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学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6 17:09: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学教学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心理学教学案例

篇1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原理,要促进幼儿的发展,就要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而对幼儿原有经验的把握则离不开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的掌握,所以《学前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入门课程。它不仅是为其它学科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也为学生将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帮助。

 

一、高职学前心理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通过《学前心理学》课堂教学实践,笔者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有这样的感受:学前心理学过于抽象,晦涩难懂,学不会;学前心理学像政治课一样,大量的概念记忆,单调枯燥,提不起兴趣,不想学;学前心理学好像没什么用处,学了没用……有这样想法的学生有的会做出逃课的行为;有的会选择坐在最后几排,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有的会努力听老师讲,但容易走神,学习效率不高。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学前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有其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而它作为学前教育的基础课程,又要为学前教育专业服务。所以,学前心理学的教学目标应该定位在保持自己学科性的同时也能主动提高服务意识。但现实是,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前心理学逻辑体系的完整性,注重系统讲解概念和理论,对学生所关注的专业热点、焦点、学术前沿问题很少介绍,忽略了学前心理学的服务性。以这样的目标定位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其结果往往令人不满意。因为《学前心理学》安排在一年级开设,一方面对于从未接触过心理学知识的大一学生来说,头脑中缺乏鲜明的直观形象,从而难以理解教师讲授的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会觉得学不会,不想学。另一方面,学生此时还没有接触其它专业课,不能主动地从当前的心理学学习中引发对教育问题的思考,也不能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去解释学前教育中的现象,从而主动发挥学前心理学的服务性,学生会觉的学了也没用。

 

2.教学方式单一

 

教师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系统知识的传授上,很容易选择高效的讲授法。这种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学生会不感兴趣。另外,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交流,课堂参与性不足,导致学生养成依赖和懒于思考的习惯,思维呆板,不能很好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就算教师设计组织了课堂讨论活动,学生由于把精力放在了心理学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上,课堂的参与性不高,而教师对学生沉默不语、谈论题外话…… 缺乏有效指导策略,讨论容易流于形式。

 

二、案例教学在学前心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尝试

 

1.案例教学的涵义及意义

 

案例教学法是1870年由哈佛法学院院长克利斯托夫·朗戴尔(Lang Dell)首创的,后为哈佛工商学院所采纳。20世纪20年代,美国新泽西州立师范学院将收集和研究案例作为教师教育的一部分,是案例教学法在师范教育中最早的应用。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案例教学法。关于案例教学法的涵义,中外学者众说纷纭。

 

美国哈佛大学案例教学协会主席John Boehrer教授说:“案例教学是种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和某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的探索的过程。美国学者小劳伦·E·列恩认为,案例教学的方法就是教师以教学案例为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习者达到特定学习目的的一套教学方法及技巧。

 

2.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1)准备阶段

 

在准备阶段,教师要根据相关教学的要求,选编真实的、有针对性的、问题性的案例,这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前提。案例来源于幼儿园中的观察积累、网络下载、生活中所闻所见等等。教师还要组建合作小组,并设计好座位的编排方式。通常一个3-6人的小组在活动的有效性和参与性方面能够达到最佳效果。在小组的规模上,不存在唯一的标准,要注意的是尽可能让更多的人更多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的组成坚持随机的原则和自愿的原则。理想的座位编排方式是围绕一个小圆桌,小组人员围坐在一起。考虑到传统教室中桌椅的布局,可以采用双排梯形的方式,前排两个学生,后排三个学生,小组讨论时,前排的学生转身和后排一起讨论,前排的学生也可随时转回身参加班级讨论。

 

(2)课堂案例讨论阶段

 

在课堂案例讨论中先是各小组的讨论,然后是各小组的汇报人在全班交流各小组的观点。在各小组的讨论中,教师让学生明确案例讨论的程序和小组成员的角色和责任。以5人为例,通常有负责人、记录员、汇报员、噪音控制员、计时员,这些角色在每次案例讨论中都是轮流担任的。负责人在小组讨论时打开话题,鼓励发言,避免讨论离题。记录员要记录小组成员讨论的发言情况、综合已讨论过的内容以及结论等。汇报员主要归纳提出的问题,并代表小组,进行简练概括性的汇报或主持展示。

 

3.案例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案例匮乏问题。门类齐全,质量过关教学案例库的建设是实施案例教学模式的第一步。匮乏的教学案例成为实施案例教学的最大障碍。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应该加强与幼儿园的联系,每周至少有一次下园的时间,时长至少有半天;还要做一个有心人,注意对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收集整理;同时注意对网络资源的运用,关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报道、新闻,及时下载分类整理。

 

三、不足及改进思路

 

在实施过程中可以综合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例如讲授法和案例教学的结合,可以先进行案例教学,激发学生思考,再把在案例讨论时的观点与后来讲授的理论和原则做比较;也可以先用讲授法,再使用案例教学。另外,教师缺乏案例讨论的经验和技巧,难以应付开放式的讨论,使讨论走向形式化;教师在总结的阶段难以从案例中提炼出学前心理学的理论,指向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还有学生缺乏准备,讨论的不够深入等问题,还有待做进一步的探索。

篇2

[关键词]案例故事法;职业教育心理学;教学

职业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心理学分支课程,目的是为职业院校培养合格的队伍[1]。然而,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心理学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学效果不佳。案例故事法是案例和故事的结合,是基于案例教学法提出的一种提高教学技能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编写案例故事、讲故事和讨论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案例故事教学法根源于杜威的反思学习理论。杜威提出个体与环境之间互动的经验对于学习者比较重要。通过运用故事教学案例,给学生提供对所学知识反思的机会。虽然对案例教学法的研究较多,但是以“案例故事法”为关键词搜索知网发现,案例故事法的研究几乎为空白。因此,根据案例故事法的五个步骤将案例故事教学法融入职业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改革中,以期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的职教师资队伍做好准备。

一、自由写作

自由写作阶段主要是学生案例故事写作过程的热身,可以跟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这个阶段,有些学生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在自由写作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呈现一些案例故事,并让他们自己写下可能遇到的问题。在自由写作结束后,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由学生报告自己可能遇到的问题,别的学生可以提出建议。

二、编写案例故事

自由写作后,开始编写案例故事。教师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编写出一个真实情境下的案例故事。以“学习动机”这一节内容为例,由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缺乏学习动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编写一个职业学校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的案例故事。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只有职校生对所学专业感兴趣,才能激发其内部动机。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认可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外部动机。不同的学生缺乏动机类型不一样,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动机结合自身的体验编写案例故事。案例故事需要有事实,还要呈现问题,此外在细节上还可以建议学生从人物的性格和教师、学生,以及家长之间的对话等这些方面入手。

三、讲或听案例故事

编写完案例故事后,再次将学生分组(跟第一次分组不一样)。每个小组中分配三位学生,一个负责讲案例故事,一个重点记录和听故事,另外一个学生负责监控时间。每五分钟为一轮,一轮结束后,三个学生轮换角色。讲故事的学生需要大声讲出案例故事,别的学生不能打断其讲故事。讲完以后参与者总结出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案例故事讲述者和倾听者之间应该多交流。在课堂中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技能,并促使他们参与别人的案例故事。

四、讨论

一些研究者认为讨论是案例故事教学的重要环节。皮亚杰提出同伴间的相互交流可以促进知识的内化[2]。案例的讨论对准教师的职业发展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学生可以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自由发表自己对案例故事的观点。讨论以6名学生为一组,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学生的案例主要解决什么问题,相关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你对这个案例故事还有没有别的观点?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始终围绕案例故事进行讨论。同样以学习动机这一课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所呈现案例中不同学生动机不足的原因。如有的学生缺乏内部动机,对职业教育没有认同感,觉得职业院校地位较低。另外一些学生没有外部动机,觉得职业院校毕业以后收入不高,企业不认可等。根据需要层次理论,有的学生可能是低层次的需要没有满足,如家庭经济困难、吃不饱、穿不暖。而有的学生则是缺乏相对高层次的需要,如缺乏父母的关心与爱。针对不同学生写的案例故事,让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如何根据诱因理论,归因理论等来提高该案例中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

五、总结

老师需要对学生案例故事进行分析总结,分析理论在案例故事中的运用。教师在总结中要对每个学生的案例故事及课堂表现作出合理的评价。学生也要对自己案例故事的情况进行反思,可以在个体层面反思也可以集体反思。前者包括自我问询,后者包括同伴间相互经验的交流。集体反思因为涉及跟学生或老师的外部对话,比自我反思程度更深。总结与反思是案例故事教学法的最后一个环节,既可以巩固案例故事教学法的成果,还可以为以后的案例故事教学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参考文献:

[1]包昆锦.《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改革行动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06(1):57-60.

篇3

1 案例教学的内涵及优势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性很强的教学方式,通过对案例精选讲解、分析,学生能够更直观的理解理论知识。一般来说,案例教学需要提前准备和策划,并且进行教学的时候要结合一定的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点、经验等相互碰撞,达到拓展思维、启示理论的目的。在进行案例教学的时候,所用到的案例不是编出来讲道理或者阐明事实,而是为了达成明确的教学目的,通过在课堂中讨论与分析案例,来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教学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案例教学是依托案例进行分析、讨论,通过这些具体的案例来展示抽象的理论知识,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快掌握和理解理论知识。案例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开放式、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来拓展思维,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教学能够推进教学目标的完成,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对案例涉及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索,从而解决问题。

案例教学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课堂气氛。对于中学心理健康教学课程,应该构建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发挥师生之间沟通交流的优势,从而促进心理健康教学目标达成。而案例教学是很好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案例,通过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沟通、分析,对案例的问题进行解答,来获得一定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中通过引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掌握知识点,这种方式与传统的教学形式相比,更加开放,能够提高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一步加深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构建和谐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拓展思维,完成学习任务。

在中学健康教育中运用案例教学,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教师通过引导、鼓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不断创新案例教学方法,也能够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与素养。比如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引入心理剧的案例教学形式,教师可以将案例进行模拟还原,在心理剧的设定上,加入案例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设计相关的台词,尽量让整个心理剧能够还原心理事件情境。学生通过参演心理剧,来直接感受到案例,以及案例中的人物性格等,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案例,并且能直观感受。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学习。

2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教学的定位分析

2.1 从实际教学需求出发,选择合适案例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教学定位要考虑到实际教学需求,要充分掌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任务,准确的进行教学定位,促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顺利开展。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任务三者综合考量,来合理选择教学案例,让教学案例定位更准确,案例更客观合理,能够满足教学任务需求,同时能够实现教学目标,又能够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不仅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2.2 从学生角度出发,选择合适案例

在进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教学的时候,进行案例选择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等特点,对心理教育的教育案例合理化定位,选择具有实践性的案例,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多方面角度入手,以全面掌握学生情况。比如可以采用团体训练、心理测验、沟通访谈等,摸清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内心想法,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知识面等都不一样,所以会产生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师生关系更和谐,这样教师更容易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方面,以便于准确定位案例选择。

2.3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选择合适案例

案例教学定位还要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于一些心理健康相关的典型案例要非常熟悉,能够针对学生的情况,整理出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个案,巧妙的引入到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来完成教学目标。选取的案例中,如果涉及到私人信息,应该遵循心理咨询师守则,对案件的当事人信息做好保密措施。教师的心理教学专业性也决定了案例整理的质量,专业的教师会收集不同类型的案例,当需要用到某种案例的时候,能够迅速取用,不用再花大量的时间查询,教师可以将时间用在课堂教学中,以提升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为主。

2.4 案例教学定位注意事项

在进行案例教学定位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几个事项。第一,在进行案例选择的时候,准确定位教学,以教材内容为基点,确保选择的案例能够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能蛴τ玫浇萄е小5诙,教师自身要具备专业知识,在进行案例教学的时候,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学好各方面的理论知识,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第三,在进行案例教学的时候,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案例,并且选择适合的案例方法,此外,要能够灵活运用案例教学,熟悉案例,对于一些暗示性的信息、个人倾向性的暗示语言及情感要规避。案例教学定位需要综合考虑教学内容、方法、学生兴趣、实际情况等,准确定位选择,从而促进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效果提升。

3 结语

中学心理健康教学中,案例教学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构建和谐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带来的弊端。案例选择要准确定位,才能展现案例教学的特点,并且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篇4

关键词:中职生;网球教学;培养;技术提高

1.前言

网球运动是一项富有乐趣和观赏性很强的体育运动。网球运动孕育在法国,诞生在英国,开始普及和形成在美国,现在盛行全世界,被称为世界第二大球类运动,如今已成为学校体育课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素质的重要教学手段。本文通过对当今中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分析及积极心理暗示的运用,发掘出我校教师如何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来培养中学生的网球专业技术技巧。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东莞市东城职业技术学校网球协会学生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论文书籍以及网站,为文章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2.2 观察分析法

通过教学过程观察,并进行相关分析,为文章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3.结果与分析

3.1 积极心理暗示的含义及作用

3.1.1 积极心理暗示的含义

积极心理暗示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中的意识思想的发生部分与潜意识部分之间的沟通媒介。简单来说,就是对个体积极的鼓励、鞭策或安慰。

3.1.2 积极心理暗示的作用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①。认知心理学认为,面对同样事件,在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下,人们会积极评价和看待事物的多面性和启发性,能保持弹性的思维方式以适应外界的变化,并提供更多具有积极意义的防范措施与合理的行为选择。②

人类学习过程有两种模式,一是从无知到有知,即在这个领域中本来是空白的,无旧概念、旧习惯以及旧有的思维定式,教授的内容较容易被接受,我们把这个模式称为纳新模式;二是在这个领域曾进行过学习,有旧有的概念和操作习惯,甚至已形成思维定式,在教学时必须否定原有的错误或陈旧的观念和操作习惯,以新的内容替之,这个模式较为费力,我们称之为更新模式。③

网球教学是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一门课程,属于技能学习。它是教师向学习者传授网球技艺的双边教学交流活动,旨在通过面对面的技能教学训练指导,帮学生全面掌握各种接球技巧、击球技巧等基本战术,切实提高其网球技能,充分发掘他们的潜在运动才能,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品质、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网球教学的技能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网球课程所应采用的教学模式和训练方法,而网球教学的自身特点,又在一定层面上决定制约了网球教学方法。

网球教学是体育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具有鲜明的独特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在学生习得网球相关技能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暗示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生的心灵就像一个银行,如果教师不断贮存肯定、尊重和赞许,那么就能支取进步和成功的喜悦,丰厚的利息不可估量。这些积极的心理暗示,能让成长中的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和自我认知,利于其成年后在社会上找到正确的位置。

3.2 当前我校中学生网球学习的现状

3.2.1 传统的授课方式的制约

我校中学生网球教学中,无纯粹的理论课,一般是由老师做主导在网球场地进行教学。中学生网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握拍、熟悉球感、正反手击球、中场截击及高压球、上手发球等,加上学生众多,教师在讲解动作后不能顾及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因而学生很大部分时间只能自我练习,容易使学生形成一些错误动作。

3.2.2 学生积极性不高

由于目前我校中学生网球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等现象的普遍性,造成学生课堂积极性并不高。加上场地和课时限制,每个学生实际在场练习的时间有限,面对复杂动作,多数学生不能完成连贯动作,又得不到教师及时指导,而失去继续努力学习的信心。

综上所述,目前我校中学生网球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根据网球课程的教学特点,以及网球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一些见解和对策。

4.积极心理暗示在网球中的运用

积极的心理暗示是一种坚强的牵引力。老师巧妙地运用“暗示”的手段,能收到比直言不讳的正面教育更佳的教育效果。教学中进行积极心理暗示教学时,有很多种暗示的策略,如通过手势、目光、语言、艺术、情绪等方式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等,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两种途径。

4.1.1 情境策略

积极心理暗示教学法要求具备富有趣味性的教材、充分协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排除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困惑感,使其充满自信。如合理修订教学内容、运用教学器材等,都是教育途径的有效利用。

4.1.2 心理策略

心理策略要求教师重视个体无意识的知觉,尤其个体的知觉,创造愉快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暗示引向激发人的潜能,创造更高的学习动机。同时通过合理的期望,实现期望效应。这是心理策略进行积极暗示的重要手段。运用“罗森塔尔效应”原理,在教学中有效地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使学生个体心理问题能够宣泄出来、表达出来,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寻找方法进行针对性教育引导,在教学中寻找到关键点。同时,在教师合理的期望下,学生对自己定会成功产生了自信,利于学生克服网球学习中的恐惧,激发学生自信心。

另外,教师可以运用积极想象技术,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更高的心理境界:想象——幻想——创造的境界。让学生学习的潜能得以更大的发挥,能够让他们体验到更多的学习乐趣,体会到学习的巨大收效,积极的情感获得更大的激发。让学生经历比较艰苦的学习过程,虽可能面临着困难或困境,但可树立与保持积极的自我信心,积极地地开发自己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负面影响,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5.结论与建议

总之,无论是醉翁之意还是望梅止渴,都优于不厌其烦的劝说和长篇大论的说教。积极心理暗示的好处,妙不可言;积极心理暗示的力量,不可估量。

在中学生网球教学中,善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中学网球的教学效果、挖掘学生的潜在运动才能,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坚强意志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郑雪,人格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篇5

关键词 新课程课堂教学视频案例

数学课堂教学近年来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化、课程改革与国际比较研究所共同关注的焦点。但是,课堂是一个复杂的生态场,其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文化活动。

录像带分析与案例研究在基础教育的师资培训与校本研修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课堂的录像带分析虽然可以弥补现场课堂观摩的一些遗憾,如可以重复且多维度的进行编码分析,从而使较为繁琐的教学过程研究逐渐变得清晰,并且不受时间的限制,也有利于整合定性和定量分析。但录像带往往仅为普通的课堂教学实录,不能较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思想,因此,对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意义偏弱。此外,案例研究虽然是“联结理论与实践,揭示教师在复杂的认知活动中如何运用高层次决策技能的有效途径”,能够促使教师不断丰富与发展教学方法、更加清晰了解熟悉课堂等。然而鉴于传统的以文本为基础的案例研究是通过艺术加工的形式来描绘数学课堂,较难收获与实际数学课堂情境的细微的差异,容易“错解”复杂的实际课堂生活, 从而导致该案例研究的可信性受到质疑。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了课堂教学多媒体视频案例的设想,希望它能够成为一个教师教育和校本研修的有效工具。

一、数学课堂视频案例研究的特征

(一)能够呈现真实的数学课堂实际情境。

视频案例能够提供研究者、学习者一个真实的数学课堂情境,有利于促进观察者的再次认知与加工,业已成为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师专业学习工具,其提供的数学课堂情境可以从多维度、多角度丰富与发展数学课堂的生态表征,加之视频案例所独特的空间、动态(活动)的特点也使得教学情境更为真实和可信。视频案例还可以为研究者反复提供大量的课堂教学细节,呈现出属性课堂的生态多样性,可以更好地为研究者探究课堂的生态模糊性,且更容易被学习者的记忆系统所编码和保存,并与其原有知识体系建立关联,从而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深化。同时,鉴于数学课堂视频案例所呈现的是“原汁原味”的真实课堂情境,也有利于研究者者在不同的领域发现不同的问题,体现数学课堂研究的多样性。

(二)能够促进学习者更好的学习与掌握内隐知识。

数学知识的体系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学习者要更好的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必须认识深化内隐知识的学习,内隐知识具有两个基本特征:情境性和个体性。首先,内隐知识是嵌入在具体的实际情境中的,它之所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定意义上是指的就是学习者不能脱离它所处的“实际土壤”。因此,一种较为有效的途径就是将此类知识连同它所处的背景一起呈现出来。其次,内隐知识还与个人的经验直接相关,难以格式化而成为可以间接传播的东西。因此,这种知识地引发往往需要一个环境,如外部的情境、言语的刺激。学习者可以通过课堂视频的多次、反复回放,从而提供一个实际的课堂情境促使内隐知识的发生于发展。对于教师而言,教学过程中的内隐因素包含有教师个人对属性知识体系等的理解与把握以及教师在课堂中的灵活掌控,这些经验性的知识在初期往往是外显的,也就是说,它们不仅具有可以表征的外部行为特点,也可以依靠相应的课堂情境来加以说明自己的临场发挥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学习者,就是教师本人也较难说明这种经验性的东西,此时它已经开始内化为内隐的知识部分,仅可以依靠个人的体会与感悟了。要重新“唤醒”它们,就需要一个“情境创设”的过程;其次,个体化的知识要想产生普遍的意义,只有经过一定的组织化运转后才能出现。因此,在视频案例的研究过程中,通过“专家访谈”、“同行点评”、“学生反馈”等不同形式,可以呈现出一个不同观点相互碰撞与交流的平台,从而引发更多人的不同教学感悟的交流,为个体经验的组织化创设良好的外部条件。

(三)能够促使教师培训课程的统筹与规划。

教师培训课程一个较为复杂的专业问题,不仅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的一般原理与知识,也涉及到具体的学科课堂教学的掌控欲管理。由于在具体学科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所有相关的知识往往是一起产生作用且发挥影响的,因此,将教师培训的相关课程进行整合,业已成为教师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通过使用多媒体视频案例,可以有效的统筹与规划教师培训课程,一般在以下两个层面上进行:一是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事件、问题以及教师的困惑链接各种与案例相关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知识;二是通过观摩、学习视频案例的各种教学活动,促使学习者主动链接相关学科案例的知识体系,使学习者变成知识体系的构建者,从而促进个人知识的统整。

(四)能够提供数学课堂的多元外在表征。

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掌握数学课堂的多元外在表征是学习者认识与了解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为了促使学习者能够在不同的、新的问题情境下可以灵活地运用相关知识,需要人们根据问题解决的情境对相关知识进行恰当的“裁剪”与“复制”。因此,可以通过使用视频案例的方式来构造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以帮助学习者“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根据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概念框架去反复观察同一个案例”,从而为知识的表征提供多重的分类图式,从而提高学习者在新的教学情境下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为与专家交流学习建立平台。

多媒体数学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一个重新回顾课堂中有趣的事件的机会,并且有机会去反思教学的意义。教师的回顾和录像带为近距离观察和评价教师自己的教学,专家也可以由两种途径“即时介入”:其一是作为案例的主体对教学进行“示范”;其二是作为旁观者对案例进行点评。在这个相互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上,可以分享彼此在教学中积累的教学火花、典型教例、教学得失,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难点,这些都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不可缺少的资料;也可以分享各自开发的课堂资源。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分享专家的思想、观点、课程设计思路、局部处理技术等,就能获得一些新的观点和新的方法,那可能是最有价值的部分。

(六)能够给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富饶”的土壤。

超媒体视频案例与一般的文本案例和课堂录像带相比较而言,在资源的建设与共享上更具优越性。超媒体视频案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反思水平,还可以为教师的教学研究与专业成长提供强大的资源支持,也可以成为教师在职学习与研讨的重要方式。通过反复、多次的观察与研讨,加上同行专家的点评与示范,为教师的不断成长提供了一块“富饶”的土壤,不仅可以浓厚学校的教研氛围,也可以“润物细无声”的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数学课堂视频案例研究对传统课堂教学研究方法的创新

数学课堂具有复杂性,同时它也具有一些鲜明的特点:(1)多元性。多种不同的任务和事件在课堂里发生:教师必须记录学生的表现,必须按时间安排上课,必须监督学生做作业,收交作业和批改作业等;(2)同时性。数学课堂里的许多因素同时产生作用,在课堂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要善于倾听学生的看法并及时做出反应,而且要监控好课堂上没有及时做出反应的学生情况,看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领悟的实际情况如何;(3)即时性。因为一堂课的教学进度较快,教师不仅要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还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对一些事情做出反应并给予反馈;(4)难以预料的公共课堂气氛。一般而言,数学课堂上总有一些事情通常不会按教师希望的方式发生。而且,发生在一个学生身上的许多事情,也会被其它学生看到,往往会导致数学课堂氛围发生一些转变;(5)历时性。一个班的学生和教师相处几周或几个月后,就会形成共同规范和促进相互了解。教师一般情况下,不会意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的情况下九作出一些决策,这样也必将导致课堂教学行为没有成效。然而已有的研究成果也表明,对数学教师的发展与成长而言,最为重要的是形成规律性的反思与思考,将常规性的现象问题化,并不断挑战自己能力的极限。造成教师缺乏对自己课堂行为的意识,除了课堂本身的复杂多变性外,还因为:在监督和研究他们自己行为方面,教师没有受到广泛的训练;教师也不知道要寻找什么行为,怎样准确地收集信息,以及用什么概念框架来分析自己观察的结果。因此,在课堂教学研究上,首先要考虑的是方法论的问题。

以往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主要有三条途径:现场观摩、录像带分析与案例研究。这三条途径都存在着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首先,现场观摩是教研活动的一条传统途径,也是同事互助指导的一种基本形式,其优势和不足见下面的表1。

表1现场观察的优势与不足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一方面,课堂教学现场观摩仍有许多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另一方面,由于课堂是一个复杂的情境,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课堂上的许多事件稍纵即逝,现场观摩往往难以把握教学的全貌,预测一些不寻常的教学特征,其编码结构也往往是盲目的。因此,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许多教学研究人员开始用录像带来分析课堂。

其次,录像带分析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与不足(见表2)。

表2录像带分析的优势与不足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录像带分析比现场观摩多了一些优势,比如可以对课堂教学事件进行多角度的编码,从而使较为复杂的教学过程更为清晰,并且不受时间的限制,也便于整合分析与研究,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录像带一般仅为单纯的数学课堂实录,少了教师教学方法上的考虑与设计,不能全面呈现出教师的教学心路历程,因此,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效果不甚理想。

基于此,不少研究人员考虑用案例研究来弥补录像带分析的不足。众多研究也表明,“案例可以为训练教师的分析能力,激发自我反思提供例证与机会”;可以激发教师“探讨真实的、丰富而复杂的教学法问题,分享和探究教学经验”等。传统的教师教育呈现给学习者的通常是抽象的、一般化的研究成果,而案例方法提供的则是可信的、具体的教学片断。默塞斯(Merseth,1999) 认为案例教学法可以从四个方面促进学生的教学:发展分析与问题解决技能;获得大量的教学法技能;促进反思;体验积极向上的学习共同体。

由于一般传统意义上的文本案例研究(text-based case)是用艺术化的加工叙事形式去讲述课堂发生的情形,导致与实际课堂情境存在着一些细微差异,容易曲解实际课堂生活的本来面目,从而导致其可信性往往会受到部分已经人员的质疑。而且,在具体的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偏简化的问题表征,也会导致后期实践中的误解出现(见表3)。

表3 (文本)案例研究的优势与不足

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引进了超媒体视频案例作为课题研究的工具。超媒体是一种非线性系统,也就是说,它采用非线性、非依序性的方法取得资料。研究者和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需要,在不同的内容段落之间找寻自己所需要的相关数据库。因此,它是一种直入数据库的崭新方法。超媒体系统的主要优势包括:

具有在分支交叉的文件组合中高速运行的能力。容易追踪关联,这意味着所有的关联在向前追踪、向后追踪、跳跃追踪、中途插入等方面都一样容易。

便于对系统的整体把握。对大量的和复杂的文件,提供很容易再结构化的支持;整体和部分的观看可以有效的混合使用。

文件的个性化与信息模块化。视频或文本的片断可以用许多种方法串在一起,使得同一个文件可以符合多种功能。相同的视频和文本片断还可以从几个角度做关联,从而简化系统的内部结构。

是一种界面软件,其特征是:使用者可以在内容材料中任意埋设控制键(链接图标),可以让编辑者或使用者创造各种链接,也很容易创造新的关联。

视频案例正是采纳了超媒体系统上的一些优势,使用计算机及超媒体编辑系统整合课堂教学相关的教学素材,包括文字(文章)、图片、投影片、幻灯片、音频、视频等,把大量的、多样性的数据采用可变的、非线性的、快速提取的方式链接,从而为案例教学/研究提供了复杂的、多元表现的环境。

与上述三条途径相比,超媒体视频案例在以下三个方面存在着一些优势:

首先是情境真实,有利于学习的物理环境。便于教师更为方便地介入课堂教学案例当中,为参与者提供了直接观察课堂上所发生的事件的机会。这种真实的情境有利于教师多维度的感知数学教学,容易扩展他们的认知事物的物理空间。与文本案例和线性视频案例进行比较,超媒体视频案例的研制人员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法,使案例的研究者好学习者能够方便地探讨自己所需要的教学片断的相关含义。而且,清晰可见的活动画面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可以促进大脑记忆, 扩展思维视野,激发学习者的创造性。尤其是对新进教师而言,有利于他们不断观察优秀的教学视频,从而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方式。

其次是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内容丰富的、条理清晰的建构主义学习氛围,从而促使学习者不断反思行动的意义与价值。数字视频技术能够帮助学习者不断暂停自己所需要的不同教学场景与画面,营造出不同的教学氛围,留出供自己进行教学反思的时间段,以便不断地学习精彩的教学片断。

再次是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在实际行动中感悟教学理论的平台。相关研究发现:超媒体视频案例研究能够较好地将各种不同的教学理论以不同的方式方法,植入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当中,而并不一定要求参与者都置身于一个真实可见的课堂环境。因此,它有利于提升案例讨论的理论水平和教师理论反思的深度。

三、数学课堂视频案例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之所以被称为是师资培训中的一条新途径,不仅是因为教学内容与传统途径不同,而且也因为其教学方式有较大的改变。朱迪.舒尔曼曾深有感触地说:“这种培训对新教师和有经验教师来说,作用也是有差异的。值得注意的是,当案例用得不当时,教学也会没有显著效果,问题的关键在教授案例的方法。”

那么,案例教学应该采用什么方式呢?

根据国外的经验,基于文本案例的教学大体上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其中:

案例教学的前期准备是指阅读案例、完成案例讨论前的作业单、以及整理与案例相关的原理性知识。

案例讨论的主要目的是:构建和重新构建每一案例中的问题,探究和分析案例中的多种观点,将案例中的事件和参与者的教学经历联系起来,并积累处理这些事件的策略,激发合作性反思和对个体实践的反省,增加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与理解。

角色扮演可以说是案例讨论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能够更好帮助参与者加深对案例的认识与理解,有利于延展案例的情境空间,也能够使讨论更加活泼与有趣。通过实施角色扮演,既有利于扮演者不断揣摩、分析、研究案例中人物的各种心理,去设想案例的后续发展方向与形式;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理解与感悟,将案例延伸到另一种不同的教学情境中,体会不一样的教学情境。

反思拓展是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反思拓展,能够帮助参与者不断强化对教学基础性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也可以把案例与自己的教学实践联系起来,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在每个案例的结束阶段,培训者与被培训者都应该撰写相应的反思报告。

由于视频案例以超媒体的形式融合了多种教学资源,因此,基于视频案例的师资培训活动要比传统的案例教学复杂得多,见下面的图5。

图5 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学模式

根据上述教学模式,以视频案例为平台的师资培训活动大体上可以分五个环节:课前准备、课堂观察、案例讨论、行动反思和研究拓展。这五个环节都围绕实际的课堂教学而展开,并且需要调动视频案例的各种资源和参与培训教师的个体经验。

作者简介:盛志荣(1960― ),男,汉族,浙江衢州人,衢州学院数理系副教授。

参考文献:

[1]鲍建生.课堂教学视频案例:校本教学研修的多功能平台[J].教育发展研究,2003,(12):19.

[2]邱红松.初中几何课堂教学过程重构与视频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3]时琳琳.新教师入职教育中实践性知识获得的新途径――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4]刘睿智.教师教育视频案例学习系统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5]张哲等.课堂教学案例与教师教育专业化[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68.

[6]马燕.视频案例在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中的应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132.

[7]杨.视频案例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2):18.

篇6

(1)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不同,地理案例教学强调让学生在给定的地理案例中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摆在首位。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解决地理问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得到大大的激发。

(2)案例教学的实践性。地理案例是来源于社会的真实事件,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将自己置身于案例某个角色中,运用自己积淀的知识、经验去分析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了由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二次飞跃,进而达到知识的内化。在这一特殊的实践过程中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符合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理念。

(3)案例教学的探究性。地理案例教学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而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传统的教学基本格局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格局不利于知识技能的形成,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地理案例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研究案例的能力,这种教学过程从广义上来说就是一个对地理问题探究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科研精神、创造潜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激发。

(4)案例教学的教育性。地理案例来源于现实社会,总是蕴含着一些主流的价值观、道德观等。地理案例教学的过程是案例情境与学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在分析解决疑难的同时案例情境也在影响着学生。因此,教育者要注意挖掘教学案例中积极的情感因素,适时进行情感引导,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加趋向完善与健全,从而发挥地理案例教学的教育性。

二、我国地理案例教学的研究现状

地理案例教学是最近十多年才开始在中学地理课堂中得到使用。1996年国家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第一次直接规定在一些章节中使用案例教学,2003年国家出台的《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也是十分提倡地理案例教学。自此,案例教学在地理课堂上开始被广泛使用,部分专家学者、教师也开始了对地理案例教学的一系列研究,其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理论层面理论是实践能顺利深入的强有力基石,因此理论层次的研究也成为案例教学研究的重点。研究者的探究多集中于案例教学的内涵、特点、分类等方面。汪晓岚认为迁移理论、信息加工理论、认知弹性理论与认知弹性超文本理论、教学交往理论、顿悟学习理论是案例教学的理论根基,这些理论有力地保证了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在地理案例教学的分类上邓谋雨根据案例内容与正文的相关性,将地理案例教学分成实证诠释性案例教学、类比归纳性案例教学、延伸拓展性案例教学、迁移性案例教学、趣味性案例教学五种类型。林宪生、商治平等人则以新课程标准为理念在前人基础上构建出以提供案例、分析案例、得出结论和知识拓展为基本程序的改良型地理案例教学模式。马富探讨了地理案例教学的价值,他指出案例教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具体价值主要体现在明确目的性、客观的真实性、较强的综合性、深刻的启发性、突出实践性、学习主体性、过程动态性、结果多元性八个方面。

2.应用层面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应用方面一直是该研究领域的热点,对于案例教学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尺度的应用策略上。在教学案例选取原则上,徐定龙、郑伟大认为客观性、典型性、时代性与教育性是教师选取案例所应依据的原则,地理案例教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引述地理问题、印证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规律三个方面。陈炳飞则从案例选编、展示、分析三个方面去讨论实施地理案例教学的具体策略。有些研究者以某一教材或某一专题为对象,具有针对性的阐述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及相关策略,如戴建波以一道地理题目为切入点,针对两种不同版本教材中的“混合农业”分别编写了探究拓展型案例教学设计和理论应用型案例教学设计,并对两种不同类型的案例教学进行教学效果对比。

3.评价反思层面评价反思研究具有指引、激励、检测等作用,是促进地理案例教学不断完善的重要动力。案例教学法的推行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王秀芝指出实际案例教学中存在将案例教学法等同于举例教学法、对案例教学与其它教学方法的关系处理不当、对案例教学模式不适应、案例教学中缺少师生互动、案例满足不了教学需要等一些问题。关于对地理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分析上,刘巍认为案例教学不规范、案例内容准备不充足、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不足,是影响地理案例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而对地理案例教学的有效性评价则主要基于学生对案例教学课的参与度、对案例设计的知识、技能、方法掌握程度,教师的学科能力以及对案例教学课的掌控能力。陈式如指出在案例教学盛行的当下,理论和实践仍有一定距离,教育者需反思对案例教学实质的认识,要注意研读课标深入理解教材,避免“教案例”现象的发生,深化对知识迁移理论的领悟,注意在案例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三、总结与展望

篇7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数学;案例

随着顾泠沅先生的大力倡导和身体力行的示范,教学案例作为一种新课程理念的载体出现在各大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并由此蓬勃展开了一系列的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为主体的校本教学研究。那么,何为教学案例?教学案例又该如何选择,如何撰写,本文就这三个问题,简要说说自己的看法,抛砖引玉,以期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何为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沟通教育理论和教学实际的桥梁,是教育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是教育理论的“故乡”。如果我们在此必须要给教学案例下个定义的话,笔者认为,案例应该是对一件实际情境的描述,可以是事件,是故事,也或是疑惑。而教学案例,则应该是包含着一些教学知识、疑难问题、解题方法的教学情境。所谓教学案例,多半都发生的教学课堂之上。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这个案例故事,既能反映教师典型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经验与教训的获得,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与保持,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及其解决办法等,又能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冲突,创造性的发现,经验与教训的获得,能力的提高等等。

二、教学案例该如何选择

教学案例是情境故事,但也不能只是故事,需要通过故事的描述,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心理活动、观念冲突、研究反思等,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方面,一定要精心地考虑,慎重地选择。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其一,教学案例应该选择一些容易实现的,避免在案例的设置上浪费太多的实践。要选择一些不容易解决的,其中充满内在矛盾,和相互冲突,看似很难解决的事件,激发学生求知欲;其二,作为教学案例的事件,必须要是以大量的细致的研究为基础的,能够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思维活动;其三,教学案例的选择必须要符合教学任务的要求,倾向于对教学内容的归纳和分析,并能促进学生的个人内省的。

此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还应精心地设计一些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探索和师生交流合作的教学案例,这样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提高动手能力,而且在师生的合作中,增强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

三、教学案例该如何撰写

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数学案例很多,但是并不是每一个教学内容都有相应的真实案例可供老师在课堂上应用,这时,教师就必须进行教学案例的撰写了。案例表达的形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格式。但是一般有以下基本结构:其一,案例主题。鲜明的主题对于一个案例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是课堂教学核心理念,重点内容的体现。案例主题要具有时代性,能够充分地体现改革的精神;其二,案例背景。一个故事的发生都要有一定的发生环境和条件,交代清楚案例背景能够帮助学生摆脱情境的束缚,从而更好地理解,更深刻地探讨问题;其三,案例描述。故事是怎么发生的,教师要对故事的关键环节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暴露了什么样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该如何处理。案例的描述不仅仅是对案例故事发生的简单叙述,其中包括了教师的心理活动、观念冲突、反思等等。此外,案例的描述应该是以一种有趣的,引人入胜的方式来讲述。

篇8

一、尝试情景创设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模仿中创造,体验运动的乐趣

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中应遵循儿童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以迎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需要。因此,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dden; OVERFLOW:hidden; WIDTH: 1px; HEIGHT: 1px">论文百事通

如在游戏练习中,注重情景游戏,将游戏内容故事化。使学生在练习中置身于故事情景之中,身临其境的练习使他们兴致高涨,乐趣无穷,既学会了动作,又培养了克服困难的精神。又如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动作进行练习,迎合学生的心理爱好,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逐渐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志向和习惯,达到培养兴趣、培养能力和开拓创造力的目的。

二、尝试改变教学分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好奇心强,对体育课具有浓厚兴趣,在教学中应该保护好这种好奇心和积极性,这是创新人才的心理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可以从改变教学的分组形式入手,通过学习小组形式的重新组合,来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具体的方法有:

(1)自由组合的分组形式

在新《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改变过去一般按男女学生高矮的分四组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八个小组。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有利于学习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

(2)互帮互学的分组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和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使各小组都适当安排一部分好的学生和稍差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组员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在跳绳的练习中,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好的学生在技术上对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充当小老师,让差的学生学有榜样、学有目标,提高他们的体育成绩。

(3)分层次教学的分组形式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男女八个小组。结合因材施教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实行因材施教[2]。这样,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好的学生能得到足够的训练,差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提高,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三、尝试让学生自编游戏内容,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体育课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最有效途径是在练习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自编游戏内容[3]。比如在游戏中,给每一小组一个小胶球,画出一定的活动范围,要求每组的学生以小胶球为中心,创编或组编出大家喜欢的体育游戏。游戏前,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创新,不要照搬已学过的游戏,组与组之间最好不要雷同,想方设法创编出具有新意、有利于锻炼身体、能够培养体育兴趣、具有开拓精神等的游戏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发挥“导演”的角色,充分让学生自行活动,培养学生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教师还对活动形式、方法新颖,创新意识强的小组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个别有困难或游戏活动缺乏新意的小组进行点拨、启发和帮助。这样,有效地发挥了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实践水平和经验。

四、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堂教学创新改革,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尝试了分层次教学的实践。目的就是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实践中,我先按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好层次,再因人而异地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课堂上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4]。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

如在竞技性教学中,将学生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高低分为男女各四个小组。练习中,根据各小组学生层次的不同而调节。上等生用优秀的成绩严格要求,调高高度,提出更高要求;中上等生高度适当,改进动作,争取优秀;中等生高度一般,巩固动作;下等生降低要求,树立信心,达到基本掌握动作。这样,使到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各自的要求,获得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另外,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积极,表扬先进。对弹跳能力和动作技术有提高的学生,一定时间内适当调整层次,做到能者上,差者下。激励学生你追我赶、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等的体育精神面貌,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品质的提高。

五、实行等级制教学评价,全面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篇9

20XX学年第二学期

称:

乘务心理学

团队/教研组:

师:

使

材:《高速铁路运输心理学》

教案

课题名称

服务与旅客运输服务

授课班级

高铁

授课时间

20XX.03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服务与旅客运输服务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重点

掌握铁路旅客运输的服务意识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导入】

认识心理学

【新授】

一.铁路旅客运输服务的基本概念

1.铁路旅客运输服务

2.铁路旅客运输服务特点

二.铁路旅客运输的服务意识

1.树立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服务意念

2.了解旅客心理状态,提高客运服务质量

【讨论、练习】

案例分析:售票员售票情况

【作业】

心理学起源的相关资料

【小结】

通过本章节学习,引导学生们掌握铁路旅客运输服务的基本概念并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

【课后反思】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教案

课题名称

心理学概述

授课班级

XX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XX.03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重点

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什么是服务?

【导入】

心理学的起源

【新授】

一、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原始社会末期:萌芽

中世纪(11-14世纪):中断

15世纪初:文艺复兴,奠定基础

17-19世纪中叶:研究活跃

19世纪后半叶:成为独立的科学

1879年,冯特在莱锡比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冯特将心理学定义为:研究意识并探索控制心灵的独特规律。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讨论、练习】

收集心理学起源与发展的相关资料

【作业】

【小结】

掌握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主要观点

【课后反思】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概述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3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旅客的分类和旅客心理的概念

教学重点

明确学习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的意义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心理学的起源

【导入】

观察生活中的心理学

【新授】

一、高速铁路旅客的心理

(一)旅客的分类:

1、按自然构成分类;

2、按社会构成分类;

3、按旅行目的分类;

4、按购买动机分类。

(二)、高速铁路旅客的心理需要

1、旅客的一般心理需要;

2、旅客旅行需要的表现。

二、在高速铁路运输中旅客心理的规律性表现

1.旅客动机的产生

2.旅行交通工具的选择

3.购票

4.去车站

5.进入车站及上车

6.车上旅行

7.到站下车及出站

8.继续乘车旅行

三、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研究对象:旅客

2.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的主要任务

1)了解旅客心理需要

2)把握旅客的心理需要

四、学习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提高客运服务工作的主动性

(二)提高客运服务工作的针对性

(三)提高客运服务工作的周到性

(四)树立铁路客运服务人员正确的服务观

(五)提高客运管理工作水平

【讨论、练习】

旅客购买高铁二等座车票曾更高等级座的心理分析

【作业】

收集高速铁路旅客运输过程中的旅客心理案例

【小结】

掌握心理学、旅客运输心理学与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的关系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基础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3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人的本质及其行为特征

了解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关系

教学重点

能够熟悉服务对象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其个性心理特征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旅客的分类

【导入】

人的本质及行为

【新授】

一、人为学基础理论

(一)人的本质

1、关于“人是什么”的问题;

2、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二)、人的行为

1、关于人类行为;

2、行为种类;

3、研究人的行为的目的。

二、心理学基础理论

(一)关于心理学

(二)心理现象

1、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3、心理现象与行为

(三)群体心理

1、群体的含义与分类

2、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3、群体的沟通和冲突

(四)个性心理与群体心理

(五)心里的实质

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讨论、练习】

服务群体的沟通技巧

【作业】

【小结】

具有通过旅客或旅客群体的行为特征分析其个性心理的能力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基础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3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各种管理学理论

教学重点

能够结合群体特点提供个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心理学基础理论

【导入】

管理学的基础理论

【新授】

一、管理学基础理论

(一)管理的实质与管理学体系

(二)西方管理理论概述

1、古典管理理论

2、行为科学理论

3、现代管理理论

(三)管理现代化的表现

1、管理科学化思想

2、管理民主化思想

3、管理高效化思想

4、管理系统化思想

5、现代市场营销思想

二、消费心理学

(一)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三)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分析

三、管理心理学

四、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及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

【讨论、练习】

【作业】

【小结】

具有从心理学、管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旅客心理特征的能力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心理过程的一般性认识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3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人的心理过程

教学重点

熟悉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心理学、管理心理学、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心理学之间的关系

【导入】

认识过程包括哪些?

【新授】

一、认识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语言。

(一)感觉

1.感觉的特征

2.感觉的种类

1)外部感觉

2)内部感觉

3.感觉的意义

4.感受性与练习

(二)知觉

1.知觉的种类

1)物体知觉

2)社会知觉

2.知觉的活动过程

3.知觉的基本特征

1)相对性

2)整体性

3)理解性和概括性

4)恒常性

4.影响知觉的心理因素

1)知识经验

2)注意

3)定势

5.知觉与感觉的区别和联系

1)知觉和感觉的区别

2)知觉和感觉的联系

【讨论、练习】

【作业】

【小结】

能够利用感觉和知觉的特性提高客运服务质量。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心理过程的一般性认识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3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熟悉人们认识某个事物所需要经历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

充分了解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的特征,培养铁路客运服务人员对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认识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感觉、知觉的基本特征

【导入】

人格形成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新授】

一、记忆

1.记忆的分类

记忆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1)根据记忆的内容划分为形象记忆、语言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2)根据记忆的线索划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3)根据记忆时意识参考的程度划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

(4)根据记忆的时间长短划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5)根据信息加工处理与存储的方式划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2.记忆表象

1)形象性

2)概括性

3.记忆过程分析

1)识记

2)保持和遗忘

3)再认和重现

二、想象

1.想象的功能

1)想象具有预见作用

2)想象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补充的作用

3)想象具有替代作用

2.有意想象的种类

1)再造想象

2)创造想象

3)幻想

3.想象与创造

【讨论、练习】

【作业】

【小结】

能够利用记忆和想象的特性提高客运服务质量。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心理过程的一般性认识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4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熟悉人们认识某个事物所需要经历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

充分了解思维、注意、语言心理活动的特征,培养铁路客运服务人员对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认识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记忆、想象的基本特征

【导入】

什么是思维?

【新授】

一、思维

1.思维的特征

1)间接性

2)概括性

2.思维的种类

1)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语言逻辑思维

2)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3)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4)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5)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3.思维过程

1)分析和综合

2)比较、概括和系统化

3)抽象和具体化

4.思维形式

1)概念

2)判断

3)推理

二、注意

1.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2)维持功能

3)整合功能

4)调节功能

5)监督功能

2.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

2)有意注意

3.注意的特征

1)注意的范围

2)注意的紧张度

3)注意的稳定性

4)注意的分配

5)注意的转移

三、语言

1.语言的特征

2.语言的结构

3.语言的种类

4.语言的表征与加工过程

【讨论、练习】

【作业】

【小结】

能够利用思维、注意和语言的特性提高客运服务质量。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心理过程的一般性认识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4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掌握各种情感体验对人们认识事物的影响

教学重点

能够通过情绪、情感提高客运服务质量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人的认识过程的基本特征

【导入】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是表现出一定的态度和体验,这些体验属于什么?

【新授】

一、情感过程

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

2.情绪与情感产生的基础

3.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4.情绪与情感的两极性

5.情绪的种类

1)心境

2)激情

3)应激

6.情感的种类

1)道德感

2)理智感

3)美感

7.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1)适应功能

2)动机功能

3)组织功能

4)信号功能

二、意志过程

(一)意志的含义

(二)意志行为

1.意志行为的特点

(1)意志行为是自觉的、有目的的行动

(2)意志行为和克服困难相联系

2.意志行为过程

1)确定决定阶段

2)执行决定阶段

(三)意志与认识、情绪、情感的关系

1.意志与认识的关系

2.意志和情绪、情感的关系

(四)意志的品质

1.自觉性

2.坚定性

3.果断性

4.自制性

【讨论、练习】

【作业】

【小结】

充分利用情绪、情感达到提高客运服务质量的目的,通过学习加强自身意志品质的培养。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个性心理的一般性认识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4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人的个性意识倾向的表现形式

教学重点

能够结合旅客的外在行为表现分析其心理动机及服务需求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心理过程的一般性认识

【导入】

你的个性是什么样的?

【新授】

一、个性意识倾向

(一)人的需要

1.需要的含义

1)需要是对现实要求的反映

2)需要是个人的一种主观状态

2.需要的运动过程

3.需要的分类

1)从需要的性质分

2)从对需要的迫切程度划分

3)从需要的范围划分

4.需要层次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

2)马斯洛的观点

3)需要层次理论的意义

5.人的欲望

1)欲望的种类

2)欲望的特性

(二)人的动机

1.动机的含义

2.动机的分类

1)生理性动机

2)社会性动机

3.动机的影响因素

1)嗜好和兴趣

2)价值观

3)抱负水平

(三)人的兴趣

1.兴趣的概念

2.兴趣的品质

1)兴趣的倾向性

2)兴趣的广阔性

3)兴趣的稳定性

4)兴趣的效能性

3.兴趣的分类

【讨论、练习】

【作业】

【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能够根据旅客的行为表现分析其个性意识倾向或其心理特征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个性心理的一般性认识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4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表现

教学重点

能够通过旅客的气质特征分析其气质类型进而提供相应服务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个性意识倾向包括哪些?

【导入】

你的期望是什么?

【新授】

一、个性意识倾向

(一)人的期望

1.期望的含义

2.期望心理的产生

3.期望的心理特征

1)表现出一定的期望概率

2)表现出一定的行为动力

3)期望心理随客观环境及目标的变化而变化

4.期望理论

(二)人的挫折

1.挫折的含义

2.挫折的产生

1)产生挫折的一般原因

2)产生挫折的组织原因

3)对挫折的容忍力

3.挫折行为

1)情绪上的反应

2)防卫的方式

3)环境的不良适应

4.避免挫折的措施

(三)人性

1.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

2.人性的假设

1)经纪人

2)社会人

3)自我实现人

4)复杂人

【讨论、练习】

【作业】

【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能够根据旅客的行为表现分析其个性意识倾向或其心理特征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个性心理的一般性认识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4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人的个性意识倾向的具体表现

教学重点

能够通过旅客的气质特征分析其气质类型进而提供相应服务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个性意识倾向包括哪些?

【导入】

你的期望是什么?

【新授】

一、个性意识倾向

(一)人的期望

1.期望的含义

2.期望心理的产生

3.期望的心理特征

1)表现出一定的期望概率

2)表现出一定的行为动力

3)期望心理随客观环境及目标的变化而变化

4.期望理论

(二)人的挫折

1.挫折的含义

2.挫折的产生

1)产生挫折的一般原因

2)产生挫折的组织原因

3)对挫折的容忍力

3.挫折行为

1)情绪上的反应

2)防卫的方式

3)环境的不良适应

4.避免挫折的措施

(三)人性

1.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

2.人性的假设

1)经纪人

2)社会人

3)自我实现人

4)复杂人

【讨论、练习】

你的兴趣都有什么?你觉得自己现在有欲望吗?你现在需要什么

【作业】

人的动机有哪些?

【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能够根据旅客的行为表现分析其个性意识倾向或其心理特征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个性心理的一般性认识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5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表现

教学重点

能够通过旅客的气质特征分析其气质类型进而提供相应的服务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个性意识倾向包括哪些?

【导入】

你的气质属于什么类型?

【新授】

(一)个性的形成

1.个性的特点

(1)独特性

(2)综合性

(3)稳定性

2.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

一个人个性的形成,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先天决定因素,即遗传因素;二是后天决定因素,即环境因素。

3.环境对个性的影响

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1)儿童时期

2)学生时期

3)走向社会时期

(二)人的气质

1.关于气质

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是指个人典型地表现于心理过程的强度、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方面的特征。

2.气质的类型和特征

气质可根据高级神经活动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进行划分。

3.气质对管理实践活动的意义

1)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

2)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

3)气质影响人的活动效率

4)气质影响人的情感和行为

(三)人的性格

1.关于性格

2.性格的特征

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2)性格的意志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

4)性格的理智特征

3.性格的类型

4.性格的本质

5.影响性格的因素

1)生理性因素

2)环境因素

6.性格发展的过程

(四)人的能力

1.关于能力

2.能力的种类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3)认知能力、实践活动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3.能力与兴趣的关系

1)兴趣以需要为基础划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2)兴趣与认识和情感相联系

3)兴趣具有社会制约性

4.能力与知识、技能

1)区别

2)联系

5.性格与能力的关系

1)性格的形成需要一定的能力为基础

2)能力发展水平受性格特征的影响

3)优良性格特点往往能够补偿某些方面能力的弱点

6.能力的个体差异

1)能力的质的差异

2)能力的量的差异

【讨论、练习】

不同类型的人格对应的人物有哪些?

【作业】

性格和气质有何区别?学习气质的相关知识对你有什么指导意义?

【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气质的相关知识对未来工作有指导意义。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年轻旅客群体的心理特征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5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对旅客群体进行分类的方法及年轻旅客心理特征的积极和消极特点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年轻旅客的行为表现分析其心理活动及心理特征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人的个性和气质类型有哪些?

【导入】

多大的人算年轻人?

【新授】

年轻是一个中性的词语,指年纪不大者,多指年龄介于十几岁至二三十岁间的人,强调的是相对来说年龄处于较小状态的成人。

一、年轻旅客心理特征中的积极和消极特点

1.朝气蓬勃勇往直前

2.主动积极、勇于创新

3.类似成人的新需要大量涌现,激起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4.情绪强烈、情感丰富

二、青年自我意识的矛盾

1.孤独感与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

2.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3.求知欲强而识别力低的矛盾

4.情绪与理智的矛盾

5.幻想与现实的矛盾

三、独生子女的心理特征

1.正面心理特征

1)聪明开朗、善于思考,创造力强

2)同情心强,乐施好善

3)办事认真,有进取心

2.负面心理特征

1)依赖性大

2)任性专横

3)自我中心

4)性格孤僻

四、年轻旅客的心理特点

1)热情好动、独立性强

2)维权意识强、态度固执

3)服务要求高、肯提意见

4)自尊心强,情绪易偏激

5)尊重权威、能服从管教

【讨论、练习】

作为年轻旅客你乘坐火车时有何要求?

【作业】

年轻旅客群体有哪些心理特征?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多了解年轻旅客群体的心理特征及行为表现,以便在工作中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本地及非本地旅客群体的心理特征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5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本地及非本地旅客群体的组成及其出行规律

教学重点

能够掌握与本地及非本地旅客旅客群体沟通的技巧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年轻旅客的心理特征有哪些?

【导入】

你对于大连市来说是本地旅客还是非本地旅客?

【新授】

一、本地旅客是高峰客流的主体

在高速铁路交通系统中,本地旅客是主流的旅客群体,在全部客流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1.高峰客流的主体和特点

公共交通工具的客流分布是不可能一直保持均衡的,其中客流最集中、客流量最大的状态就称为客流高峰状态。这种高峰客流状态发生的时段就称为高峰时段;客流高峰的最大客流量就称为高峰流量。

2.高峰客流旅客的心理特征

通勤旅客是高峰客流分主体,正是因为他们将高速铁路作为上下班、上下学的交通工具,因此高峰客流旅客具有明显的通勤旅客群体的心理特征。

1)赶点心理

2)将就心理

二、非高峰时段的本地旅客

三、非本地旅客的心理特征

(一)非本地旅客的分类

(二)旅客的文化修养

(三)一般的非本地旅客

【讨论、练习】

作为本地或者非本地旅客你的心理是什么?

【作业】

高峰客流主体有哪些?其客流特点是什么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能够根据旅客的外貌特征、言谈举止对旅客进行分类。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常见的旅客心理现象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5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高速铁路运输中旅客的平等心理及从众心理,嫉妒心理表现及其心理特征

教学重点

认真学习、掌握不同旅客的不同的心里特征的外在表现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本地及非本地旅客的心理特征

【导入】

你对自己的相貌、体形满意吗?

【新授】

一、人格心理

不同的人格是造成人们行为表现各异的原因之一。正是由于人格具有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人格属于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范畴。

准确来说,人格具有3重含义:

(1)人的道德品质

(2)做人的权利与尊严

(3)人的行为模式。

人格不是生下来就有的,人格的形成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五大性格”是指五种普遍的人格特征:外向性、神经质性、和善性、严谨自律性和开放性。特别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开放性仅是个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心理学家认为,这五项特质能够基本确定一个人的性格。

人格心理是最普遍、最常见和最为基础的人类心理活动。

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人员必须认识到:虽然每个乘客的人格都不完全相同,但他们对服务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即:自己的人格必须得到尊重。

二、平等心理

平等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人对人的一种态度。平等是人类的最基本、最普遍和最常见的心理特征之一,也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理想之一。

一般而言,需要重点关注的乘客群有:非本地乘客、进城打工族、残疾、体弱、老年乘客等,他们往往对平等服务的要求比较敏感,也最容易产生误解。

三、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人类的一个思维定式,思维上的从众定式使得个人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能够消除孤单和恐惧等心理。

心理学的实验表明:只有很少的人能保持独立性,不被从众,所以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

四、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的发生、发展,从内心感受而言,一般有3个层次:前期依次表现为由攀比到失望的压力感;中期表现为由羞愧到屈辱的心理挫败感;后期则表现由不服、不满到怨恨憎恨的发泄行为。

嫉妒心理是一种社会心理,它一定要有第二者或第三者存在,而且这个第二者或第三者在某些方面可能比嫉妒者要优越,或虽不优越,却对嫉妒者产生一定的影响。

美国心理治疗专家提出的打开心胸的办法:

想象一下,你来到大海边,大海是取之不尽的,无论你用盆、用缸,甚至是巨盆来

装,都无法把海里的水装完。

想象一下,你行大海里面取你要的水,而别人也在那里取水,而大海是取之不尽的。

【讨论、练习】

从众犯罪是否应得到法律的制裁?

【作业】

什么是人格?简要说明人格的形成过程。

【小结】

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能够换位思考为不同的旅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常见情绪与旅客的情绪表现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5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常见的人类情绪的表现形式

教学重点

能够掌握与不同情绪表现的旅客沟通的技巧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什么是人格?

【导入】

你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新授】

一、情绪与情绪控制

(一)情绪的定义

情绪是指个体对本身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短暂而强烈的反应,是一种主观感受、生理反应、认知互动。

(二)情绪的构成

人的情绪活动一般包含以下5个基本元素。

1.认知评估

2.身体反应

3.感受

4.表达

5.行动的倾向

(三)情绪的先天性和后天性

(四)情绪的控制

(五)情绪的调整

1.表情调整

2.人际调整

3.环境调整

4.认知调整

5.回避调整

二、常见的人类情绪表现形式

(一)人类常见情绪

1.七情

2.六欲

3.七情与六欲的差别

(二)人类情绪的基本形式

1.快乐

2.愤怒

3.恐惧

4.悲哀

(三)心理波动与心理调节

1.心理波动

2.心理调节

1)心理调节的十大原则

2)心理调节的四法

(1)暗示调节

(2)放松调节

(3)呼吸调节

(4)想象调节

三、常见的旅客情绪表现

(一)疲劳情绪

(二)焦虑情绪

(三)恐惧情绪

(四)怀疑情绪

1.怀疑情绪无对错之分

2.怀疑情绪的消除方法

1)权威信息

2)公示天下

3)实际效果

四、自我牵挂情绪

五、自笑、自嘲、自言自语情绪

【讨论、练习】

面对就业情况你现在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作业】

什么是情绪?情绪是如何产生的?情绪包含哪些基本元素?

【小结】

掌握不同的旅客群体或个人的情绪表现,分析其情绪变化的原因,进而提供个性化服务。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旅客的决策与个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6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旅客旅行决策要考虑的因素

了解旅客对旅行服务的期待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不同的旅行阶段旅客的心理需求

能够掌握与不同旅客个体沟通的技巧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情绪包含哪些因素?

【导入】

影响你的出行方式的条件有哪些?

【新授】

一、旅客的决策

旅客产生旅行需求后,就要进行旅行方式的选择,这一步即旅客的决策。

(一)旅客决策的过程

(二)旅客决策的影响因素

旅客的出行方式选择受供给属性和需求属性两个方面的影响。

1.供给属性

2.需求属性

二、旅客对服务的期待

1.旅客运输服务

2.旅客期望

3.旅客期望与旅客满意的对应关系

4.影响旅客服务期望的因素

三、旅客旅行的个体心理与需求

(一)旅客旅行的共性心理与服务

1.旅客旅行总体方面的需要的表现

2.旅客旅行各阶段心理需要的表现

3.旅客旅行心理需要的规律性表现

4.满足旅客旅行共性心理需要的心理服务措施

(二)旅客旅行的个性心理与服务

1.根据旅客气质划分

2.根据旅客职业划分

3.根据旅行目的划分

4.根据旅行行程和旅行性质划分

5.根据旅客自身条件划分

6.根据旅行中的旅行情况划分

7.根据旅客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划分

四、旅客旅行的群体心理与服务

(一)旅客群体的特点

1.心理的认知性

2.行为的联系性

3.利益的依存性

(二)旅客群体的类型

1,松散大群体

2.紧密小群体

(三)对旅客群体心理的服务

1.加强对紧密小群体的管理

2.用亲切、和蔼、礼貌的态度为大群体服务

五、掌握旅客心理的方法与服务水平的提高

(一)掌握旅客心理活动的基础

1.要有明确的思想基础

2.要有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3.要细心、有耐心,有耐力

4.要有迅速、果断的应变能力

5.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

(二)服务方式的改进

(三)掌握旅客心理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掌握旅客旅行的主要心理

2.掌握旅客旅行的具体心理

3.必须注意从站、车的实际出发

4.既要注意重点,又要考虑一般

【讨论、练习】

你觉得影响你的出行选择是什么?

【作业】

旅客群体有什么特点?如何为旅客群体服务?

【小结】

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熟悉旅客对服务的期待,了解影响旅客满意度的因素。

【课后反思】

教案

序号:01

编号:DLFY-JL-JW-32

课题名称

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人员的认知能力及其培养

授课班级

17级高铁

授课时间

2019.06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目标

了解影响个人能力形成的因素及能力提高的途径

了解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人员应该具备的主要能力

教学重点

具有一定的感觉与感知能力

具有一定的注意力与观察力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时间分配

【复习】

旅客决策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导入】

你觉得你的能力是什么?

【新授】

一、认知分析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是从自己的感知开始的。认知能力是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一)认知能力培养的意义

1.能够促进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2.促使自觉地调控学习活动,顺利达到目标

(二)加强认知能力学习的策略

1.明确目标,了解认知知识

2.丰富认知体验

二、能力分析

人的能力总是与人的活动联系起来,能力实际上是个体从事活动的能力。

(一)能力的诱发

1.环境诱发

2.参与诱发

3.设疑诱发

(二)能力的形成

1.素质

1)个人素质

2)企业素质

2.知识与技能

3.教育

4.社会实践

5.勤奋

(三)能力的提高

1.牢固地建立起不畏惧失败的信念

2.在思考中积极地进取

3.不轻易为拒绝所打败

4.该出手时就出手

三、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人员具有的主要能力

(一)感觉与知觉能力

1.培养感觉与知觉能力的重要意义

2.感觉与知觉能力的培养

(二)注意与观察能力

1.培养注意与观察能力的重要意义

2.注意能力的培养

3.观察能力的培养

(三)记忆与理解能力

1.培养记忆与理解能力的重要意义

2.记忆能力的培养

3.理解能力的培养

(四)思维与想象能力

1.培养思维与想象能力的重要意义

2.思维能力的培养

3.想象能力的培养

(五)言语能力及其培养

1.礼貌语言在客运服务中的作用

2.言语的感知与理解

3.言语的表达

4.言语能力的培养

5.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人员言语表达注意要领

四、技能及其培养

(一)关于技能

(二)技能的种类

1.动作技能

2.智力技能

(三)提高联系效率的方法

1.明确练习的目标和要求

2.灵活地运用整体练习和分解练习

3.恰当安排练习时间

4.知道练习的结果

5.影响练习成绩的其他心理因素

(四)技能的迁移与干扰

五、掌握旅客心理的方法与服务水平的提高

【讨论、练习】

在日常工作中礼貌用语有哪些?

【作业】

语言在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中的作用有哪些?

【小结】

了解个人素质对提高客运服务质量的重要作用。

篇10

关键词:中职C语言教学;案例教学法;应用

中职C语言的教学对于中职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此,以多年中职C语言教学的实践为基础,结合相关的教学理论知识,对案例教学法在中职C语言教学中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创新性的探索和尝试。首先,从教学特点来分析,中职C语言它既有高级语言的特点,又有汇编语言的特点。对于中职生来说基础差、接受能力偏低的现状不可否认,这必然给中职C语言的教学带来的一定的难度。其次,从教学目的来分析,中职C语言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促使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基本语句、基本控制结构以及自顶向下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这些内容相对枯燥,而案例教学法的引入则有助于帮助教师提高中职生的学习兴趣,有利的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1.案例教学法的特征

案例教学法是将案例讨论的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个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挥,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与其它教学方法不同,不单指向于教,而且也涵盖于学。案例教学就是以教学案例为载体,是基于一定的教育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从事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也可以说,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案例教学法的特征主要有:

(1)高度的真实模拟性

中职C语言教学中的案例都是教师针对实践材料和教学经验编写出来的实际案例。这样的案例取自于生活、来源于生活,这就可以使得案例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可以真实为学生创造解决问题的机会和环境。

(2)发散思维的拓展性

中职C语言教学中的案例设计不仅仅要针对本次课程的知识点,同时还要与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必要的联系。也就是要求教师在设计案例的过程中体现发散思维的思想。

(3)教学效果的导向性

在实施中职C语言教学的过程中,计算机教师不要过分的关注案例教学的形式,否则就本末倒置了。案例教学法仅仅是促使教学效果实现的一种方式,最终教学目标的实现才是我们的最终的目的。因此,我们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具体实施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适当干预以保证整体教学效果的实现。

2.中职C语言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

对于中职生来说,刚刚接触计算机语言学习,往往对于计算机语言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对于枯燥的语言学习兴趣较低。因此在中职C语言案例教学的过程中精心选择与中职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而又易于理解的案例,合理的把教学内容整合到案例程序中来,通过中职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方式去学习C语言,去解决现实问题。比如我们可以将中职生评定"三好生"的各种条件限制过程作为案例来讲解C语言中if语句及嵌套的使用;可以将个人所得税计算的过程作为案例来讲解C语言中switch语句break语句的使用等等。这些案例贴近生活,易于理解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于计算机语言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整个中职C语言教学的效果。

2.1案例导入

本文以中职生学期末的成绩统计问题为案例讲解C语言中if语句和switch语句的相关知识。首先教师要想学生讲述成绩的统计方式,比如我们可以规定学生学期末的成绩应该等于日常课程成绩等级(A、B、C、D四个等级)加上期末考试成绩(80%)的总和。计算的过程是先将日常课程成绩等级(A、B、C、D四个等级)转换成分数,各级分数分别为A-20分、B-15分、C-10分、D-5分,然后加上期末考试成绩的80%。那么该如何进行程序设计呢?

2.2对于程序的算法分析

(1)首先可以输入学生的日常课程成绩等级和末考试成绩;

(2)在输入学生的日常课程成绩等级的过程中如果输入的是小写字母a、b、c、d应该自动转化为大写字母A、B、C、D;

(3)根据日常课程成绩等级(A、B、C、D四个等级)转换成具体分数;

(4)计算学生总成绩=日常课程成绩等级的对应分数+期末成绩*80%;

(5)输出学生总成绩。

对于上述过程中的大小写字母转换的问题,中职教师可以在事先不必提出。而让学生在进行编程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类似的问题,这样的话学生对于该问题的印象更加深刻。在整个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主动分析、解决实际应用中问题的能力,又能够把前期"字符数据"一节中大小写字母ASCII码不同及转换等问题联系起来,从而逐渐建立中职生对于C语言学习体系的框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参与性。

2.3案例教学中的重点

本次案例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 "if语句"、"switch语句"的格式及执行过程上,同时对将要涉及到的前期相关知识点"关系运算"、"逻辑运算等"等问题进行回顾。

3.中职C语言教学中的案例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3.1选择适当的案例

作为中职C语言案例教学的始点,选择适当的案例尤为重要,这是决定教学能够工程的关键前提。C语言教学实际上是一种通用的程序设计语言,因此,对于中职语言教学来说可供选择和使用的相关案例有很多。但选择最合适的案例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中职计算机教师要考虑到中职学校学生的知识水平比较低,选取的案例要难度适中,这样才有助于中职生理解。对于中职生来说,教师要善于运用一些简单的案例给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让他们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培养成就感,从而激发其学习C语言的学习兴趣。

案例的选取也不必拘泥于课本的例子,因为课本的例子不一定是为案例教学所设计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并且进行广泛的阅读。对于中职计算机教师来说可以自己编写相关案例,也可以在课外读物中选取案例。案例的取材可以是多方面、多渠道的,但是要注意把握其 中的一个重点。那就是所选择的案例要有针对性,可以全面的覆盖所要讲解的知识点。

3.2有针对性的运用案例教学方法

对于案例教学法本身来说也不能适应与中职C语言的所有教学,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也要根据案例教学法的特点进行适当的选择与应用。计算机教学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工具性、时代性等特点,因此针对这样的特点,可以运用到的教学方法就有很多了。同时,在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3.3做好案例教学的结果评价

(1)教师要积极对学生的结果进行及时的评价。

中职生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得出好几个结论,这时教师如果只对材料的内容进行讲解而不去理会其他结论,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中职生的积极性。

(2)做好过程评价

在中职C语言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不仅仅要对学生的结论进行评价,同时要主要掌握学生得到结论的过程十分科学、合理,从而对整个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凌水明; 程慧智."案例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的结合运用.新余高专学报.2005.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