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期的心理辅导范文
时间:2023-10-16 17:09: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孩子叛逆期的心理辅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心理健康;辅导;中学生;班主任
根据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在班主任工作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学生心理潜能,这对于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学生的心理疾病,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有重要作用。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点进行学生的素质教育。
一、亲近社会角色,为孩子们营造积极的心理场
在当今这个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归根结底是人的精神、人的心灵的问题。怎么解决?靠法律吗?笔者认为法律解决不了,军队也解决不了,还是要靠教育,靠千百万教师,靠成千上万个班主任。
作为一个初中阶段的班主任,我认为这一时期是学生发展成长最急剧、最不稳定、最叛逆的时期。一个好的班主任一定要依托学校,竭力通过社会途径对正处于生理心理骤变期的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心理场,从而让学生能正确认识社会,明辨是非,健康成长。
(一)亲近警察,理解什么是法律法规。邀请派出所、司法所等有关部门人员到校给学生做法制报告,带学生去“少管所”去听现身说法,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获得知识、受到震撼,起到警示作用,从而明辨是非,驱除金钱至上、好逸恶劳的不良心理。
(二)亲近成功者,理解什么是奋斗。邀请退伍老军人、社会成功人士到学校演讲,忆苦思甜,说成功路,行报国志,让学生受到熏染,懂得守纪明责,感恩回报,不再处处以自我为中心。
(三)亲近劳动者,理解什么是勤劳。现在学生大多娇生惯养,很多都没有体验过劳动的苦乐。因此我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实际,观察访问工厂村企,让学生亲身参与家务农活,体会劳动的甘苦,认识到劳才有获,劳者才能生存,劳动是人的本分。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生活本领和生存能力。
学生通过参加以上的体验活动,明辨是非,明确目标,明白了如何当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班主任营造积极的心理场收到了效果。
二、走进孩子家庭,指导家长做好家庭心理疏导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促进孩子人格的形成。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也应该能带出一个优秀的家长团队,因此我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家庭,进行家访,与家长合作,共同为孩子们构建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的重点是品德教育,习惯培养,成人为本。我和家长相约做到一下几点: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做事学习习惯,保障孩子成才。牺牲高分,也要养成良好习惯,这是孩子成才的有力保障。
(二)营造和谐理想的家庭环境,促进孩子成才。宽容孩子成长中的失败,允许孩子犯错误,把孩子当作孩子;把自己当做孩子的朋友、智囊、助推器,而不是孩子的主宰、主人、代行器。
(三)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成才。天生我人必有才,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方法得当,每个孩子都可以成才,都可以优秀。方法不当,再多再浓的爱也无济于事,甚至成为孩子成长的毒药。
(四)形成教师、家长、学生三位一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班主任、学生、家长成为朋友,互相倾听,多包容。构筑学生内心的安全。
三、班主任一岗双责,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一个初中生三年学习中最直接的管理者、责任者是他的班主任。一个班的班风、学风的形成取决于班主任的管理。在目前条件下,接触学生、了解学生、指导学生最多的教师是班主任。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老师,更是学生的心理辅导师。
(一)让心理辅导活动走进课堂。心理辅导活动就是以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专门活动。班主任可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和心理辅导活动结合在一起,也可以与班会或其他班级集体活动或团体活动结合在一起。也可以通过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进行。
(二)让经典著作进入学生生活。阅读名人传记、名著佳作,让学生在榜样的熏陶下,感知更广阔崇高的人生,让心灵得到沐浴,使心灵更强健。班主任培养起学生读书的习惯,相当于在每个学生心中安下了成长的助推器。
(三)让悄悄话构建学生和老师沟通的桥梁。有些学生内向,不敢咨询或主动找老师帮助,班主任就以这种暗中往来的方式去帮助他们打开封闭的心房。班主任可以接受学生的悄悄话、便条、信笺,班主任更宜主动给学生写便条、便笺,嘘寒问暖。大爱可无疆,能融化心灵的冰墙;大爱无痕,可润物细无声。
四、构建自助体系,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陶行知老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叶圣陶老先生也说:“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让每一个学生拥有心理健康自我调节的能力,才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虽然学生有其局限性,不过当今时代的学生毕竟思维活跃,知识面宽,独立性强。班主任应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完善和调整心态,让大家教育大家,让学生帮助学生,这样心理健康教育会更有效果。常见的方法有:
(一)给自己写信,教孩子们学会关怀真实的自己。班主任、语文教师可以日记、周记、月记形式定期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写信。既可以完成自我反省,也可以实现自我教育,自我调整,当然也方便老师因材施教。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着自己长大。
(二)表演给自己看,教孩子们学会反思。当班主任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某种不良的倾向时,因势取材,编一个情景剧,让学生合作表演,在表演中完成角色互换,明辨是非,心理成长。这种方法为学生喜闻乐见。
(三)找朋友帮忙,教孩子们学会互助。我们都有这样一种经验,学生叛逆家长,叛逆老师,但他们不叛逆同龄人(朋友),他们之间往往心贴心,无话不谈。班主任要做好媒介,指导、组织学生互助,这样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有效的。
篇2
青少年的成长是一个充满着神秘感的过程,青春期是身心巨变,成长的关键期。到了这个时期,青少年生理的突变和心理的多变,使得他们有时情绪显得混乱无序、喜怒无常、甚至会有一种恐怖感。多疑、嫉妒、自卑他们的心理被轮番袭击。这个时期,身心变化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烦恼。青春期健康的教育显的尤为重要。了解自己身体的生理变化,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是我校青春期健康教育的两条主线。下面是近年来我校在青春期健康教育方面几点做法小结:
一、学年初有计划,学年终有总结。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每学年初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中青春期健康教育计划是重点内容之一,并且有明确的要求和安排,年级组青春期健康教育计划是以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计划为依据,结合年级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相应计划,班级青春期健康教育计划则根据学校和年级组的有关要求,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计划。计划体现青春期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总结验证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二、资源整合,家庭、学校、社会三联动。作为联合国卫生组织授予的健康促进金牌学校。我们充分利用健康教育所,疾病控制中心,社区街道等社会力量,为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收集更多宣传学习资料和学习参观培训机会。在各类健康主题日之际,积极与社会联合组织“青春期生殖健康图片展”、“防毒防艾主题教育”、“健康教育征文漫画活动”、“拒吸第一支烟做无烟下一代签名活动”等。通过短信平台,家访,校园网络,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渠道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家校联动共同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三、学校进行青春期健康教育多形式多渠道。充分利用晨会、午会广播、校园网络、校报校刊、校园网络、板报、宣传橱窗、班会、课堂等多渠道宣传教育。除此之外,每年一次的科技节和校园文化艺术节也注重穿插相关教育。多渠道的宣传也给多形式的教育创造了条件。校医的《健康知识》专题讲座,班主任组织设计开展的“如何看待早恋”、“男女生如何正常交往”、“爱情与友情”等主题班队课。专职心理老师《考而不死视为神》等考前焦虑心理辅导讲座。《青春期健康》讲座主题教育录像收看等。四、课堂渗透青春期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科德育作用,课堂教学教育中渗透青春期健康教育,尤其是体育、音乐、美术、社会、语文、科学等课,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求,突出其青春期健康教育教学目标制定。这是我校在近年来及今后德育工作和学生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开拓发展方向。也是学校德育工作提倡全员德育的切入口。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形势,结合新课改标准,学科渗透德育,应该作为德育工作实效性体现的有效途径。我校坚持全员德育的理念,在全体教师的培训学习会上积极提倡和灌输这一理念,同时经常性向全体教师开展学生心理辅导的培训等讲座。促进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的稳步发展。五、心理健康教育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大亮点。在新的形势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老师掌握心理辅导的方法,及时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已成为一名成功的老师必备的条件之一。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备受学校重视,心理专职曾鹏老师本身也是一位钻研兢业型教师。作为在嘉兴已有一定知名度的曾老师,在校内多次为教师,学生,家长开展心理辅导方面的专题讲座。同时联合教科室、德育处一起利用课余时间研究课题,如《青春期叛逆心理和家庭教养方面的研究》,《住校生生活适应性问题的探讨研究》等。在心理专职老师的带领下,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应该是起步早,理念新,意识强,见实效。学校心理辅导室给很多青春期遇到困惑的学生,给家长教育孩子遇到迷茫,给老师遇到问题学生束手无策时给予及时的指导点播和帮助。曾鹏老师作为我校专职心理辅导老师,多次被电视台,兄弟学校等邀请给家长老师们做讲座辅导,得到大家的认可好评,也充分体现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辐射作用。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短暂的,只有不断地锤炼和陶冶自己情操的人,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而体现出优雅的气质和高尚的品质。为了让孩子们愉快的度过一个充满困惑的青春期。我们将不断探索,不断努力!
篇3
一、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
1. 学习方面。由于职高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多数同学的成绩不容乐观。并且在升入职高后,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导致失眠,记忆力下降等,并且会出现厌学心理,这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时候,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支持和鼓励。
2. 青春期方面。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波动,我们要引导学生扩大交往范围,消除异性之间的紧张情绪,增进男女同学之间的团结和友谊,这样才能避免“早恋”而影响到学习;封闭心理也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通存在的问题,因为他们不再是孩子,他们已经长大,复杂的思想会影响他们的内心活动,如我班的王同学,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或难事,都不愿与同学老师说,也不和家长交流,只是自已默默的承受,时间久了,也不知道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压抑情绪,得不到有效的疏导会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尽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学生的思想活动。
3. 人际关系方面。(1)父母方面。职高生处在这样一个年龄段,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叛逆心理,他们不再是小孩子,已经长大了。他们有自已独立的思想,在有些事情上会与父母的思想产生分歧,所以会经常与父母发生冲突。比如,我班的徐同学,有一次与父母发生冲突后,竟离家出走,不想再回到家里。我们做父母的也要学会理解孩子,不要采取偏激的行为,以免给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2)学生方面。在这个大的班集体中,同学关系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如果同学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那么就会心情舒畅,自信心强。相反,就会变得情绪压抑,性格内向。比如,我班的王同学,因为小事将同桌打伤,而导致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紧张,从而也使自己的心理得到伤害,最后导致辍学。
(3)教师方面。教师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在我国,由于受“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教师在学生眼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如果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缺乏理解,耐心与关心,不给予指导帮助,反而严厉指责,学生会对老师产生对抗心理,久而久之,学生会有一种压抑感并产生消极情绪。如,我班的郭同学由于基础太差,而导致非常简单的问题也答不上,如果作为老师非但没有指导,而且还取笑她太笨,学生会有自卑感,不与老师交流,使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僵化程度越来越深。
二、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1. 职高学生自身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职高生面临的各种压力也越来越大,从而可能导致其心理发生变化。
2. 家庭的因素。家庭对职高生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如孩子的不良行为没有进行及时疏导,家长不顾孩子的感受而擅自处理一些孩子不愿接受的事情,从而可能使孩子的心理发生扭曲。
3. 教师的因素。有部分教师不思进取、品德低下等,而没有对其进行认真的心理辅导,从而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接踵而来。
三、心理健康的疏导策略
1.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和讲座。及时举办各种心理讲座,通过心理辅导课和讲座让学生比较系统地接受心理学常识,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情况,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
2. 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由于职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心理发展水平的基础相对较低,但也不能放松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我们应该结合本校学生现状,为他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篇4
【关键词】高中生 叛逆情绪 管理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高中生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不仅要求学生要具有良好的基础知识还要具有健康的心理和情绪管理能力。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由于受到家长的溺爱导致情绪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的缺失,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结合当代高中生逆反心理的现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广大高中教师提供一些借鉴作用。
一、高中生产生叛逆情绪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高中生产生叛逆情绪具有多种原因,其中学生的自身原因是主因。高中生尚未成年,心智不成熟,对于是非的辨别能力较差,而且缺乏坚定的意志,极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从而影响其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且高中生一直处于学校这座象牙塔中,缺少社会经验,认为家长和教师的忠告是对自己的约束,从而对此产生不良的情绪[1]。此外,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强,不希望受到管束,所以当教师和家长对其学习和生活提出一定要求时,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出现叛逆情绪。
(二)外界环境的影响
外界环境可以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受家庭氛围的影响。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父母的言行、性格、素质都影响着学生的信仰、观念和习惯。父母与子女的沟通如果不通畅,或者互相理解存在偏差,极容易引起学生的反叛心理。同时,在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父母在工作中投入的精力过多,缺乏对子女的关心,或者在对孩子的关心中过于关注孩子的成绩,一旦孩子成绩与家长预期出现偏差,将会对学生进行严厉批评。这些家庭情况都会使家庭的气氛变得紧张,加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引起学生的叛逆情绪。其次,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教师是学生主要的模仿对象,所以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学生的范本,如果在教学或者日常生活中,教师不注意言辞,对学生的批评没有以尊重学生的自尊为前提,往往会对学生的自尊造成损害,从而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最后,学校的教育理念陈旧,对学生容易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比较避讳,比如,早恋、上网等敏感问题在学校严禁提及,这样反而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在与学校反抗的过程中,产生抵触心理。学生在校外容易对一些不良现象和人群进行模仿,久而久之产生叛逆情绪[2]。
二、高中生叛逆情绪的管理策略
(一)加强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关注
父母和教师是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人,所以其言行和思想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在学习和生活中,教师和家长要看到学生的优点,并对其优点进行肯定和鼓励。客观公正的看待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不掺杂个人喜好,避免对学生的情感产生伤害。高中生的心智尚未成熟,需要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肯定和赞扬,所以家长和教师都应该付出足够的耐心来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留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其优势给予及时的鼓励,使其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对其缺点给予改正的机会,使其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及时发现学生的叛逆情绪并给予疏导
高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学校,而且一部分学生选择住校,所以学校是学生情绪梳理的主要场所,教师是学生情绪梳理的主要力量[3]。教师必须要时刻注意自己所管辖的学生。留意学生的心理动向,并对出现叛逆心理的学生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学校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举办心理辅导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和心理认知规律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并学会掌控自身情绪的能力。此外,教师还要注意与学生间的交流,要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进而以良师益友的身份为学生传授正确的思想观念。
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自我调理的能力,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对学生的叛逆情绪进行控制。这样当学生出现叛逆心理时,才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不良的情绪进行疏导。一般情况下学生自我疏导的方式可以通过听音乐、深呼吸或者与人谈心的方式进行,通过转移对情绪的注意力,避免造成具有严重危害的局面。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灌输思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在生活上学会宽容,积极听取他人的建议,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客观的分析,理智的对待[4]。
(三)营造民主的课堂
在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中,教师都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精神,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现象,这样可以有效消除学生的叛逆情绪。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比如,当班级上出现一些事件或者需要组织活动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商量,听取学生的意见,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在班级中的存在感和主体性,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以及对班级的责任感。高中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如果教师能够有效的引导,将这种自我意识转化为对班级和自身的责任感,那么将会减少因为班级内部矛盾对学生产生的叛逆心理。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储备力量,所以高中生的成长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的快节奏,导致当代高中生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叛逆情绪,进而对高中生的发展产生很大的阻碍,所以高中教师必须要负起责任,在为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到及时发现学生不良心理,及时疏导,与家长共同为学生营造出一片和谐、民主、自由的天地,从而有效消除学生的叛逆情绪。
【参考文献】
[1]黄春,张艳红,蒲娟等.论当代高中学生叛逆心理形成的成因及对策[J].青春岁月,2014(12):377-377.
[2]刘月梅.班主任对叛逆学生心理教育初探[J].林区教学,2013(7):26-27.
篇5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辅导;认识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347-01
一、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反思
21世纪是知识和人才竞争的世纪,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不加快,学生、家长、学校、社会普遍关注高中教育,关注高考,高中学生学习成为大家的聚焦点,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对高中生的期盼所转化给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学生心理承担的负荷与日俱增,因人们对学生心理缺少足够的认识,心理疏通渠道单一和疏通方法简单浅显,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疏导,导致由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各种悲剧不断发生。如2013年江西省高三学生因不满班主任管理将班主任杀死案,2014年浙江省高三学生原本在安静的教室里面学习突然一名男生快步跑到窗口跳了下去案等。在一个个年轻生命陨落的背后,不得不让我们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深思。
心理健康是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内心屏障,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高中生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心灵,可以自主快乐地学习和生活,可以用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用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与挫折,在顺境中如鱼得水,成绩显著,同时也会在逆境中磨练奋发,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创造辉煌。因此,学生心理健康无小事,班主任重学生心理小事则促成学生茁壮成长,让学生受益一生,造福社会。
二、高中学生心理问题的诱因及行为表现
马克思说人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学习、工作和生活总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渴求日益高涨,高考成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机制,是一个家庭对孩子的人生期盼,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地方综合实力的展示。有了高考的存在,高中学生的学习被置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聚光灯”之下,学生因求学而心理背负的压力不断加重,其主要诱因有三点:
一是社会发展的需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依赖人才,人才培养在教育。高考仍然是我国选拔人才的首要机制,面对高考招生指标有限和考生无限的矛盾,以及优秀教育资源的稀缺,众多高中生渴求通过高考能够迈进大学校门,甚至获得一个更高的人生发展平台,日日夜夜挑灯奋战,负重拼搏,不惜放弃自己爱好,透支身体,不愿和同学、家人分享内心的喜与悲,将自己内心锁在冰冷灰暗的小胡同里。日积月累,学生心理负荷没有得到疏导释放,学习目标开始迷茫,身体虚弱,性格孤僻怪异,成绩下滑,恶性循环让学生丧失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失去了原有的学习动力。
二是家庭环境影响。家庭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温暖港湾,可面对社会的需求和高考的选拔,父母渴望自己子女成龙成凤,从“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到拼高考进名校,许多父母逐步变成“唯分数论”,分数成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忽略了尊重孩子人格、学习实际和闪光点,造成孩子内心埋怨叛逆封闭。另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留守学生大多存在自强、自卑、内向等多重心理,离异家庭孩子往往会对生活丧失信心,自我约束能力差,学习缺乏目标和动力。
三是学校因素。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石,高考成绩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家长、学校、社会关注度最高。因此,高中学校为了在高考中角逐,将学生分类分层教学,将高考指标分解到班,以教学成绩优劣评价老师和班级,社会、家长给学校的压力传输给老师,老师把压力转给学生,且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拼时间、拼体力、拼智力,一句话“只要成绩能上来”怎么做都是合理的。为此,因老师们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对学生只压不导、只学不导,只见分数不见学生,导致师生关系恶化以生恶果。
根据以上学生心理问题诱因分析,以及当班主任长时间观察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会以不同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归纳起来主要有:人生目标迷茫,对学习和生活丧失信心,学习被动没有动力,精神萎靡不振,目光呆滞,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性格内向叛逆怪癖,身体虚弱多病;看小说书或者黄色书籍,不停玩手机,对电子产品有依赖症;爱上网,沉迷于网络游戏;早恋;与父母、老师关系僵化,听不进任何意见和建议等。
三、高中班主任对学生心理辅导策略
篇6
宗春山的头衔很多,往往使讲座的主持人不知从哪一个开始介绍。他被评为2008年北京十大志愿者之一,他的官方称谓是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据宗春山的“粉丝”说,北京海淀区的校领导们已经把他奉为“大师”,就认“宗春山”这个品牌,换谁都不行,所以“宗老师老是忙得分身乏术”。宗春山确实有自己的“粉丝团”,只要有空,每次他的讲座都来旁听,还帮着照相、播放PPT。其实,这些人都是他辅导过的学生家长,随时都准备跟着他提升自己。法律、心理学、教育学,这三个热门专业紧密联系的部分就是宗春山的职业,他的同行很多,但很少有人像他这样能把施教者和受教者都吸引到身边围着他团团转,宗春山就有这样的能力和魅力。
在自己的“帕萨特”里接受采访,虽然是一边开车找路一边回答问题,但并不防碍宗春山的思路。“哪儿呀,好多孩子一见面就烦我这个人,根本不想建立进一步的联系。特别是那些处在叛逆期的男孩子,所以咨询中断,不再来了。”一直笑呵呵的宗春山眼睛里闪过一丝沉重,“对我们做心理咨询工作的人来说,咨询中断就是心理咨询的失败。”他不讳言自己的失败,“我做过咨询的这样的孩子太多了。”
车停在北京市西城区一所中学门口,宗春山谢绝了校领导请到会客室的寒暄,嘱咐已经提早到来的一位“粉丝志愿者”启动电脑内本次讲课的设置,然后小声嘟囔:“到了就不怕了,这就踏实了。”显然,他很有时间观念,绝不会因为自己的忙碌耽误有很多学生和家长参加的讲座。
“在公益方面我主要有三块内容:帮助学校建设完成某类课程体系,这是没有契约协议的,但通常学校会给一定报酬,很少;第二部分是给国际组织做一些项目评估,他们会出基本的路费;然后就是为弱势人群做法律、心理咨询,这部分完全不收任何费用。”宗春山像报账一样,一笔一笔,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这样的采访很爽,因为他说大实话。“我喜欢我的专业,热爱我的事业,然后就是利用自己的时间和能力去帮助别人。如果说这是公益,那么我做公益,主要是自娱自乐。我不信谁做公益跟服劳役似的,那怎么做呀!”
灾区的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
汶川大地震后,宗春山和他的团队发挥心理辅导的优势,已经在灾区几进几出,对灾区孩子的现状非常了解。“我觉得孩子们从幼稚向成熟迈了很大的一步,他们更看重友情,也更现实了。其实,大部分孩子因为他们的年龄和阅历,对灾难还没有真实的反应,这是从心理上讲。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转移――得到一个新玩具,或者在空场上的一次游戏,他们就能快乐地笑起来。成人世界当然做不到。”宗春山的脸上带着微笑,在灾难过去一年以后,听他讲述灾区孩子的笑声,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但是对于那些失去亲人和朋友的孩子,灾难的创伤不是短时就能显现的,一年后才是真正的心理危机爆发期。”宗春山目前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邀请,正在做一项灾后儿童心理与暴力现象的研究课题。这属于灾后社会学的研究范畴。但是真的实施下去困难重重,“国外有这项课题,但是咱们国家不认这个,找到当地妇联和学校都不愿意配合。可这项研究对预防灾后青少年危险行为的出现,对灾区孩子未来的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说到此,宗春山皱着眉头,好像在为下一步如何有效开展工作而着急。
像阿甘一样的孩子谁来保护
“平日咨询给我印象深刻的孩子太多了。”宗春山想了想,决定选这个孩子来讲。
“这是一个像阿甘一样的孩子,比较傻,比较执著。他父母带他来到北京,因为在山西老家的学校呆不下去了,他们以为北京的教育条件会更好。但是北京所有公立学校都不收这个孩子,好不容易才进了一所民办学校,因为孩子打架学校又要开除他。他可不是煤老板的富二代,只是普通人家的孩子,眼看又要没学上了,他妈妈急得不得了,给我打电话。我说,义务教育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哪个学校也无权开除,民办学校也一样。结果开除的事也不提了。孩子上午还告诉我考试得了80多分。很可爱、又可怜的孩子,他没有朋友,这些话没人分享,只能和我说。”宗春山说到这里,声色黯然。“对于这些本来就处于弱势的孩子,学校动不动就开除,也不想想,肯定是先有人欺负他,他才会打人。”
每天与学校、孩子打交道,宗春山发现太多教育制度的弊端,“60后”的他好像回到了愤青时代。
“像阿甘一样的孩子谁来保护?教育体制不是把他们吸收到保护圈,反而是处处刁难。”
“我们的心理教育连正常孩子都不能顾及到。”
“教育部要求每所中小学都设立心理辅导室,有专门的心理教师为学生辅导,真正的形同虚设!为什么?因为心理教育要服务于教学大纲,而不是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服务于教学大纲就是以分数看待一切,结果就是把本来一个个多姿多彩的孩子逼进了一条死胡同。”
“现在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但幸福感,比我们小时候差多了。”
幸福没有统一标准
手握一大把学校资源,是京城最牛的名校校长的座上客,在靠关系办事的社会,自然有很多比三迁的孟母还操心受累的家长转弯抹角打听到宗春山的电话,请他帮忙解决孩子上重点学校的难题。宗春山对此一概推辞,推辞后再没有人来麻烦他,因为他的理由又简单又直接:“你们看看我自己的孩子在哪个学校呢?!”
宗春山的儿子10岁,在朝阳区一所普通小学就读,那所学校不仅名不见经传,而且听上去简直就像在城乡接合处,惟一的好处就是离家近。“有时间可以多睡会儿,多玩儿会儿。我对孩子没什么要求,我不会把我的幸福寄托于孩子的功成名就,他再怎么干,能比他爸更强吗?”宗春山说起来很自信,“如果他将来就觉得捡垃圾幸福,我也不能勉强。幸福没有统一标准,在每个人心里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我学心理学的,要是连这都想不通,那也太没有职业素养了。”
心理辅导的成功率只有10%
每天都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恰巧这件事又能成为谋生的手段,这样的人生最快乐、最幸福。宗春山大学毕业后在企业的团委工作,从自己的兴趣点出发继续学习了心理学专业,慢慢转到现在这行,他是忙并幸福着的人。当他把种种实践转化成自己拥有的知识,人生的厚度就不一样了。
“做我们这行,心理辅导的成功率只有10%。即使是这10%,也不能归功于自己,因为要依赖于对方的心理成长,而且有可能是发生在多年以后。我的作用只是在某个点撬动他一下。”
“社会现实有很多问题,值得投入其中去做,这是社会责任感决定的;而做得越深入,发现问题越多,自己的责任越大。”
篇7
本人所在初中学生中父亲一方外出打工占31.97%,母亲一方外出打工占7.43%,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占20.4%。经过观察与分析,我们发现不少留守学生的情感不稳定,且时常处于消极状态。通过具体的调查,留守学生中情绪不平衡的约占42.4%,其中焦虑的26.3%,抑郁的24.2%。这些孩子在缺乏母爱、父爱的环境中成长。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家庭与“隔代教育”现象。缺乏足够的家庭教育而导致“教育断链”,形成心理多方缺陷,以至于“情感空巢”。
据前人的有关调查显示:65.9%的老师认为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在心理上存在较大的问题,他们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在性格方面的研究,前人认为较为突出的是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孤僻。在其他问题方面的研究,前人也做了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学习方面因缺乏家庭的辅导,导致困难重重;行?榉矫嫒狈Ω改傅墓芙蹋?在监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况下,留守学生产生厌学、逃学、沉迷于电脑、手机游戏,引起行为上的偏差,严重者走上犯罪的道路,误入歧途。可见,留守学生现象的产生不仅是农村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作为工作在农村一线的班主任老师又该如何把握时机,做好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留守少年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工作,已成为班主任工作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在此,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对如何做好农村初中留守少年的心理健康工作,作一个粗浅的探讨。
一、建立“留守学生”档案与成长记录袋,用爱心抚慰创伤
留守学生心理比较复杂,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均会对他们造成很大的影响。对于这种特殊的社会群体,班主任应从入学起就加强关注,建立他们的个人档案与成长记录袋,是一个很好,也很有效的方法。班主任为每个“留守学生”建立档案,把他们的家庭情况、人际关系、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情绪意志、个性品质一一记载下来;全面了解掌握每个留守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关注学生成长中遇到的生理、心理问题;关注心理疏导、情感沟通、习惯养成。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以便及时地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长成记录袋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评价。班主任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给家长。做到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且给予这些特殊的学生以特殊的关爱,真正成为这些学生尊敬和信赖的良师益友。
二、班主任要充满爱心和责任感,加强沟通意识
作为班主任,在我们的教育和影响下,成长着未来的公民,未来的事业家,未来的战士。因此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关心孩子的内心和精神世界,了解他们成长的生理、心理知识,并按照他们的生理、心理规律来办。而这一切,没有满怀的爱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是做不来的。
三、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班干部在一个班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集体的面貌如何,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怎么样的?有哪些波动?这些情况班干部比班主任更能及时掌握和了解,因为他们是学生中的一员。一个好的班干部就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所以班干部的选择和培养,极为重要。这样不仅能使班主任能从百忙中解脱出来,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的能力。如果班干部选的不好只会加重班主任的工作,这样的班干部也不会在班级中起到什么作用,结果是事与愿违,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所以班干部的人选是非常重要的。选好班干部后,班主任要对他们进行任职前的培训,教他们怎样处理班级里发生的一些事情,怎样去管理别人,同时还要经常向班主任沟通汇报工作。要做好班干部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摆正自己与同学的位置,不能高高在上,要和同学平起平坐。同时做好班级同学的工作,不能与班干部发生矛盾。班干部发挥了作用,教师才能把更多的时间安排在教学和管理上。
四、开通“亲情与心理辅导热线”,由专门的老师帮助解答一些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班主任每月与外出务工家长至少电话联系一次,反馈子女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也要求外出家长在百忙中,每月至少给孩子打一次电话或写一封信,鼓励子女战胜困难的信心,努力把学习搞好。“心理辅导热线”帮助“留守孩”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解决心灵的“疙瘩”。
五、建立“代管家长”队伍
班主任、课任老师与留守学生“做对子”,当起学生的“代管家长”。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关心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学生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学生”的亲情缺失。提供必要的帮助。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处理突发事件。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看到他们的闪光点,有了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帮他们树立信心,从而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发展轨道上迈进。
六、班主任担当专职心理辅导员,重点关注留守子女的健康和心理状况,增加他们的倾诉途径
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有什么苦闷,生活中有什么烦恼,感情上有什么困惑,都可以向心理健康辅导员倾诉,并为他们排忧解难。
七、建立班级活动中心
有意识的在班内组织一些活动,培养孩子自信、自强和合作的人生态度,给这些留守学子生活、心理及学习上更多的情感慰藉和关爱,以作为家庭教育缺失的一种补偿手段。
篇8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049-01
近年来,随着农村生产结构的调整和农民致富观念的更新,外出打工成了农民特别是山区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和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生活或单独生活,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笔者对本县22所山村小学1-6年级进行初步调查,留守儿童占学生总人数的24.62%,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的扩大,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调查还显示,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缺少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成绩普遍较差。在今年的初考中,本县留守儿童的成绩优秀率仅占0.042%。
0-14岁的儿童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健时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和缺乏联系,得不到完整的家庭温暖,生活上缺少父母的关爱,加上常受到周围孩子的歧视、排挤和欺辱等,不少留守儿童情绪消极,失落自卑,对社会冷淡,缺乏安全感,如有人欺负和歧视,容易走极端,要么出现过强的攻击,要么退缩任人摆布,表现出性格脆弱、任性、叛逆等人格障碍,这些性格上的缺陷甚至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据国家统计局在湖南的一项关于留守儿童的学校调查,在学校不守纪律的孩子,很大程度上来自打工家庭,一些“留守儿童”小小年纪就吸烟、喝酒、赌博、偷摸。因此,教育好“留守儿童”,使他们健康成长,已刻不容缓。
在农村地区,学校是家长和孩子心目中最正规、最值得信赖的教育场所。农村学校作为直接面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单位,应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扩展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所以笔者认为,学校、教师应多关注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上予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为其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学校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将其父母的打工地方、联系方式,留守儿童代养人的住址、联系电话、具体情况等登记备案。建立学校与留守儿童家长的沟通机制,学校应经常主动与其父母、代养人沟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而且,农村学校教师多以校为家,因此,各班实行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开展“一班一”活动,督促和指导孩子学习,多和留守儿童谈谈心,帮其树立学习自信心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让他们感受到亲情就在身边。
(2)在班主任工作中增设留守儿童教育内容,班主任不仅需要了解班级内留守儿童的一般情况,还要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家的情况,及时对留守儿童进行帮助,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情绪变化和心理需求,增加情感投入,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应有的心理归属。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宜开展丰富多彩、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少先队活动、文体活动和各种兴趣小组活动,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丰富留守儿童的业余活动。在活动中鼓励他们主动与同学交往,注重培养他们乐群合群,乐观开朗的性格,让他们感受生活的乐趣,培养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同时,班主任应该与任课教师加强沟通与协调,共同构建密切配合、相互促进的教育共同体;班主任还应加强和学校、留守儿童代养人、父母的沟通与联系,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3)定期举办针对留守儿童的代养家长短期培训班或见面会,让家长或监护人了解照顾孩子的知识,懂得教育孩子的方法,改进留守儿童代养人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要求父母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多注重从精神上关心孩子的发展。同时,学校必须运用有效乃至强制手段,定期把留守儿童因亲子关系和道德监控机制缺失而出现的道德问题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反馈,使家长的教育更好地配合学校道德教育工作。
(4)在学校的组织下成立留守儿童“手拉手互动小组”,学校有针对性地选择有事业心、责任心和爱心,并且教学能力强的老师担任指导员。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心理特征上具有明显的共同特征,在“互动小组”的交往与活动中,留守儿童可以分享彼此之间的快乐和理解,并分担彼此的烦恼、困惑和疑虑。同时,相同的经历与境遇使留守儿童之间更易产生彼此心理上的相容,形成情感上的相互慰藉与支持,冲淡他们对父母的思念和孤独感。
(5)开办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帮助农村教师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技术。许多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在敌对性、焦虑程度上都高于正常儿童,加之无法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导致排解不畅,往往会有严重的情绪困扰,这些心理问题的淤积不仅影响他们健全的道德人格的形成,而且也为他们日后道德对错行为和行为的出现埋下了隐患。因此,在农村学校教师中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和心理辅导的技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化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冲突,排解他们认知和情绪上的困扰,让其学会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已的情绪,学会用理智去控制情绪,或者合理地渲泄消极情绪,帮助他们度过留守其间的心理危机阶段,为道德成长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6)教师要加强自我心理卫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学生。教师要努力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极力避免将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学校,带进课堂;不论学生有什么样的缺点和错误,也无论其学习成绩是好是差,要充分地接纳和尊重学生,为他们营造一种温暖、关爱民主的气氛。
(7)建立农村社区儿童教育监护体系。由农村基层学区、村委会、妇联、派出所等联合构建农村中小学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村(社)干部在抓好农村基层工作的同时,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关注留守儿童家庭的实际情况,随时和监护人沟通,交流,针对各类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问题。在农村社区工作中,积极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充分发挥社区功能,配合学校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为留守儿童构建一个和谐的社区生活环境,而且还能起到对农村社会教育进行有力推进的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由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应联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共同创设有利于儿童成长的环境,才能让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篇9
关键词:心理健康;职业教育;家校互通
一、家校互通形成教育合力
加强与学生家庭联系,沟通是形成合力的首要因素,要让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家庭教育不能简单粗暴,努力做到和风细雨。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引导,帮助孩子消除心理冲突,同时注意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为此我校专门开通了“校讯通”工程,要求班主任每周必须与家长联系,或告知学生在校情况,或与家长做教育建议交流等。
二、用关注构筑心灵桥梁
学生的种种不可思议的叛逆行为,家庭教育是主因,但学校教育也有很大的影响,老师应关注这样的“问题学生”,给他更多的关心与呵护,不应持冷漠的态度放任不管。对这样的学生我是这么做的:(1)真细致地了解情况;(2)与其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3)塑他的形象;(4)不定期地找她“谈话”;(5)让他参与各种活动等。
三、加强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教育
老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方法讲明道理,消除他们错误的认知因素,认真分析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要求,确立适合他们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
四、三点思考
1.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教育艺术
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很多都与教育方法不当有关。老师首先要着力于提高自身素养。没有心理健康的老师就没有心理健康的学生,只有老师具有健康的心态,才能让学生沐阳光而生善。为此老师要自觉地学习心理学,争取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做到人人可当学生的心理辅导老师。在此基础上,老师要积累个案,做课题研究,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规律。同时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心态,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在学生出现过激行为时,老师要学会制怒,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冲突。
2.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中
各科教师应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内容和过程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教学过程。老师应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使学生在尊重鼓励的气氛中,体验学习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3.活动教育代替说服教育
篇10
文章针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即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学生控制情绪,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来,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教师做好长期的心理辅导准备。
关键词: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长;教师
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的思想和心理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由于越来越多的人由于心理问题影响工作和生活,这就使得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当前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更应该重视,避免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影响学习和生活。本文就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一)压力过大,自制力差
初中生承受压力的能力并没有我们想象当中的那么好,而学生最大的压力就来自于考试。考试带来的压力,不仅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动力,还造成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初中生只是学生学习生涯的一个阶段,这时候的学生并没有很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人生的规划也很是模糊,这些都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弱,自我控制力差。这种情绪不加以控制的话,慢慢的就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
(二)与人交往障碍,沉迷于网络游戏、早恋
现在的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难免会过度的呵护。这时候的学生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张扬,叛逆,不服从管教,同时又缺乏与人交往相处的技巧,严重的时候甚至还会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有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为缓解学习带来的压力,就会在网上玩游戏寻找解脱,在网络中寻求刺激,最终沉迷于网络。还有早恋问题,不可否认这个时候的学生处在情窦初开的阶段,在与异性的交往中,过密的交往就会导致早恋现象的发生,进而影响学业。
二、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学生控制情绪
心理专家乔治•斯蒂芬森告诉我们:“当你苦恼时,可找你所信任的知心朋友倾心交谈,当你的情感遭到激烈震荡时,宜将感情转移到其它活动中去,忘我地去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当你遇到较大刺激时,最好暂时离开你所面临的情境。”[1]在日常教育中,作为教师,要做到细心、认真、有耐心。只有这样才会注意到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一些心理变化,当发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或偏差的时候,要认真倾听,及时指导,使学生始终保持健康的心态。
(二)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来
心理研究调查表明,不同家庭的教育模式,直接影响了孩子性格的形成。常常指责体罚儿童的父母会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比较孤独内向,不善与人相处。而时常表扬鼓励孩子的父母教出来的孩子多数都是心态良好,乐观向上的。由此可见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多么的重要。学生在学校的的时候,周围有教师进行指正引导。但是学生回到家中,就需要家长的关心与关怀。父母的关心和关爱对学生来说是最大的心理安慰。传统的思想使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责任,与家长无关。事实上这是一个极其错误的观念,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父母在孩子心里健康教育上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
(三)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外实践活动
中学生活力充沛,积极好动,多鼓励初中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还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的课业繁重,学习压力大,学习过程枯燥、单调。这些客观存在的外在因素,导致了部分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而课外实践活动可以舒缓学生身心,调节学习带来的压力,一举多得。
(四)教师做好长期的心理辅导准备
多数人常将心理教育与道德素质教育混为一谈。事实上这两者相差还是很悬殊的。道德素质教育关注的是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学生的素养。而心理健康教育关心的却是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而进行的教育措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学生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心理会经过很多波折。教师需要在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中做好长期坚持下去的准备。在学生心理辅导教育中,可以通过真实的案例,道理的讲解,心理的安慰等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从真实的案例中学到正确的心理舒解方法,帮助学生自我调节,自我疏导,进而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
三、结语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有这样一句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可见,心理健康对一个人的健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人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也承受着各种各样的挫折。有的人在挫折中强大,有的人却在挫折中堕落。日后学生在社会中能否承受巨大的压力,与当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息息相关。学生在校期间,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使学生学会正确的面对压力,舒缓压力。这对学生日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商场仓库管理办法
- 下一篇: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