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案例及反思范文

时间:2023-10-16 17:09: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德育教育案例及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德育教育案例及反思

篇1

案例选用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部分《营养与健康》教材,探索以研究性教学为理念设计教学过程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实际教学发现: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学习情感得到了更好的体验,所学的知识能很好用于指导生活实践。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一、研究性教学案例的材料设计

本节教材的规定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构成人体营养素的相关知识和营养的意义,懂得制订合理营养食谱的要求和依据,根据人体所需营养素的需求状况,科学制订营养食谱。研究性教学的关键是创设研究情景,本课研究情景的创设要考虑到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是否能完成上述教学目标,其中最关键的是掌握怎样科学合理制订营养食谱。通过阅读教材发现,本章节涉及内容较多,但本知识点较浅,对于一些实际操作性内容、方法较少,教师需要给学生提示一些研究参考以利于学生把握方向。具体研究情景、研究参考如下:

情景材料:目前社会上由于饮食爱好、习惯的差异,越来越多的人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本校学生尤其是一些高三学生及某些家长因饮食喜好的差异、生活习惯不良、对合理营养缺乏认识等种种因素,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导致学生及其家庭成员营养过剩和营养缺乏,导致“大胖墩”和“豆芽菜”的数量大增,甚至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和自身美观。我从网上和生活中摄取了一些镜头和图像,截取了一些实实在在、活生生的案例,加以对比剖析,并制成幻灯片在课堂上放映出来,以此导入课题,形象而直观地让同学们了解营养过剩、营养缺乏等不合理营养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和危害。

问题材料:通过学习书本上相应章节的理论知识和课堂上幻灯片的影像及图片,根据情景材料中描述的现象,请同学们为自己和家人制订一份合理营养的食谱。

具体要求为:

(1)简要说明你制订合理营养食谱的依据是什么。

(2)预测你制订食谱后的饮食习惯会有什么改变。

其他材料:

(1)根据制订合理营养食谱的依据,分析我们平时的饮食习惯、爱好有些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2)根据分析确定怎样才能让自己和家人从日常摄取的食物中吸收合理、全面的营养素。

(3)根据自己和家人的饮食习惯及爱好,以及每天对营养素的需求,制订出某一时间段的营养食谱。

(4)参考书查阅方向:体育运动类、医学保健类。

二、研究性教学案例的教学过程设计

高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研究能力,但他们长期囿于应试教育,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未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因此在课前教师应适当地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和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同时学生个人能力有限,很难以个人的力量较好地完成上述研究。因此,教学中可采用小组组合共同研究的形式,便于学生互相讨论拓展思维空间,同时也可培养学生协作精神。高中学生个性较强,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意见、观点,以指导者的身份接受学生的提问和咨询,教师应以民主参与的形式进行教学。为更好地创造研究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培养能力的机会,课中安排了类似论文答辩的“研究成果招告会”。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对本组为自己和家人制订的合理营养食谱(研究成果)进行阐述,学生和教师有针对性地找缺点并提问,小组成员逐一进行答辩。

具体教学过程:

(1)对营养与健康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对研究性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2)观看情景材料,回忆自己和家人的饮食情况,根据材料,研究参考。

(3)学生自己组合研究小组(5~6人为宜)按材料进行研究。

(4)教师巡回各小组接受学生提问和咨询,进行适时的指导。

(5)学生根据研究写出相关材料,制订合理营养食谱。

(6)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对本组制订的合理营养食谱(研究成果)进行阐述,学生和教师进行评述,小组成员逐一进行答辩。

(7)教师归纳点评,对本课进行总结性发言,评出最佳食谱。

(8)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求学生为父母亲制订一份合理营养的食谱。

三、研究性教学案例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形成终生体育健康的思想。本案例将“营养与健康”收入到课堂,进行了营养相关知识的教学,变平时的灌输式教学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开展讨论,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体育理论课的资源,将枯燥、无味的理论教学变得主题鲜明、形式新颖。本案例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通过多媒体的运用,采用情境教学模式、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以情入境、以境乐学,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又激活了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

篇2

关键词: 中职英语教学 反思性教学 师生互评

当前,各地中等职业学校都致力于教学水平的提升、技能的发展,基础学科的教学热点多数聚焦于教材资源的整合、大纲的修订、教师课堂的驾驭、学生课堂的掌握等方面,教师一部分时间忙于日常教学等,大部分时间忙于准备参加省市级教育部门组织的“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或“信息化教学大赛”,再或者在假期抽出时间参加省市级相关专业培训,所以很少有时间在自身的教学上进行深入研究。事实上,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大部分取决于教师本身,比如:教学理念、专业水平、教学方法及策略、教师自身的发展能力,这些都是制约教学水平提高的因素。反思性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能大大提高教师自身的发展能力。本文以《旅游英语》课程为例,阐述了反思性教学在中职英语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一、反思性教学的内涵

反思,通俗地讲,就是反过来思考、事后思考,即:以思想的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也就是把反思看做人类精神或思想上以自己为主体的思索。

“反思性教学”一词最早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在西方教育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希昂从实践的角度指出,反思性教学即教师结合亲身经历中的疑惑,通过一系列的反思、研究活动来寻求解决疑惑的方法[1]。在我国,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的观点比较被大家认同,他在《反思性教学》一书中指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2]。从以上这些学者的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反思性教学的目的是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研究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和提高课程设置、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的合理性,最终实现从一般型教师过渡到学者型教师。反思性教学的基本方法是“结合法”,把教师和学生结合起来,通过换位思考等方法,切实可行地解决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把“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通过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反思性教学的特点

(一)反思的主人公是教师自身。

在反思过程中,教师扮演多重角色:从业者、研究者、教学的实施者等。虽然当下课改要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容忽视。教师要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学会教学”。

在中职英语的课改课堂上,主讲教师的角色是经常变化的,并且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只是处在辅导或辅助的位置,这是需要基础的,需要课堂主体(企业的“工人”、师傅面前的“学徒”等)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一定的职业经验积累,以便让他们自主地掌握各堂课的知识点,这个时候,教师(“车间主任”、“师傅”)结合知识点、结合个案、结合课前所备下的反思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帮助或辅导,给学生以及时的启发,从而完成反思性教学。

(二)反思性教学以问题解决为导向。

在整个反思过程中,教师对教学上问题的发现(事前发现)、对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包括对问题解决之后的自身的评价(事后归纳或经验总结)予以体现。

1.反思性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动态过程。

教师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活动的循环,不断形成新的观点和教学理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通过总结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可以提升自身素质,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职业学校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教育目标,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要求培养的是一批有着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导游专业技能性人才。他们不仅要有接待旅游团队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很好的英语听说能力,以便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这就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为此对任课教师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绝大部分老师都了解反思性教学方法,只有少数老师不知反思性教学是什么;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出于种种原因,真正经常采用反思性教学的老师仅占50%左右,40%的老师偶尔运用或者不善于运用此类教学法,而近10%的老师从未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过反思。在此调研过程中,80%左右的老师认为反思性教学对提高自身有很好的促进作用,20%左右的老师认为作用不大,或根本没有作用。还有少数教师不知如何实施反思性教学这一方法。因此,笔者认为,尤其是对于专业课新手教师,适当培训反思性教学方法很有必要,否则将会阻碍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

2.反思性教学的分析和流程。

(1)反思性教学分析的内容。

反思性教学分析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例如:课前教材的分析、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新授知识的导入及呈现、教学策略的效果、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及回答问题的正确率,等等。下课后,教师应根据课堂中学生的表现进行反思。例如: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章节间是否有联系,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师生的关系是否融洽,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公平,有没有过分地偏向于学优生或后进生,等等。

教学案例1:

篇3

1.论大学德育的文化属性——基于工具性和价值性的层次视角

2.大学德育功利化的危害及其超越

3.中国与新加坡当代大学德育的比较研究及启示

4.论大学德育生活化模式

5.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有效衔接研究

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德育工作研究

7.论大学德育生态环境之建构

8.中美大学德育比较

9.红色资源开发在大学德育中的运用研究

10.论大学德育与中学德育的有效衔接

11.    论美育对大学德育的促进作用

12.美国大学德育途径与方法的启示

13.论大学德育中道德批判力的缺失

14.当代中国大学德育现状和趋势分析及实施路径研究

15.大学德育功利化的危害和根源

16.文化视域中的大学德育——对改革开放以来大学德育的一种反思

17.建国五十年大学德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18.    构建大学德育与中学德育衔接的有效机制

19.创新人才培养视阈下的大学德育

20.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大学德育

21.古典儒家“大学之道”与当代中国大学德育 优先出版

22.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的大学德育文化取向研究

23.基于创新人才培养下的大学德育改革发展

24.应用型大学德育工作新途径探究

25.儒家思想对韩国大学德育的影响启示  

26.孔子教育思想与大学德育的“生活世界”回归

27.大学德育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趋势的影响

28.浅谈大学德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29.浅谈大学德育

30.基于沈阳农业大学大学生信仰现状的调查

31.大学德育中对红色资源开发的运用探索

32.生命叙事:让大学德育回归人的情感真实的路径

33.基于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价值澄清理论的比较性分析

34.道德关怀教育在大学德育中的实践与创新

35.大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6.基于文化哲学的大学德育内容体系构建

37.大学德育生活化改革动因及策略选择

38.自媒体视野下大学德育的挑战与机遇

39.职业倦怠:大学德育教师的困惑与对策

40.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德育中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综述

41.浅析社会工作方法在大学德育教育中的运用

42.“志功”思想与大学德育

43.朱光潜“人生艺术化”思想对大学德育的启示

44.大学德育的诗情意

45.张伯苓大学德育思想的当代意蕴

46.从博雅教育维度审视大学德育:目标、方法及途径

47.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大学德育意蕴解读

48.从教育“三个面向”谈大学德育的发展方向

49.古代书院的道德教化功能对当今大学德育建设的启示

50.基于德育生态现状的大学德育困境思考

51.责任教育:一个大学德育主题的再阐释

52.信息时代的大学德育工作

53.论互联网时代下大学德育教育工作

54.古之《大学》对今之大学德育教育的启示

55.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和改进大学德育

56.大学德育的落差困境及理性反思

57.大学德育教学改革初探

58.古典文学和大学德育中的美学思想

59.大学生德育教育思考

60.《大学》中的道德教育

61.大学生个人德育总结4篇

62.大学个人德育总结

63.大学生德育自我鉴定

64《大学德育自评》_精选优秀范文十篇

65.大学德育分真有那么重要吗!!

66.大学德育概念

67.浅谈大学德育

68.大学生毕业德育总结2015

69.大学德育工作计划

70.当代大学德育走向

71.2016年大学德育上半年个人总结范文

72.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73.大学生德育教育

74.大学德育有效才是硬道理

75.新编大学德育

76.大学德育总结

77.大学德育文坛

78.浅谈当代大学德育教育

79.大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0.大学德育研究_购买大学德育研究相关商品

81.大学德育环境及建设

82.树立现代大学德育理念

83.班主任德育的时代境遇与突破路径

84.大学道德教育的实践路径

85.大学德育的误区及对策研究

86.2014年英语六级作文预测

87.大学德育教程

88.从一个案例看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

89.大学德育学

90.大学德育的落差困境及理性反思

91.大学德育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92.《当代大学德育走向》

93.大学德育价值和德育目标

94.论大学德育的文化属性

95.e时代的大学德育

96.大学德育:如何走向首要位置

97.《大学》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

98.大学德育个人工作总结

篇4

1.《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1-5》中的情感教育素材。教材是实施课程教育的必备载体和工具,在英语语言教学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情感道德教育,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并结合教材内容所涉及到的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科技、人文、礼仪及风土人情所表达的情感态度(抱歉、宽恕、感谢、赞美、关爱)、社会文化(问候、告别、庆贺、就餐、看病)等等语言功能项目,在知识传输过程中重视情感态度的培养及道德教育。教材为这些目标的实施都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素材。参见表1:《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1-5》

2.在教学活动中,巧妙而有效地渗透,进行德育教育。新课程标准的三维教学观,具体到英语学科就是要整合发展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素养。其实,教材文章的选取不仅要注重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情感态度、道德培养也要有所侧重。那么我们英语教师在备教材时,就应该不只是停留在语言知识的表面,而应该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巧妙而有效地进行课堂德育渗透。总之,只要认真思考和钻研教材,几乎每篇文章都能挖掘出更好的德育教育主题。

当讲到Films and TV Programs时,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根据READING收集张艺谋所拍的重要电影,同时列出卖座率高及获奖影片;收集李安所拍的重要电影;同时收集STEVEN SPIELBERG所拍的重要电影,同时列出卖座率高及获奖影片;结合中国电影华表奖和好莱坞奖,列出三人得奖情况,进而从东西方比较的角度理解文化差异,同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岂不是很好的德育教育吗?

当讲到Our Body and Healthy Habits时,可以让学生调查周围同学的饮食结构,同时反思自己的饮食是否合理,尤其是以“洋快餐”PK“民族小吃”为主题进行一次英语辩论赛。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不但了解了我们本土的饮食文化,也受到了热爱民族文化的品德教育。

在教学Body Languag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时,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的丰富资源,利用POWERPOINT课件、图片及视频,首先给学生介绍西方国家的习得的“身势语”,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关于不同文化中“身势语”的情况。其听力部分介绍到美国家庭做客的礼仪问题。我们可以挖掘其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的部分具体体现。

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必修外研版 高中英语必修5 MODULE 5

教学对象:高二(19)班、(20)班

教学目标:语言知识目标:词汇;复习状语从句;话题:体操王子、拳王阿里、球王贝利、马拉松比赛。

语言技能目标:阅读中根据文字表面意思对其深层含义做出准确合理的判断;运用本模块的词汇和短语完成写作任务,并能口头介绍体育名人。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思路:本模块的中心话题是:The Great Sports Personality. 关于体育、体育明星、体育精神,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非常好的素材。但是英语课作为语言知识为第一掌握要素;语言技能为第一训练要素,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只能以渗透式进行,因此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要情感真切,并且围绕我们的教学目标。

教学步骤及教学设计思路:如表2

教学实践证明,将品德教育融入于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文化修养与道德素质的提高,都有相当的作用,同时也净化了学生们的心灵。

通过这课的学习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英语知识,同时通过听说技能的培养――体育话题的演讲比赛,也让学生在课前的导学案的准备过程中体会到体育精神的重要及我们祖国的伟大。

3.从学科的角度,德育教育应关注之处。首先,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外语专业素质是英语学科德育教育的关键。教师备课时要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其次,要注意课内外的互补和延伸,比如可以开展和学科内容相关的讲座、比赛、课外活动等,来增加德育教育的效果和效应。

篇5

 

1.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实践方略

2.高中班主任德育实效性问题研究

3.新媒体时代下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探析

4.初中班主任德育功能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5.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6.提高班主任德育素质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关键

7.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特点与实施策略

8.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与分析

9.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及方法探究

10.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11.浅谈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与对策

12.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有效实施激励策略的途径分析

13.试论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14.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研究

15.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16.提高职业院校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强化策略探讨

17.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18.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浅析

19.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经验与思考

20.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现状调查

21.浅谈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22.中小学班主任德育能力的构建与提升

23.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系统化分析

24.新时期班主任德育工作16条原则(下)

25.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研究

26.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27.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研究

28.用系统化的理念引领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

29.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研究

30.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

31.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困境与对策

32.浅谈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时机把握

33.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探索

34.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分析

35.探讨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的有效策略

36.新时期班主任德育工作16条原则(上)

37.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微探

38.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对策

39.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

40.新形势下提高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的措施研究

41.润物无声用爱心播种希望——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

42.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强化策略

43.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艺术

44.如何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策略研究

45.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探究

46.正能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积极心理学解读

47.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

48.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

49.浅谈班主任德育工作

50.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谈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

51.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

52.班主任德育方法探讨

53.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54.关于改善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举措的探讨

55.关于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探讨

56.关于高中班主任德育创新工作探讨

57.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58.促进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实践探索

59.新形势下提高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的措施探讨

60.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提升与德育教育方式解读

61.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研究

62.以爱的视角谈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

63.浅谈技工学校班主任德育预设

64.应用网络平台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

65.网络时代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66.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实践方略

67.浅析初中非班主任教师德育职能弱化现象

68.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策略探讨

69.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探讨

70.探讨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的有效策略

71.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72.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探究优先出版

73.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分析

74.浅析提高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75.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76.关于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思考

77.春天只做春天的事——浅谈技工学校班主任德育预设    

78.浅谈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

79.浅谈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

80.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要注重创新

81.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策略

82.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83.班主任德育的时代境遇与突破路径

84.传统的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反思

85.当思想品德课教学遇上班主任德育工作

86.试论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87.浅析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施策略

88.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研究

89.浅议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

90.问题解决取向心理咨询理念在班主任德育工作应用

91.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后进学生转化之我见

92.班主任“德育失效性”探析

93.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路径探究

94.试论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95.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的研究与分析

96.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

97.浅谈技工学校班主任德育预设

98.班主任德育工作点滴谈

篇6

摘 要:思想政治课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加强学校德育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对此,笔者就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课堂学校德育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 :新形势 思想政治 学校德育工作

立世德为首,立德育为先。在新形势下,为了适应时展要求,提高学校德育教育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注意更新教德育理念,优选教学策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

一、充实德育内容,丰富德育内涵

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思想政治课堂德育教育必须不断充实和拓展德育教育内容,如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教育以及人文素质教育等,以丰富德育内涵,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和要求。具体包括:

第一,重视网络德育教育。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传播工具不断普及,新形势思想政治课堂学校德育工作应适应时展要求,充分借助现代网络的技术优势,利用网络有效资源,积极开展网络德育教育,建立开放式德育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譬如,利用德育专题网页,要求学生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自由评论,通过网上论坛的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增强学生的耐挫能力;或设立“学生天地”“心灵之约”等栏目,让学生在网上真实地交流思想,发表意见;或借助隐蔽的网络交流平台,开展个性化心理辅导,让学生释放“沉重”与“困惑”,真正实现德育个体自主和谐的发展。

第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当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在思想政治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及时排除心理困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比如,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学院心理辅导班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以团体心理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形式,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或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和提升自我。或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测评,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追踪和控制,帮助学生调节心理情绪,解决心理困惑。

二、优化德育方法,提高德育实效

以往思想政治德育教育方法较为单一,收不到理想的德育教育效果。因此,新形势思想政治课堂德育工作必须注重德育教育方法的优化,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如榜样激情法、实践体验法、行为训练法、案例分析法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善德育教育过程,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注重榜样激情法,挖掘榜样的精神实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使抽象的伦理道德、人生价值以及道德规范形象化、具体化、人格化,从而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因此,在思想政治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榜样的示范作用,借助一些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挖掘榜样的精神实质,引导学生学习榜样的崇高思想品德和优秀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第二,注重实验体验法,在实践中感悟提升。在思想政治课堂学校德育工作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变说服教育为体验教育,通过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强化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在亲身实践、参与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感悟,从而提高思想觉悟,发展个性特长,磨炼意志品质,陶冶高尚情操,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三、完善德育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堂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注意德育评价方式的创新与完善,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一方面要重视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对学生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做出综合、全面评价。另一方面,要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应向学生、教师、家长间的多元评价转变。具体包括: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思想觉悟进行反思自省,以发现自身不足,并加以改进,不断完善自我;通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受到鼓励,学会肯定他人、欣赏他人,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调节、主动发展的目的;让所有任课老师共同参与评价,有助于克服指导教师评价的片面性,更好地激励学生,鼓舞学生;家长参与学校德育评价,有助于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朱伟峰.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新途径[J].才智,2012(6).

篇7

【关键词】高效课堂、高三化学复习、新课程理念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在教育培养人才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必须承担起“育心”的工作,培养品学兼优的人才,才是根本目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是班主任、校领导、教导干事的任务,更是每一位科任教师的职责。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我往往只重视了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学校德智合一的理念下,为了使化学课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我也进行了一些尝试,现总结如下:

一、将枯燥的知识,化抽象为形象,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案例1:“化学电源”一节的新授课,通过对普通干电池的学习,并结合日常生活中学生常用的手机电池、笔记本电池和电动车电池等的保养,学生们积极发言,当然有合适的也有不合适的,最后我再进行归纳总结。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认为对的方法其实是不合理的,通过学习,也将知识应用到了实际生活中去,使学生觉得这些知识是对自己有帮助的。

案例2:“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一节的新授课,通过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及防护方法的学习,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课堂上,我介绍了“出土秦剑的故事”:1974午在陕西临潼发现了秦始皇的从葬陶俑坑出土的三把宝剑整体乌亮、寒光逼人。这三把宝剑在五六米深的潮湿土壤中埋了两千多年,出土时不但毫无锈迹,还锋利得能一下于划破十几张报纸.据检测分析,古人采用的是铬盐氧化法.这就是现代金属处理中所谓的表面钝化处理。在国外这种铬盐钝化处理技术一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才开始应用于金属的抗蚀,比我国整整的晚了一千年等等。这些丰富生动、极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史料,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同时,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良好天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总会有意无意地将过多的精力给予成绩好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关注的较少,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从而使他们信心不足,课上的学习效率极差。

案例1:班上有位同学,由于基础较差,已经跟不上现在的教学进度了,于是上课大部分时候是趴着睡觉。为了给他信心,课上我会把一些较简单的问题留出来,让他答对,让他也尝到受表扬的喜悦,明白老师并没有放弃他。课下我再与他进行沟通,肯定了他的优点,并制订了较易完成的目标――通过学考。通过这些交流,这位学生现在不仅课上不趴着睡觉了,而且也在积极补习之前的知识。

三、习题课的讲授,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一般的习题课都是在学生们交上来作业,我批改完后抽几道错的比较多的题目进行讲解。课上学生们的参与度与积极性不高,有些题目我没讲到,做错的学生就不高兴;有些题目做对的学生明白,就不认真听,为此我比较头疼上习题课。课后我进行反思:简单的问题可安排学生进行讲解,或者我讲解时辅助实投,边写边讲,学生更易接受。元旦前的一节课正好遇到习题课,我考虑到学生心比较浮躁,于是,课上我尽量精讲,随后及时巩固,进行相关的限时训练,并当堂批改,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做完后争先恐后地给我看,看谁做得快、做得好,形成了竞争。

通过这些实际案例,我认识到要想上好一节课是需要付出很大努力的,所以必须时时注意自己的修养,注意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能有所收获。

篇8

近年来,我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以“触摸童年 生长个性”为教育理念,开辟德育课程和少先队活动课程,并在日常学科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梳理地方德育资源,注重实践体验环节,抓好德育课程建设,努力把德育做“实”、做“活”、做“亮”,让新时期德育工作不断焕发生命活力,走进学生心中。

一、建构全方位的德育课程体系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统揽德育工作全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统一少先队课程时间。遵循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教育的全过程,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每周五下午的第一课,全校统一开展少先队活动课,制定好主题,精心制作课件,充分发挥了德育教育的作用。

二、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标

德育工作的核心和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基于此我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一直倡导“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工作理念,并将之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始终。各学科教师备课时,在教案中充分发掘社会主义核心观教育,使课堂教学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编制试卷、练习题时,也反复研读题目,在题目中也力求反映社会主义正能量教育。少先队活动课上,仪式教育力求准确、到位,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对祖国的朴素感情。

三、多种举措落实德育的要求

德育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为将这项工作做得扎实、创新,我校从多渠道,利用多种举措落实德育教育。

(一)练队伍

1.抓好骨干力量

抓好骨干力量,创造研究氛围。在继续组织课题研究小组的基础上,让更多的教师再课题研讨中、在现场教学展示中,既能充分体现自我的存在价值,又能在认真研究的过程中,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带头人。通过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由点带线,由线及面,从带动全校的思品教研氛围。

2.形成教研氛围

(1)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注重

信息技术的运用,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向课外延伸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2)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园网建设,竹简提出思品、社会、品德与社会信息,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进行网上学习、交流等。

(3)重视听课学习,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不像传统的思想品德课一样把新课程作为学科课程来上,教师要学习美术课上的色彩形象、数学课上的统计方法、常识课上的试验对照法、英语课上的任务驱动模式等等,使品德教学更有生命力。

(二)抓管理

1.备课

力求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效益。每个年级可针对年级特点结合学校德育工作选定几篇重点课文开展集体备课。备课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青年教师还应该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能及时地写出教学中有质量的反思,向成为反思型的教师方向迈进。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落实新课标的主渠道。教师要立足课堂,围绕课题深入研究,主动探索不同课型的不同教学模式,让教学获得更好的实效。

2.上课

(1)提出专课专用的要求,并以组内互查,教学处抽查的形式进行检查反馈。

(2)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单一和机械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等先进手段进行教学,加强教研组内的课堂教学研究,进行行动研究,有一套说课、备课、研究实录、课件及案例资料,并积极参加各类教学展示。

3.评价

评价的根本目地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也是学生自我提高的一个过程,保证目标的实现。鼓励教师再评价时从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从多方面进行评价,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利于学生发展。

(三)促教研

1.常规教研

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做到定人、定时间、定内容。

2.教研展示

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研工作方向,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精神,重点开展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过程方法探、新教材教法研究,教师专业培训、教学评价研究、教学调研指导等教研工作,强调“教研”、“科研”、“培训”三位一体,促进学科教学发展。围绕教育主题,开展教学研究,立足课堂,实践反思,探索合课程教学若干模式,真正实现“以科研指导教学,促进新课程教学实效”的目的。知识结构的建构依赖于不断地学习、汲取,要主动了解国内外前瞻性的教育教学改革信息,在实践中探索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教学规律,做到在理论学习中增长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能力,在交流反思中促进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积累教学实践经验。

(四)显特色

1.做好课题研究的安排工作。

2.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为思品课注入新的生机。

(1)现代媒体资源

充分利用了学校和家中的现代化设施,收集了思品课堂相关数据等资料,对教材进行了补充。教师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进入课堂。

(2)图书资源

利用学校图书资源,让学习通过收集,来补充课堂的知识。

(3)家长资源

家长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将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使家长成为共同的教育者,形成了教育合力。

(五)抓住时间节点开展各项活动

篇9

关键词:德育 德育体系 德育网络 德育顽症 特殊群体 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 过程评价

一、分析德育现状,拓展德育课题

学校在规划重点课题“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构建研究课题”中,对“中学的德育现状究竟如何”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深入的分析。调查分《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双路中学原一年级173人,原二年级149人,原三年级165人;选取与学生样本相关的任课教师、班主任及学校德育干部、校领导25人。调查结果均通过统计对比分析。这项调查结果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以前双路中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提供了现时的着眼点和着手点。为此,我们对这项调查结果与分析特别予以总结。

调查结果1、德育要求缺乏一贯性

德育目标内容缺乏一贯性。 德育工作必须要有明确的德育目标和要求,也就是说,通过教育要促使受教育者成长为具有何种道德品质的人。变动不居的德育要求,使得德育工作总是浮在表面,难以深入下去。如果倡导的德育目标总是变来变去,就很容易滋生浮躁的情绪和急功近利的工作作风。这种尚处于“他律”阶段的道德行为,一旦脱离了外在的控制,很容易倒退到最初的状态。

调查结果2、重智育轻德育的倾斜价值取向

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成了一种普遍的倾向。从过去的“只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今天的“出国热”、“电脑热”,人们的意识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看重知识,看重分数的倾向。家长只关心子女的考分而漠视思想道德品质,高校录取新生也只看考分而淡化品德表现。社会需要、就业压力、高收入的回报,以及家长的投入与期望等原因,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升学竞争的压力,这就使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巨大的牵制。在很多学校,德育处于智育的从属地位,评“三好”常常是“一好”代“三好”,德育工作的整体性、完整性及渗透性都不能在学校工作中有所表现。因此,德育工作总是流于形式,而很少落实到学生道德行为的改变上来。

调查结果3、家庭、社会与学校德育步调不一

学校德育是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方式。但是,学校内部的德育环境建设由于受物质条件的制约普遍比较落后。而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影视、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学生社会生活的领域迅速扩展,大量家长长期外出打工,单亲家庭的出现,无不使学生的成长脱离了家长的正确引导,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学校德育侧重于正面教育,灌输的是真、善、美的东西,而学生在家庭、社会却耳闻目睹了许多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这样,学生一旦走出校园,感受到多彩多姿的社会时,便会感到学校、老师灌输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显得多么单薄、多么脆弱,以至于出现了“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五天,抵不上学生回家两天”的状况。

调查结果4、教师思想不统一,共识没达成,德育体系没构成。

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灌输和教育,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视作为独立个体,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个别差异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忽视了学生个人存在学生知、情、意、行不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起不到共同发展的作用。各个环节、部门在对德育的认识上没有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构成德育体系,形成德育氛围。

实验研究表明: 改进我校的德育工作,重新树立学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已成为摆在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经过认真分析,确定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德育工作前瞻性原则,“以人为本”,树立德育的核心地位,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确立“抓基础、严管理、重建设、讲实效、创特色”的工作思路,以整治学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为德育工作重点,逐步完善教师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扩展德育的深度和广度,完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结合”网络,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学校德育体系,实施德育的现代化、科学化,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建设教师队伍,形成育人环境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引导者,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我校逐步形成了以“学习研讨——实践体悟—反思重建”为主要抓手的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基本思路和策略。

1.抓学习研讨。“整体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体系研究”推广实验,要求从校长到教师的整个教育观念进行全面更新,形成一整套以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主动发展为基础、以生命观为核心的涵盖着目标、价值、对象、活动及管理的现代教育观念系统,并通过积极的研究性实践,将理念转化为校长、教师的不断创新的教育教学和办学行为。因此,学校提出了“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立足终身、管有特点、教有特色、学有特长”的办学理念。

2004年刚进入实验,学校便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组织教师系统学习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体系的理论上。学校把我校的《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的构建研究》的开题报告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部内容复印, 装订成简易小册,发给实验教师人手一份。在经过了一个阶段的初步学习后,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学习和感悟的实效、进一步营造学习氛围、丰富学习形式,学校通过交流、辩论和研讨,起到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提高的学习目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校还组织了多次专题学习研讨活动。

2.抓实践体悟。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提高,理论学习是基础和前提,但光凭看专著、学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通过自身的实践和体悟,才能逐步达到观念的内化和迁移,并将内化了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因此我校实验课题开题以来的推广实验中,十分注重抓教师的实践体悟,一方面充分关注日常的课堂教学,通过班级的班团活动来具体指导和掌握教师日常德育管理实践的状况;另一方面,学校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研讨活动来强化教师的实践体悟,每学期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一项专题研讨,人人上德育研究课、个个班级召开主题班会,丰富的经常性的有指导的实践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坚实和宽阔的舞台。

3.抓反思重建。“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的构建研究” 非常注重教师反思和重建能力的培养。主动的反思习惯、良好的反思和重建能力,是教师自我持续提高与主动发展,成为“智慧型”新型教师的一种重要途径。我校将培养教师的反思和重建能力与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紧密结合,作了积极的探索: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学校不仅是育人的主阵地。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注重研究新时期校园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教育发展的规律,研究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二是根据教师上交的“德育教育反思笔记”,校实验指导小组及时发现和捕捉教师实践研究中的“亮点”,并帮助其总结,形成案例或课题,开展个人特色项目的研究;三是充分发挥教研组在培养和提高教师反思重建能力方面的独特作用,在组内积极倡导经常性的集体反思和重建,并根据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确定新的课题研究,为德育课题研究提出了更多新的内容,学校各实验教师向学校课题组申报了14个子课题,研究的范围涉及到学校德育管理的各个方面。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因此学校课题指导王贤银校长提出了“让校园充满教育,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让智慧促进发展”的教育思想。

转贴于

三、形成德育体系、完善德育网络。

在德育管理过程中,学校始终以全员育人为最高的目标。学校不断完善“健全网络——树立形象——升华精神——培育人才”的育人过程。德为人之魂。德育为立校之本。德育教育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德育工作中;学校健全了“一套班子十条线”的德育工作网络:“一套班子”,即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即校园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全体成员),校长为组长,对全校德育工作负总责;“十条线”是:①校长——政教----班主任一一学生一条线;②校长——政教——文明岗——学生一条线;③校长——政教——班委会——学生一条线;④校长——团委——团员同学——学生一条线;⑤校长——教导处——科任教师——学生一条线;⑥校长——住管员——学生一条线;⑦校长——值周教师——值日教师、楼层值周教师——学生一条线;⑧校长——总务处——后勤工作人员——学生一条线;⑨校长——家长委员会——社会人事——学生一条线;⑩校长——法制副校长——社区——学生一条线。这个德育网络对全校师生施以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管理和自我管理,教育和自我教育;收到了全方位育人、自觉育人的良好效果。到目前为止,学校已初步形成了全员自觉育人的良好氛围和风气。

四、充实课题内容,探索德育举措

1、抓班风、学风的整顿与提高

(1) 结合我校实情,制定我校“校风学风整顿提高活动月”实施方案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校风已得到根本性的扭转,但我们共同认为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特别是学风,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为此,我校又开展了学风达标活动,让我校的班风学风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2)结合校风学风整顿情况,制定了《双路中学学风达标活动方案》

针对校风学风整顿的状况,制定了《双路中学学风达标活动方案》。我校学风达标活动正在实施当中,我们相信,通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经过上述方案的实施 ,我校的班风、学风定能上一个新台阶。

(3)利用习会,学习我校自编的德育教材。《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德育小故事》《感悟人生》《社会经纬》《礼仪教育》等。

(4)加强班会课的研究,突出班会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找出德育顽症,关注特殊群体。

1)研究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突出生的状况。

由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不好,农民的生活水平较低,为了生活,许多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家里只留下老年人和孩子,这些孩子我们称之为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乏,这些孩子已成为学校管理的一大顽症,在校突出生往往就是留守儿童中的一个群体。为此,我校把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和突出生的教育作为一个专题进行了研究。

我校在校学生共463人,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人数为 170人,占在校生的36.7%,个别班达到30人,占53.6%。

通过我校的课题组成员共同分析,一致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存在以下不足:

①家庭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在教育过程中受社会原因、教育原因、家庭影响等多方面原因,家长在培养孩子过程中表现出了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期望过高型等。

②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孩子存在人格缺陷。如因贫穷带来的自卑而又敏感脆弱的性格;因教育失衡而导致的品质退化;因教育手段落后,信息闭塞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封闭的环境导致的视野狭窄,思想保守宿命。

2)配合班风、学风的整顿与提高,针对突出生、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制定了一系列的转化、管理、教育方案。

1、 通过师生共同评定,确定突出生。通过调查,确定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

2、 针对突出生的个性,做个别研究,对症下药。 分析中学生的问题,也要像医生治病,诊断准确,然后才能对症下药。现在的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家庭、学校、社会中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心灵和思想。其实,中学生的许多问题,往往可在家长身上或其他方面找到原因。俗语说的“有其子必有其父”。若一味追究学生的责任,往往会陷入与事无补的窘境。问题的原因找准了,解决起来就能做到有针对性。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家庭教育有规律,但没有人人适用、一用就灵的绝招。因为,每一个学生,每一位家长的情况(身体、心理、个性、思维等)都是有差异的。即使是一种好方法,不同的家长用于不同的学生身上,至少也要做一点因人而异的变动才能奏效。

3)联系家长,家校联合,共同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1) 家长联系,共同研究学生的个性及成长过程,分析其心理特征及行为特点,以便对症下药。

2) 对特殊学生,发放家校联系单,每周五在校由班主任签名,反应该生本周在校情况,回家后由家长签名,说假期在家的学习及表现情况。

3) 引导学生每周做好自查自纠,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目标及措施,对上周的情况加以小结。一式两份,一份班主任签名,带回家与家长见面,家长签名,以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家校联合,共同教育。一份上交政教处存档。

4) 教给家长科学的育人方法,尊重理解与严格相统一,对于家长来说,不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教育专家,但需要家长们能了解孩子成长发育中的规律,不然往往会做出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产生不良效果。要引导孩子接触优秀的文艺作品,使孩子得到美好与享受,针对年龄观、审美观。和孩子共同制订新学期新打算,探讨如何交友问题及良好的学习方法等。

六、改革德育教育方式,初探德育过程评价。

1、摒弃枯燥乏味的说理教育,我校组织了一系列的较为实用的德育教材,《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德育小故事》《感悟人生》《社会经纬》《礼仪教育》等。利用习会时间,专心学习这些德育教材,然后组织学生写心得体会,通过这些活动,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2、改变传统的德育评价为期末一次性评价为月评,实行过程性评价。以便学生对自己的日常行为做好自查,及时调整不当之处。并制定《双路中学学生思想品德行为素养评价表》。

3、改变传统的表扬模式,将榜样与进步并重。每月一次的月评后,由班主任及全班同学推选一位表现好的同学作为榜样表彰,同时推选一位表现进步大的同学一样作为文明标兵进行表彰。充分发挥表扬这种教育方式的积极作用。

4、通过安全、礼仪等教育和活动,加大教育力度,培养学生的安全、文明意识,多方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为全体学生发放《安全自救自护常识》;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编写了《安全教育》和《礼仪教育》校本教材并组织实施,在《远安民间文艺》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征集采莲船唱词时将安全文明作为重点内容在“远安教育信息网”和师生中广泛征集。

七、延伸德育课题,促进教育发展。

篇10

二十一世纪,全球互联网快速发展,中国互联网迅速与国际接轨,全面进入网络时代,博客、微博、QQ等迅速普及,学校教育教学也自然无法脱离网络。

德育案例是高职院校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学校各部门行政管理人员等全员育人工作中形成的具有先进性、科学性、价值性、可行性的真实事例,是教师总结撰写并通过网络来实现传播应用的一种策略支点。重点是个案资料的积累、研究,并通过实践、传播、分享、应用这些案例,使高职校的德育工作者、尤其是青年教师,在网络时代层出不穷的新问题面前,更好更快地应对,游刃有余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建立起网络德育案例信息库和交流平台,对教师转变传统德育的观念,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借助多媒体网络研究新时期的德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接受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复杂化

现今的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了学校、家庭以外的未知领域,结交了许多不相识的朋友,改变了原有的思维方式,互联网对青年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不如高中、大学紧张,业余时间可以游离于学校和家长的监控之外,学生们喜欢泡网吧,上网聊天、看新闻、发微博、在BBS上涂鸦、贴图、上传视频、玩网络游戏等,有的甚至上课时还在用手机上网。学生们大面积“触网”,使得他们接触新信息、新思想以及新的生活方式的机会大大增加,从而对传统的德育方式的效果提出了挑战。当我们还停留在对个案的“孤岛式”研究的时候,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走在了教师的前面,在运用网络分享他们的经验。与普通大学、中学相比,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接触网络,负面的情感、事例的传播在一个学校与另一个学校之间,比正面的还要快。因此,对于德育工作案例的传播与应用,我们如果还停留在开会交流学习或传统的纸质出版物为载体的阶段,显然是很不适应的,也是很不利于德育工作开展的。德育工作在校内主要会受到时间的局限,在校际与地区之间,更将面临时间与物质双重成本的制约,恐怕更加无法适应新网络时代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年龄特征也正在年轻化,将以80后、90后为主。对于网络他们可能并不陌生,但作为独生子女一代成长起来的这些教师,在成熟的速度上却较60后、70后的老师更为缓慢。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实践也日趋具体化、多样化、复杂化。有许多年轻教师主要是专业教师,对学生既要传授专业技能,又要提升学生修养,并用自己的师德去影响学生,往往有些不知所措。所以一方面我们要想方设法把老教师的宝贵经验尽快地保留与传播给新教师;另一方面,在网络时代,80后、90后的新教师将会遇到许多依靠过去经验和理论难以解释和应对的问题,这些问题随时产生,因地因人而异。解决这些问题,仅靠专家和教研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挥当事学校、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把出现的新问题以案例的形式收集起来,进行实践研究,一个一个地加以解决。所以,要使青年教师能够承上启下,快速成长,其关键在于利用网络,建立以校为本的德育工作案例制度,把学到的理论与对德育工作案例的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不断反思,来同化并形成新的德育理念,从而推动德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教师传统培训的理论化、简单化

传统的教师在职教育,目前都以理论、经验的课程培训为主,指望教师们通过理论培训马上“听了能懂,懂了会用”,这是不太现实的。传播学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为:人们总是习惯于回避同自己原有认知要素相对立的不协调信息,反而积极接触与之协调的信息。年轻教师对不协调信息易于排异、歪曲,难以重构。专业人员所具有的知识大多要嵌入于情境活动之中,需要边做边学,才能学会。实际上,大部分教师在参与讲授为主的培训后,都很难把听来的知识和技能马上运用到日常管理上,反而成为难以消解的困惑。所以年轻教师在德育工作上的成熟,更是依赖于老教师的传帮带和自身经验的积累,这与飞速发展的新网络时代已经不相适应。目前各类教师培训往往为了培训而培训,简单化地搞几次讲座不能真正有实效。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是通过网络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建立以校为本的德育工作案例制度,并利用好网络开展校与校、地区之间的分享交流,达到传播与应用的效果,80后、90后的青年教师在这方面比老教师更有优势。德育工作案例的应用与传播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德育案例积累,教师把实际工作与教育研究相结合,重点围绕德育个案进行分析,撰写案例报告。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寻找同类个案,通过对同类个案的比较研究,从中可以发现新问题,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利用网络逐步积累大量案例,再进行研究的话一定可以总结出诸多的教育策略,这就为教育行为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二、网络时代德育案例的传播应用研究策略

为了使德育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德育真正使学生入耳、入脑、入心,学校要建立开发德育案例研究的机制,并加以传播、应用。在行动中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推广优秀案例成果,制定德育工作案例共享机制,使之成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和中介;让青年教师在案例中学习和总结先进的德育工作理念,再将先进的德育工作理念通过案例变为德育工作行为;通过问题的解决将成功的经验运用于德育工作之中,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典型的德育工作案例资料的积累

通过对德育工作案例资料学习与应用,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水平。首先要在学校建立网上德育信息资料库,为德育案例的应用研究搭建好交流平台。全体教职员工在教育实践中撰写德育工作案例,能够将典型事实用记叙文的形式写出来,并上传到网上,经过部门负责人的审核,才能公开。其原则是案例的撰写必须具有真实性,即所写案例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发生过的,有据可查的,而非道听途说的。但是要隐去所有当事人的姓名和班级等有关信息,重要的是在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即选择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影响的案例。建立了德育职教网络平台,旨在加强各校德育交流,高职院校德育网络平台为彰显各校风采,可以分级设置:一级版块以学校名称建立,二级版块以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案例、德育活动案例、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社团活动、学习资料为分类。各成员单位指定一名工作人员为本校版块管理员,负责审核本校成员注册信息的正确性和发贴的合法性。当各校不断有德育案例上传,网络的资源就会越来越丰富,加入的人员也会越来越多,德育研究交流就会蔚然成风,德育工作的创新成果也会不断出现。

(二)形成德育工作案例的传播交流机制

做到送出去时有接收的,引进来时有供应的。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者特别需要迅速及时地掌握最新的学生思想动态,了解德育的新的内容。如果利用网络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具有及时、大量、交互等优势,就可以在自己的实践中边学习边运用。网络可以使学校德育内容得到扩展,网络信息会极大地丰富德育资源,使我们的德育工作有了凭借。网络提供了与有关学校、有关地区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共同发展的可能。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案例的积累,有赖于各校结合自己的德育工作案例,及时回顾反思,积累自己和他人的案例;形成研究学习氛围,学习别人,探讨实践,总结反思,共同提高。这会产生以下作用:

更新德育观念。高职院校通过德育案例的传播共享,德育工作者会积极深入地研究德育在网络时代的特点和规律,充分认识网络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会改变老的思维方式,也会同理学生喜爱网络的心理,不再一谈到网络就只看到学生接触它的负面的影响。教师会采取变堵为疏、积极参与、正确引导的做法,将德育渗透到媒体教育和信息教育之中。教师也会利用网络开展自身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如利用家校路路通平台跟学生的家长积极沟通,教师建立QQ群与学生交流。有一位教师就利用QQ群解决了一个学生离家出走的问题。学生由于父母闹离婚而离家出走,手机不愿意接听,但教师发现她建立的QQ群中该学生在线,于是耐心地跟她聊,学生也把她的烦恼在QQ中倾诉出来。最后在教师的开导下,学生终于回家了。目前学校的专题学生工作都开通了微博,交流更加直接,不受时间、地域等因素的影响。

教师会意识到利用网络德育案例的交流可以找到很多方法,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网络是这个时代的人们人际互动的新空间,在互动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网络道德规范。但部分学生网络道德感弱化倾向明显,网络道德失范,通过德育案例的交流,可以着重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网德教育”,形成青年学生对网络道德的正确认知。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要他们学会选择,识别良莠,鼓励他们进行网络道德创新,提高个人修养,养成自律的习惯。学校在传授网络技术的同时,加强网络道德训练,增强青年学生的网络道德和法制观念,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从而改善网络社会道德失范状况。

在新的形势下,培养一支业务精通又懂网络技术的德育工作者队伍显得尤为紧迫。网络时代要求从事德育工作的干部和教师学会运用网络,把德育教育渗透进去,这样才能面对新世纪的高职院校学生,解决网络时代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这支队伍应当具有深厚的德育理论水平,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责任感;具有深入了解网络的特征,熟练地使用网络、驾驭网络,即会用网上的正面材料,对学生进行形势教育,培养其解疑释惑的能力;具有强烈的开拓精神,不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思路的与时俱进的精神。也会利用网络开展各种德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学生的才艺可以在网上展示、学生取得的成绩可以通过网络公示,学生之间的矛盾可以利用网络来化解。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平台开展教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合理运用现代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网络为教师服务的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可以自由探索的环境,教师可以通过德育案例的交流,让学生在网上自由地谈天地、论古今。这样网络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参与性和探索的精神。

(三)通过德育案例应用进行自我反思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工程。教育工作者需要经常反思,在反思已有德育工作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间的差距中完成理念的更新,这一过程需要经验与理念的共同引领。所以当自己的德育案例受到别人的关注时也要多关注与自己相似的德育案例,看别人处理的办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以后的德育工作中进行完善,并修改自己的德育案例。

在反思理性的德育工作与现实的差距中完成向行为转移的飞跃,这一过程需要同伴互助。教育工作者不能是孤立的,在原来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体系中进行创新,特别是与同伴的探讨,在德育案例的交流平台把自己应用的心得告诉别人,并进行思想火花的碰撞,这样可能会有更加创新的方法。遇到困惑借助德育案例交流网络还可以向同伴讨教,这样的策略可能对年轻教师的成长更加有帮助。

在反思德育工作行为与学生实际收获间的差距中完成规律的揭示。这一过程是需要专家引领下的行为反省。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使教师获得养料,完善知识结构,学习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管理模式和先进经验,并借助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甚至普通人的力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德育案例的应用研究,要以“案例”为载体,采取“德育工作实践—案例形成—案例积累—传播分享—案例应用—总结理念—前瞻性探讨”的校本教研途径。主要采用理论研究、行动研究、案例开发与传播共享研究等方法。在研究中,坚持实践性原则,着眼过程,注重发展,重视操作,强调行动性、开放性与生成性。根据不同的问题,还可以确定不同的研究课题;各研究课题小组及个人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实践中检验、修正、发展。在具体实施时面向全校,或一个地区同类几所学校构成一个整体全面的运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