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范文
时间:2023-10-16 17:08: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保障范围和对象
本意见所称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对象,主要是指本意见实施后,因政府依法统一征收农村集体土地而失地,且在征地时享有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的16周岁以上在册人口。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对象的名单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居)民委员会依法提出,报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初审、公示、确认,经征地机构、国土资源、农业部门审核后,予以公示无意见的,报当地人民政府审定。以有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权限的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征地之日为基准日,确定被征地农民的年龄是否符合养老保险对象条件。
二、补贴办法
征地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多渠道筹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贴。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贴资金在征地成本中单列,不得纳入征地统一年产值补偿标准。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贴资金按征地涉及人数、征地次数和征地规模进行提取。每次征地的最低补贴标准为:征地时上年度全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被征地农户人均征地亩数。
一次或多次征地后,被征地农户人均征地面积累计超过8亩的,超过部分不再计发养老保险补贴。土地完全征收,被征地农户人均征地面积累计不足1亩的,按1亩计发缴费补贴。
三、参保办法
各级政府应依法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基本养老保险,保障其基本养老保险权益。被征地农民选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可享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贴,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不得享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贴。
被征地农民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先从养老保险补贴资金中列支,养老保险补贴使用完后,由个人负担。已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养老金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贴一次性发放给其本人。
四、补贴资金的筹集管理
(一)足额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贴资金。征收土地方案批准后,申请用地单位(含单独选址用地业主)应根据征地涉及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对象名单、征地面积、养老保险补贴标准,提请征地机构、国土资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测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贴资金,供地前一次性足额划入政府指定账户。地方政府收储土地的,由当地政府及时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贴资金划入政府指定账户。
(二)对新征土地坚持“先保后供”原则,申请用地单位或当地政府应划拨的养老保险补贴资金未到账的,国土资源部门不得办理供地手续。
(三)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贴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挤占、挪用。
五、实施方案核批
(一)征地报批前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实施方案,在征地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商国土资源、财政等部门拟定,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核。
篇2
第二条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被征地时年满16周岁且未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均纳入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范围。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被征地农民为城市规划区内,经依法批准征地后失去全部或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3亩(以户为单位)的农业人口。
本办法实施前因土地被征用的农业人口可自愿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
第四条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国土资源、财政、民政、公安等部门共同负责组织实施。
第五条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资金由统筹资金和个人账户资金两部分组成。
第六条统筹资金包括政府出资部分和村(组)集体出资部分。
政府出资部分从土地出让收入等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列支。其收取标准为:划拨土地每平方米收取10元;出让用地每平方米收取30元,其中工业用地每平方米收取10元。
村(组)集体出资部分从集体所得的土地补偿费中列支。由市国土资源部门在支付土地补偿费时直接扣除,缴入市财政农村养老保险专户。其征收标准为集体所得的土地补偿费30%。
第七条个人账户由被征地农民自愿缴费资金及其利息组成。个人缴费标准分为两档:一档为3600元;二档为6600元。被征地农民可自愿选择其中一档,一经选定,不得变动。
第八条纳入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在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次月起,按月领取养老保险金。
被征地农民领取的养老保险金由基础养老保险金和个人账户资金两部分组成。基础养老保险金从统筹资金中支付,个人账户资金从个人账户中支付。个人账户资金支付完毕后,从统筹资金中支付。具体发放标准为:
(一)个人缴费3600元的,每人每月发给120元,其中基础养老保险金90元,个人帐户资金30元。
(二)个人缴费6600元的,每人每月发给160元,其中基础养老保险金105元,个人帐户资金55元。
(三)本办法实施后被征地农民达到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年龄的,个人未缴费的,每人每月发给基础养老保险金80元。
第九条本办法实施前未参保的被征地农民,男现已年满60周岁、女现已年满55周岁的,由政府和村集体从本办法施行起发放基础养老保险金,其待遇享受标准原则上不低于每人每月80元。其中,政府每人每月补助50元,村集体原则上每人每月补助不低于30元。
第十条被征地农民符合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件的,可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从*年起计算,到男60周岁、女55周岁能达到交费年限15年以上的,可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时可补交到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5年的部分。交费标准与城镇个体工商户交费标准相同。达到退休年龄后,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规定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一条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不享受本办法规定的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二条参保农民如果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其个人账户余额一次性退还给本人。
参保农民死亡后,个人账户中的余额可一次性支付给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
第十三条居巢区政府确定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经办机构应统一为参保的被征地农民建立个人账户。
第十四条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的收缴。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资金,应在办理养老保险手续时一次性缴清,由市国土资源部门统一扣缴并划入财政专户。
第十五条市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管理拔付,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不得转借、挪用或挤占。当资金出现收不抵支时,由政府在土地收益中补贴。
第十六条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备用金制度。备用金按3-5%比例从每年土地出让金收益中提取,专户储存。备用金用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金发放不足时的补充。
第十七条养老保险资金可按有关规定通过存入银行、购买国债等方式实现保值、增值。资金不得进行直接投资,不得作担保或抵押。
第十八条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金给付权益不得转让,不得虚报、冒领,违者按有关规定予以追回款项,并追究责任。
第十九条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以村(社区)或组为单位参加养老保险,由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召开全体会议或代表会议讨论后决定,公示七日后,填写花名册,经街道办事处审核,再报居巢区政府批准。
被征地农民参保手续在土地征用计划完成后办理,办理时街道办事处应向市国土资源部门和区经办机构提供相关材料。
篇3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强化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以建设小康和谐新为目标。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劳动保障体系。全力维护被征地农民切身利益。
二、基本原则
1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集体能承担。随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政府能承受。被征地农民能接受。
2保障办法既有别于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制度。又能与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
3统一制度。县级统筹。分级负责。
三、保障对象
城市(含建制镇)规划区内。失去全部耕地或大部分农用地的农业人口。经依法批准实施征地后。
城市(含建制镇)规划区外。人均耕地面积不足维持基本生产生活。当地政府无法安置的农业人口。经依法批准土地征收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无法调剂。
四、保障形式
1被征地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人员。按月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一次性缴足应缴养老保险费用后。
2被征地时已达到法定就业年龄尚未达到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人员。一次性缴足应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按月享受养老保险待遇。达到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后。
3被征地时未达到法定劳动年龄的人员。作为新生劳动力参加相关社会保险。按征地补偿规定一次性发给征地安置补助费。就业年龄后。
4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前。不再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
五、统筹制度
1为符合保障对象被征地农民建立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县区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和实施细则。市上制定被征地农民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
2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统筹。集体补助一部分。政府承担30%资金从土地总费用中列支;集体承担50%资金从土地补偿费中列支;个人承担20%资金从征地安置费中抵交。被征地农民土地补偿费和征地安置补助费已经全部发给和部分发给农民个人的按当时资金分配的比例,按照个人缴纳一部分。政府承担一部分的原则筹集。筹资额度按参保人达到退休年龄后养老金待遇原则上不低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定。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缴费。由村社和个人分别承担,其中政府承担的30%从土地经营收益资金中列支。
3政府出资和集体出资部分全部记入统筹基金。不计征各项税费。个人缴费部分记入个人账户。
4被征地农民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其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部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关系终止。且符合享受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件的可选择享受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一次性退给参保人。
六、基金管理
1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专款专用。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确保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资金及时足额转入各县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设立的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专户。各县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由市、县区财政、国土部门和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协同办理。要及时将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上解同级财政专户,建立被征地农民个人帐户档案和相应的缴费证、领取证,确保被征地农民到达退休年龄后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
2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除留足应支付的养老金外。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许可的范围内保值增值。统筹账户增值收益。确保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安全运营。每年对资金进行专项审计,应全部存入设在国有商业银行开设的基金专户。计入统筹基金专户。建立健全基金监督和管理机制。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任何部门不能挤占、转借、挪用和截留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不得用于任何形式的直接投资和风险投资。
七、缴费与待遇
1办理程序。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由个人申请。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审核公示后。并由国土部门审核办理相关缴费划转手续,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和村委会讨论审查。报县区社保经办机构审定缴费基数。财政部门设立专户管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退休年龄时,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退休。
2缴费基数与缴费比例。被征地农民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比例为20%缴费年限按15年计算确定。被征地农民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每多缴一年,基数按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缴纳。尚未达到待遇享受年龄继续缴费的其费用全部由个人承担。月基础养老金增发5%
3养老保险金计发。被征地农民月领取养老保险金由月基础养老金和月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
4被征地农民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根据国家今后出台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有关政策适时调整。
5退休人员死亡后。丧葬费、一次性抚恤费标准由各县区人民政府制定。参保人员、退休人员死亡后应发给其法定继承人的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中属于个人缴纳部分的余额。
八、配套措施
1积极推进被征地农民就业。按照“政府促进就业、个人自谋职业、市场调节就业”方针。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就业。把劳动年龄段内的被征地农民纳入劳动就业培训计划。分批次、有步骤地组织引导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坚持就业和社会保障并举。建立就业培训专项基金。提高就业技能和就业竞争能力。积极提供就业援助和创业指导,各类职业介绍机构和劳务中介组织要积极向被征地农民提供信息,组织外出务工和劳务派遣。鼓励用工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被征地农民就业,鼓励被征地农民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2切实完善被征地农民保障措施。对已转为非农业户口的被征地农民。要积极给予优惠政策扶持。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保留农业户口的被征地农民,符合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条件的要按规定纳入各项社会保险范围。对已灵活就业的被征地农民。努力帮助稳固就业和扩大就业门路。对生活困难。当地已建立农村社会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及试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纳入相应保障范围。符合农村特困救助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要采取农村特困救助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方式解决基本生活问题。
3不断完善土地征收补偿办法。今后征收集体土地要充分考虑被征地农民的社保问题。要把被征地农民保险费用列入征收土地成本通盘考虑。二是被征地集体组织在征收土地补偿费用分配中。要预留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解决被征地农民无力参保和社保资金补助问题。通过不断完善土地征收补偿办法,不断完善土地征收补偿办法。一是新征收集体土地。要把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列为重点项目。三是土地储备经营收益中。切实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基本养老保险问题。
九、组织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市上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办公室设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成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科。经办机构成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科,市政府办公室、宣传、建设、国土、劳动保障、民政、发改、财政、公安、农业、审计、监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管理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统筹负责经办业务。各县区成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股(室)和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股(室)市、县区要调剂增加事业编制,确保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顺利进行。
篇4
[关键词]农保转城保 城乡一体化 养老保险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1-0020-01
为加速城乡一体化建设,张家港市于2009年4月初全面启动城镇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准备通过两年时间,贴补4.5亿元,将11.5万名被征地农民和农保参保人员纳入城保。并且对于经济有困难的群体,给予特殊政策和帮助,帮助困难群体顺利脱“农”入“城”。截止到2011年12月,张家港13.8万名符合条件的农保人员和被征地农民,全部告别“农保”进入“城保”,张家港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并轨。城乡二元养老保险制度在张家港被彻底破除。
依据2009年3月,张家港市出台的《关于调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关政策的意见》(张政发【2009】16号)和《关于调整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有关政策的意见》(张政发【2009】17号)文件确定对张家港市农保转城保、劳动适龄被征地农民补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具体补缴办法:
一、补缴对象
(一)农保转为城保
2008年12月31日在册农保参保人员(男年满18周岁不满60周岁,女年满18周岁不满50周岁)。
(二)被征地农民
a.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适龄被征地农民(指男不满60周岁、女不满50周岁);b.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适龄被征地农民,可参照执行。此条针对被征地农民。此前已参加和未参加城保的被征地农民,只要适龄均可。
二、补缴年限
(一)农保转为城保
最早可从1995年1月起补缴。即此类对象最多需要补缴95年至今共15年的差额(农保和城保标准不同)。
(二)被征地农民
补缴的缴费年限最长不得超过15年,且最早不得早于16周岁。
三、补缴基数
自实施之日至2009年6月30日期间办理补缴手续的,月最低补缴基数为1000元;今后随结算年度缴费基数的调整而调整。
四、补缴险种
补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一个险种;补缴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视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年限。
五、补缴后原农保缴费额及被征地农民投保余额的处理
(一)农保转为城保
办理农保转城保手续时,农保缴费累计额全额抵扣应补缴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同时终止农民养老保险关系。比如,从2008年起补缴至2009年4月,需至少补缴16000元,如果原农保账户内有10000元,那么就可以扣掉这10000元,只需另缴6000元。转保手续办好后,城保账户就应该有16000元,而原农保账户内就没有了。
(二)被征地农民
按张政发【1992】223号文规定一次性投保的、到达法定退休年龄享受定期待遇或按张政发【2000】102号、张政发【2004】71号规定按月享受20元医保费、180元征地保养金的被征地农民,在办理补缴手续时,必须将投保金额(或余额)抵扣应补缴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同时终止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关系;凡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其农保缴费累计额必须一次性抵扣应补缴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如:原来被征地农民,为了保障其基本生活,按上述两个文件按月享受相应待遇。现在如果办理城保,必须把原来账户内的金额用来抵扣应补缴的城保费,并不再享受原来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待遇。比如被征地农民某甲,其原账户内有10000元,现在想转为城保,应补缴15000元的话,那么他必须把原来的10000元用来抵扣,另外再缴5000元,原来的同时终止,以后就只可以享受城保待遇。
六、小结
张家港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险模式,这种全新的模式必然存在其自身的无限生机以及不足,因此更好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险仍需进一步探索实践。政府可以适当借鉴国外先进的养老保险模式并结合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使农民获得最大的利益,使他们的晚年生活得到充分的保障,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参考文献】
篇5
按照中央、省、市的安排部署,今年我区将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同时也将启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为确保我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顺利启动实施,经区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对全区应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应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人员以及被征地农民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查目的
为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我区无社会养老保险的居民养老问题。通过此次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区城乡未参保居民以及被征地农民基本情况,为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障工作做好前期准备。
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是摸清全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应参保对象、应享受待遇对象以及区内被征地农民的情况。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应参保对象情况是指具有我区城乡居民户籍,截止调查之日已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但不满60周岁,未纳入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村、居干部养老保险和计生户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情况,包括农业户口、居民户口情况、16-59周岁人口情况、特殊群体人口情况、外出务工情况、参保意愿情况等。
应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对象情况是指具有我区城乡居民户籍,截止2012年7月1日已年满60周岁,未纳入行政事业编制管理、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村、居干部养老保险和计生户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情况,包括农业户口、居民户口情况、特殊群体人口情况等。
被征地农民系指在我区所辖范围内,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征用或征收农村集体土地而导致失去土地的现有在册农业人口以及征地后农转非人员情况,包括被征地农民家庭人员、承包耕地面积、被征地面积和就业、参加其他社会养老保险情况等。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组入户调查时,按以下步骤开展调查工作:
一讲,即讲明调查意图,讲清楚省、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发放宣传资料;
二问,即问清楚该户的家庭总人口,每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户籍、去向、就业状况、享受其他社会养老保障、参保意愿以及被征地农民家庭征地情况等;
三查,即查验该户的户口本、身份证、残疾证、土地承包证、征地手续等各种资料,与该户自述情况进行对照,弄清该户各项基本情况;
四填,即填制相关《调查表》。
四、工作要求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是党和政府的又一重大惠民政策,调查摸底工作是前提和基础。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各镇(街)务必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扎实工作,确保数据真实、准确,按时完成调查任务。
(一)各镇(街)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具体负责人和经办人员,做到责任落实到人。充分利用村(居)委会等基层组织,进村入户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工作人员及时入户开展调查摸底工作。
(二)调查摸底工作必须深入到户,逐项了解清楚调查内容。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结合公安、统计、计生、民政、残联等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严禁从公安、民政、计生等系统信息资料中照抄照搬,坚决杜绝闭门造车。
篇6
第一条按照《市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府发〔〕13号)以下简称《试行办法》规定,根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和民政厅联合下发的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指导意见》劳社养字〔〕250号)精神。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对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采取相关部门上门服务和联合办公的方式,县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本着方便群众、提高效率、简化程序、节约开支的原则。实行统一管理。
第三条新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以村集体为参保单位。新征地农民为参保人员。
第四条指具有县行政区域内农业户籍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并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被征用土地的农民。本方案规定范围内的新征地农民。
第五条本方案有条件的可参照本方案参加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前的被征地农民和村集体。
第二章参保登记
第六条根据《试行办法》规定。新征地农民年满16周岁(含16周岁)以上的均可按规定参加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
下列人员不在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内:
重新获得调剂土地的土地被征收后。
已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享受待遇的
户籍已迁出本县的享受了征地安置费、土地补偿费后。
第七条参保人员、参保单位、社会保险部门各一份)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情况公示表》以下简称《公示表》一式五份,社会保险部门向参保单位发送《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申报表》以下简称《申报表》一式三份。参保单位、县农业、国土资源、劳动保障、社会保险部门各一份)和《县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登记表》以下简称《登记表》一式两份,参保单位、社会保险部门各一份)参保单位统一组织参保人员填写《申报表》并负责填写《公示表》和《登记表》
第八条公示期限不少于5日。公示表》内容须经所在村村民会议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后履行公示。
第九条同时报县劳动保障部门备案后,参保单位将已公示的公示表》送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农村经济管理机构核准、报县农业、国土资源部门审核确认。携带《公示表》《申报表》《登记表》等材料,县社会保险部门办理参保登记等相关手续。
第十条参保单位因分立、合并和解散等因素发生变更的由变更后的机构负责接管和办理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
第三章基金筹集
第十一条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个人帐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模式。筹集比例为3.5:3.5:3
新征地农民年龄在75周岁(含75周岁)以上的,其中.个人不缴费,村集体按应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总额的35%缴费,并按规定享受政府补贴。
第十二条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以月领基础养老金215元为标准。政府按养老金月领基础标准定额补贴。缴费标准详见下表:
第十三条原有土地全部或超过三分之二(含三分之二)以上被征收并参加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和村集体须一次性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按实际征地比例缴费,政府按同比例补贴。
第十四条社会保险部门根据参保单位填报的申报表》和《公示表》核定新征地农民个人、村集体应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和政府补贴金额。参保单位、农业、国土资源、财政、社会保险部门各一份。
第十五条个人和村集体缴费在参保单位报表时同时办理。农业、国土资源和财政部门在参保单位申请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后的20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划款到社会保险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户,并在划款单备注栏上注明参保单位名称或单位社会保险代码。
第十六条社会保险部门依据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户的实际到帐金额。
第四章建立个人账户
第十七条参保单位足额缴费后。为其建立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第十八条个人账户由新征地农民个人缴费、村集体缴费和个人账户储存额利息构成。
第十九条个人账户储存额利息由社会保险部门按照市政府规定的记账利率计息。
第二十条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主要用于参保人员个人账户养老金支付。个人账户余额不足时。
第二十一条参保人员户籍关系迁出本行政区域的可保留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可按规定享受待遇;如本人申请退出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由本人或亲属填写《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一次性支付申请表》以下简称《一次性支付申请表》经社会保险部门审核批准后,个人账户余额一次性返还给本人,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第二十二条参保人员未达到领取养老保险待遇年龄死亡的由参保人员家属填写《一次性支付申请表》经参保单位核准后。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终止其基本养成老保险关系。
第五章养老保险待遇
第二十三条按规定足额缴费的参保人员。本人提出申请,经参保单位审核,报县劳动保障部门审批后,县社会保险部门办理养老金的核定及社会化发放手续。参保人员从达到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年龄的下月起,按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直至死亡。
征地时本人年龄60周岁(含60周岁)以上、女55周岁(含55周岁)以上的按规定足额缴费后,其中。经批准,从缴费的下月起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第二十四条参保人员按以下方式核定基本养老金:
(一)征地时达到养老年龄人员。
(二)征地第二年及以后达到养老年龄人员。
(三)征地时75周岁及以上人员。
第二十五条新征地农民在达到养老年龄时累计征地面积不足三分之二的按下列不同情况核定基本养老待遇:
(一)个人和村集体能够按对应待遇档次补缴差额部分的政府补足相应补贴后。
(二)不能补缴差额部分的按个人账户及政府相应补贴金额为其核定月领基本养老金。
(三)本人申请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填写《一次性支付申请表》经社会保险部门核准后。
第二十六条参保人员在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期间死亡的由参保单位或家属。社会保险部门申报。社会保险部门审核后,按城镇企业职工标准支付丧葬费,个人账户余额一次性支付给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第二十七条参保人员服刑或劳动教养期间达到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条件的暂缓办理领取养老金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服刑期间的基本养老金不予补发。
第二十八条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人员被判处拘役。并参加以后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服刑或劳动教养期间死亡的其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不享受其它待遇。被判处管制、有期徒刑宣告缓刑和监外执行期间的发给基本养老金,但不参与基本养老待遇的调整。因涉嫌犯罪被通缉或在押未定罪期间,其基本养老金暂停发放;如果法院判其无罪,被通缉或羁押期间的基本养老金予以补发。
第二十九条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人员死亡和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及以上刑罚或劳动教养的参保单位和家属须在20日内为参保人员办理基本养老金结算或停发手续。发生冒领养老金的社会保险部门责令其退还。
第六章管理和服务
第三十条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联合办公服务包括参保人员资格的认定、征地面积比例的确认、养老保险费的划转、养老待遇的审批及核定等业务。
第三十一条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业务的具体操作。社会保险局开设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业务窗口,具体办理所属新征地农民参保业务。
第三十二条参加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后。符合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件的可根据参加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情况按相关规定转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第三十三条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业务实行计算机管理。社会保险部门负责研究开发独立的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计算机管理系统。
查询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的参保缴费、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待遇等信息。参保单位和人员可通过社会保险部门提供的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话语音、触摸屏等不同方式。
第三十四条《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手册》由参保人员个人保管。
第三十五条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人员。参保单位负责对享受待遇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和生存认证工作。待条件成熟后,逐步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
第三十六条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专户储存、收支两条线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
接受财政和审计部门的监督。社会保险部门按照县政府规定具体负责基金管理和运营。
第七章附则
篇7
为进一步提高被征地农民和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水平,推进开发区城乡统筹建设,加快开发区转型发展,根据《区政府关于印发<市区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开发区(汊河街道)工作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工作机构
成立开发区(汊河街道)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吴亚龙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开发区党群工作局、农村工作局、规划建设局、社会事业局、财政局、派出所等职能部门分管领导担任,成员包括各局(室)职能科室负责人和各村(社区)主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劳动社保科。
二、实施步骤
1、调查摸底阶段(4月1日—7月31日)。成立各村(社区)工作班子,抽调工作人员,逐户上门登记,核对基础信息,反馈疑难问题,填写被征地农民花名册及汇总表,报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劳动社保科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宣传发动阶段(8月1日—10月30日)。召开宣传部署动员大会,开展业务知识培训,推选各村民小组代表参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宣讲。在前期入户调查宣传的基础上,展开重点宣传,每家每户发放宣传资料,利用宣传栏、横幅、滚动字幕、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等载体全方位开展宣传活动,整理并建立被征地农民家庭和个人档案。
3、实施办理阶段(11月1日—12月31日)。本着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本人自愿的原则,积极稳妥地组织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
三、工作流程
(一)申请参保时应提供的材料。
1、申请参保人应提供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近期一寸免冠照片四张;
2、已参保人应在《申报认定表》上注明已参保的起止时间,提供已参保的社会保障号、《职工养老保险手册》等相关证明;
3、高中、中专以上学校毕业生提供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4、服兵役及享受国家规定视同缴费年限的,应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5、申请人为被判刑或劳动教养人员的,应如实说明,其服刑或劳动教养的年限不视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年限。
(二)参保业务流程
1、被征地农民、失地农民自愿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由户籍所在村(社区)组织其填写《区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申报认定表》(以下简称《申报认定表》),失地农民需签订书面承诺书,村(社区)组织专人对申请人参保资格及相关信息进行初审,并报送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劳动社保科;
2、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劳动社保科和汊河派出所、开发区国土直属所、财政局,联合对申请人参保资格及相关信息的初审结果进行复核认定;
3、对申请人资格及相关信息在所在村(社区)公示,公示时间为5天;
4、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劳动社保科、区社保中心对申请人参保情况进行比对,查询已参保年限,确认向前缴纳与一次性补缴年限;
5、区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申请人享受参保政策进行核准;
6、区社保中心根据审核确认的《申报认定表》核定相关费用,打印《区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核定表》(以下简称《缴费核定表》);
7、申请人持《缴费核定表》,到指定银行办理委托缴费手续,缴纳社会保险费;
8、申请人个人承担资金到账确认后,区社保中心下发《区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凭证》(以下简称《参保凭证》);
9、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劳动社保科所将申请人《申报认定表》、《缴费核定表》、《参保凭证》以及申请时提供的相关资料归档,失地农民书面承诺书一并入档,建立申请人个人档案;
10、申请人符合区文件规定的退休条件,由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劳动社保科填写《区社会养老保险人员退休条件审批表》,并携带申请人个人档案到区社保中心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由区社保中心核发养老保险待遇。区人社局核发《退休养老证》。
四、工作职责
1、各村(社区)负责做好入户政策宣传、答疑解惑等工作,同时组织申请参保人填写《申报认定表》并初审,对初审复核认定结果进行公示;协助上级部门机构调查核实被征地农民情况。
2、劳动社保科负责审核申请人资格,参与比对申请人参保情况,将《申报认定表》录入信息系统客户端并汇总上报;建立和保管申请参保人档案;向有关部门报送《申报认定表》,向申请人分发《缴费核定表》;办理到龄人员退休报批手续;申请人退休手续办结后将个人档案送区退管中心保管。
3、国土直属所负责审核产生被征地农民被征地块的征地时间、征地文号、因征地产生需要安置人数、安置人员、安置方式等。审核申请参加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人员所在村民(社区)小组耕地面积。
4、派出所负责审核申请参保人身份证号、户籍信息、年龄核准和被判刑和劳动教养等情况。
5、财政局负责参与对申请人参保资格审核,接收区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办公室安排的其他事项。
6、监察室和办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开展工作。
五、工作要求
1、加大政策宣传,引导农民参保。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是一项涉及被征地农民和失地农民的民心工程,具有范围广、任务重的特点,为实现全员参保,最大限度地让老百姓享受惠民政策,解决养老后顾之忧,必须加强责任意识,加大政策宣传,各工作人员要主动上门送资料、讲政策,帮助农民算好经济账,引导农民参保,提高农民参保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篇8
二、本意见所称“被征地农民”是指年5月20日《市〈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实施细则》实施后,农村集体所有土地被依法征收为国有土地后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中产生的,未在劳动计划范围内被安置到集体所有制单位就业的具有本市市区(指京口区、润州区、丹徒区和新区,下同)户籍的人员。
下列人员不列入本意见“被征地农民”范围:已从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并按月享受退休金或养老金的;在国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内正式工作的;因出国定居或迁居外地等特殊情况,一次性领取个人账户资金解除基本生活保障关系的;服刑劳教在押和外逃期间的被征地农民。
三、被征地农民按照自愿原则参加社会保险,在年12月31日前,到所在辖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参保登记手续。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以上的被征地农民参照市区未参保城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参保补缴办法参加社会保险,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劳动年龄段内被征地农民参照市区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办法参加社会保险,享受政府缴费补助。
四、一次性领取征地补偿安置费的被征地农民以及因历次征地人均耕地不足0.1亩而被依法批准撤消村组的原农村居民,年12月31日前年满16周岁以上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即:男未满60周岁、女未满55周岁,)的,从年12月31日起往前补缴不超过15年且不早于16周岁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前补缴费”)。
“前补缴费”计入个人账户的部分由被征地农民个人缴纳,纳入社会统筹的部分由政府安排资金补足(年度市区灵活就业人员年缴费标准为4305.6元,计入个人账户1723元,纳入社会统筹账户2582.6元)。
五、自年8月1日《市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试行办法》(政发〔〕77号)实施后,享受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待遇的被征地农民,按下列办法“前补缴费”或后延缴费:
(一)“前补缴费”应补缴的费用,由个人申请用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个人账户储存额或余额补缴;个人账户储存额或余额不足支付的,由本人以历年领取的生活补助费补充缴纳,当累计达到个人账户初始建立核定数额时,被征地农民个人不再缴纳,剩余的不足部分,由政府用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社会统筹账户资金予以补足。其中:年8月1日至年5月10日之间的被征地农民个人按每前补一年缴纳1723元的标准缴费。
(二)从年5月10日起,按《市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实施细则》(政发〔〕40号)规定,选择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被征地农民,“前补缴费”应补缴的费用,由基本生活保障个人账户余额补缴;不足支付的,由本人历年领取的生活补助费补充缴纳,当累计达到个人账户初始建立核定数额时,被征地农民个人不再缴纳;剩余的不足部分,由政府用基本生活保障社会统筹账户资金予以补足。
此次前补缴费年限与征地时折算前补缴费年限以及用个人账户资金缴费的实际缴费年限累计不超过15年。
(三)年12月31日前年满16周岁以上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被征地农民按本意见规定“前补缴费”年限不足15年的,在失业或灵活就业时,可申请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个人账户资金按照对应年度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标准后延缴费。
(四)被征地农民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且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达到15年以上的,其个人基本生活保障个人账户资金储存额或余额发给本人,同时解除基本生活保障关系。
六、在年12月31日之前,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被征地农民,按照市《关于解决市区未参保城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的若干意见》的规定,前补缴费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后,按全省统一规定标准享受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七、自年1月1日开始,新增劳动年龄段内的被征地农民,应当按照征地时市区灵活就业人员的相关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从登记参保当月起往前补缴不超过15年且不早于16周岁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前补缴费”由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个人账户资金缴纳,基本生活保障个人账户资金不足支付的部分,由政府用基本生活保障社会统筹账户资金予以补足。
八、被征地农民按照本意见前补缴费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按照自愿原则可以选择参加统账结合基本医疗保险或者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账结合基本医疗保险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接按社会医疗保险现行政策办理。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达到规定年限的,退休后不再缴纳医疗保险费,按规定享受医疗保险待遇;未达到规定缴费年限的,可以继续缴费至规定年限。
九、按照本意见前补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时,“前补缴费”年限与已有实际缴费年限不得重叠。
十、由各辖区政府和新区管委会承担的补缴资金,按照“谁用地谁承担,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进行筹集,记入土地成本,由财政、国土部门按规定征缴管理。
十一、参加社会保险的被征地农民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具备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条件时,由本人凭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的参保缴费有关资料,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办理退休手续。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核定的退休时间之次月起,按规定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但不得与其它社会保险待遇重复享受。
十二、按本意见规定补缴参保的被征地农民,其姓名、身份证号码、安置时间、安置方式及补偿标准等被征地信息,由人社、国土、公安等部门以及当地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确认。
篇9
养老保险基金是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和掌握相关情况,今年5月上旬开始,省人大财经委组织开展了全省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情况专项调研。7月下旬,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全省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围绕养老保险基金扩面难、可持续发展压力大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浙江正逐步迈入“全民社保”的时代
从2011年7月1日起,浙江全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6。元调整为66元。所有符合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条件人员,均可享受不低于此标准的基础养老金。 近年来,浙江省着眼于统筹城乡,建立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把城镇非从业居民和农村居民一起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范围,并于20lO年1月1日起在全省全面实施。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实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覆盖全民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浙江正逐步迈入“全民社保”的时代。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1606.22万人,基金累计结余从2008年的781.36亿元增加到1109.67亿元,支付能力达34个月,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从2008年的1329元提高到1595元。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6万人。全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1170万人,在全国名列前茅。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部分集体土地被征用,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了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近年来,浙江省大力加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障的人数、筹集保障资金的总量等指标一直稳居全国各省区前列。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有422.47万名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其中349.49万名被征地农民参加了基本生活保障,已有178.97万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每月领取220元至650元不等的基本生活保障金或养老保险金。全省累计筹集被征地农民保障资金466亿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约186亿元。
养老保险基金运作状况良好
养老保险基金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保命钱”、“养命钱”,又是养老保险制度得以正常运行的“生命线”。近年来,浙江省建立和完善“地税征收、财政管理、社保支付”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切实收好、管好、用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省社保部门建立了运行规范、快捷便民的养老保险管理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参保人员享受待遇水平;地税部门创新了以“五费合征”为核心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模式,确保收入稳定增长。统计显示,全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从2008年的4322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559.87亿元,年均增幅达10%以上。 此外,财政部门通过完善基金管理机制,实现了基金征、管、用三分离,形成了职能部门间相互配合协调又相互约束制衡的工作机制,确保了基金的安全完整和规范运行。审计部门持续对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近年来,我省在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使用方面没有发现过重大问题。 在实践中,浙江省各地也涌现了不少基金管理好的经验和典型。宁波市积极推进养老保险经办业务标准化建设,做到了岗位操作、工作环节、办理手续、检查标准“四统一”;嘉兴市探索建立了市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中心,作为地方性社会保障资金进行保值增值运作的操作平台。这些做法和经验,进一步促进了全省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工作。
缺陷与困境
浙江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在实践中依然存在许多缺陷,仍需进一步完善。
问题一:地区间基金支付能力不平衡。省人大财经委调研发现,全省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总体较好,但发展不平衡,有些地区支付能力高达100多个月,而有些地区却不到1个月,地区间的支付能力极不平衡。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老年人享受待遇的不断提高,导致基金支付能力逐年下降。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全省已有8个县(市、区)当年基金收不抵支。同时,做实个人帐户工作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基金隐性赤字显现,地方财政兜底责任加大。由于征用土地日趋减少,收入来源缺乏,一些地方2010年当年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基金收不抵支,未来缺口将进一步凸现。
问题:基金扩面难度越来越大。我省以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为主,产生结构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低,且近年来受人民币升值、利率上升、企业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的影响,企业负担不断加大,参保积极性不高。 省人大财经委调研发现,企业职工,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没有看到参保利益,更喜欢劳动所得“落袋为安”,加之地区之间收入差异大,养老保险政策尚不统一,跨地区转移相对比较困难等等,企业职工参保意愿不强。
“种种原因导致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缴费基数不实、征收打折的情况,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运行造成较大隐患。”省人大财经委的同志直言。
问题三:基金保值增值难以实现。为了确保养老保险基金安全,现行的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只能通过购买国债和银行存款两种形式进行保值增值。截至2010年底,我省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际收益率只有2%左右,而当年我省CPI指数则上升了38个百分点。从近年审计结果来看,一些地方的社保基金存款管理缺乏必要的理财机制,基金存款结构不合理,平均收益率远低于一年期的银行存款利率,再加上物价不断上涨,以及通胀的压力,基金保值增值难度较大。
问题四: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尚需完善。省人大财经委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我省不同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处理好,转移、接续比较困难,各类保险制度保障水平相差悬殊,城乡居保、被征地农民保险待遇标准普遍偏低,尚未实现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
目前,历史遗留的一些群体性利益问题开始凸显。此外,我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出台,而目前各地自行开展摸索,造成政策制度不统一、不规范,需不断推进完善。
完善制度,夯实根基
养老保险的扩面问题是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重中之重。针对存在的问题,省人大财经委的同志表示,要切实做到以企业扩面为重点,将企业缴费与享受优惠政策相结合。以农民工、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提高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实现应保尽保。
篇10
一、基本情况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我县城镇化、工业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非农用地需求不断增长,自土地承包到户以来,全县因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城镇项目建设等被征收征用土地共4490亩,其中,耕地4227亩。所有征地涉及51个村委会235个村民小组3301户农户11094人,其中1—18岁2938人,18—60岁6881人,60岁以上1275人。其中20__年至20__年7月共征地358亩,其中耕地341亩,占所征地的95%。所有征地涉及9个村委会36个村民小组259户农户852人,其中1—18岁218人,18—60岁563人,60岁以上71人。
(一)基本失地人口情况。征收、征占用土地后失地农民中基本失地(人均耕地不足0.3亩)1284户4446人,其中1—18岁1058人,18—60岁2847人,60岁以上541人。基本失地农民生活现状为:上升型120户、持平型903户、贫困型261户。其中20__年至20__年7月,征收、征占用土地后失地农民中基本失地31户108人,其中1—18岁31人,18—60岁66人,60岁以上11人。基本失地农民生活现状为:上升型5户、持平型13户、贫困型13户。
(二)完全无地人口情况。征收、征占用土地后失地农民中完全无地644户2209人,其中1—18岁632人,18—60岁1331人,60岁以上246人。完全无地农民生活现状为:上升型57户、持平型303户、贫困型284户。其中20__年至20__年7月,征收、征占用土地后失地农民中完全无地61户220人,其中1—18岁54人,18—60岁146人,60岁以上20人。完全无地农民生活现状为:上升型4户、持平型33户、贫困型24户。
(三)征收征用土地的补偿情况。因项目建设的补偿情况。1998年以前征地以货币补偿为主,补偿标准不等。少部分农户采用减免农业税(费)的方式补偿;1998年以后的征地主要实行货币补偿和办理农转非的方式进行安置,标准根据地块等不同而不等,最高时曾达6万元/亩,大多数为2万元/亩。另外,落实农转非2263人,其中安排就业__人。落实最低生活保障839人(户)。其中20__年至20__年7月,落实农转非48人,其中安排就业16人,落实最低生活保障40人(户)。
20__年11月以前征地实行货币补偿,补偿标准不等,最高达6万元/亩,大多数在2万元/亩左右。20__年11月至20__年7月,按县人民政府第5号公告规定的标准对建设征收土地及附着物进行补偿,具体标准为征收水田、菜地的规划区内24000元/亩,规划区外的坝区、乡镇政府所在地220__元/亩,其它地区19800元/亩;征收旱地规划区内10000元/亩,规划区外的坝区、乡镇政府所在地9000元/亩,其它地区7700元/亩。20__年7月,县人民政府了28号公告,对大瑞铁路永平段建设用地征收及拆迁补偿标准作了新的规定。
(四)被征地农民的安置情况。对被征地农民的安置,采用货币安置、就业安置和土地安置的方式进行。一是货币安置。这是目前采取的主要安置方式。征收土地的补偿费,除原老街的部分村、社按一定的比例提取少量的费用外,其它乡镇全部兑补到农户。二是宅基地安置。对部分拆迁户,在进行货币补偿的同时,还实行宅基地同面积兑换的方式进行安置。三是办理农转非手续和就业安置。按征收0.5亩耕地办理1人农转非,共办理农转非2263人。从20__年起,实行户籍制度改革后,不执行农转非政策。同时,由用地单位为土地被征收的农户提供就业岗位,安排了__人就业,但这样安置的方式很少。四是最低生活保障。对生活困难符合享受低保条件被征地农民给予最低生活保障,被征地农民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有839人(户)。
二、存在的问题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生活的最基本的保障,是农村稳定的基础。失去了土地,农民就没有稳定的生活保障。如果农民在失地后没有得到合理的安置,就会造成大量失地农民变为介于农民与城镇居民之间新的社会弱势群体。土地征用不仅没有富裕农民,而是造成了大批农民失地失业;不仅没有缩小城乡差距,而是扩大了社会不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已成了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第一,补偿费用偏低,失地农民安置难。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只考虑了土地的历史产出和收益,以及不降低“农民”的生活标准,没有充分考虑到被征地农民成为新居民后生活消费水平必然提高的客观事实。目前每亩水田的全部补偿费大约在2万多元,也就相等于一个普通公务员1年的工资。现在农民没有土地了,生活成本又在不断的提高,他面对城镇生活的时候需要开销,所以补偿费也是杯水车薪的。由于现在的补偿标准没有充分考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给被征地农民带来的深刻变化,既解决不了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更解决不了培训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第二,整体素质不高,失地农民就业难。土地依然是绝大多数农民、特别是大龄农民的最基本的就业岗位。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部分大龄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相对低下,在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中,他们是弱者。面对激烈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农民失地就意味着他们失去了最基本的就业岗位。文化程度不高、缺乏非农就业技能的失地农民,在就业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地位。自谋出路的失地农民自谋职业困难,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状态。
第三,经济收入不稳定,失地农民保障难。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征用土地必然影响农民的生计。土地被征用后,有些农户能较好地运用得到的补偿资金自主创业,生活稳定并有较大提高。对大部分被征地农民而言,他们的生活水平总体上呈现“先高后低”的特征。在土地被征用之初,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有的失地农民闲居在家,打牌、打麻将,甚至赌博成为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几年下来,正事没干,钱也花光了,技术也没学,种地没土地,工作又没有,生活一下子陷入困境。有的失地农民都把土地补偿费用到住房的建设修缮、婚丧嫁娶、购置生活消费品,以及清偿债务等方面,没有将补偿费用于生产经营,导致失地后往往也就丧失经济收入来源。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将会因就业发展能力、社会转型能力等等,导致生活水平出现很大的差异。特别是以土地经营为主、文化程度较低、社会转型能力较差、消费没有计划靠征地款来维持生计的被征地农民,几年
后征地款“吃”完,其最终结果往往是生活没有保障。第四,相应的制度不健全,失地农民管理难。土地既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可靠的生活保障。在当前整个社会就业压力增大、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土地一旦被征占,就意味着农民失去了基本生存保障。农民失去土地以后,没有低保,没有社保,处于无地、无业、无保障、无创业资本的“四无”状态,造成了“种粮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情况,生活在城镇的边缘,导致失地农民大量转化为城市贫民,在就业、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又享受不到有关优惠政策,不仅计划生育等政策执行难,而且影响到城乡社会稳定,制约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三、对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建议
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对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方面的建议和措施如下:
(一)依法提高征地补偿费用。土地对于农民来讲具有三项基本功能,即:所有权功能、就业功能和保障功能。同时土地也具有效益延续功能,只要土地在,农民可以祖祖辈辈的依靠土地生活下去。因此,征地补偿必须以土地的市场价值为依据,不能以侵害农民利益为代价降低建设成本。要按照“土地能换到农民的保障” 的原则,根据被征土地的原有收益、未来用途、区位、质量、供求关系等综合因素,结合当地城镇居民社会保障水平和被征地农民未来生存发展的实际需要,依法制定评估办法,合理确定征地补偿标准,以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基本经济条件来确定对失地农民进行合理补偿的依据。按照安置农民的实际社会成本,制定出补偿安置最低标准,改进补偿费的分配方法,完善补偿机制。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补偿安置方式。要改变目前一次性货币安置为主的做法,采取形式多样的补偿安置方式,给被征地农民提供一条能够确保长期生计的出路。一是预留地安置。政府在征地时为完全失地的农民代征15%左右的土地,进行统一规划开发,建盖标准厂房、市场等用于租赁、经营或作价入股,以保证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二是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转让、租赁、作价入股等方式)。将收益的50%用于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剩下的收益小部分用于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其余直接分配给农民。三是实行宅基地安置。对完全失地农民补偿0.3——0.2亩的宅基地,一方面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居住问题,另一面方面可建盖房屋可用于出租,增加收入。四是制定合理补偿费用分配机制。可将征地补偿安置费的一部分发放给被征地农民,保障其当前的生活需要,另一部分作为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专项资金,解决被征地农民的保障问题。
(三)认真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大力推进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是解决目前失地农民存在问题的关键。要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将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结合被征地农民特点与需求建立与之相适合的社会保障制度,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资金,促进被征地农民实现就业和融入城镇社会,确保他们的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实现“以土地换保障、以保障换就业,以就业促发展”的良性循环发展机制。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要以劳动年龄段内的被征地农民为就业培训重点,以大龄和老龄人群为社会保障重点。
1、着力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首先,转变被征地农民的就业观。大部分的被征地农民对就业缺乏市场意识,存在着“等、靠、要”思想。因此,要通过宣传教育帮助被征地农民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择业观念。
其次,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再就业培训机制。农民失去土地后,客观上需要从农业转向其他行业。除去合理支付货币补偿以外,还应考虑到失地农民的长远利益。要在劳动就业方面给予就业指导、组织劳务输出,安排专门的资金,开展针对被征地农民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多层次的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提高被征地农民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使更多的失地农民通过就业培训打开就业渠道,为失地农民再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再次,做好就业援助工作。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贷免扶补”的就业带动创业政策的要求,将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被征地农民分类纳入城乡就业体系,提供相关的就业服务和再就业政策扶持。
第四,加大安置被征地农民就业的力度。一是用地单位直接提供就业岗位,按一定比例优先符合就业条件被征地农民就业。二是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4050”人员及其就业困难的被征地农民就业积极开发就业岗位,解决就业弱势群体的生活和就业困难。
2、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试行办法的通知》(云政发〔20__〕226号)等文件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采取基本生活补助、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办法,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1)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按照政府倡导、个人自愿、以支定收、适度保障,缴费标准与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收入的实际情况及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保障水平不低于我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原则,建立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第一,参保范围。被征地人员是指永平县辖区内有承包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资格,其土地因国家建设需要而被征用,征地时的在册农业人员。以户为单位,土地(指按永平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承包合同界定的耕地,面积以农经部门丈量面积为准)被完全征用或征地后以户为单位人均耕地不足0.3亩的人员,均为参保对象。
第二、保障方式。一是基本生活补助。被征地时年满60周岁及其以上(不分男女)的人员,实行基本生活补助。二是基本养老保险。被征地时年满16周岁且不满60周岁(不分男女)的人员,实行基本养老保险。
第三、基金来源。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来源:一是使用土地的单位,按使用每亩土地不低于4万元的标准缴纳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障费;二是政府从土地纯收益中安排10%的资金;三是基本养老保险金收益;四是政府补助和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五是其它来源。
第四、缴费及补助标准。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养老保险金由农民个人、政府分比例共同承担,实行一次性缴纳,筹资标准根据我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被征地农民的承受能力来确定,由县人民政府一次性补助50%,由个人缴纳50%。政府补助部分一次性划入统筹账户,个人缴纳部分一次性划入个人账户。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均有权享有政府的一次性补助。
第五、待遇的发放。一是基本生活补助。享受基本生活补助的60周岁以上的征地养老人员,从办理参保手续后之下月开始,由社会保险局经办机构按启领时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支
付基本生活补助费,直至死亡。二是基本养老保险。16周岁至不满60周岁被征地农民,按规定缴足养老保险费的,从年满60周岁的次月起,由社会保险局经办机构根据云南省农村养老保险政策计算相应的待遇,如待遇不足我县启领时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应从统筹账户中补足不足部分,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直至死亡。(2)实行生活补助。对县人民政府具体政策实施后征地时不满16周岁的人员且土地被完全征用的人员不列入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障范围,一次性发给征地生活补助,其今后的就业和养老问题自行解决。
(3)医疗保障。被征地农民可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按参保方式享受有关医疗待遇。