实思想,结合教材相关理论进行归纳总结,既充分肯定学生讨论中的科学分析和独到见解,也要指出其中的不足,澄清模糊认识。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是一种比较适合大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的教学方法。只要正确组织和引导,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惠民.现场案例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新模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4).

[2]郑琼梅.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C]//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