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6 17:09: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启发式教学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启发式教学案例

篇1

关键词:启发式;案例式;探究式;电路

一、引言

电路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重要的电子电路专业基础课;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最先开设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该课程对电类学生思维方式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

近些年,电路课程的教学模式在不断地变化,大量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模式改善了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就其本质来说,仍然保持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产生“共振”。

大量学生仍然保持“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完扔笔记”的学习方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配合不默契,无法有效融合,固然就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存在繁杂的电路解析的公式理论推导,实际的电子产品及电路接触甚少且很难与理论教学融合;实验室大多是搭接线的实验装置,以验证为主,创新性和自主性不够。如何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成为电路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

结合自己的亲身教学实践。根据现有学生的知识水品,提出启发―案例―探究式一体化教学方法并应用于电路课程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启发―案例―探究式教学构架

启发式[1]教学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案例式教学[2]是哈佛大学首创的教学法,其特点是运用实际案例(实际电路或电子产品)来说明、展示一般,从实际案例出发,依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路线,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增强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和水平的教学方法。而探究式学习,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事先不告诉学生结论,引导学生探究有关自然和社会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且能引出另一些问题。三种独立方法的应用本文不做详细介绍,只描述启发―案例―探究一体化结合应用于高频教学中,其理论构架如图所示。

从案例的引入,一边让学生主动参与,启发学生去做,一边引导、组织学生去探索自然和社会的问题,得出结论,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循环往复,不断上升,提升知识。

三、教学方法的应用

以讲解戴维宁定理内容为例,引入电话、手机、MP3等电子产品为案例,首先组织、引导学生去思索:①这些产品与戴维宁定理有什么关系呢?②这些产品如果输出的声音不正常,如音量失控、音调变声是否就说明电路部分出现故障?为什么?③维修人员首先需要判断的是喇叭(蜂鸣器)故障还是电路的其他部分出现异常?同时还可以设置问题去探究或深入思考:①不含独立源的一端口电路,是否适用于戴维宁定理?②仅含线电阻和受控源的一端口是否适用于戴维宁定理?③对于一端口,戴维宁等效电路的替换与在端口处用单独的电压源/电流源替换(替代定理)有何区别联系?④戴维宁等效电阻如何计算?⑤为何限制为“线性电阻”?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课前去思考,查阅相关资料,为学好本节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带收音机去课堂教学来教学的生动性。接下来理清戴维宁定理本节内容的教学主线,循序渐进,沿着纵横两条主线同时进行,以便进行比较,配以multism仿真软件进行动画仿真,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另外在实践教学中每人配发一套声音可调的放大电路套件,自己进行组装、检测及故障分析,进一步提升知识,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结合。

另外对于一体化教学中的案例的选择做几点说明:①案例的选择要尽量典型,因为电路中的不同章节电路不同且繁多,故避免选择使用较少的生僻电路作为“案例”,以方便学生消化吸收、举一反三。②案例的选择应该有一定的侧重点,应该根据章节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电路作为“案例”,以方便与相应的理论知识点相结合。

四、教学效果与结论

通过课堂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配以实践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结合本课程内容,在江西省大学生创新性实践项目中,设计了相关课题,如智能家居一体化遥控器的研制与开发,组织学生参与进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本文针对电路课堂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存在各方面的问题,将启发―案例―探究式一体化教学方法应用于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中,一方面,使得学生变繁杂枯燥的公式推导为生动有趣的实际案例的一部分,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真正的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与实践;另一方面该方法为应用于其他类似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成营.现代启发式教学的应用与研究[J].科技信息,2009(31).

[2]王少菲.案例法的历史及其对教学案例开发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0(10).

篇2

案例式立体教学麻醉教学学习水平麻醉学是临床医学上重要的组成学科,是麻醉专业学生主干学科,与临床医学专业的相关的课程不同,麻醉学涉及的领域较广泛,其理论复杂,学科发展水平较快,此外,麻醉专业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涉及纵多临床专业知识,且不好把握。现行的麻醉学教学方法主要为填鸭式教学,该种教学方法主要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及僵硬化的教授模式,师生之间互动甚少,教师对学生的需求不了解,从而忽略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训。为了能提高麻醉学教学效果,改变枯燥乏味的教学弊端,克服内容抽象的教学缺点。本院系将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对麻醉学专业学生应用案例式立体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进病例讨论,加强学生对学科理论知识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使得学生学习成绩得以提高,现对教学成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麻醉专业2009级(1)班的50名学生为教学实验组,其中男生25名,女性25名,年龄为19~22岁,平均年龄为(20.5±1.4)岁,对其应用式立体教学法,另选取同一专业2009级(2)班的50名学生为对照组,对其实施传统性教学,其中男性25名,女性25名,年龄为20~22岁,平均年龄为(20.9±2.2)岁,两组学生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传统教学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式教学方法,教员按病种对学员进行讲课,理论课程结束后,让学员在医院相关科室临床上进行实习,实习结束后让学员完成实习报告,并完成毕业论文,并做相应的临床技能考核。

1.2.2 案例式立体教学

由教师选取临床上常见病例并对病例进行分析,将病例编写成教案,并将案例诊断及处理的相关知识点编写进教案中,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思考,具体实施过程如下:(1)收集资料:收集案例资料时需判断资料是否准确、完整,并对资料的附属性质进行辨别,确定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案,并从不同角度对案例病情变化原因进行分析,并最终确定应采取的措施。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设计课堂问卷,并合理设置相关障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回答,并营造活跃的课题气氛,以提高学生应变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2)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应以麻醉专业为教学背景,提出模块式教学方案的内涵及理念,并对每个模块进行分解,研究每个模块知识,并对其进行分析,并对学生选取典型的模块案例进行教学,充分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及知识水平。由于临床情况千变万化,因此教师在选择典型案例时需有效反映临床实际情况,从而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3)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实施案例式教学方法时应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将案例转化为动画或声频,使得案例教学更加立体及动感,从而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引导学生形成严谨、慎重的临床逻辑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1.3统计学分析

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均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实验组学生理论成绩、操作技能、案例诊断技能、学术论文撰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麻醉学属于实践性与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但目前在纵多医学院中提供给学生学习及实习的病例很少,从而影响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注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忽视了技能实践,使得学生实践与理论课程脱节,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及学习热情,更使得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案例式教学方法强度学生积极参与及主动学习,从而使得被动的教学方法变得主动。教师通过案例对学生学习知识进行讲解,使得学生能从实际案例中学习、理解及掌握相关知识,使得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可从感性认知上升至理性认知。本研究中实验组学生理论成绩、操作技能、案例诊断技能、学术论文撰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而表明对麻醉专业学生应用案例式教学方案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及实操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稚娜,殷晓春,刘桂香.案例式教学在组织学教学中的实践[J].解剖学杂志,2009,3(5):874.

[2]凤民,李玉军,付英梅.以案例导人为基础的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9(7):856.

篇3

“应用气象学方法”课程正是应用气象学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在专业培养目标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课程是兼容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以及仪器应用为一体的课程,主要介绍应用气象调查研究与考察、试验观测、环境模拟试验、“3S”技术、统计分析以及数值模拟等方法。通过课程讲授和试验实习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把所掌握的知识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相接轨,使学生系统掌握各类方法的原理、步骤、适用范围以及应该遵循的原则,可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从事应用气象学研究及业务服务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可见,“应用气象学方法”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强的课程,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很高。因此除了理论教学外,课程实习是该课程必要的实践环节,以加深学生对各类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应用气象观测试验、环境模拟试验、作物长势遥感监测、统计分析方法的实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各种应用气象方法原理的理解,熟悉和掌握各种方法的工作步骤,增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基本操作技能,全面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和业务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是在实践中寻找带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典型事例,通过分析研究总结案例的普遍规律,从而提高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案例的最大价值在于提供真实而典型的素材,它不仅可提炼出一系列事件共同特征,还能反映个别案例在特殊情况下所反映出的特殊表现。

案例教学法是将案例讨论的方法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些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2.案例的甄选

实践中的案例为数众多,如何选择恰当的案例,是决定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的主要因素之一。甄选案例时必须与所讲授的理论内容密切相关,涵盖“应用气象学方法”的三个重要方法,即试验、模拟和统计,在此基础上,选择贴近科学研究、业务服务的实际要求,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新颖性等特点的好案例。

3.案例教学实例

案例教学的目的之一就在于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战能力。必须精心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意义的,能够反映应用气象学典型方法和手段的案例,使学生在案例探究过程中掌握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例如,在农业气象研究中,分期播种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它可以利用自然条件下气象要素的周期性时空变化特征,设计若干试验水平和试验强度。因此,在这个环节设计案例“水稻低温冷害指标鉴定中,试验分期播种试验设计”,这个案例需要学生熟悉和掌握分期播种、关键期、光温特性等多个农业气象的概念,通过这个案例的实践和思考,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书本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4.教学的组织

根据案例的特征、班级的人数等具体情况,本课程的案例教学主要采用小组分工协作、组长协调负责的形式进行。将所有学生按5-8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推选1名组长,负责组内人员的分工职责,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最后由小组统一提交一份实习报告。在组织学生课程实践的相互交流时,要求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启发和引导,开拓学生的思路,鼓励必要的争论和创新观点。

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进行点评是很有效的教学办法,可以将学生在不足的问题或遗漏的重点指出来,引导他们结合案例中的任务、环境、事件进行细致的分析;针对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积极提问,适时地给予表扬,同时给予一些解决的办法,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行解决问题,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次案例实践结束后,教师必须进行总结,从小组的实习报告中挑选出1-2份具有代表性的报告,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考评,针对数据、方法、分析等几个方面对实习报告的内容进行评价,做到每学习一个案例都有收获。

实践证明,在应用气象学方法实践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使学生们学到的不再是书本上的教条,而是活的知识以及思考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案例教学让学生生动地体验到应用气象学研究的真实状况,加深对应用气象学一线业务工作的了解,使学生面对具体的研究任务、分析数据不再发怵,能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通过分析讨论找到解决方法,有利于培养社会需要的实战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公共政策学;案例教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6015201

本文结合笔者案例教学实践,对公共政策的案例教学进行分析,以此抛砖引玉。

1 公共政策案例教学的理论分析

1.1 公共政策案例的界定

案例是一种将真实生活引入学习之中的方式,“模仿真实生活中的职业情境”,创作“剧情说明书”用来做详细的检查、分析和解释,可以帮助学习者像从业人员那样进行思考和行动。小劳伦斯?E?列恩认为:“教学案例是一个描述或基于真实事件和情景而创作的故事,它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学习者经过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后会从中有所收获。”公共政策案例是基于鲜活的公共政策活动,将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案例,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促进公共政策学教学和研究水平的提高。

1.2 公共政策案例教学功能分析

(1)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公共政策案例教学将灌输式学习转变为启发式学习,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能够将理论知识通过具体形象的案例使学生吸收,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公共政策理念,比传统枯燥的灌输式教学效果好得多。

(2)适应公共政策学科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融汇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等学科知识,又具有自身特点和规律的科学。学生对政策术语和范畴等理论知识的理解较困难。通过对公共政策案例的分析,能够加深对政策术语、范畴及其他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消化所学知识,能够以简易而又抽象的形式储存于大脑的记忆之中,提高学习效率。

(3)有利于培养学生公共政策技能和应用能力。公共政策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通过创设政策情景对公共政策进行模拟分析,能够增长学生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等多方面的公共政策操作性技能,同时也能增进学生的政策信息收集与加工技能、政策管理技能等。通过严格的“经验性练习”,使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共管理者和职业分析师奠定基础。

(4)有利于转变学生思维模式,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案例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性思维,使学生在思维方式上更主动,它以个案分析为载体,通过富有针对性的理论阐述来影响学生的思维,最终为学生从感性为主的思维模式提升为以理性为主的思维素养创造了条件。案例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方参与的互动式教学形式。它突破了传统的被动式教学途径,能使学习者针对模拟情景主动参与进来,形成双向交流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它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其对于公共政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其与实际部门工作者分享经验,把所学知识和理论“内化”为发现问题的认知思维、分析问题的推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判断思维。

2 公共政策案例创建原则

案例的质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应重视案例选编环节,精心设计。选编案例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2.1 真实性、典型性和时效性原则

随着政府干预经济范围的扩大,公共政策活动繁杂,公共政策事件层出不穷,现代传媒尤其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公共政策事件传播提供了便捷条件,但是传媒中的事件,有些是虚假的、不全面的,在选做案例时必须去伪存真,在案例编写时必须忠实于事件本身,不能夸大和扭曲事实。同时,在选取案例时一定要关注社会现实,要尽可能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尽量反映当代最新的公共政策理论、知识和方法。

2.2 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原则

案例是为学生正确吸收理论知识服务的,因此案例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到案例与理论教学内容的相关性,选取的案例应与教学理论知识相吻合,要针对这些知识的重点、难点,避免无关材料的罗列。

2.3 本土化原则

尽管公共政策原理具有共性,但是各国在社会文化、社会环境、社会制度及历史渊源等诸多方面存在重大差异,各国公共政策具有个性。在公共政策教学中可以参考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案例,但是案例选择的内容应具有中国特色,尽量反映我国公共政策的现实,反映公共政策在我国的发展实际,最好选用一些发生在身边或者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作为教学案例,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中国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有机联系起来,融入案例情景,产生共鸣,促其思考,掌握知识点,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

3 公共政策案例教学方法分析

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测控仪器设计;测长机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5-0188-02

一、引言

《测控仪器设计》是测控专业主要的专业课程之一,课程的内容从总体设计角度出发,涵盖了测控仪器的精度、总体、机械系统、光电系统等子系统的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如何从设计任务出发进行具体测控仪器的设计分析。该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强、对学生的基础要求高等特点,这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实践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学体系结构。因此,国内多所高校的教研室开展了本课程的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工作,如孟宪慧等人探索了专题与章节结合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教学案例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达到培养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称之为案例教学。[2-5]案例教学法先后在法学界、医学界、管理学界、教育学界等领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特别是哈佛大学工商学院在案例教学的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所谓案例是包含问题在内、真实发生或存在的典型事件,每一个案例都是一个现实发生或存在的描述,其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且也可能包含问题的解决方法。[2-5]因此,要求案例在其内容上的特征为:a、现实发生或存在的事件;b、事件中包含需解决的问题;c、事件具有典型性。[2]在案例的叙述上要做到突显案例的主题、事件的描述完整、叙述要具体且明确、要反映事件发生的背景等。然而,案例教学的这些特点和要求针对测控仪器设计课程的讲授提出了很多难题,原因在于该课程的系统综合性较强,课程所要讲授的总体设计、精度设计、机械设计等都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若设计一个或几个案例突显某一主题,则必然要求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其他主题的知识。因此,在测控仪器设计课程的案例教学中难以在一个或几个案例设计中做到提出一些突显主题、描述完整的问题。

为了应用案例教学法到测控仪器设计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本文在研究了孟宪慧等人的教学改革工作后,结合专题教学方法,探索研究案例式专题教学法,即将专题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以课程大纲的教学要点为基础把课程的核心内容按照内在逻辑组成多个专题体系,以专题教学为手段,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展开形式多样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活动。这种方法可以摆脱具体理论的整体性、系统性的限制,教学活动更贴近学生、贴近生产实际,极大地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吸引力和说服力。

二、案例式专题教学的作用

篇6

1 思维过程指导的缺失:数学教学方法的内伤

思维,是高扬在中学数学教学领域中的一面大旗。这面旗帜似乎成为了中学数学学科、甚而整个中学理工学科“包治百病”的万能词汇。当学生数学学业成绩较差,有数学老师在旁指点:“要注意数学思维的训练啊!”数学老师在专业研究中也喜欢大谈特谈“思维重要性”。下面,我们来审议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张乃达关于“三角形内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教学升格案例:

1.1 原始教学设计

如右图:AD 是∠BAC的平分线,AE = AC。

求证:

思考: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l现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有什么样的性质?写出证明。

1.2 升格教学设计

(1)证明线段成比例有哪些方法、定理?

(2)怎样创造条件在本题(如右图)中使用平行线截得比例线段定理?

(3)延长AB到E,使AE=AC,问题转化为证明什么?

这样的提示,可以控制提示的水平,也可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学习的需要,不会束缚学生思维。例如,学生在上面的提示下,会想到如图所示的新证法:

(取AE=AC,引EF∥AD,证ED=DC)

如果出于教学的需要,打破了上面提示的顺序,则可以通过“反思”这个环节,来揭示被超越的思维过程,如在上述教学设计中,加上教学程序“4”。

(4)如果没有问题(1),你能直接给出三角形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证明吗?辅助线AE、EC是根据什么想出来的?

显然,由原始与升格的对比观照而言,我们不难发现:当下中学数学教学中,思维指导缺失的主要表现在“忽视概念定律结论的形成推导”“忽视数学具体方法的思考运用过程”以及“数学问题的发现的过程”等方面。而上述升格教学案例的呈现已经远远超越了“要注意数学思维的训练啊!”一语的苍白,以及单谈“思维重要性”片语的孤立。张老师的升格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是将“粗犷粗线条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明晰明细为了“聚焦思维过程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绝不是单纯罗列几个问题,而是需要将数学思维过程的聚焦与关怀熔铸其中。可以说,“问题编排”仅仅是启发式教学方法之“形”,而“思维过程”才是启发式教学方法之“神”。“神”为“形”本,“形”为“神”体。二者相辅相成,方能形神俱佳。

2 学科本质特征的旁落:数学教学内容的困厄

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其学科的特质,这是一个关乎学科“姓氏”的大是大非的问题,不容我们任何小觑。笔者曾看到过一个关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课堂案例。其中的教学片段为:

(1)观察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略),你能猜想出反比例函数有什么性质吗?填写下表。

(2)阅读课本“思考”,小组交流各自的猜想是否正确?

中学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学科。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结论的相对确定性、较完整的系统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是其本质的特点,而思维能力则是数学学科能力的核心。针对这样的学科特质,我们的教学方法要突出过程,教学内容也要相应地做出呼应。如前面叙及的案例。教师将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分成了k>0和k0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当 k

因而,针对上述的困厄,有教师进行了完善升格:

(1)观察六个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略)。你能将它们分成两类吗? 你是怎样分类的?

(2)说出每种情况下函数的增减性。

如此提升后的教学环节,实际上是对数学学科特质的把握与尊重。由此而来的教学内容的呈现,更是一种智慧与思想的绽放。

篇7

 

案例教学法是管理学科应用类课程教育中普遍推崇和倡导的教学方法,且在教学实践中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具有特殊效果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创设一个真实而深刻的学习环境,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视频案例教学法是案例教学法中的一个具体方式,让案例通过视频展示,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视频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连锁企业物流管理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视频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就是以某部门或某单位的实际业务项目作为实例,结合理论知识组织教学.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它需要根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使学校教学与企业岗位培训和顶岗实习进行无缝链接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学校物流管理教学中是一个非常实用、非常有实效的教学方法。

 

视频案例教学法是案例教学法的一种体现形式,是对普通案例教学的有效补充。通过视频使案例展现的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学生通过对视频中的案例认识和分析,加深印象,也弥补实训基地不足的缺憾。

 

二、视频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连锁企业物流管理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连锁企业物流管理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流通领域的一切商品流及有关的资金流、信息流等,研究的目的是对其进行科学规划、管理与控制,解决社会经济活动中流通成本上升的问

 

题。连锁企业物流管理的产生、发展与经济实际和流通实际密切相关,该门学科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它的实践性,其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社会实践服务的。因此,结合案例教学的相关方法讲授连锁企业物流管理具有一定的独特优势。

 

1.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连锁企业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连锁企业物流管理作为一门新课程,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用到许多专业的术语,又要讲解许多物流管理的独特理论与设施,如JIT、配送中心、RFID、集装箱、托盘、自动化立体仓库等内容,这些内容不但实践性较强.而且现代化程度要求较高。教学的对象都是学生,没有物流管理的任何工作实践和学习基础,所以在接受连锁企业物流管理这门实践性和专业性要求较高的课程时,好比雾里看花。加上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较新的专业,连锁企业物流管理这门课程在各高校开设的时间又短,因此教材的编写很不完善,有些是纯粹照搬物流管理课程,只注重生产领域的物流流通,而不关注流通领域的物流流通,几乎是一些条条框框,纯理论介绍,内容十分抽象,学起来枯燥无味,根本没有办法体现高职理学一体化的教学思路。教师只有将国内外鲜活的应用流通物流管理理论的成功案例引人课堂,才能既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又便于学生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视频案例教学不仅帮助学生熟悉国内外流通活动中的物流业务,系统掌握连锁企业物流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而且通过视频案例教学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收集案例材料,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通过讨论与争辩,能够帮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有助于强化教学效果。

 

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的角度看,由于其专业性质以及实训基地的缺乏决定了对连锁企业物流管理的理论学习多于实践操作,因此容易对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产生厌烦情绪。通过开展视频案例教学,可将连锁企业物流管理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探寻连锁企业物流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和物流管理成败得失的经验和教训.重点要讨论:是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作出决策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决策是最适宜的?应制定什么样的实施计划?如何实施?如何进行整理评价?通过营造良好的讨论环境和气氛,是学生能充分讨论和交流,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教师授课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同时,视频案例教学还可以帮助教师主动吸纳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物流技术.通过自觉地提升自我反思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三、视频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连锁企业物流管理教学中的设计和运用

 

1. 用视频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连锁企业物流管理关于配送中心配送流程教学中,若按照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免不了条条框框介绍配送中心由哪些部分组成,怎么开展作业,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而且生涩难懂,过于抽象理解不了,因而缺乏学习兴趣。

 

若采用视频案例教学法,即先给学生看一些国内外的实例如德马泰克Newegg的配送中心;屈臣氏配送中心的配送作业流程。国内外先进的配送中心作业让同学们开阔了视野,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然后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在这个配送流程中经历了哪些环节?不同的环节具体要进行什么样的操作?在操作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回答好这些问题也就理解了配送中心收货-存储-拣选-配装-加工-发货的整个流程及其作业要点。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当组织和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讨论交流,发现问题和分歧,并选择适当时机给予解答。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不断启发,诱发学生开动脑筋,尤其应鼓励学生勇于独立思考,形成独特见解。

 

教师在总结时,得出正确结论,活跃了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通过对视频的学习和讨论,更深刻地掌握了知识。

 

2. 用视频案例强化操作能力

 

在连锁企业物流管理中介绍现代物流技术时,因为学生都没有参与过物流作业,所以对这些技术知之甚少。若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用一些图片来讲解,学生还是会觉得形式过于单一,而且不能深入直观地了解现代物流技术,更无法让他们动手来进行操作。如果采用视频案例教学,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条形码技术的应用,RFID技术的应用,物流周转箱的应用。在视频中详细介绍在这些技术应用时应注意的细节问题和操作要领。当同学们到达实训室进行实际操作时,就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提升和强化了学生的操作能力。

 

3. 用视频案例突出学生主体

 

在传统的连锁企业物流管理教学中,往往都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一味的让学生掌握一些物流术语和操作流程。学生对这些物流知识的理解除了死记硬背,也就是一知半解,根本不能做到深刻地理解和熟练的运用,学生始终处于被学习的状态,而不是学习的主体。

 

如果采用视频案例教学法,通过形象生动的视频展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先通过对视频的解读来掌握物流知识和操作要领,进而进行操作实践,最后再教师进行总结和理论提升,更符合现代高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思路,更能体现

 

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真正被摆到主体的位置上,通过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反复训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有所提高。

 

四、在连锁企业物流管理教学中实施视频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 正确处理视频案例教学、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

 

视频案例教学通过视频形象直观地展示案例,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行业知识和发展前景,有利于扩展知识面,增强实战能力。视频案例用于展示学生难以理解的典型案例,如配送中心的配送流程,RFID在实际连锁企业中的运用等等,可以让学生通过视频学习和理解文字所不能很好描述和展示的内容,让学习更为具体和直观。但是视频案例只是案例教学的一种,是辅助的形式,可以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思考、讨论和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把案例与有关理论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连锁企业物流管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下熟记理论但不知如何运用的弊端。但案例教学不是万能的,它不能代替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需要与传统的讲授方式相结合,通过案例指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2. 加强视频案例库的建设与完善

 

虽然现在信息传播广泛,但是就连锁企业物流管理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国内相关的视频非常少。案例缺乏是连锁企业物流管理视频案例教学的瓶颈,许多教师想开展视频案例教学,但苦于没有案例,建立连锁企业物流管理视频案例库是目前最紧迫的任务。作者有着多年留学德国的经历,所以下载和翻译国外优秀的视频用于教学,例如:Remmers的配送——昨天下单,今日送达;BEUMER-Hermes的配送中心;Amazon的图书包装;德马泰克Newegg——由分拣到发运的全自动;屈臣氏物流中心;物流中心周转箱分拣自动识别信息处理系统等等。但是这都还远远不够,需要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不断完善和更新视频案例库。

 

总之,科学地选择视频案例教学法是满足连锁企业物流管理教学的需求,能对传统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有利补充,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但是视频案例教学只是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种,要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并不是简单地以一种教法代替另一种教法,而应是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必须随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篇8

关键词: 微观经济学课程 教学方式 改革思路与对策

微观经济学课程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高等院校非经济类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侧重于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理论的教学,使学生能把握微观经济理论的精髓,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一般原理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内容有详尽了解,并能运用一些基本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基本经济理论和模型、分析和解决简单的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但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一直都不太理想。深入探讨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式,并对其加以总结与分析,对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一、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比较与评价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最早于1870年在美国哈佛法学院创立,后来被广泛应用到工商管理等学科中,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智力开发与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案例―理论―案例,案例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研究讨论案例需要运用理论知识,而运用理论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案例,学生在这其中既学到了理论,又提高了实际能力。[1]

与微观经济学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相比,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经济学案例的真实性与可读性可以明显提高学生学习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兴趣。该课程的教学案例基本上是源自于现实生活,是对现实经济问题和热点问题的总结。这种案例具有典型性、可读性和真实性,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吸引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第二,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生活问题,并加以讨论、分析。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相关经济理论知识分析与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第三,该方式是一种互动式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与质量。案例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在整个案例教学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师主动引导,并发挥学生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讨论等教学环节中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的能力和才华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现,从而使课堂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之中,而不可能出现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沉闷、学生打瞌睡的现象。毫无疑问,这必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二)探究式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方法同样以现代认知心理学为基础,是在20世纪50年代前曾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的杜威进步主义、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失败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教学理念,它更注重“在老师指导下”的“再发现”,即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对发散思维的结论进行精简和整理,然后选择最佳路径去探究事物的本质内涵。[2]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3]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本质是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看作是相同的活动;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自主寻求或自主建构答案、意义、理解或信息活动的过程,使学生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模拟科学家为认识自然界所采用的探究方法来构建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方法的活动,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

探究教学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学习科学的技巧,对教师而言则是一种教学技巧。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自主性是使用探究式教学方式的最重要保证,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才能实现探究式教学的目的。第二,学生学习的实践性。无论是培养主动积极、科学严密、不折不挠的态度,还是培养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都必须通过亲自实践才能逐步形成,就算是知识,也必须通过主动建构才能生成,靠传授式的教学难以获得。第三,知识的重现性。是指学生用自己的大脑和双手演绎和证实已有的知识经验。第四,开放性。探究性学习在内容上是开放的,只要学生想到,而且是力所能及的,就可以成为探究的内容。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能获得一种关于社会的、自然的、生活的综合知识,而不仅仅是学科知识。

(三)问题驱动导学教学法

“问题驱动导学”,是指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而构建的一个以问题贯穿各个教学环节,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教学组织方式。[4]该教学方式主要运用微观经济理论,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普遍性问题和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学生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与考试目标,有目的性地去学习,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四)滚动式分层教学方法

滚动式分层教学方法是在班级团体教学中,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从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教学检测,并通过网络平台的建设,最终使得各层次学生对学习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身的素质,达到提高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5]

(五)启发式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最早是由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来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他强调启发的目的在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现代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分析、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是引导、转化,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启发式教学与其说是教学方法,不如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不再遵循传统固定封闭式的教学模式,而是提倡一种开放的,吸收多种教学方法经验的教学指导思想,这种与传统单向填鸭式教学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启发式教学注重引导,它将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通过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达到课程的教学目的。虽说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思想,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结合具体课程的特点,遵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选择适合学生接受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将教材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6]

二、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思路与对策

(一)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思路

微观经济学课程内容体系比较庞大,知识点较多,并且具有一定学习难度。无论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还是现行的案例教学方法等现代教学方式,改革的目标都是提高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主体慢慢地由“教师主导,学生为辅”的被动式教学向“学生主导、教师为辅”的互动式教学转变。现代教学方式注重师生的互动、联动,注重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思路是,采用多媒体现代手段,综合运用案例、启发式、探究式、读写议等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讨论环节,提高微观经济学教学质量。

(二)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对策

1.因材施教,灵活把握。目前,微观经济学已经成为国内经济管理类和非经济管理类高等院校的专业基础课。微观经济学授课范围比较广,授课对象比较多,并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这就要求学校、教师要根据授课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教学大纲、教材和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模式,体现微观经济学课程通识性和实用性。对于经济管理类学生,要注重夯实理论知识水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而对于非经济管理类学生要注重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与掌握,灵活运用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

2.教考结合,突出特色。微观经济学教学方式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而对学生的考核成绩则是衡量微观经济学教学方式改革成效的试金石。教学方式是手段,考核是目的。因此,教师应将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方式与课程考核结合起来,实现手段与目的的统一。微观经济学的课程考核要将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纳入考核范围,在课程考核成绩中设置一定的比例。

参考文献:

[1]王保宇.微观经济学双语案例教学模式探讨.黑河学刊,2010,(7):102-103.

[2]唐彬.发现式、探究式和研究式三种教学方法在经济理论课中的综合运用.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43-38.

[3]叶满城.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教育科学,2009,(1):48-52.

[4]严瑞芳.问题驱动导学模式探析――《宏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8-9.

[5]唐年.浅谈滚动式分层教学方法在宏微观经济学中的应用.中国远程教育,2006,(2):39-41.

篇9

【关键词】中职 口腔专业 案例教学法 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充分发挥多媒体远距离教学的特点,而口腔专业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学科,针对中职口腔专业特点,我们在教学中首选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注重吸收和体现先进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即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科学精神。以下是笔者在采用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口腔护理教学中总结的几点看法:

一、中职口腔专业教学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一)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教学

把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加强口腔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在教学过程中的比重,使学生得到比较系统的职业能力训练。因此,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是中职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中职教育的核心目标所在。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应用性等。

(二)实践式教学

口腔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都非常强的专业,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统一。案例式教学法能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案例,使学生置身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意识强,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这种方法不仅向学生阐明了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而且提高了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启发式教学

和传统的“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引导、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不仅可以使口腔专业理论讲授变得生动活泼,具有启发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抽象的医学原理,并能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互动式教学

传统的口腔医学教学中,教师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个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实行案例教学,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均可自由讨论、辩论, 双方都可以充分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这样,各种观点、理由及其论据得到充分表述,使大家对问题认识越来越清晰,理解越来越深刻,从而加强对医学知识的理解。案例教学应当是借助于案例,通过讨论或其他方式以案说理,引导学员进入教学活动,自主地、创造性地与教师一同完成教学任务。

(五)民主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个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实行案例教学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二者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可以就案例阐明自己的观点,学生也可以就案例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讨论口腔临床案例中,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均可自由讨论、辩论,双方都可以充分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二、中职口腔教学案例教学法的模式

(一)课堂讨论式

这种方法就是教师在讲完基本理论知识之后,选择数个较为典型的口腔临床案例集合到一起,向学生提出若干问题,在课堂上交由学生进行讨论。尤其鼓励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的主张,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针对具体情况也可以事先安排重点发言对象,描述自己的观点。教师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讨论,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哪方面存在不足,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重点,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点评学生的观点,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此外,由于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中,并充分进行了思考,能够更深刻理解理论问题的精髓。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使今后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二)观摩见习式

这种模式是当前我校实践教学中不可缺少之一,也是普遍采用的实践性教学形式。也就是学校和医疗部门相结合来进行教学。主要组织学生到医院或牙科诊所见习一些较典型的或是疑难的案例,其目的是让学生全面了解各种诊疗程序和医疗管理,各个阶段是如何链接组织的。观察带教医生诊疗工作中的操作步骤和方法。每次观摩结束,可适当要求学生说说观感体会,并进行总结点评,以便真正提高学生的理解、认识、分析能力,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模拟实践式

模拟医院的诊疗程序,为学生运用所学有关口腔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创造了一个“真实”的环境,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综合地运用于实践,这是学生全面介入模拟诊疗活动,扮演各种医患角色,解决诊疗问题的“演习”。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加强训练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在模拟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而且是教学的主体。

(四)电教化案例式

这种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直观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很受学生欢迎。口腔专业教学同样可以采用电教化案例教学法,搜集各种视听、录像资料,利用多媒体教室展示, 无疑增加了案例的生动性和实践性。

三、中职口腔教学案例教学法的措施

(一)精心设计案例

案例教学离不开案例, 口腔临床诊疗案例非常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案例都适合课堂教学。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案例选择方面下工夫, 根据教学内容对现成的案例加以适当改造,使二者相互匹配。用于教学的案例一般应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典型性。所谓典型性,即案例与理论知识的联系性。如在选取急性牙髓炎的教学案例时,抓住该病典型的疼痛特点体现在被选案例,让学生对该病的特点有进一步的认识,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二是适当性。即所选案例要难易适中。案例太简单,容易得出答案,难以提起学习兴趣。太难可能超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难以使学生入手分析,会打击其学习的积极性。三是生动性, 案例形象生动具体,直观易学,能够集思广益,调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开阔思路,收到良好效果。四是综合性。即案例的搜集可考虑综合其他医学知识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学以致用。要把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及背景知识按照学员的认知特点,模拟问题的发现过程,由浅入深地设计出一系列“阶梯性”问题,引导学员去发现知识、探求知识。

(二)分析案例

案例选择好后,紧接着第二步就是教师要分析案例。在将案例交给学生之前,教师必须先将案例吃透,作深刻剖析,把握好案例的关键点,既要指出案例的优点,也要指出其不妥之处。以利于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有效地启发、引导学生思路。对篇幅和难度较大案例,也可以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做到有的放矢。

(三)组织教学

案例选择、编制好以后,下一步要做的工作就是组织教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讲授教学内容线索,并向学生提供应参考的资料范围;2)学生带着案例中的问题按教师提供的线索进行有针对性的自学。为使学生的自学取得实效,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进行必要的指导;3)师生共同围绕案例涉及的问题进行讨论。既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要注意讨论的情况,发现讨论偏离中心时要及时纠正,把讨论逐步引向深入;4)教师总结。教师在总结时既要给学生明确的结论,又要尽可能提出对问题进一步探讨的若干种思路和方案,使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员独立更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四)做好学生的配合工作

案例教学改变了以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更多地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因此,学生的准备工作不可忽视。可从两个方面去做:一是布置案例,让学生课前预习。这一过程应在课前完成,并明确提出预习的要求,使学生熟悉案例,带着问题上课,实现由被动向主动角色的转变;二是注意选择提供给学生的材料的范围。案例教学目的重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因此,在给学生提供案例材料时,可以将案例结论部分隐去,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各种结论性意见,将讨论和参与的空间留给课堂教学。

四、中职口腔教学案例教学法的利与弊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1.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

案例教学法对口腔教学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和教学责任心提出了比传统讲授法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又要求教师密切关注国内国外口腔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更新,对现代医学知识保持高度的敏锐,不断地寻找适应教学的案例;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启发、引导作用,使学生的头脑处于活跃进取状态,主动接受知识信息。

2.更好地贯彻启发式教学。

案例教学法改变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独“唱主角”,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在讲课中适时提出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供学生思考和讨论并获得答案。

3.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把接受知识和运用知识结合起来,即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对案例进行分析、思考和研究,在此过程中,不仅对所学知识能更好地加以理解和掌握,而且还能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新的开拓,并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创新性思维活动。因此,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4.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民主式教学。

案例教学中,学生和老师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可以阐明自己的观点,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和学生之间及学生与老师之间可以自由讨论、辩论。这样,各种观点、理由和论据都能得到充分表达。

(二)案例教学法的缺点

1.教学时间的局限性。

中职口腔专业教育的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案例教学法从准备到实施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教学时间,如果过多地进行案例教学就会无法完成传授理论知识的任务,学生不掌握理论知识就不能更好地对案例进行分析,使案例教学法成为英雄无用武之地。

2.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局限性。

在案例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设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录像、图片等视听材料的运用,既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又增加案例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增加课堂的信息含量,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而且,教师还可以避免口头叙述案例的抽象性、避免板书案例的迟滞性。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对教师计算机应用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计算机水平差的教师可能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

3.学生人数的局限性。

学生人数过多或过少都不利用案例教学法的开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力的全面培养,一般15人左右最宜。

现代教育学认为:知识是个人后天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是其完成某项活动所表现的个性心理特征。通过列举案例、讲评案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讨论案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通过模拟案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通过以上几种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通过案例教学法,在提高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也发展和提高了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发展学生的创造过程起着推动、引导、维持、强化、调节、补偿等重要作用,反过来又强化了学生的以上能力。

【参考文献】

[1]左恩俊等.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相结合在口腔修复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4).

篇10

关键词:信号与信息处理课程群;课堂设计;教学方法;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信号与信息处理课程群包含《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及应用》和《MATLAB语言》四门课程[1,2]。其中《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是信息类专业两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信息类专业承上启下的核心课程。以《MATLAB语言》为工具,可以将《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两门课程内容有机地融合,形成完整的系统概念、掌握便捷的分析与设计方法。《DSP技术及应用》是电气、自动化、导航、通信等专业的选修课,通过学习DSP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和应用系统的开发方法,可以将《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两门课程内容有机地融合,从理论学习上升到实际应用,形成完整的系统概念、掌握便捷的分析与设计方法[3]。信号与信息处理课程群教学质量的好坏将涉及到能否为后续专业课程打好基础的问题。如何有效地提高信号与信息处理课程群的课堂授课质量,适应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有益思考和大胆实践。

信号与信息处理课程群是大家公认数学概念多,理论推导复杂,老师难讲,学生难学的专业基础课程群,是信息类专业承上启下的核心课程群,教学质量的好坏将影响到能否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4]。本文针对信号与信息处理课程群课程课堂教学,在优化课程设计、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老师树立责任心等多方面探讨了提高课堂授课质量的具体措施,对提高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有较强针对性。

一、优化课堂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设疑、创情景等方式,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了避免把理论课程讲成枯燥乏味的公式推导课,尽量把每一堂课都按照案例引入、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三个阶段进行精心、合理的课程设计。

1. 案例的引入

可以把现实生活中涉及的案例先提出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让学生渴望掌握问题的解决方法。教材中一般只涉及知识点的理论分析,没有教学案例。教学案例的选择和建立,要经过大量翻阅各种教辅资料以及国内外的专业书籍、向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有经验的老老师请教,反复推敲的过程,工作量非常大,耗时耗力,这就要求任课老师对教学工作要有责任心,要有热情,肯于在默默无闻的教学工作岗位上下大功夫。一个精彩的教学案例的引入,是高质量教学的开始,是提高本堂课授课质量的关键。

2. 理论分析

这是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把教学案例中隐含的理论问题进行提炼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详细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教材上有了较为详细的描述,讲授过程一定注意重点突出,难点鲜明,并且授课内容不能仅仅只限于一本教材。每一本教材在内容的表述上特点各异,如果授课内容只限于一本教材,势必会限制学生的眼界,拓展不了学生的思维,上课时老师就不能用精练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授课程内容。这部分内容的讲授要与前面引出的教学案例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详实的、准确的理论讲述,是高质量教学的根本所在。

3. 实际应用

把这堂课讲解的理论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呼应问题的引入并对应用的领域进行拓展,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对原来许多似懂非懂的问题有了全新的认知,使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理论理论学习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实际应用涉及面尽量要宽、涉及的问题要新,要求任课老师及时更新本学科专业研究的新成果,保证讲授知识点的先进性。这样,就把一个纯理论问题通过实际的应用讲清楚了,学生印象深刻,课堂授课质量得到了保证。大量的、丰富的实际应用,使课堂教学得到了升华。

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在课堂授课过程中,用饱满的激情去授课,就会感染学生,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心智与参与度,授课要条理清楚,深入浅出,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待每一节课。

1. 注重启发式教学

老师在授课时,必须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和难易程度,精讲重点和关键点,引导学生思考,把握教与学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堂教学中要避免满堂灌,学生和老师之间要有对话和交流,绝对不要老师一个人从头讲到尾。通过启发式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但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老师要有较高驾驭课堂的能力,面对学生那思考的、期待的眼神,老师要用鼓励的眼神和启发式的语言来激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锻炼他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板书和多媒体相配合

信号与信息处理课程群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特别是实验课,既要求学生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又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仅凭口头传授课程很难达到目的。

3. 适时采用研讨式教学

课堂教学就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要发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老师讲得再好,学生也只是被动的接受,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授课中,适时采用研讨式教学方式,营造一种让学生敢于议论、宽松的和谐课堂气氛,采用灵活多样的互动性,让学生自然参与和融入课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发言,使其对老师的讲解进行思考并提出疑问,然后老师对学生的各种回馈作出进一步反应,从而在老师与学生不断的互动中把课堂推向前进。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学习和生活上与学生建立良师益友的关系。所谓“亲师道,信其道”,只有学生喜欢老师,才会非常喜欢听老师讲课,才会喜欢上课,才会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才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才会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上,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老师与学生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维护老师在教学中的学术权威,学生才会从内心里愿意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点,才会认真跟随老师的思路进行思考,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老师掌控课堂教学的秩序,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授课效果。过于严肃的课堂教学会让学生感到压抑,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抵触的情绪,影响教学效果,同样,过于松散的课堂氛围,学生就会失去积极性,因此,老师对课堂秩序的驾驭能力,对课堂授课质量的提高十分重要。

课下,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老师与学生平等的朋友关系,老师要平等的看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与学生探讨为人处事的道理,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心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并进行正确的引导;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历程,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激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

四、要拥有一颗责任心

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老师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实施者,责任心是老师做好本职工作的动力源泉。

老师有了责任心,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教学过程分为备课、授课和课后辅导等三个阶段,责任心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首先,认真备课是提高课堂授课质量的前提,通过备课,及时更新本学科专业的新成果,保证讲授知识点的正确性和先进性;其次,热情授课是提高课堂授课质量的重点,课堂上授课耐心细致,热情洋溢,引人入胜,保证授课效果;最后,课后耐心辅导是提高课堂授课质量的保障,课后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答疑,才能更好地巩固所授知识点。

老师有了责任心,学生则会以老师为榜样,培养责任心。很多老师会认为,老师只要把自己上的文化课讲好就行了,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老师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有责任培养学生树立为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精神。现在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不高,存在得过且过的问题,就其思想根源,主要还是学生没能很好的把自己的理想抱负和日常的学习结合起来。针对这种情况,在授课过程中,把未来工作的实际需求与课程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把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课堂教学联系起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让学生认识到:只有扎扎实实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地、主动地学习,才是实现理想抱负的唯一途径,引导学生树立起只有现在学好专业知识,牢固掌握专业技能,将来才有能力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思想。

总之,要提高课堂授课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老师首先要热爱教学工作,在课堂教学中要充满激情,富有感召力,要肯于把大量的时间、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在优化课程设计上下功夫;其次,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热爱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心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所思所想,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最后,不仅要有勤学求精和虚心请教的精神,而且还要有勇于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共同探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各种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我一直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只有言传身教,认真思考,善于总结,老师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授课质量,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刘建宝,等.关于开展“信号与系统”课程双语教学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2,17(6):48-49.

[2]马赛,等.《信号与系统》课程群的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1):102-10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