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照明技术与艺术范文

时间:2023-10-16 17:08: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影视照明技术与艺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影视照明技术与艺术

篇1

摘要:光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因素,它向我们揭示物质世界的面貌,激起我们在影视创作中的无限想象;在影视作品中,光线的作用不仅仅是照射物体,以适应感光材料的正确曝光;更是整个影视摄影创作的基础,创作者利用光的形态,方向,造型等光线特性,来达到刻画,描绘事物的目的,也可以表达情绪与思想。从戏剧性用光到对自然光效的追求,电影对光线的运用走过了一条技术进步与艺术探索并进的道路。以下就以光线的分类和作用来分别阐述光线在影视造型中的运用。

关键词:形态效果 戏剧性 自然光构图

一、影视造型中光线的分类

(一)按光线照明形态分类

由于光源性质和照明方向的不同,光线照明呈现出不同的照明形态,从而具有不同的造型特点。

1、平调光照明形态:平调光照方向性很弱,可以产生平淡,柔和的画面效果。

2、明暗光照形态:照明对象的光线由直射光源发出,并和摄像机成一定的角度,有利于表现对象的立体形态和质地.

3、剪影照明形态:背景很亮,对象本身很少有光线照明,例如以明亮的天空及室内窗户为背景进行拍摄,便形成剪影形态。剪影都是平面的不具有立体感,也不能分辨对象的色彩和质地。

(二)按光线照明方向分类

所谓光线照明方向,是指光源、拍摄对象和拍摄角度三者之间的关系。不同的方向的照明光线具有不同的造型特点,因此选择和布置不同的方向的照明光线是影视拍摄时的重要任务。

1、顺光照明:是指光源方向与摄像机镜头基本在同一高度并和摄像机同向。顺光照明可以使拍摄对象的各部分得到同等程度的显现;对象收光均匀能掩饰对象粗糙的表面质感

2、侧光照明:指光源方向与摄像机成90度的照明形式。侧光照明时被照明对象的明暗各半,画面层次丰富,立体感较强。

3、逆光照明:指光源方向基本对着摄像机的照明形式,看不到对象的受光面。能使主体和背景分离,使主体得到突出,加强空间感。

4、顶光照明:指光源来自被摄对象顶部的照明形式,在顶光下拍摄人物近景特写会使人物前额亮,眼窝黑,鼻梁亮,颧骨突出,两腮有阴影呈骷髅状。但如果运用辅助光提高阴影亮度,缩小光比,冲淡顶光的骷髅效果,也可得到较好的效果。现代用光有人认为顶光是表现时间的真实光线。在一些场合不避回它的丑化形象的效果。

5、脚光照明:指光源低于人的头部,由下往上的照明方式。常用脚光照明表现画面定的光源效果,如地灯、篝火效果等。有时也用来刻画特殊情绪的人物或丑化人物形象。

(三)按照明效果分类

1、戏剧性用光:随着电影技术逐步走向成熟,电影创作者在实践中,对光线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发掘,进一步发挥了光线的戏剧表现作用。唯美的光线不仅把电影人物的外形塑造得很美、很醒目,而且还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营造人物所在的典型环境和特定气氛,用以烘托和渲染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925年苏联导演爱森斯坦拍摄的著名影片《战舰波将金号》和1926年普多夫金导演的影片《母亲》等,都对光线的戏剧性要求和绘画美的表现以及用光线来体现作者的意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2、自然光效:随着胶片感光度的改进和洗印技术的完善 ,胶片发展成能呈现光线的细微差别赋予影片以更强的真实感。同时,人们在电影艺术的长期实践中,对电影本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促使电影中用光的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对真实自然的光线效果,产生了新的审美认识。20世纪40年代中期,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首先倡导并采用的自然光效用光方法,给电影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变化。他们以表现现实生活为题材,在拍摄方法上注重真实感,尽量在实景中拍摄并运用自然光。《偷自行车的人》《橄榄树下无和平》《罗马11点》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

二、影视造型中光线的作用

1、曝光作用:曝光作用是光线的最基本作用,也是光线物质意义上的作用。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的拍摄,只有正确曝光才能将被摄主体的形、色、层次和质感正确还原。

2、造型作用:光线是影视艺术重要的造型手段,这是它在影视艺术创作群体中存在的一个基本特征。光线的造型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光线总体结构造型处理;二是画面形象造型处理。

(1)光线总体结构造型处理:主要指创作者对整个片子造型及风格的总体把握,是从照明的完整、细致、精确的构思与设计开始的。

剧本与导演的整体构思为光线的构思设计提供了先决条件和依据。有了对整个片子光线的基本构思和设计以后,在此基础上要思考一下光线总体结构造型的处理。一旦确定之后,就以这种光线形态为主去构建整个片子的用光骨架。例如电影《黄土地》的外景主要以自然光晴天的早晨和傍晚光线为主;电视剧《走向远方》(上下集),上集以阴天为主要光线,下集以晴天为主要光线;电视剧《小巷深处》则全部选用阴天拍摄,等等。这种光线总体结构上造型的把握,像平铺开的一个光调总谱,光调又形成了全片色彩和影调基调。将剧情置于其中,让光线与整个片子主题契合融通,并变为整部片子个性风格的一部分。

(2)画面形象造型处理:主要指利用不同的光线形式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表面结构质感和画面的空间透视感,突出强调主要场景和主要人物。画面形象造型处理是以光线总体结构造型处理的框架为前提的,是对光线造型的最基本要求,是画面产生美感的艺术创作活动。光线能够在被摄体表面构成微妙的光影变化,真实而突出地再现物体形状特征。例如,光线可以在物体表面形成受光面、阴影面和投影。一旦物体表面具备了光影变化的这些条件,那么物体立体感的表现就寻找到了一种最佳光线。而对影视艺术来讲尤为重要的是在影视画面中物体质感的表现几乎全部集中在视觉的分辨与感受上。

3、构图作用:光线还是构图的重要因素,光线照明产生的明暗效果可以突出主题、掩盖配体,丰富画面构图,均衡画面。影片《卡拉是条狗》中光线的设计就直接影响了构图,影片在一开始有个很长的序幕,有表现主义的味道。玉兰在楼道里等电梯的那一段中:街灯和楼梯的照明一半明,一半暗分割了构图,烘托了神秘,诡异的气氛。

总之光线作为一种技术条件,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造型元素和手段,在创作初始,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整体设计。光效设计在整体上应该是风格化的,在场景上应该是典型化的;在具体造型处理上应该是细节化的。所以如何发挥光线在影视拍摄中的作用无疑是每一个摄影师、摄像师必须要掌握的技术知识。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光影;摄影;造型

摄影艺术,是“光”与“影”的造型艺术,完成摄影的过程必须借助于光,正确运用和发挥光在摄影艺术造型中的功能,记录、反映、表现,传递我们的创作思维,情感和表现的技法,手法,达到画面的可视形象。光是摄影的灵魂和支柱,研究和探索光在摄影艺术造型中的动能,目的是确立光在摄影中地位和作用,使大家更了解它,熟悉它,掌握它。更好地运用它,发挥它。使摄影这门光影艺术散发出更灿烂的光芒。

一个成功的摄影家,也就是一个光影学家。一幅幅的优秀摄影佳作,都离不开光的塑造和表现。1.光在摄影艺术中的效应摄影光线处理,就是摄影者根据作品主题思想(或内容)的要求,运用光线的表现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或景物形象,即要完成造型的任务和表现戏剧气氛等表象和表意的任务。

光线在摄影创作中的作用表现为三个方面:(1)照明作用,即照明被摄影;(2)造型作用,即表现被摄体的外部形态,包括立体质感彩影调表现以及外部轮廓。(3)表意作用,即光线是摄影主体的用以要方式之一。这三个方面的作用是依次递进的关系,也是从光线的角度理解何谓“好的”摄影作品的一种途径,具体的说,“好的”摄影作品不仅能让人“看清楚”拍摄的是什么,还应让人能真切地“感受到”被摄体的客观存在;不仅能让人“感受到”被摄体的客观存在,还应让人通过画面了解、体味摄影主体所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好的”摄影作品不仅在画面上吸引人,更应该在思想、情感上打动人,而要做到这一点,离开光线的塑造是不可能实现的。摄影使用的光感材料必须通过光源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光线在摄影中不仅用来照明被摄物体,它还担负着传递被摄物体的信息,在这方面它起着桥梁和媒介的作用。例如,被摄物体形状、体积、数量,色彩、质感、空间深度感等信息,以及被摄物体影调的明暗配置、画面气氛、层次等诸多方面,都必须通过光线的效应才能表现出来。所以,摄影者不能单纯从表像观察到光、而要在实际的构思中去灵活运用光。

在一个被摄物中,不同采光的角度、照度,得出的效果各异。然而。我们必须掌握光在摄影中的效应和“光感”,善于运用,感觉敏锐,是摄影者应有的本能,画家靠手中熟练的画笔来描绘物体,摄影有凭着运用光线来表现被摄物。因此,光是摄影的灵魂,完成摄影的过程需要光,表现摄影艺术本质依靠光,正确地认识光线,摸透光的变化规律,了解它所带来的艺术效果,在摄影艺术创作中充分去运用,才能做到惜光如金,用光如神。2.光对摄影艺术造型的表现力摄影艺术是造型艺术,光对摄影艺术造型的表现力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摄影创意中要有“光”的造型意识,调动“光”的造型手段,才能达到它的艺术效果。

摄影中被摄物体在画面中的再现,要通过光作传播媒介,光线对摄影的造型表现,环境气氛的渲染,思想感情的表达,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大自然中,光是千变万化的,复杂微妙的。一天当中,阳光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入射的方向,角度及强弱,就会在摄影造型中带来不同的效果。例如,太阳会升至或降至15度,也就是早晨或黄昏的时间,其特点是太阳入射角度小,光对景物照射垂直面受光面积大,物体产生投影较长,受光面与阴影面反差大,光线强度小,较柔和。在这种光线条件下,选用逆光、侧逆光拍摄,容易获得明显的空气透视感,画面呈现气氛浓烈,富有诗意的造型效果。当太阳与地面的光照度成20度至60度的时候,这种光线的特点是入射角适中,光线方向性明确,亮度变化小,造型效果好,光影移动慢,色温适中,这时正是摄影的黄金时间,此时拍摄景物清晰,影调明朗,层次丰富,有利于景物在造型上表现出立体感,空间感和质感。光在影视摄影中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1.曝光作用

在影视摄影中,曝光作用是光的基本技术作用。早期的电影、电视摄影用光,只为完成曝光任务。即使胶片或摄像器件(摄像管或CCD)获得准确的曝光量以得到优良的图像的目的。摄像的作用就是把景物聚焦成像,经CCD的光电转换作用,把光像变成随时间变化的电视信号。电视信号经过传输和接收就可变成可视图像。这个由光电转换到电光转换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光的作用,这就是光的曝光作用。做为一个摄像工作者,了解和掌握光的技术作用故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还在于了解和掌握光的造型作用和艺术表现作用。

2.光的造型作用

光是揭示被摄对象形态、体积、质地和色彩的重要手段。不同的光线照明形式可使被摄对象的形、体、质、色产生丰富的变化:侧光照明易描绘对象的体积;平光照明易描绘对象的固有色彩;逆光照明则易描绘对象的轮廓形态……

光还能使具有二维空间的画面造成三维空间效果,利用光的分布和明暗对比表现画面空间,利用大气透视表现画面空间深度关系都离不开光的作用。

摄像人员通过对光的选择和布置,利用光影可以真实地再现时间概念。

一部影视作品,摄像能做到正确曝光,色彩还原好、影调层次丰富,能表达不同物体外部特征,是摄像用光的基本任务。但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还应用光体现对作品(艺术类节目)的艺术构思,完成光的艺术表现作用。

3.光的艺术表现作用:用光渲染环境气氛

所谓环境气氛指画面整体形象给人的一种精神上的强烈感觉,是给观众的一种情绪反应。环境气氛是观众理解画面内容的重要条件。画面环境气氛的营造光起重要作用。相同的场景,在不同的光线照明下可形成不同的气氛。这种特定的气氛可影响人的心理情绪。白天、黑夜、晴天、阴天、黎明、黄昏等不同时段和气候,具有不同的光线性质,表现出来的气氛也不同,不同光线气氛可以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甚至影响人的情绪。白天的阳光会你心情开阔;阴天的矿野、乌云滚动的天空会使人感到凄凉;无光的黑夜使人恐怖;皎洁的明月又会使人心矿心怡;灯光辉煌的大厅会使人胸怀开阔;农舍的油灯会使你感到孤寂……,这些都是用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绪的心理依据。

范例1:

影片《沙欧》中,园明园废墟一场戏,回忆和现实两组镜头,选用了两种不同性质的光线照明:回忆场景镜头画面选择晴天的直射阳光,景物和人物轮廓清晰、富有立体感,显得十分有生气,衬托了沙欧此时此刻的心境和情绪;表现现实的场景选用阴天散射光照明,景物层次平淡,只靠景物自身的色阶加以区分,立体感不强,毫无生气,恰是这种光线照明,突出了沙欧心灰意冷的悲痛心境。

范例2:

前苏联早期影片《乡村女教师》中,乡村女教师娃尔娃拉带着自已的学生进城考中学,往返路上两场戏,是在同一环境选用不同光线照明拍摄的,从而表现了不同的画面气氛,烘托了人物情绪。去时,白云朵朵,阳光明媚,秋高气爽,回来时却是阴云密布,暴风雨将至。形象地揭示了“乘兴而去”“败兴而归”的戏剧内容和人物心情。

在摄影造型中,光的运用并非神秘,而是有规律可循的。因而,掌握光的变化规律十分重要。此外还要了解和掌握光的性质,光线照明形式。下面,先讲和造型有关的光的几种特性。

一切造型艺术的造型任务都是运用自己独有手段描绘光照条件下具体对象的可视因素。因而,作为从事造型工作的人员,不仅应知道在怎样的光照条件下看清对象,还要知道在怎样的光照条件下,更好地表现对象……

“光对于摄影师的重要性,就像笔墨对于国画家,油彩、调色板对于西画家,就像语言、词汇对于文学家一样”。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渲染;光影追踪;光能传递;全局光照明

中图分类号:J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5-0089-01

现如今的渲染技术在设计或游戏实时渲染、快速跟踪光线、人机互动方面都会产生非常逼真与有趣特殊的效果。这种逼真与特殊的效果是通过计算机应用光影追踪、光能传递、全局照明渲染等技术给人一种非常真实的而又特殊的效果。光影追踪是用于3D渲染的光线处理方法,对硬件要求极高,因此处理过程很慢,但能产生高品质的图像,获得逼真的反射、阴影、透视等效果,可以让合成电影或3D游戏中的画面得到质的飞跃。此外计算机应用光影追踪、光能传递技术实现了反射与折射和全局光照的模拟。后来分布式光影跟踪与双向光影跟踪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先进的有限元采样算法得到发展后,光影跟踪也被应用于漫反射面的光能传递求解。如今应用渲染技术方便地用光影追踪、光能传递技术取代了原有的Scan liner扫描线技术,速度更快、效果更好。

作为计算机渲染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渲染光照算法的发展过程是和计算机硬件、数码图形设计软件等发展密切相关的。计算渲染技术运用光线追踪、光能传递、全局照明渲染等技术艺术地再现了对象。它应用于室内外建筑设计、影视游戏、工业设计等行业。以下分别列举多种三维渲染器在图形图像中的应用特点:

1、光能传递(Radiocity):它基于物理学理论,其渲染效果真实。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数码渲染制作技术已在室内外建筑设计、影视游戏、工业设计等行业应用越来越广泛。先进的渲染技术使得像3DS Max等这样的大型三维软件渲染效果更为出色。在3DS Max早期版本中只具有单一的扫描线渲染器,渲染图像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使得它在同Maya、Softimage等大型三维软件相比都无法抗衡。

2、Lightscape:1996年由德塞公司引进中国,它是一款资质很老的渲染器。更方便地用光线追踪、光能传递技术取代了原有的Scan liner扫描线技术,速度更快、效果更好。Lightscape3.2的光能传递、光影跟踪技术被融入到3DMAX软件之中。融合了光能传递技术、光影跟踪技术,再配合系统扫描线技术强化了3dsmax的渲染功能。

3、mental ray:2003年7月,Discreet了著名的3D软件3ds max的新版本3ds max 6 ,主要是集成了mental ray渲染器。渲染系统使用了编程的技术来渲染场景,而Mental Ray一般来说只需要在程序中设定好参数,然后“智能”地对需要渲染的场景自动计算。

4、Brazil:2001年,SplutterFish了3ds Max的渲染插件Brazil。在公开测试版的时候,其渲染效果是非常惊人的,但渲染速度相对比较慢。经过一系列测试,Brazil于2002年7月正式推出了Brazil r/s1.0版本。算法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最被大家批评的速度问题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2.0版本不但在GI的速度上有了进步,并且增加了3D动态模糊、表面散射、渲染时间置换等重要功能,向全能渲染器方向发展。

5、Vray:这款渲染器刚推出就以快速高效的全局光照明、高质量的视觉效果,操作简便灵活等优势成为我们在CG中的首选渲染器之一。其质量和速度使设计师能轻松应对客户的各种要求。VRay渲染器已经成为世界上一些大的设计工作室的首选,庞大的工程效果都将信任投给了VRay。一些著名的工业公司已经将VRay成功地应用到了他们的产品中。

6、FinalRender:3ds Max平台下著名的渲染器之一。由于材质精度相对不够,其渲染效果略逊色Brazil,但由于其缘于Cinema 4D内嵌的优秀GI算法,速度非常快。FinalRender运用了Cinema 4D内嵌渲染算法,同时集成了原来的Luma、Bov插件,使得FinalRender渲染器不但在速度上实现了大幅度的领先。在功能上也达到前所未有的全面功能。相对别的渲染器来说,FinalRender的第一个版本就提供了次表面散射的功能,用与卡通渲染的功能和HDR光照的支持。新的版本更增加了3D动态模糊等高级渲染技术,是目前3ds Max平台最全面的渲染器。由于其独特的效果,国外很多设计公司以此为第一的渲染器。

技术的更新为更好的完成渲染艺术表现和多种技术表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本文通过对渲染技术的比较,了解新渲染技术算法及其异同点,从新渲染技术与常规渲染技术中了解其光照算法及功能差异从而形成光照渲染方法的理论依据。这对于了解新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方向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微电影;视觉特效;流程;人员分工

中图分类号:J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093-01

一、微电影视觉特效制作的流程

微电影视觉特效制作的流程与微电影流程大体上差不多,但是在具体的环节上还是有差距的。微电影视觉特效的制作流程可以说跨越了微电影制作的全过程。

(一)前期阶段――视觉特效的设计阶段。剧本与创意:剧本是微电影视觉特效制作的主要依据,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视觉特效创意:在理解剧本、清晰影片要求之后,特效创作人员反复与导演沟通并最终达成。2.视觉特效的实施方案:特效创作人员必须根据剧组的具体情况、预算和制作能力来制定出可行性的视觉特效实现方案。3.图像故事板:视觉特效创意与实施方案确定后,视觉特效制作人员需要把这些内容图像化,形成一个图像故事板。图像故事板是实现微电影视觉特效创意、执行与实施、完成视觉特效的示意图、流程图以及结构图。清晰明确的图像故事板是视觉特效能够顺利实施完成的必要保障。

制作方案设计:1.制作资源分配设计:对于剧组来说,合理分配各种资源以及经费是实现视觉特效的有效方法之一。2.视觉特效制作流程设计:根据视觉特效制作规律,设计出合理的生产流程,可以缩短制作周期,避免制作的重复和浪费。3.抠像室拍摄的设计:根据视觉特效的要求,合理搭建并利用抠像背景进行拍摄,对后期顺利实现特效制作起到关键作用。

(二)中期阶段――影像的获取。影像素材的拍摄:1.数字拍摄技术获取影像。2.传统电影特效技术获取特效影像。3.数字化的拍摄设备与数字特效拍摄技术获取影像。数字影像素材的制作:1.数字中间片的校色。2.利用计算机软件制作三维模型、三维特效、材质贴图、灯光、渲染与输出。3.制作CG特效。

(三)后期合成与输出。1.影像与素材的合成;抠像;数字绘景;2.影像素材按照影片前期预想的要求,进行特效合成编辑与处理。3.视觉特效影片的渲染输出。

二、微电影视觉特效制作人员的分工

主要人员:(1)视觉特效导演:视觉特效导演也称为特效总监或特效指导。视觉特效导演和导演的分工不同,但是他负责的部分同样包括了微电影的所有环节。从视觉特效的概念创意、视觉预想、特效拍摄、三维动画、特效动画、画面合成以及特效影像的输出都需要特效导演来指挥实施。对视觉特效制作方面的把控,包括艺术风格、特效质量、特效技术以及特效制作周期等也都属于特效导演的工作范畴。可以说,视觉特效导演是一部特效微电影成功与否的关键人物。(2)特效技术指导:分为整个特效制作的技术指导和分部门的特效技术指导。技术指导一般都是由技术专长并且有丰富经验的人来担任,在复杂的特效制作中,技术指导不仅能够提供快捷稳定的技术支持,有时候还能创造性的开发新的技术用于制作视觉特效。

中期拍摄人员:(1)特效摄影师:特效摄影师是负责特效影像拍摄的人员。小规模的特效制作注重的是特效摄影师拍摄能力与常规摄影技术,复杂的特效制作会更大程度上依赖高科技拍摄机器的操作员。(2)特效照明师:特效照明师利用有别于常规的照明方法和设备为特效拍摄提供光线,是特效摄影师的主要助手。(3)特效烟火师:特效烟火师主要是利用各种化学物品实现各种烟雾、火焰、爆炸和枪击等特殊效果,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还依赖高度的责任感和制作经验。(4)特效道具师与置景师:特效道具师与置景师利用各种替代性材料,按照相关比例制作特殊道具和特殊布景以供特效拍摄。(5)三维模型动画师:三维模型动画师承担的工作是利用三维软件创建模型并对角色动画、人工智能动画、场景动画进行动画调节。(6)计算机图形图像总监:计算机图形图像总监在整个特效制作过程中对计算机成像技术范围内的图像进行全局监控,包括三维建模的制作,数字合成等。

后期制作人员:(1)数字调色师:数字调色师主要是协调特效画面和非特效画面的衔接,画面影像与色彩的和谐,因此对色彩要有敏锐的感知能力。(2)特效软件工程师:由于特效制作软件来自多个厂家,各种软件之间会存在兼容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有针对性的研发相关制作软件是特效软件工程师最重要的任务,他是特效制作项目的基本保障。(3)特效动画师:特效动画师负责制作计算机图形图像中产生的特殊效果,因此要求其具备全面的动画知识以及物理、数学、程序设计相关的专业知识。(4)数字特效合成师:数字特效合成师是按照创作要求,利用合成软件和设备把各种素材合并成单一画面。数字合成是微电影特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微电影制作的核心部门。

篇5

关键词:舞台灯光;设计;概论

中图分类号:TS9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05-0069-01

过去,把舞台灯光看作是舞台演出的普通照明,故也叫“舞台照明”。现在因不仅是照明,所以只称“舞台灯光”,而不再叫“舞台照明”。负责舞台灯光布置和设计,叫“舞台灯光设计”,设计者称为“灯光设计师”,简称为“灯光师”。

舞台设计必须遵循艺术规律和艺术原则,并呈现其自身的艺术特征。那么,舞台灯光设计究竟有哪些规律、原则、特征呢?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灯光与舞美其他元素的结合

舞台灯光必须与舞美其他元素(包括布景、服装、化妆、道具、音响、效果等)紧密结合,才能共同完成整体艺术任务。

首先是灯光要与布景、服装、化妆、道具等造型艺术紧密结合。众所周知,舞台灯光不仅起照明作用,而且起升华作用,也就是说,在“亮化”的同时,还起到美化作用。一方面,可以为上述各种造型艺术增光添彩;另一方面,又通过在灯光作用下上述的造型艺术的“变色”效应,产生奇异的效果。

其次是灯光要与音响、效果紧密结合。例如闪电,就必须电光与雷声一体化;再如下雨、下雪,也必须雨灯与雷声、雪灯与风声相一致。

二、灯光与演员表演的结合

舞台灯光通过节奏、色彩、风格、强度、角度等手段,密切为演员的表演服务,使光的“情感色彩”(如冷色、暖色等)与演员的情感情绪相一致。当演员表演悲伤低沉情感情绪时,多用冷色灯光;当演员表演欢乐喜悦情感情绪时,多用暖色灯光。

与此同时,舞台灯光还可以通过“追光”等艺术手段,强化演员的面部表情,起到影视艺术中“特写镜头”的艺术效果。而同时几处“追光”打出的不同人物,又可以起到“叠印”、异地同台、异时同台等蒙太奇的艺术效果。

三、灯光是虚与实的结合

舞台灯光本身,不像其他造型艺术那样,看得见摸得着,它虽然看得见,但是却摸不着,它既虚又实,具有“两面性”。因此,光的形象,虽然同样具有可塑性,但又不能用手去直接塑造,而必须通过对灯具的处理来塑造。因此灯光设计看起来容易,实际上有它独特的难度。

四、灯光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舞台灯光本身,也不像造型艺术那样,基本上都是艺术形式,如布景主要是绘画艺术,道具主要是雕塑艺术,服装与化妆主要是工艺美术与实用美术,而舞台灯光则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舞台灯光的艺术要素很多很重,如光色、光形、光的意识流、光的蒙太奇、光的梦幻意境、频闪灯、激光光束、光景、光图案等等,五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舞台灯光的科技含量也很强很高,如电脑灯、激光灯、射灯、镐灯、氙灯、聚光灯,霓虹灯等,科技含量都相当高,技术操作水平也很高。

因此,舞台灯光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体,也是交叉体,可称之为“科技艺术”或“艺术科技”。从某种意义上说,舞台灯光就是以科学技术的结晶作为艺术创作的基础而产生的视觉艺术。灯光设计师以光束为画笔,勾画出一幅幅光的图画。

五、灯光是生活与艺术的结合

舞台灯光设计来源于生活,如春、夏、秋、冬四季,自然的色彩是草绿、日红、庄稼黄、雪白,于是当舞台灯光表现四季时,也分别用绿、红、黄、白色调。这便是以生活真实为基础,升华为艺术真实。又如旧社会的黑暗、新社会的光明,也源自现实生活,于是当舞台灯光表现新旧社会时,也便分别以暗光、强光以及灰色光、红色光加以体现。

必须强调生活的重要性。一切艺术创作都必须置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不可闭门造车,舞台灯光设计也如此。

篇6

关键词:舞台灯光;艺术与技术结合

舞台灯光是舞台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舞台艺术创作中的重要表现手法。从技术上讲,舞台灯光为舞台提供了拍摄所必需的基本照明,为舞台得以顺利录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前提和技术保障;从艺术上讲,舞台灯光不仅可以美化舞台画面,丰富视觉效果,还可以烘托情节气氛,揭示和刻画人物心理,突出和升华艺术主旨。所以说,舞台灯光集合了技术与艺术两方面的特色和优势,扮演了舞台制作的“双重”角色。从画面视觉效果来看,其艺术性固然是具决定性的因素,但随着高科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舞台技术的革命日新月异,舞台制作对灯光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技术的因素直接影响到制作的水平和质量。所以舞台灯光的技术性与艺术性必须相辅相成,相互统一协调,二者缺一不可。

1 灯光技术的发展为灯光艺术的表现和发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我们,没有先进的“硬件”,再好的“软件”也无法大显身手。舞台灯光这行也不例外,拥有先进的、功能强大的灯具和操控系统,设计师不但可以以此拓展自己的创作思维,增强艺术表现手法,更可以在心理上获得“成竹在胸”的保障和宽慰,从而有力保证了设计作品的成功。反之,技术设备和条件十分简陋甚至落后,艺术表现手法无疑会受到技术束缚,纵然有丰富的设计经验,设计师也无法确保舞台画面的艺术效果和质量可以尽如人意,随之而来的遗憾和美中不足就不可避免了。因此,缺乏技术硬件支持的舞台画面,通常情况下就意味着艺术质量的缺失。当然,我们也不能由此走入“技术第一”的思想误区,对于灯光艺术而言,器材设备等技术因素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合理而又高效的利用现有技术力量来表现所需的艺术效果,这才称得上优秀的灯光设计,当然这有时需要灯光设计师花费更多的脑力和体力才得以实现。在看过研究过当今国内外一流的、优秀的演出和舞台节目之后,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场面辉煌、视觉强烈、独具艺术魅力的舞台画面背后往往是强大的技术力量(尤其在器材设备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当然这与其运作的高额成本和投资是分不开的,然而我们由此可以得出:越先进的技术力量对于灯光设计师的艺术创作来说就越有利,反之则越被动。可喜的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灯光技术也在日新月异地往前发展,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也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灯光技术,功能强大而又操作简单的技术设备层出不穷,这也就意味着灯光设计师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专注于自己的艺术设计和创作,而技术的发展最终不但可以拓展和启发灯光设计师的创作思维,更可以让设计师用最直接、最高效的方法介入灯光设计中去。

2 灯光艺术的表现使灯光技术有了施展和发挥的平台,同时在客观上促进了灯光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常言道:“艺无止境”,正是因为艺术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和无规律性以及人的审美需求的发展,促使相关的技术必须马不停蹄的跟进和发展。其实不仅是灯光这一行,许多艺术行当也都存在这一现象,书法中的软笔(如毛笔)不能满足人的书写需要和艺术审美需求时出现了硬笔(如钢笔、铅笔、圆珠笔等),音乐的演奏乐器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听觉需求时出现了电子合成器等等都体现了技术为适应艺术的需要在一步步发展和完善这一共性。

同样的,人们艺术审美水平的提高使灯光艺术有了更为广阔的施展与发挥的舞台,与此同时,灯光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从来也没有停止过,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的普及,灯光技术焕发了前所未有的强大生命力。从早期的单一的钨丝灯到现在的气体放电灯、激光灯等不同光效、多种光源的先进灯具;从结构简单的舞台回光灯到现在能做复杂动作和变换不同图案的电脑摇头灯及其他各种特效灯;从以往的回路和功能都不多的模拟调光控制台到现在的功能强大可全球同步联网的数字电脑调光台,这些都是灯光技术为迎合灯光艺术越来越高的要求和越来越多的表现手法所进行的改进和革新。正是因为有了灯光艺术工作者对艺术的执着,加之灯光技术从业人士的职业敏感和进取心,才有了灯光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不断完善。

3 灯光集艺术性与技术性于一体的特性决定了灯光人员结构必须是灯光艺术型和灯光技术型的融合人才

灯光艺术与灯光技术虽然不属同一领域,但发展方向和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要使灯光在艺术舞台上绽放光芒。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达成二者的完美结合和体现,我们决不能忽视承载二者的统一体――人,即灯光设计师。不具备光学、电学等相关灯光基本技术理论和一定的灯光实战技术经验,再有艺术灵感的灯光设计师也很难做出成绩;反之,有丰富灯光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灯光师,若不具备一定的美学和相关的艺术(如音乐、舞蹈等)修养,也充其量只能称得上是一个高级灯光操作工而已。集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的特性决定了舞台灯光人员结构必须结合灯光艺术型和灯光技术型两类人才,决定了一名优秀的舞台灯光工作者必须同时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和扎实的技术技能。

而面对数字化、网络化浪潮,传统的技术平台及工作模式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 舞台艺术对技术的依附将会越来越大,这对我们舞台灯光队伍建设提出了两方面要求:一是注重人员结构配比,兼顾艺术性与技术性,适时配备能熟练驾驭现代新技术的专业人员,使舞台灯光艺术更好地借助高科技依托,更充分地发挥其艺术创造力;二是加强现有人员的全面素质提高,发扬艺无界域、学无止境的敬业精神,做到艺术性与技术性的有机结合。

所以舞台灯光技术和艺术是要相互结合的.结合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荧屏的艺术效果,正如有人比作灯光就是光绘画,把各种颜色以光的形式描绘在舞台屏幕上。当代灯光技术已经进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许多新的运用.体现更多更好的艺术效果,在舞台中越来越显示强大的生命力与多方面表现力。

参考文献:

篇7

单芯片LED光源。这是最常见的一种LED光源,在投光应用中,多以1W或芯片LED制作灯具。以当前光输出最高的美国CREE芯片为例,其光电转换效率为110流明每瓦(1W功率状态,5600K色温);具有以输入电流调节决定的1-3W的功率变化幅度(但亮度输出与功率提升不成同比例,3W亮度输出约为150-170流明); 寿命长(标称寿命50000小时);可根据封装形成多种发光角度,显色性低,约CRI 73;有多种色温的可选性,以此类LED制作灯具需要以多粒LED的光进行有效叠加。比较有效的方式为2002年意大利基芬推出的“为每一粒LED光源配置反光器”的灯具制作形式。当前光学性能比较优良的灯具大多采用这一形式,其差异仅在于反光器的光学设计与光源发光特性的匹配上,也使得不同灯具的出光角度、亮度、均匀度、外溢光控制等表现各不相同。

多芯片集成式LED。这是一种将多个LED芯片叠加形成一个发光点而制造的LED光源。因造价较高,集成式LED光源的应用不普及。它有以下特性:功率100W;光电转换效率一般,70流明每瓦5600K色温;使用寿命50000小时;显色性优良,CRI 大于90;可以选择多种色温;出光角度需要以外置镜头来控制。

单芯片LED光源有红、绿、蓝、白多种颜色,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叠加,作为颜色效果光使用。此类LED灯具耗电少,重量轻,系统连接简单(无需硅箱和众多电缆),常在大型演出中替代传统卤钨灯+换色器的效果灯配置方案。在DMX512信号的控制下,单灯可输出超过4000lm的光照,有超过1600万种的颜色可选,非常适合铺光使用。在专用灯库的支持下,可以像电脑灯一样调用灯光控台里的效果程序,做出跳变、渐变、换色、走色等诸多美轮美奂的灯光效果,使灯光完全跃然于舞台之中,极大地渲染舞台气氛,也给灯光设计师带来了更多的设计灵感。

多芯片集成式LED灯具目前只是少量应用在新闻演播室中,用以替代三基色冷光源和螺纹聚光灯。此类LED灯具表面亮度低于三基色冷光灯,眩光效应大大减少,而且因为完全取代了传统螺纹聚光灯,使得演播室内环境温度进一步降低,节能效果更加明显,也为影视人员提供了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LED灯具出光较白炽聚光灯“软”,较三基色冷光灯“硬”,非常适合电视人物照明。在电视画面中能够形成很多比传统灯光模式更细腻的灯光感觉。LED光源的色温段在订购灯具时可以指定。一旦选定,灯具的色温不会因为使用时间而改变。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功率低,灯光完全可以接驳UPS使用。

篇8

关于灯光师的问题一: 灯光有什么用?

舞台离不开灯光。

每年12月31日,各大卫视都会推出跨年晚会。晚会上,不同类型的节目,不同情调的音乐,都会用不同的灯光效果来烘托气氛。

比如,开场大多是热情欢快的群舞,这时候,绚丽夺目的灯光可以一下子抓住观众的眼球。一些舒缓的曲子,就用蓝色等冷色调的灯光打造浪漫感觉。而魔术类节目,为了营造神秘感、突出魔术师的表演,往往只有一束白色的追光。

影视剧也离不开灯光。

对影视剧来说,调整光线的色彩、节奏可以营造气氛、帮助塑造人物。比如一部恐怖片,没有光线的配合,演员做再多害怕或吓人的表情,也不会让人感到恐惧,必须要有忽明忽暗的光线、晃动的光影才能制造出惊悚的气氛。王家卫导演的御用灯光师黄志明曾经说过:“假如拍摄一个下午4点两人约会的画面,一个好的灯光师就会通过灯光让镜头呈现出下午4点的感觉,这就是灯光师讲故事的本领。”

再举个直观的例子。我们看韩剧中的女主角,无论镜头拉得多近,她们的皮肤都是吹弹可破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不,有这样的效果,除了化妆,灯光也是功不可没的――灯光师可以通过补光美化人物。

总之,灯光的变化能带给我们震撼与遐想。灯光专业学习的就是如何控制灯光,行话称“打光”。打光不是简单地把灯光调亮调暗,除了明暗这个最基本的属性外,灯光还有色彩、图案、节奏和韵律等多种属性,打光就是通过控制灯光的这些属性,达到“用光线讲故事”的目的。

关于灯光师的问题二: 怎么报考灯光专业?

听了前面的介绍,如果你有点蠢蠢欲动想报考灯光专业,别着急,得先过艺考这一关。

相信每年电影学院报名的空前盛况大家都有所耳闻。是的,不仅是音乐、美术专业,播音主持、编导、摄影摄像、表演等传媒类的专业也是要进行艺考的。

艺考分为浙江省统一组织的统考和各大院校自行组织的校考。说不好究竟是统考有用还是校考有用,不同的院校、不同的专业会有不同的要求。比如我所在的浙江传媒学院摄影系,在我这一届共开设了6个专业,有本科的也有专科的,其中灯光专业算是重点。如果只通过统考没通过校考,就只能报考灯光专业以外的5个专业;而如果只通过校考没通过统考,就只能报考灯光专业。所以,为了多些选择,最好还是统考、校考通通PASS。

那艺考会考些什么呢?考试有两轮。初试是面试,考官会看一下你的形象,听你作自我介绍,再问些艺术方面的问题,比如你对画面、色彩的认知。复试是笔试,会考影片分析,比如放一部电影的几个片段,让你写出指定片段的灯光特点以及镜头运用等;也会考画面组合和摄影常识,比如,要求将打乱顺序的若干画面组合成完整的画面叙事段落,或者说一说相机的成像原理、光圈的相关知识等。

通过艺考之后,就可以拿到一张专业合格证,接下来,只要安心准备高考就可以了。

关于灯光师的问题三: 灯光专业具体学些什么?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灯光师,必须熟悉各种光源的性质、灯具的特性、滤光片效果的控制,知道什么样的灯可以获得什么样的效果。比如,泛光灯光线柔和均匀,在舞台上可以大面积使用;聚光灯光斑中间亮、边缘清晰,适合局部投光……因而,灯光设计类的课程,如“光学基础”“照明艺术与技术”“影视照明基础”“舞台灯光”等,是我们专业的基础课,必须扎实学习。

有了硬性的理论基础,一流的灯光师还必须具备艺术上的“软实力”。举个例子,为一台舞台剧打光,首先要充分理解剧目主题,使灯光为剧目的整体表现服务;其次,在打光时,灯光师必须要衡量光线与阴影的平衡,区分面部造型以及前景、中景、背景。这就要求灯光师具备上佳的审美能力、极强的鉴赏能力和一定的文学修养。

为了培养“软实力”,学校会开设“影像作品分析”这样的课程。课堂上,老师会播放经典影片,然后从剧情、导演调度以及摄影灯光等专业角度展开分析。好吧,其实这样会导致再也不能好好地看电影电视了――当周围人投入剧情时,自己总会控制不住地去想这个镜头为什么要从这个角度取景、这个人物身上的光打得再亮些可能效果会更好……

另外,在课表上,你还能看到“摄像原理与使用”“电视摄像基础”“摄影技术与技巧”等摄影摄像方面的课程。灯光的首要作用就是照明,在拍摄中,它决定着画面的清晰度、色调和层次,可以说灯光与摄影摄像是一体的,灯光师是摄影摄像师的最佳拍档。所以,要学习这些课程也不足为奇,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体会在什么条件下使用什么样的灯光照明可以拍出更好的效果。

关于灯光师的问题四: 实践的机会多吗?

一个好灯光师不是单看学历的,还要有实打实的真功夫,丰富的临场经验能帮助灯光师处理演出当中各种复杂的情况。所以,我们专业非常重视实践操作,纯粹的“老师上头讲、学生下面记”的理论课不那么多,摆弄各种灯具、拿机器拍摄是家常便饭。

我们专业每年都会有一个实践周,这时,学校会给我们放假,好让大家全身心投入实践,由此也可见学校的重视程度。不仅学校重视,我们自己的积极性也很高。比如大三时,班上同学6人一组拍一部短片,有的当导演,有的当编剧,有的负责摄影打光,有的负责服装化妆……一部短片拍下来,大家不仅对灯光师的工作,也对剧组的运作有了更多体会。如果你拍的短片能在国内外一些评比中拿奖,对今后找工作、深造帮助极大。

所以,学了灯光专业,一定要把握每一个实践锻炼的机会,认真对待。

关于灯光师的问题五: 打光、扛机器是体力活,女生不适合?

有些同学觉得,这个专业既要使用各种灯具,又要摄影摄像,体力很重要啊,女生看来是学不来的。

老实说,虽然一般情况下女生不会被要求干体力活,但是难免会遇到困难。刚开始接触打光的时候,为了加深对光线效果的印象,要摆弄各种灯具。一盏灯或者一台摄像机,轻则二三十斤,重则几个男生一块儿都未必抬得动,所以女生确实比较吃亏,很难坚持下来。当然,还是会有女生学灯光的,我们班就有7个,大家自然会照顾她们不干重活儿。在专业上,女生可以往灯光设计这个方向走(有的院校灯光专业侧重灯光设计),不一定要扛着灯去照明,而是可以设计一台晚会、一场戏的灯光效果。

关于灯光师的问题六: 学成后能和大导演合作吗?

当初学灯光,就是因为心中存有电影梦,不过实际上,灯光专业毕业后直接进剧组拍电视剧、拍电影的并不多,但可以选择去影视制作公司,从拍广告、宣传片做起,积累经验。大多数同学会选择报考电视台。每年,全国各地的省级卫视、县市级电视台都会到我们学校招聘,不过,能进省级卫视的不多,多数同学去的是县市一级的电视台。

还有个事实就是,不是说学灯光的就一定是做灯光师了。前面我说过,灯光与摄影本是一体,毕业后当摄影师的也有。编导、后期制作我们也懂,这些岗位也能胜任。这里我要再次强调一下实践的重要性,不论是进影视制作公司还是电视台,不论是做灯光师还是摄影师,或者编导、后期,像我们这样的专业,都是用作品说话的。作品相当于文科专业的论文、理工科专业的实验,是能力、水平的最好证明。

如果你想继续深造,也可以考研,不过本科开设灯光专业的院校本就不多,研究生阶段就更少了,基本只有上海戏剧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这几所院校可以选择。

考研的同学里,即便不再学灯光,也还是会往广播电视方向走的,像编导、摄影、摄像等,看你喜欢什么了。虽然是跨专业,但还是有共通点的。

写在最后: 成为灯光师,你得耐得住寂寞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我们的工作听起来充满艺术气息,工作氛围一定既浪漫又轻松,那就大错特错了。做灯光师,有时候为了调光线,要用到好几盏灯,甚至几十盏灯,各种位置、亮度、色彩组合搭配要不断尝试才能得到最佳效果。

灯光师的工作不但不浪漫不轻松,还颇有些“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感觉。说起王家卫导演的得力助手,摄影师杜可风、美术指导张叔平家喻户晓,而灯光师黄志明有谁知道呢?面对这样的情况,黄志明却甘之如饴:“没有人知道也不错,我的专长在于现场布光,所以我就做灯光师。每个部门都要有很多自己的理想,其实灯光师可以帮助导演和影片很多!”

院校链接

篇9

一般情况下,话剧演员在塑造角色时是沿着时间轴以及剧情的发展来进行的。整个角色塑造的过程中,人物性格按剧情的发展设定,具有连贯性,伴有起伏变化,并且能保持前后的和谐统一。影视剧中的角色塑造与话剧角色创作的过程有所不同,影视表演并不能像话剧表演那样保持创作过程中的连续性。在影视剧拍摄中,由于受制作周期、拍摄环境、制片成本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拍摄基本不会沿时间轴和剧情的发展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地进行拍摄。演员有可能需要在一天时间里在几个不同的场景中,去完成与各种演员的对手戏,也许第一个场景就拍摄所扮演角色的死,然后再来拍摄这个角色第一次出现在剧中等其他的戏份。这种跳跃式的拍摄,与话剧舞台顺着剧情发展的时间轴来进行的表演不同。比如,由于剧情需要,同一个角色十年前与十年后会在同一外景地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制片部门在制订拍摄计划时,一般都会安排在同一天进行拍摄。当然也会出现成片中虽然是短时间内前后发生的事情,但由于拍摄场景不同,制片部门就会安排间隔很长一段时间后才进行拍摄。在影视剧中,一场戏长的也就十来分钟,短的可能几秒,但是拍摄所花费的时间却可能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天。拍摄前准备工作的时间较长,需要选择机位、布光照明、环境清理、场景布置,特殊的戏还要做好相应的安全工作或是等候合适的天气等等。保证拍摄成功的技术要求全部准备就绪后,才能开始拍摄。而对于演员来说,穿上服装、化好妆,摄像机一开机,导演一叫开始,演员就需要迅速进入角色,把镜头前的几十秒或者几分钟的戏最完美地表演出来。根据导演的要求,有时可能要反复拍摄同一个镜头。有时候要求演员一开机就要流泪,没有任何的表演过程,这对于很多演员来说是很难完成的。由于影视剧拍摄过程的特殊性,导致演员的角色创作无法具有连续性。因此,影视演员需要具备在特定时间中进行不连贯表演的能力。而话剧表演则要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连续的、不间断的人物角色塑造。

二、话剧演员与影视剧演员在艺术创作中的表现属性不同

话剧表演和影视剧表演都是综合艺术,都需要导演、演员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同时要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段来进行舞台呈现或拍摄。但话剧演员和影视剧演员分别作为完成艺术创作的符号之一,他们的地位是不完全相同的,这也是影响演员表演的因素之一。话剧被称为“演员的艺术”。在话剧表演中,导演对于整部戏的构思及创作都需要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实现。在当代的话剧表演中,舞美等部门的独立创造也越来越突出和抢眼,但其根本目的还是为演员的表演服务。因为话剧本身是不能脱离演员表演这个主体的,演员表演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戏的成败。话剧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一个戏从排演完成到最后搬上舞台,需要演员独立自主地在舞台上表演完成。例如一场戏的舞台调度本来是向下场口走三步,可是由于每场演出时演员的情绪都可能有所不同,那么演员在舞台上可能走了四部,和导演的初衷并不一致,但是由于情绪的积累爆发而导致演员的舞台行动有了内在的支撑点,那么这种舞台行动的改变也是有其合理性的,甚至会让这场戏的表演更上一个台阶,这就是戏剧舞台演员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所带来的二度艺术创作。影视剧则被称为“导演的艺术”。影视剧兼容了表演、文学、音乐、绘画、造型艺术等诸多因素,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导演是影视剧创作的主体,需要将这些艺术表现形式进行综合,最终的作品是导演的完整创作。演员的表演只是其中的一个元素。影视表演最终是通过后期的剪辑合成而完成的,前期拍摄中演员的表演是为导演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原始材料。这些原始材料通过剪辑师及导演的整合加工并剪辑后,最终创作出一部完整的影视剧。因此,在影视表演中,演员需要注意自己的表演是作为一个元素而存在的,要密切和导演的整体构思相配合,甚至有时候表演的完整性也是可以视情况而被切分开的。

三、话剧表演与影视剧表演在美学特征上存在的差异

篇10

[关键词] 影视传媒;口语化;电视;传播;大众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生存环境瞬息万变,人们被迫多方收集信息,协调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传媒凭借其巨大的传输优势和日新月异的传播能力,最大限度地迎合了人的要求而成为最佳的选择。在众多传播工具之中,电影、电视有其不可替代的表现力量,呈现出明白晓畅的口语化的表述状态。

从技术层面上来讲,电影是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以及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以及还音),在银幕上造成活动影像(以及声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技术。[1]

从艺术角度来讲,电影是一种以现代科技成果为工具和材料,运用创造视觉形象的镜头组接的表现手段,在银幕的空间和时间里,塑造运动的、音画结合的、逼真的具体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代艺术。电影能准确地“还原”现实世界,给人以逼真感、亲近感,宛如身临其境。电影的这种特性,可以满足人们更广阔、更真实地感受生活的愿望。

一、影视语言的表述方式

任何一种交流系统都是语言。电影是一种通过音像达到导演与观众的交流,所以她也是一种语言。

与一般语言不同,电影语言是一种直接诉诸观众的视听感官,以直观的、具体的、鲜明的形象传达含义的艺术语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银幕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参与画面形象创造的表演、场景、照明、色彩、化装、服装等都在构成特殊的电影语汇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由摄影机的运动和不同镜头的组接(剪辑)所产生的蒙太奇不仅形成了银幕形象的构成规则,也建立了电影语言的独特语法修辞规律。说白、音响、音乐以其自身并以新的蒙太奇方法――“音响蒙太奇”和“声画蒙太奇”――丰富了电影语言。

而电视剧又是电影语言的集大成者,它涵盖了电影的表现语言,又丰富了电影语言――呈现复式段落的结构,自如的观赏环境和观赏平台。

影视的确是一门语言,这种语言表现的内容和形式使观众更易于接受。影视以全新的语言表述方式展现在观众面前:摄影机画面构筑、音响效果搭建、蒙太奇连接、景深的空间距离营造。

一个人对某一物体的想象与另一个人是不同的,如果两人都读到“康乃馨”这个词,母亲可能想到去年春天母亲节得到的“康乃馨”,而另一个人可能想到“康乃馨”在西方代表的花语。但是在影视里,二人看到的是同一束“康乃馨”,影视制作者可以从无数康乃馨中作出选择,再用无数种拍摄方式把选中的那朵康乃馨花拍摄下来,以最佳的最美的色彩与角度展现给观众。所以观众所观赏到的是摄制者个性化的“经典解读”,所有观众会看到相同的画面,但是不同的观众可以有不一样的理解。这里我们可以把影视与文学做一对照:在电影里,艺术家的选择是无限的;而在文学里,艺术家的选择是有限的。但对观众则恰恰相反。从这个关系来说,电影不是暗示,而是陈述。一个人对画面的解读愈好,对它的理解便愈多,而画面对于观赏者的影响力也就愈大。

二、电视的吸引力

影视是当今电视节目收视率的保证,没有影视,电视将会消失。

1925年,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电视机问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电视机在20世纪90年代普及全球。

资料显示,到90年代初期,中国各级无线和有线电视网络已经全面建设完成,截至90年代末期,中国经批准成立的各类电视台已达三千多家,观众覆盖面逾10亿人以上,电视机销售量超过3亿台,成为世界上拥有电视机的第一大国。

据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2004年公布的“我国公众闲暇时间文化精神生活状况的调查与研究”,研究者对北京、天津、哈尔滨、上海、四川、乐山、云南、大理和丽江等城市公众的闲暇活动进行了调查,发现公众的闲暇时间整体上在增加,随之看电视的时间也增加了近一个小时(59分钟)。居民平均每天有2小时39分钟用在看电视上,占总闲暇时间的46.22%,占全天的11.04%。看电视是闲暇时间里占时间最长的活动。[2]

为什么电视会有如此巨大的魅力,成为人们认知世界自觉的选择呢?梅罗维茨把它同印刷媒介比较认为,电视是一个社会活动场所,它对公众的巨大影响远远大于印刷媒体。他认为印刷品(图书和报纸)产生和巩固了扩大社会群体之间差异的社会等级制。原因在于学会阅读印刷信息所需要的技能水平,人口各个阶层所能达到的技术水准存在程度差异。相比之下,电视更容易为所有社会群体接受,无论这些人的年龄和受教育的程度如何。部分原因在于,电视节目中不存在难度不等的符码序列;无需辨认必须首先学会的复杂符号。无论社会地位如何,所有的公众都能接受媒体的信息,所以说媒体创造了一个单一的受众。它将不同的受众混合为单一的受众。[3]

南帆指出,如果说印刷时代的文字符号与日常现实保持了某种距离,电视机以及其他电子传媒却将全世界推到他眼前。从数千公尺之下的深海到遥远的星球,从另一个国度的足球比赛到他人卧室之中的床笫之事,电视将人们所想到的种种景象一网打尽。这无形之中,造就了一个观念:电子传播媒介已经代表了世界。[4]

三、影视口语化的传媒表述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离不开有声语言,有声语言中口语是最简洁形象的交流要素。信息传播中,人才是传播的本性,一切传播活动的惟一标准和前提乃是人的利益。所以影视的传播出发点要把握人的接受信息的能力,而口语的表达是最广泛、无界的交流方式,所以影视也在传媒中最突出的体现通俗简洁的特征,以最大限度地争取最大化地被接受。

(一)口语化的传播

人类用语言进行交际,有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种形式。口语就是在口头上使用的语言。综观人类发展的历史,即使是在文字出现以后,人们交际时使用的语言仍然以口头语言为主。口头语言是生活化的、简洁、明了、富于形象化的、最普遍通行的日常语言。我们每天可以做到不读、不写,但不能不听、不说,所以口语化的表达是最大众化的交流表达;而影视的语言表述方式和效果正迎合了大众所需求的简洁明了、形象化的交流目标,取得了类似于口语交流的功效。在影视观赏中没有文化学历的限制、没有年龄层次的限制(未成年之外);统一的影视语言传达统一的画面和影像,人们听到的是同一响度、同一节奏的音乐,同一人物、同一音色、同一系统音素的语言。而戏剧人物语言的口语化(语言简练自然、浅显易懂、上口顺耳;要善于运用符合人物心理状态的断续句、半句、破折号、省略句等,用不完整的语言,表现激烈的内心活动;注意语言的形象化,多运用比喻化了的形象语言,帮助观众理解人物语言的内涵;具有感彩)特征,也带动了观众的欣赏,决定了人们欣赏电影的口语化口味――大众的口味。

(二)强烈的感官解读

影视是视听觉艺术的大餐。影视专业化叙述方式手段的不同,直观的人物形象塑造,使得影视剧带有极强烈的观赏性。

影视创作的主要手段,一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塑造好剧中人物形象。导演的主要工作是选择和确定男女演员。常言道:“演员选对了,戏就成功了一半。” 好的剧本成就演员,好的演员也打造成功的电影。电影《阿Q正传》《青春之歌》的男(严顺开)女(谢芳)主要演员生动、细腻的个性化表演为电影的成功,取得优秀的票房成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是画面造型是电影的直接表现手段。画面造型和音响构成了电影的运动画面艺术,它由无数活动的连接的画面构成,基本要素是光、色彩、构图。另外,电影既然是以运动着的画面为特性,因此构图也是动的,这要靠镜头的调度和演员的对镜头的感觉来达到。此外,对于银幕的画面造型,光的作用和意义不同凡响。可以说光是电影这门艺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媒介。

美国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的新作《阿凡达》,无论是叙事结构还是人物塑造,单从强大的3D效果技术性这一点而言就足以让众多电影导演心生敬意。[5]

卡梅隆和他的团队分别在3D虚拟影像摄影系统、虚拟摄影棚与协同工作摄影机、面部捕捉设备与面部表演捕捉还原系统、容积等几个方面做了新的尝试,更新了以往的技术,保证了《阿凡达》的顺利拍摄。

三是蒙太奇影视语言的衔接。蒙太奇是电影的一种独特手段,各种综合艺术在电影中都必须通过蒙太奇的手段组织到银幕上去。电影导演正是通过蒙太奇构思发挥各创作部门的作用完成整部影片的创作。因此说,一切都在为实现这种蒙太奇构思进行创作和服务。

(三)口语化的最大众化的普遍传播

影视在知识层面上是非文本化的宏大容量的超链接。一部影视剧就是一个文化的结构层,它包含的文化信息是多种多样的。她首先需要导演的解读,导演的解读要依据观众的观赏心理和观赏的能动性,如何才能使影视剧得到大众的全面接受;而接受的前提是观众接受能度与导演的思想的碰撞。影视是传媒中最易于使观众或大众普遍接受的媒介形式,其根源都是源于他的表现手法的“口语化”,而非文学剧本般地对受众有较高的文学学识的要求。如话剧《雷雨》,观众看过之后对影视剧中的人物关系,人物性格及结局都有清醒的印象;而人物的穿着与打扮又明确了故事的历史时代,人物的语言词汇、音色、速度,观众对演员的地位、品行,也一目了然,心知肚明;而舞台的灯光、道具的运用,会使观众更深层次地去体会影视的品格味道,把握人物性格与影视内在的含义。

所以说,影视是最大众化的、口语化的文化传播。大众文化取代了精英文化。[6]

四、结 语

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是有理由的,任何事物也都是有发生发展的过程的,影视传媒也是一样,它不仅有它的婴儿期、幼儿期,也有它的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当然也有中年,直至走向老年。但无论它处于什么境地,我们都希望它给人类的文明带来进步,为人类生活提供快乐。

[参考文献]

[1] 电影艺术词典编辑委员会.电影艺术词典[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

[2] 方建移,章杰.大众传媒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3] 刘斌.大众媒介:权力的眼睛[J].现代传播,2000(02).

[4] 南帆.双重视域[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16-18.

[5] 黄珞.简论电影《阿凡达》中的技术性与艺术性[J].西安社会科学,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